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市第二十一小学 备课组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基于加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有效融合,结合我校小专题《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本学期,我校着力于在数学课堂上加大了电子白板的使用力度。三月份,学校组织了青年教师和特岗教师优质课竞赛,从上课的情况看,教师们都能熟练的使用电子白板,将所讲内容更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张秀琴老师和张春云老师同课异构讲的三角形的特性,都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有效的融合,特别是利用电子白板,不但增加了课堂容量,而且练习的形式也多样化,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马美佳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概念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 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是对分数初步认识的进一步学习,本节课是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尤其是对单位 “1”的掌握,马老师在导课时通过测量演示的方法引出了分数,通过学生前置作业的展示引出一个物体可以看做一个整体,后出示四个苹果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物体也可以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在数学上叫单位“1”。接下来通过让学生分苹果总结分数的意义,并让学生画出了重点词,紧接着让学生巩固练习说出几个分数的意义,出示熊猫图片,通过让学生自己操作亲自去体会分数的意义。接下来让学生通过自学分数单位,总结
分数单位的概念,学生互动,师生互动加深学生对分数单位的认识。由于本节课大部分是图片的演示和操作,接下来我的这道练习是判断题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猜香蕉和分苹果这两道题都是起到拓展学生的思维的作用。
二、自评
1.由于是四年级学生在接触五年级的内容,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够,这就需要老师更好、更恰当的引导。并且要提高自己组织课堂的能力,促使学生认真思考积极的回答问题。
2.在提到前置作业时,应展示课件,让听课的老师明白这一环节的意图。
3.在总结完分数的意义时应及时的补充课题。
4.在分熊猫时,学生想表达两种分法,教师应恰当的引导学生,这也是由于经验不足没有达到更好的效果。
第二篇:《分数意义》评课稿
《分数意义》评课稿
《分数意义》评课稿1曾读过这样的一段话:“一个以人为本的教学预设,定会为师生的智慧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发挥提供条件,定会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机会。”本节课中,宋老师富有生成空间的预设以及在生成中智慧地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有效建构令人暗暗折服。
课堂伊始,宋老师鼓励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来表示1/4这句话就像一颗小石子扔进了平静的水面,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各个层次的学生留足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个有弹性的预设,让学生生成了很多精彩,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分别找出了圆,正方形,线段一盒巧克力,12个园片和8根小棒的1/4,通过学生有序的反馈、思维的碰撞,教师引领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走向清晰,也正是这样的过程,自然而又巧妙地诠释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重难点。
解读新课程标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而“发展”又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研究分数的意义时,宋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材料五角星创造出学生自己喜欢的分数,根据学生创造的千变万化的分数,教师的有效引导,师生共同合作。精彩地生成了什么是分数的意义,巧妙地突破了第二个重难点。
由于宋老师在教学中预设得巧妙,学生才有了自由发挥却不失灵性的空间,课堂上才会飞扬着学生学习的智慧和教师教学的智慧,从而让人享受着数学知识从生活化生成到数学化的过程。
课堂结束很久了,但我依然沉浸在宋老师的课堂中,品位与思考之余,我想,应该说宋老师的课堂为我们找到了课堂预设的导航,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也会在预设中多下功夫,将直线性设计柔化为板块式的弹性设计,少去多余、繁杂的教学环节,争取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生成更多扎实、有效的数学化课堂!
《分数意义》评课稿2那天,我校开展数学教研活动,由六(1)班的黎良立老师给我们上《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这节课。听了这节课,我感触良多,下面就这节课谈谈本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上进行的,我认为最突出的地方也就是最成功的地方在于能从课题出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以设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发散学生的思维,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出计算分数除以整数(零除外)的方法,并小组内试举简单的例子试算,然后小组汇报方法,学生分别说出了计算方法,然后老师再出示习题,用自己总结的方法去计算,在汇报计算中又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最后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零除外)的最通用的方法。整个探究新知的过程都是有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来完成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这部分用的时间过多,导致后面的学习内容无法完成。
2、应该板书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分数意义》评课稿3听了王立平和李静两位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很有收获,下面就这两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王立平老师的课给我总的感受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尤其是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体现的较为突出。在学生合作学习之前,教师提出活动要求,使学生的合作学习目的明确。活动中,教师参与到各个小组适时点拨,起到了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小组汇报创造的.分数时,教师也相机引导、启发,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最后,通过新老知识的比较引导学生说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获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再有就是王立平老师设计的课堂练习也比较新颖,比如“成语中找分数”:十室九空、百发百中、十拿九稳、万里挑一等都很有意思,就这一练习题提一个小小的建议:象“九死一生”、“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这样的成语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不太恰当,一是有些难为学生,二是容易造成学生对成语的误解。
李静老师的课有她独到之处,比如:课的开始,以问题导入:“整数能否满足我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累,两句话就解决了“分数的产生?”问题,接着在设问:对于分数,你还有哪些了解?学生根据三年级学过的以及自己生活中积累的把分数各部分名称都复习了,并强化了“平均分”接下来再让学生用掌握的知识,用彩笔在一张纸上表示1/4这个分数。
以上过程,李静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没做多余的讲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这节课的特点就是学生的合作学习体现得很突出,教师给每组学生三张不同的图画纸,学生根据“方块图”、“手机图”、“娃娃图”创造分数。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产生了很多分数,并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分数是怎么来的。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探索知识的能力,还让学生亲身感受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就这节课题一点不同的看法:分数单位的学习有些仓促,好像是林下课强加给学生的,本来“分数的意义”在40分钟内刚好讲完,却还要加餐,学生消化得了么?
