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地理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时间:2019-05-14 14:2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一上册地理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一上册地理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初一上册地理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地理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WORD文档使用说明:初一上册地理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来源于PDFWORD2.com

本WOED文件是采用在线转换功能下载而来,因此在排版和显示效果方面可能不能满足您的应用需求。如果需要查看原版WOED文件,请访问这里

初一上册地理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文件原版地址:http://pdfword2.com/7b3e5790ceb6598a342894eb.pdf

初一上册地理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PDF转换成WROD_PDF阅读器下载

初一上册地理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上册地理第一、地理第一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 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 况和风土人情等。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 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学习地理,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 展的观念。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 中的图)⑴形状:球体。严格意义上说: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的不规则球体。⑵大小:表面积= 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 千米;赤道周长=4 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 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 挡了照射的阳光。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 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 →大西洋→西班牙。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 小的模型。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 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纬线和经线()

3、纬线和经线(P5 中的图)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 圆。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⑸经、纬线的特点:

特 点 形状特 征

线

线

半圆,两条相对应 的经线组成经线 圈,把地球平分为 相等的两个半球

圆,每一条纬线 自成纬线圈 纬度相同,长度 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收缩 成一点 东西方向 长度特 征 指示方 向

经线长度都相等

南北方向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 N 表示; 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 S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 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 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 E 表示,以西为西 经用字母 W 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 天文台的旧址。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 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 的分界线:20°W、160°E。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西经)0° 180 20 愈向西愈大 本 初 子 午

(东经)10 20 180

愈向东愈大 90°

(向 北 愈 北 愈

20° 10° 0° 10°(南

20° 向 南 愈

⑸产生的现象: ①五带的划分; ②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季节的变化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 月 21 日前后)、夏至日(6 月 22 日前后)、秋分日(9 月 23 日前后)、冬至 日(12 月 22 日前后)

赤道

90°

4、利用经纬网定位 ⑴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 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⑵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⑺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 三个月是春季;6、7、8 三个月是夏季; 9、10、11 三个月是秋季;12、1、2 三个月是冬季。3-8 月是北半球的夏半年,9-次年 2 月是冬半年。地球的五带()

3、地球的五带(P12 中的图)北 90 °(北)

二、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自转()

1、地球的自转(P9 中的图)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北 线)⑵方向:自西向东。(赤 ⑶周期:一天(约为 24 小时)。道)0° 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南 线)地球的公转 公转()

2、地球的公转(P11 中的图)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⑵方向:自西向东。(南)⑶周期:一年(约为 365 天)。⑷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 ° 北

昼 昼 夜、阳

昼 夜 昼 90°

三、地图 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

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⑴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②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数字式:1:1000 文字式:图上 1 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1 千米 线段式: └―┴―┴―┴―┚ ⑵方向的判读: 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 头一般指向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 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和注记 ①图例: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②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用说明地 理事物数量的数字,称之为地图的“语 言”。③常用图例: P14 中的图))(铁路 国界

2、地形图的判读 ⑴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P16 中的图))(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 垂直距离。举例: 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 米,吐鲁番盆地海 拔-155 米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举例: 举例:旗杆高出地面 15 米 ⑵地形图的类型: 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线。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P16 中的图))(①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 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 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 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⑷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 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 伏。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 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⑴地图常见种类: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 ⑵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 表示范围的 大或小 大比例尺 小比例尺 小 大 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详细 简略

在图幅一样大的情况下,选取的比例尺越 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信息就越 详细;反之亦然。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地球?水球?

1、地球?水球? ⑴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 29%,海洋面积占 71%,概 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⑵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 南半球。

等高线地形图 ⑶中国载人航天历程:,杨利伟,神舟 5 号飞船;,聂海胜、费俊龙,神舟 6 号飞船;,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神舟 7 号飞船。

2、七大洲和四大洋 ⑴关于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 P28 中的图))(⑵海陆分布大势: ①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 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②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P29 中的图))(③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④大洲分界线: P30 中的图))(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 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亚、北美:白令海峡。⑶亚洲是最大的洲;大洋洲是最小的洲;太平洋是 最大的洋;北冰洋是最小的洋。南极洲是跨经度 最广的大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二、海陆的变迁

1、沧海桑田 ⑴现象: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 ⑵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⑶举例:今天的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过去曾经是海洋。

2、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学说名 称 学说内容 ①2 亿年前,地球 上各大洲是相互 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汪洋。②后来,大陆分裂 并缓慢漂移分离,形成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 况。①由岩石组成的 地球表层不是整 体一块,而是由板 块拼合而成。主要证据

