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974年《人民日报》逝世消息汇总
1974年《人民日报》逝世消息汇总
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副部长王树声同志追悼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伟大领袖毛主席、中共中央和其他党政领导人送了花圈
叶剑英、张春桥、邓小平、纪登奎、汪东兴、陈锡联、李先念、苏振华、徐向前、聂荣臻等同志参加追悼会 叶剑英主持追悼会,徐向前致悼词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一月十一日讯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中共军事科学院委员会第二书记王树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四年一月七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九岁。
王树声同志追悼会今天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隆重举行。礼堂里悬挂着王树声同志的遗像,安放着王树声同志的骨灰盒,上面覆盖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送了花圈。
送花圈的还有:董必武、朱德、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张春桥、邓小平、韦国清、刘伯承、江青、许世友、华国锋、吴德、陈永贵、姚文元、吴桂贤、倪志福、赛福鼎等同志,以及中央军委、国务院、国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各军种、国防科委、军事科学院、军政大学、北京部队、北京卫戍区、中共北京市委和北京市革命委员会。
叶剑英、张春桥、邓小平、纪登奎、汪东兴、陈锡联、李先念、苏振华、徐向前、聂荣臻等同志,参加了追悼会,并向王树声同志的家属杨炬同志及其子女表示亲切慰问。
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主持了追悼会。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致悼词。徐向前同志在悼词中说:“王树声同志一九二六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参加湖北黄麻起义,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红军时期,历任大队党代表、支队长、团长、师长、军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太行军区副司令员、河南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鄂豫军区司令员。全国解放后,曾任党的第八届、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任湖北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南军区第三副司令员兼湖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王树声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几十年来,他在毛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忠于党,忠于人民,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艰苦奋斗,积极工作,诚恳坦白,联系群众,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为革命事业贡献了一生。
“王树声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老战友、老同志,是我党我军的一个损失。我们沉痛地悼念王树声同志,要学习王树声同志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化悲痛为力量,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为完成党的十大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争取新的更大的胜利而奋斗。”
参加追悼会的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国防科委、军事院校、各军兵种、北京部队、北京卫戍区和中共中央机关、国家机关、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革命委员会的负责同志,以及王树声同志的生前友好。他们是:
向仲华、彭绍辉、李达、田维新、张宗逊、郭林祥、张池明、张贤约、封永顺、陶鲁笳、高维嵩、粟裕、宋时轮、王新亭、廖汉生、彭富
九、贺光华、阎揆要、郭化若、高体乾、王蕴瑞、韩双亭、肖克、唐亮、肖劲光、王宏坤、马宁、傅传作、吴信泉、孔从周、廖成美、于敬山、姚国民、宋庆生、陈士榘、李真、刘贤权、崔田民、周世忠、黄文明、陈先瑞、滕海清、杨俊生、张廷发、何正文、胡炜、白相国、张汝光、卢南樵、何德庆、周希汉、杜义德、卢仁灿、程世才、李寿轩、吴先恩、徐深吉、鲁瑞林、王宗槐、谭善和;
郭玉峰、耿飚、罗青长、刘友法、朱穆之、余秋里、苏静、王震、姬鹏飞、廖承志、乔冠华、黄镇、方强、邹家华、刘伟、张孔修、王诤、李成芳、黄忠学、汪洋、刘西尧、刘湘屏、吴庆彤、丁国钰、万里、马文波、钱信忠、刘放、李人林、赵正洪、郭述申、曾传六等。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代表八百多人也参加了追悼会。
追悼会结束后,王树声同志的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王树声同志逝世以后,周恩来、王洪文、叶剑英、张春桥、邓小平、纪登奎、汪东兴、陈锡联、李先念、苏振华、徐向前、聂荣臻等同志,以及一些党、政、军机关的负责同志和王树声同志的生前友好,前往医院向王树声同志的遗体告别。王树声同志病重住院时,我国党、政、军领导同志曾前往探望。
(1974年1月12日《人民日报》)王稼祥同志追悼会在北京举行
伟大领袖毛主席、中共中央和其他党政领导人送了花圈
周恩来 王洪文 张春桥 江青 李先念 邓小平纪登奎 汪东兴 倪志福 李富春 徐向前 聂荣臻等同志分别参加告别仪式和追悼会
汪东兴主持追悼会,邓小平致悼词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一月三十日讯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王稼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四年一月二十五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八岁。
王稼祥同志逝世后,周恩来、王洪文、江青、邓小平、汪东兴、倪志福、李富春、聂荣臻等同志,以及一些党、政机关的负责人和王稼祥同志的生前友好,前往医院向王稼祥同志的遗体告别。
王稼祥同志追悼会今天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礼堂里悬挂着王稼祥同志的遗像,安放着王稼祥同志的骨灰盒,上面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
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送了花圈。
送花圈的还有:董必武、朱德、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张春桥、(以下按姓氏笔划为序)邓小平、韦国清、刘伯承、江青、许世友、华国锋、纪登奎、吴德、汪东兴、陈永贵、陈锡联、李先念、姚文元,吴桂贤、苏振华、倪志福、赛福鼎,以及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共中央办公厅、组织部、对外联络部、统战部,外交部。
周恩来、张春桥、李先念、邓小平、纪登奎、汪东兴、倪志福、李富春、徐向前、聂荣臻等同志参加了追悼会,并向王稼祥同志的家属朱仲丽同志等表示亲切慰问。
追悼会由汪东兴同志主持。
邓小平同志致悼词。他在悼词中说:
“王稼祥同志,安徽泾县人,生于一九○六年,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八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党中央宣传部干事、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局委员、红军总政治部主任,一九三四年补选为党的六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后选为政治局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城市工作部部长、宣传部代理部长。全国解放后,任中国首任驻苏大使、外交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书记处书记等职。
“王稼祥同志几十年来,在毛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积极工作,认真负责,为人民服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王稼祥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老同志,老战友,是我党的一个损失。我们沉痛地悼念王稼祥同志,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化悲痛为力量,紧密地团结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坚决执行和捍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努力贯彻十大精神,团结起来,为争取新的更大的胜利而奋斗。”
参加追悼会的还有:
中共中央委员、候补委员(以下按姓氏笔划为序)王诤、王震、乌兰夫、冯铉、乔冠华、肖劲光、罗青长、耿飚、郭玉峰、姬鹏飞、廖承志,肖克、张令彬;
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周士第、袁任远、康克清;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宇光、张香山、童小鹏、张纪之、鲁瑛、黄树则、吴庆彤、李金德;
王稼祥同志的生前友好曾志、方强、吴德峰、楚图南、熊复、赖奎、何连芝、陈琮英、林月琴、赵发生、何兰阶、郭化若、段苏权、胡耀邦、贺诚、宋一平等。
有关部门的群众代表数百人也参加了追悼会。
追悼会结束后,王稼祥同志的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1974年1月31日《人民日报》)
陈伯钧同志追悼会在北京举行
王洪文 叶剑英 朱德 张春桥 邓小平刘伯承 徐向前 聂荣臻送了花圈
邓小平苏振华 聂荣臻等参加追悼会,向仲华主持追悼会,张才千致悼词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二月九日讯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防委员会委员、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原中共高等军事学院委员会副书记陈伯钧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四年二月六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四岁。
陈伯钧同志追悼会今天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礼堂里悬挂着陈伯钧同志的遗像,安放着陈伯钧同志的骨灰盒,上面覆盖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送花圈的有:王洪文、叶剑英、朱德、张春桥、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以及人大常委、中央军委、国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国防科委、军事科学院、军政大学、各军种兵种、北京部队、北京卫戍区。
邓小平、苏振华、聂荣臻等同志参加了追悼会,并向陈伯钧同志的家属陈琳同志及其子女表示亲切慰问。
追悼会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向仲华主持,张才千致悼词。
张才千同志在悼词中说:
“陈伯钧同志一九二七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红军时期,历任排长、连长、支队参谋长、团政委、师长、军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三五九旅旅长、晋察冀抗大二分校校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军政大学教育长、合江军区司令员、十二兵团副司令员兼四十五军军长;全国解放后,曾任湖南军区副司令员、军事学院教育长、副院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
“陈伯钧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几十年来,在毛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忠于党,忠于人民,英勇奋斗,积极工作,立场坚定,作风正派,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为革命事业贡献了一生。
“陈伯钧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老战友、老同志,是我党我军的一个损失。我们悼念陈伯钧同志,要学习他的命精神,化悲痛为力量,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为完成党的十大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争取新的更大的胜利而奋斗。”
参加追悼会的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国防科委、军事院校、各军种兵种、北京部队、北京卫戍区,以及中共中央机关、国家机关的负责同志,和陈伯钧同志的生前友好。他们是:
彭绍辉、李达、魏伯亭、张宗逊、郭林祥、张令彬、张贤约、徐斌、张汝光、栗在山、宋时轮、王新亭、廖汉生、郭化若、肖克、唐亮、段苏权、陈中民、董超、肖劲光、刘道生、周仁杰、杜义德、成钧、曹里怀、张达志、吴信泉、张翼翔、王珽、姚国民、林彬、陈士榘、李真、胡奇才、唐凯、谢明、刘贤权、周世忠、黄文明、周涌、黎东汉、滕海清、吴忠、刘福、李钟奇、鲁瑞林、谭善和;
王震、方强、王诤、李成芳、仲曦东、徐斌洲、赵发生、李金德、武新宇、袁任远、姜齐贤、刘型;
陈奇涵、周士第、贺诚、熊伯涛、查国桢、李寿轩、陈正湘、韩伟、康克清、何连芝、陈琮英、林月琴、汪荣华、张瑞华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数百人参加了追悼会。
追悼会结束后,陈伯钧同志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八日下午,邓小平、苏振华、徐向前、聂荣臻,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部门、国家机关的负责同志,陈伯钧同志的生前友好,前往医院向陈伯钧同志的遗体告别。
(197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
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董必武、朱德、周恩来、李先念、郭沫若、周建人、阿沛·阿旺晋美等送花圈
周建人主持追悼会 刘西尧致悼词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二月十三日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四年二月七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四岁。
竺可桢同志的追悼会,今天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礼堂里悬挂着竺可桢同志的遗像,安放着竺可桢同志的骨灰盒。
董必武、朱德、周恩来、李先念、郭沫若、周建人、阿沛·阿旺晋美送了花圈。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政协全国委员会、国务院科教组、国防科委、中国科学院、中央气象局等,也送了花圈。
中共中央委员、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建人,中共中央委员陶鲁笳,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国务院科教组组长刘西尧,中共中央统战部负责人李金德参加了追悼会,并向竺可桢同志的家属及其子女表示亲切慰问。
追悼会由周建人主持,对西尧致悼词。
悼词说,竺可桢同志一九六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
悼词说,竺可桢同志在解放以后,特别是入党后,更加热爱党委托他做的工作,献身于党的科学事业,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科学普及工作,为发展我国的农业作出了有益的工作,曾经受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参加追悼会的还有:
人大常委会委员王淦昌、贝时璋、庄希泉、严济慈、吴有训、武新宇、茅以升、林兰英、林巧稚、罗叔章、赵忠尧、胡子昂、胡厥文、童第周、谢扶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周培源,中国科学院负责人周荣鑫、王建中、柳忠阳,中央气象局负责人张乃召;
竺可桢同志的生前友好丁西林、钱三强、高士其、邹秉文、钱昌照、杨钟健、尹赞勋、曾呈奎、黄秉维、候德封、顾功叙,以及中国科学院和科学院所属各研究所的群众代表。
追悼会结束后,竺可桢同志的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九日下午,郭沫若、周建人、阿沛·阿旺晋美,以及国务院科教组、中国科学院、中央气象局的负责人和竺可桢同志的生前友好,前往医院向竺可桢同志的遗体告别。
(1974年2月14日《人民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北京市委员会副主席王源兴先生在京逝世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三月五日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副主席王源兴先生,因患心脏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四年二月十九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四岁。
王源兴先生历任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任,北京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职。
王源兴先生系爱国华侨人士,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毛主席。在侨居国外时,对与当地人民友好事业和支援祖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作出了贡献。回国后,拥护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生前表示希望国外华侨爱国团结,为解放台湾,完成祖国统一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王源兴先生追悼会于三月五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外交部、北京市革命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等单位的负责人廖承志、马文波、庄希泉、胡愈之、贾汀、夏翔、王林,以及王源兴先生生前友好林一心、曹菊如、荣毅仁、林海云、林巧稚、林修德、庄明理、沈兹
九、张国基、卢心远、张楚琨、张殊明、洪丝丝、吴桓兴、吴益修等参加了追悼会。王源兴先生的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1974年3月6日《人民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中柬友协副会长、军事科学院副部长张茜同志的追悼会在北京举行
周总理、叶剑英、江青、李富春、徐向前、聂荣臻等送了花圈 廖承志主持追悼会 宋时轮致悼词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三月二十四日讯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柬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部长张茜同志,因肺癌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四年三月二十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五十二岁。
张茜同志的追悼会今天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江青,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徐向前,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以及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柬友协、军事科学院等单位送了花圈。
参加追悼会的有:李富春、聂荣臻、谭震林、李井泉、粟裕、王震、廖承志、姬鹏飞、耿飚、李强、方毅、刘湘屏、谷牧、王诤、刘伟、张翼翔、叶飞、江华、江渭清、宋时轮、廖汉生、贺光华、阎揆要、吴庆彤、韩念龙、石林、郭化若、高体乾、王蕴瑞、韩双亭、康克清、丁雪松、刘希文、赵朴初、廖梦醒、林月琴、林佳楣、浦卓琳、张瑞华、黄杰、陆迪伦等同志。
追悼会由廖承志同志主持,宋时轮同志致悼词。
追悼会后,张茜同志的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张茜同志逝世以后,叶剑英、李先念、邓小平、苏振华、聂荣臻等同志前往医院,向张茜同志的遗体告别,并对张茜同志的子女表示慰问。
(1974年3月25日《人民日报》)
中共中央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革委会副主任陈郁同志追悼会在广州举行 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共中央送了花圈
董必武朱德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张春桥江青姚文元李先念邓小平许世友韦国清赛福鼎等也送了花圈 孔石泉主持追悼会 赵紫阳致悼词
新华社广州一九七四年三月二十六日电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陈郁同志,因病于一九七四年三月二十一日在广州逝世,终年七十三岁。
陈郁同志的追悼会三月二十六日上午在广州举行。
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送了花圈。
追悼会会场悬挂着陈郁同志的遗像,安放着陈郁同志的骨灰盒,上面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会场里还摆着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朱德、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张春桥、江青、姚文元、李先念、邓小平、许世友、韦国清、赛福鼎、陈云、李富春、聂荣臻,以及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华全国总工会、燃化部、对外贸易部、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送的花圈。
送花圈的还有:
中共中央委员丁盛、刘兴元、刘建勋、安平生、李井泉、李任之、李瑞山、张平化、余秋里、钱之光、钱正英、粟裕、蔡畅、廖承志,以及湖南、湖北、河南、广西等省、自治区和长春市党、政领导机关;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广州部队、广东省军区、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革命委员会、驻广州部队各军种兵种、政协广东省和广州市委员会、广东省各地区党委、中共广东省宝安县委、南头公社党委,以及陈郁同志生前友好和爱国人士、港澳人士。
参加追悼会的有: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广州部队、广东省军区、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革命委员会负责同志孔石泉、王首道、赵紫阳、詹才芳、林李明、杨梅生、肖元礼、江燮元、吴纯仁、邱国光、叶建民、黄荣海、颜德明、陈海涵、訾修林、钟汉华、彭嘉庆、吴富善、梁锦棠、焦林义、刘继发、梁秀珍、雍文涛、刘田夫、张根生、李坚真、田华贵、陈德、张景耀、刘均益、孙干卿、于厚德、方毅华、靳兆西、单印章、龙道权、朱云谦、李成春、谭知耕、梁湘、邓秀芳、钟明、杜祯祥、罗范群、高辛等。
参加追悼会的还有对外贸易部副部长周化民、新疆歌舞团领队阿依木,港澳知名人士杨光、陈耀材、苏友,政协广东省委员会负责人和爱国人士郭棣活、黄友谋,以及陈郁同志生前友好。
广东省、广州市和驻广州部队机关负责干部和工农兵群众、各界代表以及为陈郁同志治疗的医务人员共一千五百多人参加了追悼会。
追悼会由中共中央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孔石泉同志主持,中共中央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赵紫阳同志致悼词。
悼词中说:“陈郁同志一九二四年参加革命,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省港大罢工和广州公社起义。历任广州海员工会主任、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长、职工委员会书记、省委常委、全国总工会常委、中共中央东北局工业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和煤炭工业部部长、省长、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三书记等职。
“陈郁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几十年来,忠于党,忠于人民,在毛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朝气蓬勃,光明磊落,勤勤恳恳,团结同志,密切联系群众,努力为人民服务。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坚决同刘少奇、林彪修正主义路线进行斗争。
“陈郁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老同志,是我党的一大损失。我们沉痛地悼念陈郁同志,要学习陈郁同志的革命精神,化悲痛为力量,紧密地团结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坚决把批林批孔斗争进行到底,为完成党的十大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而奋斗!”
