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任务驱动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 任 务 驱 动 合 作 学习》 课 题 研 究 方 案 一、研 究 背 景
当 前 , 基 础 教 育 阶 段 英 语 课 程 的 总 体 目 标 是 培 养 学 生 的 综 合 语 言 运 用 能 力 , 而 这 必 须 建 立 在 学 生 语 言 技 能、语 言 知 识、情 感 态 度、学习策 略 和 文 化 意 识 等 素 养 整 体 发 展 的 基 础 上。而 在 现 行 的 课 堂 教 学 中 教 师 过 多 地 把 精 力 集 中 在 语 言 知 识 的 讲 解 上 , 运 用 英 语 也 只 是 停 留 在 模 拟 的 情 景 中 运 用 已 掌 握 了 的 语 言 知 识 , 课 堂 模 式 基 本 以 教 师 控 制 为 主。
随 着 国 内 外 外 语 教 学 与 研 究 的 发 展 , 在 教 学 模 式 上 正 在 以 教 师 为 中 心 向 以 学 生 为 中 心 转 变 , 强 调 学 生 的 参 与 与 体 验 , 强 调 采 用 多 种 形 式 的 教 学 活 动 , 如 开 展 两 人、小 组 活 动 , 使 学 生 在 尽 量 真 实 的 环 境 中 进 行 交 际。强 调 学 生 参 与 项 目 和 调 查 研 究 , 积 极 获 取 信 息 和 处 理 信 息。
新 《 英 语 课 程 标 准 》 以 学 生 “ 能 做 某 事 ” 的 描 述 方 式 设 定 目 标 要 求 , 倡 导 任 务 型 的 教 学 模 式 , 提 出 要 让 学 生 在 教 师 的 指 导 下 通 过 感 知、体 验、实 践、参 与 和 合 作 等 方 式 , 实 现 任 务 的 目 标 , 感 受 成 功 , 教 师 应 避 免 单 纯 传 授 语 言 知 识 的 教 学 方 法。
新 《 课 程 标 准 》 还 特 别 强 调 要 关 注 每 个 学 生 的 情 感 , 激 发 他 们 学习英 语 的 兴 趣 , 帮 助 他 们 建 立 学习的 成 就 感 和 自 信 心 , 使 他 们 在 学习过 程 中 发 展 综 合 语 言 运 用 能 力 , 提 高 人 文 素 养 , 增 强 实 践 能 力 , 培 养 创 新 精 神。
为 了 改 变 现 状 , 更 好 地 实 施 课 程 改 革 , 我 们 提 出 了 《 任 务 驱 动 合 作 学习》 的 课 题 研 究。该 课 题 借 鉴 了 本 校 “ 互 动 互 助 ” 省 级 课 题 研 究 的 成 功 经 验 , 以 “ 合 作 学习” 精 神 推 动 “ 任 务 驱 动 式 ” 教 学 模 式 的 实
施 , 从 而 让 学 生 在 “ 互 动 ”、“ 开 放 ” 和 “ 创 造 ” 中 , 获 得 最 大 的 主 动 权 , 灵 活 运 用 语 言。
二、研 究 目 的
在 传 统 教 学 中 , 课 堂 上 缺 乏 学 生 间 的 交 流 合 作 , 即 使 存 在 , 这 种 合 作 学习的 水平也 属 于 较 低 的 层 次 , 交 流 的 内 容 也 比 较 单 一。“ 任 务 驱 动 式 ” 教 学 模 式 有 利 于 发 挥 学 生 的 主 体 性 , 学 生 在 任 务 的 驱 动 下 , 运 用 自 己 的 思 维 主 动 去习得 英 语。本 课 题 研 究 旨 在 倡 导 “ 任 务 驱 动 式 ” 教 学 模 式 , 改 进 和 优 化 学 生 在 任 务 驱 动 下 的 合 作 学习, 培 养 学 生 综 合 运 用 英 语 的 能 力。同 时 , 在 此 模 式 中 教 师 创 设 各 种 合 作 学习的 活 动 , 促 使 学 生 互 相 学习、互 相 帮 助 , 体 验 集 体 荣 誉 感 和 成 就 感 , 发 展 合 作 精 神 , 使 学 生 认 识 自 己 学习的 优 势 与 不 足 , 乐 于 与 他 人 合 作 , 养 成 和 谐 和 健 康 向 上 的 品 格。
