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清正廉洁的古今名言警句
关于清正廉洁的古今名言警句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宋]岳飞
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宋]朱熹
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战国]《荀子·正名》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宋]苏轼《范增论》
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四患既都去,岂在尘埃里?--[宋]邵雍《男子吟》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腾王阁序》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知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清·陈弘谋《从政遗规》卷下《言行汇纂》
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须谅我;
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奇浓淡不冤渠。----清·朱圭
两袖入清风,静忆此生宦况;
一庭来好月,朗同吾辈心期。----清代贵州巡抚署斋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廉吏无宦乐,达人不折腰。----古格言联
人谁无过,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是亦足矣;
我非爱财,来得明白,去得更明白,吾何慊乎!----清·周凤楞
仕于朝者以馈遣及门为耻,仕于外者以苞苴人都为羞。----明朝某吏部自署门联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明·袁崇焕联
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古格言联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清·纪昀
百里才疏勤补拙;一官俸薄俭能廉。----清·姚步瀛
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
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桂林抚署联
洁廉为心,忠信为仗;文章在册,功德在民。----柳州侯祠联
不爱钱,不惜命,乃太平根基,名将名言,贪婪者跽跪;取束刍,取缕麻,定斩徇军律,保民保国,正气壮河山。----杭州西湖岳墓联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巧机械,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明·洪应明《菜根谭》)
心能辨事非,往事方能决断;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受病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明·洪应明《菜根谭》)
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汉《淮南子·兵略训》)
士有公天下之心,然后能举天下之贤。(元·张养浩《风宪忠告》)
公则生明,廉则生威。--清·朱舜水《伯养说》
廉者士之美节,污者士之丑行。士之不廉,犹女之不洁。不洁之女,虽功容绝人,不足自赎。不廉之士,纵有他美,何足道哉!--宋·真德秀《西山政训》《丛书集成初编》
不求不争于民,而民知逊;不求不贪于民,而民知廉。--宋·杨万里《见执政书》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清碑·官箴》
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化之本也;忧君哀民,独睹乱原,好善妒恶,赏罚严明,治之材也。--汉·王符《潜夫论·实贡》
清静无为,则天与之时;恭廉守节,则地与之财。君子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毁廉。知为吏者,奉法以利人;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人。--东汉·马融《忠经》
廉耻事大,死生事小。--《宋史·叶梦鼎传》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子路》
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间阎话短长。--明·于谦《入京》
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如果图享受,怕艰苦,甚至走后门,特殊化,那是会引起群众公愤的。--《周恩来选集》下卷第四二一页
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以艰苦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刘少奇选集》下卷第四。一页
公家的资金要好好积累,不是把公家搞得光光的就叫群众观点强。--《朱德选集》第二一四页
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三。六页
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隋·王通《中说·王道篇》
第二篇:关于清正廉洁的古今名言警句
[古代廉吏治家故事]
书诫训子
唐朝宰相房玄龄世代居官,其父房彦谦“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他对房玄龄说:“人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房玄龄继承其父素俭清白的家风,深得皇帝李世民器重,任宰相15年之久,位高权重,其女为王妃、子为驸马。房玄龄为官谨慎,他专门搜集古今名人家训,逐条书写在屏风上,用这些家训来约束子孙后代的行为。
家训勒碑
宋代包拯认为清廉是为人做官的根本。他曾写了一则《家训》刻在石碑上,立在庐州老家的堂屋前面。全文如下:“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廉政格言警句] 用真心汇成凝聚力,用真诚造就向心力。欲除烦恼须无我,想求安康莫贪心。
官是舵手,公正为桨,廉洁为舵,勤政为帆。识大体保勤廉为官硬硬朗朗,顾大局守规矩做人堂堂正正。
诚信是人的第二张身份证,它比第一张身份证更为重要。第一张失去了可以申请补发,第二张丢失了,则人格殆毁。
