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忆秦娥
忆秦娥①·娄山关②
西风烈③,长空④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⑤,喇叭声咽⑥。
雄关漫道⑦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⑧。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⑨如血。
①忆秦娥:词牌名,本于李白诗“秦娥梦断秦楼月”
②娄山关:又名太平关,遵义市北大娄山脉中段遵义桐梓交界处,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上的关口。海拔1440米,古称天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③烈:猛烈,强劲。
④长空:辽阔的天空。
⑤碎:细碎。
⑥咽(yè):在这里读入声。本义是声音因梗塞而低沉,这里用来描写在清晨寒中可听来时断时续的军号声。
⑦漫道:莫道。
⑧从头越:重新跨越。
⑨残阳:夕阳。
诗意:
西风正壮烈地吹送,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嗒嗒的马蹄声令人心碎,军号声声沉郁低回。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忆秦娥·箫声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注释
⑴箫:一种竹制的管乐器。
⑵咽:呜咽,形容箫管吹出的曲调低沉而悲凉,呜呜咽咽如泣如诉。
⑶梦断:梦被打断,即梦醒。
⑷灞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是汉文帝的陵墓所在地。当地有一座桥,为通往华北、东北和东南各地必经之处。《三辅黄图》卷六:“文帝灞陵,在长安城东七十里。„„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送别。”
⑸伤别:为别离而伤心。
⑹乐游原:又叫“乐游园”,在长安东南郊,是汉宣帝乐游苑的故址,地势高,可以远望,在唐代是游览之地。
⑺清秋节:指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是当时人们重阳登高的节日。
⑻咸阳古道:咸阳,秦都,在长安西北数百里,是汉唐时期由京城往西北从军、经商的要道。古咸阳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二十里。唐人常以咸阳代指长安,“咸阳古道”就是长安道。
⑼音尘:一般指消息,这里是指车行走时发出的声音和扬起的尘士。
⑽残照:指落日的光辉。
⑾汉家:汉朝。
⑿陵阙:皇帝的坟墓和宫殿。
翻译
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家的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秦家楼上的下弦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
遥望乐游原上冷落凄凉的秋日佳节,通往咸阳的古路上音信早已断绝。西风轻拂着夕阳的光照,眼前只是汉朝留下的坟墓和宫阙。
第二篇:忆秦娥·庆元旦
忆秦娥·庆元旦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廿九日
锣鼓喧,举国上下庆元旦。庆元旦,征途回首,气象万千。
七亿人民意志坚,千难万险无阻拦。
无阻拦,红日当空,跃马挥鞭
第三篇:忆秦娥娄山关说课稿
《忆秦娥.娄山关》说课稿
杨子稳
一、说教材
《忆秦娥•娄山关》编排在冀教版五年级第五单元的课,是精读课文。写于娄山关激战之后。全是描写了红军越过娄山关,并向遵义进军的情景,反映出红军顽强勇猛的豪迈气魄和无坚不摧、无功不克的战斗雄姿。【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课文。理解诗意及蕴含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学习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二、说教法
本课主要使用诵读法,提问法和点拨法。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从教师的范读、学生试读、全班齐读、个别朗读等加强朗读,在读中领略词的沉郁刚劲、悲壮的感情基调,在读中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
二、说学法
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讨论法和合作感悟。这节课在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形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法。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为此,安排学生按照学习小组讨论活动,之后交流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
三、说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娄山关亦称太平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今天就让我们踏着当年红军战士的足迹,去追忆一场壮怀激烈的鏖战
二、激情诵读 1.生自由朗读
学生大声地自由读课文,自行处理生字难词 2.指名读
现在请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余的同学注意品评。读一读,看你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了吗?(学生个别朗读)
3齐读
师:给我们大家的启示:要想读好词,先要品好词的情感,为提高效果,可以用音乐做辅助。接下来,让我们带着刚才的交流所得,男女同学先分组朗读,然后全班同学齐声朗读。在齐读中能够读出感情,那是朗读中的最高境界,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教师领起,学生齐读。男女分组读后,分别给予掌声鼓励。
