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管理热点问题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目标,要求“通过改革,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现在,改革进程已近过半,距离这个总体目标的实现还有7年多的时间。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来保证这个总体目标的实现,对比需要进行认真思考和系统谋划。当前,行政体制改革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推进的具体改革内容,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总体目标的实现,本文将简要加以解析。
一、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为重心 推进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可以说,政府职能转变是改革开放以来历次行政体制改革的第一要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就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目标。多年来我们在这个方面作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实际上,政府职能转变还远远没有到位,距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究其原因,其中的重要一条,就是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过强,对微观经济活动参与和干预过多,而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关注不够,导致多年来政府职能难以实现真正的转变。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行政体制改革必须在政府职能转变这个第一要务上实现重点突破,推进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首先,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继续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这是当前和今后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重要方向。为此,要尽快明确公共服务在政府职能中的主导地位和核心地位。201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5432美元,人民群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和期待越来越高。《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各级政府“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着力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但是,从政府职能转变的实际情况看,公共服务在政府职能中的主导地位或核心地位还没有完全明确。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具体步骤上,我们可以先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突破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的基本责任,尽管我们这些年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仍然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我们要努力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努力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努力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注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
与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密切相关的政府职能转变,就是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只有真正把这些分开了,政府才能把“不该管”的彻底不管,把“该管的”真正管好。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以外,根本的途径是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律为准绳,划清政企之间、政资之间、政事之间和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之间的权力界限,割断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利益关联,实现政府责权的法定化,用法律的刚性手段规范和约束政府行为。划清了这些权力界限,也就割断了他们之间的利益关联。政府职责明确了,各级政府才能自觉地把不该管的事项转移出去,也才能把更多的精力、物力和财力转移到公共服务上来。
二、以大部制改革为突破口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开始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但这一改革还远未到位,主要问题是:(1)已经实行大部门体制的部门,内部职能、机构和人员整合不到位,实质变动不大;(2)有的一开始就存在整合不到位现象,如交通运输部整
合了原交通部和国家民航总局,铁道部至今未整合在内,使交通运输领域的大部制改革带有明显的先天不足。类似的情况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社会保障等领域。(3)在农业、文化、民族宗教等领域,应该实行大部门体制的,至今尚未实行。(4)大部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减少领导职数。但从已经实施大部制改革的部门看,有的领导职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有明显增加。(5)在推行大部门体制改革中,有的上边未改,下边已动,导致上下不对接,运行机制不顺畅。[1]
针对这些问题,应当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大部制改革。对已经实行大部门体制的,要进行工作流程的优化再造、管理职能的重新分配和内设机构的整合调整,真正做到职能有机统一;在已经推行大部制但尚未整合到位的部门,如交通运输部,要继续推进并整合到位,真正建立起大交通管理体制;在应该实行而尚未实行大部门制的系统,应适时推出大部门体制改革;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精神和要求,积极探索和推进公共服务领域的大部门体制改革,明确公共服务的职责分工,减少职责交叉;在推进大部制改革中,坚决贯彻中央精神,严格执行政府组织法,严格控制编制和领导职数,不能以“过渡期”为由,突破编制和领导职数限额;在推进大部制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强权力监督机制建设,尤其要通过科学的权责划分推进“行政三分制”改革,实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科学分离和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不能以大部制为借口,刻意强化部门权力和部门利益。
在地方层面,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级地方的大部制改革。近几年,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大部门体制改革,如广东顺德在优化组织结构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将党政机构进行统筹考虑,将原有的41个机构,大规模地整合为16个机构;深圳市积极探索建立职能有机统一、功能定位准确、部门数量精干的大部门体制,政府部门由46个精简为31个,精简幅度达三分之一;珠海市政府工作部门由36个减为27个,精简25%,力度也比较大;阳江市政府工作部门由原来的37个减少为25个,精简30%。[2]今后在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方面,要鼓励支持各地大胆探索大部制改革,优化地方政府组织结构,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
三、以事权财权合理匹配为目标 改革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
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目前的改革主要集中于省直管县改革。今后要以公共服务为重点深化改革,合理确定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财权,真正调整好中央与地方关系。
一是继续以公共服务为重点推进省直管县改革。近10年来,党和国家重要文件和领导人重要讲话中,多次出现省直管县改革的内容。特别是近几年,中央批复了8个省37个县进行省直管县改革试点。截至到2010年,我国有20多个省份陆续进行了财政体制省直管县和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试点。两项合计超过1000个县。[3]这一探索收到了积极成效,为新的行政体制突破和新的区划调整积累了经验。在这个问题上,要特别重视加强省直管县改革的顶层设计和规划,着重研究推行省直管县改革的条件,尽快制定相应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法》,真正推进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调整。
二是以公共服务为重点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与财权。目前,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权限还不明确,比如说,我们的中央与地方在核心公共服务支出中还存在错位现象。根据政府间公共服务职责划分的原则和国际经验,社会保障与福利总体上应属于由中央政府提供的全国性公共服务,而我国中央政府支出的比重只占政府总支出的8%;教育和医疗卫生应属由各级政府共同提供的公共服务,其中中央政府支出的比重只分别占政府总支出的8%和3%;而地方各级政府支出则分别占到社会保障补助政府总支出的92%,教育事业政府总支出的92%,卫生事业政府总支出的97%。这种政府间公共服务职责划分,造成“上级请客、下级埋单”现象,使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不堪重负。再比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公共服务事权