② 各 大 板 块 处 在 海的形成与变化。不断的运动之中。③大西洋的扩张。③板块内部比较 稳定,边缘交界处 比较活跃,多火 山、地震。注意: 概念 大洲 大陆 岛屿 洋 海 海峡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面积广大的陆地 面积较小的陆地 海洋的中心部分 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 小,靠近大陆 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大陆漂 移学说

①大陆轮廓的吻 合性 ②拼合大陆几种 古地层的相似性 ③拼合大陆几种 生物的相近性

板块构 造学说

①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的 形成。②东非大裂谷,红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 上发展而成的,是目前最被普遍接受、相对完 善的一个学说。②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P37 中的图))(③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两大地震带是:地中海――喜 马拉雅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 大气状况。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 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 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 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 ⑷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 表示云区

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 中的图))(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 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 体健康有害。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P51 中的图))(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②变化特点: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2 点(14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⑵年变化(P51 中的图))(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陆地上:北半球气温 7 月最高,1 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 8 月最高,2 月最低。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 内的气温变化情况。⑷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 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3 中的图)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 温低;冬季相反。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 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⑸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 温低的为低温中心。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 的地方,气温差别小。⑹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 陆。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与生活 空气质量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空气污染指数 1~50 51~100 100~200 200~300 >300 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⑴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 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⑵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 大小的单位一般为毫米。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降水的季节变化()

2、降水的季节变化(P55 中的图)⑴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 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⑵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 一横月、二纵水、三 柱形 ⑶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降水的分布()

3、降水的分布(P56 中的图)⑴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⑵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通常用等降水量 图来表示。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特点: ①赤道附近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 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 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⑸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 沙漠。

四、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地区差异 ⑴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 化不大。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⑵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⑶气候与天气的差异: ⑷世界气候的分布(P58 中的图))(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区分气候要素和气候因素: 时 天气 气候 间 变 化 情 况 时刻在变 相对稳定,一般变化不大

短时间 长时间

①气候组成要素:指组成气候的气温和降水。②气候形成因素:纬度、地形、海陆是影响气候的 因素。分 布 地 区 热 带 气 候 类 型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风、热带 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地中海、温 带海洋性、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气候

温 寒

带 带

分 布 地 区 大陆东 岸 大陆内 部 大陆西 岸

候 类 型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⑵各气候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①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 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②海陆因素:同一纬度,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 陆低海高;降水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③地形因素:同纬度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迎风坡 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⑴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着人们的吃、穿、住、行及农业生产等方面,气候发生异常,常会 带来危害。⑵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造成的温室效应

尊重他人劳动,转载请注明来自 [PDF转换成WROD_PDF阅读器下载:http://pdfword2.com/] 本文【初一上册地理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网址:http://pdfword2.com/7b3e5790ceb6598a342894eb.pdf

第二篇: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定稿]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平均半径6371千米。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圆形,指示东西。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②经线:半圆,指示南北。经线又叫子午线。经线是等长的。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地轴是倾斜的)

二分二至:春分(3.20或21)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6.21或2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秋分(9.22或23)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冬至(12.22或23)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①地球运动旋转中心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时差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北逆南顺)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北京市地图)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中国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⑥五个地形部位:山峰(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山脊(弯曲部分向低值突出)、山谷(弯曲部分向高值突出,容易发育河流)、陡崖(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个山峰的中间部分)⑦五个地形类型: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

⑧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代表平原,橙黄色代表高原,蓝色代表海洋。

二、陆地和海洋 ①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②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三分陆地,七分海洋)③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④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大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大小:太大印北)

⑤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亚非:苏伊士运河;欧非:直布罗陀海峡;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⑥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南极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洋:北冰洋 ⑦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⑧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⑨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42页。

1.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在不断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2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形成山脉(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3.地中海不断缩小的原因: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不断的碰撞挤压;红海不断扩张的原因: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不断张裂;喜马拉雅山形成的原因: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碰撞挤压P43 4.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三、天气与气候(P46)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区别天气和气候要找句子中代表时间的词语)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8页图3.3左侧。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③气温的总体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的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容易形成地形雨。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65页。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位于南北纬30-40度的大陆西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位于南北纬40-60度的大陆西岸)⑴最冷月均温>15℃则为热带:①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②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③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④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温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欧大陆: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注意:气候名称中只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带“性”字,其它名称不要随便加。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四、居民与聚落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②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④人口稠密地区(四密):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欧亚东南北美东部,沿海平原中低纬度)。人口稀疏地区(四疏):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人口问题:增长过快或过多(就业困难、饥饿贫困、居住条件差、交通压力增大等);增长过慢或负增长:(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抚养老年人的负担加重等)人口政策:过快或过多→控制生育;过慢或负增长→鼓励生育

