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年级阅读教学
高年级阅读教学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是没有最好的。哪怕大多数人认为都是最有效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要自如灵活地实施教学。
一、我想结合关于阅读教学的内容来谈谈阅读教学有哪些基本的教学模式。我们每个年级段,每个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学内容更是五花八门,故事的、童话的、写景的、写人的、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等等,那么教学就要有因文而异、因需而异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1、针对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可以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如高尔基的《早晨》);
2、对于童话、寓言,可以采用“初读,知顺序──熟读,记语言──再读,演一演”(如《小马过河》《揠苗助长》)的教学;
3、对于有值得探究的问题的课文,可以用少量整合的问题为导向,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如《詹天佑》《我的战友邱少云》)
4、对于写法有特点,且学生学得来、用得上的课文(如,简单的说明文《形形色色的植物》《蟋蟀的住宅》),可以采用“了解内容,领悟写法,尝试运用”的教学模式;
5、对于略读课文、选读课文,如我们每个单元带有※号的课文,可以采用“一读读通课文,二读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感受”的教学模式。
第一关于导入,我记得教研室宋主任在培训的时候就一直提到,一定要富有激情与感染力,要把学生一下子带入学习课文的情境中来。
我记得2010年11月份,我代表语文组参加学校教研活动评比,讲授《我的战友邱少云》,在第二课时教学时,我是这样引入的。《点击课件,呈现课题及丰碑的画面。)
师:(充满深情地说)“同学们,这是一座为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而高高耸立的丰碑。这座丰碑,是由千千万万个为祖国、为朝鲜、为和平而壮烈牺牲的烈士英灵筑就的。在这些英灵当中,我们知道就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学生齐读课题。)
师:“请再深情些!”(学生齐读课题。)
师:“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呼唤他的名字。”(齐读课题。)师:“请再自豪些!”(学生齐读课题。)
这样一段富有激情的引入,再加上指导学生层层深入朗读课题,一下子就把学生拉近了学习课文的情景中去。
第二关于探究课文部分,我们现在多数提倡的是一种整体性教学,即在一个大问题下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往往如何把握好一个精炼、有针对性且实效性强的大问题,更是我们老师在备课时需要动脑筋去做的。
还拿《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为例:在导入后,我提问学生:“在上一节课学习中,我们从哪一个词了解了邱少云严格遵守纪律,不惜牺牲自己的光辉形象?(生:纹丝不动)师板书:纹丝不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在整个战斗中,邱少云是怎样真正做到纹丝不动的?请同学们一边默读,一边用笔在文中画出重点词句,并在旁边写一写自己有哪些感受和体会。” 这一教学设计经过了教研组一次集体备课,两次上课,两次评课,我始终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设计,全体语文老师对于我这样的设计都没什么争议。但在最后一次领导评课的时候,邢校长提出对于这一课而言,邱少云这个人物的品质(也就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不应该在第一课时就提炼出来,应该是随着逐步分析课文,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悟出并提炼出他那“严格遵守纪律,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形象。教研活动后,我又仔细去思考,有很多文章没有明显体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字眼和词眼,则需要我们在深入分析课文的过程中通过语言文字的挖掘、感悟和理解,层层去悟出来的。比如六年级的课文《祥子买车》和《一个人和一幅画》这两篇文章,体会祥子的精神品质需要通过他的外貌与心理描写来展现,体会老人的精神品质则需要通过老人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来展现,这和感悟《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中心思想是相似的。那么对于有些文章而言,人物的精神品质一下子就在课文中体现,那么就可以去抓住文眼作为大问题,如《詹天佑》一课,开头第一自然段,就写到,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那么就可以抓住“杰出与爱国”去设计大问题,如:“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呢?”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去体会。所以,基于大问题的提出,我们要针对不同的文章来设计。第三是小学高段语文课中也需要融入游戏教学。
我是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的,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游戏与表演是我经常采用的教学手段,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们己经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见解了,同时也有了展示自我,表现自的强烈欲望.如果在教学中老师还是一味地灌输己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了.我平时上语文课的时候 也常会有针性地将游戏融入教学中。
如四年级的《肥皂泡》一课,在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让孩子们边学边玩的方法,在玩中学习,其乐融融。我让孩子一共集体吹了三次泡泡,每一次都带着不同的要求去吹的,第一次,感觉一下自己的泡泡是怎样吹出来的?第二次,观察自己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在吹的时候会有哪些变化?什么颜色?第三次,吹起泡泡,让泡泡越飞越高,想象着泡泡会飞向哪里?你又希望她们飞向哪里?做些什么? 在这样三个问题的穿插下,孩子们不仅与课文语言文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品读、感悟、朗读,同时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每一个孩子都把全部的精力融进这样一个玩乐的课堂,就连二班最不爱学习的屈博也那么喜欢吹,还到前面吹给大家看,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所见。孩子们把泡泡想象成飞舞的精灵,想象成快乐的淘气娃娃,想象成一个个透明的小飞船,渴望自己也装进里面一起飞向高高的蓝天……这是多么美丽的童心呀!
