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作业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时间:2019-05-14 14:34: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概作业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概作业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篇:毛概作业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人的自我意志获得自由体现,人的社会关系获得高度丰富,人的各种需要、潜能素质、个性获得最充分的发展,同时也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所有革命者所关注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它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总结我们党长期奋斗的经验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上着眼于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而提出来的,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同时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发展。我们党只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应对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提出的严峻考验,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道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我们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有效途径,二者互为前提,相辅相成。因此,我们应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首先,人的全面发展是以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为前提的。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石。生产力发展是决定社会向前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离开了生产力发展谈社会的进步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相背离的。人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积极因素,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可以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大提高,还可以使人们能够得到充足的受教育的机会,不断提高素质,充分开发潜能,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特长去从事学习、研究和创造,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把人的发展置于社会的发展中来思考,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防止离开社会的发展抽象地谈论人的发展。几十年来的社会实践也告诉我们,搞好现代化建设,必须重视人的发展,因为人既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又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也是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更重要的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也是不断推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过程。

其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必须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又是以社会文化的发达进步为基本条件的。人是社会文化活动的载体,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人的全面发展程度越高,领域越宽,社会文化发展的速度就越快,质量就越高,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就越丰富。社会文化的进步包括道德水准的提高和科学教育的发展,这两方面都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任务,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全面发展的人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思想道德建设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另一个基本标志。只有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缺乏科学文化素养的人,无论如何不能看作是全面发展的人。所以我们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 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上精神上获得正确武装和不断提高起来,以有利于人的各方面素质的进步与完善,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最后,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实质上正是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社会主义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也就是逐步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过程。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保障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人的全面发展说到底就是人的各种利益的普遍实现,满足人民群众的过程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人不仅需要经济利益的实现,而且需要政治利益的实现,需要拥有参与公共生活的权利,享有民主的各项权利。同时人还需要文化利益的实现,需要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具备学习和吸收人类各种文明成果的能力。这些经济、政治和文化需要的实现,都直接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党在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中,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坚持在新的历史时期努力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这一切都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互动共进、逐步提高、统一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就不能准确地把握和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社会实践;不能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不可能更好的完成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伟大事业。所以,我们要认真总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吸取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的发展;也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样才可以使我们党更好的完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这一伟大事业。

第二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 作 者】王瑞娟

【作者简介】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山西 太原 030006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副研究员

【内容提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和理想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当代体现,开拓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在现阶段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生态文明等方面加强建设,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创造环境、提供保证。【关 键 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 【 正 文】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03)05-0014-03

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江泽民同志在建党80周年讲话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这一思想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推进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同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过程中,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是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主体条件和人的保证。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必须深入领会这一重要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目标,早在150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宣告:“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之后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又把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奉为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形式的“基本原则”[2];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指每个社会成员既要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们的全部力量和才能,又要把其他人的发展看作自己发展的条件,用自己的发展去促成社会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要做到这一点,社会首先必须把它自己和社会全体成员的生存条件、自由发展的条件都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为每个社会成员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供条件,而这些,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完全实现。因此,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与共产主义的理想是一致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只有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到完全的实现,但又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发展的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客观历史过程。马克思认为,在人类历史“最初的社会形态”中,由于社会形式基本上是以有赖于人的依附关系形成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所以人不可能有独特个性的发展。到了“第二大社会形态”,资本主义发展的独立性和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带来了“人格的普遍提高”;然而,这种人的独立性却时时处处建立在对物的依附关系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了资本同劳动的对立,无产者创造的财富不仅不能为发展自己的个性服务,反而成了以新的形式压制和摧残自身个性的手段。人类社会进入“第三个阶段”后,其发展不再依赖于对人或物的依附关系,而是依赖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在社会主义社会,集体的发展为每个社会成员的个性发展提供越来越多的有利条件;个人的发展又为集体的巩固和发展打下越来越坚实的基础。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都在实实在在地促进着人民素质的提高,使广大人民充分享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它所带来的物质的、精神的实际成果,为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展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是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表现,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着条件。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既是执政党加强执政建设的需要,也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以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为前提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从根本上说,人的全面发展依赖于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的水平。生产力高度发达后,社会分工才能最终消失,使人们从分工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而在各方面都得到自由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大提高,使人们能够得到充足的受教育的机会,不断提高素质,充分开发潜能,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特长去从事学习、研究和创造,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换言之,只有不断变革和完善社会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达到较高水平,为社会创造充分的财富,才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又是以社会文化的发达进步为基本条件的。社会文化的进步包括道德水准的提高和科学教育的发展,这两方面都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全面发展的人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思想道德建设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另一个基本标志。只有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缺乏科学文化素养的人,无论如何不能看作是全面发展的人。

