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描写1
1.坐在窗前,明月依旧。月光洋洋洒洒的从窗前滑落,如丝、如绸„„不知是谁将这一轮满月推上天空,我望着如镜的圆月,望着寂静的黑夜,显得无比惆怅。
对着月亮诉说我的故事,诉说我的烦恼。初三最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分数击打着我的心,在不停给我敲响警钟。月亮高高地挂在枝头,月光凄凉地扫向大地,更增添了我的愁绪。
(上面两段开头,第一段写明月皎洁,目的是为故事的展开渲染哀伤的气氛。)
2.残阳如血,映红初夏的海滩。看着海浪,茫茫的;嗅着海风,咸咸的;听着海涛,哗哗的。海涛如歌,每一句都是高潮,每一曲都是激昂。涛涌上来了,冲上沙滩,拍击礁石,每个音符都那么动人,那么雄浑,仿佛命运的交响曲。(选自2006年厦门中考满分作文《涛之歌》)3.走完长满了青苔的石板路,跨过一丛歪歪斜斜的篱笆,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板门,有一扇窗镶嵌在古老的青砖砌成的墙上。窗纸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横横竖竖的窗格,糸满了长长短短的红丝绳。红丝绳在风中无助地摇曳,像是谁在哀怨地诉说,又像是吹不散的淡淡哀愁„„
(特点:叠字,比喻,排比,给出了将要叙述的故事的发生环境,并埋下悬念,吸引读者.)4.紫红色的云霞充满着整片天空,其中还有一轮血似的夕阳,如此暖意的画面显现出“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温馨与从容之感,暖得让人沉醉,暖得让人迷恋。(选自湖北荆州中考满分文《把黎明的美丽带给曾失落的我》)
(写夕阳西下的情景,主要是为下文写自己的人生感悟打基础,是一个情思的触发点)5.晚风吹过河面上最后一波涟漪,夕阳收起它最后一抹余晖,秋霜目送去最后一只归雁。我们默默地站着,目光游离在那若即若离的记忆之门上。当许许多多都已凋尽,我们起码还可以对自己说:“别伤心,我已体验过那种感觉,虽然只是曾经拥有。”(选自安徽省中考满分文《曾经拥有》)(通过“晚风”“夕阳”“秋霜”的描写衬托出此时人物的心情。)6.冷风,稀星,残云。
一轮水月从河面幻象般升起,憧憧然魅惑着这万家灯火,我独坐窗前,听着木窗吱吱呀呀地诉说着愁人的心绪,内心更加不安。
“现在的我真的找到幸福了吗?”我不停地踱着步子,又想起你那满是泪痕的双眼。案桌上那封夹心,低低倾诉我抛却你的伤悲凄凉,看着那张无比沉重的纸,内心早已湿漉成满腔悔恨,思绪也不禁蹁跹„„
8.这是夏日的最后一朵花,它在晚风中摇曳着,似乎就要落下了,却又顽强地抓住了枝头,它已经同晚风斗争了整整一个夏了。终于,第一股秋风吹来,它挣扎着,落下了,而夏也伴着最后一片花瓣的落下离开了。
9.淡淡的云飘动着,淡淡的风吹动着,淡淡的湖水流动着,一切都是淡淡的,那样的宁静,如今,草木皆非,而她那淡淡的笑容依旧„„让我温暖而又难忘。
10.春末,季节的交替,万物似乎很怕那炎盛的夏天,连那枝头开得正盛的春红都畏惧的投入了大地母亲的怀抱。原本红环绿瘦的枝丫,如今只剩稀稀落落的星点,而大地却铺上了彩色的地毯。暖阳之下,只有那落花枝头孤独得立着,等待下一个春天。
春天来了,校园里的一切都变了.成了五颜六色的.心园的草坪上,小草睁开眼睛,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小脑袋,好奇地打量着这外面光彩夺目的春天。它像是一位心灵手巧的纺织能手,用自己星星点点的绿色,依靠着集体的力量,织成了一块块绿茵茵的地毯。海棠树上结满了红得似火的海棠花苞,“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海棠花不正如江花那样吗。海棠树旁,有几棵高大挺立的白玉兰,先开花后长叶的白玉兰树绽满洁白无瑕像一个个小喇叭似的花。樱花也开满了粉色和白色的花.樱花开花得很美,就是在同一棵树上,也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苞欲放,花骨朵在树枝上显得与众不同,又似乎对与外界有种说不出的恐惧感;有的刚刚绽放,粉嫩的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但依旧惹人喜爱;而正热热闹闹开放着的樱花呢,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 评论(16
作文中的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环境描写,引人入胜。在初中叙事作文中,环境描写不宜过多,有两三处即可。每一处两三句即可。例一:------从那以后,我们成了朋友。在他的引导下,我的心灵和我的个子一样,很快的长高长大了。然而,彭老师要走了,他考上了研究生,不能教我们初三的余文乐。最后的一节课,天气好像也知道我们的心情,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教室里静极了,同学们默读课文的时候,彭老师轻轻的在课桌间走来走去,我分明看到了泪水在他的眼眶里打转------例二:为自己喝彩
坐在写字台前,手里拿着体育测验成绩单:铅球70分,800米75分,100米50分------实在不忍心看下去了。
想想自己一米六零的身高,想想同桌,说真的,越来越懊恼。行了!不看了,我抽出一本《简爱》,心不在焉的翻了起来。渐渐的,矮小、卑微的简爱让我产生了同病相怜的感觉,难道,我们就没有一些能让自己骄傲的东西吗?