与财权还很不对称。目前,我国地方各级政府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达到70%,也就是说,大部分公共服务是地方各级政府提供的。按照现行财政体制,地方各级政府收入占政府总收入的比重为45%,收支差额部分应由中央财政补助或转移支付弥补,而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层级过多、层层截留等缺陷,使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和欠发达地区政府实际得到的资金非常有限,县乡财政普遍困难,地方隐性债务越来越大,服务提供地区差别拉大,落后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4]为此,必须尽快合理确定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事权与财权,切实解决这些问题。
三是以公共服务为重点推进乡镇和街道改革。在这个问题上,一些地方做出了富有成效的试点工作。广东省于2009年在佛山、东莞市开展简政强镇事权改革试点,选择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南海区狮山镇,东莞市塘厦镇、石龙镇进行简政强镇事权改革试点。佛山市对容桂街道和狮山镇实行简政放权,扩大镇(街)管理权限,赋予其部分县级管理权限,顺德区属部门第一批就向容桂街道下放了316项管理权限。同时在规范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创新公务员和人员管理制度等方面也迈出了重要步伐。东莞市对石龙镇、塘厦镇通过直接放权、委托放权、调整派驻机构管理体制、内部调整放权的方式,下放事权、扩充财权、改革人事权。此外,这些试点单位还积极推动政府向社会简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办法,将一些管理和服务事项放权给社会。[5]广东省的基层政府改革,加快了县镇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加强了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促进了县镇经济社会发展。对这些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在今后的改革中要积极加以鼓励、扶持和推广。
四、以政府管理创新为重点 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当前,要真正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就必须通过政府管理的不断创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与改革。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选择社会关注程度很高的两个问题作为突破口。
一是尽快完善内容和程序,切实推进政府预算公开制度。政府各部门的行政经费,包括出国出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等支出,都要详细公开。各类预算执行和决算的审计报告也要向社会公开。2011年,有92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部门预算,90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部门决算,98个中央部门和北京、上海、广东、陕西等省市公开了“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全国审计机关向社会发布预算执行及财政收支等方面审计结果公告8000多篇。[6]今后,必须尽快完善这项制度,进一步细化公开项目,真正让人民群众知道政府的钱是怎么花的,办了什么事,真正使人民群众更方便地了解和监督政府工作,真正发挥“三公”公开对于防治腐败的重要作用。
二是坚定信心、勇于改革,着力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防止干部贪污腐败的重要措施,也是反腐倡廉的根本制度保障。因为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可以真正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可以真正实现社会对政府的有效监督,可以争取民众信任,提升政府形象,可以强化政府官员的自我约束。近几年,一些地方,如新疆阿勒泰、浙江慈溪、四川高县、重庆开县和江北区、上海浦东、湖南浏阳和湘潭所辖的湘乡等相继开展了领导干部财产监督的试点。但是,这些试点都是局部的零星的,而且具体的申报措施和内容还很不完善,除了采取公职人员申报财产和有限范围内的公示以外,相关的配套措施也不够健全,还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此,我们必须有改革的勇气,有长远的眼光,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借鉴国外有关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建设的有益经验,逐步推进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要明确财产申报制度的功能定位。在实践中,循序渐进,采取由点到面的方式,恰当地选择切入点,自上而下逐步推行。同时要注重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对实施财产申报涉及的有关部门的执法权限、公众监督权、知情权与公职人员及其近亲属的隐私权等问题,通过法制建设来加以解决。
五、以科学分类为基础 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应当说,当前推进的事业单位改革,是历次事业单位改革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改革。这次事业单位改革的最大特点就是分类推进。所谓分类,大体上就是行政类、公益类和生产经营类。在这三大类中,各自又有更具体、更细致的分类。基本原则就是,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将行政职能回归行政机关;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公益类的事业单位或转为民间组织或转为“公立事业法人”。
一是行政管理类的划归政府机构。通过职能审核,明确哪些事业单位行使着行政职能;明确其行政职能是划归相关行政机关,还是将事业单位划归行政机关;明确是一次性将行使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回归行政机关,还是暂时保留在事业单位范围内;对暂时保留在事业单位范围内单位的人员参照(依照)公务员管理,机构按照政府机关管理与运行。最终目标是实现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其行政职能划归相关行政机构。
二是生产经营类转企改制。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难度最大、最易引发矛盾的改革。同时,也是标志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否取得明显成效的改革。因此,转企改制绝不可简单地“一改了之”、“一卖了之”,事前、事中、事后大量困难的组织、协调、攻坚、安抚等工作必须科学设计、精心实施。
三是部分公益类转为社会组织。事业单位向民间组织转化符合社会转型与公共事业发展趋势,可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与民间组织的发展。推进事业单位向社会组织转化必须立足于社会转型、政府改革、公共事业创新,立足于事业单位改革与社会组织发展,必须明确方向,制定科学、现实、可行的战略目标与推进措施。
四是部分公益类转为“公立事业法人”。事业单位转为“公立事业法人”不涉及组织性质改变,但“公立事业法人”不是传统事业单位简单的现代翻版,体制重塑成为转化的核心问题:建立现代公共事业体制,使适应传统体制的事业单位体制机制向适应社会转型与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传统公共事业体制转变,涉及事业职能调整、政事关系理顺、组织机构再造等多方面重大而深刻的变革。这些问题,都是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转为“公立事业法人”面临的艰巨任务。
可以看出,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分类,它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去留和未来发展,也关系到事业单位中每个人的命运。改革过程中,既不能大包大揽,更不能一推了之。要科学分类、严格分类,稳步推进。既要关注每个事业单位的去向,通过改革,让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发展。同时也要重点关注事业单位中每个人的未来发展,不能因为改革而影响到个人利益。
第二篇:热点问题集锦
1.请分析取得抗冰救灾胜利的因素有哪些?我们中学生在抗击冰雪灾害中能做些什么?答:因素:①中国共产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③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综合国力明显增强。行动:节约零花钱,为灾区人民捐款;写倡议书,呼吁社会各界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向灾区捐款捐物;节约水电等资源,为灾区重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等。
2.维护民族团结,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答:(1)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为促进民族团结做贡献。(2)就是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同各种破坏民族团结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3.“嫦娥二号”发射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答: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经济实力的增强;科技不断创新,科技实力的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综合国力提升;发扬中华民族精神;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等等。