清贫与富有本身都不值得赞美,值得赞美的是在清贫和富有面前,都能挺直腰身,保持尊严。
公生明,廉生威。俭以养德,廉以立身。
人心如秤称量谁轻谁重,民意似镜照出孰贪孰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功利千秋;两袖清风,勤政为民,名传万古。
贪污一根针,刺痛百姓心。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乐自清中出,烦从贪里来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作风要朴实,工作要扎实,任务要落实
宽一分,民受益不止一分;取一文,己为人不值一文。
领导干部搞一次特殊,就失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失一片民心。
手莫伸,心莫贪,嘴莫馋; 脑要清,脚要勤,胸要宽。德高方能聚人,公道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作风要朴实,工作要扎实,任务要落实 毛毛细雨湿衣裳,点点私心毁名节 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仗民心 心清才能志高,心浊必然气短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俭以廉之本,奢为贪之源,戒之慎之。诚信做人清白为官,踏实做事勤政为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源洁流清不难成素节,形端影直最易见丹忱。为国为民,流芳百世;贪财贪色,遗臭万年。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 阿谀奉承只能荣于生前,正道直行方可垂名青史 共守勤政廉洁美德,永葆家庭平安幸福。
贤妻常念廉政经,好夫为民事业兴。
妻贤夫祸少,家和万事兴。
夫贵妻荣,妻严夫廉。
家有贤妻,胜似黄金。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国无廉则不安,家无廉则不宁。
家庭应该是廉洁的港湾,而不应成为腐败的漩涡。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战国《孟子·滕文公上》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滕王阁序》 口贪得饵,终将为钓者所虐;翅缚重金,永不能振翅高飞。与声色犬马“零距离”,难免失误;同清正廉洁“长相守”,方可成才。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金]元好问《元遗山集》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宋]岳飞 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宋]朱熹 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战国]《荀子·正名》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宋]苏轼《范增论》
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四患既都去,岂在尘埃里?--[宋]邵雍《男子吟》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腾王阁序》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知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清·陈弘谋《从政遗规》卷下《言行汇纂》
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须谅我;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奇浓淡不冤渠。--清·朱圭 两袖入清风,静忆此生宦况;一庭来好月,朗同吾辈心期。--清代贵州巡抚署斋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廉吏无宦乐,达人不折腰。--古格言联
人谁无过,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是亦足矣;我非爱财,来得明白,去得更明白,吾何慊乎!--清·周凤楞
仕于朝者以馈遣及门为耻,仕于外者以苞苴人都为羞。----明朝某吏部自署门联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明·袁崇焕联
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古格言联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清·纪昀 百里才疏勤补拙;一官俸薄俭能廉。--清·姚步瀛
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桂林抚署联
洁廉为心,忠信为仗;文章在册,功德在民。--柳州侯祠联 不爱钱,不惜命,乃太平根基,名将名言,贪婪者跽跪;取束刍,取缕麻,定斩徇军律,保民保国,正气壮河山。--杭州西湖岳墓联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巧机械,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明·洪应明《菜根谭》
心能辨事非,往事方能决断;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受病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明·洪应明《菜根谭
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汉《淮南子·兵略训》
士有公天下之心,然后能举天下之贤。--元·张养浩《风宪忠告》
公则生明,廉则生威。--清·朱舜水《伯养说》
廉者士之美节,污者士之丑行。士之不廉,犹女之不洁。不洁之女,虽功容绝人,不足自赎。不廉之士,纵有他美,何足道哉!--宋·真德秀《西山政训》《丛书集成初编》
不求不争于民,而民知逊;不求不贪于民,而民知廉。--宋·杨万里《见执政书》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清碑·官箴》
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化之本也;忧君哀民,独睹乱原,好善妒恶,赏罚严明,治之材也。--汉·王符《潜夫论·实贡》
