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短语类命题作文的审题
·短语类命题作文的审题——以《咱家那些事》为例(2012-6-22 14:17:00)王跃平
短语类命题作文的审题
——以《咱家那些事》为例
短语类命题作文主要类型有:偏正短语,如“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就这样慢慢长大”“其实很简单”等;动宾短语,如“收获快乐”“谢谢你”等;主谓短语,如“今天真好”“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我和别人不一样”等;并列短语,如“忧与爱”“人与路”等;介宾短语,如“在我们这个年龄”“在不知天高地厚的日子里”等。
这类命题作文该如何审题呢?我们以《咱家那些事》为例试作分析。
一、理解词语的含义
首先要正确全面地理解题目中每一个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主要有查词典法,比较法,解说法等。
顾名思义,查词典法就是看看词典上这个词的词义解释,再根据命题旨意选择其中的意思。如“咱家那些事”中的“事”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六个意项:①事情:如“新人新事”。②事故,如“平安无事”。③职业,工作,如“谋事,找事儿”。④关系或责任,如“回去吧,没你的事了”。⑤侍奉,如“事父母至孝”。在这个作文题中主要是第一个意项。
比较法,就是将某个词与另外一个词对比,在对比中理解它的含义。如将“咱家那些事”中的“咱家”与“我家”比较,发现“咱家”中隐含着自豪感,应该是哪些快乐的温馨的一些事。
解说法,即从某个角度对某个词语的含义进行解说。如“咱家那些事”这个题目中的“事”不是“人”,本文应该写事为主而不是写人为主;“那些”不是“那件”,是几件事,不是一件事。
二、分析词语间的关系
在理解每个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分析几个词语间的关系,便于写作时确定写作重点,思考写作方向。
“咱家那些事”这个短语的中心语是“事”,因此这篇文章应该以写事为主,不能以写人为主;“那些”是定语,从数量上限制“事”,指几件事,“那”表远指,与“这”不同,表示是过去的事;“咱家”也是定语,从范围上限制“事”,表明不是别人家的事。通过分析词语间的关系,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过去发生在我家的那些事情。
三、深入思考
在分析词语含义和词语间关系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整体思考文章的立意和情感倾向,这样才能让文章更加深刻,更有意义。整体思考“咱家那些事”,特别是仔细揣摩“咱”这个词,文章应该写“过去发生在我家的那些让我感受到温馨、亲切或自豪的几件事情”。
四、作文评改
请从审题角度给习作一~习作四打分
评分标准:①审题准确50分;②审题不准29分。
习作一: 咱家那些事
咱家是一个和睦的三口之家,要说咱家最有特点的人一定是我老爸。
我老爸有个让我和妈妈都极为厌恶的坏毛病就是爱抽烟,上班没人管他自然是在单位抽得如鱼得水,经常是满身烟味地进家门,令我和妈妈十分反感。在家时即便面对着象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老爸也会想尽一切办法,躲在角落里,或者趁着我写作业妈妈烧饭的空闲吞云吐雾,过把小瘾,而且似乎有愈演愈烈的态势。果然不多久在我和妈妈的严重抗议下,爸爸终于表示要戒烟了。这次爸爸在晚饭前十分诚恳地交出了他的“藏品”,大盒小包,红的金的,还真是丰富,看得我叹为观止,妈妈是眉头深锁。
如此诚实主动,看来这次老爸戒烟是下了决心的。没过几天,我在监督中发现老爸好象瘦了点,眼圈不知怎地也发黑,看来挺痛苦的样子,吃饭时妈妈抱怨说老爸烟瘾一犯晚上就睡不好,不停地翻来覆去,动静太大常常让妈妈也时时被惊醒。这空气是清新了,可是睡眠不好也不行啊!于是妈妈决定去给爸爸买糖吃,这就是戒烟糖。你还别说,这糖的效果还真不错,很快老爸又谨慎抖擞起来。看来老爸是戒烟成功了。常听人说戒烟是件挺难的事,看老爸如此有毅力,我不禁对老爸肃然起敬了。可是我们似乎高兴得太早了。过了不久妈妈总能在爸爸的衣服上闻到股烟味,老爸说那是同事抽的味道,在一起沾染到的,妈妈觉得也有道理,主要是相信老爸,就没深究。
可是一天妈妈洗衣服时在老爸的外套夹层口袋里掏出包香烟,而且口袋还烧破了一个洞,一看就是烟烫破的。终于妈妈发火了,老爸给抓了个现,自然不敢反驳,妈妈说:“你看看你一点毅力都没有,给孩子做了什么榜样,和你一样自制力差,你们父子俩真是一个样!”老爸的脸突然红了。
后来老爸真的再也没有抽过烟,悄无声息地把烟戒了,我知道是妈妈提到了我触动了爸爸。我有一个好老爸。这样的事成为我们家值得珍藏的记忆。【简评】此文29分,写的是“咱爸戒烟那件事”,没有扣住题目中“那些”这个词。
习作二:咱家那些事
咱家是个四口之家,除了我以外每个家庭成员各个都颇具个性,下面让我带领大家来“参观”我家。
我的爸爸属于“漂泊型人才”,因为他的工作是跑业务的,所以在家时间不固定,经常会一连几天都看不到他。而爸爸在家时,最爱上网斗地主,只要电脑一打开,爸爸就开始激情澎湃地投入战斗了。如果赢了,爸爸常常会手舞足蹈,甚至有时在晚饭时小喝一杯以示庆祝;可是输了的话,爸爸却会直直地盯着电脑屏幕,一副无法相信的表情,就好像失去了所有的家产一般。不知是不是地主斗多了,还是爸爸的天赋,爸爸的数学特别棒,所以爸爸也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帮助我,就是经常会想一些巧妙的计算方法辅导我的数学,确实让我获益良多。家有贪玩而智慧的爸爸。
最让我们全家感到幸福的是妈妈烧的一手好菜,到过我家来吃饭的客人没有一个不夸赞,妈妈烧的菜比饭店里的还要好吃,而且妈妈能独创菜谱,让我们全家都大饱口福。妈妈总是说烧菜是她最大的爱好,可不是吗?双休日放假,我们只要全家去书店,一定是我和妹妹去学习书籍柜台,而妈妈肯定直奔各种烹饪书籍去了。有一次,妈妈在书店里看书太入神,把钱包丢在了书店里,回家后妈妈自我解嘲说是为排骨交了一次昂贵的学费,叫大家晚饭千万不可浪费。家有执着而迷糊的妈妈。
我家还有一宝,就是我的妹妹,年龄幼小的她是全家的宠儿,每到全家休息的时候,妹妹要求大家一定在坐在客厅,由她自己报幕,开始一场自编自导的演出,卖力地边唱边跳后,两手拎着小裙边弯腰向我们行个了礼,抬着头眨着亮晶晶的大眼睛,似乎渴求着等待着些什么,结果全家就败在了妹妹的无敌可爱功面前,一起拼命地鼓掌叫好。家有聪明而可爱的妹妹。
相信任何人都会觉得我们是一个和谐快乐的四口之家,我爱我家!【简评】此文29分,写的是“咱家那些人”,没有扣住题目中“事”这个词。
习作三:咱家那些事
我家住在一个普通的老小区,虽然房子不大,但邻居们是极为熟识、极为热情的。特别是我家对门的王爷爷,他的儿女都到国外去了,只有老两口在家,因为退休多年,闲来无事,王爷爷养了一只小狗,每天在小区附近都能看见王爷爷一边牵着小狗一边热情的和众邻里打招呼。
一次,王爷爷照样早晨牵着小狗在小区的公园里散步,突然小狗直奔到公园的休息凳边大叫,王爷爷赶紧追过去,原来地上有一个黑乎乎的钱包,王爷爷一看就知道这一定是哪个人丢了的。王爷爷拿起来,打开一看,里面有各种银行卡、大量现金和证件,王爷爷一下子紧张起来了,赶紧到小区管理处去打听,有没有人丢钱包的。等了半天没有人来认领,王爷爷立即赶到派出所,根据证件上的信息查找,经过一天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失主,而钱包完好无损,当失主要给王爷爷钱表示感谢的时候,王爷爷轻轻的摇摇手,只说:“小事,小事。”不久,小区里又看见王爷爷悠闲地牵着小狗散步的身影。
不过经历这件事,王爷爷似乎发现了他的另一种价值,现在每天王爷爷在遛狗的时候手上都拎着一个黑色的塑料袋,有时一路上捡拾小区里随地乱扔的垃圾,有时帮助大家捡捡不小心丢了的东西,把小区的自行车排排整齐。直至一次,王爷爷和小区里其他几位老人合力抓住了一位偷车贼,这下王爷爷成了小区的名人。
但是王爷爷始终很谦虚,有人向他表示感谢,他总是说:“小事,小事。”近来王爷爷把自己的老伴也拉着,开始整理小区花坛里的树木花草,清理垃圾、浇浇水、松松土,甚至还修剪了下枝叶,一般人都不大在意花坛里的花草整齐了,可是冬天到来了,不知怎地,小区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香气,人们都惊诧的发现,不知是谁在花坛里精心种植了腊梅花,随着这股香气,关注起花坛里忙碌的人,大家终于知道这是王爷爷的劳动成果。
一股香气弥漫在我们小区这个大家庭里,感谢你,王爷爷!