陈郁同志逝世后,孔石泉、王首道、赵紫阳、林李明、杨梅生、肖元礼、焦林义、陈德等同志前往医院向陈郁同志遗体告别,并向陈郁同志的家属表示慰问。
陈郁同志病重住院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州部队司令员许世友同志和省、市、广州部队、广东省军区负责同志曾前往医院看望。
追悼会结束后,广东省、广州市党、政、军负责同志将陈郁同志的骨灰盒护送到广州革命公墓安放。
(1974年3月27日《人民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丁西林先生追悼会在京举行
朱德委员长、周恩来总理送了花圈
李富春、阿沛·阿旺晋美、沈雁冰等参加追悼会
楚图南同志主持追悼会 廖承志同志致悼词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四月十一日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丁西林先生,因病于一九七四年四月四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一岁。
丁西林先生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曾任文化部副部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
丁西林先生系无党派爱国人士。二十多年来,他认真学习马列的书和毛主席的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努力贯彻执行党的对内对外政策,积极从事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对外友好活动,不辞辛劳,兢兢业业地工作,为人民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丁西林先生生前极为关心祖国的统一,怀念台湾省同胞,盼望台湾省早日解放。
丁西林先生追悼会于四月十一日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送了花圈。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共中央统战部、外交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图书馆以及丁西林先生生前友好,也送了花圈。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和委员贝时璋、庄希泉、吴有训、罗叔章、胡厥文、胡愈之、童第周、谢扶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沈雁冰,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和丁西林先生生前友好姬鹏飞,廖承志、童小鹏、杨骥、丁雪松、林林、李恩求、周秋野、叶籁士、楚图南、宋一平、周一萍、周培源、唐钺和革命群众代表二百多人,参加了追悼会。追悼会由楚图南同志主持,廖承志同志致悼词。
丁西林先生的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1974年4月12日《人民日报》)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傅作义先生追悼会在京举行
伟大领袖毛主席、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送了花圈 周恩来王洪文叶剑英李先念邓小平陈锡联汪东兴吴德徐向前聂荣臻李富春阿沛·阿旺晋美周建人和沈雁冰许德珩等参加追悼会,周恩来主持追悼会,叶剑英致悼词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四月二十三日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傅作义,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四年四月十九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九岁。
傅作义先生追悼会,二十三日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追悼会会场里悬挂着傅先生的遗像,安放着他的骨灰盒。
伟大领袖毛主席送了花圈。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董必武、宋庆龄、朱德、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张春桥、江青、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郭沫若,也送了花圈。送花圈的还有中共中央军委、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政协全国委员会、国防委员会、中共中央统战部、水电部、卫生部和北京市革命委员会。
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王洪文、叶剑英、李先念、邓小平、陈锡联、汪东兴、吴德、徐向前、聂荣臻、李富春、阿沛·阿旺晋美、周建人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沈雁冰、许德珩等参加了追悼会,他们向傅作义先生的夫人刘芸生,子女傅冬、傅恒等,表示了亲切的慰问。
追悼会由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周恩来主持,中共中央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叶剑英致悼词。
叶剑英副主席在悼词中说:“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傅作义先生。
“傅作义先生,山西省临猗县人,一九三三年和一九三六年曾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和绥远抗战,一九三七年参加抗战,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傅作义先生于一九四九年一月率部起义,对北平和绥远的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傅作义先生自起义参加革命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水利部和水利电力部部长等职。
“二十多年来,傅作义先生热爱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注意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拥护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拥护批林批孔斗争。
“二十多年来,傅作义先生,关心祖国的统一,始终关怀台湾省同胞和台湾省各方面的故旧,盼望台湾省早日获得解放,回到祖国的怀抱。傅作义先生为解放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的斗争,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傅作义先生与我们永别了,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积极工作,努力学习,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团结起来,为把批林批孔斗争进行到底,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反对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为实现解放台湾,统一祖国的神圣任务而努力奋斗。”
参加追悼会的还有:
有关部门和北京市革命委员会的负责人:廖承志、王震、李达、罗青长、丁国钰、刘友法、李金德、童小鹏、吴庆彤、李梦夫、侯春怀、张文碧、钱正英、刘湘屏、钱信忠、吴洁、林丽韫、蔡啸、马文波、吴德峰、康克清、周荣鑫、鲁瑛;
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邓初民、史良、庄希泉、严济慈、吴有训、武新宇、茅以升、林巧稚、罗叔章、胡子昂、胡厥文、胡愈之、谢扶民、于树德、王芸生、王雪莹、刘斐、朱蕴山、孙晓村、苏子蘅、李国伟、杨东莼、吴研因、张孝骞、陈此生、陈维稷、周士观、周培源、赵宗燠、荣毅仁、俞大绂、钟惠澜、闻家驷、徐伯昕、萨空了、董其武、楚图南、李明扬、郑洞国、侯镜如、覃异之;
各界人士和傅作义先生的生前友好:陈离、胡子婴、张含英、刘仲容、王克俊、钱昌照、严信民、黄鼎臣、田富达、李纯青、徐萌山、陈逸松、谢冰心、程思远、杜聿明、宋希濂、李蒸、李俊龙、刘瑶章、何思源、赵君迈、李平衡、王葆真、安春山、焦实斋、黄翔、周嘉彬、郭有守、宋伟斌、赵明哲、韩权华、洪希厚、郭翼青、傅学文、罗西欧、沈性云、郭秀仪、李腾
九、智南屏、赵钟琦、李吉祥、茹宗瑞、樊真、袁庆曾、王法之、王建业、令狐理、曾又馨。
有关部门的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了追悼会。
傅作义先生病重期间,周恩来总理曾前往医院看望。
二十二日下午,叶剑英、聂荣臻、阿沛·阿旺晋美、周建人、沈雁冰、许德珩,以及傅作义先生的生前友好董其武等,前往医院向傅作义先生的遗体告别。
(1974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卢汉先生的追悼会在北京举行
董必武、朱德、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先念、邓小平、刘伯承、郭沫若送了花圈
徐向前主持追悼会
许德珩致悼词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五月十八日讯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卢汉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四年五月十三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九岁。
卢汉先生的追悼会,五月十八日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会场里安放着卢汉先生的骨灰盒和他的遗像。
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朱德、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先念、邓小平、刘伯承、郭沫若,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体委和民革中央送了花圈。
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叶剑英、李先念、徐向前、阿沛·阿旺晋美、沈雁冰、许德珩、廖承志、罗青长、刘湘屏、庄则栋,参加了追悼会,并向卢汉先生的家属表示慰问。
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徐向前主持追悼会,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许德珩致悼词。
悼词中说,“卢汉先生是云南省昭通县人,彝族。云南解放前夕,曾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游击武装,一九四九年十二月率部起义。卢汉先生自起义参加革命后,历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云南省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
“二十多年来,卢汉先生拥护伟大领袖毛主席,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他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拥护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对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各民族的大团结,对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繁荣昌盛,对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欢欣鼓舞。卢汉先生关心台湾省的解放,关心台湾省同胞和故旧,盼望台湾省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实现祖国的统一。”
参加追悼会的还有:
人大常委会委员史良、严济慈、武新宇、茅以升、罗叔章、胡子昂、胡厥文、胡愈之;
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王芸生、刘斐、朱蕴山、孙晓村、苏子蘅、杨东莼、陈此生、荣毅仁、徐伯昕、萨空了、董其武、楚图南;
有关部门和北京市革命委员会的负责人刘友法、李金德、童小鹏、李梦夫、赵正洪、连贯、贾汀;
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常务委员和委员、知名人士、生前友好李明扬、郑洞国、侯镜如、覃异之、严信民、黄鼎臣、田富达、周嘉彬、宋希濂、杜聿明、甘祠森、刘仲容、钱昌照、王葆真、李平衡、李俊龙、陈离、聂轰、程思远、何思源、傅学文、洪希厚等。
五月十七日下午,叶剑英、邓小平、郭沫若,以及有关单位负责人、在北京的部分民革常务委员和卢汉先生的生前友好,曾向卢汉先生的遗体告别。
(1974年5月19日《人民日报》)
陈明仁先生追悼会在北京举行
朱德、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许德珩送了花圈
聂荣臻主持追悼会 肖劲光致悼词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五月二十五日讯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陈明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四年五月二十一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一岁。
二十五日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陈明仁先生追悼会。会场里安放着陈明仁先生的骨灰盒和遗像。
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许德珩,向陈明仁先生送了花圈。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政协全国委员会、国防委员会、中共中央统战部、国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军事科学院、军政大学、海军、空军、广州部队、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军区和陈明仁先生生前所在部队也送了花圈。
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叶剑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聂荣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许德珩等参加了追悼会,并向陈明仁先生的家属肖毅、儿子陈扬钊等表示慰问。
聂荣臻副主席主持追悼会,国防部副部长肖劲光致悼词。悼词中说:
“陈明仁先生是湖南省醴陵县人。一九四九年八月起义参加革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长,兵团司令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湖南临时省政府主席,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常务委员等职。
“陈明仁先生于一九四九年八月率部起义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和平解放长沙做出了贡献。二十多年来,他拥护伟大领袖毛主席,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拥护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陈明仁先生非常关心祖国的统一,对台湾故旧十分怀念,盼望台湾省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我们悼念陈明仁先生,要化悲痛为力量,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团结起来,深入批林批孔,为解放台湾,为争取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大胜利而努力奋斗。”
参加追悼会的还有: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有关方面负责人王震、张才千、向仲华、魏伯亭、张宗逊、宋时轮、肖克、马宁、欧致富、周德礼、程启文、李金德、吴庆彤、王迪康、金涛、朱述称、刘智民;
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和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以及陈明仁先生的生前友好武新宇、罗叔章、胡愈之、刘斐、朱蕴山、杨东莼、袁任远、董其武、李明扬、郑洞国、侯镜如、覃异之、宋希濂、杜聿明、陈离、周竹安、郭翼青、程元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有关部门群众代表参加了追悼会。
二十四日下午,有关方面负责人和陈明仁先生的生前友好,前往医院向陈明仁先生的遗体告别。
(1974年5月26日《人民日报》)
中央中央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徐业夫同志逝世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六月十二日讯 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徐业夫同志,因病于一九七四年六月七日在北京逝世。徐业夫同志一九三○年四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七年四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终年五十八岁。
(1974年6月13日《人民日报》)中共中央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甘肃省委书记胡继宗同志追悼会在兰州举行
中共中央、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和华国锋同志等送了花圈 冼恒汉同志主持追悼会 宋平同志致悼词
新华社兰州一九七四年七月八日电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甘肃省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胡继宗同志,因病于一九七四年七月四日在兰州逝世,终年五十四岁。
胡继宗同志的追悼会七月八日下午在兰州举行。
中共中央、人大常委会、国务院送了花圈。
送花圈的还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华国锋,中共中央委员皮定钧、年继荣、李瑞山、张达志、张恒云、冼恒汉、韩先楚、粟裕,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康健民、黄成连,以及湖南、陕西、青海、宁夏等省、自治区和河北省肃宁县党、政领导机关;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兰州部队、兰州空军、甘肃省军区、甘肃省政协、中共兰州市委、兰州市革命委员会以及甘肃省各地区、州(市)党、政、军领导机关,省属各部门和胡继宗同志生前友好。
参加追悼会的有: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兰州部队、兰州空军、甘肃省军区以及甘肃省政协、中共兰州市委、兰州市革命委员会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冼恒汉、张忠、宋平、年继荣、徐国珍、王国瑞、朱培屏、龙炳初、蔺进生、胡定发、白明、茅林、邱裕民、谢金胜、李宗虎、陈建兰、高明芳、单秀、李书茂、伍生荣、王德润、杜绍山、孔俊彪、李樾、李虎、谭开云、杨焕民、刘镇、吕世英、马友里、孙殿甲、梁仁芥、李彬、冯有财、李永和、陈钧、廖政武、刘嬖夫、王加印、刘雪、李天冲、肖秉公、周昌举、马宜生;
中共青海省委、省革命委员会、中共湖南省委、省革命委员会、中共陕西省委、省革命委员会等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和胡继宗同志的生前友好薛宏福、徐启文、石峰;
正在兰州参加中共甘肃省委五届五次、省革委会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的全体同志和工农兵群众、各界代表,以及为胡继宗同志治疗的医务人员等一千二百多人。
追悼会由中共中央委员、中共甘肃省委第一书记、甘肃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冼恒汉同志主持,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宋平同志致悼词。悼词中说:“胡继宗同志一九三八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县青救会主任、县武装部长、县委书记、地委组织部长、地委书记、省委秘书长、省委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兼副省长、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代理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省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省委书记、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党的全国第九次代表大会和第十次代表大会上都被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胡继宗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几十年来,跟随毛主席干革命,忠于党,忠于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人民战争思想,紧紧依靠群众,克服种种困难,与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积极工作,继续革命,做出了新的贡献。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中,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同刘少奇、林彪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胡继宗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政策,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光明正大,顾全大局,团结同志,联系群众,朝气蓬勃,忘我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胡继宗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党失去了一个好党员、好干部,是我党的一大损失。我们沉痛地悼念胡继宗同志,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质,化悲痛为力量,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把批林批孔的斗争进行到底。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1974年7月9日《人民日报》)
谢扶民同志的追悼会在北京举行
董必武、朱德、周恩来、王洪文、康生、邓小平、韦国清、苏振华、赛福鼎、郭沫若送了花圈,邓小平、苏振华、阿沛·阿旺晋美、周建人等参加追悼会,阿沛·阿旺晋美主持追悼会,王震同志致悼词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八月五日讯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谢扶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四年七月三十一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四岁。
谢扶民同志的追悼会,今天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会场里安放着谢扶民同志的骨灰盒和他的遗像。
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朱德、周恩来、王洪文、康生、邓小平、韦国清、苏振华、赛福鼎、郭沫若送了花圈。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共中央统战部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也送了花圈。
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苏振华、阿沛·阿旺晋美、周建人,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许德珩参加了追悼会,并向谢扶民同志的家属表示亲切的慰问。
追悼会由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主持,王震同志致悼词。