清静无为,则天与之时;恭廉守节,则地与之财。君子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毁廉。知为吏者,奉法以利人;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人。--东汉·马融《忠经》 廉耻事大,死生事小。--《宋史·叶梦鼎传》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子路》
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间阎话短长。--明·于谦《入京》 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如果图享受,怕艰苦,甚至走后门,特殊化,那是会引起群众公愤的。--《周恩来选集》
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以艰苦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刘少奇选集》
公家的资金要好好积累,不是把公家搞得光光的就叫群众观点强。--《朱德选集》
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邓小平文选》 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隋·王通《中说·王道篇》
第三篇:清正廉洁名言警句
水不流则腐,官不廉则败。财欲是只虎,色欲是柄剑。贪使人堕落,廉使人奋进。
得志时贵在清醒,失意时重在平衡。在职一阵子,做人一辈子。
松竹梅,岁寒三友,廉正清,为官三要。领导有正气,职工有士气,单位有朝气。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反腐倡廉,警钟长鸣。
贤内助兴夫兴国荫及后代;贪内助害夫害国殃及子孙。奢欲贪 俭生廉。
一丝不苟勤于政务,一生为民乐在其中。理想信念不动摇,拒腐防变根扎牢。世上黄金贵,清廉价更高。
廉洁乃干部之魂,勤政是公仆之本。不勤,无以成就事业; 不廉,难以凝聚人心。
领导有正气,职工有士气,单位有朝气。为官以廉为先,从政以勤为本。
党风正则人心向,政风正则令畅通,民风正则富思进,家风正则万事兴。
廉不言贫,勤不言苦。
贪婪的欲望使人堕落,廉政的品质使人奋进。以诚为人,以勤为政,以廉为官。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克己奉公。水不流则腐,官不廉则败。兴廉政之风,树浩然正气。
严是爱,松是害,廉洁从政做表率。勤与廉相连,奢与腐相通。
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唯公则灵。清廉则无畏,秉公则无私。
以公为矛,锐不可当;以廉为盾,坚不可催。做人贵在品,为官重在廉。
廉而洁,一身正气;勤而俭,两袖清风。
清白做人,才能轻松做人;清白做官,才能轻松做官。取人一文,我的人则一文不值。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廉洁,公务员的护身符。
历览古今多少官,成由清廉败由贪。处事公平,平似水;为官清廉,洁如冰。
静心超然,守一分宁静;少私寡欲,保一生平安。兴廉政之风,树浩然正气。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廉树威贪失信,廉兴国贪失家。诚信做人清白为官,踏实做事勤政为民。
不怕法律无情,就怕自身不清。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为先。
骥走崖边须勒缰,人至官位要缚心。欲虽不可去,求应有所节。
廉洁自律绷紧弦,拒腐防变勿思贪。清正廉洁官本份,执政为民党根基。一心为公是政理,贪权谋私有祸根。修身养性心如玉,纵欲贪色形成魔。心中常念人民苦,身边牢筑防腐墙。
憎贪官、戒贪心,思贪害、拒腐不贪 分民忧、解民愁、保民安、执政为民。
慎始,勿被蝇头小利所惑;慎终,勿让正气名节不保。手莫长,心莫贪,尽职尽责做好官。清廉是进步的阶梯,腐败是灭亡的快车。
人生最大的财富不是腰缠万贯,也不是拥有国姿天香,而是拥有一个身心健康的体魄。
索贿受贿,贪赃枉法,只是一时的风光,但他的代价却是一生牢狱生涯。
教育、制度、监督并重 惩治、预防、查处齐抓。放私欲、财欲、损国害己 抓党纪、政纪 严惩腐败。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廉洁从政; 教育和惩戒腐败违纪行为 利国为民。
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方能走端行正; 慎独、慎微、慎权、慎欲勤为干事创业。
执法如山方显凛然正气,清正廉洁自会宠辱不惊。秉公执法,维护法律尊严;浩然正气,展示红盾风采。廉洁自守能提升生命价值,放纵私欲是自毁锦绣人生。执法公正心坦然,清廉不贪自从容。慎言慎行一身正气,清正廉洁两袖清风。
头顶国徽,对国家负责尽职尽责;肩扛红盾,为人民服务自警自励。
依法行政要牢记职责不辱使命,置身商海应清正廉洁自警自省。
工商事业重如山,个人名利淡如水。
职权对廉洁者是一把人生的拐杖,对贪婪者是一把自刎的利剑。
固本清源,反腐倡廉。
预防职务犯罪,需要您的参与。预防职务犯罪,人人有责。依法惩治腐败,构建和谐社会。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开创反腐倡廉新局面。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责,廉其政。严格自律出廉政,服务创新谋发展。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则失之甚少;如果你失去了自由,就失去了一切。
一失足成千古恨,贪小便宜吃大亏。
执政以廉为本,为官以勤为先,清正廉洁格言。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
名位利禄皆为身外之物,品格事业才是立身之本。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党的事业重如山,个人名利淡如水。有公德乃大,无私品自高。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如鸿毛。
一念之贪,损自德,毁自身,殃及儿女;两袖清风,躬于行,利于民,感召世人。
处事要公,公生明;律己要廉,廉生威;待人要诚,诚生信;工作要勤,勤生效。
心正则廉洁,身正则刚直,行正则威严。为政不贪,头顶蓝天;为政不廉,利剑高悬。
权力和廉政相加等于服务,权力和贪欲结合等于自毙。职权,对廉洁者是一根人生的拐杖;对贪婪者是一把自刎的利刃。
戒贪,求心安理得;慎行,为正人君子。心底无私天地宽,一生一世不翻船。牢记宗旨,永葆本色。
人才是压出来的,高效率是严出来的。
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给自己半点腐败的念头。蚁穴失察必崩大坝,小贿不拒定成巨贪
家庭应该是廉政的港湾,而不应该成为腐-败的漩涡。不贪不占,以品行得声誉,全心全意,当公仆赢人心。克服“衙门作风”,力倡雷厉风行。大事小事秉公办事,小节大节廉字为节。取不义财,当心要下台。