下午,走在回寝室的路上,下着雨,银杏叶簌簌落了一地,叶面上盈满了雨水,它在为我哭泣吗?头顶上是灰沉沉的天,它在为我感到难过吗? 浸着茫然的泪水度过了夜晚,第二天一到教室,却被几个同学叫住了:“阿杜,快来看一道题。”我走过去,是填写诗句“阁中弟子今安在”的后面一句。“是槛外长江空自流吧。”,我说,“那是王勃的《滕王阁诗》的最后两句,这里还有个故事呢------”我滔滔不绝的讲着,却不知周围已经引来阵阵感慨:“强,真强!”“你好厉害啊。”哦?是吗?我很厉害?我一伙,我到底是很没用还是真的很不错呢?
窗外停止了淅淅沥沥的雨声,只有隔壁还滴着水,“叮咚,叮叮咚。”我听得有点出神,但我依旧见不到乌云外面的阳光,我也疑惑阳光是否会真的出现。“告诉你哦,喂!想什么呢?”前桌同学讲我的思绪从雨声中拉了回来。“怎么了,什么事?”“告诉你,可不要太激动。这次数学竞赛,你获得了二等奖,那可是全国级别的呀!唉,哪像我,天生没有一点数学细胞。有你一半就够了------”对了,那是四月份的全国竞赛,现在有结果了,而且还是二等奖。这就是我的价值吗?我的价值?我的价值?让我的成绩来证明,对了,其实我并非不优秀。
眼前的书桌铺满抹抹暖暖的光。抬头,乌云已散,天正对着我微笑。
我轻轻舒了一口气,走到教师外,银杏叶伸展着她扇形的身躯,黄灿灿的,呵,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忽然想起简爱的一句话:“我渺小,我孤独,但当我们的灵魂走过坟墓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我们都一样。我们都有闪光之处。”
是的,我们都有闪光之处,就让我们为此鼓掌,为自己喝彩!
作文课训练环境描写,可以将文中的环境描写删去,让学生补写,再与原文比较,这样效果不错。然后学生可以修改自己的作文,添加合适的环境描写。1
第二篇:环境描写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①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一起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奥数测试费,所以父亲昨晚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今天早晨在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个落到我的鼻子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山路静谧而空明。
③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了。最后终于在一条城乡结合部的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昨天是 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有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您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④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那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⑤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气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钞拾了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一声:“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⑥“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得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里哩。”
⑦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那个什么测试的。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眼看快到学校,我终于忍不住说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测试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真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了啦。”
⑧到学校门口了,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还会飘走似的,他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神情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⑨“什么?爹?”
⑩“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1、揣摩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体现了买柴人怎样的心态?
②“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父亲为什么不让“我”去捡钱?
2、文中多处采用景物描写,请找出一处并体会其作用。
3、标题“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具体指什么?
4、试分析文中的父亲形象。
猎人与母猴
①1960年,山里饿死了人,公社组织了十几个生产队,围了两个山头,要把这个范围的猴子赶尽杀绝,不为别的,就为了肚子,零星的野猪、麂子已经解决不了问题,饥肠辘辘的山民把目光转向了群体的猴子……
②两座山的树木几乎全被伐光,最终一千多人将三群猴子围困在一个不大的山包上。猴子的四周没有了树木,被黑压压的人群层层包围,插翅难逃。双方在对峙,那是一场心理的较量。猴群不动声色地在有限的林子里躲藏着,人在四周安营扎寨,时时地敲击响器,大声呐喊,不给猴群以歇息机会。三日以后,猴群已精疲力竭,准备冒死突围,人也做好了准备,开始收网进攻。于是,小小的林子里展开了激战,猴的老弱妇孺向中间靠拢,以求存活;人的老弱妇孺在外围呐喊,造出声势。青壮的进行厮杀,彼此都拼出全部力气浴血奋战,说到底都是为了活命。战斗整整进行了一个白天,黄昏的时候,林子里渐渐平息下来,无数的死猴被收敛在一起,各生产队按人头进行分配。
③那天,有两个老猎人没有参加分配,他们俩为追击一只母猴来到被砍伐后的秃山坡上。母猴怀里紧紧抱着自己的崽,背上背着抢出来的别的猴的崽,匆忙地沿着荒脊的山岭逃窜。两个老猎人拿着猎枪穷追不舍,他们是有经验的猎人,他们知道,抱着两个崽的母猴跑不了多远。于是他们分头包抄,和母猴兜圈子,消耗它的体力。母猴慌不择路,最终爬上了空地上一棵孤零零的小树。这棵树太小了,几乎禁不住猴子的重量,绝对是砍伐者的疏忽,他根本没把它看成一棵“树”。上了“树”的母猴再无路可逃,它绝望地望着追赶到跟前的猎人,更紧地搂住了它的崽。
④绝佳的角度,绝佳的时机,两个猎人同时举起了枪。正要抠动扳机,他们看到母猴突然做了一个手势,两人一愣,分散了注意力,就在这犹疑间,只见母猴将背上的、怀中的小崽儿,一同搂在胸前,喂它们吃奶。两个小东西大约是不饿,吃了几口便不吃了。这时,母猴将它们搁在更高的树杈上,自己上上下下摘了许多树叶,将奶水一滴滴挤在叶子上,搁在小猴能够够到的地方。做完了这些事,母猴缓缓地转过身,面对着猎人,用前爪捂住了双眼。
⑤母猴的意思很明确:现在可以开枪了……
⑥母猴的背后映衬着落日的余晖,一片凄艳的晚霞和群山的剪影,两只小猴天真无邪地在树梢上嬉闹,全不知危险近在眼前。
⑦猎人的枪放下了,永远地放下了。