【简评】此文29分,写的是“王爷爷那些事”,没有扣住题目中“咱家”这个词。
习作四:咱家那些事
咱家,说小不小,全世界不知有多少这样的家庭;说大不大,四十多人经营着,四十多颗心紧紧团结,铸成庞大的力量。耳畔传来怀疑之声:“何出此言?”
君不见,2009年末,为了迎接新年,咱家大管家组织了一次包饺子活动,全家上下欢欣鼓舞,只盼与家人共度佳节。四张大桌子,每十多人围在一起,边唠家常边“工作”。只见双手轻盈地上下翻飞,嘴角时不时荡出笑意,好一幅“阖家团圆、其乐融融”之景!突然间,隔壁桌前人仰马翻,众人捧腹大笑,好奇前去相问,原来某调皮捣蛋者将饺子包成了“四叶小笼包”之造型,其玲珑可人之态不由让人暖意阵阵、和风习习。家和,万事欣。
君不见,2010年中旬,咱家小金同学潜心准备竞选学生会主席之事,全家无不关心照顾。竞选当天,大管家派四五人前去加油助威,欣然相往,失望而归。原来,金同学的主席宝座竟被其他班一人抢占!众家人义愤填膺,更有甚者挥舞拳头称要去报仇,眉宇间露出气愤之神色。“不要紧,难道失败了就说明咱家不如他家了?”大管家之语令众人豁然开朗,纷纷重回往日和善之态。家和,万事行。
君不见,2011年末,各大家族纷纷报名参加冬季运动会,咱家怎能轻易言败?于是积极报名、认真训练。待到运动会当日之时,全家悉心照料众运动员。小吴同学乃咱家之体育小王子,自然成了家中的中心人物:“小吴,喝不喝水?”“小吴,累不累?”“小吴,好样的!为咱家争光者,皆为我等楷模!”„„在这如海一般深情的关心中,我会心一笑:家和,万事兴。
周围质疑之声渐渐散去,我十分满意地拍拍手:“呔!咱家那些事,说也说不完,无不透出一个‘和’字!此乃团结之力量!欲知后事,请各位前去探寻咱班是也!” 【简评】此文50分,写的是“咱们班级那些事”,紧紧扣住题目中的“咱家”“那些”和“事”几个词,而且能准确把握了词语之间的关系并且能深入思考这篇作文的立意倾向。
五、能力迁移
请从习作五~习作七三篇文章中推荐一篇最符合题意的文章,说说推荐理由,并说说“问题文章”的问题。
习作五:生活中的一朵浪花
生活没有彩排,每一刻都是现场直播,每一刻的精彩汇聚成为了生活的海洋。老爸脾气好是十足的慢性子。老妈雷厉风行是个十足的急性子,两者相撞必定火花四溅。
洗碗连环计
老妈工作辛苦,回家还要承担家务,瞄一眼在旁边与“愤怒的小鸟”大战的老爸,老妈毫不犹豫,拖起老爸,把洗碗大任托付给他。可想而知,老爸是极不情愿的,又不好直接反驳,于是老爸采取三十六计走为上的策略,吃过饭经常以散步消食借口,这大冬天的出去一转要40多分钟才能回来,可见他对洗碗是多么深恶痛疾了!屡犯必然事情败露,一计不成老爸又生一计,开始打起我的主意,高价收买我为其卖命,反正逃不掉还能有钱赚,当即交易达成,可是地下交易在我来路不明的收入被老妈查获后又告失败。老爸这次干脆使用苦肉计,以雨天腰疼终是博得老妈的同情,老爸兴奋的大叫,后又感慨道:“早知道这么容易就不花冤枉钱要这小子洗碗了!”
遥控器**
说道遥控器,想必大家一定想到看电视了,不错我老爸最爱看球,不过不是足球是网球,特别是李娜的忠实球迷。老妈性格火爆却也情感丰富,年纪不小了却满腔少女情怀,最爱看流行的穿越剧。老爸说看球好,那穿过去好像最后还要穿回来,劳民伤财、浪费感情,就一泡沫剧。说完轻飘飘的捏住遥控器的“5”。老妈一把夺过,噼里啪啦说已经拍了那么长的电视剧了,不看才是浪费,一个大男人却整天看小女生打网球,要看就看足球。老爸望着老妈紧紧握着的遥控器,双手一摊,看足球不是还是要看女生踢的吗?老妈眉毛一挑说那是你们男人太不争气。最终女足踢跑了男足,女生穿越到了古代,望着家中唯一高昂着头的女性,我和老爸低下惭愧的头颅,哎,又是男足惹的祸!
每一场**如同大海里的一朵朵浪花,激起生活的生机与活力。
习作六:生活中的一朵浪花
生活就如出海远行,前方难料。浪花是大海上的点缀,给平淡的生活增添几分滋味。
一次放假前几天的休闲时光,我的心情比之那冬日的暖阳有过之无不及。那天无意间,目光落在了窗下一楼的瓦顶上,那里有一盆淡黄的菊花,已经放了有几个月了。花瓣一层层全部绽开了,映着温暖的阳光,花中的风采从花心中一丝丝渗开来。可能是花期快尽了吧,它似乎使尽了全身的力气,把最美的自己展现在阳光下,比阳光还耀眼。过了几天,爸爸在窗口抽着烟,近年关了似乎单位今年发的奖金偏少,昨日在门缝间似乎传来爸爸的抱怨、妈妈的劝慰,但是显然爸爸的不快并没有完全释放,不知怎的他一眼也瞥到了那盆菊花,他把烟头一掐,振臂一扔,对着楼下放开嗓子:“谁放的花,快过年了放盆大菊花对着人家户头,这不是咒我家嘛?”说着就拿来晒衣服的长竿子,一下子把花盆捅落,摔在了地上。立刻就见平时住楼层上下的两户人家吵了起来,那盆花由于天寒已经枯萎了,原来数之不尽的花瓣现在落得一地,“菊花残,满地伤”衰败地躺在地上,被你言我语的吵架声所埋葬。
就这样,大过年了,每家每户都是很热闹的,可是楼道了却充满了冷战分子,两家的关系变得更僵了。但毕竟是过年,爸爸想放点鞭炮,顺便祈福,可是楼下不许放,说是楼道狭窄会引起火灾,最后爸爸也不了了之,这个年过的格外冷清。
过了几天,妈妈从朋友那里带来了几枝梅花,放上几枝,满屋溢香。我望着梅花,灵光一闪,那里一枝,把它们从水里移到盆土里,用衣架勾着,从窗台降落到瓦顶上,接替那盆凋零的菊花继续为冬日添香。
其实生活中难免会有摩擦,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去沟通,相信任何风浪都会有平复的一天。
习作七:生活中的一朵浪花
生活就像一条江河,时急时缓地向前奔淌,一刻也不停。朵朵浪花转瞬即逝,唯有那一朵独开不败,令我至今记忆犹新。
为了迎接青奥会,整个城市都在进行改造,像一个巨大的施工现场。我家楼下也不例外,浩浩荡荡的两队人马在小区门口安营扎寨,整日敲敲打打,各种声音充斥在耳中,挥之不去。有时甚至挑灯夜战,“咚!咚!”睡梦中声音都萦绕在耳畔,我不得不“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禁不住心生厌恶。
下午回家,走廊全被他们占据了,门旁一口大锅,后面是石头和木板拼成的桌子,几个人围在一起,抱着一个碗,围着一盆菜,大吃大喝,放声聊天,热腾腾的蒸汽被黄色的灯光渲染成淡黄色,透着一种祥和的气息。我被他们的笑脸感染,小心翼翼地穿行着,心中的厌恶感不禁少了几分。
一早出门,天上的夜色还剩下一层没有打开,清雾弥漫,我远远地望向走廊,长廊里挂着一排旅馆用的白布单,冷风徐徐钻进我的脖子,我硬着头皮向前走,忽然听到“咚”的一声,我感到心已经跳到了嗓子眼上,又听到一声咳嗽。我凭着依稀的月光仔细看,原来是楼下的工人。那人也正看着我,我回过神,连忙向前走,虚惊一场。第二天早上我又来到走廊前,远远望去,不禁怔了一下,那里有一盏灯,黄色的光,不是门房灯,是——工人的灯。心中捺不住一阵欣喜,轻快地走过去。看到一个工人在洗脸,一身迷彩粗布衣,绿色仿军鞋,只不过没有一处不沾着尘土,他抬头看到了我,忽然微笑。我一愣后连忙报以微笑。上学的路上,回想着他笑时眼角的鱼尾纹,他大约有40岁了吧?
第三天早上,灯依然亮着,走出不远只听“啪嗒”一声,回头望去,却寻不见黄色的光线。难道那灯是为我而亮?每每走过亮起,走完又熄灭?
