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度单位厘米教学设计
“长度单位 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和练习一的第1~3题。【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2.认识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
一、感知量物体可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请把盒子打开,拿出来相互看一看,并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打开盒子观察并进行交流)1.用学具量同样长的边。
教师请学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物体的长。
(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测量结果,同时用多媒体显示测量结果)师:难道你们数学书的短边不一样长吗?请动手比一比。(学生相互动手比数学课本并回答“一样长”)师:一样长的边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量书时用的东西有的长,有的短。
师:如果都用同样长的工具来测量,结果会怎样呢?请小组再用正方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小正方体的长呢?(学生动手操作并分小组汇报,使学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样的物体量书的短边,得到的结果相同。)2.用学具量长度不同的边。
(电脑出示数学课本和文具盒这两幅图,并演示用曲别针测量书的短边,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边。)
测量后教师问发现了什么(小刀比曲别针长,文具盒的边比书的边也长)。
师:如果把小刀换成曲别针,让我们来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多媒体演示用曲别针量文具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文具盒的长度比书的短边多用了6个曲别针。)
小结:我们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知道了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3.实践活动。
(1)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2)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
(学生都用新铅笔量所想量的物体的长,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几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汇报测量结果。)(3)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
(多媒体显示题目内容,说明题意,让学生估算,电脑验证。)
二、知道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用尺子来量 1.认识尺子。
师:刚才我们用铅笔来测量物体时,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烦呀。用什么去量比较方便呢?(尺子)
教师请学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发现什么(数字、刻度线、cm),教师介绍刻度线和“cm”;并向学生说明“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1)认识1厘米有多长。
(电脑演示从0到1中间的长是1厘米)
师: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给你的同桌看一看。(小组活动)
(2)感知厘米有多长。
①测量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长。
②感知1厘米有多长(教师带领学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正方体,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诉学生拇指与食指中间的空隙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把它记在脑子里)。③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④睁开眼睛比画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3)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
①举例(电脑出示图钉,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演示它的长度是1厘米)。
②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自由活动,可以用尺子量,也可以目测)③汇报交流。
3.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
师:请同学们拿出黄色纸条,试着量一量它的长是几厘米。(动手测量之后,让学生在展台上演示,并说出测量的方法。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在测量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再量一遍黄色纸条的长。
三、课堂总结 1.指导学生看书。2.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先让学生总结,教师最后进行归纳)
(1)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相同的物体量。(2)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尺子量。
(3)用尺子量物体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四、巩固练习
1.进一步掌握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处理课本练习一(第6页)第1题。
2.通过学生用长度单位(厘米)量物体的实践活动,来体验用厘米量物体的过程。处理课本练习一(第6页)第2~3题。(学生自己量,之后同桌互查,小组交流)
五、结束语
师: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短边有多长。(学生测量后汇报)
师:短边长是14厘米多一点,到底多多少呢?这要用到另外一个长度单位,咱们以后再学。
第二篇:“长度单位 厘米”教学设计
“长度单位 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和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2.认识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感知量物体可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请把盒子打开,拿出来相互看一看,并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打开盒子观察并进行交流)1.用学具量同样长的边。
教师请学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物体的长。
(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测量结果,同时用多媒体显示测量结果)
师:难道你们数学书的短边不一样长吗?请动手比一比。
(学生相互动手比数学课本并回答“一样长”)
师:一样长的边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量书时用的东西有的长,有的短。
师:如果都用同样长的工具来测量,结果会怎样呢?请小组再用正方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小正方体的长呢?(学生动手操作并分小组汇报,使学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样的物体量书的短边,得到的结果相同。)
2.用学具量长度不同的边。
(电脑出示数学课本和文具盒这两幅图,并演示用曲别针测量书的短边,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边。)
测量后教师问发现了什么(小刀比曲别针长,文具盒的边比书的边也长)。
师:如果把小刀换成曲别针,让我们来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多媒体演示用曲别针量文具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文具盒的长度比书的短边多用了6个曲别针。)
小结:我们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知道了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3.实践活动。
(1)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
(学生都用新铅笔量所想量的物体的长,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几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汇报测量结果。)
(3)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
(多媒体显示题目内容,说明题意,让学生估算,电脑验证。)
二、知道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用尺子来量 1.认识尺子。
师:刚才我们用铅笔来测量物体时,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烦呀。用什么去量比较方便呢?(尺子)
教师请学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发现什么(数字、刻度线、cm),教师介绍刻度线和“cm”;并向学生说明“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认识1厘米有多长。(电脑演示从0到1中间的长是1厘米)
师: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小组活动)
