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巩固练习_明辨结构技巧及其他写作手法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古 风(其三十九)
李 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释】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 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释】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3、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4、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5、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三月晦日偶题 秦 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6、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秦诗之理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词之情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西溪无相院 张 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8、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9、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释】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0、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1、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释】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12、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13、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参考答案
1、A 【解析】
1、开头四句写诗人登临所见之秋景。茫茫天地间,但见严霜覆万物,西风吹荒野,道不尽景象的浩大空洞与苍凉萧索。这景象,既是大自然深秋的画面,又是社会冰冷的写照。诗人不仅身寒而且心寒了。
2、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解析】本诗创作时间约为李白“赐金放还”而离开长安之前。这时的他,已在长安生活了两三年,对朝廷和社会弊端有了不少体验。他从自身的遭遇里,看到了“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似的不合理的用人现象,愤怒而致产生归隐之念,并发而为诗。开头四句乃登临所见之秋景:茫茫天地间,但见严霜覆万物,西风吹荒野,道不尽景象的浩大空洞与苍凉萧索。这景象,既是大自然深秋的画面,又是社会冰冷的写照。诗人不仅身寒而且心寒了。第五、六句,说明他遭遇的不顺遂。这两句也可看出他不艳羡荣华富贵。第七、八句,说明他不顺逐的际遇是因“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所致。“徂辉”即落日之余辉,这里象征朝政不明。“浮云”,象征谗毁他的恶势力。第九、十句,进一步说明当时朝廷用人不当的现象。诗人以上下错位的现象比喻君子失所、小人得志的社会现象,同时也具体说明了本身所遭遇到的正是有才而不得善待的情况。最后两句说明诗人无奈及无能为力的心情。他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只好归隐,同时自由地吟唱《行路难》来发泄对社会不公的抗议。
3、想当年,到而今。借代
4、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5、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解析】这首词创作时代较耳熟能详的“怒发冲冠”词略早,写于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时。全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层次分明。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点目。“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珠翠绕”、“笙歌作”,极力描绘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珠翠”,妇女佩带的首饰,这里指代宫女。“珠翠绕”当然也是夸张说法。第二段由“到而今”字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平的景象强烈对比。“铁骑满郊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
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名篇而无限感慨。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面。表示今日“靖康耻,犹未雪”,未能尽游兴,“待重新收拾旧山河”后,定再驾乘黄鹤归来,重续今日之游以尽兴。乐观必胜的精神与信念洋溢字里行间。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却归来”,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
6、秦诗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阴也足以怡人。元词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7、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思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的特点。
【解析】秦观的《三月晦日偶题》,富有哲理,蕴含“理趣”。“三月晦日”,即暮春三月的最后一天,过了这天,意味着时令进入夏季。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但这首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写出了新意。“节物相催”,是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为。因为新陈代谢,是自然运行的铁的规律!但那些“痴心儿女”却想“挽留春”,不欲让春归去。这样写足了人们对春将逝去时的怅惘之感。为诗的后两句翻出新意,做了充分的铺垫。后两句,反振一笔,如异峰突起,醒人耳目。繁华似锦(“芳菲”)的春天归去,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那“阴阴”的“夏木”同样“可人”呢!诗人的乐观、豪放、豁达,跃然纸上!
次句“绿窗犹唱留春住”,诗思奇妙。不说自己思春恋春,却说旁人春归而不知,犹自痴情挽留。绿窗中人或是歌妓之流。或许不必定有此人此唱,不过是作者设置的一种境界,借说绿窗少女的歌声以表达自己惜春的情怀。这是词体幽微宛转处,作者掌握和运用得很成功。
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侧笔取妍。起句“醉里春归”,语似直露,而画面见于文字之外。为什么说春从水边归去呢?春来先遣杨柳青,是春在柳梢头;而暮春时节,春色似乎和柳絮一道随着流水飘走了。故吟咏“醉里春归”四个字,乃觉无字处有意,空白处皆是画。“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二句,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不仅是问而无答,乃更无可问讯。“花落莺无语”,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起句既说“春归”,已是无可置疑,然而还要“问春”。问而无答,则继之以远眺、寻觅。极目远望,不见春之踪影,只有在日暮归楼后,隔帘疏雨声中,求得好梦,梦中去寻觅了。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作绝望颓唐之想,还要到梦境中去追寻。这首词所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而是淡淡的怅惘。
8、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解析】
8、要看准题目要求,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进行“说明”。所谓“暗写”就是没有直接写影子,但仔细分析诗句,却能仿佛看到影子。“浮萍破处见山影”是明写影子,不符合要求。过桥人似鉴中行,过桥的人好像在镜子中行走,因为水面上倒映着人影、桥影,是暗写人影(或桥影);莫放修芦碍月生,不要让修长的芦苇阻碍月亮升起,表明作者的看月亮的视线被芦苇挡住,处在芦苇的影子中,暗写月影(或芦影)。
