第一篇:第一单元长度单位集体备课认识厘米和用尺子量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集体备课认识厘米和用尺子
量
学习内容: 教材2-3页例2,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刻度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认识。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习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学习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测量物体的长度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是什么?
师:对,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
第 1 页 今天我们就要认识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国际上统一的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和用尺子量)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一)探究一:认识直尺
1、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尺子?
2、你们知道的尺子可真多!那先看看我们自己的尺子吧!举起来互相看一看。
3、嗬!真漂亮、各式各样。那你们每天都要用到尺子,仔细观察过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尺子吗?谁愿意?
4、注意!他尺子上有的,如果你也有就大声说:“有”!你没有的就说:“没有”!要求听明白了吗?在学生介绍中讲清楚刻度线、0表示起点、cm表示厘米。
(二)探究二:认识厘米
1、看一看:请学生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说明: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要求学生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
2、比一比:学生用两指间的距离比划出1厘米的大约长度。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3、记一记:看看两指间的距离,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4、找一找:
(1)你还能在尺上找到其它的1厘米吗?
第 2 页 学生自由回答,要求说清“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2)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同桌交流后汇报(手指的宽、牙齿的宽、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径等)
(三)探究三:认识几厘米
1、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2、用手比划一下2厘米大约有多长。
3、小组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你还能找出其它的厘米数吗?
4、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趁机点明: 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三、实践应用,学习用厘米量
1、量整厘米数
(1)尝试测量同一学具
量一量纸条的长度(师留意不同量法)
第 3 页(2)交流测量结果,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3)教师投影演示正确量法与错误量法,进行辨析比较。(4)小结:量一个物体时,可以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5)量一量:整厘米的纸条,绳子之类的.2、量非整厘米数
(1)
1、2组,3、4组分别量事先准备好的纸条。(2)交流:都可能说纸条长7厘米。
(3)比较:两张纸条一样长吗?(教师验证不一样长)(4)辨析:
1、2组量的长是7厘米少一些,3、4组量的长是7厘米多一些。
(5)指出:像这样的两条纸条都可以说是大约长7厘米。以后我们遇到量物体的长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看它最接近几厘米,就说它是大约几厘米长。(6)量一量,填 一填。课本的短边大约长()厘米
长边大约长()厘米 铅笔大约长()厘米(7)学生活动:先估计,再量一量。
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先完成的小组还可组织估计、测量其它物体的长度。
第 4 页 交流反馈,追问:你是怎样进行估计的?
(8)解决问题:你能用一把断尺来度量物体的长度吗?
四、总结延伸。
1、师: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2、布置延伸作业:
(1)回家后,以厘米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做单位的。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集体备课 认识厘米和用尺子量 来自数学网的精品推荐。
第 5 页
第二篇:第一单元长度单位集体备课 认识厘米和用尺子量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集体备课 认识厘米和用尺子
量
学习内容: 教材2-3页例2,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刻度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认识。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习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学习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测量物体的长度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是什么?
师:对,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
第 1 页 今天我们就要认识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国际上统一的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和用尺子量)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一)探究一:认识直尺
1、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尺子?
2、你们知道的尺子可真多!那先看看我们自己的尺子吧!举起来互相看一看。
3、嗬!真漂亮、各式各样。那你们每天都要用到尺子,仔细观察过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尺子吗?谁愿意?
4、注意!他尺子上有的,如果你也有就大声说:“有”!你没有的就说:“没有”!要求听明白了吗?在学生介绍中讲清楚刻度线、0表示起点、cm表示厘米。
(二)探究二:认识厘米
1、看一看:请学生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说明: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要求学生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
2、比一比:学生用两指间的距离比划出1厘米的大约长度。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3、记一记:看看两指间的距离,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4、找一找:
(1)你还能在尺上找到其它的1厘米吗?
第 2 页 学生自由回答,要求说清“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2)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同桌交流后汇报(手指的宽、牙齿的宽、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径等)
(三)探究三:认识几厘米
1、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2、用手比划一下2厘米大约有多长。
3、小组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你还能找出其它的厘米数吗?