4.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答:(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科技创新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将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3)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应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必然要求;(4)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是实现经济跨越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5)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
5.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办?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
答:(1)我们中学生要明确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创新意识;(2)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科技创新等社会实践活动(如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创新活动);(3)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养成勤动脑的好习惯;(4)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口号或广告:(1)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2)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3)自主创新,以人为本。(4)勇于开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
6.请你就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几条建议(措施)
①重奖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人才,营造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②积极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③积极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人才强国战略,加大对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投入,全社会形成重视人才和重视科学技术的社会气氛;④对在职人员进行各种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在职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7.评选《感动中国》人物(全国道德模范)有什么重大意义?
(1)有利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2)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4)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伟大民族精神.8.感动中国人物为什么感动中国?(要结合具体人选的事例来分析)
(1)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热爱祖国,服务社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2)他们的行为弘扬了社会正气,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3)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胸怀大志,战胜挫折,勇往直前(4)他们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爱岗敬业,敢于奉献(5)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6)他们具有热爱祖国、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9.青少年如何化感动为行动?
答:要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家里,勤俭节约,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在社会,遵纪守法,诚信待人,服务社会,积极履行公民义务,努力做一个道德高尚,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树立崇高理想,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之中,艰苦奋斗,不断创新。发扬奉献精神,树立责任意识,自觉承担责任。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热爱祖国,关心集体,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始终以道德楷模为榜样,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从自身做起,遵纪守法,努力把自己塑造成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10.从我国的国情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建设生态文明?
答:这是由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①目前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很少、利用率低、资源破坏与浪费严重,这些资源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②在我国,人与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要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
11.你认为怎样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①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③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依靠科技开发替代资源,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④坚持法制建设,依法保护环境,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⑤提高全民族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12.我们青少年能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做些什么?
答:我们青少年要从小要树立崇高理想,肩负历史使命,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积极宣传科学发展观,关爱他人、社会和自然,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13.节能减排,我们能做些什么?(你准备为节能减排做些什么?)
答:①为花浇水,积极参加植树种草活动;②继续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在生活中养成节水、节电的良好习惯;④节约环保消费;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尝试节能减排的小发明;⑤积极举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争做节能减排的小主人等。
14.校园节能减排金点子有哪些?
答:①采用自然光,使用节能灯,杜绝长明灯,做到人走灯灭,随手关灯;②淘米水、用来洗碗筷,去油又节水;③一张纸两面用,没用过的一面可以写草稿或自制成笔记本使用;④能吃多少就买多少,不要浪费一粒粮食;⑤凡是“用过即丢”的商品尽量少用,减少浪费现象。
15.假如你当选为人大代表,你可以在大会召开之前、召开之时、召开之后做些什么?
答:召开之前:深入基层调研,搜集整理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草拟提案;召开之时:递交议案或建议,反映民声,提出解决办法;召开之后:向选民传达会议精神,并认真贯彻落实。
16.为更好的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答:我们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小主人,热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应有的情感;在生活中尊重人大代表,积极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尽到小主人的责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尽一份力量使我们应有的行动。
17.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70周年?
答:(1)为了更好的珍惜和平,维护和平,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2)为了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大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实现民族振兴
(3)为了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美德,维护国家尊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为国家分忧。
18.我们中学生能为和平发展作些什么?
