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数的意义(课堂实录及评课)
分数的意义(课堂实录及评课)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要和大家要一起度过40分钟,大家欢迎吗?真欢迎还是假欢迎?那作为小主人你想说什么? 生:欢迎老师来到我们宝应县。我们的大门永远敞开欢迎您。(掌声)师:(屏幕出示一张青蛙素描图。)你看见了什么? 学生:蟾蜍
师:是青蛙啊,(众笑)哦,我画的是青蛙,你说的是蟾蜍啊。(又笑)那么我倒过来放,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个码头。
师:看来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出不同的事物。再出示一张图。师:看见了什么? 生:一个人在吹喇叭。生:一个大鼻子的人在抽烟。师: 有没有看到漂亮女孩的脸? 生:没有。生:我看到了。
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东西。
师:我再问大家一个非常简单非常难的问题,1加1等于几?
生:等于2。
师:错了。等于1。你们老师教错了。(众笑)师:一团橡皮泥加一团橡皮泥等于——一团橡皮泥。师:7加8等于?(1)不同的视角看1,看到的不同。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五年级学生学习的,你们才三年级结束,有信心吗?有信心还要有好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的是“分数的意义”。师:关于分数我么已经知道了什么? 生:分子、分母和分数线。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把一个苹果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师:老师也想说自己知道的。
三千多年前,用嘴巴的形状代表分数。古印度、阿拉伯人不同的表示方法,向学生介绍分数的历史渊源。师:你有问题吗?
生:最大的分数是什么?分数能乘除吗?(能)举例分数可以应用题吗?为什么会有分数? 师:这些问题自己大家都可以通过读课外书,查资料等方法自己去解决。
师:现在请大家看书,哪些已经明白?哪些还不明白,通过看书可以自己解决,哪些解决不了的? 学生看书。
师:通过看书,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如果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若干分,其中有几分就可以用分数表示。生:分数的产生。
生:如果把许多物体合在一起表示,就可以用自然数…… 师:还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 生:一个数字,为什么称它为自然数? 1“单位 1”,生:为什么不能说二分之一是一半呢? 生:为什么把不规则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 师:你们要学会自己出题考自己。师:现在我们进行“闯三关”游戏
第一关: 试试你的眼力。
1、出示一个长方形,标出其中的一部分,让学生目测是其中的几分之几?(三分之一)。为什么看出三分之一?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2、影部分可用什么分数表示?(一个圆的八分之三)
3、出的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四分之一。(露出的是一个小三角形)学生展示自己的画。(学生的画多姿多彩,体现了富于个性的思维)老师出示多种情况的图。(展示了很多可能性)
第二关:快速抢答。
把六枝铅笔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六枝铅笔,拿出三分之二,是几支?
用不同的铅笔数表示相同的五分之一。(让学生画出遮盖的部分)(第三关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完成,估计是“动手摆小棒”的游戏)师:(进行课堂小结,将分数的意义逐层抽象提升。)
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运动场-
----听夏青峰老师《分数的意义》一课有感 陈惠芳
一、唤起经验----“起跑”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五年级学生学习的,你们刚刚三年级结束,有信心学好吗?有了信心还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的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师:关于分数,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生1:分子、分母和分数线。师: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把一个苹果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1/2。(说到第3遍,才说出了平均分,教师没有急于纠正,让学生自己改正。)
生2:我还知道了分数的大小。比如:4/5>2/5 生3:我还知道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师:老师也想说我自己知道的一些知识。投影出示4副图:虽然都表示1/4,但是可以看到古希腊人、古印度人、阿拉伯人用了不同的表示方法。三千多年前,用嘴巴的形状代表分数,后来逐渐演变到现在的1/4,(教师依次向学生介绍分数的历史渊源)…
…
评析:《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夏老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一概念时,就是从学生学情出发,短短的一句“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改变了传统的概念教学 “复习---引新---练习---巩固”的程式化教学。教师借助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分数的由来,适时渗透了数学文化思想。导入部分,教师对于知识结构的变革,缘于教师全新的课程理念,使学生的思维开始了“起跑”。
二、文本阅读-----“加速”
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1:最大的分数是什么? 生2:分数能乘除吗? 生3:分数可以做应用题吗? 生4:为什么会有分数?
