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湖北黄冈高三第一轮复习备考 古诗鉴赏
2014高三第一轮复习备考:古诗鉴赏
一、有的放矢
(一)、考纲定位。《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考查内容作了两点规定: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近四年湖北高考试题分析。(2010年)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题西溪无相院 张 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2011年)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登城 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望湖楼晚景 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2012年)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2013年)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临 江 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考题规律:
1、从作品的时代看,唐宋诗词为主;
2、从体裁看,诗词为主;
3、从选材内容和形式看,一首鉴赏和两首比较都有,诗词涉及的题材有写景状物的、借物抒怀的;
4、从考查重点看,有对形象、意境的考查,有对词语、语言风格的考查,有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考查。纵观近几年的考情,高考湖北卷中诗歌鉴赏设题还是相对稳定,所以以上考查重点也是我们一轮复习训练的重点。另外,还要关注冷门,如元曲的考查、其他时代的诗歌作品等。
二、知识储备
1、将语文必修1至5册诗歌单元加以复习整理,熟悉现代诗、古体诗、格律诗的体制,体会异同。
2、将唐诗宋词作为复习重点,了解重要作者的生平经历、写作风格。结合具体诗歌体会它的语言特色,把握表现手法,理解其思想内容及情感。
三、专项训练 鉴赏诗歌形象
1、形象的含义
2、形象的特点
3、形象分类
4、对形象的认知理解
5、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6、形象题型答题步骤 鉴赏诗歌语言
(一)、炼字艺术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的句中含义、言外之意。(有两字以上的要将几个字结合起来考虑)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描述景象。
3、该字用了什么手法(拟人、比喻、通感、动静变化等),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二)、语言风格
1、清新明丽:一般以新颖、轻巧的构思,生动、活泼的语言,描摹大自然的清幽秀美,抒写轻快、隽永的情思。(相关术语:清新自然、明丽生动)绝 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2、平淡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相关术语:朴实无华、平实质朴、冲淡自然、多用口语。)
3、华美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4、明快 率直 :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相关术语:明白晓畅、通俗易懂。)
5、含蓄委婉(相关术语:含蓄蕴藉、委婉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或多用典。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6、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7、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
8、悲壮慷慨: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9、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例: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10、典雅别致 用语雅致,表达情感委婉含蓄。有时多用典故。鉴赏古诗语言风格三步曲 答题步骤: 第一步 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 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 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1、修辞手法
2、表现手法
3、表达方式
4、篇章结构
第二篇:高三复习古诗鉴赏公开课教案专题
高三复习·古代诗歌阅读指导
(一)公开课教案
时间:2015年3月27日星期五上午第四节 地点:高三(6)班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了解古代诗歌的句法;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魅力的能力。过程和方法:先讲授例题,再由学生做练习,后由教师讲评;重视学生限时解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古诗阅读的信心,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点
1、读懂诗句
2、作答有法
三、教学难点
1、跳过不易理解的字词,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感情。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懂诗句要领:
1、不能把诗句当做现代汉语的句子来理解。
2、意象的组合,跳跃式的,为了押韵、对仗的需要,可调整语序;
3、划分节奏:音节或意义;五言23 七言223 2212 2221 读懂诗歌要领:
1、读懂诗句
2、看懂题目
3、抓住表达感情的字眼,即“诗眼”。
4、结合注解
(二)理解诗句
1、讲解例子: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限时理解诗句并讲评(2分钟)2012年高考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望江南 [宋]李 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三)分析高考考点
《课程标准》“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考试说明》鉴赏评价:能力层级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学生限时做题并讲评(每题6分钟)1、2013年高考题:古代诗歌阅读(6分)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考查对语言的理解】
(2)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1)【要点】 “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答题思路:写了什么→表现事物怎样】
(2)【要点】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答题思路:写了什么→表达什么感情】 2、2014年高考题:古代诗歌阅读(6分)
[双调]蟾宫曲·自乐
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垮,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注】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考查对语言的理解】 答: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写出了作者的生活环境、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山”;】
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
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表现了作者的自得其乐之情】 【答题思路:写了什么→表现事物的怎样→表达什么感情】(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考查诗句的理解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答:(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
