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评价方式的转变
浅议课改背景下德育评价方式的转变
课程改革在我省实施已有八年,对应的课程评价标准也不断趋于成熟,而德育教育的改革却没有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德育的评价机制明显滞后于显示的德育工作新形势,德育教育特别是其评价机制与新的课程理念不协调。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与思考,谈谈新课程理念下的的与评价应作如下的转变。
一、从德育知识评价为主到德育行为评价为主
道德教育评价应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践行动结合起来,在知行统一中评价学生的道德,缺少了道德实践环节的评价是不完整的。因为,道德知识的考查只是反映了学生道德知识的记忆水平,而学生学习道德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导之以行”,也就是为了引导道德实践。因此,学生只有在实践中以主人的身份去听、去看、去想、去做,闻其声、见其形,才能引起他们思想上的共感,实践不仅满足了学生表层的行为习惯,也能在学生道德情感、道德良心和心灵世界的建构上起到重要的作用,能使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道德丰富与发展的需要,从内心建立一种道德信念。实践体验即是一个道德认识的过程,更是一个人道德情感升华的过程,它使学生通过自主体验认识道德知识,通过真实的感受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通过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规范,缩短了知识传授与反馈的过程,二、从重视评价结果到重视评价过程
传统的评价是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结论性评价。新课程理念倡导过程性评价,重视对学生生活、学习,以及各项活动过程的评价,因为中学生有很强的可塑性,学生的道德素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如果一味地按照终结性评价的静态结果对待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其评价的目的肯定达不到,甚至以偏概全,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活动过程中的评价,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反思,有助于推动学生道德的自我发展,比如,以往班主任在对学生的德育评语中普遍性地出现以下结论性语言:该生团结同学,勤奋学习,乐于助人:该生对班集体工作缺乏热情,学习的目的性不强等等。这样一锤定音的评语(结论性评语)会给学生误导,有的学生会沾沾自喜沉湎与“优等生”,有的学生则郁郁寡欢沉湎于“品质不良生”。假设代之以“你在集体中逐渐学会了与同学的交往,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也懂得了与他人的合作”“交往”“沟通”“合作”这些都是对学生有积极正面导向作用。再比如:“今后如能更关注自身的全面发展,加强与同学的合作,把自己融入到班集体中,会有更长足的发展。”这样既暗指了学生的不足,有肯定了学生今后进步的可能性,给学生的发展留下了无限的空间。
三、从目标型评价道到激励性评价 目标型评价,也就是评价主体事先制定一套对学生德育评价的理想化目标,然后据此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测量,符合此目标的即为好生,不符合此目标的即为“品德欠佳”的学生。这样的评价机制本身就显得较为呆板,是为评价而评价,失去了评价的真正意义。对学生的评价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道德的自我丰富与自我发展,因此,评价机制必须凸显出它的激励性。比如,可以在班级中设立“星级学生”竞赛表,粘贴在班级的墙面上,对学生中任何一个有积极意义的行为表现或行为表现上有较为明显进步的,都可以记上一颗五星,这样学生的积极行为可以随时得到认可和肯定性的评价。然后每周在班会课上进行一次点评和小结,一周积累下来的五星数目最多的为“一周之星”,一个学期下来,五星数目最多的同学为“五星级学生”,第二档次的为“四星级学生”,第三档次的为“三星级学生”。各档次的人数可多一些,力争让全班的大多数学生都能进入“星级学生”的行列中。这样做的好处是给每位学生都提供了平等的竞争机会,行为表现不好的学生,只要进步了,也有机会获得“星级学生”的荣誉称号,感到自己的进步是富有成就感的。因此对每位学生的激励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一点已经被实践证明了在起始年级实施是行之有效的。
四、四、从单一型评价到多元型评价
首先,从德育评价主体来看。以往的德育评价往往以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评价为评价,评价的主体过于单一,也会到来评价的主观性、片面性。因此,评价主体应该尽量做的宽泛些,形成评价的合力。例如,在班级“星级学生”的竞赛中,任何一位学生和任课教师都可以提出建议,然后提交全班同学通过即可。这实际上就把对学生的道德评价权交给了全班同学和教师,评价主体也就变得非常宽泛,增强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可信度,学生对这种德育评价的满意度也就大大提高了。
其次,从德育评价的手段来看。往往常用的是教师给学生写学期或学年的评语;组织各类的积极分子的评比,开表彰大会或通报表彰等等。其实评价的手段还可细化到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任何环节,教师可以做个有心人抓住某一个细节,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及时的激励性评价与引导。
再次,从德育评价内容来看。新课程目标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德育情感与价值观,强调的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探究,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注重培养学会健全的人格。因此德育评价机制就应该对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具有现实的导向性。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是十分丰富的,可包括亲情、友情、责任心、抗挫折能力、创新意识、协作意识、自制意识和能力等,因此德育评价必须涵盖这些内容,甚至更加宽泛。
第二篇:浅谈体育课程评价方式的转变
浅谈体育课程评价方式的转变
大明镇总校马站小学 代志勇
摘要:新中国体育从成立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时间,评价方式也经历了几次变革,但效果甚微。至二十世纪末,体育课程评价的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还是没有超越应试教育的控制。本文在查阅、参考了国内体育课程评价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过去的体育课程评价模式,通过分析并结合实际教学对我国将来的体育教学评价方式进行了展望,并对体育课程评价发展中需要完善和继续研究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体育课程;评价模式; 变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也是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总趋势。课程学习评价是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如何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成绩,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体育学习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有效手段,是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体育学习评价的定义和功能