⑥人种的划分:根据体质特点的不同,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注意:印第安人属于黄种人。⑦同一种语言在世界的分布特点:大范围集中分布,小范围零星分布。人种都是平等的。⑧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⑨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世界的主要语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英、法、俄、西、阿(六种)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语言主要分布地区汉语中国 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俄语俄罗斯 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③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⑤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⑥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佛寺。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农村、牧村、渔村)和城市聚落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河口和沿海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⑥世界文化遗产: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

五、发展与合作 ①根据发展水平的差异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②目前,世界有一小部分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和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③目前,世界上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亚洲的绝大多数国家。④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⑤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⑥其他重要的国际组织还有:安全理事会、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奥委会、红十字会 教师寄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三篇: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某区域的人口数(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②

③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⑥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五、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第二位是加拿大)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1 第六章亚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黄色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亚洲地形的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5、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地名,说出这些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绿色区域)、里海、贝回尔湖、死海(封闭的浅蓝色)、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7、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著,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分析其它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10、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亚洲经济差异:东部沿海经注发达,西部内陆经济较落后,不同的海陆位置经济发展不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不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

3、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长。

6、日本投资措施: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主要向美国、西欧和东南亚地区; 海外投资建厂给日本带来的好处: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它地区或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7、东南亚的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国家(共11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渧汶。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S——25°N)主要位于热带;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边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 全年高温多雨 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 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2、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为什么 以水稻为主:水稻是一种主产的粮食作物,但它的生产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并且要求有高温多雨的条件,东南亚人口稠密,耕进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因进制宜的必然条件。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状况:泰国、越南、缅旬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是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3、东南亚的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澜沧江)、萨尔温江(努江)、河流特点:南北纵列、山河相间,河流上洲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洲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4、为什么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因为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我国的重庆,武江,上海。

5、印度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他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西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源,南部为德干高原。

6、印度的人口总数己经超过了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在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三倍,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政府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印度由于人口过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7、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西南风),旱季(10月——次年5月)风从大陆吹向海洋(东北风)。季风使得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如是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的时候,形成水灾,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的时候就形成了旱灾。

8、印度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于推行了“绿色革命”。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麦则主要分布在降水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这也说明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9、印度的工业,英国统治时主要发展纺织工业和采矿业,这是由于英国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印度工业严格控制,印度当时科技水平相当落后,独立后,印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努力发展本国工业,主要有: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10、俄罗斯自然概况:①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为主,乌拉尔山以西为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平原、东西伯利亚同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西长1万平方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②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各地差异较大,北部有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南部有地中海气候和温带草原性气候,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俄罗期的气候牲: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③河流与湖泊: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河,水力丰富,最主要的内河航道。鄂毕河、叶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冻期长。贝加尔湖为世界最深的湖泊; ④自然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地区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有色金属等,产地主要有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秋明油田。

11、四大工业区: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这里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主要有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等工业部门;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波罗的海沿岸。这里的石油化工,造船、电子、造纸和航天业十分发达。也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乌拉尔工业区,在乌拉尔山区,位于亚欧分界线上。这里主要生产石油、钢铁和机械等产品;以库兹巴斯为中心的西伯利亚工业区:这里主要生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重工业产品和军事工业产品。

12、亚伯利亚大铁路为什么沿南部山修建:首要原因是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次俄罗斯北部地区由于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着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大,且安全系数较低。管道运输是将线路和运具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交通运输的两种主要方式:公路和铁路;货运的两种主要方式:管道和铁路。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1.中东是以欧洲为中心划分的地理区域。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距离的远近,将部分东方国家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中东地区主要包括阿富汉外的西亚各国(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以及北非的埃及,其中西亚不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分,而中东却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也就是说中东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地跨亚洲、欧洲和非洲,被誉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亚洲、欧洲、非洲;大西洋和印度洋;黑海、地中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本区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之一。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分别为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中东犹如世界的交通要冲,古代这是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现在也还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尤其是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土耳其海峡的利用,更显其地理位置的优越,中东还是世界交通的“空中走廊”,许多国际航线都要经过这里,因此,中东过去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地区,如今一些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都想把它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们的斗争十分激烈,这就造成了中东的局势的不稳定。

2、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储量占65.4%,产量占30.5%,出口量占44.7%),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主要运往美国、日本、西欧各国

第四篇: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③以赤道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三分陆地,七分海洋)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二者差别: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3.气温及其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雾、露不是降水。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5.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某区