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
【答题思路:指出表达技巧名称→表现事物怎样】
(五)小结:
根据诗句意象组合这一特点读懂诗歌,读懂诗歌其实并不难,特别是高考的古诗,都是浅易的,同学们要有信心。
答题要对题作答,要从内容切入,由内容到感情,涉及表达技巧时,要加入手法名称。
(六)布置作业:
1、识记读懂诗歌要点
2、复习今天所讲三道高考原题
3、完成课后练习
(七)板书设计:
古代诗歌阅读指导
(一)一、读懂诗句 :意向的组合
二、作答有法 :写了什么→表现事物的怎样→表达什么感情
手法名称→表现事物怎样(或表达什么感情)
(七)补充练习(另附)
(八)课后反思: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2009年)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miao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答: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答: 答:(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鹜“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2010年)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①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__。(1分)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答: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答:
1、踏
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反、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3、A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2011年)
晓至湖㈠上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㈢。(选自《清诗选》)[注]① 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分)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1)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 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且不可得的惆怅:“安得”。(2)答题要点:
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意境深阔、淡雅。
(九)补充知识点:诗歌鉴赏要点
1、读懂诗句:不能把诗句当做现代汉语的句子来理解。
意象的组合,跳跃式的,为了押韵、对仗的需要,可调整语序; 划分节奏:音节或意义;五言23
七言223 2212 2221
2、诗歌的主旨:抒情或表达思想
3、理解诗歌主旨:抓住诗眼,即能表达诗歌感情的字眼
4、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创作手法):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怀古(咏史)抒情 用典抒情
5、创作手法:-----------------衬托
象征
对比
6、诗句的表达方式:描写、叙述、抒情、议论
7、描写对象:景物
人物
8、写景的方法:动静结合有声有色
远近高低结合 虚实结合9、写景的修辞手法:拟人、比喻、夸张
10、写景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11、写人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
12、句法:对偶(句子结构相似)
对仗(词语相对)
2012年高考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望江南 [宋]李 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考查表达技巧】
【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
“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心无旁骛。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要点】后阙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的生活的倾慕之情。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 “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 “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 “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与欢乐。
(三)学生限时练习并讲评 1、2013年高考题:古代诗歌阅读(6分)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考查对语言的理解】
(2)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答:(1)【要点】 “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要点】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2、2014年高考题:古代诗歌阅读(6分)
[双调]蟾宫曲·自乐
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垮,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答:(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答:
1、【考查对炼字的理解】
2、【考查诗句的理解和表现手法的理解】(1)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
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
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2)(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
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
(四)小结:根据诗句的特点读懂诗歌,答题要从诗句入手,从内容到思想感情,由浅入深的回答问题。诗歌阅读其实并不难,同学们要有信心。
(五)布置作业:
1、识记诗歌鉴赏要点
2、复习今天所讲三年高考原题
3、完成卷11、12、13诗歌阅读题目。
(六)板书设计:
古代诗歌阅读指导
一、读懂诗句 例1 练习2
二、对题作答 练习1
(七)课后反思:
(八)补充练习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第三篇: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
一、第一轮复习的总体思路:
1、善待课本,巩固双基,降低重心、挖掘隐形关系
2、善于总结,把握知识网络,认真对待课堂
3、讲究方法,立足实效、归纳技巧
4、重视化学实验及化学计算复习,加强对实验过程的理解
二、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知识遗忘严重
2、基础知识有待于进一步夯实
3、解题方法单一,计算准确率低
4、学习态度不端正
5、解题步骤有待于规范
6、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技能有待于全面发展
三、应对策略
1、熟记知识框架,也就是目录
2、挑选重点段落阅读课本
3、一边做题,一边反馈到课本的知识点上
4、根据已经反馈出的知识点再读课本,补全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知识
5、再做题,并且总结最重要的知识点
四、具体做法
1、板块复习,列出相应的知识框架,对相应的知识概念必须了解清楚。
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记的东西散、多,然而化学的特殊性又在于把细化、简单的东西灵活运用。所以,你要对基础知识一个不漏,碰到相关的题,一看就能至少有八分把握要考什么,这样化学基本就没什么问题了!
