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题情况分析:
本次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1、题型:
本次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选择题(客观题)为单项选择,非选择题(主观题)为材料分析题。
2、题量与分值:
选择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非选择题部分共2道大题5小题共40分。分值分配合理,题目难易适中,学生基本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
3、试题特点分析:
考试范围是必修一第一第二单元共6课,试题大多是学案中的原题,个别选择题是学案知识点中变化的。从考试内容看,考察覆盖面较广,重点考察学生识记、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紧跟学案、课堂,做到学即所考,做到每课有考题有重点。本次考试符合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考察,考试过程中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能力、看图能力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等,起到了检验和考察学生学习情况的作用。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还不够牢固,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测试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还不太适应。初高中历史差别很大,特别是难度加大,学生还没有适应过来;
2、一大部分同学抱着学理科的想法,淡化历史;
3、学生上课状态非常好,但听完了之后不去复习,不去记忆。
4、不注意审题,答非所问
5、课堂老师所讲的学案知识,需要记住的知识点和作业,课后不认真复习,作业不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6、卷面不整洁,涂抹现象严重,字迹潦草。
7、交白卷现象太多,能有30多个学生交白卷
通过本次考试的试卷分析,可见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审题能力不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历史思维能力有待提高。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看,主要是低分的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得过且过,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改进措施:
1.课堂教学要狠抓基础知识,做到讲练结合,既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又加强技巧训练。
2.教师在授课时要做到思维清晰、分析透彻、一线穿珠,精心设计每堂课,通过自己的教学给学生展现出清晰的历史思维。
3.教师在单元学习后要及时引导学生做出历史知识的归纳小结,注意历史知识的纵向、横向比较。
4、形成融恰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课堂纪律是实施高效教学的保障。教师要多给予学生关怀、体贴,在课堂上,都是要多给学困生展示的机会,为他发挥潜力搭建舞台,切实让学困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5、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抓解题的关键词关键点。
6、侧重对学生材料题的训练,让学生掌握材料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7、对学生要常抓不懈,指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反复练习,让学生学会自己纠正自己。
8、加强针对性训练,培养学生答题的规范性。
9、多和学生交流、探讨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愿意学历史,喜欢学历史;
10、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争取在今后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第二篇: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张婉春
本学期的第一次月考已结束,为了充分地获得考试提供的教学反馈信息,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下面对试卷做以简要分析:
一、基本情况:
二、试卷的结构分析
1、内容结构:
本次考试内容涉及中国史和世界史历史两部分,比例分别为:中国史占60%、世界史占40%。满分30分。按照考试大纲要求这次考试中国史比例稍大点。
2、目标水平结构:
根据课标和去年中考范围及要求,本次选题重点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测查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的测查,例如历史试题中的时间、人物、事件和意义等等。
3、题型结构分析:
本次试卷设计了三种题型,即单项选择题(10分)、材料解析题(10分)、问答题(10分)。4.难度分析:
本次试卷总体来看难度适中,梯度较合理。
二、答卷情况分析
3.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审题不认真。
有的学生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没有注意分析,导致失分。如问答题第1题,问的是土地改革完成的历史意义,有些同学因为审题不清,答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如选择题的第3小题,问今年是建国多少周年,个别学生由于忘记新中国成立时间而做错。
(3)部分学生的答卷态度有问题。
具体表现在:部分学生的试卷书写潦草,有乱涂乱改的情况;还有部分学生的试卷空白部分较多,连选择题都空下来不填,态度有问题。此外,还有部分学生,答题时间过短,交卷过早,没有认真答题。
三、教学分析和教学打算
1、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比较和反思,发现在指导学生复习时重知识结构、轻内容整合;重基础知识、轻方法总结。
2、鉴于以上问题与不足,在这之后的教学中将:
(1)重视基础知识掌握,处理好“厚”与“薄”的关系;
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梳理,形成知识网络,使书由厚变薄;然后,有一个知识点全方位联系相关内容,构建新的知识网络,使书由薄变厚。
(2)注重能力培养,处理好思与练的关系。
要研究课标、考试说明,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从中发现规律。要加强典型例题和题型的模拟训练,引导学生总结答题方法,提高对知识的迁移、归纳、分析能力。
