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庄规划设计说明案例
村庄修建性详细规划
设计说明
目录
第一章
规划设计说明........................................-33
(二)村情简介................................................................................-3
二、规划设计依据.....................................................................................三、村庄区位与现状分析...................................................................(一)区位分析.......................................................................-4
四、村庄存在问题及发展优势.......................................................五、村庄特色分析..............................................................................(一)区位特色......................................................................-6
(三)建筑特色..............................................................................-6
六、村庄建设目标及定位.........................................七、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一)规划指导思想....................................................................-7
八、老村落提升改造............................................................................(一)提升改造原则...............................................................-8
(三)民居建筑提升改造方案............................(四)公厕、垃圾池、消防水池规划...............................................(五)村内排水沟渠及设施的改建..................................................十、环境景观规划.........................................................................十一、植物种植意向..................................................................十二、道路交通组织..........................................................(一)老村落道路交通组织.......................................-10
十三、竖向设计.......................................................................十四、基础设施规划..........................................................(一)给水工程..................................................(二)排水工程................................................................-12
(四)通信及弱电工程..............................................-12
十五、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2121313
(二)抗震规划............................................................-13
十九、村庄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14
九、总平面布置规划...............................................................设计总说明
第一章
规划设计说明
因该村老村落布置于山坡地上,受地形影响,村中已无适合建房的建设用地.一、项目背景及村庄概况
(一)项目背景
指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彰显特色、构建和谐“特色村庄”建设的总体要求,努力改善农村地
区居住条件和环境面貌,不断完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功能,切实提高农村民房抗震防灾能力,彰显地方区域和民族特色,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随着特色村庄示范村建设的稳步实施,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县人居环境,改善城乡发展面貌,扎实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建设幸福家园,结合县实际,村被某某县列为 2014年农村安居工程特色村庄(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类型为提升改造和新建型,建设计划为异地新建 25 户,提升改造 23 户。本规划由此诞生。
(二)村情简介
村庄布局紧凑,道路狭窄,很多地方车辆无法通行,居民生活不便。为更好的改善村民生活条件,根据该村所处位置及村民意见,将新建区建设用地选址于距离村庄 2.5公里处的8888旁,因该位置紧,各项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周边自然环境优美,同时可依托8888在此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家乐,既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又为村民提供一条致富道路。
二、规划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3、《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要求;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50522-2005;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7、《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26-95;
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9、《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1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12、《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16、县美丽乡村工作实施方案;
17、镇政府及某某箐村村民的发展思路和建设意见;
18、与本规划相关的文件和基础资料。
三、村庄区位与现状分析
(一)区位分析
8888村位于村委会,地处县城东南面半山坡上,该村距离村 委会 3 公里,距离镇政府 6 公里。由该村向东约 2.5 公里处为历史文化遗址“,具有较好的区位条件。
2、现状环境(1)自然环境
位于县城边而又不紧邻县城,使得村庄避免了因城市建设而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环境。该村地处山上,村庄周边具有良好的天然植物林和耕地,村中及周边有古树—某某木,这些天然植物林及古树使得该村的自然环境极其优美。
新建区现状为种植用地,该用地周边具有茂密的天然树林,自然环境非常清幽。
(二)现状分析
1、现状地形
该村地处山坡地上,故地形高差较大,老村落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新建区同样地处山坡地上,地形较为复杂,其可用于建设住房的用地十分有限。
3、现状基础设施
该村对外交通为县城至武侯祠道路,路面为水泥路及水泥砖块铺砌的道路,路面较为平坦,村庄内部道路也已用天然石块铺砌为较为淳朴的乡村小路。但由于老村子内受地形影响,建筑建设不规整,致使道路有效路面较窄。
该村老村落已采用集中供水方式供水,现已能满足老村落村民的使用需求。新建区对外交通已修建通车,各项电力电讯等设施可与“武侯祠”基础设施共用,现武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已完善。
4、现状公共服务设施
某某箐村现已拥文化活动室及理事会约 120平方米、活动场地较为宽敞。
5、现状产业发展
因该村地处半山区,其耕地资源及林地资源较为丰富,故该村现状产业主要为农作物种植及经济林果种植、少数小规模的养殖业。
6、现状建筑及质量分析
根据建筑的结构、质量和立面的表现形式、建造年代等因素把建筑质量分为三类:
(1)建筑质量较好(11 户):属于近年来新建建筑,建筑质量较好,外墙整洁,在规划中予以保留。