答:中学生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将来投身于现代化建设打好基础。积极宣传和平,呼吁和平,反对战争和冲突。面对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和各种矛盾,要顾全大局,冷静理智,合法有序地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增强法制观念,不做影响社会稳定的事,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
19.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
答:(1)文化建设要博采各国文化之所长,吸收外国文化的文明成果,同时要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2)对外来文化要做具体分析,对我有用的要吸收,有不利影响的要抵制。(3),总之,要立足我国国情,结合我国实际,对于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应该结合时代和实践加以继承和发展,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努力吸收和学习有益的优秀的文化成果。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成果。
20.迎接2010年广州亚运会,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我们青少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力争用现代科技武器自己,为科技奥运作出贡献。要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争取做奥运会的志愿者服务员要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主人翁地位,把国家和民族的大事当做自己的大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断增强体质等。
21.每届亚运会都要招募大量的志愿者,假如你是一位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志愿者,你应该做些什么? 答: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尤其要学好外语,以文明、上进、热情、友好的姿态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到来。提高全民族素质从我做起。动员家人、亲戚、朋友都来为2008年奥运会出谋划策,做力所能及的事。
22.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答: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根本原因);毫不动摇的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四个文明一起抓,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始终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3.面对日益开放的世界,我们青少年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答:我们青少年应该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以积极参与的心态,关注世界,关注和平;积极宣传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勇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化建设的本领,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作出贡献。
24.为了让人们在新增的节假日里过得文明、健康、有意义,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端午节参加一些荡秋千、赛龙舟的活动;中秋节陪父母观看有意义的电影,看望孤寡老人等。
25.请你为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答:①组织学生参观民族精神教育基地;②利用广播、橱窗等宣传民族精神;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26.青少年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①要以积极的态度,自觉接受民族精神教育。②要积极参加各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③要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从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7.民族精神的内容很丰富,就你最有感触的一个方面,结合自己学习生活,说说该怎么办?
我们要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学习中要做到乐观开朗、自信自强。遇到困难挫折不气馁,不退缩,如考试失利后不心灰意冷.要找出失利的原因,更加刻苦努力的学习。
28.青少年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答: ①青少年学生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知荣辱、懂善恶、辩美丑;②应该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学会自尊,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③应该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同一切有悖于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做斗争。
29.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做些什么?
答:①我们青少年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坚持 “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台独。②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③积极宣传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原则和立场,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④所能及的小事如尊重军人,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优属活动,或给台湾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渴望统一的愿望。
30.请写出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做法有哪些?
答:在家庭:主动分担家务,帮父母做饭、洗碗、洗衣服等;向父母道一声辛苦,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不调吃穿,不乱花钱:在学校:尊敬师长,见面行礼,主动问好;向家庭困难同学赠送学习用品,互帮互助;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增强合作意识;在社会:为孤寡患病老人提供服务;积极参加社区清洁卫生、环境保护的活动;学习宣传礼仪知识,文明出行;
31.解决民生问题的意义 答:(1)有利于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2)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3)有利于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4)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5)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2.你是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呢?(为什么建设新农村?)
答:①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的标志。②也表明我们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趋势,顺应现代化建设和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农村发展不起来,整个国家就发展不起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体现了共同富裕的要求。④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⑤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⑥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改革发展的大局,有利于农民生活的提高。⑦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
33.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答:①肩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成材,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努力学习,通过深造,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将来要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去。②向父母建议:要利用农闲时间,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水平。③向政府建议: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等。④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明确时代所赋予的崇高使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法律知识,关心“三农”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法律宣传,为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加快城镇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出贡献。
34.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请你列举一、二加以说明。
答:农业不发达,农民不富裕,农村不繁荣;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比较低;农村水电、道路、交通、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差;农村商品市场总量不足,分布不尽合理等等。
35.请你展望下若干年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
答:①生产发展:农业生产井井有条,农田的庄稼丰收景象;果实挂满枝头,农产品加工厂立于村头,渔业、畜牧业兴旺等。②生活宽裕:家家户户有了宽敞的住房,拥有小轿车,农闲季节出外旅游,名牌服装走进普通家庭,人们更加重视生活质量。③乡风文明:人人安居乐业,邻里和睦,人人讲礼貌,农民的孩子免费高中教育,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自主创业、创新、创优能力增强。④村容整洁:街道干净卫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繁荣,绿水青山与人相伴。⑤管理民主:人民积极参与政治、关心政治,民主管理得到有效的落实与保障。
36.请你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拟几条宣传标语
答:①、落实科学发展观 创建和谐新农村③青山绿水好 农村要环保④开发新能源 享受新生活⑤发展集体经济 促进新农村建设 ⑥清除农村污染营造秀美环境 ⑦改厕改灶改圈 植树栽花种草 ⑧培育文明新风 构建和谐农村
37.为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关注祖国的发展,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肩负起民族振兴的使命
38.对3月14日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的主要路段实施打砸抢烧的不法分子迅速依法采取措施,果断平息说明了什么?
答:不法分子的行为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破坏民族团结、是严重违法行为,应受法律的追究。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应当反对藏独分子的不法行为并与之作斗争。
39.从合理消费的角度看,中学生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压岁钱”?
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会合理消费,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坚持理性消费,做到量入为出;注重环保购物,倡导绿色消费;坚持适度消费,弘扬节俭风尚;注重精神消费,提升精神境界。
40.在接受免费义务教育方面,青少年应怎么做?