(3)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阅 2 读处理历史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第三篇:301班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301班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使西周产生众多诸侯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2.与成语“纸上谈兵”有联系的战役是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3.春秋时期,我国在生产工具方面的变革主要是 A.出现青铜工具
B.出现铁农具 C.开始兴修水利
D.出现提花机 4.以下内容中,与汉武帝无关的是
A.接受李斯的建议
B.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C.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D.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5.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标志是
A.昭君出塞
B.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C.张骞出使西域
D.西域都护的设立
6.看了电视剧《大长今》中医女长今救治病人的故事,你会联想到中国的“医圣”是 A.华佗
B.张仲景
C.张衡
D.司马迁
7.在其改革措施中,明确提出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风气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A.前秦王苻坚
B.羯族人石勒
C.北魏孝文帝
D.匈奴人刘渊
8.“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是我国一部综合性地理学专著对三峡两岸猿声的描写,这部专著是
A.《论衡》
B.《水经注》
C.《史记》
D.《齐民要术》 9.我国封建社会最为繁盛的治世局面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康乾盛世
D.开元盛世 10.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1.“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12.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B.直到明朝末年才被废除
C.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D.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13.生活在两宋之交,其词具有:“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用口语,清新自然”特点的是
A.苏轼
B.关汉卿
C.辛弃疾
D.李清照
14.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了哪个朝代的节日欢乐气氛?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5.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A.红楼梦
B.西游记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16.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的情况,你首选的资料是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唐本草》 17.“凤凰卫视”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一艘命为“凤凰号”的单桅帆船,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但他们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是
A. 印度洋沿岸
B. 红海沿岸
C. 非洲东海岸
D. 地中海沿岸 18.揭示清朝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且达到我国古典小说高峰的作品是
A.《红楼梦》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19.下列措施严重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有
①科举制的创立
②焚书坑儒
③八股取士
④文字狱
⑤闭关政策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0.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
A.占城稻
B.玉米
C.甘薯
D.向日葵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1.赵国通过商鞅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22.小新问:“小明,你知道佛教起源于哪里吗?” 小明说:“当然知道,我们中国有这么多佛教寺庙,当然是起源于中国。”()23.小雨问:“小芳,你最敬佩哪一个历史人物呢?”
小芳说:“我最敬佩蔡伦,因为他发明了纸,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24.小军问:“小丽,我想了解西晋灭亡的历史,该看什么书?”()小丽说:“那还不简单,看司马迁的《史记》不就行了吗?” 25.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是姚崇。()
26.明朝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统治,废除了自秦国以来行之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27.张某在第一次武举考试时成绩优异中了进士,在大殿上见到唐太宗的龙颜。()28.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此诗句反映了唐朝科举制度的情况。()29.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30.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三、材料题(,共20分,每题各10分)
31.《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表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请你说一说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今天我国正在开展一项伟大的工程——西部大开发,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西部大开发有哪些好的建议?