4、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趁机点明: 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三、实践应用,学习用厘米量
1、量整厘米数
(1)尝试测量同一学具
量一量纸条的长度(师留意不同量法)
第 3 页(2)交流测量结果,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3)教师投影演示正确量法与错误量法,进行辨析比较。(4)小结:量一个物体时,可以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5)量一量:整厘米的纸条,绳子之类的.2、量非整厘米数
(1)
1、2组,3、4组分别量事先准备好的纸条。(2)交流:都可能说纸条长7厘米。
(3)比较:两张纸条一样长吗?(教师验证不一样长)(4)辨析:
1、2组量的长是7厘米少一些,3、4组量的长是7厘米多一些。
(5)指出:像这样的两条纸条都可以说是大约长7厘米。以后我们遇到量物体的长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看它最接近几厘米,就说它是大约几厘米长。(6)量一量,填 一填。课本的短边大约长()厘米
长边大约长()厘米 铅笔大约长()厘米(7)学生活动:先估计,再量一量。
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先完成的小组还可组织估计、测量其它物体的长度。
第 4 页 交流反馈,追问:你是怎样进行估计的?
(8)解决问题:你能用一把断尺来度量物体的长度吗?
四、总结延伸。
1、师: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2、布置延伸作业:
(1)回家后,以厘米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做单位的。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集体备课 认识厘米和用尺子量 来自数学网的精品推荐。小学数学说课稿 sxsk/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集体备课 认识厘米和用尺子量来自数学网的精品推荐。小学数学说课稿 sxsk/
第 5 页
第三篇: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案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希望小学 罗莉梅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第三册P54-57主题图、例
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会厘米的含义,建立1cm的实际长度观念。
2.在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3.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 意义。
教学准备:教具:直尺、多媒体课件。
学具:直尺、题单(测量整厘米的小棒、铅笔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产生需要
师:小朋友们,课桌是和你们天天相伴的好朋友,你想知道它多长吗?
师:你能借助身边的工具或物体去比一比吗?谁来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做工具呢? 生1:用直尺去比。生2:用手去比。生3:用书去比。生4:用铅笔去比。……
师:现在用你选的工具去比一比。(生操作,师巡视)
师: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用的工具是什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生1:我用铅笔去比的,有3枝铅笔长。生2:我用手去比的,有5拃长。生3:我用尺子比的,有55厘米长。……
师:为什么同样长的桌子,量出的结果却不同呢? 生:因为他们用的工具不一样。
师:对,因为大家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结果的单位也不同。为了让我们测量出来的结果一致,我们需要有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来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板书课题)
二、观察体验,探索方法
(一)认识直尺和厘米
1、认识直尺
师:生活中测量长度的时候,常用什么工具? 生:直尺
(板书:测量工具:直尺)师:拿出你们的直尺,举给老师看看,请大家仔细观察你手中的直尺,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独立观察,课件出示一块直尺。师:说一说,你发现直尺上有些什么? 生:有数字。
生:有长长短短的线。生:字母cm。
师:这些长长短短的线叫做刻度线,数字所对的线有什么特点? 生:要长一些。
师:直尺上最前面的数是0,0所对的这条刻度线叫做0刻度,0刻度是直尺上刻度的起点。(课件闪动0刻度线,显示“0刻度线”几个字)
师:这里的cm表示什么? 生:厘米
(板书:长度单位:厘米 cm)
2、认识厘米
师:1cm到底有多长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演示:闪动0刻度线和1所对的长刻度线,再闪动0—1间的1厘米长的线段。)师:从0刻度线到1所对的长刻度线之间的这一段长1厘米。(板书:1厘米 1cm)师:看清楚了吗?在你的尺子上找到这一段。师: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哪一段也长1cm吗?