(2)建筑质量一般(12 户):房屋已建有一定的年代,建筑结构较好,对人们的居住安全在不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不构成威胁,房屋相对来说比较牢靠。在规划中,应予以改建或修缮。
(3)建筑质量较差(25 户):以土房、简易房为主,建筑有坍塌的可能,房屋朝向凌乱,规划中应拆除或重建。该村大部分建筑为土木结构的房屋,砖混的占少部分,大部分的房屋建筑质量能满足基本的住宅和生活要求,对于无人居住的空闲宅基地,可对其进行整理,以便更加集约、合理利用土地。
四、村庄存在问题及发展优势
1、存在问题
(1)基础服务设施不完善
无垃圾收集池,随意倾倒仍撒垃圾的现象较为普遍;缺少公厕;生活废水排放多为明沟,不利于环境卫生;电力、电信线存在乱拉、乱设现象,使村庄显得凌乱无序,同时存在安全隐患。道路宽窄不一,车辆通行能力较差。
(2)村庄环境景观质量有待改善
尽管村庄内外自然环境景观基础条件较好,但是路边、沟渠边、建筑物旁均缺乏必要的绿化空间及相应设施,影响了村庄整体的环境景观质量。
(3)建筑质量及外立面过于简单
该村大部分房屋为陈旧的土木结构建筑,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如果发生较大的自然灾害,则必定会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建筑外立面除少量构件装饰外无其他装饰物,建筑外立面较为简单、特色不鲜明。
(4)村民文化水平与就业技能同未来村庄发展要求之间存在差异
该村大部分村民文化程度较低,依靠现代化种植及养殖致富的思想意识薄弱。
(5)产业结构较单
一、且没能形成精细化、规模化种植和养殖
该村现状产业主要为农作物种植业、少量经济林果及养殖业,种植作物大多为较为普遍的包谷、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经济林果仅为桉树种植及桑树种植,养殖业为农户自己零散养殖,数量较少,不能形成规模。
(6)缺乏生产用水
因该村地处山区,无河流或灌溉沟渠流过,生产用水仅靠少量的坝塘蓄水,水资源较为缺乏。
2、发展优势
(1)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2)具有较好的自然环境条件;(3)具有良好的耕地资源及林地资源;(4)对外交通建设完善;(5)具有较好的人文环境;
五、村庄特色分析
(一)区位特色
某某箐村位于某某县栋川镇清河村委会,地处县城东南面半山坡上,该村距离村委会 3 公里,距离镇 6 公里。由该村向东约 2.5 公里处为某某县历史文化遗址,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曾在这里屯集过军队。故这座山的模样所在,因而,后人为了纪念这位著名伟人,在半山腰建有武侯祠。每年农历二月初一是祭祀日,成千上万的民众,都会从四面八方涌向武侯祠祭祀,这座山人们称之为诸葛
山,与武侯祠相邻的某某箐也就成为某某“八境”之一,冠以“烟萝环翠”之美称,写入民国时期的《某某县志》。
(二)人文特色
某某箐村现有农户 48 户,189 人,均为彝族,该村彝族文化氛围浓厚,保留有传统的彝族习俗,如彝族歌舞、彝族刺绣、彝族节日礼仪、图腾崇拜等。
(三)建筑特色
某某箐村现状民居依山而建,多数仍保留着灰瓦土墙的传统彝族建筑外观。为传进行提升改造,通过对建筑构件更换、外立面粉饰、以土黄色为主色调、配以红、黑等线条、色彩装饰,墙面绘制彝族图案等方式彰显文化特色。新建民居采用88州特色民居设计方案。
(四)产业特色
因某某箐村地处半山坡上,海拔 1950 米以上,周边山林植被较好,且具有肥沃的耕地资源,故发展特色作物种植及养殖业作为该村的重点产业,如种植核桃、云南红梨、樱桃、杨梅、百合、山药等;养殖黑山羊、肉牛、生态猪、土鸡等。另外,因该村邻近“武侯祠”,距离县城较近,且新建民居选址位于“武侯祠”旁,故可发展生态休闲农家乐这一第三产业,同时可带动第一产业中的生态种植、生态采摘、生态农产品销售的发展。
六、村庄建设目标及定位
(一)村庄建设目标
某某箐村的建设类型属于提升改造和异地新建型,其中异地新建 25 户,提升改造 23 户,均按照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彰显特色、构建和谐“特色村庄”建设的总体要求,同时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做到“村庄十有”、“农户八有”。“村庄十有”即:村庄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有平整硬化的道路、有安全卫生的人畜饮水、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室)、有太阳能或节能路灯、有垃圾集中处置点并建立垃圾处理机
制、有污水处理设施或措施、有一定数量的林木覆盖率、有干净整洁的环境、有特色
优势产业;农户“八有”:有美观安全的住房、有自来水、有太阳能热水、有沼气池
和节能灶、有卫生厕所、有整洁的畜厩、有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房前屋后有果木。在
“美丽乡村”建设中,要深入挖掘整理传统村落文化,建立地方传统村落名录,编制保护发展规划,落实保护措施,注重活态传承,展示传统建筑风貌。改善村庄生活环境。开展“六项整治”,达到“六项提升”,一是整治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提升环境卫生;二是整治村庄污水,提升环境质量;三是整治村民生活
承彝族文化,凸显其民族文化特色,增添示范村的气息,对现状建筑质量较好的建筑设施,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四是整治村庄道路,提升通行条件;五是整治绿化景观,提升生态气息;六是整治公共设施,提升文化品位。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质量,缩小城乡差距,在提高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精神文明水平,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二)村庄建设定位
通过大力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新农村建设工程、民居改造工程、生态环境工程、文化产业建设工程,切实改变农村面貌,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突出抓好生产发展,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打造主导产业;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把某某箐村建设成为一个以核桃、红梨、杨梅、樱桃、山药、百合等特色产业与彝族传统文化相结
合的乡村休闲旅游观光为主题的生态示范村,同时发展生态养殖(黑山羊、肉牛、生态猪、土鸡),通过项目的规划实施,将使该村产业发展基础得到夯实,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村容村貌逐步改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稳步推进,实现集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特色美丽乡村。
七、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全会精神,树立“生态立县、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以建设“美丽彝州、宜居城乡”为主题,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并重、共同进步,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实施、整体提升,明晰责任、统筹推进”为主线,围绕“做强市、做优县城、做特乡镇、做美农村”,认真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转变发
展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保护
城乡自然生态环境,彰显城乡特色文化风貌,促进城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努力建设
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舒适、高效便利的人居环境,着力打造美丽彝
州。按照“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要求,通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全面提升
农村居住环境。突出交通主干道沿线(国道、省道、县乡道路)、风景旅游区周边村、特色产业区、历史文化名村、城(镇)郊结合部、扶贫项目集中区等重点区域,依托
扶贫开发整村(乡)推进、“一事一议”普惠制、美丽乡村、新农村省级重点建设村
等建设项目,充分整合各级各类涉农建设和民生项目、资金,“捆绑式”地集中投入到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庄绿化、农村危房改造和特色产业培植。
(二)规划设计原则
1、尊重自然、因地制宜该规划为对已建村庄进行提升改造和部分异地新建,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尊重当地群众的意见,尊重村庄发展历史和自然形态,做到因地制宜、与周边环境和谐融洽。
2、政府引导、农民自建
明确农民在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以农户自建为主,政府加强指导和服务,帮助和引导广大群众积极筹措资金,投工投劳。
