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曹操的五大谋士
曹操的五大谋士
在《三国志》中,陈寿将荀彧、荀攸、贾诩归为一传,而将程昱、郭嘉与董昭、刘晔、蒋济、刘放孙资这些第二梯队的谋士放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
陈寿曰: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于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程昱郭嘉这五人,他们都是当世奇才,尽管他们品德举止风评等方面,与荀攸相比差得很多,但是在军事谋划这方面,跟荀攸还是一个水平的。
荀彧,体大思精,总统后盾 荀攸,传奇完人,战术大师 贾诩,经权达变,长于应对 程昱,勇略过人,刚戾傲慢 郭嘉,鬼才
所以说荀攸的品行和评价最高
荀攸
总结:我觉的荀攸最大的特点就是低调和城府深
·七八岁的时候被喝醉的叔父荀衢误伤了耳朵,出入游戏就知道躲着荀衢,荀衢听说后“惊其夙智如此”。·十三岁的时候就看出主动请缨为祖父荀昙守墓的人“殆将有奸”,其识人之能可见一斑!·行刺董卓失败后,共犯何颙“忧惧自杀”,而荀攸则“言语饮食自若”,这是何等强大的心理素质!·董卓死后,荀攸得以免罪,“攸以蜀汉险固,人民殷盛,乃求为蜀郡太守”,这里可以看出荀攸的远见。·口风很紧,跟随曹操后所出的计谋连家人子弟都很少知道,有人问他太祖取冀州的始末,他怎么回答的?“佐治为袁谭乞降,王师自往平之,吾何知焉?”这个回答真是狡猾狡猾的,身为谋主来一句“我怎么知道”,直接堵住了其他想要来问他人的口。
荀攸太低调。纵观荀攸传,没有一句批评的话,连一直在旁边吐槽各种记录的裴松之,都没有说过他半句不好。做人如此。
早年经历各种淡定,被董卓关牢里也吃喝不耽误。跟了曹操以后,所有的记述都是某战出某策。没有任何逸闻。。
曹操说: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甯武不能过也。
曹操还说:荀公达,人之师表也,汝当尽礼敬之。(对曹丕)
而曹丕怎么做的呢?攸曾病,世子问病,独拜床下,其见尊异如此。曹丕是世子,世子就是半个主子。。居然下拜。可见一斑。
荀彧 荀彧,字文若,豫州颍川颍阴县人;荀攸叔父。先为袁绍谋士,后投效曹操,参与军国决策,贡献颇大。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被曹操忌恨,自杀身亡,被曹操追赠为敬侯。
荀彧是最早投靠曹操的主要谋士。曹操开始十分信任荀彧,不亚于汉高祖刘邦信任留侯张良。后来荀彧听说曹操有称王之志,才发现曹操不是忠贞的汉臣,他心目中的“明公”不是这个样子。这是荀彧个人的人生悲剧。
一 深谋远虑
荀彧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深谋远虑,每每做大事情必先考虑其后的发展。早年其投于袁绍门下,因知袁绍终不能成大事遂与其侄荀攸投奔曹操。曹操在政治上、军事上由一个一般的割据武装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确立了最后三足鼎立的历史格局,可以说多半归功于荀彧的谋略。最能体现这点的是荀彧为曹操所做的三大决策,即建立稳定的根据地,迎汉献帝于许都,与袁绍进行官渡之战。曹操在占据兖州为根据地之后,为其父死于陶谦部下之手而耿耿于怀,举大军攻打徐州。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巩固了曹操的大后方。当听到陶谦病死,刘备做了徐州牧后,曹操又要起兵讨伐刘备。在这个关键时刻,荀彧谏曰:“昔高祖(刘邦)保关中,光武(刘秀)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将军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且河、济天下之要地也,今虽残坏,犹易自保,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可以不先定。今若取徐州,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吕布乘虚寇之,是无兖州也。若徐州不得,明公安所归乎?今陶谦虽死,已有刘备守之。徐州之民,既已服备,必助备死战。明公弃兖州而取徐州,是弃大而就小,去本而求末,以安而易危也。”从这段谏词中可以看出荀彧目光长远,工于谋略。而后荀彧劝曹操迎汉献帝于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从而致使曹操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能以中央的名义进行征伐,在政治上掌握了主动权,为其讨伐诸侯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官渡之战前,曹操因为军力与粮草不济,萌生退兵避袁绍之锋锐的想法。正当犹豫不决之际,荀彧至书曹操提出:“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公今划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从而彻底稳定了曹操的开战之决心,于是有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基本统一北方。小说中荀彧尽管很少跟随曹操出现在战争第一线,却知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之外,不得不让人钦佩。
二 清高正直
荀彧为曹魏所建立的汗马功劳是有目共睹的。《三国演义》对荀彧的高超智谋也很崇敬,但因其身处曹魏集团,根于“尊刘贬曹”的思想作者给他安排了一个与正史不同的悲剧下场。据《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太祖年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他是病死的。但《三国演义》却写荀彧服毒身亡,被曹操害死:“彧也知操有杀己之心,托病止终寿春。乎曹操使人送饮食一盒至。盒上有操亲笔封记。开盒视之,并无一物。彧会其意,遂服毒而亡。”荀彧虽于曹魏集团的建立居功甚伟,却落得个被曹操逼死的下场,这也和他自身的性格是分不开的。荀彧为人高尚,生活勤俭,不贪图钱财。在从曹操的这些年中,曹操经常赏赐大量金银财帛,荀彧将所赐之物皆散给族人和朋友,家无余财。
建安八年,曹操上表,封荀彧为万岁亭侯。正在担任尚书令的荀彧看到了曹操的表文。他非常谦虚,认为自己没有战功,把表压了下来。并让其侄荀攸在曹操面前多次推辞,曹操又写信给他说:“同你共事以来,你帮着纠谬辅政,荐举人才,提出计策,周密谋划,做得已很多了。立功不一定都靠作战,希望你不要推让。”荀彧不得已这才接受万岁亭侯的封爵。公元207年,随着荀彧功劳的累积,曹操增荀彧食邑千户,前后共计两千户。曹操觉得封赏得还不够,又要加封荀彧为三公的高官。荀彧淡泊名利,让侄子荀攸在曹操面前推辞了十几次,曹操才打消了念头。为官而不喜爵禄,这一品格已经让许多人折服,也足以使当代挖空心思捞钱谋晋升的官吏们汗颜。
三 善谋略而不善谋身
若仅仅只是为官清廉,为人正直,远远不足以让曹操对荀彧起恨,乃至狠下杀心。荀彧的悲剧在于他是忠于大汉的君子而非忠于曹魏的鹰犬。荀彧之死的导火线是他反对曹操称魏公。建安十七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荀彧认为:“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此言一出,曹操心里必定是深深怨恨,虽当时无所行动,却早已谋划除掉荀彧。荀彧之所以会说出这种不合时宜的言论,是因为他的个人政治理想是匡扶天子,维护汉室,中兴大汉王朝。当初投入曹操手下尽心扶持,也是为了将来的某一天曹操能清君侧、勤王事,尽心辅国。称公一事,表面上是一个官位之争,实际上是“扶立汉室”与“自立为王”两种思想在斗争。晋封魏公,那曹魏与汉朝廷就是国与国的平行关系了。既然他是汉朝的忠心臣子那就一定不能让曹操压迫皇帝,行篡权窃国之事。如此明知无法阻止曹操称公,也必须进言反对,以全自己尽忠汉室的一片良苦之心。“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一高风亮节,不失为当时士大夫的典范,无愧于后世对
他无双国士的称赞。荀彧善谋略却不善谋身,清正高洁的品格使他得罪了不少贪官恶吏,甚至得罪自己的顶头上司——曹操。当曹操还将其视为“吾之张良”时,尚可安身立命;而当他成为曹操的眼中钉肉中刺之时,他便失了在曹魏立足的资本。所以,在收到曹操送的食盒而内空无一物时,他也意识到了,主公心中已经没有自己的地位了。那荀彧的死也就显得理所当然了,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此时的曹操天下已二得其一,且帐下谋士如云,要你老迈的荀文弱何用。
程昱 程昱:刚戾傲慢,狠,自大
狠:《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初,太祖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这事情大约发生在兖州之乱时,张邈等趁曹操攻徐州时叛变,招吕布入兖州,急攻曹操本县。后兖州突遇饥荒,饿殍遍野,流民满地,曹操吕布双方,谁也没办法再发起攻势,战事正处于最艰难的阶段。也就在这时候,程昱,在他的本县东阿,四处为曹操搜刮粮食。实在找不到粮食的时候,程昱就把人肉晒干,做成肉脯,掺在粮食里。如此说是真,确实够狠!