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实质上正是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社会主义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也就是逐步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过程。社会主义是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为了人民的,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保障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表现在各个领域与不同层次,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人的全面发展说到底就是人的各种利益的普遍实现,满足人民群众的过程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人不仅需要经济利益的实现,而且需要政治利益的实现,需要拥有参与公共生活的权利,享有民主的各项权利。同时人还需要文化利益的实现,需要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具备学习和吸收人类各种文明成果的能力。这些经济、政治和文化需要的实现,都直接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党在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中,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坚持在新的历史时期努力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这一切都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来讲,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一切文明发展的基础;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社会文明进步在观念形态上的表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人民群众经济利益、政治利益以及文化利益的综合体现。只有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才能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造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正如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这两个过程的互为前提和基础、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的关系,清楚地说明了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任务的提出,既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努力贯彻执行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结果和产物,又继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同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成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最终体现。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研究人的发展问题,不能离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必须把人的发展置于社会的发展中来思考,防止离开社会的发展抽象地谈论人的发展。其次,要把提高全民素质放在突出位置。人的素质表现在多方面,它主要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而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有赖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培养。要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第三,要善于吸纳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精华。儒家的理想人格设计在历史上对我国文明与人的发展曾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它所提倡的尚义崇仁、追求至善的价值目标,好学深思、通古博今的人才范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内在品格,厚德载物、协和万邦的广阔胸襟,都是值得我们现代人继承学习的闪光之处。同时,我们还必须努力汲取各国理想人格之长,以弥补儒家理想人格之不足。如果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将中国“圣人”人格与西方“强人”人格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必将会对新人人格的形成发挥巨大的借鉴作用。第四,要确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战略眼光。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与自然自觉统一起来,在二者协调与和谐中维护人的全面发展的可持续性。我们要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为自己以及后代子孙,创造一个与大自然协调一致发展的优美环境,达到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这就要从物质、政治、精神、生态等方面来加强建设,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创造环境、提供保证。

第三篇:浅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论文

浅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摘 要: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和理想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当代体现,开拓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在现阶段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生态文明等方面加强建设,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创造环境、提供保证。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核心的内涵。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关键词:三个代表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的内容是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的提出,既是执政党加强执政建设的需要,也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1、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以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为前提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从根本上说,人的全面发展依赖于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的水平。生产力高度发达后,社会分工才能最终消失,使人们从分工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而在各方面都得到自由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大提高,使人们能够得到充足的受教育的机会,不断提高素质,充分开发潜能,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特长去从事学习、研究 和创造,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换言之,只有不断变革和完善社会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达到较高水平,为社会创造充分的财富,才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又是以社会文化的发达进步为基本条件的。

社会文化的进步包括道德水准的提高和科学教育的发展,这两方面都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全面发展的人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正确地 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思想道德建设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另一个基本标志。只有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缺乏科学文化素养的人,无论如何不能看作是全面发展的人。

3、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实质上正是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社会主义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也就是逐步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过程。社会主义是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为了人民的,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保障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二、“三个代表”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核心的内涵。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在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价值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的事业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也在发展。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要,维护群众的利益,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要细心体察群众愿望和利益要求的变化,使我们的政策措施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群众的利益,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更有力体现群众的利益。以人为本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因为科学发展观在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上始终贯穿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

⑴、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为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决策和工作的标准,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⑵、发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在靠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努力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⑶、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在发展成果如何分配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走共同富裕道路,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 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2、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具体体现在为群众切实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上,体现在以人为本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应该看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就能凝聚起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一定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个道理,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通过发展经济,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应该看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 3 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就能凝聚起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一定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个道理,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通过发展经济,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

3、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 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我们只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切实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4、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只是经济的量的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更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全面进步,归根到底,是为了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总结: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 4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实质上正是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社会主义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也就是逐步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过程。社会主义是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为了人民的,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保障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表现在各个领域与不同层次,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人的全面发展说到底就是人的各种利益的普遍实现,满足人民群众的过程就是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的过程。人不仅需要经济利益的实现,而且需要政治利益的实现,需要拥有参与公共生活的权利,享有民主的各项权利。同时人还需要文化利益的实现,需要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具备学习和吸收人类各种文明成果的能力。这些经济、政治和文化需要的实现,都直接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党在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中,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坚持在新的历史时期努力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这一切都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参 考 文 献: ⑴.《京华时报》(2002年4月22日第A07版)⑵.江泽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⑶.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⑷.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⑸.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⑹.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年8月16日。

⑺.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

第四篇:2018版毛概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发生严重政治**,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挫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空前巨大的困难和压力,我们党和国家处在决定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时代背景)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这是最重要的时代背景,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难得的相对稳定的和平的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浪潮蓬勃发展,是世界的生产力、世界市场和科学技术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在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各国之间的科技竞争空前激烈