⑧他们不能对母亲开枪。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2、文章第④段对母猴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式?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⑥段划线句属于什么描写?试体会其作用。
4、这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凄美故事,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1、①体现了买柴人对父亲的轻视和对父亲人格的践踏。②他认为自己的人格受侮辱算不了什么,不能让孩子的人格也受玷污。
2、如第⑦段的景物描写,点明天气的寒冷,但衣服单薄的父亲依然送我到学校,更体现出父亲对孩子的爱。
3、“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4、吃苦耐劳、勤劳朴实、忍耐善良,爱子情深。
(五)参考答案:
1、饥饿难忍的1000多公社社员,把三群猴子围困在一个小山包上对它们进行残酷的屠杀。其中一只母猴带着两只崽被两位猎人穷追不舍,最后爬到一棵小树上。在猎人抠动扳机的瞬间,母猴“恳求”给幼崽喂奶。猎人被母猴的举动惊呆了,并永远放下了猎枪。
2、动作描写。表现了母猴临死前博大精深的母爱。
3、景物描写。烘托了母猴临死前的凄楚和绝望。
4、我们从中可感受到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品质:牺牲精神、团队精神、尊严、生存权利的渴望、善待生命……
第三篇: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
自然景物描写
表现自然景象、交代人物活动场景 社会环境描写
反映社会风气,风俗人情。作用一:环境描写可以交代背景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祥子在院子里看了看那灰红的天,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从这段环境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故事发生在_夏天___(季节),天气情况____非常炎热_,人的感受____非常难受______。作用二:环境描写可以衬托人物心情
①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②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节选自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这两段环境描写节选于作品的不同位置,可以看出:第①处环境描写时“我们”的心情是_____愉快的___,第②处环境描写时,“我们”的心情是____失落的__。前后两处环境描写形成了一种______对比、照应________。作用三: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 作用四:推动情节发展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节选自曹文轩《孤独之旅》)这段环境描写交代了恶劣天气情况,也渲染了一种___恐怖____的气氛,天气的变化,也引出了下文___鸭栏被毁,父子俩追鸭、寻鸭的情节____,所以,也推动了______情节发展____。作用五:环境描写可以成为文章的线索
5、①雨水淋湿了一切,世界显出一片光亮……雨丝绵绵,温柔的从天外飘来。
②雨还在下着,从雨丝里透过清香的空气。③车披着水光,消失在街的尽头。
我整整雨伞,继续向前。细雨从天外洒向我的伞顶,无限的温柔。
赏析:这三处环境描写,都是写的__雨_,不但交代了背景,展现了一幅幅温馨和谐的画面,而且成为了文章的__线索__,这样安排使文章使文章结构更严谨,构思更巧妙。
作用六:环境描写可以深化作品主题 车披着水光,消失在街的尽头。
我整整雨伞,继续向前。细雨从天外洒向我的伞顶,无限的温柔。
这处环境描写出现在文章的末尾,不仅渲染了和谐温馨___的气氛,也起了深化作品主题_的作用。
三、描写环境的方法
一、抓住景物特征
二、选好观察角度
三、安排描写顺序
四、运用多种技巧(感官修辞联想想象)
五、务必融情于景 技巧1:感官法
视觉
形状、颜色、数量、动静(变化)等 听觉
声音(变化)嗅觉
气味(变化)味觉
味道(变化)触觉
质地、冷暖(变化)等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朱自清《春》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荷塘月色》 技巧2:比喻、拟人 仿写练习:
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无暇的白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像连绵起伏的山峦;有的像昂首挺胸的雄鸡;有的像缓缓流淌的小河……真是千姿百态,变幻莫测。技巧3:联想、想象
①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联想法:由春花联想到秋实。
②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
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想象法:想象花儿像孩子一样调皮可爱 技巧4:连串式描写,展开故事的情节
在文章中,同一景物多次使用,递进描写,不仅可以使情节显得更加真实、更加引人,还能自然地展开情节。
在一篇题以《关心》为题的中考满分作文中就三次出现了景物描写。开头是这样描写的:
“细雨绵绵,如同那扯为断剪不断的缕,我的烦恼就像这绵绵的雨丝,没有尽头。” 中间接着说:
“放眼望去,那一片片的竹林在雨中显得更加娇美了,那一簇簇的绿叶,经过雨水的洗刷之后,更加绿了,更加亮了。” 结尾的时候,作者再次写到了景物:
“我呆呆地伫立雨中,望着父女俩消失在茫茫的雨雾中。心中忽然静静地淌过一阵热流。”
“雨依然飘洒,不过,雨丝却成了母亲的双手,在轻抚着奔跑的我。”
同样写雨,却用了三段情感不同的文字,情节自然。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文章,脉络分明,极富情感。
四、赏析环境描写
1、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赏析:这一处环境描写运用了__拟人_的修辞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____天气闷热,没有一丝凉风,树木被晒蔫___的画面,将景物赋予了_人的感觉_,使文章情景交融,生动地交代了_____炎热的天气背景,__衬托出__人们烦闷的心情__。
2、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视觉),每一个声响都难听(听觉),每一种气味都搀合着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感觉),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
赏析:这一处环境描写运用了__排比、夸张__的修辞手法,从_视觉、听觉、嗅觉和感觉__角度生动地写出了__环境的恶劣_,渲染了一种___令人难受、恐怖__的气氛,衬托出人物_烦躁、恐惧__的心情。
3、四周只是草滩或凹地,已无一户人家。
黄昏,船舱里的小泥炉,飘起第一缕炊烟,它是这里的惟一的炊烟。它们在晚风中向水面飘去,然后又贴着水面,慢慢飘散。当锅中的饭已经煮熟时,河水因晒了一天太阳而开始飘 3 起炊烟一样的热气。此时,热气与炊烟,就再也无法分得清楚了。(动景描写)
月亮从河的东头升上空中时,杜雍和父子俩已经开始吃饭。
四周只是草滩或凹地,已无一户人家。
黄昏,父子俩开始在船舱里做饭了,这里除了他们俩,再没有别的人家了。这里很空旷。当锅中的饭已经煮熟时,已经接近日落,在这里,父子俩只能孤独地与自然融为一体。
月亮从河的东头升上空中时,杜雍和父子俩已经开始吃饭。
比较赏析:原文好在哪里?