书记:“昱性刚戾,与人多迕。也就是说程昱这个人性情刚直暴戻,和旁人有不少过节。
贾诩
贾诩:经权达变,长于应对
首先,算无遗策!这么高的评价还不是我给的,是陈寿给的。《三国志》魏书十之荀彧荀攸贾诩传中原句,贾诩,庶乎算无遗策。仔细想想三国中那么多谋士,有几个可以称得上算无遗策。诸葛亮,司马懿,周瑜都不行,我能想到就只有郭嘉和荀攸了吧,全是是曹营的。那就说说他的计谋吧,《三国演义》中对贾诩描述最多的,也是最著名莫过于在张绣麾下时,先投降曹操又叛变,再败于曹操又胜之,最后又投降曹操。我猜张绣都玩懵了,结果曹操死了典韦,死了大儿子曹昂,死了侄子曹安民,和贾诩还是相见如故,英雄惜英雄吧!简单梳理下,让败军李傕郭汜联合杀回长安,生灵涂炭,献帝丧胆;让张绣先投降后叛变曹操,差点杀死曹操,曹操折一堆心爱之人;让张绣先不追击曹军,张绣不听,后又让追击,结果先败一阵后又战胜,强行五五开;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时,袁绍派人招降张绣,贾诩直接骂走使臣,然后让张绣投降于曹操;来曹营后更加厉害,这大多是《三国志》中记载的,演义中后面几乎很少在露面了。先让曹操尽早确定战机,战胜袁绍;然后不让曹操去争江东,不听,结果赤壁大败;帮曹操出谋离间马腾韩遂,平了西凉;给曹操讲刘表袁绍的故事,让曹操明白确立谁为太子;曹丕继位后,分析蜀国和吴国的局势,不能力破,让他安心发展国力,不听,结果曹丕江陵大败。
想到诸葛亮的一句话,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苟全性命的技巧恐怕没人能和贾诩相比吧,可以说三国中贾诩是唯一一位得到善终的谋士。晚年的贾诩,正确的选择了退居在家,不再参与天下纷争。三国志中原文,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对了,连肉都不吃了,斋戒了。大风大浪经历过后,内心已经平静了,或许是天下纷争看的太多,不愿再见生灵涂炭了吧。
作为乱世中的一个谋士,洞悉人性,择明主而栖,出谋划策,还能算无遗策,最后寿终正寝,77岁高寿,能够审时度势,懂得进退,堪称三国中真正的大智慧之一,以此称之三国第一谋士绝对没有非议。但是,为什么说不好评价呢?如三国杀中贾诩的技能——乱武和完杀所说,贾诩之计太过狠毒,而且我个人感觉没有什么原则。连李傕郭汜这样的人,他都为其出谋划策,致使汉帝流离,朝廷崩坏,人民受的苦就更不用再提了。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为了生存,但是想想诸葛亮未遇明主,可以在隆中唱歌读书;郭嘉未遇曹操时也赋闲在家;甚至连曹操年轻时都在家读书练武。但是,贾诩却跳了出来,侍奉了好几个主公,不知是想让天下统一还是更加纷乱。
贾诩,贾文和,智谋没话说,读人没话说,却不知其志在何方。毒士也罢,智士也罢,或许他也不在乎,留给后人评说了
郭嘉
郭嘉是个鬼才
郭嘉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显赫功勋,郭嘉去世后,魏军屡屡受挫,一蹶不振,可以说若无郭奉孝,曹魏绝无机会取代东汉。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冠绝一时”。因为荡平乌丸得罪了后金(满清)的祖先,故而郭嘉在现代知名度不高。
207年, 袁尚逃入乌桓, 即现在的辽宁锦州一带。曹军诸将都说“ 袁尚已如丧家之犬, 关外胡人不会支援他们的。如果再做远征, 刘备必然会挑拨刘表袭击许昌, 万一有什么变数怎么办”此时的刘备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 在荆州刘表的身边又积聚了相当的实力。以曹操对刘备的了解, 他有理由担心自己孤军远征之际, 刘备会在背后发难。这时, 郭嘉又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见解“ 明公你尽管放心地去远征, 留下一个空空荡荡的许都也无妨, 我料定刘备无法给你添麻烦。不是刘备不想添, 而是有人会代替您来阻止他, 此人就是刘表。” 在众人一片哗然声中, 郭嘉详细地分析了平乌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 胡人自恃偏远, 现在必然没有防备, 突然发动攻击, 一定能够将他们消灭。袁绍对胡人有思, 如果袁尚还活着,他们一定帮忙,迟早是隐患。现在袁家的影响还很大,这个时候南征,如果湖人有行动,我们的后方就不安稳了。但刘表是个只知坐谈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驾驭刘备,所以必然会对刘备有所防备。现在虽然是虚国远征,但一劳永逸,就再也没有后患了。”郭嘉的观点一针见血,曹操听罢茅塞顿开,立刻进兵辽东。曹军在白狼山奇袭乌桓主营,俘虏了20余万人。走投无路的袁尚投奔了襄平公孙康。曹操军到易城,郭嘉觉得推进的速度还是太慢,又进言道:“兵贵神速。现在潜力远征,辎重太多,行进缓慢,被对方有所觉察必然就要做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后来,这一战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 兵贵神速、奇兵制胜” 的经典战例。曹操在设置了一些撤军假象之后, 暗中率领一支轻装精兵, 在向导的带领下突然出现在乌桓首领踢顿王的背后。乌桓军士措手不及, 首领蹋顿也被击杀。这次行军路况极端恶劣, 沿途有长达二百里的地段干旱无水。当粮食吃光以后, 曹军将士又不得不先后杀了几千匹战马充饥, 才艰难抵达目的地。同年秋天, 辽东太守公孙康带着袁尚的首级前来投降。曹操根据郭嘉的计策终于彻底平定北方, 统一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在从柳城回来的途中, 因为水土不服, 气候恶劣, 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劳过度, 郭嘉患疾病去世。就这样, 一个旷世奇才如流星一般陨落了。当时, 曹操痛哭失声。这一年,是公元207年。这是个特殊的年份,两位重量级谋臣郭嘉和诸葛亮擦肩而过,郭嘉撤手离去,诸葛亮却正式出山。正式这一去一来,改写了三国的历史。
第二篇:谋士的造句
谋士拼音
【注音】: mou shi
谋士解释
【意思】:设谋献计的人。
谋士造句:
1、大卫的叔叔约拿单作谋士。这人有智慧,又作书记。
2、我看的时候并没有人,我问的时候他们中间也没有谋士,可以回答一句。
3、孙权引一班谋士,随后都到,却教吕范来馆驿中请玄德。
4、星期天,鲍威尔就职前来到布莱尔大厅会见Aspin,副总统戈尔和其他高级民主的谋士。
5、或许有朝一日,艾伦也将拥有宽宏大量的精神,承认盖茨因为使上述一切变为可能,而理应得到远多于他在《谋士》一书中所获得的赞誉。
6、《哈利?波特》影星丹尼尔?雷德克里夫长着一只鹰钩鼻,这类人占到9%。鹰钩鼻被认为象征着有商业头脑的冷静谋士。
7、鲁国的国王鲁庄公带着谋士曹刿指挥作战。齐军第一次击鼓以后,鲁军备发起进攻。
8、两党谋士们都认为这一数额上的差异表明,目前,民主党候选人在重新夺回白宫宝座的竞争中劲头更足。