师:这些问题,相信大家可以通过看书,也可以上网查资料等方法自己去解决。
师:现在就请大家看书,哪些已经明白?哪些还不太明白,通过看书哪些可以自己解决,哪些还解决不了?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学生看书。
师:好,通过自学课本,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1:如果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若干分,其中有几分就可以用分数表示。生2:分数是怎么产生的?
生3:如果把许多物体合在一起,就可以用自然数表示…… 师:还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
生4:一个数字,为什么称它为自然数?
师:板书:1与“单位 1”,(教师纠正这里的“1”是指单位“1”,与自然数的1是有区别的,象现在的一个班级,一个大会场的人,都可以看作单位“1”)生5:为什么不能说二分之一是一半呢?(能的)
生6:为什么不规则的图形可以看成一个整体?(教师板书一个不规则图形,引导学生可以将它看成一个整体。)
评析: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生的知识建构不是教师传授与输出的结果,而是通过亲历,通过与学习环境间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如果说以往的概念教学,教师侧重于直观演示、通过举例让学生来理解定义,那么,新课程中,课堂活动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课堂角色也发生了变化。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阅读文本,使学生真正走近了“分数”,《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夏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辨析问题,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
三、操作实验—---“冲刺”
师:我们要学会自己出题考自己。现在来进行“闯三关”游戏。第一关:试试你的眼力。
1、出示一个长方形,标出其中的一部分,让学生目测是其中的几分之几?。为什么看出三分之一?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学生回答后,教师 板书:1/3是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出示一个圆,阴影部分可用什么分数表示?(学生猜测是1/
3、1/
2、3/8……实际上是一个圆的八分之三)
教师 板书:3/8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
3、教师出示的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四分之一。(露出的是一个小三角形),你能根据老师画的,画出下面的图形吗?老师告诉你,答案可能不止是一种。学生操作,接着上台展示自己的画。师问:关键看什么?
生:看露出一份。(学生展示的作品多姿多彩,充分体现学生富于个性的思维)老师也出示多种情况的图。(说明有很多可能性,思维的多角度)第二关:快速抢答。
1、铅笔实验:
师:把6枝铅笔平均分给3人,每人几枝? 师: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4人,每人几枝?
师:把一盒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得多少?(1/2)师:把一盒铅笔平均分给6人,每人得多少?(1/6)生:把6枝铅笔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其中的1/2。
师:为什么把6枝铅笔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2枝,还可以用1/2表示呢? 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4人,每人2枝,可以用1/2表示吗? 假如把100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也可以用1/2表示吗?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弄清楚一些铅笔所表示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后,都可以用1/2来表示。)
2、画图实验:
师:出示6枝铅笔,我要拿走它的2/3,请问拿走几枝? 生:4枝。为什么?
提问后板书:2/3是把一盒铅笔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2份的数。师:出示1根小棒,我拿走了它的1/5,请问一共有几根小棒?(5根)师:出示2根小棒,我拿走了它的1/5,请问一共有几根小棒?(10根)师:出示2根小棒,我拿走了它的1/5,请问一共有几根小棒?(15根)教师出示了三幅用不同的铅笔数表示相同的五分之一的画,让学生画出遮盖的部分。学生操作后,展示学生作品。
小结后板书:1/5是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份的数。师:对照板书,进行课堂小结,将分数的意义逐层抽象提升。
评析: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夏老师没有把书本上现成的分数的意义告诉学生,这一环节的教学,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后,教师就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引导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动手画一画,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主要抓住了不同物体所表示的整体平均分成2份后,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反过来,同样是1/5,由于单位“1“不同,实际上表示的铅笔的枝数却不同。整个新课的学习,教师看似淡化了定义概念的教学,实际上引在核心处,拨在关键处,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借助于课堂这个思维“运动场”,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理解了分数的真正含义。数学教学也真正体现了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就在不经意间,学生建立了数感,理解了 “分数的意义”,这充分说明夏老师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灵性的课堂,从引导学生“起跑“到“加速”,最后“冲刺”,水道渠成,他使每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这节轻松的数学课,无疑为我们打开了“概念教学”的新“天窗”!