原文巧妙地用景物的__动态景物__描写侧面表现父子俩做饭的过程,渲染了一种___孤独的气氛,表现了父子俩_寂寞__的心情。这样动静结合的方式使景物描写更_生动__,使表达情感的方式更__含蓄、巧妙__。
五、练习:“校园秋色” 反映两种心情:
1、喜悦
2、伤感 字数:不少于100字。
要求:用比喻、拟人、联想、想象、色彩等手法。秋天的校园充满诗情画意。…… 秋天的校园让人伤感。…… 佳作欣赏
秋天的校园充满诗情画意。树叶变黄了,也变得调皮了,时不时从树下读书的同学脸庞飘过,甚至还有几片停在同学的头发上,让人忍俊不禁。树叶儿好像故意要与树下扫地的同学嬉戏,刚刚将地扫完,不一会儿又落满了树叶,它可真调皮呀!我爱校园秋色。
秋天的校园让人伤感。树叶儿全变黄了,不断地飘落下来。校园道上满是枯叶残片,走在上面伴着吱吱的压碎升,使人心生凉意。一阵风吹过,地上的残叶随风飞舞,让人心眼迷离。一会儿,校园里又飘起了慢慢细雨,我心理不禁打了一个寒战。
第四篇: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常常有描写环境的段落,如《三味书屋》中描写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飞夺沪定桥》中描写沪定桥地势的险要;《开国大典》一课具体地描写了大安门广场等等。读了描写环境的段落,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环境中。课文里描写环境的段落,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形象具体地描写环境,并且与写人记事相结合,能够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渲染气氛,对表现中心起一定的深化作用。那么,怎样描写环境呢?描写环境要注意两点:
一、选好观察点,按照观察顺序写。
为了把一个环境写得清楚、明白,首先要选好一个观察点,然后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最后再按照观察顺序写出来。观察点,是指我们站在什么地方看环境。我们选择的观察点不同,观察环境的顺序也不一样。因此,写好一个环境,选好观察点是十分重要的。
请你阅读下面的作文:
我们的教室
请看,教室里面多么整洁。桌子、凳子横竖都成直线,玻璃通明透亮,地面干干净净。讲台边还摆了几盆不知名的花,教室里飘着淡淡的花香,朵朵花儿张开笑脸,好像欢迎您呀!您看,教室正前上方贴了“诚实、勇敢、活泼、团结”八个鲜红的大字,这是我们少先队员应有的作风。字下面的黑板擦得干干净净。教室的左前角有两个图书箱,一个绿色的,一个红色的。图书箱里有一百多本书。每天中午这里就围满了“书迷”,成了教室里最热闹的地方。左边墙上的玻璃窗之间挂了两条条幅。一幅写着高尔基的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幅写着鲁迅的话:“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黑色的字体配上梨黄色的底子,嵌上粉红色的边,淡雅而又庄重。右边墙上贴了三张“五讲四美”宣传画。其中一幅画了一个戴中队委标志的女同学,在爬山途中把自己的一壶水让给一位汗流满面的男同学喝。她的心灵多美啊!后面墙上的大墙报有三米长,一米半宽,上面贴着“墙报”两个立体美术字。墙报两侧有一副对联,黄底红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墙报里有“红领巾园地”“作业选优”“小画家”三个专栏。在“红领巾园地”里有队委分工表、轮流值日表和各小队的决心书、好人好事表扬稿。还有列宁、毛主席、杜甫、莎士比亚、雷锋等古今中外名人的语录。“作文选优”栏里有优秀的作文、同学们的书法练习。您一定为我们有这样的学习环境而感到高兴吧。
读了这篇作文以后,我们会感到这间教室多么整洁,多么宽敞呀!教室里的布置有序地展示在我们眼前,历历在目,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文章写的好,是由于小作者选好了观察点,按照顺序观察和叙述的结果。
那么,小作者是怎样选择观察点,有序观察的呢?从第二自然段“教室正前方”一句来看,小作者是从教室后面作为固定的观察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和叙述的。它观察和记叙的顺序是先观察教室前面的鲜红的大字——再观察教室左面的图书箱和条幅——接着观察教室右边的宣传画——最后观察教室后面的板报。观察顺序清晰,叙述层次分明。从观察的顺序中,我们还可以知道,在叙述每一部分时,又按位置依次描写。如写教室前方,是按从上写“标语”到下面写“黑板”,写教室后面是从“板报”外面写到“板报”里面。大顺序中有小层次,句句相连,环环相扣,使得文章有条有理。
由这篇作文的观察顺序中,我们可以知道,凡描写一个环境一定要确定好观察顺序,或从远及近,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从外到里。按照观察顺序叙述,这是描写环境的关键。
二、要抓住重点,描写环境的特征。
描写一处环境,是不是把看到的都写出来呢?不是的。如果事无巨细地叙述,就会使文章累赘、啰嗦。描写一处环境应该抓住它的特征写。我们说的特征,是一处环境独有的地方,与其他地方不同的地方。只有选择重点,抓住特征,才能把这个环境中的特色写出来。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
我家的阳台
我家的阳台正朝南方,虽然只有两平方米左右,但却给了我许多乐趣,我很喜欢它。
阳台的左面是几盆南方常见的花卉:清香扑鼻的含笑,文雅大方的文竹,枝叶茂盛的米兰。有这些花卉在身边做伴,你会觉得空气是那么清新,四周是那么宁静。这时,即使马路上车马喧闹,你也似乎感觉不到了。阳台的右边是两只小鸡安身之处,鸡笼上面还搁着一个金鱼缸,几条小金鱼就悠闲地生活在这里。
最妙的是栏杆拐角处的那盆盆景。看!泥土上长满了青苔和小草,毛茸茸的,两只瓷器做的小山羊被放在“草地”上。盆的左边,一棵小小的“古树”拔地而起,长不到三寸就弯向右边,树干苍劲有力,叶子不多,却很有生气。“古树”旁边,有两座小石山,刀剪斧削般耸立着,两座山之间的峭壁上,还架着一座小巧玲珑的石桥。“古树”、石山、小桥、草地,还有两只小山羊,组成了一个小小的天地。怪不得人们把盆景称为“有生命的画,没声音的诗”。小阳台还是我活动的小场所呢!每当我读书写字感到累了,便到阳台上望望,让脑子和眼睛得到适当的休息;夏天太闷热了,就到阳台吹吹风,凉快凉快,顿时感到心旷神怡;清早,我在这里做操,晚间在这里欣赏都市的万家灯火,更是别有一番情趣!我家的小阳台给了我这样多的乐趣,你说,我能不喜欢它吗?
