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地复垦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解读
土地复垦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解读
第一部分
我国土地复垦基本情况
一、土地复垦概述
(一)土地复垦的历史回顾
每一种法律制度的建立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
“土地复垦”在我国出现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各种文献资料中称之为“复田”(reclamation),当时新中国工业尚不发达,农业占国民经济的绝对主导地位。
1982年《国家建设征用条例》第18条规定国家建设占用临时用地应当“恢复土地的耕种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复田”的概念显示出其局限性,逐渐被“土地复垦”替代,恢复的对象和范围以及恢复后的土地用途都有所扩大。1986年3月颁布的和1996年修订的《矿产资源法》都明确规定:“开采矿产资源,应当节约用地。耕地、草原、林地因采矿受到破坏的,矿山企业应当因地制宜地采取复垦利用、植树种草或者其他利用措施。”同年6月颁布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采矿、取土后能够复垦的土地,用地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负责复垦,恢复利用。”第三十三条规定:“工程项目施工,需要材料堆场、运输通路和其他临时设施的,„„在临时使用的土地上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使用期满,建设单位应当恢复土地的生产条件,及时归还。”
1988年11月8日国务院令第19号发布《土地复垦规定》,明确的土地复垦的概念和“谁破坏、谁复垦”的基本原则,较全面的规定了企业的义务、资金来源、政府和部门的职责等。
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二条:“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破坏,用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复垦;没有条件复垦或者复垦不符合要求的,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复垦的土地应当优先用于农业。”《环境保护法》、《煤炭法》、《铁路法》等法律中都有土地复垦方面的规定。自此,土地复垦的法律法规、制度框架基本确立。
(二)土地复垦的基本概念
1、土地复垦的定义 土地复垦,顾名思义,“复”即是修复,“垦”即垦殖,优先恢复为耕地、优先用于农业。
根据《土地复垦规定》(国务院令第19号,1988年11月8日)第二条规定:土地复垦是指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
2、土地复垦的对象和范围
根据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破坏,用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复垦)以及《土地复垦规定》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因从事开采矿产资源、烧制砖瓦、燃煤发电等生产建设活动,造成土地破坏的企业和个人(以下简称企业和个人)”,土地复垦的对象是指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各类土地,并不是人们通常的“复耕”、或者与耕地有关系的才叫土地复垦。复垦的土地不仅仅是指耕地,它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 2007)中12个一级类、57个二级类。
复垦的范围: 适用于因从事开采矿产资源、烧制砖瓦、燃煤发电等生产建设活动,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造成破坏的各类土地。既包括采矿、取土、烧制砖瓦等生产项目,又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等各类建设临时占用、挖损的土地。
(三)土地复垦的目标
根据《土地复垦规定》中的定义,土地复垦的目的是要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要达到“可供利用的状态”,应当采取工程、生物、化学等综合措施,解决水的可用、地层的稳定、土壤的无污染等问题。达到“可供利用的状态”决定了土地复垦目标是多方向、多用途、多层次的。
1、复垦目标的多方向性
根据《土地复垦规定》,其制定目的在于“合理利用土地、改善生态环境”。因此,土地复垦的目标:一是保护土地,尽可能减少对土地,特别是对耕地的破坏;二是及时复垦被破坏的土地,合理利用土地;三是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
2、复垦目标的多用途性
土地复垦应当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对破坏废弃土地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建则建。根据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始终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复垦的土地应当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复垦规定》第十九条规定“复垦后的土地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的,......;用于基本建设的,......”。根据以上法律法规规定,土地复垦利用方向是多样的,复垦目标是多用途的。特别要说明,复垦后的用途绝对不仅仅是恢复土地的耕种条件,而是因地制宜地采取复垦利用,并优先用于农业。
2、复垦目标的多层次性
要达到“可供利用的状态”,土地复垦要兼顾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缺一不可,使复垦利用具有最底的社会成本,长期的经济价值,稳定的复垦效果,尽量实现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复垦的目标分以下三个层次:
(1)完全恢复到以前的状况。
(2)保留以前的土地利用价值和生态价值,恢复与以前相似状况。(3)重新规划设计,达到更高更佳利用价值。如将被破坏的土地变为湿地、建成高尔夫球场,建公园等等。
3、复垦措施的综合性
