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案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第三册P52-53例
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材分析:《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是义务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西师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节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
础。教材以有趣的故事“阿福的新衣”为素材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思考,从 而使他们积极地投入探索活动中,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接着,学生在 教师组织指导下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逐步形成对厘米的长度表象。并通过动手 实践体会测量的方法,经历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增强了学生的空 间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教材的学习中认识比较了物体的长、短,在本节课上他们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厘米”。在此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及测量知识的了解均来自生活中一些琐碎的、不系统的经验。少数同学在数学课上利用尺子画直线时会对尺子产生兴趣而进行观察;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长度单位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学会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并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体验,感悟知识。大部分学生对尺子有一些粗浅的了解,极少数的孩子会测量长度,但对长度单位的概念,1厘米究竟是多少没有印象,因此本节课重难点帮助孩子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尺子测量长度。
教学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会厘米的含义,建立1cm的实际长度观念。
2.在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3.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 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难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活动中体会厘米的意义,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及手段:直尺,1厘米纸条,5厘米纸条,图钉等物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体会统一测量工具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 生:想。
师:请看大屏幕。播放《阿福的新衣》。
师:是呀,大家看到阿福很不高兴,小徒弟也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自觉地进入讨论,可能有的说师傅和徒弟的手不一样大,师傅的大,徒弟的小,徒弟的三拃没有师傅的三拃大,衣服就小了;)
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你能帮他想想办法么?
(有的说应该用一个人的量,不应该换人;也有的会说用尺子量就好了。)
师小结:因为师傅和徒弟的手不一样大,所以量出的结果不一样。这给我们带来了不方便,所以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
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用什么单位? 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
今天我们来认识量比较短的物体时要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故事情境,有助于学生感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量长度时用统一的测量工具和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二、观察体验,探索方法 1.认识直尺和厘米
课件出示直尺
师:为了孩子们都能够观察,老师把直尺放大了,请大家仔细观察直尺1分钟,你能发现什么?
师:课件出示一把另一把直尺。看一看,你发现这把尺子上少了些什么呢? 生:数字。
生:长长短短的线。生:字母cm。
师:这些长长短短的线叫做刻度线,数字所对的线有什么特点? 生:要长一些。
师:直尺上最前面的数是0,0所对的这条刻度线叫做0刻度,0刻度是直尺上刻度的起点。(课件闪动0刻度线,显示“0刻度线”几个字)
师:这里的cm表示什么? 生:厘米
(板书:长度单位:厘米:cm)
2、认识1厘米
师:1cm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在直尺上找出来吗?
(课件演示:闪动0刻度线和1所对的长刻度线,再闪动0—1间的1厘米长的线段。)师:从0刻度线到1所对的长刻度线之间的这一段长1厘米。(板书:1厘米 1cm)师:看清楚了吗?在你的尺子上找到这一段。师: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哪一段也长1cm吗?
生1:2--3所对的长刻度线之间的一段也长1厘米。生2:3--4所对的长刻度线之间的一段也长1厘米。„„
学生说的同时,课件闪动学生说的某一段。师:通过刚才大家说的,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挨着的两个数字之间的一段就长1厘米。师:也就是相邻两个数字所对的刻度线之间的一段长1cm,相邻两个数字间的这一段,可以叫做一大格,直尺上每一大格都长1cm。
3、感知1cm的实际长度。
师:我们一起来比一比1cm有多长,伸出右手,把大拇指和食指放在一起,慢慢的张开,张开到两个手指间的长度大约是1cm。
师:用直尺来验证一下,你比得准吗?你们觉得1cm长还是短呢? 生:短。
师: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或物体上的哪一部分的长度大约是1cm?