第四是阅读教学中的拓展与延伸。拓展的内容和方式应紧密结合语文学习与学生身心的特点,整体考虑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让孩子去多读一些、多知道一些、多思考一些、多做一些。
1、可采用合理想象、创编故事。例如在学习《穷人》一课后,我引导学生接着“桑拿拉开了帐子”续编故事;
2、根据文本,二次创作。例如学习《鸟的天堂》《桂林山水》我让学生创作导游词和广告词;学习了《一个人和一幅画》我让学生给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植树造林、无私奉献的老人写“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3,、扩大阅读、注重积累。比如学习了《少年闰土》我建议学生去读鲁迅的《故乡》学习了《用奇谋孔明借箭》我建议学生去读《三国演义》学习了《祥子买车》我建议学生去阅读老舍的《骆驼祥子》等等。
以上是我谈到的精读课文第二课时的四点:即阅读教学的导入、中心问题设计、教学形式和拓展延伸,这是我结合自己个人的语文课堂教学比较肤浅的认识和收获。其实,我们很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在很多时候没有固定的方式与方法可循,基本上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阅读能力来组织教学,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让我们在已有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把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教学设计预案
教材分析:
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比喻生动、形象,语言优美,描写的景物静中有动,读后宛如身在画中。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三是要学生继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来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四是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身边所发生的事情。教学目标:
1、教养:
⑴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⑵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⑶ 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教育: 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3、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景物。2、能体会三峡之秋一天当中的景象特点。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三峡的图片、有关音乐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观、读、想、写四结合。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初读感知,质疑问难,从整体上感悟美
⑴ 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
⑵ 交流读后的一些初步的感受。
⑶ 请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作者描写了三峡之秋的哪些景象?
⑷ 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首先,学生自由朗读,重点是为了解决字音问题,把课文读通顺;然后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一些初步的阅读感受;再一次默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即从作者描写的“几个时段的景象”中感悟它的美丽。这时,学生的感受一般是浅显的,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提出阅读中不明白的问题,以便调整下面的教学。)
二、读书想像,解决疑问,在细读中感悟美
1、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再把读得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2、大家仔细听并展开想像,听完后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这个环节“以读代讲”,“读中想像”,“读议结合”,将语言文字和生活观察相结合,巧妙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三峡之秋的美,避免了教师串讲串问。)
(在引导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同时,可以按照时间的变化有顺序地安排交流,利于学生有顺序地想像三峡景象,感悟秋景的奇丽,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培养语文能力。)
3、欣赏三峡的录像片断,请学生说说观后的感受。
〔这里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三峡的美景,帮助学生丰富想像,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三、感情朗读,练习说话,在表达中升华美
1、比赛:
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引读,男女对读,表演读等),读出三峡之秋的美,大家评议。
(这个环节通过竞赛,给学生选择朗读方法的权利和相互评价的权利,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美读,在美读中进一步升华阅读情感。)
2、比赛:
在学生明白了“如诗如画的三峡”的意思的基础上,请学生作诗作画作广告,赞美一下三峡之秋美景。
(在这个环节里,学生可以自由说话,尽情表达对自然、对三峡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在说话中进一步明白“成熟、明丽、热烈等”的意思,和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
四、了解写法,对比读书,在对比中体会美
在这个环节里,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题型:
1、必答作业:(在小组里说说、画画、议议。)
作者把三峡之秋描写得如诗如画,看看作者都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课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等,浅显地了解作者的描写手法,从而受到启发。)2、选做作业:(任选一题,在小组里交流)
⑴ 读了:“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和“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这两句,你有哪些不同的感受?
⑵ 欣赏:“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一句,如将画线的词语去掉,你有何想法?
⑶ 对比:“三峡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不同景象,你感受到什么?
