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家笔下描写的任人物
作家笔下描写的人物 教材分析
《作家笔下描写的人物》这组群文是由《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三篇课文组成,并且三篇短文都选自名著。这三篇课文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虽侧重点不尽相同,但都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突显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特点或某种思想品质。
其中《小兵张嘎》着重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来表现小嘎子的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临死前的严监生》作者主要通过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的描写来刻画一个爱才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人物形象。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一片段着重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的描写来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貌美专权的人物形象。通过这组群文阅读学习,目的是让同学们明确作家笔下的人常常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延伸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学习目标
1.在正确、流利、速读课文基础上,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家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学习重点
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人物形象,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通过异中求同的比较阅读方式来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学会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教学过程
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 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 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今天开始,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板书课题:人物描写一组。)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作家笔下描的人物》中的“第一个片段”──《小嘎张嘎》(板书),去认识一位很有特点的新的朋友。(读题,注意“嘎”读ɡǎ)
二、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A说说课文中的小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嘎子(聪明、活泼、调皮、顽皮、灵活等等)
文中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哪儿?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笔,塑造了这个特点鲜明、天真可爱的人物。活泼,调皮,那么,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呢?用了这样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讨论,反馈:作者主要采用动作描写的方法,准确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也兼用语言描写的方法,生动地刻画了嘎子的特点。运用这样的方法,就使读者好像看到了人物的动作,听到人物说的话,整个人物形象仿佛就站在我们的眼前,栩栩如生。
B接下来王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组课文,先看第一篇《临死前的严监生》,请大家用浏览的方式阅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谁?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纵向联系,感悟“吝啬” 多媒体课件出示
语段:“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摇了两三摇。”
1.读了这段文字,你能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息„„)2.这句话中,有几个关于严监生的动作的描写,你能找出来吗? 3.从几个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两根灯芯草,竟然让临死前的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两根灯芯草在他的心中是这么的重要,可见他是多么吝啬。)
3.在听了大侄子的话后,他又有怎样的举动?“摇了两三摇”,如果把它换成“摇了摇”可以吗?说说你的见解。(让学生体会严监生此时的焦急。).此时的严监生又会怎样想呢?
4.在本文中,像刚才提到的动作的描写还有几处,你能找出来吗? 根据学生回答梳理: 多媒体展示
与大侄子的交流: 伸出两个指头 把头摇了两三摇 与二侄子的交流: 越发指得紧了 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 与奶妈的交流: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把眼闭着摇头 与赵氏的交流: 点一点头 把手垂下
5.从这些动作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焦急的加剧与吝啬)
C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男女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塑造几百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被喻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今天王老师推荐大家共同欣赏的第三篇文章《“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就是节选自这本古典文学名著。
王老师温馨提示大家:不动笔墨不读书,在欣赏这篇文章之前,请大家拿出笔来,边读边将感受深刻的句子或不理解的地方勾画下来。
文中的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一)外貌描写──美丽
(1)同学们先读读外貌描写的文字,再看图,找出谁是王熙凤。(2)为什么要描写王熙凤的外貌?(因为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牲进行描写。指导学生在描写人物外貌时要抓住特征写。)
(二)语言描写──放纵,逢迎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有“语言学家”之称,下面我们就来领略一下她的说话艺术。(多媒体展示)
1.“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
(1)这儿“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王熙凤又给林黛玉留下了什么印象?(放诞无礼)
(3)出示“这些人个个„„放诞无礼?”“敛声屏气”什么意思?“个个敛声屏气”说明当时的气氛怎样。
(4)这样的气氛下,王熙凤竟说说笑笑地进场,足见其性格放纵,不拘小节。难怪贾母称他为“凤辣子”。出示: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2.“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
(1)“真”去掉有什么不同?(说明之前曾怀疑过,流露出对黛玉美貌的惊叹。)
(2)从“才”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有相见恨晚之意。)
(3)你能明白“凤辣子”说“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这句话的意思吗?(她讲话时,周围人物除了林黛玉,还有和林黛玉同辈的迎春、探春、惜春众姐妹,还有众姐妹的母亲邢、王二夫人。如果她竭力赞美林黛玉,把黛玉捧上了天,那岂不冷落了贾府众人?而她这样表达,既高度赞美了林黛玉,又把三春摆在恰当的位置上,而不至于扬此失彼。看来她还是个心理学家,人际关系专家!她深谙如何掌握住人际关系的平衡。她的良苦心机,她的八面玲珑,由此可见一斑。)
(4)最后“凤辣子”为什么又要转喜为悲?说“只可怜我这妹妹这么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因为这个“心理学家”知道,姑妈去世不久,贾母痛失爱女,心里必定悲痛万分。她估计几句高兴的见面话之后,贾母该开始悲伤了,自己可不能只顾高兴,于是就抢在前头,转喜为悲。)
3.“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该打,该打!”
