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的运用与效果提升
论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的运用与效果提升
本文来自:http://www.xiexiebang.com
[摘 要]法学本科课程《经济法》采用案例教学具有现实必要性和重要作用。经济法案例教学可以采取课堂、模拟法庭、法庭观摩、课外研讨、法律诊所、辩论等教学形式。为提高经济法案例教学效果,应该采取选择适当的案例教学形式、选取典型教学案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改革考试方法等措施。
[关键词]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情境、设疑、引趣、启发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分析、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案例教学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部门法教学之中。作为保障经济建设最为重要的法律制度——经济法的教学更需要运用案例教学法。经济法案例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全面培养学生的法律分析能力,训练学生法律思维和法律操作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法学本科生法律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一、经济法学案例教学的主要形式
(一)课堂案例教学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的基本渠道。经济法课堂案例教学往往与传授理论知识同时进行,讲求案例与理论的相关性与融合性。经济法课堂案例教学中,一般采取先讲授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针对案例远用理论知识进行讨论和分析,实现法律知识与具体案例的有机结合,让抽象的经济法律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实现深化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和训练学生法律能力的双重目的。
(二)模拟法庭案例教学
这种案例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扮演案件的当事人,如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等,以司法实践中的法庭审判为参照,模拟审判某一案件的教学活动。经济法模拟法庭作为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培养学生经济法律操作能力的有效手段。这种教学方式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把握经济法案例中不同法律职业者的任务,以案件事实为基础,以经济法律规范和法理为依据担任好各类法律职业者的角色。
(三)法庭观摩案例教学
这种案例教学方式指以增强学生对经济法律的直观认知与培养经济法程序意识为目的,在取得法院的同意下,教师带领学生观摩经济法审判活动。其与模拟法庭教学具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化抽象为直观而进行教学。不同之处在于模拟法庭教学中学生是作为经济法案例活动的直接参与者,而法庭观摩中则是作为案例审判活动的旁观者,法庭观摩要比模拟审判教学简单和容易,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经济司法活动的直观感受和经济法律知识的理解。
(四)课外案例研讨式教学 这种案例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帮助下,让学生在课外就经济法案例独立进行研究性分析,撰写出案例研究报告或者研究论文,教师就研究成果进行指导和点评的案例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法律分析能力,而且能锻炼其法律学术研究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法律职业能力。一般来说,对中、高年级本科生采用这种经济法案例教学方式比较恰当。
(五)法律诊所案例教学
诊所法律教育是国外法学教育普遍采取的一种实践教学方式,这是一种以培养学生法律执业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直接面对和处理一个个复杂的法律现实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判断能力和法律操作能力。法律诊所教育是培养法学本科生法律实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对经济法课程来说,利用法律诊所的形式让学生分析与解决现实经济法律问题,使他们的法律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六)案例辩论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是以经济法案例为基础,根据对案例的不同见解,把学生分成两方或多方,就案例进行辩论的一种教学方式。辩论式经济法案例教学讲求通过辩论的形式来分析案例和辩明案例正确法律解决途径,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法律知识的传授、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这种经济法案例教学的运用要求选取争议大、疑点多,具有较强的可辩性的案例。
二、经济法案例教学运用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一)准备阶段
经济法案例教学的准备包括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对教师来说,主要是选取合适的案例和联系好案例教学相关司法机关。选取案例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选取案例质量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效果。搜集和选取恰当案例是教师准备的第一步,要求教师在广泛搜集经济法案例和联系好司法机关的基础上,根据典型性、相关性、趣味性、专业性和综合性等基本要求,选取好经济法教学案例。第二步,要求教师对选取好的经济法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把握好案例教学的关键点,预测学生案例和讨论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设计好利用案例锻炼和培养学生法律实务能力的基本方案。对学生来说,准备工作主要体现在依照教师布置,对教学的经济法案例进行充分预习,熟悉案情,带着问题到案例教学现场,为讨论和发表见解做好准备。为帮助学生提高准备效果,可以让学生针对教师先设计好的问题进行准备,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施阶段
在经济法案例教学实施阶段,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不同的经济法案例教学方式,需要教师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案例教学中,可通过让学生分析与讨论案例问题的形式实现其参与;而模拟法庭案例教学中,可让学生扮演各种法律职业者角色的方式实现其参与性;法庭观摩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观摩后就案例发表看法,撰写感受的方式实现其参与性;案例研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研究活动发挥其参与性;法律诊所案例教学中让学生面对真实的案件,寻求法律解决途径的方式发挥其积极性;而辩论式案例教学则让学生站在案例处理不同意见的双方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参与。在经济法案例教学实施阶段,组织好案例的讨论是关键,讨论程序一般安排在学生对案例的熟悉、思考后。在讨论中,要注意组织好讨论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围绕焦点、争议问题开展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要注意把讨论的不同见解进行归纳和及时点评,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讨论。
(三)总结阶段
