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教教材借阅制度
电教教材(音像资料)借阅制度
1.电教教材由学校电教器材室统一收存,分类保管,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得私自取用。
2.电教教材按有关规定分类,定点存放在专用橱架内,并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做好防尘、防潮、防毒、防锈、防蛀、防冻、防爆、防火、防霉、防盗工作。
3.电教教材只能作为课堂教学、实验研究和课外活动等教学活动使用,不得挪作他用,不得任意拆卸和改制。
4.电教教材出入电教室必须严格登记,需填写“电教教材借阅登记簿”,按要求填写日期、资料名称、数量等。
5.教职工每人每次限借2盒,借期30天。到期主动归还或者续借,续借最多2次。
6.电教教材借阅使用完毕,要及时归还。管理人员要认真清点,并进行必要的校验、整理、复原后,放回原处保存。
7.电教教材发生丢失、损坏或其他事故(教学中的自然损坏和非事故损坏不在此列),管理员要详细记录事故原因和处理结果并由当事人签字后,存放备查。
8.如有损坏,照原价3倍赔偿,成套资料丢失一盒的,按照全套价格赔偿。
9.教职工调离本校,需在离校前主动到管理中心办理手续,还清所有电教资料。
第二篇:电教教材使用制度
赵庄小学电教教材使用制度
一、所有电教器材、教材原则上只供本校教师在开展电化教学、电教研究、电教第二课堂中使用。
二、使用前,要仔细阅读各项使用说明书,了解设备性质,熟悉操作方法。
三、使用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填写使用记录。
四、使用后要及时归还,并坚持与管理人员一起对归还设备进行检查验收。
五、严格借用和归还手续,坚持对发放和归还设备的检验制度。
六、电教器材原则上当天借、当天还,随借随还。如借用一天以上。三天以内,应由分管主任签字批准;借用三天以上,一周以内,应由分管校长签字批准;借用一周以上,应由校长办公会研究批准。
七、通用电教教材原则上当天借、当天还。专用电教教材可由教研组向电教处办理长期借用手续,但学期末必须归还。
第三篇:电教教材管理使用制度
电教教材管理使用制度
1.电教教材由学校电教器材室统一收存,分类保管,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得私自取用。
2.电教教材按有关规定分类,定点存放在专用柜内,并做好防尘、防潮、防毒、防锈、防蛀、防冻、防爆、防火、防霉、防盗工作。
3.电教教材只能作为课堂教学、实验研究和课外活动等教学活动使用,不得挪作他用,不得任意改制。
4.教师借阅电教教材后,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否则电教教材室工作人员有权提出意见或制止其使用。
5.电教教材借阅使用完毕,要及时归还。管理人员要认真清点,并进行必要的校验、整理、复原后,放回原处保存。
6.电教教材发生丢失、损坏或其他事故,应及时追查责任,学校将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酌情赔偿的处分(教学中的自然损坏和非事故损坏不在此列),管理员要详细记录事故原因和处理结果并由当事人签字后,存放备查。
7.电教教材借出时,当事人要填写“电教教材借阅登记册”,按要求填写好相关内容并按时归还。
8.电教教材出入电教室必须严格登记手续。外单位借用应持单位介绍信,注明电教教材的规格、数量、归还日期,经学校主管领导签字批准方可借出,并按期索回,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9.教职工调离本校,需在离校前主动到管理中心办理手续,还清所有电教资料。
新郑市市直中学
第四篇:电教器材、教材使用借还制度
电教器材、教材使用借还制度
一、所有电教器材、教材原则上只供本校教师在开展电化教学、电教研究、电教第二课堂中使用。
二、使用前,要仔细阅读各项使用说明书,了解设备性质,熟悉操作方法。
三、使用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填写使用记录。
四、使用后要及时归还,并坚持与管理人员一起对归还设备进行检查验收。
五、严格借用和归还手续,坚持对发放和归还设备的检验制度。
六、电教器材原则上当天借、当天还,随借随还。如借用一天以上。三天以内,应由分管主任签字批准;借用三天以上,一周以内,应由分管校长签字批准;借用一周以上,应由校长办公会研究批准。
七、通用电教教材原则上当天借、当天还。专用电教教材可由教研组向电教处办理长期借用手续,但学期末必须归还。
八、凡在借用过程中,因使用不当、保管不当而造成的损坏、丢失均按《电教器材损坏赔偿制度》执行。
沛县三河尖矿校
二OO二年三月
第五篇:电教教材使用借还制度
电教教材使用借还制度
一、教师需使用电教教材,须提前预约,以便管理人员提前准备。
二、教师借用电教教材时,须认真填写教材借还登记。管理人员要把完好的教材借给老师。归还时,要根据借还登记逐一查对,并做好使用后完好情况登记,如有损坏,按规定及时处理。
三、外单位借用电教教材须持介绍信,由学校领导批准。归还时,管理人员要对教材进行全面检查清点,如有损坏,按规定及时处理。
四、借用不得代借代还,不得私自转借他人,电教教材借出后出现问题由借用者负责。
五、每次借用不得超出规定数量,归还时间不得超过规定时限,以保证教材的正常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