这篇作文按照“左面”和“右面”的顺序,描写“我”家小阳台的陈设。但是小作者并没有把所看到的景物一一描述,对“左面”的花卉,“右面”的小鸟用几笔带过。对“栏杆拐角处”的盆景,却浓墨重笔地描写。写小草是“毛茸茸的”,盆左边的“古树”是“拔地而起”,树干“苍劲有力”,“小石山”是“刀剪斧削般耸立”着,那“小巧玲珑”的“石桥”又是那么惹人喜爱。每一处景物都写出了它的大小、颜色、样子和特点,各处景物的组合构成了“美妙”的盆景。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知道:描写一个环境,一定要抓住重点,仔细观察,细致描写。描写一个环境还应当注意: 1.准确使用方位词。
为了把一个环境中的陈设说明白,要准确地使用表示方位的词。如:上、下、左、右、东、西、南、北、远、近、里、外,等等。2.观察点可以变换。
观察一个环境,可以固定一处看,即定点观察;也可以移动脚步看,即动点观察。如果观察点变了,叙述的顺序也变了。3.重点陈设细致写。
描写环境也要有详有略,不要记“流水账”,把看到的一些陈设、设施和景物,经过认真选择,确定重点详细写。详细写,就是要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具体地描写。例文〕
老师家里的陈设
一天,我到王老师家里去送电影票。敲门以后,王老师热情地把我让进屋里。这是一间不大的屋子,大约只有十三四平方米。屋子虽然不大,但里面的陈设却很整齐,充满浓厚的学习气氛。只见门的北面放着一个淡黄色的书架,上面装满了各种有关教育的书籍:什么《小学教学参考资料》啦,什么《少年科学知识讲座》啦,还有好几大本《辞海》。我们的老师每天都要翻阅这些书,她是多么辛劳呀!门的南面放着一个小书架。书架上面陈放着一个立体的彩塑——一位和蔼可亲、面带笑容的女老师正在辅导一个同学做功课。书架的旁边有张桌子,上面有一盏台灯,一摞书籍,那是老师备课的地方。桌子的右边,一盆石榴花正在盛开,翠绿的叶子衬托着红艳艳的花朵。这花朵多么像老师那一颗火红的心啊!
〔评语〕本文一开始就用“屋子不大,但陈设整齐,充满浓厚的学习气氛”一句概括了老师家里的陈设,然后按方位顺序具体加以描述。北面的书架上堆满了书,南面小书架上的彩塑,书架旁边的桌子,桌子上边的台灯、书籍和右边的石榴花,所有这些描写都围绕着“陈设整齐,充满浓厚的学习气氛”这个中心句。最后以火红的石榴花喻人,象征着老师那颗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赤诚的心,进一步深化了中心。短文结构设计合理,层次清楚,寓意深刻。
会场的布置
六(1)班中队会将要在大操场举行。主席台上方高悬着“宝贵的一分钟主题中队会”的横幅。主席台的前边矗立着一个“大表盘”,它的时针指向零点一分。“表盘”的左下方画着一个小学生正在专心致志地学习;中间画着一个运动员叔叔正在奋力冲刺;右下方画着一位工人叔叔正在开动着车床。啊,人们在抓紧每一分钟、每一秒钟的时间工作、学习。两侧的黑板上,写着名人珍惜时间的话: “浪费时间就等于图财害命。” “时间如流水,能去不能回。”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句名言,一声警钟,它告诉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时间。
会场的四周还展出许多幅宣传画:一台饺子机正向锅里送饺子,每分钟可做饺子240个;一台电影放映机拖着长长的胶片,一分钟可放映30米„„这一幅幅画面,一个个数据,都是同学们到各个单位调查的结果呀!
