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与家庭、社区合作工作措施
学校与家庭、社区合作工作措施
宁江区实验中学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牢牢把握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探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
二、具体实施方案:
(一)定期召开社会各界座谈会、问卷调查、深入企业、社区、家庭等形式,广泛征求企业、社区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向企业、社区及社会各界通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等情况。
(二)学校要走进社区及企业,主动与社会和企业保持联系,向社区、公共单位无偿提供人力资源、场地和支持,积极参加社区等举行的各种活动,广泛听取群众对教育工作和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相互沟通,化解矛盾,取得社会的理解和配合,赢得社会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广大教师,并根据群众要求调整工作方法。主动向社会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树立良好的形象。沟通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形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正向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和 1 谐的发展。为推进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三)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近几年我校一直向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较系统地传授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的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家庭环境。沟通家庭与学校、班级的联系,使家长主动配合学校工作,形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开展家长会等活动,促进学校、家庭、社区的沟通与合作。学校的大型活动如:文艺汇演、颁奖仪式等邀请家长和社区代表参加。要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邀请社区的老干部、儿童教育专家、生理卫生、心理教育方面的行家或知名人士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人生观教育,并与请消防安全部门领导到校检查指导消防安全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三、组织实施
(一)这项工作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切入点,以确立与社区的共建关系为重点。认真参加市、区组织的各项活动。
(二)与社区共建等形式,建立长期的、良好的、稳定的合作及互帮互助关系,通过共建实现双方资源优势互补,促进合作,加强沟通,增进友谊,努力建立一种长效的工作机制。
(三)我校几年来,一直都在努力做这方面的工作,我们还将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把此项工作做的更好。
第二篇:学校与家庭、社区合作工作总结(范文模版)
学校与家庭、社区合作工作总结
近年来,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并逐步完善,学校本身及周边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提出,要求学校应更多地面向社会、面向家长。而现行的学校制度所产生的体制性越位、错位和缺位已经成为中小学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依附走向自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主要障碍。突出表现在学校办学中与家庭、社会环境互动不够,由此导致学校管理中缺少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根据现代学校教育的要求,学校要努力将社区和家庭纳入到学校教育管理的框架之中,建立学校、社区和家庭教育的有效互动机制。
一、初步构建了合作教育的指导思想
我校与家庭、社区共同建立一个教育伙伴关系,积极介入学生家庭和社区,通过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扭转不良的家庭和社区文化。
1、筹建学习组织,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我校积举办校园读书节,成立“教科研中心组”,启动教师发展论坛,组建学生文学社团,通过经常举办报告会、学术交流研讨和教师发展论坛,在学校中形成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使我校成为学习型学校,并借此发挥辐射作用,让学生家长、社区居民从中感受书香校园的学习氛围,最终带动书香家庭、学习型社区的建立。同时我们还注重科教结合,专群结合,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与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与社区合作研究,利用社区传统资源开展培 1 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我校作为社区教育的基地之一,积极参与了社区环境污染及保护工作。
2、发挥学校功能,提升家庭教育的能力。
家庭教育伴随孩子到成年,潜移默化,直接影响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成效。因此,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一定要取得家庭的密切配合。家庭教育配合得好,就能使学校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强化和巩固,如果配合不好,就会大大削弱或抵消学校教育的作用,使学校教育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教育的职能作用。家庭教育由于受家长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以及所形成的教养、所掌握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许多家庭的家庭教育并不得法,或者说并不成功。要完整文章的+扣扣:(1499-0883-24)去掉中间的横线
学校教育应对家庭教育进行系统的指导,着重加强对家长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培训,从而增强家庭教育的自觉性和科学性,使家庭教育得以科学而有效的实施,才能对学校教育起到有力的配合作用。
第三篇:学校与家庭、社区合作工作总结
学校与家庭、社区合作工作总结
宁江区实验中学
近年来,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并逐步完善,学校本身及周边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提出,要求学校应更多地面向社会、面向家长。而现行的学校制度所产生的体制性越位、错位和缺位已经成为中小学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依附走向自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主要障碍。突出表现在学校办学中与家庭、社会环境互动不够,由此导致学校管理中缺少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根据现代学校教育的要求,学校要努力将社区和家庭纳入到学校教育管理的框架之中,建立学校、社区和家庭教育的有效互动机制。
一、初步构建了合作教育的指导思想
我校与家庭、社区共同建立一个教育伙伴关系,积极介入学生家庭和社区,通过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扭转不良的家庭和社区文化。