特别说明:片段三夏老师并没有上完,系根据他的描述记载.遗憾的是图没法发出去.王兆正
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建构
名师夏青峰“分数的意义”练习教学片段评析 片段一:第一关——试试你的眼力
1.(师出示下图:阴影部分用什么分数表示?)
(1)(2)师:图(1)阴影部分用什么分数表示? 生:1/3。师:怎么想到的?
生:我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1/3。师:图(2)阴影部分又用什么分数表示? 生:1/3。
师:不对。但已经很接近正确答案了。
(生又猜了几个分数,都不正确。师让学生分一分,画一画。)师: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
生:我认为用3/8表示,因为我可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8份,阴影部分占了其中的3份(如右图)。
2.(师出示: 露出的部分是整个图形的1/4,请你画出藏起来的部分。
生1:
师:可以这样画吗?
生:可以。因为这里一共有4个小三角形,露出来的是1个,就是它的1/4。
师:也就是说,要使露出的部分是整个图形的1/4,这个图形一共要平均分成几份?(4份)藏起来的是几份?(3份)
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判断是否正确。如:
师:判断是否正确,关键看什么? 生:关键要看是不是平均分成4份。
师引导填空:1/4,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
评析:教者这里没有简单地套用传统练习:“根据阴影部分写出合适的分数”、“根据分数给图形涂色”,而做了两点改进。一是去掉了题一图中的虚线,让学生自己寻找合适的分法,并画上合适的虚线;二是将图形部分遮挡起来,让学生把它补充完整。这不再是分数意义的定义简单模仿与套用,而需要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本质把握,真正的理解了分数意义,才能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题目将抽象的分数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表象模型,这个构建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富有挑战意义的,因而也是最深刻、最有效的。片段二:第二关——快速抢答
师:6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枝? 生:3枝。
师:8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枝? 生:4枝。
师: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多少? 生:1/2。
师:为什么不回答几枝铅笔呢? 生:因为不知道盒里一共有几枝铅笔。
师:那么6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生:1/2。
师:8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呢? 生:也是1/2。
师:3枝可以用1/2表示,4枝也可以用1/2表示,为什么? 生:因为3枝是6枝的1/2,而4枝是8枝的1/2。
师;对,要弄清楚1/2是谁的1/2,整体不同,1/2所对应的量,也就不同。
师:老师从第一盒中拿出1根,就拿出了整盒的1/5,这盒粉笔一共有几根?老师从第二盒中拿出2根,就拿出了整盒的1/5,这盒粉笔一共有几根?老师从第三盒中拿出3根,就拿出了整盒的1/5,这盒粉笔一共有几根?请你想一想,画一画。
1/5 1/5 1/5 学生独立练习,然后交流。
师:为什么第一盒是1根1根的画,第二盒是2根2根的画,第三盒是3根3根的画呢? 生:因为它的每份数分别是1根、2根、3根。
评析:同样一个“1/2”,所表示的铅笔枝数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个“1/5”,所表示的粉笔枝数是不一样的.在变与不变的动态过程中,学生从更深层上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如果这里,夏老师再增设一个环节:同样是1根,是3根的几分之几,是4根的几分之几,是5根的几分之几.学生对于具体量与相对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能会理解的更全面。片段三:第三关——动手操作
师:有12根小棒,请你拿出它的1/2,你会拿吗? 生:6根。
(斜线后是个方框,下同)怎么拿?师:有12根小棒,请你拿出它的1/ 生有的拿1根,有的拿6根,有的根本没有拿。师:已经拿好的,说说你的想法。
生(拿1根的):分子是1,我就拿1根。,可以看作1/2,就和上题一样了。生(拿6根的):1/ 师:对吗?听听没拿的同学的想法?