从那以后,走廊上每天都会在我走过时亮起一盏灯还有两个人的微笑。那日放学回来,见到那个工人正在与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男孩说话,“儿子,最近„„”原来那是他的儿子,怪不得他脸上的微笑深得那么幸福,父子两人要一起回老家去。
第二天早上走廊上依旧是一排白布单在风中摇曳,望着那曾挂盏灯的地方,大步流星地走出去,那个地方曾有一盏柔和的灯,有一个陌生人把我当成儿子一般默默关怀,有一朵盛开的浪花,笑一下,开一瓣,汇聚成明亮幸福的海洋。
【简评】“生活中的一朵浪花”这个题目的含义是:生活中的一件波澜起伏的美好快乐的事情。习作七最符合题意,本文中的一朵浪花就是:“有一个陌生人把我当成儿子一般默默关怀。”比较巧妙、比较感人。习作五的问题是没有扣住题目中的“一朵”,写的是两件事,而且第二个小标题中的“**”不是“浪花”;习作六写的虽然是一件事,但“风浪”不是“浪花”,而且事情也不够美好快乐。
五、学完就练
请你运用上面讲的审题方法对下列几个作文进行审题。1.悄悄地提醒 2.收获快乐 3.在我们这个年龄
4.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第二篇:命题作文审题比喻类
放放假http://中学小学教案试题课件教学反思小学作文中学作文
命题作文审题(设计)
——比喻类
教学目标:
1、学习比喻类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2、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审题水平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比喻类命题作文,这几年有增强的趋势,一是它符合作文的含蓄性的要求,二是其写作的覆盖面广,选材十分丰富。如: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2004江苏卷)肩膀(2006辽宁)买镜(湖北卷)忘忧草(2004上海春季高考卷)
二、审题方法
(一)导引
题目:星光
审题思路:
1、本体——星光77
本义:星光,是星星发射的或反照的光辉。
2、特征作用星光可以认为它微弱也可以认为它灿烂,星光可以给人带来光明,也可以给人指路。
3、比喻义星光可以指希望,可以指信念,可以指由小到大的团结精神,可以指对历史灿烂星河伟大人物的讴歌,可以指平凡人不平凡的业绩,也可以写为追星不可丧失自己的星光,自己就是一颗星等
总结:比喻类题目,我们寻找出其比喻意义,也就找出了文章立意的所在。要想找出比喻意义,我们可以首先分析其本义及作用等。
⑴抓本义(实)更关注比喻义(虚)。
⑵抓特征作用,注意相关联想(关注相似点).⑶行文由实(物具体特点、实指的意思,引题)——到虚(类似的比喻象征的事物事理、虚指的意思,重点)
(二)审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的含义是极其丰富的,有生物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生命的养分是多种多样的,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
请以“生命的养分”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1、本体——养分
本义:物质中所含的能供给机体营养的成分。
2、特征作用:有滋养作用,促健康、茁壮发展。
3、比喻义:感动、爱、知识、关怀、信念、精神等都是生命的养分。行文强调他们对生命的滋养作用。只选其中一点写
三、写作训练
放放假http://中学小学教案试题课件教学反思小学作文中学作文
请以“种植阳光”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
1、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训练重点:巩固“三三制”结构,设置分论点的方法
命题作文审题(设计:)
——比喻类
教学目标:
1、学习比喻类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2、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审题水平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比喻类命题作文,这几年有增强的趋势,一是它符合作文的含蓄性的要求,二是其写作的覆盖面广,选材十分丰富。如: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2004江苏卷)肩膀(2006辽宁)买镜(湖北卷)忘忧草(2004上海春季高考卷)
二、审题方法
(一)导引
题目:星光
审题思路:
1、本体——星光
本义:星光,是星星发射的或反照的光辉。
2、特征作用星光可以认为它微弱也可以认为它灿烂,星光可以给人带来光明,也可以给人指路。
3、比喻义星光可以指希望,可以指信念,可以指由小到大的团结精神,可以指对历史灿烂星河伟大人物的讴歌,可以指平凡人不平凡的业绩,也可以写为追星不可丧失自己的星光,自己就是一颗星等
总结:比喻类题目,我们寻找出其比喻意义,也就找出了文章立意的所在。要想找出比喻意义,我们可以首先分析其本义及作用等。
⑴抓本义(实)更关注比喻义(虚)。
⑵抓特征作用,注意相关联想(关注相似点).⑶行文由实(物具体特点、实指的意思,引题)——到虚(类似的比喻象征的事物事理、虚指的意思,重点)
(二)审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的含义是极其丰富的,有生物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生命的养分是多种多样的,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
请以“生命的养分”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1、本体——养分
本义:物质中所含的能供给机体营养的成分。
2、特征作用:有滋养作用,促健康、茁壮发展。
放放假http://中学小学教案试题课件教学反思小学作文中学作文
3、比喻义:感动、爱、知识、关怀、信念、精神等都是生命的养分。行文强调他们对生命的滋养作用。只选其中一点写
三、写作训练
请以“种植阳光”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
1、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训练重点:巩固“三三制”结构,设置分论点的方法
命题作文审题(设计:)
——比喻类
教学目标:
1、学习比喻类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2、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审题水平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比喻类命题作文,这几年有增强的趋势,一是它符合作文的含蓄性的要求,二是其写作的覆盖面广,选材十分丰富。如: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2004江苏卷)肩膀(2006辽宁)买镜(湖北卷)忘忧草(2004上海春季高考卷)
二、审题方法
(一)导引
题目:星光
审题思路:
1、本体——
本义:
2、特征作用
3、比喻义
总结:
(二)审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的含义是极其丰富的,有生物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生命的养分是多种多样的,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
请以“生命的养分”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放放假http://中学小学教案试题课件教学反思小学作文中学作文
1、本体——
本义:
2、特征作用:
3、比喻义:
三、写作训练
请以“种植阳光”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
1、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训练重点:巩固“三三制”结构,设置分论点的方法
命题作文审题(设计:)
——比喻类
教学目标:
1、学习比喻类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2、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审题水平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比喻类命题作文,这几年有增强的趋势,一是它符合作文的含蓄性的要求,二是其写作的覆盖面广,选材十分丰富。如: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2004江苏卷)肩膀(2006辽宁)买镜(湖北卷)忘忧草(2004上海春季高考卷)
二、审题方法
(一)导引
题目:星光
审题思路:
1、本体——
本义:
2、特征作用
3、比喻义
总结:
放放假http://中学小学教案试题课件教学反思小学作文中学作文
(二)审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的含义是极其丰富的,有生物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生命的养分是多种多样的,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
请以“生命的养分”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1、本体——
本义:
2、特征作用:
3、比喻义:
三、写作训练
请以“种植阳光”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
1、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训练重点:巩固“三三制”结构,设置分论点的方法
放放假http://中学小学教案试题课件教学反思小学作文中学作文
第三篇:复杂短语类命题作文的审题与升格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复杂短语类命题作文的审题与升格
作者:谢正华
来源:《新高考·高一语文》2012年第12期
所谓复杂短语类命题作文,是指作文题目不是如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等简单的短语,而是类似句子的复杂短语。简单的短语,往往是“1(一个词语)+1(一个词语)”式,审题较为容易,而复杂短语,则往往是“1+1+1+……”,审题难度较大。
【作文题】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经历的人、事、景、物都给我们以精神的滋养,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请以“生活是一本打开的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审题指导】