1、倡 导 “ 任 务 驱 动 式 ” 教 学 模 式。
以 “ 任 务 驱 动 ” 为 核 心 的 小 学 英 语 课 堂 教 学 是 建 立 在 培 养 学 生 的 学习英 语 策 略 , 鼓 励 并 引 导 学 生 主 动 参 与 整 个 教 学 过 程 , 让 学 生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动 起 来 , 从 而 使 他 们 乐 学、和 谐、主 动 地 发 展 的 这 一 思 想 上 的 , 以 促 进 学 生 主 动 发 展 为 宗 旨 的 新 型 教 学 模 式。
2、学 生 合 作 学习过 程 中 培 养 学 生 综 合 运 用 英 语 的 能 力。要 培 养 学 生 在 真 实 生 活 中 运 用 语 言 的 能 力 , 就 应 让 学 生 在 教 学 活 动 中 参 与 和 完 成 各 种 真 实 的 生 活、学习、工 作 等 任 务(即 做 各 种 事 情 , 从 而 培 养 学 生 运 用 英 语 的 能 力(用 英 语 做 事 的 能 力。实 践 证 明 , 合 作 学习是 一 种 非 常 有 效 的 学习方 法。在 英 语 课 堂 教 学 中 , 教 师 通 过 各 种 各 样 合 作 的 形 式 , 开 发 学 生 交 往 的 潜 能 , 形 成 师 生 之 间、学 生 之 间 相 互 影 响、和 谐 互 动 的 教 学 局 面 , 让 学 生 在 合 作 中 动 口、动 手、动 脑 , 合 作 完 成 情 景 活 动 的 任 务 , 培 养 学 生 团 结 合 作 的 精 神 , 充 分 发 挥 每 一 位 学
生 的 优 势 , 相 互 帮 助 , 形 成 交 互 的 思 维 网 络 , 优 化 组 合 的 整 体 功 能 , 达 到 开 拓 学 生 创 造 思 维 的 良 好 效 果。三、实 验 假 设
组 织 练习
教 师 教 的 过 程 :任 务 呈 现 → 引 导 学习→ 点 拨 评 价 → 师 生 合 作 → 巩 固 新 知
学 生 学 的 过 程 :参 与 任 务 → 学习新 知 → 互 动 学习→ 操 练 运 用 四、实 验 操 作
1、在 教 师 教 的 过 程 中 , 首 要 环 节 是 “ 任 务 呈 现 ” , 就 是 使 学 生 置 于 需 要 完 成 的 任 务 情 景 的 氛 围 中 , 引 起 学 生 的 兴 趣 , 使 学 生 处 于 一 种 积 极、主 动 的 能 动 状 态 , 触 发 学 生 完 成 任 务 的 迫 切 需 要。此 时 , 学 生 就 进 入 了 学习模 式 的 “ 参 与 任 务 ” 环 节。
2、学 生 具 备 了 这 种 心 理 倾 向 , 就 进 入 了 学习进 程 的 第 二 环 节 “ 学习新 知 ”。“ 学习新 知 ” 是 学 生 进 行 对 话、交 流 和 讨 论 等 学习活 动 , 它 包 括 学 生 个 体 独 立 学习和 小 组 合 作 学习。但 是 , 学 生 学习的 内 容 不 是 随 意 的 , 而 要 围 绕 本 节 课 的 教 学 目 标 和 要 求 进 行 , 让 学 生 自 己 学习很 难 把 握 好 方 向 , 有 时 甚 至 会 背 离 主 题。这 就 需 要 教 师 根 据 事 先 精 心 设 计 的 任 务 , 引 导 学 生 有 目 的、分 步 骤 地 进 行 学习, 突 出 本 课 的 新 知 识 点 , 如 新 句 型、新 单 词 等。这 时 , 教 师 就 进 入 了 “ 引 导 学习” 的 环 节。
3、学 生 在 教 师 的 引 导 下 学习了 新 句 型、新 单 词 以 后 , 还 必 须
对 所 学 的 知 识 进 行 巩 固。在 没 有 对 新 句 型、新 单 词 等 达 到 一 定 的 熟 练 程 度 之 前 , 学 生 很 难 将 所 学 的 知 识 应 用 到 实 际 生 活 中。而 由 师 生 共 同 合 作、结 合 任 务、围 绕 新 知 识 点 进 行 对 话、交 流 和 讨 论 等 活 动 , 能 起 到 很 好 的 巩 固 作 用。这 就 是 “ 师 生 合 作、巩 固 新 知 ” 的 环 节。