⑷ 换换结尾:将结尾“这一天,正是中秋”换为其他句子,并从中表达作者的感情。
(这里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利于学生全体参与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这个环节里,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再来深入感悟自然的美,评价文章的美。)
五、课后练笔,搜集资料,在实践中展现美
1、课后可以继续搜集、阅读描写三峡的文章、图片,并进行相互交流。
2、办一期“奇丽的三峡”的墙报。
(这个环节是课内学习的延伸,拓宽了学习语文的渠道,引导学生在练笔、搜集资料、办墙报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六、板书设计
三
早晨: 露珠闪耀 绿叶金实 灿烂
14、峡
中午: 金鳞巨蟒 波光荡漾 明丽
之
下午: 黄昏早到 有如小溪 热烈
秋
晚上: 渔火灯标 沉沉欲睡 多姿
山如墨黑 月光清冽
第二篇:浅谈高年级识字教学
浅谈高年级识字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但进入高年级后,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渐渐淡化了识字教学,只是让学生进行自学,教师仅仅是蜻蜓点水式地就算了事。我认为高年级阅读教学不再以识字教学作为重点,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减少,而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低年级发生了变化,应由原来的“扶”到“放”。我在教学实践中深刻认识到,高年级的学生仍然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识字任务,这样才能在识字过程中积淀语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一、高年级识字教学中“取”与“舍”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比较繁杂,仅仅识字教学就包括字音、字义、字形、字用等方面。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经过了一定时期的语文学习之后,在具有了一定的识字数量和识字能力的情况下,识字教学就要学会适当的“取”与“舍”,以适应学生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识字教学的效率。目前的小学语文识字量最多的是中年级,高年级和中年级相对偏少些,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取代了识字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但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识字教学,只是不能再像低年级识字教学那样作事无具细的讲解,要进行适当的取舍。
目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采取“读写分流”方法,即一部分字是为了满足阅读的需要,只要求学生能够读准字音即可,而另一部分字则要求在音、形、义等方面作全面的掌握。根据这一前提,高年级识字教学对于这两部分应采取不同的方法,作出不同的取舍。
首先来说对于只要求能够读准字音的生字。这部分生字几乎每一课都有,在课文后列在绿线格内。通常在低年级,老师的教学都是老师先范读学生听读,接着让学生试着读,然后教师多种形式地检查学生读并给予及时的纠正。而在高年级教师可以事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让学生自己认读生字,因为此时学生完全有了这种能力。教师的任务是在课堂上检查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避免因为粗心造成的错误;或者通过检查学生阅读课文,顺便检查学生对于课后生字的掌握情况,及时地进行正音,融识字于阅读教学之中。即通过预习舍去了教师课堂上的教读,大大节约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再来说说课文后面田字格内要求学生在音、形、义等方面作全面的掌握的生字的教学方法。由于采取了“识写分流”的办法,其实高年级课本中,许多的课后生字学生在课前已经掌握,不但会读而且会写。这部分生字大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得比较多或者笔画比较简单的生字,所以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在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的前提下,课堂上教师对于这部分生字要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将教学的重点放在那些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容易写错或者容易读错的生字上。如于永正老师在教学《望月》一课时就是这样做的:在引导学生读书之前于老师先检查学生是否都能够将生字字音读准了,在教学最后要求学生描红时,重点强调了“甥、瞳、锁”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的左右各占的比例,并作了示范。由于是高年级学生,学过了许多字,在进行高年级识字教学时,教师不防用一用集中识字的办法,即用在强调重点生字时,不防将与这音近或形近的字都列出来,让学生在辨析中学会生字,又让学生掌握了字类,有利于找到规律性的东西,为今后的学习作铺垫。对于这部分生字字义的教学,由于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阅读教学,所以顺应这个教学重点,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中,联系课文的语境去理解字义,既易于理解,又便于对课文语句的理解。总之,在这部分生字教学中,要舍易取难、舍熟取生。
二、多媒体技术与高年级识字教学
现代科技的结晶——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多媒体技术,顾名思义,即将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形式合理组合的技术,以此来创造生动有趣、对多种感官形成刺激的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称为多媒体辅助教学。计算机有其特殊的功能,师生在运行软件时,具有汉字的动态显示功能,笔画的重写功能和重点部分的闪烁提示功能,还有学写字练写字的功能。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多媒体技术在识字教学中的某些优势同样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首先,虽然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的思维已经不再是形象思维占主要的地位,但是,形象化的展示,使它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新的事物,也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他们的思维,记忆也更为深刻。