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克思论文 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
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
摘要: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决定作用。作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最高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不仅仅简单涉及大学生群体自身的问题,而且必然还要进一步涉及到整个中华民族伦理精神和人文精神发展的社会问题。新的形势下,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以为马克思主义就是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的指南,是大学生提高知识能力的锐利武器。关键词: 大学生 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
正文: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新一代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扬理论联系实践的优良作风。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表现 1.价值观的多元化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崇尚独立、自由,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学生家庭收入的差异也明显增大,导致学生消费的差异性增大,显示出个性消费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发展和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也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大学生只有将现实主义价值目标与理想主义价值目标统一起来,不仅要树立长远和远大目标,而且也要为理想脚踏实地的奋斗。保持一种积极的健康心态及饱满的热情,干出一番事业,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贡献。2.民族观念、集体利益、公德修养
当代大学生在主题上忠于祖国,热爱人民,有献身于祖国的责任感和坚强意志。希望人民生活安定幸福,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现实利益的限制,少数人呈现出媚外心态。
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我们这些大学生开始独立面对困难,独立面对社会,在各种矛盾的碰撞中,在与各种复杂问题的交手中,开始走向成熟稳重。当代大学生逐步拜托了社会义务本为主流价值,由传统的政治化、道德化的价值倾向转变为以经济为基础的功利实用倾向。开始全面重新审视并高度重视自我价值,显示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崇尚价值主体的自我化。从中可以看到他们强烈的个人利益来决定价值取向与价值目标。同时也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自我独立的执着。表明了大学生有极强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和对待事物、人的不同解决方法和手段。
二、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因素 1.社会因素方面
目前大学生毕业后出现就业偏难,待遇偏低的现象已影响到在校生的学习状态。他们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与所学专业之间的关联性不够确定,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的需要差距很大,产生学习倦怠情绪。同时社会上流行的经商潮、出国潮、英语热与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社会上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以及其他不正之风,影响和迷失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向。2.家庭因素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长期而深远的影响。我国目前的家庭教育非常缺乏,尽管多数家长在主观上也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但出于对子女适应现实社会的担忧和对其眼前利益的维护,往往在其具体问题上有采用实用主义的做法。在价值观教育上倾向于个人本位和“金钱”本位。然而正是这种倾向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3.个人因素方面存在诸多原因
个人因素方面,自我效能感、学习主动性、专业兴趣、学习态度、焦虑等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状态。目前,部分大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自身专业思想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薄弱,抗挫折能力较差,有的学生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对大学环境和生活等方面过于幻想;一些学生脱离了中学教师家长式的管理、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难以适应大学生活的学习生活,学习上缺乏进取精神。
三、如何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1.知识传播途径
所谓知识传播,就是通过正确的知识传播,使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心目中融化。通过正面知识传播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当前,高等院校一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二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在坚定理想的信念,端正价值追求,纯洁思想道德等方面狠下功夫,三要着重启发引导大学生形成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使大学生深刻的认识到自己所处的重要地位等坚贞的神圣使命,克服各种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行为。2.深入社会途径
所谓深入社会,就是通过深入社会实际来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社会实际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现实根据。是检验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成效的根本标准。只有深入社会实际,才能使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得到提炼和升华。高等学校要根据各自的实际,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调查,深入农村、基层做到差,从点滴做起、践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知识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3.情感锤炼途径