32.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材料1:“明朝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他们的足迹到达南洋与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材料2:嘉庆皇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1)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明、清两朝采取了什么不同的对外政策?(4分)
(2)这两种不同政策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后果?这种结果对你有什么启示?(6分)
第四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及统计(最新)
2014年全县中小学第一次月考
成绩分析及统计
按照教育局工作安排,3月24日,全县中小学进行了第一次月考。考试年级及科目为:小学1-6年级语文、数学,初中7-8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月考期间,教研室进行了随机督查,从督查结果看,各学校组织情况良好。考试完毕后,各单位迅速组织评卷和登统。3月26日,教研室随机抽取二中、三中、一完小、魏城镇南关小学、魏城镇中学、棘针寨乡中、棘针寨里八庄小学、德政镇中、德政镇大寨小学、双庙中学等10所学校的500多份试卷并进行了认真分析。现将全县中小学第一次月考成绩分析及统计汇总如下:
一、中小学各学科试卷分析 七、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七、八年级语文试题命制坚持“注重基础积累,突出学科特点,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强化教学导向”的命题原则,试题结构清晰、简约,试题赋分科学、合理,两套试题呈现出一下特点:
1、注重学习方法习惯的引领。七年级语文试题1小题通过一则阅读材料,让学生任选词语注音、书写、解释、造句,意在引领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习惯的养成;八年级试题6小题、7小题意
在引导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语文学习方法。
2、立足基础知识,强化语言积累。
七、八年级语文试题都重视了字音、字形的考查,所有词语都来自课内,既有课文中的生僻字,也有常用字;既有词语的书写,又有词语的理解运用,强化了生活语言的积累。
3、命题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命题的材料多出自课内,且贴近学生生活。如让学生了解黄河,让学生在母亲节给妈妈写一则感恩短信等,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作文有利于抒发真情实感。七年级要求学生以“我的妈妈(爸爸)”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八年级要求学生以“春天里的故事”为题作文,便于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选取写作材料,抒发真情实感。
(二)答题质量分析
1、七年级试卷分析
从抽查的试卷得分情况看,国办中学二中、四中成绩较好。以四中为例,平均得分率为67.79%,及格率为72.40%,优秀率为25%,而其他农村国办中学及格率多在48%——60%之间,及格率在60%——70%之间,优秀率较低,辛中、北皋联中的优秀率为0;农村乡镇中中较好的学校是西康町中学,平均得分率、及格率、优秀率分别是67.45%、77.58%、19.6%,其他中学平均得分率多在40%——55%之间,优秀率多在10%以下。
七年级的语文试卷共三部分,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板块4个小题,考点有字音、书写、词义、造句、默写、名著阅读等,分值
为19分。从抽查的试卷看,这部分的平均得分为13.6分,得分较高的试题为默写,较差的是4小题——综合性学习和名著阅读。第二部分阅读理解,一个是文言文语段,一个课内选文,一个课外阅读,这部分的得分率较低,反映出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较低,这也是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的一个常态。
2、八年级试卷分析
从抽查的试卷得分情况看,八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明显提高,特别是农村国办中学、乡镇中,八年级学生的语文成绩平均得分率、及格率、优秀率都有所提高。如北皋中学平均得分率为58.1%,及格率为55%,优良率5%,西康町中学分别为72.25%、77.37%、46.71%,优秀率明显提高。
八年级的语文试卷仍然为清晰的三大块,基础知识部分、阅读、写作。基础知识部分考点为字音、字形、文学常识、词语运用、修辞、仿句、综合性学习等,这一部分得分较差的是综合性学习内容,说明教师在教学时对这一板块重视不够。阅读部分有两个阅读材料,一则来自课内《藤野先生》,一篇来自课外《天使的礼物》。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提取信息能力、赏析能力等,总分值为28分,平均得分为20分,说明八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有了提高。作文“春天里的故事”,贴近学生生活,便于选材,学生答题较好,多为二类文以上分值。
(三)教学建议
1、继续加强“识字写字”教学,夯实语文学习基础。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从卷面上看,学生写错字,书写不规范,错别字多,已成常态,因此要进一步提高识字、写字教学的力度,夯实语文学习的根基。
2、重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不断积累的过程,要加强语言积累的指导,重视教材,重视课堂效率,词语的运用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训练。
3、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生活处处皆语文,要建立大语文教学观,重视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把生活的源头活水引进语文教学中来。