〔评语〕一篇好文章必须有一个鲜明的中心,一个片段也是如此。
本文一开始就以高悬的横幅标语“宝贵的一分钟”点明中心。大表盘的时针、学生学习、运动员冲刺、工人开车床等图案,象征着争分夺秒。黑板上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四周一幅幅画面,一个个数据显示了一分钟的价值,发人深思,催人奋进,短文中心统率材料,材料紧紧围绕中心,二者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小小书报亭
离我家不远的路口,有一个不大引人注目的小小书报亭。这小小书报亭出售各种书刊报纸。这个书报亭呈正方形,只有五六个平方米那么大,放了书柜、书架后,最多能容下三个人。书报亭的屋顶呈三角形,用油毛毡盖成。下面是用铁皮围成的一个四方形的小屋。柜台面朝马路,很小,只有一米长。左右两扇大橱窗紧紧卡住柜台。右橱窗后边,是一扇只能容一人进出的小门。
整个书报亭结构简单,就像我们小孩子用积木搭出来似的。可它却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方便。书报亭里的书报多极了。右橱窗里是报纸,什么《北京日报》啦,《人民日报》啦,《童话故事大王》啦,《少年科学画报》啦等等,各种报纸几乎都有。左橱窗里陈列的是书刊,那是大人看的《读者文摘》、《卫生与健康》、《大千世界》、《中国电影周刊》等。我们小孩子喜欢的书刊在中间的柜台里。柜台一边是小人书,陈列着《西游记》、《机器猫》、《米老鼠和唐老鸭》等书。另一边是《学与玩》、《中国儿童》、《故事会》等杂志。书报亭里靠墙的书架上还有一摞一摞的书。整个报亭挤得满满的,它吸引了多少人啊!
〔评语〕这篇短文首先介绍了书报亭的位置,然后小作者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紧紧围绕面积小,书报多做文章。“整个书报亭结构简单„„,却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方便。”叙述有条理,描写具体,形象。使书报亭的特点和作用不言而喻。
我熟悉的住宅楼
那高耸的12层住宅大楼是米黄色的,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是那么淡雅,那么悦目。整座大楼的构造是别具一格的。它是以一座主楼为中心,其他四座角楼分别把着四角组合而成的。每座方柱形的角楼之间都有通道相连,使整个建筑浑然一体。每一层都有宽敞的阳台,阳台上的玻璃钢窗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你若是站在我们家的阳台上,举目远望的话,几乎可以饱览半个城市。在各角楼之间的通道里有电梯昼夜不停地供居民们使用,住在这里可方便了。
在大楼的正面有一片宽阔的空地,地上铺满了水泥方砖。在空地的中央有一个圆形的喷水池,池子不深却很大,里面注满了清水,有时还能看见几条金鱼在自由自在地游着。池子中间有一个高大的喷水管,每当放水时,一股清泉冲向蓝天,水花碎玉般地飘落下来,让人在炎热的盛夏感到丝丝凉意。
如果到大楼左边的小树林散散步的话,那你一定会很惬意的。如茵的草地上茁壮地生长着松树、榕树、杨树„„,在绿阴之中还有一座白色的凉亭。每天的早晚这里都汇聚着不少的人,有蹓鸟的老人,有练武、跳迪斯科的人,还有跑来跳去的儿童等等。
最美的地方要数大楼右侧的大花坛了。这里不仅花的数量多,而且品种也很多,简直是个花的世界,花的海洋。在园林工人的辛勤培育和精心的看护下,各种花都开得那么红火、鲜艳,特别是牡丹更显得艳丽不凡,大红的花朵像给花坛罩上了一层红云。假如你在花坛边站一会儿的话,扑鼻的芳香一定会使你心醉。
〔评语〕小作者根据自己对高楼周围的细心观察,先写了主体楼,然后按照楼前面、楼左边和楼右侧的方位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把大楼的外观及设施都描述得非常详细。除了写静的,还写了人们的活动,使人如临其境,又仿佛看见一幅录像片。
小院
院子西面,几根长竹竿架上,爬满了喇叭花的长藤,稠密的绿叶衬着紫红色的花朵,远远望去,好像一匹美丽的花布。东北角是由金瓜蔓搭起的棚子。光溜溜的金瓜像吊灯似的挂在蔓上。瓜棚下面有桌子。晚上,灯亮了,孩子们在这里读书、下棋,大人们也在这里乘凉、闲谈。院子东面栽着几株像巨人一样高大的白杨,还有几株果实累累的果树。白杨树碧绿的叶子被风吹得“哗哗”直响。风中还可以闻到果子的清香。
院子南面是一片碧绿的小菜园。韭菜绿油油的,茄秧上挂满了嫩茄,半红半绿的辣椒像害羞似的,藏在茂密的绿叶中,还有西红柿、黄瓜„„各种各样的蔬菜,为农家增添了乐趣。〔评语〕小作者先写了院子西面,几根长竹竿架上的长藤;又写了东北角的棚子和院子东面的白杨;最后重点写了院子南面的小菜园。显示出小院的特色。全文层次清楚,条理分明,读后使人感到好像身临其境一样。
小奶站
在我们20号院里有一间普普通通的、不起眼的红砖青瓦平房,这就是小奶站。小奶站的门和窗户都向着马路,这样,取奶的时候大家就不用绕远了,很方便。屋内,绿绿的门窗,绿绿的墙裙和雪白的墙壁,色调柔和,使人感到屋内凉爽、干净。这间小奶站,平时总是空荡荡的,只有夕阳西下的时候,里面才堆满了几十箱奶。
一到傍晚,夕阳照在小奶站的屋顶上,墙壁上,透过窗户,也照在了一位老爷爷的脸上。这位老爷爷脸长长的,浓黑的眉毛;一双不太大的眼睛被皱纹簇拥着,显得慈祥和蔼。老爷爷最有意思的还是那张大嘴,嘴角微微往上翘,总像在笑。来取奶的大多数是孩子。可能,大人们早把这里当成了孩子出来锻炼的第一课堂。“拿住了,小心点儿。”老爷爷总是这样叮嘱我们。我们的嘴边上总也丢不了“老爷爷好”这四个字。
〔评语〕短文的成功之处是,作者由客观地介绍小奶站的方位、特点等自然情况入手,到有感情地记叙慈祥的老爷爷给取奶者带来的温暖。语言流畅,读来亲切,给人以温馨的美感。
我的卧室 我的卧室在阳台旁边。整个卧室十分明亮。
走进卧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张单人床,上面罩着一条粉红色的床单,床头方方正正地叠着一床被子。床的左侧是一个崭新的写字台,写字台正中,摆着一盏淡绿色的台灯,显得格外雅致;台灯旁边放着一座小闹钟。床的右侧是一个大书柜,里面摆着许多书,有学习方面的参考书,有工具书,还有引人入胜的故事书。这些书就像一把把的金钥匙,帮助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大书柜就像一位知识渊博的博士,给我解答疑难问题,为我插上知识的翅膀。我的卧室里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家具,可我十分喜欢它。因为这是我舒适的学习乐园,使我好好学习,快快长大。
〔评语〕自己的卧室,自然十分熟悉。作者先交待了卧室的位置。接着写卧室的陈设,按照先中间后左右的顺序,依次写了床、写字台和大书柜。还写了床上、写字台上和大书柜里的物品。描述得有条有理,简洁明确,就像我们到这个卧室参观过一样。
