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翠屏区 刘志刚 按需施教,力促课堂高效
按需施教,力促课堂高效
宜宾市翠屏区西郊中学 刘志刚
摘要: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求新、求精、求美、求实”是我们课堂教学中符合学生需要必须坚持的四原则,是我们的综合素质,及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在深入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求新、求精、求美、求实”将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四大法宝。关键词:课程改革 按需教学 求新 求精 求美 求实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以新的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是我们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课程改革攻坚战中的重要战役。如何打好这一漂亮的战役,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如何增强我们上课的“磁力”。即能否在上课内容上满足学生需求,使他们感到“需要学”,在上课技巧上吸引学生,使他们“喜欢学”。20世纪欧洲进步教育家可乐利说过:“让学者乐学是教学的目的,而要学却是前提。离开学者的需要教学,不抓住学者应知、欲知和未知的问题,捕捉他们思想上的热点和疑点,不为学者释疑、解惑,就是无的放矢,因而也就丧失了教学的意义。”可见,我们的教学首先必须清楚学生的学习需要,然后按需教学,才能拨动学生心理的和弦,使教学真正产生共鸣。否则,尽管我们的教学文才昭然,言之成理,也不会成为佳课。那就象产品的生产,如果产销不对路,必然导致不良的结局一样。
按需求新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孩子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孩子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孩子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孩子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会把功课作为一种礼物来领受。因此施教中必须求新,否则,老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自己前面就没有路了。
求新,首先是理念新。核心是先进的教育观、学生观。新课程改革致力于学生能力、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重点是学习方式的转变。
其次是课程内容新。要有时代感,体现人类进步、科技发展、现代意识,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他们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除了教材要体现时代精神,我们还要有课程
资源意识,合理利用学校、地方、现实生活中的课程资源,重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要处理好使用教材和利用相关资源的关系。
第三是教学方式新。学习方式的转变有赖于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有赖于对学生的尊重、信任与赏识。每个孩子不缺少优点(包括在学习上的),缺少的是对优点的发现。我们要善于激活每个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而充分的自主学习,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
强化“导学”功能,是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关键的、也是最见教师功力的,是怎样从学生质疑的众多问题中,提炼出重点问题,并且自自然然地把它们纳入到教学思路中,逐一得到圆满解决。既不能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束之高阁,仍然按课前的设计“走教案”(此为“教师牵着学生走”),也不能不分轻重缓急,学生提出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迷失了教学目标(此为“教师跟着学生走”),还不能学生的提问、教师的设计“两张皮”,一会儿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会儿又想起了教案,照着教案去教,使教学显得杂乱无章(此为“师生一起钻进了暗胡同”)。
教学中肯定会遇到启而不发的时候,学生理解不准、理解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会遇到限于学生的知识、阅历还不知、不懂且有必要现在就知就懂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的讲解。好的讲解能激起学生继续探索的热情,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我们要在教学中强化“导学”功能,用启发式的教包括启发式的讲,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相辅相成的,不应把二者对立起来。一切应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该自学时自学,该合作时合作,该讲解时讲解,两种学习方式合理运用,才能收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第四是评价方法要新。要转变评价观念,改进评价方法,使评价不仅不成为课改的瓶颈,而且应当为课改保驾护航。
按需求精
我国唐代教育家韩愈在教学实践中早就领悟到了精是迷恋学生成长的学问,要求教学要精约,提出“提其要”、“钩其玄”。这就是说,教学时要提出纲要,让学生把握住要点,引导学生探索其精微之处,融会贯通,领会其精神实质。用一个恰当的比喻来讲,教学就好比烧开水,99℃就是99℃,如果不再持续加温,是永远不能成为滚烫的开水的。所以我们只有烧好每一个平凡的1℃,在教学上求精,才能真正达到沸腾的效果。
求精,首先是提取精华,即分析教材,切实吃透内容。这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根本因素。2
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再度创造,从纷繁的矛盾中抓住本质,寻其精髓去其技末,创造性地将内容传授给学生。
其次是分析精辟,即理顺思路,力求脉络清晰。有位教育者曾说:“成在舌耕,功在思考,”这道出了思维与讲课的关系。要想言简意赅的向学生讲明难懂的知识,用通俗的话语道明深奥的道理,我们必须把所有的内容想透彻,做到思路明。如果思路不清,势必辞不达意,其后果必然是讲得越多,条理越不清楚,道理越加混乱。