4、强化阅读教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以阅读教学为主,要让学生在课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由课内延展到课外,采用多种手段,落实课标规定的阅读任务,达成阅读教学目标。
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情况
本套试卷重点考查了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全部和第六章实数的一部分,从整体上看似简单,但全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查题覆盖面广,起点低且难易安排有序,层次合理,有助于学生较好地发挥思维水平。试卷题型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突出了教材的重难点,难度适中。
(二)学生做题情况
本次学生做题情况分析,采取抽样调查,利用了全县6处中学的学生试卷,具体分析如下:
1、选择题:看似简单的问题,要做对却需要足够的细心,主要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但很多学生都掌握不好,在做题时没有把握住题意,粗心大意,导致得分较低,以后要注意基础知识的教学和掌握。二中的学生得分较高,得分率在60%以上。
2、填空题:本题满分30分,得满分的学生很少,整体失分较严重,错误较多的试题为第10题。第1、2题考查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第2题的最后一问学生容易出错,学生思考片面,忽略了另一个邻补角。第3、4、5、7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应用广泛,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这部分题学生得分还是比较好的。第8、9题是实数部分的内容,只要掌握住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基本概念,是比较容易得分的,但是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是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之间的关系,增加了学生做题的难度。
3、解答题:分5个题型,满分40分。第1题考查了垂直和邻补角的定义,难度一般,得分情况较好。第2、3、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里边增加了一些难度,看似简单,但学生却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条理,不过得分情况还行。第4题考查的是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内容,失分较多的是第一小题,一个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一正一负,并且互为相反数,学生在做题时只求出了一个正的平方根,而忘记了另一个负的平方根,所以得分率不高。第5题有一定的难度,重点还是考查的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里边涉及角的个数和平行线的条数都较多,需要学生有数形结合的能力,能灵活地看待本题。解题步骤也较多,因此本题得分率
普遍较低。
(三)教学建议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将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
2、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让学生独立去完成结论的产生形成过程,不要急于抛出结论,要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与时间。在解题过程中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多方位来考虑问题,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多注意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和理解能力。
3、优化教学过程,加强概念教学,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却是不易做好的问题,故要做好,就备课细致,备教材备学生,备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对学习有因难的学生要特别给予关注,帮助,要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学习数学,及时肯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立足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地给学生渗透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不能忽视自认为是简单的或是无关紧要的知识。
5、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探究活动,加强读图训练,培养读图能力。在几何学习时,用推理的形式从简单的一步或两步的因果形式开始要求学生的书写,培养用符号语言表达的严谨的逻辑思维。
八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试题共四道大题: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解答题,满分100分。其中,选择题12个,分值28分;填空题8个,分值20分;计算题6个,分值26分;计算题4个,分值26分。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和勾股定理,知识点不多,难度系数不大。命题主要侧重于二次根式概念理解、有关计算及勾股定理应用,整个试卷题量适中、难易适当,没有难题、怪题、偏题。注重基础、注重课本,教科书上原题及改编题占40%。关注能力、关注知识的灵活应用,是一份较为适宜月考试卷。