这一规律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孩子即使是成人也是适应的。其次,利用多媒体演示字形,可以提高识字的效果。进入高年级,并非不用进行识字教学,而是识字教学要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对于重点生字,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功能,可以化难为易、增强记忆效果。例如小学生识字很首要的任务是读准准字音,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先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检查学生是否能读准字音,然后,出示没有字音的生字,检查学生是否能读准字音。这样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对于象形字,可以采用多媒体,从实物到象形字再到现代简化字,利用富有动感的画面,启发学生丰富的联想,使简单的结构和其生动鲜明的表象统一起来,激发学生探索文字奥妙的兴趣,增强了记忆强度。对于指示、会意字,也可以用直观图象的标注和组合进行演示。而对于形声字可以采用重点偏旁闪烁,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对于字义的理解更是多媒体教学的看家功能,如:在教学《少年王冕》一文中“晶莹剔透”这个词语时,我出示了一幅图画,上面是放大的一片草叶上的一颗清澈的露珠,我请学生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露珠,学生立即说出了“清澈”“透明”“闪光”等字眼,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便理解了这个词语。类似的词还有“树木葱茏”“春光明媚”等。另外声音、视频等功能都可以用于学生理解词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将学的字词用于实际情境之中,培养学生用字的能力。第三,利用多媒体巩固识字的成果。进入高年级,学生书写错别字有所减少,但仍会出现少量的错别字。所以教师有教学时,可以以新学的生字为契机,拉动与之相关的形近字和同音字,促进学生对中、低阶段所学生的生字进行梳理,在比较中,既巩固了过去学习的生字,又记住了新学的生字,起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第四,识字和写字是不可分割的,利用多媒体出示较大的田字格,播放书写动画,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书写重点,适当控制书写速度。一遍不行,还可反复演示。这样的指导更加清晰,对比更加强烈。
三、开发课程资源多种途径展开高年级识字教学的研究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讲,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阅读与写作,即运用语言文字,所以,高年级识字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也要以阅读与写作为中心。
首先,从阅读方面来讲:(1)、阅读课外书是识字的一条重要的途径。有益的课外书是对教材的补充和拓展。在读书活动中,既能多识字,又能积累语言,还能陶冶情操。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读书,如,开展故事会,朗诵会、评选“阅读之星”、以写作促阅读、以教材延伸促阅读等,使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2)、学校是文化氛围很浓的场所,校训、橱窗、各种教室的标牌、宣传标语、黑板报等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因为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汉字,学习语言。(3)、社会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大书,在生活实践中识字也是一条可利用的重要途径。星期天、节假日,学生难免会出门,旅游、串亲、访友、去公园、逛商场,这是学生识字的好机会。一是有不认识的字可以及时请教亲朋好友,二是在这些活动中,只要留心,有意观察,就会看到很多牌匾。你到哪里都有单位名称,广告牌等,借助这些可以认识很多汉字。学生在家中,作为父母亲都会买回许多商品,有电器、食品、化妆品、药品等等,这些东西上都有品名、产品说明书等等,此时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情境中主动识字,不但学的轻松,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另外,看电视、读报纸也是一阅读的途径。电视中的字幕,报纸杂志中的漫画等,都促进了学生识字。
第二,从写作方面来讲:(1)、写日记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不但巩固了已经认识的汉字,而且在遇到要表达意思而不会书写汉字时,向别人请教,又让学生认识了新的汉字。真是集“温故”与“知新”于一体。(2)、语文教学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上就要集听说读写于一体,多种途径展开训练。而学生写的过程,就是学生表达感悟的过程,就是教学文本资源再生的过程,就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教师在学生写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不会写的字,教师给予指导,也能起到识字的作用。(3)、由于日常生活的需要,应用文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请假条、留言条、书信,还有书写对联、写贺年卡等活动都是学生识字的重要途径,关键是教师的巧妙引导。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还有猜字谜、做游戏等,都是可开发的识字资源。
四、高年级识字教学与语文其它教学环节的有效整合
传统的语文识字教学都是在教学的第一课时,而且呈现块状分布,即都是按照引入课题——自学生字——检查自学情况——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接下来的第二课时主要是品词析句。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思路清晰,却将识字教学与语文教学的其它环节割裂开来。高年级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背景下,且高年级教学重点转移到阅读与写作上,能否以阅读与写作为主线,贯穿识字教学呢?一些走在教研前线的名师们已经身先士卒,探索出一些宝贵的切实可行的方法,请看这一教学片断:
师:今天我们学习现代作家袁鹰写的一篇文章——《白杨》。(说完,板书课题。)“白”字上宽下窄;“杨”字右边“横折”的“折”,就是第一个折,要长一点,不然,就像短脖子的企鹅,很难看。(笑声)大家把课题写一遍。(学生写,师巡视,表扬了两位写得规范的学生。)看了课题,你脑海里立刻出现了什么问号?