四、品悟鉴赏 师:你们最喜欢的诗句是哪一句?说说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点拨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词的上阙中有哪些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以西风、霜天、残月、雁叫、马蹄声、喇叭声等事物构成色彩浓烈的画面,造成紧张热烈而又带几分肃穆的气氛,以此烘托行军急速、机动灵活、勇往直前的红军队伍
2、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小组讨论概括上阙内容,描写的是红军在娄山关战斗中行军的情景。
3、词的下阙写了哪些意象?营造出怎样的背景? 雄关、苍山、残阳,营造出壮阔苍凉的背景
4、小组讨论,合作研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上下句来分析 词的下阙表现出作者不畏艰难险阻、乐观积极的战斗精神,表现出一种无坚不摧、履险如夷的豪迈气概
五、课堂小结
风格上,悲凉沉郁与雄劲豪放融为一体;手法上,明暗虚实结合,景情并茂;炼字炼句,构成典型意境,深化主题
六、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忆秦娥·娄山关》
第四篇:忆秦娥 娄山关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词句,体会意境,感受红军战士的精神与气概。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借助注释,读懂词的意思。
3.指导学生朗读,感悟、体会词的意境,理解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词的大意。
难点: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准备:
教师:DVD视频片段
学生:收集有关长征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出课题
教师: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城楼上,一位伟人庄严宣告:“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教师:同学们知道这位伟人是谁吗?
学生:毛泽东或毛主席。
教师:请你们说说对毛主席的了解。
学生说:(指明3——4名学生回答)
教师:是呀!毛主席是一代传奇的人物。身处于时代风云际会、沧桑巨变之中,他作为中共领导人一次又一次站在时代潮头,左右中国近代史的方向和进程。在红军长征和解放战争时期,艰难困苦,毛主席始终保持乐观主义精神,笑看战场风云。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诗人。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毛主席在长征途中写的一首词 :
教师板书课题:8忆秦娥•娄山关
二.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解释课题。
教师:忆秦娥是指什么?
学生:(词牌名,本于李白诗“秦娥梦断秦楼月”。)
教师: 你们知道娄山关吗? 学生:(1到2名同学回答)
教师:据当年的红军战士回忆道:娄山关“雄踞娄山山脉的最高峰„„周围山峰,峰峰如剑,万丈矗立,直插云霄,中间是十步一弯、八步一拐的山路,地势险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四川进入贵州的要道关口,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2.教师: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激情燃烧的1935年。(播放DVD视频)教师:看了视频短片,同学们知道了什么?
学生说:(娄山关战役,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俘虏敌人3000于人。2,3名同学回答)教师补充:据最新可靠资料,娄山关之战的经过是这样的:由于蒋介石集结重兵,封锁长江,毛主席领导的中央红军取消了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计划,挥师东进,二渡赤水,24 日攻占桐梓,25 日凌晨借着月色向娄山关挺进,下午两三点,红军沿盘山道向娄山关发动猛烈攻击,经过激烈战斗,红军抢占了娄山关,这时已近黄昏。中央红军在夕阳映照下,迅速通过娄山关。26 日,击溃了向娄山关反扑之敌,27 日在遵义以北粉碎敌三个团的阻击。28 日,红军乘胜追击再取遵义。这次战役,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近3000 余人,是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
教师过度语:《忆秦娥•娄山关》是在攻克娄山关以后写的,这首词是怎样追忆当时的情景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教师:请同学们跟随视频,听一听专家是怎样读的?
3、教师播放DVD视频课文朗读短片。
四、细品词句,感悟意境
播放DVD,出示上阙
1、教师:请男同学一起读上阙,女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请女同学一起读上阙,男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2、教师:上阙中,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说:(看到:长空、大雁、晨霜、冷月;听到:西风声、雁叫声、马蹄声、喇叭声。)
教师板书:看到:长空、大雁、晨霜、冷月;
听到:西风声、雁叫声、马蹄声、喇叭声。
3、教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这些看到的、听到的,是什么描写?
