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范进中举导学案
19、《范进中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查工具书掌握带挚等词;介绍文学常识及有关明清科举制度的文化知识。
2、朗读相关句子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朗读体会课文讽刺、夸张的语言;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重难点】
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重点)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难点)
【评价设计】
1、通过查资料和工具书完成目标1。
2、通过朗读、讨论、分析、交流完成目标2。
3、通过辨析,交流完成目标3。【资料衔接】
1.作家简介。
吴敬梓,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也曾热衷功名,便考场屡屡失意,同时在家境由富到贫的变化中,他也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使他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促使他写下了长达三十万字的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故事没有一个主干,但有一个贯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2.、作品简介。
《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清代的科举制度是这样的: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童或童生,禄取“入学”后称为生员,又称为库生,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会试(3)殿试。乡式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乡试取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土,取中后统称为进土。殿试分三甲禄取。第一甲踢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禄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绾()瘟()商酌()兀自()..星宿()斋公()醉醺醺()癞虾螟()......攥()带挈()啐()簇拥()..侥幸()桑梓()腆()..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倒运: 狗血喷头: 尖嘴猴腮: 不省人事: 商酌: 果不其然: 轩敞: 桑梓:
(2)吴敬梓(1701—1754)字,又字,安徽全椒人,代 家。
二、快速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可分为哪两部分?
2、说说中举前、中举后课文各写了哪些事?(使用四字短语概括)
3、小说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胡屠户?表现胡屠户怎样的性格特点?
4、范进中举后相邻们的变化,说明了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5、张乡绅在范进中举后是怎么做的?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6、张乡绅对待范进态度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三、范进人物形象分析
1、熟读课文,画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说说范进是一个怎样的人。
2、范进为什么会发疯?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范进中举,喜极而疯,那么中举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
四、体会讽刺手法。
文中多处描写引人发笑,这是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5、主题理解。
本文是通过一个 的人,围绕“ ”这一事件,描写各色人等的,从而揭露 对知识分子的,揭露当时社会中 的世态。作者用了、、直接写实的手法对这些人物进行描写、讽刺,大大加强了文章的。【达标检测】
1、默写词语。
作揖 带挈 唯唯连声 腆着 万贯家私 鞭挞 商酌 桑梓 侥幸 轩敞 拙病 细丝锭子 不省人事
2、形近字组词。
湍()踹()喘()揣()
3、填空
《范进中举》节选自《 》,它是我国 代一部长篇 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 及 的活动和 精神面貌。作者是。
4、朗读第5段,完成下面问题。
(1)把选文分成五层,并概括层意。(每层层意不超过六个字)
(2)给选文加个小标题。
(3)“噫!好了!我中了!”这几句话道出了热衷功名的范进此时什么样的心理呢?请简要说明。
(4)众乡邻劝说的话,称范进为“老爷”,又主动提出要拿鸡蛋酒米,联系全文说说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第二篇:范进中举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学科:语文 课题:《范进中举》 课型:新授
备课人:班雪莲 上课时间:2013.9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3、体会文中对比手法的作用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4、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学习重点:
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学习难点:
1、体会文中对比手法的作用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自主预习: 【字词闯关】
1、读准下列加横线生字的字音
带挈()醺()腆()着 拙()病
兀()自 侥()幸 绾()攥()不省()人事 锭()子 星宿()报帖()
长()亲 行()事
2、多音字辨音组词:
()()()()宿()()帖()()
()()()()模()()颤()()
()()()()长()()()()
()()畜()()【文学常识闯关】
1、吴敬梓,字,号粒民,晚年自号,安徽全椒县人。
代小说家。著有长篇讽刺小说_________,《文木山房诗文集》等。
2、《儒林外史》是一部 小说,共55回。主要描写封建________ 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揭露_________的腐朽和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是我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的影响。【成语积累】 趋炎附势 • 【解释】:趋:奔走;炎:热,比喻权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示例】:所有朋谊及那些趋炎附势的,男男女女,都拥挤望周府来。世态炎凉 • 【解释】:世态:人情世故;炎:热,亲热;凉:冷淡。指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 【示例】:在玛的带领下她们在欢场中打混,看尽世态炎凉、人生百态。• 【示例】:在这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在这世态炎凉的社会里,努力的去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出色的人,做一个从此问心无愧的人。前倨后恭 • 【解释】: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示例】: 帝有葛仙翁笑诞:“猴子是何前倨后恭?”(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自主学习:
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然后,请仔细观看以下画面,说出相关情节。合作探究:
A、形象分析
(一)1、揣摩文中的描写,思考: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完成表格)体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他的态度变化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世风?
2、文中还有哪些人物能体现当时社会这样的世风?
