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目

时间:2019-05-14 14:5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目》。

第一篇: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目

1.当代大学生承担的历史使命?

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2.当代大学生成才目标?

答:成为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殷切期望。(1)德是人才素质德灵魂(2)智是人才素质基础(3)体是人才素质条件(4)美是人才素质重要内容。

3.社会主义荣辱观(八容八耻)?

答:以热爱祖国为荣,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骄奢淫逸为耻;

4.学《思修》课意义?

答:(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修养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5.理想含义,特征?

答: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特征:(1)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2)是多方面多类型的(3)具有现实性(4)具有预见性(5)是一定社会关系产物

6.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意义?

答:(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7.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答: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不是抹杀排斥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当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时,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可以做出最大自我牺牲,使个人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8.如何认识理想与现实对立统一关系?

答: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假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9.爱国主义科学内涵?

答: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关系核心。要爱祖国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10.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答: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支撑。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现实情况表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不仅要面对经济方面挑战,而且也必然要面对政治和文化上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优势,竭力输出他们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企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利益。

11.大学生作为忠诚爱国者,在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基本要求?

答:(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2)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3)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12.当今社会生活条件下,许多人都十分讲求“实际”,思考人生目的这样的大问题有意义吗?为什么?

答:有意义。(1)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决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决定实现什么样人生价值(2)人生的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3)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4)决定选择什么样人生价值标准(5)人生目的是人生航标,指引人生方向,不同的人生目的,决定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生价值。

13.人生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关系?

答:人生价值内在包括人生自我价值和人生社会价值两方面。他们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发展必要条件;另一方面,社会价值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无社会价值,自我价值无法存在;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14.试述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答:(1)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2)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真理性的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3)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客观的认识自己,是确定人生价值目标的前提(4)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大学生可塑性强,正处于增长知识和知识才干关键时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途径,全面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努力创造实现人生价值良好条件(5)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6)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在实践中继承和弘扬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7)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8)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15.如何正确认识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

答:(1)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3)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当个人利益一旦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要自觉服从社会利益(4)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16.道德本质、功能?

答:本质:是特殊社会意识形式,由经济基础决定,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功能:认识功能: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调节关系: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17.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科学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答:内涵:(1)它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辩证统一(2)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强调重视和保持个人的正当利益

为什么坚持: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这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经济前提;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共产党为执政党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体、政体,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政治前提;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文化前提。总之,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性,使得集体主义应当而且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贯彻实施。长期以来,集体主义已经成为调节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最重要的原则。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集体主义不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契合,而且也正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18.怎样认识,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具体要求?

答:认识:“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明理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社会。在公民道德实践中,各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功能和作用是互相渗透,交叉并行的。

怎样实践:(1)思想上心理上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产生认知和认同,全面掌握其内容和要求(2)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作为行为标准,正确进行道德判断和做出道德选择(3)积极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得到陶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提高。

19.社会公德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答: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20.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

答: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可极大促进社会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害社会的发展。当前网络活动存在许多问题,已对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了极大危害,影响一些大学生学习、生活,个别大学生甚至因此误入歧途。可见,网络建康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作为总要条件,而且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发展支撑力量。

21.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作用?

答: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

2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主要指哪几类行为?治安管理处罚种类?

答:哪几类行为: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种类: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等。

2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要求?

答: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24.如何理解劳动者法定权利和义务?

答:权利:(1)平等就业,选择职业的权利(2)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3)休息放假的权利(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义务:(1)完成劳动任务(2)提高劳动技能(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25.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注意哪几个问题?

答:(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2)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3)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26.法律本质含义?

答:(1)是由国家创制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2)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3)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27.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本质?

答:(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体现(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社会性和先进性(3)从法律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

28.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主要任务?

答:(1)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提高党依法执政水平(3)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4)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5)完善权利制约与监督机制(6)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29.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

答: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参与法律实践,还要树立法律信仰,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能否顺利进行,一定程度上看社会主义法律思维能否深入人心。我国法制宣传教育任务不仅包括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还包括提升公民法律思维水平。

30.如何认识我国宪法特点,原则?

答:特点:(1)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2)效力上,宪法法律效力最高(3)制订和修改的程序上,比其他法律更严格。

原则:(1)坚持党的领导(2)人民主权原则(3)保障公民权利原则(4)法治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

31.如何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

答:(1)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3)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4)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32.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义务?

答:权利:(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权(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6)社会经济权(7)文化教育权(8)特定主体权利。

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6)其他义务。

33.民法概念和原则?

答:概念:是对民事立法、司法和民事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约束功能的基本行为准则,效力贯穿于整个民事法律制度。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原则: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禁止权利滥用

34.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刑罚体系由哪两个部分构成?各自包括哪些主要刑罚内容?

答:分主刑和附加刑。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的驱逐出境。考试大收集整理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题及答案(第二章)

来源:考试大

2009/10/26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视频课程

1.社会公德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答: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2.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

答: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可极大促进社会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害社会的发展。当前网络活动存在许多问题,已对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了极大危害,影响一些大学生学习、生活,个别大学生甚至因此误入歧途。可见,网络建康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作为总要条件,而且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发展支撑力量。

3.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作用?

答: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

4.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主要指哪几类行为?治安管理处罚种类?

答:哪几类行为: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种类: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等。

5.如何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要求?

答: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6.如何理解劳动者法定权利和义务?

答:权利:(1)平等就业,选择职业的权利(2)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3)休息放假的权利(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义务:(1)完成劳动任务(2)提高劳动技能(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7.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注意哪几个问题?

答:(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2)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3)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8.法律本质含义?

答:(1)是由国家创制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2)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3)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9.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本质?

答:(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体现(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社会性和先进性(3)从法律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

10.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主要任务?

答:(1)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提高党依法执政水平(3)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4)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5)完善权利制约与监督机制(6)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11.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

答: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参与法律实践,还要树立法律信仰,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能否顺利进行,一定程度上看社会主义法律思维能否深入人心。我国法制宣传教育任务不仅包括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还包括提升公民法律思维水平。

12.如何认识我国宪法特点,原则?

答:特点:(1)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2)效力上,宪法法律效力最高(3)制订和修改的程序上,比其他法律更严格。

原则:(1)坚持党的领导(2)人民主权原则(3)保障公民权利原则(4)法治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

13.如何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

答:(1)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3)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4)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14.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义务?

答:权利:(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权(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6)社会经济权(7)文化教育权(8)特定主体权利。

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6)其他义务。

15.民法概念和原则?

答:概念:是对民事立法、司法和民事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约束功能的基本行为准则,效力贯穿于整个民事法律制度。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原则: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禁止权利滥用

16.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刑罚体系由哪两个部分构成?各自包括哪些主要刑罚内容?

答:分主刑和附加刑。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的驱逐出境。考试大收集整理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题及答案(第三章)

来源:考试大

2009/10/26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视频课程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1)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2)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3)维护法的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原则;(4)坚持群众路线,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5)有鉴别、有选择地借鉴外国的立法经验的原则。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时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4)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5)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和国家赔偿原则。

3、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是把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三者有机结合、和谐同意起来;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具体说来,包含以下基本内容:

(1)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的国家。

(2)具有健全的民主制度、完善的行政制度、公正的司法制度和有效的监督制度,有着高素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着崇尚法治意识的人民群众的国家。

(3)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崇高的权威,立法机关依法立法,执法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司法,公民依法活动,国家权力受法律的可靠保障和有效制约,公民权利和自由有充分和切实保障的国家。

4、什么是违法?它的构成条件有哪些种类?