9、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解析】文中问怎样写景,应该从写景(也就是描写)的角度和文章的结构方面回答,联系描写角度的相关知识——远近大小、动静明暗、视听触嗅、声光色态,进行回答即可。注意一定要结合诗歌解释分析。
10、“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解析】本题第10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诗句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
11、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赤壁,不禁浮想联翩。再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
12、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读诗的能力和概括能力,要鉴赏诗歌,读懂诗歌是最基本的,也是目前考生鉴赏诗歌的瓶颈。前四句写景,抒发时光飞逝的情感;后四句写事,抒发悠闲的田园生活。
13、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一直是诗歌鉴赏的重点,答题格式一般为:指出表达技巧,在诗歌中找到具体诗句,加以阐释,再说表达技巧的效果。
第二篇:文章写作结构技巧
宜昌华图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文章写作结构技巧
申论考试中,文章写作是很多同学的短板。逻辑的混乱、语素的单
一、结构的不足都是影响大家文章得分的关键因素,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种议论文经典结构,简单易学又便于操作,清晰明了方便阅卷,那就是总—分—总。
总分总结构,是议论文写作最为经典的一种结构。所谓“总”就是文章的总起或总结,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分”指的是分层叙述,即中心论点之下所设置的分论点。“总分总”的结构是先抛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再分层叙述,逐层深入,最后对文章加以总结。这是考场议论文写作最常用、最易掌握的结构方式。结构形式上有“总分“”分总”两种变式。相对于“分总”的结构方式,“总分总”的结构开始就将文章中心论点交代清楚,使阅卷人能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文章最重要的信息。相对于“总分”的结构方式,“总分总”的结构在结尾处对文章整体内容加以收尾、总结,与开篇内容遥相呼应,使文章脉络互相贯通,每部分既各有特点又紧密联系,是考场中的首选。
比如下面一片范文:
展现新时代工人力量
“ 咱们工人有力量”,这句歌词曾经唱遍大江南北唱出了工人内心的自豪。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当代工人的处境和待遇发生了改变,面临种种困难,我们不禁要问:在新时代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如何保障工人权利,展现新时代的工人力量?
把脉问诊,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一是因为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在保障工人权益方面还有缺陷,相关部门执行也不够彻底;二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一些观念和媒体的舆论引导让工人不受尊重,工人逐渐被边缘化,成了脏活累活的代言词;三是由于很多工人渴望接受教育但缺少受教育的机会,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创新能力。如何解决好上述原因,便成了如何展现新时代工人力量的关键。
展现新时代工人力量,我们应积极搭建合理的政策框架体系,完善相关法律。当前我国
宜昌华图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法律在保障工人权利方面还不够完善,工人的经济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农民工甚至面临欠薪、讨薪难的问题。户籍制度的不成熟、不完善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归属”问题,相关保险和社会福利得不到有效落实。基于此,我国应积极构建工人保障制度,着重保护工人的经济利益,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低于社会的平均水平。“五险一金”的制度切实落实到每个企业、每个工人,积极解决户籍问题,完善户籍制度,让每个工人有安全感、归属感,积极工作,努力创新。
展现新时代的工人力量,政府应加强对媒体舆论的引导,传递正能量,尊重工人。随着时代的转移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工人这一群体似乎不像建国之初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时受人尊重。一提到工人,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尊敬之情,农民工甚至成了苦、脏、累的代名词,很多大学生宁愿失业也不选择成为一线工人。基于此,政府应联合媒体加强舆论引导,在主流媒体上开辟专栏来报道优秀工人的优秀事迹,在全社会进行表彰,形成尊重工人和底层劳动者的良好风气。
展现新时代工人力量,应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很多工人由于所处环境和教育资源缺乏的原因,虽然自身想学习技术,提高自身素质却没有机会去实现。国家应大力发展技能培训,落实到基层,积极培养技术性人才,此举不仅仅是能提高工人整体素质,使其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保证国家整体竞争力的需要。
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下,通过搭建合理的政策框架体系,加强对舆论的引导,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工人不会再面对权益得不到保障,不受尊重的窘境,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展现新时代工人力量,奏响新时代工人的最强音。
这是一篇典型的总分总结构议论文,开篇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围绕如何发挥新时代工人的力量展开讨论,第二段通过分析原因作过渡,三四五段分别设置了三个并列的分论点,通过对分论点的论证来支撑总论点,第六段回应开篇作总结,这样的写法从考试的
宜昌华图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角度来讲,是最便捷易学的,在阅卷的过程中也可以为阅卷人提供便利,因此,推荐广大考生适当练习,合理使用。
第三篇:文言文固定结构翻译巩固练习
文言文固定结构翻译巩固练习
1.“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 例1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译文:
2.“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 例2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译文:
3.“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例3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孙樵《书何易于》)译文:
4.“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例4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陈寿《隆中对》)译文:
5.“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例5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译文:
6.“如何(何如)”、“奈何”、“ 若何(何若)” 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 怎么”等。
例6 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译文:
7.“如(奈、若)……何”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 把……怎么样”。
例7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汤问》)译文:
8.“何(奚)以……为”、“ 何(奚、曷)……”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
例8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译文:
9.“其……乎(也、耶)”连用,表揣测、希望、反诘等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恐怕)……吧!”、“还是……吧!”、“ 难道……吗?”