B、形象分析
(二)研读“范进疯了”这一精彩片断,仔细思考下列问题:
1、文章是如何描写范进喜极而疯的丑态的?找出相关语句。
2、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范进的疯态?
3、范进中举后为什么会发疯?
4、从范进的喜极而疯,你能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吗?
C、主题总结
课文通过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生活对比,尖锐地抨击了,及当时社会的。课外拓展:
1、拟写对联,读完本文我想说:
十年寒窗无人问,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 穷居闹市无人问,2、如果你是与范进同年代的读书人,你会像他一样去考科举吗?
课堂小结:
有人说这是一部喜剧。当然,文中人物滑稽的动作、表情、神态都刻画的惟妙惟肖,也确实会让人不禁大笑。但是,范进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从人物命运的角度说这是范进的人生悲剧;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的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这又是国家民族的悲剧。布置作业:
1、范进中举了,家庭经济和社会地位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以后的生活会怎么样呢? 要求运用人物的多种描写手法续写故事,300字左右。2.结合本课的读后感受写一篇随笔。(不少于300字)
第三篇:《范进中举》导学案及答案
十七范进中举
一、目标导航
1.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
3.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二、自主预学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①作揖()②星宿()③攥着()④腆着()⑤斋公()⑥行事()⑦带挈()⑧绾了()
(2)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节选自 体的长篇讽刺小说,共回,主要描写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揭露
(5)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请用《范进中举》中的描写人物的方法,用几句话写一写身边的同学,请不要出现所写同学的名字。(可以是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
(三)总结课文。
课文运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手法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刻画了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典型形象,尖锐地抨击了,揭露。
四、课堂练习
(一)根据注音写汉字。
笨(zhuō)_____(pú)_____萨(wù)_____自桑(zǐ)
(二)选词填空。
1.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A.跌 B.歇 C.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2.弟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A.漂亮 B.华丽 C.轩敞),也还干净,就(A.给 B.送 C.借)与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A.看望 B.请教 C.留心)些。
3.屠户把银子(A.拿 B.捏 C.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A.伸 B.舒 C.张)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范进道:“„„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A.收 B.缩 C.放)了回去,往腰里(A.揣 B.塞 C.放)„„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
唯唯连声:
2.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万贯家私:
3.邻居内一个尖酸人说道:“罢么!胡老爹。”
尖酸:
(四)课内阅读。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针、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予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选段中除了描写范进外,还描写了老太太、娘子、报录的、邻居等人,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这句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3.“好了!我中了”这句话道出了热衷功名的范进此时什么样的心情呢?
4.范进为什么会喜极而疯?请谈谈你的理解。
(五)拓展阅读
那盆水仙花
上学期我到横河村小支教。那天正在上课,突然,隔壁教室里传来了李老师愤怒的呵斥声:“你又来了,出去!出去!”很多学生也跟着喊。
嘈杂声影响了我的课堂,我连忙打开教室门,只见李老师正连拉带拽地把一个老头推出教室。老头六十来岁,满身邋遢,拖着个大麻袋,傻笑着一步一顿地离去。
课后,李老师告诉我,老头子是本地的孤寡老人,脾气古怪倔强,不管你上没上课,常常旁若无人地闯入教室乱找乱动,把垃圾桶翻得一片狼藉。
正说着,我班有个学生跑来,“杨老师,快,快去,陈业被那老头打了!”
当我赶到时,陈业已被老头推倒坐在地上哭喊着:“还我……我还没喝完啊,臭老头!”原来老头盯上了他手中的饮料瓶,没等他喝完就抢去了,在他眼里,能卖的垃圾简直就是“宝”。校长也赶来了,一边骂一边把老头踉踉跄跄地推出了校门。
几天后,我班正在朗读课文。“嘭”的一声巨响,教室门猛地被撞开,大家吓了一跳。(1)一看,又是那老头。一手拖着麻袋,一手紧攥拳头,朝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大摇大摆地走去,那架势随时等着反抗我来推他。
“臭老头,出去!”“臭老头,快出去!”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喊着,整个课堂一片喧哗。当老头走近我时,我出人意料地让开了道,并向学生作了个安静的手势。
“继续朗读吧,不要打扰老爷爷捡东西了!”我平静地说。犹豫间,琅琅书声又逐渐响起。我们反常的举动让老头有些发愣。他从垃圾桶里翻出了几个饮料瓶后,竟加快了脚步往外走,饮料瓶掉出了一个也不知道。我捡起来送到他手中,他疑惑地看了看我……
又过了几天,我正在上课,教室的门又突然被推开,(2)老头刚探进半个身子,一看是我,竟缩了回去,还轻轻地带上了门离开了。我们发现老头和以前都不大一样了!