生1:橡皮擦厚大约1厘米。
生2:很短的粉笔头大约长1厘米。生3:一颗花生米长大约是1厘米。
师:其实我们的手上也可以找到1cm。用左手的食指的宽去和直尺上的1cm 比,找找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cm长? 举给大家看看。
师:把你找到大约1厘米宽的左手食指,放到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再把手指移出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的比划1厘米的长。
4、认识几厘米
从0开始: 师:我们知道了1cm有多长。那么2cm、3cm有多长呢?(课件演示:闪动0--2之间2厘米长的线段)这一段长多少厘米呢?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1:0--1之间长1厘米,1--2之间长1厘米,和起来就是2厘米。生2:0--2之间有2个大格所以是2厘米。
师:这一段是多少长呢?(课件演示:闪动0--4之间4厘米长的线段。)怎么看出来的?
师:这一段呢?(课件演示:闪动0--6之间6厘米长的线段。)你找到规律了吗,能不数就看出来吗?
生1:中间有几格就是几厘米。
生2:从0开始到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不从0开始: 师:(课件演示:闪动3--5之间2厘米长的线段)这一段长几厘米?你怎么知道的? 生:2厘米。3到5之间有2个大格。
师:2-6之间的这一段呢?(课件演示:闪动2-6之间4厘米长的线段。)你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数的,2到6之间有4个大格。生2: 我是算出来的,用6减去2等于4。对比认识几厘米
课件出示两根纸条。抽学生回答。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直尺,也认识了厘米,在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想不想用厘米作单位来测量长度呢?
(二)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1、课件出示教学教材第52页例2的情景图:量铅笔的长度,初步掌握测量方法。
2、学生仿照例2小组研究:
拿出你手中的纸片,先估一估它的长度是几厘米?和你小组的同学动手量一量,看看到底是几厘米?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
(学生到前面展示测量方法)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为什么是5厘米?5厘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出示课件展示纸条的测量)你知道在测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吗? 生1:纸条的一端要和0刻度对齐。生2:纸条要放平。
3、总结测量方法
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生1: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大格。
生2:还可以用后面的数减去前面的数。
教师小结测量方法:1)数一数两个刻度之间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2)测量物体长度时,先把物体放平,一般将物体的左边和0刻度线对齐,物体的右边对着几厘米,就读出3 几厘米。
(教师边讲边示范)
三、强化训练,深入拓展
1、指导完成教材55页“练习十三”1。
师:你是怎么看出铅笔的长度的?
生:铅笔的右端指着9,所以长9厘米。(移动回形针到右端指着5)师:现在回形针右端指着5,它现在长5cm吗?为什么? 生:回形针还是长3厘米。因为它的左端没有对齐0刻度。师:只有在左端对齐0刻度时,才能说右边指着几就是几厘米。
2、课后实践:你的一拃(zhǎ)有多长?大约()厘米
[设计意图: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乐趣。]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都积极开动脑筋,通过于周围同学的密切合作和自己的主动探究得了许多新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谁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你学的怎么样?
生1:今天我认识了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生2: 我学会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反思、评价。]
板书: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测量工具:
米尺
长度单位:
厘米(cm)
认
量
练
估
第二篇: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案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希望小学 罗莉梅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第三册P54-57主题图、例
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会厘米的含义,建立1cm的实际长度观念。
2.在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3.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 意义。
教学准备:教具:直尺、多媒体课件。
学具:直尺、题单(测量整厘米的小棒、铅笔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产生需要
师:小朋友们,课桌是和你们天天相伴的好朋友,你想知道它多长吗?