3、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紧密结合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突出高标准、低成本、可承受、可操作和可持续的特点。坚持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4、全民参与、从当地实际出发
开展特色村庄(美丽乡村)建设,应该在上级政府的领导下,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5、经济适用,确保质量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区别不同情况,科学编制规划;在特色民居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充分考虑群众承受能力,合理控制建房面积,严格控制建造成本;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八、老村落提升改造
(一)提升改造原则
村庄改造坚持传承保护与修缮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对院落具有完整性和房屋质量较好的院落进行整治改造,注重院内院外环境卫生治理,理顺厨房、厕所及畜圈与正房的关系进行合理布局,建设标准按照“一户一宅”,宜改则改、宜建则建的要求,达到“三新六有”(即:结构体现新设计、建设采用新材料、外观呈现新面貌和有安全卫生的饮水、有卫生型厕所、有干净整洁的厨房、有沼气或其它清洁能源、有太阳能或其它淋浴设施、有节能取暖设施)。
(二)提升改造重点内容
1、民居建筑改造 23 户(包括墙面、屋顶、围墙、大门等外立面);
2、新建公厕 2 个、垃圾池 3 个,消防蓄水池 2 个;
3、村内排水沟渠及设施的修建。
(三)民居建筑提升改造方案
墙面颜色以土黄色为主色调,瓦顶采用小青瓦。主要参考楚雄州特色民居彝族风格建筑色彩。
1、土木结构民居建筑:对基层墙面进行清理,修缮墙角,填补间隙缺损,均匀湿润;混合砂浆打底;白水泥找平,扫毛;土黄色涂料饰面;墙角处理(当地石材墙面,底墙角高 90cm;侧墙角宽 20cm。);坡屋顶保留并进行修缮,平屋顶沿着檐口做一圈小青瓦顶,翘角略做修饰。
2、砖混结构民居建筑:对基层墙面进行清理;水泥砂浆打底两次成活;水泥砂浆找平,扫毛;土黄色涂料饰面;墙角处理(当地石材墙面,底墙角高 90cm;侧墙角宽 20cm。);坡屋顶保留并进行修缮,平屋顶沿着檐口和飞边做一圈小青瓦顶,翘角略做修饰。
3、围墙:墙面和墙角处理跟民居建筑处理相同;进行小青砖切仿坡屋顶式压顶。
4、门窗和栏杆:门为猪肝色铁门;窗为猪肝色铝合金窗,窗套的色调跟挑檐椽木色调一致;栏杆为猪肝色铁栏杆。
(四)公厕、垃圾池、消防水池规划
为提高老村落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在村中居民住房较为集中的区域布置公厕、垃圾收集池,为更好的为村民提供服务的同时将村中的垃圾及粪便集中化处理,提升村庄环境质量。同时于村中修建两个消防水池,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五)村内排水沟渠及设施的改建
对老村落房前屋后的排水系统进行提升改造,对已建排水沟进行加固,未建地段进行补建,使村庄排水系统畅通无阻,将雨水顺山势由高向低排至低洼处。村庄污水尽量排入各户沼气池,进行处理后作为肥料使用。
(六)村容村貌整治
1、村庄绿化
加强某某箐村周围的自然风景林地的保护,村内空闲地和较宽的主干道两侧种植行道树(以本地树种或果树为主),鼓励村民在庭院内种植花草树木,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2、村庄美化治理
村庄内的活动中心、广场、围墙、建筑外墙,道路两侧等区域,要加强管护,不得粘贴、悬挂有损村容村貌形象和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广告、标语等。
3、环境卫生整治
村民要搞好庭院卫生和村庄环境卫生,保持村庄干净整洁,不容许乱丢垃圾,在公共道路和公共场所,不得晾晒农家肥和乱堆放杂物,管理好家禽家畜,鸡、猪,牛、羊、狗等,必须实行圈养。
4、村庄周界风貌控制
本着“掩整为零、掩大为小、拆乱为绿、拆挡为透、化整为零”的整治原则,在规划范围内的所有内部开敞地带和周围边界地带均以乡土树种进行景观绿化。对村庄较大的视线遮挡面以绿化的形式进行组团化拆断,使村庄能与周边的田园风光有机融合。
九、总平面布置规划(一)老村落总平面布置规划
每个村庄的发展建设具有一定的历史,其承载着一个村祖祖辈辈村民们的心血和智慧,故本次规划中将充分尊重老村落的自然形态,保持其原有地形及布局,仅对老村落建筑质量及外立面风格进行提升改造,同时在村中居住集中地段合理设置公厕及垃圾收集池,改善村庄环境卫生。于村中空地处栽植地方树种,美化村庄环境。
(二)新建区总平面布置规划
新建区总平面布置规划结合有限的建设用地、周边环境、地形地貌进行分台布置,结合场地现状将建筑分五台布置,建筑依山布局,错落有致。由已建至武侯祠道路引入进村主干道,道路沿台地贯穿于整个规划区,台与台之间采用踏步连接,作为人行通道。在规划区布置中心文化广场、入村小广场、休闲广场、尽端小广场,美化环境的同时作为人员集散场地,还可作为车辆回车、错车、零时停放场地。于本次规划建设用地最高一台(至武侯祠道路路上方)建设该区域的文化活动室,公共停车场,为村民及到此休闲旅游的游客提供停车场所。规划中尽量结合场地地形地貌,对建设用地周边荒地及耕地进行整理,用于瓜果蔬菜种植。
第二篇:规划设计说明(范文)
一、项目概况
1、本项目的案名:西雅图
西雅图是美国西北部最大的城市,被誉为“全美最适合居住的城市”。本项目以“西雅图”为名,不但点明了项目在大郑州的区位,并且通过西雅图的品牌捆绑来提升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西雅图,郑州西部最美丽的城市版图。
2、区位分析
一期启动区项目基地位于基地北边。用地西接河南工业大学用地、南靠小学用地、东临牡丹路、北连主干道新龙路,规划总用地面积为4.42公顷。
二、规划设计依据
本次规划设计遵从设计任务要求及各类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1、甲方提供的“西雅图”住宅区规划方案设计任务书和基地红线图。
2、《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4、《住宅设计规范》
5、国家和地方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定
三、规划设计原则
本居住区定位为生态居住区,生态小区是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 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住区。生态小区空间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和生命建筑广 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它符合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是生态城市的一部分,体现了所在城市的风貌和特质。
生态小区与传统小区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特点:
1、和谐性: 生态小区内自然与人共生,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自然融于小区,小区融于自然;同时,能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境,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呈现出繁荣、生机与活力。
2、可持续性: 生态小区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因而它能实现小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能够在取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快速高质增长;能把小区自然环境作为小区公共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3、整体性: 生态小区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了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小区生态化也不是某一方面的生态化,而是小区整体上的生态化,实现整体上的生态文明。因此,生 态小区的建设将会逐渐改变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缺乏有效环境保护的不合理现状,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及物业等的有效管理,为城市和小区 自身环境改善带来强大动力。
由此可见生态居住区必须遵循一下原则:
3.1、联系性原则(全局观)
从整个城市全局高度对本居住进行规划定性,将本区作为城市中有机的“组成元素”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小区与周边城市在空间、功能、交通上的相互关联,有效地整合周边的城市空间资源,最大限度提升区域内部的开发价值。3.2、舒居性原则(生态观)