第三是讲得精当。世界大文豪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写的好的本领,就是删掉不好地方的本领”,足见“文章在于改,多改出精篇”。将其成功的妙诀移植到教学上,则是“讲授在于练,多练出佳课”。教案写好后,我们不妨真刀真枪的多讲几遍,看看是否朗朗上口,声声入耳,只要不厌其改,必能口下生花。
我们的精讲除了语言的简洁外,还得在内容上精心剪裁,巧妙安排,如此方能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为此,教学中我们应侧重讲以下内容:
1、适当讲解教材的某些重点、难点和疑点;
2、对学生已有所了解的某些重点、难点和疑点可有选择的做些升华讲述,以提高学生深入分析、高度概括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3、对学生讨论中分歧较大的问题做重点讲述;
4、对教材中某些精妙之处,而又被学生忽略的,可做适当补充讲解,以加深学生理解。
第四是练得精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精心拟定的课堂练习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我们应善于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练习(包括基本的、典型的、多类型的),使学生通过练习,真正起到巩固强化的作用。对于练习的设计,笔者认为应注意四个方面:
1、紧扣教材,注重针对性、趣味性和创新性;
2、以基础知识为主,要考虑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3、难度要适中,分量要适度。
按需求美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在很大程度上告诉我们,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能力,更是让学生在精神需求上得到一种艺术的审美享受。这是给人更深层愉悦的心理机制。一堂佳课要想得到广大学生的喜欢,除了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感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建立一种美的形式”,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过着一种积极的甚至沸腾的精神生活”。
求美,首先是引人入胜的开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起着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 3
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质疑激趣,促成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的振奋状态。每一堂课的开始,我们应巧设悬念,创设情境,渲染一种乐学的氛围,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导入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内容安排设计,故事、歌谣、音乐、游戏、幻灯等等都可随机使用。但无论选用哪种,都不能离开主题,须简明实用,铿锵有力,迅速进入正文。
其次是波澜起伏的中间。这是教学的主体,也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快乐时光。我们要象“导演”一样把中间的“戏份”设计好,让“主角”淋漓尽致的发挥,那么学生在接受新知的同时,也将获得情感的愉悦满足,思维火花便不断闪现,主体意识得以凸现,课堂自然就呈现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局面。
最后是余音不绝的结尾。一出好戏要“剧终情不尽,”一堂佳课也需要“言尽而意无穷”。结尾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归结全篇,深化题旨,也可巧布悬念,再激新疑;可水到渠成,自然结束,也可深化思想,催人奋进。总之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要将学生的思维推向高峰,撩拨他们探求新知的兴趣。
按需求实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曾说:“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而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家颜之推认为,读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利行”,把握了学问,就要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仔细推敲这两句话,不难找出一条“最好办法”,求“实”。只有我们用实实在在的讲课魅力,才能实实在在的让学生兴致盎然,才能实实在在的让我们的教学收到令人羡慕的效果。
求实,首先是实际,即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样不仅可以使教材扬长避短,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踊跃的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如果我们不注重联系生活,就如同舍本求末,舍弃了“源头活水”,教学必然会“水枯石竭”。
其次是实在,即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既要生动有趣,又要严谨求实,切忌一知半解、信口开河。这是我们教学吸引学生,取得成功的根本。没有这个根本,其他一切的努力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三是实用,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这是符合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需要的体现。当我们的“教”达到“不教”时,教学的价值也就得以实现——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
第四是实效,即通过教师实在的教学,使学生的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 4
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句名言说:“在知识的大厦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追真求实的作风,既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