卧室
我的卧室紧靠阳台边。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夜晚,月光照耀,像是给我的卧室披上了银装。走进我的卧室,迎面是一张单人床。每天早上,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被子整整齐齐地叠好放在床上。床的上方贴着一张年历画,画上一个天真可爱的少年站在花丛中,红红的脸上露出甜甜的笑容。床的右侧有一个五斗橱,橱面的玻璃板下压着许多照片,望着妈妈的照片,她仿佛时刻生活在我身边,陪伴着我学习和生活。玻璃板上放着一只做工精巧的花瓶,瓶里插着五颜六色的花儿,给人以幽雅的感觉。床的左侧窗下放着一张写字台。写字台上有笔筒、日历和书籍。每到放学后,吃过晚饭,我总喜欢坐在这里看书,学习。卧室虽然不大,但是我学习的小天地。我爱我的卧室。
〔评语〕描写一个地方,为了把陈设说得清楚、明白,就要准确地选用表示方位的词。这篇短文选用了“迎面、床上、上方、右侧、旁边、左侧”等一系列词,交待了“单人床”,“年历画”,“五斗橱”,“照片”,“花瓶”所处的位置,使人读后,一目了然。
我们的教室
我们的教室在操场的东南角上。门前有几棵高大的白杨树,微风吹来,树叶就“沙沙”作响。走进教室,迎面墙上贴着淡绿色的壁报,壁报上端贴着“学习小虎子,人人争做首都好少年”的大标题。报头画的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姑娘,正在专心地下棋。壁报上贴满了小虎子做好事的连环画和同学们写的决心书。南墙上是“学习园地”,有优秀作文,有大字,还有五颜六色的图画。
教室的北墙上挂着一块大黑板,老师就用这块黑板教我们写字、做题、识谱、画画„„ 黑板前面放着老师的讲桌,老师每天就站在讲桌旁,不辞辛苦地给我们讲课,指引我们走进知识的宫殿。
教室西墙上是一排明亮的玻璃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
教室中间,整齐地排列着五行桌椅。那是同学们的座位,同学们就在这里专心地听讲,认真地做作业。
我们坐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多幸福啊!〔评语〕小作者所写的教室是在“操场的东南角上”,这一句把教室的位置交待得十分清楚。然后由外到里写教室里的陈设:迎面有“壁报”,南墙地图,北面有黑板,前面有讲桌,西墙有玻璃窗,中间有桌椅。每一个方面都抓住特点,细致描写,给人的印象很深刻。
小花园
这是一个坐落在友谊医院治疗中心的小花园。这里环境优美、宁静,是病人休息、疗养的乐园。花园位于治疗中心大楼的北面。步入花园的篱笆门便可看见一个圆形花坛。花坛四周是用串红镶成的红边,正面用冬青草组成了“祝您健康”四个醒目的大字。花坛正中是几盆金灿灿的黄菊。
花园的东边是一个圆形喷水池,水池的中央有一座假山,山上长满绿苔。红鲤鱼不时从洞中游出,悠闲地吐着水泡,金色的鳞片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喷水池的南面有一个小巧别致的廊子。淡蓝色的顶,乳白色的柱子,构成了淡雅协调的美。病人在廊内乘凉,会听到喷水池叮咚的水声,哗哗的树叶摆动声„„
从廊子再往南是一座人工堆成的土山。山的最高处,有一个古香古色的小亭子。红色的顶,四角翘起,远看像一只将要飞起的大鸟。四根柱子雕着花纹,具有民族特色。亭子周围种着一片松树,像忠实的卫士。病人来亭歇息,常常露出愉快的笑容。
花园虽小,但这里的喷泉、假山、亭、廊、花木,给病人带来了无限的幽趣。小花园的确是病人的乐园。
〔评语〕开头和结尾呼应是这短文的一个特点。短文开头交待了小花园所处的地点,结尾总括所描写的景物,指出这是一个“病人的乐园”。首尾一体,印象深刻。在描写每处景物时,又抓住各自特点,细致描摹,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爷爷的院落
春节,我来到乡下爷爷的家。走进院门,只见正面是五间新瓦房。一扇扇门窗,干干净净,新粉刷的墙壁,一尘不染。东边猪圈里卧着两头大肥猪,每头猪都是肉滚滚的,看起来走路都会困难。爷爷指着猪笑着说:“你们来了,咱们宰头猪,好好过个丰收年!”西边的羊栏里,关着几只白绵羊。几只羊像是在漫步,不时地抬起头来,望着我们“咩——咩”叫,好像在欢迎我们到来。院子里四周不知什么时候栽了几棵苹果树和梨树。夏天遮荫,秋天结果,真是美丽极了。满院子小鸡咯咯地叫,好一派热闹红火的景象。
〔评语〕读了这段文字,我们感到爷爷的家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过得幸福、富足。所以产生这种感觉,是小作者有序地描写了爷爷房屋的环境,从中引发了我们的感想。
第五篇:环境描写
小说阅读之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什么是小说中的“环境“
指小说中,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时间、地点、天气、季节、景色、场面等。
(二)环境的定义
1、社会环境
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情态、生活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物的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
2、自然环境
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三)自然环境作用的探究
一、鲁迅在《药》中描写夏四奶奶给夏瑜上坟时有这样一段描写:
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烘托人物心情,反映人物心理。二
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星期六,我们去淮安,参观周恩来纪念馆。
早晨,东方刚刚露白,太阳还没升起,我就催促爸爸赶快送我上学校乘车„„
我们饶有兴趣地参观着每一个厅,不知不觉,太阳已照到我们的头上,很多同学额头已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可每个同学还在端详着每一张图片。看着那一张张照片,我们仿佛走进了周总理生活的年代„„
太阳已渐渐落山,我们才恋恋不舍的登上回家
自然环境对情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展开、推动、暗示小说的情节。
三 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生从明仑大学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
This is your war!”