师:你能借助身边的工具或物体去比一比吗?谁来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做工具呢? 生1:用直尺去比。生2:用手去比。生3:用书去比。生4:用铅笔去比。……
师:现在用你选的工具去比一比。(生操作,师巡视)
师: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用的工具是什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生1:我用铅笔去比的,有3枝铅笔长。生2:我用手去比的,有5拃长。生3:我用尺子比的,有55厘米长。……
师:为什么同样长的桌子,量出的结果却不同呢? 生:因为他们用的工具不一样。
师:对,因为大家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结果的单位也不同。为了让我们测量出来的结果一致,我们需要有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来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板书课题)
二、观察体验,探索方法
(一)认识直尺和厘米
1、认识直尺
师:生活中测量长度的时候,常用什么工具? 生:直尺
(板书:测量工具:直尺)师:拿出你们的直尺,举给老师看看,请大家仔细观察你手中的直尺,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独立观察,课件出示一块直尺。师:说一说,你发现直尺上有些什么? 生:有数字。
生:有长长短短的线。生:字母cm。
师:这些长长短短的线叫做刻度线,数字所对的线有什么特点? 生:要长一些。
师:直尺上最前面的数是0,0所对的这条刻度线叫做0刻度,0刻度是直尺上刻度的起点。(课件闪动0刻度线,显示“0刻度线”几个字)
师:这里的cm表示什么? 生:厘米
(板书:长度单位:厘米 cm)
2、认识厘米
师:1cm到底有多长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演示:闪动0刻度线和1所对的长刻度线,再闪动0—1间的1厘米长的线段。)师:从0刻度线到1所对的长刻度线之间的这一段长1厘米。(板书:1厘米 1cm)师:看清楚了吗?在你的尺子上找到这一段。师: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哪一段也长1cm吗?
生1:2--3所对的长刻度线之间的一段也长1厘米。生2:3--4所对的长刻度线之间的一段也长1厘米。……
学生说的同时,课件闪动学生说的某一段。师:通过刚才大家说的,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挨着的两个数字之间的一段就长1厘米。师:也就是相邻两个数字所对的刻度线之间的一段长1cm,相邻两个数字间的这一段,可以叫做一大格,直尺上每一大格都长1cm。
3、感知1cm的实际长度。
师:我们一起来比一比1cm有多长,伸出右手,把大拇指和食指放在一起,慢慢的张开,张开到两个手指间的长度大约是1cm。
师:用直尺来验证一下,你比得准吗?你们觉得1cm长还是短呢? 生:短。
师: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或物体上的哪一部分的长度大约是1cm?
生1:橡皮擦厚大约1厘米。
生2:很短的粉笔头大约长1厘米。生3:一颗花生米长大约是1厘米。
师:其实我们的手上也可以找到1cm。用左手的手指的宽去和直尺上的1cm 比,找找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cm长? 举给大家看看。
师:把你找到大约1厘米宽的左手手指,放到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再把手指移出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的比划1厘米的长。
4、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了1cm有多长。那么2cm、3cm有多长呢?(课件演示:闪动0--2之间2厘米长的线段)这一段长多少厘米呢?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1:0--1之间长1厘米,1--2之间长1厘米,和起来就是2厘米。生2:0--2之间有2个大格所以是2厘米。
师:这一段是多少长呢?(课件演示:闪动0--4之间4厘米长的线段。)怎么看出来的?
师:这一段呢?(课件演示:闪动0--6之间6厘米长的线段。)你找到规律了吗,能不数就看出来吗?
生1:中间有几格就是几厘米。
生2:从0开始到数字几就是几厘米。师:(课件演示:闪动3--5之间2厘米长的线段)这一段长几厘米?你怎么知道的? 生:2厘米。3到5之间有2个大格。
师:2-6之间的这一段呢?(课件演示:闪动2-6之间4厘米长的线段。)你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数的,2到6之间有4个大格。生2: 我是算出来的,用6减去2等于4。
师:大家的方法都不错,我们认识了直尺,也认识了厘米,在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想不想用厘米作单位来测量长度呢?
(二)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1、探究测量方法。
师:拿出你们的题单,看到第一个图,小棒,老师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估计一下,小棒大约长几厘米?
生1:小棒大约长5厘米。生2:小棒大约长6厘米。生3:小棒大约长8厘米。……
师:你怎么估计的?
生:我是用手比出1厘米,一段一段比出来的。师:我们来验证一下你们估得准确吗?你能试着用尺子测量一下它的长度吗?测量的时候想一想你是怎么测量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准备,开始。
生独立操作,师作巡视和作一定的指导。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学生上台边演示边介绍方法,教师倾听并辅助。
生1:左端对齐0刻度,看右端对着6,所以小棒长6cm。师:有跟他不一样的吗?