“求新、求精、求美、求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有机的统一体。四者相辅相承,相互促进。“新”是教学的“免疫剂”,它让我们的教学永远告别枯燥,充满活力;“精”是教学的“不老丹”,它让我们的教学永远走在精益求精的路上,闪耀出动人的魅力;“美”是教学的“调节阀”,它让我们的教学永远与情趣为伴,充满吸引力;“实”是教学的“营养素”,它让我们的教学永远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求新、求精、求美、求实”也是我们课堂教学中符合学生需要必须坚持的四原则,是我们的综合素质,及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在深入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求新、求精、求美、求实”将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四大法宝。
参考书目:
1、闫承利主编的《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
2、闫承利主编的《素质教育课堂优化艺术》。
3、崔峦撰写的《语文教学:求是 求实 求新 求专》
4、季卜枚撰写的《供需术》
5、陈安福主编的《中学心理学》
第二篇:翠屏区供销社廉洁高效服务承诺书
翠屏区供销社廉洁高效服务承诺书
宜宾市翠屏区供销合作社现就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开展廉洁高效服务,郑重作出以下服务承诺。
一、承诺单位:宜宾市翠屏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二、本单位主要职能职责
1、宣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区各级政府有关农业、农扶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
2、研究制定全区供销社的发展规划,并指导其发展和改革。
3、按照政府授权对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经营进行组织、协调和行业管理。
4、协调同有关部门的关系,指导全区供销合作社的业务活动,促进城乡物资交流。
5、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承诺事项
1、坚持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
区供销社将进一步强化机关及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规范行政权力,依法办事,推进依法行政,有力推进机关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促进区供销社向以人为本,便民高效、程序规范、公正透明的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区供销社机关工作效率。
2、减少办事环节,推行优质服务。
第三篇:石油钻井行业职工培训按需施教的探索与实践
石油钻井行业职工培训按需施教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国内目前的石油钻井企业对于教育方面皆有所欠缺,只有重视对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教育的石油企业,才是一个有希望的企业,重视员工的职业教育的领导才是对于企业未来发展有战略眼光的领导。对企业而言,职工的素质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高度以及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的条件,而按需施教的职工培训模式是目前对于企业而言最为使用的职工培训模式,为企业日后的转型发展以及结构调整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职工培训;按需施教;素质
自从国际油价飞速下降之后,受油价的持续走低,以及石油行业的服务价格降低的影响,石油钻井行业的全部企业都进入了从未有过的低落时期。为了在困境时期求生存,国内的石油钻井行业大都进行转、调、控、挖等相应的方案,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也随之出现了更多的问题和缺陷。其中,怎样可以短时间内提升职工的专业素质来满足企业今后转型改革、结构调整的需求问题,是目前许多石油企业都面临的一个难题。
一、职工素质成为石油钻井企业发展掣肘的原因
我国的石油钻井企业作为传统型产业,在经历了过去扩张型的发展模式后,虽然组建了庞大的钻井工人团队,但是职工的文化普遍偏低、年龄高度集中等隐患也潜伏了下来,如今进入发展低谷的时期,年龄结构不科学、基层岗位缺员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凸显了出来,影响到了石油钻井企业的未来发展。职工的专业素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工岗位变化大
因为直接下井钻井施工的工作劳动强度非常大,很多的企业对于此岗位都是雇佣的临时工。但是在进入发展的困境时期以后,企业为了减少开支,保持原有的体制内的职工收入,大多数的石油钻井企业都将临时工解雇,这就导致了钻井岗位的严重缺人,企业无奈之下只能从其他的岗位上调动多余的人员补充到钻井的岗位上,可能是以前的司机、工长、发电工等岗位上转过来的,这些人有的可能之前有过下井施工的作业经验,但是因为后来从事的岗位劳动强度相对下井作业较低,调动岗位之后身体一时半会无法适应,而且对于下井作业的工序也感到陌生,短时间的仓促培训并不以让他们迅速具备下井作业所需的正常工作状态。
2、业务知识的匮乏
油价的急剧降低,导致钻井行业的产能过剩,于是大多数企业的钻机被淘汰停产。而停产的钻机很多都是旧型号,原油的操作工在旧型号停产之后被调到继续生产的新型号钻机的钻井队,对于新的钻机设备的不了解使得原本的老工人一下变得不知所措,又要跟着其他老师傅重新学习,变成了学徒。而对于停产之后调到新钻井队的干部领导,虽然领导的工作经验都很丰富,对于新的工作环境能够很快的适应,但是新环境和新设备所需的专业知识以及处理问题的一些流程还需要时间来掌握,这就降低了工作的效率。
3、未形成标准化流程
对于停产钻井所属职工派遣到生产中钻井队继续工作,是每个钻井企业都习以为常的人员调动。但是因为困境时期的临时工的解雇,导致生产钻井队操作岗位的职工人数不足,很多公司?τ谧昃?队操作工进行了分班组出任务的分配方式,有的钻井队甚至分出了三个班组。班组之间都只为完成各自班组受领导及上级安排的任务,而不考虑后续班组工作的衔接等问题,没有相应的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使得钻井队管理困,班组之间工作的衔接不顺畅,严重的影响了工作的相率。
二、职工按需施教培训模式探索
为了有针对性、切实有效的提高职工的专业素质,对于职工的培训工作要根据具体需求具体分析。根据岗位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根据职工的岗位不同,有针对性的培训职工岗位所需的标准化操作流程,这样,即便是岗位有变动,也可以根据调动的岗位有需求的去学习岗位所需具备的标准化操作流程专业知识。根据岗位职责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管理层的职责是要合理的指挥、监管职工的工作,而钻井操作工要对标准化操作了如指掌,减少了所培训的内容,根据岗位所需的技能、知识进行培训,虽然内容少了,但是更具有针对性了,对于职工也更重要了,学习的效果自然就提升了。