悼词中说,谢扶民同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人,壮族,贫农家庭出身。一九二九年参加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科长,团、旅、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广西省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悼词中说,谢扶民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几十年来,跟随毛主席干革命,忠于党,忠于人民。在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同敌人进行了坚决斗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努力工作,继续革命,积级参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谢扶民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积极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艰苦朴素,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参加追悼会的还有:
人大常委会委员贝时璋、史良、严济慈、武新宇、茅以升、林巧稚、罗叔章、季方、胡子昂、胡厥文、胡愈之、彭绍辉;
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孙晓村、杨东莼、陈此生、周士第、唐天际、袁任远、萨空了;
有关部门负责人和谢扶民同志的生前友好耿飚、丁国钰、曹里怀、罗华生、刘友法、李金德、童小鹏、吴庆彤、李梦夫、连贯、丹彤、莫文骅等,以及有关部门的群众代表。
八月四日下午,苏振华、郭沫若、阿沛·阿旺晋美、张才千等,前往医院向谢扶民同志的遗体告别。
(1974年8月6日《人民日报》)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科技协会书记处书记张震球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邓小平、韦国清、郭沫若、张云逸等同志送了花圈 王震同志主持追悼会 周荣鑫同志致悼词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八月二十日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张震球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四年八月七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七岁。
张震球同志一九二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团政委、副旅长、纵队副司令员、军政委、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副部长、劳动部人事教育司司长、第三、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
张震球同志的追悼会,今天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邓小平、韦国清、郭沫若、张云逸以及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国科学院革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委会等,送了花圈。
追悼会由王震同志主持,中国科学院负责人周荣鑫致悼词。悼词中说,张震球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几十年来,跟随毛主席干革命,忠于党,忠于人民,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一生。
参加追悼会的有有关方面负责人和张震球同志的生前友好:谭震林、粟裕、陈奇涵、张翼翔、张令彬、钟夫翔、沙风、郭化若、岳志坚、柳忠阳、茅以升、周培源、严济慈、张维等,以及有关部门的群众代表。
(1974年8月21日《人民日报》)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侯德榜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朱德、周恩来、王洪文、叶剑英、郭沫若等送了花圈
聂荣臻、阿沛·阿旺晋美、沈雁冰参加追悼会 周荣鑫主持追悼会 徐今强致悼词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九月三日讯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原化学工业部副部长侯德榜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四年八月二十六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四岁。
九月三日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了追悼会。会场里安放着侯德榜同志的骨灰盒和遗像。
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周恩来、王洪文、叶剑英、郭沫若,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计委、燃化部、中国科学院、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科技协会、江苏省革命委员会送了花圈。
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政协会国委员会副主席沈雁冰,参加了追悼会,并向侯德榜同志的子女表示慰问。
中国科学院负责人周荣鑫主持追悼会,燃化部副部长徐今强致悼词。悼词中说:侯德榜同志是福建省闽侯县人。一九四九年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九五七年九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永利化学公司总经理,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二届、第三届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常务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侯德榜同志一直从事化学工业,特别在制碱工业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全国解放后,侯德榜同志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拥护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为发展我国的化学工业做了有益的工作。
参加追悼会的还有人大常委会、政协全国委员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侯德榜同志的生前友好:严济慈、吴有训、茅以升、林巧稚、罗叔章、胡子昂、胡厥文、王雪莹、孙晓村、张孝骞、周培源、钟惠澜、傅鹰、李金德、袁宝华、李梦夫、吕福俊、唐克、邹桐、沈昌荣、李艺林、刘祺瑞、任成玉、张贻信、董绍杰、赖际发、吴亮平、张亮、杨沛、柳大纲,以及燃化部和中国科学院的群众代表。
(1974年9月4日《人民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三机部副部长吴融锋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江西省革委会送了花圈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十月十二日讯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吴融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四年十月六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五十八岁。
吴融锋同志是江西省永新县人,家庭出身贫农,一九三○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旅政治部主任、军政委、志愿军党委委员、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三机部代理党委书记等职。
吴融锋同志的追悼会十月十二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江西省革命委员会送了花圈。余秋里、王震等同志参加了追悼会。方强同志主持追悼会,李际泰同志致悼词。
(1974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林之翰同志在京逝世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七日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原药政司长林之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四年十月十四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四岁。林之翰同志一九二九年二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四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四野战军卫生部副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副部长等职。林之翰同志的追悼会已于十月三十一日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1974年11月8日《人民日报》)
董希白同志在京逝世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八日讯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外交部原条约法律司副司长兼国际法研究所所长董希白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八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八岁。
(1974年11月9日《人民日报》)戚元德同志在京逝世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九日讯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全国总工会女工部部长戚元德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二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九岁。
戚元德同志一九二七年八月参加革命,一九二八年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江西、上海、西安国民党统治区从事党的工作。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中央军委机要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作妇女工作。全国解放后,曾任中共郑州市和武汉市委委员、市妇联主任、第一届全国妇联执行委员会委员等职。戚元德同志是我党的优秀党员。她忠于党,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党的工作中,为保卫党的组织,配合革命战争,同敌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几十年来,她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积极工作,联系群众,谦虚谨慎,努力为人民服务,为党作出了贡献。
九日上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了戚元德同志的追悼会。人大常委会、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单位送了花圈。有关方面负责人和生前友好余秋里、郭玉峰、肖克、罗青长、王铮、冯铉、李金德、王俊青、胡瑞国、马纯古、顾大椿、孔原、曾威、彭富
九、彭海贵、康克清、陈琮英等,家属吴德峰等同志和有关单位的群众代表,参加了追悼会。
(1974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
中共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张云逸同志追悼会在北京举行
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送了花圈 王洪文、叶剑英、张春桥、李先念、邓小平、陈锡联、徐向前、聂荣臻、阿沛·阿旺晋美、周建人同志等参加追悼会 叶剑英同志主持追悼会,邓小平同志致悼词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讯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张云逸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十九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二岁。
张云逸同志的追悼会今天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追悼会会场正中安放着张云逸同志的遗像和骨灰盒,骨灰盒上面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
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送了花圈。
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董必武、朱德、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张春桥、韦国清、刘伯承、江青、许世友、华国锋、纪登奎、吴德、汪东兴、陈永贵、姚文元、吴桂贤、苏振华、倪志福、赛福鼎、郭沫若,也送了花圈。
送花圈的还有: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国防委员会,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国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国防科委、军事科学院、军政大学、海军、空军、北京部队,中共北京市委员会和北京市革命委员会,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
党和国家领导人王洪文、叶剑英、张春桥、李先念、邓小平、陈锡联、徐向前、聂荣臻、阿沛·阿旺晋美、周建人参加了追悼会,并向张云逸同志的家属韩碧同志等表示亲切慰问。
追悼会由叶剑英同志主持,邓小平同志致悼词。悼词中说:“张云逸同志,广东省文昌县人,一九二六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九年在广西右江领导武装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红军时期,历任红军第七军军长,中央军委副参谋长,粤赣军区司令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参谋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员,新四军副军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二书记,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张云逸同志曾任党的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悼词说,“张云逸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几十年来,他在毛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忠于党,忠于人民,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决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积极工作,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为革命事业贡献了一生。
“张云逸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老战友,老同志,是我党我军的一大损失。我们沉痛地悼念张云逸同志,要学习张云逸同志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化悲痛为力量,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把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抓革命,捉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团结起来,为争取新的更大的胜利而奋斗。”
参加追悼会的还有:
中共中央和政府部门的负责人郭玉峰、耿飚、罗青长、李金德、宇光、康克清、余秋里、苏静、谷牧、李水清、刘伟、王诤、张文碧、钟夫翔、方毅、廖承志、刘湘屏、钱正英、吴庆彤、李梦夫;
人大常委会委员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严济慈、吴有训、武新宇、罗叔章、季方、胡愈之、曾志、陈奇涵、陈此生、周士第;
国防委员会委员刘斐、董其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各军兵种、国防科委、军事科学院、军政大学、北京部队和北京卫戍区的负责人张才千、向仲华、李达、张廷发、胡炜、何正文、魏伯亭、张宗逊、郭林祥、张池明、陶鲁笳、方强、宋时轮、王新亭、廖汉生、肖克、唐亮、王宏坤、傅传作、张达志、张翼翔、吴烈、姚国民、李真、刘贤权、宋维栻、崔田民、周世忠、黄文明、陈先瑞、滕海清、吴忠、杨俊生;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革命委员会的负责人黄作珍。
参加追悼会的还有张云逸同志的生前友好谭震林、韩先楚、陈漫远、江华、江渭清、叶飞、张令彬、李人俊、张劲夫、胡立教、杨成武、肖华、彭明治、郭化若、莫文骅、余立金、成钧、邝任农、李寿轩、林月琴、马国瑞、郭述申以及群众代表数百人。
张云逸同志逝世以后,朱德、叶剑英、张春桥、李先念、邓小平、陈锡联、苏振华、徐向前、聂荣臻、阿沛·阿旺普美、周建人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和群众代表前往医院向张云逸同志的遗体告别。张云逸同志患病期间,一些党、政、军领导同志曾到医院探望。
(1974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罗宗贤同志在京逝世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讯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院眼科主任罗宗贤同志,因病于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八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九岁。
(1974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滕代远同志的追悼会在北京举行
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共中央送了花圈 王洪文叶剑英李先念邓小平陈锡联纪登奎徐向前聂荣臻郭沫若周建人沈雁冰许德珩参加追悼会 叶剑英主持追悼会,邓小平致悼词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十二月七日讯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委员滕代远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四年十二月一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岁。
滕代远同志的追悼会今天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追悼会会场正中安放着滕代远同志的遗像和骨灰盒,骨灰盒上面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
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送了花圈。
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董必武、宋庆龄、朱德、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张春桥、(以下按姓氏笔划为序)韦国清、刘伯承、江青、许世友、华国锋、吴德、汪东兴、陈永贵、姚文元、吴桂贤、苏振华、倪志福、赛福鼎,也送了花圈。
送花圈的还有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共中央军委、政协全国委员会、国防委员会、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务院办公室、交通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中共北京市委和北京市革命委员会、中共湖南省委和湖南省革命委员会。
党和国家领导人王洪文、叶剑英、李先念、邓小平、陈锡联、纪登奎、徐向前、聂荣臻、郭沫若、周建人,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沈雁冰、许德珩参加了追悼会,并向滕代远同志的家属林一同志等表示亲切慰问。
追悼会由叶剑英同志主持,邓小平同志致悼词。悼词中说:
“滕代远同志是湖南麻阳县人,一九二四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历任长沙郊区农民协会委员长,醴陵县委书记,湘东特委书记,湘鄂赣边区特委书记,红五军党代表,红三军团政治委员,红四军副党代表,红一方面军副政委,军委武装动员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央军委参谋长,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十八集团军参谋长,晋冀鲁豫中央局委员、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委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中央军委铁道部部长。全国解放以后,任铁道部部长、党委书记等职。滕代远同志曾任党的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滕代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几十年来,他在毛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忠于党,忠于人民,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积极工作,艰苦奋斗,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滕代远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老同志、老战友,是我党的一大损失。我们沉痛地悼念滕代远同志,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化悲痛为力量,紧紧地团结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把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团结起来,为争取新的更大的胜利而奋斗。”
参加追悼会的还有:
中共中央和政府部门的负责人耿飚、冯铉、罗青长、朱穆之、赖奎、宇光、郑屏年、李步新、刘友法、李金德、鲁瑛、余秋里、苏静、王震、王观澜、廖承志、王诤、刘湘屏、杨杰、郭鲁、李新、施义之、吴庆彤、李梦夫;
人大常委会委员陈奇涵、武新宇、茅以升、胡耀邦、曾志;
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王芸生、王学文、苏子蘅、杨东莼、陈此生、季方、周士第、周培源、荣毅仁、贺诚、唐天际、袁任远、康克清、曹菊如;
国防委员会委员刘斐、董其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军事科学院、军政大学、海军、空军、铁道兵等方面的负责人杨成武、彭绍辉、李达、魏伯亭、郭林祥、张令彬、贺光华、郭化若、唐亮、王宏坤、马宁、崔田民、金涛;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革命委员会的负责人黄作珍。
参加追悼会的还有滕代远同志的生前友好谭震林、黄镇、江华、江渭清、叶飞、童小鹏、陈琮英、卓琳、韩碧、陈兰、方强、孔原、宋任穷、吕正操、吴德峰、张劲夫、杨奇清、钱信忠、马耀骥、苏杰、于眉、彭敏、汪菊潜、梅盛伟、郭述申、杨士杰、张策、蹇先任、宋一平、申伯纯、刘志坚、李寿轩、罗华生、郭维城、彭富
九、钱江、张南生、钟期光、查国桢、吴烈、陈正湘以及群众代表数百人。
滕代远同志逝世以后,朱德、王洪文、叶剑英、李先念、邓小平、陈锡联、纪登奎、华国锋、吴德、徐向前、聂荣臻、郭沫若、周建人、沈雁冰、许德珩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曾前往医院向滕代远同志的遗体告别。
(1974年12月8日《人民日报》)