(二)答卷分析
从全县考试结果看:平均得分是44.31分,及格率53%,优秀率12 %,平均分较低,优秀率不高;二中、四中、五中等学校成绩较好,而乡镇中较差。
从各校报送的成绩来看:学生两级分化严重;乡镇中的及格率较低,优秀生较少。
从抽样数据看:①选择题的1-8小题,都属于基础知识,是学生应该必会,得分率约为80%,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概念不清、重点知识点没学会;选择题的9-12小题,属于知识点灵活应用,有思维含量,学生得分率不高,约占20%。②填空题,题出的比较灵活、开放,得分率约为60%,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知识点学的死板,不能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③计算题,大都出于教材上,得分率约为60%,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二次根式计算不会、运算公式不熟练、做题马虎等。④解答题,第1小题是勾股定理简单应用,个别同
学由于审题不细,导致失分;第2小题是根式计算应用,是教科书上原题,仍有30%的学生不会做,值得深思;第3小题是勾股定理和全等三角形综合应用的一道证明题,是教科书上一道变形题,部分程度较好的学生竟没有得分,原因是找不到结论与题设之间的关系、不会分析、不会做辅助线;第4小题是勾股定理、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二次根式计算相结合的一道题,题干不长,很容易下手,但得满分的学生不多,原因是思路不清、计算失误。总的来说,本次月考试卷,能较好地反映出我县八年级数学的现状。
(三)反思与建议
1、在以后教学中,教师要侧重“双基”,注重课本。把每一个知识点讲通讲透,教科书上的每一道题学生都能做下来。
2、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特别关注学困生。课要讲慢一点儿、细一点儿,正确处理好进度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把以前学生学过但没有很好掌握知识(乃至小学)给学生补一补,防止学生数学成绩两级分化。
3、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规范解题。七、八年级英语试卷分析
(一)试卷评价
本次试卷依据英语课程标准和七、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英语学科特点,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及运用情况,难易适中。本次试卷分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根据句意、汉语意思完成句子、补全对话(情景交际)、连词成句、写作八个大题。七年级主要考查了名词的单复数和所有格、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规则和不规则变化以及动词不定式的用法、动名词、形容词、代词、固定搭配、习惯用语等在课本上体现的知识点,八年级增加了动词的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一般将来时的考查。共计100分,时间90分钟。
(二)试题分析
1、单项选择,主要考查语法知识运用和常见句型的掌握情况,程度好的学生得分较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得分不理想。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在词语的固定搭配、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的变化及动词不定式的用法等掌握不牢。如:
3小题:Let’s go for a walk, shall we?(let后跟动词原形)
9小题:It took Jane three hours to finish reading this interesting story.(考查了句型:It takestook sb some time to do sth.)(七年级)6小题:My mother isn’t used to living in the city.(be used to doing something)
15小题:He lost the key.It made him stay in the cold to wait for his mother’s return.(make 后跟不带to 的不定式)(八年级)
2、完形填空,本题主要考查了一般现在时态(七年级),难度适中,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规则和不规则变化掌握不够。八年级的完形填空是课本Unit 1 的原文的抽空,学生整体做的不错,问题仍然是对固定搭配和习惯用语的认识和辨析不清。如:
26.Then they have breakfast.(not eats)30.He goes to bed at 9:00.(not go)(七年级)29.in time on time 的辨义不清。(八年级)
3、阅读理解,A B C 三篇,其中C篇是任务型阅读,难度呈梯级分布,A篇较易,得分较高,B篇难度加大,部分学生不能根据上下文推测出短文的大意,C篇不仅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的书写和组织语句的能力,得分偏低(七年级用的Unit3 的一篇课文),出现的问题是书写不规范,个别单词拼写错误。
4、本试卷第四、五大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单词拼写和汉语翻译能力,部分学生在动词、形容词、名词、动名词、代词等词类的运用和固定搭配、习惯用语的用法不能灵活运用。还有的学生单词不会拼写,词类之间的转换等问题。如:
48.What about swimming with us this afternoon?(what about 后跟动名词)53.Class begins, let’s stop talking.(stop doing, stop to do 固定搭配,根据意思进行选择)(七年级)
50.Don’t give up trying, you will make it in the bed.(give up 后跟动名词)54.I want to learn more about how to care for animals.(动词不定式的用法)(八年级)
