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教案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认识技能:
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 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分析(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1 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学生分析: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教学方法:(教学设想)
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过程与方法设计
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出示例1 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生1:5 拃。生2:5 拃半。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 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三、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四、(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 cm 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认识1 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 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
4、教学例3(量一量)。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 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五、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 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 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 题。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说明:接近8 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 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量法:把尺的刻度O 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教学体会(反思)
第二篇:《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6.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7.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8.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教学准备:格尺、软尺,米尺等。
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1—例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
/ 4
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老师比,谁高?谁矮?(老师高,同学们矮。)师: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板书课题——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学生汇报:4拃、5拃半、5拃等等。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
/ 4
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1.教学例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
学生积极发言。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
学生自主学习。4.教学例3(量一量)。
/ 4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四、课堂小结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五、布置作业。回家量一量身边比较短的物品,看一看都是几厘米?记下来告诉老师。
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 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 4
第三篇:微课《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初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在古时候,人们常常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庹(tuǒ)、一拃(zhǎ)、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古人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课桌的长是几拃?明明量出5拃长,爸爸量出3拃长。他们量的同一张桌子,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教师小结:原来他们的手有大有小,所以测量出来的结果就不一样,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请你认真观察尺子,看看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长的刻度线下面都有相对应的数字,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数字1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1,数字2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2„„以此类推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从0刻度到1这一段的长度就是1厘米,也可以记作1CM。生活当中一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一个田字格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从0刻度到1这一段的长度是l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从2到3也是1厘米,从3到4还是1厘米,这说明什么呢?这告诉我们每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师:下面学习用直尺测量,量一量这张纸条的长度,有两种测量方法,哪种测量方法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一种测量出来的是4厘米多,第二种测量出来的是5厘米,那种测量方法正确呢?第一种测量方法是错误的,第二种测量方法正确的。这是因为尺子的0刻度要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而第一种测量方法纸条的左端没有和0刻度对齐,这样纸条就有一端距离没有被测量到。
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可以这样计算8-2=6厘米,纸条长6厘米)
三、巩固练习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尺子测量的都是几厘米,这支铅笔长8厘米。这张纸条长4厘米,这张纸条长5厘米。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知道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物体时,我们通常用厘米做单位,厘米也可以写作cm。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物体的左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第四篇:2017统一长度单位教案.doc
第一单元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P1—P2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动手操作,体验统一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教师提示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学具准备。
每组有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各若干个。
2、要求量一量数学书有多宽。
3、指导比一比、量一量的方法。
4、学生动手比一比、量一量。
5、学生汇报量的结果。(1)选一级汇报。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去量的?用了几个东西?(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问:你们都是量数学书的宽,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小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得的结果不一样。(2)全班同学汇报。
提问:通过测量数学书的宽,为什么用1角硬币去量都有7个那么长,用曲别针去量都有5个那么长,用三角形学具去量都有4个那么长,用方木块去量都有15个那么长?
根据你们刚才的测量,从中你想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
(3)教师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6、看书P1观察左下图,用不同颜色,大小一样的方木块量的结果是什么?
教师口述:不管是什么颜色的方木块,大小一样,量得数学书的宽都是15个木块那么长。
二、用不同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测量
要求:请同学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手指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汇报
提问:你用什么东西去量?量什么?有几个那么长?
教师从中找出标准不同,数量相同的东西。如没有,引导学生看书。
3、看书P1右下上图。
提问:数学书的宽有几个曲别针那么长?(5个)铅笔盒的长有几把小刀那么长?(5个)提问:它们都有5个那么长,那能说明数学书的宽与铅笔盒的长是一样长的吗?你能说出理由吗?
4、看书本插图。
提问:桌子有几支铅笔那么长?(4支)铅笔盒的长有几把小刀那么长?(5把)桌子和铅笔盒比,哪个长?
提问: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呢?
提问:用我们手中的各种不同的东西去量物体的长度,能真正比出、量出物体的长度吗?为什么?
提问:你们能想出一个好办法量出物体的长度吗? 学生看书。提问:量数学书的宽和量铅笔盒的长用的物品一样吗?量的物品一样,我们就说量的标准相同。
提问:你能看出谁长?谁短吗?说说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5、教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操作中,知道了测量时只有用统一的标准去量,才能真正量出物体的长度。
三、练习
1、教科书P2“做一做”1。
看图回答:以谁做标准?(以方格)
口头回答:豆角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胡萝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剩下的请同学先看再填。
2、教科书P2“做一做”2。
提问:看书回答他们是以什么为标准来量桌子的长和高,椅子的高呢?(用没用过的铅笔)
指导测量的方法:下面老师请你们用整枝的铅笔去测量。方法是从桌子的一端开始,对 后一次接一次,这样测量结果才比较准确。
学生动手测量,并汇报测量的结果。
3、教科书P2“做一做”3 估一估。
提问:题中都有什么?以谁做标准?