(1)过渡:“凤辣子”因为“来迟了“,并不知道在此之前贾母已一次“大哭”,一次“呜咽”,此时“方略略止住”。因而贾母听了此话,不是“哭道”,而是“笑道”:“我才好了,倒来招我。”还要她“快再休提前话”。这可要让这位“心理学家”难堪了。可她并不慌张,并没有露出马脚,而是“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真是一个天才的表演家!
(2)“凤辣子”是真的忘了老祖宗了吗?引导学生联系贾母的地位想想。(当然不是,恰恰相反,她一心都在老祖宗身上,唯老祖宗是从呢。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4.“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也只管告诉我。”
(1)如果你是林黛玉,听了这话,你觉得王熙凤是个怎样的人物?(一是热情,在贾母面前向林黛玉大献殷勤;二是炫耀身份,与林黛玉虽属同辈,口气却极像一个主人在对一个怯生生的孩子说话。)
(2)练习朗读王熙凤的所有语言,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动作描写──圆滑
(1)让学生找出有关王熙凤的动作描写。
(2)从“携、送、拭泪、拉”这些动作的描写中,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把这些动作加进刚才的对话中再读一读。(4)小组练习后再表演。
三、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第一篇《小兵张嘎》节选自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家徐光耀先生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这部小说在上个世纪60年代曾经改编成同名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影响了好几代人,同学们可以课外阅读小说《小兵张嘎》,也可以阅读他的电影剧本,必要时还可以演演。
第二篇:作家笔下的人物外貌描写
作家笔下的人物外貌描写
老师: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轻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似乎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学生:她那时正微低着头在看她的英语读本上的图片。漂亮的面容正似乎是风水先生手中的藤杖,它能使四面潜伏着的美立即显露出来。柔和的阳光在那一刹那 间似乎已变成了有知觉的生物;秋天也似乎忽然具有了一定的形象。像太阳约束着一切行星一样,这女孩使得天空、大气、光线和她身边的一切都围绕着她活动,而她自己却颟顸地、沉默地坐在那里,看着一本教科书上的图片。——[印度]泰戈尔《沉船》
孙少平:两个月的时光,他就似乎换了一副模样。原来的嫩皮细肉变得又黑又粗糙;浓密的黑发像毡片一样散乱地贴在额头。由于活苦重,饭量骤然增大,身体看起来明显地壮大了许多。两只手被石头和铁棍磨得生硬;右手背有点伤,贴着一块又黑又脏的胶布。目光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光亮,像不起波浪的水潭一般沉静;上唇上的那一撇髭须似乎也更明显了。从松散的腿胯可以看出,他已经成为地道的揽工汉子,和别的工匠混在一起,完全看不出差别。——路遥《平凡的世界》
林黛玉: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曹雪芹《红楼梦》
贝多芬:短小臃肿,外表结实;脸宽大,褐色而悲壮,头发异乎寻常的浓密,到处逆立,赛似“梅杜萨头上的乱蛇”;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使人为之震慑,兴奋或愤怒的时大张,奇妙的反应出它们的真正思想,目光往往是忧郁的;鼻子宽大,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嘴巴细腻,下唇常倾向;他的微笑是忧郁的,不愉快的,粗野的,为时很短;脸色变化无常,莎士比亚式的面目,常让人惊讶……——罗曼·罗兰《名人传》
祥林嫂: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鲁迅《祝福》