4、学 生 对 新 的 知 识 基 本 掌 握 以 后 , 可 以 在 教 师 创 设 的 任 务 情 景 中 运 用 所 学 的 知 识 , 从 而 形 成 “ 活 学 活 用 ” 的 能 力。这 一 环 节 是 学 生 形 成 知 识 迁 移、能 否 将 所 学 知 识 灵 活 地 运 用 到 实 际 生 活 中 的 关 键 环 节。在 这 一 环 节 中 , 教 师 可 以 给 学 生 提 供 一 些 相 关 的、具 备 新 知 识 点 迁 移 要 求 的 活 动 情 景 , 即 练习任 务 , 供 学 生 练习。也 可 以 让 学 生 进 行 讨 论 , 结 合 学习要 求 , 自 己 设 计 一 些 与 他 们 的 生 活、学习更 接近的 生 活 情 景 , 然 后 把 所 学 的 知 识 运 用 到 自 己 创 设 的 活 动 情 景 中。这 样 , 学 生 的 积 极 性 会 更 高 , 兴 趣 会 更 浓 , 在 语 言 的 实 践 中 更 容 易 迸 发 出 创 造 性 的 “ 火 花 ” 来 , 学习效 果 特 别 明 显。
因 此 , 这 个 环 节 对 于 学 生 来 说 是 “ 互 动 学习、操 练 运 用 ” 的 过 程。对 于 教 师 来 说 , 这 时 主 要 起 组 织、点 拨 的 作 用 , 即 发 挥 “ 组 织 练习、点 拨 评 价 ” 的 作 用。教 师 在 组 织 学 生 进 行 练习的 过 程 中 , 要 及 时 对 学 生 交 流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进 行 点 拨 , 并 以 鼓 励 为 主 的 方 式 进 行 评 价 , 使 学 生 有 一 种 自 我 展 示 的 成 功 体 验。
五、研 究 方 法
采 用 调 查 法、文 献、经 验 总 结 法。
1、文 献 研 究 法。对近几 年 来 发 表 的 关 于 课 程 改 革、倡 导 任 务 型 教 学 模 式、合 作 互 动 中 感 受 成 功 的 文 献 资 料 , 特 别 是 有 关 外 语 教 学 成 功 经 验 的 文 章 进 行 系 统 归 类 , 并 作 比 较 性 研 究 , 在 此 基 础 上 , 筛 选 出 有 效 经 验 为 本 课 题 所 借 鉴。
2、调 查 研 究 法。了 解 目 前 小 学 英 语 课 程 改 革 现 状 , 通 过 对 这 些 现 状 的 分 析 , 找 出 共 性 问 题 , 再 通 过 教 研 活 动 展 示、座 谈 等 手 段 , 掌 握 研 究 实 施 情 况 , 使 实 验 研 究 具 有 针 对 性 和 实 践 性。
3、经 验 总 结 法。对 实 践 活 动 中 的 具 体 情 况 及 时 进 行 归 纳 与 分 析 , 不 断 改 进 实 验 操 作 方 法 , 认 真 撰 写 经 验 总 结 , 使 实 验 更 趋 系 统 化、理 论 化 , 以 此 提 高 实 验 操 作 质 量。
六、实 施 计 划
1、准 备 阶 段
学习理 论 文 献 , 寻 找 理 论 依 据 , 明 确 实 验 目 标 分 析 , 提 炼 先 进 理 论 经 验 , 提 出 实 验 假 设 , 完 善 实 验 方 案 设 计。
2、实 施 阶 段
(1 实 验 全 面 启 动 , 暗 设 对 照 班 , 并 完 成 实 验 前 对 实 验 班 与 对 照 班 的 检 测 与 评 估。
(2 构 建 基 本 操 作 模 式 , 研 究、控 制 变 量 , 全 面 论 证 实 验 假 设。(3 阶 段 性 推 测 :对 实 验 数 据 进 行 统 计、分 析、整 理、总 结 等。(4 应 用 推 广 :在 取 得 初 步 成 效 的 基 础 上 , 将 研 究 成 果 逐 步 推 广 , 加 大 实 验 论 证 力 度。