代表的数不同,拿出的根数也不一样。生:不好拿,如果 师:说说看。
代表12,是1/12,就拿1根。代表6,是1/6,就拿2根;代表4,是1/4,就拿3根;代表3,是1/3,就拿4根;代表2,是1/2,就拿6根;生:
/6,怎么拿?请有条理的思考。里的数不确定,拿法也不一样。同学们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让你拿它的师:对。
评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分数意义中“平均分”、“分几份”、“取几份”的含义,这比枯燥的死记硬背条文要有趣的多,印象也深刻的多。同样,在分与拿中,学生初步感知了分数意义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应用价值,这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总评:“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教材安排的一次理论上的概括。它不仅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更是对分数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很显然,教材中的一些传统练习已不适应本课的学习要求。那么如何创新练习设计呢?夏老师作了大胆的突破,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练习目的的变化:淡化语言描述,强调概念本质。许多老师想要清清楚楚、明白无误地将分数意义表达给学生,因此,往往将课堂练习的重点放在概念的描述上,通过系列练习只是为了能让学生熟练地会说:“几分之几,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这样学生就真正理解了分数意义吗?夏老师这里通过“试试你的眼力”、“快速抢答”、“动手操作”三个环节的练习,虽然没有反复的描述,但学生在画一画、分一分、拿一拿等数学活动中,已经深刻的领会到了分数的本质意义,并且掌握的更加灵活。
2.练习形式的变化:由单一为丰富,变枯燥为形象。夏老师不局限于书本中提供的练习形式,而是凭借其良好的数学素养和敏锐的教学意识,把设计的视角放得更为广阔。通过分数与图形的结合、分数与整数的对应、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形成了分数的意义表象,沟通了概念之间的联系,强化了实际应用在数学概念学习中的作用。练习也变得富有吸引力了。
3.练习主体的变化:突出学生的创造性。以往的练习设计,问题封闭、答案唯
一、缺乏灵活性。夏老师这里注意到了问题的开放性、挑战性,每一道题目,都需要学生思维的参与,每一道题目,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解答,让学生充分体验思维的力量,享受创造的快乐!教学中,学生不时有精彩呈现。
4.练习功能的变化:不只是巩固,更要发展。传统教学的形式,是先传授,再巩固,练习沦为授课的附庸。而夏老师这一练习设计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丰富、发展、建构新的知识。通过“闯三关”的练习,学生对分数意义的一般性认识变得更为全面、丰富、深刻,推动着知识的螺旋上升。
数学练习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夏老师在“分数的意义”这一课中设计的“闯三关”练习,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过于抽象、枯燥、难懂的困难,使学生在有趣、富有思考性的练习中,从更高层面上来认识和理解分数。
第二篇:《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今天,我们听了由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这一课,让我们觉得很有收获,下面就这一节课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该老师的课给我总的感觉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师生互动,课堂氛围活跃,充满激情,学生学习劲头十足,教学效果良好,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值得我认真总结学习的有以下几点:
1、概念教学层层深入,由简渐难,不断引导。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中 老师不断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中体会、领悟单位“1”,共同总结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就是单位“1”;之后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指导者的作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中王老师扎实高效地推进教学,不断通过数学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通过适当的习题,引导学生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理解。教学中王老师设计了精练、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新的提高。练习的设计层次鲜明,层层递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形式多样,不枯燥。今后我自己的数学课,对习题设计还要精心、精炼,不断引导学生,通过习题加深理解。
3、精彩的实践性习题“分礼物”值得好好学习。这一课正是有了“分礼物”这一环节才显得光彩照人起来,首先通过“分礼物”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一下子变得爱学、爱说、爱参与;其次通过“分礼物”环节,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了有效练习,使学生都能很快的说出单位“1”是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每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你所拿的分数是几个礼物等等,使学生加深了理解,掌握了这节课的重点、难点。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1、正如他本人说课时说的:教学语言不够简练、精确;
2、概念教学有些仓促,再多让学生说一说,多让学生进行总结就更好了;
3、概念教学没有新意,虽然也行之有效,但缺乏亮点;
4、“分礼物”环节还是应该多让学生说一说单位“1”是几,发生了变化没有;
5、“分礼物”环节应加强组织,注意纪律,学生积极性高应该肯定,但快结束时有几次好多学生别人说对拿走礼物乒乓球时他们不愿意,故意回答说“不对”、“错”,此时老师应适当纠正。
总之,这节课是一节十分成功的课,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进而改进自己今后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听课可以使我们学习到别人的好的教学方法、设计、语言等,可以使我不断改进自己,不断成长。今后有机会还是应该走出去多听课、多学习、多总结,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篇: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分 数 的 意 义》评 课 稿 6月8日,我校三位教师在团四小听了包钢一小王晓明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这一课,让我们觉得很有收获,下面就这一节课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和体会。王晓明老师的课给我总的感觉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师生互动,课堂氛围活跃,充满激情,学生学习劲头十足,教学效果良好,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值得我认真总结学习的有以下几点:
1、概念教学层层深入,由简渐难,不断引导。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中王老师不断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中体会、领悟单位“1”,共同总结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就是单位“1”;之后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指导者的作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中王老师扎实高效地推进教学,不断通过数学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通过适当的习题,引导学生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理解。教学中王老师设计了精练、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新的提高。练习的设计层次鲜明,层层递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形式多样,不枯燥。今后我自己的数学课,对习题设计还要精心、精炼,不断引导学生,通过习题加深理解。
3、精彩的实践性习题“分礼物”值得好好学习。这一课正是有了“分礼物”这一环节才显得光彩照人起来,首先通过“分礼物”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一下子变得爱学、爱