这是经济法案例教学的延伸阶段,是案例教学后,巩固和提升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一道程序。在案例教学的总结阶段,主要包括教师对案例教学中学生表现的总体评价,应表扬那些积极参与者,而对于不积极的学生给予批评和单独交谈,通过总结,教给学生案例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增强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另外还包括教师在案例教学后,让学生以课后感的形式对案例教学进行评价和分析,要求他们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以激励和督促学生进一步重视案例教学,增强其参与案例教学的主动性。
三、经济法学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
当前,案例教学逐渐成为法学本科课程《经济法》的教学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经济法案例教学活动都是恰当和高效。有时也会出现经济法案例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因此,评价经济法案例教学效果有其必要性。通过经济法案例教学效果评价,可以促进教师改进案例教学方式,增强师生信任和互动,从而达到提高案例教学效果的目的。就如何评价经济法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学生参与案例教学情况
学生参与既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目标,也是评价其效果的重要指标。学生参与情况可从学生参与人数比例、参与方式、教学现场活跃程度、学生讨论问题积极性等进行总体评价。笔者认为,如果学生缺乏参与或者参与程度不高,这样的经济法案例教学肯定是低效的。
(二)学生法律操作能力
提高学生法律操作能力,是经济法案例教学的基本目标,也是评价其效果的核心指标。学生法律操作能力包括法律思维基本能力、法律语言规范使用能力、法律关系分析能力、法律处理对策能力和法律程序操作能力等。在经济法案例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法律分析操作能力作为主要的任务。通过各种有效形式,让学生参与案例处理而逐步形成法律操作能力。
(三)学生法律研究能力
法律研究能力相对于法律操作能力来说是一种高层次的法律能力。这种能力是高级法律职业者应该具备的。在解决案例法律权利义务之争中,让学生思考和探索当前法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在此基础上形成法学研究论文或调查报告。利用案例教学形式训练学生法律研究能力,能激发学生探索法律问题的兴趣,对于培养法律创新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三项指标中,法律操作能力是核心指标,学生参与情况是基础性指标,法律研究能力是提高性指标。在经济法案例教学效果具体评价中,应坚持专家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以达到公正评价教学效果的目标。
四、提高经济法学案例教学效果的对策
从总体来说,国内经济法案例教学已经普遍开展,但仍处于一个发展与探索的阶段,目前案例教学的基本模式还是停留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问题”的状态,这显然难以达到法学职业化的培养目标。我们应在重视经济法案例教学的基础上,提高其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提高经济法案例教学的效果:
(一)根据经济法教学内容,选取恰当的案例教学形式 目前,经济法案例教学普遍采取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对实现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这种方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不利于综合训练和培养学生法律职业能力。而模拟法庭、庭审观摩和辩论等教学方式,有利于综合训练和培养学生法律职业能力,但这些教学方式组织难度高,运用比较复杂,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可见,经济法案例教学,不能采取单一的方式,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训练目标,选取恰当的案例教学方式。
(二)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原则,选取好经济法教学案例
好的教学案例是吸引学生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案例的选取应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将知识传授、法律能力培养和吸引学生参与三者相结合。经济法课程可以通过选取名人案例、本地案例、贴近学生生活环境或经历的案例和新近发生的案例作为教学案例,这些案例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经济法案例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法律分析和操作能力,以增强其毕业后法律职业适应能力。因此,学生是经济法案例教学的主体。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案例教学,也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在经济法案例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案例预习、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发表感想等形式充分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而对于参与不够的学生采取点名、谈话等督促其参与,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案例教学中受益,从而全面提高案例教学效果。
(四)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经济法案例教学的立体化
教师在经济法案例教学中应尽量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如计算机、投影仪、幻灯机、录音录像机,借助现代电化教学媒体,拓展教学空间,将经济法典型案例和经济法知识、理论直观传递给学生。如利用电脑多媒体再现案例情境,可以使单调、枯燥和抽象的经济法律知识生动起来。
(五)改革经济法课程考试方式,将参与案例教学活动作为考核形式之一
改革传统经济法课程考试只重书面考试的状况,实行书面考试与口头考试、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参与案例教学活动作为其口头考试、平时考核的基本形式。如以学生发言的次数计算学生的平时成绩,对于积极发言和发言质量高的学生实行加分。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参与案例教学活动的动力,起到活跃案例教学现场和提高案例教学效果的作用。注释:
【1】张鸿浩.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实施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7):119, 121.
【2】顾正祥.经济法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67. 【3】张影.经济法案例教学模式的反思[J].经济研究导刊,2008,(3):191.
【4】罗贤东,余秀华,经济法案例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途径初探【J】,河南社会科学.2008,(5):185-186.【责任编辑:李 静】
第二篇:经济法教学案例与实务(范文模版)
经济法教学案例与实务
1、张三开了一家水果批零个人独资企业,委托李四为其经营。双方约定:李四每次进货的权限为2万元。一次,李四到某地批发水果,见一种刚上市的水果在当地很畅销,于是在未向张三披告的情况下就决定采购四万元的该种水果。其中二万元赊销。回来后,才发现事情并不象他想的那样,该水果在本地并不畅销,卖出一部分后另一部分腐烂,损失约一万元。三个月后债主上门要债,张三称李四超越权限,违反约定,后果自负。问张三的说法是否成立?为什么?损失由谁赔偿?
2、起草一份合伙协议书
3、甲乙丙丁四人开设一个合伙企业,四人约定,由丙丁二人经营,每月无论盈亏均向甲乙二人定额支付二千元。试分析该约定有何问题。
4、甲、乙均为国有企业,2002年1月,两企业经协商达成成立国有独资公司的协议。规定:[1]甲企业出资200万元,其中货币100万元,注册商标专用权100万元;乙企业出资250万元,其中货币150万元,专利权100万元。[2]公司分别在A、B两市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分公司,独立进行经营活动;[3]公司成立5年后,双方可抽回各自出资的50%。
问:该协议在内容上有那些违法之处?