9、赛林达·莱克是民主党民调专家和政治谋士。
10、他是一个完美的谋士。
11、公平地说,《谋士》一书中并非只讲述了微软的故事。
12、谋士多,保安全。
13、马克·佩恩是1990年代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和2008年希拉里·克林顿竞选总统期间的一位重要谋士。
14、很久很久以前,鼠王有个美丽的女儿。她长到该出嫁的时候,鼠王召集了他所有的谋士来商量这件事。
15、当国王的其他谋士看到大流士如此地喜欢但以理,他们开始生气和妒忌。
16、大流士对那些密谋反对但以理的谋士们非常生气,派人去召他们来。
17、“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Barack正是他向这个国家所传达的信息的完美榜样,”Obama竞选团队首席谋士DavidAxelrod在去年曾经这样对纽约时报说。
18、你的法度是我所喜乐的,是我的谋士。
19、谋士们直奔国王那里,他们提醒大流士他的新法律。
20、只有少数的军事指挥官和谋士曾经达到这一严格的认证。
21、“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是如今还在玩谋士的玩家的真实感受。
22、冯仑、王功权都曾在南德集团做过事,当年都是“中国首富”牟其中的手下谋士。
23、大流士为他的谋士的提议而感到高兴。
24、作为一个谋士,首先你要有一种意识:你不是单P的强者。
25、听到整个宫廷的嘲笑声以及大臣和谋士们的话,国王很羞愧。
第三篇:曹操111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书法。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三国志·武帝纪》中说曹嵩“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国志》时间接引用三国吴人所著《曹瞒传》中称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说可信度不高。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与才能,曾经潜入张让家,被张让发觉后,手舞著戟越墙逃出,全身而退。又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这些活动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稳健的基础。公元174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公元178年(光和元年),曹操因堂妹夫滁强侯宋奇被宦官诛杀,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其后,在洛阳无事可做,回到家乡谯县闲居。公元180年(光和三年),曹操又被朝廷征召,任命为议郎 公元184年【甲子年】(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皇甫嵩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朝廷徵还其为东郡太守,拜为议郎,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公元193年秋,曹操的父亲曹嵩来曹操处路上,被陶谦派兵杀害,曹操遂进兵徐州,向东南扩展势力。陶谦退守郯县。次年夏,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东海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开辟玄武池训练水军。六月,曹操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汉朝丞相。基本平定北方后,兵锋转而南向。七月,进军南征荆州刘表。八月,刘表病死,其子刘琮接任荆州牧。九月,曹操大军进至新野(今属河南),刘琮以为无法抵挡,举荆州之众投降曹操。这时,官渡之战后投奔刘表的刘备屯驻于樊城(今湖北襄樊),听说刘琮投降,便率军向江陵(今属湖北)撤退。江陵为荆州重镇,存有大量军用物资。曹操听说,怕江陵落入刘备之手,遂亲率五千骑兵从襄阳(今湖北襄樊)疾驰三百里,在当阳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将刘备追上,大破其军,随后进占江陵。曹操在击溃刘备后,乘势想一举鲸吞江东,孙权、刘备两家在鲁肃和诸葛亮等人的努力下,组成联盟,孙权命都督周瑜率军三万,与刘备的两万人马组成联军抵抗曹操。曹操自江陵东下,至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与孙、刘联军接战不利,暂驻军于乌林(今湖北洪湖县东北,长江北岸邬林矶),与对方隔江对峙。周瑜用诈降之计,命大将黄盖率小战船十艘,上装柴草,灌以膏油,船头钉上大钉,假称投降,向北岸而进,至离曹营二里之处时,各船一齐点火,然后借助风势,直向曹军冲去,曹军大败,舟船被烧。曹操率军从华容道(今湖北监利西北)陆路撤回江陵。撤军北还。
13个。丁夫人,曹操原配夫人,无子女。卞夫人,曹操继配夫人,武宣卞皇后。生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四子。创建曹魏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曹操起兵号称四十万,亲自南征孙权。次年正月,曹军进至濡须口(今安徽巢县东南),攻破孙权设在江北的营寨,生擒其将公孙阳。孙权亲率军七万,前至濡须口抵御曹军。二军相持月余,各无所获。曹操见孙权军容严整,自己难以取胜,遂撤军北还。曹操以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魏太子。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曹操患有脑疾,时有发作。时近晚年,脑疾发作异常频繁,经常痛得通宵难以入睡。当时的神医华佗就给曹操出过治疗的建议,但是被曹操不仅没有采纳,而且把世上唯一能够救他的神医给轰了出去。华佗通过仔细诊断,确诊曹操长有脑瘤,需要开刀。曹操听说要在他脑壳上动刀子,当时就吓得不得了。华佗以关羽刮骨疗毒的事迹鼓励他,但是也没有用。因为曹操并不是怕痛。一代枭雄会怕区区的小痛吗?那岂不是笑话!曹操生性多疑,一听说华佗要在他脑袋里面动手术,他所思考的不是治疗方案的可行性,而是怀疑华佗的动机,天生多疑的性格决定了他要把救命当成要命。所以他不尽拒绝了这个唯一能够救他性命的机会,而且气愤地把神医轰出门去。后来历史证明,曹操死于脑疾;而这个脑疾,如果不是曹操本人拒绝的话,早就被神医华佗给治愈了;也就是说,如果曹操自己不执意保留这个脑疾的话,其实就没有脑疾了。
第四篇:曹操