答:违法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或公民,因违反法律的规定,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违法由下列条件构成:

(1)违法必须是人们违反法律规定的一种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2)违法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必须是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的行为。

(3)违法必须是行为者出于故意或过失,也就是行为人要有主观方面的过错或罪过。

(4)违法的主体必须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5、什么是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答:(1)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会、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2)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3)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4)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6、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归纳为以下四项:(1)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2)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原则。(3)民主集中制原则。(4)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7、我国的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我国的选举制度有以下六个基本原则:(1)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2)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4)秘密投票的原则。(5)从物质和法律上保障选民的选举权利。(6)代表对选民和原选举单位负责,并受其监督。

8、我国诉讼法共同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答:(1)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3)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4)两审终审制。(5)公开审

9、当事人在什么情况下,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答: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1)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2)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3)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此外,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应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10、什么是合伙企业?我国《合伙企业法》规定,设立合伙企业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答:合伙企业是指由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工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

我国《合伙企业法》规定,设立合伙企业应当具备下列五个条件:(1)有两个以上合伙人,并且都是依法承担无限责任者;(2)有书面合伙协议;(3)有各合伙人实际缴付的出资;(4)有合伙企业的名称;(5)有经营场所和从事合伙经营的必要条件。

11、什么是有限责任公司?什么是股份有限公司?

答: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法定人数的股东组成的、股东以其出资额对公司承担责任并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

12、我国《公司法》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我国《公司法》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具备下列五个条件:(1)股东符合法定人数;即由2个以上50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2)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以生产经营或商品批发为主的公司人民币50万元,以商品零售为主的公司人民币30万元,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性公司人民币10万元。特定行业公司最低限额需要高于上述所定限额的,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3)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4)有公司的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5)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13、我国《公司法》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答:我国《公司法》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具备下列六个条件:(1)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发起人应为5个以上股东,其中半数以上在中国境内有住所。(2)发起人认缴和社会公开募集的股本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即1000万人民币。(3)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4)发起人制订公司章程,并经创立大会通过。(5)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6)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14、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哪些基本原则?

答:我国《劳动法》规定了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四个,即:(1)公民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的原则。(2)按劳分配原则。(3)男女平等原则。(4)劳动者民主管理原则。

15、我国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包括哪些?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包括哪些?

答: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包括:(1)城市市区的土地;(2)农村和城市区中依法没收、征用、征收和收归国有的土地;(3)国家为确定为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山岭、荒地、滩涂、河滩地以及其他土地。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包括:(1)根据法律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属于国家所有以外的土地。(2)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考试大收集整理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题及答案(第四章)

来源:考试大

2009/10/26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视频课程

1、论述劳动合同的解除。

答:《劳动法》规定:

第一,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有下列三种情形之一的劳动者虽然没有过错,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1)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工作的;(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产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但是,《劳动法》还规定,如果劳动者患职业病或因工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患病或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合同。

第二,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内的;(2)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3)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2、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公民民事行为能力有哪几种?

答: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

⑴(1)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以上的公民即成年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由其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代理其民事活动。

3、我国法定继承的概念和顺序是什么?

答: 法定继承人是指按法律规定有资格继承遗产的人。

法定继承人的顺序是指法定继承人继承遗产的先后次序。我国法定继承分为两个顺序。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同一顺序中的继承人的权利是相等的。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法律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4、遗产继承的方式有哪些?

答:我国遗产继承的方式有四种: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抚养协议。

5、紧急避险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1)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危险而采取的。(2)必须是对正在发生的危险而采取的。(3)必须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4)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6、简述民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答: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的基本原则有:

(1)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2)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3)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原则。(4)禁止滥用民事权利原则。

7、我国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我国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原则是:(1)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2)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原则。(3)民主集中制原则。(4)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8、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宣告死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宣告死亡,是指我国《通则》规定的,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死亡:(1)下落不明满四年的;(2)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两年的。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时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

9、我国《婚姻法》规定,结婚的必备条件有哪些?

答:(1)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婚姻法》规定,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2)必须达到法定年龄。《婚姻法》规定,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3)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10、什么是法人?法人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答: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根据我国《通则》规定,法人必须具备下述条件:(1)依法成立(2)有独立的财产和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11、什么是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

答:直系血亲,是指和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的,即生育自己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的亲属。如生自己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这以下的直系晚辈。

旁系血亲,是指具有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如同胞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为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12、什么是共同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必须是二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2)必须是二人以上有共同犯罪的形为;(3)必须是二人以上有共同犯罪的故意。

13、论述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答: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刑法的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的根本性准则。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是:

(1)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是指什么行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及处何种刑罚,均须由法律明文规定。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对于所有的犯罪人,不论其社会地位、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财产状况如何,在适用刑法上一律平等,任何人不得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

(3)罪刑相适应原则。罪刑相适应,是指根据行为人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决定所处刑罚的轻重,即罪轻刑轻,罪重刑重,罪刑相当,罚当其罪。考试大收集整理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题及答案(第五章)

来源:考试大

2009/9/8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视频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部分

1、为什么说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答: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具体体现在:

首先,一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同时并存,不可偏废,不可能只有自我价值而没有社会价值,也不可能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

其次,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是说,当人们在追求自我需要满足的时候,如果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的需要,这时便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了起来。

2、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有哪些?

答: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其次,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因此,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增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

3、理想的作用是什么?

答:理想的作用有:第一,是人生的指路明灯。第二,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第三,是人生的力量源泉。第四,是防腐拒变的思想武器。

4、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是什么?

答: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一般可依据三方面标准:一是这种理想是不是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不是合乎历史的发展方向;二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脱离,是不是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三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为社会的大多数人谋利益,是不是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

答: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其原因是:

第一,社会实践是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惟一标准。

第二,社会实践是科学知识产生的源泉,知识的发展和人们对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实践。

第三,社会实践是真理性认识上升社会主义信念的关键环节。

6、简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答: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主要有:

第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

第二,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

第三,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

第四,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

此外,谦虚谨慎、务实求真、廉洁奉公、艰苦朴素、诚实守信、尊师敬业等也为人们熟悉和实行。

7、试论我们强调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答:为了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

首先,人是要有道德的,每一个人都应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再次,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是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

8、什么是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答:(1)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2)诚实守信。诚实守信这一职业道德标准,是职业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石;(3)办事公道。办事公道是处理职业内外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4)服务群众。服务群众,满足群众要求,尊重群众利益是职业道德要求的目标指向的最终归宿;(5)奉献社会。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9、婚姻家庭道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婚姻家庭道德是在婚姻家庭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道德观念,其主要内容是:(1)婚姻自主,真正奠定在爱情基础上的一夫一妻制,夫妻双方应该互敬互爱。(2)在家庭生活中赡养尊敬老人,抚养教育子女,与邻里和睦相处。(3)注意计划生育,勤俭持家,爱家爱国。

10、男女恋爱中的基本道德要求是什么?

答:(1)恋爱应是以寻找爱情、培养爱情为目的;(2)恋爱应尊重对方的情感和人格,平等履行道德义务;(3)恋爱过程中要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

11、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的关系?

答:(1)道德品质是在道德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2)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综合体现;(3)形成了的道德品质对道德行为有指导和支配作用。

总之,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积累和结晶,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客观内容和外在表现。

12、良好道德品质的基本范畴是什么?

答:(1)正直无私;(2)忠诚守信;(3)仁爱互助;(4)勇敢进取;(5)敬业好学;(6)勤劳节俭;(7)谦虚谨慎;(8)遵纪守法;(9)文明礼貌。

13、什么是友谊,它是如何获得和发展的?