生:白杨有什么特点?(师肯定学生提的好,在课题的后面画了个问号。)
生:作者为什么写白杨?他不会单纯是写白杨的吧?(师非常高兴,说这个问题提的很好,又在课题的后面画了个大问号。)
生:作者写的是哪儿的白杨树?(师也予以肯定,并在课题后面画了个小问号。)
师:说说看,这三个问题咱们怎么解决?
生:我们自己解决,自己读书思考。
师:(非常高兴地)对!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要主动地学,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大家读书的时候,除了思考上面三个问题,还要注意生字的读音。这一课只有三个生字,一个是“晰”,一个是“介”,还有一个“疆”字,可能好多同学早就认识了。要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全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老师巡视辅导。)
师:作者写的是哪儿的白杨?你(指提这个问题的学生)看出来了吗?
生:看出来了。作者写的是大戈壁上的白杨。
师:大戈壁又在哪儿?
生:写的是新疆大戈壁上的白杨。(话音刚落,又一学生站起来说:“写的是新疆大戈壁铁路两旁的白杨树。听课老师发出一片赞叹声)
师:越说越具体,越说准确!这个问题大家读书解决了。(说完,师将课题后面的小问号擦掉。)但是,你们知道什么叫“戈壁”吗?(无人举手)“戈壁”是蒙古语,意思是沙漠地区。这课的有三个生字都认识了吗?课文能不能正确、流利地读出来?有愿意试一试的吗?(学生纷纷举手。于老师指定四名学生读全文。)
生:(读)“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师:读得很正确。可惜速度快了些,让人体会不出大戈壁的荒凉景象。(该生又读,读得较好。老师予以鼓励。)
师:这一节有一个生字——“晰”。同学们跟着老师把这个字写一遍。(老师范写“晰”字,边写边指出这个字怎样写才规范。于老师写得美观、规范。写完,请第二位同学试读4——14小节。读到“妹妹分辩说”一句时,于老师指导辨析“辩、辨”,并区分“分辨”和“分辩”。于老师说了两个句子,请学生说说这两句话中该用“分辨”呢,还是用“分辩”。这两个句子是:①站在茫茫的大戈壁上,fēn biàn不出天和地的界限。②哥哥说,这道数学题得数是8;妹妹fēn biàn说,不对,这道题应该得6。辨析完之后,又让学生分角色读二人的对话。接着,请第三位学生读15——17节。对该生读得不正确、不流利的地方,相机进行了指导。读完,指导书写“介”和“疆”。指出“介”字的第三、四笔的距离不要太宽,否则,这个字就会像房屋的屋山关切头。“疆”字的右半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第三横次长;在写左边“弓”字时里面的“土”字千万别丢了,记住:祖国的边疆,寸土不让。说完,将“弓”字里的“土”字描成红色。听课者发出一片赞叹声。最后请第四位同学读课文最后一节。
上面是于永正老师教学《白杨》一文的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在这一课时教学中,识字教学与其它各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在于老师的这一课时教学中,贯串课堂的始终是——读,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出的高年级要以阅读为教学重点的要求,将识字教学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了:在导入时教写生字,在读书中识字,并展开了各种训练,打破了目前高年级板块式的识字教学模式。这堂课“寓识于读,识读结合”,彰显了识字的最基本的目的之一——阅读,使识字和阅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说第一课时识字教学的重点在于字音、字形和初步和字义教学的话,那么第二课时教学着重在于深化对字义的教学了。因为对于字义来讲,它们都有一般的意义和具体语言环境中特殊意义,第二课时的识字教学重心在于落实后者。
总之,高年级识字教学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并且寓识字教学于阅读和写作实践中去,寓识字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寓识字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去。
第三篇:高年级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高年级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越到高年级,学生对习作更有一些难度,不仅是家长们不知道对自己孩子的习作从何指导,而且更是我们老师都会感到有些困惑,现就自己的教学实践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供同行共勉:
一、留心观察生活
俗话说: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第一要素,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多接触生活,学会多留心观察,养成习惯,让他们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我在教学实践中,常听一些学生说最怕的就是写作文,每次写作文时一拿起笔起来就感觉头疼,总是觉得得没东西可写;有的还说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个人
认为这就是平时同学们缺少观察,没有真实感,因此无从下笔。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观察,让他们不断积累丰富的题材,逐渐写出真实的内容,这样才有待于他们习作兴趣的提高。
二、不断积累素材,学以致用
平时,班上很多同学都不喜欢爱看课外书,特别是一些课外书籍一拿到手里,就觉得是负载累累,感觉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的负担,所以每次图书管理员发到他们手里的课外书,不是把它放在一边,就干脆不要,这免得把它搞丢了反而要赔偿,所以就觉得是心里负担。然而平时不爱看课外书的同学每次写作文时,往往连句子都写不通顺,写作文时想一句就写一句,感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有的或者刚开了个头,敷衍了几句,就草草收场。为了不断让学生积累素材,学以致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正如俗话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篇,其
义自见”的道理。只有书读多了,才会丰富自己的习作素材,也只有习作素材丰富了,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三、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倡模仿