高考满分作文与文化名人曹操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位奸雄,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读过“三国”的人,一提起“奸雄”,谁都知道是指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最能体现曹操的奸恶。
但现实生活中的曹操,却有着对理想的追求,是一个矛盾的复杂体。原以为曹操是一代奸雄,又以为只是一介武夫,读了他的《短歌行》等诗篇,才知道他的内心世界是极其丰富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否也印证了一条真理:人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
曹操是建安七子之一,有极高的文学造诣。《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作品都是曹操写的。【原文再现】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素材评析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
适用话题
曹操爱惜人才,胸怀大志,杰出的军事才能值得大家学习,但是曹操狡诈多变,性格多疑也常常提醒大家,适用话题有“智慧与狡猾”、“理想”、“抱负”及“诚信”、“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人与路”、“谈意气”等。【精彩范文】
致曹操的一封信 2004年高考全国卷考生
孟德君:
悠悠千载,别来无恙否?千载之后,您的枭雄气概仍让晚辈钦佩万分,你横槊高歌,你长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时,眉宇中流露出的求才若渴的神情,仍让我想后心有余香。可是——孟德,我仍觉得您性格中有一极大弱点,这虽没阻止您最终成功,却至少使您的时间推后了。
您对“人言”的态度错了!
“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博望坡”,三把大火烧出了刘氏基业,可是赤壁一战让您狼狈不堪,那把火烧在你的心头啊!您叹息,可您又可曾细想,失败之源是过分相信人言啊——“北兵不善水战,宜用铁链子,船只,则行之平稳,丞相之成功之日亦不远矣”——那个与卧龙齐名的人口舌生花,您敬若神明,可最终„„
的确“常问路的人不会迷路”。但相信一切是一个人致命的错误。
是的,赤壁一役让您清醒了一点,可您又犯了又一种错,那就是——怀疑一切。
杨修乃千古名士,对您又忠心耿耿,偶尔有点恃才放旷,可人无完人啊!您最终以“扰乱军心”之名杀之,使贤良之士心寒。您为什么杀他?是他对着被您“梦中”杀死的近侍痛哭“丞相非在梦中,君在梦中耳”时下的祸根吧?他说的没错!您怀疑任何人又表现在——杨修细陈“鸡肋”之涵意时,您就该放弃这“食之无味”的一战,可您又过分刚愎自用,执着进军,可最终却几乎丢丁性命。赛纳克说:“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您就犯了这个错误啊!
但丁有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话虽自信,但是却忽略了一件事:人该常听别人的意见。人啊,“应当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
所以,孟德君,小女子有一言进上:别人的意见,当听则听,自己的自信,当信才信,别被人言遮望眼,亦防自信扫慧云。
无知晚辈,出言放肆,尚请见谅。无知言论,请君斟酌,认为有理,可信则信!认为无理亦可弃于案头,哂笑即可。
顺祝身安!
无知后生:XXX敬上
XX年XX月XX日
所用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
名师点拨:书信形式,采取第二人称直接对话的方式,可以拉近阅卷老师的距离,同时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以一“小女子”身份直陈“你对‘人言’的态度错了!”真可谓“出言放肆”!作者注意谏言委婉开篇,先褒扬其功德,在曹操或许沾沾自喜时当头棒喝!虽出言大胆,却又因精熟三国,依靠丰富的论据说得句句在理,字字有情。曹操泉下有知,当为之汗颜。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2004年高考福建考生
京剧舞台上,白脸曹操冠带辉煌,高唱:“世人害我奸,我笑世人偏。为人少机变,富贵怎双全?”
世人口中的“奸雄”,京剧当中的白脸,《三国演义》里的无数典故,把曹操堆砌成奸诈的化身。然而,即便是“亲刘贬曹”的罗贯中,也不得不为曹的才情与智勇所折服,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出身官宦,十六岁举孝廉任城门典校卫。设十二色杖,不分贵贱一旦违犯出入城规,皆与杖责。这体现他的“忠信”。黄巾作乱,曹操任骠骑都尉奋力破敌也是“忠勇”表现。
董卓当权,败坏纲纪。操夜带七星宝刀只身前往行刺,其勇不下荆苛,行刺失败,董卓怀疑他时他又临机应变说是来献宝刀,骗过董卓后星夜飞离京城。这一些不都说明他有勇有谋吗?
我相信倘若曹操生在治世必定是个不可多得的能臣。然而当时的乱世注定他必须背负起“汉贼”的骂名来收拾分崩离析的汉家天下。汉朝的气数已尽,朋党、外戚、宦官争权夺势使它走向衰败。这时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人出来撑住局面。孙权不行,他坐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历得四世已属侥幸;刘备也不行,靠得前朝“皇叔”之名,以“仁义”面具收罗诸葛、关张赵云,占据荆州蜀中富饶之地,却终是“生儿不象贤”,刘禅宠信宦官,难脱前朝柽梏。事实证明只有曹操建立的魏国具有统一天下的能力。“汉贼”、“乱臣”的骂名只是用来套住对前朝愚忠的愚民的缰索。识得时务的人,谁说曹操不是英雄?
“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大子以令诸侯”,这一切无不表现出曹操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高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表现出他广阔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怀。
以当今全面发展的观点看,纵观整部《三国演义》,哪个人及得上曹操这样军事、政治、勇气、谋略、才气集于一身呢?诸葛也比不上,他没有狠辣的手段,所以会有宦官黄皓坏计;没有豪迈的诗情,所以要借吟前人《梁甫吟》抒志;没有严刻的惩罚制度,让李严延误的军粮阻断了伐魏的征途。
曹操是一个强人,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他的产生既是个人际遇,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曹公,生而不能与之交游,真人生一大憾也!