2、第一轮复习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基础,每一本课本,包括配套的练习册都要去反复看一下,不要做别的事了,更不要去做难题目,这样反而会打击自己。
3、不会的知识点弄懂,自己试着把每一块的内容总结一下,一定是自己总结,可以看书总结,但不要看辅导书替你总结的。第一轮不要怕浪费时间,要把基础打好。
4一定要做板块笔记,把知识分板块
5每个知识点都要看
6、老师写的题要记下,一定要有笔记本
7、基础,虽然是老生常谈,但你基础都没搞清楚的话,我保证你到后期会抓狂的如果觉得自己基础掌握不好的话就看下以前的课本以及你做的笔记,与此同时学校会发一些练习,必须按时完成。
8、化学方程式很重要必须要牢记,不然的话你到后面几轮复习会很吃力的。
第四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函数与方程
一.考试说明:
1.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
2.理解并掌握连续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能利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判别函数零点的个数。
二.命题走向
函数与方程的理论是高中新课标教材中新增的知识点,特别是“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也一定会是高考的考点。从近几年高考的形势来看,十分注重对三个“二次”(即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考察力度,同时也研究了它的许多重要的结论,并付诸应用。高考试题中有近一半的试题与这三个“二次”问题有关。
预计高考对本讲的要求是:以二分法为重点、以二次函数为载体、以考察函数与方程的关系为目标来考察学生的能力。
(1)题型可为选择、填空和解答;
(2)高考试题中可能出现复合了函数性质与函数零点的综合题,同时考察函数方程的思想。
三.要点精讲
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
概念:对于函数yf(x)(xD),把使f(x)0成立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xD)的零点。
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yf(x)的零点就是方程f(x)0实数根,亦即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方程f(x)0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函数yf(x)有零点。
二次函数yaxbxc(a0)的零点:
1)△>0,方程axbxc0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axbxc0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axbxc0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
2222
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既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就是方程的根。
2.二分法
二分法及步骤:
对于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满足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给定精度,用二分法求函数f(x)的零点近似值的步骤如下:(1)确定区间[a,b],验证f(a)·f(b)0,给定精度;(2)求区间(a,b)的中点x1;(3)计算f(x1):
①若f(x1)=0,则x1就是函数的零点;
②若f(a)·f(x1)<0,则令b=x1(此时零点x0(a,x1)); ③若f(x1)·f(b)<0,则令a=x1(此时零点x0(x1,b));(4)判断是否达到精度;
即若|ab|,则得到零点零点值a(或b);否则重复步骤2~4。注:函数零点的性质
从“数”的角度看:即是使f(x)0的实数;
从“形”的角度看:即是函数f(x)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若函数f(x)的图象在xx0处与x轴相切,则零点x0通常称为不变号零点; 若函数f(x)的图象在xx0处与x轴相交,则零点x0通常称为变号零点。
注:用二分法求函数的变号零点:二分法的条件f(a)·f(b)0表明用二分法求函数的近似零点都是指变号零点。3.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
(1)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法:y=ax2+bx+c;y=a(x-x1)(x-x2);y=a(x-x0)2+n。(2)当a>0,f(x)在区间[p,q]上的最大值M,最小值m,令x0=(p+q)。
若-b2a
b2ab2a若p≤- b2a)=m,f(q)=M; b2a若x0≤-若-b2a ≥q,则f(p)=M,f(q)=m。 2(3)二次方程f(x)=ax+bx+c=0的实根分布及条件。 ①方程f(x)=0的两根中一根比r大,另一根比r小a·f(r)<0; b24ac0,b②二次方程f(x)=0的两根都大于r r,2aaf(r)0b24ac0,bq,p③二次方程f(x)=0在区间(p,q)内有两根 2aaf(q)0,af(p)0;④二次方程f(x)=0在区间(p,q)内只有一根f(p)·f(q)<0,或f(p)=0(检验)或f(q)=0(检验)检验另一根若在(p,q)内成立。 四.典例解析 题型1:函数零点的判定 例1.判断下列函数在给定区间是否存在零点;若存在,判断零点的个数 (1)f(x)x3x18,x[1,8](2)f(x)log2(x2)x,x[1,3] 2变式:判断函数f(x)x3x18,x[1,8]上零点的个数 小结:函数零点的判定方法 (1)解方程 (2)用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判定零点个数,还必修结合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才能确定 (3)利用函数图象的交点 题型2:函数零点的应用 例2 .m为何值时,f(x)x2mx3m4(1)有且仅有一个零点 变式:在(-2,2)有且仅有一个零点(2)有两个零点且均比-1大 练习:(09山东14)若函数f(x)axa(a>0),且a1)有两个零点,则实数a的 x232 取值范围是 .2例3.(06浙江16)设f(x)=3ax2bxc.若abc0,f(0)>0,f(1)>0,求证: ab(Ⅰ)a>0且-2<<-1; (Ⅱ)方程f(x)=0在(0,1)内有两个零点.证明:(I)因为f(0)0,f(1)0,所以c0,3a2bc0.