所谓情感途径,是指通过各种文化渗透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虽然能够通过报刊、电视、网路等多种媒体快速获取大量的信息。然而他们涉世较浅,分析和判断问题多局限于个人的视角,对世界、未来等现代化的理解比较窄,因此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想真正收到成效,必须从分根据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实际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一是高校教师传授给学生、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二是高校努力营造重大场合来宣传,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树立去正确的价值观。四、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指南。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意识,不能自发的产生,必须依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能够使大学生产生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意识,是因为这个理论正确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是人类智慧和正确思想的结晶。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完整的世界观作指导,大学生就对整个世界和人生有了一个科学的认识,就能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就会有高尚的情操,就会有坚强的毅力和学习积极性。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提高认识能力的锐利武器。马克思主义不仅为大学生提供思想意识,提高政治素质的科学世界观,而且为大学生提供了改造思维方法,提高认识能力的科学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提高我们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最有效的理论武器。总结:当代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升值要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关于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唐都学刊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4.《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论文》百度百科
第二篇: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价值观
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价值观
刘吉发
(长安大学人文社科部西安710064)
摘要:本文论述了当代大学生素质价值观的历史形成、逻辑结构和时代意义,指出了素质价值观是大学生价值观历史沿革的时代高度,进一步为高等学校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素质价值观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热门话题,也是教育思想发展的时代特征。高等教育的特殊使命,使其素质教育有别于中小学校的素质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内涵,以致形成了当代大学生对素质教育的独特理解和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本文试就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价值观谈一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素质价值观的历史形成知识乃是智慧和力量,而学校是专门传授知识的社会机构,这是中外哲人的千古信念。自从有了学校,人们进入学校学习、就是为了掌握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博大精深的人类知识,学生就是为了学习知识而进入学校,获得知识是学生在校的唯一价值追求,以致形成了所有学生都具有的知识价值观,古今中外,各类学生莫不如此。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同样具有“知识价值观”这个共性。
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中华民族教育系统的最高层面,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建立后,发展高等教育是党和人民的共识,传授科学知识是高等学校的历史使命,学业成绩优异者可以
被分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这种计划经济的运作机制,使大学生的知识价值观不断得到强化。尽管在“文革”时期,出现了“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错误认识,但追求知识仍然是大多数学生的价值取向。“文革”之后,恢复高考,大学生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然而,在高等学校传授知识的教育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在校掌握的知识和日后所做的贡献并不成正比,高等学校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知识运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大学生能力的培养,乃是高等教育思想的重大发展,在这种思想的倡导下,高等学校从专业设臵到课程优化,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从增加实践环节到社会实践锻炼,都是围绕着能力培养的主心骨。
注重能力培养的教育实践,使大学生逐渐认识到:能力是走向社会的立足之本、发展之本、奉献之本,学习掌握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但不能死学知识,“死知识”是没有价值的,关键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知识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只有转化为现实的能力,才是一种现实的力量,社会需求的是现实的能力。这样,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就逐渐内化并积淀为大学生的“能力价值观”。
高等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能力也并不是人才的全部内涵,能力是中性的,既可为我所用,亦可为他所用;能力是片面的,能力不能涵盖一切,除了能力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在科技领域,专业拔尖的人,放弃祖国,从洋迷外者有之;理想平庸,信仰危机者有之;是非不明,立场动摇者有之;个人主义,金钱至上者有之;违法乱纪,与民为敌者亦有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现实使人们反思到:全方位的素质教育才是立教之本,是国民教育的时代理念,加强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体工程。这样,从教
育思想的巨大转变到教育实践的全面实施,展示了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代国民教育的基本思想,全国上下,从中小学校到大专院校,都在全方位地实施素质教育的育人工程。高等教育不仅不能例外,而且是素质教育的特殊环节和重中之重。当代大学生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自觉地建构出时代化的价值追求——“素质价值观”。