1、筹建学习组织,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我校积举办校园读书节,成立“教科研中心组”,启动教师发展论坛,组建学生文学社团,通过经常举办报告会、学术交流研讨和教师发展论坛,在学校中形成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使我校成为学习型学校,并借此发挥辐射作用,让学生家长、社区居民从中感受书香校园的学习氛围,最终带动书香家庭、学习型社区的建立。同时我们还注重科教结合,专群结合,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与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与社区合作研究,利用社区传统资源开展培 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我校作为社区教育的基地之一,积极参与了社区环境污染及保护工作。
2、发挥学校功能,提升家庭教育的能力。
家庭教育伴随孩子到成年,潜移默化,直接影响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成效。因此,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一定要取得家庭的密切配合。家庭教育配合得好,就能使学校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强化和巩固,如果配合不好,就会大大削弱或抵消学校教育的作用,使学校教育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教育的职能作用。家庭教育由于受家长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以及所形成的教养、所掌握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许多家庭的家庭教育并不得法,或者说并不成功。学校教育应对家庭教育进行系统的指导,着重加强对家长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培训,从而增强家庭教育的自觉性和科学性,使家庭教育得以科学而有效的实施,才能对学校教育起到有力的配合作用。为此,我校成立了“家长学校”,结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组织家长重点学习相关实施内容,以家长学校为载体,以“为家长服务,给家长充电”为宗旨,为家庭教育提供理论保障,营造家庭教育的文化氛围。聘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对家庭教育实施必要的指导。在家长学校中,从家庭教育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帮助和指导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把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家庭教育中带倾向性的问题出发安排内容,除进行必要的教育理论、方法讲授外,还请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的方法、经验,提出家教 中的问题和困惑共同探讨,极大的调动家长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如: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亲子沟通技巧、培养好习惯、超级学习法、激发潜能迎战中考、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如何做成功父母等等。家长学校给家长以系统性的指导,有效的改善了家庭教育,提高了家庭教育的水平。
3、建立居民大课堂,主动为社区服务。
良好的社区教育,能使生活于其中的学生经常保持乐观、稳定、愉快的积极情绪,使孩子获得爱的互需、爱的激励,从而促进其在学校、家庭的学习与生活。学校要使教育资源主动为社区服务,建设社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推动地区居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我校和社区共同建立了居民大课堂,共同规划有系统且适合成人学习的教育课程,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以多元活泼的方式对社区居民服务。派出教师为社区居民讲授时事政治、法律法规、家庭科普、国防知识、税收文化、人口理论、文明新风、防病保健、老年天地、社会新闻和经济理论等闲暇教育课程。我校还选派优秀教师参与到社区建设工作中去,进一步增强了与社区的紧密联系,积极为社区培养人才,为社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
二、初步构建了资源共享、双向服务的合作策略
传统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生活脱离。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良性互动模式,应是家庭、社区共享学校学生学习的喜悦;而社区的老人、妇女与儿童,也可利用学校资源,来充实学习内容。
1、资源共享策略 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是社区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区与学校互利双赢的合作。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开放,即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开放。所谓人力资源对社区开放,就是要打破学校师资管理中的自我封闭状态, 充分挖掘学校中师资潜力,合理安排教师拿出少量时间和部分精力到社区去兼授课程、组织活动、合作科研、开展服务与咨询等;而物力资源的开放,就是要学校敞开大门,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学校教学场地和教学设施为社区居民的学习提供方便,与社区实现共驻共建,资源共享。
我校为家长、社区提供培训、活动的场地和师资,用于举办各类培训班;通过举办家长会等活动,邀请家长参加期中考试表彰会等活动,共同分享教育发展的成果。邀请他们走进课堂,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共同分享成长的乐趣。与枫津社区签订资源共享协议,主动向居民开放运动场地,开放阅览室、图书馆,让居民利用学校的场地和设施,实实在在获得高尚的娱乐、健体和精神享受,成为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同时,还妥善运用社会资源提供师生学习素材,学校所在地区的社会资源,除了家长资源外,还有许多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社区人士,以及在社区中经营许多不同产业的资源人士及场所,都可以提供师生学习时的必要协助与支持。
2、双向服务策略
(1)发挥家庭、社区教育合力,凸现服务功能
社区积极为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搭建平台并提供指导,我校聘有特长的家长和社区居民成为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教师,帮助学校进行花卉培育实践活动。家长、社区则利用自身职能优势为学校排忧解难,共同开展德育活动。协助学校做好交通安全维护、美化校园、资源回收等工作。社区校外辅导员到学校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法制案例宣传和联谊活动。派出所深入课堂,为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交通警察在校门口疏导交通,维护师生生命安全。为了密切学校和家庭、社区之间的关系,我校积极开展教育服务进万家活动。学校与签订“共驻共建”协议,长期开展共驻共建活动。为家长开展教育心理咨询活动,及时向家长、社区居民解答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家长们能迅速获得学校及专家具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能及时的解决教育问题,避免了家长在家教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处理方法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发挥家长会的功能