5、补全对话(情景交际)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
力,本题难度不大,整体完成较好。
6、连词成句,本次试卷中的连词成句都是从书中摘出的原句,难度较小,得分率较高。出现的问题是首字母不大写、书写不规范、单词抄写错误、漏词、不注意句式的要求等。
7、写作,七、八年级考查的都是一般现在时态,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同时又是课本知识掌握情况和学生能力提升的考查。学优生的得分在9-10分,中等生由于对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变化辨析不清,得分在6-7分,基础差的学生都不写或者是胡乱抄一段。
分析总结
从这次检测可以看出(抽检的学校有二中、三中、魏城镇中学、棘针寨中学、德政镇中学、双庙中学)学生整体基础较差,特别是乡镇中学,在写的训练方面太欠缺了。
通过这次检测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和基本技能以及解题技巧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平时对所学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注重知识点的归纳和整理,并加以运用。
2、抓好平时作业和练习的质量和完成量,做到有层次、有梯度、有计划,争取让每一位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和拔高。
3、认真对待每一次测试,把任何的测试都当做中考对待,并做到考后及时查漏补缺,提升学优生,带动边缘生,不放弃学困生,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4、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和基本技能的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5、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学习。
我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学生一定会不断进步,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小学1-3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目标、要求、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语文学习规律、围绕识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综合学习教学,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角度、一、二、三个年级的试卷分值约基础知识占50%,知识与运用占25%,记忆性占15%,综合性10%,来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各项能力,考查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试题涉及到了汉语拼音、字、词、句、段、篇诸多方面的内容。为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为基层单位的教学评价进行了导向。
此次命题想尽可能地在有限时间、有限试题中,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同时,了解学生语言与知识积累的情况,了解学生语文的学习态度、习惯、方法情况,了解教师教学的情况,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想通过对学生进行较为综合的考查。促进教师面向全体、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题不偏、不怪、不难,没有超出每个年级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范畴、是他们应知应会的。试卷共计100分,一、二年级60分钟,三年级70分钟,存在问题,1、有些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试卷中考查的字、词,都是常用的。可有的学生不是写字缺胳膊少
腿,错别字多,就是常见的词的不会读、不会写、不会用;还有的学生学习中不善于发现、归纳、总结。如,一年级卷,三题写出下面字的笔顺中的“农”“年”个别学生笔顺写错,八题按课文内容填空个别学生也没填对。二年级卷,一题基础知识6小题照样子,写一写中“平”加偏旁,7小题按要求填空“表”读音(),第七画是()学生个别出错。二题能力达标按课文填空《渔歌子》、《妈妈的爱》个别学生也没有做出。三年级卷一题基础知识1慧眼识音中“挽”错选成二声,正确的读音应是三声,3、我会选择恰当的字组成词语中,长远学生错写成(常),山脚学生错写成(角),这都是课本原题,个别学生做错。
7、排序号
8、松鼠课文填空也不少太理想。这些都是课文上的原题,因学生马虎造成不该出的错出了。除上面易错的题,其它都做的非常好。
从这次检测可以看出(抽检的学校有一完小、南关、大寨中心小学、里八庄)学生整体基础可以。乡镇小学不如县城小学的写作能力。
通过这次检测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和基本技能以及解题技巧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认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2、抓好平时作业和练习的质量和完成量,做到有层次,有梯度、有计划、争取让每一位学生每节课都收获和提高。
3、培养学生在平时学过的常用的成语、名言警句、古
诗诸多方面的积累,教师应对学生有相应的要求,有相关的训练培养。
4、树立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注重知识的纪律、运用、拓宽、延伸。
5、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学习。