安娜:当他回过头来看她的时候,她也掉过头来了。她那双在浓密的睫毛下面显得阴暗的闪耀着灰色的眼神亲切而注意地盯在他的脸上,好像她在辨认他一样,随后又立刻转向走过的人群,像在寻找什么人似的。在那短促的一瞥中,渥沦斯奇已经注意到了已经被压抑的生气在他脸上流露,在她那亮晶的眼神和把她的朱唇弄弯曲了的轻微的笑容之间掠过。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的全身心,违反她的意志,时而在她的眼睛的闪光里,时而在她的微笑中显现出来。她故意地竭力隐藏住她眼睛里的光辉,但它却违反她的意志在隐约可辩的微笑里闪烁着。——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程灵素:只见离大路数十丈处有个大花圃,一个身穿青布衫子的村女弯着腰在整理花草.……她除了一双眼睛外,容貌却是平平,肌肤枯黄,脸有菜色,似乎终年吃不饱饭似的,头发也是又黄又稀,双肩如削,身材瘦小,显是穷村贫女,自幼便少了滋养.她相貌似乎已有十六七岁,身形却如是个十四五岁的幼女.——金庸《飞狐外传》
第三篇:作家笔下的小动物[范文模版]
“作家笔下的小动物”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 2011-3-24 11:02:40 | By: sophie ]
写在前边:
本周从德州耀华学校学习了“单元主题”教学,尽管所听的三节课还远远没有开启我对单元主题教学的好奇与迷惑之门,我还是想勇敢地做一次尝试。于是选择了第四组课文“作家笔下的动物”单元,设计了四个版块,我将和大家研讨第二和第四版快。下面是第二版块的设计,还在修改中。
第一板块:走进可爱的动物
精读材料:《猫》和《白鹅》,通过品读让孩子走进性格古怪的猫,走进高傲的白鹅,引领学生体会作者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写作方法,不同的语言风格带给我们的不同的美感体验,在品味中积累语言。具体设计:
导读: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如果地球上没有动物,那将是一个没有活力的世
界。我们先来欣赏一些动物的精彩图片。正是因为它们的多姿多彩,正是因为 它们的可爱有趣,才引得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家妙笔生花,为它们写下了一篇篇 生动的文章。今天我们走进人民艺术家老舍的《猫》和著名作家丰子恺的《白鹅》。出示图片。
一、小组交流学案,回顾课文内容。小组内交流:
师:大家课下借助学案预习了课文。下面先在小组内交流学案上的二三两题。出示学案内容:
二、全班交流,朗读积累
师:咱们先来交流老舍的《猫》,老舍笔下的猫有什么特点呢?从哪里读出了 这样的特点?
学生交流,适时板书,指导朗读。
古怪=老实+贪玩+尽职+胆小+勇猛+温柔可亲+一声不出+淘气 集中朗读下列句子:
师总结: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更真切地感受这只古怪的小猫咪。出示: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可是,它决定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
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
老鼠等出来不可!
师:看着提示,自己回想描写,来说一说。出示: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 蹭腿…… 抓痒…… 踩印梅花……
丰富多腔地叫唤…… 给自己解闷……
师: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出示:
老舍说:“
”小猫一声也不出。你说:“
”小猫依然一声也不出。
师:还有更可爱的刚满月的小猫呢!根据提示,回想描写,鼓励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出示:
刚满月的小猫已经学会淘气:
耍玩具……摔跟头……开辟游戏场所……绝不会责打它……
师:是呀,这么古怪又生气勃勃的小猫。你喜欢吗?老舍也很喜欢,所以才花费时间和精力为它写文章呀!品读《白鹅》
师: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又是什么脾气呢?从哪里读出了这样的脾气? 学生交流,适时板书,指导朗读。
高傲:厉声呵斥+步调从容+饮食从容+骂偷食者+责备不周:架子十足 集中朗读下列句子:
师总结:让我们再来读这些句子,更真切地感受这只高傲的白鹅。出示: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师:你听过鹅的引吭大叫吗?来听一听,相信你会读得更好。(播放声音)再来读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师:看,这就是净角出场(图配京剧乐调)我们来配乐读出鹅的从容不迫。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
因此鹅吃饭的时候,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了 师:这样一只白鹅你喜欢吗?丰子恺也是喜欢的呀,为什么却把它写的坏坏的?