第三篇: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我与大家交流的课例是毛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一课。这一节属于数与代数领域范畴中的概念教学。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学生后续学习分数相关知识的保障。
纵观整节课,个人认为,毛老师无论是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上,还是在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方面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例。
下面结合课例,谈三方面突出的特点:
1、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的媒介,它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它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实际去开发去利用。在教学中毛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使教学素材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操作探索。比如,在理解分数意义时,毛老师选择了月饼、三角形、棋子、糖块等物品作为学生学习与探索的材料,这些物品不但贴近生活,而且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操作探究。
2、重视数学活动的设计。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教学中毛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一分来创造分数,学生很自然地体验、感受到了分数的形成,同时,在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中,毛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在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归纳、概括、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亲历了探索、交流的过程。另外,在练习中毛老师还设计了让学生猜一共有几根小棒的游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以上数学活动的设计都很好地体现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理念。
3、关注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数学是为了更好地用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分东西是学生熟悉的活动,在生活中学生都有过分东西的经历和体验,毛老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分东西活动入手,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另外,练习中的结合全班人数说分数,以及说一说现实情境中分数的具体含义等都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尽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理解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个人认为在学生经历形象,建立表象,最后抽象出分数的意义后,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创造的分数谈一谈它的意义,并追问你的这个分数是把谁看作了单位“1”,这样学生经历探索、归纳、总结、强化的过程相信学生对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的理解一定会更深刻。
第四篇: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分 数 的 意 义》评 课 稿 6月8日,我校三位教师在团四小听了包钢一小王晓明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这一课,让我们觉得很有收获,下面就这一节课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和体会。王晓明老师的课给我总的感觉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师生互动,课堂氛围活跃,充满激情,学生学习劲头十足,教学效果良好,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值得我认真总结学习的有以下几点:
1、概念教学层层深入,由简渐难,不断引导。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中王老师不断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中体会、领悟单位“1”,共同总结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就是单位“1”;之后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指导者的作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中王老师扎实高效地推进教学,不断通过数学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通过适当的习题,引导学生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理解。教学中王老师设计了精练、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新的提高。练习的设计层次鲜明,层层递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形式多样,不枯燥。今后我自己的数学课,对习题设计还要精心、精炼,不断引导学生,通过习题加深理解。
3、精彩的实践性习题“分礼物”值得好好学习。这一课正是有了“分礼物”这一环节才显得光彩照人起来,首先通过“分礼物”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一下子变得爱学、爱
说、爱参与;其次通过“分礼物”环节,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了有效练习,使学生都能很快的说出单位“1”是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每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你所拿的分数是几个礼物等等,使学生加深了理解,掌握了这节课的重点、难点。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1、正如他本人说课时说的:教学语言不够简练、精确;
2、概念教学有些仓促,再多让学生说一说,多让学生进行
总结就更好了;
3、概念教学没有新意,虽然也行之有效,但缺乏亮点;
4、“分礼物”环节还是应该多让学生说一说单位“1”是几,发生了变化没有;
5、“分礼物”环节应加强组织,注意纪律,学生积极性高
应该肯定,但快结束时有几次好多学生别人说对拿走礼物乒乓球时他们不愿意,故意回答说“不对”、“错”,此时老师应适当纠正。
总之,这节课是一节十分成功的课,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进而改进自己今后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听课可以使我们学习到别人的好的教学方法、设计、语言等,可以使我不断改进自己,不断成长。今后有机会还是应该走出去多听课、多学习、多总结,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包钢十六小 2011.6.9篇二: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市第二十一小学 备课组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基于加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有效融合,结合我校小专题《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本学期,我校着力于在数学课堂上加大了电子白板的使用力度。三月份,学校组织了青年教师和特岗教师优质课竞赛,从上课的情况看,教师们都能熟练的使用电子白板,将所讲内容更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张秀琴老师和张春云老师同课异构讲的三角形的特性,都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有效的融合,特别是利用电子白板,不但增加了课堂容量,而且练习的形式也多样化,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马美佳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概念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 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是对分数初步认识的进一步学习,本节课是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尤其是对单位 “1”的掌握,马老师在导课时通过测量演示的方法引出了分数,通过学生前置作业的展示引出一个物体可以看做一个整体,后出示四个苹果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物体也可以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在数学上叫单位“1”。接下来通过让学生分苹果总结分数的意义,并让学生画出了重点词,紧接着让学生巩固练习说出几个分数的意义,出示熊猫图片,通过让学生自己操作亲自去体会分数的意义。接下来让学生通过自学分数单位,总结
分数单位的概念,学生互动,师生互动加深学生对分数单位的认识。由于本节课大部分是图片的演示和操作,接下来我的这道练习是判断题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猜香蕉和分苹果这两道题都是起到拓展学生的思维的作用。