土地复垦要采取综合整治措施。包括破坏前的预防控制措施和复垦的综合整治措施。
预防和控制措施,如改进生产工艺,少占土地,留有煤柱,煤矸石回填等,尽最大可能减少对土地的破坏面积,降低对土地破坏的程度。
整治措施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化学措施等。在土地复垦诸多措施中,其中表土剥离和保持地层稳定最为重要。
整治措施要符合以下要求:
(1)表土剥离:对表土特别是腐殖质进行剥离并进行保存;在表土较薄的地方,对表土以下的土层要予以保存,留着复垦用的植被土壤或用做隔离层。
(2)地层稳定:通常进行分层剥离、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等达到地层的稳定。
(3)地形重塑:使被破坏的土地地形地貌与周边景观相协调,能最大限度的获得长远、良好的视觉效果。对坡度等有一定的要求。(4)土地平整:根据确定的用途,达到能耕、能林、能渔的标准。(5)无污染及其他有害去除:保证复垦后土地利用长期的安全性。(6)土壤覆盖;对将要利用的土地覆盖表土,对有污染源的要具有隔离层。(7)灌排和道路等配套设施:最大限度的恢复灌排水设施,配以必要的道路等;
(8)植物选择:优先选择本地物种,适当引进经实验成功的外来品种。植物选择要尽量多样化,以利于生态的多样性恢复。
(四)土地复垦的标准
1、总则
(1)制定依据。为了加强土地复垦管理,促进土地整治与保护,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依据《土地复垦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1995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下发了《关于印发〈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实行)〉的通知》([1995]国土[规]字第10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颁布实施。
(2)适用范围
《采挖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建设破坏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工业排污破坏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和《水毁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3)土地复垦技术质量控制原则
l 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复垦规划。在城镇规模范围内,符合城镇规划。强调服从国家长远利益、宏观利益。
l 依据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兼顾自然条件与土地类型,选择复垦土地的用途,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建则建。条件允许的地方,应优先复垦为耕地。
l 复垦后地形地貌与当地自然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l 保护土壤、水源和环境质量,保护文化古迹,保护生态,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次生污染。
l 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4)名词术语
土地复垦率:已复垦的土地面积与被破坏的土地面积之比。(5)复垦土地的检验
复垦为农用地(含林、牧、渔等)的,一般由复垦工程和用途恢复二部分构成。检验分两步:
第一步:工程检验。复垦工程完成后,进行复垦面积、复垦工程检验。第二步:用途检验。用途恢复的,在复垦工程完成后第三年进行。复垦后用于渔业等养殖业的,在第三养殖年进行。(6)检验内容
l 第一阶段工程检验提交的文件和测试 复垦区土地复垦方案;
本项目土地复垦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项目土地复垦设计文件; 本项目土地复垦施工文件等。
现场测试:用于农业、牧业、林业、渔业、用于建筑的各项用途指标测试。l 第二阶段用途检验提交的文件和测试 土地复垦方案;
复垦土地利用方案:土壤培肥措施、管护措施等; 复垦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等。
现场测试:农业、林业、渔业的生长情况的测试,与破坏前的比较。(7)评估:确定复垦是否符合要求。
2、采挖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适用于因采矿、挖砂、取土、水利、交通等生产建设活动产生的废弃土地。包括煤矿、金属矿、非金属矿、砂矿等矿山的露天采矿场、最终挖掘带沟道、截水沟、采矿沉陷区、废石场、尾矿库、储灰场、储泥场、渣场,以及其他工业废弃物堆场等各类矿山场地的复垦。
(1)露天采矿场复垦工程标准。分别用于农、林、牧、渔业,以及用作人工湖、公园、水域观赏区、建筑等用途的工程标准。
(2)排土场复垦工程标准。工程包括顶部、平台和边坡整治。(3)沉陷场地复垦工程标准。分充填沉陷场地、非充填沉陷场地。(4)废石(含矸石)堆场复垦工程标准(5)尾矿库、贮灰场、贮泥场地复垦工程标准
(6)恢复利用通则。分别用于农业种植、林业、牧业、渔业等用途的标准。
3、建设破坏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适用于非农业建设废弃地(含城镇建设和村镇建设以及共矿建设用地)和农业建设废气地。如废弃砖瓦窑址、废弃工厂、矿山、废弃水利设施、废弃居住区等。
4、工业排污破坏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适用于工业排污过程中和结束后 造成的破坏土地的复垦技术。如有毒有害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酸碱污染和盐渍化以及放射性污染土地等。
5、《水毁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用于遭受各种洪涝以及工程事故过水冲毁、过水、淹漫及渍害过后的土地复垦技术控制等。
二、我国土地复垦现状
(一)我国土地复垦成效