我问学生:“老爷爷为什么会变了呢?”
“我知道,因为前几天老头子没有被老师推出去。”
“杨老师没骂他,还帮他捡瓶子!”陈业若有所思地说,“老头……老,老爷爷好像知道杨老师对他好!”
我说道:“老爷爷一个人孤零零的,每天起早贪黑到处捡破烂不容易呀,老师有个办法可以帮帮他:
大家平时把丢弃的那些废品专门放进一个袋子收集起来,送给老爷爷,谁愿意负责这件事?”
“我愿意!”“我也愿意!”……好多学生都争着说。没想到陈业也抢着举手,我把这件事交给陈业负责。
从那以后,我班无论上什么课,老头子再也没有闯进教室了。
临近期末的一天,我一进教室就看见讲台上多了一盆水仙花,我惊讶地问:“这花是哪位同学放在这里的呀?”陈业兴奋地说:“老师,花是老爷爷从菜市场买来的,他让我带到教室摆在讲台上,说是谢谢同学们,谢谢您呢!”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那节课上得特别开心。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暑假里我又被临时通知回到原单位。教师节那天,遇到了李老师,我问起老头子的事。李老师说:“他死啦。”“啊,怎么死了呢?”我很是惊愕。
“暑假里,他跳入水中救上了一个小孩,自己却因体力不支被淹死啦。听村里人说老头也不怎么会游泳。”李老师补充道,“对了,他救的小孩就是你班的陈业……”
我听着,心里酸酸的,竟有些想流泪,朦胧间眼前就浮现出了那盆水仙花……
1.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方框内写出相关的故事情节(每处不超过6个字)。
老头闯课堂→“我”善待老头→同学帮老头→→
2.小说主要刻画了两个人物,你最欣赏哪个人物?请说明理由。
3.文中画直线的句子任选一句,请赏析句中加粗词的表达效果。
4.文中划浪线句写到杨老师帮老头捡饮料瓶,此时老头心里会想些什么?请联系语境,描写老头的心理活动。
5.本文用第一人称“我”来讲故事,请简要分析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五、课外作业
整理导学案,完成作业。
《范进中举》参考答案
二、预习作业:
(1)①yī②xiù③zuàn④tiǎn⑤zhāi⑥háng⑦qiâ⑧wǎn
(2)《儒林外史》三清吴敬梓章回五十五知识分子科举制度
(3)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清朝小说家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
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
绘,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
了近代谴责小说,而且对现代讽刺文学也有深刻的启发。
(4)主要人物:范进、胡屠夫、张乡绅等;故事情节: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不同的态度;环境: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世态人情。开端:范进被胡屠户训斥并借钱赴考。发展:范进放榜当日因高兴而发疯。高潮:范进被胡屠户打了一巴掌而清醒了。结局:范进醒后众人对他的巴结。
三、课堂互动探究
2、合作探究:
(1)家境——第一段结尾处、第二段开头、第二段结尾、第三段开头、第十一段结尾。
地位——连买肉的都瞧不起(联系范进中举起的艰难历程,出场时的描写,五十多岁的老童生,不读书考试不行吗?)、岳父任意辱骂到不敢打,连做过知县的乡绅也来巴结)
本人态度——唯唯诺诺,老实巴交(p155),对胡屠夫的称呼(岳父——老爹),发疯的过程(层次感),很快与张乡绅打成一片,补充第四回有关内容。
他人态度(岳父、张乡绅、邻居))
岳父:语言、动作、神态、行为(两次贺喜所送的东西)(前倨后恭)(细节描写,拿银子时的动作描写)
社会原因: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思想,选拔驯顺的爪牙,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个人原因:范进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直到54岁才中了举人。几十年的痴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惊喜得发了疯,这是有其必然性的。(从病理学分析:范进多年屡试不第,中了秀才后又中举人,连自己也不敢相信,所以神经受不了刺激,便发疯了。这种发疯是一种心理变态的表现。)
(2)主要是两点:①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②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
(3)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言行前倨后恭的表现:(先傲慢而后恭谦)
胡屠户两次贺喜的表演,同一地点,对同一对象,评价截然不同。前面是说“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后来“现世宝”成了举人,成了老爷,语言立刻变化,说“„„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
中举前后在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完全两样。中举前,范进去向胡屠户借盘费,“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凶神似的”样子简直令人发指。中举后’“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居然“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这一打一骂相映成趣,讽刺鞭挞何等深刻,胡屠户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胡屠户一听张老爷驾到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反衬封建统治者平常凌驾于平民百姓之上的那种咄咄逼人的气焰。)
胡屠户:欺贫爱富,粗俗势利,蛮横倨傲(前);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后)的市侩形象。
(4)张乡绅这个人物比较特殊,他是另一种类型的热衷于势利的人。首先,看他拉拢范进的目的,无外乎四个方面:如果范进能“京报连登黄甲”,青云直上,张乡绅就攀上一个大靠山;考不上进士,当个“大挑知县”或教官,也能算个小靠山;当不成官,仍可结交官府,成为同谋、帮手;通过范进,还能和跟他同样中举的其他人勾结,扩大关系网。再看张乡绅采用的手腕:先谢罪,尔后叙说师门,继而赠礼。此人居心叵测,是个善于耍手腕的官场高手。