答:友谊有以下三个特征:

(1)友谊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是相互间爱的给予。(2)真正的友谊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力量,是人类美德化为情感的无偿赠予,它能沟通心灵、美化生活、稳定和巩固社会。(3)友谊是需要平等、互助、互尊、互爱的心灵默契。

在人际交往中要获得和发展友谊,应做到:(1)与人为善,以心换心。(2)学会宽容,善于原谅。(3)严于律己,谨慎交友。

14、竞争与合作是什么关系?

答:竞争和合作的辨证统一。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与合作是统一的,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孤单的竞争,孤单的竞争是无力量的。合作是为了更好地竞争。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有:(1)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2)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3)处理好主角和配角的关系。

15、现代人才必须学会与人真诚的合作。简要说明合作的意义是什么?

答: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集体为达到共同的目的而联合,为相互利益而协调一致的活动,合作具有很大的意义:(1)合作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的根基。(2)合作是人生力理的源泉。(3)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

16、人际关系在人生中的意义是什么?

答:人际关系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身心健康的需要;(2)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事业成功的需要;(3)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幸福的需要。

17、什么是自我修养?自我修养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自我修养是指一个人按照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经过学习、磨练、涵养和陶冶的工夫,为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在各方面进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是实现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现代社会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有:思想政治修养,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审美修养,心理修养。

18、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进行自我修。

答:自我修养主要是靠个人自己的努力,修身养性,达到人生的理想境界。现代社会自我修养的主要途径为:(1)认真学习,把握自我。(2)勤于实践,塑造自我。(3)严格要求,完善自我。

进行自我修养也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1)常思己过,有则改之。(2)自觉锻炼,陶冶情操。(3)坚持“慎独”,纯洁品质。

19、简述“贵在立志”。

答:(1)所谓志,乃是理想、决心、毅力。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生命的去和、精神支柱。青年是理想形成时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2)有志者,事竟成。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对人类的贡献是与他在青年时期立下志向并不懈奋斗分不开的。(3)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培养自身人际交往能力应从哪几方面着手?

答:(1)改善认识模式。A、是要求人们充分认识人际关系的意义和重要性;对学会与人相处和协调人际关系采取积极的态度;B、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平等地与人交往。

(2)完善性格,增强人际吸引因素。其中包括:A、正确的人生观;B、高尚的品德修养;C、良好的心理品质;D、智慧和才能。

(3)掌握交往的艺术。与人交往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主要有:A、注意自我形象;B、与人交谈;C、注意动作行为;D、把握对方心境。

21、简述社会公德的含义及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

答:社会公德是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必须的,最简单的公共生活准则。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有着重要意义:(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22、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答:现代社会生活中,爱情是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好真挚的彼此倾慕、互相爱悦,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的最强烈持久、纯洁专一的情感。因此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爱恋中的男女双方平等互爱、排他专

一、强烈持久、纯洁严肃的感情。爱情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爱情的本质是基于一定自然基础之上,并受制于社会物质和文化因素的互相爱慕的精神。考试大收集整理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题及答案(第八章)

来源:考试大

2009/9/8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视频课程

法律部分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1)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2)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3)维护法的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原则;(4)坚持群众路线,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5)有鉴别、有选择地借鉴外国的立法经验的原则。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时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4)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5)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和国家赔偿原则。

3、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是把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三者有机结合、和谐同意起来;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具体说来,包含以下基本内容:

(1)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的国家。

(2)具有健全的民主制度、完善的行政制度、公正的司法制度和有效的监督制度,有着高素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着崇尚法治意识的人民群众的国家。

(3)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崇高的权威,立法机关依法立法,执法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司法,公民依法活动,国家权力受法律的可靠保障和有效制约,公民权利和自由有充分和切实保障的国家。

4、什么是违法?它的构成条件有哪些种类?

答:违法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或公民,因违反法律的规定,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违法由下列条件构成:

(1)违法必须是人们违反法律规定的一种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2)违法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必须是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的行为。

(3)违法必须是行为者出于故意或过失,也就是行为人要有主观方面的过错或罪过。

(4)违法的主体必须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5、什么是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答:(1)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会、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2)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3)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4)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6、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归纳为以下四项:(1)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2)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原则。(3)民主集中制原则。(4)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7、我国的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我国的选举制度有以下六个基本原则:(1)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2)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4)秘密投票的原则。(5)从物质和法律上保障选民的选举权利。(6)代表对选民和原选举单位负责,并受其监督。

8、我国诉讼法共同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答:(1)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3)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4)两审终审制。(5)公开审

9、当事人在什么情况下,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答: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1)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2)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3)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此外,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应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10、什么是合伙企业?我国《合伙企业法》规定,设立合伙企业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答:合伙企业是指由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工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

我国《合伙企业法》规定,设立合伙企业应当具备下列五个条件:(1)有两个以上合伙人,并且都是依法承担无限责任者;(2)有书面合伙协议;(3)有各合伙人实际缴付的出资;(4)有合伙企业的名称;(5)有经营场所和从事合伙经营的必要条件。

11、什么是有限责任公司?什么是股份有限公司?

答: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法定人数的股东组成的、股东以其出资额对公司承担责任并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

12、我国《公司法》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我国《公司法》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具备下列五个条件:(1)股东符合法定人数;即由2个以上50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2)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以生产经营或商品批发为主的公司人民币50万元,以商品零售为主的公司人民币30万元,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性公司人民币10万元。特定行业公司最低限额需要高于上述所定限额的,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3)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4)有公司的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5)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13、我国《公司法》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答:我国《公司法》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具备下列六个条件:(1)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发起人应为5个以上股东,其中半数以上在中国境内有住所。(2)发起人认缴和社会公开募集的股本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即1000万人民币。(3)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4)发起人制订公司章程,并经创立大会通过。(5)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6)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14、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哪些基本原则?

答:我国《劳动法》规定了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四个,即:(1)公民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的原则。(2)按劳分配原则。(3)男女平等原则。(4)劳动者民主管理原则。

15、我国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包括哪些?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包括哪些?

答: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包括:(1)城市市区的土地;(2)农村和城市区中依法没收、征用、征收和收归国有的土地;(3)国家为确定为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山岭、荒地、滩涂、河滩地以及其他土地。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包括:(1)根据法律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属于国家所有以外的土地。(2)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考试大收集整理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题及答案(第九章)

来源:考试大

2009/10/26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视频课程

1、论述劳动合同的解除。

答:《劳动法》规定:

第一,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有下列三种情形之一的劳动者虽然没有过错,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1)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工作的;(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产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但是,《劳动法》还规定,如果劳动者患职业病或因工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患病或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合同。

第二,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内的;(2)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3)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2、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公民民事行为能力有哪几种?

答: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

⑴(1)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以上的公民即成年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由其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代理其民事活动。

3、我国法定继承的概念和顺序是什么?

答:法定继承人是指按法律规定有资格继承遗产的人。

法定继承人的顺序是指法定继承人继承遗产的先后次序。我国法定继承分为两个顺序。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同一顺序中的继承人的权利是相等的。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法律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4、遗产继承的方式有哪些?