5、甲、乙、丙三个国有企业投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丁,该公司设立董事会,成员为14人,由公司的正、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等领导组成。公司章程规定:董事每届任期4年,连选可以连任,4个以上董事提议可以召开董事会会议,董事长有权解除董事的职务,设立的监事会成员为6人,由他们推选2名召集人。
问:在以上公司设立的过程中,有那些行为违反了公司法的规定?
6、王、张、陈、吴四人拟设立一生产塑料钢窗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10万元,王出现金30万元,张以其一辆大型卡车作为投资,作价10万元。陈以其所有的房产作价40万元,吴以其钢窗实用新型技术作价30万元,王将现金存入准备设立的公司的临时帐户,吴张办理了财产转移手续。经全体出资人同意,陈未办理房屋产权的变更登记。王召集并主持了首次股东会议。四人拟定了一份公司章程,推选张为董事长,并由其在公司章程上签字、盖章,然后将章程和其他材料报送企业登记主管机关审查。
问:在公司设立过程中有哪些行为违反了我国《公司法》的规定?
7、法律实务 起草一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司章程
8、甲乙两公司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了一份买卖合同,双方约定由甲公司向乙公司提供100台精密仪器,甲公司于8月31日以前交货,并负责将货物 1 运至乙公司,乙公司在收到货物后10日内付清货款。合同订立后双方均未签字盖章。7月28日,甲公司与丙运输公司订立货物运输合同,双方约定同丙公司将100台精密仪器运至乙公司。8月1日,丙公司先运了70台精密仪器至乙公司,乙公司全部收到,并于8月8日将70台精密仪器的货款付清。8月20日,甲公司掌握了乙公司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确切证据,随即通知丙公司暂停运输其余30台精密仪器,并通知乙公司中止交货,要求乙公司提供担保;乙公司及时提供了担保。
要求:根据以上事实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甲公司订立买卖合同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2)甲公司8月20日中止履行合同的行为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
9、法律实务
起草一份经济合同
10、大山里,有二家养牛专业户:张三和李四。这年冬天,大雪封山,张三的草料用完了,而李四的草料还很充分,张三只好向李四购买。李四知其没别的办法,于是就抬高价格五倍。张三也没法,只好认命。试问张三可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1、某国有工业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因上级主管部门委派 的厂长不懂经营管理造成企业亏损,召开会议通过决议将其罢免,随后自行招聘了装卸新厂长。该厂长上任后,解除了二名副厂长的职务,另行组成了领导班子。由于经营有术,企业不久扭亏为盈,经职代会决定,给厂长晋升一级工资,并给予物质奖励。该企业在上述活动中有无与法律规定不符合之处?
12、一科研所研究员受某生产单位委托,研究开发新的生产工艺,双方未就开发过程中完成的发明创造的归属作出过约定。该研究员利用生产单位按约定提供的研究设备和技术资料完成了新工艺的开发,并发明了一种新的生产方法。该研究员就该项发明创造提出专利申请。生产单位提出异议,认为该发明创造使用了本单位的设备和资料,应与研究员共有专利申请权。研究员提出专利是一种无形资产,新生产工艺是其头脑中的构思,当然归其本人所有。该项发明创造是职务发明还是非职务发明创造?该项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应当归谁?为什么? 13、1994年七月至八月,A旅行社以不正当手段诱使B旅行社10余名员工未办理调动手续,即相继携带工作中使用、保管的客户档案投奔A旅行社。A旅行社以这些员工组建了新的机构,并以这些员工掌握的客户档案与国外客户联系,致使B旅行社国外客户在一周内取消了原订的旅游团队150个,因此损失353万元。B旅行社要求人民法院制止A旅行社的行为,并归还其客户档案,赔偿损失。B旅行社 的要求是否成立?为什么?
14、某公司办理了税务登记,两个月后的一天,税务机关发来一份税务处理通知书,称该公司未按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每月1日至10日为申报期限),并处罚款。公司经理对此很不理解,跑到税务机关辩称:公司虽已开业两个月,但尚未做成一笔生意,没有收入如何办理纳税申报?请依,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分析并回答该公司的做法有无错误,如有在哪理,应如何处理?
15、A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2003年1月18日,该公司通过场外交易,已经持有另一家上市公司B公司的股票的2.56%.C公司和D公司是A公司的两家控股企业,在1月19日所持有的B公司的股票已分别达到1.52%和0.97%.三家公司继续秘密买进B公司股票,至1月29日,A公司持有B公司股票已达5.01%,C和D也达到了4.80%和3.62%。1月30日,A公司下单 2 扫盘(即无论价位多高,一概买入),同时,作出其持股比例已超过5%的公告,并要求B公司召开董事会重新选举董事长。问:
1、A公司应何时进行公告?
2、对于A公司的违规收购行为,应如何处罚?
3、如A公司是合法地持有B公司5%以上的股票,依我国公司法,A公司是否有权要求B公司召开董事会选举董事长?为什么?