所用话题:选择所列举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文章
名师点拨:运用逆向思维,对历史人物进行大胆评说,是一种聪明的写作方式。文章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没有受到世俗看法的影响,而是有自己的独特的思考。作者认为,“曹操是一个强人,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他的产生既是个人际遇,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曹操这位集军事、政治、勇气、谋略、才气于一身的枭雄,之所以会招来“汉贼”、“乱臣”的骂名,是因为“‘汉贼’‘乱臣’的骂名只是用来套住对前朝愚忠的愚民的缰索”。这样的看法是非常有见地的,因而对曹操的评价是符合历史的真实的,是一篇精彩出色的人物述评
曹操遗书
曹丕吾儿:
呜呼,为父大去之日不远矣!于此海内战乱纷仍、国家鼎足三分之时,吾委实不忍撒手而去。想当年吾雄心 勃勃,欲拯万民于水火,一统华夏,建宏图大业。如此夙愿,今日将
成泡影。天乎?人乎?而今已乎!父死不瞑目也!
人言:“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父有紧要之言欲告于汝,望汝切记!
甲子年,黄巾作乱。吾挺身而出,集思广益,与众多仁人义士并肩携手,齐心协力,斩贼首级万余,终大破之,故得以入朝为官。后吾败袁术,诛吕布,身居宰相之高位,挟天子以令诸侯,欲定天下。
袁绍恐吾势大,率兵四十余万来攻,决于官渡。其时吾兵微将寡,粮草不济,世人莫不以吾必败。然吾了无惧意,欣纳谋士雅言,从长计议,与绍巧妙周旋。时许攸“屈身袁绍,言不听,计不从”。方其来投,吾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攸出奇计,献良策,吾军智劫乌巢,火烧粮草,遏绝退路,令绍首尾无暇相顾,终获全胜。自古及今,以寡敌众、以弱克强者寥寥,然吾创此奇迹,岂不快哉!
后,吾取冀州,夺荆襄,灭刘表,拥军百万,上将数千,兵精粮足,横扫中原。意气洋洋,踌躇满志,旌麾南指,与孙刘联军决于赤壁。
此时北方初定,诸侯或死或降,天下与吾争雄者,唯孙权、刘备而已。然其兵卒之和亦不过五万,吾自以孙刘必败,一统江山指日可待,遂妄自尊大,盲目自信。又轻信庸碌辈蒋干之语,误中庞统连环*计,拒纳其他谋士之谏,被周瑜小儿、诸葛村夫火烧战船,八十余万大军顷刻烟焰张天,岂不痛哉!吾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几至走投无路。后败走华容,险些丧命,徒留笑柄。
此奇耻大辱,吾没齿不忘!回朝后反复自念,始知刚愎自用,轻信偏听,拒谏饰非,祸莫大焉!
曹丕吾儿,为父纵横天下三十余年,群雄渐灭,止有孙权、刘备,未曾剿除,余皆不足为虑。而今不起,引以为憾。未竟事业,望汝继承。汝当记取父之教训,遇事不可妄自尊大,自以为是,亦不可忠*不分,是非莫辨,偏听轻信,切勿重蹈父之覆辙。临终遗言,儿其切记。勉之!勉之!
父字
建安二十四年冬 所用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
名师点拨:忠实原文,但是又要有所突破。从古典名著中取材,就意味着“带着镣铐跳舞”:既不能严重违背原著基本内容,犯常识性的错误;又不能脱离话题范围,离题万里。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本文给我们提供了范例。首先,作者非常熟悉《三国演义》,原著中的情节、人物,乃至重要历史事件准确的时间、细节和人物的性格,甚至某些原文词句,都了如指掌,可以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其次,文章始终扣住话题,不蔓不枝,紧紧围绕话题选取材料,展开论述,除此一概不涉及。本文实际是借名著之材料,表达作者自己对话题的看法,这正是文章本身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曹操事略:
1.疑杀华佗:晚年的曹操患了头脑痛风症,僚臣华歆向他推荐了神医华伦。遗憾的是,当华伦指出其症因风而起,病根入脑,风涎不能出,枉服汤药,须利斧开脑取风涎方可根除时,曹操竟疑心华佗是想乘机害他性命,遂将华佗杀了,一代神医命绝于世。
2.废除寒食节:“寒食节”相传起于春秋时严明文公悼念介之推之事。以介之推抱木焚死,人们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一百余天。曹操有一年视察并了解当地百姓的生活民情时,发现民间百姓每过“寒食节”的方式,己经非常严重地影响和危害了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于是下令废除。
3.提倡薄葬:218年,曹操颁布了一道《终令》,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圹基,陵上不堆土,不植树。一年后,他为自己准备了送终的四季衣服,并留下遗嘱说:我如果死了,请按当时季节所穿衣服入殓,金玉珠宝铜器等物,一概不要随葬。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4.割发代首:有一次,曹操大军经过农田,看见田里庄稼丰收在望,于是下令凡践踏麦田的,就斩首示众。不料自己的马受惊而一下子蹿入麦田中,践踏坏了一块麦田。为了实践自己的命令,取信于民,于是就割了自己的头发来代替。
5.望梅止渴:曹操征张绣时,路上缺水,将士皆渴,于是他以鞭虚指着前面说有梅林,军士听说后均感到口中生津,不那么渴了,最终走出了困境。
6.煮酒论英雄:一日,曹操与刘备边喝酒边评论天下英雄,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于是从容俯首拾箸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丈夫亦畏雷乎?”刘备说:“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意即连圣人对迅雷烈风都会失态,我怎能不怕呢?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曹操于是不疑刘备。
7.裸足迎才:许攸来投曹操,曹操正在睡觉,一听旧友许攸来投,连忙从床上跳下来,鞋袜不穿,跑出恭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许攸一见,感慨万千。
8.东临碣石:公元207年,统一北方的大局已定。仲秋八月,秋高气爽,曹操亲率威武之师,满怀胜利豪情,长驱东进。渤海西南岸有一山突兀,灵秀独钟,曹操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沧海,歌以咏志。于是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观沧海》。
9.滥杀无辜:董卓败乱朝纲,曹操带领儿个人逃回乡里,经过友人成皋吕伯奢的家。伯奢出去了,只有他的五个儿子。夜晚听到他们食器碰撞的声音,误以为是想谋害自己,于是在夜里杀了他们。而且还凄怆地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由此可见曹操阴险冷酷的权谋。