3、实 验 总 结 阶 段(1 分 析 各 种 数 据。(2 汇 集 各 种 实 验 材 料。(3 撰 写 实 验 报 告。教 学 反 思
英 语 教 学 的 最 终 目 的 是 为 了 交 际 , 而 “ 任 务 型 ” 教 学 模 式 恰 好 体 现 了 新 课 程 标 准 的 这 一 要 求。那 么 ,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 教 师 应 如 何 指 导
学 生 通 过 体 验、参 与 和 合 作 的 方 式 , 提 高 运 用 语 言 的 能 力 , 从 而 实 现 任 务 的 目 标 呢 ? 下 面 , 我 就 在 “ 任 务 型 ” 教 学 框 架 下 如 何 做 好 小 学 英 语 教 学 的 问 题 , 谈 谈 自 己 的 想 法。
一、深 入 领 会 “ 新 课 标 ” 的 基 本 精 神 , 成 为 新 课 改 的 倡 导 者 教 师 要 认 真 学习和 研 究 “ 新 课 标 ” 下 的 教 学 理 论 , 树 立 新 理 念 , 投 身 新 课 改。“ 新 课 标 ” 强 调 素 质 教 育。因 此 , 教 师 需 要 确 立 与 素 质 教 育 相 适 应 的 教 育 观 念 , 树 立 新 的 教 学 理 念 , 积 极 地 投 身 到 新 课 改 中。但 是 , 教 师 要 想 真 正 成 为 新 课 改 的 积 极 参 与 者 和 支 持 者 并 非 易 事。因 为 , 教 师平时 的 教 学 任 务 比 较 重 , 难 以 抽 出 时 间 学习新 的 教 学 理 论。所 以 , 教 师 只 有 发 扬 “ 钉 子 ” 精 神 , 抽 出 点 滴 时 间 学习教 育 理 论 , 尽 可 能 多 地 了 解 教 学 课 改 的 最 新 动 向 , 才 可 能 有 效 地 投 入 到 新 课 改 中 去。
二、提 高 自 身 素 质 , 成 为 新 课 改 的 开 拓 者
1.拓 宽 知 识 面 , 力 争 成 为 复 合 型 教 师。“ 新 课 标 ” 要 求 教 师 不 能 只 是 停 留 在 本 专 业 的 “ 专 家 ” 水平上 , 还 要 具 备 更 多 方 面 的 文 化 知 识。只 有 这 样 , 教 师 才 能 在 教 学 中 让 学 生 了 解 跨 学 科 的 文 化 知 识 , 培 养 学 生 的 跨 文 化 意 识。因 此 , 教 师 要 不 断 地 通 过 学习, 增 加 自 己 对 西 方 国 家 的 风 土 人 情、人 文 历 史、生 活习惯、经 济、科 技 等 诸 多 方 面 的 了 解 , 从 而 拓 宽 自 己 的 知 识 面。
2.潜 心 学习, 力 争 成 为 科 教 先 行 者。在 教 学 过 程 中 , 如 果 教 师 能 熟 练 的 运 用 好 计 算 机、图 像 投 影 仪、幻 灯 片 等 现 代 科 教 设 备 , 则 既 可 以 激 发 学 生 的 学习兴 趣、活 跃 课 堂 气 氛 , 又 可 以 扩 大 师 生、学 生 之 间
交 流 的 机 会。由 此 可 见 , 运 用 现 代 化 的 教 学 设 备 和 手 段 优 化 课 堂 教 学 , 提 高 课 堂 教 学 质 量 , 既 是 我 国 信 息 时 代 教 学 发 展 的 必 然 趋 势 ,又 能 使 “ 新 课 标 ” 倡 导 的 情 感 教 学、对 话 教 学 和 互 动 教 学 等 教 学 方 式 得 到 落 实。因 此 , 教 师 应 学 会 利 用 学 校 所 提 供 的 各 种 科 教 设 备 , 充 分 挖 掘 科 教 资 源 , 提 高 自 己 利 用 科 技 助 教 的 能 力 , 使 自 己 的 课 堂 “ 有 血 有 肉 ”。3.探 索 教 学 方 法 , 力 争 成 为 新 教 学 方 法 的 引 路 人。“ 教 学 有 法 , „ 教 ‟ 无 定 法 ”。在 探 索 新 教 学 方 法 的 过 程 中 , 遇 到 一 些 挫 折 和 阻 力 是 在 所 难 免 的。因 此 , 教 师 要 有 胆 量、勇 气 和 顽 强 的 意 志 , 敢 做 “ 世 界 上 第 一 个 吃 螃 蟹 的 人 ”。