16、草拟一份仲裁协议和一份经济纠纷起诉书。17、1996年9月10日,甘肃省某电器公司与江苏省某无线电厂签订了订货合同,商定由无线电厂供应六种型号的“星星”牌音响750台,总价款2895万元,结算方式为银行承兑汇票。合同签订后,电器公司签发了金额为2595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一张,收款人为无线电厂,并向开户行农行某办事处申请了承兑。同年11月6日,电器公司收到货物。投放市场后,因这批货物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电器公司向甘肃省某基层法院起诉要求无线电厂退还货款,赔偿损失,同时申请法院裁定农行暂停支付其申请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
法院受理此案后,于97年6月18日作出民事裁定,要求农行某办事处停止支付该汇票。另一方面,无线电厂也到其开户银行建行某支行要求对该汇票进行贴现,建行通过业务规程向农行某办事处查询后,发出了银行承兑汇票划付报单。同时,无线电厂向农行某办事处发出传真,表示汇票如遭拒付,将向法院起诉农行,请求赔偿损失。请问:
1、农行某办事处能否停止支付该承兑汇票?
2、法院的裁定是否正确?
3、电器公司要求拒付货款是否合理?
18、法律实务
列举生活实际中发生的不正当竞争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例子各五个,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9、1994年5月25日,某市国土局公开拍卖一块国有土地的使用权,面积为9834平方米。某工程开发公司以1720万元的地款价购买得了该块地的使用权,并在公证机关的公证下,与国土局签订了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预付了50万元作为履行合同的定金。按合同的规定,某工程开发公司必须在60天内付清余款,否则,国土局可解除合同,已付定金不予退还。
但事过不久,工程公司向国土局提出,土地拍卖公告中称“土地用途是宿舍楼和单身公寓”,对土地用途交代不清楚,使他们误以为可以开发商品住宅楼而错误购买。据此,他们正式向市政府打报告,要求更改土地用途,并表示,如不改变用途,就不再交付所欠余款。
国土局认为,拍卖当日签订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以及市政府对这次拍卖的有关文件,都对这块地的用途作了明确说明;而且自拍卖公告公布之时到公开拍卖之日,有1个月的充裕时间,在这段时间,工程公司未曾提出过土地用途规定不清楚的问题,因此,以所谓土地用途不清作为不履行合同的理由是没有法律依据的,为了维护合同的严肃性,国土局决定收回这块地的使用权,并不退还工程公司的50万元定金。问:该工程公司的主张在法律上能否成立?国土局的决定是否合法?
20、乐哈哈公司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薯片很受市场欢迎。去年5月公司发现销售额直线下降。经查是公司董事李某与几个朋友出资设立了家家宝公司,该公司生产的薯片在原料、工艺、口味上与乐哈哈公司的薯片几本一样。挤占了乐哈哈一部分市场。乐哈哈公司于是召开董事会,做出二项决议
1、免去李某董事职务,增补王某为董事;
2、要求李某将其从家家宝公司所得收入上交乐哈哈公司。问:
1、李某与朋友出资设立家家宝公司生产经营薯片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2、乐哈哈公司董事会做出的两项决议是否合法?为什么
21、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于2000年8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上市公司。该公司于2001年3月28日召开董事会,召开情况及讨论的有关问题如下
1、股份公司董事会由4名董事组成。出席该次会义的董事有张某、袁某和胡某,董事庄某因病不能出席会义,委托董事会秘书长代为出席并行使表决权。
2、出席本次会议的董事一至讨论并通过决定,将以下一些事项提交股 东大会审议:请求股东大会制定公司利润分配方案和亏损弥补方案、制定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3、审议批准了监事会的报告,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相关决议。
4、通过决议将公司董事任期修改为5年;
5、该董事会会议记录由出席会议的全体董事和列席会议的监事在会议记录上签名。请指出该董事会会议不合法的地方。
第三篇:《课程与教学论》
高中生物新课程下探究教学的研究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
张天亮 136330
2013下半年,我对“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探究性实验的实践研究”进行了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内容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所列的探究性活动,包括探究性实验、体验探究、社会调查和科技活动等。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下,学校开展探究活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可行性及途径以及初步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的重点是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策略,难点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主动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
半年来,我在“探究性实验研究”“体验探究研究”“社会调查和科技活动研究”三个子课题的中都做了一定的研究。尤其是在探究性实验研究、体验探究研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下的探究教学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教师的教学观念已发生重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有了很大改进,教学模式已基本形成,现把新课程下的探究教学的阶段性研究报告如下。
一、立题背景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学实施,教学实施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这要求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必须真正体现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探究式教学能够适应这一要求,它是实施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式。结合我校生物教学实际,我以探究式教学作为研究的主要方向,以典型的探究性实验、体验探究、社会调查和科技活动等为研究载体。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和假设
(一)课题研究的依据
探究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的一种模式,在其处理理论与实践、结构与功能以及教学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方面,具有许多其他教学模式所不能显示的特征。这也是我研究和实践的依据和原则,如结构性、多侧面性、情境性、引导性、合作性、诊断性、反思性、建构性、累积性、开放性等。
(二)课题研究的假设
根据以上理论基础,我提出如下假设:通过该项研究,能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行为发生变革,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形成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工作策略 根据课题研究性质不同,我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归纳,还采取实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等。在工作策略的选择上,具体做法是:组织保障,科学评价,强化合作,不断优化;从师德修养、理论学习、教学常规、科研活动四个方面加强管理,做好科学评价,点面结合,协调发展;通过定期培训,外出学习,合作交流,目标激励等方法,积极创设条件,满足各个层次的需要,激发教师的内驱力,全身心投入到课题实验中来。
四、课题研究的发展
(一)研究过程
本研究从整体上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制定课题实施计划,每个子课题组完成1~2个实验的方案设计以及实验工作并总结,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实验的方向和进度。
第二阶段──构建目标体系、设计内容,选择实施方法和途径:每个子课题组完成5~6个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完成子课题组阶段实验报告、参加实验的教师每人写一篇实验论文或总结。
第三阶段──研究方案实施阶段:每个子课题组完成5~6个实验课题,每个教师完成一篇实验论文,每个子课题组学生完成3~4篇实验报告。课题组撰写实验总报告,并将实验的成果汇总、结集。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阶段:对研究的成果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对有些实验进行重复检验,吸收这一年中探究教学的成果,对所形成的观点进一步的完善,整理好相关的资料,申请对课题研究的验收。
五、探究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疑问
这是探究教学的第一步,通过创设情境,要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的目的。创设情境,激发疑问的方法有很多,仅举两例。
1.设计实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例如,在讲“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节时,设计一个小实验:一个小烧杯装有热水,另一个小烧杯装有自来水,然后分别向两个小烧杯加入一朵红花,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然后进行讨论。在通过讨论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调动起来了,充满探究激情。