勿为名累,勿为利锁,勿为权迷,勿为欲困。金钱美女不下水,花言巧语不受骗。污泥不染为尊,清正廉明为贵。官勿躁,当权勿暴,当人勿傲。名节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身有正气,不言自威。
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勤奋做事尽公仆之责,清白做人守党员之本。把住自己的嘴,清静如水。拴住自己的腿,足不沾灰。收住自己的心,无私无畏。
贪欲是腐-败的温床,自律乃廉洁的沃土。廉政勤政堂堂正正,秉公为民清清白白。勿以官小而不廉,勿以事小而不勤。贪欲无度,牢狱自筑。
“贪”字近乎“贫”,“婪”字近乎“焚”。警钟长鸣长鸣长警,醒言常省常省常醒。
与其后悔于已然,不如防患于未然。廉洁源于自律,堕落始于贪婪。廉政准则天天念,心中有条高压线。
防微杜渐,勿使小节成大恶;反腐倡廉,常将警钟鸣心头。贪是腐蚀心灵的毒酒,廉是滋补身心的良药。心公官必正,行端官自清。
常怀为民之心,常听为民之言,常思为民之策,常兴为民之举,常记为民之托。
两袖清风,为党为民不为私。
为官以廉为先,为政以勤为基,为民以实为本。廉洁奉公处处为群众着想,艰苦奋斗事事为人民操心。高尚的人为廉政找方法,堕落的人为腐-败找借口。
人生惟有廉洁重,世界须凭气骨撑。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身有正气,不言自威。多植荷花塘自清,勤反腐-败政自明。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戒贪,贪则无品;戒骄,骄则无知;戒情,情则无进。纵贪欲如落水,不用吹灰之力,终成灭顶之灾;保清廉似上山,定需步步用力,方能攀上巅峰。
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
一心为公自会宠辱不惊,两袖清风始能正气凛然。位卑未泯济民志,权重不移公仆心
第四篇:古今名言警句摘释(精选)
古今名言警句摘释
一、居官为政之要
1、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孔子)
释:作为领导者,是民众的表率。表率作用好,任何事情 也会好起来。
2、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汉.贾谊)释:身居大臣位置的人,应该把使民众的富裕和欢乐当作自己的责任,把民众的贫穷和苦难当成自己的罪过。
3、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荀子)
释:大事不能做,小事又不去做,这是败坏国家和毁灭个人的道路。
16、谄谀在侧,善议阻塞,则国危矣。(墨子)
释:阿谀奉承的人围在身边,善良的意见建议受到阻塞,这样国家就危险了。
17、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汉.王符)释:皇上之所以圣明,是因为能够多方面听取意见;皇上之所以昏暗,是因为偏信个别人的说法。
18、貌言华也,圣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汉.司马迁)释:华丽的语言是虚伪表面的,实在语言是高尚神圣的,能当药治病的语言是苦涩的,使人得病的言语是奉承、甜蜜的。
24、治道之要有三:曰立志、责任、求贤。(宋·杨时)释:治理政事的要害有三方面,就是要树立志气、积极负责任、请求贤人相助。
25、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宋.吕祖谦)释:当官的办法有三件事要特别注意:一是清廉、二是谨慎、三是勤政。
26、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宋.林逋)释:个人不把钱财看得太重就可以凝聚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就能使人们信服,宽宏大量就可以得到人,能以身作则就可以率领人。
2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释:单单从纸面上了解得到的东西总归是浅薄的,必须知道有些事要亲身参与、亲临实际。
29、只手遮天曾几时,万人有口终须说。(明.瞿式耜)释:想个人一手遮天曾经几时有长久的呢?人们都有口总会要说话的。
二、热爱、报效祖国
1、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爵。(清·陈璧)
释:一片赤胆忠心为了报效国家,能留下爱国报国的业绩名声胜过被封什么官爵。
2、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明·海瑞)
释:大丈夫所应有的志向是经理好国家,能够使天下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3、愿得此躯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释:愿把自己的身体长期报效祖国,何必非活着回玉门关内来。
4、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三国·曹植)
释:闲居着不是我的心志,我愿心甘情愿地去解除国家的困难。
5、名编壮士藉,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释:名字编入了登记壮士的名册,就不能心中想着个人的私事。献身于国家为国排忧解难,把死看为象归来一样。
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宋·欧阳修)释:被封赠高官并不是我的意思,我只愿意使天下太平。
8、离家自是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明·于谦)
释:离开家乡去为国尽力是寻常的事情,惭愧的是为国没立下什么功劳。
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释: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哪能因为有祸就逃避、有福就去迎受呢。
10、金甄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谨)
释:祖国被帝国主义侵占了台湾、辽东半岛,这总要收回来,为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去牺牲,又岂敢爱惜自己的生命。
11、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19、不为爱亲危其社稷,故曰社稷戚于亲。(管仲)
释:不为了自己所爱的亲人而危害国家,所以说国家比亲人还要亲近。
26、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唐·陈子昂)释:感到边关多事之时自己思念要报效祖国,拔出宝剑离开乡里去从军保国。
三、依靠、关心人民
