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好的教育书
这学期,我阅读了佐藤学先生《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书名旁边还有一排小字——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看到书名,我不由自主的想:“静悄悄”体现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意思?而活动、合作、反思的学习课程正是我们一直追求的课程,应该怎样实现?书中是怎样论述的?带着这些疑问,打开书,我认真的研读了书里的内容,有些还没看完。
本书所介绍的教室里的“静悄悄的革命”是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这种学习是创造以倾听为基础的教室里的交流;是那些力图实现创造性的、合作性学习的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也是让家长参与学校改革,使相互合作得以具体化的联系载体。
虽然没有读完,书中的一些观点仍然让人有所收益。如:教师太严厉和太温和都是不合格的;要充分重视开头;让学生居于前台,自己退居其后;倾听比发言更重要等。在这些观点中“倾听”被放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书中有很多理论和案例都论诉了“倾听”的重要性。
如:1我们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2“在教室的交流中,倾听永远比发言更加重要。”3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人)是不可能学得好的。4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能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的能力。由此反思我们的教学:1要学会等待,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2教师自身要自始至终的仔细地倾听每个孩子的发言,积极地应对,精彩的发言要表扬,胆怯的发言要鼓励,错误的发言要引导,用“你说的真棒”或“竖起大拇指”等肢体语言鼓励学生发言。3引导学生倾听,给孩子布置任务“他说的好吗”“你觉得他哪些地方讲得很好呢?”“你会说吗”等语言引导学生倾听他人发言。
读的内容中,也有一些不太理解和不赞成的内容。如:“被动的能动性——应对”这句话不是太懂。“在教室里,凡有不好好听别人发言的学生,肯定有不认真倾听每个学生一言一行的教师”这句话就不赞同。分享:
好的教育书,不仅应该具有一定的理论背景,能洞悉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应该经过实践的检验,对具体的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静悄悄的革命》正是这样一本耐人寻味的好书。该书的作者佐藤学先生的大名虽然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但当我阅读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后,我被书中深入浅出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所启迪,佐藤学先生的平易、深刻、务实的作风让我油然而生了钦佩之情。书中对许多教育实例的剖析和论述对我们一线的教师来说颇有启示。“跨越国界相互学习”,这是作者和译者的希望,也是我读这本书的目的。
一、倾听比发言更重要
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佐藤学教授在这本书中非常强调“倾听”的重要性。
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人)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学习,一般认为这是能动的行为,但不应忘记的是,在能动的行为之前,还有倾听这一被动的行为。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性”来实现的行为。
——摘自《静悄悄的革命》第 72页
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能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的能力。这看起来好像离得远些,其实却是一条捷径。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变得丰富起来,而不是相反。——摘自《静悄悄的革命》第 27 页
首先教师要学会倾听每个孩子的发言。教师往往想让孩子多多发言,在听他们发言时,心不在焉地想着“下一步该怎么办”,于是便希望孩子的回答和自己的考虑是一致的,当回答有一点偏差时只需一点点粉饰,而出现异向的回答时,教师会从容请他再作思考,请其他小朋友回答。记得我上小学时有一篇课文讲述的是解放军驻守一个小岛,好象说到他们每天会给岛上的树浇水等等,集体情节记不清了。只记得老师要我们描述解放军叔叔的行为说明了什么,有好几个同学的发言都与老师预想的相差甚远,于是老师责怪我们不专心、不动脑筋,还一个劲得让我们再想“标准答案”。当时教室里一片寂静,真的是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一清二楚。最后老师点到了我的名字:“你来说说。”我从牙缝里小心翼翼地挤出了几个字:“说明解放军叔叔爱小岛就象爱自己的家一样。”老师一听来了劲:“用四个字来说。”“爱岛如家。”老师这才满意得笑了,教室里传出同学们如释重负的叹息声,教学才得以进行下去。我无意于谴责我老师的言行,只想说明如果我们一味的要求孩子们按我们预想的结果回答,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实际上,仔细地倾听每个孩子的发言,积极地应对才是我们应该做的。精彩的发言要鼓励,胆怯的发言要启发,错误的发言要引导,更重要的是要听到孩子的话外之音,并抓住有价值的发言与他们形成对话,引导其他学生进行深入探讨,让每个孩子都安心发言,无拘无束地交流。因此,形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要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孩子发言的态度,认真地听取每个孩子的发言并做出敏感地应对,慎重地选用每个孩子都能理解的词语讲话,这样,孩子之间才会开始互相倾听,才能在教室里形成仔细倾听别人的讲话、互相交换意见的关系。