生1:2--3所对的长刻度线之间的一段也长1厘米。生2:3--4所对的长刻度线之间的一段也长1厘米。……
学生说的同时,课件闪动学生说的某一段。师:通过刚才大家说的,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挨着的两个数字之间的一段就长1厘米。师:也就是相邻两个数字所对的刻度线之间的一段长1cm,相邻两个数字间的这一段,可以叫做一大格,直尺上每一大格都长1cm。
3、感知1cm的实际长度。
师:我们一起来比一比1cm有多长,伸出右手,把大拇指和食指放在一起,慢慢的张开,张开到两个手指间的长度大约是1cm。
师:用直尺来验证一下,你比得准吗?你们觉得1cm长还是短呢? 生:短。
师: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或物体上的哪一部分的长度大约是1cm?
生1:橡皮擦厚大约1厘米。
生2:很短的粉笔头大约长1厘米。生3:一颗花生米长大约是1厘米。
师:其实我们的手上也可以找到1cm。用左手的手指的宽去和直尺上的1cm 比,找找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cm长? 举给大家看看。
师:把你找到大约1厘米宽的左手手指,放到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再把手指移出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的比划1厘米的长。
4、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了1cm有多长。那么2cm、3cm有多长呢?(课件演示:闪动0--2之间2厘米长的线段)这一段长多少厘米呢?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1:0--1之间长1厘米,1--2之间长1厘米,和起来就是2厘米。生2:0--2之间有2个大格所以是2厘米。
师:这一段是多少长呢?(课件演示:闪动0--4之间4厘米长的线段。)怎么看出来的?
师:这一段呢?(课件演示:闪动0--6之间6厘米长的线段。)你找到规律了吗,能不数就看出来吗?
生1:中间有几格就是几厘米。
生2:从0开始到数字几就是几厘米。师:(课件演示:闪动3--5之间2厘米长的线段)这一段长几厘米?你怎么知道的? 生:2厘米。3到5之间有2个大格。
师:2-6之间的这一段呢?(课件演示:闪动2-6之间4厘米长的线段。)你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数的,2到6之间有4个大格。生2: 我是算出来的,用6减去2等于4。
师:大家的方法都不错,我们认识了直尺,也认识了厘米,在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想不想用厘米作单位来测量长度呢?
(二)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1、探究测量方法。
师:拿出你们的题单,看到第一个图,小棒,老师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估计一下,小棒大约长几厘米?
生1:小棒大约长5厘米。生2:小棒大约长6厘米。生3:小棒大约长8厘米。……
师:你怎么估计的?
生:我是用手比出1厘米,一段一段比出来的。师:我们来验证一下你们估得准确吗?你能试着用尺子测量一下它的长度吗?测量的时候想一想你是怎么测量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准备,开始。
生独立操作,师作巡视和作一定的指导。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学生上台边演示边介绍方法,教师倾听并辅助。
生1:左端对齐0刻度,看右端对着6,所以小棒长6cm。师:有跟他不一样的吗?
生2:左端对齐尺子左端,看右端,比5cm长一点。生3: 左端对齐1,右端对齐7,7-1=6,小棒长6厘米。
同时展示出三种方法,师:你认为谁的方法正确呢?为什么?
生:1和3的都正确,第2种是错误的,小棒的前面没对齐0刻度。师:你认为1和3哪种方法更好一些?为什么: 生:第一种,因为读得快一些,不用计算。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师小结方法并演示:一般情况下,测量的时候,先把小棒的一端对齐0刻度,再看小棒的另一端指着6,小棒的长度是从0刻度到6所对的长刻度线这一段,所以小棒长6厘米。
2、运用方法测量物体长度。
生独立用刚学的方法去测量题单上铅笔的长度。完成后,请一生汇报,说说方法。
三、强化训练,深入拓展
1.教材59页练习十二第1题,直接说出答案。
师:你是怎么看出铅笔的长度的?