二、素质价值观的逻辑结构
素质价值观已经成为国民教育的基本共识,但不同层次和阶段的在校学生,其价值追求有着不同的内容。当今大学生的价值追求,既有别于中小学生,又有别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学生。
中小学生在校学习的直接目标是升入高一级学校,入学考试就是其直接的指挥棒,尽管倡导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但中小学生的素质价值观还未真正形成。而大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目标是立足于未来社会,社会需要的基本素质则是他们关注的重心之所在。
当代大学生所关注的社会,已经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社会,而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社会,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构成了不同的运作模式,它们对人才的需要和素质的要求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人才素质,构成了当代大学——素质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价值观,主要有四个层面。
其一是思想素质,包括思想的倾向性和深刻性,它逻辑地分为政治素质和理论素质。其中政治素质包括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方向、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广义的思想政治素质内含着思想道德素质,它是人的最重要的素质。而理论素质包括理论的深刻性、逻辑性和完备性等内容。政治素质和理论素质有密切的联系、理论的深刻
性是政治坚定性的基础,而政治坚定性又是理论深刻性的归宿,理论本质上都带有政治倾向。人是思想动物,思想是人的灵魂。思想素质是人的首要素质。
其二是知识素质,主要包括科技知识素质和人文知识素质。对于大学生来讲,所学的知识分属于不同的科技领域,因而科技素质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但人毕竟生活在社会中,无论从事那个专业的人,都得在社会中生活,都得与人打交道,都或多或少地从事社会工作。因而人文素质对于每位大学生来讲都是必须具备的,强化人文素质是当代大学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优化知识结构是培养大学生知识素质的基本途径。
其三是能力素质,它包括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其中认识能力不仅包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包括我们所提倡的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的能力,它是大学生的首要能力。实践能力主要指实践操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它是从事各类社会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高等教育能力培养的重心之所在。
其四是身心素质,它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身体素质是人之为人的物质载体,是人生奉献之本,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一切都无从谈起。而心理素质对人来讲也同样重要,特别是当代的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成为家庭的小皇帝,心理脆弱,缺乏应有的心理弹性,难以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很容易形成心理障碍。面对社会转型,人生曲折难免。对大学生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非常重要,当代大学生对此已有充分的认识。
总之,思想素质是灵魂,知识素质是基础,能力素质是主导,身心素质是载体,从而构成了“素质价值观”的逻辑框架。
三、素质价值观的时代意义
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价值观,代表了大学生价值观历史轨迹的时代高度,它扬弃了知识价值观的抽象性,也超越了能力价值观的片面性,将知识价值观和能力价值观作为有机环节而纳入自身,是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合理,思想更加科学的价值观。
素质价值观也是一种新型的人才观。现代社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要具有多样性,对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也不尽一致,但对各类人才思想素质的要求却具有本质上的统一性。要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都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意识,并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作“三个代表”的实践者。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乃是跨世纪接班人最基本的素质,否则就不能适应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当今形势复杂多变,对当代青年思想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担当跨世纪的重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人的最重要的素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科学技术“结构软化”和“重心虚移”已成势态,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运用信息文明的科技成果,为祖国的四化大业而奉献青春。然而,我们所需要的知识是活的知识,是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知识。学习知识也不仅是信息量的获取,而是有所创新。当代新兴科学、交叉科学、边缘科学和综合科学的不断产生,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原有技术的不断革新,都显示了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同时也表征了知识向能力的有效转化。知识是潜在的能力,能力是知识的现实化,知识和能力本身就是同一逻辑过程的不同阶段,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是这一过程的制高点。
当今的改革开放,引起了全方位的社会转型,我国社会正处于“旧范失衡,新范未立”的过渡层,呈现出“新旧共存,优劣同在”的杂合态。在这个阶段无论是社会进步抑或是个人发展,往往曲折性更突出,弯路更多。对比没有更多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承担能力的锻炼,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生的历程。从中小学生到大学生,都存在着这个问题。许多青少年的人生悲剧,都由心理障碍所致。对此,江泽民总书记所发表的《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则进一步说明了对广大青少年学生加强素质教育刻不容缓。因此,构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价值观,是“三个代表”在高等教育中的体现,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附作者:刘吉发
单位:长安大学人文社科部