为全面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土地复垦规定》,土地复垦工作逐渐得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广泛重视。自《土地复垦规定》实施以来,原国家土地局在重点工矿区建立了一批全国土地复垦示范区,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积极探索、创新土地复垦机制,创造了多种复垦土地利用模式,土地复垦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土资源部成立以后,政府加大了投资力度,生产建设单位复垦土地的意识也逐步提高,土地复垦率提高到12%左右。全国累计复垦利用各类废弃土地约100万公顷(合1500万亩),占废弃土地总量的8%左右,其中复垦利用工矿废弃土地600万亩,约占工矿废弃土地总量的10%;复垦利用其它废弃土地900万亩左右,约占该类废弃土地总量的6%。复垦后的土地70%为耕地,其余的多数为其它农用地。通过土地复垦,增加了耕地面积,缓解了人地矛盾,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以及广大土地复垦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下,我国土地复垦的基础工作得到了加强,为今后开展大规模的土地复垦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主要表现在:
1、土地复垦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和完善 198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土地复垦规定》,标志着土地复垦工作正式纳入法制管理轨道。继《土地复垦规定》的颁布实施,在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和制定的《煤炭法》、《铁路法》等法律中都有土地复垦方面的相关规定。全国25个省级人民政府相继制定了“土地复垦规定实施办法”,许多市、县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也制定了“土地复垦管理办法”。
2、土地复垦相关政策逐步配套完善
一是制定了“谁复垦,谁受益”和减免有关农业税等鼓励土地复垦的政策。二是初步建立了土地复垦资金渠道。1997年国家作出明确规定,生产或建设过程中破坏的土地,其复垦所需资金列入生产成本或建设项目总投资。有些地方借鉴国外的做法,建立并施行了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
3、在全国建立了一批土地复垦试点和示范区
从1989年起,先后在全国建立了包括煤炭、冶金、化工、石油、有色金属、黄金等矿山开采;燃煤发电、烧制砖瓦;兴修水利、修建公路、铁路;农村旧宅基地、废弃坑、塘等20多个不同类型的土地复垦试点。从1995年起,在全国建立了由中央财政投资引导、地方财政配套、农村集体投入为主体的22个综合治理、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农业的土地复垦示范区(点),复垦土地面积达12多万亩。到1999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已分别投资5500多万元。
1995年,我部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支持下,组织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项目。截止2006年,共投入资金71099.89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7547.14万元,复垦土地40.38万亩,营造防护林5.21万亩,新增耕地30.57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6.2万亩。
上述项目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项目区广大群众的欢迎和支持。不仅复垦利用了大量土地,恢复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为全国土地复垦工作,在政策法规、技术规范、资金筹措、规范化管理、复垦后土地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提供了经验。
4、提高土地复垦科技水平 在长期实践中,进一步明确了土地复垦的定位和发展方向,逐步摸索研究出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土地复垦技术,确立了不同类型废弃土地复垦利用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制定颁布了《土地复垦标准》。煤矿塌陷土地复垦综合治理规划设计、复垦技术、复垦利用模式;黄金行业砂金开采、有色金属铝土矿开采及煤炭、冶金、建材等露天矿的剥离—采矿—复垦一体化工艺设计等一批科研、技术成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土地复垦技术的空白,并在实际中得到推广应用。同时,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组织编写了土地复垦教材,在一些高等院校开设土地复垦专业或举办土地复垦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土地复垦业务骨干。
5、积极开展土地复垦国际合作
近年来,我部建立了全球合作网络和多边、双边的合作交流机制,积极开展国际土地复垦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目前已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俄罗斯、英国、波兰、芬兰等国家建立了联系,开展了技术合作、考察培训等交流活动。
(二)我国土地复垦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土地复垦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起步晚、历史欠账多,依然面临严峻的形势。待复垦土地资源面积大,复垦任务重,同时,土地破坏面积逐年增加,而复垦率和复垦标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据粗略估算,目前我国因矿产资源开发等生产建设活动,挖损、压占等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破坏废弃的约2亿亩土地,其中80%以上没有得到恢复利用。每年生产建设活动对土地又造成新的破坏。根据煤炭行业测算,开采每万吨煤造成塌陷的土地面积为3-5亩。2005年,全国原煤产量为20亿吨左右,造成破坏的土地面积达60-100万亩,其中约60%是优质耕地。
由于大量土地被破坏后不能及时复垦利用,给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在一些地区产生了严重后果:一是人均耕地锐减,少地或无地农民激增,农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极大侵害。二是工农之间在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等问题上矛盾日益尖锐,引发了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三是生态和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一些地区水土流失和污染加剧,水源干枯,塌陷积涝,甚至造成大面积滑坡和泥石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见图3)。一些群众陷入了“无地可种、无房可住、无岗可上、无水可用”的困境。