2.设计情境式问题、探究式问题等方法,引发学生对知识产生认知需要,主动参与探究。在讲“遗传的基本规律”时采用提问式导入课题,先给学生出示两幅图,一幅是两只黑色豚鼠交配,生下三只黑色豚鼠和一只白色豚鼠,另一幅是一只黑色豚鼠和一只白色豚鼠交配,生下两只黑色豚鼠。然后问:“为什么两只黑色豚鼠交配,能生下白色豚鼠?”“为什么黑色和白色豚鼠交配,可以只生下黑色豚鼠呢?”通过探究性的提问,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学习过程。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探究教学的中心环节,此过程承接上一过程。同一情景可能会激发学生产生多个疑问,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可能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提炼概括学生的疑问,形成一两个核问题作为当堂课的知识目标,学生则在核心问题的引导下自学探究。
目标确定后,学生在探究问题的引导下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部分或全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设计探究方案,尝试解决问题。此过程应该明确学生的探究是自主的、有创造性的,教师的作用是引导、点拨、鼓励,不是用教师早已构想好的蓝本去限制学生的探究活动。
(三)总结探究过程,得出探究结论
此过程要求学生对所学、所思、所悟进行总结。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并对知识形成过程中使用的思维方式方法有新的理解和感悟。对知识探究的结论,要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结论,明确结论的运用条件与范围。
六、探究教学实施的两点建议
(一)探究教学的选择要适应教学目标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探究式教学,探究教学的选择要适应教学目标。在这个方面,我曾走了弯路。例如,在糖的分类和结构的教学中,我总想采用探究教学,费了很多功夫,课堂效率较低。后来经过反思和研究,我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效果较好。当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涉及生物学的实事、定义、运算法则等类型内容时,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会更有效;当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涉及精妙的、学生容易误解且需要他们亲自加以探究、检验的内容时,运用探究式教学是完全必要的。
(二)探究教学要转变教师的理念
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并不难,但要把新的教学理念真正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为此,我把在教学设计中要体现探究教学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探究教学作为转变教师理念的突破口。
搞好教学设计是转变教师理念的先导,把教学设计中的探究教学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是转变教师理念的关键。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转变,我采取了集体听课、评课、互相交流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我把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之处进行总结和推广,对失败的方面深刻分析和探讨,并研究矫正的方法和策略,坚持不懈。如针对学生不积极参与探究的现象,一方面我对探究问题的难度设置进行了研究,难度的设置应该要有坡度,应该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另一方面我也对如何引导和鼓励学生养成积极探究的习惯进行了讨论。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努力,我基本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七、课题研究成果及存在的不足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取得了初步的成绩:1.初步形成了探究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2.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明显转变;3.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但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
1.评价体系对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影响。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受到高考成绩的影响,虽然探究教学和高考成绩的提高并不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2.探究教学中的探究活动有时需要时间较长,而课堂教学的一课时是四十五分钟,教学任务比较多,产生了一定的矛盾;
3.进行研究的一线教师侧重教学实施的研究,教育理论相对研究较少,对课题研究向更高层次的延伸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如何能在课堂中有效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使其系统化、模式化且高效地在课堂中广泛开展,一直是我关注的问题和努力的目标。我会一直努力。
第四篇:课程与教学论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学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一书,把教学分成明了,联系,系统,和方法四个主要阶段。
3.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三大教育 哲学命题。人们常把杜威教学理论的特点概括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特点是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这样,“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对立。现在教学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4.美国学者博比特1918年出版的《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5.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课程论的“圣经”)提出课程编制的四个基本问题,即如何确定目标,如何选择经验,如何组织经验和如何评价结果,建立起了著名的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即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6.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的认识大体有三种观点:教学论包含课程论,教学论和课程论相互独立,课程论包含教学论。
7.课程论中,社会、文化、儿童之间的关系,是核心的原则问题。传承文化精华、促进儿童发展、体现社会价值,是课程论最基本的价值主张。教学论中,教师和学生、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是核心的原理问题。强调教学促进发展和优化师生活动,这是教学论最基本的价值主张。
8.课程的概念: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标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9.课程的表现形式:1)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2)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理解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美国古德莱德把课程实施分为以上五个层次)
10.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七艺:文法、修辞、辨证法(逻辑)、算术、音乐、几何、天文。
11.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是现代课程的两个基本类型。学科课程是指从各门科学领域选择部分内容、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由于它是分门别类地设置,所以又被称作'分科课程'。活动课程是指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经验得到丰富和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1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是两种不同的课程组织方式。一般认为,分门别类地设置的课程叫'分科课程';将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综合设置为一个学科的课程叫'综合课程' 13.隐性课程指正式课程以外的任何一种或全部的教育活动,如师生关系、校风、班级活动等。
14.如何开发学校的隐性课程:
15.影响课程发展(开发)的基本因素:外部因素:1)社会对课程发展的影响2)儿童对课程发展的影响3)知识对课程的影响。内部因素:1)学制。2)课程传统 3)课程理论 4)课程自身发展的辩证否定之规。
16.课程目标是一定教育价值观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化。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有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和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影响较大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主要有1)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 2)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 3)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主要有四种类型即普遍性目标、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美国艾斯纳在艺术教育领域提出)
17.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1)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2)分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 3)选择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 4)运用'需要评估模式'