电话:5253241-3396(办)
5268346-5511(宅)
邮编:710064
地址:长安大学418信箱
第三篇: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种基本信念,是关于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等的取向与选择。我觉得一个人内心所坚定的价值观对其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习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大学固然是国民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思想最活跃的地方,但同时也最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所以我们更要坚定自己的信仰和正确的价值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内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包括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
爱党爱国,立身做人是大学生立身成人的前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在这个社会深刻变迁,思想文化及价值观念多元冲突交汇的时代,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把爱党爱国作为最高的信仰,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勤学善思,立志成才是大学生的职责与任务,当代大学生要有一颗坚毅勇敢的心,把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民族振兴、国家发展和党的执政使命之中,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完备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学好并深刻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练本领,立业为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要求。当代大学生要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去,不断历练自己,一个人只有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承担责任、做出贡献,他的价值才得以体现。
但当前社会发生的很多事时常让我们觉得失望,时常让我们想好好的思考一下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人们心中还有没有所谓的价值观存在。就在2010年10月20日晚,西安一名大学生驾车与一名骑车的女子相撞,事故发生后这名大学生将为逃避法律责任,向伤者连刺8刀致其死亡,后驾车至
郭杜十字时再次撞伤行人,最后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肇事者承认撞人后准备逃逸,发现对方正在记自己的车牌号而拔刀行凶,所以他持刀行凶只因伤者看见了自己。这起事故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反思,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为何会有这样冷漠而残忍的人,他也是一个大学生,为什么他会做出让世人愤怒的事,也许是因为他害怕承担,害怕责任,也许是他的信念不够崇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样的人,他不是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在他的内心也一定没有崇高的信仰和正确的价值观。
一直觉得昆明是一个温情的城市,有着美丽的云和善良淳朴的人,西林也应该是一片净土,有着认真勤奋和内心高尚的人,而不应该充满低迷和黑暗。我觉得人若做到了如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愈敏洪所说的“像树一样活着”就可以很好的履行自己的价值观和责任,知道怎么样去做人,做什么样的人。他说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让我们每个人都牢牢记住这段话,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像树一样成长,我们应该像狼一样活着,狼其实是很钟情的动物,公狼有着很强的责任感,它们会在母狼怀孕后,一直保护母狼,即使小狼出世后也会一直保护他,直到小狼有独立能力,同时它们也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所以当小狼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时候,它们也会放手,让小狼去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下。
大学是有些人的天堂,但大学也是有些人的地狱,当你在大学努力认真充实地活过每一天,每一天都能有收获,那大学就是你的天堂,但如果你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可自拔,你只是在等等一天天的浑浑噩噩的过完大学四年,拿到毕业证,学位证,但也有可能你甚至拿不到毕业证,这样看来的话,大学不是你的地狱又
是什么呢?就像愈敏洪曾说的“你可以很懒散的一辈子什么也不做的活下去,也可以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你可以一辈子就待在一个城市里活下去,你也可以一辈子走遍全世界。所有这一切的决定,全是来自你自己的这颗心。”,所以关键在于我们自己怎么去想,在于我们自己想要做怎么样的人,想走多远的路。大学其实是半个社会,所以要认清现实,你在哪里,你在做什么。上了高年级后,要让自己有大人的形象,如果大一的学弟学妹看到你,你要能让他们感觉到你是他们的学长学姐,你很成熟,所以要学会让自己慢慢的成长起来,不论是在精神还是知识能力上,都要有所进步。在大学也有很多意外用钱的地方,比如修第二学位或者考这样那样的证,为了你的家人和你自己的前途,永远都不要乱花钱。大学四年一定要多去图书馆,如果你四年内很少去图书馆的话,就等于自己浪费了一大笔一大笔财富,因为去借书并不需要你任何代价,所以常去那里,随便翻翻,或多或少都会有收获的。大学的竞争范围是所有的大学生,所以我们应该很清楚的知道是否可以放松学习,这个社会是不公平的,但那些不公平很多情况下都是自己带给自己的,是你不够努力,是你不够细心,是你不够灵活,是你不够大胆„„面对不公平的东西,一定不要抱怨,你的不公平可能恰恰是别人的公平,所以不如去努力的奋斗,靠自己去争取你觉得最合适的公平。大学不是给我们玩的,而是用来奋斗的,用来为将来做准备的,用来完善自己的,用来成就自己的。记得俞敏洪还讲过一个关于生命历程三文鱼洄游的故事,讲到他在加拿大的时候,刚好是三文鱼每四年一次洄游的时候,因为要回去产卵,繁衍后代,所以它们会洄游。三文鱼的一生充满了危险和悲壮,它们克服困难,躲避无数危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搏击逆流,洄游产卵,为自己的生命画上句号,这样做也许只是遗传和基因使然,但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像三文鱼一样,需要经历,需要体验,需要升华。它们的生命历程,给我们权大的震撼,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四年的生命循环,和这样的使命感,它们觉得生命最后一生应该献给自己的后代,它们的生命因为繁衍后代变得永恒。“人生用六个字来表达是比较恰当的,第一个叫做经历,第二个叫做体验,第三个叫做升华。就是你一辈子怎么活下去,有很多不同的活法。所有这一切的决定,全是来自你自己的这颗心。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经历。如果你身边有人过着比你更加丰富的生活,像徐霞客那样,他能够走遍他想要走到的地方,而你自己却只能在一个地方很无聊过
