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朗月行案例分析
《古朗月行》教学案例分析
程玲
《古朗月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诗。作者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图文结合知道古诗的大意,想像出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3、从朗读、感悟中感受到月亮的美妙和神奇。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初步感受月亮的美妙。
1.同学们,课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初步感受月亮的美妙.(1)谈话。大家喜欢看月亮吗?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评:同学们看到的月亮可真美呀,今天,老师也带大家去赏月,高兴吗?
(2)月的课件欣赏 你觉得月亮像什么?说话练习“ ——的月亮像——”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想象的孩子!唐代有位大诗人叫李白,他的想象也非常丰富,他会把月亮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到他的诗《古朗月行》中去了解。(板:古朗月行 “行”读音教学)介绍诗题“古朗月行 ”是古乐府诗,“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二、初读古诗。
1、借助拼音自读
2、检查正音
3、齐读
4、读出诗的节奏韵律美。范读——练习读——点名读——配合读。
三、图文结合,感悟、理解古诗。
过渡:同学们都能把古诗读准确、通顺了,现在就让我们和小李白一起去观赏美丽的月亮。
1.学习第一句诗。
(1)观察、想象、描述图画。(电脑出示:一个小孩在晴朗的夜空里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图上有谁?他正在干什么?
(2)图文理解第一句诗。师: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小时候的李白认识月亮吗?他把月亮叫作了什么?你是从哪句诗读懂的?课件: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师:什么是“白玉盘”?为什么小李白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
课件:白玉盘 月亮比较图。引导生说话:圆圆的月亮和圆圆的玉盘很像。
(3)、体会小李白的可爱。师:现在大家就是正在看月亮的小李白。小李白,你喜欢怎样看月亮呀?
生:我托着下巴看,我可以仰着头看„„
师:大家看月亮的姿势真多!好的,你们想怎样看就怎样看吧。小李白,你看,天空那又圆又亮的东西是什么呀?
生:是白玉盘呀!是玉盘飞上天上了吧?
(4)这个小李白,他不„„(认识月亮)把月亮叫做„„(白玉盘),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 孩子?(天真、可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试试看。
(5)品读“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自由读——点名5人读—— 从你轻快的声音,老师感受到了你的可爱!——大家也这样读一读)
过渡:一个个小李白善于想象,认真学习,积极发言,真是天真可爱呀!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美丽的故事。
2、学习第二句
讲故事: 传说,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也枯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拉开神弓,射下了九个太阳。于是,很多人来向后羿学射箭。有个叫蓬蒙的坏青年也混了进来。后羿有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他们经常帮老百姓做事。母娘娘被后羿和嫦娥的善良感动了。给了他们一包不死药。一天,后羿带徒弟们去练射箭,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等大家走后,他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斗不过逢蒙,把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后,马上飘离地面,向天上飞去。落到月亮上成了仙。后羿知道事情后,伤心极了,他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很像嫦娥。从此,后羿常常看着月亮想嫦娥。
嫦娥也非常想后羿,她的眼泪不停地流流,流下的眼泪成了一个湖。湖水又结成了一面明晃晃的镜子,我们把这面镜子叫瑶台镜,相传在镜子里还可以看到后羿的影子呢。天神被他们感动了,允许他们每年的8月15见一次面。每当八月十五,嫦娥都要对着镜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与后羿相见。
(1)故事中的瑶台镜就在眼前,(课件出示)看,它美吗?它像什么呀?„„小李白不认识月亮,他怀疑月亮是„„(瑶台镜)。你从哪儿知道的?(生:又疑瑶台镜)能读懂诗句,你真善于动脑!
出示:又疑瑶台镜 读。
(2)瑶台镜飞到哪去了呢?快找找哪句诗告诉我们(飞到青云端)知道青云端指什么地方吗?出示图“青云端”指云朵上面,也可以理解为天上。
(3)引导理解“又疑瑶台镜,飞到青云端”小李白怀疑月亮就是——(瑶台镜),飞到——(云朵上面去了)。
瑶台镜呀,神仙用的镜子呢,到底还有谁在那梳妆打扮呢?(生:玉兔呀,七仙女呀„„ 好神呀,谁把这种感受读出来?自己读——点名读 引导:你的声音又轻又柔,让老师感觉到了神秘。
四、整体感悟,指导诵读。
1、结合板书,同学们,《古朗月行》的诗人(),小时候把月亮叫(),又以为是()飞到了()。把月亮写得又()又()。让我们和李白一起去欣赏那轮月亮吧!