学校邀请社区热心教育人士参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到学校与社区家长及教师作专题演讲,并以班级为单位,聘请班上的家长或社会各行业专家,将其成就或人生历练或奋斗过程进行班级分享。分年级定期召开家长会,使家长真正成为家长会的主体,家长们畅所欲言,提出自身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咨询教育方法,发表自己的教育观点,介绍自己成功的家教经验。这样的家长会融洽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增进了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了解,增强了家长对孩子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的主动性。同时为进一步密切学校、社会、家庭三者关系,形成强 有力的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好学生,学校从众多学生家长中选出十几名教育有方、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家长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工作例会,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
(3)延伸学校教育领域,拓宽学校育人渠道
学生除学好书本知识外,还应该教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处理各种矛盾,学会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求知,这样才能使他们坚强地立足于竞争极强的社会中,适应时代的需要。社区建设和服务是一个大课堂,在这个课堂中,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行为方式等都会受到锻炼和提高。在我校共青团组织的带领下,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走进社区,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不断把课堂延伸到社区,让学生在社区实践活动中不断进行自我教育,使学生从实践中去感悟和内化。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参加社区教育宣传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社区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如我校组织学生到社区帮助孤寡老人收拾房间、打扫社区卫生、公交车站、清理非法小广告、劝阻不文明行为,回收废旧电池等,不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学生在服务过程中,不仅从服务对象身上汲取了思想营养,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还学习了各种知识,开拓了眼界,增长了才干。同时,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也有力推进了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三)积极探索学校和社区功能互补的课程建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了很多与课程资源相关的要求:“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中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内容;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1、挖掘社区资源。课程的实施需要课程资源的支持,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而课程资源中很大一部分,则来自社区。从学校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社区是学生的生活环境,也是学生的学习环境,社区中蕴藏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如何与社区沟通好,从而开发、利用好社区资源,也就成了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之一。我校依托社区资源,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处理好社区资源和校内资源的关系,有效开发和利用如环境污染、花卉培育等社区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辅导、搭设发展的舞台,发展和提高学生能力,为学校的发展探索新的特色。
2、探索社区教育资源利用的课程形式。链接社区资源与学校课程建设的直接环节是以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实施形式。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直接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 旨的课程形式。我校组织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公益活动、文化活动,使学生不断增强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态度和情感体验,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实践能力。
第四篇:6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一、幼儿园为什么要与家庭、社区合作(一)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
1.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也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担负着养育幼儿的重大责任。对于幼儿来说,与父母共同生活是最重要的需要。家庭这个以血缘关系组成的、人一出生就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群体是幼儿最重要的安全基地,幼儿的成长不能缺少家庭天伦之乐的生活气氛。
2.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给幼儿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在个性、社会性、智力发展和文化特征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每个幼儿都从自己家庭的生活中获得不同于他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发展待人处事的能力以及语言等。这一切在幼儿入园后,仍然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只能在幼儿原有的基础上展开,否则教育效果不佳。
3.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力量
家长与幼儿天然的联系使家长具有别人难以替代的优势,一旦家长与教师为着一个共同的目的携起手来,教育效果就将倍增。家长作为重要的教育力量表现在:家长的参与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家长的配合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家长本身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幼儿园教育需要社区的配合
社区是指比较完善的社会生活小区。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思是,幼儿园与其所处的社区、与幼儿家庭所处的社区密切结合,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社区是社会大环境中与幼儿园关系最密切、对幼儿影响最大的那一部分。
1.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使社会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也使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幼儿来说,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电视的普及、家庭文化水准的提高,社会人际交往的发展,给他们增加了许多学习途径。媒介成了幼儿一个主要的学习促进者,幼儿园已经不是幼儿学习的唯一地方,教师也已经不是幼儿信息唯一的源泉,甚至不是主要的源泉。幼儿园必须在与社会的合作中去完成自身的教育任务,发挥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导向作用。无视外部的强大冲击,封闭在幼儿园围墙之中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此外,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这对包括幼儿园教育在内的初等教育的目标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对初等教育的办学模式提出了挑战。