这是一个“导语+题目”的命题作文。这类题目,导语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导语不仅仅是提示,往往明示或暗示了写作的要求。“我们经历的人、事、景、物”就像“一本打开的书”,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所经历的人、事、景、物等,关键是有没有去观察,有没有去思考,这些经历有没有让我们获得精神的滋养,有没有影响到我们的人生。从这个角度讲,对于我们自己所经历的生活,生活永远是“一本打开的书”。有人说,这个题目,“打开”是关键,其实不对。如果题目是“打开的书”,则“打开”是题眼。而题目是以一个比喻句的形式出现的,是一个复杂的主谓短语,主语是“生活”,因而“生活”才是这篇文章写作的重点,“书”绝不是。“一本打开的书”,只是对我们所经历的生活的一种形象化说法。我们也可以说“生活是一条绵延的路”“生活是一条奔腾的河”“生活是一座巍峨的山”等。如果在写作过程中,过分强调“书”“书的特点”“书和生活的联系”,那么审题就有偏差了。有人说,写作过程中,要扣住“生活”和“书”的相似点,的确不错,但应强调“生活”像“书”一样对我们精神的滋养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这样才真正做到审题清楚。
第四篇:命题作文审题
命题作文是其它作文形式的基础。就作文本身而言,作文题目堪称“眉目”,是作文的“眼睛”,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作文材料和主题的浓缩或概括。写好命题作文的第一步是审好题,它是命题作文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因此,审题是一篇作文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审准了作文题目,作文才会切题,选材也才有了导向,主题也就随之确立;否则,作文中就容易偏偏题,甚至离题现象。
命题作文出现的形式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出现题目及要求;第二种形式是通过一段引语引出题目,然后提出作文要求。这两种形式中,第二种形式是第一种形式的进一步发展。根据命题作文的形式,下面谈谈在写命题作文时如何审题。
一、审作文要求
任何一个作文题目,都有出题者的目的及意图,而出题者的目的及意图或显示或隐含于作文题目及要求中。在审题时,我们要认真、仔细地研读作文题目,捕捉其中的具体要求是什么——作文要求我们写什么。审题中明白了这一点,在作文中我们便有了清晰的作文导向而不至于迷路。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迎着初升的太阳……初升的太阳,光芒洒身上,好温暖……初升的太阳,像一位刚出生的婴儿,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初升的太阳很安静却又充满了活力,相比夕阳的美丽,它便少了一份哀伤,多了一份朝气。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将彩霞撒给黎明……”请以“初升的太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通过研读审查作文要求,我们便可捕捉到其中的信息:
1、这篇作文虽为命题作文——以“初升的太阳”为题,但要在阅读材料,理解题材的基础上作文。
2、材料中的信息以“初升的太阳”为写作意象,表明了其作本身的作用——新的开始;交待了其特点——温暖;体现了其喻意——像充满好奇的婴儿;写出了其类比意—— 与夕阳相比初升的太阳安静、充满活力、朝气;展示了其象征意义——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有奉献的精神。
3、限制中给出了文体选择的自由:除了不能写诗歌外,可根据表达的需要及自己的爱好选择文体。
4、在立意上可充分发挥自主性——立意自定。
通过对作文要求的研读审查,我便明确了作文具体要求我们写什么,也提示我们怎样写,从而把握了作文的导向。
二、审作文题目 它是审题中最重要的一步,决定写作的对象、重点、主题、体裁等。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审题目的写作对象和题眼。
首先要从作文题目中确定写作的对象是什么,如从上例“初升的太阳”从中我们确定写作的意象是“太阳”,确定了写作意象,作文才不至于偏题、离题。有些题目,我们根据意象,从它的引申意,比喻意,象征意,类比意等方面构思确定新的写作意象,作文才会有新意。“初升的太阳”引语材料中,实际上就预示了太阳的引申意,比喻意,象征意,类比意,我们可从中选材一方面来写。
其次,要审清作文题目的题眼是什么,找准了题眼,也就确定了写作的重点,这才有利于把握作文内容的重心(1).注意“中心词”,明确彼此关系。作文的题目有很多个要素组成,要考虑好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如2007年莱芜中考命题作文《其实并不是这样》,题目中“这样”是一个代词,它可以指代任何一个事物、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种看法、任何一种体验。“这样” 表明只是一般的认识和看法,“不是这样”就要求我们通过创新来达到与众不同。题目中的“其实”是表示转折的意思,所以作文时要用一些欲扬先抑、设置悬念、倒叙等方法,使文章写出曲折,引人入胜。又如2007年南通中考命题作文《带着微笑出发》,题目中的“微笑”不仅指一种看得见的面部表情,更是指一种心态,一种涵养,一种品性,一种信念,一种胸怀。所以写作时我们不能就“微笑”写微笑,必须“由外见内,寓内于外”,表现“微笑”的深层意义。题目中还有一个概念“出发”,这给我们什么信息?“出发”强调的是开始或重新开始,它总是与“目的”连在一起,从“出发”到目的的实现总有一个过程,所以“带着微笑”不仅在“出发”时,而且要关联或影响全程。只有这样把握,构思才有了创新的基础,文章才能凸现“微笑”的魅力。(2).注意“关键词”,明确写作重点。如2007年南京中考命题作文《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是点明“钥匙”的含义。“钥匙”在这里很显然不是指真的开门的钥匙,而应该是指在感受快乐,与人沟通,探索奥秘,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等过程中,适合自己的途径和方式。可以说“钥匙”是指生活中解决一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我们可以写“找到了快乐的钥匙”,“找到了与父母、同学、老师等沟通的钥匙”,“找到了克服学习或者生活中的某个困难的钥匙”等等。又如2007年仙桃中考作文《人间何处无风景》,这道全命题的作文,考查考生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关键点在“风景”之上。《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风景”的解释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显然,如果写成人间何处无美丽的自然景观,就显得肤浅了。“风景”不仅指自然景观,还可以是象征意义的风景,如美好的人、事或精神风貌、社会风气等。“风景”很宽泛,写自然之风景,要选取典型的具体的去描绘,如一花一草,如一石一鸟,精致刻画,以小的风景,去影射文题中人间之风景。写人生、社会之风景,要选择新颖的材料去表现,要善于从生活的见闻中寻找,发现“风景”的细节,写出独特的感受与见解,成就“人人胸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佳作。(3).注意“修饰语”,明确选择范围。作文题目中往往对本次作文的选材有一定的限制。如2007年上海中考命题作文《记住这一天》,“这一天”是对时间的限制;2007年天津中考命题作文《心中的彩虹》,“心中的” 是对范围的限制;2007年安徽中考命题作文《我们的心近了》,“我们的” 是对人称的限制;2007年益阳中考命题作文《那一双忧郁的眼睛》,“一双” 是对数量的限制。
(4).注意“标志词”,明确文章的体裁。一般地讲,凡是要求写人、事、景、物、时间、地点以及带有“记”、“忆”、“访”、“游”、“传”、“传说”、“故事”、“见闻”等字样的,都是记叙文;另外,带有象征性的和具有抒情色彩的也多属记叙文。题目中有“说”、“读”、“评”、“议”、“驳”、“批”、“析”、“有感”、“我见”、“启示”、“所想到的”以及格言、谚语、名言警句等,都是议论文。凡用事物名称做题目以及带有“介绍”、“说明”等字样的,多要求写成说明文。有的文题允许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作者可以自由选择,属于一题多体,如《水》、《路》、《习惯》、《榜样》等。
又如:“初升的太阳”是一个偏正短语,它的题眼是修饰语“初升”,作文的重心在于突出初升的特点或寓意。但有些命题作文可能只是一个词时,又如何着手寻找题眼呢?如:“路”,对于这类题目,只告诉了写作对象,而且写作范围广阔无边,如果找不到写作题眼,在作文时可能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因此,我们可根据“路”这一意象,从它的本义,喻义,类比义,象征义等方面切入,确定题眼,如你要写的是“成功之路”,它的题眼是“成功”;你要写“人生之路”它的题眼则在于“人生”。
2、审题目中是否蕴含了文章的主题
作文题目虽只是文章的名字,但有时它也蕴含了文章的主题,在审题时,我们要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确定主题。如果题目中蕴含了主题,则要以之为中心;如果作文中没有蕴含主题则可自由立意。这样才不至于在写作时偏离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没有主题的文章,即使构思再精巧,语言再有文采,也只不过是一个徒有生命的“植物人”,因此,审准主题成了关键。例如:“在阳光下成长” 阳光可以从充满温暖的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来考虑。“风景这边独好” 不仅可以写自然景观,还可以写人文景观。如:友爱向上的班集体
3、审题目中的人称要求
作文中不同的人称有不同的用法及作用。一篇作文,在没有人称限制时,我们可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人称,但,有些题目,对人称的选择作了明确的限制或要求,审题时,必须审清人称才不至于犯错,如《写在我心中的记忆》则只能用于第一人称来写;而写《在心中的记忆》则没有人称限制。文章采用第几人称,应因题目而定。一般记事写人的文章可以用第一人称(“我”、“我们”),也可以用第三人称(“他”、“他们”)。议论文多用第一人称(“我”),有时为表达这种观点不是个人或文章代表集体,则用“我们”。诗歌、散文,则一般用第一人称。总之,文章用什么样的人称是很讲究的。在一篇文章里,人称必须统一,这样才能避免混乱。
4、审作文的体裁