《土地复垦规定》颁布实施二十年,土地复垦成效依然不尽人意,主要有以下原因:
1、认识不到位,复垦工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一是政府部门认识不到位。虽然一些地方官员已经意识到一些生产建设项目特别是采矿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灾难,但在处理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时候,往往更关心本届政府的财税收入和眼前的发展。不少地方政府寄希望于中央政府,希望中央出资解决地方老百姓的生活和生存问题,对要求企业执行“谁破坏、谁复垦”的法律规定存在畏难心理。
二是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机制。国土部门和发展改革、财政、环境保护、水利、交通等部门之间没有形成相互配合的协作机制,各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如《土地复垦规定》第五条规定,项目在可研报告和设计任务书中应有土地复垦的内容,否则在审批建设用地时不予批准。但在实际工作中,该规定并没有得到落实。如广西百色水利枢纽工程,原项目预算中有关土地复垦费的列支被当地发改部门在审核投资预算时砍掉,使得土地复垦缺乏资金来源。在建设用地预审和审批环节也没有将该规定落实到位,导致对复垦工作的监管不力。
三是生产建设单位责任不到位。一些企业缺乏土地复垦责任意识,认为土地复垦增加了生产成本,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愿主动开展复垦工作。在失去政府监管的情况下,不能自觉履行“谁破坏、谁复垦”的法定义务。
2、现行法律法规滞后,难以解决土地复垦中出现的新问题
《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中虽然都有土地复垦的相关规定,但大多比较笼统,操作性不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复垦规定》中一些内容也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土地复垦实际工作需要,亟待进一步修改完善。
(1)土地复垦机制与财税体制改革不相适应,土地复垦监督制度亟待完善 《土地复垦规定》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其制度背景是国家、集体和企业利益高度一致,企业使用的土地由国家无偿划拨,生产成本列入计划,由国家投资,利税上缴国家。土地复垦制度建立在国家投资、企业和个人能够自觉履行复垦义务的前提下,因此《土地复垦规定》缺乏强制性的监督条款。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分税制的实施,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企业利益逐渐分化,国企相继改制,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利益主体;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又进一步加剧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土地复垦已真正成为企业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而《土地复垦规定》中没有建立有利于调整土地复垦责权利关系的机制,对企业履行复垦义务等方面缺乏必要的制约和监督手段,处罚不严厉,致使企业违法成本低,管理部门监控成本高、执法难度大,土地复垦费用得不到落实,废弃土地难以及时复垦利用。
(2)对企业长期不落实土地复垦资金缺乏必要的约束
1998年《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没有条件复垦或者复垦不符合要求的,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事实证明,事后缴纳土地复垦费,追缴难度大。生产建设造成破坏的土地,一般是在阶段性工作结束后或全部任务完成后才能实施复垦,因此土地复垦的任务主要落在生产建设中后期。一些大型矿山企业,特别是地下开采,在投产中后期塌陷土地面积和程度不断加大,但企业效益与前期相比却逐渐下降,甚至出现经营亏损,已无力复垦土地;一些中小型矿山企业,建设周期较短,三、五年开采完毕后,企业关闭,难以追缴土地复垦费,有些企业甚至找各种借口逃避履行复垦义务。由于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复垦资金无法落实,致使土地复垦欠账越来越多,整个烂摊子交给政府、扔给社会、甩给了当地的老百姓,形成了“企业破坏,政府和社会买单”的局面。如何在生产建设前期就要求企业预提土地复垦费用是立法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3)历史遗留废弃地复垦激励机制尚未建立
历史遗留废弃地是指造成土地破坏的单位和个人破产、灭失或1989年1月1日以前破坏废弃的土地。《土地复垦规定》出台之时,这些问题尚未凸显。近二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历史遗留废弃地成为困扰很多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发展的难题。这部分土地(包括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复垦缺乏稳定的投资渠道,公共财政投入微乎其微,投资规模与土地复垦任务严重不匹配。《土地复垦规定》中有关扶持和激励政策已不适应目前经济发展和管理体制要求,如《土地复垦规定》第十九条规定:“复垦后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减免农业税”,但目前农业税已经取消。土地复垦的责权利关系不清,激励机制和利益调整机制尚未建立,致使一些地方政府、企业、个人对土地复垦的积极性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力量对土地复垦的投入。
(三)土地复垦的作用和地位