生2:左端对齐尺子左端,看右端,比5cm长一点。生3: 左端对齐1,右端对齐7,7-1=6,小棒长6厘米。
同时展示出三种方法,师:你认为谁的方法正确呢?为什么?
生:1和3的都正确,第2种是错误的,小棒的前面没对齐0刻度。师:你认为1和3哪种方法更好一些?为什么: 生:第一种,因为读得快一些,不用计算。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师小结方法并演示:一般情况下,测量的时候,先把小棒的一端对齐0刻度,再看小棒的另一端指着6,小棒的长度是从0刻度到6所对的长刻度线这一段,所以小棒长6厘米。
2、运用方法测量物体长度。
生独立用刚学的方法去测量题单上铅笔的长度。完成后,请一生汇报,说说方法。
三、强化训练,深入拓展
1.教材59页练习十二第1题,直接说出答案。
师:你是怎么看出铅笔的长度的?
生:铅笔的右端指着9,所以长9厘米。(移动回形针到右端指着5)
师:现在回形针右端指着5,它现在长5cm吗?为什么? 生:回形针还是长3厘米。因为它的左端没有对齐0刻度。师:只有在左端对齐0刻度时,才能说右边指着几就是几厘米。2.用断尺测量。(课件出示:米老鼠想测量自己铅笔的长度,但是它的尺子坏掉了,没有了0刻度,课件中铅笔可以用鼠标平移。)
师:谁能帮米老鼠想想办法,测量出这枝铅笔的长度? 生1:把铅笔的左端对齐2所对的长刻度线,(师操作移动铅笔)这时右端指着9,9-2=7铅笔长7厘米。
生2:把铅笔的左端对齐3所对的长刻度线,这时右端指着10,10-3=7,所以铅笔长7厘米。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测量的这些物体的长度,你感觉在生活中属于长还是短?一般情况下,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直尺做工具,用厘米作单位。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今天我认识了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生2: 我学会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生3:我知道了用损坏的断尺也可测量出物体的长度。……
五、课堂延伸
师:我们还有一个问题没解决,就是测量课桌的长,刚才大家给出多种答案,现在想不想用我们学的知识去测量一下。同学们可以自己试一试,也可以和同桌的同学合作去测量。
学生测量,再汇报结果。
因为直尺较短,测量不方便,生汇报的结果有误差,但都接近准确长度60厘米。师:课桌的长度是60厘米,大家测量的结果都很接近。用直尺去测量课桌的长,你觉得方便吗?
生:不方便,不够长。
师:生活中还有更长的物体和距离,比如:黑板的长,跑道的长等,用直尺去测量就更不方便了,以后我们还会学习更多关于测量长度的知识,认识更多的测量工具和长度单位。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有更多的收获。
第三篇: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设计说课稿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设计说课稿
林 婧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是小学数学西师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学习测量长度的开始,也是学生初次认识长度单位,同时它还为后面学习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作好准备,因此学好这一知识非常重要。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会用直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本节课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能较正确、灵活地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本节课教学程序分为五步:
1、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为什么测出的结果不同?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引发学生的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激发学习的需要。
2、通过介绍直尺,认识厘米,让学生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摸一摸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厘米的长度表象。
3、通过实际测量体验感受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方法。
4、通过帮孙悟空想办法,用断尺量金箍棒长度,让知识得到拓展。
5、通过课堂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并由老师提问:要量教室的长,还用小朋友手里的小直尺容易吗?从而延伸到下节课将学的内容,学习更大的长度单位。
我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教学体现生活化
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时力求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一方面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课桌长度的过程,用为什么测出的结果不同?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引发学生的思考,体会建立统一长度量单位和测量工具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由此,使他们带着强烈的兴趣认识直尺,并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长度。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估测事物的长度,了解厘米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以拓展创新空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用厘米量长度的价值。