(一)体育学习评价定义
体育学习评价是对体育教育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指依据教育目的对体育教育过程及效果进行价值判断,以提供信息,实现它的导向,激励、竞争、协调、控制、管理等方面的功能。体育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体育学习评价,教师教学评价和课程建设的评价。
(二)体育课程评价功能
体育课程评价功能就在于可以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有机地融为一体,并借助它有效的改善教学活动,保持教学平衡。同时,它又是破坏这个平衡的手段,在“破坏”中调动师生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体育教学发展,从而又建立新的平衡。这就是体育课程评价促使体育教学遵循“不平衡——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规律。
二、体育课程评价过去及现状的分析
在我国的过去几十年中,由于场地、器材、理论研究及历史问题等方面的原因,使体育课程评价在很长时间处于滞后状态。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
育课,“带着镣铐的舞蹈”可以形象代表学生处于消极状态时的情景。现在这样的现象在我国某些地区还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一)体育学习评价过去及现状的分析
1、在评价主体上,过去绝对是以自上而下的教师评价学生,而且认为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现在虽有一些学生的自我评价,但总的来说学生还是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忽视了同级、自下而上的多元评价。
2、在评价内容上,过多地侧重体能素质与运动技能,忽视对身心健康、运动参与、创新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体能健康的科学精神、积极的体育学习情绪等综合素质的评定。重在评价的共性与一般趋势,忽视个体发展的独特性。
3、在评价方法上,注重“量性”而忽视“质性”的评价;采用传统的运动成绩方式,缺少体现最新评价思想的技术与方法,评价过程比较封闭、静态,缺乏灵活性与动态性。
4、在评价结果上,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忽视各个时期个体的体能进步状况和评价结果的科学反馈,因此削弱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二)教师教学评价过去及现状的分析
在传统体育教育评价中,人们衡量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主要依据是运动技能,无形之中把此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水平也就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质量。甚至以点盖面,如:区、市级运动会上的名次靠前学校的体育教师,就是优秀体育教师。这种唯“竞”仕途的教育理念使得学生的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社会等往往流于形式,因而直接影响体育教育目标的全面达成,现在这一状态也未曾(或不完全)改变。
由于历史原因以及传统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已根深蒂固,我国体育教师在面对新思想、新观念、新要求时,出现无从下手或盲目表面化的局面。
1、教师教学观念存在着问题,致使学生内在情感和体育学习动机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出现这种原因主要是:
(1)一些学校领导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观念和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以致于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目前体育教师工作量大,有些学校每周多则20节,少则十几节,再加上
课余训练,没有多余时间去学习探究存在的问题,只能从形式上去装“象”。包括一些评优课、展示课都带有演戏的味道。
(3)教师为了应付上级的号召和检查,又要教好书育好人,所以只好无奈的从形式上摆出一幅改革的模样。
2、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的选择无法走出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由于观念没有转变和理论上的问题没有解决,缺乏现代教学理念,因此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虽然力求改革和体现改革,但实质上所运用的仍然是以前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还是“老三样”。
3、教学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行的体育课考核评价能具体量化考核学生,操作起来较简单,所以不少体育教师仍在延用它。这样不但没有起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反而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部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
(三)课程建设评价过去及现状的分析
过去的几十年里,课程建设评价也很欠缺。大纲相同、目标一致,教材的使用都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和颁布的,可以说全国上下,无论地域有何不同,教材都是相同的。由于目标、教材的一致,甚至教师用书中都附带完整的教案,教师上课千篇一律。而且师资配备、师资培训、场地器材和经费方面也没有很好的保障。
现在新课标的实施,把内容的安排,教材的选择等方面的权利都下放给了教师,国家只制定了相应水平的目标和实施建议。如今也在施行三级课程管理,在各地方和学校也开始逐渐的开始地方教材、校编教材的研发。但在课程评价制度、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先进性等方面的制度还不够完善。
三、体育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研制和在全国进行课程实验,我国的体育课程评价也拉开了新的篇章,这也必将成为中国体育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一)体育学习评价的发展趋势
体育教学能否真正贯彻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评价的方法。在教学评价上要主张全面、整体、积极、有特点的评价学生的学习。
1、对学生要全面、综合的评价,既考查知识,也考查技术和能力;既考查学习
结果,也考查学习过程;既有主观评价,也有客观评价;既有定性评价,也有定量评价;既有教师评价,也有学生自评、互评。
2、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应运用诊断性评价(前置性评价),这种评价学生的成绩与事先指定好的目标和标准进行比较,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3、要有特点地进行评价,它是指在对学生评价时,既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性,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评价,使不同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4、学习评价具有导向作用,由于现代体育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所以全面、整体、积极、有特点的评价,应是现代体育教学观念的具体体现。