说、爱参与;其次通过“分礼物”环节,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了有效练习,使学生都能很快的说出单位“1”是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每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你所拿的分数是几个礼物等等,使学生加深了理解,掌握了这节课的重点、难点。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1、正如他本人说课时说的:教学语言不够简练、精确;
2、概念教学有些仓促,再多让学生说一说,多让学生进行
总结就更好了;
3、概念教学没有新意,虽然也行之有效,但缺乏亮点;
4、“分礼物”环节还是应该多让学生说一说单位“1”是几,发生了变化没有;
5、“分礼物”环节应加强组织,注意纪律,学生积极性高
应该肯定,但快结束时有几次好多学生别人说对拿走礼物乒乓球时他们不愿意,故意回答说“不对”、“错”,此时老师应适当纠正。
总之,这节课是一节十分成功的课,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进而改进自己今后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听课可以使我们学习到别人的好的教学方法、设计、语言等,可以使我不断改进自己,不断成长。今后有机会还是应该走出去多听课、多学习、多总结,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包钢十六小 2011.6.9篇二: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市第二十一小学 备课组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基于加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有效融合,结合我校小专题《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本学期,我校着力于在数学课堂上加大了电子白板的使用力度。三月份,学校组织了青年教师和特岗教师优质课竞赛,从上课的情况看,教师们都能熟练的使用电子白板,将所讲内容更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张秀琴老师和张春云老师同课异构讲的三角形的特性,都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有效的融合,特别是利用电子白板,不但增加了课堂容量,而且练习的形式也多样化,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马美佳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概念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 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是对分数初步认识的进一步学习,本节课是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尤其是对单位 “1”的掌握,马老师在导课时通过测量演示的方法引出了分数,通过学生前置作业的展示引出一个物体可以看做一个整体,后出示四个苹果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物体也可以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在数学上叫单位“1”。接下来通过让学生分苹果总结分数的意义,并让学生画出了重点词,紧接着让学生巩固练习说出几个分数的意义,出示熊猫图片,通过让学生自己操作亲自去体会分数的意义。接下来让学生通过自学分数单位,总结
分数单位的概念,学生互动,师生互动加深学生对分数单位的认识。由于本节课大部分是图片的演示和操作,接下来我的这道练习是判断题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猜香蕉和分苹果这两道题都是起到拓展学生的思维的作用。
二、自评 1.由于是四年级学生在接触五年级的内容,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够,这就需要老师更好、更恰当的引导。并且要提高自己组织课堂的能力,促使学生认真思考积极的回答问题。2.在提到前置作业时,应展示课件,让听课的老师明白这一环节的意图。3.在总结完分数的意义时应及时的补充课题。4.在分熊猫时,学生想表达两种分法,教师应恰当的引导学生,这也是由于经验不足没有达到更好的效果。篇三: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我与大家交流的课例是毛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一课。这一节属于数与代数领域范畴中的概念教学。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学生后续学习分数相关知识的保障。
纵观整节课,个人认为,毛老师无论是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上,还是在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方面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例。
下面结合课例,谈三方面突出的特点:
1、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的媒介,它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它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实际去开发去利用。在教学中毛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使教学素材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操作探索。比如,在理解分数意义时,毛老师选择了月饼、三角形、棋子、糖块等物品作为学生学习与探索的材料,这些物品不但贴近生活,而且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操作探究。
2、重视数学活动的设计。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教学中毛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一分来创造分数,学 生很自然地体验、感受到了分数的形成,同时,在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中,毛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在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归纳、概括、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亲历了探索、交流的过程。另外,在练习中毛老师还设计了让学生猜一共有几根小棒的游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以上数学活动的设计都很好地体现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理念。
3、关注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数学是为了更好地用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分东西是学生熟悉的活动,在生活中学生都有过分东西的经历和体验,毛老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分东西活动入手,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另外,练习中的结合全班人数说分数,以及说一说现实情境中分数的具体含义等都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尽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理解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个人认为在学生经历形象,建立表象,最后抽象出分数的意义后,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创造的分数谈一谈它的意义,并追问你的这个分数是把谁看作了单位“1”,这样学生经历探索、归纳、总结、强化的过程相信学生对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的理解一定会更深刻。篇四: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听了陈雪芬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很有收获,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其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陈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举例来理解,在归纳后概括出单位“1”这个概念强调表示的是一个整体,所以加上“”。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陈老师通过图让学生体会、感悟,认识单位“1”,着重体会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情况。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陈老师的这节课在设计上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①理念新颖②练习层次分明③开放环节设计精致。①理念新颖。老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惯性,摒弃了以往“小步子”教学模式,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了较为开放的问题,提供了必需的学习材料,解放了学生探索的时空。通过师生问答活动,引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的情况,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