现在的作文,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内容可写,所以淡化了文体的要求,不限制文体。但不限文体不等于不考虑文体,任何一篇文章它都有特定的文体因此,在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题目中是否限制要写成什么文体,或根据需要可写什么文体,如果在写作前不思考清楚并确定文体,那么在写作中就容易随心所欲而导致作文失败,如以《路》为题写作文,文体的选择较灵活:可写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及诗歌等文体,但对于中学生来说,写记叙文和议论文要容易一些。
总之,在作文时,我们必须在下笔前认真研读审题,审清作文要求我们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等内容,只有真正审清了题目具体内容及要求,我们才能在作文中围绕中心选材,才可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如何从题目中考虑并审定文章的体裁呢?一般来说,题目中有“谈”、“评”、“论”、“议”、“……的看法”、“……的启示”、“从……说起”这一类字眼的,都应写成议论文;题目中有“忆”“记”等字样的,大多是记叙文;有“颂”、“赞”、“唱”等字眼的,应写成抒情散文。但是,有的题目没有明显的标志。如《立志成才》、《小事不小》、《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等。像这类题目,我们一是依据要求的内容去判定体裁,二是试着加“标志”。例如《立志与成才》、《小事不小》之类题目可加“谈”“说”;《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之类题目可加“记”“忆”,这类标志加上以后,题目的文体特征就显示出来了。如果我们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练习辅导,学生作文时,就不会因体裁不明而“跑题”。
5、审准范围
在确定文章体裁的同时,要审定要求的写作范围。有时题目对时间、空间、写人、记事,数量、景物,或说明,或抒情等都有明确的范围,弄错或弄不准,都会使作文失分。有些作文题目有多个词组成,各词之间有较严密的逻辑关系,审题时要注意时间关系,空间关系,有些什么意义的词限定了它的范围,只有审准了题目的范围,才能做到些准确,不滥写,不漏写。
例如: 我在中考的前一天 在迎接中考的日子里
我的初三生活
我的青春岁月
因此,要引导学生反复推敲,确切掌握。例如《暑假生活二三事》,这个题目明确规定了时间:暑假;内容:记事;数量:二三事。至于空间这个题目没有规定,只要是发生暑假生活中的事情,不论在学校、家庭或社会,都可以写。又如《我在新学期里》,这个题目要求从“新学期里”选材,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进步。还如《当我走进考场的时候》这个题目,时间范围很小,只能写“走进考场”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果从领到准考证时写起到发通知书时止,显然超过了题目所要求的时间范围。“ 家乡变了”,应有一个时间对比。“我生活在温暖的班集体”,所写的空间就限于“集体”生活,而不是个体的生活。有些题目限定了特定的形容词,要注意在该意义范围内组材。如:“我想有个——的家 ”这是一个半命题文题,横线上可填“完整”“和谐”一类的词。题目较长,提出要求较多的。如:《我经历过的一段最有意义的时光》,审题时可发现,这题目有四点要求:<1>要求必须写我。<2>要写出经历过的事情和感情、体会。<3>是一段生活,而不能只是一天中的一件事。<4>这段生活必须是有意义的。虽然题目长、框框多,只要细心推敲就能弄清它的范围,辨明题意、打开视野、展开联想——可以是小学时代生活,可以是夏令营里生活,可以是课外小组的活动……
五.审定寓意。有些题目,意兼双关,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比如《路》、《蜡烛》、《青松》等等。像这类题目,往往包含着引申、比喻或象征意义。如果审题时考虑到题目的寓意,就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发散思维选材。比如《路》这个题目,从字面意义看,可以指任何一条供人行走的路,像山上的小路,门前的马路、上学的路、村旁的路……这样看,就要与路上发生的事联系起来,写出那件有意义的事来;若从象征意义去分析,往往可以联想到也可以是攀登科学高峰的路。"人生之路"、"奋斗之路"、"青春之路"等等,那就可以扣住"任重而路远"或"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等主题去发挥。可以从一条具体的崎岖小路,拓宽为拖拉机路,再发展为公路、铁路,以此反映家乡在改革中的变化。也可以从无路到有路,暗示勇于开拓、勇于实践的重要,阐明只要指导思想正确,方法对头,有决心,有毅力,事就能办好,路就能走通。具有象征意义的题目。如:《脚印》、《足迹》、《路》、《晨》、《春》、《灯光》…… 对于这种题目,首先应研究这个词的本义,再考虑它象征性的含义。
“你,让我驻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分析:你是谁?为什么让我驻足? 构思指导:
“你”,第二人称,亲切的称呼能缩短与读者的心理距离。本题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宽容度较大。
“你”是谁?“你”可以是人,可以是景,可以是物。古今中外,思路打开。
以人为例,“你”可是北京大学的蔡元培塑像,可以是报刊亭挂着的图片的主人公,可以是街头弹吉他的青年。
以景为例,“你”可以是北京什刹海,可以是首都博物馆,也可以是地方小吃。“你”可以是现实中遇到的;假如是想象中的一次驻足,似也无妨。要注意一点,要写成“你”,而非“你们”。对象角度需单一。
为何让我驻足,应是文章的核心所在。作者应着眼于人、景、物的特点,挖掘身后的价值所在。让我驻足者,必有魅力,是文化价值还是情感引力?要有思维纵深,要知道,“你,让我驻足”只是一个引子而已。
纵观2008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命题作文因审题而出现的失误偏差明显增多。不少专家断言,2009年中考作文,依旧会在保持2008年稳定的基础上求创新。如此,认真总结2008年中考命题作文审题失误类型,分析造成失误的根源,找出预防审题失误的方法,才是明智之举。
2008年命题作文有以下审题方面的失误:
一、忽视对重要词语的审视。毋庸质疑,“考题不设审题障碍”是“不准有意设置或无意出现有可能导致考生理解偏差或歧义的文字”,绝对不是因此可以放松对考生理解题意、分析审题能力的考查。其实,六册语文课本,一百多篇课文,其中不乏或含蓄,或凝练,或俏皮的标题。而对这些标题的揣摩与品味,是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作文训练中,老师也没少进行专门的命题作文审题训练。因此,对命题中重要词语含义的推敲与揣摩,应是考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如2008年江苏省南通市命题作文“一道风景线”,“风景线”本应是“美好、高雅”等值得赞美的人和事,不少同学却把“考试时作弊”“课堂与老师开玩笑”等当做“风景线”,失之高雅;还有同学揭露当地政府无为,“老无所依,幼无所养”,导致“街头常常出现流浪的儿童,乞讨的老人”,以此为“风景线”,实在让阅卷者大跌眼镜。还有不少同学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四川,但却把唐家山的堰塞湖航拍图当做“一道风景线”仔细描绘与拓展,把危及数百万人民生命安全的凶险事件当做“风景线”,让人怀疑考生是不是审美观出现偏差。当然,也有不少考生忽视“一道”而写出两三道“风景线”。无独有偶,四川省南充市的命题作文“这一天,让我铭记”,也有考生忽视“一天”的限制,而把故事情节拉长成两三天,虽然情节起伏跌宕,语言也精彩,但只能眼睁睁滑到“二类文”甚至“三类文”,让人叹息;2008年福州命题作文“滴水之恩”,要写“小”人“小”事。不少同学却偏偏将视野转向四川大地震中的惊险救人,在海浪中搏击风浪救人的“大恩大德”,显然有失偏颇。
面对命题作文,要练就一双慧眼,不仅对“风景线”类的中心词要仔细推敲,对字眼,如“铭记”“仰望”类要仔细揣摩,就是对修饰和限制类的词,诸如“一道”“一扇”“那一刻”,也要特别注意,格外留神。而对比喻、双关、引申类的词语,更要小心揣摩。面对“春风拂面”中的“春风”、“又见枝头吐新芽”中的“新芽”、“画一扇窗给自己”中的“窗”等关键词的内涵都要推敲一番,才能避免审题失误。
二、“偏爱”造成“偏离”。以短语形式出现的命题作文,词语间包含多种关系。有些同学在审题时,因为偏爱或不小心,常常顾此失彼,有意或无意忽视或淡化一些词语。如,“初三的苦与乐”,对其中的“苦”与“乐”,有些同学往往偏爱写“苦”,有的同学偏爱写“乐”,或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造成审题失误。对于并列短语形式的命题作文,要是广施“爱心”,平等对待。如,“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如果说写四个方面有些牵强附会,那么,至少要写两到三个方面的生活及其感受。份量大体相同,且突出重点,就满文皆彩了。
如果说并列短语因有显眼的连词,还会让考生有所警醒,而对于隐性的命题作文,考生更容易忽视。如《五味的初中生活》,不少同学只写了初中两种甚至一种生活感受,显然偏题。2008年中考,不少考生写“相互微笑”时,漠视“相互”,只写一方的“微笑”。有些考生刻画“老师阳光一般的微笑”,“父母春天般的微笑”,生动感人,但没写学生的微笑或“我”的微笑,“相互”在文章中没有明显的体现。如此“微笑”,无论一方的笑容多么灿烂,都不会得到阅卷老师的笑脸。2008年上海的命题作文“我眼中的色彩”,不少考生显然忽视了“我”,导致三种人称泛滥,也有考生漠视了“眼中”——要求“色彩”带有考生主观感情色彩,带有人文色彩——有人的活动的风景才美,不只能是自然中的单纯色彩。
2008年山东济南的“偶然的发现”中的“偶然”,要突出“偶然”——无意之间地发现,写出惊奇,写出自我感悟。再如,“带着微笑出发”,“出发”意为“开始”“重新起头”,往往与目的联系紧密;“带着微笑出发”中的“出发”是一种姿态、一种精神、一种心情、一种风范……可是不少同学只写了“微笑”,而忽视了“出发”,顾此失彼,文章虽然不错,但只能人低分之列,令人惋惜。
三、漠视副词的存在。2008年广州中考作文题是"又见枝头吐新芽”,不少同学努力拓展了“新芽”的含义——情感体验、生命信念、人生感悟、希望理想……选材新颖,立意高雅,令人叹服。可不少考生偏偏忽视了文题中的“又”字,没有突出“再次”“第二次”,明显偏题或走题。无独有偶,2008年山东“其实很快乐”,不少考生忽视了“其实”——强调“顿悟”或“深思之后”的“豁然开朗”,或顿悟才发现的快乐,或深深思考才发现的快乐,或经历一番体验才发现的快乐……要写出发现的过程。而不少同学写成了《这事很快乐》、《成功的快乐》等,明显偏题。命题作文“最好的奖赏”,就“奖赏”而言,既可以是物质的、实在的、可视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的、情感的。有题目中“最”的限制,构思时就要尽力避开物质的、有形的“奖赏”,而选精神或情感上的“奖赏”,即使一定要涉及“物质的”,也要注意“实”与“虚”巧妙结合,巧妙地将“物质”深化为“精神”、“情感”,以“虚”为“最好”。但不少考生却偏偏忽视这一点,有写自己帮父母劳动而得到父母“美食”的,有写自己打工赚了钱父母又“奖赏”钱的,更有不少同学写自己苦练技术,在演唱、钢琴等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获得“最好的奖赏”,都偏离题目的要求——“最好”,忘记了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生发议论:在帮助父母劳动时,增强了毅力,锻炼了能力;在打工时,接触了社会,增长了见识,懂得了劳动的艰辛;在获得一等奖的同时,培养了勤奋严谨的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都是千金难买的精神食粮,这些才是“最好”的奖赏。如此深化,不仅扣题紧,立意也因此而增色。