其次是孩子要学会倾听其他小朋友的发言。善于倾听不仅是尊重他人、礼貌、修养的体现,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善于从别人的发言中汲取、善于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思想,这是多么重要的能力啊!所以,佐藤学教授在书中说:“我们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在教室的交流中,倾听永远比发言更加重要。”
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你给大家讲故事或者回答问题时,最希望别的小朋友怎么做呢?他们说:“别的小朋友要听我讲话。”“大家要仔细听。”于是我告诉他们:“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是对别人的尊重,我们都是有礼貌的好孩子,别的小朋友在讲话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仔细听。”当小朋友回答问题时,我会用眼神、手势等内肢体语言,提醒其他孩子仔细倾听,有时会给其他孩子布置任务“你觉得他哪些地方讲得很好呢?”这样一来,他们听起来就比较认真了。
过了暑假,我班上的孩子们就要成为大班的哥哥姐姐了,我会采取各种有效的策略鼓励他们认真倾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自己也要注意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敏感地捕捉教育契机和教育信息。尽可能地创造“润泽”的气氛,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得到大家自觉地尊重。
二、积极参加公开研讨
虽说只要把日常上课的情况如实地呈现出来就行了,但是随着公开研讨会日期的临近,每个教师多少都会有点担心。授课是不可能完美无缺的,无论是怎样出色的公开课,也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何况,在某些人看来是精彩的课,换了别的参观者,评价可能正相反。因为参观者的教育观和教学观是不同的,对授课情况的评价当然也就千差万别。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上公路开课的教师的胆怯、不安有与日俱增的倾向。
——摘自《静悄悄的革命》第 87 页
刚走出校门的时候,对公开教学没有惧怕的情绪,真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随着从教时间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加,对公开研讨似乎越来越害怕,常常紧张得睡不着觉,头脑中一片空白。在佐藤学教授看来,为什么教师们都一丝不让地死按住门把呢?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们教师的文化,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不愿意自己的工作方式被别人指手画脚。“我不会对别人的事说长道短,同样的,也不希望别人来干预我的工作。”第二个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研讨往往是集中在评价课的好坏上,加上评课人又带着各自的标准和立场,这使得教师们陷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的恐慌之中。
我想正如佐藤学先生所说的,我认为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在工作着,当然希望自己所做的能得到别人百分之百的肯定。在这种思想的左右下,有时在设计活动时,甚至会考虑“如果这样做,别人会XX说。”但是经过许多次公开教学,我发现自己最大的进步就是考虑问题比较全面,会注意细节方面。
经过佐藤学先生的教诲,我明白了“只要平时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每一个学生,认真地培育他们的学习方法,那么根本不需要害怕。就算当天的授课以失败而告终了,我们要传递的信息也传递出去了。”在听取别人的公开教学时,我们应该抱着“无论从哪次活动我们都能学习到什么”的想法,把原先放在教室后面的凳子向前移,移到孩子中间,这样才不至于只看得到教师的“表现”,被头脑中的条条框框束缚住自己的眼睛。分享和谈论活动中的乐趣和困难,进一步地形成同事间真正的互相交流和合作。从研讨会上获得乐趣和收益,不会再对公开课感到惧怕,甚至会要求开放日常的课堂。
三、迈向“学习共同体”
我觉得这本书里最让我感动的一点就是,书中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发展,也关注了教师的发展。这么多年来,学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关注,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但我们多么希望在这洪亮的声音中也能听到关注教师的声音,千万别让教师成为教育的“弱势群体”。
所以,佐藤学教授在本书中提出未来的学校应该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学校不仅要成为“学生相互学习成长的地方,而且也要成为作为教育专家的教师们相互学习成长的地方,成为家长和市民参与学校教育、相互学习成长的地方。”的确,教育绝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她是全社会的事,学校、教师只有和家长、社区、社会联系起来,教育的天地才会更广阔。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日本的学校教育中家长的参与面真广,不仅有家长授课,更多的是家长协助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家长不仅参与自己孩子的班级的教学协助,还参与其他班级的教学协助。这样一来,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参与就不仅仅是站在个人的立场,而是真正站在促进学校发展的角度。我们现在也非常强调与家长、社区的联系。记得有一次我邀请了家长来给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工作,重点请几个家长做了准备,他们带了图片、照片等资料,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进行讲解,虽然那些家长的教育方法远不及老师,但孩子们却听得非常认真。教育本就应该是多样化的,孩子可以从家长那里学到老师那儿学不到的东西。我们还利用一些传统节日邀请家长一起来和孩子们开展亲子活动,了解民族文化,加深亲子间的情感。我园的课题是“科技小制作”,在实践中,我们利用社区资源,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探索。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资料、准备活动材料,并将幼儿的制作进行展示,请孩子们回家介绍自己如何制作的,其中蕴含着什么秘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但是我园的家长多是经商的,颇有经济头脑,对孩子教育的关注程度还是不够的,在某些活动中,来园的基本是爷爷奶奶级的人物,爸爸妈妈总以自己“忙”为借口。在新的学期,我会加强和他们的沟通联系,逐步把他们“吸引”到教育教学之中,提高他们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为迈向“学习共同体”而努力。