贯彻“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综合分析区位条件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空间环境为规划目标,做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协调、和谐统一,以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3.3、独特性原则(形象观)
塑造根植于当地传统而又富于个性、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在空间组织,景观塑造,建筑单体到环境细部设计等全方面地贯彻“高水平、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体现设计一定的超前性和先导性,强调小区的个性化、识别性。
3.4、市场化原则(经济观)
本区采用统一规划,灵活实施的策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实际开发相互结合,这样有利于起步与滚动发展。同时正确处理规划中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超前性与操作性之间的关系。
四、设计理念
本规划引入生态住区的概念,以人为中心,以研究人的居住行为为出发点,以整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居住与绿化环境结合这样一种格局。强调人工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营造居住、游憩两相宜的环境,为居民塑造都市中舒适便捷、卫生安全、高效和谐的居住地。为了达到高容积率与高绿地率之间的和谐;车行交通与居住绿地之间的和谐;居住的室内空间与室外绿化环境之间的相互渗透。
设计者在内部方案比较与论述的基础上使用仿生设计(有机疏散理论),改良四合院,等手法结合当今流行的规划设计理论,较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并且独具匠心的设计也形成本规划的特色:
4.1中国传统民居组合-四合院的改良
四合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布局上,四周设有围墙,内部有通道,和隐蔽的花园,构成一个与外界隔绝别有洞天的世界,住宅内的屋宇均朝向内花园,从每个房间观赏的院内景色各不相同。巧妙的实现了公共空间向私密空间的过渡。而代表着封建礼教的四合院并不适应现今生活,所以我们对四合院进行改良成为,半围合的院落,既保留了四合院的生态性,与宜居性的有点,又适应了当今生活与交往的方式。
这种围合所形成的院落绿地有几个好处
1、住宅的遮挡,使人的视线并不是一望到底,从而形成的院落为半私密空间,为居民间交往,于休息提供了空间
2、形成一进一进的院落,增加了空间的丰富性的同时,也形成了小的气候环境,即风水学中的藏风聚气。
3、步行空间内的布局使人流并非直线运动,而是折线运动,形成了有趣的角落空间,可以放置室外家具(遮阳伞,茶桌)以此来避免单调,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同时为人群活动的多样性提供场所。
4.2可观赏性与可参与性结合的绿地系统 运用人的行为学原理,采用点,线,面成景的方式,设置不同的绿化节点我们认为绿地系统是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的增长而逐渐增长的,它是由城市人们的生活需要对自然美好环境的向往而产生的,所以人的景观的感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个重点,本规划通过可观赏性核心水景+可参与的院落组团绿地共同组成整个小区的绿化空间。设计了休闲步行道,观景平台,跌水,喷泉等可观赏性景观,同时考虑到,住区景观的实用性,也为了避免居住区景观的平直单调与枯燥的问题,本规划特意通过建筑的围合来营造院落空间使人停留,供人们游乐。
4.3智能小区和生态小区的结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住宅智能化程度为标志的现代生活观念,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目标。本区以高科技的手段为住户提供智能化服务和管理。另外从水环境,气环境,声环境,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了生态的考虑。
五、总体规划
1、规划结构:一环两片,根据用地分析将小区40%用地划分为保障区用地,60%用地为开发区用地,即“两片”,通过区内环路(即“一环”)的方式,将其两区有机区分开,形成若干院落,并运用“十字型”带状中心绿化将其有机的连系。
考虑到居民生活购物的需求,以及牡丹路的商业价值,沿牡丹路主入口处向区内延伸设置底层商业服务带,商业上设计多层住宅,将其商业价值最大化。而“十字型”景观带,则是划分内部三个居住组团,根据有机分散理论设计的核心绿化带,是小区的主要的公共绿化空间,承担改善环境,美化空间,观景的职能。
基地内住宅以四合院的形式进行布局,并用绿化带将他们自然分隔开来,通过建筑的半围合,形成一进一进的院落。从而组成院落绿地。
2、道路系统
居住区内道路设计依据居住区道路简单便捷的原则,以内环路的道路组织模式解决小区的车行交通,使区内交通拥堵情况减少至最低,社区中心则结合小区的景观,设置步行道。
出入口设计:
沿牡丹路开设小区出入口,通过内部商业街和景观大道与小区内部的核心绿地空间相接。小区南边预留两个出入口,将来二期开发与其连接。
道路分级:
主环路宽6米,入户路宽4米,小区步行景观道路宽1.5-3米。
停车:
停车部分,机动车以地面停车为主,结合部分地下停车。
3、绿化景观
本规划在居住区内部分为若干组团,组团的布局形式采用前面所提到的四合院的布局仿生布局方式,而院落之间的空隙则构成了居住区的“十字型”公共绿地,公共绿地在空间上划分为开放空间,并且通过各种景观轴线和景观节点广场,使社区的景观从中心向周边延伸,形成完整的景观绿化体系。公共绿地的设计中,我们考虑一条极富特色的水系景观休闲带,将适当的引入水元素,水景社区将成为这两个社区的独特亮点
同时每个组团内部的布局形式,采用改良四合院的布局方式,又围合成一进一进的院落,使每个居住组团都是各自的院落并与中心景观形成对景关系。这种院落在空间上为半开放与半私密空间,这样就形成居住区公共绿地,组团绿地,宅前绿地,分级有序的绿化系统,从空间上讲形成了开放空间,半开放半私密空间到私密空间这样一种过渡。
而在绿地的功能上讲,开放空间为观赏性绿化,就是说他的主要职能是提升小区的品质,美化空间环境,同时,院落绿地为居民提供了,交流,休息的这样一种可参与的绿化空间,即观赏性景观与参与性景观的结合。
所以通过这种分级有序的绿地空间,将小区将设成为都市中的一片绿洲,一片宁静之土,为居民提供一个交往与休息的室外活动场所,增加小区的归属感,与适居性。
第三篇:规划设计说明
新城项目说明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地区概况
山西省汾阳市位于山西省腹地偏西,太原盆地西缘,吕梁山东麓。东及北部与文水县相邻,东南与平遥县、介休市相交,西南为孝义市,西与中阳县、离石区相连。市境总面积1179平方公里。山西杏花村是汾酒、竹叶青酒的产地,全国最大的名白酒生产基地。杏花村新石器遗址出土的酒具表明,汾酒已有6000年的历史。源远流长,长盛不衰。民国4年(1915),杏花村“义泉泳”的老白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甲等金质大奖。新中国建立后,汾酒多次列为名酒之先。经过五十年的发展,而今的杏花村汾酒集团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2010年9月28日,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镇迎来大喜事——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奠基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是以汾酒集团为龙头,以做强做大汾酒等杏花村酒业为目标,建设集生产、营销、文化、旅游为一体,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集中发展区。近期计划为“35511”工程,即:用三年时间投资50亿元,建成5平方公里酒业集中发展区,新增白酒产量10万吨,增加销售收入100亿元,建成后可吸纳3万劳动力就业,带动20万户高粱、豌豆、大麦种植农户致富。远期规划为“22155”工程,即2020年白酒产量达到2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带动酿酒高粱种植面积100万亩,吸纳5万人就业,实现利税50亿元。该项目将按照 “民营资金投资建设,汾酒集团托管经营”两权分离的基本模式运行。该项目是“三四三”重点工程项目的重中之重,是山西省转型发展的示范工程。
二、工程概况
(一)项目名称:“新城”
(二)建设规模:总用地面积:164亩,总建筑面积:38.076万平米
(三)建设地点: 汾酒工业园区内
三、区域位置
“新城”用地位于阳泉市义井镇义井村义井砖厂地块,该项目地块位于义井村东至泉东南路、西至鸿龙路、南至义井河、北至燕竹小区,规划占地260亩。“新城”位于城区范围内,市政基础设施齐全:供水、供电、供气和污水、雨水市政管网干线均可引入。小区周边配套设施齐全,交通十分方便。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7.《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8.《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9.《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GB50180-93)10.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11.规划区1:500地形图