1、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清·黄宗羲)释:天下的太平或者混乱,不在于一家的兴盛或衰亡,而是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忧愁或欢乐。
5、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李世民)释:水能够托载着船航行,但也能够把船打翻弄沉。
6、为政,通下情为急。(明·薛渲)
释:为官从政的,掌握和了解下面的情况是最为急迫的。
7、足寒伤心,民寒伤国。(汉·荀悦)
释:脚受了寒就会伤害心脏,民众寒了心就会伤害到国家。
8、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宋·张端义)释:天下是属于天下人的,不是一两个人的天下。
9、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明·谢榛)释:从来治理国家的人,都不能忘记最普通的老百姓。
10、块土不能阻狂澜,匹夫不能正颓俗。(宋·林逋)释:一块土不能阻挡住汹涌的狂澜,个人不能纠正衰败恶劣的风俗。
11、仰高者不可忽其下,瞻前者不可忽其后。(三国·诸葛亮)释:仰面向高处看,向高处走的不要忽视下面,往前看的不要忽视后边。
15、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汉·司马迁)释:治理国家的道理,应从让人民富裕开始。
19、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仲)释:要使政事有所建树,关键在于顺从民心,政事所以废驰,关键在于没有顺着民心。
30、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战国策》)释:国家的制度有其平常规律,而有利于民众作为根本,作官从政有规范原则,而使政令通达实行作为最主要的。
四、注重道德修养
2、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明·刘基)
释:道德不广大高尚就不能吸引人、凝聚人;气量不宽宏就不能使人们安全、安定。
3、无德而官,则官不足以劝有德;无功而赏,则赏不足以劝有功。(宋·李觏)
释:没有道德的人作官,这样的官就不能够教育下属树立道德;对没有功劳的奖赏,这样的奖赏就不能激励人们去立功。
4、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淮南子·人间训》)
释:天下有三种情况最危险:一是缺乏道德的人受到过多宠爱,二是才能低下的人占着高位,三是没有大功的人享受丰厚的俸禄。
5、一指之穴,能涸千里之河;一脔之味,能败十世之德。(清·唐甄)释:一个指头大的漏洞,能流干涸了千里之河;贪婪一片细肉的味道,能败坏人们多年积成的道德。
6、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释:最上面的是树立道德,其次是建立功绩,再其次是著书立说,这些都是很长时间不会消失的,因此可以称作是不朽的。
7、平生德义人间颂,身后何须更立碑。(唐。徐寅)释:一生中道德和节义得到人们颂扬,死后何须再树碑立传。
9、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孔子)释:玩弄人的人丧失道德,贪玩的人丧失意志。
10、以言伤人者,利于刀斧;以术害人者,毒于虎狼。(宋·林逋)释:用语言伤害人,比刀斧还厉害;用心术坑害人,比虎狼还恶毒。
11、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孔子)
释:如果不多行善事,就不能够成名;如果不多做恶事,就不会毁灭自身。
12、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释:不被名誉所诱惑,不被诽谤所吓倒。
13、人重官非官重人,德胜才毋才胜德。(明·李廷机)
释:人们敬重官是敬重作官人的品德,而不是官职官位使作官的受人敬重;做人、作官应是德行比才能高,而不应让才胜过德。
14、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明·薛喧)
释:一有错误的念头要立即遏制住,一有错误的举动要立即改正过来。
17、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重订增广》)
释:责怪别人的心来责怪自己,把爱惜自己的心来爱护别人。切切需要谨慎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欺心。
22、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孔子)释:德行浅薄而在要位上,知识少而谋划大事,力量小而负重任,没有不坏事的。
23、君子言忧不言乐,然而乐在其中也;小人知乐不知忧,故忧常及之。(宋·叶适)
释:君子讲谨慎如何解忧,不去讲逸乐,其实乐在其中;小人只知逸乐不知忧虑,所以忧愁的事常找上他。
24、善誉人者,人誉之;善毁人者,人毁之。(宋·邓牧)释:善于赞誉别人的人,人们也赞誉他;善于抵毁别人的人,人们也抵毁他。
28、见人之过,得己之过;闻人之过,得己之过。(宋·杨万里)释:见到别人的过错,象自己有了过错去总结接受教训;听到说别人的过错,也象自己发生了过错去总结接受教训。
29、人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
30、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汉·杨雄)
释:人必须先要自爱,然后人们才会爱你;人必须先要自敬,然后人们才会敬你。
五、保持廉洁清正
1、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汉·桓宽)
释:要想影子正时就把个人仪表搞端正,要叫下属廉洁先要自身廉洁。
4、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午时。(宋·陆游)
释:只要使得作官的清正,当吏的不横行霸道,那就可以使人民拥护,就可歌舞升平了。
5、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汉·韩婴)
释:聪明的人不去做并不是没有事做,而是知那事不能做;廉洁的人不去贪占并不是他有财物,而是知道不应去贪占。
7、窃人之财,以之为盗,况贪天下之功为己力乎。(孔子)释:偷窃别人的财物是为盗贼,何况把别人的大功劳贪为自己的呢。
10、人之行贿,并非所愿。只是行之有利,不行有虑。因之,肃贿风,由上起。上之所为,以导下也;上所不好,以检下也。(唐·陆贽)释:人们所以行贿,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只是因为行贿对个人有利,不行贿又有顾虑。所以,要肃行贿之风,应由上做起,因为上面的做法,可以引导下面,上面不去受贿,可以制止下面不来行贿。
15、贵尔六尺身,勿为名所驱。(唐·柳宗元)释:要珍惜你六尺的身体,不要为虚名来驱使。