(二)教师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教育评价注重他人评价,忽视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在对教师评价中,任课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对教学活动的情况最为了解,对教学质量的优劣也较为清楚,所以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离不开任课教师的自我评价。任课教师自我评价的作用是明显的,但任课教师由于评价的心理压力,以及主观因素,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教学工作,评价的客观性不够。因此还需要他评,如同行教师评价,他们熟悉业务,结合任课教师提供的信息,按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能较全面而客观地反映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既要同行教师参与评价,也要任课教师参与评价,把他评与自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评价顺利地进行,得出正确的评价结论。
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某一教学活动结束时进行的一种评价,是一种事后评价;其目的是确定达成目标的程度;而形成性评价,是一种事中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方案的实施及学生的学习等情况进行的评价,以明确下一步应如何调节教与学的活动,使教学活动的效果更好。对教师教学过程评价就是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而更加注重形成性评价。由于终结性评价侧重于教育活动的总体效果,而对教学过程缺乏及时的评价,因而不利于对照教学目标及时地调整教学。所以评价模式应是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终结性评价。
(三)课程建设评价发展趋势
制定了课程规范性文件(包括课程实施计划、课程实施方案、班级教学计划)以及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完善程度;建立了课程及教材的审查管理制度和课程评
价制度,以及这些制度的实行情况;完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程度和保障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做好教材建设评价,包括教材建设的完善程度,教材在使用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不足,教师、学生和学科专家对教材设计和编写的反应等;完善的课程实施保障,包括合格师资配备、师资培训、场地器材和经费方面的保障状况等。
四、变革后的体育课程评价
素质教育需要的评价是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而不是选拔式的评价。要求体育教师注重体育教育的育人功能,把体育学习评价作为手段,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和激励功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此,体育学习评价标准必需多元化,体育教师应针对每个学生的特殊情况,确立不同的发展目标和相应的评价标准。还十分强调对学生体育学习的综合评价在评价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同时,更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和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评价,采取了三个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制定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以衡量学生整体健康水平为主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还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进行,即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随时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各方面的评价,以便于学生随时发现问题(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然后再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作一个终结性评价。还应将绝对性与相对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评价。在评价形式上倡导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评价,学生互相之间的评价,或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等等,从而实现学习评价的多元化。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选择正确的评价方法,全面有效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五、体育课程评价发展中需要完善和继续研究的问题
(一)有许多要培养学生的东西无法用体育考核评价方法全面衡量,如与运动有关的心理素质,体育的道德观念,终身参加体育的态度(不等于上体育课的态度,更不等于出勤率)、体育实践能力(不等于100M跑和跳远的技能)、体育文化素养(不等于体育常识,更不等于体育基础知识考试的成绩)、学生对运动乐趣的理解和体验,还有学生在体育课中形成的自信和成功的体验等等。
(二)考核中的知识考试及技评部分及以教师主观评定为主的内容,这些内容
对体育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公正精神有很强的依赖性,从而使评价学生的客观性具有不稳定性,使得通过体育考试成绩对体育教学和教师的工作情况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更加困难。
(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时,各种评价方法的比例如何分配。
六、对策与建议
(一)体育课程评价的变革,是搞好课改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教师要做好及时性自我总结和评价,每堂课后坚持写教学日志或教案评述。教师必须学会及时总结,及时分析一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哪些是值得发扬或应该纠正的,教师在课后要坐下来认真思考、总结,这对上好课是大有益处的。
(二)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根据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三)体育教师必须从角色转变,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等多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不能再将自己禁锢在体育这一门学科的壁垒之中,而是要更多地加强体育与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形成新的教育观、教学观,体现平等、自主、互动的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 李秉德.《教 学 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