2、课件欣赏
3、读出月亮的美。
小李白,看月亮的心情怎样呀?喜欢那轮月亮吗?现在,月亮来到了我们中间,它好想听到你们的赞美呀!谁愿意来赞美它?
生:月亮,你真美呀!月亮,你好神奇呀。
师:听到你们的赞美,月亮好高兴呀!谁能把你们对月亮的喜欢读出来?生读,师引导用声音,动作、表情来表现对月亮的喜欢。
4、读出月亮的神。
引导:月亮听到我们的赞美可高兴了,于是它想和我们多交流。还有谁有什么想说的,想问的,就抓住机会吧?
生:8月15我们供月亮,月亮上的仙人吃到了吗?月亮上真有玉兔吗?嫦娥美吗?她每天在月亮上做什么呢? 师:大家的问题真有意思呀!这些等你们长大就明白了。月亮是不是很神奇呀?那请你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读这首诗歌吧。
5、背诵指导。
师:古诗可是我们国家文化艺术的精品呢,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会读,还要会背。试试看谁能把它背下来。(很多学生都举起了手,老师请一个同学背诵)师:你背得这么快,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读多了就背得了。老师:这叫熟读成诵。
生:我想到玉盘和瑶台镜就背得了。师:想画面背下来的,也是好办法。生: 我把诗当歌唱了,觉得好玩就背得了。
师:你背诗背出趣味来了,好!同学么各有各的方法,请用喜欢的方法背吧!
五、小结:今天和咱们班可爱的孩子们一起学习了《古朗月行》,感受了月亮的美丽和神奇,小李白的天真可爱,真开心!让我们跟着一段欢快的音乐,再次进入诗的天地吧!读一遍,下课!
在教学中,我主要把握了古诗的特点“童趣”,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用编故事,走入情境感悟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情趣盎然中品诗的趣味。
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情境的再创中觅得诗趣。
在本教学设计的实施中,我通过多媒体再现古诗情境,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从直观上感知古诗描绘的情境美,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美丽的月光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对月亮的喜爱,同时让学生感悟了古诗的情境美。“()的月亮像()。”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顺理成章引出李白眼里的月亮是怎样的,使学生与古诗产生了共鸣。
二、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读出趣。
古诗教学应以美的韵律来优化和规范语言实践行为,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在处理阅读与感悟上,从易到难:先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古诗,再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律美,最后以图文结合,想象读。让学生参与读书,自主读书,从读书中感悟古诗。
在想象读的这个环节,注重了情境的创设,化学生为小李白,问题“小李白,你喜欢怎样看月亮呀”“你把那又园又亮的东西叫什么呀?”的设置,帮助学生理解了诗的意思,也再创了古诗的情境,学生体会到了李白儿童时代的天真可爱。在品读时,趣味就出来了。
老师表演月亮,“我是月亮我来了,你们怎样赞美我?”学生在经历语言训练的同时,也经历了情感的熏陶,月亮真美,我要美美地读。问题“我带来了许多月亮上的秘密,谁想了解就抓住机会吧。”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一个个充满童稚的问题:“嫦娥长得怎么样?”“月亮上真的有桂花树吗,它真的砍不断吗?”由孩子们发出来时,我想:孩子们不也是一个个小李白吗?就让他们带上这份好奇,这份童稚,带上他们天真的想象吧,不用点破他们的天真,长大他们就会明白。就在这样的情境中让他们去品读古诗。
这节课也存在许多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处理学生朗读上,我注重情境的创设,注重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古诗。但怎样才能读出学生的个性?怎样才能让学生把对古诗的感悟,通过声音和表情呈现出来?我缺少这方面的技巧指导。其次,导入可以更简约一些,更紧凑些。作为公开课,是受时间限制的,我们怎样使一节课更充实,更有看点,是需要慎重权衡的。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匆忙完成,我认为导入可以再简约些,“你们平时看到的月亮怎么样?”两个环节可以省略。补充拓展学生收集的有关月亮的儿歌,古诗,谜语。这样的课应该会更充实些。“瑶台镜的传说”故事详细当然更感人,但只要能为“瑶台镜”蒙上神秘面纱就可以了,不要耗时间太多。另外,对学生的回答,要把握住精彩点,并注重在引导中让精彩闪光,而这一点我还做得有些欠缺。
第二篇:古朗月行的实录.doc(案例)范文
《古朗月行》教学实录与反思 南丹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罗秋苗
教学背景: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等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当前,我校正开展“诵读经典”的课题研究,怎样上好古诗,是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古朗月行》教学设计,是我校开展“诵读经典”课题研究的探讨课,它向我们展示了古诗教学“读——理解——创设情境感悟——背诵”四大环节的具体实施。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图文结合知道古诗的大意,想像出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3、从朗读、感悟中感受到月亮的美妙和神奇。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初步感受月亮的美妙。
1.同学们,课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评: [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教师一开课就以猜谜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
2、初步感受月亮的美妙.