(5)“打他一个嘴巴”,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极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范进热衷于功名,以致发疯。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信奉者。这一巴掌打在范进脸上,却印在科举制度的“心”上。正是作
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无情鞭挞。批判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作品通过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3、拓展延伸:示例:他很矮,跟我比起个子来,就像小白兔和小田鼠比个子似的。他有一双小眼睛,就像两个弯月亮倒挂在他鼻子的两边。只要他一笑,他的眼睛就变成了一条小缝儿。
(四)总结课文:
课文运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刻画了范进这个为追求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尖锐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揭露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四、课堂作业:
(一)拙萨自梓
(二)1.C.踱2.C.轩敞B.请教 3. C.攥B.舒B.缩 A.揣
(三)1.连连答应。唯唯,答应的声音。2.大量的家财。3.说话尖刻。
4、规矩。
(四)课内阅读
1.侧面描写。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以及飞跑的疯狂等丑态。
2.把范进的疯态写得活灵活现,让人们从中看到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之深。
3.宣告几十年贫贱屈辱的生活就此结束,欣喜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朝到手。
4.示例:“中举发疯"在当时的士人中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是时有发生,因而是
真实可信的。当时的读书人热衷“举业”,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
(五)1.老头送水仙老头救人牺牲
2.我欣赏老头。他虽然穷,但他有穷人的风骨,他有尊严,他懂得感恩。他明知不谙水性却纵身跃入水中。孩子得救了,他却牺牲了。这是多么值得尊敬的老人啊。
我欣赏杨老师。面对生活中的一个弱者,杨老师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对他嗤之以鼻,恶语相加,甚至拳打脚踢。杨老师给了弱者以尊严,改变了一个人对生活仇视,这是一个何等伟大的教育者啊。(言之成理即可)
3.(1)“攥”字准确地写出了老人随时准备反抗的心理,正是这个捏紧拳头的动作,说明了以往老人得到的都是伤害。“攥”既是给自己造势,又是自卫心理的体现。
(2)“缩”字形象地写出了老人见到曾经帮助过他的“我”时难为情的样子,这是老人懂得感恩心态的一种表现。(言之成理即可)
4.“怎么可能呢?其他老师都是大声嚷嚷赶我走的,他不但不赶我走,还帮我捡瓶子?”
5.(1)增强小说的真实感。(2)便于作者叙述故事,抒发情感。
第四篇:《范进中举》教学案
《范进中举》教学案
主备人:王海芳时间:2012-11-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l)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学习讽刺写法。
情境导入
是啊“学而优则仕”规定了古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科举则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门槛。有诗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等等。然而很多人十年苦读依旧美梦落空也有人美梦成真踏上了富贵之路。天翻地覆的变化却实让人吃惊。更有甚者中举了人却疯了这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带着对封建科举的思索借吴敬梓的眼睛让我们一同走进《范进中举》吧以人观社会以人感受科举
自主学习
1、读1-2段思考范进中举前的家境和社会地位是怎样的
2、读3-12段思考范进中举后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范进对胡屠户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3、中举对范进来说是梦寐以求的事可为什么发疯呢这意味着什么? 范进从20岁到54岁才中了秀才邻里的揶揄、胡屠户的辱骂他内心压抑着一种不平之气但他又相信命运自安于卑微屈辱的地位时时盼望中举。中举了他那被失败和屈辱所窒息的一切欲望和自尊及多年来郁结的怨愤和悲哀突然活跃起来无法承受故喜极而疯。说明了范进利欲熏心可悲可叹更深刻地揭示出封建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合作交流
1.提问: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提问:张乡绅张静斋是作者刻画的一个次要人物,范进中举后,张乡绅为什么来拜会,又送银又送房?
讨论并归纳:张静斋一见范进中举的题名录,当天就来拉扰,开口“亲切的世弟兄”,闭口“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还送了50两银子,一所“三进三间”的房子。他结交新贵,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场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
3.提问:范进未中举前,家里断粮有没有乡邻来接济?中举后乡邻有拿鸡奎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范进疯了都是众邻居来帮忙这表现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众乡邻对权势者或敬畏或讨好,对不幸者冷酷无情。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4.作者是怎样运用讽刺手法的?