2.数学教学体现活动化、自主化
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取,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在尺子上找一找 1厘米,用手比画1厘米,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中1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并能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使学生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加强估测,发展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教学中加强估测训练,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他们的空间观念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以及对周围物体的长度先估计,再量一量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反思:
1、对课堂的预设还不够,应变能力还不够强。
2、课堂评价语言不够丰富。
3、在测量方法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的还不够,练习的设计有所欠缺。2012、11、07
第四篇:《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之一。同时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本教学设计中,主要以发现教学法为主,充分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操作、思考、交流,在学生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演示,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同时在教学过程,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特征,注重了对情景的设置。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环节清楚,层层递进
本节课教师目标明确,设计了4个层次的观察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通过认识直尺认识厘米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认识几厘米几个环节的教学,已经为学生探索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作好了铺垫,充分体现了教师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与作用。
2、巧设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有人说:学习数学最好的方法就是做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通过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并建立起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当学生自主探索出了测量方法,并能测量出身边物体的长度之后,他们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3、课堂平实高效
本节课在设计上体现了平与实的课堂,该讲授的地方教师精心而准确地讲授,该探究的地方则放手让学生探究,课件辅助教学用得恰到好处,做到了真正的切实高效。
4、给学生继续学习的渴望
一堂课的结束,恰好是另一个知识学习的开端。在教学接近尾声时,本课的结束设计,即呼应了前面引入阶段的测量课桌长度的问题,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用直尺去测量更长的物体或距离的局限性,学生产生了学习更多知识需要。
第五篇:二年级上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案西师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厘米的字母表示法,初步学会用尺子量比较短的物体(限整厘米长)的长度。
2、在实际的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重难点:
1、认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厘米的字母表示法。
2、学会用尺子量比较短的物体(限整厘米长)的长度。
3、加强学生观察和操作等活动。
教学准备:学生用尺、米尺、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师:(教师出示两支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问:这两支铅笔哪支长些?哪支短些? 生:作答。教师引导发现:物体有长有短。
师:孩子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长吗?我们一起用铅笔、数学书、手指、动手量一量好吗? 生:好。(动手量。)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量的?
生:我用数学书量的,课桌比三本数学书的长度短一点。生:课桌有四支铅笔长。
生:桌子有两个文具盒那么长。生:我用尺子量的,有53厘米。
生:我用作业本量的,有两个作业本那么长。
师:孩子们都用自己的方法量出了桌子的长度,真能干。想一想刚才大家量的结果,为什么大家的课桌都是一样长的,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生:因为我们量的工具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了。