18.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他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课程内容的理解:1)课程内容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精华 2)课程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对象 3)课程内容是影响学生发展的材料。
19.课程开发机制就是课程开发得以正常运行的基本原理与动力体系。它包括学校课程的设置程序和运行方式,特别是课程规划主体的认定以及课程的编制、实施、管理与监督之类的问题。有三种基本类型:中央集权机制、地方分权机制和学校自主机制。
20.课程开发的基本问题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的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美国学者泰勒提出)
21.课程开发的模式:泰勒目标模式、斯滕豪斯过程模式和施瓦布实践模式。课程开发的主要方法是集体审议。
22.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在我国,它特指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中预留出来的、允许学校自主开发的、在整个课程计划中占10%~25%的课程。
23.广义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自主展开的课程开发活动,它是对学校课程的整体改造,能够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和教育理想。狭义的校本课程开发则特指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给学校预留出来的10%~25%的课程的开发。24.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是'以校为本'理解为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属于学校。25.校本课程开发成功有效的基本标志:1)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2)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便捷地获取丰富课程资源的途径。3)建立能够满足本校学生多种兴趣需要和适应其个性特点的课程体系,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进来,获得有效的教育和发展机会,师生良性互动,共同促进课程发展。4)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学校教育质量得到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得到了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改善、个性自由充分地发展。
26.校本开发的现实意义:1)它赋予了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的权力和职责,使得课程决策民主化 2)它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自由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有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的教育素养。3)对学生来说,个人的兴趣需要和个性特点在课堂上得到了照顾,在学校教育体制内有了实现自由充分地全面发展的机会。4)它打破政府对课程开发的垄断,使得课程开发走进民间,人人有机会掌握课程开发得技术,促进了课程理论知识和开发技术的普及。27.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意义:1)它发展了学校能够进行课程决策的信念。2)它从理论上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开拓了课程管理民主化的有效途径,为解决课程的统一要求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了一条思路。3)丰富了课程观,发展了课程开发模式。4)丰富了教师教育理论,解决了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开拓了一条有效地进行教师培训的途径,为人们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提供了新视角。5)使广大中小学成了各种教育理念和课程理论的'实验田'。
28.校本课程开发的常用手机:调查研究、集体审议、课程编制。
29.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30.学校以教学为中心,这是重要的教育原则,也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规律。
31.教学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教学认识的主要特征:1)教学认识是学生个体认识活动。2)有教师教是教学认识的重要特征。3)教学认识具有间接性。4)教学认识还有发展性。
32.现代教学形成的内在力量和基本标志:1)普及义务教育,扩大教学对象。2)课程体系的变革。3)发展师范教育,提高教师素质。4)教育科学的发展。5)教学方法体系日益丰
富。
33.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1)现代教学是有理论指导的教学。2)现代教学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3)现代教学具有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34.优化教学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对于一定标准而言的一种完善、完满的教学状态,它是改革探索、革故鼎新的产物。35.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教学目标的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标准功能。
36.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育目标分类主要是教学目标分类。他把意识水平区分为三个领域:认识领域(六层次:知识 理解 运用 分析 综合和评价)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37.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按照学校结果不同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识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38.我国关于教学目标分类的基本主张:1)掌握基础知识2)形成基本技能3)发展基本能力4)促进个性健康。
39.一般教学目标的编写的表达方式:行为目标、内部心理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表现目标。
40.编写内容点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目标的关键。内容点教学目标的编写,首先要搞清楚内容点教学目标模型(内容点教学目标模型由内容、目标层次和两维之交合 三部分组成)其次要对内容点进行分解。
41.内容点教学目标的设计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层次 2)将课时教学内容分解成内容点并确定内容点教学目标 3)选定教学目标的表达形式 4)绘出'内容点教学目标表' 42.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教学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基本构成要素:1)理论基础 2)教学目标3)教学程序 4)运用策略 5)评价体系。教学模式的特点:整体性、中介性、相对性、可操作性和效益性。
43.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1)由单一到多样 2)由归纳到演绎再到归纳和演绎并举 3)由单维构建到整体构建 4)由刻板到灵活 5)由被动性到主动性 6)由传统方法到现代技术手段。44.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的总称。45.小学常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实习法,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研究法。谈话法也称问答法。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在问(教师)与答(学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所学知识的方法。
46.谈话法的作用: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师对教学进行调控,做到因材施教;采用谈话法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品质,便于教师优化学生的思维;采用谈话法还有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采用谈话法还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建立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提高和发展的师生关系。
47.运用谈话法应注意:1)设计好问题 2)善于提问 3)做好谈话后的总结工作。
48.国外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改革:美国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程序教学法、纲要信号图示法。
49.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50.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变革主要分三个阶段:1)个别教学 2)班机授课制的兴起与普及(兰卡斯特创立了'导生制')3)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51.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班机授课制,通常称作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