精讲点拨
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想一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作者借小说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课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睑,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全员达标
优美句子快速识记
1、相识是一种闪光的美丽,相处是一种温馨的快乐,相知是一种永恒的珍贵。
2、人生应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萎靡的音符;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热烈的抒情,少一些悲苦的叹息;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基调
3、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联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缝制一件件绚丽的衣衫;友谊如花种,我们共同播撒,培育出一个个美丽的花坛。、4、月是黑夜的眼,帆是大海的眼,露是花朵的眼。泉是沙漠的眼,火是寒夜的眼,草是春天的眼。
5、、我爱太阳,因为它温暖我的身体。我爱雨水,因为它洗净我的灵魂。我爱光明,因为它为我指引道路。我爱黑夜,因为它让我看到星辰。
6、、生命是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的一抹彩虹吗?不!彩虹是转瞬即逝的,而生命却是永恒的。生命是如履薄冰的一局棋吗?不!棋是死的,而生命却是鲜活的。能力提升
1、在众人都对范进刮目相看的时候,报录人又来到范进家,原来是弄错了,中举的是邻村的范进。发挥你的想象,范进、胡屠夫、众乡邻,张乡绅又会怎么样?写不少于200字的小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课时
1、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小说可分成哪两个部分?第一部分(l~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二部分(3~结束):写范进中举后情景。
2、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讨论并归纳: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第一层写昏厥。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动作,用“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嗷’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好了”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
第二层写疯跑。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动作描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用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心情。
第三层写跌倒。用富有讽刺性的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端在塘里的丑态,“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第四层写疯走集上。“拍着笑着”的动作描写,写尽范进的疯态。
6.本段描写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属于侧面描写?这些侧面描写的内容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写范进的文字属于正面描写。写其他人的文字属于侧面描写,对范进的疯态起烘托作用。)(1)老太太的慌:(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
(2)报录人和众邻居都吓了一跳:(烘托范进飞跑的疯狂。)
(3)众人拉不住:(烘托范进疯劲之大。)
(强调,细节描写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结合都是值得注意的地方。细节描写是对人物外貌、行动、心理、语言或周围事物某一细致特征所做的具体细致的描绘,这种描写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得两者相得益彰,可以强化艺术形象,加深读者的印象。
第二课时:自主学习(1)家境贫寒每日小菜饭、不知猪油味、饿了二三天、乡试无盘费。地位卑微现世宝、癞蛤蟆、尖嘴猴腮、不三不四 2家中的经济情况明显好转邻人争相送礼胡屠户也送酒送肉张乡绅送银送房。社会地位得到提高。众乡邻口口声声“范老爷”胡屠户称他“文曲星”“贤婿老爷”张乡绅前来拜会称兄联谊。中举前称胡屠户为“岳父”且唯唯诺诺忍气吞声甘受辱骂中举后称胡屠户为“老爹”。这种变化说明了范进虚伪事故。
合作交流1.提问: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
(l)从语言描写:
中举前,胡屠户可以任意辱骂范进,说他是“现世宝”“因我积了甚什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并训斥他“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骂他“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范进因去乡试设有盘缠,向胡屠户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啤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不要失了你的时”“癞虾蟆想吃天鹅肉”说他中相公是宗师看见他老.不过舍与他的,骂他长相“尖嘴猴腮”,骂他野心“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范进到城里乡试,家里饿了两三天,被胡屠户知道又骂了一顿。
中举后,大家请胡屠户“治疯”,胡屠户作难道:“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称范进是“贤婿老爷”夸范进“我的这个贤婚,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说他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
(2)从动作描写:
中举前,范进进学回家,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来贺喜,吃到日西时分,吃得醺醺的,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范进向他商议到城里去乡试的盘缠,被他一口阵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中举后,胡屠户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前来贺喜。众人请他“治疯”,胡屠户“作难”,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凶神似的走到范进跟前广个嘴巴打将去,心里到底还是伯的,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第二下。打完不觉得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想一想,更疼得很了,连忙向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胡屠户跟着范进回家时,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看见张乡绅来拜见,他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直等他上了轿,才敢走出堂屋来。范进给他两锭银子。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假装推脱。听了范进的话,他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小说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倔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5.作者是怎样运用讽刺手法的?