学生:(景物、环境、听觉)
教师:从这些描写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说:(学生可能会说到天气寒冷、环境的艰苦或环境恶劣,红军的英勇。)
教师:你是从哪个句子或者哪个词语体会到的?
学生说:
教师: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学生读:
(如果学生说体会的时候没有说道红军在艰苦的环境里不畏寒风冷霜、不怕困难、英勇顽强,教师可以追问:环境的描写突出了红军怎样的精神?学生:红军不畏寒风冷霜、不怕困难、英勇顽强。)
4、教师:环境是这样恶劣,我们的红军战士却是如此顽强英勇„„谁能将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学生读:
教师点评: “读得很好,听得出你已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
“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如果学生读得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教师给学生示范第一遍.)
5、教师:(模仿西风声)西风正在猛烈的吹着;(模仿雁叫声)辽阔的天空中传来大雁阵阵凄厉的叫声;在月亮还没完全落下去的清晨,天空又开始降白霜了。红军战士们穿着单薄的衣裳急速、紧张地向娄山关挺进。崎岖险峻的山道上,(模仿马蹄声)红军的马蹄声急促细碎;军号声时断时续、低沉呜咽。
教师:同学们能用一个词语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学生说:(凄凉、苍凉、悲壮、沉重、肃穆、凝重)
教师板书:上阙-----凄凉、悲壮
6、教师:西风烈可以这样这样读(教师示范读);也可以这样读(教师示范读);还可以这样读(教师示范读)。其实,一篇文章的句子会有很多种不同的读法。下面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读一读,只要能读出苍凉、悲壮,怎么读都可以。
7、学生创新朗读
教师:叫同学再读一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如果大家觉得他读出了苍凉、悲壮,就给他点掌声好吗?
学生创新读:
教师点评:
播放DVD,出示下阙
1、教师:上阙同学们学得很好,读出了苍凉、悲壮。下阙又是怎样的意境呢?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
2、学生齐读。
3、教师:词中是怎样描写娄山关的?
学生:雄关漫道真如铁。
教师:谁能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学生:雄伟的娄山关像铁一样坚固。
教师:雄伟的娄山关像铁一样坚固,你能读出铁的味道吗?
学生:能!
教师:你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读:雄关漫道真如铁。
教师点评:真如铁!(或铁的味道不见了,谁能读出铁的味道?)
教师:还有同学能读出铁的味道吗?
学生读:
教师点评:钢铁!(教师伸出大拇指)
教师:同学们一起读出真如铁。
学生齐读:
教师:坚固如铁的娄山关;敌军重兵把守的娄山关,能抵挡住红军前进的步伐吗?
学生:不能!(坚定的 大声的)
教师:你们是从那里看出来得?
学生:(漫道:就是不要说的意思。而今迈步从头越)
教师:是呀!一个小小的娄山关怎能抵挡得住英勇红军前进的步伐呢?而今
学生齐读: 而今迈步从头越。(自豪的喜悦的)
教师:从头越,说明了
学生:说明了红军。。。说明了娄山关战役胜利了!
教师:此时此刻,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的心情会怎样?
学生说:(高兴
喜悦
激动
振奋
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教师板书:喜悦
教师:毛主席当时的心情也非常激动喜悦。他登上娄山关的关口,放眼望去,他看见了
学生齐读: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教师:毛主席登上娄山关的关口,放眼望去,只见起伏的山峦向远出铺展开去,好象大海翻腾的波浪,壮阔无比;如血的夕阳挂在天边,将万里山河浸染得更加壮丽。
教师: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短短8个字,大家的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苍山夕阳的图画,真美!毛主席不愧是一代大文豪。看到这样美丽的图画,你们能用一个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吗?