具体按需施教的培训模式可以简单分为几种:
1、导师培训模式
由公司根据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选出具有培训资格的导师,为年轻有发展前途的徒弟进行培训,通过师徒的传道受业,让年轻徒弟快速掌握专业的技术、安全生产知识、工作经验等,根据徒弟学成后的表现进行评比,给予师徒相应的奖励,以此加快重要岗位人才的培训时间。
2、重点人才培训模式
根据公司未来发展所需岗位人才,在公司内选出最具潜力的优秀青年员工,通过聘请行业内专业人士、定期的强化培训,最快速度的提升他们的技术理论以及实际生产的水平,根据未来发展所需有意识的培养技能型的重点人才,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储备人才。
3、双岗互动示范培训模式
建立标准化示范班组,并将标准化示范班组的一个职工互换到其他的班组,在其他的班组发挥标准化示范班组的带动作用,以身作则的示范其他班组学习。并且让替换下来的员工到标准化示范班组学习相关的标准化操作,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相互印证,实现双岗互动培训,这种培训方式可以帮助职工避免因为非标准化操作引起的错误操作。
某石油钻井公司施行按需施教的培训模式后,一年时间内,钻井职工的整体职业素质普遍提高,其中多人在各种技能、技术竞赛中相继获奖,也有获得劳动模范称号的,也有人在培训之后晋级高级职称、高级技师的,这些成绩的获得,足以说明按需施教的培训模式确实有效的帮助石油钻井企业加快了人才队伍的建设,为石油钻井企业度过困难时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结语
按需施教的培训方式,培训效果显著,是帮助石油钻井企业度过困难时期、提升钻井职工的专业素质的有力途径,不但提高了职工的技能、专业能力,还为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困难时期的生存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按需施教的培训方式是当下石油钻井企业度过困难时期的一项有力保障,各石油钻井企业应尽快采用按需施教的培训方式增强自身的员工培训方式。
参考文献:
[1]马士忠,吴健.按需培训重在实用――胜利油田职工培训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5(11):48-49.[2]薛谦,杨薇,段绪强,等.石油行业外籍人员培训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2(6):15-18.[3]张琴,朱洪新.石油企业职工培训评估工作实践与探索[J].石油知识,2011(4):47-47.[4]郭宝珍,袁小云.石油钻井操作员工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开发[J].现代企业文化,2017(5):133-133.
第四篇: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总结
高效课堂的实施,学习小组的创建是核心,和谐的班级管理是后盾,有效的评价机制是学生保持学习热情的保证和催化剂。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进行的基本单位,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一、小组建设的重大意义
利用学习小组的好处:(1)、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2)、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3)、培养了小集体的 团结(队)精神;(4)、分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展示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后进生参与课堂展示的机会更多了;(5)、有利于落实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小对子帮扶工程;(6)、有利于实行分层次教学,教学中更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7)、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更有利于班主任的管理;
二、如何划分学习小组
1、小组划分的原则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1)、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2)、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3)、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结合好。(4)、座位的安排要合理。我们座位的排布是优秀生居中(通常是组长),中等程度和待转化生同学在两边,这样优生与优生可以随时交流,优等生与待转化生同学也可以随时进行交流。小组的整体座位成S型。(5)、阶段性随机调整。
2、具体分组方法:我班以9个小组为宜,每组6人每组学生编好座位后每个学习小组6人中,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分为A、B、C三类,6人形成AA、BB、CC的组内成员结构。A类学生我们称做特优生,B类学生称做优秀生,C类学生称做待优生,A、B、C类学生既有个性发展的类似性,又有学习程度上的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A对A、B对B、C对C的分类合作交流,使学习更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同时,可以实现A教B、B教C的目的,使每个人都能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这样分组,提供了A与A、B与B、C与C的交流合作条件,又有利于A帮B、B帮C,充分利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进一步优化了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实现“把教学相长延伸到整个课堂,让差异资源衍生出万千学长。”
三、搞好学习小组中的结对帮扶工作
1、建立帮扶对子以学科互补、自愿的原则。在组中,根据同学们的学习状况,在某一学科的优势科目与劣势科目的同学结成帮扶对子。
2、利用好帮扶对子。在课堂中,对建立的帮扶对子在每天的每节课中进行督促、赏识。发现帮扶对子互帮效果好的及时进行表扬
3、指导学生帮扶的方法。
4、帮扶并不是“包办”,要求帮扶的同学要把好脉。在哪个地方实施帮扶,怎么帮。也就是说,被帮扶的同学必须是在学生独立思考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了才要进行。
5、评选“黄金搭档”
四、怎样进行小组文化建设?