下去的时候,其实你就应该先问一下你自己,既然都是人,为什么他能?为什么我不能?”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着很大的责任去学会怎么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并且不断的历炼自己,让自己成长为一个内心高尚并且敢于承担的人,永远充满希望,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党,为了国家而努力奋斗。人之所以称为人,是因为他有思想,他知道什么是人,知道应该要做什么样的人,所以作为人,内心一定要有强大的力量和信仰,一定要坚定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辉煌并闪闪发光。
第四篇:论当代大学生之核心价值观
论当代大学生之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顾名思义,是一种衡量内心活动的尺度,是个体评价事物与抉择的标准。它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念、信念、理想等,也为人们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了充足的理由。而在当下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潮的不断涌入,使之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发生着激烈的碰撞,从而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也相应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主导价值观日趋弱化,其中不免受国际因素、国内因素、教育因素、家庭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即为本文所要论述的核心。
一、确立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发展和定格阶段,因此我们要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特征的研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要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什么是自我价值?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命运发展联系在一起?这些都将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我国在新世纪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振兴和腾飞。
二、大学生价值取向问题成因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特点与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大环境的冲击,也有当今社会转型时期的困惑与焦虑,同时不乏教育及家庭等因素的影响。
(一)国际因素
经济全球化不仅带来了科技的竞争,更带来了文化的竞争。全球化在一定意义上打破了原有的民族、国家、地域的界限和阻隔,各国的文化交流必然进一步扩展,文化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也空前加强,最终形成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之间的相互激荡,形成复杂、矛盾的文化发展态势。
大学生由于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同时又面对远比父辈们更为复杂的国际和国内新变化及巨大的社会压力,内心交织着困惑重重的价值冲突,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价值观念上民族国家认同感弱化的趋势,对民族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所代表的主导价值观念的疏离和不认同,政治立场消解、政治意识淡漠,表现出价值取向的多元性。
(二)国内因素
中国社会也正面临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转型,东方的价值观与从西方传入的价值观、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与现代的价值观、过去“左”的一套价值观与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新的价值观相互交融和激荡是这个时期表现出的独特精神面貌。生活于其中的大学生群体,其价值观念的形成直接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三)教育因素
中国传统教育一向重视加强对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无论是在教育理论层面还是在教育实践层面,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都已成为教育的中心任务,教育的中心内容也被仅仅定格于“书本世界”和“科学世界”[1]。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育的过程也成为一种简单的知识积累和被动接受的过程。多年来,中国教育历经改革,却一直未能走出应试教育的樊
笼,重智育轻德育,重技能轻做人,造成了社会上只重视学历和技能,学校教育只重视培养学生成才,却忽视培养学生成人。虽然我们的德育教育一直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但也只是停留于课堂灌输,而较少课堂以外的实践环节,忽视引导大学生怎样在实践当中将宏伟目标与平凡小事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去做人做事,很少顾及学生对说教内容的真正接受和理解,甚至有个别教师将自己的思想观念强加于大学生,造成大学生对德育课的逆反心理。因此,我们的德育教育缺乏实效性。
(四)家庭因素
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因素,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同样承载着社会的责任。家庭教育关乎着孩子一生的成长,无论是生理的,抑或是心理方面的成长与成熟无不打上了家庭的烙印。
(五)个人主观因素
无论是80后抑或是90后的大学生,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中,经常受到的关注就是学习成绩,学习是主要的生活,经历的磨难恐怕就是考试,而人生最大的一次考试也就是高考,进入大学以后,他们的锐气顿消,认为美好的人生就此开始,从不曾想过还要经受什么人生的磨难,他们憧憬着、幻想着,而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时又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迷茫和沮丧,如不及时树立人生目标,加强自我修养,一旦面临冲击和选择,他们将措手不及,无所适从。
无论是从生理还是从心理角度来看,大学阶段仍处在成长期,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加之缺乏自身道德等方面的修养,其思想观念在社会转型期不断地受到冲击,必然会出现价值观的分化和异化。
三、对策与建议
当今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主流是好的,只是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或缺憾,需要加以有效的引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教育者乃至全社会的当务之急。