19、其身正,无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释:领导者自己持身公正,就能使下属自觉去行动;自己身不正,虽然下令人们也不认真服从。
20、公则生明,廉则生威。(清·朱舜水)释:公正了就能明白事理,廉洁了就能产生威信。
23、以听官府之大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孔子)
24、廉者憎贪,信者疾伪。(唐·陈子昂)释:廉洁的人憎恨贪婪,讲信用的人反对虚伪。
25、据土子民,治国治众者,不可以图利。治产业则教化不行,而政令不从。(汉·陆贾)
释:据有一定的领土管理着成群百姓,从事治理国家和民众的人,千万不可以图谋私利。如果借助手中的权力置办个人产业,那么就不能教化百姓,国家的法令政策他们也就不会服从。
26、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明末·黄宗羲)
释:不以个人得到利益为利益,而是使天下人都得到利益;不以个人受到伤害为害,而是使天下人解除祸害。
六、提倡艰苦奋斗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惰。(唐·韩愈)释:学业精进于勤奋荒废于嬉戏,做事情成功于努力毁坏于懒惰。
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释:从俭朴变为奢侈容易,从奢侈变为俭朴就很难了。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释:不被富贵所惑乱,不被贫贱所移志,不被威武强暴所屈服,这才是大丈夫。
8、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荀子)
释:使国家富足的办法,在于节制消费和使民丰裕,并善于把盈余储藏起来。
9、救奢必可俭约。(南朝·范晔)释:挽救奢侈时尚的办法必定是节约俭朴。
10、食之以时,用之以礼。(孟子)
释:对金钱谷粟等财富,要按照时令和礼法,合理地、有节制地使用和消费。
13、夫为国者,由为家边,计财力之所任,审趋舍之举动,不营难成之功,捐弃分外之役。(唐·房玄龄)
释:治理国家和管理家庭一样,须计算自己财力的担负能力,弄清楚自己所应进退的方向,不去做那些难以完成的事情以防劳民伤财,抛弃或减少额外的差役。
14、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唐·房玄龄)释:奢侈所造成的浪费,超过了天灾。
17、不安于小成,然后足以成大器;不诱于小利,然后可以成远功。(明·方孝儒)
释:不为取得小的成绩而安于现状,然后就可以成为大人才;不被小的便宜所诱惑,然后才可以成就远大的功业。
2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经)
释:只要功夫到了,绳子可以锯断木头,水可以滴穿石头。
23、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释:以前能成就大事业的人们,不光是有超出别人的才能,还必须是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25、做官都是苦事,为官原是苦人。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明·吕坤)
释:当官都是苦差事,为官的原是辛苦的人。官职高一步,他的责任便加大一步,忧勤便增加一步。
28、志不坚者智不达。(墨子)
29、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唐·李颖)释:不要耽在长安行乐处,让大好光阴白白浪费掉。
七、用人察人育人
2、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释:尊重贤良,使用能人、英俊豪杰能安排在适当位置上,这样天下的人都会高兴,并且愿意在这样的国家里做事。
3、明主之任人,馋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长,不疆其短;任人之工,不疆其拙。(晏婴)
释:圣明的君王用人,不让专于谄媚、讨好或说别人坏话的人呆在身边,不让结党营私的人在朝中存在。用人要用其所长,不强行用其所短,让他们去干那些各自擅长的工作,不要强行让他们去干那些不会干的事情。
4、所任者得其人,则国家治、上下和、群臣亲、百姓附;所任非其人,则国家危、上下乘、群臣怨、百姓乱。(《淮南子》)
释:如所任用的人得当,就会使国家安宁、上下和睦、群臣关系融洽、老百姓归附;任用的人不得当,就会国家危难、上下不协调、群臣互相怨恨、老百姓作乱。
5、天下之贤,与天下用之,何必出于己。(明·张居正)释:天下的贤良人才,给天下来使用,为何非要出来给自己办事呢。
6、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汉·司马迁)
释:周文王曾在洗澡时,三次梳理好头发,吃饭时三次停下筷子,起来接待来见他的人,就这样还恐怕失去天下贤良的人才。
9、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晋·葛洪)释:使用事物的长处,那么任何东西都不会废弃功用;避开事物的短处,那么世上就没有被废弃的材料。
10、疑则勿用,用则勿疏。(唐·白居易)释:怀疑他就不要用他,既用他就不要冷淡疏远他。
11、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清·魏源)
释:不知人的短处,不知人的长处,不知人长处中的短处,不知人短处中的长处,这样,就不能够用人,不能够教育人。
13、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清·谭 嗣同)
释:骏马能经历艰险,但在田里干活就不如牛;坚固的车子能载拉很重的东西,但渡河就不如船。
14、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明·冯梦龙)
释:不能根据一两次人们对某人的称赞,就判断某人为君子;不能根据一时的非议,就判断这个人为小人。
15、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观其志;二曰,穷之辞辨以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三国·诸葛亮)
释:观察了解人的办法有七条:一是要让他们参与到事物中来辨别是非看他的志向;二是用穷追到底的方法辩论看他的应变能力;三是借商议计谋看他的知识;四是突然告诉祸难临头的消息看他的勇气,五是当他酒醉之后看他的本性;六是正当其时给以私利看他的廉洁品质;七是委托他办事情看他的诚实与否。
17、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功成考,则治乱暴而明,善恶信则直。(汉·王符)
释:知人用人最简捷的途径,没有比考核贡献更好的。如果贡献、功劳确实考核清楚了,那治和乱的情况也就表现的非常明显,人的品质好坏、能力高低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来。