学生123:(喜悦、欣喜、豪迈、壮丽、雄浑、美丽。)
教师板书:喜悦、壮丽
4、学生创新朗读,汇报。
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下阙,读出喜悦壮丽。
学生自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下面老师叫同学来读一读下阙。
学生读:
教师点评:你读得很有感情;你的普通话真标准;你的朗读感悟能力真高;(如果同学读得达不到老师要求,老师带这位同学读一遍。)
五.全文朗读,感悟意境。
1、教师:每当我给我的学生讲这一课时,我总喜欢给大家诵读这首词。今天在这里要不要诵读呢?
学生:(颇有兴致)要!
教师:我诵读的时候,你们做什么?
学生:听,想,感悟。
教师诵读:(诵读结束,掌声响起,教师鞠躬感谢。)
教师:我知道,大家的掌声是献给我们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学生笑了)。因为他的词写得大气磅礴,太有激情了。
学生:但也是献给老师的,您读得太好了。
2.教师:现在,我们把词的上阙和下阙连起来,同学们愿不愿意站起来朗读给大家听?(要求:上阙是凄凉、悲壮,我们读的时候语速要慢、声音要低沉一点;下阙是喜悦、壮丽,我们可以读的)
学生:(朗读全词)
3、教师:《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引起了我们不尽的遐想,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深深地震撼着我们,千言万语都难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请同学们齐读全词,可以站着读,也可以坐着读,也可以加入自己的动作,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同学齐读)
六.拓展延伸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的《忆秦娥.娄山关》,你们觉得毛主席词写得怎样?
学生说:
教师: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大气磅礴、豪迈奔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收集一些毛主席的诗词读一读。
第五篇:忆秦娥说课设计
《忆秦娥·娄山关》课件设计
湖南郴州地区桂阳县城南完小
刘华丽
一、教材说明
长征途中,红军攻克娄山关后,毛泽东主席追忆当时的情景而写下 《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词的上阕写红军拂晓时向娄山关进军的情景;下阕写黄昏时红军攻克和越过天险娄山关的情景,表现了红军一天紧张的行军和战斗生活。
这首词的意境凄清,反映了当时毛泽东的心情.作者曾自注:“万里长征,千回百转,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在词语上,不仅形象生动,色彩鲜明,而且含义深刻.学习这首词,有利于学生感受革命先辈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二、第一环节设计让学生们了解历史,知道这首词写作的背景。
第一幅图主要介绍了什么是红军长征,为什么长征,长征中有哪些队伍,谁领导的。
第二、三、四、五、六幅图主要是观看了红军长征中遇到的困难险阻,以及一些重大战役。其中有著名的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爬雪山、胜利大会师等。
三、第二环节课文朗读设计。目的是小学高年级诗词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在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和背诵,为此我设计了配图课文朗读这一环节。希望文中鲜艳的插图, 准确的感情基调,浑厚的朗读声都能紧紧抓住学生学习的欲望,并帮助他们更好理解词的大概意思。
四、第三环节集中识字。这首词中的生字并不多。只有“娥”“娄”“蹄”“咽”等四个一类字。每个字都设计了读音、笔顺、词语归类和造句练习。(集中识字便于快速学习掌握,可以节约许多时间。识字的设计实现了笔画顺序的书写练习,词语的归类,正确读音及造句练习等。真正是达到了认读练三结合的目的。)
五、第四环节是品读词句,体会意境。在这里,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如下: 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借助工具书理解“雄关、苍山、残阳、漫道、从头越”等词语的意思。
3、划出这首词的中心句。
4、从文中找出描写红军行进时的自然环境的词语。
5、借助工具书逐句理解诗词的意思。
6、读诗词,想像画面,体会意境。汇报交流。
六、延伸课外,精神升华。选读毛泽东的诗词。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毛泽东诗词的风格,拓展学生的视野。我选了与课题有关的长征题材的作品《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菩萨蛮·大柏地》。
七、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