②练习层次分明。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做到了“百里挑
一、以一当百”,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是相关的变式练习,对学生分数意义的建构起到了催化作用。③开放环节设计精致。本节课是课例研究课,其研究主题是《分数的意义》一课如何运用和开发开放性习题。因此,本节课多次设计了开放性问题及环节,如:你们能不能利用8个苹果表示1/4?然后组内交流。
2、组织学生利用三角形图探究它的1/3。
3、组织学生探讨()/()的意义。
4、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等等。其中,你们能不能利用8个苹果表示1/4?这一环节是教材中的开放习题,教师加以了运用。其他环节是教师自己开放的开放性习题和问题。通过新老知识的比较引导学生说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本节课设计的这些开放性练习题,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得以扩展,给不同层次的同学展示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节课给我总的感受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尤其是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体现的较为突出。
“分数的意义”评课材料
李芳
一、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哪些知识要引导,要点拨,要研讨,哪些知识适于自学阅读,灵活机动地开展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了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如分数的意义并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的,而是通过层层设疑、分层递进、逐步深入,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出来的,教师能用准确的语言加以引导,教学效果很好。
二、本节课教师注意以兴趣引路,通过情境创设,层层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适时安排讨论,议辩探究,突出重点,化解难点。通过集体讨论,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使差生也敢想敢说,在议辩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参与讨论,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和富裕悬念的导言,挖掘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扩展其思维广度。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训练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形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吧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统一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此处不失时机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杨老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惯性,摒弃了以往“小步子”教学模式,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了较为开放的问题,提供了必需的学习材料,解放了学生探索的时空。通过学生小组操作活动,引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的情况,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
四、本节课以有趣的猜谜导入激起学生兴趣,继而在学生原有知识和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学生自己动手创造了一个个的分数,并且完整地表述出了分数的意义,使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提升。本课杨老师紧紧抓住分数的意义设计安排,灵活地运用教材,并大胆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目标明确,探究积极主动,尤其是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前提下,顺理成章地得出概念,并且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当堂检测和总结评价。
五、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数1/
4、2/3”,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分数意义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己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学生“学习的主人”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现代思想。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杨老师的教学节奏紧凑,教学内容环环相扣,教学语言简洁明了。抓住数学本质 理解概念含义——“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分数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好多学生一直学到小学毕业,也没能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早在三、四年级就认识了分数,但他们只是认识了分数的表现形式,根本不理解分数的意义。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两个问题。袁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是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体现了高效课堂。这节课在设计上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由整体到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①理念新、②做中学、③练中精、④重开放。
理念新:老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的教学惯例,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了较为开放的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学习材料,解放了学生探索的时空。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和小组操作的活动,引出把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准备。做中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实质就是“做数学”,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如小棒、棋子等),让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做出不同的分数”,如让学生用小棒做出,用棋子做出自己想做的分数等。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使对分数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己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让学生“学习的主人”色彩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的充分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互动,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现代思想。