从哪句诗读懂的?课件: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师:什么是“白玉盘”?为什么小李白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
课件:白玉盘
月亮比较图。引导生说话:圆圆的月亮和圆圆的玉盘很像。(3)、体会小李白的可爱。师:现在大家就是正在看月亮的小李白。小李白,你喜欢怎样看月亮呀?
生:我托着下巴看,我可以仰着头看„„
师:大家看月亮的姿势真多!好的,你们想怎样看就怎样看吧。小李白,你看,天空那又圆又亮的东西是什么呀?
生:是白玉盘呀!
是玉盘飞上天上了吧?
(4)这个小李白,他不„„(认识月亮)把月亮叫做„„(白玉盘),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天真、可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试试看。
(5)品读“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自由读——点名5人读——
从你轻快的声音,老师感受到了你的可爱!——大家也这样读一读)
(评:化学生为小李白,问题“小李白,你喜欢怎样看月亮呀”“你把那又园又亮的东西叫什么呀?”的设置,帮助学生理解了诗的意思,也再创了古诗的情境,学生体会到了李白儿童时代的天真可爱。)
过渡:一个个小李白善于想象,认真学习,积极发言,真是天真可爱呀!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美丽的故事。学习第二句
1、讲故事。
传说,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也枯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拉开神弓,射下了九个太阳。于是,很多人来向后羿学射箭。有个叫蓬蒙的坏青年
来了许多月亮上的秘密,谁想了解就抓住机会吧。”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一个个充满童稚的问题:“嫦娥长得怎么样?”“月亮上真的有桂花树吗,它真的砍不断吗?”由孩子们发出来时,我想:孩子们不也是一个个小李白吗?)
5、背诵指导。
师:古诗可是我们国家文化艺术的精品呢,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会读,还要会背。试试看谁能把它背下来。(很多学生都举起了手,老师请一个同学背诵)
师:你背得这么快,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读多了就背得了。
老师:这叫熟读成诵。
生:我想到玉盘和瑶台镜就背得了。
师:想画面背下来的,也是好办法。
生: 我把诗当歌唱了,觉得好玩就背得了。
师:你背诗背出趣味来了,好!同学么各有各的方法,请用喜欢的方法背吧!
七、小结:今天和咱们班可爱的孩子们一起学习了《古朗月行》,感受了月亮的美丽和神奇,小李白的天真可爱,真开心!让我们跟着一段欢快的音乐,再次进入诗的天地吧!读一遍,下课!
在情趣盎然中学古诗
——《古朗月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古朗月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诗。作者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在教学中,罗老师把握
他们去品读古诗。
这节课也存在许多要改进的地方:
一、在处理学生朗读上,我注重情境的创设,注重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古诗。但怎样才能读出学生的个性?怎样才能让学生把对古诗的感悟,通过声音和表情呈现出来?我缺少这方面的技巧指导。建议罗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让学生逐步树立一个我为什么这样读的思想。这样学生的读书才能真正地体现个性。
二、课可以更简约一些,更紧凑些。
作为公开课,是受时间限制的,我们怎样使一节课更充实,更有看点,是需要慎重权衡的。本节课的教学环节没有如期完成,开课的导入更重要还是后面的拓展更重要。我认为兼而有之,开课时可以再简约些,“你们平时看到的月亮怎么样?”两个环节可以省略。补充拓展学生收集的有关月亮的儿歌,古诗,谜语。这样的课应该会更充实些。“瑶台镜的传说”故事详细当然更感人,但只要能为“瑶台镜”蒙上神秘面纱就可以了,不要耗时间太多。另外,对学生的回答,要把握住精彩点,并注重在引导中让精彩闪光,而这一点罗老师还做得有些欠缺。
第三篇:古朗月行教案
《古朗月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
《古朗月行》是长春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版块中的一课。这一板块内容围绕着“有趣的夜空”这一主题展开,共三篇文章:古诗《古朗月行》;儿童诗歌《小小的船》;童话故事《青蛙给星星打电话》,三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把学生的视觉引向了深邃、神秘的夜空。《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而本课只节选了整首诗的前四句。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达了诗人小时候对月亮幼稚而美好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字,认识1个偏旁“十字头儿”。2.能有节奏地朗读、背诵古诗。
(二)过程与方法:图文结合,理解古诗大意,想象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是识字与写字的教学,难点则是领悟夜空的神秘。
四、学情分析
我教学的这班孩子非常的天真,想象力丰富,所以我觉得我的设计还是比较适合他们的。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老师布置了作业要大家观察晚上的天空,都观察了吗?你都看到了什么?