6、以正确的态度、良好的心态,面对质量抽测。各单位、教师,面对此次质量抽测,无论成绩是好,还是坏,无论它属于偶然,还是必然,都应端正态度、摆正心态,有正确的认识。针对抽测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正确、深入地调查、了解,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要进行认真地反思,不胡乱推卸责任,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质量意识,要以新课程的理念、开阔的视野、科学的方法、认真的工作,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扎实、有效地语文学习,切实提高小学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四年级语文试题满分100分,时间70分钟。共分知识积累及运用(56分)、口语训练(5分)、阅读世界(13分)和作文天地(26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含拼音写字、选择字音、更正错别字、近反义词、句子训练、课文填空、调整句子等几个方面。第二部分主要针对同学之间如何相处来设计试题。第三部分阅读为
课外阅读,主要测试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第四部分作文题目为《春天来了》,从季节更替入手,测试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展示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
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熟知程度较高,以南关学校为例:四(1)班学生65名,90分以上6名占总人数9.2%,80分至89分20名占30.7%,70分至79分占29.2%,60分至69分11人占16.9%,不及格9人占13.8%,其中优良率40%以上。综合来看还算不错。
学生主要失分点:第一部分主要是第8小题,即调整句子顺序一题,学生得分率仅有20%。其次是句子训练,失分学生数较多,口语训练方面满分学生也不占多数,大多学生失1—2分,阅读理解上还是问答题失分较多,表现在学生答不全面。作文主要问题是学生写的少,内容欠丰富。
建议老师加强句式训练,重点关注学生逻辑思维训练,强调文句间的连贯性。加强口语训练,要上好口语训练课。阅读方面重点加强阅读教学中自主、探究学习的培养锻炼。写作方面注意锻炼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多写观察日记,要求学生写具体,并注重多感官描写。
五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五年级语文试题卷面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试卷共分基础知识及运用(57分),阅读理解(18分)、作文(25分)三部分。第一部分7个小题,重点考察学生,拼音写字、辨字组词、选词填空、成语练习、改写句子、课文内容填空,填写诗句几个方面。阅读共一篇短文,为课外节选,作文训练以我的“读书之乐”为题,旨在让学生回味读书的快乐。感受学习的乐趣。
从卷面学生答题及反映看,试题难度较为适中,学生能够接受。如第一部分学生得分率较高,失分点主要在成语试题方法。如让学生举出ABAC式成语,学生有的举出越跑越快、商量商量等,这些均不是成语。阅读理解方面,在理解成语“忧心忡忡”上也失分较多。其次问答题“父亲的精神”体现在什么地方?学生答不好和答不全,普遍有失分现象,作文审题方面不成问题,但部分学生字数不够,要求400字,而大多只有300字或更少。
从南关某班考试得分情况看,全班人数60人,90分以上4人,80分以上18人,70分以上20人,60分以上15人,不及格3人,成绩虽不十分理想,但也说得过去。
由此建议在课堂教学上要重视有关训练,如成语的形式及意义,阅读题中问题答的解答,作文方面要让学生多写、多练、只有这样才能熟而生巧,才能把字数提高上去,才能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达到下笔成文的理想目标。
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六年级语文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试题共分知识积累与运用(51分)、阅读天地(19分)、妙笔生华即作文(30分)三个部分,第1部分重点考察了字音字义、常用词成语归、组词、改写句子及诗句警句填空。阅读理解考察了课内阅读和课
外阅读的理解和运用,作文以“感谢”为题,写记叙类文章。
以第一完小(六年级10班)为例,全班共92人,学生得分率较高,其中90分以上45人,占总人数48.9%,80分以上43人,占46.7%,70分以上3人,占3.3%,不及格1人1.1%。说明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牢固。语文能力比较全面,效果较好。
从卷面得分和失分情况看第一部分普遍失分4—5分,其中第二小题学生普遍丢分。原因是学生对选择题做得较少,再加上从音形义三方面考察,学生一时摸不住头脑。阅读理解普遍失分1—2分,词义解释上多有失分,其他方面较好。作文失分1—5分,失分主要原因为字数偏少。
建议要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强写作上多写,写多的训练等。
小学数学月考试卷分析
本次月考试题是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紧扣教材,从概念、计算、操作、应用四个方面考察了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以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既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下面对各年级试卷作一简要分析:
(一)试卷特点
1、覆盖面广
试卷中,教材中的知识点均有体现。如:一年级《加与减》
体现在试卷的第一、第二、第五题;《观察物体》体现在试卷的第四大题。二年级《除法》体现在填空的1、2、4、5小题。判断题的1、2以及第四题计算等;《方向与位臵》体现在填空的第6小题,判断的4、5小题以及选择题的2、3小题和第五题。三年级《元、角、分与小教》体现在填空的1、4、7小题和判断的第2小题、选择的第5小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第1、第2小题;《对称、平移和旋转》体现在判断的第4、第5小题和选择题第2、第4小题以及第五题和选择题第2、第4小题以及第五题、第六题等。