域的人口数(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中国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③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⑥各主要宗教建筑名称: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②聚落发展: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其次加拿大、美国,中国位居世界第四位。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第六章亚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黄色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亚洲地形的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5、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地名,说出这些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绿色区域)、里海、贝回尔湖、死海(封闭的浅蓝色)、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7、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著,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分析其它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10、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亚洲经济差异:东部沿海经注发达,西部内陆经济较落后,不同的海陆位置经济发展不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不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

3、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长。

6、日本投资措施: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主要向美国、西欧和东南亚地区; 海外投资建厂给日本带来的好处: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日

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它地区或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7、东南亚的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国家(共11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渧汶。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S——25°N)主要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边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 全年高温多雨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 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2、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为什么 以水稻为主:水稻是一种主产的粮食作物,但它的生产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并且要求有高温多雨的条件,东南亚人口稠密,耕进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因进制宜的必然条件。

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状况:泰国、越南、缅旬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是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3、东南亚的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澜沧江)、萨尔温江(努江)、河流特点:南北纵列、山河相间,河流上洲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洲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4、为什么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因为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我国的重庆,武江,上海。

5、印度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他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西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源,南部为德干高原。

6、印度的人口总数己经超过了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在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三倍,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政府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印度由于人口过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7、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西南风),旱季(10月——次年5月)风从大陆吹向海洋(东北风)。季风使得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如是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的时候,形成水灾,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的时候就形成了旱灾。

8、印度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于推行了“绿色革命”。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麦则主要分布在降水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这也说明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9、印度的工业,英国统治时主要发展纺织工业和采矿;

10、俄罗斯自然概况:;①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为主,乌拉尔山以西为平原;②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③河流与湖泊: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河,水力丰富,最;④自然资源丰富;

11、四大工业区: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亚区,分布在;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乌拉尔工业区,在乌拉尔山区,位于亚欧分界

9、印度的工业,英国统治时主要发展纺织工业和采矿业,这是由于英国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印度工业严格控制,印度当时科技水平相当落后,独立后,印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努力发展本国工业,主要有: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10、俄罗斯自然概况:

①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为主,乌拉尔山以西为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平原、东西伯利亚同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西长1万平方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

②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各地差异较大,北部有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南部有地中海气候和温带草原性气候,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俄罗期的气候牲: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③河流与湖泊: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河,水力丰富,最主要的内河航道。鄂毕河、叶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冻期长。贝加尔湖为世界最深的湖泊;

④自然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地区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有色金属等,产地主要有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秋明油田。

11、四大工业区: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这里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主要有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等工业部门; 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波罗的海沿岸。这里的石油化工,造船、电子、造纸和航天业十分发达。也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乌拉尔工业区,在乌拉尔山区,位于亚欧分界线上。这里主要生产石油、钢铁和机械等产品; 以库兹巴斯为中心的西伯利亚工业区:这里主要生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重工业产品和军事工业产品。

12、亚伯利亚大铁路为什么沿南部山修建:首要原因是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次俄罗斯北部地区由于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着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大,且安全系数较低。管道运输是将线路和运具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交通运输的两种主要方式:公路和铁路;货运的两种主要方式:管道和铁路。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1.中东是以欧洲为中心划分的地理区域。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距离的远近,将部分东方国家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中东地区主要包括阿富汉外的西亚各国(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以及北非的埃及,其中西亚不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分,而中东却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也就是说中东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地跨亚洲、欧洲和非洲,被誉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亚洲、欧洲、非洲;大西洋和印度洋;黑海、地中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本区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之一。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分别为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中东犹如世界的交通要冲,古代这是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现在也还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尤其是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土耳其海峡的利用,更显其地理位置的优越,中东还是世界交通的“空中走廊”,许多国际航线都要经过这里,因此,中东过去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地区,如今一些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都想把它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们的斗争十分激烈,这就造成了中东的局势的不稳定。

2、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储量占65.4%,产量占30.5%,出口量占44.7%),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主要运往美国、日本、西欧各国

第五篇: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此书名为“知识不是力量”,目的不是要宣扬知识无用论,而是希望借此名重新思考学习的本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1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表面积是 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为4万千米。

2、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轴是地球自转轴(假想轴),现实中并不存在。

3、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4、地球的自转轴叫做地轴,地轴的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南极。

5、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长度不等,纬线长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纬线有南北之分,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度数<=90°地球上纬线有无数条。

6、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相交的半圆,经线有东西之分,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0°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度数<=180°。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地球上有无数条经线。

7、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位于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赤道纪念碑位于南美洲厄爪多尔首都基多市中心以北24千米处。

8、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求一条经线相对的那条经线:度数之和为180°,东西经相反。