二、自评 1.由于是四年级学生在接触五年级的内容,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够,这就需要老师更好、更恰当的引导。并且要提高自己组织课堂的能力,促使学生认真思考积极的回答问题。2.在提到前置作业时,应展示课件,让听课的老师明白这一环节的意图。3.在总结完分数的意义时应及时的补充课题。4.在分熊猫时,学生想表达两种分法,教师应恰当的引导学生,这也是由于经验不足没有达到更好的效果。篇三: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我与大家交流的课例是毛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一课。这一节属于数与代数领域范畴中的概念教学。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学生后续学习分数相关知识的保障。
纵观整节课,个人认为,毛老师无论是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上,还是在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方面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例。
下面结合课例,谈三方面突出的特点:
1、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的媒介,它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它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实际去开发去利用。在教学中毛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使教学素材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操作探索。比如,在理解分数意义时,毛老师选择了月饼、三角形、棋子、糖块等物品作为学生学习与探索的材料,这些物品不但贴近生活,而且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操作探究。
2、重视数学活动的设计。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教学中毛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一分来创造分数,学 生很自然地体验、感受到了分数的形成,同时,在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中,毛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在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归纳、概括、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亲历了探索、交流的过程。另外,在练习中毛老师还设计了让学生猜一共有几根小棒的游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以上数学活动的设计都很好地体现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理念。
3、关注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数学是为了更好地用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分东西是学生熟悉的活动,在生活中学生都有过分东西的经历和体验,毛老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分东西活动入手,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另外,练习中的结合全班人数说分数,以及说一说现实情境中分数的具体含义等都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尽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理解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个人认为在学生经历形象,建立表象,最后抽象出分数的意义后,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创造的分数谈一谈它的意义,并追问你的这个分数是把谁看作了单位“1”,这样学生经历探索、归纳、总结、强化的过程相信学生对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的理解一定会更深刻。篇四: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听了陈雪芬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很有收获,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其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陈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举例来理解,在归纳后概括出单位“1”这个概念强调表示的是一个整体,所以加上“”。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陈老师通过图让学生体会、感悟,认识单位“1”,着重体会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情况。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陈老师的这节课在设计上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①理念新颖②练习层次分明③开放环节设计精致。①理念新颖。老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惯性,摒弃了以往“小步子”教学模式,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了较为开放的问题,提供了必需的学习材料,解放了学生探索的时空。通过师生问答活动,引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的情况,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
②练习层次分明。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做到了“百里挑
一、以一当百”,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是相关的变式练习,对学生分数意义的建构起到了催化作用。③开放环节设计精致。本节课是课例研究课,其研究主题是《分数的意义》一课如何运用和开发开放性习题。因此,本节课多次设计了开放性问题及环节,如:你们能不能利用8个苹果表示1/4?然后组内交流。
2、组织学生利用三角形图探究它的1/3。
3、组织学生探讨()/()的意义。
4、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等等。其中,你们能不能利用8个苹果表示1/4?这一环节是教材中的开放习题,教师加以了运用。其他环节是教师自己开放的开放性习题和问题。通过新老知识的比较引导学生说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本节课设计的这些开放性练习题,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得以扩展,给不同层次的同学展示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节课给我总的感受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尤其是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体现的较为突出。
“分数的意义”评课材料
李芳
一、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哪些知识要引导,要点拨,要研讨,哪些知识适于自学阅读,灵活机动地开展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了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如分数的意义并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的,而是通过层层设疑、分层递进、逐步深入,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出来的,教师能用准确的语言加以引导,教学效果很好。
二、本节课教师注意以兴趣引路,通过情境创设,层层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适时安排讨论,议辩探究,突出重点,化解难点。通过集体讨论,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使差生也敢想敢说,在议辩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参与讨论,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和富裕悬念的导言,挖掘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扩展其思维广度。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训练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形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吧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统一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此处不失时机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杨老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惯性,摒弃了以往“小步子”教学模式,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了较为开放的问题,提供了必需的学习材料,解放了学生探索的时空。通过学生小组操作活动,引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的情况,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
四、本节课以有趣的猜谜导入激起学生兴趣,继而在学生原有知识和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学生自己动手创造了一个个的分数,并且完整地表述出了分数的意义,使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提升。本课杨老师紧紧抓住分数的意义设计安排,灵活地运用教材,并大胆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目标明确,探究积极主动,尤其是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前提下,顺理成章地得出概念,并且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当堂检测和总结评价。