2.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幼儿园周围的社区是幼儿十分熟悉的地方。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幼儿的成长,特别是精神的成长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扩展到社区的大背景下进行,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革命历史文物、遗迹等,不仅是扩大教育的空间,更是教育内容的丰富和深化。
(2)社区资源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社区作为一个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兼备的社会小区,能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教育场所等多方面的支持。不仅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幼儿园教育本身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社区的积极参与将使幼儿园教育变得更生动、更富有时代气息。
(3)社区文化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社区文化无形地影响着幼儿园的教育,优秀的社区文化更是幼儿园教育的宝贵资源。一般来说,文化和文明程度较高的社区,幼儿园的园风相对较好,教育质量也相对较高,其中,社区的影响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
总之,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是社会发展对幼儿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又是幼儿教育自身发展的内部需要。
二、幼儿园怎样家庭、社区合作(一)幼儿园怎样与家庭合作 1.家园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与幼儿园教育之间合力的大小取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二者完全一致时合力最大。幼儿园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按《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负有“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建立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制度”的责任。
2.家园合作的主要内容
家园合作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鼓励和引导家长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幼儿园教育,同心协力培养幼儿
家长直接参与指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如共同商议教育计划、参与课程设置、加入幼儿活动、深入具体教育环节与教师联手配合(共同组织或分工合作)、被邀请主持一些教育活动等。家长间接参与指家长为幼儿园提供人力、物力支持,或将有关意见反映给幼儿园和教师,如家长会、家长联系簿等,而自己不直接参与幼儿园教育各层次的决策和活动。一般的家园联系大多属于这一类。
(2)幼儿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调查表明,我国城乡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还存在不少错误观念,如偏重智力、技能的培养,轻视社会性发展,把幼儿的自我表达、与同伴交往、自我评价等都列为最不重要的项目。家庭教育的方法一般比较简单、盲目,过分溺爱、娇惯孩子的现象十分普遍。
在家园合作中,上述两方面的内容是相互促进、相互结合、可同时进行的。3.家园合作的方法
我国幼儿园在与家庭合作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通过开放日、亲子游戏等让家长直接参与;通过家访、家园联系簿、家长学校等让家长间接参与。
4.家园合作的问题
在家园合作中,有两个问题是较普遍的,需要引起注意。
一是家园合作尚不够深入,较多地停留在表面,表现为“三多和三少”,即家长虽然进入了幼儿园,但参观的多、参与的少;间接参与较多、直接参与较少,家长很少深入到幼儿园教育过程深层次的环节中;一次性的直接参与多,经常性的直接参与少。
二是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脱节,表现在家长来园参与活动往往是和幼儿一起游戏,而回家后不大可能把这些和家庭教育联系起来。家长学校也常常是在家长看不到幼儿活动的情况下进行,因此难以产生有针对性的效果。
针对这些问题幼儿园应当进一步开拓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让家园合作在幼儿园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幼儿园怎么样与社区合作
1.与社区资源共享,发展以幼儿园为核心的社区幼儿教育
幼儿园在社区中发挥自身作为专门教育机构的优势,向社区辐射教育功能,如节假日向社区开放幼儿园,供社区的儿童利用园内的设施等。
2.为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服务,共创幼儿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幼儿园作为社区的组成部分,应提高自身的文明程度,为优化社区的文明质量做贡献,如美化幼儿园环境、提高幼儿园教师与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习惯等。幼儿园通过社区活动和园内教育活动的结合,可以同时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和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
3.幼儿园与社区结合的问题
幼儿园与社区的结合是一个新的课题,如何结合还缺乏经验。在结合过程中主要的问题是:较多流于形式,实质 性的教育效果不大;打乱了幼儿园的生活常规,加重了教师和幼儿的负担;将与社区结合的活动和幼儿园教育活动分离开来,不能有效地利用社区环境来深化幼儿园教育。另外,对与社区的结合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如认为幼儿园周围的社区环境不好,所以不能合作等。
4.幼儿园与社区合作注意事项
(1)幼儿园与社区结合并不是要求幼儿园在本职工作之外去搞什么大型活动,参与社区的活动也不是增加教师与幼儿负担的额外工作,幼儿园完全能将与社区结合的活动纳入到自己的教育内容中去,二者应当、也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
(2)与社区结合的活动一旦深入到幼儿园教育过程之中,将大大扩展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3)与社区结合的活动,不仅对幼儿在德育、社会性发展等方面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幼儿在智力、科学素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方面也有独特的作用。
(4)是否能开展与社区结合的活动,社区环境条件不是主要的,关键是教师能否敏锐地抓住问题,发现有教育价值的事情或现象,并有效地加以利用。同时,与社区结合可以贯穿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
总之,加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共同合作,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道路,是摆在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必须完成的任务。
主题二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园与摄取为什么要合作
2、掌握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 教学重点: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 教学难点:
具有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初步能力
教学准备:幼儿园与社区合作案例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
【问题研讨】幼儿获得信息的渠道有哪些?