10.曹操焚稿:《三国演义》第六十回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张松出许都求见曹操,曹操见张松矮小,相貌又丑,便有意冷落他,边洗足边接见,使张松憋了一肚子气。次日,曹操掌库主簿杨修拿出曹操新著兵书《孟德新书》给张松看,意欲示曹操的大才。张松看了一遍即记了下来,故意笑曰:“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为己能。”杨修不信,张松说:“如不信我试诵之。”遂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杨修大惊,就去告知曹操,曹操奇怪地说:“莫非古人和我想的都一样?”认为自己的书没有新意,就让人把那本书烧了。
11.生性多疑:曹操死后采取了“疑冢”的措施。布置疑冢,一方面为了防止盗墓,另一方面,也和他生性多疑有关。传说,在安葬他的那一天,邮城所有的城门全部打开,七十二具棺木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从城门抬出。从此,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谜随之悬设。
名家点评:
(晋)陈寿: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梁)钟峡: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卷下)
(宋)苏轼:魏武长于料事而不长于料人,是故有所重发而丧其功,有所轻为而至于败。(《魏武帝论》)曹操阴贼险艰,特鬼蜮之雄者耳。(《孔北海赞》)
(清)刘熙载:曹公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艺概?诗概》)
章太炎:信智计之绝人,故虽谲而近正。(《魏武帝颂》)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魏昔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毛泽东:殷纣王(通常称之为“暴君”)精通文学和军事,秦始皇和曹操全都被看作坏人,这是不正确的。
郭沫若:他是一千七八百年前的人,史书所载,他能够不信天命,不信鬼神,毁灭邪祠,破除迷信,禁止厚葬,禁止复私仇,讳不避权贵,举能扬侧陋,敢于公开下令要选用被人称为“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
范文澜:他是拨乱世的英雄,所以表现在文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
沈伯俊:文学形象曹操不是历史人物曹操的真实复制品,但他却是历史人物曹操基本特征的演绎,既有雄才大略、志在统一的杰出政治家的一面,又有极端利己、残民以逞的封建统治者的一面:既有精通韬略、长于用兵的一面:又有忌贤妒能的一面。
素材运用
话题1: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材料加工:记得历史上常有这回事。比如说某政权到了不得不更替之际,某些人便兴兵起义,等到江山到手,便口口声声称他的“起义”是顺天应命,大势所趋,而当其治下的百姓因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起来反抗了,则为大逆不道,是造反,当诛九族!明明同是起事,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何也?“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也!事且如此,况于人乎?我不得不怀疑史书上记的某某欺师灭祖,某某体恤万民的真实性。鲁迅曾就关于曹操的记载而说因为曹魏运短,歌功颂德的少了,而作史的又大半是后朝之人,口诛笔伐的多了,所以我们看到的戏台上那面目可憎的曹操并不是真正的曹操。(2003年安徽高考优秀作文《偏心》节选)
话题2:规则
材料加工:死守成规也难成方圆。恰当的规则使世界更加有序,然而随着不断的发展、变化,也要有突破才能发展。昔日汉人宽袍大袖,看上去风度翩翩,却被夷狄之人打得落花流水,于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成就霸业。魏武曹操提于禁于亡卒之间,识许褚于荒野之际,得到了大批有才干而身份低下的下级军官,才破袁绍,败吕布,建立强魏,但这种制度使大批士族支持汉帝,曹操一生不得称帝。其子以九品中正制收尽天下官宦,完成了朝代更替的使命。前面说过秦以严以定民,却因苛律失天下,汉高祖约法三章以定民心,以老庄之道休养生息,儒家之道得天下人才。可见,突破了陈旧的束缚,才有长足的发展。(2002年北京高考优秀作文(何成方圆》节选)
话题3:宽容
材料加工:袁绍出兵讨伐曹操时,曾命陈琳草檄,陈琳才气横溢,义正词严。曹操看到后,大为震惊,出了一身冷汗。连头痛病也好了,他笑着说:“有文事者,必须以武略济之。陈琳文事虽佳,其如袁绍武略之不足何!”袁氏亡后,陈琳被捕,曹操部下有建议杀陈琳的。曹怜其才,乃赦之,命为从事。袁绍军队大败的时候,曹操的部队在袁的图书中,捡出书信一束,都是曹的下属与袁绍私通、图谋反叛的信。这时有人提议按信中人名一一核对,把这些人全杀掉。但曹操否定了这个意见,并且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即命人把这个“黑名单”付之一炬,不再追问。张郃天荡山失守,曹洪告诉曹操,认为张有罪,但曹操却说:“非郃之罪,胜负乃兵家常事耳。”曹操退守阳平关,派许褚接应粮草。许褚饮酒大醉,粮草被张飞夺去,自己兵败负伤逃回。曹操没有责怪他,白己承担了失败的责任,并令医生为许褚治伤。曹操曾派人招安张绣,张因过去与曹操有仇,杀了曹操的儿子,怕曹操不会容忍他。贾谢告诉他,曹操是个英雄,为了延揽人才,一定不会记私怨的。张绣遂即见操,拜于阶下。曹操把他扶起来,握着他的手说“有小过失,勿记于心”,并封张绣为将军。(《论曹操的用人政策》节选)
话题4:人才
材料加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中的这句诗可以说是曹操人才观最重要的体现。曹操身为一个领导者,对人才更是极端的渴望。
首先,曹操是爱才的,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成大事的人才。惟才是举,是曹操既出于他爱才的天性,更出于三分天下形势所逼,三分天下,得人才者居之。
其次,曹操尊重人才,不苟求,不求全责备,这是他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的一种气度和自信。如果没有这种思想,曹操怎么能从一个逃难京官,从手下不过几个亲随,足下不曾有寸土,臼手起家做到扫灭群雄拥有北方天下?而他手下的谋臣猛将大多是敌人营中的人,或因某种机遇集合到曹操麾下,如程昱、许褚;或冲着他雄才大略,能治乱定天下的名声而来,如郭嘉、荀彧;或神往他轰轰烈烈,言必行战必克的实绩而来,如满宠、董昭;或被曹操击破营垒俘虏而来,如张辽、张郃;或从行伍之中提拨上来,如于禁、乐进。试想曹操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格魁力和博大的胸襟气度,怎么能够做到?