在人多地少的中国,搞好土地复垦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实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对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各类废弃地约2亿亩,利用潜力巨大。如能按照“因地制宜,综合整治,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草则草”的原则进行复垦利用,约有60%以上的废弃地可以复垦为耕地,30%可以复垦为其它农用地,10%可以复垦为建设用地。土地复垦具有以下作用:
1、开补充耕地之源,土地复垦是补充耕地的重要途径
废弃的土地优先复垦为耕地,可补充耕地1.2亿亩。以现有耕地年均亩产粮食500公斤计算,每年可新增粮食600亿公斤(图17),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
2、开农业结构调整用地之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土地复垦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草则草,复垦后土地用于发展林、果、水产和畜禽养殖等,可减少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6000万亩左右。每亩年产值按800元计算,可新增产值480亿元。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3、开生态用地之源,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若将恢复的6000万亩农用地,全部用于植树种草,全国人均新增植被3.3平方米,对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将发挥巨大作用。
4、开建设用地之源,促进集约节约用地
土地复垦宜建则建,为建设用地开辟新途径。若10%复垦为建设用地,即可复垦增加建设用地2000万亩,按每年建设占用耕地200万亩计算,可满足我国十年建设不新占用耕地,如将2000万亩建设用地进行有偿出让,每亩按10万元计算,国家财政可收取出让金2000亿元。
5、“十一五”期末,是保护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重要举措
若“十一五”期末土地复垦率能达到25%,则可增加耕地3000万亩,安置近3000万失地农民;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减少占用耕地1500万亩,非农建设减少占用耕地500万亩。增增减减,就是5000万亩的耕地保护潜力,为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作贡献。
第二篇:土地复垦法律法规培训测试题(含答案)
土地复垦法律法规
培训测试题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正确在括号内划√,否则划×。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土地复垦义务人在办理建设用地申请或者采矿权申请手续时编制土地复垦方案的,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应当批准建设用地,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颁发采矿许可证。()
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土地复垦义务人使用土地复垦费用和实施土地复垦工程的监督。()
3.生产建设周期长、需要分阶段实施土地复垦的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应当包含阶段土地复垦计划和实施计划。()
4.《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前,采矿生产项目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缴存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中已经包含了土地复垦费用的,土地复垦义务人可以向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属实的,可以不再预存土地复垦费用。()
5.土地复垦义务人不依法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在申请新的采矿许可证或者申请采矿许可证延续、变更、注销时,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得批准。()
6.《土地复垦条例》颁布前,生产建设活动已经损毁的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复垦。()
7.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应当首先对拟损毁的耕地、林地、牧草地进行表土剥离,剥离的表土用于被损毁土地的复垦。()
8.复垦后的土地权属和用途发生变更的,应当依法办理土地登记相关手续。()
9.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将历史遗留损毁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作为本市、县内进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时的补充耕地指标。()
10.原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复垦后可以交给农民集体使用,也可以自行使用。()
二、填空题(每个空1分,共20个,合计20分)
1.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__的活动。2.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按照“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由_____负责复垦。3.4.5.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由__负责组织复垦。土地复垦应当综合考虑复垦后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包括_____。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_____,收集、汇总和发布土地复垦数据信息。6.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的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按照土地复垦标准和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规定编制_____。7.土地复垦方案通过审查的,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向土地复垦义务人出具_____。8.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与损毁土地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银行共同签订_____。9.《土地复垦条例》施行前已经办理建设用地手续或者领取采矿许可证,条例施行后继续从事生产建设活动造成土地损毁的,土地复垦义务人需__。