第二章区位分析及现状概况
一、周围关系
从大范围来看,该用地地处新城中心地区,便利的交通设施为规划区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配套的日益完善为规划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项目建设的自然条件
三、对环境的影响及其评价
(一)环境评价
居住区内的景观水体水质,地块内河道水质达到GB3838-2002中的Ⅳ类和Ⅴ类。
小区实行雨污分流的排水体系,生活废污水、汽车库洗车冲洗废水直接排入小区东侧的城市排污干道,通往污水处理厂,排污条件很好,不会对该区域造成水质污染。
(二)固态环境评价
小区内全面实行生活垃圾袋装化,配置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经压缩后,送往垃圾处理厂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同时,小区实施全面环卫措施,及时处理,无堆放,对小区内空气、地下水、景观都不会造成污染。
(三)噪声污染评价
小区内部声环境达到GB3096-93中的4类和2类标准要求。另外,住宅外
墙采用新型墙体保温隔热材料进行分隔,门窗进行隔音处理,不会造成噪声污染。
(四)大气环境评价
小区内土壤完全采用绿化覆盖,无裸露明土,可以对汽车尾气、人流、车流扬尘等起到净化作用。住宅的室内外空气质量达到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五)景观评价
环境设计强调营造绿意葱茏、步移景移的花园式园林意境,为使更多的住户可以观赏水景的需要,东西两个住宅区域的中心绿地空间敞开,景观内容丰富。中心绿地引入的水流和中部穿越的假山,结合商业步行街进行景观设计,形成了具有活力的空间环境。
整个小区的环境设计本着生态的原则,以绿为主,结合场地水系的利用,配以现代人文气息的铺地、座桥、灯饰、雕塑等构成精致生活空间的艺术配置,在自然神韵的映衬下,构筑现代高品位生活社区的人居氛围。
第三章设计思路与开放策略
一、总体设计思路
本次规划为小区级住宅区,总用地面积为10.9187万平米,建设规模为
38.076万平米。
小区总体设计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创建健康生态,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区域环境 2.配置合理、高效人性化的功能布局结构 3.组织顺畅便捷的道路交通系统 4.保证开发建设便利有序,分阶段实施
二、工程开发策略
集团办公楼及会议接待中心位于区域入口处,打造一个完整有特色的新形象。为形成统一的城市面貌和提升地块价值,利用现有道路的良好开发条件,将靠近酒都大道和南部市政路一侧建设为专业品牌卖场等商业场所。内侧用地建设住宅小区,使小区离城市主要道路有相当的距离,保证了小区内部功能的统一和环境的安静。
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一)以人为本
以人的需求作为规划设计的核心,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二)可持续发展
合理而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在保证环境及居住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三)环境优先
随着科技进步,住宅与环境的交融更加密切,以环境为中心的规划理念强调环境的生态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实现人、住宅和环境的共生与共融。
二、规划目标
构建一个办公高效、居住舒适、环境友好、配套完善、生活便利、特色鲜明的和谐现代时尚办公生活居住社区。
三、规划原则
(一)以居住为本的原则
住宅布置充分考虑朝向与通风,采用小高层板式交错排列,形成大园林景观环境,使住户能充分享受自然的气息,塑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二)土地价值提升原则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结合周边环境特点,合理分区、定位住宅产品和建筑规划形态,提升土地利用价值。
(三)景观均好性原则
建筑与环境布置因用地制宜,合理均衡,尽量让办公及每户住宅都有良好的朝向和景观视野。
(四)人车分流原则
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与规划布局,解决好人流、车流和物流,做到功能合理,使用方便,技术先进,满足住户的使用要求。
(五)生态保护和利用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地块特点和地形变化,因势利导划分不同景观空间。
第五章规划设计内容
一、规划结构与布局
小区整体沿酒都大道由西向东分为6个区域,其中西区设有集团办公楼和会议接待中心,楼座环抱公园,环境优美。东区以布置住宅小区为主,主入口分别设置在南北两个方向,方便出入。
二、道路系统规划
(一)道路结构 1.小区外围道路
南侧为城市道路,配有绿化隔离带,红线宽度15米 东侧、北侧为城市次干道:规划道路,红线宽度12米 西侧为城市次干道:规划道路,红线宽度8米 2.小区内部道路
小区内部道路分为车行和步行两个系统,分别依托不同道路等级设置。道路等级分为三级;小区主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
1.小区主路是由外部进入小区内部的主要车行、人行道路,设于小区边缘及出入口处,共规划3条,分别为:
各出入口道路:位于地块东侧和西侧和西北侧,道路宽度为6米,与地下
车库出入口衔接,道路断面形式为一块板,单侧1.5米人行道。
2.组团级道路:道路宽度为6米,与地下车库出入口连接,道路断面形式为一块板,单侧1.5米人行道。
小区设有内部紧急消防车行道路,均可直达各栋楼前扑救。
3.宅间小路是由小区次路进入住宅单元的步行道路,路面宽度为4米,道
路线型自由而灵活,更多的考虑步行者的需求和小区环境的塑造。
(二)停车系统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汽车停车需求,故小区停车在现有规范基础上略有提高,停车位按照0.5辆∕户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分别设于小区入口附近,共规划4处,满足地下停车场各个方向的疏散要求,从而实现了人车分流的交通规划原则。
自行车停放采用分散布置的方式设于住宅建筑地下室内。
(三)交通组织 1.对外交通道路
小区四周都规划有城市道路,交通便捷。2.内部交通组织
在小区出入口处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在小区楼间设置停车设施,既方便居民在合理的步行半径内使用汽车,又充分保证了内部步行系统的安全性。
根据居民出行习惯和规划用地布局,小区交通流可分为以下三种: ①小区车流
小区车流集中在小区主干道上,规划在小区出入口附近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
②小区人流
小区人流通过人行主要入口、内部环路、庭院小径、住宅入户大厅。
(四)消防车道设置
消防车道与小区内部道路结合设置,小区内部的环道,作为消防主通道。小区内部庭院路通达各住宅单元,即可作为消防通道,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又能保证步行系统的完整和院落空间的丰富。
三、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以发展移步换景的丰富空间景观的园林环境为目标,营造亲和、共享、和谐、可感知和具有最大景观效益的绿化生态体系。
本次规划绿地系统由道路绿地、小区集中绿地、节点绿地和庭院绿地组成,采用点、线、面结合的原则分层次离开,均衡分布于小区的每部分,使住户充分享受与自然亲近的乐趣。小区入口绿化、绿化节点广场是绿化的点要素,沿路绿地是绿化的线要素,由此形成点线面完整结合的绿化系统,强调了全区的空间序列,使人与自然更加亲近和谐。
小区集中绿地:规划结合中心区域集中绿地,设置达面积的绿化,将绿化与广场等要素相结合,浑然一体,从视觉心里和空间上都达到完美的效果。
庭院绿地:庭院绿地贯穿于住宅之间居民使用频率最高,是小区内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绿化空间,本次规划均衡庭院绿地的设置,使住户更好地亲近绿化,享受绿化,构筑城景交融的景观。庭院绿地内已绿化为主,局部少量点缀水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绿地结合宜人尺度布置小广场、座椅、小品、花架、运动器械等,并形成儿童游戏、运动健身、老年休闲、亲情交流等不同主题空间,成为居民休闲、运动、交往的公共空间。
节点绿地:规划在小区入口上设置若干绿化景观节点,形成恰当的节奏感,各节点配合不同的铺装和绿化,使整个绿化系统丰富而又具有特色。
道路绿地:规划沿小区步道形成道路绿环景观走廊,串联各景观节点,形成穿行于绿化体系中的游览路径。
本次规划公共绿地面积为3.9万㎡
四、其它配套设施小区居委会、综合管理处、卫生室等管理配套用房设置在住宅底层。小区内利用现状6班幼儿园一座,垃圾中转站设置在小区东北侧,临车行道及停车场布置,既不影响生活,又便于中转清运。
根据环卫、市政要求、小区设置了、煤气加压站、变配电室、水泵房等市政公用设施。
五、办公楼及会议接待中心规划
为提升集团形象,打造新时期集团品质,在区域入口处新建集团办公楼及会议接待中心。西侧办公主楼主要是集团办公功能,一层功能为通高三层的入楼大厅、休息厅、配套办公为主,二层以上主要是开放式景观办公空间和一些配套设施房间。东侧的会议接待中心主要是以会议为主,一层功能为大会议室及接待、展厅和配套办公,二层主要是小会议空间,三层主要是活动空间,四层以上主要是休息室等功能。