中考作文审题,对于“最”“也”“还”“更”“其实”等一类副词,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更用心关注才是。须知,副词不“副”,在命题作文中,对中心词往往起着限制、修饰作用,规定着中心词的方向、范围、程度等,其功能的巨大,实在忽视不得。
四、淡化对比喻含义的开掘。2008年中考作文,比喻、引申义一类词语得到了命题者前所未有的青睐。除了广州的“又见枝头吐新芽”外,还有上海的“我眼中的色彩”,山东省潍坊市的“画一扇窗给自己”,湖南省益阳市的“春风拂面”,浙江省的“留在我心底的风景”,江苏省扬州市的“回家”,湖北省恩施市的 “水终有澄清的一天”……对于这些带有比喻色彩的文题,绝不能只顾词语本身的意思。对于比喻、双关文题,我们要善于联想与想象,挖掘出词语的比喻义与引申义,如此,就能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如,“飞翔”,初看,选材面窄,只能写大雁南飞,鹰击长空……但只要展开联想,就可以发掘出“飞翔”的引申义或比喻义,用心情飞翔,用思维飞翔,用想象飞翔。再如,“我也是富翁”,“也”已暗示“富翁”并不是实指,而是另有它意,由此,我们就可以联想到“亲情”“友情”“关爱”上,我们比谁都富有;在“健康”“青春”“活力”上,我们同样富有,同样,在“创造力”、“想象力”等方面,我们也富有。联想开去,选材、立意的天地就广阔了。
2009年中考,对于命题作文的审题,赠送给大家两句话:多义词语深挖掘,兼顾几者莫偏离。副词不“副”多分析,比喻词语求喻义。
中考作文作为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以其高分值历来倍受人们的关注。考前作文如何复习,在座的老师们都有自己的高招。今天,五月明媚的日子里,有一个机会能与各位老师交流,我感到十分荣幸。
我讲的题目叫《备战2007,中考作文复习对策》。我感到任何对策都必须与本人的教学、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从中考作文与本班实际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复习之路来,才是最佳对策。今天,我从四个方面来讲:一是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及对策,二是中考作文命题关注的内容及对策,三是考场作文应急的复习指导,四是作文复习最后阶段的安排。有些学生作文时往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那么,如何防止偏离题意呢?我认为可在审题时抓三点:(一)抓“题眼”,找到题中关键词句;(二)抓“零件”,动笔前,对题目中字、词琢磨、推敲,不放过每一个词;(三)抓要求,对于附加的要求不能放过,要认真按要求审题。
1.注意“中心词”,明确彼此关系。作文的题目有很多个要素组成,要考虑好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如2007年莱芜中考命题作文《其实并不是这样》,题目中“这样”是一个代词,它可以指代任何一个事物、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种看法、任何一种体验。“这样” 表明只是一般的认识和看法,“不是这样”就要求我们通过创新来达到与众不同。题目中的“其实”是表示转折的意思,所以作文时要用一些欲扬先抑、设置悬念、倒叙等方法,使文章写出曲折,引人入胜。又如2007年南通中考命题作文《带着微笑出发》,题目中的“微笑”不仅指一种看得见的面部表情,更是指一种心态,一种涵养,一种品性,一种信念,一种胸怀。所以写作时我们不能就“微笑”写微笑,必须“由外见内,寓内于外”,表现“微笑”的深层意义。题目中还有一个概念“出发”,这给我们什么信息?“出发”强调的是开始或重新开始,它总是与“目的”连在一起,从“出发”到目的的实现总有一个过程,所以“带着微笑”不仅在“出发”时,而且要关联或影响全程。只有这样把握,构思才有了创新的基础,文章才能凸现“微笑”的魅力。
2.注意“关键词”,明确写作重点。如2007年南京中考命题作文《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是点明“钥匙”的含义。“钥匙”在这里很显然不是指真的开门的钥匙,而应该是指在感受快乐,与人沟通,探索奥秘,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等过程中,适合自己的途径和方式。可以说“钥匙”是指生活中解决一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我们可以写“找到了快乐的钥匙”,“找到了与父母、同学、老师等沟通的钥匙”,“找到了克服学习或者生活中的某个困难的钥匙”等等。又如2007年仙桃中考作文《人间何处无风景》,这道全命题的作文,考查考生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关键点在“风景”之上。《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风景”的解释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显然,如果写成人间何处无美丽的自然景观,就显得肤浅了。“风景”不仅指自然景观,还可以是象征意义的风景,如美好的人、事或精神风貌、社会风气等。“风景”很宽泛,写自然之风景,要选取典型的具体的去描绘,如一花一草,如一石一鸟,精致刻画,以小的风景,去影射文题中人间之风景。写人生、社会之风景,要选择新颖的材料去表现,要善于从生活的见闻中寻找,发现“风景”的细节,写出独特的感受与见解,成就“人人胸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佳作。
3.注意“修饰语”,明确选择范围。作文题目中往往对本次作文的选材有一定的限制。如2007年上海中考命题作文《记住这一天》,“这一天”是对时间的限制;2007年天津中考命题作文《心中的彩虹》,“心中的” 是对范围的限制;2007年安徽中考命题作文《我们的心近了》,“我们的” 是对人称的限制;2007年益阳中考命题作文《那一双忧郁的眼睛》,“一双” 是对数量的限制。
4.注意“标志词”,明确文章的体裁。一般地讲,凡是要求写人、事、景、物、时间、地点以及带有“记”、“忆”、“访”、“游”、“传”、“传说”、“故事”、“见闻”等字样的,都是记叙文;另外,带有象征性的和具有抒情色彩的也多属记叙文。题目中有“说”、“读”、“评”、“议”、“驳”、“批”、“析”、“有感”、“我见”、“启示”、“所想到的”以及格言、谚语、名言警句等,都是议论文。凡用事物名称做题目以及带有“介绍”、“说明”等字样的,多要求写成说明文。有的文题允许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作者可以自由选择,属于一题多体,如《水》、《路》、《习惯》、《榜样》等。
江苏高考近三年考的都是“命题作文”。今年各地一些新试卷的“命题作文”不再有提示语。这一变化值得我们注意。没有提示语的“命题作文”,题目本身一定十分清晰,能让人一目了然。作文的立意应当相对复杂、集中、深刻。对于相对复杂的命题,则必须抓住题目的全部要素,一个也不能少。比如命题作文《守住心灵的契约》,必须抓住“守住”,因此文章一开始“契约”就应该形成,而不能等到结尾才“立约”;必须抓住“心灵的”,不能写外在的、物质化的;必须抓住“契约”,写出一方对另一方的责任的具体内容。如果命题作文有提示语,可以作为审题的参考。
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考场作文的首要条件是内容切合题意。要做到“切合题意”,就应在审题上苦心经营。作文的范围、角度、中心、材料、文体、表达,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与审题不准确、不全面有关。下面我们具体谈谈命题作文的审题技法。全命题作文:读透吃透文题
1.重点分析“题眼”。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如2008年山东济南中考作文题《偶然的发现》、江苏盐城中考作文题《温暖的时刻》中的修饰词“偶然”和“温暖”就是应深入挖掘的字眼。再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中的“不寻常”和《最舒心的时候》中的“舒心”亦是应浓墨重彩的内容。
2.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如《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个;《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其实并不是这样》中的“其实”很重要,应写出“误认为是„这样‟”——“意识到不是„这样‟”的过程,如果缺少这层转换,文章就会偏题。
3.要完全理解比喻意义。这类比喻性题目前往往有一段精心设计的提示语,考生审题时需认真阅读这些提示语,学会由“虚”而“实”,在你熟悉的生活素材中确定与这一比喻义匹配的本体,写作时方能做到紧扣题目。
4.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如《我拥有,我快乐》,“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
5.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如2008年浙江温州中考作文题《下雨天,真好》,这是一道情景类命题作文,考生要在行文中创设“下雨天”这样的情景,而题目中的“真好”,是立意的关键,应详写。可是有些考生的记叙文中,用大半篇幅写“雨”或“下雨的情景”,写“好”一带而过,只是在文章最后用一句“下雨天,真好”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真好”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此安排详略显然偏离题目要求。
半命题作文:“自由”不等于“随意”
写好半命题作文的第一步在于补充完整一个恰当的题目。考生对题目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考生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相当大。但这种对补题的自主发挥、自由驰骋决不等于“随意而为”。由于思维闭塞、缺乏创新,很多人按照同样的思路去补题,造成“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或拟题过大,难以下笔,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更不易写出真情实感。甚至有的文章脱离文题,我行我素,造成严重失分。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随意”的现象呢?