10.土地复垦义务人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应当遵循“_____”的原则,采取有关预防控制措施。
11.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建立_____制度,遵守土地复垦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保护土壤质量与生态环境,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12.土地复垦费用预存实行_____两种方式。
13.土地权利人自行复垦或者社会投资进行复垦的,土地权利人或者投资单位、个人应当组织编制_____。
14.历史遗留损毁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复垦专项规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纳入_____。
15.负责组织验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在接到土地复垦验收申请之日起__内完成验收。经验收合格的,负责组织验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向土地复垦义务人出具验收合格确认书。16.生产建设周期__年以上的项目,土地复垦义务人可以分阶段提出验收申请,负责组织验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实行分级验收。17.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于每年__前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当年的土地损毁情况、土地复垦费用使用情况以及土地复垦工程实施情况。18.根据土地复垦的有关规定,复垦为农用地的,负责组织验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在验收合格后的__年内对土地复垦效果进行跟踪评价,并提出改善土地质量的建议和措施。
19.土地复垦义务人不复垦,或者复垦验收中经整改仍不合格的,应当缴纳__,由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代为组织复垦。
20.土地复垦义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将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耕地、林地、牧草地等农用地复垦恢复原状的,依照国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退还已经缴纳的__。
三、单选题(每题都有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选项,每个题1分,共20个,合计20分。)
1.土地复垦义务人对在生产建设活动中损毁的由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的国有土地或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__。
A.仅承担复垦责任
B.除负责复垦外,还应当向遭受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支付损失补偿费 C.仅承担向遭受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支付损失补偿费的责任 D.可以选择承担复垦责任,或者向遭受损失的单位或个人支付损失补偿费的责任
2.土地复垦义务人因生产建设项目的用地位置、规模等发生变化,或者采矿项目发生扩大变更矿区范围等重大内容变化的,应当在__内对原土地复垦方案进行修改,报原审查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
A.一个月 B.三个月 C.六个月 D.一年
3.生产建设周期在三年以上的项目,可以分期预存土地复垦费用,但第一次预存的数额不得少于土地复垦费用总金额的__。余额按照土地复垦方案确定的土地复垦费用预存计划预存,在生产建设活动结束前__预存完毕。
A.百分之十;三个月 B.百分之二十;一年 C.百分之二十五;六个月 D .百分之三十;六个月
4.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在项目动工前__内预存土地复垦费用。土地复垦义务人按照规定补充编制土地复垦方案的,应当在土地复垦方案通过审查后__内预存土地复垦费用。
A.一个月;一个月 B.三个月;三个月 C.半年;半年 D.一年;一年
5.政府投资进行复垦的,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规定,通过__的方式确定土地复垦项目的施工单位。
A.协商 B.挂牌 C.公开招标 D.拍卖
6.土地权利人自行复垦或者社会投资进行复垦的,土地复垦项目的施工单位由__。
A.土地权利人或者投资单位、个人依法自行确定土
B.地权利人或者投资单位、个人依法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商定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决定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后确定
7.国家对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复垦按__实施管理。
A.计划 B.项目 C.规划 D.区域
8.下列不可以认定为历史遗留损毁土地的是__。A.土地复垦义务人灭失的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 B.《土地复垦规定》实施以前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 C.《土地复垦条例》实施以前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