种组织形式,它是我国目前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52.班级授课制的特征: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2)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一。3)教学进度与学习年限统一。4)分科教学。53.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4)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54.班级授课制的弊端:1)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生需要。2)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5.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是个别辅导和现场教学。
56.对班级授课制的否定和抛弃:1)文纳特卡制 2)设计教学 3)开放教学
57.教学组织形式的的制约因素:客观因素:1)社会的变迁 2)学校的教学设施 3)教学的内容和课程的性质 4)师生的特点。主观因素:1)人们对教学过程的理论认识 2)人们对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 3)教育者的已有经验和教育视野 4)特定情况下,教育者的情感因素也会成为制约因素。
58.教学评价就是依据一定标准,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59.教学评价大体经过考试、测量、评价等三个阶段。
60.教学评价的功能:诊断功能、导向功能、发展功能和调节功能。
61.教学评价的类型:1)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根据评价采用的标准,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62.讲授法是指教师使用连贯的语言向小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发展其智力的能力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是历史最悠久,也是使用最为普遍的教学方法。63.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64.论述教学方法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教学方法的启发性;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函变形;教学方法的探究化和研究化,教学方法的主体化和个体化,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65.教学手段分为视觉手段,听觉手段,视听手段和综合操作教学手段。
66.优化教学的基本含义:从字面看,优化教学有两种理解,一是把优化教学视为一种活动,一个过程,即对教学进行优化,是教学变得更完美;二是把优化教学视为教学的一种状态,一种境界,即优良的教学,成功的教学;这两种理解相辅相成,对教学进行优化的原因,形式和途径,教学的完美状态是结果,方向和归宿。因而,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把握优化教学的含义:通过改革创新而达到的最佳教学状态。
67.课堂教学管理: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克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诸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68.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目标导向性原则,规范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69.课堂管理的基本模式:权威模式,教导模式,矫正模式,关系模式,放任模式。
70.制定课堂规则的要求:课堂规则的要求要科学合理,课堂规则的内容要规范明确,课堂规则的数量要少而精,课堂规则制定的过程要有学生参与,课堂规则的表述应以积极的语言为主,课堂规则的执行要公正公平。
71.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一.实施预防性管理,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1)确立学生的行为标准 2)改变学生的成败体验,降低挫折水平3)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 二·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 1)信号暗示2)使用幽默3)创设情境4)有意忽视5)提问
学生6)转移注意7)移除媒介8)正面批评9)劝离课堂10)利用惩罚 三.积极开展行为矫正,有效转变问题行为。
72.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内容:正确认识课堂问题行为,有效改正课堂问题行为,塑造新的行为模式。
73.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原则:多奖少罚原则,坚持一致性原则,与心理辅导相结合原则。74.课堂问题行为矫正步骤:觉察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制定矫正目标及方法,选择适当的强化物和强化时间,评定矫正成效,塑造良好行为。
7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教学进度计划,课时计划)上课(中心环节)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76.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组织得好,教学效果好。
第五篇: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合称,是对课程论与教学论两个相对独立有内在关联的学科按照小学教育专业培养要求进行必要整合的产物。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现象.问题,规律;事实问题,价值问题,技术问题;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
学术界一般认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标志。
美国学者博比特1918年出版的《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美国学者泰勒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该书在现代课程论学科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
(一)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
(二)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学习。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
(一)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二)联系实际,学思结合;
(三)注意扩展学习。
课程的基本理论
课程就是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课程的五种实践形式: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理解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制定课程计划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基础性,开放性。
当代各种各样的课程形态:知识本位课程、儿童本位课程、社会本位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
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社会、儿童、知识。影响课程发展的内部因素:学制、课程传统、课程理论、课程自身发展的辩证否定之规律。
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标准。
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知识本位、社会本位、学生本位。
课程目标的形势取向:普遍性目标、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的发展。
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
(一)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二)分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
(三)选择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
(四)运用“需要评估模式”。
课程内容: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而精心选择出来的人类文明的精华成果,是经过改造加工适合与学生学习的教育材料。
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课程内容即教材或学科知识;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需要。
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注重基础性、贴近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经验、强化价值观和道德教育。
课程内容组织的要素:主题和概念、原理、技能、价值观。
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正确把握课程内容组织的不同取向;处理好垂直组织与水平组织的关系;处理好逻辑顺序与心里顺序的关系;处理好直线式与螺旋式的关系。
选择小学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综合性。
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第一,搞好幼小衔接,平稳过渡。第二,体现语文学习的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三,加快识字,重视写字的编排。第四,大幅度更新课文,是教材更具有时代性,更贴近儿童生活。第五,大力改进呈现方式,使教材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第六,体现开放性和弹性,增加适应性。
教材内容及其特点:第一,具有科学合理的内容结构。第二,具有新颖丰富的呈现形式。第三,体现了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第四,新颖实用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课程开发的基本概念:主要是使课程的功能不断适应社会、文化、科学等方面的要求,进而不断开发课程的活动与过程。