“‘勉强’是不断地以结束为标志来划分、区别学校中学习的进程的,而‘学习’却是不断地准备新的开始,如‘没有终结的故事’一样。”
我将以佐藤学先生的这句话为精神动力,不断追求新的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让我和我的孩子们一起快乐,一起进步,一起收获。
第二篇:教育方面的书读后感:《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读后感
教育方面的书读后感:《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读后感
程红兵,上海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市语文名师培养基地带头人。他用自己的行为与业绩告诉我们,不要动辄就埋怨社会,把一切不如意都推给“体制”。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只要坚守内心的良知与理想,自觉抵制世俗的诱惑与时尚的挑逗,一个有追求的教育者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甚至可以走得足够远。
在书中,作者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讲教师的职业修养“爱满天下”;二是讲育人之道——生命之爱、民主思想、人文情怀;三是讲学校管理——努力打造学校的品牌;四是讲语文教学观——让心灵自由呼吸;五是介绍部分语文教学的课堂实录;六讲作文指导——创新思维写华章。看完书,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自身的不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可谓受益匪浅。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要求我们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学习,要努力提高师德修养,提高专业素养,学习现代科学的教育理论,做到与时代同步,与学生同步。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让读书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是教师的一种责任、一种情怀、一种追求。一要读教育经典,真正的经典永恒而平易;二要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三要读人文书籍,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四要读学生和为学生写的书,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想想自己的业余时间,忙是事实,但也不至于真的连看书的时间都没有。只是在心里对读书不够重视,习惯没有养成。“春困秋乏夏打盹,冬天不是读书天。”不想读书,四季都有理由。好教师,应该是职业读书人。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师工作者的实质所在。”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还要求我们教师要“爱满天下”。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赏识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区触及年轻的心灵。教师,关注的不能只是学生学到多少知识,其行为是否符合规范等。教师首先关注的应该是人,关注人的情感,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性的完善。不能把学生当成小大人看待,吹毛求疵,以种种成人的规范去束缚他,而应把学生看成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他们有童心,有童趣,比大人拥有更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更杰出的创新精神。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亲其师,信其道”,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必须赢得学生的爱。
第三篇:好 书 推 荐
好 书 推 荐
图强二小 五年一班 张宇澄
近期,我读了一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名人立志成才故事》,它使我受益匪浅。书中介绍了许多名人成才的故事,每个名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从小立志报国,努力拼搏,掌握各自的专业技能;不懈追求人生理想,克服种种困难,不向命运低头,终于成为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高士其爷爷的故事,他是细菌学家、卓越的科学普及作家,是我国科普事业的开拓者。高士其爷爷是福建福州人,原名高士琪。青年时代留学美国时,为了消灭万恶的病菌,他改学细菌学,立志捉拿病魔。在一次实验事故中,不幸感染脑炎,身体受到严重损害,留下了可怕的后遗症。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残带来的种种困难,坚持完成学业。归国后,他又积极从事科学普及工作,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成为我国科普战线上的杰出代表人物。晚年患癫痫后,他仍顽强写作,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主要著作有《活捉小魔王》、《我们的土壤妈妈》等。
这本书还介绍了数学家华罗庚、桥梁专家茅以升、革命家毛泽东和周恩来、生物学家童第周、考古学家裴文中、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等名人的成才故事。每篇都催人上进,给予人以精神动力,为我们树立了成功的榜样。
这是一本很好的素质教育教材,建议大家都来看一看。