因为爱才,才会不顾众人反对,舍得放关羽回去。因为爱才,才会真诚录用曾经发檄文骂曹操祖宗的陈琳。因为爱才,才会在郭嘉病重时期百般照顾,怜惜他。(《由价值观的角度来谈曹操的爱才论》节选)
话题5:谋略
材料加工:刘义庆在《世说新语?假谲》里说,曹操在一次军事行动中,带领军队走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兵士们很渴。曹操骗他们说:前面有梅树林,到那里摘梅子吃,可以解渴。兵士们听说有梅子可吃,口里都生出了口水,也就不那么渴了。据此故事,后人引申出了一句成语,叫做“望梅止渴”。
曹操说:“欲攻敌,必先谋。”重视谋略是曹操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曹操的军事思想深受历代兵家和学者称道。《三国志》作者评价曹操“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曹操的军事思想》节选)
话题6:进取心
材料加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龟虽寿)
这首诗充满着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东汉末年的战乱,给生产力带来极大破坏,经济萧条,白骨累累,给人带来一种感伤颓废的情绪。曹操的这首诗如一阵春风,吹散了这种伤感的情绪。他的乐观主义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激励人生进取。在闲难时期,曹操能激流勇进,积极向上,敢于向命运挑战,这是一种十分高尚的人生情操。(《论曹操的诗》节选)
话题7:英雄
材料加工:英雄还是奸雄?
你招贤纳杰,知人善用。你聚荀彧、郭嘉、程昱于帐下,收许褚、张辽于阵前,座下文有能臣,武有良将,”山不厌高,水不厌深“,你是想海内之士都越陌度仟来归。
军帐前,盈樽独饮,举剑问天,汉邦才俊,何不尽归我耶?你行于“蒿里”,但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于是从心里悲恸,“念断人肠”;你东临喝石观沧海时,沉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敞开胸怀想把天地包容:你江心横槊,旋即生发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风骚独领:你挥洒笔墨,笑傲文坛。你是那般才华横溢、那般风流满洒!马背上,勒缰援须,豪情满腔,又在酝酿新的诗篇?
你以道、义、治、度、谋、备、仁、明、文、武十胜于天下,但仍有人称你为奸雄。是因为你生性多疑,屠吕伯奢全家,还是因为败你诗兴而槊死刘馥,忌才学而杀杨修?抑或是你功高震主,无视汉天子存在?奸雄,时人作下的预言,史学家对你的评判,小说家给你的名号。
孟德啊!只有你自己明白,“是非成败转头空,浪花淘尽英雄”,功与过留与后人评说,我只管把酒临风,歌以咏志!
话题8:角度
材料加工:罗贯中笔下的《三同演义》中,曹操那阴险的心理令人生畏:在京剧中曹操那白脸奸臣的角色在众人心中早己根深蒂固,„„声声笑里藏刀,总让人毛骨悚然。也许是因为他违背了传统的中庸思想,所以背上了奸诈、狡猾的恶名,引来千古辱骂¨
”论千古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那么曹操到底是好是坏呢?引起了众人争议。
”周喻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如果不是曹操心软怜惜人才,收留了黄盖,怎会一失足成千占恨,上了周喻的当?
由此上溯,曹操有着一颗爱惜人才的心被世人公认。他不仅爱惜人才,自己也喜爱文学,足智多谋,文章朴实而不华丽,精湛而不罗嗦,使得千古闻名的《观沧海》流传至今,成为千古佳话。
也许因为他的善于用人,才智博学,使得他成为杰出的军事家、文学家,使魏日益强大。
如果光说曹操善于用人,那我将会说”NO",他也有充满人情味的一面,好友去世使得家族破裂,惟一的女儿蔡文姬因父亲亡故被迫远嫁匈奴。为了替好友找到女儿,曹操千方百计,派使臣远抵匈奴,多次交涉,几经战乱,终于接回了蔡文姬,为好友了却了一桩心愿。怎么又不让人感动?古今中外,对于曹操众说纷纭,他也以自己独特一面向众人展现着自已,带上一份沉默,一份赞赏,静静地沉静在历史长河之中。而我们却应多从不同的方面去看待。(《提笔论曹操》节选)
第五篇:三国历史探秘-十大谋士
[三国]十大谋士
三国与战争有关,里面的许多将领都有着非常独特鲜明的个性,素为读者所津津乐道。不过三国中最让人着迷的还是那些计谋,而出谋的人物----谋士也成了此书的一大亮点。尽管他们没有武将们有着叱咤风云的气势,但往往起着左右局势的能力。其中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有好人,也有坏人。不管怎样,他们的谋略却是有目共睹的。
1,贾诩,字文和。先为董卓部将李榷,郭汜等人谋士,后为张济侄张绣谋士,最终归于曹操。古语有“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之说,贾诩尽占之。只为他对惧罪欲逃的李,郭等人出主意道:“诸君若弃军单行,则一亭长能缚君矣。不若诱集陕人并本部军马,杀人长安与董卓报仇。事济,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胜,走亦未迟。”后事果如所料。其一言毁掉一个旧王朝,也从此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诩为人足智多谋,料事如神。但为人低调,从不在曹操面前出风头。曹操对他是信任有加,每有要事必咨之。当操为择嗣烦恼不已,问于诩时。诩曰:“适来偶有所思。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之事耳。”操大笑而悟。其个人不仅在魏朝得享荣华富贵,后代在晋朝也做了高官。他不仅在本朝能保住全家富贵地位,又能使子孙们在新王朝里也能得到恩宠。可见他的智谋的确出众,个人认为他是三国中最聪明的人。
2,诸葛亮,字孔明。羽扇纶巾,坐四轮车成了他的个人标志。后世更是以手摇鹅毛扇作为那些出谋划策的军师们的形象标签了。其最著名的谋略《隆中对》成了刘备集团发展的战略目标,意义重大。可以说刘备正是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才成就了一番伟业的。小说中的诸葛亮是智计百出,如:空城计,收姜维,七擒孟获等,堪称是智多星一个。虽然假大于真,但至今仍把诸葛亮作为智谋人物的代名词。
3,郭嘉,字奉孝。先投袁绍,见其无能,转投曹操。是曹氏集团中最年轻最有才华的谋士,操甚爱之,尝比作:吾之子房也。操为人自视甚高,能得他夸奖,可见奉孝的智谋也是非常的高明。小说中他为曹操陈十胜十败之策,令曹操大喜,采纳了他的建议,把有名无实的大将军一职让给袁绍,自己当丞相,名正言顺挟天子以令诸侯,争取到了政治上的主动权,可谓功劳大大的。操曾评价其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见操后亦曰:“真吾主也。”二人颇有惺惺相惜之意。另外他对敌人的心理拿捏得非常准。曾劝操缓攻袁氏兄弟,理由是二袁平日里相互猜忌敌视,恨不得彼此相吞。若急攻二人必连手相拒;缓攻二人必互相攻击。等他们打得二败俱伤,我们再趁机进攻必获全胜。操从之,果不其然。嘉看人亦颇准,曾料孙策: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语竟奇中。可惜英年早逝,大约是天妒英才吧,操痛惜之。赤壁之战曹操败后,哭曰:“若有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虽为推卸责任之语,但也看出郭嘉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
4,庞统,字士元,号凤雏。先巧献“连环计”助孙刘联军火攻曹军,为赤壁大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弃孙投刘,随刘备入西川。献上中下三策佐备取西川,是刘备入川时的第一谋士,备对他几乎是言听计从。后被刘璋大将张任射杀于落凤坡下,不得已,刘备急从荆州调诸葛亮来救急。可见其能力非同一般。
5,许攸,字子远。先在袁绍处为谋士,后惧绍追究其与亲属贪赃枉法的责任,投奔曹操,并献毒计火烧老东家的命根子乌巢大营,为曹操赢得官渡大战的胜利立下了大功。后又献计决漳河水灌老东家的老巢冀州,又立了大功。只是嘴臭,老爱在人前显摆自己:“若无吾计,汝等焉能至此?!”太过狂妄,忘了自己的身份---叛徒一个。被许褚一刀砍了,有才无识。
6,田丰,字元皓。袁绍手下重要的谋士,为人深谋远虑,高瞻远瞩,非常有战略眼光。他是最早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可惜主子袁绍不能用。在曹操攻打刘备,内部空虚之机,力劝绍袭击许昌,抢到天子以令天下。却被绍以小儿有病,没有心情为由予以拒绝。丰以杖击地曰:“遭此难遇之时,乃以婴儿之病,失此机会,大事去矣!”官渡之战前,苦劝袁绍固守,待有隙而后动。绍在刘备的挑唆下,执意出兵,并囚丰于狱中。后狱吏闻绍战败,向丰道贺曰:“君必见重矣。”丰笑曰:“吾今死矣。”狱吏问其故。丰曰:“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必能赦吾;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狱吏未信。忽使者至,传绍命,欲取丰之首级,狱吏方惊。丰曰:“吾固知必死也!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乃自刎于狱中,狱吏皆流泪。操亦言:“向使绍用袁别驾计,尚未可知也。”可惜,可惜!!