[3] 汪晓赞.《中国学校体育》[J]《如何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2003.3
[4] 万伟.《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教育科学出版社》
[5] 黄慎 .《体育教学》[J]《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困惑及对策》
[6] 李建军.《中国学校教育》[J]《从国外体育课程学习评价谈我国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改革思路
第三篇:转变发展方式
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助理、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田建荣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母亲,也是人类能够得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正是这位地球母亲,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才有了最基础的自然资源。但是,地球只有一个,它的资源是有限的,它的环境承受力更是有限的,不可以任意地挥霍与破坏。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球已经越来越不堪负重。
在过去的100年里,人类在最大限度地从自然界获得资源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环境危机。我们居住的地球温度在不断上升;北极海冰消失速度加快;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地球65万年以来的最高值;温室气体已经成了全人类所要共同面对的最紧要问题,人类正在承受过度向地球索取资源带来的种种危害。近年来,我国相继经历了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以及今年西南地区大旱灾害、青海玉树地震和新疆60年不遇的风雪灾害……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刚性上升。尽管从总量上看,我国是资源大国,但是我国多项重要资源面临短缺并且人均资源量远低于世界水平,导致未来的资源供需形势严峻。在人均资源量少,资源禀赋并不优越的基本国情下,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走珍惜资源、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应合理利用新疆各种资源
新疆土地面积虽然辽阔,但是由于水资源稀缺,优质耕地资源少,土地集约程度和利用程度不高。随着新疆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刚性需求增长,保护耕地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显突出。新疆是资源相对富集的省区,目前已发现矿种138种,探明的储量有94种(119个亚种)。但勘查程度较低,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资源破坏行为时有发生,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作为国家优质商品粮和重要能源资源接替基地和国家能源安全大通道,新疆要发展,资源保障是前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实现社会可持续性发展是关键。
当前,新疆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已拉开帷幕,新疆将迎来一个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新时期。新形势、新机遇为国土资源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担负着自治区国土资源的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要职责。应该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利益的关系、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关系,坚持积极主动服务与严格规范管理并举、促进经济增长与加快结构调整并重,统筹土地管理、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各项工作,切实把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方针政策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为新疆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好服务和提供坚实的国土资源保障。
切实管住和用好土地资源
新疆应按照“严控总量,优化结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原则,深入开展“保经济增长、保耕地红线”行动,充分发挥土地的宏观调控作用,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效的土地管理和服务。
一要继续落实“两个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按照“约束要硬、责任要明、激励要实、监管要严”的要求,组织开展2010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签订工作,将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耕地 保护的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严格耕地占补平衡,加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管理,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同时,突出提高耕地质量,最大限度缓解经济发展所需建设用地和保护耕地的矛盾。要坚持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按照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多利用国有未利用地的原则,严把土地闸门,严格控制用地。加大存量土地挖潜力度,加快盘活闲置、空
闲土地,继续引导用地单位充分利用“四荒”国有未利用土地搞建设,大力提高土地保护和利用水平。