(一)、班级文化有两种形式:有形文化、无形文化。小组有形文化:组名,组训(小组口号),值日本、组牌、、教鞭、粉笔盒、粉笔擦等; 无形文化:指做不出来的,通过长时间培养、认识的提高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如:小组目标、组规、小组集体荣誉感、组内风气、组内人际关系、组长威信等。两种文化的区别和联系:有形文化是表象,可临时建设,可强制强定;无形文化本质,需长期过程的积累才能形成,可以感化人感染人。有形文化是无形文化的反应,并且促进无形文化的完善,无形文化通过有形文化才能表现出来。
(二)小组文化建设的步骤
1、定组长带领组员定组名、组号、组歌、组牌、组誓词等,在制定时,应围绕学校的主流文化或者理念来引领学生起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如至善、求知、雄鹰、学无止境、永不言败等。
2、由组长,带领组员依据老师指导,制定详细的组规。从常规的到校、卫生、午休、纪律到课堂的参与、学习状态、作业等都要根据班规制定本组的组规。
3、每日反思会由每小组组长反思每天小组成员表现。有表扬、有批评、有鼓励。
4、由班主任指导,班级策划,由组长组织一次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开组会、座谈、游戏等,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凝聚力,促进组内同学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协作,形成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组风。首先就要把本次培训精神传达给组员。
5、组建小组管理机构。在班主任指导下,安排自己的值日组长,给每个组员进行分工,让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6、以身作则,成为榜样,善于处理组员间的矛盾,做好组员的思想工作,团结小组组员一起为实现小组目标而努力!
五、小组的评价和考核
任何制度,任何方案的实施,如果没有考核,没有评价,就等于一纸空文。如果没有一定的评估,就很难证实小组工作的完成情况。所以评估工作是课程的收尾工作,也是决定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客观准确的评价工作就是对分组学习的画龙点睛,对于学习小组的成员日后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起着良好的反馈促进作用。
(一)评价的原则
1、及时性
2、客观性
3、公正性
4、激励性
5、团体性:当然,评价除了这种量化评比之外,还可以有精神评价。组长利用一日反思,对组员进行表扬与批评,这就是一种精神评价。另外,对于组员的典型表现可以及时反馈给班主任、乃至组员的家长,这也是精神评价的有力手段。
(二)评价的内容 评价内容主要体现在协作过程和协作结果两方面。协作过程主要体现在小组是否有较强的内聚力,协作结果主要体现在是否达到了既定的学习目标。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1、小组成员关系
2、与他人信息交流情况
3、学习动机
4、学习中的投入
5、问题解决结果:个人贡献是否突出结果本身的价值。
6、学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三)评价的要求 合作学习的成绩评价应该注意点面结合,小组成绩不等同于个人成绩,两者应该分开评价并分开奖励。另外,还要注意结果与过程相结合,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应着眼于过程,而对个人的评价应该比较偏重于结果。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灵活把握,在兼顾效益与公平的原则下,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一个学习小组和个体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是做好小组评价的关键。班级具体的评比要求如下:
1、每节课统计,每天评比,每周小结,每月、每期总结等。一个月进行一次大的评比、表彰、奖励(建议奖励采取多种形式)。
2、设定各种荣誉称号(优秀组长、、优秀课代表、展示高手、点评专家等等),全班每周评选一次,设立专栏,贴照片进行公示。同样累计参选每月的文明称号的评选。
3、以组为单位,每个星期进行评比“高效课堂常规评比栏”的表格,规范好的项目就贴标签过关。每个月进行一次评比,规范到位的小组,组长可参加评选优秀小组长。
4、建立优秀小组、优秀个人、待改进学生的专栏,每日进行公布。
第五篇:271高效课堂
“271高效课堂”——让学生破瓮而出
一、“271高效课堂” :
——让学生破瓮而出
1、“满堂灌”、“填鸭式”传统课堂是我们教育的顽疾
陶行知先生是上个世纪的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这样描述旧中国的教育:
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
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杜威:“学校的最大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 ß 陶行知曾提出过教育的“六大解放”:
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
2.“271高效课堂”立足于三个改变:
1)教师角色的改变:“师长”变“学长”,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帮;
2)学生角色的改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3)教室功能的改变:“教室”变“学室”,“讲堂”变“学堂”。
3.“271高效课堂”的内涵
1)学习内容方面:
20%的知识——自学能会,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老师教会。
2)学生组成方面:
20%学生——优秀学生,70%学生——中档学生,10%学生——后进学生,3)我们271课堂模式的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
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
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
10%(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4.“271高效课堂”的五个基本步骤
预习自学,自主探究
完成学案,训练应用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5.“271高效课堂”的核心:让学习目标成为贯穿每堂课的的主线和灵魂