五、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数1/
4、2/3”,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分数意义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己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学生“学习的主人”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现代思想。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杨老师的教学节奏紧凑,教学内容环环相扣,教学语言简洁明了。抓住数学本质 理解概念含义——“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分数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好多学生一直学到小学毕业,也没能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早在三、四年级就认识了分数,但他们只是认识了分数的表现形式,根本不理解分数的意义。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两个问题。袁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是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体现了高效课堂。这节课在设计上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由整体到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①理念新、②做中学、③练中精、④重开放。
理念新:老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的教学惯例,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了较为开放的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学习材料,解放了学生探索的时空。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和小组操作的活动,引出把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准备。做中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实质就是“做数学”,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如小棒、棋子等),让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做出不同的分数”,如让学生用小棒做出,用棋子做出自己想做的分数等。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使对分数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己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让学生“学习的主人”色彩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的充分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互动,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现代思想。
练习精: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做到了“百里挑一,以一当百”。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是相当的变篇五: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吕老师的这节课在设计上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可用十二个字来浓缩①理念新②做中学③练习精④开放多。理念新。老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惯性,摒弃了以往“小步子”教学模式,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了较为开放的问题,提供了必需的学习材料,解放了学生探索的时空。通过学生小组操作活动,引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的情况,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做中学。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老师 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数1/
4、2/3”,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分数意义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己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学生“学习的主人”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现代思想。练习精。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做到了“百里挑
一、以一当百”,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是相关的变式练习,对学生分数意义的建构起到了催化作用。
开放多。本节课是课例研究课,其研究主题是《分数的意义》一课如何运用和开发开放性习题。因此,本节课多次设计了开放性问题及环节,.这一环节是教材中的开放习题,教师加以了运用。其他环节是教师自己开放的开放性习题和问题。本节课设计的这些开放性练习题,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得以扩展,给不同层次的同学展示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听了陈雪芬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很有收获,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其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陈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举例来理解,在归纳后概括出单位“1”这个概念强调表示的是一个整体,所以加上“”。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陈老师通过图让学生体会、感悟,认识单位“1”,着重体会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情况。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陈老师的这节课在设计上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①理念新颖②练习层次分明③开放环节设计精致。
①理念新颖。老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惯性,摒弃了以往“小步子”教学模式,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了较为开放的问题,提供了必需的学习材料,解放了学生探索的时空。通过师生问答活动,引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的情况,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②练习层次分明。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做到了“百里挑
一、以一当百”,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是相关的变式练习,对学生分数意义的建构起到了催化作用。
③开放环节设计精致。本节课是课例研究课,其研究主题是《分数的意义》一课如何运用和开发开放性习题。因此,本节课多次设计了开放性问题及环节,如:你们能不能利用8个苹果表示1/4?然后组内交流。
2、组织学生利用三角形图探究它的1/3。
3、组织学生探讨()/()的意义。
4、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等等。其中,你们能不能利用8个苹果表示1/4?这一环节是教材中的开放习题,教师加以了运用。其他环节是教师自己开放的开放性习题和问题。通过新老知识的比较引导学生说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本节课设计的这些开放性练习题,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得以扩展,给不同层次的同学展示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节课给我总的感受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尤其是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体现的较为突出。
“分数的意义”评课材料
李芳
听完杨博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一课,我感受颇多:
一、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哪些知识要引导,要点拨,要研讨,哪些知识适于自学阅读,灵活机动地开展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了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如分数的意义并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的,而是通过层层设疑、分层递进、逐步深入,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出来的,教师能用准确的语言加以引导,教学效果很好。