答:我国遗产继承的方式有四种: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抚养协议。

5、紧急避险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1)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危险而采取的。(2)必须是对正在发生的危险而采取的。(3)必须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4)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21、简述民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答: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的基本原则有:

(1)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2)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3)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原则。(4)禁止滥用民事权利原则。

6、我国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我国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原则是:(1)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2)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原则。(3)民主集中制原则。(4)社会主义法制原则。考试大收集整理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题及答案(第十章)

来源:考试大

2009/9/8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视频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部分

1、为什么说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答: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具体体现在:

首先,一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同时并存,不可偏废,不可能只有自我价值而没有社会价值,也不可能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

其次,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是说,当人们在追求自我需要满足的时候,如果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的需要,这时便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了起来。

2、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有哪些?

答: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其次,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因此,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增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

3、理想的作用是什么?

答:理想的作用有:第一,是人生的指路明灯。第二,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第三,是人生的力量源泉。第四,是防腐拒变的思想武器。

4、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是什么?

答: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一般可依据三方面标准:一是这种理想是不是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不是合乎历史的发展方向;二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脱离,是不是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三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为社会的大多数人谋利益,是不是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

答: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其原因是:

第一,社会实践是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惟一标准。

第二,社会实践是科学知识产生的源泉,知识的发展和人们对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实践。

第三,社会实践是真理性认识上升社会主义信念的关键环节。

6、简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答: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主要有:

第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

第二,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

第三,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

第四,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

此外,谦虚谨慎、务实求真、廉洁奉公、艰苦朴素、诚实守信、尊师敬业等也为人们熟悉和实行。

7、试论我们强调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答:为了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

首先,人是要有道德的,每一个人都应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再次,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是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

8、什么是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答:(1)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2)诚实守信。诚实守信这一职业道德标准,是职业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石;(3)办事公道。办事公道是处理职业内外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4)服务群众。服务群众,满足群众要求,尊重群众利益是职业道德要求的目标指向的最终归宿;(5)奉献社会。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9、婚姻家庭道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婚姻家庭道德是在婚姻家庭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道德观念,其主要内容是:(1)婚姻自主,真正奠定在爱情基础上的一夫一妻制,夫妻双方应该互敬互爱。(2)在家庭生活中赡养尊敬老人,抚养教育子女,与邻里和睦相处。(3)注意计划生育,勤俭持家,爱家爱国。

10、男女恋爱中的基本道德要求是什么?

答:(1)恋爱应是以寻找爱情、培养爱情为目的;(2)恋爱应尊重对方的情感和人格,平等履行道德义务;(3)恋爱过程中要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

11、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的关系?

答:(1)道德品质是在道德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2)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综合体现;(3)形成了的道德品质对道德行为有指导和支配作用。

总之,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积累和结晶,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客观内容和外在表现。

12、良好道德品质的基本范畴是什么?

答:(1)正直无私;(2)忠诚守信;(3)仁爱互助;(4)勇敢进取;(5)敬业好学;(6)勤劳节俭;(7)谦虚谨慎;(8)遵纪守法;(9)文明礼貌。

13、什么是友谊,它是如何获得和发展的?

答:友谊有以下三个特征:

(1)友谊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是相互间爱的给予。(2)真正的友谊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力量,是人类美德化为情感的无偿赠予,它能沟通心灵、美化生活、稳定和巩固社会。(3)友谊是需要平等、互助、互尊、互爱的心灵默契。

在人际交往中要获得和发展友谊,应做到:(1)与人为善,以心换心。(2)学会宽容,善于原谅。(3)严于律己,谨慎交友。

14、竞争与合作是什么关系?

答:竞争和合作的辨证统一。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与合作是统一的,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孤单的竞争,孤单的竞争是无力量的。合作是为了更好地竞争。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有:(1)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2)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3)处理好主角和配角的关系。

15、现代人才必须学会与人真诚的合作。简要说明合作的意义是什么?

答: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集体为达到共同的目的而联合,为相互利益而协调一致的活动,合作具有很大的意义:(1)合作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的根基。(2)合作是人生力理的源泉。(3)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

16、人际关系在人生中的意义是什么?

答:人际关系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身心健康的需要;(2)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事业成功的需要;(3)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幸福的需要。

17、什么是自我修养?自我修养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自我修养是指一个人按照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经过学习、磨练、涵养和陶冶的工夫,为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在各方面进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是实现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现代社会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有:思想政治修养,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审美修养,心理修养。

18、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进行自我修。

答:自我修养主要是靠个人自己的努力,修身养性,达到人生的理想境界。现代社会自我修养的主要途径为:(1)认真学习,把握自我。(2)勤于实践,塑造自我。(3)严格要求,完善自我。

进行自我修养也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1)常思己过,有则改之。(2)自觉锻炼,陶冶情操。(3)坚持“慎独”,纯洁品质。

19、简述“贵在立志”。

答:(1)所谓志,乃是理想、决心、毅力。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生命的去和、精神支柱。青年是理想形成时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2)有志者,事竟成。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对人类的贡献是与他在青年时期立下志向并不懈奋斗分不开的。(3)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培养自身人际交往能力应从哪几方面着手?

答:(1)改善认识模式。A、是要求人们充分认识人际关系的意义和重要性;对学会与人相处和协调人际关系采取积极的态度;B、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平等地与人交往。

(2)完善性格,增强人际吸引因素。其中包括:A、正确的人生观;B、高尚的品德修养;C、良好的心理品质;D、智慧和才能。

(3)掌握交往的艺术。与人交往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主要有:A、注意自我形象;B、与人交谈;C、注意动作行为;D、把握对方心境。考试大收集整理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题及答案(第十一章)

来源:考试大

2009/9/8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视频课程

1、简述社会公德的含义及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

答:社会公德是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必须的,最简单的公共生活准则。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有着重要意义:(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2、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答:现代社会生活中,爱情是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好真挚的彼此倾慕、互相爱悦,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的最强烈持久、纯洁专一的情感。因此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爱恋中的男女双方平等互爱、排他专

一、强烈持久、纯洁严肃的感情。爱情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爱情的本质是基于一定自然基础之上,并受制于社会物质和文化因素的互相爱慕的精神。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简答题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3.简述法律的特征。(法律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

①法律是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②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③法律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④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2.简述法律的本质。

①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②法律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关系。

③上层建筑中政治、哲学、文学、艺术、宗教、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对法律产生影响。

4.简述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概念和特点。

社会主义法律制定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特点:①它是社会主义国家机关的专门活动;

②它是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

①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②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③维护法的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原则。④坚持群众路线,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⑤鉴别、有选择地借鉴外国的立法经验的原则。

6.简述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概念和方式。

①社会主义法律实施就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社会主义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实现的活动,是法作用于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

②社会主义法律实施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主义法的遵守;另一种是社会主义法的适用。

7.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

(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和原则;(2)公民的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

(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4)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

(5)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和国家赔偿的原则。

7.简述违法的含义和构成条件。

违法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或公民,因违反法律的规定,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违法由下列条件构成:

①必须是人们违反法律规定的一种行为;

②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必须是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的行为;

③必须是行为人出于故意或过失;

④主体必须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人。

8.什么是法律责任?法律责任可分为哪几类?

法律责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责任与法律义务同义。狭义的法律责任是指违法者对自己实施的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的责任。

法律责任可以分为:(1)违宪责任(2)民事责任(3)行政责任(4)刑事责任

9.什么是法律制裁?法律制裁可分为哪几类?