《儒林外史》是一部社会讽刺小说,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科举制度下形形色色士人的丑恶嘴脸和封建末世衰颓的世风。仔细探究课文的讽刺手法,对我们阅读这部小说很有帮助。课文的讽刺手法有:
(1)夸张手法
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在挨了一个巴掌后才清醒过来,这是故事的基本情节,是用夸张手法虚构出来的。这看来似乎离奇得很,却如鲁迅所说也是“会有的实情”,因而是可信的。理由是,当时士人热衷于科举,一旦功名到手就惊喜若狂,更何况范进20岁开始应试至今已有35年,在如此漫长的等待之后,他的愿望终于变成现实,又怎能不惊喜得发疯呢!中举,对范进来说自然是荣耀之至,但挨巴掌却是受辱,荣而后辱,这是作者有意鞭挞他的丑恶灵魂,具有极强的讽刺意义。
(2)对比手法
文中写胡屠户用的是对比手法,通过他对范进中举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来揭示他嗜钱如命、嫌贫爱富、庸俗自私的市侩性格。
(3)运用典型细节揭露人物的矛盾
例如,写范进的疯态:
……“!”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这些细节生动地揭示了范进内心和外形的矛盾:就内心而言,他是个胜利者,他感到扬眉吐气,因而拍着手大笑;他要向周围的人宣布自己的宿愿已经实现,所以往门外飞跑,跑到
集上。但在外形上他却是个失败者,头发跌散,两手黄泥,遍身是水,如同落汤鸡一样。这就是强烈的讽刺。
又如,写胡屠户的贪婪相:
……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这里揭示的是胡屠户言语和动作的矛盾:银子已经紧紧地攥在手里了,嘴上却偏说不要,暴露了这个市侩嗜钱如命的本性
第五篇:范进中举范文
《范进中举》教案
主备人 杨长春(2014年10月23日)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儒林外史》的介绍。
2.讽刺艺术的表现形式——夸张、对比、写实。方法过程
1.欣赏小说的讽刺艺术。2.比较阅读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体会作者对丑恶现象进行辛辣讽刺的艺术。
二、学法引导
因《范进中举》是长篇小说节选,学生要想较好地完成该课的学习目标,宜课外阅读《儒林外史》全书,对该书的整体情况,包括所刻画的人物,所选取的典型题材,反映的主题,主要的艺术手法有个大体的了解。学习本文时,着重从范进的语言、动作分析其性格,抓住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遭遇及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原因的讨论分析,理解本文的主题及艺术特点。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与动作。
(2)对比、夸张与直接写实在讽刺小说中的作用。2.难点
旧小说中的雅语与口语。3.疑点
同是读书人,范进与孔乙已有何不同? 4.解决办法
重点问题主要由学生阅读分析得出答案,难点多参照文下注解解决,疑点采取结合上几节课内容进行两个人物的比较的方法解决。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查找资料,谈对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的了解。2.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分析。
(1)从范进中举前后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及其自身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及世态人情。(2)范进喜极而疯片断赏析。(3)胡屠户形象分析。
(4)对比、夸张、直接写实的讽刺手法。
3.教师推荐《儒林外史》精彩片断,师生共同赏析。4.范进与孔乙己比较阅读,教师点拨,归纳。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介绍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2.从范进中举前后地位、经济状况变化把握科举制度的罪恶,从周围人的态度变化了解世态。
3.范进喜极而疯片断精读。(二)整体感知
《儒林外史》是古代讽刺小说中的精品,所以在一开始应予以介绍并鼓励课外阅读,这也能促进学生对本课知识、人物主题的认识。而后分析课文内容,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重点剖析主人公范进的遭遇及性格。
(三)教学过程 1.课前检测
(1).作家、作品简介(由学生根据所查找资料,谈对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的了解。)吴敬梓,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也曾热衷功名,便考场屡屡失意,同时在家境由富到贫的变化中,他也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使他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促使他写下了长达三十万字的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故事没有一个主干,但有一个贯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
(2).在该字后面的括号内注音。
中()举 作揖()商酌()拙()病 相()公 兀()自 带挈()名讳()桑梓()啐()在脸上 倒()运 不省()人事 攥()紧 解()元 腆()着
(3).释义
唯唯连声:
拙病:
不省人事:
兀自:
2.设疑自学
听课文范读录音,要求
(1)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将选文分成“中举前”和“中举后”两个部分。
(2).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胡屠户是一个怎样的人?(3).范进中举后,周围人有什么反应?说明了什么?(4).你怎样评价范进这个人物?