例9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译文:
10.“安……乎”、“安……哉”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
例10 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译文:
11.“独……耶”、“独……哉”连用,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例11 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
12.“宁……耶” 连用,表示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12 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译文:
第四篇:初中生物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巩固练习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能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少和视野最亮的镜头组合是()
⑴目镜15×,物镜10×
⑵目镜10×,物镜10×
⑶
目镜15×,物镜25×
⑷
目镜10×,物镜25×。
A
⑴⑵
B
⑷⑴
C
⑶⑵
D
⑶⑷
2.小强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d”,则装片上写的是()
A
b
B
q
C
p
D
d
3.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左下方,要把物像调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移动。
A
右上方
B
左下方
C
左上方
D
右下方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是
()
A.以目镜的倍数为准。
B.以物镜的倍数为准。
C.目镜与物镜的倍数的乘积。
D.目镜与物镜的倍数之和。
5.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你认为污点不可能存在于下列哪个结构中()。
A.物镜
B.装片
C.反光镜
D.目镜
6.将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一个视野内()
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D: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7.某同学在一个视野中看到一行细胞(如右上图),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和“10×”,如果将镜头换成“10×”和“40×”,那么在一个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
A
1个
B
2个
C
4个
D
8个
8.下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②③④①⑤
B.④③②①⑤
C.③④②⑤①
D.③④②①⑤
二、填空题:
在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基本结构时,需制作临时装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下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和视野中看到的口腔上皮细胞图,请回答:
(1)制作装片时,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前,应在载玻片中央滴的液体是。
(2)对光时,左眼注视③,同时双手转动[
]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到镜筒里,直到整个视野呈雪白色为止。
(3)观察时,看到的物像如甲图所示,应将装片向
方移动后才能达到乙图的效果。
(4)此时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读数分别为“5×”和“10×”,则物像被放大
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分析: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时,看见的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⑵放大100倍,倍数最小,⑶放大375倍,倍数最大,应选C。
2.分析:显微镜中的物像是倒像,物像与被放大的实物成位似图形,把物像旋转180度后与被放大的实物方向相同。应选C。
3.分析: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物像在视野左下方,物像要向右上方移动才到视野中央,玻片应向左下方移动。应选B。
4.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应选C。
5.分析:显微镜视野中污点来源于玻片、物镜、目镜,反光镜上的污点不可能在显微镜视野中看见。应选C。
6.分析: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后,观察到物体的面积减小,由于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则物镜更长,物镜吸收反射的光就越少,故视野变暗。应选D。
7.分析:高倍镜放大倍数是低倍镜放大倍数的4倍,细胞体积由100倍变为400倍,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数目就是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数目的1/4,成反比例,细胞数目由8个变为2个。应选B。
8.分析: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步骤是擦,滴,撕,展,盖,染,吸。应选D。
二.填空题
1.生理盐水2.目镜
3.右上
4.50
第五篇:拟人写作手法的作文技巧教案
拟人写作手法的作文技巧教案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诉说》中的片段,学会用拟人的手法介绍生活中的常见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2.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写熟悉的事物,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拟人的手法写熟悉的事物,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课前准备:
1.思考自己平时较为熟悉什么事物,进一步观察了解它 2.搜集有关此类事物的可用词语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并引入例文学习
1.同学们,如果你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比如从一个学校转学到另外一个学校,或是外出旅游或者走亲戚,见到一个新认识的朋友,你怎样向他们介绍自己? 生说怎样介绍自己。(比如姓名、年龄、长处、特点、爱好、理想、愿望等)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些朋友,他们非常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乐意吗? 出示小黑板词条:书包 黑板 文具盒 钢笔 台灯 小闹钟 布袋熊 他们也很高兴认识你们,初次见面,总得介绍下自己吧。可是他们不会说话,怎么办?