生:铅笔的右端指着9,所以长9厘米。(移动回形针到右端指着5)
师:现在回形针右端指着5,它现在长5cm吗?为什么? 生:回形针还是长3厘米。因为它的左端没有对齐0刻度。师:只有在左端对齐0刻度时,才能说右边指着几就是几厘米。2.用断尺测量。(课件出示:米老鼠想测量自己铅笔的长度,但是它的尺子坏掉了,没有了0刻度,课件中铅笔可以用鼠标平移。)
师:谁能帮米老鼠想想办法,测量出这枝铅笔的长度? 生1:把铅笔的左端对齐2所对的长刻度线,(师操作移动铅笔)这时右端指着9,9-2=7铅笔长7厘米。
生2:把铅笔的左端对齐3所对的长刻度线,这时右端指着10,10-3=7,所以铅笔长7厘米。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测量的这些物体的长度,你感觉在生活中属于长还是短?一般情况下,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直尺做工具,用厘米作单位。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今天我认识了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生2: 我学会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生3:我知道了用损坏的断尺也可测量出物体的长度。……
五、课堂延伸
师:我们还有一个问题没解决,就是测量课桌的长,刚才大家给出多种答案,现在想不想用我们学的知识去测量一下。同学们可以自己试一试,也可以和同桌的同学合作去测量。
学生测量,再汇报结果。
因为直尺较短,测量不方便,生汇报的结果有误差,但都接近准确长度60厘米。师:课桌的长度是60厘米,大家测量的结果都很接近。用直尺去测量课桌的长,你觉得方便吗?
生:不方便,不够长。
师:生活中还有更长的物体和距离,比如:黑板的长,跑道的长等,用直尺去测量就更不方便了,以后我们还会学习更多关于测量长度的知识,认识更多的测量工具和长度单位。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有更多的收获。
第四篇: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案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第三册P52-53例
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材分析:《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是义务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西师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节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
础。教材以有趣的故事“阿福的新衣”为素材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思考,从 而使他们积极地投入探索活动中,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接着,学生在 教师组织指导下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逐步形成对厘米的长度表象。并通过动手 实践体会测量的方法,经历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增强了学生的空 间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教材的学习中认识比较了物体的长、短,在本节课上他们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厘米”。在此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及测量知识的了解均来自生活中一些琐碎的、不系统的经验。少数同学在数学课上利用尺子画直线时会对尺子产生兴趣而进行观察;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长度单位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学会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并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体验,感悟知识。大部分学生对尺子有一些粗浅的了解,极少数的孩子会测量长度,但对长度单位的概念,1厘米究竟是多少没有印象,因此本节课重难点帮助孩子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尺子测量长度。
教学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会厘米的含义,建立1cm的实际长度观念。
2.在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3.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 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难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活动中体会厘米的意义,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及手段:直尺,1厘米纸条,5厘米纸条,图钉等物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体会统一测量工具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 生:想。
师:请看大屏幕。播放《阿福的新衣》。
师:是呀,大家看到阿福很不高兴,小徒弟也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自觉地进入讨论,可能有的说师傅和徒弟的手不一样大,师傅的大,徒弟的小,徒弟的三拃没有师傅的三拃大,衣服就小了;)
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你能帮他想想办法么?
(有的说应该用一个人的量,不应该换人;也有的会说用尺子量就好了。)
师小结:因为师傅和徒弟的手不一样大,所以量出的结果不一样。这给我们带来了不方便,所以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
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用什么单位? 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
今天我们来认识量比较短的物体时要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故事情境,有助于学生感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量长度时用统一的测量工具和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二、观察体验,探索方法 1.认识直尺和厘米
课件出示直尺
师:为了孩子们都能够观察,老师把直尺放大了,请大家仔细观察直尺1分钟,你能发现什么?
师:课件出示一把另一把直尺。看一看,你发现这把尺子上少了些什么呢? 生:数字。
生:长长短短的线。生:字母cm。
师:这些长长短短的线叫做刻度线,数字所对的线有什么特点? 生:要长一些。
师:直尺上最前面的数是0,0所对的这条刻度线叫做0刻度,0刻度是直尺上刻度的起点。(课件闪动0刻度线,显示“0刻度线”几个字)
师:这里的cm表示什么? 生:厘米
(板书:长度单位:厘米:cm)
2、认识1厘米
师:1cm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在直尺上找出来吗?