答: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要树立崇高远大理想,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发展自己。在完成规定的学业的基础上,争取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将来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热点问题
涪陵水利相关热点问题
各位领导、同志们:
水是生命之源,水务事关民生。
涪陵水利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拼搏,初步构建起比较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全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幸福安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但较多的历史欠账和薄弱环节,客观上老百姓关注水利建设,特别是中央1号、市委37号、区委33号文件出台后,水务工作更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集中体现在水利建设、水行政管理、执法、招投标和资金管理几个方面。
一、大木和焦石等喀斯特地区缺水
2011年7月22日,区委办、区府办印发了《江东喀斯特地区水利建设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涪陵委办发[2011]33号),明确了喀斯特地区的焦石、白涛、罗云、大木、武陵山等五个乡镇、街道三年总体水利建设目标为10亿元和20116069万元的的建设投资任务,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建设。7月份全面启动项目前期工作,8月份启动五小水利工程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目前,截止2012年3月10日,江东喀斯特地区各项水利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318万元。
1、重点水源工程:双江水库、杨家湾水库、土地沟水库、纸厂沟等水库前期工作完成投资1475元。土地沟水库、纸厂沟水库完成了工程施工技术设计并完成了招投标。
2、水利工程修复:建设大堰、渔碑大堰防渗整治工程进展顺利;后沟水库完成施工前准备工作;岩凤沟水库完成初步设计初稿。
3、五小水利建设:完成小渠道、蓄水池、山坪塘等五小水利工程投资1930万元。
为加强对喀斯特水利建设攻坚行动的指导督促,区水务局成立了各项攻坚工作组和监督组,由各分管领导任组长,分别联系五个乡镇、街道。在每个工程施工现场,竖立了区水务局监督管理公示牌,将主要领导、联系领导的手机号码进行公示,接受群众投诉。同时,区水务局下发了《重庆市涪陵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技术管理办法》(涪水务发[2011]255号),作为喀斯特地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标准。区水务局、区财政局下发了《重庆市涪陵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实施细则》(涪水务发[2011]号),指导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二、山坪塘高标准整治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涪陵委办发[2011]34号)精神,“十二五”期间,将完成30%共3000口山坪塘高标准整治。为此,我局和区财政局共同编制了2011—2015年山坪塘高标准整治计划。根据该计划,“十二五”期间,山坪塘高标准整治共需资金11751.50万元,其中,拟争取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小
(二)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和灌区高效节水项目等市级以上补助资金7250万元,区级财政水利专项资金4501.50 万元。
2011年,全区完成了100口山坪塘高标准整治,完成投资410万元,其中争取到中央财政补助小农水项目资金350万元。2011年年底,下达了2011700口山坪塘整治计划,目前各乡镇、街道已全面开工建设。该项工程采取“先建后补”方式,实行竣工验收后一次性拨付补助资金3.5万元/口。为保证建设质量,区水务局下发了《涪陵区山坪塘整治技术标准》,并在建设工程中进行监督指导。对部分整治质量差的工程,区水务局责成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进行了返工。2011年的山坪塘高标准整治掀起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热潮。
三、农村饮水安全 1、2004年,我区有城乡饮水不安全人口43.2万人,“十一五”期间,通过大力开展城乡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约1.4亿元,全区解决了31.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还剩下11.4万人没有解决;
2、按照市水利局工作计划,2013年内,将解决剩下的11.4万人的饮水安全。今年,计划投资5000万元,修建饮水安全工程39处,解决6.72万人饮水安全。同时完成城市拓展区石沱供水工程和蔺市镇供水工程,改善供水人口2.8万人。3、2009年,全区重新核定了新增饮水不安全人口17.7万人。按照规划,将在2015年内(即“十二五”期间)全部解决,届时全区将累计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60.9万人,实现饮水安全整区销号。4、2012年,已下达解决2.55万人饮水安全工程投资计划,项目实施后,全区将共计完成解决43.2万人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实现2004年核定的饮水不安全人口整体销号。新增的17.5万余人饮水不安全人口将于2013—2015年解决。
四、排水设施运行管理
城区排水设施陈旧,排水管网过水能力不能满足现实排水要求,董家湾加油站、区政府门前、南门山、中山路等地段每逢暴雨内涝严重,市民怨声载道;排水涵洞(也是城区主排洪通道)设计断面小,检查井少,设施严重老化,大多超期超限使用,加之部分地段埋于居民区房屋下,管网错综复杂,疏通、维护难度大,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滨江路排洪通道高程较低,均为淹没出流,三峡工程正常蓄水后,在江水倒灌下,易形成拥堵,存在隐患一时还难以界定;城区排水系统没有严格实行雨污分流,一遇暴雨因污水处理能力有限只能对部分污水进行收集,多余的雨水和污水直接排入了长江;排水管网(管沟)长度超过170公里,管理战线长,巡查范围广,维修事项多,而区水务局现无专门的机构负责此项工作,每年安排的预算内维修经费又及其有限(15万元),无法满足管网日常维护需要;排水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存在多头建设和无序现象。