浦化人同志在京逝世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十二月七日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委员浦化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十五日在京逝世,终年八十七岁。浦化人同志一九二七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晋冀鲁豫最高法院院长、华北联大外语学院院长等职。
(1974年12月8日《人民日报》)
第二篇:1964《人民日报》逝世消息汇总
1964《人民日报》逝世消息汇总
解放军通信兵前政委朱明中将逝世
新华社一日讯 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前政治委员朱明中将,因病久治无效,一日在北京逝世,享年六十二岁。
朱明同志一九二九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县委书记、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长、一二○师组织部长、三五八旅政治部主任、中共雁门区党委书记、雁门军区政委、第一野战军第三军政委、第二兵团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通信兵政委等职务。
朱明同志治丧委员会由贺龙、罗瑞卿、李井泉、许光达、萧华、杨成武、李聚奎、杨勇等三十三人组成,定于一月五日举行公祭。
(1964年1月3日《人民日报》)
首都党政军各界公祭朱明中将
新华社五日讯 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前政治委员朱明中将的公祭仪式,今天上午在北京举行。公祭以前,贺龙、罗瑞卿、李维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医院向朱明同志的遗体告别。
公祭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主祭。参加公祭的有中共中央各部门负责人杨尚昆、李维汉、安子文,国务院各部门负责人王首道、王诤、余秋里、白坚、夏之栩、刘寅、王士光、王曙,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许光达大将、谭政大将、萧华上将、杨成武上将、张爱萍上将、张宗逊上将、彭绍辉上将、王新亭上将、杨勇上将、傅钟上将、甘泗淇上将、李聚奎上将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各军区、军种、兵种、院校的代表以及朱明同志生前友好共两千多人。
朱明中将灵堂里,陈放着林彪元帅、刘伯承元帅、贺龙元帅、陈毅元帅、徐向前元帅、聂荣臻元帅、叶剑英元帅、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维汉以及解放军各总部、各军区、军种、兵种、院校、驻京各部队、各军事机关、国务院有关部门赠送的花圈和挽联。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杨成武上将在公祭时致悼词。他在追述朱明同志光荣的一生时指出,朱明同志自入党那一天起,把自己毕生精力全部献给了中国人民伟大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三十五年如一日,忠心耿耿、勤勤恳恳,不愧为党的好干部,毛主席的好战士。
杨成武上将说,朱明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具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一贯认真地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党的原则,维护党的利益,他在通信兵工作期间,为通信兵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杨成武上将最后说,朱明同志的一生是光荣战斗的一生。他对党对革命无限忠诚的高贵品质和许多模范事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公祭后,在哀乐声中起灵。罗瑞卿大将等护送朱明同志骨灰到八宝山烈士公墓。
(1964年1月6日《人民日报》)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甘泗淇同志逝世
新华社五日讯 甘泗淇同志治丧委员会讣告,全文如下:
讣告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甘泗淇上将于一九**年二月五日十二时在北京病逝,享年六十岁。甘泗淇同志治丧委员会已经组成。定于二月八日上午九时至下午五时在中山堂举行各界吊唁,二月九日上午十时举行公祭。
特此讣告
甘泗淇同志治丧委员会
一九**年二月五日
甘泗淇同志治丧委员会名单
新华社五日讯 甘泗淇同志治丧委员会名单:
主任:贺龙。
委员:邓小平、王树声、王震、王新亭、王恩茂、王尚荣、刘亚楼、刘志坚、李井泉、李天佑、李达、李聚奎、苏振华、余秋里、吴法宪、林彪、罗瑞卿、周士第、邱会作、张宗逊、张爱萍、张达志、张子意、张启龙、徐立清、许光达、许世友、萧劲光、萧华、萧克、萧向荣、梁必业、郭鹏、粟裕、傅钟、傅秋涛、彭绍辉、杨尚昆、杨成武、杨勇、廖汉生、聂荣臻、韩先楚、谭政。
(1964年2月6日《人民日报》)邓小平同志等向甘泗淇同志遗体告别
新华社六日讯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代总理邓小平,今天前往医院,向甘泗淇同志的遗体告别。
今天,前往医院向甘泗淇同志遗体告别的,还有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杨尚昆,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许光达大将、谭政大将、刘亚楼空军上将、萧华上将、彭绍辉上将、杨成武上将、杨勇上将、李天佑上将、王新亭上将、傅钟上将、李聚奎上将、陈士榘上将、李志民上将、王震上将、李达上将、傅秋涛上将,以及解放军陆海空军的将军和军官代表。
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张启龙、张子意、余秋里、孙志远、吴德峰、黄火星、袁任远、曹瑛等,今天也前往医院向甘泗淇同志的遗体告别。
甘泗淇同导的遗体在下午五时入殓,并于当晚移至北京市东郊火葬场,将在明天火化。
(1964年2月7日《人民日报》)
首都各界公祭甘泗淇同志 罗瑞卿大将主祭 徐立清中将致悼词
据新华社九日讯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各部和首都部队官兵以及首都各界两千五百多人,今天上午在中山公园中山堂举行公祭,追悼毕生献身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革命战士——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甘泗淇同志。
公祭大会由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主祭。
甘泗淇同志的灵台前面,陈放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人大常委会和国防部送的花圈,两侧摆着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陈云、林彪、邓小平、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献的花圈。灵堂内外悬挂着许多挽联和挽幛。
上午十时,公祭大会在哀乐声中开始。主祭人罗瑞卿大将在甘泗淇同志的遗像前敬献花圈,全场肃穆致哀。接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徐立清中将致悼词。
参加今天公祭大会的,有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杨尚昆和各方面的负责人李四光、蔡畅、廖承志、王首道、伍修权、萧克、王震、赵尔陆、吕正操、杨献珍、罗贵波、刘澜波、张启龙、徐冰、余秋里、何长工、张子意、邹大鹏、武新宇、吴德峰、南汉宸和北京市的负责人万里、吴晗等。
参加公祭大会的,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许光达大将、刘亚楼空军上将、彭绍辉上将、杨成武上将、杨勇上将、李天佑上将、王新亭上将、傅钟上将、李聚奎上将、李志民上将、李达上将、傅秋涛上将、廖汉生中将、刘志坚中将、梁必业中将、萧向荣中将、王尚荣中将、刘少文中将、甘渭汉中将、莫文骅中将、王秉璋空军中将、王辉球空军中将、杜义德海军中将、吴信泉中将、向仲华中将、崔田民中将、孔石泉中将以及陆海空军部队的军官。
公祭仪式结束后,在哀乐声中起灵。甘泗淇同志的骨灰移置西郊八宝山革命公墓。
新华社九日讯 徐立清中将在公祭甘泗淇同志大会上的悼词,全文如下:
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中国人民的革命战士、我们的战友甘泗淇同志。甘泗淇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他在长期革命工作中,积劳成疾,不幸于一九**年二月五日十二时与世长辞。
甘泗淇同志的逝世,是我党我军的重大损失,我们都为此深感哀痛。
甘泗淇同志出身于贫农家庭,青年时期就在湖南宁乡参加过反对北洋军阀湖南督军张敬尧的运动,在湖南长沙参加过“五卅”运动以及学生运动、农民运动。他在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六年春季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湘赣省委宣传部长,湘赣军区政治委员,湘赣省苏维埃财政部长兼国民经济部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第十八师政治委员、第六军团和第二军团政治部主任、第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对六军团的建设作出了贡献,并参加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一二○师、晋绥军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政治部主任,以及西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等职,转战于华北、西北各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又到朝鲜前线,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一九五三年从朝鲜回国以后,就一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决政治部副主任。一九五四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九五六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候补中央委员。
甘泗淇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生,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战争生活,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在积极地工作。在他的一生中,努力工作,艰苦朴素,平易近人和乐观愉快的精神,表现了共产党员的可贵品质,给同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大家学习。
甘泗淇同志逝世了,悼念甘泗淇同志,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指引下,更好地完成保卫和建设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任务,为进一步加强我军的政治思想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我国的国防力量,为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为解放台湾、保卫亚洲和世界和平而奋斗到底。
安息吧!甘泗淇同志。
(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
全国政协委员马保三逝世
新华社济南十六日电 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共山东省委统战部部长、政协山东省委员会副主席马保三,因长期患病,医治无效,十五日下午在济南逝世,享年七十七岁。
马保三同志一九二四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为党为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马保三同志治丧委员会已由谭启龙等六十二人组成,委员包括康生、李维汉、谢觉哉、徐冰、杨得志等同志。
(1964年2月17日《人民日报》)全国人大代表汤桂芬病逝
新华社上海十八日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中国纺织工会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汤桂芬,十八日在上海病逝。
汤桂芬治丧委员会已由柯庆施、刘宁
一、刘长胜、陈丕显、马纯古、杨之华、张棋、施小妹、裔式娟等四十二人组成。
(1964年2月20日《人民日报》)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 周保中同志逝世
新华社二十二日讯 周保中同志治丧委员会讣告,全文如下:
讣告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委员、前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同志(白族)于一九**年二月二十二日八时三十分,在北京病逝,享年六十二岁。周保中同志治丧委员会已经组成。定于二月二十五日上午十时至下午四时在中山堂由各界吊唁,二月二十六日上午十时举行公祭,公祭后移灵八宝山。特此讣告。
周保中同志治丧委员会
一九**年二月二十二日
(1964年2月23日《人民日报》)周保中同志治丧委员会名单
新华社二十二日讯 周保中同志治丧委员会名单:
主任委员:彭真
委员:邓小平、邓颖超、王明贵、王效明、王维舟、卢汉、包尔汉、叶剑英、安子文、刘亚楼、伊俊山、乔树贵、朱理治、宋任穷、李先念、李范
五、李延禄、李荆朴、李富春、李维汉、车向忱、陈叔通、陈雷、陈毅、吕正操、武新宇、林枫、林彪、张冲、周恩来、周桓、周荣鑫、钟子云、高崇民、栗又文、徐冰、康生、萧华、萧向荣、曹里怀、冯仲云、贺龙、曾泽生、富振声、程潜、傅钟、杨尚昆、廖承志、阎红彦、韩光、谢富治、聂荣臻
(1964年2月23日《人民日报》)
邓小平等领导人向周保中同志遗体告别
新华社二十三日讯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委员、前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同志遗体今天下午五时半在北京医院入殓。
邓小平、李富春、李先念、康生、杨尚昆、郭沫若、李维汉、陈叔通、林枫、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前往北京医院,向周保中同志的遗体告别。中央各部门的负责同志今天也前往告别。
向周保中同志遗体告别时,周保中同志的夫人、女儿和亲属,以及生前友好在旁守灵。
(1964年2月24日《人民日报》)
首都各界公祭周保中同志 彭真同志主祭 李富春同志致悼词
据新华社二十六日讯 首都各界两千多人今天上午在中山堂举行隆重仪式,公祭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委员、前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同志。
灵堂里庄严肃穆,在周保中同志遗像前,陈放着周保中同志的骨灰盒,上面复盖着国旗。灵台前摆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人大常委会、政协全国委员会、国防委员会,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陈云、林彪、邓小平、董必武等送的花圈。灵堂内悬挂着许多挽联。
上午十时,公祭大会在哀乐声中开始。由彭真同志主祭,李富春、李先念、乌兰夫、薄一波、杨尚昆、郭沫若、李维汉、陈叔通、林枫、包尔汉、阿沛·阿旺晋美、蔡廷锴等同志陪祭。主祭人彭真向周保中同志的遗像献花圈,全场默哀。
接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富春致悼词。
参加今天公祭大会的有:前东北抗日联军的负责干部和周保中同志生前战友冯仲云、李延禄、富振声、王效明、钟子云、朱光、孙山、伊俊山、彭施鲁、李荆朴、徐云卿等,吉林、黑龙江、云南等地的代表,中共中央各部门、国务院各部门负责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北京市的负责人,周保中同志的夫人王一知和亲属,以及生前友好。
公祭大会结束后,在哀乐声中起灵。周保中同志的骨灰移置西郊八宝山革命公墓。
二十五日,首都各界人民五千多人到中山公园中山堂吊唁周保中同志。其中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黄炎培等。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郑凤guī@①、越南民主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黄北等也前往吊唁。
新华社二十六日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富春在公祭周保中同志大会上的悼词,全文如下:
中国人民的革命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周保中同志,因长期患病,医治无效,不幸于一九**年二月二十二日逝世。这是我党我军的一个损失。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都感到深切的悲痛!
周保中同志于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青年时代就献身于人民革命的斗争。在一九二七年以前,在国民革命军中工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吉东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军长、第二路军总指挥等职。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先后担任东北人民自卫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东满军区司令员、吉林省政府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吉林军区司令员等职。全国解放后,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政法委员会主任。从一九五四年九月起相继当选为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委员。一九五六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一九五九年四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常务委员。
周保中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积极工作,艰苦奋斗,为党为人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他在担任东北抗日联军指挥员期间,长期坚持艰苦英勇的游击战争,给了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在艰难的战争岁月里,他始终坚定地表现了无产阶级的英雄气概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他对干部热情关心,作风朴素。他所具有的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悼念周保中同志,要坚定不移地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指引下,同心协力,奋发图强,自力更生,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到底。
安息吧,周保中同志!
(1964年2月27日《人民日报》)沈阳各界公祭吴家柱
吴家柱是工人出身的工程师,辽宁省群众性技术协作活动的主要发起人,全国工业先进生产者。他勇于创造,十几年来,实现了二百三十多项技术革新,为国家创造了大量财富。
*
*
*
据新华社沈阳三日电 辽宁省和沈阳市各界代表一千多人,最近举行公祭悼念全省群众性技术协作活动的主要发起人、全国工业先进生产者吴家柱。吴家柱是沈阳气体压缩机厂工人出身的工程师,因病于二月二十日晚逝世。
吴家柱同志有着无产阶级的革命骨气,不怕艰难困苦,迎着困难前进。一九六一年我国连续两年遭到自然灾害,工人生产遇到一些困难。一天,他找到沈阳拖拉机厂工人出身的技术员林海丰和沈阳高压开关厂工人出身的技术员吴大有商量说:“我们工人阶级,在顺利的时候,要关心生产,为搞好生产出力,在困难的时候,更要挺起腰杆,走在前面!”三个人合计了一番,为了解决各自工厂的技术关键问题,搞起了技术协作,并且三个人常常利用假日或业余时间,分头东跑西奔,到别的工厂去访问要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又一个一个地请老工人、先进工人、技术人员出来帮助解决。这星星之火,很快燃遍了全市。现在全市已有几万人参加了技术协作,解决了数以万计的技术问题。全国许多地区也都开展了这项活动。
吴家柱同志勇于创造,敢于革新。十几年中,吴家柱实现了二百三十多项技术革新,为国家创造了大量财富。
中共辽宁省委第一书记黄火青,第二书记、省长黄欧东,中共沈阳市委第一书记焦若愚等党政负责同志,和吉林省、贵阳市等正在沈阳访问的群众技术协作访问团的代表等,参加了公祭。
(1964年3月5日《人民日报》)全国人大代表周震鳞逝世
新华社二十八日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团结委员会委员周震鳞,因病于二十八日早晨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岁。
周震鳞先生是湖南省宁乡县人,遗体已于二十八日下午举行火葬。
周震鳞先生治丧委员会已经成立。定于三月三十一日上午十时在嘉兴寺举行公祭,公祭后移灵至八宝山革命公墓。
周震鳞先生治丧委员会名单如下:
何香凝、王季范、仇鳌、刘仲容、朱蕴山、李根源、李维汉、陈劭先、余心清、武新宇、张治中、张难先、邵力子、易礼容、周世钊、唐生智、徐冰、徐特立、章士钊、梅龚彬、程潜、熊克武、蒋光鼐、蔡廷锴、黎锦熙、谢觉哉、龚饮冰。
(1964年3月29日《人民日报》)全国人大代表邓锡侯逝世
新华社成都三十一日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防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副省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四川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邓锡侯,因病于一九**年三月三十日在成都逝世,享年七十五岁。
邓锡侯治丧委员会由李大章任主任委员。委员有王维舟、朱蕴山、刘伯承、刘文辉、李井泉、李维汉、但懋辛、邵力子、陈劭先、张治中、贺龙、徐冰、程潜、熊克武等四十二人。
(1964年4月1日《人民日报》)朱辉照空军中将在京逝世
新华社十八日讯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前局长朱辉照空军中将,因病久治无效,十七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五十四岁。
朱辉照同志一九三○年一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二九年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年三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旅政治委员、纵队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西北军区干部部副部长、民航总局局长等职。
朱辉照同志在三十多年的革命斗争中,对党对人民的事业忠心耿耿,作战勇敢,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埋头苦干,艰苦朴素,善于联系群众、团结同志,把自己的毕生献给了革命事业,是我党我军的优秀干部。
朱辉照同志治丧委员会由贺龙、李井泉、罗瑞卿、许光达、刘亚楼等三十四人组成。
(1964年4月19日《人民日报》)
首都公祭朱辉照空军中将 许光达大将主祭 吴法宪空军中将致悼词
新华社二十日讯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前局长朱辉照空军中将的公祭仪式,今日在北京举行。
公祭前,贺龙元帅等到医院和灵堂向朱辉照同志的遗体告别和吊唁。
公祭由国防部副部长许光达大将主祭。参加公祭的有,张宗逊上将、廖汉生中将、刘志坚中将、徐立清中将、王尚荣中将、冼恒汉中将、吴法宪空军中将等解放军高级将领和各军区、军种、兵种、院校、民用航空总局的代表以及朱辉照同志生前友好共二千多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委吴法宪空军中将在公祭时致悼词。他追述了朱辉照同志光荣的一生,指出朱辉照同志自入党那一天起,三十余年来,不论在残酷的革命战争中,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都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和无产阶级战士坚强的战斗意志,为军队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不愧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的好儿子。吴法宪空军中将说,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更好地学习朱辉照同志忠心为党、英勇奋斗、忘我工作的革命精神,谦虚谨慎、联系群众、团结同志、艰苦朴素、严格要求自己的优良作风,以及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为建设一支现代化的革命军队,为建设祖国的民航事业而奋斗!