D.由于历史原因无法确定土地复垦义务人的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
9.下列不属于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复垦资金来源的是__。
A.耕地开垦费
B.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C.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
D.可以用于土地复垦的耕地占用税上缴中央部分
10.下列不属于土地复垦义务人负责复垦的损毁土地是__。A.因取土烧砖挖掘地表造成土地损毁的 B.地下采煤造成地表塌陷的 C.山洪引发泥石流造成土地损毁的 D.煤矸石压占土地的 11.土地复垦阶段验收和总体验收形成初步验收结果后,负责组织验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项目所在地公告,听取相关权利人的意见,公告时间不少于__。
A.7个工作日 B.15日 C.30日 D.60日
12.土地复垦义务人未按照规定对拟损毁的耕地、林地、牧草地进行表土剥离,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应当进行表土剥离的土地面积处以每公顷__的罚款。
A.5000元 B.1万元 C.1万5千元 D.2万元
13.土地复垦义务人拒绝、阻碍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__的罚款。
A.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B.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C.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D.10万元以上
14.《土地复垦条例》施行前已经办理建设用地手续或者领取采矿许可证,在《土地复垦条例》施行后继续从事生产建设活动造成土地损毁的土地复垦义务人未按照规定补充编制土地复垦方案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__罚款。
A.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B.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C.2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 D.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
15.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将历史遗留损毁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__。
A.作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进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时的补充耕地指标
B.返还部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 C.增加建设用地指标
D.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补贴
16.土地复垦义务人为矿山企业,依照《土地复垦条例》规定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而不缴纳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由______。
A.颁发勘查许可证的机关吊销勘查许可证 B.颁发采矿许可证的机关吊销采矿许可证 C.工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D.负责安全生产的部门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
17.土地复垦义务人未按照规定将土地复垦费用列入生产成本或者建设项目总投资的,由__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__的罚款。
A.县 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 B.县 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C.市 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 D.市 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18.土地复垦义务人将重金属污染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用作回填或者填充材料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处__罚款。
A.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 B.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 C.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D.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
19.土地复垦义务人将重金属污染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用作回填或者充填材料的,由__予以处罚。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 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20.在土地复垦验收过程中,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要将初步验收结果公告,听取相关权利人的意见,对于相关权利人对土地复垦完成情况提出异议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__。
A.可以核查,也可以不核查
B.核查后可以将核查情况向相关权利人反馈,也可以不反馈 C.应当在接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进行核查,形成核查结论反馈相关土地权利人。
D.应当在接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会同同级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核查,形成核查结论反馈相关土地权利人。