2、知识结构合理、难易适度
试卷均按照课标规定的领域对学生进行考查,并坚持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同时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出偏题、怪题、难题、紧扣教材,并重在理解和能力的考察,尽量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旨在通过测试,帮助和引导教师深入理解《课标》,解读教材,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改进教学。
3、贴近生活
从试题中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比如:一年级四大题连一连,特别是第三小题让同学们在做题的同时能和遵守交通法规联系起来。又如二年级第五大题的有关位臵问题以及第六大题第1小题的钉扣子问题等,这些都是生活中实际问题加工而成,又如:三年级解决问题第1小题,让学生通过做题知道现价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并引发思考。又如四年级选择的第3小题,让学生知道做房屋的屋架是运用了三角形稳定不
变形的特性,特别是解决问题的第4小题,让学生知道无论是乘车还是坐船都是不能超载,否则会出危险。还有六年级试卷第三题第5小题、第四题等,都是让学生根据熟悉的生活现象解决问题。
4、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如:一年级第四题3小题,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第4小题,题目这样呈现不只是单纯的连线和计算,二是更关注学生是否能透过题目中的现象和数据思考背后的问题等。
(二)答题情况分析
1、主要成绩
从答题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计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计算方面的正确率较高,而且解决问题方面学生也能准确理解题意,并正确列示计算等。
2、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方面:
①概念不太清楚。如三年级填空第7小题:4.25元=()元()角()分,这道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元、角、分的互化,但却由于概念掌握不牢而出错。再如:五年级填空的第7小题 5/9×4表示()和4×5/9表示(),这道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情况,但由于同学们分数的意义概念掌握不清而填错。
②审题不认真或弄不清数量关系而出错。如三年级解决问题
第3小题,五年级选择的第4小题,解决问题的第2小题等。
(2)计算方面、或抄错数、或计算错误。原因:不是不会而是不够细心、做题马虎。
(3)解决问题方面 部分学生审题不认真而出错。
(三)教学建议
1、研读新课标、深挖教材。
2、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3、强化计算及算理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4、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5、特别关注学困生。
6、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专业素养。
二、月考成绩统计(见附表)
魏县教育局教研室 2014年3月28日
第五篇: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完形填空知识点:
1、come up to sb朝某人走来
2、be surrounded by 被包围
3、be aware of 意识到
4、even if 即使
5、monitor n.监视器;监听器;监控器;班长vt.监控
6、patient n 病人
7、rescue v 营救
8、assist(sb)with/in sth 帮助某人做某事 Please assist her in moving the furniture.请帮助她搬家具。
These tools can then assist you with problem resolution.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你解决问题。
9、robot n 机器人
Robotic adj.机器人的
10、no smaller than 不比… 小多少
11、Insect n 昆虫
12、army ant军蚁;行军蚁
13、in one’s path 在… 的路上
14、in case conj.万一;假使如果,假若…的话;免得,以防;以防万一也许,说不定,可能
15、currently adv.当前;一般地
16、explode vi.爆炸,爆发;激增vt.使爆炸;爆炸;推翻
17、evolution n.演变;进化论;进展
18、generation n.一代;产生;一代人;
19、serve as担任…,充当…;起…的作用 20、generalpurpose adj.通用的,万能的
21、capable of有…能力的;可…的
22、process vt.处理;加工
n.过程,进行;方法,步骤;作用;程序;推移 vi.列队前进
adj.经过特殊加工(或处理)的
23、mice n.老鼠(mouse的复数)
24、creator n 创造者 词根:create vt.create 创造,创作;造成 adj.creative 创造性的
adv.creatively 创造性地;有创造力地
n.creature 动物,生物;人;创造物creation 创造,创作;创作物,产物
creativity 创造力;创造性creationism 特别创造说;创造宇宙说creativeness 创造性;才思
25、equal adj.平等的;相等的;胜任的 vt.等于;比得上 n.对手;匹敌;同辈;相等的事物 [+ to] The rent was equal to half his monthly income.这租金相当于他半个月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