二、本节课教师注意以兴趣引路,通过情境创设,层层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适时安排讨论,议辩探究,突出重点,化解难点。通过集体讨论,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使差生也敢想敢说,在议辩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参与讨论,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和富裕悬念的导言,挖掘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扩展其思维广度。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训练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形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吧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统一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此处不失时机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杨老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惯性,摒弃了以往“小步子”教学模式,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了较为开放的问题,提供了必需的学习材料,解放了学生探索的时空。通过学生小组操作活动,引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的情况,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
四、本节课以有趣的猜谜导入激起学生兴趣,继而在学生原有知识和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学生自己动手创造了一个个的分数,并且完整地表述出了分数的意义,使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提升。本课杨老师紧紧抓住分数的意义设计安排,灵活地运用教材,并大胆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目标明确,探究积极主动,尤其是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前提下,顺理成章地得出概念,并且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当堂检测和总结评价。
五、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数1/
4、2/3”,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分数意义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己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学生“学习的主人”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现代思想。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杨老师的教学节奏紧凑,教学内容环环相扣,教学语言简洁明了。
抓住数学本质 理解概念含义——“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分数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好多学生一直学到小学毕业,也没能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早在三、四年级就认识了分数,但他们只是认识了分数的表现形式,根本不理解分数的意义。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两个问题。袁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是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体现了高效课堂。
这节课在设计上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由整体到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①理念新、②做中学、③练中精、④重开放。
理念新:老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的教学惯例,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了较为开放的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学习材料,解放了学生探索的时空。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和小组操作的活动,引出把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准备。做中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实质就是“做数学”,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如小棒、棋子等),让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做出不同的分数”,如让学生用小棒做出,用棋子做出自己想做的分数等。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使对分数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己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让学生“学习的主人”色彩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的充分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互动,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现代思想。
练习精: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做到了“百里挑一,以一当百”。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是相当的变式练习。对学生分数意义的建构起了催化的作用。
重开放:在本节课中,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本节课老师多次设计了开放性问题及环节,如:
1、你们能不能利用8根小棒表示 ;
2、选择桌上的材料表示、,然后小组交流;
3、组织学生利用所给的材料探究它的 ;
4、组织学生探讨 的意义,等等。其中,你们能不能利用“8根小棒表示 ?”这一环节是教材中的开放习题,教师加以了运用。其他环节是教师设计的开放性习题和问题。这些习题和问题,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得以扩展,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收到良了好的教学效果。
这节课给我的感受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效果很好。让我觉得:课就应该这样上。谢谢大家!概念教学的新视觉——《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雨飘 发表于 2009-12-31 9:13:00
0
推
荐
听了西塘小学蒋国康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很有收获,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蒋老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一概念时,就是从学生学情出发,幽默的一句:生活中什么可以用“1”表示? 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生的知识建构不是教师传授与输出的结果,而是通过亲历,通过与学习环境间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如果说以往的概念教学,教师侧重于直观演示、通过举例让学生来理解定义,那么,新课程中,课堂活动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课堂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但蒋老师的导入非常的好,从学生对“1”可以表示一个苹果,到引导到学生理解“1”也可以表示一堆苹果,或者一堆什么,一堆什么,然后制作了课件,出示3个苹果,用一个圈圈起来,问学生能看成“1”吗?然后又出示两堆,都是3个圈在一起。学生马上理解了是2个1,就是2。在归纳后概括出单位“1”这个概念强调表示的是一个整体,所以加上“”。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蒋老师通过图让学生体会、感悟,认识单位“1”,着重体会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情况。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先自己找生活中的,再归纳,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
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蒋老师没有把书本上现成的分数的意义告诉学生,这一环节的教学,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后,教师就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引导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就在不经意间,学生建立了数感,理解了 “分数的意义”,这充分说明蒋老师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灵性的课堂,从引导学生“起跑“到“加速”,最后“冲刺”,水道渠成,她使每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这节轻松的数学课,无疑为我们打开了“概念教学”的新“天窗”!这节课给我总的感受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尤其是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体现的较为突出。通过新老知识的比较引导学生说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份的数叫做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