三、强 调 以 学 生 为 本 , 成 为 新 课 改 的 实 践 者
1.强 调 以 学 生 为 主 体 , 注 重 提 高 学 生 对 教 学 活 动 本 质 的 认 知 能 力。
2.建 立 良 好 的 师 生 关 系 , 让 学 生 有 一 定 的 成 就 感。实 践 证 明 , 良 好 的 师 生 关 系 是 教 师 成 功 教 学 的 动 力。如 果 师 生 相 处 融 洽 , 教 师 的 教 学 效 果 就 好;反 之 , 如 果 师 生 关 系 紧 张 , 学 生 就 会 在 心 里 对 教 师 产 生 抵 触 情 绪。因 此 ,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 教 师 应 及 时 表 扬、鼓 励 表 现 好 的 学 生 , 而 对 学 生 出 现 的 错 误 应 委 婉 地 指 出 , 及 时 地 更 正。尤 其 是 对 于 成 绩 较 差 的 学 生 , 教 师 要 尽 量 发 现 他 们 的 “ 闪 光 点 ” , 以 增 强 其 他 们 的 信 心 , 调 动 他 们 的 学习积 极 性 , 激 发 他 们 的 学习动 力 , 从 而 提 高 整 体 的 教 学 效 果。
总 之 , 根 据 “ 新 课 标 ” 的 教 学 要 求 , 教 师 要 改 变 传 统 的 教 学 模 式 , 寻 求 适 合 新 标 准 的、科 学 的 教 学 方 法 , 让 学 生 真 正 感 觉 到 素 质 教 育 同 应 试 教 育 的 不 同。
同 伴 评 价
教 师 A :对 形 成 性 评 价 的 形 式 可 以 是 多 种 多 样 的 , 但 最 重 要 的 是 通 过 这 些 评 价 , 鼓 励 学 生 积 极 主 动 完 成 英 语 学习任 务 , 激 发 和 培 养 学 生 学习英 语 的 兴 趣 , 形 成 积 极 的 学习态 度。教 育 学 家 第 斯 多 惠 说 :“ 教
学 的 艺 术 不 在 于 传 授 的 本 领 , 而 在 于 激 励、唤 醒 和 鼓 励。” 《 英 语 新 课 程 标 准 》 也 强 调 激 发 和 培 养 学 生 的 学习兴 趣 是 基 础 教 育 阶 段 英 语 课 程 的 任 务 之 一。在 课 堂 任 务 的 启 动 阶 段 , 让 学 生 了 解 自 我 的 已 知 知 识 , 在 评 价 自 己 旧 成 效 的 基 础 上 , 接 受 新 的 学习任 务。这 样 的 信 心 评 价 宽 松、愉 快、无 焦 虑
教 师 B :在 任 务 型 教 学 中 学 生 需 要 大 量 的 机 会 来 巩 固 运 用 语 言 , 完 成 语 用 任 务。教 师 应 鼓 励 学 生 用 他 们 所 学 的 语 言 来 交 际 , 培 养 其 对 语 言 的 支 配 感。因 此 , 在 日 常 教 学 中 , 可 以 经 常 设 计 一 些 自 编 对 话 的 任 务 , 任 务 内 容 可 长 可 短 , 具 有 层 次 性 和 自 选 性。学 生 在 小 组 交 流 后
推荐小组中最具有特色或有进步的学生到班级交流,学之间互帮互 同 助,评互动。别学生经过课后努力可在小组再次交流,得成功。互 个 获 评价的发展观给学生以激励、信心、天天向上、得益终生。教师 C:在任务型教学中合理运用形成性评价比考试对学生的评 价更科学、更全面、更客观,并能减轻考试对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 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效果更好。但需要教师有正确的教 育观,正确的学生观;需要教师学习领会《英语新课程标准》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形成性评价等理论,并针对教学的实际不断探索、反思,我们任重而道远啊!