法律制裁是国家为保护和恢复法律秩序而对于违法行为者实施的措施。

法律制裁可以分为:(1)违宪制裁(2)民事制裁(3)行政制裁(4)刑事制裁

10.简述我国法律实施的监督的含义和意义。

法律实施的监督,是指社会主体按照法律规定的权利和程序对于法制的各个环节的贯彻和执行情况予以监察和督促,从而保障法律得以实施的活动。我国法律实施的监督的意义是:

①法律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

②法律监督是实施依法治国战略,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措施和有效环节。

③法律监督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需要,是公民保护自己的最后的法律武器。

11.我国广义的法律监督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①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②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③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④社会性的监督,包括民主党派、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等;

⑤中国共产党的监督,这是监督体系的关键。

12.简述宪法的概念和特征。

宪法是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国家根本法。宪法的特征:

①在规定的内容上,宪法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最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运作的原则等。

②在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

③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要经过特别的程序。

1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①政治权利和自由;②宗教信仰自由;③人身自由权利;④社会经济权利;

⑤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⑥特定人的权利;⑦监督权利。

14.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③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复兴。

④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⑤依法纳税。

15.简述我国国家机构体系的构成。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③国务院;④中央军事委员会;⑤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⑦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16.简述行政法的概念和分类

①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来说,它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其职能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称。

②行政法有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之分

17.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①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有一个是国家行政机关。

②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③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都是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的。

④行政法律关系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管理职能过程中产生的。

18.简述诉讼法的概念及其种类。

诉讼法是调整和规范国家司法机关和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发生的诉讼活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现行的诉讼法可分为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

19.简述诉讼证据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它有三个基本特征:

客观性,指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任何主观臆断和虚假材料都不能成为诉讼证据;

关联性,指必须与特定的案件有内在必然联系,与案件无关的事实不能作为证据;

合法性,指必须符合法律要求的形式,并按法定程序收集、提供和运用证据。

20.简述税法的概念和分类。

税法是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过程中和国家进行税收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根据税法调整的具体的经济关系的不同,可把税法分为税收征收法和税收管理法。考试大收集整理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题及答案(第十二章)

来源:考试大

2009/9/8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视频课程

21.简述劳动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劳动法是调整关于劳动关系及由劳动关系产生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①公民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的原则;②按劳分配原则;

③男女平等原则;④劳动者民主管理原则。

22.简述环境法的概念和分类

环境法是指调整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方面关系的法律的总称。

环境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法和环境保护法。

23.简述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意义。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①在保护和改善生活与生态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防治污染和其他社会公害,保障人体健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②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有利于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树立科学发展观。

24.简述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民法基本原则有:

①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②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③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原则。④禁止滥用民事权利原则。

25.简述法人的概念和法人成立的条件。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法人必须具备的条件:依法成立;有独立的财产和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6.简述财产所有权的概念、法律特征和取得方式。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财产所有权的法律特征在于其权利主体(所有人)总是特定的,而义务主体则是不特定的。

财产所有权的取得有两种方式:一是原始取得,二是继受取得。

27.简述合同一般具备的条款。

合同一般应具备的条款:

①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②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

③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⑤违约责任;⑥解决争议的方法。

28.简述承担违反合同责任的要件。

①行为人有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的行为;

②要有损害事实,并且损害后果确因违反合同的行为所造成的;

③违反合同的当事人有过错。

29.简述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及构成要件。

①侵权行为民事责任指行为人因自己的过错,实施非法侵犯他人权益行为,对受害人承担的民事责任。

②侵权行为民事责任构成要件:第一、损害事实的发生;第二、致害行为的违法性;第三、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第四、侵害人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30.简述诉讼时效的概念和种类。

①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律规定其胜诉权便归于消灭的制度。②诉讼时效分为:一般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特殊诉讼时效为1年。

31.简述刑法的概念和我国刑法的任务。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的总称。我国刑法的任务是:

①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②保卫国家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③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④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32.简述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①罪刑法定原则。是指什么行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及处何种刑罚,均须由法律明文规定。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要求对于所有的犯罪人,在适用刑法上一律平等。

③罪刑相适应原则。指根据行为人犯罪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性大小,决定所处刑罚的轻重。

33.简述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犯罪是指国家以法律规定的具有社会危害性并且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具备的特征: ①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②犯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 ③犯罪是具有应受刑事罚处罚性的行为。

34.什么是犯罪构成?犯罪构成有哪些要素?

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应当具备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①犯罪客体,②犯罪的客观方面,③犯罪主体,④犯罪的主观方面。

35.什么是犯罪客体和犯罪的客观方面?

①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②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外在表现或客观事实,包括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以及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36.为什么要确立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怎样才能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1)我们之所以提倡确立社会主义信念,因为它是科学。所谓社会主义信念,是指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解和真诚信仰。

(2)无产阶级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是基于对科学预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最终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其根本原因在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确立社会主义信念,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在前进中的曲折和困难。

(4)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必须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

37.试述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道德的必要性。

(1)社会主义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2)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道德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3)人是要有道德的。要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就要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道德。

(4)要能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就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道德,而且,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也是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

3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

(1)为人民服务是科学的人生观。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这种群众史观反映到人生观上必然是为人民服务。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一方面,为人民服务思想,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为人民服务包含着社会主义道德不同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结合。

(3)弘扬为人民服务精神是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先决条件。由于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的影响,在一些地方、环节和一些人身上出现了只顾自身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的倾向,这就需要弘扬为人民服务精神。

39.试述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的内容和意义。

(1)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五爱”,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其内容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的意义:

①“五爱”是我国人民根本道德要求和价值取向,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有价值的道德标准。

②“五爱”是我国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品德和素质,③“五爱”为执行具体道德规范创造了条件。

40.试述社会公德的含义、内容与要求及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

(1)社会公德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须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

(2)社会公德的内容与要求: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3)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

①它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②它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③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41.试述职业道德的含义、内容与要求及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意义。

(1)职业道德是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规范。

(2)职业道德的内容与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3)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意义:

①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 ②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重要手段;

③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④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考试大收集整理

第二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第一章复习题目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是()A、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B、追求崇高的理想 C、正确对待挫折 D、为理想而献身 答案:A

2、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是()A、信念 B、理想 C、情感 D、意志 答案:A

3、()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A、信念 B、信仰 C、兴趣 D、理想 答案:D

4、从本质上讲,理想和信念都是人类在()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和精神现象。

A、思想发展 B、社会实践 C、科学研究 D、哲学思维 答案:B

5、信念的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是()A、信仰 B、理想 C、志向 D、意志 答案:A

6、“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下列对这句话的说明中,正确的是()A、理想否定现实 B、现实否定理想 C、理想与现实无关

D、只有行动可以使理想化为现实 答案:D

7、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即表示要“为人类福利而劳动”,毛泽东青年时期便立志“以天下为己任”,周恩来在南开读书时就决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充分表现了革命领袖志存高远,在年轻时就()A、形成了正确的人生目的 B、完成了人生修养的过程 C、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D、达到了人生奋斗的目标 答案:A

8、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A、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D、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答案:B

9、对于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是()A、理想的生命力表现在对现实的肯定和接受 B、理想是对现实未来发展状况的随心所欲的想象

C、把理想变为现实,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要靠实实在在的实践 D、现实总是美好的,而理想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 答案:C

10、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A、认真学习科学理论 B、牢固确立科学信念 C、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D、大胆想象美好未来 答案:C

11、如果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那么,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是()A、实践 B、学习C、智慧 D、幻想 答案:A

12、在理想的内容体系中,()是其中的核心。A、职业理想 B、社会政治理想 C、生活理想 D、道德理想 答案:B

13、信念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状态,按其性质可分为科学信念与非科学信念。确立科学信念的基础是()A、感情真挚 B、富有理想