公祭后,在哀乐声中起灵,许光达大将等护送朱辉照同志的骨灰到八宝山烈士公墓。
(1964年4月21日《人民日报》)解放军驻京部队公祭周学义少将
新华社十九日讯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北京部队今天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公祭大会,公祭原人民解放军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周学义少将。周学义少将因病不幸于十三日在京逝世,享年五十一岁。
周学义少将湖北黄梅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副军长等职。周学义少将在三十多年的革命斗争中,对党忠心耿耿,工作积极,作战勇敢,善于团结同志,生活朴素,是我党我军的优秀干部。
参加公祭大会的有王新亭上将、刘志坚中将、萧向荣中将、周希汉海军中将、刘忠中将、刘金轩中将、陈康中将等解放军高级将领和各部队代表,周学义少将的亲属和生前友好等。
(1964年4月21日《人民日报》)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马师曾逝世
新华社二十二日讯 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马师曾,二十一日上午在北京病逝,享年六十四岁。
马师曾生前对粤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曾经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并担任广东粤剧院院长。
文化部副部长徐平羽,政协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易礼容、辛志超,中国剧协主席田汉,以及在京的广东省副省长李嘉人、广州市副市长孙乐宜等有关方面负责人,今天去同仁医院向马师曾遗体告别,并向马师曾家属表示慰问。今天向马师曾遗体告别的,还有他的生前友好和首都戏剧界人士连贯、廖梦醒、张庚、马彦祥、张东川、阿甲、张君秋、白云生、李桂云等。
马师曾治丧委员会已由区梦觉、齐燕铭、徐冰、田汉等组成。马师曾遗体将在京火化后送回广州,并定于四月二十七日在广州举行公祭。
(1964年4月23日《人民日报》)河南省副省长贾心斋逝世
新华社郑州二十四日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河南省副省长贾心斋,因病医治无效,于四月二十三日在郑州逝世。享年八十岁。
治丧委员会由刘建勋、何伟等三十七人组成,主任委员是河南省省长文敏生。
(1964年4月25日《人民日报》)全国人大代表汤用彤教授病逝
新华社一日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汤用彤教授,因病于一九**年五月一日十时十五分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一岁。汤用彤先生是湖北黄梅县人,终身从事教育事业,是研究中国佛教史的著名专家。
(1964年5月3日《人民日报》)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杜光预逝世
新华社哈尔滨三日电 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副省长、政协黑龙江省委副主席、民盟黑龙江省委主任委员杜光预,因病医疗无效,于五月二日在哈尔滨逝世,享年七十一岁。
(1964年5月4日《人民日报》)卫生部副部长苏井观逝世
新华社二十六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苏井观,因病于五月二十六日上午十一时五十分在北京逝世,享年五十八岁。
苏井观同志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医生、院长、总医院院长兼政治委员、卫生学校校长、总卫生部医政局长、红四方面军卫生部长、延安留守兵团卫生部长、联防军卫生部长、军委总卫生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等职。
苏井观同志在三十多年的革命斗争中,对党对人民的事业忠心耿耿,坚定不移,工作积极负责,艰苦奋斗,善于联系群众,团结同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革命事业,是党的优秀干部。
苏井观同志治丧委员会已由陆定
一、徐向前、李先念、张子意、张际春、肖劲光、王树声、徐立清、饶正锡、孙仪之、徐冰、李德全、徐运北、张凯等五十人组成。
(1964年5月27日《人民日报》)
首都各界公祭苏井观同志 陆定一副总理主祭 徐运北副部长致悼词
新华社二十九日讯 首都各界人士今天上午十时举行公祭,追悼卫生部副部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苏井观。
苏井观同志的遗像前陈放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董必武,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李先念、陆定一,徐向前元帅,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谢觉哉,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鼎丞等国家领导人送的花圈。
公祭大会由陆定一副总理主祭,徐向前、李先念、张际春、萧劲光、王树声、王维舟、沈雁冰、李德全等全体治丧委员陪祭。参加公祭的有中共中央各部门、国务院各部门、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及北京市等各方面的负责人杨尚昆、钱瑛、帅孟奇、张执
一、冯铉、廖承志、周荣鑫、童小鹏、王世英、蒋光鼐、王达成、荣毅仁、章汉夫、陈其瑗、胡愈之、罗叔章、夏之栩、邵力子、申伯纯、易礼容、李聚奎、周希汉、许广平、康克清、崔月犁和首都医学家胡传揆、张鋆、胡正详、侯宝璋、朱章赓、诸福棠、钟惠澜等,以及卫生部直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市卫生医疗单位的代表共一千余人。
卫生部副部长徐运北致悼词。他在追述苏井观同志光荣的生平后指出,苏井观同志是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他在党的领导下,在开展中国人民军队和全国人民的卫生事业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经过了艰难困苦的各种考验,对党的事业始终忠心耿耿,坚定不移。他善于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卫生业务结合起来,认真贯彻执行。在工作中照顾大局,勤勤恳恳,艰苦奋斗。他善于团结干部、关心群众,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了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我们应向他好好学习,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进一步加速卫生队伍、卫生工作的革命化,更好地保护人民健康,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奋斗。
公祭大会结束后,在哀乐声中起灵。苏井观同志的骨灰移置西郊八宝山烈士公墓。
(1964年5月30日《人民日报》)全国人大代表靳树梁逝世
新华社沈阳七日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副院长、东北工学院院长靳树梁因患重病,医治无效,于一九**年七月五日下午五时二十二分在沈阳逝世,享年六十五岁。
靳树梁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是我国著名的冶金专家。
靳树梁同志治丧委员会已经组成。委员中有周恩来总理。中共辽宁省委第一书记黄火青任主任委员。
六日上午,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教育部副部长刘子载,中共辽宁省委第一书记黄火青,第二书记、辽宁省省长黄欧东,政协辽宁省委员会副主席陈北辰,中共沈阳市委第一书记焦若愚等党政领导同志,陆续前往东北工学院,向靳树梁同志的遗体告别,并向靳树梁同志的家属表示深切的慰问。
(1964年7月8日《人民日报》)萧学林少将在北京病逝
防化学兵部队举行公祭大会
新华社十三日讯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兵部队今天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公祭大会,公祭人民解放军防化学兵前政治委员萧学林少将。萧学林少将因病于九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五十三岁。
萧学林少将江西永丰县人,出身贫农,一九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文书、干事、科长、团长、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华东军区海军干部部长、防化学兵政治委员等职。
萧学林少将在三十多年的革命斗争中,对党忠心耿耿,工作积极,作战勇敢,生活艰苦朴素,待人热情诚恳,不愧为我党我军的好干部。
公祭大会由李天佑上将主祭。
参加公祭大会的有杨至成上将、梁必业中将、萧向荣中将、蔡顺礼中将、张翼翔中将、赵启民海军中将等高级将领,以及建筑工程部副部长宋裕和,各部队的代表和萧学林少将的亲属及生前友好。
(1964年7月15日《人民日报》)中国科学院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斯行健逝世
新华社南京二十一日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科学院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斯行健,十九日下午在南京病逝,享年六十三岁。
斯行健先生治丧委员会已由郭沫若、惠浴宇、管文蔚等四十一人组成。将于二十三日在南京举行公祭。
(1964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全国人大代表于学忠在京逝世
新华社二十四日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防委员会委员于学忠,因病于九月二十二日在北京逝世。
于学忠生前还担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委员和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于学忠治丧委员会已由杨一辰等二十一人组成。
(1964年9月25日《人民日报》)全国人大代表刘九学逝世
新华社郑州二十七日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著名工业劳动模范、焦作矿务局冯营煤矿采煤队队长刘九学,因患高血压脑溢血后遗症长期医治无效,九月二十五日在焦作矿务局医院逝世,享年五十九岁。
刘九学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十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他的采煤队在同大自然斗争中,坚忍不拔,克服了各种困难,一直保持着全国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刘九学在他的劳动岗位上,一直勤勤恳恳,爱矿如家,表现了工人阶级的优良品质。
刘九学先后在郑州和焦作住院医治期间,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吴皓等负责人曾多次前往探视。焦作矿务局还在今天为他举行了追悼会。
(1964年9月28日《人民日报》)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 农业科学院院长 丁颖同志在京逝世
治丧委员会已由陆定一谭震林聂荣臻等同志组成
新华社十四日讯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丁颖,因病于十月十四日上午八时三十分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六岁。
丁颖同志一八八八年生于广东省茂名县,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毕生研究水稻科学,对我国水稻起源、生态类型以及培育新品种和丰产栽培技术等理论和实践都有重大贡献。早年留学日本,一九二四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回国后一直在华南高等农业院校任教并兼任稻作试验场场长、农学院院长等职。一九四九年参加革命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一九五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五七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被任为第一任院长。
丁颖同志一贯工作踏实,治学严谨,谦虚热情,艰苦朴素,联系实际,深入群众,坚决贯彻党的农业科学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方针,对党所委托的任务,认真负责,不辞辛苦,积极完成。近年来,为研究发展我国北方水稻生产,足迹遍至北方各地新老稻区,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我国农业教育和农业科学事业,是我党和我国人民的优秀的农业科学家。
丁颖同志治丧委员会已由陆定
一、谭震林、聂荣臻、郭沫若、陶铸、周扬、王震、廖鲁言、李四光、韩光、范长江、武新宇、刘瑞龙等六十一人组成。
(1964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首都各界公祭丁颖同志
陆定一主祭 聂荣臻、郭沫若等陪祭
新华社十八日讯 我国科学、教育界一千二百多人今天上午举行追悼会,公祭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著名农业科学家丁颖。
丁颖的灵堂设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礼堂,两侧陈列着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谭震林、陆定
一、聂荣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维汉,全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李四光以及各方面负责人陈伯达、吴玉章、陶铸、周扬、王震、陈郁、廖鲁言等送的花圈和挽联。
公祭仪式于十时开始,由陆定一主祭。陪祭人有聂荣臻、郭沫若、李四光、周扬、许德珩、韩光、陶桓馥、于光远、梁步庭、蔡子伟、金城、金善宝、张维城等。
陆定一副总理向丁颖的灵位献花圈后,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韩光致悼词。他说,丁颖同志长期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对我国农业教育和农业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逝世是我国科学战线和农业科学战线上的巨大损失,我们深感哀痛!