世界多极化(苏联解体,美国独大,一超多强)经济全球化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

实践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现实依据

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我们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问题

党情新变化

党员的数量不断增多

党的社会成分和年龄发生变化(党员队伍的职业构成复杂)

党的作风发生变化(极少数党员干部腐败行为破坏党的形象和优良作风)

两大历史性课题要求解决(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波澜壮阔。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等多样化进一步发展,给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深刻的影响

(1)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2)经济成分、社会阶层和思想文化的变化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和十五大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长期酝酿阶段

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坚决惩治腐败的要求。(起点)

1989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

逐步形成阶段

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思想的提出)

2000年5月14日,江泽民在江浙沪党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要求。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党的全部工作中去。”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使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000年6月9日,江泽民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要回答和解决的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2000年6月28日,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民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国际政治都这带来的影响。这“四个如何认识”实际上深刻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发展的现实依据。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江泽民就“改进党的作风”发表重要讲话,要求以三个代表作为检验我们各项工作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准。“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根本目的在于保证我们党能够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体系发展阶段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化。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以及对党在现阶段以至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的基本纲领、基本任务的新概括。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省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提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确定理论阶段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起点

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坚决惩治腐败的要求。

正式提出

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首次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同年5月,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使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形成体系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化。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省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提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确立为指导思想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的核心观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 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关系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

 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就是要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牢牢地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弘扬民族精神

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这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3、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  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 要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 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至关重要 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 进一步探索公有制尤其是国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管理制度

 理顺分配关系,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目标

4、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

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5、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 坚持党的领导,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 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毫不动摇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武器

第五篇:《毛思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知识点

《毛思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一、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第三世界的兴起

D、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缺少经验的情况下,基本上照搬了()A、苏联模式 B、匈牙利模式 C、波兰模式 D、南斯拉夫模式

3、苏联模式是在战争与革命的年代形成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带有明显的()A、高速度的经济增长特点

B、重视农业和轻工业特点 C、封闭和半封闭的特点

D、备战型或准战型特点

4、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的命题是()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出新的科学概括,使之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是()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7、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是()A、1987年党的十三大

B、1992年党的十四大

C、1997年党的十五大

D、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8、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

A、1942年延安整风

B、1945年党的七大 C、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D、1956年党的八大

9、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是()A、坚持关系

B、继承关系 C、发展关系

D、继承和发展关系

10、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想信群众,依靠群众

B、发展和解放生产力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B、马克思主义 C、马克思列宁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

12、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回答()

A、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问题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问题

D、社会主义实践问题

1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实事求是的理论

D、改革开放的理论

1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是()A、十年“文化大革命

B、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C、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D、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义

1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是()

A、改革开放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经济特区建设

16、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B、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爱国统一战线

17、从1978年至1982年是邓小平理论()A、初步形成时期

B、形成轮廓 C、形成理论体系

D、发展完善

18、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9年党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A、形成轮廓时期

B、初步形成 C、形成理论体系

D、发展完善

19、从1989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A、初步形成B、形成轮廓 C、形成理论体系

D、发展完善

20、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新的伟大理论成果是()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二、辨析题

1、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是: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党的思想路线。(2)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要实现现代化,必须靠实事求是;要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传统就必须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3)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为了达到新的实事求是。如果解放思想离开了实事求是的轨道。就有可能出现“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

(4)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并不等于随心所欲,必须同实事求是相联系,不能割裂和对立起来。

2、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在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方面是一致的,在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方面是一致的。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3)它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三、简答题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是什么?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是:

(1)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和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2)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的两次飞跃和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1)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问题。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1)在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方面是一致的,在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方面是一致的。(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3)它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四、论述

1、试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

(1)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2)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3)邓小平理论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4)邓小平理论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教文、民族、军事、外交、统战、党建等方面,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体系。

2、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中心问题,第一次系统而科学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

(1)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3)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4)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须实行对外开放。

(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实行台阶式的发展战略。

(8)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依靠力量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人民解放军,依靠和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依靠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9)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下载毛概作业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概作业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思邓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资料 (之二)

    《毛思邓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资料 必看(之二)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一节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单选)社会主义社会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胡锦涛同志“三个代表”研讨会上作重要讲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试题库 1.治国必先_________,治党务必从严。 治党治吏治政2._________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六大党的七大党的八大3.“三个代表”重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如何把握和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的学习,谈以下四个方面的体会,仅供参考。 一、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 科学发展观的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三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单项选择题 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 ),核心在坚持( ),本质在坚持( )。 A.继往开来党的根本宗旨执政兴国 B.与时俱进党的思想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涵义 ①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