18、馋夫似贤。(汉·陆贾)
释:用馋言害他人的匹夫,外表装得象圣人一样。
19、不临难,不见忠臣之心;不临财,不见义士之节。(宋·林逋)释:不面对到难处,就不会看出忠臣的心意;不面对财物,就看不出义士的节操。
20、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杜荀鹤)释:现在的人们看不出是凌云的树木,直等到树木凌云才说它高大。
23、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清·魏源)
释:用人的人,取用人的长处,避开人的短处;教育人的人,成就人的长处,去掉人的短处。
24、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释:能够得到天下的英才教育他们,是我的第三件乐事。
25、十人树杨,一人拔杨,则无生杨矣。(《战国策》)释:十个人栽种杨树,一个人去拔杨树,这样就没有活着的杨树了。
27、人才衰靡方当虑,士气峥嵘莫可非。(宋·陆游)
释:人才衰竭或萎糜才是值得忧虑的,人们士气峥嵘就不能够责怪、反对。
28、一年之计,莫若树谷;十年之计,莫若树木;终身之计,莫若树人。(管仲)
释:一年的计划,没有比上种粮食重要的;十年的计划,没有比种树木重要的;终身长久的计划,没有比培养人更重要的。
29、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
释:试验玉的真假,要烧满三日才知;辨别枕木和樟木,要等到长七年才能分清。
八、严格执法守法
1、出政施教,赏善罚暴。(墨子)
释:出任政事和实施教育,就要奖赏善良和惩罚暴虐。
2、邪正者治乱之本,赏罚者治乱之具。(宋·林逋)
释:邪恶和正直是决定太平或混乱的根本,赏和罚是保证太平消除祸乱的工具。
3、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明·张居正)
释:天下的事情,立法并不难,难的是立了法必须执行;听别人的意见建议并不难,难的是听了后能去照着做。
4、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
释:掌管执行法规的人坚强,就能使国家强盛;掌管执行法规的人软弱,就会使国家衰弱。
6、无功不赏,无罪不罚。(荀子)
释:没有功劳就不进行奖赏,立了功的就要奖赏,没有罪过就不进行惩罚,犯了罪的就要惩罚。
7、巨壑虽深,兽知所避;烈火至猛,人无蹈死。(宋·苏舜钦)释:大沟壑虽深,野兽能知道躲避开;大火虽非常猛烈,人没有踩上烧死 的。
8、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荀子)释:不进行教育而光杀人,这样虽然刑罚多但压不下歪风邪气;光教育而不实行刑罚,这样做坏事的人就受不到惩戒。
9、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唐·元结)释:只奖赏善良的而不惩罚作恶的就会出乱子,只惩罚作恶的而不奖赏善良的也会出乱子。
10、赏无度则费而无恩,罚无度则戮而无威。(孙武)
释:赏赐没有一定限度就会费了财物而不能使人感恩,惩罚没有限度就会虽杀人也不能树立威严。
13、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韩非子)
释:家里有永久的产业,虽遇到饥荒也不会挨饿;国家有永久的法规,虽遇到危险也不会混乱。
15、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三国·诸葛亮)释:为国尽忠、对时代有益的人就是自己的仇人也必须奖赏,违犯法律、懈怠懒惰的人就是自己的亲人也必须惩罚。
17、赏不当功,则不如无赏;罚不当罪,则不如无罚。(宋·张孝祥)释:奖赏如果不能与所立的功劳相当,就不如不进行奖赏;惩罚如果不与所犯的罪过相当,就不如不进行惩罚。
18、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不从。(宋·欧阳修)
释:说的话多变人们就不会相信,下的命令频繁改动人们就不会服从。
22、上下不合,令乃不行。(管仲)
释:上下之间不团结和睦,命令就不会得到贯彻执行。
23、不以喜以加赏,不以怒以加罚。(晏婴)
释:不因为个人高兴了就随便赏赐下面,不因为个人生气就随意惩罚下面
25、天下难治,人皆以为民难治也,不知难治者非民也,官也。(清·唐甄)
释:国家难以治理,人们往往以为是难在百姓难于管理,不知道难于管理的并非民众而是官吏。
26、赏罚,政之柄也。明赏必罚,审信慎令,赏以劝善,罚以惩恶。(汉·荀悦)
释:赏罚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措施。赏要公正合理,罚要坚决果断,要慎重 对待自己的信用和命令。用赏来激励人们做好事,用罚惩罚那些做坏事的人。
九、加强学习教育
1、敬教劝学,建国之大体;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清·朱舜水)释:敬重教育、引导人们学习,是建设国家的大事情;举荐起用贤人、培育人才,是作官为政的首要任务。
2、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勤而教之,则可使致于善(宋·欧阳修)
释:对善良的人一日教育,就会失去善心而变为恶人,对恶人勤加教育,就可以使他改造成善良的人。
3、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食也。(孔子)
释:学习象种树一样,春天欣赏其华,秋天收获果实。学讲文章是春华,用于修身利行,就是秋食。
5、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左右正而后朝廷正,朝廷正而后国家正,国家正而后天下正。(《傅子·正心篇》)释:培养人优秀品质的根本,没有比端正思想更重要的了。思想端正就会使自身行为端正,自身行为端正就会使接近自己的人行为端正,接近自己的人行为端正,就会使朝廷的行为正确,朝廷行动正确就会使国家政权统治正常,国家风气端正,进而使整个社会风气端正。
6、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逊,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孔子)
释:成人教育的法则是:在动机没有发生之前禁止叫预防,正当事情发生时加强教导叫做及时,不超过分寸叫做逊顺,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叫研摩。这四条是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释:三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位必有一位在某方面可以当我的老师。我选择哪些好的方面来学习,不好的方面引以为戒,改正自己。
8、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
释:没听到不如听到,听到不如看到,看到不如全面了解,全面了解不如 去亲自实践。