3.展示交流以及精讲解疑 范进形象分析(1)中举前
学生默读第1、2两段,[思考]两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现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也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几句可见范进家境贫寒,而胡屠户对他的轻侮中可见他社会地位低下,面对屠户的训骂,他竟然“唯唯连声”。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更表现出他对功名的热衷。
(2)中举后
放范进发疯的画面,学生读第5段范进喜极而疯片断,给其划分层次,并分析这里有哪些文句的反复,这种反复说明了什么。
明确: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昏厥一疯跑一跌倒一疯走上集。这里拍手的动作、笑的表情多次重复,“我中了”一句话反复出现。拍手、笑印证了他是因喜而疯,“我中了”体现他念念不忘的是科举,一旦中举,喜极而疯,这一情节的设置,充分表现了范进的利欲熏心,从而揭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学生读第5至12段,[思考]范进中举之后地位、经济状况发生哪些变化?这说明了什么?范进对胡屠户的态度有何变化?又说明了什么? 明确:中举之后,范进地位马上提高,这从周围众邻居的称呼“范老爷”,胡屠户的言行,张静斋上门几件事都可看出。而张静斋送钱送房子,可见范进经济状况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更预示他从此将走上富贵之路。他对胡屠户的称由“岳父”转为“老爹”,可见他性格中有虚伪的一面。
从中举之后看,范进已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新贵,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贵,但他也马上表现出虚伪、世故的性格,对胡屠户态度变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这就表现他已被科举制度所腐蚀,所同化。
4.当堂测试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二、课后练习五第2小题。(四)总结、扩展
本课对于范进形象的分析是一个重点内容,通过分析,我们重要的是明确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孔乙己没有进学、潦倒一生,范进进了学又如何?不过变为统治阶级的走卒而已,不同的命运、相同的主题。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对胡屠户描写部分,体会人物性格。2.课外阅读《儒林外史》第四、五、十三至十五回。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胡屠户形象分析。
2.对比、夸张、写实的讽刺手法。3.范进与孔乙己形象比较。4.《儒林外史》精彩片断阅读。(二)整体感知
本课时以讽刺艺术的欣赏为重点,以胡屠户的形象分析其实也贯穿这一内容,范进与孔乙己比较、精彩片断阅读求粗不求细,大致轮廓出现后让学生自己揣摩。
(三)教学过程 课前检测
1.下列加黑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带挈(qiè)
相公(xiàng)
B.腆着(tiǎn)
星宿(xiù)
C.解元(xiè)
兀自(wù)
D.绾着(wǎn)
轩敞(chǎng)
2.解释下列句中加黑的词语()
(1)如今你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2)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
(3)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4)郑屠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乡试年——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由秀才去应试。轮到乡试这一年就叫“乡试年”。
B.文曲星——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能高中做大官的人,就是“文曲星”下凡。
C.解元——乡试中举,第一名叫“解元”,第二至第十名称为“亚元”。
D.讳——就是“忌讳”,旧时为了对某人表示尊敬,不敢直呼其名,叫做“忌讳”,意思是某字本应避去的。
4.填空。
(1)《范进中举》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代小说家,其代表作品就是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________。
(2)我国古典四大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作者分别是________,时代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疑自学、展示交流、精讲解疑
1.以胡屠户为例,分析本文的讽刺艺术。
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讽刺艺术。讽刺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对比、夸张、反语以及直接写实等。
[思考]本文主要用丁哪几种形式?结合胡屠户形象分析逐一进行说明。明确:主要用了对比、夸张和直接写实三种。(1)对比 胡屠户对范进的前后态度变化。对范进的称呼“现世宝”一“贤婿老爷”。
对范进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一“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贺礼 “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动作。“腆着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一“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那手早颤起来”,“干思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通过对比,表现出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性格。(2)夸张
胡屠户打了范进之后,“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众人回家时,“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这种细节上的夸张,用漫画式的笔法显示出胡屠户对范进畏惧、巴结的情态。(3)直接写实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五第1小题。
