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朗月行(带拼音)
古朗月行 李白
xiǎo shí 小 时 hū zuî 呼 作 yîu yí 又 疑 fēi zài 飞 在
bù shí 不 识 bái yù 白 玉 yáo tái 瑶 台 qīng yún 青
云
yuâ
月,pán
盘。jìng
境,duān
端。
第二篇:古朗月行教案
《古朗月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
《古朗月行》是长春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版块中的一课。这一板块内容围绕着“有趣的夜空”这一主题展开,共三篇文章:古诗《古朗月行》;儿童诗歌《小小的船》;童话故事《青蛙给星星打电话》,三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把学生的视觉引向了深邃、神秘的夜空。《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而本课只节选了整首诗的前四句。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达了诗人小时候对月亮幼稚而美好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字,认识1个偏旁“十字头儿”。2.能有节奏地朗读、背诵古诗。
(二)过程与方法:图文结合,理解古诗大意,想象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是识字与写字的教学,难点则是领悟夜空的神秘。
四、学情分析
我教学的这班孩子非常的天真,想象力丰富,所以我觉得我的设计还是比较适合他们的。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老师布置了作业要大家观察晚上的天空,都观察了吗?你都看到了什么?
2.要在什么样的天气才能清晰的看到星星和月亮呢?
3.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它看起来像什么?(把话说完整)我也喜欢夜空,尤其是那夜空中的月亮(出示ppt课件图片),但是我观察到的却是这样圆圆的月亮!你们看,这圆圆的月亮看起来像什么?(引导把话说完整)
4.唐朝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李白,他在小时候也对月亮充满了好奇,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李白的这首诗《古朗月行》,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识字教学。
1.教师范读,请同学来评价。(设计意图:范读之后,激起孩子们朗读兴趣,轻松过渡到下一环节。)
过渡语:我读的怎么样?能来评价一下吗?其实,要想把这首诗读好很容易的,只要你记住了这些生字就成功一半啦!
2.小组合作,借助拼音学习“古、白、玉、行、飞、”几个字。
提出要求: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能不能给这个字组一个词。这个字的拼音怎么读?
3.小组汇报。
4.出示“行”字的演变过程。
(二)写字指导。(以“古”字为例)1.指导书写“古”字。(找到本课虚宫格中的“古”字,书空“古”字的每一笔的笔画,观察“古”字间架结构。
2.请同学说一说“古”字每一笔在虚宫格中的位置。3.认识“古”字是上下结构的字,偏旁是“+”字头。4.描一描虚宫格中的字。5.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6.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点评。
(三)巩固所学生字,引入下一环节。
(过渡语:孩子们,这些字你们都认识了吗?现在就来试着读一读这首诗吧!看能不能把它读通顺?)
1.指名读。
2.创设比赛情景。(过渡语:有没有同学觉得自己读得比他好?).3.请同学评价。4.激发孩子的朗读兴趣。
(过渡语:***既然大家都认为**读得比你好,那老师悄悄地告诉你一个好办法,一定能打败他!)
5.悄悄地指导一个孩子给古诗断句,然后读给大家听,让同学自己来发现本首诗是二三节奏。
6.学生自己给古诗划分节奏。
7.指导学生利用多种形式按照二三节奏再来朗读,体会古诗的节奏感。
(四)体会诗人对月亮的好奇之情。(不求精深,只是点过)
1.(过渡语:让我们合作,按照二三节奏来再朗读一遍这首诗,一边读一边想:李白小的时候都把月亮当成什么了呢?)
2.学生发言,大声的朗读这句诗。(配合学生发言,出示PPT课件,激发孩子们对月亮对夜空的好奇)
三、总结
孩子们,浩瀚的夜空充满了神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从今晚开始,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再去观察一下夜空,看看那一闪一闪的星星像什么?然后在家长的帮助下写一句话。
四、作业。.
第三篇:《古朗月行》
古朗月行 李白(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译文】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境,飞到了天上。
竹里馆 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皎洁的月光从空中映照。
出塞 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的军团度过阴山。
望月怀远 张九龄(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月夜忆舍弟 杜甫(唐)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静夜思 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译文】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从京口到瓜州只是一江之隔。从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
望洞庭 刘禹锡(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第四篇:古朗月行 教学设计
《古朗月行》学习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碧”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背诵古诗。
学习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题,范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
(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四、识记生字字形。
1.自学生字。
2.小组内交流。
3.班内交流,指导“作、台”。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扩展:画一幅有关月亮的图画。
关山月
节选
学习内容:课本33页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2: 搜集资料、思考交流
3: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法学法:诵读法。
学习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复习
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前面学过的唐诗:《咏鹅》、《静夜思》、《春晓》、《早发白帝城》
引入新课
1、带领学生一起观看一幅月亮从山升起的图画。
2、出示标题《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渡玉门关。
3、先老师带感情地读一遍,然后领读,让学生跟读。
4、反复不断地领他们读几遍,当他们有进步时,及时地给予表扬。
5、让学生单独读,不会之处老师引导,当他们表现比较好时,进行奖励。
6、带领学生分析每句诗的意思。并动笔画一画。
总结
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希望下一次继续,表现不好的学生,希望改正。
板书设计: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渡玉门关。
学习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这首诗的情感和节奏,基本达到学习目标。
不足之处:
学生的在自主学习环节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主要是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培养,不应该因为学生年龄小就忽视这一点。
另外本节课的重点是背诵,教师应该控制好学习节奏,留给学生充分多的背诵时间
第五篇:古朗月行教案(最终版)
古诗《古朗月行》的教学设计
鲜明八一希望学校
潘金莲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图文结合知道古诗的大意,想像出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内容分析:
《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诗全诗原16行,课文节选其前4行。诗人以比喻的形式把月亮的形和美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出来。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感悟、背诵课文以及从朗读、感悟中感受到月亮地美妙和神奇。
学生分析:
学生对生字的掌握经过一个多学期已经归纳了一定的方法,大部分学生课前已经运用拼音读好了古诗。但对古诗描绘的情境可能感悟不深。
设计理念:
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感悟古诗。遵循学习规律,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后朗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叶圣陶爷爷写的《小小的船》,还记得吗?