“估一估”就是让我们用眼睛观察,看每种物品大约的几个正方体那么长?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建立1厘米的观念和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
昨天我们通过动手量物休的长度,知道了要测量得准,测量得公平,就必须有统一的标准。人国劳动人民发现了测量长度的工具,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尺子)
提问:尺子是做什么用的?(测量物休的长度。)教师讲述:对,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二、新课。
1、认识米尺。
提问:你有尺子吗?(有)
请拿出来,观察尺子上都有什么?教师讲述:刚才你们说尺子上有长短线,我们把它叫做刻度,数字都标在刻度的下面。
提问:尺子最左端的刻度下面的数字是几?
师讲:写有0的这个刻度叫做0刻度,0刻度在尺子的最左端表示起点。提问:尺子上除了有0刻度还有什么?
2、建立1厘米的概念。
看书学习。
提问:正方体左边指的是什么刻度?(0)正方体右边指的是什么刻度?(1)
师讲:从0刻度到1刻度的长度就是1厘米。提问:正方体的一边长是多少?
拿出你的尺子和两支铅笔,你能指出尺子上的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吗? 提问:用你的尺子去量一量书上的图钉的长大约多少?说说你是怎样量的? 看看你的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请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3、用铅笔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2厘米、3厘米、5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
提问:边看尺子图边回答。从2刻度到5刻度,它的长是几厘米?数数看是不是3厘米。
从刻度3到刻度7它的长是几厘米?也数数看。
提问:如果不用数的方法,谁能说说价钱是怎样知道的?
教师小结 :要知道是几厘米,就要用后面的刻度减去前面的刻度,得几就是几厘米。
4、量物体长度的方法。(1)出示P3例2 量纸条的长度,书上告诉我们是怎样量的?你能看出纸条的长度吗?你是怎样看的?
(2)完成P6练习一的N1,两人互相说说你是怎样看的?(3)小结:
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量物体的长度,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尺子的几刻度,就是几厘米。(4)量一量。
利用刚才所学的方法量量自己手掌有多宽,一柞有多长。(一柞就是大拇指尖到伸开的中指尖的长度)
5、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谁能说说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什么? 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要用厘米量,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是“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三、练习设计
1、小组合作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长的毛线。
2、量一量,P6 N3
3、个人动手(用事先准备好的纸条)量出5条长10厘米的纸条。
认识米 用米量
教学内容:P4 例3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建立米的空间观念和用尺测量长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
1、提问:
(1)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1厘米有多长你能用手势告诉大家吗?
(2)怎样量物体的长度?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要注意什么?
2、分小组量事先准备好的纸条各长多少厘米?
3、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来量黑板的长度,其他同学帮忙计算,让学生从中发现这样量非常麻烦。
教师小结引出另一长度单位:米“。
二、新课探讨。
1、认识“米”
(1)出示米尺并引导学生看书P4 观察米尺的刻度有哪些?
师讲:从0刻度到10刻度有10厘米长。提问:从10刻度到20刻度有多长? 从30刻度到40刻度有多长? „„
米尺的刻度都是以几厘米长为单位的?(10厘米)(2)让学生直观认识1米(横向、纵向)。(3)小组合作,先找出1米,再量出1米。
2、认识厘米和1米的关系。
(1)用手比一比: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呢?
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哪个单位大?哪个单位小? 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哪个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哪个单位?
(2)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用自己已剪好的确10厘米长的纸条,与黑板上画好了的1米长的线比一比,你发现
了什么?你能知道1米等于多少厘米吗?
教师引导学生数纸条:10厘米、20厘米„„90厘米、100厘米。
(3)同桌的两个同学把各自剪好的10厘米长的纸条拼接起来,数数1米=()厘米。
3、用卷尺量比较物体的长度。
(1)观察自己手上的卷尺有多长。
讨论:假如我们要量教室的长度,而你的卷尺最长才有3米,应该怎样量?
(2)分小组测量教室各部分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分小组合作互相量每人的身高是()米()厘米。汇报一下,你们小组谁最高,谁最矮?