(一)树立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在多元文化时代,价值观只有通过主导价值观凝聚社会成员的思想并使之渗透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才能发挥巨大而持久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价值等级最高的是我们一直倡导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关系的价值观,集体主义是大学生自我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社会主义要求我们反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个人享乐主义思想。只有在大学生心目中树立了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才能坚定其社会主义的人生理想和信念。
(二)创新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时效性
大学生群体特点鲜明、个性突出,思想行为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等特点,且不同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结构、价值取向结构、道德追求结构和心理素质结构的不同无疑增加了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和价值整合的难度,也给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必须认真思考新形势下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整合的有效策略,以不断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实施全方位引导的有效机制,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社会引导。个人的价值观念大多来源于他所生活的社会,特别是来自他所属的群体,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或在一定文化氛围中积淀而成的,是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社会舆论等因素影响的结果。因此,社会引导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2.教师引导。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引导应首先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学生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感受着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地长大,这一过程不仅是知识的汲取过程,更重要的是
人格的成长过程,道德修养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个好教师的魅力濡染。教师的教学水平、人格魅力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家庭引导。首先,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纠正重智轻德的教养方式。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望子成龙先要望子成人,许多家长非常关注孩子考重点大学、上名牌学校、出国、考研等,却忽视子女的心理成长,使一些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虽然大学生离开了家,但心灵的沟通不能因此中断和隔阂,要定期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成长期的困惑,正确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体验和价值观念。
其次,家长应注意自身的言行对子女的影响。大学生由于世界观、人生观的不成熟,缺乏客观地认识事物、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容易认同和模仿家长的言谈举止、道德观念、价值判断等。因此,家长的言行举止在大学生价值观取向当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4.内观自省。调查表明,当今大学生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倾向比较明显,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大学生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一个主要因素。但是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有的大学生能够积极构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价值体系,面对各种诱惑能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面对前进中的各种障碍,有的却走向了极端消极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这说明,一个人究竟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除了社会、家庭各方面加以正确引导以外,最重要的还是要靠个人去内观自省,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价值观、人生观的构建具有体认性,即需要自己去体会、理解、认同,需要人们对外界所获取的信息进行选择、消融、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个过程是别人代替不了的。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亲自实践,用自己的力量和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外部力量只能使自己得到激励,而不能真正获得感悟。外在引导和教育的目的在于疏导、启发客体自我教育,只有通过自己去领悟教育要求、内观自省、自觉实践的内化过程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谢东华,郭永朝.浅谈教育的生命意义[J].河北软件职业学院学报,2006,(10).[2] 寇彧.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因素的相关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1).[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第五篇:论当代大学生的理性价值观
论当代大学生的理性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在价值判断和价值评价等问题上的观点。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核心是对对人生和事物的评价问题。价值取向是价值观的重要表现,它决定着人们的利益选择,为人们在实践上提供行动的方向。所谓理性价值观,就是在当前充满挑战与考验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要求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性价值观。理性价值观的特点是不受眼前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所诱惑,能着眼于国家、集体和个人长远的协调和发展,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能自觉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统帅价值选择。