1.补题,要细察“隐信息”。补题千万不可仓促草率,要反复斟酌,仔细琢磨,察明已命好的半个题目和要求中的“隐信息”。而这些“隐信息”往往对我们作文的选材、主题确立、文体选用等有所提示或限制。如2008年安徽中考作文题《我在 中得到快乐》就限制了必须用第一人称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而山东淄博中考作文题《 其实很快乐》中“其实”的限制性同样不可忽视。
2.补题,要力求“陌生化”。中考中由于万千考生一道题,一不留心就造成“补题”上的“雷同撞车”现象。要避免这种现象,就要力求“陌生化”,这里所说的“陌生化”并不是求偏、求怪,而是建立在自己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如同样写的是熟悉的校园生活,大多数考生会选择老师、同学,你不妨写校长、门卫或校园的事物等。一定要选择最能突出自己的体验、发现的内容,人无我有的内容。
3.补题,要做到“切口小”。如2008年天津中考作文题《,你好》,有考生拟题《祖国,你好》,因为写作切口过大,通篇作文只有几个近似抒情的语句的反复,使作文流于泛泛,因此不能获得较高的分数。倒不如选取你最为熟悉的、印象最深的一处祖国景点。如《大沽口炮台,你好》,大沽口炮台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者、不畏强暴的历史见证,以此来写心理感受,以小见大,表现对祖国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
第五篇: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审题,是命题作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审题正确,是写作成功的先决条件。审题不准,就会“偏题”“跑题”。审题病因诊断:
一、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概念的内涵。
全命题作文《我有出息了》,相当多的作文的失误原因是片面理解“出息”的意思。例如有位考生这样写(大意):我的英语成绩老是上不去,爸爸说我没出息。于是我下决心多读多练。开运动会,我推说身体不好,躲在宿舍读单词;元旦联欢晚会,教室没电,我点了蜡烛背英语;班级召开“我爱校园”主题班会,我还是低着头看英语书„„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考试,我的英语成绩终于上升到全班第三名,听着爸爸“你有出息了”的夸奖,我乐滋滋的„„很显然,这位考生把“有出息”理解成文化成绩好,这是很片面的。“出息”应是指德智体美的综合协调发展。为了提高英语成绩,你可以说谎不参加集体活动,你可以违反学校规定点蜡烛„„你的英语成绩是上去了,但你的思想素质却下降了,这能说“有出息”吗?出现这种失误,是偏离甚至缺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结果。由此可见,要能准确全面地理解概念内涵,不仅要掌握审题方法,更要加强平时的道德修养,提高思想水平。
二、不能把握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
以短语形式出现的题目,有多个概念,多个概念之间往往有着修饰、限制等关系,有的考生一看题目,往往只注意所谓的“中心词”,而置其它概念于不顾,结果偏离题意。江苏南通和黑龙江大庆的全命题作文题中都出现了“微笑”一词:前者为《带着微笑出发》,后者为《互相微笑》。南通题目中有一个概念“出发”,相当多的考生忽略了这一信息。“出发”强调的是开始或重新开始,它总是与“目的”连在一起,从“出发”到目的的实现总有一个过程,所以“带着微笑”不仅在“出发”时,而且要关联或影响全程。“带着微笑” 是“出发”的一种姿态、精神、心情,在这里它不能离开“出发”孤立存在。可是有的考生写了很多“微笑”,就是没有写到“出发”,结果把全命题《带着微笑出发》等同于话题作文《微笑》。大庆题中的限制词“互相”隐含着丰富的信息,同样不能忽视。单向“微笑”固然好,但人生的成长之路从来就不是孤单的旅程,“互相微笑”才能构建一个全社会和谐的境界。可以这样说,“相互微笑”是心愿达成后彼此的欣慰;是冰释前嫌的心灵握手;是心有灵犀的幽幽共鸣;是施与者与接受者的心绪碰撞;是携手创业者逆境中的策励„„仔细搜索,考生记忆中一定不乏这样的“相互”与这样的“微笑”。但有的考生也许平时写惯了单向的爱意,单向的付出,遇到此类题目不能“转轨”,结果进入误区。例如有位考生写了三次微笑:三年前到初中报到,村口独木桥被洪水冲走,爸爸背着我过河,我望着爸爸吃力的样子,爸爸却朝我一笑;到了新学校,不懂报到手续,一位老师带领我,总是微笑着;到了宿舍铺位安排在上铺,挂蚊帐少绳子,我个子矮又够不到顶,一位陌生的男同学微笑着,拿出绳子帮我挂„„ 看,这位考生自始至终只是“微笑”的接受者,一次都没有做“微笑”的输出者,这样写,题目只能是“感悟微笑”,而不是“互相微笑”,审题有了偏差,立意当然也变得浅薄平淡。这就启示我们:审题不仅要弄清概念内涵,还要明确概念之间修饰、限制等各种关系,善于“转 轨”变通,变习惯性思维为特定性思维,千万不可在考场上一见“微笑”这类“熟词”就搬用考前准备好的所谓“范文”。
三、不能看清副词隐藏的信息和要求。
“最”“也”“还”“更”“其实”“依然”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体现着一定的要求,有时还是一个容易忽略的“陷阱”。所以虚词不“虚”,副词不“副”,必须重视。例如荆州题《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规定了你着力写的作为主体的“朋友”只能一个,有的考生平均用墨,不加主次地写两个或更多,明显不符和要求;汕头题《最好的奖赏》规定只写记叙文,“奖赏”是文章的线索,它可以是实在的,物质的,可视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的,情感的,一句表扬、一种暗示、一份情意;个性心理的优化,良好习惯的养成,道德素养的提高,也都可成为“奖赏”。题目中在“好”字前用了副词“最”就暗示了下列要求:避开物质性的“奖赏”,亮出精神、情感或能力等抽象意义的“奖赏”,或是将“实”与“虚”的“奖赏”结合着写,并以“虚”为“最”。有的考生忽略这些暗示的信息,写成这样:从小学开始练钢琴,很枯燥,很寂寞;中间有反复,有曲折,最后终于在全市初中组钢琴比赛中获一等奖;发奖时,“我”站到台上,举起精致的奖杯——这“最好的奖赏”,坐在台下的爸爸妈妈的眼睛湿润了„„这篇文章把只是代表一种荣誉的奖杯作为“奖赏”之“最”,偏离了题目的要求,如果在篇末增加一些议论,把练钢琴过程中养成的刻苦精神和良好习惯等抽象的成果作为“奖赏”之“最”,文章就符合题目要求,也有了新意。又如审读德州题《其实并不是这样》,就必须审出副词“其实”的蕴涵信息——所写须有“不是‘这样’”——“误为‘这样’”——“回到不是‘这样’”的过程,有的考生缺少这样的曲折,直接写成“不是这样”,就偏离了题意。《其实很简单》《门其实开着》
例如2006年西宁的全命题作文题是“这里的景物也美丽”,这种用副词“也”的作文题,我们可以用代号恢复其语境:“A——d,B也d”。这里,“A”“B”表示两种事物,“d”表示其共有属性。“A”是一般性、公认性的,“B”则须具有特例性、创意性,选择B往往带有某种哲理色彩。例如“收获是享受,付出也是享受”,“成功者美丽,跌倒者也美丽”。这一题中的“景物”如写“荷花”、“菊花”就不对了,因为它们都有美的公认性,写不起眼的花草才符合题意。当然也可以写“虚”的景物,虚景也要具有特例性,创意性。
四、不能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
2007年中考作文命题有的文字较多,有的句式比较复杂,甚至还出现了复句。例如《生活因变化而精彩》(单句形式,湖州市)《为他人开一朵绚丽的花》(单句形式,孝感市)《我拥有,我快乐》(复句形式,衢州市)等。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例如衢州题,“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必然产生的心理情感反映,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由此可见,平时加强关系类题目的审题训练,很有必要。
五、不能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
《好书引领我成长》。这一题目不同于《我与书的故事》(贵州铜仁题),铜仁题并没有限定“故事”要与“成长”有关,而恩施题实际上规定了必须以写“成长”为主。可是有些考生写记叙文,用大半篇幅介绍好书的内容,写感悟一带而过,例如:“读《西游记》中的唐僧„„,使我懂得了目标专一,坚定不移;读《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使我懂得了疾恶如仇,爱憎分明„„”这样的排列可以写上三四处,“好书引领”你以后的“成长”事例在哪儿呢?这可是重点呀,但总是不落笔墨,只是在文章最后把话题搬过来再简单地加了几个字,用一句“我在好书引领下茁壮成长”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成长”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此详略安排显然偏离题目要求。
综上所述,中考作文失误较多地来自审题失误,所以我们不能错误地以为“降低审题难度”就可以不必审题或马虎审题,今后仍要加强破解“适当限制”,提高审题能力的训练。进行同中有异的比较是有效的训练方法。例如2007年有3个中考作文命题中出现了“变化”或“改变”一词:①《生活因变化而精彩》(湖州市全命题);②《改变了我》(盐城市);③《变化》(烟台市话题作文)。运用比较法我们可知:①题必须写出因果关系,“变化”影响的是生活的“精彩”度;“我”在文中可写可不写;②题也要表现因果关系,但被“改变”的主体必须是作者——“我”,必须写自己,不能写成小说;③题可充分利用话题作文的长处,写不写因果关系、写不写“我”都可以,但所写必须在“变化”这一话题范围之内。
因此,我们要学会审题。怎样审题呢?