二要积极主动做好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的服务保障工作。今年,自治区初步安排200项重点建设项目,其中新上项目30项。要 优先保障事关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电网、能源资源开 发等重点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建设项目用地。重点做好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南疆铁 路库尔勒至阿克苏二线、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等20多个在建重点基础建设项目的用地服务保障工作;按照提前介入、主动服务的原则,优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按期“落地”开工。三要全面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进一步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坚持土地开发整理向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倾斜政策,重点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村容村貌上下功夫。加快推进以伊犁河谷地为重点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按照以水定地、节水增地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充分发挥土地开发整理规模效益,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和粮 食安全。
切实找到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新疆要加大资源勘探开发和管理工作力度,抓紧抓好重大地质勘查项目,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不断增强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一是加快实施“358”项目,推动地质找矿取得新突破。实施祁漫塔格地区铁铜多金属矿、阿吾拉勒地区铁矿、塔什库尔干、乌拉根等重要矿集区整装勘查。继续开展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成矿带的铁、铜(镍、钼)、铅锌、金、稀有金属等重要矿产地勘查和重要成矿区矿产远景调查,进一步提升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和持续供应能力。扎实推进深部找矿工作,围绕铁、铜镍、铅锌、金等优势矿产,在已发现重要矿床的深部及其近外围做好示范阶段的工作,继续做好彩霞山铅锌矿、喜迎金矿和查岗诺尔铁矿的勘查,启动蒙库铁矿、白山钼矿、哈图金矿的深部找矿工作。通过深部找矿,确保提交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新增一批矿 产资源储量。
二是加大煤炭资源勘查工作力度,全力推进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重点抓好“西煤东运”资源区煤炭资源勘查工作,力争短期内完成勘探工作,确保自治区确定 的“„一主两翼‟铁路竣工之日、就是„西煤东运‟生产基地建成之时”目标的实现。
三是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规模化开采和集约化利用优化矿山开发布局,改善矿山安全生产状况和矿山生态环境。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加快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地质地貌景观和地 质遗迹的保护,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加大矿山地质环境 恢复治理力度,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双赢。
切实维护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秩序
新疆将进一步强化依法监管工作,严格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秩序,确保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认真开展2009土地卫生执法检查工作。2010年是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第一次覆盖全国,并依据15号令全面实施问责。要加强土地供需情况的跟踪研判和建设用地批后核查工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严肃查处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违法批地供地、侵犯农牧民利益的行为。
二是继续开展地质勘查项目专项检查工作。依法查处无证勘查开采、越层越界开采、“圈而不探、圈而不开”、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以及严重破坏浪费矿产资源等行为,切实维护正常的国土资源管理秩序。三是开展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实施情况专项检查。加强对开垦国有土地的监督管理,规范开垦行为。四是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开展“批而未用”土地专项清理,盘活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维护正常的土地管 理秩序。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转变习以为常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倡导并实践低碳生活,从点滴做起,更好地合理保护和珍惜地球资源,更好地科学开发利用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四篇:转变教学方式
转变教学方式,心中装有学生
---------记暑期教师培训
青杠塘镇野茶小学:孙琦
2013年8月23日青杠塘镇全体小学教师聚集在新生小学远教室,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培训,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由衷感谢领导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每天的讲座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确实感到受益非浅。专家们的高效课堂更是感动着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教育意义,信息化的社会来临对教育提出又一次挑战,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特别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让我明确了本次培训的目标、内容,力求使自己由专业型、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要从重结论转变为更重过程,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多去赞赏他们、而少去批评责罚他们,要用真爱去关心他们,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时刻留意关心学生的反应和变化,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使他们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在教育过程中多给学生一片属于他们能力表现的天地,让每一个孩子都充满阳光。
理解教师职业,提升自我素养。教师代表着“学生的老师”,也代表着“学生的学生”。作为教师,师德是必备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更要具有优秀的心理品质与道德意识。