(课件演示:闪动0刻度线和1所对的长刻度线,再闪动0—1间的1厘米长的线段。)师:从0刻度线到1所对的长刻度线之间的这一段长1厘米。(板书:1厘米 1cm)师:看清楚了吗?在你的尺子上找到这一段。师: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哪一段也长1cm吗?
生1:2--3所对的长刻度线之间的一段也长1厘米。生2:3--4所对的长刻度线之间的一段也长1厘米。„„
学生说的同时,课件闪动学生说的某一段。师:通过刚才大家说的,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挨着的两个数字之间的一段就长1厘米。师:也就是相邻两个数字所对的刻度线之间的一段长1cm,相邻两个数字间的这一段,可以叫做一大格,直尺上每一大格都长1cm。
3、感知1cm的实际长度。
师:我们一起来比一比1cm有多长,伸出右手,把大拇指和食指放在一起,慢慢的张开,张开到两个手指间的长度大约是1cm。
师:用直尺来验证一下,你比得准吗?你们觉得1cm长还是短呢? 生:短。
师: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或物体上的哪一部分的长度大约是1cm?
生1:橡皮擦厚大约1厘米。
生2:很短的粉笔头大约长1厘米。生3:一颗花生米长大约是1厘米。
师:其实我们的手上也可以找到1cm。用左手的食指的宽去和直尺上的1cm 比,找找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cm长? 举给大家看看。
师:把你找到大约1厘米宽的左手食指,放到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再把手指移出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的比划1厘米的长。
4、认识几厘米
从0开始: 师:我们知道了1cm有多长。那么2cm、3cm有多长呢?(课件演示:闪动0--2之间2厘米长的线段)这一段长多少厘米呢?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1:0--1之间长1厘米,1--2之间长1厘米,和起来就是2厘米。生2:0--2之间有2个大格所以是2厘米。
师:这一段是多少长呢?(课件演示:闪动0--4之间4厘米长的线段。)怎么看出来的?
师:这一段呢?(课件演示:闪动0--6之间6厘米长的线段。)你找到规律了吗,能不数就看出来吗?
生1:中间有几格就是几厘米。
生2:从0开始到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不从0开始: 师:(课件演示:闪动3--5之间2厘米长的线段)这一段长几厘米?你怎么知道的? 生:2厘米。3到5之间有2个大格。
师:2-6之间的这一段呢?(课件演示:闪动2-6之间4厘米长的线段。)你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数的,2到6之间有4个大格。生2: 我是算出来的,用6减去2等于4。对比认识几厘米
课件出示两根纸条。抽学生回答。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直尺,也认识了厘米,在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想不想用厘米作单位来测量长度呢?
(二)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1、课件出示教学教材第52页例2的情景图:量铅笔的长度,初步掌握测量方法。
2、学生仿照例2小组研究:
拿出你手中的纸片,先估一估它的长度是几厘米?和你小组的同学动手量一量,看看到底是几厘米?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
(学生到前面展示测量方法)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为什么是5厘米?5厘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出示课件展示纸条的测量)你知道在测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吗? 生1:纸条的一端要和0刻度对齐。生2:纸条要放平。
3、总结测量方法
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生1: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大格。
生2:还可以用后面的数减去前面的数。
教师小结测量方法:1)数一数两个刻度之间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2)测量物体长度时,先把物体放平,一般将物体的左边和0刻度线对齐,物体的右边对着几厘米,就读出3 几厘米。
(教师边讲边示范)
三、强化训练,深入拓展
1、指导完成教材55页“练习十三”1。
师:你是怎么看出铅笔的长度的?