第二篇: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
自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小组合作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但在当前的很多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搞得热火朝天,但细细分析存在许多误区。纵观分析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1、部分教师盲目的追求,“流行色”、“赶时毛”。没有切合实际,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合作学习的理念了解不足,理解不全面;
2、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不确定,仅随随便便限于“前后桌”,学生之间也没有明确的分工,导致交流与讨论具有随意性;
3、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生生合作,还是师师合作、师生合作,教师不善于合作交流,势必也会影响教学效率;
4、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往往偏爱和关注学习好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参与较高,而学习不好的学生或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教学中教师没有考虑到互补性,在角色安排上缺乏明确的分工。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研究内容: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教学宗旨,有重点地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
2、根据新课程标准,创立新的教学模式。(1)设置情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所营造的特殊合作、互助的氛围中,同学们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体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2)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立新的教学模式,联系教学内容,把多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合作成果进行巩固,合作学习能激励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3)教师在教学中营造出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3、在实践活动中,体现自我,发展合作学习能力。(1)让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合作学习的形式。这样学生在互相学习中,能够不断的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就有助于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不断提高学习能力。(2)利用教学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
四、研究方法:
1、学习小组的组建。首先宣传发动,然后采用自愿组合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第一单元成绩把班级36名同学组成9个学习小组,每组4人,使各组总分基本相近,各组选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组长,明确组长的职责,同时座位按学习小组编排,4人成“方阵”形,便于讨论问题,便于展开活动。各组设计自己的组名,口号,制作成卡片粘贴于教师版面。
2、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在学习小组之间营造互相竞争的氛围,组内每人寻找各自的竞争目标,4人拧成一股绳。形成“齐心协力,力争上游,挑战自我,永不言弃!”的信念。
3、对小组的成绩的变化经常进行分析和对比,每次考试后对一、二、三名的小组分别给予:“三星”、“二星”、“一星”称号以鼓励,对进步的小组也给予鼓励,对落后的小组给予激励,对全体学生都有促进,进步的小组偿到了成功的喜悦,未考好的小组中的未考好的同学会感到对不起本组同学,会暗暗地下决心争取下次考好,这样各组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氛围自然形成。
4、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各组组长自己有学习任务还要帮别人,这种精神要不断表扬。其实,辅导别人的同时,自己对辅导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自已收益更大。对各小组进步特别明显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五、研究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2、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所学知识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改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具体表现为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得多。特别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探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自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53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市推广,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小组合作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当前的课堂教学,仍然在沿袭老套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现实教学中大多合作小组出现在教师的公开课中,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小组合作缺少普遍的参与度、规则制和实效性。虽然增加重视了实验教学,但这种形式满足不了化学优生的好奇心和渴知心,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出其内在的潜力和积极的创造意识。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动性学习意识,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3、通过培养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让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5、通过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完善,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得多。特别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1)通过研究,确实改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2)通过研究,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策略性地学习;
(3)通过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学会做学习的主人。(4)通过该课题研究,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新要求。
研究的意义:对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又为新课程提出的改变学习方式丰富了一定的理论。推进了学校品质发展的需要。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1)组建合作小组的研究 具体操作如下:
① 分组前: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
② 分组时: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以组间同质、组内互质的原则,将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具体班级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小组人数),并可以让小组的同学为小组起名。
③ 分组后:对组内的同学进行分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综合考虑,每个小组选出组长,记录着、发言者、计时者各一名,这个环节可由教师指出或学生自己选均可。其中组长负责组内分工、组织纪律、监督和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记录者负责本组操作过程中数据的记录。发言者汇集本组的讨论结果、实验结论,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计时者控制好每个组员的发言时间,保证组内讨论按时有序完成。④ 课堂教学中设立组间竞争机制,把竞争引入课堂中去。⑤ 课堂教学中设立奖罚机制,对表现优秀积极的小组或组员进行奖励,对懒散不按时完成任务的小组或组员进行必要的处罚。(具体的奖罚措施由科任老师自行制定)(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设计的探究