师:你的这个发现很有价值。因为测量工具不一样,所以大家测量数据也不一样,这给我们带来不便,看来有必要统一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用什么单位呢? 生:作答。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发现新知:
(一)认识直尺
师:出示直尺,问:这是什么? 生:尺子。
师:对,这是直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拿出你们手中的直尺,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四人小组合作讨论。
师: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多媒体课件出示直尺。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谁知道这些长长短短的线叫什么吗? 生:叫刻度线。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问过姐姐的。
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对,这些线叫刻度线。找一找,这些刻度线和数字是怎样排列的。生:0和第一根线是对着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我们把这条线叫做0刻度线。你能学着给数字1对着的长刻度线取名吗? 生:1刻度线。
师:真棒,数字5对的长刻度线就叫什么? 7呢? 生:5刻度线。7刻度线。
师:相邻的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我们称它为1大格。,比较一下每一大格的长度怎样? 生:每一个大格的长度相等。
师:数一数,你的尺子上有几个大格? 生:有10个大格。
(二)认识1厘米
师:直尺就是通过这些刻度线和数字,大小格,告诉我们长度的。你知道直尺上这样的一大格是表示多长吗? 生:不知道。生:1厘米。
生:从5到6是1厘米。生:从1到2是1厘米。
师:看着自己的尺子说一说:从几刻度线到几刻度线的长度是1厘米。从“0刻度线到“4”刻度线有几大格,是几厘米?这样的长度还可以是从几刻度线到几刻度线。同桌互相说说。
(三)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从直尺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用手指从自己尺子上比划出1厘米,看看1厘米有多长?量量我们的手指宽度,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的手指宽度大约是1厘米。师:(多媒体课件显示)。呵呵,这个重大发现有价值吗? 生:有,我能看它记住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真会动脑子。1厘米有这么长(手势比划)那2厘米呢?4厘米呢?(验证一下)
(四)量长度 师:知道了长度单位,我们就能用它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了。请孩子们拿出小棒,猜一猜,小棒大约有多长? 生:小棒大约有4厘米。生:小棒大约有6厘米。生:小棒大约有5厘米。
师:你能量出它的长度来验证吗?试试看。把你量的方法说给同桌听听。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量好的? 生:(到前面边说边演示)我是这样量的,尺子和小棒的左边对整齐,小棒的右边对着尺子的4和5之间,小棒长大约4厘米。
生:我把小棒的一端对着0,另一端对着5,小棒长是5厘米。
生:我把小棒的一端对着2,另一端对着7,7减2是5,小棒长5厘米。
师:为了便于比较,老师把小朋友量的方法用多媒体课件显示出来。你同意哪种方法?为什么?(多媒体课件显示三种量小棒的方法)
生:我同意第二种。因为从0到5才是5厘米。第一种0前面没有刻度,不能量出那一部分的长度。
生:第二种也可以,但容易读错。
师:说得好,刚才都是那些孩子猜对了? 师:谁能说说怎样用直尺量物体的长度?
生:用0刻度线对着物体的一端,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三、应用提高
(一)自主探究
1、量铅笔
师:小朋友会量物体的长度了,想不想知道你的铅笔的长度 ? 生:想。
师:选出你手中最长的一枝铅笔,先估计一下它的长度,再量出它的长度告诉同桌,并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师:刚才你们量的时候遇到困难了吗? 生:我的尺子没有那么长。生:一次量不完,要量两次。师:你能说说你是怎样量的吗?
生:我是这样量的。先把铅笔的一端对着0刻度线,量到直尺的右端10厘米处时,我在铅笔上作上记号,把记号对着0刻度线再量。把两次的长度相加就是铅笔的长度。我的铅笔长12厘米。
师:真会动脑子,你是用这种方法量的同学真棒。如果不是的请大家用这位同学的方法再量一次好吗?
2、量数学书的长度。师:还想量吗? 生:想。
师:这一次量数学书,先猜一猜,数学书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师:谁量出来了?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生:我先量了一次,看看剩下的与第一次量的差不多,我就知道大约是20厘米。
生:数学书长21厘米。我是这样量的,先把数学书的一端对着0刻度线,在直尺的右端10厘米处作上记号,把记号对着0刻度线再量。再作上记号,再量。把三次的长度相加就是数学书的长度。师:真能干。
师小结:当尺子不够长时,量一次后,在直尺的右端作上记号,顺便写上量的数字,再量。把几次量的长度相加就是数学书的长度。
(二)小组合作
师:每人选一种你喜欢的物体,量给小组的伙伴看一看,并说出量出的长度。有时间的孩子可以自由选择物体量。
师:想一想,刚才我们量的这些物体你认为是长还是短? 生:短。
师:那你有什么发现?
生:用直尺可以量较短的物体。
生:用厘米作单位可以量较短的物体。
师:说得好,量较短的物体我们用厘米作单位。
四、交流评价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生:我知道1厘米有一个手指的宽度。生:我知道量物体的长度要用直尺。生:我知道量物体要把它的一端对准0刻度线。生:我知道用厘米作单位可以量较短的物体。生:„„„„ 师:测量物体的长度是生活、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只要我们善于动手,多观察,多思考,测量长度的问题就难不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