(2)感知厘米有多长。
①测量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长。
②感知1厘米有多长(教师带领学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正方体,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诉学生拇指与食指中间的空隙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把它记在脑子里)。
③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④睁开眼睛比画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
(3)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
①举例(电脑出示图钉,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演示它的长度是1厘米)。
②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
(自由活动,可以用尺子量,也可以目测)
③汇报交流。
3.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
师:请同学们拿出黄色纸条,试着量一量它的长是几厘米。
(动手测量之后,让学生在展台上演示,并说出测量的方法。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在测量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再量一遍黄色纸条的长。
三、课堂总结 1.指导学生看书。2.课堂总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先让学生总结,教师最后进行归纳)
(1)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相同的物体量。
(2)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尺子量。
(3)用尺子量物体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四、巩固练习
1.进一步掌握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处理课本练习一(第6页)第1题。
2.通过学生用长度单位(厘米)量物体的实践活动,来体验用厘米量物体的过程。处理课本练习一(第6页)第2~3题。
(学生自己量,之后同桌互查,小组交流)
五、结束语
师: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短边有多长。
(学生测量后汇报)
师:数学的短边长是14厘米多一点,到底多多少呢?这要用到另外一个长度单位,咱们以后再学。
第三篇:《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6.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7.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8.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教学准备:格尺、软尺,米尺等。
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1—例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
/ 4
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老师比,谁高?谁矮?(老师高,同学们矮。)师: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板书课题——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学生汇报:4拃、5拃半、5拃等等。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
/ 4
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1.教学例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
学生积极发言。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
学生自主学习。4.教学例3(量一量)。
/ 4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四、课堂小结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五、布置作业。回家量一量身边比较短的物品,看一看都是几厘米?记下来告诉老师。
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 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 4
第四篇: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学习内容:
教材1-3页例1和做一做。学习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在测量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学习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课前准备:
尺子、硬币、曲别针、刀子、正方体、三角形、图钉、纸盒等。学习过程:
一、教学例1:
1、老师拿起数学书。知道数学书的这条边有多长吗?
拿出铅笔:知道这支铅笔有多长吗?
美术书又有多长呢?
2、请大家拿出我们准备的学具:硬币、曲别针、刀子、正方体、三角形等,选取你喜欢的工具量量有几个硬币长或刀子长……
3、分组量物体:1组量数学书,2组量铅笔,三组量尺子。
4、分组汇报测量结果。
5、为什么我们测量的统一种东西,结果却不一样呢?(小组讨论)
6、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测量结果相同?
二、完成做一做。
(一)完成第1题。
1、豆角大约有几个正方形长?胡萝卜呢?
2、你是怎么知道的?
3、自己量一量,填写在书上。
4、我们量这些粮食就是用的统一的单位。
(二)第2题。
1、用铅笔量桌椅的长度。
2、分小组活动。
3、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三)第3题。
1、估一估这些文具有几个正方体长。
2、填写在书上。
3、集体订正。
三、例1。
1、你知道一个正方体的一条边有多长吗?
2、请你拿尺子量一量。
3、你是怎么量出有1厘米的?
4、老师示范量的方法。一边量一边叙述。
5、对,正方体的边有1厘米长。1厘米就是这么长。
6、那一个图钉有多长呢?请你也来量一量。
7、看看你的哪个手指大约是1厘米?
8、你还知道有哪些物品大约有1厘米长?
四、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估一估,再用曲别针量一量。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第五篇:微课《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初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在古时候,人们常常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庹(tuǒ)、一拃(zhǎ)、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古人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课桌的长是几拃?明明量出5拃长,爸爸量出3拃长。他们量的同一张桌子,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教师小结:原来他们的手有大有小,所以测量出来的结果就不一样,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请你认真观察尺子,看看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长的刻度线下面都有相对应的数字,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数字1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1,数字2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2„„以此类推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从0刻度到1这一段的长度就是1厘米,也可以记作1CM。生活当中一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一个田字格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从0刻度到1这一段的长度是l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从2到3也是1厘米,从3到4还是1厘米,这说明什么呢?这告诉我们每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师:下面学习用直尺测量,量一量这张纸条的长度,有两种测量方法,哪种测量方法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一种测量出来的是4厘米多,第二种测量出来的是5厘米,那种测量方法正确呢?第一种测量方法是错误的,第二种测量方法正确的。这是因为尺子的0刻度要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而第一种测量方法纸条的左端没有和0刻度对齐,这样纸条就有一端距离没有被测量到。
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可以这样计算8-2=6厘米,纸条长6厘米)
三、巩固练习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尺子测量的都是几厘米,这支铅笔长8厘米。这张纸条长4厘米,这张纸条长5厘米。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知道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物体时,我们通常用厘米做单位,厘米也可以写作cm。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物体的左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