模仿其实是借鉴的一种形式,但模仿并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应当是灵活创造性的借鉴,在班上特别是对于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我觉得应该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这样逐步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沿着写作的道路走下去,逐渐地提高写作表达能力。如果他们刚开始时的机械模仿,我们也应该加以适当的表扬和肯定,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如课本中的许多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学生学了课文,我觉得可以模仿其写作,特别是课文中的很多表达方法值得借鉴、学习,这样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虽然模仿是提高写作能力的第一步,但还是不能一味地模仿,如学生习作水平较差或作文开始起
步时,可以进行模仿,如果入门以后,必须脱离仿写,让学生走创新之路,追求自己的写法,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自己的习作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四、在平时的教学中,训练学生多说多写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看到一些学生很会说话,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然而在写作文时却绞尽脑汁都写不出多少内容来,这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说”的机会较多,几乎不费多少力气,然而他们“写”的机会却很少。这样光说不写,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吗?因此在平时的写作训练时,我们重在指导学生说练结合,多写多练,并且,不但要说得好,而且要写得好。所以我们平时上完一篇课文,应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小练笔,有时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有时先让学生思考,下课后再让学生练习,要求写在小练笔本上,比如,有的写读后感,有的写续写部分,有的进行
改写训练,有的进行课外拓展等等,经过多方面的训练,相信学生的写作水平相应地得到很大的提高,写作的情绪也会日渐高涨。
五、尽量多些表扬,少一些批评
每当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当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认识、感知,所以无论孩子写得怎样,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毕竟孩子都有其自己的闪光点,都有其好的一面。但我们在表扬之后,应委婉的指出不足之处,让学生知道自己作文的优点和缺点,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多读多写。在习作批改中,我们往往看到有些学生的作文内容并不太好,但在用词、造句方面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看到这些我们应给予表扬和赞美,让学生产生其写作兴趣,如果我们在评学生的作文时,批评的多,表扬的少,那无形之中就像给孩子泼了一盆冷水似的,这样就会挫伤他们写作的热情,使他们失去自信,产生了畏惧
心理,所以每次遇到写作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这不利于孩子写作水平的提高。
六、鼓励学生勤写片段,多记日记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当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勤写片段,多记日记,以及写心得体会之类的一些小练笔等等。平时我们要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在平时的生活中,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不仅使学生能认知生活、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乐趣,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强调每位学生至少每周写两篇随笔或日记,可以对生活中的一些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可以写写自己的心里话,也可以是写一段有关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片断,这样,学生不但养成了爱写随笔、日记的好习惯,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练笔后,习作素材的积累既得到了丰富,写作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七、经常鼓励学生创作,推荐发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
也的确如此,在习作教学中,学生的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写出优秀作文进行发表。为了让学生能写出更多优秀作文,我们首先得让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记录新人新事,从班内到校内,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园到社会,然后进行合理的选材和组材,写出优秀作文,上送学校播音室及学校报刊编辑小组,让其优秀作文得以播出和刊出。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让他们感受到作文的份量,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所以每次学校要求学生写一些征文时,我都会引导学生要郑重对待,以便使自己的习作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多读多写,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第四篇:高年级作文教学如何注重
高年级作文教学如何注重“细节描写”
钻二小学邓伟珍
恩格斯指出:“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论述,为文学创作指明了方向,深刻地批判作文中的假、大、空的不良倾向,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迈出写好“细节描写”的第一步,是我们高年级老师一直探索的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研讨摸索,逐渐有了些许经验,下面就谈几点体会:
一、赏析经典,科学指导 马克思说过:“希腊神话,具有永久的魅力。”是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能超越时空,传承下来,为后人认可。基于这种认识,我认为要写好细节描写,第一是“学”,第二是“练”。