9、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宋·朱熹)释:如果论起先后来,知识为先,如论起轻重来,实践行动为重。
11、莫言大道人难得,自是功夫不到头。(唐·吕岩)释:不要说大道理人们难以获得理解,只是因为功夫没下到家。
1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孔子)
释:努力学习就能接近智慧,尽力身体力行就能接近仁爱,能认识自己的缺点,就接近勇敢了。
23、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孔子)释:君子进行教学,只是晓之以理,进行引导而不是牵拖着前进,进行鼓励而不是压抑,进行启发而不是把道理说绝。
2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释:一个人抱不拢的大树,是从极小的萌芽开始生长;九层高的台子,是从不断堆土开始增高;人行走到千里之外,是从脚下第一点开始的。
26、进德修业在少年,道明德立在中年,义精仁熟在晚年。(明.吕坤)
释:培养道德进修学业在少年之时,明白道理树立德行在中年之时,义理精通、仁德成熟在晚年之时。
2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释:作为老师这种人,是用来传道理、教知识、解答疑难的。
3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释:年轻时不知道早下功夫勤奋学习,到老了才后悔再想读书学习就晚了。
十、讲究策略方法
4、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情则乱(墨子)
释:上面为官从政的,如了解得到下边的情况并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就可很好地治理,反之,不真正了解掌握下边情况,政策脱离实际,就会发生**。
8、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老子)
释:要想缩小它,必须暂且故意让它扩张一下;要想削弱它,必须暂且故 意让它强大一下;要想废除它,必须暂且故意让它兴旺一下;要想夺取它,必须暂且故意给它一点。这就叫深藏起来的高明。
9、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孙武)释:宁可假装糊涂而不有所行动,也不冒充聪明而轻举妄动。暗中策划,不露声色,就象冬天的雷电,储存力量,待机爆发一样。
13、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孙武)
释:足智多谋的将帅对情况的考虑,必须兼顾利和害两个方面。在不利情况中要充分考虑到有利条件,才能提高胜利信心;在顺利情况下看到不利方面,才能消除可能发生的祸患。
16、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将来之非。(《莱根谭》)
释:与其计划没有把握完成的功业,不如维持好已经完成的事业;与其懊悔以前的过失,还不如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错误。
17、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莱根谭》)释:不要责难他人的小过错,不随便揭发他人隐私,不可对别人的坏处耿耿于怀。
18、从时者,犹救火。(左丘明)
释:想抓住和顺应时机,好比救火一样,要迅速、坚决。
19、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莱根谭》)
释:遇到表面阴沉而不爱说话的人,千万不要一下子就推心置腹地跟他作朋友;见了自以为是了不起的人,应尽量小心谨慎不与他说话。
24、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汉·桓宽)
释:有了准备就可掌握主动,没有准备就会被别人所制,陷于被动。
25、多言不可与远谋,多动不可与久处。(隋·王通)
释:对爱多说话的人不能和他作长远的谋划,对多动的人不能长久长处。
26、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明·庄元臣)
释:要到山上去,就要向樵夫了解山上的情况;要到水里去,就要向渔民了解水里的情况。
27、事虽易,而以难处之,未有不治之变;患虽远,而以近处之,未有不及之谋。(明·王廷相)释:事情虽容易,却把它当难事去认真办理,就没有治不了的变故;祸患虽在很远,却当成在眼前来处理,就没有来不及解决问题的安排。
29、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明·方以智)释:善于疑虑问题的人,不去疑虑人们都怀疑的事,而是去疑虑人们不会怀疑的事情或情况。
30、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梁·刘勰)
释:操演千曲之后才能知晓音乐声的优劣,观察千剑之后才会辨识武器的好坏。
孔子名言 敏于事而慎于言
《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语译广解》)
讷于言而敏于行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
德不孤,必有邻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听其言而观其行
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也即此章义。
第五篇:古今励志名言警句摘抄
古今励志名言警句摘抄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宋】陆游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韩愈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宋】陆游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三春花事好,为学须及早。
花开有时落,人生容易老。【无名氏】《惜时》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宋】朱熹《偶成》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
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孙星衍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范文澜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宋】苏东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