韩光在介绍了丁颖的生平后说,丁颖同志在旧中国得不到帮助和支持,抱负没有实现。新中国诞生后,他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清楚地感觉到党和人民政府对科学事业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他积极地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各项政治运动,严格要求自己,改造思想,使自己的思想言行符合党和人民的期望。
韩光说,丁颖同志毕生从事稻作科学研究,在稻种起源、生态类型以及培育新品种和栽培技术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丁颖同志用他的实际行动,坚决地贯彻了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为生产服务的方针。他对党忠诚。党所委托的任务,他认真负责,不辞辛苦,积极完成。他在重病中仍念念不忘工作,这充分表现出一个又红又专的科学家的高尚品德,为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农业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光辉榜样。
公祭后,移灵八宝山革命公墓。在治丧期间,越南驻华大使陈子平曾前往吊唁。此外,丁颖同志治丧委员会还收到了阿尔巴尼亚、越南、苏联、朝鲜等国农业科学院、农学院以及科学家的唁电。
(1964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作协副主席 柯仲平同志逝世
新华社西安二十二日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主席、诗人柯仲平,因病于十月二十日下午在西安逝世,享年六十二岁。柯仲平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柯仲平同志治丧委员会已由舒同、林茵如等三十一人组成。
(1964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许之桢逝世
董必武彭真李富春柯庆施陆定一等同志组成治丧委员会
新华社二十六日讯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许之桢同志,因病不幸于一九**年十月二十六日上午四时十五分在北京逝世,享年六十六岁。
许之桢同志一八九八年十一月生于湖南省汉寿县,是参加革命很早的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在青年时期就参加了伟大的“五四”运动,一九二一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先后担任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汉口地委书记、汉冶萍工会委员长等职。大革命失败后,他接受党的指示,在我国侨居苏联远东地区的职工中进行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出版局秘书长等职。一九四八年以来,他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领导工作,先后担任秘书长、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等职。一九五四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九五九年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许之桢同志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的忠实的革命战士,在参加革命活动的四十多年以来,一贯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志谦虚诚恳,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在党的领导下,在反对国内外阶级敌人和修正主义的斗争中,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贡献了毕生精力,为党和工人阶级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下午,董必武、彭真、肖劲光、刘宁
一、陈少敏、胡耀邦、张启龙、杨之华、钟民、刘新权、毛齐华、郗占元、易礼容、张维桢、赵国强、张天民、狄子才、彭思明等同志,前往向许之桢同志遗体告别。前往告别的,还有全国总工会各部门、各产业工会全国委员会、北京市总工会的负责人和代表。
根据遗嘱,许之桢同志的遗体已经火化。
许之桢同志治丧委员会已由董必武、彭真、李富春、柯庆施、陆定
一、刘澜涛、杨尚昆、吴玉章、蔡畅、肖劲光、刘宁
一、陈郁、刘长胜、陈少敏、王震、胡耀邦、李立
三、黄火青、李颉伯等五十人组成。
(1964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许之桢同志治丧委员会名单
新华社二十六日讯 许之桢同志治丧委员会名单
主任委员:彭真
委员:(按姓氏笔划排列)
马纯古、王震、王志杰、王家扬、毛齐华、计苏华、帅孟奇、刘宁
一、刘达潮、刘长胜、刘澜涛、向明华、朱学范、何英才、李仙、李立
三、李景韩、李富春、李颉伯、吴玉章、吴德峰、肖劲光、狄子才、杨之华、杨尚昆、易礼容、金直夫、陈郁、陈少敏、陆定
一、赵国强、张祺、张天民、张庆春、张启龙、张维桢、柯庆施、胡耀邦、顾大椿、钟民、栗再温、康永和、戚元德、彭真、彭光伟、彭思明、黄火青、黄民伟、董必武、蔡畅。
(1964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
首都各界公祭许之桢同志 彭真主祭、董必武、陆定一等陪祭
新华社二十九日讯 首都各界一千多人今天上午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礼堂,隆重公祭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许之桢同志。
在许之桢同志的灵堂两侧,陈列着董必武、彭真、李富春、柯庆施、陆定
一、康生、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方面负责人张鼎丞、吴玉章、蔡畅、刘宁
一、萧劲光、陶铸、陈郁、胡耀邦、王震、帅孟奇等送的花圈。灵堂内外还悬挂着许多缟素的挽联和挽幛。
公祭仪式于上午十时在哀乐声中开始,由彭真同志主祭,董必武、陆定
一、吴玉章、刘宁
一、萧劲光、胡耀邦、陈少敏、李立
三、张启龙、李颉伯等同志陪祭。主祭人彭真向许之桢同志遗象献花圈,全场静默致哀。
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刘宁一致悼词。他说,许之桢同志是参加革命很早的优秀的共产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的忠实的革命战士。在党的领导下,许之桢同志长期在艰苦复杂的革命斗争中,对党和工人阶级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宁一追述许之桢同志献身革命事业的生平后说,许之桢同志一贯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事无巨细都耐心处理,对待同志谦虚诚恳,一贯保持了艰苦朴素和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在我们悼念许之桢同志的时候,我们全体工会干部和职工,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许之桢同志优秀革命品质和优良作风,积极投入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为完成党的任务而奋斗。
参加公祭的,还有各人民团体、中华全国总工会各部门、各产业工会全国委员会、北京市总工会、部分基层工会的负责人,工会积极分子,许之桢同志的亲属、亲友等。
许之桢同志的骨灰移置西郊八宝山革命公墓。
二十八日,首都各界千余人到中华全国总工会礼堂吊唁许之桢同志。前往吊唁的还有越南驻华大使陈子平,朝鲜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郑凤圭,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驻华代表团团长陈文成、副团长阮明芳,越南总工会副主席陈名宣、国际部长阮说,前日本松川事件被告团团长杉浦三郎及夫人。
许之桢同志治丧委员会还收到了各地工会组织,越南外交部长春水,越南总工会主席黄国越及其他国际友人的唁电和唁函。
(1964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芦燕秋少将在武昌逝世
新华社武汉三十一日电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武汉部队官兵和湖北省、武汉市党政机关代表七百多人,三十日下午举行公祭,追悼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芦燕秋少将。
芦燕秋少将因病久治无效,于十月二十八日上午在武昌逝世,享年五十三岁。
芦燕秋少将湖北省红安县人。一九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八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副军长等职。芦燕秋少将在三十多年的革命斗争中,对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忠心耿耿,作战勇敢,工作积极,生活俭朴,待人热情诚恳,密切联系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在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中,在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中,献出了毕生精力,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
公祭大会由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处书记、湖北省省长、湖北省军区政治委员张体学主祭,湖北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张树才少将致悼词。张树才少将介绍了芦燕秋少将的生平后说: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站稳无产阶级立场,更好地完成党和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
(1964年11月1日《人民日报》)
第三篇:消息评析
消息评析范文一
动态消息:
女孩得救
好人已骑摩托去
素不相识
解囊相助3400元
本报讯
昨日下午5时许,市交电站陈梓良同志来到团市委宣传活动部,请求为其外甥女寻找救命恩人。
他向工作人员叙述了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7月6日下午2时30分,文昌阁小学三年级女学生刘灿,在黄兴路皇仓湾学骑自行车不慎摔倒,肚子被单车脚踏杆戳穿,当场流血不止,不省人事。刘灿的母亲是在长沙打工的农村妇女,见到这情景,焦急万分,束手无策。正在这时,一位中等身材、脸庞微胖的约二十六七岁的青年人对她说;“不要急,赶快送医院抢救!”然后,这位青年人带着他们母女坐上他的摩托车直奔省人民医院。他抱着小刘灿来到急救室.医务人员马上进行抢救。由于伤势过重,急需动手术,这位青年当即掏出身上的400元作治疗费用,然后驱车离开医院,几分钟后,他拿来了3000元作为住院费用。当住院手续办妥后,他转身要走。刘灿的母亲拉作他感谢救命恩人,并请求他留下姓名。这位青年说:“救人要紧,莫管我的姓名。”这时,小刘灿的母亲扑通一声跪下,含泪对他说:“好人啊,请你留下姓名!”但他还是说:“你去照顾女儿,我还有急事。”然后,这位青年人骑着摩托车消失在人群中。由于抢救及时,小刘灿已转危为安。医生说:如果不是送得及时,小刘灿就难救了。
(原载1993年7月9日《长沙晚报》,作者;罗建、颜可锋、蒋建华)
评析范文:
客观叙述
余味悠长
一个是“受人滴水恩,定当涌泉报”;另一个则把救死扶伤.视为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传统观念与现代社会引为准则的碰撞,构成了第四届(1993)“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作品《素不相识
解囊相助3400元
女孩得救
好人已骑摩托去》一文的全部内容。
这篇消息从报道的选材、叙述方法及表现技巧上来看,这篇530个字的消息,却不失为一篇佳作,值得我们去分析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这篇消息的主题,就是抓住了受恩欲报和施恩不图报这样一种观念上的冲突。作者通过对一个事件的简洁叙述,突出地把两种观念以及它们的碰撞,形象而动人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作者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而只是客观地讲述,没有评论,没有感慨。但是作者要表述的观点,读者在读完新闻作品后.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也接受了。题材好,事件本身发人深省.作者只要把新闻事实讲清楚,用不着去引申或抒发什么,就可以达到宣传某种思想,用正确的思想去引导和感染读者的目的。
这篇报道的另一个成功之处,在于他写得很真切。新闻报道不同于文学创作,文学创作在题材之外,发挥的余地很大。新闻报道则完全不同,记者笔下,不能像搞文学创作那样搞“典型化”,而只能找典型,找到什么就是什么,不仅不能虚构,连添枝加叶都是不允许的。为此,记者必须勒于寻觅,勤于深入采访和挖掘,去找真人其事,去找感人的细节。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些记者(通讯员),不愿在深入来访上下功夫,因而纵有生花妙笔,也写不出真切感人的作品来。
这篇消息在叙述方法上,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文中的叙述方法是采用的平铺直叙的顺序法,即实实在在地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什么倒叙、插叙,一概都没有用。先是写来人请求为外甥女寻找救命恩人;后是写来人讲述他外甥女骑车不慎摔伤被素不相识的人相助得救的经过.最后写医生讲如不及时抢救的危险。至此,文章夏然而止,留下悠长的回味。
一般说来,写文章最好不要采用平铺直叙的方法,尤其写通讯更需忌讳。可是,为什么在这篇消息中,这种叙述方法却使读者兴趣盎然地读下来又不觉枯燥呢,奥妙就出在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具体细节,把事件讲得娓娓动听。
请看文中写的:“肚子被单车脚踏杆戳穿,当场流血不止”;“一位中等身材、脸庞微胖的约二十六七岁的青年人对她说:‘不要急.赶快送医院抢救”’;“当住院手续办妥后,他转身要走。刘灿的母亲抓住他感谢救命恩人”:“扑通一声跪下,含泪对他说,好人啊,请你留下姓名“’;“这位青年人骑着摩托车消失在人群中„„” 在新闻采写中,现在人们经常谈论客观报道手法的影响大。客观报道手法的使用,不仅是个新闻写作中写作技巧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反映记者(通讯员)的采写作风。一个手里没有过硬的有说服力和感人的新闻素材的作者.无论写作技巧多么高明,你想客观报道也客观不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乞求于概念化的叙述,不着边际的描写,令人反感的感慨。现在在报纸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报道,文中并无动人的货色,有的只是记者(通讯员)大段空洞的议论,或作无病呻吟式的抒情,或拼凑一大堆吓人的新名词,或收罗若干句格言警句,以示自己学识之渊博和见解的深遂。实践证明,这是记者(通讯员)的歧途。
消息评析范文二
综合消息
取下神像挂地图
本报讯(通讯员李钧德
记者王方杰)东黑河是豫南一个只有10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在县级以上的地图上从来不见踪影。但在当地人觉得最神圣的中堂位置,却有20多户农家取掉神像挂上了各色各样的地图。
东黑河位于河南省上蔡县东北部,地势低洼,村民们因十年九涝一贫如洗.在茅草屋里度日月。不傍城不邻镇,谁要跑一趟五六十里外的县城,都是轰动全村的新闻。东黑河穷.东黑河闭塞,东黑河又很无奈。除了偶然外出看见别处的繁华产生瞬间的梦想,就是在家里挂一幅全神图。每逢春节,一把香火,几个响头.图的是万事如意,生财有望。然而,神仙求遍了,东黑河依然穷得叮当响,过着光嫁姑娘不娶媳妇的苦日子。
当外面的风终于吹来时,东黑河人开始探头探脑地闯世界。1986年春节过后.最远只到过县城,家里从未满过仓的李满仓,带着俩刚成年的儿子,拿着从当民办教师的邻居家借来的一幅河南省地图.徒步北上郑州。凭着庄稼人的吃苦耐劳和诚实守信,三年时间,他们学会了修理钟表家电的全套技术。到沿海贩了一阵手表零件,瞅准农村黑白电视销售的空档,建起了一个覆盖几个地市的家电经销网络。1989年春节,拥有10万元家产的李满仓,在全村第一个用地图换下了自己敬了几十年的全神图。
李满仓这一惊世骇俗的举动,让村里的年轻人彻夜难眠。几天之后.他们不约而同地进行了神像和地图的“交接”仪式。从此,广州、大连、北京、新疆,到处都出现了三五结伴的东黑河人。地图把东黑河与外面的世界拉得越来越近,东黑河人的腿也越来越长。每到农闲季节,80%以上的青壮劳力都会拿着一张地图走出去,做木工,搞建筑。他们用勤劳的双手盖起了一座座钢筋水泥或红砖青瓦的楼房,挣来了儿女的学费,养育了自己的老人。
青年木工李列到大连奋斗了几年后,在那里办起了自己的家具商场,被村民们戏称为“东黑河的常驻大使。36岁的李世英从走村串户替公家收粮,到成立自己的农副产品购销公司,走南闯北,手头总不离一本地图册。生意越做越大,他们家的地图也由县、地区到省次第更换,今年换了第四次,变成全国地图了。在他家的《中国政区图》上,有三分之一的省份用铅笔、钢笔、圆珠笔划上了各种记号。他说:“咱也知道啥叫地大物博,东黑河到底在哪 里了。凡是图上画过的,我都去过了。总有一天,我会把地图上的所有省市都划上几道。”
年过花甲的李陈氏,尽管没上过学,没学过地理,但她认识地图上的北京、新乡、西安、上海,儿行千里母担忧,她的4个儿子在那些地方打工或工作。看着地图上一片黄绿色包围着的西安,好像儿子就在身边。
东黑河周围的农民,也外始喜欢地图了。上蔡县新华书店说,1993年、农民从他们那儿买走了17500幅地图。
(原载1994年4月26日《中国青年报》)
评析范文:
巧选角度
以新取胜
所谓角度,就是事物与人们视野之间构成的位置,也就是人们观察事物的位置和方法。对人、对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正像人们拍照一样.从正面、侧面拍照,形象的美是不完全一样的。新闻角度,是指作者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的侧面,从一事物同他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比较,去报道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个性特点和思想意义。任何事物都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诸如一件新鲜事物的出现,一个任务的完成,一项技术革新的成功,一次战斗的胜利,等等,都与多种因素有关。就一个物体而言,有好几个面,正方体有6个面,三角体有4个面。构成事物的诸因素和各个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哪些因素,哪些侧面会给人以新的感觉,新的启示,新的教育,新的指导,选择哪一个侧面更鲜明、更能扣响读者的心弦,就可以选择哪个侧面作为新闻报道的角度。
古人作诗很注意选择一个巧妙的角度,如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一诗中写道:“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并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在大好春光之时,诗人为何不去直接描写国内百花齐放的盛景,却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一枝出场的红杏呢?妙就妙在凝笔写一枝,却能让人想象出园内之多。
写诗如此,来写新闻报道更需要选择一个巧妙的角度。第五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取下神像挂地图》,在选择角度上可谓胜人一筹。这篇消息在选择角度上有两个特点:
一是从变化中选取新闻角度。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要选择好新闻角度,就要从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去寻找。新角度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它不是记者、通讯员的主观臆断和笔下生花,时刻注视事物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就能使报道不断出新。以这篇报道为例,他写的是农民生活中的一件新事——取下神像挂地图。写农民生活的变化,应该说其角度是很多的,比如经常采用的写农村急剧增长的产值利税指标,与拔地而起的高楼、工厂,写农民手中存款的增加,等等。而本文作者,不囿于已有的老套路,却另辟蹊径,选择了属于那种琐细而不易察觉的新变化,即从农家中堂悬挂物更换交替这一角度,透视中国农民的思想变化,无疑是新闻报道中上乘之作。
二是从以小见大选择角度。选择新闻角度还有一个大小的问题。角度,角度,顾名思义就是一角。因此,在选择角度时,不能贪大求全,如贪大求全,角度选的太大,必然是新老材料掺杂,报道效果也就不佳。报道角度选择小一点,口子必然就窄,写起来就可以写得细一些,开掘得深一些。以这篇报道为例,农村上房的中堂位置,几千年来一直是农民供奉祖先灵牌和各种神像的宝地。但在豫西农村,这块农家最神圣的地方,近年来却挂上了地图。农民李满仓凭着一张地图建起了一个覆盖几个地市的家电经销网络;80%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拿着地图走南闯北,做木工,搞建筑,办家具商场;农民李世英拿着地图走村串户替公家收购粮食,办起了农副产品购销公司。报道中的这些小的事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从封闭转向开放,从传统转向现代,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沧桑巨变。广大农民在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的过程中,不仅创造了全世界所注目、惊奇的经济成果,而且在思想上、文化价值现上,经历了从保守到开明,从愚昧迷信到信仰科学的心理嬗变。真可谓窥一班见全豹,一点水见太阳的以小见大的好角度。
题型:皆为应用题
一、请评析所给消息优缺点。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楚。(30分)
评析内容: 真实、准确、客观、公正、清晰、人性化等。结构、语言等。
除了有观点外,一定要有分析说明。
“扫盲先进乡”。原文是按照事件层层深入展开的,缺点是这篇报道新闻性很强,应该给出导语,否则容易湮没最有价值的信息。
《车到柳园》本文报道角度好,通过柳园站的几次会面,巧妙表现了李忠红一家人的深厚情感;结构精巧、繁简得当;父亲形象真实感人。
例一:某红军团工兵连以“文”育人效果显著:
点评:这篇消息抓的问题比较具有新意,主题也不错,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也应引起作者足够重视:一是时效性不强,至少在导语里应找出一个合理的由头;二十“增强文化氛围”与“七次活动”的关系没有表述清楚;三是内容比较空洞,没有具体实例。例二:出过问题的单位就不能评先进?