所谓“学”,是说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细节描写是好的,这里有一个定位的起点问题,最好选择经典名著中的细节描写,作为样板,否则容易误入歧途。比如我们学过的吴敬梓《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临死时与家人对话的细节描写: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老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寥寥几笔,却使人物跃然纸上。这段细节描写语言精炼传神,活脱脱地刻画了一个吝啬鬼形象。通过感悟,学生很受启发。再如鲁迅写孔乙己“皱纹间常夹些伤痕”,真如放大镜下观看一般细致。为把孔乙己真实的再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写道:“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这一段细节,寥寥几笔,把一个穷困落魄却又迂腐虚荣的科举制的牺牲品刻画的淋漓尽致。这种细腻的描绘方法,虽惜墨如金,却生动传神。
除了要让学生领略优秀的文学名著细节描写的风采外,还应注意细致地观察生活捕捉人物的语言、服饰、心理活动等细小环节,选取典型的细节来突出文章中心。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所谓“练”,首先引导学生仿写.在领悟了名家的作品后,中高年级的学生是可以模仿着写的.当然学生的模仿的是否完全一样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能把学到的方法用上.在这之后,学生就可以把从名家那里学到的方法推而广之,用到其他的细节描写中.其次就是让学生大量的进行练习,可以让学生在习作中,恰当地插入细节描写。开始写作时,一篇作文中,有
一、两处细节描写为宜。“文章要有一点好”,说的是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就会打动读者,引起共鸣。
二、保护个性,鼓励创新
“扼杀个性,就是扼杀天才。”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是一个不可重复的“这个”。保护学生的个性,鼓励不同观点的存在,才会出现立意新颖,反义构思等超凡脱俗的细节
描写来。
我曾出过这样一篇习作,《考试之后》。一个学生没有写自己考的如何好,而是写考的糟透了。其中有一段不错的细节描写,“啊?我才84分?这时,我的心里乱哄哄的,“我还能回家吗?”想到这里,我不禁小声哭泣起来。“怎么办?说试卷丢了?不行,妈妈肯定不相信!哎......” 放学了,我手里拿着84分的试卷,小心翼翼地回了家。不知道,有什么厄运在等着我....饭桌上,我端起了那碗沉重的米饭,一个米粒,一个米粒地往下咽,许久,才吃下了一个很小的洞„„”这段细节描写,较为成功地揭示了一个小学生,考试失误后的内心复杂世界——有自责,担心,也有不乏同学老师的歧视„„这样写法,比“传话筒”式的说教,不知好多少倍。
对好的细节描写,要在全班交流,说出优点、找到不足,其他学生把自己的作文
与他们的比较后,再次修改。俗话说得好:“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学生各自的观察,是按照各人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进行的,难免粗疏或片面。互评和交流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开拓视野,既鼓励了本人,也带动了全班,促进整体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写好范文,教学相长 韩愈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说,能者为师的道理。教师要带头写好范文,不要怕失水准、丢面子,更不要思想上有压力。范文旨在为学生引路。如果教师的范文能引起学生的一场大争论,且不更好!争论本身就是提高,而且这种提高,是师生双方的,这正是“教学相长”的真谛。
我曾写过一篇《贪吃的你》,文中有一段细节描写:“上课趁老师往黑板上写字的瞬间,就立刻悄悄地把一颗“喜之郎”塞到嘴里,以最快的速度把它送入“安全地带”,等老师转过身来,他便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朝我诡秘地一笑„„其实也没啥,民以食为天嘛!为了躲避老师,他常常将书堆得高高的。上课时候好趁老师不注意往嘴里塞零食。”读到这里,学生都哈哈大笑。可见细节描写的真实可信是何等地深入人心。
作文的教学、学法,有很多种。我认为:被鲁迅先生定格为“画眼睛”的细节生动、真实,最为重要。因为抓住了它,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总之,好的细节描写能够使人物性格鲜明,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感染力。很多文章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不是因为故事,而是因为细节。
实践证明,通过指导学生注重细节描写可以让他们找到打开话匣子的钥匙,可以让他们在细节描写的训练中品尝到作文成功的乐趣。让学生用自己独到的笔法去描述眼中的世界,用缜密的思维去分析生活,让他们的语言个性在写作中得到表现和完善,让心灵世界在写作中美丽起来。细致观察,敏锐捕捉,悉心体悟,细致描绘,学生的作文,一定会因细节描写而发生耀眼的光芒。
第五篇:浅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
浅谈六年级作文教学
唐俊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带领我的学生投入到灿烂的语言文学中去汲取丰富的文化营养,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而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最让学生害怕也是最让老师头痛的。老师费了很大劲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教学生写作文,可是最后能写好文章的学生还是很少。特别对于六年级的教师,怎样才能在短短的一年里既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又提高学生作文质量呢?现在我就几年从事高年级作文教学,浅谈几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的几点体会。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我主要以写作为中心讲解课文,首先明确定位:就写作而言,小学语文教师的任务不是培养作家,而是培养愿写、会写、爱写的素质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写作困难,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爱好和写作的基本能力。那怎样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实施作文教学呢?