幼儿园
渠道 家庭 社会:特长班、大众传播媒体、电视等
幼儿园已经不是幼儿学习的唯一渠道,幼儿既可以从幼儿园获得信息,又可以从社会(大环境)中获得信息。幼儿既接受幼儿园教育,又受社会的影响。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幼儿园必须与社区合作。因此,幼儿园与社区合作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
社区是由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结成的文化生活共同体。
(一)利用社区资源,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问题研讨】幼儿园利用社区中哪些因素教育幼儿,可以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社区资源有社区内休闲的绿地、文化教育设施,如图书馆、活动中心、影剧院等。利用社区活动中心,开展节日娱乐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图书馆的功能,怎样到图书馆寻找资料等活动。
(二)参与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服务,共创幼儿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
(一)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开展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二)与社区内各种机构组织建立联系
(三)通过家庭,推动幼儿园与社区合作 【实践操作】
1、观看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光碟——福利院。
2、收集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优秀案例
3、学生讲述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优秀案例
4、设计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活动方案(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5、实习时实施
第五篇:社区与学校沟通合作计划
学校与社区间沟通合作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我校长期与社区取得联系,相互沟通,共同都本着坚持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塑造“学校文化”为主线,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与社区相互沟通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相互沟通的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以非指定领域为拓展”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班级要制订好班级的活动计划,鼓励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活动,记好“成长记录袋”,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各班级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教导处。
4、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要虚心请教各学科的教师,教导处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5、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地方特色资源结合起来,也要与学校课题的研究结合起来,办出学校特色。
四、具体工作安排: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增添藏书量,并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让图书进入班级,建设好班级图书角;二是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三是继续完善以科技、艺体教育为特色的各类专用教室和宣传阵地,四是继承好学校传统活动,办好艺术节、体育节,同时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建设好心理咨询室。
(2)开发社区资源。
一、是积极参加社区社会活动;
二、是继承和发扬社区文化特色,利用社区教育条件建立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三、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而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长短线活动安排,一学期拟定一个长线活动,一个短线活动。另外的时间用于非指定领域中的团队活动及学校传统活动的教学上。在长线和短线活动的设计上,应以“研究性学习”的大方向为原则,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学生感兴趣的有地域特征,学校特色的,要以身边的小问题加以开展。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
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现结合我校科技特色教育及社区文化特色,提供如下备选课题,各班可参考其中一个长线活动的课题,制定好相应的活动计划。
长线活动:
主题一:小小种植家(研究菌类、蔬菜、花卉、农作物等与环境的关系。)
主题二:家庭小医生(了解感冒、甲流、腮腺炎、中暑、牙疼、红眼病、狗咬等的起因、症状、治疗预防)
主题三:环保小卫士(进行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提出整治环境的举措与建议。)
主题四:收看央视10套的《走进科学》栏目,增长见识。
主题六:在社区的指导下开展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德育活动。
短线活动:
主题一:校园安全警示。
主题二:每年三月学雷锋活动在社区的指导下开展
主题三:我与家长共联系
主题四:爱心献给留守儿.201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