点评:虽然稿件反映的问题不是太新颖,但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在部队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这个问题抓一抓还是很有必要,来稿寄到编辑部时,正是部队开展“双争”评比活动期间,所以很有针对性。稿件的文字还算比较干净,希望作者在写作视野上再放宽一些。例三:供水定时定量,智能环保节约 点评:
二、请评析所给通讯的采写特色。要求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楚,并进行比较充分的论证与说明
人物通讯采写要求:
一、深入调查了解采访对象,准确展现人物个性特点,避免类型化
二、充分利用背景材料,展现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心理
三、通过典型事例、典型言行表现人物
事件通讯的写作要求
一、叙事目的明确,线索清晰,脉络通畅
二、清晰展示事件的来龙去脉、突出主要情节点和转折点,避免平铺直叙
三、请根据第二题材料撰写一则500字左右的消息,并制作标题。(40分)
好新闻作品的构成要素
准确:核实、核实、再核实;
新鲜:时效和时机
客观:区分事实和记者个人观点、情感 ;
公正:平衡报道争论各方观点 信源:明确消息来源;
清晰:结构清楚、主题鲜明、文字简练 人性:以人为本、有故事
真实性
准确:事实准确
避免合理想象、夸大、渲染,用词避免歧义,多使用名词和动词,交代消息来源 新鲜及时:时效性;时机性
放下锄头
扛起镜头
河南许昌农民自拍“贺岁片”
本报讯
河南省许昌县灵井镇兴源铺村一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自编、自导、自演、自拍“贺岁片”《鬼子进村》。
1月25日《鬼子进村》在兴源铺村开始试拍。
今年50岁的农民赵兰卿既是该片的导演与摄像,又是编剧。剧本是根据1945年初,一小股日军占领兴源铺村这段史实改编而成的。赵兰卿称,想通过此剧,让后辈不忘记这段历史,爱国爱家。
30多名演员多是村内舞狮队队员或文艺队演员,全部自愿出演,不要报酬。
剧中道具除购买军装、枪械之外,其他都是村民动手做的。
“演员都是熟人,场地又熟,还是村里过去的事儿,这个剧拍出来肯定有意思、有价值!”村里一群众说。
试拍期间,83岁的楚长法一直在现场,他是村里最年长的老人,也是该片的军事顾问。他亲历过那段苦难,可以给剧本把关。
如何分析新闻通讯采写特色?
新闻通讯的写作方法
一、通讯的种类: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二、通讯的特点
通讯是一种详细、深入的报道,也是一种具有多种表现方法的新闻媒体,通讯报道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三、人物通讯:是以报道人物为主要内容的通讯。
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要体现当今的时代特征;要写出人物的特点;要用人物的行为表现人物。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对人物一生或是某个阶段、某一个方面,作比较全面的报道;还有就是不对人物作全面的报道,而是抓住某个特定的情景,简单几笔,把人物的精神、特点写出来,或是作一个侧面报道。
四、事件通讯:它是以重大的或寻常的事件为报道的通讯类型。是记述新近发生的,受到人 们普遍关注的事件
1、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叙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事件情节要交代清楚名了,线索要清晰;叙事要生动,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在叙事中要选好人物,写人物时注意精练、生动形象。
2、通讯的语言特点和细节描写:通讯作为一种新闻媒体,语言要求准确严谨,简明扼要,鲜明生动,具体真切,通俗易懂;多运用琅琅上口的群众语言写通讯,要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第四篇:消息格式
消息格式
消息的特点、种类
(一)消息的特点
1.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要做到真实性,就必须用事实说话;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失去了根本。消息强调用事实说话,在抓住事件本身全过程的同时,还必须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抓住有思想意义、有社会意义的新闻事实予以报道。这种报道必须是客观地、公正地、忠实地描述所见所闻的事实,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杜撰和虚构。失实,是对新闻真实性的最大的背叛,是对广大受众的最无礼的衷读。
作为新闻写作的当事人,写假新闻是要受法律制裁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7条第4款的规定,新闻一旦严重失实且含有侮辱、诽谤他人的内容即构成侵害名誉权。
2.时效性这里头包含时间与时机两个问题。西方新闻学认为“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前天的新闻是垃圾”。在所有的新闻文体中,消息的时效性最强;而在所有的消息文体中,动态消息的时效性最强。消息的采写应充分抓住第一时间,而把握住发布、报道的时机同样至关重要。迅速及
时采写完的消息什么时候发布,应把握好报道的时机。通常以受众的关注程度、事件的重要程度、重大时间点为报道时机,以此为基点报道的消息才更具有时效性。
3.可读性呆板枯燥、千篇一律、缺乏新意、令人生厌等等,都是消息写作中的大忌。任何一篇消息,如果没有可读性,不管其主题有多深刻、新闻价值有多高,也不能算作成功。新闻的价值一般包括指导性、启发性、警示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等,也就是要对受众的生活和工作有直接的帮助作用。
4.简明性消息是对新闻事实做简明扼要的报道。它往往抓住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果等新闻要素,将新闻事实简明扼要地报道出来。即使有描写,也只是抓住一两个核心细节,重点突出、略加点染。消息的写作,除了一些重大的新闻事件需作必要的描述外,一般不必浓墨重彩、工笔勾勒。
《二)消息的种类
作为传媒中最常见的一种新闻形式,消息的类型比较多。按新闻事实发生的地域和范围,消息可分为国际消息、国内消息和地方消息;按报道的题材和内容来分,消息可分为政治消息、经济消息、科技消息、文教消息、社会消息、军事消息和体育消息等;按传播媒体划分,消息可分为报纸消息、广播消息、电视消息和网络消息等。我国新闻界的习惯分法,一般是按消息的写作特点和表达形式来划分的,通常可以将消息分为五种:动态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消息、述评消息和深度报道。
1.动态消息动态消息是新闻媒介中最常见的一种消息,它是指报道当前发生、发现或正处于运动状态的具体事实的一种形式。动态消息又可以分为事件性和非事件性两种,前者是指报道一个单独的突发性事件,后者是指时间性相对较弱的新成就、新情况、新动向、新问题等等。大量的非事件性新闻是我国新闻传播的一大特点,通常在这类消息的开头部分抓住一个相关的最近新闻点,即“由头”,以引起对时效性不是很强的主要事件的报道。
动态消息一般都要求五个W(When.Where.Who, What, Why)和一个H(How)俱全,一般都有导语、主体、结尾,必要时还要穿插背景材料。用尽可能短的篇幅把事实交代清楚是动态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
2.综合消息顾名思义,综合消息不是一事一地式的报道,它是一种报道面广、材料丰富、时效性较差的非事件性新闻。它反映的是全局性的情况、成就、趋势、动向和问题,点面结合、高度概括、善于分析、把握全局是这一消息形式的特点。具体地说,综合消息是把发生在同一时间点或时间段、却在不同地区或部门的具有同类性质的事件综合为一体的报道。
综合消息的写作有两种基本的综合方法:一是横断面的综合,将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各种事件加以横向的综合,概览全局;另一个是纵深度的综合,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对事物的不同侧面进行有深度的分析综合,可以产生深入持久的影响力。在写作中,无论采用那种综合方法,都必须以大量的具体材料为基础,通过对材料的分析综合,反映出具有共同性的主题思想。
3.经验消息也称“典型消息”或“典型报道”。经验消息主要反映具体单位、部门、行业在工作、学习和生产中得到的经验,以及某人在某项活动中取得新成果的典型做法,用以提供样板、带动全局。经验消息写作时要选择既有推广价值又能引起普遍兴趣的经验,要尽量写得具体生动、言之有物,注意交待必要的背景材料,尤其要注意寻找新闻的由头,体现新闻特点。
4.述评消息也叫“记者述评”、“新闻述评”或“新闻分析”,是一种报道事实和评论事实兼而有之的消息种类,这种消息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或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实。它是一种夹叙夹议、边述边评、述评合一的报道形式,通过对事实的分析和评议揭示其本质意义,指明其发展趋势,用以指导现实工作。
因此,写述评消息要抓住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即那些政治上需要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用事实做出回答,并用精辟的议论去取得受众的认同。在写作中,要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结果,帮助受众理解事态的本质和真相。它要做到就事论理,就实论虚,一针见血。
5.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揭示新闻事实内部联系的一种连续性报道形式。它除了报道新闻事实,还解释和说明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和结果,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它以深度见长,不仅极大地扩展了新闻媒介报道的对象,而且也有助于深人挖掘新闻事实所隐含的意义。例如,2003年春夏之交的北京 “非典”疫情,各大媒体均是针对这一新闻事件多层面、多角度、长篇累犊、前后相接地予以充分报道。
三、消息的格式写法
消息的格式与写法就是由其主要结构要素构成的写作要件及其写作要领。消息的结构大体上由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和背景材料五个部分组成。1.标题消息的标题在新闻宣传中的作用有时不小于消息的正文,它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消息的标题,要求写得既能够吸引读者,又能够概括内容,具有精警、启发的作用。消息的标题从内容构成上,可分为引题、正题和副题。
引题:又叫眉题和肩题,这类标题根据需要在有些消息的标题中出现,它在正题前面强调意义、渲染气氛、交待背景、说明来源,是起铺垫和引导作用的标题。引题的字数不宜多,一般不超过一行。多数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大致对偶的两个分句;其内容一般没有正题那么重要、实在,否则会喧宾夺主,对正题构成损害。
正题:也叫主题或母题,它表达消息的主题思想和核心内容,在消息标题中的地位最重要。正题在制作时,要完整清楚地表达新闻事件,可以虚实结合但要以实为本。
副题:又叫辅题或子题,是位于正题后面、对正题内容进行补充说明的标题,其作用主要是对新闻事件的性质和意义做出评价、对正题中不能涉及的详细情况进行交待、强调新闻事件的特点和特殊意义等。副题的形式比较灵活,可以是一句完整的话,也可以是用逗号隔开的几个分句;可以在正题下面居中排印,也可以在正题下面像正文一样排印,一行印不完可以折到下一行,并不居中对齐。
消息的标题从形式构成上,主要有单行式、双行式和多行式三种。
(1)单行式。即只有一个正题,它是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如《“神六” 激发南航学子飞天梦》。
(2)双行式。这种标题常见的有两种形式,即由引题、正题构成的“引主式”标题和由正题、副题构成的“主副式”标题。如:
全民化机制化法制化国际化(引题)
河北青年志愿者行动上新台阶(正题)
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在南京闭幕(正题)
温家宝出席闭幕式第十一届全运会将于2009年在山东举行(副题)
以上两例,第一个是“引主式”的双行标题,引题强调意义,正题表达事件本身的结果。第二个是“主副式”的双行标题,主题表达事件与核心内容,副题补充说明正题中未涉及的新闻内容。
(3)多行式。这类标题就是将引题、正题、副题全部体现在一则消息的题目中,构成一个各司其职的标题整体。如;
飞船安然着陆航天员健康出舱(引题)
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正题)
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致电祝贺(副题)
吴邦国贾庆林黄菊吴官正观看飞船返回实况吴邦国宣读贺电(副题)引题渲染气氛、交待背景,振奋人心;正题直接明了地交代新闻事实;副题通过国家最高机关和国家领导人的表现补充说明新闻事件所引起的高度关注。
撰写消息标题,应当力求做到:内容要新颖,形式要醒目。具体采用哪一种标题形式,需要作者根据消息内容和报道的需要来设计。
2.导语导语是消息开头中以简练、生动而富有诱惑力的语言表述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具有启发性和感召力。一条消息能否抓住读者,往往取决于消息的导语。可以说,导语是一条消息的生命。
导语的写作通常离不开“五W”,也就是一条新闻必须交待清楚五个方面的问题,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When, Where.Who.What.Why);也有的再加上一个How,即如何,于是有人也称之为新闻六要素。常见的导语写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陈述性导语。这类导语的特点是首先向读者交待一件出人意外的事、史无前例的事、非同寻常的事,通过开头的生动陈述,以引起受众的高度注意。例如2005年11月1日《辽宁日报》第11版发表的消息《建平首次发现化石》的导语就是这样的:
本报讯记者张辉报道10月28日,记者在朝阳市化石管理办公室得知,从未发现过化石的建平县,最近在其境内发现了木化石。至此,朝阳5个县(市)已全部发现化石,成为名副其实的古生物化石宝库。
(2)概括性导语。概括性导语也就是综述性导语,这类导语首先从总体上概括介绍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为读者提供全篇消息的梗概。例如:
【新华社华盛顿10月1日电】经过长达15个月的艰苦谈判,美日两国政府于1日凌晨在此间达成部分贸易协定。鉴于汽车和汽车零件谈判尚无结果,美国依据贸易法“超级301条款”从即日起开始对日本汽车贸易行为进行调查。
(3)描写式导语。描写式导语的特点是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和精炼的文字勾勒出一幅生动、清晰的画面,使读者如临其境,并吸引读者快速阅读消息的全文。这类导语在消息中如果用得好,可以产生极好的效果。请看《人民日报》 2005年10月31日第十版的消息《“背包政府”进村来》的导语:本报讯10月下旬的一个上午,江西省兴国县兴莲乡忠山村委会前人头攒动。刚从里头出来的赖昌华扬起一张土地使用批复证明高兴地说:“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好了!”忠山村离乡政府所在地20公里远,若自个儿去办要花费很多时间。现在乡里公安、林业、农业、土管、民政等部门进村来办公,给农民办事提供了方便,被老乡们称为“背包政府”。
这篇消息的描写性导语主要是表现现场气氛的,从人头攒动的整个现场气氛到赖昌华的有感而发,都是描述性的。这样的导语首先在开头就设置了整个消息的大环境,也渲染了气氛,使受众身临其境、大受感染。
(4)提问式导语。这类导语就是消息报道的主要事实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用事实加以回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如《上海绒布厂试制出可做裙料的印花灯芯绒》一文的导语:
亲爱的读者,你知道灯芯绒可以做夏天的裙子吗?上海绒布厂新生产的多种灯芯绒中,就有这样神奇的品种。
(5)引语式导语。这种导语采用引用的修辞手法,或者引用名言警句、古诗古文,或者引用消息中人物的语言,用以渲染导语的意境,或者提示、阐明新闻事实的意义及其影响。这种导语的运用,一方面要与消息的内容相关,另一方面所引用的内容应该对消息的主要内容起着过渡或渲染作用。如2005年 10月14日《光明日报》第3版的消息《“神六”激发南航学子飞天梦》的导语就是这样的:
“‘神六’的成功发射,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追求。”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研究生胡铃心激动地告诉记者。昨日,南航大数万名学子观看了神六升空的现场直播,“神六”的成功发射激励了他们投身航空航天事业的热情。
3.主体消息的主体是指在导语之后的主要部分。主体的任务和作用是对导语的解释、展开和补充,在消息中占相当大的篇幅。主体的结构可以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展开。