7,马谡,字幼常。诸葛亮最为器重赏识的人,认为其是人杰也,遇事必与商之。谡本人熟读兵书,亦多智略。在诸葛亮领兵南征时,向孔明进言道:“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丞相大军到彼,必然平服。但班师之日,必用北伐曹丕。蛮兵若知内虚,其反必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丞相但服其心足矣。”孔明叹曰:“幼常足知吾肺腑也。”后又献“离间计”挑拨魏帝与司马懿的矛盾,使司马仲达被罢官回老家,为诸葛亮的北伐之路暂时扫除了一个最大的障碍。使得孔明在第一次出祁山后,就轻松的取得连拔三郡的有利形势。在大好局势面前,诸葛亮出了昏着,任命这位倒背兵法如流的马幼常担负起了防守战略要地街亭的重任。事实证明,马谡绝对是一位最优秀的参谋长,但却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指挥员。死抱兵书作战的马谡被魏军打得大败而逃,街亭也丢了,蜀汉军队瞬间转胜为败。逼得诸葛亮狼狈的撤逃,功亏一篑。最后诸葛亮不得不上演“挥泪斩马谡”。看来谋士只能当谋士,正所谓“隔行如隔山啊!”
8,桓范,字元则,魏大司农,官二代曹爽死党。司马懿发动兵变,欲夺爽权。恐范助爽,使人召之。范闻变,离家出城追爽。在城门口被旧部司蕃所阻。范袖中取出一竹版曰:“太后有诏,可即开门。”蕃欲验之。范叱曰:“汝是吾故吏,何敢如此!”蕃只得开门。范跃马出城,返身大呼:“太傅造反,汝可速随吾去。”蕃大惊,追之不及,报与司马懿。仲达惊曰:“智囊已去,如之奈何?”蒋济在旁曰:“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果如所言。懦弱无能的曹爽拒绝了桓范的“请天子幸许都,调外兵以讨司马懿”的正确建议,希望以让位保得一家平安。范曰:“今主公身随天子,号令天下,谁敢不应?岂可自投死地乎?”并为爽分析了己方对抗司马懿有利的因素。一你的部队都在附近,召之即来,兵源没问题;二掌管国家财政调拨的大司农印在我手里,后勤供应没问题;三调动全国军队的大将军印在你手里,皇帝在你手里。可以名正言顺的号令天下,手续完备,程序合法,咱就放心大胆的干吧。老实说桓范出的确实是条妙计。只是在曹爽眼里,这招足以救命的曹氏家族的看家宝“挟天子以令诸侯”,抵不过他的“但为富家翁足矣”的小农思想。最终曹爽选择了投降,只不过司马懿没这么客气。在得到权利后,把曹爽满门抄斩,连“智囊”桓范一家也不能幸免。谋及蠢才,范虽智亦死矣。
9,陈宫,字公台。曾为中牟县令,感曹操刺董卓之举,弃官随操。路上见操滥杀无辜,愤而离去,投吕布麾下,成为布的第一谋士。其为人忠心耿耿,屡献良策于布,但温侯不用,只听信妇人之言。虽然失望,但宫对待吕布仍是不离不弃,直至生命的终点。被曹军俘虏后,操曰:“公自谓足智多谋,今竟何如?”宫顾布曰:“恨此人不从吾言!若从吾言,未必被擒也!”而他如此忠于吕布的原因,竟是“布虽无谋,不似你(曹操)诡诈奸险。”操威胁道:“公如是,奈公之老母妻子何?”宫曰:“吾闻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老母妻子之存亡亦在明公耳。吾身既被擒,请即就戮,并无挂念。”一番话义正词严,连曹操亦无话可说。操有留恋之意,宫径步下楼,左右牵之不住,伸颈就刑。操谓从者:“即送公台老母妻子回许都养老。怠慢者斩。”宫之智亦不凡也,只是未免明珠暗投了。
10,李儒,董卓女婿,谋士。诡计多端,狡猾阴险。首先发现吕布才勇的就是他。为此力劝董卓厚结吕布,引为臂助。卓从之,以重金收买吕布刺杀其第一个干爹丁原,投靠在卓手下,成为董贼第一心腹大将,自此卓如虎添翼,更加肆无忌惮胡作非为了。儒又劝卓擢用名流,以收人望。使大名士,大才子蔡邕归于其下。又识破曹操行刺之计,吓得操远远遁去。儒多出毒计,如劝卓行废立之事,杀少帝,何太后,唐妃等皆其主谋。后司徒王允献大美人貂婵,欲离间董卓与吕布关系,又被他识破。力劝卓割爱,以收吕布之心。若不是貂婵使出女人的绝招,一哭,二闹,三上吊,惹得董老太师又怜又爱,收回了将貂婵送于吕布的诺言,险些使王允精心设计的“连环计”成为泡影。而李儒也从此得罪了董卓,被赶了出去,不再受到信用。儒仰天长叹曰:“吾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最后卓前脚被吕布杀了,后脚李儒就被他的家人捆了起来,送到王允面前宰了。儒虽多智,但助纣为虐,其下场也是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