排水职能职责划转后,相应管理机构、人员和运行维护经费并未做相应的调整和划转,没有专业的机构、人员和运行经费,城区所有的排水设施日常的管理和维护任务全部有我局供排水 科具体承担,(供排水科现有编制1人,外借2人)给我局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在排水设施管理方面,由于人员缺乏、责任不落实,监督不到位,造成排水设施损毁严重,难以发挥作用,安全隐患大,时有堵水、涌水、污水横流现象发生,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意见大。在排水执法方面,由于执法主体不在我局(属综合执法局),工作衔接缺乏力度,执法力量不足,一些破坏排水设施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排水法律法规没有得到较好地贯彻执行。
面对重重压力涪陵区水务局没有退缩,而是顶着压力只难而上。2010年10月为了顺利完成重庆市市政府城管目标考核任务和涪陵区2010年“创模”工作的具体要求,区水务局在时间紧任务重的特殊情况下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加班加点,不分昼夜,仅用50天时间就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城区11个排污口的整治工作,共完成投资600多万,铺设管网5公里左右。为我区2010年城管目标考核和 “创模”工作考核争的了时间打下了基础,确保了以上两项考核的任务顺利通过了重庆市政府和重庆市政委的考核,并得到了重庆市政府和重庆市政委的高度评价,涪陵区水务局也因此被评为“重庆市2010年水务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区水务局从城区排水现状出发、立足长远、着眼未来,针对我区急需解决的“江东廉租污水处理工程”、“洗墨路、顺园路等5条道路的雨污分流工程”进行了规划、设计并迅速启动了建设改造工作,于2011年11月底全面完工。通 过整治彻底改变了“洗墨路、顺园路等5条道路”的排水现状,确保了排水畅通,保障了周遍居民和企业的的污水的排放和收集问题,解决了长期以来广大市民反映强烈的“污水横流”问题。“江东廉租污水处理工程”的顺利实施确保江东廉租住户顺利、按期入住,化解了矛盾,减轻了政府压力。2011年全年共完成排水管网改造15公里左右,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圆满完成我区城管目标任务,获重庆市市政府和重庆市市政委的一致好评,区水务局荣获“重庆市2011年水务工作先进集体”。
五、水行政执法(一)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
加强水政监察队伍规范化建设。目前已在25个乡镇建立了水行政执法队伍,共有基层水政监察人员76名,按照“委托执法、独立调查、联合办案、共同监管”工作思路,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水,促进我区水政监察队伍执法能力的整体提升。
2011年我局共对水事活动进行监督160余次;依法调解了江东群沱子八组、江东辣子村、李渡锁口丘水库等水事纠纷,水事纠纷调处率95%以上;调查各类水事违法行为35起,立案查处8起其中,涉河建筑3起,违反水土保持法3起,非法采砂2起,罚款43.5万元,无行政复议、应诉、理赔等事件发生。通过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提高了水行政主管机关的地位,维护了水行政法律法规的威严。
中铁大梁隧道局及涪丰石高速公路第一工程处两家单位在 施工过程中,未按照《水土保持方案书》要求,将工程弃渣随意堆弃在龙驹河沿岸,堵塞河道,影响河道行洪。我局多次要求整改,但对方不予理解,仍继续倾倒弃渣。6月17日,涪陵区境内连降暴雨,因龙驹河河道堵塞,无法溢洪,在施工现场造成“堰塞湖”险情,被区水务局及时发现并立即组织抢险,挖通溢洪通道,排除险情。涪陵区水政监察支队立案调查并按今年新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对其做出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清除工程弃渣并对两单位分别处18万和10.5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目前,此案已办结,弃渣已清除完毕,正在进行河道恢复工作。
(二)建立了部门联动执法机制
为保证涪陵区水行政执法工作顺利开展,我局及时向区政府汇报,主动协调部门关系,争取支持。年初,我区长江河道非法采砂案件频发,如不有效制止,维护正常河道采砂秩序,将严重威胁长江河道生产安全及对我局社会形象带来不利影响。为此,我局就此问题专题向区政府报告,得到了区政府大力支持,区政府指示区公安局打黑办介入,分别找非法采砂业主谈话,有效打击其嚣张气焰,使非法采砂得到遏制。在日常的执法活动中,我局还加强与海事、航道、公安、港务、交通等部门联系,建立了长效联动执法机制。水上,联合海事、港航等部门开展执法联动,对发现的非法盗采的采砂船舶,相互通报,依据各单位法律法规从重处罚,提高违法成本。岸上,港务码头管理部门,对装运非法盗采河砂的运砂船,不准靠岸销售。路上,联合公路管理部门,对装运非法盗采河砂的车辆加强管理。联系公安部门,对因盗采引发的社会治安案件从重处理,对屡教不改,暴力抗法的盗采违法责任人移交公安部门处理。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加大行政处罚执行力度,解决行政处罚执行难的问题。上半年,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共同管理下,对非法采砂从源头到销售严厉打击,规范了长江河道采砂秩序,非法采砂案件逐步减少。目前我区已初步形成了信息共享、装备互用、部门联动的长效执法机制。
六、河道采砂方面