拟通过以下环节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设计的研究: ① 在新旧知识衔接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② 在动手操作、探究问题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③ 在教材中的重难点中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④ 在课堂练习出现普遍性错误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⑤ 复习巩固总结阶段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⑥ 解答“开放性”问题时、自由创作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⑦ 在知识深化、拓展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3)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的研究
拟通过以下环节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① 在新旧知识衔接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时机。② 在动手操作、探究问题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时机。③ 在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开展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时机。④ 在课堂练习出现普遍性错误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时机。⑤ 复习巩固总结阶段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时机。
⑥ 解答“开放性”问题时、自由创作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时机。
⑦ 在知识深化、拓展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时机。(4)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操作的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拟通过以下措施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操作的研究:
① 备课时选择好2-3个有价值、最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
② 教师努力把握好备课时备好的合作点及注意把握好课堂出现的合作时机。
③ 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④ 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足的合作探究的空间。
⑤ 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到各小组巡视,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有序开展,有效率地完成合作的内容。⑥ http://
四、研究内容:
1、改变传统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中的主动性学习为核心的教学宗旨,有重点地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主动性学习习惯,增强主动意识。
2、根据新课程标准,创立新的教学模式。(1)设置情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所营造的特殊合作、互助的氛围中,同学们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体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2)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立新的教学模式,联系教学内容,把多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合作成果进行巩固,合作中的主动性学习能激励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3)教师在教学中营造出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3、在实践活动中,体现自我,发展合作学习能力。(1)让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合作学习的形式。这样学生在互相学习中,能够不断的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就有助于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不断提高学习能力。(2)通过培养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五、研究方法:
1、学习小组的组建。首先宣传发动,然后采用自愿组合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平日表现及学习成绩把班级20名同学组成4个学习小组,每组4人,使各组总分基本相近,各组选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组长,明确组长的职责,同时座位按学习小组编排,4人成“方阵”形,便于讨论问题,便于展开活动。各组设计自己的组名,口号,制作成卡片粘贴于教师版面。
2、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在学习小组之间营造互相竞争的氛围,组内每人寻找各自的竞争目标,五人拧成一股绳。形成“齐心协力,力争上游,挑战自我,永不言弃!”的信念。
3、对小组的成绩的变化经常进行分析和对比,每次考试后对一、二、三名的小组分别给予:“三星”、“二星”、“一星”称号以鼓励,对进步的小组也给予鼓励,对落后的小组给予激励,对全体学生都有促进,进步的小组偿到了成功的喜悦,未考好的小组中的未考好的同学会感到对不起本组同学,会暗暗地下决心争取下次考好,这样各组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氛围自然形成。
4、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各组组长自己有学习任务还要帮别人,这种精神要不断表扬。其实,辅导别人的同时,自己对辅导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自已收益更大。对各小组进步特别明显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5、运用评价策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与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教师、学生或同学之间对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有调整和指导作用。在学习活动中可以采取各种正规或非正规的评价方法。实验中,根据年级学生特点,建立相适应的自主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较为全面的考查。评价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注重评价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程度、参与能力的增强与提高。如高年级具体的评价指标:
1、学习目标明确,有强烈的求知欲,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
2、有不甘落后、自强不息、竞争向前的自信和意志力。
3、有积极探索,敢于质疑,创新的精神。
4、形成勤于思索、善于思考的优良思维品质。
5、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进行适当的调控。
6、能有计划、有目标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自觉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习惯。
7、能积极地参与实践,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显然,通过评价策略的科学应用,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表现和学习能力做出评价,这样不但能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会客观的评价自己和他人,在评价过程中逐步完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主学习的过程,而且能够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异,从而修正自己的方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进行自我调节。另外,还要提供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小学生天性活泼开朗,顽皮好动,喜爱集体生活,已具备一定的生活实践能力。若把这些来自于学生的问题,放回于学生之中,鼓励他们去自主解决,就一定会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首先我成立学习互助组、采用“轮流值周,人人当班委、当学习组长、当小老师”这一自我教育形式。
6、从方法措施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自主学法”指导。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意识地总结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具体做法是备课中有“学法”设计,上课时有“学法”指导,课后有“学法”总结。实验中,更要关注那些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仅靠自己还不会进行有效学习,因此对他们进行方法指导尤为重要。实验时,力争做到在建构新知识时,教给学生课前预习、查阅资料的方法;在复习时教给学生归类、整理、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在出现错误时教给学生纠正、反思的方法。学习指导方法很多,还可以结合班级实际,灵活运用教法传授学法。学期末评选“自主学习小主人”。条件是:爱学、会学、主动学、有创造性、有毅力、学习效果好、团结协作好等。