用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心理学基础指引自己的工作。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在培训中,几位专家的课堂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他们都强调了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做法;在谈到面对困难如何克服的问题上,还提出了如何加强教师之间合作的方法;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通过说课的指导,让我更加明确上好一堂课的标准,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通过班主任工作的指导,让我从方法上得到了一些深化,尤其是对待学生与管理班级。一些具体的事例,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感悟能力。
2013年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青杠塘镇野茶小学:罗璐
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动力和热情。在本次培训中,尤其是教师心理调适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平衡,并获得了更多的方法,这对自己是一种鼓励。鼓励我们教师适应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取在教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过本次学习,使我体会到教师要热爱这个职业,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在工作中不求回报,刻苦地钻研下去,一切为的就是一份热爱和执着,在教学中,不能墨守陈规,要不断地发展,不断去思索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这样,最终自身的价值才能够得以体现。
学会终身学习,提高自身能力。.终身学习,我们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更多方面,如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理念等等。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做事与人际交往。教师从事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于观察、研究、思考;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那么相对来说,工作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我还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喜欢听你的课,进而喜欢听你的指导。这就要求个人魅力不断提升,在积累经验中获得一种平和优雅的心境,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获得学生的信赖。书是最好的老师,多读书,提升自己,在实践中反思自我,做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
要热爱学生,真诚可以是一面镜子,也可以是一种无敌的武器,对待学生,对待花样年龄的青少年,除了真诚还能用什么方式来打动他们,获得他们的信任呢?要不断反思,要想从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少不了这个环节;不断的反思、改进。教师职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不断的反思与积累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与方法,并且能将这种方法深化为一种理论,这便是做一名教师的最高境界了。
新的起点需要新的奋斗,新的奋斗需要旗帜作为引导,这次培训就是一面很好的旗帜,在思想、行动和实践工作上给了我切实的指导和鼓励。让我有了明确的定位、坚定的信念、奉献的精神、良好的心态、高度的责任心、热爱学生的行动、进取的意识并且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2013年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青杠塘镇农玉小学:骆弟勇
为期一周的培训,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由衷感谢领导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每天的讲座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确实感到受益非浅。
作为教师,师德是必备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动力和热情。尤其是教师心理调适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平衡,并获得了更多的方法,这对自己是一种鼓励。鼓励我们教师适应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取在教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通过本次学习,使我体会到教师要热爱这个职业,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在工作中不求回报,刻苦地钻研下去,一切为的就是一份热爱和执着,在教学中,不能墨守陈规,要不断地发展,不断去思索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2013年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野茶小学:祝鑫
在培训学习中,每位老师都用鲜活的案例来指导我们如何来解决在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这对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犹如沐浴到最新的一股春风,每个案例中都包含着他们对教学理念的观察、思考和理解,最终将教学理念合理地运用到实践中,每次在讲座中,我都深受启发,感受到思想火花的闪耀,而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作为一名教师,要付出自己的真心、通过这次培训,许多疑惑都得到了解答,对教育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并且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但知识仍然相对贫乏,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一、学会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实践中操作的过程,在课后,教师要多思考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可在备课本上记录下成功的地方和困惑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许多问题都是出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在课后及时地反思,总结经验,有效地提高下次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多学习
要改变“教师是一桶水”的想法,不断地向前辈学习,多听优秀教师的课,听不同老师的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好的教学品质,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使自己成为源源不断的“活水”,我知道这并非易事,所以需要脚踏实地、勤学苦练,俗话说,“勤能补拙”,我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地努力来促进自身的成长。
三、必须要爱学生,并多与家长沟通