在形式方面,结构外皮力图表现与中国传统图案的形式以及编织物的形式的结合,使建筑在视觉上达到文化内涵的一种延续。建筑形体简洁完整,风格明快,厚重的体量体现了建筑的雄厚壮丽,大面积的后退广场,既可以满足停
车绿化,又可以形成视觉中心.把广场作大的同时,再把广场延伸至个地块内,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南向居室在大寒日有效日照时间内满窗日照时间不少于2通过各个地块相邻的广场把各个地块联系起来,形成一条“景观带”,并在地块内连接成多个院落空间形成多个景观节点。以此增加了地块的公共空间,在此基础上辅以绿化和景观小品以及城市家具。西侧的办公楼裙房与东侧的会议中心呼应,与南北两侧哦自然景观与园林渗透交融,形成壮观的景象。提升了地块的景观价值和环境质量。办公楼、会议接待中心、南部广场和北部公园四个地块有机的成为一体,主次分明,能够体验到丰富的空间形态。
五、住宅规划
(一)住宅类型
规划住宅排列形式为2-3个单元的经典组合,既利于采光通风,又可减轻高层住宅的体谅感,兼顾人的心里感受。同时,住宅朝向为南北向,能满足自然通风南北对流以及面向园林景观的要求。
高层区以一梯两户板式为主,层数为18-25层。住宅户型以100平方米左右到150平方米左右户型为主,局部少量设置180平方米户型。
(二)造型风格
立面构成和色彩搭配兼具时代点及环境特色,以简约、清新时尚的风格形成独特的小区形象。该小区的建成,必将成为离石新区的一座标志性建筑群
(三)日照分析
小区所有住宅均能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的日照要求,既
小时,小区公共绿地及空地也能满足冬至日3小时日照要求。具体详见日照分析图。
(四)建筑防火
本工程与周围建筑距离满足防火间距,详见总平面图;本住宅的耐火等级均为二级;所有管井均在各层楼层处用与楼板相同的材料封堵 ,井壁上的检查门为丙级防火门并在门下做150高门坎;所有被各种管道穿越的隔墙、楼板及防火分区处的缝隙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六,人防设施规划
规划在住宅及公建地下室设置六级人防设施,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战时可作为地下人防设施,从而满足让人防主管部门对小区人防设置的要求。
第四篇:规划设计说明
孟溪镇(梵净府城)广场规划设计说明
一、规划依据
1、孟溪镇政府广场规划设计任务书
2、基地地形图。
3、规划设计要求。
4、贵州省城市广场规划政策及法规。
二、位置概况
孟溪镇政府休闲文化广场位于孟溪镇花园董大桥右上侧临河之上,北临平行大道,背靠孟溪镇政府行政广场,是规划镇行政中心小区的重要地域部分,规划用地为矩形,宽约100米、长约65米,用地面积6500平方米基地地形南高北低,高差3米。
三、广场定位
“梵净府城广场”是孟溪镇区域内一个集市政、集会、文化观演,休闲游憩等多功能融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中心广场。
四、设计原则
1、紧扣梦溪历史文脉及地方风俗。突出表现城市意向、创造一个主题鲜明、特征明显,具有普遍“认同感的标志性开放空间。
2、充分考虑基地的自然特征和资源因地制宜做一个下沉式的休闲文化广场,力求用最小的生态冲突,实现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有机融合和相互烘托为城市营造一个高素质的生态环境。
3、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深入研究市民的行为心理和心理和使用要求,在广场的使用中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
4、因地制宜、合理组织市政集会、文化观演、休闲游憩几大功能空间并使之相互有机联系,清晰简捷、方便易达的交通流线。
5、尽量使用地方材料,选用地方树种,够筑具有民族现代的建筑物和园林景观。
五、规划意念
“府城广场”作为孟溪镇的城市中心广场。在营造功能合理,美观宜人的物化环境同时,必须现今成为孟溪的历史文脉,地域特征和人文精神的现实载体。这些非物化的因素洽广场赋予深刻的内涵,使之区别于同类二更具有标志性,让市民获得普遍的认同感。
通过该孟溪历史文化,地域特征等相关资料的理解,我们归纳出花灯、图腾、梵净府城城楼、亭、水,五个意念,并以此作为广场的设计构思起点,通过物化营造取得相应的含义。花灯的隐喻:
在广场的中心位置,在舞台之上,以通透的镂空表现艺术雕塑花灯中的两个人物的对舞,加上两边大号长鸣的构造表达了孟溪人民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和对来年风调雨顺的祈祷之意,图腾的隐喻:
以金钱杆为主体,以龙的蜿蜒盘踞为表现形式,隐喻了华夏子孙,龙的传人对花灯文化的热爱和执着,对传承和发扬花灯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和责任的认同和决心。城楼的隐喻: 只有民族的文化才是世界的文化,在武陵山脉的梵净山脚下我们努力打造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她代表着我们政府和劳动人民的坚强信心,代表着我们城镇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形象发展定位。亭: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在广场休闲区布设“停一停”不仅给人们休息之用,更能起到遮风避雨之用。真是以人为本,关怀为上的市政服务理念。
水:以水为龙,得水为上。水绕三湾、富贵荣华。广场右侧紧靠孟溪河,水绕广场而过,广场临河而建。一种深邃、旷远、神谜、宁静的感觉犹然而生。
总的来说,我们通过“花灯”“图腾”“城楼”“亭”“水”五个隐喻诠释了孟溪的城镇文脉,历史民俗地域特征和人文化精神,并以寄托对过往的纪念和对未来的展望,给美观,实用的广场赋予她应有的深刻内涵。
六、1、功能布置
广场整体上是一个不规则的矩形,长约有65米,宽有100米,面积约有6500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500平方米(含梵净府城城楼、广场管理房和配电房,公共卫生间,休闲长廊)广场能容纳1000人左右的大型聚会。其余面积为绿化用地。均为游人休息、休闲、散步的地方,休闲文化广场与市政行政广场以平安大道为界,形成上下错层递进关系。
2、交通流线
车行流线,广场紧靠花园董大桥,东西两地是两条次要路与堤坎相接,汽车只能在广场三个周边行驶,避免对广场的穿越和河堤景观进行干扰。
人行路线,广场三周都有入口进入,其中南向为广场的主入口。在平安大道下沉二十几步台阶便进入了广场,在另外两边还有更多的小径通过,使广场确保方便易达,更具开放性。在所有入口和主要交通线中,有高差的地方都设有斜坡道。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无障碍交通支流
3、景观设施
景观设施的设置充分考虑与广场功能及周边环境结合,在满足使用的同时塑造鲜明的广场形象
4、广场建筑:①梵净府城城楼;总高8米,占地120平方米
②休息游廊; 位于表演舞台两侧,总高4.5米,占地20平方米。
③公共卫生间; 占地面积50平方米
④配电房;占地面积20平方米
5、公共艺术品;包括主题雕塑,图腾、号手等。
6、绿化;多数是草坪和低矮灌木为主,是高大的乔木为辅,空间视线绝对开阔。走廊以色彩丰富的观赏植物为主,配以阔叶树木形成树荫,营造悠闲自在的花园氛围。
7、灯光;以景观灯为主,配以草坪灯为点缀,在夜间形成灯光澜珊 的美感。
8、铺装、尽量使用与市政广场相对应的桃花红花岗岩,辅以枫叶红花岗岩为点缀。通过色彩打造的变换划分不同的功能空间,同时软硬材料并用,便于降雨渗入地层以减少积水,在无障碍路线上采用不同质感的材料作为盲人的引导系统。
2011.06.30
[复制链接]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清华艺术设计制作有限公司
一、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桂东县沙田镇是省重点建设镇,享有“湘南六大集镇之一”美誉,是毛泽东同志所定第一军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颁布地,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全镇总面积81.3平方公里,辖12个村2个居委会,14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8万人,镇区规划面积约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3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2.01万人,城镇化率为90%。城镇水、电、通讯等市政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现有自来水厂一座,日处理能力达2000立方米,城区供水管网和处理设施完善,能充分满足生产、生活、市政消防用水,城区自来水普及率和入户率达100%;建成1.1万千伏安变电站1座,居民使用电或液化气达100%,境内建成电站9座,装机24860KW,其中有装机容量为7000KW石磨岭电站和装机容量为12000KW的石壁山电站;镇内驻有移动、联通、电信3家通信公司,网络覆盖广通全境,全镇移动、联通用户已超过10000户,程控电话装机容量6000门,用户达4000多户;电视、广播覆盖率达100%;镇内有高中1所,初中2所,小学10所;环境卫生设施不断改善,设有镇环卫所,现有环卫职工12人,配备了洒水车、垃圾车各1辆,镇内设有公厕6个,其中水冲式公厕3个,并有专人负责保洁;投资2000万元完成了总面积11000平方米的军规广场一期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全镇绿化面积达5万平方米,绿化率达25%,城镇整体功能不断提高。2009年我镇引进外资3.36亿元,实现GDP20384万元,完成财政收入1440万元,人平纯收入达2100元。在2008“福城杯”小城镇“六个一”评比活动中第一军规广场建设获得全市一等奖,2009“福城杯”小城镇“六个一”评比活动中湘赣边贸大市场建设获得全市一等奖。