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的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价值观也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还影响着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在同一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个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在同一个单位中,有人注重工作成就,有人看重金钱报酬,亦有人重视地位权力,这就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不同。同一个规章制度,如果两个人的价值观相反,那么就会采取完全相反的行为,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利益机制的驱动,物质文化高消费的诱惑,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不断地发生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增强了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公平意识,但同时也使他们忽视了集体主义观念,更加重视物质价值。他们既关注社会的发展,同时更关注自身的发展,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舒适的生活,为实现目标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信念。因此, 在高校中既有高尚的思想情操, 又有低级趣味的腐朽意识;既有进步的思想认识,又有落后的陈腐观点;既有正确的、积极的思想情感,又有错误、消极的思想意识。
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正处于面临人生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学会生存的技能、学会学习的潜力、学会创造与创新、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面向未来面向社会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话,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这要求我们大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然而,当代大学生因为心理还不够成熟,外界诱惑等等原因,会出现一些价值观错位火者偏差的现象。比如急功近利,重利轻义,或者一切向钱看的这种个人利益至上的拜金主主义思想;又比如无视社会和集体利益,个人主义膨胀,损人利己,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不择手段达到目的的扭曲心理„„.所以,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价值观,重要且迫切。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树立理性的价值观呢?
首先应该加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认识与思考。作为新世纪的人才,首先要有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的精神,要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从更高层次上要求,则应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生发展的原动力,是高素质人才的基本点。高等学校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基地,也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场所。知识产生于思维和创造之中,良好的思维素质,能促使人不断地追求新知。思维素质首先表现为勤于思考,其次表现为善于思考,我们要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进行正向思维、反向思维、多向思维,才能在思维中有所收获。创造素质,主要是指要有丰富的想像力和构建力,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能发现别人忽视的东西,并给予重视;能寻找新的生长点,兴趣广泛,思路开阔,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随着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仅仅掌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力是我们学习和运用知识的一种智能,是科学技术人员品质的核心,高素质人才除了提高使用学科专业知识能力之外,也要提高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还要有良好的表达、组织、创新能力。当前,科技领域相互渗透、交叉的趋势增强,重大攻关项目依靠“大兵团作战”,因此,对高素质人才的领导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充分调动我们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激烈的竞争向我们的心理素质提出挑战。总的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大学生身体生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是成才的内在动力,是人格健全的重要标志。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能力,还要有全面的素质,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这样才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理性价值观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清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促使我们大学生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树立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应有的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要充分利用在学校党团组织和各级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积极工作,乐于奉献,发挥其先进表率作用。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以身作则,早日加入党团组织。此外,我们还应积极参加学校党团组织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受到好的感染和熏陶,这样才能加深对改革开放大好形势的认识,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一个人真正的财富只要不再金钱和财富,而是知识和能力,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即使有了知识,有了财富,也难以实现自己的目标,难以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社会的客观需要为根据重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使自我实现逐渐成熟。我们应着力培养个人价值,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潜能,做有理想、有目标、有素养的大学生,注重科学精神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文精神,用先进的文化武装自己,做一名适合祖国需要、人类需要的真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