注意观察并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生活和品德上的闪光点,并用激励机制,充分的肯定和激励,使学生感到温暖,增强学生的自信,缩小师生间的距离。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沟通,与学生敞开心灵,向学生谈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宝贵经验,也可向学生坦诚的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让学生真正感受你是他们的良师益友。
培训时,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学生犯错是难免的”,这句话给了我一定的启发,当他们做错一些事时,教会他们坦然的面对错误,并帮助改正,教师工作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
四、注意“言传身教”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对真假是非、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就需要教师的正面引导和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时时刻刻起表率作用,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做到,教师得体的言行会给学生起表率作用,恪守“身教胜于言传”的古训。
2013年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青杠塘镇野茶小学:王晓敏
一个周的培训,使我对教师的职责、师德的内涵又加深了一层认识,对教育教学又有了更深的了解。作为一位教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教好书,给学生讲讲道理那么简单,而是要从社会,学校,班级,甚至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掌握科学知识、养成健全人格,为国家、为社会培养负责任,有用的人才。教师的职责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什么是师德?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其内涵。
第一,高尚的师德必须对学生充满爱。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然而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
林崇德教授曾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实感情,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从而达到真正教育的目的。在工作过程中我也曾经感叹,为什么有些学生不能体会出我对他的爱呢,有时反而对我的爱充满警惕和不屑。通过培训我真正的认识到,原来我的感情还是没有到位,甚至有点急于求成,其实爱贯穿在我平时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相信学生一定会领会到的,就想扎根海岛的那位老师,正是她那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对学生的爱,最终得到学生由衷的尊敬,这些是教育的真谛,是我努力的方向。
第二,作为教师必须对某一学科具有的丰富的知识、精通的业务、严谨的治学、创新的教学,这也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进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激励、鞭策学生。我们学校有很多的优秀的教师,他们的课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这些是我学习的榜样和典范,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一位青年教师,一定要想这些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准。
第五篇:转变领导方式
在接到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关于开展学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系列政论文章”活动的通知后,市水利局直属机关党委高度重视,迅速对学习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学习活动采取党组中心组、局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专题集中学习、举办专题培训班、开展主题党课教育活动、撰写心得体会等多种形式,对省委书记卢展工关于“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论述精神和《河南日报》刊发的9篇系列政论文章精神进行全面、深入、透彻的学习。
市水利局直属机关党委书记仝国良同志强调,卢展工书记《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文章精神,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实现富民强省中心任务的重要举措。何平九论全面系统的反映了省委、省政府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决策、决心和部署,是对卢展工书记的理论文章的进一步解读、丰富和阐释。全局干部职工特别是各支部和党员必须充分认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加快推进领导方式转变上来,在发展中转变,在发展中调整,在发展中提升。在学习中要做到:
一是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学习活动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各单位要制定好学习计划,集中时间和精力深入学习,做到精学细学、学懂学会,真正领会内涵和实质。各支部要规划好学习活动,及时向局党委汇报学习进度,每名职工要撰写1篇以上的学习心得体会,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不断提高水利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各单位支部一班人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集体学习中要带头发言,带头撰写心得体会、理论文章或调研报告。上级安排部署的学习任务,做到首先落实,首先完成,为本单位干部职工作出榜样。
三是联系实际,注重实效。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水利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同时,大幅度提高了水利资金投入。因此各单位要把深入学习和推进水利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自觉践行“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式,把学习效果充分体现在工作实效中。通过学习,推动各项水利工作的开展,以工作成效来检验学习的成效,做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
领导干部要在学习和工作中转变思维方式
领导干部如何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运用理论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我认为最根本的是要在学理论过程中转变自已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科学理论本身是对实践经验和认识的升华,是对事物发展规律较高层次的概括和抽象。所以,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作用,不是简单地用理论去对照实际,或者直接到理论著述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是为我们提供了观察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