四、简述题(每个题目15分,合计30分)
1.简要论述国土资源部门如何对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工作实施监管。
2.简要论述我国法律法规对土地复垦资金保障机制的有关规定。
五、案例题(20分)
某市拟开展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调查与复垦,在调查工作中,对某老矿山企业采矿权范围内的一处采矿废弃地是否应列入历史遗留损毁土地产生争议,请就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历史遗留损毁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认定,以及如何组织开展复垦工作进行分析。
培训测试题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填空题
1.可供利用状态
2.生产建设单位或者个人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4.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5.土地复垦信息管理系统
6.土地复垦方案
7.土地复垦方案审查意见书
8.土地复垦费用使用监管协议 9.补充编制土地复垦方案
10.保护、预防和控制为主,生产建设与复垦相结合11.土地质量控制 12.一次性预存和分期预存 13.土地复垦项目设计书 14.土地整治规划
15.60个工作日
16.5
17.12月31日
18.5
19.土地复垦费 20.耕地占用税
三、选择题
1.B 2.B 3.B 4.A 5.C 6.A 7.B 8.C 9.D 10.C 11.C 12.B 13.B 14.B 15.A 16.B 17.B 18.C 19.D 20.C
第三篇:土地复垦保证书
土地复垦保证书
为了加快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农民持续增收保障设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按照《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55号)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设施农用地管理工作的通知》(黑政办发[2012]19号)文件精神,经铁力市良种场和铁力市农业局审核同意后,孙祥录将对其承包耕地用于规模化种植,面积0.7879公顷。
为了落实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土地的基本国策,规范土地复垦活动,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你单位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土地复垦条例》的相关规定,在承包期满后对该地块进行复垦,如没进行复垦,铁力市国土资源局可以按相关规定处理。
特此保证。
保证人:
二〇一二年九月三日
第四篇:土地复垦协议书--土地整理
土 地 复 垦 项 目
土地整理协议书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甲乙双方友好协商一致,签订本协议书,共同恪守
一、甲方责任:
1、于本协议签订之日,派员到现场交清土地红线图。
2、负责工程规划设计、土地复垦验收。
3、按照序时进度及时验收和支付工程款。
二、乙方责任:
1、按甲方要求进行土地整理整治。
2、按甲方要求将整理后地块划定区块,旋耕、夯实田坎和修筑田畦,达到可以用直接耕种的要求。
3、土地整理由乙方自行处理,抵算复垦费。
4、乙方负责在土地复垦中一切安全工作。甲方不承担任何安全及事故责任。
5、确保工程在年月日前结束,提请甲方验收。
6、按照设计规定进度,及时上报甲方进度并申请验收。若未通过验收,甲方暂不支付工程款。乙方应及时进行整改,直至达到验收
标准。
三、质量要求:
1、按设计要求修筑田坎,并夯实,田坎坡度≤45°。
2、田面整理平整,地块坡度≤5°,地块高度误差≤15㎝。
3、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覆土,土层厚度不小于30㎝。
4、用深耕犁进行深耕,深度不小于40㎝。
四、工程价款
本协议工程总价款为元,(大写:元)。按挖土、推土、旋耕、整平、夯实田坎等的序时进度分别支付。
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
负责人:负责人:
年月日
第五篇:土地复垦协议书
土地复垦协议书
甲方: 江都市丁沟镇人民政府 乙方: 朱桥 村
为了积极响应市政府号召,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优化土地资源利用,加大土地复垦力度,增加有效更地面积,甲乙双方就乙方村域内相关地块进行土地复垦工程项目达成如下协议:
一、复垦工程项目的位置和规模:
本次复垦工程项目分别位于乙方村域内张巷组;图斑号分别为1143#、1119#、1138#共3个地块,图斑面积合计为27.87亩。
二、复垦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
本工程的质量目标为合格。乙方必须在2012年9月15日前将以上3个地块开发复垦成有效耕地,同时沟、渠、路等农田配套水利设施必须与周围农田整天布局相衔接。最终的质量标准以一次性通过省国土资源厅验收为准。
三、复垦工程项目的施工时间和安全要求:
本次复垦项目施工期限为45天,即从双方签订协议之日起,乙方必须立即组织相应的施工人员和机械进场施工,并确保在35个有效工作日内完成该项目,同时负责在施工阶段完善各种交通安全措施和施工安全措施。如在施工阶段发生任何安全责任事故,造成一切后果由乙方自行承担。
四、复垦工程项目的费用标准:
由于此次复垦3个地块上存在大量建筑垃圾,且因周围交通道路狭窄,大型运输车辆和机械难以通行,只能用小型机械重复搬运,同时群众矛盾较多,双方商定本次复垦工程项目承包费用标准为25万元整。
五、复垦工程项目的付款方式:
双方商定,待乙方全部完成本次复垦工程项目并经扬州市国土资源局初验通过后,甲方付给乙方工程款的50%;待省国土资源厅验收通过且市财政将复垦资金全部下拨真财政壹月内,甲方负责一次性将余款全部结算给乙方。
六、其它:
乙方必须负责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与周围群众发生的相关矛盾,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七、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 乙方:
代表: 代表:
二O一二年七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