课程开发机制:课程开发得以正常运行的基本原理与动力体系。它包括学校课程设置的程序和运行方式,特别是课程规划主体的认定以及课程的编制、实施、管理与监督之类的问题。
课程开发机制:中央集权机制、地方分权机制、学校自主机制。
课程开发的模式:泰勒目标模式、斯滕豪斯过程模式、施瓦布实践模式。
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成功有效的基本标志:
(一)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
(二)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便捷地获取丰富课程资源的途径;
(三)建立能够满足本校学生多种兴趣需要和适应其个性特点的课程体系;
(四)通过学校课程开发,学校教育质量得到提高,办学水平得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改善,个性自由充分的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意义:
(一)它发展了学校能够进行课程决策的信念;
(二)它从理论上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开拓了课程管理民主化的有效途径,为解决课程的统一要求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了一条思路;
(三)丰富了课程观,发展了课程开发的模式;
(四)丰富了教师教育理论,解决了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开拓了一条有效的进行教师培训的途径,为人们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提供了新视角。
(五)使广大中小学成了各种教育理念和课程理念的“试验田”。
校本课程开发的常用方法:调查研究、集体审议、课程编制。
通用的教学定义: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教学的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三三构成说: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构成要素)、目的、方法、和环境(影响因素)。
关于教学本质的多样探索:特殊认识说、发展说、实践说、交往说。
古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特征:第一,培养统治人才是教学的基本宗旨。第二,教学内容以人文学科为主。第三,面向少数学生,教学具有等级性。第四,以个别教学为主,教学质量和效益较低。
现代教学形态的基本体系:第一,普及义务教育,扩大教育对象。第二,课程体系的变革。第三,发展师范教育,提到教师素质。第四,教育科学的发展。第五,教学方法体系日益丰富。
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现代教学是有理论指导的教学;现代教学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现代教学具有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
教学优化的一般标准:第一,个人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第二,高效率标准。第三,真善美的过程标准。
教学优化的基本策略:遵循教学规律、开展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
教学目标的表现形式:
(一)最终目标和直接目标
(二)明显目标和隐蔽目标
(三)学科教学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标准功能。
教学目标分类:
(一)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学目标分类;
(二)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
(三)奥苏伯尔的教学目标分类;
(四)巴班斯基的教学目标分类。我国教学目标分类的基本主张: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基本能力。
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整体性、科学性、灵活性。
小学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容易出现的问题:第一,误把学习内容当作教学目标。第二,教学目标含糊不清。第三,教学目标片面,缺乏启发性。第四,教学目标忽视差异性。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
教学模式的结构:第一,理论基础。第二,教学目标。第三,教学程序。第四,运用策略。第五,评价体系。
教学模式的特点:整体性、中介行、相对性、可操作性、效益性。
制约教学模式选择和运用的因素:第一,教学目标和任务。第二,具体学科的性质。第三,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第四,学生学习的特点及风格。第五,教师自身的优势。第六,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条件。
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的过程:尽可能多地理解和掌握教学模式;对了解和掌握的各种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实际地运用和改造教学模式。
近代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
(一)夸美纽斯的教学模式;
(二)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
(三)杜威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由单一到多样;
(二)由归纳到演绎再到归纳和演绎并举;
(三)由单维构建到整体构建;
(四)由刻板到灵活;
(五)由主动到被动;
(六)由传统方法到现代技术手段。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的总称。
小学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实习法、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研究法等。
小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发现教学法(布鲁纳)、程序教学法(斯金纳)、纲要信号图示法(沙塔洛夫)。
教学手段:师生教学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教学手段的一般功能:
一、影响课程内容及表现形式;
二、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学生的关系;
三、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
四、影响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手段发展的历史:原始的教学手段、古代的教学手段、现代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分类:
1、根据教学手段作用的感觉通道分类:视觉手段(印刷材料、图片、实物和模型、幻灯及投影)、听觉手段(扩音机和收音机、录音机、语音实验室)、视听手段(电影、电视和录像)、综合操作教学手段。
2、根据教学手段的载体性质分类:
一、以人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手段(听的教学手段、说的教学手段、模拟的教学手段、要求的教学手段);
二、义务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手段(读的教学手段、写的教学手段、演示的教学手段、展示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选择原则:发展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教学最有原则、健康和安全原则。
选择与使用教学手段的制约因素:教学任务和目标、学习者因素、教师因素、经济因素、时间,资源和环境因素。
教学手段使用的四环节:准备、预演、课堂展示、反馈。
教学手段现代化: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教学,使得教学手段不断的朝着更能促进教学活动优化的方向发生变革的过程。
教学手段现代化对教学的影响: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沿革: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的兴起与普及、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班级授课制: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我国目前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国际上最通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特点:
一、以班为单位集体教学,学生人数固定;
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一;
三、教学进度与教学年限统一;
四、分科教学。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四、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班级授课制的弊端:
一、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二、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现代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要正确处理直接教学与自动作业的关系;
二、要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关系。;
三、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助手的关系。
对班级授课制的完善与发展:巴塔维亚制、曼海姆制与冈布里治制、圣巴巴拉制、生活学校。对班级授课制的否定与抛弃:文纳特卡制、设计教学、开放教学。
综合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国外(特朗普制、协同教学);国内(师生合作教学、分层递进教学)
现代个别化教学制: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凯勒式教学制)。
制约教学组织形式的因素:
一、社会的变迁;
二、学校的教学设施;
三、教学的内容和课程的性质;师生的特点(客观);
四、人们对教学过程的理论认识;
五、人们对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者的已有经验和教育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