第四篇:好的书12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小故事,大道理》
邢玉素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我非常喜欢读书,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小故事,大道理》。
这本书的内容十分丰富,它用一个个令人回味无穷的故事向人们阐述了很多道理。我觉得它像一位无声的老师,在潜移默化中,告诉我们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教育我们该怎样做人做事;我又觉得它像一场温暖的春雨,轻柔地冲刷掉我心灵上的污渍,使我成为一个品格纯洁的人。总而言之,读了《小故事,大道理》这本书,我真是受益匪浅。
其中一个小故事讲的是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当朋友安慰他时,他却说:“谢谢你的关心,我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的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人来说,失窃是件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三条感恩的理由。
读了这个故事,我深有感触: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当面对失败时,是一味地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呢?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 1
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成功时,感恩的理由固然能找到许多;失败时,不感恩的借口却只需一个。殊不知,失败或不幸时更应该感恩生活。
与罗斯福相比,我感到非常羞愧。在这之前,我常常为自己过重的学习负担而烦恼,羡慕爸爸妈妈小时侯作业少,学习轻松,没有没完没了的考试。甚至当爸爸妈妈告诉我,他们小时侯放学后要下田帮大人干活时,我都满不在乎地说,我宁愿和你们小时侯一样干活。可当我看完这个故事,换一种思路再来看待两代人的学习和生活时,我却为自己是生长在这个时代而感到幸福。现在的我虽然学习任务重了一点,可我想吃什么都有,想穿什么都有,天热了可以享受空调,无聊了可以网上冲浪。学习虽然辛苦了,可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当同学们羡慕我博学多学时,我都应该感谢父母培养了我。从此以后,我也要向罗斯福一样感恩社会,知足自己的现状,笑迎充满希望的明天。
我能换一种思维来热爱我的学习,我的生活,都是这本书的功劳。整本书,三百多个小故事,简单地阐明了三百多个浅显的道理,我将不断用这些道理来指导我的学习,鞭策我的人生。使我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谢谢大家
第五篇:好安静的书
《好安静的书》一年级绘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师生共读一本书,让学生喜爱绘本阅读,期望通过绘本阅读激发低段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教会孩子静静听故事。
3、通过绘本丰富的画面和有趣的故事,引导孩子亲近绘本。
4、能在老师引导下,通过观察、想象,提升学生阅读绘本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师:今天老师想和小朋友一起读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在这里(手指封面):一起大声说出这个故事的名称——生:好安静的书。
师:什么样的书?
生:好安静的书。强调“安静”。
师:那让我们再来安静地读一读这个故事的名字——学生轻声读:《好安静的书》。
2、了解扉页。
师:在这本书的封面、题目的上方,还有一排文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生共读)
师:这说的是什么呀?(学生先说说)“文”指的是故事内容,是美国的“蒂波拉.安德伍德”编写。“图”就是绘本里的这些插图,是谁画的?(美国的雷娜塔.丽斯卡)这个“译”就是翻译,这个叫林良的人,把这本外国的书翻译成中国汉字,好让我们中国小朋友能够看懂。
(1)看,这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什么叫“安静”?生活中你感受过哪种安静?
这本《好安静的书》告诉你安静除了无声,还有好多种画面呢。过渡:那么这个故事究竟会告诉我们什么呢?赶快跟随老师一起读读这个故事吧!
二、共读故事。第一页:
师:安静有好多种,比如:(出示:大清早第一个醒来的那种安静。)
小朋友,生活中的某个早晨,你有没有过第一个醒来?早晨让你感受到 了哪些安静?学生联系实际说说
图上的这个小兔,一大早醒来后在干什么呀?早上锻炼是个好习惯哦。第二页:
师:可爱的小兔晨练结束,吃完早饭,背着书包上学了。途中遇到了谁?又会有哪种安静呢?
咦!小熊把什么掉在地上了?他的表情怎样?他在担心什么?
我们来看看书上怎么写的?读一读句子 第三页:
师:小熊和小兔又碰到了谁?小鸟在干嘛?小兔和小熊是怎么做的?
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安静呢?读一读句子 第四页:
师:说说图上的内容,猜猜看这是什么时候的安静?
读一读句子
师:那你想想,讲悄悄话是不是一种安静呢?(对呀,怕被别人听见,悄悄地、轻轻地说,也是一种安静。)第五页: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小熊也特别喜爱画画,看图。
谁来说说这是什么时候的安静? 师生齐读句子:给画涂上颜色的安静。第六页:
师:鹿妈妈一脸严肃地搀着小鹿的手大步向前走,小鹿为什么低着头? 师生共读:想一个为什么在墙上乱画的理由的那种安静。
第七页至最后:这本安静的书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安静呢?我们接着往下看。(按照上述方法讲述剩下的内容。)
三、回顾故事,组织讨论,进行总结。
1、这个故事讲完了,请大家想一想:安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
2、你喜欢这本书吗?为什么?
3、师小节:安静能使我们平心静气,心情舒畅;安静的时候,我们的头脑会很清醒,能使我们更好地集中思想,思考问题。午休时安静,大伙可以美美的睡上一觉,这也是对睡觉人的尊重。可见,安静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多么重要!
四、作业设计。
1、学校里有哪些安静?把你看到的画下来,也做一本《安静的书》。(结合参观校园完成此项作业。)
2、晒晒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