(1)按时间顺序。就是根据事件本身发生的先后顺序组织安排新闻要素,这种结构方式,往往导语部分已简要介绍了事实梗概或结果,主体部分则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层层推进、脉络清楚。如2005年10月17日《光明日报》的头版头条消息《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其主体完全是采取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现简要列出其中的时间顺序标志:这样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受众最需要知道的就是事件的全过程。所以,按照时间顺序,便向受众完整展示了事件的全过程。这样的主体给受众的时间观念非常清晰,使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了解得非常清楚。
(2)按空间顺序。这种方式特别适合综合消息的结构安排,即将发生在一定时间、不同地点的新闻事实,按横向空间的顺序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花开几朵,各表一枝”的方法,使新闻事件围绕一个主题、跨越不同空间,给受众以广阔的信息量。如2005年10月23口《人民日报》第三版的消息《禽流感警报再响新措施接连出台》的主体内容就是这样安排的:
……英国政府21日证实,一只从南美进口至英国的鹅鹉在隔离检疫期间死于禽流感。罗马尼亚21日也宣布,在该国东部与摩尔多瓦共和国接壤的瓦斯卢伊县境内发现一只死于禽流感的苍鹭。
俄罗斯图拉地区新发现H5N1型禽流感病毒。
瑞士政府21日宣布,从本月25日至2月15日,所有家禽均不得在户外饲养。
(3)按逻辑顺序。就是根据事物内在的联系或问题的逻辑关系来组织安排材料。主体展开的各部分之间可以是因果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也可以是主从关系、点面关系、对比关系等等。这种写法有利于反映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点与意义,条理较为清晰。如2005年10月14日《光明日报》第3版刊登的消息《“神六”砒砺清华学子报国志》,其主体就是按照递进的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
博士生孙宇涛在撰受记者采访时高高地举起国旗,他对记者说:“我为祖国更加强大而自豪!这也让我有更大的信心投人到这个事业中去!”……
让同学们更为骄傲的是,费俊龙、聂海胜两位航天员在成功归来后将成为他们的同学。据透露,为了培养研究型航天员,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将对在役的14位航天员进行为期两年的工程硕士培养,考试合格后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本例中,上段与下段在语意表达上是逐层递进的关系,下段承接上段并围绕新闻事件,是对新闻事件的进一步陈述,并紧扣题目。从逻辑关系上说,主体与题目又是一个恰到好处的因果关系。
4.结尾一般来说,消息的结尾是指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消息的结尾有以下几种形式:
(1)总结式。一些新闻事件比较复杂、新闻要素较为全面的消息,可以在结尾单独成段作以概括总结,使受众在消息的收尾处对整个新闻事件又有一个整体上、概括性的理解。如2005年7月4日《光明日报》第4版刊登的消息《大泥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成果丰硕》的结尾:
截至目前,GMS合作共动员资金近53亿美元,开展各类项目119个。其中,贷款项目19个,总投资近52亿美元;技术援助项目100个,赠款金额超过1亿美元。
(2)展望式。在表述完新闻事实后,对其发展方向和结果做出预测,或给人以鼓舞、或向人敲起警钟。如《中华母亲的素质巫待提高》这则消息的结尾:
我国目前已有2亿多个家庭,2亿多名母亲,而其中70%又在农村。要提高这部分母亲的素质,不但是当前的重任,而且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社会工程。
这种对前景的展望,是一种警钟式的、带有忧患意识的展望,使受众在获知了这则消息后进行深思。
(3)评论式。通常指消息的主体以叙事为主,而在结尾处通过简练的语言将新闻事实所隐含的道理或意义表达出来,使新闻对感性内容的叙述得到理性升华,使新闻所描写的个别事实释放出普遍的意义。具体表达时,可以直接发表议论,也可以借别人之口进行评议,或者转述有关的评价。如《光明日报》 2005年7月4日第4版的一则消息《第16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开评》的结尾是:“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开展15年来,推出了一批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业绩的优秀青年,对激励广大青年立足岗位,艰苦创业,自觉奉献,奋发成才,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种结尾适合述评消息的写作,起着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的作用。
(4)补充式。在收尾的时候,对新闻事实作适当的补充说明。补充的内容必须与核心新闻事件有紧密的联系。例如,2005年10月14日《中国青年报》第7版的一则消息《“神舟”六号将进行航天医学实验》,其结尾采用的就是补充式:
据悉,这次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的航夭员聂海胜的妻子聂捷琳是这次空间生命细胞搭载项目的主要科研人员。
这一结尾处的补充说明,不仅使结尾与消息的主体内容相呼应,而且点出了新闻事件的相关人物,也使这则消息更有吸引人的看点。
总之,消息的结尾类型还不止这些,根据消息主体内容的需要可以采用各种相承接、相照应的结尾。有的消息还可以略去结尾,戛然而止。
5.背景材料所谓背景,在新闻写作上指的是烘托新闻事实的材料,故称为新闻背景或背景材料。它是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的说明,用来解释事件发生或者人物成长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实际意义,为烘托和发挥新闻主题而服务。新闻背景可以根据不同需要放在导语部分、主体部分或结尾部分。
常见的背景材料主要有三种:(1)说明性材料。用来说明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条件、环境、政治背景、历史演变以及新闻人物的出身、经历、身份、特点等材料。
(2)对比性材料。在报道某一新闻事实时,为了突出新闻事件的性质、特点和意义,往往同时运用今昔对比、正反对比、优劣对比等与新闻事实能够形成鲜明对比的材料,这些材料就是对比性背景材料。
(3)注释性材料。用来注释、解说有关科学技术、名词术语、物品性能特点、著名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材料。
四、消息的写作要求
1.培养新闻敏感。把握新闻价值能否写出好的消息,关键是在消息写作之前,能否鉴别正在发生或进行的事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平时的学习,包括政治学习和新闻业务学习,提高新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还要强化新闻实践,通过观察、思考,通过深人现实生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采访,挖掘出事件本身的现实意义。
2.熟悉消息写作的结构要素,既要全面把握,又要灵活运用在写消息时,不可忽视新闻的要素,即在一条消息里应体现新闻事件中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以及如何。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应时时树立这样的一个新闻意识,就是针对具体的新闻事件首先应把握主要的新闻要素,然后再思考如何在消息稿中冶到好处地表现这些要素。表现这些要素,可以全面体现、也可以部分体现;既要在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中体现,也可以在结尾和背景材料中体现。
3.主题集中,中心突出消息的文字简短,主题集中,写作时不能拐弯抹角,更不能枝蔓丛生,一定要主题思想集中,中心突出。只有集中到一个思想或一个问题上进行选材和写作,才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所要报道的事实写清楚、写透彻。为此,既要避免贪大求全,面面俱到,又要避免一盘散沙,杂乱无章。在消息写作的实践中,最好是一条消息体现一个主题思想。4.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能针对不同媒体运用不同风格的语言从总体上说,消息的语言风格应该是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而又耐人寻味的。消息面对的是各个层次的广大受众,所以,消息的语言只能是大众化的。同时,受众获得新闻信息的媒体又是有区别的,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报纸的语言追求严谨、含蓄;广播的语言要求口语化、完整化;电视的语言祟尚直接、简练;网络的语言强调抢眼、点到为止。所以,消息的写作就应迎合不同的媒体要求,充分体现风格各异的“媒体语言”。
第五篇:重点难点已突破, 《人民日报》小消息蕴藏2018年国企改革大密码
重点难点已突破, 《人民日报》小消息蕴藏2018年国企改革
大密码
2018年国企混改:绝不仅在于如何“推新”,更在于怎样“守旧”
重点难点已突破,《人民日报》小消息蕴藏2018年国企改革大密码
盘和林
国务院国资委日前透露,今年以来国企改革重点难点问题陆续取得突破,其中公司制改制全面提速,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公司制改制方案已全部批复完毕,各省级国资委出资企业改制面达到95.8%。(《人民日报》,12月19日)
国企改革是今年全年的热点之一,在即将收官之际,笔者认为,《人民日报》这条数百字的消息透露出十分丰富的信息量,甚至可以说蕴藏着2018年国企改革的大密码。首先,这预示着2017年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国企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2018年的国企改革将进入“新时代”,其深度、广度、速度都有可能远超市场预期。可以预计的是,类似2017年联通混改的国企改革大戏将会在2018年频频上演,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必将定调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那么国企改革也必将更向现代企业治理方向推进,因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国企的高质量发展。
回眸2017年:最大央企重组收官,3200家央企子公司“变身”
? 即将过去的2017年国企改革如火如荼,亮点纷呈,主要体现在:
央企重组加速。11月28日,由中国国电集团和神华集团重组成立国家能源集团,资产规模超过1.8万亿元,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公司、火力发电公司、可再生能源发电公司和煤制油煤化工公司。这单最大央企重组收官之后,央企户数降至98家,其中还包括中国保利集团公司与中国轻工集团公司、中国工艺(集团)公司重组,如期完成了年初确定的降至百家以内。在推进央企重组过程中,资产质量、整体布局和业务结构都得到优化。
公司制改革接近尾声。人民日报上述消息称,公司制改制全面提速,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公司制改制方案已全部批复完毕,各省级国资委出资企业改制面达到95.8%。中国铁路总公司近日发布消息,截至11月15日,所属18个铁路局均已完成公司制改革工商变更登记。这意味着昔日政府部门彻底变身为市场竞争主体。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实施方案》指出,2017年年底前,按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登记、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不含中央金融、文化企业),要全部改制为按照公司法登记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从实际情况来看,2016年底,当时101家央企中仍有69家集团公司为全民所有制企业,集团总部资产总额7.97万亿元;近5万家央企子企业中,仍有约3200家为全民所有制企业,资产总额5.66万亿元。这意味着69家央企集团公司和3200家央企子企业,必须在今年低之前完成从全民所有制到公司制的“变身”。
混合所有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条贯穿2017年国企改革的重要主线,联通、中国黄金等央企混改好戏连台,可以预期的是,国企混改以点带面的改革轮廓逐渐清晰,也将作为2018年国企改革的重要主线,进一步深化。
实际上,2017年国企改革的动作实在太多,例如央企间交叉持股等,都被联通等混改大戏的光辉所淹没了。当然,更多地方的国企改革也被央企改革“抢镜”,实际上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湖北等地方国企改革中的提高资产证券化率、员工持股、混改都可圈可点。
大戏:联通联袂BATJ主演国企混改大戏,启示何在? 虽然说,联通并不能代表2017年国企改革的全部成绩,但作为最耀眼的“明星”,尤其是联袂BATJ(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主演了国企混改大戏,当然要“另起一行”。8月16日,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公布混改方案,宣布将引入包括腾讯、百度、京东、阿里巴巴在内的多位战略投资者,认购中国联通A股股份。其中新战略投资者持股将上升到35.2%,交易总对价780亿元。同时,A股公司还将引入一项员工激励计划,中国联通员工将获得8.5亿股股份,每股价格3.79元人民币。
联通混改的最大亮点在于,将较大比例的股权让渡给民营企业,超出市场预期。这有助于民资真正建立以股权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进一步激活国企效率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假如,混改后民资股权比例过小,就难以获得相应的国企管理权和决策权。民企没有相应的话语权,国企改革仍然难免“穿新鞋走老路”,尤其民资仍沦为吃瓜群众的话,其改革效果难以期待。
另一个亮点在于,联通混改几乎把搜索、文娱、电商、社交、甚至是铁路和通讯项目承接商等几乎所有中国新经济的巨头或代表都囊括进来,真正体现了“引进战略合作者”的国企改革精神。应该说,这些参与联通混改的公司都是中国纯粹市场化竞争中的翘楚,他们的加入有助于以市场化机制来激活联通这个通讯行业的“落后者”。
从国企微观的角度来说,不管混改后的联通能否获得预期效果,这不仅包括了改革本身能否按照预期进行,还有极其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但就从混改本身而言,其改革理念及市场化程度,都可以说是今后国企混改的标杆。
从更宏大的时代背景来看待联通此次混改,或许同样具有样本意义和历史使命。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史,无论是民企的萌生、发展、壮大,还是上一轮大的国企改制,中国经济发展都有释放国企“红利”的巨大贡献,可以说正是国企大量的人才、技术向效率更高的民企流动,特别是国企直接改制成民企,才有了今天民企格局。
假如说第一波国企“红利”是被动的、粗放的,那么这一次央企、地方国企混改,将是一个更加主动、经济层级更高的改革。类似联通这样的央企,依靠体制的特殊性,积累了庞大的体量和资源,假如通过混改激发其竞争活力的话,不仅仅是国企之福,更是民企的难得历史机遇。于整个宏观经济以及深化改革,更将是一波国企改革“红利”。
2018年国企混改:绝不仅仅在于如何“推新”,更在于怎样“守旧”
流失的时间让事件成为历史,2018年国企改革必然让2017年风光无限的“联通混改”成为历史,当然这只是简单的时间概念。
正如文前《人民日报》透露的信息:今年以来国企改革重点难点问题陆续取得突破,这意味2018年国企改革将有望加速落地,一批标杆性改革案例将会大概率出现,并为后续改革提供可复制的经验范式。可以预见,国企混改仍将处于2018年国企改革全局的中心位置,其深度、广度、速度将远超预期。在这个意义上,“联通混改”将成为历史事件。值得一提的是,从理论上来说,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国企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等,最终提高国企运行效率,从实践来看,国企混改既是攻坚战,也是“绣花活”,并不是一改就灵,需要协调方方面面利益,例如能够真正改变国企一股独大,能否真正让股权话事,这都直接决定混改的成败。2017年国企混改最终成效还需要时间来考验。因此,2018年对于国企混改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如何“推新”,更在于怎样“守旧”,即不仅仅要推进新的国企混改,更要在于以始终如一的心态呵护好2017年已经开始的国企混改,毕竟,一份完美的混改方案或者说美好的故事开头很关键,但最终改革效果才是人民关心的终极目标。(作者系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首席经济学家)
欢迎关注我的大鱼号:盘和林经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