二、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
1、发展战略及总体目标
紧紧抓住岳汝高速建设和106国道扩改的良好机遇,进一步发挥交通区位优势,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融资”的多元化建设策略,千方百计筹集建设资金,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该规划结合新农村建设,以万寿宫居委会、燕岩桥居委会为城镇中心,把城镇周边的江湾、周江、水庄、径口、大河村纳入规划区,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对产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布,严格执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提出“一中心、二轴、三区”布局设想,即一中心是以沙田镇区为中心,二轴是西面的106国道发展轴、东面的沤江经济发展轴,三区是北为工业区(2010年后工业布局以沤江下游的南面为主),西区为中心区(以行政、服务、物流、商贸为主),东为文教生活区(以集贸、教育和卫生为主)。通过对沙田镇城区南延、东扩、北展、西连的发展战略拓展城镇,打造好106线、岳汝高速沿线、沤江沿线三条风光带,使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投资居住环境进一步优化,让沙田成为辐射湘粤赣边乃至珠三角的红色商贸物流城镇。
预计2020年镇域总人口500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90%,规划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划为450公顷,人均100平方米。
2、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
(1)第一军规广场二、三期工程建设
完成军规广场科技展览馆、旅游接待中心、广场亮化等二期工程建设;完成广场第三期工程的征地工作,按规划建设广场军规生态园、军规培训中心、军规连心桥、水上游乐中心等附属工程,把军规广场建成为一个集红色教育、生态旅游、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红色旅游景点,对东平路农行——燕岩桥720米街道铺设烤漆砖4200㎡,砌筑排水沟1440米,安装路灯24盏,种植桂花树150株,同时规范门面招牌、停靠标志等。其中有些营利性工程项目可以推行民间资本投资的办法,以缓解政府投入资金不足。(2)中心城区用地大扩容 大力实施沙田城镇南延、东扩、北展、西连的城镇发展战略,结合岳汝高速沙田互通出口连接线和国道106绕城改道与岳汝高速伴行进行北展西连的规划,在城镇总体规划中彰显城镇的商住、教育、工业、旅游、农业产业等功能分区。在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条件和兑现安置补偿的情况下,实行征转分离用地模式,在沙田镇区周边7个村(居)先征地3000亩,待项目落实后再办转用手续,分步滚动实施,重点开发好106线、岳汝高速沿线、沤江沿线三条风光带。加大力度建设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沙田工业小区,将产业项目用地纳入规划范围。(3)加强军规大道和互通连线至沙田镇区大道建设
对军规大道1200米进行路面改造,集中财力建设互通连线至沙田镇区大道的美化、绿化、亮化,建成为沙田的迎宾大道,提升沙田的城镇品位。(4)沙田物流中心建设
采取多渠道融资、多途径投资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银行贷款、民间投资等多种方式进行筹措资金,逐步实施沙田物流中心建设。该工程坐落于沙田镇岳汝高速和106国道连接线江湾三角坪处,是一个集物流配送、仓储、停车、商务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商贸物流园区,占地20亩,总投资5000万元。该项目已由县发展改革局批准立项,目前已完成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规划设计等工作,并按照城镇的发展要求继续往沃水和老机械厂方向规划扩大征地50亩,以满足物流仓储的要求。
(5)垃圾处理场建设
在不影响生态环境,不影响饮用水源,不影响安全稳定,不破坏森林植被,不造成水土流失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十二•五”规划和镇区扩容提质,在桃洞林场内规划建设好沙田垃圾处理场。(6)湘赣边贸大市场扩建工程建设
拟投资1000万元在原市场靠沙南路的对面征地3000㎡,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停车场、商住两用楼盘、市场办公大楼等,同时对现有农新贸市场基础设施进行改扩建,全面升级享有湘南六大集镇之一的沙田集市新面貌,经济潜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7)镇区供水工程建设
拟投资120万元对镇建成区4500米输水管网进行改造,同时在城镇的南部径口大皮垇利用转湖水库的水源增建一个自来水厂,以满足未来人口增长和城镇扩容的生产、生活需求,目前正在进行项目可研论证。
(8)沙田工业园区建设
沙田工业园区按照一园多点的模式,以科学发展为规划,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外商投资为主体,同时吸引内资企业,目前工业园区在江湾已形成“小水电、高耗能、煤炭、木材加工”四大产业,成为桂东县承接粤、港、澳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基地。新的规划后主工业园区拟选址在沤江下游的大湖、龙头、径口村,开始实施时间为2010年1月,总投资 8000万元,首期2000万元,规划面积2010年为50公顷、2020年达到100公顷(含大塘、普乐工业小区),招商产业定位为化工、硅冶炼、小水电、木材加工、纺织、物流等,现在规划论证已初具雏形,是桂东县“十二五”计划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基地。(9)沙田客运站建设
根据城镇发展需求,建设沙田客运站是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拉伸城镇规模,起到提升城镇水平,发展和壮大城镇经济的作用。拟在周江红桥或周江步背建设沙田综合客运站,同时规范客流和客运车辆的管理。
(10)沙田镇区国道106的改造建设
结合岳汝高速建设,尽快启动国道106沙田段的升级改造工程,利用沙田规划修编的大好时机,对国道106绕城改道规划与岳汝高速在镇城区范围内伴行,构筑沙田城镇区域五纵五横,从而达到了节约土地,与城镇总体规划形成相得益彰。
(11)沿江大道、周江—大河和江湾—大河大桥建设 在沤江靠岸燕岩桥方向规划建设宽度50米的沿江大道,进行美化、绿化、亮化,形成一条美丽的风景线,同时建设周江—大河和江湾—大河两座大桥,充分连结城镇镇区的东西两岸,劈开过往车辆绕城东洛,形成一个沙田城镇区域的完美结合体。
三、小城镇建设规划实施要求
1、按城乡规划法严格执行,提高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对城镇核心区域、主要街道和重点村庄进行控制性详规,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千方百计筹集建设资金,优先搞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断提高“湘南重镇、军规名镇”城镇品位;
3、合理利用土地,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发挥市场经济在城镇建设中的作用,走“以地生财、以财建镇”的道路。
4、严格做好规划控制,量力而行,中远期结合,分期实施。
四、小城镇建设主要推进措施
1、立足长远,高标准规划城镇
按照城镇经济的发展变化,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需要,我镇立足长远,因地制宜,聘请专家教授对沙田镇区进行高标准、高品位的整体功能区划分规划,将镇区划分出工业区、教育区、商业区、生活休闲区。在编制规划中,对排水渠、污水处理、垃圾站、供水、供电等城镇配套设施进行科学规划,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同时,突显商贸功能,形成了服装、餐饮、小商品等商贸一条街,进一步健全城镇功能,分区更加合理。按新农村建设要求,城乡统一建筑风格,农村集中建设用地,推广农村居民点建设,充分突显“湘南重镇、军规名镇”的优势和特色,全面完成沙田镇城镇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2、创新机制,用好用活先行先试政策建设城镇