今年,我局对长江河道砂石资源开采权按相关规定进行了公开拍卖,收取砂石资源费5639万元,创历史最好成绩。多数采砂业主能按照河道主管机关的有关规定进行合理有序的开采,但有少部分采砂业主因利益驱使非法采砂、越界采砂,不仅破环了河道采砂秩序,造成生产安全隐患,还影响了河道通航安全。我局把打击河道非法采砂行为列为水行政执法重点,克服执法人员少,砂场点多面广,调查取证难等困难,采取日常巡查与重点突击、流动督查与驻点蹲守相结合的综合执法模式,对全区的河道采砂实行了全面有效地监控,较好地打击了非法采砂行为。今年我局共主动巡查60余次(其中夜间巡查20余次),出动水政监察人员280人次,车辆50余台次,发现并责停违法采砂行为29起,立案查处4起。其中涪陵区境内上梁沱水域,顺天号采砂船未办理《长江河道采砂许可证》,在此水域进行非法采砂作业,我局水政监察人员多次对非法采砂作业的船舶给予警告并下达 《责令停止水事违法行为通知书》,但顺天号采砂船船主对此置之不理,继续进行非法采砂作业,我局于2011年4月1日、2011年5月16日,对顺天号采砂船两次非法采砂作业进行立案调查,并给予限期撤离上梁沱水域,分别处15万元和20万元的行政处罚。通过强有力的水行政执法,长江河道采砂的规范治理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在今年长江委举办的长江流域河道采砂经验交流会上,我局作为重庆市河道采砂管理典型单位,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得到了专家及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我区长江采砂秩序良好。
七、水资源方面
组织开展了“水资源取水许可”、“排污口设置”等专项清查行动,清查全区水资源使用状况,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大力开展了水资源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努力足额征收水资源费,今年完成水资源费征收65万元。为更好地加强水资源管理力度,我局积极与区级有关部门协调并多次向区政府汇报,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排污口设置审查等8项涉及水资源的行政审批项目纳入并联审批,目前区政府已正式同意,这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区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八、项目建设与资金管理
(一)项目业主
水利建设项目按照区政府的为水利建设公司、农投集团等,区水务局不是项目业主。
(二)招投标
(三)资金管理
第四篇:热点问题
政府自身的问题
——政务公开,权利透明,推进民主进程缓慢;
——政府公信力问题与形象问题遇到严峻挑战;
——不适应社会矛盾突发期,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不足,群体事件屡有发生(瓮县与孟连的例子);
——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影响了地方政府与部门政府的执行力;
——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屡有发生(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重庆出租车、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
——完善问责制度还需要很大的努力 ;
——精神状态的低迷、畏难情绪严重;
——理想、信念出现问题 ;
——政府服务收费问题(供暖;公交车)
• 公共服务方面的问题
• 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投入不足。公共服务的投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公共服务覆盖面太窄。公共服务投入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这三项基本公共服务上,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投入不足,基本医疗、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演变成收费教育,医疗乱涨价、乱收费导致更多的人看不起病。在公共服务领域已经形成了两种不合理的局面:一方面国家对现有事业机构大量资金的投入,在相当程度上是用来养人,事业机构应当给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在公共卫生、农村义务教育等基本的公共产品供给和公共服务方面国家投入又太少,严重制约了社会事业的发展。
• 公共服务改革市场化操作,违背了公益化方向。在公园、公路、公共场合、办理手续和在公交、供暖、水电等诸多民生问题上收费、涨价,意见很大。
• 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量不足、质不高。一是市场化运作代替了公共服务职能,如教育、卫生、文化;二是垄断,部门行业利益形成了利益集团,如水电移动通讯等;三是体系不健全,有好多需要纳入,不能满足公众需求,如公共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慈善体系(第三次分配)建设;四是投入严重不足,如农村、社区的医疗体系、服务体系。五是提价缺少保护措施,公共商品涨价问题严重。
• 公共服务分配不公,政策的制定、制度安排明显地有失公平。这集中地体现在以国家固定投资为代表的公共设施的投入,多年来出现了“两多”“两少”的现象:即城市多,农村少;发达地区多,落后地区少。如择校生、存款利率利税20%、户籍管理、身份歧视、用工制度等。如歧视性服务:近年来,一些铁路、民航、航运等交通运输服务部门,相继推出了旨在为所谓“高端”客户服务的“豪华列车”、“移动宾馆”“专用包厢”等项目,在旅客中引起了很多议论。人们认为,占用公共服务空间为少数人提供“高端服务”,是一种不公道的“嫌贫爱富”行为。存款500元以下收取手续费,大额客户享受贵宾服务。
• 行业协会、消费者保护群体、服务提供机构的作用没有发挥。侵害消费者利益、霸王条款屡有发生。• 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管理混乱。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厕所、公园经营;停车场紧张问题
7、管理方面的问题
管理能力不强。公共事务管理以罚代管、以检查代管理、多头管理;
二管理不到位(混乱,如黑中介、乞讨者、非法小广告、网上救助、电视医院、考艺辅导班、假文凭、保姆家政); 三是法律制度(如企业自律制度保证消费者利益); 四是忽视民意(如电动自行车的取缔、小排量汽车的限制)、缺乏信息公开、政务透明、提出预警; 五是没有监督机制;
六是政策或者落实不力,如就业政策,农村政策配套措施,扶贫政策没有制约监管制度。七是公共生存环境管理滞后。
八、执法难
九、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十、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拉动内需问题
• 如何选定项目:选好、选准、选实。能拉动经济链条的,解决民生的。经济适用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