由条件abc0,消去b,得 ac0; 由条件abc0,消去c,得 ab0,2ab0.故2ba1.(II)抛物线f(x)3ax2bxc的顶点坐标为(在213b3aba1的两边乘以23132b3a,3acb3a2),得 .又因为f(0)0,f(1)0,b3aacac3a22而f()0,b3ab3a所以方程f(x)0在区间(0,)与(,1)内分别有一实根。 故方程f(x)0在(0,1)内有两个实根.小结:以二次函数为载体进行函数零点的应用是考查的重点。 古诗鉴赏-修辞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检测,查找学生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教学方法:检测法 教学内容:测试仿真模拟题 (二)(除作文外所有试题)总结:参加考试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存在问题: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套题的训练,能够提升答题速度,熟悉高考题型,学习应用答题技巧答题,进而提高成绩。 2、及时发现学生不足,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 1、在讲解过程中,注意答题技巧的灌输,教会学生审题答题。 2、关注高考知识点的链接,让学生积累应试知识。教学方法:讲解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一、成绩总结,试题分析。 师生活动:教师分析成绩及试题难易度。(2分钟) 二、讲解第一题《汉字的历史发展和现实观照》。(10分钟) 1、张冠李戴 2、范围扩大与缩小,关注修饰范围的词语。师生活动: 1、教师公布答案。 2、学生找到答案选项在原文中对应的句子,并找出错误所在。 3、师生共同总结本题考察点。 三、讲解古诗鉴赏题《别宋常侍》、《留别王维》 1、回顾古诗鉴赏题的解题步骤。 题目---作者----注释----正文----意象----意境-----情感----手法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别宋常侍 游人杜陵北,送客汉川东。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2、教师补充: 问题: 1、根据注释,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信息? 2、疏通两首诗的诗意。 师生活动: 1、学生小组讨论完成以上问题。(6分钟) 3、教师提问,板书重点。(4分钟) 3、解决8题。尹诗的最后两句是如何表达诗人思念之情的?请简要赏析。师生活动: 1、师生共同疏通诗意(2分钟) 2、教师实例分析第一首诗尾联的手法。(4分钟) 3、教师指定学生答题,及时纠正问题。(4分钟) 4、教师归纳答题步骤。(2分钟) 4、解决9题。这两首诗均写离别,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师生活动:教师指定学生分析回答。(4分钟)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旧知回顾:实用类文本要读懂什么?(1分钟)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影响?什么贡献? 2、解题《王小谟:75岁不失棱角》(2分钟) 师生活动:指定学生回答从题目可以知道哪些信息?你在读文章时要关注那些信息? 3、解决试题。 师生活动: 1、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题干。(5分钟) 2、学生找到相关信息所在段落,共同分析提炼信息。(6分钟) 3、学生把试题重新作答在作业本上。(作业) 四、文言文阅读 1、依据第4题,归纳断句的技巧。(师生共同,4分钟) 2、第5题,教师纠正D选项中的错误,学生积累在笔记本上。(5分钟) 3、第6题,学生回到原文找对应的句子,并指出错误所在。(5分钟) 4、翻译。重点字词:抚 军机 徒 益 厉 穴 师生活动: 1、教师板书两个句子,学生分析推测知识点。(2分钟) 2、教师带领学生示例翻译第一个句子并板书。(5分钟) 3、教师强调翻译句子的技巧和步骤并板书。(3分钟) 4、学生在笔记本上翻译第二个句子,指定一名学生板书翻译。(5分钟) 5、师生共同纠正板书的翻译,学生订正自己的答案。(5分钟)五:作业 1、把文言文中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句每个找出一例,分类写在笔记本上并翻译这个句子。 2、完成晨读晚练第二周的精读文言文 第五、六课时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修辞 【教学目标】 1、明确诗歌常用修辞方法和定义 2、明确高考试题命题点 3、掌握试题解题思路和方法 2、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 3、请从修辞的角度谈某一句的妙处? 请学生完成下面一题,并对照自己答案和高考参考答案的差距,摸索归纳答题步骤。(《全品》第136页第一题) 归纳答题步骤: 1、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步骤。 2、指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结合诗句说明修辞手法是怎样运用的。 4、指出该修辞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巩固训练 (一)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南宋】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②黄昏雨。 第四桥③边,拟共天随④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 ①丁未:即公元1187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吴松:即今吴江市。②商略:商量、酝酿、准备。③第四桥:城外的甘泉桥。④天随:陆龟蒙自号天随子,身处晚唐末世,举 进士不第,只好退隐江湖。 1.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词的上片。(5分)答案:略 师生活动: 1、5分钟四人小组疏通诗意,按照答题步骤归纳答案,每组派代表到黑板板书。 2、师生共同点评答案,师结合答案对学生进行点拨。点拨比喻手法。 (二)武陵春 李清照 (五)竹枝词①二首(其一)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1、诗的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第五篇:高三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修辞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