C、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 D、真诚信服与坚决执行的态度 答案:C

14、对吃穿住用的构想以及对爱情婚姻家庭方面的追求目标,是人们的()A、生活理想 B、职业理想 C、道德理想 D、社会理想 答案:A

15、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A、实现必然性 B、不可实现性 C、超越客观性 D、实现可能性 答案:D

16、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这主要说明了理想是()A、人生的指路明灯

B、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

C、人们对未来缺乏客观根据的想象

D、人们对某种思想理论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的态度 答案:A

17、“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形象生动地说明()A、理想就是现实

B、现实会自发地成为理想

C、理想的实现必须落实在行动上

D、现实是现实,理想是理想,二者没有统一性 答案:C

18、马克思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这里说的确定的、现实的人的“规定”、“使命”和“任务”,就是指()A、人的性格和特征 B、人生的目标和理想 C、人生的道路和命运 D、人生的责任和使命 答案:B

19、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是()A、信念 B、意志 C、情感 D、理想 答案:A

20、某学生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刻苦掌握专业知识,希望将来做一个建筑工程师。他的这个理想是()A、社会理想 B、生活理想 C、道德理想 D、职业理想 答案:D

21、在科技十分落后的古代,人们梦想过许多东西,如千里眼、顺风耳、飞毯、神枪之类,但像现代生活中普及的电话、电视、电脑等,是那时的人们连想都想不到的。这说明,理想具有()A、共同性 B、时代性 C、阶级性 D、思想性 答案:B

22、陈毅元帅曾经指出:“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主义者!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行动主义者!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和行动的综合者。”他的意思是说()A、理想是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B、崇高的理想必须落实在行动上 C、确立理想信念离不开读书学习

D、追求和实现理想是一个坐享其成的过程 答案:B

23、理想与现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中,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

A、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 B、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 C、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

D、现实中孕育着理想,理想将来会变成新的现实 答案:D

24、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信念;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许多理想信念。这说明,理想信念具有()A、片面性 B、政治性 C、共同性 D、多样性 答案:D

25、理想与空想的区别在于()A、是否具有主观能动性 B、是否是自然形成的 C、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性 D、是否是创新思维的结果 答案:A

26、关于信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理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与坚决执行的态度。

B、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与统一 C、信念是强大的精神力量

D、信念是一种单纯的知识和想法 答案:D

27、信念是()A、一种知识体系

B、强调的是认识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C、是一种思想和理论

D、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 答案:D

28、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是()A、理想 B、信念 C、人生观 D、价值观 答案:B

29、在人生理想中,居于核心地位并规定和制约着其他方面的是()A、生活理想 B、职业理想 C、道德理想 D、社会理想 答案:D

30、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这说明()A、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 B、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想象 C、理想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

D、理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1、对理想的认识正确的是()A、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B、理想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C、理想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D、理想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答案:A, B, C

2、对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A、当二者发生矛盾时,社会理想服从于个人理想 B、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 C、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 D、社会理想排斥个人理想 答案:B, C

3、.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A、逆境往往可以把人打倒和打垮 B、受磨难而奋进才是身处逆境的学问 C、逆境消解了实现理想的可能性

D、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逆境 答案:B, D

4、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人生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确立理想信念时,应该()A、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B、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C、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D、离开人的生活体验和实际行动,单纯地读书学习答案:A, B, C

5、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动的风帆。没有理想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舟,会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飘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之中。这说明,理想对人生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A、满足人生的全部愿望 B、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C、成为人生的精神支柱 D、替代人生的艰苦奋斗 答案:B, C, D

6、共产主义具有以下哪几层的含义()A、共产主义是一种理论学说 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 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答案:A, B, C, D

7、理想的基本特征是()A、超前性 B、实践性 C、时代性 D、多样性

答案:A, B, C, D

8、俄国著名作家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这句名言告诉我们()A、理想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B、理想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C、理想提升人生的精神境界 D、理想只是人们的主观意志 答案:A, B, C

9、信念具有以下哪些基本特征()A、稳定性 B、科学性 C、坚定性

D、现实可能性 答案:A, C

10、下面关于信仰与信念的论述正确的是()A、面对信念的多样性,不能强求一致

B、人们各自的信念也有相同之处,可以形成社会的共同信念 C、信念的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D、信念的改变会对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答案:A, B, D

11、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判定标准是()A、是否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 B、是否具有现实可能性 C、是否合乎历史发展规律

D、是否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答案:A, B, C, D

12、理想的类型有()A、社会理想 B、生活理想 C、职业理想 D、道德理想 答案:A, B, C, D

13、信念强调的是()A、情感的倾向性 B、熟悉的正确性 C、知识的丰富性 D、意志的坚定性 答案:A, D

14、信念与信仰的关系()

A、信仰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标准和态度 B、信念是非要去做、去执行的果断态度 C、信仰属于信念

D、信仰是信念的最高表现形式 答案:A, B, C, D

15、下列选项中,属于职业领域理想信念的有()A、希望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

B、希望成为一个为社会所需要、为他人所喜欢的人 C、希望在工作中达到理想的境界,取得理想的成绩

D、希望在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答案:A, C

16、对于理想的错误认识有()A、理想理想,有利就想

B、人的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C、没有理想的人一样生活的很开心 D、理想是明天的,只要今天过的好就可以了 答案:A, C, D

17、理想()

A、是一种精神现象 B、就是信念

C、具有现实可能性

D、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答案:A, C, D

18、美好的理想若是停留在头脑中和口头上,那只能是不结果实的花朵,只有实际行动才能体现和确证一个人的理想与信念。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有()A、把理想变为现实,要靠实实在在的实践

B、理想是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但理想不能自行到来

C、理想转化为现实,是一件不需努力、能够自动完成的事情 D、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 答案:A, B

三、判断题

1、“志不强者智不达”说明了确立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性。答案: √

2、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答案: √

3、信念比一般认识具有强得多的稳定性。答案: √

4、在一定社会中,人们各自的信念是多样化的,因而不可能形成社会的共同信念。答案: ×

5、现实中包含理想的因素,孕育理想的发展。答案: √

6、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答案: √

7、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答案: √

8、信念的稳定性是绝对的,不会随着实际的变化而变化。答案: ×

9、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而不是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答案: √

10、理想会与现实发生矛盾,还是“实际”一点好,不要做什么“理想主义者”。答案: ×

11、现实太残酷,不符合伟大理想,只能对现实全盘否定了。答案: ×

12、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有美好的愿望,还要有执著的信念。答案: √

13、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和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答案: √

14、好的理想,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答案: √

15、理想信念对提升人生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有重要作用。答案: √

16、实现理想是长期的过程,需要人们的毅力和信心。答案: √

17、空想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想象,所以也是理想中的一种。答案: ×

18、一个人对已经确立的信念,经过长期观察和反复实践验证,确认真正错误时会有可能改变。答案: √

第三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材料

绪论部分:

1.请结合实际,谈谈作为一名大一学生,在你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过程中有何认识和体会。

(1)从中学到大学,具有很大变化,大学新生要认识到这些变化。(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4)培养优良学风。

(5)特别重视认识自我、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责任、认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2.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化理想为现实的思想基础。(2)执著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必备条件。(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4)勇于实践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3.为什么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的价值?

(1)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是中华复兴大业继往开来的迫切需要(2)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迫切需要(3)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

1.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这是《决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先进、最严密的思想体系,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理想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力前进的向导。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民族就没有凝聚力,国家就没有前进的动力。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要求的有机结合。

2.联系实际论述当代大学生应如何承担历史使命?