三、了解写法,品悟情感
师:这就是学案上的第三题,大家来谈谈你的看法。
要点1:《猫》的语言就像猫的性格,温婉柔美,直抒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白鹅》的语言幽默风趣,采用反语的手法间接地抒发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要点2:《猫》没有采用对比的写法,直接写猫;《白鹅》采用对比的手法,把白鹅和狗、和鸭子做对比,在对比中凸显了“鹅老爷”的派头。
板书:直接描写,直抒情感,语言温和;
对比描写,间接表意,语言幽默
师:两篇文章写作方法不同,一个是直接描写,一个是对比描写;语言风格不同,前篇语言温和柔美,后篇语言幽默风趣。所以带给我们的感受也不一样。来欣赏下面的短文,自己读读,谈谈感受。
我一向讨厌母鸡。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而且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也不这样乱叫,就改用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微微的,顺着墙根,或沿着 田坝,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当它(母鸡)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就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的下垂,象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削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 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师:两种写法各有特色,大家可以尝试去运用。
四、总结学法,提出要求
师:咱们来总结一下,学习这两篇课文的步骤,第一步是,读通、读明白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第二步是分析作者笔下的动物有什么特点,从那些词 句读出来的?第三步是: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尝试着运用。出示:
读通课文,圈划词句
∨
分析特点,品读词句
∨
体会写法,尝试运用
师:接下来,我们就运用今天的方法,借助学案来阅读6篇描写动物的文章。我们抽时间再交流。
第四篇:作家们笔下的故乡
诺奖的火热似乎还要继续,但与莫言一起出名的还有他笔下的“高密东北乡”,虽然当地的群众早已不再靠种地为生,但地方政府还是决定将“红高粱”打造成一张文化名片进行推广。其实,一个知名作家成功的作品中,往往和他们的故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老舍笔下的“北京城”,孙犁笔下的白洋淀,再如贾平凹的商州、沈从文的边城、陈忠实的白鹿原、阎连科的耙耧山„„在无声的文字中,我们总能看到作家们浓厚而复杂的故乡情结。
■故乡,不只有思念
最近我常想一个事,那就是多年以后,当一群兴致勃勃的游客来到诺奖得主莫言故里进行文化游览时,在一片火红的高粱前忙着合影的他们,真的能感受到“我爷爷”和“我奶奶”(《红高粱家族》)对这片土地的感情吗?
这种想法会出现在许多地方,比如在鲁迅笔下的绍兴水乡里,比如在沈从文的凤凰古镇上,比如陆文夫的苏州小巷中,再比如老舍的皇城根下。同样的地方,我们却只能去尽力摸索他们的感受,才发现在“故乡”这两个简单而朴素的字中,寄托的远不止是所谓“思念”。
“ 桑梓”、“ 故里”、“乡关”、“扮榆”„„很多作家都曾带着自己的理想而漂泊四方,开始独立面对艰难的人生。然而,尽管他们走的路有所不同,但起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故乡。纵然飞越千山万水,故乡的记忆也会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他们,影响着他们。所以,在一个作家的文字里,我们总能读出浓厚的故乡情结。
从1921年鲁迅把家乡的“阿Q ”搬上文坛开始,这种故乡情结就传达出别样的味道。那时的作家沐浴到了先进的思想,当他们带着俯视的眼光回望自己那荒凉、封闭的故乡时,不禁痛心疾首,并希望“以揭出病苦,引起疗救者注意”的描写来唤醒千千万万的人。于是,我们看到了在“咸亨酒店”里挣扎的孔乙己,看到了“ 鲁四爷家”中走投无路的祥林嫂,看到那个“从小和我一起长大”却日益陌生的闰土哥。在“鲁镇”的这些人和物中,我们感受到的不是对家乡的思念,而是一个时代的压抑和悲凉,以及作者无声的呐喊。
当然,也有很多的作家希望把故乡打造成一个躲避黑暗的桃源,一个纯净的心灵港湾。沈从文出身于湘西苗族,独特的地理文化和特有的民族血缘在他的心中融为一体,让他总是念念不忘自己的家乡。在《边城》中,无论是纯真无邪的翠翠,还是忠厚淳朴的爷爷,也不论是忠于爱情的摊送兄弟,还是颇有几分行侠仗义的船总顺顺,都是那么地坦诚、质朴和充满人性。再如路遥这位陕北的汉子,从他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看到的是一股纯正刚烈、执着豪放的高原之风。那种洋溢在文字中的英雄主义气概,让我们敢于面对一切的苦难。
然而,更多的作家则希望把故乡当做一个时代或者国家的缩影,既不去刻意批判什么,也不去热情地赞美什么,他们只是记录着他心中的故乡,而让我们这些看客产生无尽的共鸣与思索。如陈忠实对“白鹿原”上分分合合的记述,如汪曾祺对“高邮老家”传统生活方式的再现,如莫言关于“高密东北乡”祖辈的秘史的传承,以及老舍对北京城里市井民情的讲述、陆文夫关于苏州小巷里凡人琐事的描写,贾平凹表现秦汉文化的“商州系列”,李杭育吴越文化的“葛川江系列”,还有阿来那《尘埃落地》中神秘古老雪域高原„„他们只是记录自己心中的故乡,并非一定要告诉我们什么,但又好像什么都告诉我们了。如同莫言说的:“我只是把家乡当成了国家的缩影。”