7、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努力创设适宜而新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参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一是创设专题性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即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一段时间内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专题性学习活动,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如“成语趣话”、“错字门诊”、“古诗积累”、“佳作赏析”、“即兴演讲”、“制作课本剧表演”等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科内容,又充实了学习生活,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又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进而产生“不由自主”的自主学习活动,有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二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智力结构的核心,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训练。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来参与接受信息,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教会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直观生动地对学生心理“催化”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六、研究步骤
主要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9)
认真填写“课题”申报表,撰写“课题”方案。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9—2013.5)依据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究:
(1)学习理论并运用有关理论指导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2)分析实验过程情况,完善方案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5—2013.6)(1)进行课题实验的总结、反思
(2)搜集材料,撰写结题报告,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成果。
七、课题研究小组人员
课题负责人 :
赵健民
研究实验人员 :
赵健民
孙培江
刘尔生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现阶段我们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们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建构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内容
(一)目前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却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内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学生自己的不同的个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
对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除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相应的整改措施外,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体系。
(二)、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三)、选择合作的时机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
该课题围绕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理性思辨:我们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五、课题的分析阶段研究计划:
一:准备阶段(2017年3月---2017年4月)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了解情况,制定计划。
二、实施阶段(2017年5月---2017年6月)
结合了解结果,进行实验研究,总结,形成阶段性的报告。
三、总结阶段(2017年7月)
完善资料,完成总结报告,形成成果。
第五篇:“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现阶段我们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真正的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们就这一内容着手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建构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们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 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内容
(一)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事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地合作。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 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事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却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内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学生自己的不同的个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
对小组合作学习除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相应的整改措施外,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体系。
(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学习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学科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和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三)、选择合作的时机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
该课题围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以调查问卷、座谈会等方法,了解学生对目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基本看法,以学生的学习兴趣、性格特点、学习需要、家庭背景等 为研究起点,为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提供依据。
2、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谁不断探究,不断总结,取长补短,不断反思。
3、行动研究法;以课堂为实验室,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 究。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五、课题的分析阶段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4年7月~2005年2月)
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2、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请专家指导,进行开题论证。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05年3月~2006年2月)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途径、方法。第三阶段:总结、交流、完善提高阶段(2006年3月~2006年7月)
1、定期开展专题性的交流研究。
2、课题组积累资料台帐。
3、请专家指导。
4、结合学科教学,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论文。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06年8月~2006年12月)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4、邀请专家予以鉴定。
六、课题组成员:
李晓东
徐建宁
闫学贵
马玉玲
岳海礼
银河小学小学课题组
二OO九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