自然环境→往往暗示社会环境
四、初春的清晨,风微微扬起轻纱薄帘,纷扬的雨丝宛若曲终回环,轻轻着落。几声轻脆的鸟鸣划破了天幕„„爷爷就那样静静地躺着,脸上是那样的安详„„
(爷爷一生酷爱琵琶,可一生总是那样的坎坷,只有在风烛残年才重归天籁„„)
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季节)、地点等,特别是渲染气氛。
五、施耐庵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三段有关雪的描写:
1、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草料场,)
2、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在林冲觉得身上寒冷去沽酒御寒的路上)
3、“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林冲喝了一顿闷酒仍旧迎着北风回来。)
为下文内容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小结:小说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交代或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奠定情感基调。⑤为后文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⑥深化主题。
思考:那么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同学们阅读有关的小说文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社会环境描写如何分析
分析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要与中心联系起来,要和人物个性、命运联系起来,要与故事的背景和情感基调联系起来,要思路开阔,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一、《孔乙己》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一一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交代了人物的活动地点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社会的本质特征。
二、鲁迅的《祝福》中的片段: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百无聊赖地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这段作者对四叔书房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揭示了人物心境,表现了人物性格。
三、《祝福》片段节选
我在蒙眬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凸显内容,深化主旨。
四、《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环境描写: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的作用?
渲染了悲哀的气氛,衬托出人们悼念周总理的极其沉痛的心情。(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
五、《骆驼祥子》极力刻画了日烈雨暴的情景。当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在雨中挣命。
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勤劳的本性,从而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悲惨的主题。
(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
小结: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在小说的开头,一般有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二、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烘托心情
往往用生动的社会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三、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
社会环境描写,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四)环境描写的常见考查题型: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文中某处的环境描写有何特点或有何作用?
(五)环境描写作用的答题指导
解答此类题我们要从环境本身的特点、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考虑。第一步: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
自然环境描写答题时,要紧扣其表现了怎样的地域风格,提示了什么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等
《故乡》开头景物描写:
“时候既然是深秋;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这段景物描写是渐近故乡时“我”在船上所见,活画的是一幅死寂的故乡冬景图。作者用这些语句极力渲染了农村萧条、荒凉、沉寂的气氛。
社会环境答题时必须结合时代背景,指出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①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
②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③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④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1.文段中描写自然环境的语句是: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画眉在 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描写社会环境的语句是: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2.文段中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这里的环境描写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
具体的时间和时代背景,特别是社会环境的描写,揭示了国土已 被侵略军所占领的社会现实,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现实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二步: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
分析环境描写要看它对刻画人物起到什么作用,具体如下: 衬托人物„„心理 交代人物„„身份 表现人物„„性格
《故乡》的开头所描绘的“故乡冬景图”,作者极力渲染农村萧条、荒凉、沉寂的气氛,正烘托出“我”当时的悲凉的心境,荒凉的景象与主人公悲凉的心境融为一体。
第三步: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环境描写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伏笔,作铺垫。
《故乡》开头对“没有一些活气”的萧索荒村的描写,与“我”悲凉的心境相融合,一开始就为全篇定下了抑郁深沉的感情基调。这“眼前的故乡”和“回忆中的故乡形成对比,从而引出对回忆中的故乡的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最后一课》中“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它们已经收操了”这一社会环境描写为后文表现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埋下了伏笔,把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
第四步:深化文章中心(主题)
叙事类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最终都是为了深化文章的主题,答题时必须要结合文章中心(主题)来答。
第一步: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
自然环境描写:表现了„„地域风格
提示了„„时间、季节
渲染营造了„„氛围,烘托人物心情 社会环境:
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指出相关语句揭示了„„社会现实
第二步: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
1、衬托人物„„心理
2、交代人物„„身份
3、表现人物„„性格
第三步: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内容埋伏笔,作铺垫。第四步:结合文章中心作答
深化了文章„„主题(中心)
(六)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答题模板)
①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间、季节、地点、背景),营造了„„,还暗示了„„(社会环境的特点);
②烘托(揭示)了人物„„(性格、心理或身份特征)
③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作辅垫(或跟上文„„相„„(呼应)。④表达(揭示、暗示、寄托)„„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