9、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10、昼夜形成的原因: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11、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1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13、地球公转的特点: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季节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14、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范围23.5°S~23.5°N)、北温带(范围23.5°N~66.5°N)、南温带(范围23.5°S~66.5°S)、北寒带(范围66.5°N~90°N)、南寒带(范围66.5°S~90°S)。

15、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16、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指向标指示图上的方向。

17、比例尺可分为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三种类型。

18、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在经纬网地图上:同一条经线只存在正南正北方向,同一条纬线只存在正东正西方向。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地方,其四周方向都是南;南极是地球最南的地方,其四周方向都是北。

19、图例和注记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征。

20、我们常用等高线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21、在既没有指向标又没有经纬网的情况下,通常是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22、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称为等高距,等高线之间等高距相等;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23、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相同;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24、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25、去公园游览,需要寻找景点,应该从导游图上找到答案;外出旅行,确定行程,应该参考交通图;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应该查阅世界政治地图。

26、在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

27、河流发育于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中,不能发育于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中。

28、山地不同部位:

山峰:闭合曲线,内高外低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鞍部:等高线呈马鞍形,位于两山峰之间

陡崖:等高线重合29、五种基本地形:

高原:海拔较高,1000米以上

山地:海拔一般高于500米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

盆地:中间高,四周低,海拔不确定

30、地球公转补充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2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27、地球表面最显著的差别是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它构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特征。

28、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表面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9、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30、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1、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叫半岛;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32、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按面积由大至小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33、世界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4、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面积最大的半岛是亚洲的阿拉伯半岛。

35、亚洲与欧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尔其海峡为界;亚洲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亚洲与北美洲以白令海峡为界;北美洲与南美洲是以巴拿马运河为界。

36、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37、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约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

38、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其在此假说中提出的地球“活动论”观点,后来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39、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40、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等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

41、全球大致可划分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3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42、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43、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第一,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第二,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44、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45、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46、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47、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

48、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49、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有的时候,人类活动的影响尤为重要。

50、按污染指数的高低,空气质量一般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它们对应的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

51、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52、对气温的观测,一般是在一天中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进行4次。

53、气象台观测和记录的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单位记做“℃”。

54、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年变化。

55、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56、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57、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58、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59、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60、当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

61、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62、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63、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64、测量降水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65、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66、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67、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68、终年炎热的地方,降水有多少不同;常年湿润的地方,气温有高低差别。

69、赤道附近的大部分地区,气候都具有全年高温多雨的特点,这种气候叫做热带雨林气候。

70、全球的气候大致可分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式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等11种气候类型。

71、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它们因此也成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72、人们描述天气时,关注的时间是一天,描述气候时,关注的时间是一年。

73、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第四章 居民和聚落

74、出生率是一年内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死亡率是一年内死亡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

75、2006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5亿。

76、人口疏密的程度可以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单位是人/平方千米。

77、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低纬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给人类生存带来了困难,是人口稀疏地区。

78、目前,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

79、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80、人口增长过快必必然会带来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和饥饿贫困等问题。

81、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82、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黄种和黑种三个主要人种。

83、三大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84、黄种人皮肤呈淡黄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白种人肤色、眼色、发色都很浅,头发天生就是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

85、世界上的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86、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印度北部、北美洲中部、大洋洲东部和南部以及南美洲东部沿海。

87、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和大洋洲西南部,南、北美洲也有分布。

88、黄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89、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90、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其次是英语,第三位是西班牙语;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91、世界的三大宗教。

92、伊斯兰教徒被称为穆斯林,该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

93、在中国,多数人不信教;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回族等多信仰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

94、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95、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96、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97、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98、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不同类型的聚落所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

99、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100、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聚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101、如何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102、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103、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或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

104、传统聚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05、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下载初一上册地理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一上册地理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一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重点总结 一、 生物的特征 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水、食物等)维持生存。 2. 生物能进行呼吸。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绝大多数生物都需要......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1、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在地图dili.chazidian.com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初一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精选5篇)

    单项选择题1.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A.正圆形球体B.纺锤形球状C.不规则球体D.规则球体2.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地球是球体的自然现象是A.太阳东升西落B.站得高,看的远......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2016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2016 2016年10月10日来源:网络综合 【相关推荐】【加入收藏】 无忧考网为您整理了“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2016”,方便广大网友查阅!更多初中一年......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含五篇)

    一个人的知识面是一个圆圈,知识储备越多,圆圈越大,接触到的面积便越广阔,便能掌握和窥视更多的机会。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一地......

    初一地理五大知识点总结

    悦考网 初一地理五大知识点总结 东半球的分部及风俗 1、位置:三洲五海之地,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 2、资源: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精选五篇)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 地图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 天气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