(1)使命:古指使者奉命出行,后引申为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担负的重大的历史任务和重大的历史责任就是历史使命。

(2)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3)大学生应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4)大学生应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第一、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第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第三、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第一章:

1.简述信念的含义及其与理想的关系。

(1)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无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2)一个人的理想体现着一个人的信念和追求。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没有信念,理想就可能发生动摇,也就无法使理想转化为行动;有了信念,就可以使人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2.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的条件是什么?(1)理想必须是有现实的根据、是合理的;(2)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性格;

(3)要根据对客观、主观条件的认识,找出正确的实践途径和方法,设计可靠的计划方案,扎扎实实地保证理想的实现。

3.如何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2)坚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1.如何坚持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统一?

理想的核心内容是社会理想。我国人民的社会理想从总体上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二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远大理想。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种共同理想,既包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一祖国的社会理想内容,又包括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幸福的道德理想内容,还包括诚实劳动、勤劳致富、共同富裕的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内容。

(2)憧憬美好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3)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共同理想是远大理想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具体表现; ②远大理想决定和制约着共同理想的方向; ③共同理想加速或制约着远大理想的实现。2.如何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矛盾在人生理想上表现为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矛盾。一方面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相互区别的,各有其自身的规定性。

(1)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矛盾在人生理想上表现为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矛盾。

第一、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第二、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相互区别的,各有其自身的规定性。(2)在个人理想树立时要做到: 第一、追求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二、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 第三、追求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理想 第四、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理想 第二章:

1.怎样理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共同价值基础。这主要表现在:自觉维护国家民族整体利益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共同价值基础。(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政治原则。这主要表现为,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行为原则。

(3)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动力源泉。这主要表现为,对祖国的崇高的自尊心、荣誉感、义务感和责任感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2.中华民族有哪些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是:(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4)同仇敌忾,抵御外辱

3.说说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统一性。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是统一的:(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发展史上,维护祖国统一,反对祖国分裂是中华儿女爱国情怀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及民族感情的认同。

1.试述当代大学生如何以振兴中华为己任?(1)增强爱国的深厚情感

新世纪的大学生应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将这种爱国主义情感发展为爱国主义情操,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 5 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2)确立报国的崇高志向

大学生要在培养真诚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基础上确立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要立报国之志,应该对祖国有正确的认识,包括对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刻认识。知国才能爱国,知之深才能爱之切。有了对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历经劫难而不倒,始终不屈不挠进取奋斗的中华民族历史的认识;有了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迎接挑战,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的现实中国的认识;有了对伟大祖国在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正在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认识,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会形成为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志向。

(3)培养建设祖国的聪明才智

青年大学生,要在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有所作为,必须要掌握过硬的本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基本才干和技能。有了报国本领,才有了实现报国之志的条件,也才能实施报国行动。

(4)坚持报效祖国的积极行动

大学生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必须将报国之志落实到行动中,树立主人翁观念,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积极投身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2.论爱国主义。

(1)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调节对象是个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爱国主义既是重要的道德要求,又是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爱国主义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政治基础,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重要法律规范。爱国主义的实质是: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的重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3)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自己的国家。爱祖国的灿烂文化。要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就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贡献力量。

(4)爱国主义具有历史性和具体性。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在经济全球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创新性国家的条件下,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第三章:

1.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它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是人生观的集中表现和反映。

端正人生态度应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应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自信;应以开拓进取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

2.简述价值观与人生价值的关系。

人生价值观是价值观与人生观相互结合的统一,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人们选择和追求人生价值目标的过程中形成的,既是一种社会价值意识,也是一种个人价值意识。因此,个人的人生价值观既是对以往经验的凝练,又是对社会倡导的人生价值观的认同。人生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它也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改变。

3.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其中生理是心理的物质基础,心理是生理的精神机能,二者相互作用,作为有机统一体对人的生活实践产生影响。协调身心关系的途径和方法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合理调控情绪;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1.试论述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辩证关系。(1)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涵义

①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

②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涉及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等问题。

(2)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辩证关系

①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辩证关系:世界观与人生观在研究对象、基本问题和社会作用三方面是不同的,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不能以世界观代替人生观。

②人生观受制于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从而形成对人生的理想、态度、人生道路等问题的基本看法。世界观对人生观的形成以及发展方向都有指导意义。人生观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它对世界观有积极的反作用。人生观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对世界的看法,具有科学人生观的人能自觉地接受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2.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生

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1)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8(2)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体现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是人们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我们大学生要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把握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正确辨识社会现象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第四章:

1.道德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1)道德的功能 ①认识功能 ②调节功能

(2)道德的社会作用

①从横向关系上讲,道德的作用体现在现实的社会中。

②从纵向关系来看,道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

2.简述道德的本质和特征。

(1)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的本质是被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社会意识。所谓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道德的内涵揭示了道德的本质,而道德的本质表现出道德的外在特征。

首先,道德是阶级性与全民性的统一;其次,道德是变动性与稳定性的统一;再次,道德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第四,道德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第五,道德是协调性与进取性的统一。

1.论述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及其重大意义。(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③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基本内容

①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 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②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③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④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⑤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⑥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3)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1)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分析历史传统道德;(2)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坚决反对全面继承和全盘否定的两种倾向。近年来流行的干扰我国道德建设的几种错误思潮:

①文化复古主义 ②历史虚无主义

2.论述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1)道德进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第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相应的道德理念与道德原则;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信用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的双重效应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的正面效应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的负面影响 第五章:

1.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 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持环境,遵纪守法 1.联系实际说说社会公德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一些人的社会公德观念比较淡薄;

(2)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的规章、制度、公约等不能得到普遍遵守;(3)对陌生人警惕,冷漠有余,关心、帮助不足,对与自己有亲情、友情的人,方可投入十分的热心,肯于关心和帮助;

(4)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缺乏基本的诚信;(5)在人与人交往中的礼仪规范受到明显的忽视。2.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答案要点】

(1)社会公德的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持环境,遵纪守法

(2)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3)联系自身实践 第六章:

1.什么是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劳动中所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职业 11 道德不仅指一种行为要求,而且还包括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维护的是社会秩序或职业秩序。

2.职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1)增强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

(2)调整职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3)调整职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调整职业生活中人与物之间的关系。1.试述职业与法律的关系。

法律是衡量职业行为范围的准绳,是国家以强制力保护每位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标准,是神圣、威严的,也是无情的,更是不容触犯的,谁若触犯了,便要受到制裁。所以道德,任何职业都要讲;法律,任何职业都要学习、都要遵循。

法律作用于职业应该有如下三种情况:一是从国家机关以职业为对象进行管理的角度而言,法律的作用表现为各级政府及其他行政机关对行业各项具体事务的依法管理。法律要求从业人员在各行各业中严格依照法律规范的标准约束自己的职业行为,法律也用强制措施来保证法律规范的推行与实施。“法治”的主要内涵就是强调用法律制度来治理行业,用强制的手段来约束人们的职业行为。二是从职业本身的角度来说,法律的作用表现为本行业以自身的各项内部事务为对象,依法管理职业行为。法律保障了各行各业的法律地位和合法权益,保障了各行各业的法律地位平等与权利义务一致。三是从行业之间的关系角度,法律的作用表现为调整行业之间的关系。法律既可以保障各行业之间的平等权利,又可以仲裁解决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行业秩序,以保障市场经济健康运行。

2.大学生恋爱中应有的态度与道德要求。(1)应有的态度 ①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 ②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③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 ④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2)大学生恋爱中的道德要求 ①尊重人格平等 ②自觉承担责任 ③文明相亲相爱 第七章:

1.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律的内容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本质的主要表现

(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广泛性;

(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3.简述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一定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关系由三个要素构成: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客体和法律关系内容。

4.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一般是一个从法律的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该过程应主要涵盖法律的制定即立法、法律的遵守即守法、法律执行即执法、法律是由即司法等环节。法制与法治

1.法制与法治从内涵上而言并不相同。

2.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而法制一般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

3.内涵的法律制度不同。法制所内涵的法律制度是指不加区别的所有法律制度,其中既包括好的法律制度,同时也包括不好的法律制度,强调的是秩序的价值。而法治概念中涵盖了法律调整社会生活的正当性,与专制相对,与民主相联系。

4.法制:所涉及的法律现象仅指规则意义上的法律或者说仅仅指静态意义上的规则系统。法治:不仅包括静态意义上合理的规则系统,也包括动态意义上的立法、执法、司法与守法等与法的规则相关的活动和现象。

5.法制并不必然包含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也不必然排斥专制与人治,而法治明确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最高权威,一切国家机关及掌握国家权力的主体都要受到法的规范和约束,除了法之外不存在至上的权威,法治排斥人治与专制。第八章:

1.我国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其特征有哪些?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诸如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等;

(2)在效力上,宪法的效力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的地位;(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2.简述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及其构成要件?

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自己的过错、实施非法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对受害人承担的民事责任。其构成要件有:

(1)损害事实的发生。(2)致害行为的违法性。

(3)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4)侵害人有过错。

3.根据我国的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主要包括哪些? 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

1.为什么说法律不是万能的?

法律“无用论”和法律“万能论”都是错误的。法律在社会和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定的,是不可否定的,但是法律也决不是万能的,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法律不是惟一的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法律规范更不是惟一的社会规范。

第二,那些事实无法确定或者很难确定的关系,也无法用法律调整。第三,法律本身是概括、抽象和普遍的规范,而行为或事实都是千姿百态的,如何适用法律,必须由人们来具体实施,如果没有素质较高的执法和司法人员,法律也不起作用。

第四,法律之所以起作用,还必须有相应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条件的配合,离开这些,法律就起不了作用,或者所起作用不大。

2.试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利和义务的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利义务关系,由国家性质和社会制度所决定:(1)公民的权利义务是一致的,权利与义务是相适应的;(2)权利和义务是真实的、有物质保障的;

(3)正确行使权利和严格履行义务,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要求。

第四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实践题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实践题目(2013年更新)

一、阅读书目:

1、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求是》2006年第9期

2、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林语堂著:《信仰之旅》,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在纪念五四运动七十一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炎林著:《生命的真谛》,黑龙江出版社2002年版。

6、陈法根、汪堂家著:《人生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道德观通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焦国成主编:《公民道德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13、《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14、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5、李菡著:《职业道德修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7、蒋月主编:《新婚姻法导读》,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8、邓小平:《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1993、1999、2004年修正案

20、梁簌铭:《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21、费孝通:《乡土中国》,人民出版社,2008年

22、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2003年

23、阿尔伯特·哈伯德:《致加西亚的信》,中信出版社,2012年

24、华姿:《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上海三联出版社,2010年

25、王恒伦:《草根:人生智慧书》,团结出版社,2008年

26、黄系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视频资料:

1、太行山上

2、东京审判

3、云水谣

4、美丽人生

5、建国大业

6、“艳照门”事件是不是道德危机?

7、人肉通缉令:这是不是网络暴力?

8、解读新劳动合同

9、建党伟业

10、钱学森

11、那人那山那狗

12、秋菊打官司

13、十二怒汉

14、马背上的法庭

15、刮痧

16、周恩来外交风云

17、尼克·胡哲

18、推荐观看凤凰卫视《社会正能量》节目

三、实践调研题目

第一部分大学生活篇

1、大学生对公共政治课课的看法及态度情况调研

2、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3、大学生活规划情况调研

4、大学生消费情况调研

5、大学贫困生情况调研

6、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状况调研

7、当代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调研

8、大学生学习状况调研

9、大学生人际交往情况调研

10、大学生寝室文化调研

11、大学生环保意识调研

12、新时期学校社团活动现状调研

13、大学生职业定位及准备情况调研

14、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调研

15、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调研

16、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调查

17、电力学院图书馆占位情况调研

18、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研

第二部分爱国篇

1、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调研

2、大学生爱国主义情况调研

3、大学生价值观调研

4、爱国主义影视(书籍、教育基地)作用调研

5、家乡(城市、生活等)六十年变迁调研

6、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调研

第三部分道德篇

1、大学生道德现状调研

2、大学生诚信状况调研

3、大学生考试作弊情况调研

4、大学生社会公德遵守情况调研

5、社会上主要不文明行为调研

6、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情况调研

7、大学生网络生活道德调研

8、大学生婚恋观调研

9、大学生对“啃老族”现象的看法调研

10、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

11、当前社会上子女赡养老人状况调研

12、当前社会上(某一行业)职业道德践行状况调研

13、大学生人生观调研

第四部分法律篇

1、大学生法律意识调研

2、大学生掌握法律知识状况调研

3、大学生维权状况调研

4、大学生就业法规认知现状调研

5、大学生公民意识情况调研

第五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指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指南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1、大学生活的特点及其适应。

2、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应树立的形象。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其意义。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重要意义

2、崇高的理想是什么?

3、如何树立和实现理想?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1、爱国主义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时代价值

2、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

3、大学生应如何成为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4、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有何区别?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1、什么是人生观?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2、什么是人生态度?我们应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3、什么是人生价值?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怎样?

4、如何理解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大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5、什么是人生环境?大学生应如何对待人生环境?

6、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7、如何理解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大学生应如何协调人际关系?

8、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1、道德的含义、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2、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表现在哪些方面?怎样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3、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必要性。

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5、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及意义。

6、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认识。

7、个人品德的含义、特点、功能和作用。大学生如何加强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点,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意义和手段。

2、社会公德的含义、特征和内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评价及践行要求。

3、如何认识和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4、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几部相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1、职业道德的含义及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2、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3、家庭美德的含义和要求。

4、应当怎样认识爱情与人生?了解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1、法律的含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及运行。

2、如何理解法治、法律思维方式、法律权威?当代大学生为什么以及应如何增强法治观念,维护法律权威?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考试不作要求)

以上仅供同学们复习参考之用,还要结合教材内容、课后思考题及平时听课笔记、读书积累、时事热点等。

下载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目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复习必备

    1培养优良学风?养成优良学风,应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上下功夫。勤奋,就是要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严谨,就是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做到严肃严格严密;求实,就是要脚踏......

    201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复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梳理 绪论 一、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1、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快速复习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1、理想的含义与特征(1)理想的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总结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大学生活的特点:P2 1. 学习要求的变化2.生活环境的变化 3.社会活动的变化 二、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P3 1.确立独立生活的意识 2.虚心求教,细心体察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要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核要点 1、绪论 新的学习理念和优良学风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第一章 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是人民在实践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重点复习资料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P12-35 理想: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在奋斗目标......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三、简答题

    复习资料 说明:根据考试样卷的题型总结出可能出现的题目。(把教材各章后的思考题、自考题典、历年考试真题、模拟试题分门别类的总结在一起)同时做好记号模拟卷出现一次记一个......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中国当代著名法学家——韩德培 韩德培(1911年2月——2009年5月29日),江苏如皋人,生前为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