一、多读勤练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再明白不过了,多读勤练是写作的唯一秘诀!对于读书我的理解是:好读书、读好书、习惯读书。养成读书习惯,就是教给学生一样终身受用的法宝。我认为要提高作文水平,首先应该读两方面的文章,一是同龄人的作文选,二是名家名篇。前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诱发学生习作的竞争心理。每次在评讲作文时,我都会把学生的范文制成幻灯片,让学生读,然后下批语,学生的评语虽然没有老师评语那么到位,但却说出来心声和见解;后者讲究文章的技巧和词句的锤炼,学生能不仅学到优美的语言,还能学到做人的道理,获得思想上的启迪。我要求学生每天朗读一篇优秀作文,并把好词、好句、好段词和感受用读书笔记的形式写出来,再根据文义拟定一个主标题和配上一幅精美的图画。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像蜜蜂一样博采众家之长,吸取多篇文章的精华化为自己写作的营养,酿出自己的蜜,不但学生习作能力逐步提高了,而且版面设计也越来越精美。
二、能说会讲
说是用口来“写”,写是用手来“说”,它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在小学生心理中“说” 相对容易,练写先练说,尤其是锻炼学生当众说的能力。不少学生对于当众说,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行为上主要表现为:声音小、面红耳赤、哆嗦、前言不搭后语等。我于是首先解决学生胆怯的心理问题。利用“口语交际”课教学生学会说话,学会和别人交流沟通,目的就是增加学生当众说话的机会、锻炼胆量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二是在课堂上实行“三允许”政策,允许说错话、允许补充、允许质疑,促动学生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激发学生的说兴趣,达到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为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学会写作技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只有学生
愿写、乐写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而教师传授的写作技巧,就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灯塔。以前的作文教学中,也走过弯路,担心讲得多了,会限制学生思维和想象力的发挥,采用过写前不讲写后讲评的方式,实践证明这种“信马由缰”的方式,过高地估量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态度,结果是学生不能够系统掌握写作方法,写作能力提高不快,有些学生甚至止步不前。我认为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和技巧与拓展学生思维和想象并不矛盾,教的是方法,不是戴枷锁。当学生学会了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熟练地形诸文字,表达自己真情实感时,写作兴趣就会大大提高。
四、仿写和专项写作相结合首先是“模仿写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习和借鉴范文写作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模仿写作就好比孩童学步时期的“学步车”,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这一点教师应该充分加以利用。有人认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过了仿写阶段,我认为不尽其然,只要没有学会独立写作就可以使用仿写方法,与其应考前临阵磨枪背诵范文,不如现在练好仿写。仿写之前教师先选择几篇同类型范文带领学生学习。写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写法,不同的开头和结尾,让学生有意识地比较它们的不同,找出每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找到更好的方式,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仿写。这样坚持练习写作,就能够提高作文水平。
五、评价展示,激励写作
评改和交流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让学生参与
到作文的点评当中来。每次在全班作文总评时,我先肯定学生的成绩,并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与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学困生应注意发现作文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都给予热情鼓励和适当表扬,不足之处也用委婉的语言指出。我经常在评语中写道:“你的进步真让老师刮目相看,要是字数在多一点儿,书写在认真一些,那就更好了。”“章叙述得真有条理,娓娓道来,可是就是那么一两个用错的词影响了整篇文章,多可惜呀!”学生在拿到作文后,看完了评语都会找出自己的毛病加以改正,从而让整篇文章更加精彩。在指出全班的共性之后,我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听,互相说说优缺点,有哪些好的地方是需要自己学习的,认为哪些地方可以怎样写更好。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作文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学生在互评、互改中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写作技巧也得到了提升。而对得好的文章和进步快的文章,班上不但要在才艺专栏示,还要发奖鼓励,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写作。一旦学生对写作达到热爱的程度,我们老师的付出就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以上就是我对作文教学的一些所得,总之,作文教学还是我们语文教师得去努力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