■故乡,不全是美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被养育的人该如何回报自己的故乡呢?然而,问题却是故乡给作家们的并非全是美好的回忆。
冯骥才说“故乡的一切,自然都会化为作家笔端淌出的文字来。”这里的一切当然不仅仅指美好和快乐。虽然在《社戏》中,鲁迅也怀念那“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但在《故乡》里我们却看到的是他对离开了二十余年后的故乡现实的失望和无奈。沈从文也总是以一个湘西“乡下人”的心理去控诉文明的暴力是如何摧残故乡人们的心灵。而生于北京的老舍,父亲丧生于八国联军攻城时的炮火中,母亲则靠给人洗衣维持生计。萧红笔下写出了壮阔的黑土地,却由于童年时无力反抗父亲的毒打,只能躲在祖父的房里,“一直面向着窗子,从黄昏到深夜”。即便是我们那位“深爱故土”的莫言,也曾因为儿时的饥饿而一心想逃离那片高粱地。如今,我们到高密去面对那条丰沛、静美的大河时,又能否理解莫言因为儿时痛苦而看到的苍白的河床(《透明的红萝卜》)和枯竭的河道(《枯河》)呢?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幽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席慕容说的一点没错,对于作家而言,故乡更像是无形的精神财富。更多的时候,不是作家对故乡魂牵梦绕,而是故乡会在不经意时,悄悄溜进他们的梦中,流淌在他们的笔下。前一句还“举头望明月”无限的遨游,后一句便要“低头思故乡”的辗转反侧。其实,哪里是李白在思故乡,而是故乡把这位“ 谪仙”拉了回来。
第五篇:作家笔下的人第七单元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整合学案
主题:作家笔下的人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3篇课文,理解课文所描述人物形象的特点。
2、以3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寻找人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3、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理解语言的能力。
5、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概括的能力。
6、培养学生描写人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印象深刻的人。
7、提高学生介绍的能力。
8、认识2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学习重难点:
1、整体感知人物形象,积累语言,通过记住语言了解人物形象。
2、探究人物描写的方法,把人物描写的词语、句子进行归类整理。
3、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把语文学习的结果落实到纸上。
模块一:感知人物形象
学习内容:《人物描写一组》(1课时),《刷子李》《金钱的魔力》(1课时)
学习流程:
自由阅读《人物描写一组》(说说三个人物给你的初步印象)板书三个人物的主要特点 画一画:这些人物的主要特点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交流画出的内容,指导朗读
自由读《刷子李》《金钱的魔力》(知道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默读两篇课文 交流这些印象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指导朗读 总结:五个人物的不同特点,说一说:那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板块设计: 板块一:导入
找到你的好朋友,用简单几句话说一说它给你的印象。评一评,谁说得好?为什么?
板块二: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学习
1、生字词
随课文记忆字词,读准确、写正确。
文中尤其是《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文言气息较浓,查工具书帮助理解。
2、课文的理解
《人物描写一组》——由浅入深:自由读课文,说一说你不理解的内容;再读课文,解决不懂的问题;简单交流三个人物给你的初步印象;总结出这三个人物的主要特点;默读,深入文字理解人物,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出人物的这些特点的?
《刷子李》《金钱的魔力》——以自学为主:自由读两篇文章,请教同位自己不懂的内容;边读边画,那些语言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及时总结出人物的特点。
板块三:读的设计
1、读正确、流利
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接读课文:边读边评价。找出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或请教他人。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读出感情(1)《人物描写一组》
说评书活动:边读边想象小嘎子和胖墩儿的摔跤架势,自由练习说(读)评书活动,评价,谁说得好,好在哪里;画出描写严监生神态、动作的语句,自由读一读,给大家读一读,让大家眼前仿佛看到了临死前的严监生,评价读;王熙凤的外貌以说书的形式来指导,画出描写王熙凤语言的句子,大家都来读一读,比一比,谁最像王熙凤?