• 如何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地方举债赤字;扩大信贷规模,鼓励社会资金和企业投入
• 如何监管资金:纪检、监察、审计、司法全过程跟踪监察。保证实效。• 如何加快项目进度: • 如何加大责任追究。
• 如何保证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 打工队伍返乡回村问题 • 民生问题
• 民生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
• 就业难:劳动就业、创业、培训、服务、权益保障 • 看病难看病贵 • 住房难 • 养老难
• 上学难:教育收费 ;重点
• 收入问题:收入分配不公差距拉大、增加收入困难 • 物价上涨:住房价格过高 • 社会治安 • 环境污染
• 生活紧张压力大没有幸福感 • 社会矛盾突出
• 存在较大的或严重的社会群体利益冲突。贫富矛盾和干群关系紧张,雇主与雇员之间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利益关系,这些矛盾可能会激化
• 人身、个人和家庭财产、个人信息隐私、交通、劳动、医疗、食品等缺乏安全感
• 除了有些是政策失误所造成的之外,更多的原因还是当今干部队伍的总体素质差水平低所造成的矛盾。在当前群众信访特别是群众集体访反映的问题中,80%以上反映的是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80%以上有道理或有一定实际困难和问题应予解决;80%以上是可以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加以解决的;80%以上是基层应该解决也可以解决的问题。
• 我国正面临着一系列“两难”矛盾:既要加快工业化,又要超越依赖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旧式工业化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既要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又要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广泛吸纳劳动力的优势;既要推进城镇化,又要避免大量圈占农田导致耕地减少、农民失地……这是改革进入“深水区”出现的新特点,给社会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许多新的难题。
•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现了许多阶段性的特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个多样化的社会已经取代过去的单一社会,一个开放的社会取代了封闭的社会,成万上亿自由流动的“社会人”正在取代过去那种一辈子依靠单位的“单位人”。诸如此类的变化,既使一个古老的民族重新焕发出了青春的活力,也给中国社会特别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许多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难题。
11、文化建设与管理:公祭问题;造假问题;文化市场混乱问题;文化下乡问题;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基层文化建设问题
12、化解社会矛盾,维护民众利益,保障公共安全:处理好上访和群体暴力事件
13、广播电视、新闻媒体、文学艺术问题:选秀;虚假广告与虚假新闻;有偿不闻
14、社会建设:社会环境建设与社会文化建设:城市建设;自然灾害;农村建设;小区建设;和谐社会建设 •
15、管理能力低下
• 网络建设与管理,网络问题:人肉搜索;网上捐助、购物、银行;网络游戏;网络歌曲,最近治理的低俗网站; • 信息建设与管理
• 执法难:城管执法难。城市市容管理之难,有目共睹。市容管理往往成为矛盾的聚焦所在。土地执法难。我国耕地保护的形势不容乐观,各类土地违法案件不断发生。行政执法难主要表现概括起来就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执法犯法等。环保执法难。• 公共事务管理以罚代管、以检查代管理、多头管理 • 管理不到位(混乱,如黑中介、乞讨者、非法小广告、网上救助、电视医院、考艺辅导班、假文凭、保姆家政)• 忽视民意(如电动自行车的取缔、小排量汽车的限制)、缺乏信息公开、政务透明、提出预警 • 化解应对风险差 •
16、推动全民创业问题 •
17、建设创新型的国家问题 •
18、就业与择业问题
19、公民素质提高问题:旅游景点的坑蒙拐骗;社会上当的群体特别是老年人;青年人的自我强调与社会的融洽能力;学校教育的缺失
• 20、道德建设与道德滑坡问题:企业行业自律与职业道德;个人道德品质与个性自由问题;道德与法律问题 •
21、生态环保问题
•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水环境污染日益突出;生态破坏严重;农村污染问题 • 环保新政问题,如限塑令
• 全民环保意识、责任与环保教育、环保法规建设、环保监督机制
• 环保与经济发展、结构调整 的矛盾 • 科学发展观的问题与政绩评定问题
节约问题
• 能源紧张,资源困乏;另一方面则资源利用率极低(卡的利用率极低)
• 奢侈浪费严重:经济领域的商品外包装,大学生的攀比消费,装修,婚礼,吃喝,能源资源
• 消费观念问题,过度消费问题突出:没有建立起节约型消费的模式,住房,名车,美容美发,手机电脑,房奴、车奴现象,升级太快 • 节约的法规、政策缺乏
• 全民节约意识,节约氛围,节约文化,节约教育缺失 • 党政部门的浪费严重:公务接待、公务用车、楼堂馆舍、广场公园城市建设浪费惊人
第五篇:热点问题专题
党的“十七大”申论热点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中突出的问题是: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问题)
※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地区发展差距、收入差距问题)
※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三农”问题)※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民生问题)
※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诚信建设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问题)
※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
※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