1、要在学理论中转变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必须以科学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要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潜心思考,领悟贯穿在理论中的基本思想,科学态度和根本立埸,并经
过吸收和消化,变成我们自已认识、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开化长期以来受信息、交通等自然条件的制约,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相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相对保守。为此,我们在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不仅领导干部自已本身要带头转变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要让全县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只要大多数人的观念转变了,我们就能抓住机遇,克服自然环境所造成的重大困难,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过程,不是理论知识的简单填充过程,而是一个有机地理解消化、生长形成自已的理论思维的过程,是把理论转化为自已的认识武器、思想武器的过程。
2、要在学理论中转变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必须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在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们每个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都面临很多问题和矛盾。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需要用科学的理论知识作指导,进行分析、思考,联系实际拿出解决问题的切实办法。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些同志在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上做得很不自觉,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真正将科学理论转变成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而是习惯于拿现实问题去找具体的理论进行对号。而对每个具体问题都去进行理论对号,既不科学,又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本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学习这一科学理论,关键是要把理论变成自已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使之成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的理论素质,从根本上解决联系实际不够自觉的问题,加强我们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3、要在学理论中转变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一贯强调的优良作风,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同志为什么对这个问题总是解决不好,或者理论和实际“两张皮”,或者出现“空对空”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抓住把科学理论转变成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这一重要的环节,甚至干脆省略了这个环节,把学习理论简单化,庸俗化。其结果是,没有做到真正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滑向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同时也损害了科学理论的科学指导性。因此,注重把科学理论变成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是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方法和必不可少的步骤。领导干部在学理论过程中除了带头转变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外,要针对党员干部在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上的一些热点、难点、模糊点,引导大家运用科学理论分析问题、辩析是非,用理论解决改革开放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何平九论”用八个关键词(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明确告诉我们:即使我们目前存在问题,只要我们充满信心,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正确对待和努力做好八个方面的问题,中原经济区建设定能开好头、起好步。
一次乘出租车,司机充满信心。他是部队复员军人、也是下岗工人,生活窘迫,失业补偿金也没发放到位。即使如此,他仍说,我相信政府一定会给我们一个合理的答复。这就是信心,这是对我们党的信心。作为我们基层工作人员来说,也要如此。
一是心里装着群众。我们基层人员的工作具体接触群众的,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政府形象;我们工作好坏,是群众评判的,不要试图欺骗群众,网络发展会使你的图谋暴漏在阳光下。众所周知,内乡县衙有一副楹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只有心里装着
群众,在办事是就能踏踏实实、就能兢兢业业、就能克难攻坚。
二是清醒认识有所为有所不为。卢书记认为:做了很多事情,没有起作用甚至起了副作用,做了等于没做,此“为”就是“不为”;很多事情尊重规律、不去干预不去做,反而会收到很好效果,此“不为”就是“为”。具体到我们基层人员来说,就是做事情是,要多想是不是群众急需的,是不是群众满意,是不是会给群众带来不变,不要一厢情愿,尽力避免好心群众不理解甚至办坏事的情况,不要把素质低、刁民等不和谐的词挂在嘴上,作为工作失误的借口。
三是认真做好“三具两基一抓手”。“三具两基一抓手”:“三具”,就是做任何事情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两基”,就是切实抓好基层、打好基础;“一抓手”,就是把实施项目带动作为各项工作的总抓手。“三具两基一抓手”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方法论,体现了求是的工作理念、求真的工作态度、求效的工作方法、求实的工作作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各项工作的有效方法。具体到我们基层人员来说,在执行政策上,要扎实,不走样、不减少;要多思考,多调研,勇于创新;要跟得上,不推诿、不拖拉。
《何平九论》给我们广大党员带来新的理念,新的意识,我们需要不断深入学习,转变工作作风,转变领导方式,转变发展理念,将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充满信心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