生:铅笔的右端指着9,所以长9厘米。(移动回形针到右端指着5)师:现在回形针右端指着5,它现在长5cm吗?为什么? 生:回形针还是长3厘米。因为它的左端没有对齐0刻度。师:只有在左端对齐0刻度时,才能说右边指着几就是几厘米。
2、课后实践:你的一拃(zhǎ)有多长?大约()厘米
[设计意图: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乐趣。]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都积极开动脑筋,通过于周围同学的密切合作和自己的主动探究得了许多新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谁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你学的怎么样?
生1:今天我认识了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生2: 我学会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反思、评价。]
板书: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测量工具:
米尺
长度单位:
厘米(cm)
认
量
练
估
第五篇:二(上)1.2认识厘米和用尺子量
二(上)1.2认识厘米和用尺子量
教学内容:教材2-3页例2,做一做,认识厘米和用尺子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刻度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认识。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习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测量物体的长度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今天我们就要认识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国际上统一的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和用尺子量)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一)探究一:认识直尺
1、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尺子?
2、你们知道的尺子可真多!那先看看我们自己的尺子吧!举起来互相看一看。
3、嗬!真漂亮、各式各样。那你们每天都要用到尺子,仔细观察过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尺子吗?谁愿意?
4、注意!他尺子上有的,如果你也有就大声说:“有”!你没有的就说:“没有”!要求听明白了吗?在学生介绍中讲清楚刻度线、0表示起点、cm表示厘米。(课件显示)
(二)探究二:认识厘米
1、看一看:请学生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说明: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课件显示尺上1厘米的线段)(板书:1厘米)要求学生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
2、比一比:学生用两指间的距离比划出1厘米的大约长度。
3、记一记:看看两指间的距离,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4、找一找:
(1)你还能在尺上找到其它的1厘米吗?
学生自由回答,要求说清“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2)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同桌交流后汇报(手指的宽、牙齿的宽、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径等)(课件显示手指的宽约是1厘米)
(三)探究三:认识几厘米
1、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2、用手比划一下2厘米大约有多长。
3、小组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你还能找出其它的厘米数吗?
4、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趁机点明: 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
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三、实践应用,练习巩固。
(一)学习用厘米量
1、量整厘米数
(1)尝试测量同一学具
量一量纸条的长度(师留意不同量法)
(2)交流测量结果,说说你是怎么量的。(课件显示正确量法)
(3)实物投影演示正确量法与错误量法,进行辨析比较。
(4)小结:量一个物体时,可以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课件显示)
(5)量一量:整厘米的纸条,绳子之类的.(6)判一判:课件显示不同的量法,判一判是否正确。
2、量非整厘米数
(1)
1、2组,3、4组分别量事先准备好的纸条。
(2)交流:都可能说纸条长9厘米。
(3)比较:两张纸条一样长吗?(电脑验证不一样长)
(4)辨析:
1、2组量的长是9厘米少一些,3、4组量的长是9厘米多一些。
(5)指出:像这样的两条纸条都可以说是大约长9厘米。以后我们遇到量物体的长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看它最接近几厘米,就说它是大约几厘米长。
(6)量一量,填 一填。(课件显示)
短边大约长()厘米
长边大约长()厘米。
大约长()厘米
(7)学生活动:先估计,再量一量。
同桌合作,手掌宽大约()厘米,鼻子、眼睛、嘴巴、耳朵各有多长?有多宽?
先完成的小组还可组织估计、测量其它物体的长度。
交流反馈,追问:你是怎样进行估计的?
(8)解决问题:你能用一把断尺来度量物体的长度吗?(课件显示)
(二)、画整厘米的线段
1、学生尝试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有困难可以看书自学。
2、指生上台示范画,要求边画边说画的过程。(注意肯定其他画法)
3、检验:用尺量一量所画线段是不是4厘米。
4、画一条7厘米的线段,画一条比7厘米少2厘米的线段。
四、总结延伸。
1、师: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2、布置延伸作业:
(1)回家后,以厘米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做单位的。
二(上)1.2 认识厘米和用尺子量 来自数学网的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