分小组合作互相量第人的一庹有多长。
一庹就是把两臂伸直,量从一只手和中指尖另一只手的中指尖的距离。
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
教学内容:P5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学重、难点:
灵活量、画整厘米长的线段。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我们学习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哪个长度单位大?哪个长度单位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说出合适的长度单位。(1)黄瓜长28()。
(2)一幢楼房高45()。(3)学校跑道长200()。(4)爸爸身高170()。(5)小明的裤子长80().二、新课探讨。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几条线段。(不同角度的)
师讲:黑板上画的这些都是线段,请你观察一下这几条线段,你能发现什么?
小结:线段是直的,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2、看书P5“量一量、做一做”中几条线段的长度。
(1)说说量的方法。(2)用尺量一量并汇报。(3)画线段。
师讲:我们已经学会量线段的长度,你会画线段吗?画线段需要用什么
工具?怎样画?请看书本例4 ,互相说说应该怎样画。讨论:如何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小结: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有两种画法。第一种是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画到3厘米的刻度,就是3厘米长的线段。第二种方法是对准尺子的“0”刻度点一个点,再找到3厘米处点一个点,然后把两点连起来,就是3厘米长的线段。
提问:如果你尺子上没有0刻度,你要怎样才能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请你举例说明。
小结:学习任何知识都要会灵活应用。
三、巩固练习。
1、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请在线段下面的()里画上“ ”。
2、先估计,再用尺量。
3、做P7 N6、N8、N9、N10
4、画一条长7厘米的线段。
5、计算。
18厘米-5厘米=()厘米 60米+7米=()米 73米-40米=()米
24厘米+50厘米=()厘米 6米+28米=()米
50厘米+50厘米=()厘米=()米
6、数一数下图中有几条线段。
第五篇:1《统一长度单位与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厘米和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第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同一单位的必要性,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明示目标。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首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裁缝”的故事吧。请同学们仔细听,小裁缝遇到了什么问题?认真想一想,你能帮助他吗?从故事中,你能明白什么道理?(课件演示,教师口述故事)有一天,裁缝店里来了一位顾客要做一件衣服,小裁缝热情地接待了客人。紧接着,裁缝师傅认真的量出了衣服的长是3拃,小裁缝也认真的在布料上拃了3拃,裁出了衣服,并缝制好了。过了几天,客人来取衣服了,穿在身上一试,新衣服太小了。这时师傅走过来,用手量了一下,生气地对小裁缝说:“告诉你身长3拃,怎么做成了两拃。”小裁缝心里想:“我明明量的是3拃,怎么变成了2拃?这是怎么回事?”同学们,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请学生自由回答)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上数学课,在课堂上我们都经常用到数学课本,它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帮手。对于它,我们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可是你知道它有多长吗?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量一量好吗? 以小组为单位,量一量数学书的长。
(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师:你们认为该怎样量呢?(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边的物品来量。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一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纸片和小正方形纸片,同学们一起来量一量我们数学课本的长,好吗? 教师让学生自由分配,每组中有一人用一角硬币量,有一人用曲别针量,有一人用三角形量,有一人用小正方形量„
师:同学们量得数学课本的长是多少啊?告诉你的组员,说说你是怎么量的啊?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操作课件依次出现用小正方形、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测量数学课本的长的情况。同时把学生的回答板书写在黑板上,出现了同样的数学课本的长,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的情况)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测量数据,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自由回答)
师:我们发现,同样是数学课本的长,但是,为什么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呢?
(2)用相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一量数学书的长。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发现用不同的物体来量数学课本,测量结果不同。那么现在,我们来尝试用相同的物品来量一下数学书的长,看看还会有什么发现吧!
学生仍以小组为单位,统一用一角硬币来测量数学书的长。测量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把测量数据写在黑板上,继续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发现问题,师:我们发现,只有用同样的物品来测量数学课本,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三、展示交流,汇报成果。
师:同学们,根据以上的测量结果,我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小组来讨论一下吧!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看能得到什么启发。
小结:测量工具不同,长度标准就不同,统一物品的长度数据表示方法就不同。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做标准进行测量。所以,在测量物品的长度时,首先要有相同的标准,也就是必须统一长度单位。(板书:统一长度单位)
四、巩固练习。
1、估一估。
(1)、我们可以用什么作统一的长度单位来测量呢?(2)、这些文具大约有几个小方块长?你打算怎样估呢?(3)、学生估出后,集体订正。
2、量一量下面蔬菜的长度。
3、统一长度单位有什么好处?用臂长、步长可以测量出哪些物体的长度?
六、总结升华。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
师:这节课,通过测量物品长度的活动,我们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在课上,同学们对本课充满了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得这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为大家今天的表现感到高兴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