2.学生背诵《小小的船》
3.叶圣陶看到弯弯的月亮想象成了小小的船,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看到了圆圆的月亮他想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古朗月行》。.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4.学习生字“行”。
“行”:多音字引入-拼音xínɡ-(古时候的行:行字像画街道)生观察字形-师范写-生用手指书空写。5.再齐读课题,介绍作者。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古诗。生注意听字音。师:介绍完作者,老师已经忍不住要读读古诗了,请同学们认真听,把不懂的字圈出。
过渡:师:老师读得怎样?想和老师比赛吗?(想)2.学习生字。
师:要想像老师一样把古诗读好,首先得认识我们的生字宝宝,看,拇指哥哥把他们请来了,谁敢接受他的挑战,准确地读出生字宝宝,你就成功了。示意大拇指。(出示生字:识、玉、盘„„)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2)检查、巩固生字。(采取指名读、跟读、男女生比赛读方式认读生字。)(3)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和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你的生字朋友。识 玉(主点移动变成玉)盘(小舟捕鱼入餐盘)
(4)师:瞧,这回拇指哥哥把字宝宝的好朋友也请来了,他要带着你们去闯关,它告诉老师,只要能登上山顶,并把星星摘下来就算闯关成功,你们准备好了吗?出发。(登山勇士:小组勇士读、指名摘星高手读、拍手读)
三、图文结合,感悟、理解古诗
过渡:师:真厉害,都和生字宝宝交上好朋友了,现在把他们送回家,你能把古诗读通顺、读准确吗?(齐读古诗)
现在就让我们和小李白一起去观赏美丽的月亮。1.学习第一句诗。
(1)出示月亮图,生观察、想象、描述图画。(电脑出示:一个小孩在晴朗的夜空里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
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看的的月亮图。)(2)图文理解第一句诗。师:小李白把月亮叫作了什么?
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们思考并用“——”画出。指名反馈。
师:为什么小李白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出示白玉盘)这是一个又大又圆,又圆又亮的月亮。所以小李白把它叫做白玉盘。
(3)图文对照学习并读第一句诗。2.学习第二句诗。
(多媒体慢慢出现圆圆的月亮中倒影着亭台楼阁,在蓝色的云中飘动。)过渡:师:圆圆的月亮像一个玉石的盘子,可仔细一看好像又不像白玉盘,这时,小李白觉得月亮更像什么呢?请同学们在诗中找出。
(1)指名说出古诗中的第二句。
(2)学生观察瑶台镜图画。(瑶台镜:古时候女子用的一种镜子。)(3)学生结合图画进行读第二句古诗。3.整体感悟,指导朗读。
师:小时候的李白不知道圆圆的月亮是什么,把它叫做白玉盘。又以为它是梳妆用的镜子,飞到蓝蓝的云上了。多美的景色啊。让我们一起来把古诗读好。
(1)学生根据课件读古诗。(结合图画)
(2)教师范读。(要求注意听老师读,用“/”划出节奏。)(3)学生练读。
四、走进古诗,感悟成诵
1.学生想象读古诗。师:同学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生闭眼想象。(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读得越投入,眼前的景物就会更清楚。
2.指导学生背诵古诗。3.指学生背诵。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习“识、玉”生字。2.出示田字格生字。3.指导观察占格位置。4.范写、讲解、巡视指导。
六、作业
1.回家背诵古诗给家长听。2.回家收集原诗与同学分享。
板书设计:
古朗月行
白玉盘 月亮 瑶台镜美
古诗《古朗月行》的教学反思
一、本教学设计的实施中,我通过多媒体再现古诗情境,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从直观上感知古诗描绘的情境美,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出示第二句诗的动画画面时,许多学生不禁都叫起来:“白玉盘里有房子,它在云朵飞呢。”“不,那是月亮把地上的房子照在上面了。”„„学生对多媒体的演示的反映就是对古诗情境美的感悟。我顺其思维,引导学院生划出李白眼里的月亮是怎样的,使学生与古诗产生了共鸣。因此摆脱了逐字解释,死记硬背古诗的教法。
二、古诗教学应以美的韵律来优化和规范语言实践行为,使学生置身于愉悦的、自主的、创造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乐学、善学、博学、美学”,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在处理阅读与感悟上,从易到难:先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古诗,再理解性朗读,最后以图文结合,加予想象读。让学生参与读书,自主读书,从读书中感悟古诗。在想象读的这个环节,学生的读后,我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的反映是多元的,而且非常的活跃,也许就是学生的阅读的个性化的反映吧。
三、在处理学生朗读上,在本节课里我有两次的范读,都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示范。但是在让学生理解后读古诗的环节中,我发现学生无论是语调、语速都模仿我的。在怎样才能读出学生的个性?怎样才能让学生把对古诗的感悟,通过声音和表情呈现出来?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让学生逐步树立一个我为什么这样读的思想。这样学生的读书才能真正地体现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