这里胡屠户的动作“攥”、“舒”、“缩”、“揣”及“紧紧”、“连忙”两个词活画出他那副贪财虚伪的小人相。
通过对比、夸张、写实的手法,胡屠户的性格跃然纸上:这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他欺贫爱富、贪财虚伪、庸俗自私。
学生讨论文中对其他人物的讽刺描写,如用夸张的手法描写范进喜极而疯的情状。2.学生讨论,比较范进与孔乙己形象。
教师提示:可以从人物性格,人物的遭遇,人物与作品中其他的人关系几方面着手。范进逆来顺受,甘受屈辱,孔乙己自视清高、孤芳自赏;范进世故虚伪,孔乙己迂腐善良;范进中举之后成为统治阶级,享受荣化富贵,孔乙己连秀才也没考上,最后被打折了腿死路一条;范进中举后,周围人巴结奉承,送钱送银子,孔乙己一生遭人嘲笑,掌柜最后记得他还是因为他欠了酒钱。作者的态度:吴敬梓对范进以批判为主,鲁迅对孔乙已有批判,也有同情。当堂测试
3.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三。(四)总结、扩展
本文与《孔乙己》相比,是通过一个中举的人,围绕“中举”这一事件,描写各色人等的种种丑态,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揭露当时社会中趋炎附势的世态。作者用了对比、夸张、直接写实的手法对这些人物进行描写、讽刺,大大加强了文章的批判性。
比较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作为比较的双方应具有可比性,即有共性与个性。同样,除了范进与孔乙己,还可进行丁举人与张静斋的比较,胡屠户与张静斋的比较。这些比较都有利于深入地把握人物性格。
下面进行《儒林外史》精彩片断的阅读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找一个带有明显讽刺的片断进行阅读,然后集中讨论。示例1 第四回写到范进到知县汤奉处打秋风,当知县看到范进因守制而不用银镶杯箸,不用象箸时,很担心他不用荤酒,正在此时,却见范进“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这才放心。一句“大虾元子”的描述将范进虚伪的性格暴露无遗,同时也表现出封建礼教的虚伪性。
示例2 第五回写到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指头,众人都不得要领,其妾赵氏猜出他的心事“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恐费了油”
《范进中举》问题案参考答案
1.在该字后面的括号内注音。
中举(zhòng)
作揖(yī)商酌(zhuó)拙病(zhuō)相公(xiàng)
兀自(wù)
带挈(qiè)名讳(huì)桑梓(zǐ)
啐在脸上(cuì)
倒(dǎo)运
不省(xǐng)人事
攥(zuàn)紧
解(jiè)元
腆(tiǎn)着 2.释义
唯唯连声:连连答应。唯唯,答应的声音
拙病:倒霉的病 不省人事:不明白人事;昏迷。
兀自:只管 2.中举前,胡屠户对范进又训又骂;中举后对范进又敬又畏,阿谀奉承令人肉麻。文中胡屠户说的、骂的、训斥的、夸口的、奉承的、恭维的话,占了很大的篇章,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一个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形象。
3.中举前,邻人们对范进的困窘不闻不问,甚至百般奚落嘲讽;中举后又拿鸡蛋又拿白酒,“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通过这些鲜明对比,无情地讽刺了当时的社会风气,揭示了科举制度扭曲人的心灵、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本质。在现实基础上的夸张,是讽刺艺术的重要手段。课文成功地运用了夸张这一手法。范进因中举而发疯,就是通过合理夸张而设置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因中举而发疯的事未必多见,但热衷科举、醉心功名利禄的封建知识分子,十年寒窗苦,有的甚至是读到须发皆白,中了举欣喜若狂,落了榜痛不欲生乃普遍现象。小说在此基础上合理夸张,不仅真实可信,而且更典型,更能揭露科举制度的罪恶。
4.范进: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中举前穷困潦倒,地位卑微,逆来顺受,甘受屈辱。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使他惊喜得发了疯。课文刻画范进中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
一、1.C 2.(1)规矩(2)教我(3)家乡(4)戏弄、捉弄
3.D 4.(1)吴敬梓清《儒林外史》(2)三国水浒西游红楼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 曹雪芹元末明初元末明初明清
二、5.①昏厥 ②疯跑 ③跌倒 ④疯走集上
6.体现了众人趋炎附势的心理。
7.中举的喜报,是范进几十年来梦寐以求的,这喜报表明他从此将身价百倍、荣华富贵以至他竟不能相信这天大的喜讯能与自己有联系,如在梦幻中一般,报贴分明就在眼前,他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才确信是真的。几十年来的苦水闷气一吐而光,他狂得完全忘形了,竟至旁若无人“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这意味着他已失常变态;“灌了过来”,意味着范进喜得昏厥过去,真的完全不省人事,牙关咬得紧紧的,不得不扒嘴巴硬灌。“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意味着他的疯狂,疯劲十足。“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又意味着他疯得不知东西南北,那种疯态丑恶不堪。“大眼望小眼”意味着众人的惊讶,范进疯得简直不可思议。这些加点词语包含着非常辛辣的嘲讽意味。
8.不能去掉。强调孔乙己身份的特殊,预示了他悲剧的必然性。
9.不重复,强调众人无一例外地把孔乙己作为取笑的对象。
10.叫故意高声
11.矛盾、羞愧、自欺欺人。
12.在世态炎凉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对权势者或敬畏或谄媚,对不幸者或侮辱或取笑,冷酷无情。
13.(1)他们本来都是老实善良之辈,受封建文化的毒害和科举制度的愚弄,毫无反判精神,热衷功名,迂腐可笑。
(2)这种迂腐的制度诱使读书人以功名为念,将青春乃至大半生都浪费在应试和科场上,读书人只知经书八股,没有真才实学,丧失谋生本领。这种制度一面造成一批爬在人民头上的老爷,一面造成一批对社会毫无价值的废物,致使社会对两种读书人的态度截然不同,世态炎凉,人心势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