从哪些方面审题
一.审定体裁。体裁不同,写法各异。审题的第一步要审定这个题目应为哪种体裁。如何从题目中考虑并审定文章的体裁呢?一般来说,题目中有“谈”、“评”、“论”、“议”、“……的看法”、“ ……的启示”、“从……说起”这一类字眼的,都应写成议论文;题目中有“忆”“记”等字样的,大多是记叙文;有“颂”、“赞”、“唱”等字眼的,应写成抒情散文。但是,有的题目没有明显的标志。如《小事不小》、《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等。像这类题目,我们一是依据要求的内容去判定体裁,二是试着加“标志”。例如《小事不小》之类题目可加“谈”“说”;《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之类题目可加“记”“忆”,这类标志加上以后,题目的文体特征就显示出来了。
二.审定范围。在确定文章体裁的同时,要审定要求的写作范围。有时题目对时间、空间、写人、记事,数量、景物,或说明,或抒情等都有明确的范围,弄错或弄不准,都会使作文失分。因此,要反复推敲,确切掌握。例如《暑假生活二三事》,这个题目明确规定了时间:暑假;内容:记事;数量:二三事。至于空间这个题目没有规定,只要是发生暑假生活中的事情,不论在学校、家庭或社会,都可以写。又如《我在新学期里》,这个题目要求从“新学期里”选材,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进步。还如《当我走进考场的时候》这个题目,时间范围很小,只能写“走进考场”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果从领到准考证时写起 到发通知书时止,显然超过了题目所要求的时间范围。
三.重点分析“题眼”。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如2008年山东济南中考作文题《偶然的发现》、江苏盐城中考作文题《温暖的时刻》中的修饰词“偶然”和“温暖”就是应深入挖掘的字眼。再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中的“不寻常”和《最舒心的时候》中的“舒心”亦是应浓墨重彩的内容。如四川乐山2006年全命题的题目是“我最爱这里的风景”。程度副词“最”在这里就是关键词语。必须通过比较,以突出“爱”之“最”。例如有位考生把“我最爱这里的风景”定位在柳,开篇就旁及其它植物:“我校的风景很美。松柏常青,夏荷婀娜,柳树成阴,钻天杨挺拔。周敦颐笔下„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使我喜欢,茅盾所写的质朴的白杨叫我赞叹,陶铸赞颂的坚挺无畏的松树同样令我敬佩,但我由衷喜欢的风景却是被人们称做„弱女子‟的柳树。”这里,“最”字已经呼之欲出;接着文章从柳是“绿得最早的春色”、“黄得最晚的生命”、“最具有热爱母亲的情怀”等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在比较中一个“最”字贯穿始终,准确地演绎了文题。如果像有的考场作文那样就柳写柳,无所旁及,那就误为“我爱这里的风景”,偏离了题意。
四.注意副词 “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如《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个;《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其实并不是这样》中的“其实”很重要,应写出“误认为是‘这样’”——“意识到不是‘这样’”的过程,如果缺少这层转换,文章就会偏题。如:“行动的力量”,(江苏淮安卷)要突出表现“行动”一词给我们的力量。例如2006年江苏省无锡市考题“门其实开着”中的“其实”指什么?有什么语法意义?此时你应该迅速搜索库存信息,得出下列认识:“其实”一词在语境中能承接上文,但和上文的意思往往相反,有修正、更正或补充的作用。明白了这些,你在构思时就会明确自己的文章中需要“修正”、“更正”或“补充”的内容是什么,也即“其不实”的情节有哪些,然后才能够通过“其实”转折,由“其不实”过渡到“其实”,造成结构上的跌宕波澜。如果你丢掉了前面的审视诠释,那你就可能把“门其实开着”写成“门开着”或“门”。如有位考生设计的情节:“参加网页制作比赛——家长、同学都支持——自己努力练习——夺得第一名——成功的门其实开着”。这位考生在进入成功之“门”前,有没有遭遇曲折?有没有犹豫动摇?有没有灰心丧气?这一切都没有写,这就写成了“门开着”。文章的整个过程没有触及“修正、更正或补充”的内在联系,结构上平铺直叙,波澜不惊,“其实”所包含的内在意义没有体现,显然偏离了题意。在画面的描写中要出现对比。只有对比的画面才能体现出你对“门其实开着”的发现和领悟。审题的重点当然还是要表现“其实”。五.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如《我拥有,我快乐》,“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
六.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如2008年浙江温州中考作文题《下雨天,真好》,这是一道情景类命题作文,考生要在行文中创设“下雨天”这样的情景,而题目中的“真好”,是立意的关键,应详写。可是有些考生的记叙文中,用大半篇幅写“雨”或“下雨的情景”,写“好”一带而过,只是在文章最后用一句“下雨天,真好”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真好”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此安排详略显然偏离题目要求。
审题的方法
一.添加语素,构成语境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例如《尝试》: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有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尝试投稿、尝试游泳、尝试自立、„„)如“选择”,可在其前添加“爸爸的”、“痛苦的”、“明智的”等,或在其后添加“了坚强”、“了诚实”、“的快乐”、“的艰难”等。这种添枝加叶是在心中进行的,千万不要换题目哟!如《心愿》这个题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审题有难度。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采用在原题的前面加上“我”、“妈妈”、“班主任”等因素,使题目成为《我的心愿》、《妈妈的心愿》、《班主任的心愿》等,这样,题目的意思就明确了,文章体裁也就很容易确定了。
二.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例如《肩膀》: “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如果“肩膀”虚指,则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①依靠;②承担责任(“身肩重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③团结协作(“并肩作战”);④基础(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再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
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三.审清题眼,确定重点
例如:天津卷。请以“有句话常挂嘴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有句话”最为重要。1.可以从本人的感触来写,如妈妈或老师期望和激励自己的话。2.批评一些不良的口头语,对社会风气提点建议。3.写自己印象中的某个成功人士,反映出其精神面貌的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四.审定寓意。有些题目,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比如《路》、《蜡烛》、《青松》等等。像这类题目,往往包含着引申、比喻或象征意义。如果辅导学生审题时考虑到题目的寓意,就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发散思维选材。比如《路》这个题目,它可以是走的路,也可以是攀登科学高峰的路。可以从一条具体的崎岖小路,拓宽为拖拉机路,再发展为公路、铁路,以此反映家乡在改革中的变化。也可以从无路到有路,暗示勇于开拓、勇于实践的重要,阐明只要指导思想正确,方法对头,有决心,有毅力,事就能办好,路就能走通。如《暖流》,暖流是喻体,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从它的本体——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爱等角度去审题,中心就一目了然了。《春风》、《考试》、《蜡烛》、《七月如火》等一类题目都有可以采用配方的方法去审题。《在阳光下成长》中的阳光,当然不是指自然界的阳光,应理解为党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家人朋友间的亲情等等。《我的脚印》一题也决不是要描写真实的脚印,而应当写成长道路上、进步过程中的有意义的事件。
记叙文作文的题目,就结构来说,大多是短语型的。
拿到这类题目,首先按照短语的分析方式,把它分成主语和谓语或中心语和修饰语,然后再按照下面的四步去审题。
第一步:辨题干 定内容
“题干”即中心语,“定内容”确定本文是写人的记叙文还是写事的记叙文。
例1《这就是未来的我》,题干是“这是我”,明确本文以写人为主,并且要用第一人称。文章应该以人物形象刻画为中心,人物形象特点要通过事情来表现。
例2《老师终于笑了》,题干是“老师笑”,明确本文以记事为主。文章应以“让老师笑”这个事件为中心,围绕事件,交代在何时、何地、老师为什么笑了。
第二步:抓题眉 定范围
“题眉”即修饰语。“定范围”指确定作文内容的范围,包括时间、地点、性质或特点等。
例2《一件给我教益的事》,题眉是“一件”和“给我教益”。“一件”确定数量,“给我教益”确定事的特点。
例3《这就是未来的我》,题眉是“未来”,明确时间范围,暗示采用想象手法。
第三步:找题眼 定重点
“题眼”即关键词,“定重点”指确定写作重点。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首先要找准题眼,它可在题干中,也可在题眉中。然后再准确理解题眼的含义。
例1《老师终于笑了》,题眼是“终于”。“终于”表示所期望的事最终发生,有一个从不笑到笑的过程。这个过程即如何通过努力让老师笑是写作重点。
第四步:悟题魂 明题意
“题魂”指题目的整体含义,包括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
例1《引路》,表面写我们生活中的具体可见的路,如引过马路、过小路,而深层含义是引人生之路。
例2《班级新风》,写自己所在班级发生的体现新人、新事、新貌的事。
下面以《初中生活的苦与乐》为例,完整示范审题四步法。
辨题干:题干是“苦与乐”,明确本文以写事为主。
抓题眉:题眉是“初中生活”,明确时间范围,而且所写的是自己的生活,可以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也可以是社会生活。
找题眼:题眼是“苦与乐”。“苦”是付出、努力、奋斗、拼搏,“乐”是收获、进步、提高、成功。苦中有乐,乐在苦中。明确了什么是“苦”、“乐”,“苦”与“乐”的辩证关系后,就确定写作重点,写清怎么苦,怎么乐,以此来反映初中学生绚丽多彩的生活。勤劳的蜜蜂有糖吃
悟题魂:本文写自己初中阶段的学校、家庭或社会等生活中的苦乐之事,以 此来揭示自己对这种生活的直观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