1.学习目标应包括:学习内容……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内容;
2.学习目标应设计科学、时间分配合理,切忌模棱两可;
3.板书要认真、工整、醒目,写在黑板右上角,不能擦掉;
4.学习目标要贯穿课堂始终,每个步骤都要围绕目标进行。
6.“271高效课堂”的关键:让“学习小组”成为“动车组
让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学生成功欲望的满足、小组集体荣誉的实现、课堂分组展示的竞争成为
课堂高效推进的驱动力。
7.“271高效课堂”带给我们的收获:
1)“271高效课堂” 师生情感交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提升生命价值、丰富精神世界,学生们如沐春风,教
师们如鱼得水,教学相长,其乐融融。
2)“271高效课堂”,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学习成为享受,学习效益大幅提高; 3)“271高效课堂”,倡导民主、尊重、平等、宽容、欣赏、和谐、进取等现代理念,影响了学生思想。
二、“271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解读:
昌乐二中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出发,总结出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为特点,以“促进教师工作转变,变备教材、备教法为备学生、备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为目的,“包括“预习、互动、测评”三大模
块的“课堂教学271法则”,形成了昌乐二中教学的最大特色。
所谓“271法则”,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课前准备紧锣密鼓
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初,各班老师就对全班学生按性别、成绩、能力等因素进行均衡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为8―10人),并由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学生任组长。
任课老师将备课过程中准备好的预习提纲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老师根据内容的多少,可灵活采用课代表在黑板上抄写、教师出示小黑板、打印张贴于班级、印发给小组长乃至全体学生等多种方式提供预习提纲。此外,根据内容的难易,老师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半部分预习或者整节课预习等方法进行预习提纲的学习。与此同时,各小组要进行组内预习交流,归纳出小组集中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课前周密认真的预习准备为课堂上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小组探究等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课堂互动热火朝天
该课堂模式在一节课的前十分钟,教师引导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每节课轮流),提出本小组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教师对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在调动各小组充分发言的同时,又要保证整个过程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
课堂中段30分钟,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组织整理并结合自己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相关的新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此间尽可能地让学生回答,教师尽量减少完全不涉及教材内容的陈述,并及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同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课堂后段5分钟,要求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并举手代表本小组提出一个与本节内容有关的最想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酌情解答,或请学生回答。教师还要评出优胜组和最佳答题手。整个课堂学生的积极性都保持高涨状态,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课后复习温故知新
成果测评是课堂效果的关键环节。昌乐二中课堂模式的成果测评可以是在学习小组成员间的相互测评,可以是教师事先设计问卷,也可以是学生在自主协作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向老师提出,由老师就各组共性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目的来归纳提升。
在此基础上,各小组成员进一步复习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未弄懂的问题以及新发现的问题,并进行组内交流汇总,由组员轮流抄写在小组专用本子上,交授课老师批阅或进行小组间交流、评价。
同时,由于许多简单的知识在预习和新授课时已经解决,所以,为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老师只需要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选择习题,少而精地布置一些强化训练作业,让学生以书面作业的形式按时交上,授课老师逐一批改。不管是课后对知识的梳理还是作强化训练作业,学生都很主动,这从侧面也反映了学生在高效率的课堂上收获很大,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271课堂教学法则”的成功推出,打破了教育的单向传授形式,打破了教师压抑学生学习天性的课堂霸权,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得学生在灵动与鲜活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享成果,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