学生思考并交流。(配音、当代言人、让他们开口说话等)
2.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瞧,小闹钟开口说话了。(教师手拿小闹钟,范读例文《小闹钟》,老师最好把例文背下来。)学生听,然后说说听后的感觉。(没有生命的东西开口说话了、有趣、生动)教师小结:象这样的写法,叫“自述的形式”(板书)就是以第一人称“我”来介绍自己的特点,这样可以示文章更生动,更有趣。
3.读例文《小闹钟》,思考:它是怎样介绍自己的,介绍了哪些特点?
A、学生读例文并思考。
B、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并板书:形状色彩结构 功能
C、再读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写生动的。
4.同学们,有些事物和我们是老朋友了,因此不必介绍自己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等,它想和你们说说心理话(板书“心理”),把他们的高兴、伤心以及自己的愿望(板书“愿望”)都告诉你,你愿意做他们最忠实的听众吗? 放录音《小溪流的自述》
A.小溪流诉说了什么?它有什么愿望?
B学生思考并回答。
出示:课桌 书本 小花 蔬菜 水果 C.假如你是这些事物,你会说什么?
师引导学生说出,比如“课桌、书本”原来的样子,后来被学生损坏,心情,愿望,“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小朋友不爱吃等等。
二、面对黑板上的这些事物,你最喜欢和谁交朋友,赶快拿起手中的笔,替他们写个自我介绍吧。(小闹钟和小溪流就不必说了)如果你不想写这些,也可以写你喜欢的其他的事物。
提醒学生注意习作要求:
一、用“**的自述”的形式介绍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
二、要求写具体、生动。
三、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范读较好的学生习作。
五、修改。
六、誊写。
附下水文:
泡泡瓶的自述
我是一只小小的鸭形泡泡瓶,整天穿着一件粉红色连衣裙,领口扎着一个蝴蝶结,头上还戴着一顶黄色的鸭舌帽,帽顶写着“妙蝶泡泡水”字样。
别看我生得矮小,不大起眼,用途可大了。我能吐出大大小小的泡泡,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各种光芒,五彩缤纷,非常美丽。你想问我是怎样吐出泡泡的?很简单,轻轻地旋开我的黄帽子,就拖出一根又细又扁的红管子。红管子一头跟帽子相连,一头被设计成“8”字形,围出两个扁圈,一个大一个小,上面布满了小刺。这就是我吐泡泡的工具。每次小主人总是轻轻地用它在我肚子里醮些肥皂水,然后凑到嘴边轻轻一吹,泡泡就会像变魔术似的一窝蜂地往外挤,乐得小主人拍着手笑个不停。
你们相信吗?我还会和小花猫做游戏呢!记得有一次,我吐出的小泡泡正一个个悠闲自得地在空中散步。一只小花猫跑来了,一不小心撞到了一个泡泡上,泡泡“叭”地碎了。小花猫吓得“喵呜”一声扭头就逃。等它跑到门外,自认为比较安全了,才心有余悸地回过身来,前爪伏在地上,盯着随风飘舞的泡泡“喵喵”直叫:“走开走开,你们是些什么怪物?敢侵占我的地盘!”我赶紧又吐出几个泡泡,一只泡泡驾着一缕轻风飞到小花猫的面前,小花猫连忙往后退了一步,大概是欺这只泡泡力单势薄吧,忽然又小心翼翼地伸出爪子来拨,泡泡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小花猫兴奋地“喵呜”一声窜进屋,使出浑身解数,上蹦下跳满屋子追泡泡。我吐啊吐啊,一串又一串,花猫跑得更欢了,打翻了酒瓶,碰倒了凳子……乐得小主人笑得直不起腰来。
听了我的介绍,你们喜欢我吗?要是喜欢的话,就交个朋友吧,相信我一定会给你们带来欢乐!
电脑的自述 我——电脑。自从我来到这个千奇百怪世界上,几乎人人都想拥有我,我是大家梦寐以求的东西。但随着潮流的改变,我几乎走进千家万户去完成自己的使命。有多少人对我朝思暮想,有多少人对我爱不释手。
我是由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和打印机等好多部件组成的,虽然我的外貌算不上漂亮,但我的魅力可大得很。有了我,可以在网上冲浪,和外国的小朋友交流……做事可方便了。
用我写作文有许多好处,比如说一篇作文写完了,可以做无限制的修改,原稿可以始终如一的保持绝对的清洁。在我身上完成的作文可以不断复制,非常方便,如修改几千字的文章耗时巨大,作一次修改好要重新抄一次,要好几个小时,费时又伤神,但是在我身上只要几秒钟就可以了。
除了这些,我还有许多作用呢!只要你们了解我,弄懂我,无论做什么事我都是你们的最佳搭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