(2)《刷子李》
重在评价:画出文中描写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通过你的读告诉大家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边读边评价。
(3)《金钱的魔力》
边读边想象:文章第六自然段——那个家伙的“笑”,读一读这一段,“那个家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怎样看他的“笑”的?读出你的看法; 文章的第十一自然段——老板的话:先读一读第十自然段,从“一下子钻”“来回翻动”“兴奋得自言自语”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板?把这样一个老板说的话读出来吧,读十一自然段中老板说的话,边读边评价。
模块二:探究人物写法
学习内容:《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金钱的魔力》(4课时)学习流程:
回顾三篇课文中主要人物的特点 出示例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总结出描写方法)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总结出描写方法。)全面交流,总结描写方法,进一步指导朗读 摘抄五篇文章中自己认为精彩的词句 拓展:阅读课外书,摘抄描写人物的精彩片断 交流课外搜集的精彩片断
板块一:人物描写方法的概括
1、由一个例子引导(出示刷子李的动作描写一段文字)出描写人物的方法——动作描写,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读出自己的认识。
2、自由阅读三篇课文,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它们属于哪种描写?
3进一步总结出这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4、现在再让你谈一谈你的好朋友,你会注意到些什么?尽量用上总结出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板块二:语言的积累
1、讨论:若把这一单元中描写人物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应该怎样分类才好?(预设:词语、句子按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等分类记录。)
2、按照我们讨论的(一种或几种)分类方法,把词句分别积累到我们的“阅读记录卡”上。
3、交流“阅读记录卡”,选出出色的进行展评。板块三:读的训练设计
在体会到描写的好处之后,进一步认识人物的内涵,用自己的心声读出人物的心声。
(1)《人物描写一组》
分析写的好处促读: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的特点的语句,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写就能写出人物的特点。让我们大家听一听你声音下的小嘎子、严监生和王熙凤。(2)《刷子李》
体会表达效果促读:画出文中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体会一下,这样表达有什么好的效果?再去读,就能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了。如:“黑中带白,比白中带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一个“更”字,一个“完了”,一个“轰然倒去”,很细致的写出了曹小三的心理,自己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3)《金钱的魔力》
感受精彩描写促读:托德神情的变化:“那个家伙摆出一幅非常刻薄的嘴脸”——“他一听这些话,态度稍微改了一点儿,但是他仍旧有点儿摆着架子回答我”——“他微笑着接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托德的势利你是从那些词中体会到的,找出来读一读,(刻薄、摆出、遍布、瞟、马上、牢牢的、凝结、毫无光彩、窘况……)从这些词中,你有什么体会?把它们稍稍重读一下再试着读一读,有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读。
“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里面还有折纹,还有皱纹,还有螺旋纹,就像你往池塘里抛了一块砖那个样子;当他向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这个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恰像你所看到的苏维埃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片一般。”对这一段文字你进行一下评价,作者写得怎么样?……读出自己的认识。
模块三:我来试一试
学习内容:《口语交际·习作七》《回顾·拓展七》
教学流程:口语交际(包括词语积累等,对人物的了解)
习作(学生自己写人物)
交流学习收获(单元学习总结)
板块一:基础知识
1、词语。积累文质彬彬、仪表堂堂等,尽量在自己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中运用。
2、句子。学习本单元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句子,可以是描写神态的,也可以是描写语言的。
板块二:口语交际设计
1、交流人物形象。
学习本组课文,哪一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讲人物故事。
可以讲课内的,也可以讲课外的。在学生有准备的基础上进行。
3、相互评价。
⑴这些人物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⑵故事讲得生动吗?怎样才能做到生动有趣? 板块三:习作设计 ⑴交流经验。
已经进行了近3年的习作,你在写人方面有哪些经验? ⑵确定人物特点。
根据你的经验和交流后的收获,你想写谁?为什么? ⑶动笔。
根据以往的经验,有意识运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式,把想写的人物写出来。⑷自我评价。
你觉得与以往的写人习作相比,这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⑸相互评价。
互相交流习作,进行评价,教师引导,注意与整组课文的联系。板块四:交流收获。
1、学习本组课文有什么收获?(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经验)
2、你建议同学们去读一些什么书?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