练习精: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做到了“百里挑一,以一当百”。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是相当的变篇五: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吕老师的这节课在设计上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可用十二个字来浓缩①理念新②做中学③练习精④开放多。理念新。老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惯性,摒弃了以往“小步子”教学模式,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了较为开放的问题,提供了必需的学习材料,解放了学生探索的时空。通过学生小组操作活动,引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的情况,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做中学。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老师 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数1/
4、2/3”,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分数意义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己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学生“学习的主人”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现代思想。练习精。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做到了“百里挑
一、以一当百”,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是相关的变式练习,对学生分数意义的建构起到了催化作用。
开放多。本节课是课例研究课,其研究主题是《分数的意义》一课如何运用和开发开放性习题。因此,本节课多次设计了开放性问题及环节,.这一环节是教材中的开放习题,教师加以了运用。其他环节是教师自己开放的开放性习题和问题。本节课设计的这些开放性练习题,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得以扩展,给不同层次的同学展示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我与大家交流的课例是毛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一课。这一节属于数与代数领域范畴中的概念教学。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学生后续学习分数相关知识的保障。
纵观整节课,个人认为,毛老师无论是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上,还是在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方面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例。
下面结合课例,谈三方面突出的特点:
1、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的媒介,它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它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实际去开发去利用。在教学中毛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使教学素材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操作探索。比如,在理解分数意义时,毛老师选择了月饼、三角形、棋子、糖块等物品作为学生学习与探索的材料,这些物品不但贴近生活,而且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操作探究。
2、重视数学活动的设计。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教学中毛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一分来创造分数,学生很自然地体验、感受到了分数的形成,同时,在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中,毛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在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归纳、概括、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亲历了探索、交流的过程。另外,在练习中毛老师还设计了让学生猜一共有几根小棒的游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以上数学活动的设计都很好地体现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理念。
3、关注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数学是为了更好地用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分东西是学生熟悉的活动,在生活中学生都有过分东西的经历和体验,毛老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分东西活动入手,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另外,练习中的结合全班人数说分数,以及说一说现实情境中分数的具体含义等都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尽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理解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个人认为在学生经历形象,建立表象,最后抽象出分数的意义后,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创造的分数谈一谈它的意义,并追问你的这个分数是把谁看作了单位“1”,这样学生经历探索、归纳、总结、强化的过程相信学生对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的理解一定会更深刻。
第五篇: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市第二十一小学 备课组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基于加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有效融合,结合我校小专题《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本学期,我校着力于在数学课堂上加大了电子白板的使用力度。三月份,学校组织了青年教师和特岗教师优质课竞赛,从上课的情况看,教师们都能熟练的使用电子白板,将所讲内容更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张秀琴老师和张春云老师同课异构讲的三角形的特性,都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有效的融合,特别是利用电子白板,不但增加了课堂容量,而且练习的形式也多样化,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马美佳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概念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 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是对分数初步认识的进一步学习,本节课是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尤其是对单位 “1”的掌握,马老师在导课时通过测量演示的方法引出了分数,通过学生前置作业的展示引出一个物体可以看做一个整体,后出示四个苹果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物体也可以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在数学上叫单位“1”。接下来通过让学生分苹果总结分数的意义,并让学生画出了重点词,紧接着让学生巩固练习说出几个分数的意义,出示熊猫图片,通过让学生自己操作亲自去体会分数的意义。接下来让学生通过自学分数单位,总结
分数单位的概念,学生互动,师生互动加深学生对分数单位的认识。由于本节课大部分是图片的演示和操作,接下来我的这道练习是判断题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猜香蕉和分苹果这两道题都是起到拓展学生的思维的作用。
二、自评
1.由于是四年级学生在接触五年级的内容,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够,这就需要老师更好、更恰当的引导。并且要提高自己组织课堂的能力,促使学生认真思考积极的回答问题。
2.在提到前置作业时,应展示课件,让听课的老师明白这一环节的意图。
3.在总结完分数的意义时应及时的补充课题。
4.在分熊猫时,学生想表达两种分法,教师应恰当的引导学生,这也是由于经验不足没有达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