2.要在什么样的天气才能清晰的看到星星和月亮呢?
3.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它看起来像什么?(把话说完整)我也喜欢夜空,尤其是那夜空中的月亮(出示ppt课件图片),但是我观察到的却是这样圆圆的月亮!你们看,这圆圆的月亮看起来像什么?(引导把话说完整)
4.唐朝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李白,他在小时候也对月亮充满了好奇,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李白的这首诗《古朗月行》,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识字教学。
1.教师范读,请同学来评价。(设计意图:范读之后,激起孩子们朗读兴趣,轻松过渡到下一环节。)
过渡语:我读的怎么样?能来评价一下吗?其实,要想把这首诗读好很容易的,只要你记住了这些生字就成功一半啦!
2.小组合作,借助拼音学习“古、白、玉、行、飞、”几个字。
提出要求: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能不能给这个字组一个词。这个字的拼音怎么读?
3.小组汇报。
4.出示“行”字的演变过程。
(二)写字指导。(以“古”字为例)1.指导书写“古”字。(找到本课虚宫格中的“古”字,书空“古”字的每一笔的笔画,观察“古”字间架结构。
2.请同学说一说“古”字每一笔在虚宫格中的位置。3.认识“古”字是上下结构的字,偏旁是“+”字头。4.描一描虚宫格中的字。5.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6.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点评。
(三)巩固所学生字,引入下一环节。
(过渡语:孩子们,这些字你们都认识了吗?现在就来试着读一读这首诗吧!看能不能把它读通顺?)
1.指名读。
2.创设比赛情景。(过渡语:有没有同学觉得自己读得比他好?).3.请同学评价。4.激发孩子的朗读兴趣。
(过渡语:***既然大家都认为**读得比你好,那老师悄悄地告诉你一个好办法,一定能打败他!)
5.悄悄地指导一个孩子给古诗断句,然后读给大家听,让同学自己来发现本首诗是二三节奏。
6.学生自己给古诗划分节奏。
7.指导学生利用多种形式按照二三节奏再来朗读,体会古诗的节奏感。
(四)体会诗人对月亮的好奇之情。(不求精深,只是点过)
1.(过渡语:让我们合作,按照二三节奏来再朗读一遍这首诗,一边读一边想:李白小的时候都把月亮当成什么了呢?)
2.学生发言,大声的朗读这句诗。(配合学生发言,出示PPT课件,激发孩子们对月亮对夜空的好奇)
三、总结
孩子们,浩瀚的夜空充满了神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从今晚开始,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再去观察一下夜空,看看那一闪一闪的星星像什么?然后在家长的帮助下写一句话。
四、作业。.
第四篇:《古朗月行》
古朗月行 李白(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译文】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境,飞到了天上。
竹里馆 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皎洁的月光从空中映照。
出塞 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的军团度过阴山。
望月怀远 张九龄(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月夜忆舍弟 杜甫(唐)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静夜思 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译文】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从京口到瓜州只是一江之隔。从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
望洞庭 刘禹锡(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第五篇:古朗月行 教学设计
《古朗月行》学习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碧”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背诵古诗。
学习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题,范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
(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四、识记生字字形。
1.自学生字。
2.小组内交流。
3.班内交流,指导“作、台”。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扩展:画一幅有关月亮的图画。
关山月
节选
学习内容:课本33页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2: 搜集资料、思考交流
3: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法学法:诵读法。
学习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复习
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前面学过的唐诗:《咏鹅》、《静夜思》、《春晓》、《早发白帝城》
引入新课
1、带领学生一起观看一幅月亮从山升起的图画。
2、出示标题《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渡玉门关。
3、先老师带感情地读一遍,然后领读,让学生跟读。
4、反复不断地领他们读几遍,当他们有进步时,及时地给予表扬。
5、让学生单独读,不会之处老师引导,当他们表现比较好时,进行奖励。
6、带领学生分析每句诗的意思。并动笔画一画。
总结
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希望下一次继续,表现不好的学生,希望改正。
板书设计: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渡玉门关。
学习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这首诗的情感和节奏,基本达到学习目标。
不足之处:
学生的在自主学习环节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主要是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培养,不应该因为学生年龄小就忽视这一点。
另外本节课的重点是背诵,教师应该控制好学习节奏,留给学生充分多的背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