沙田镇紧紧围绕全县“抓好城镇活市场”的工作部署,积极实施“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兴业、强镇富民”的小城镇发展战略,按照“城市建设市场化、资金筹措多元化、资源利用商业化、基础设施社会化”的城镇经营思路,依据沙田镇的性质、区位、文化、产业等进行科学定位。在城镇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创新融资机制,从小城镇建设开发过程中收取得土地出让金、基础设施配套费、城市维护建设税等资金全部返还给乡镇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通过“土地生一点、财政挤一点、上级拔一点、向外引一点、民间聚一点”的方式,对城市建设与管理方式作大胆改革和实践,通过流动、组合、拍卖、出租、转让等方式,对小城镇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整合,多元化筹措资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了“六个一”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小城镇载体功能。通过一系列城镇建设项目的实施,沙田的城镇建设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呈现出了沙田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3、以人为本,加大力度规范城镇管理
按城市规划法严格执法,提高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要以大多数人民群众为本,树立“为人民管城市”、“沙田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服务意识;成立有单独执法权的城市综合执法沙田分局,以执法队伍建设为根本,不断优化队伍形象、激发队伍潜能,切实增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4、发展产业,壮大城镇经济繁荣城镇
沙田镇作为民营企业聚集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传统工业优势。我们立足这一基础优势,坚定不移地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和培植骨干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加快民营工业园区建设,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0余家,成为区域内带动沙田发展的经济引擎。二是以民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力度,几年来共引进硅冶炼、木材加工等各类企业项目15个,新增企业项目财税贡献率逐年递增,现已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三是着力培植发展骨干企业。通过广泛吸纳民间资本,扩大企业规模,加大技改力度,着力培育扶持了一批本土成长型企业,为带动城镇化夯实经济基础。
5、统筹兼顾,完善小城镇建设政策保障体系
积极研究落实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户籍、教育、土地、就业、投资等配套措施。一是探索制定促进城镇新型社区建设优惠政策,在税收、融资、户籍、房产、土地流转等方面给予倾斜,引导农民进城造城;二是简化土地征用手续,降低收费标准,认真落实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坚持一站式服务,一个漏斗收费,缩短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和建设周期,提高办事效率;三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小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适应小城镇发展要求的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险等制度,发展公益事业,健全小城镇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等功能,解除进镇人员的后顾之忧,增强小城镇的凝聚力,实现沙田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规划设计说明
规划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都匀市。项目用地面积25532.6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24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为10178.42平方米,总户数74户。用地范围内具有一定高差。用地周边交通较为便利,自然生态环境良好。
二、规划设计依据、建设单位与我院达成的有关设计联络会议纪要。
2、建设单位所提供的设计任务委托书。
3、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现行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和贵州省颁布的相关政策、技术规定。本工程使用的主要规范、标准如下: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贵州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2/49-2008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2009年版)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95(2001年版)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13
三、现状用的条件分析
地块整体北高南低,东西最宽处约为150米,南北最宽处约为210米,对外交通便利。本场次自然标高在743至759之间。
四、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1)规划原则
1、本项目地块位于都匀市,相应商业配套也正在逐步完善。在规划住宅方面我们考虑到地域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减少工程量。
2、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充分体现对居住者人格的尊重。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居住者的安全性,舒适性,私密性,具体表现于:对资源的均好与共享和强调居住归属领域的意识,满足居民生活的意识;齐全的配套设施及相关服务功能,满足居民生活方便与舒适的需求。
3、经济原则:统筹考虑企业开发经济效益和地块开发和社会效益,结合地形,深度挖掘地理优势,降低各种建造成本。
4、本工程从平面上始终贯彻“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指导方针,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对住宅的细部、平面、立面进行了多次创造,务求精益求精。
5、本着对社会、对业主、对用户负责的态度,在设计时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令和现行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高层民用建筑的日照、抗风、抗震、消防、垂直交通、环保、安全等有关规范和规定进行设计。2)总体构思
根据甲方设计要求,在进行项目整体设计时考虑到整体风格以及尊重城市景观界面的要求,并结合对原有基地条件深入细致的的分析,我们采用以“特色黔南、美丽苗家”作为本项目的规划理念。结合本地特色建筑风格,采用简约大方的中式建筑风格进行规划布置,让项目本身属性有别于其他安置点小区。致力于营造符合人的心理、保持特色地域文化和邻里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使居住者达到“人文精神上的回归”。景观总体规划过程中通过以休闲美观为主题来打造主要景观节点,从而实现本案景观价值的最大化。3)规划目标
在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下,根据其他各个相关依据,充分考虑功能分区。为营建优美的人文社区,在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同时提升用地的经济效益,使工程达到功能组织合理、用地配置得当、结构清晰、道路顺畅、适当配套等要求,创造出以人为本、尊重环境、舒适优美的人居空间,同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4)规划结构
规划设计结合周边环境,因地制宜形成“一街、一中心、多节点”的规划结构: 1.“一街”:沿小区道路形成的风情商业街; 2.“一中心”:小区内设置一个集中景观点;
3.“多节点”:利用小区开阔空间营造出多个公共交流空间。
五、规划建设用地功能布局
小区力求形成功能分布、组团式布局,形成闹中取静的小区氛围,住宅的平面和空间规划力求多样,在整体中又富于变化,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比最大限度的来利用良好的景观自然环境因素,使整体小区的品质得到保证与提升
六、用地竖向规划
七、道路交通规划 1)出入口 2)道路系统 3)停车
八、各专业工程及管网综合规划 1)给水 2)排水 3)电力
九、绿地系统规划
项目打造生态景观,将“山灵水动”的优雅气质体现的淋漓尽致,各景观节点环环相扣,张弛有度,形成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又各富特色的景观系统。
十、植被品种选择
十一、景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