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教学风格”案例(二)
“我的教学风格”案例
(二)揭阳市蓝城区乔南中心小学
自然、朴实——我的教学风格
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艺术实践中形成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的目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方式方法的独特策略或决策特点,从而充分体现教师稳定而独特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貌。
这次参加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要谈自己的教学风格,我感觉有点诚惶诚恐。我在一线从教20多年,从未敢想过自己的教学已形成什么风格,觉得自己仍是一名没有什么建树的基层教育教学工作者。反思自己的性格、一向的表现,应该是一直努力追求一种自然、朴实的教学境界。自踏上讲台,我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协作、和谐的氛围,把学生带进文本中,去感悟文本描述的情景、人物、事件,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使学生潜移默化获得知识和技能,获得语文基本素养。在工作中,我没有“师者为尊”的思想,乐意做学生的大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我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但也常感创新不足,课堂气氛不够热烈、活跃。
下面就《七律·长征》一课的教学谈一谈我的教学特点。
《七律·长征》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
3.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重点难点] 弄懂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
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脚,增加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长征背景。教师准备:搜集图片等制作课件。课堂实录:
一、揭题导入,了解七律,介绍长征。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25课《七律·长征》。大家认识画面上的这个人物吗? 生:毛泽东。生:毛主席。
师:知道毛泽东是谁吗?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著名的革命家、诗人,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读读课题,发现了什么?七律是诗体名,它有什么特点?打开课本,数数总共几行?每行几个字? 生:全诗有八行,每行七个字。
师:这样的诗就叫做——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7个字,第2、4、6、8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
出示ppt,以课文为例加深学生对七律的认识,押韵的字用红色标出。师:关于长征,大家课前都做了预习,请大家读一读资料袋,说说你了解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长征经过了哪些地区。
生:我知道了长征历经的时间。
生:我知道了红军胜利会师的地点。
生:我知道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18座大山,跨过了24条大河,行程约25000里。
师:若让大家用一个字形容长征历程,你会用? 生:难。
师:长征途中红军历经了许多磨难,这是一条漫漫长征路。现在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会怎么读?
(深情):七律 长征(缓慢):七律 长征
二、朗读感知,了解内容 1.学法渗透。
师:有一句老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请同学一定要好好地读读这首诗!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二遍。第一遍注意诗中的生字词,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第二遍争取读通顺,读出诗句内部的停顿。听明白要求了吗?请认真读。2.指名读诗,同学评价。
3.齐读 这首诗,整体把握全诗内容。(出示,生字显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自主探究,明确诗意,感悟情感。
1、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大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诗中哪两句概括了全诗的内容? 生:第一、二两句诗。(点击课件,出示这二句诗)
师:同学们齐读这二句诗,面对远征难,红军战士的态度如何? 生:不怕!
师:还有哪个词看出他们不怕? 生:只等闲
师:“等闲”是什么意思? 生:算不了什么。
生:平平常常,不当一回事。
师:那这两句诗句体现红军怎样的精神? 生:勇往直前 生:不怕艰难 师:要如何读? 生练读。
2、学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文中具体描写哪些山、哪些水?划出有关词句。师:主席在诗中写到了哪几座山?
生:五岭山、乌蒙山、岷山
师:(点击课件,出示五岭山图)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五岭的风光,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五岭山?
生:连绵不断,群山相连
生:绵亘蜿蜒
„„
师:所以主席说五岭逶迤,你能读出这种连绵不断的感觉吗?(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师:(点击课件,出示乌蒙山图)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乌蒙山?
生:雄伟高大,山势险峻
生:直插云霄
„„
师:怎样读才能表达出乌蒙山的磅礴气势?(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师:站在这样的山脚下,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生:望而生畏,望而却步
师:假如让你徒步穿越这些山呢?(不敢想象,太可怕了)
师:可红军怕不怕?(不怕)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生:腾细浪,走泥丸
师:同学们,逶迤的五岭山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翻卷着的细小波浪,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滚动的小泥球,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红军很乐观。
师:(课件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读出这种感觉。(生齐读)
师:这两句诗运用什么手法来写?(理解比喻和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
3、学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师:诗中描写水的诗句就是—— 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这两句诗概括了长征途中经历的两件大事,是什么? 生:飞夺泸定桥 生:巧渡金沙江 师:为什么过金沙江的时候毛泽东觉得是暖的,过大渡河的时候觉得寒呢 ?(课件出示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生自由读)
师:如果你是红军中的一员,回想我军巧计渡江,心情会怎样? 生:高兴。
生:感到胜利的喜悦。
师:可为何过大渡河的时候,诗人要用一个“寒”字呢?(出示课件)大家看图,你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 生讲述画面。
生:“寒”是心惊胆寒。
生:“寒”是悲痛,寒彻骨的悲痛。
师:读出这种感受(课件出示,大渡桥横铁索寒)
小结:同学们,同样是渡河却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经历,你能通过读表达出两种不同的感受吗?(指名读,评价)
师:同学们,长征途中红军渡过的河翻过的山哪一条不险哪一条不难?但在红军眼里仍然是(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生齐读)
4、学习“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课件出示岷山千里雪图片)同学们,让自己置身于茫茫的雪山之中,翻过千里雪山你敢吗?(不敢)那红军翻越这样的山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有被雪埋没的危险。
生:有被冻死的危险。
„„
师:这些危险对于红军来说是“只等闲”,从哪个词中可以读出来?(学生回答“喜”)
师:请同学们从这两句诗中找一找红军遇到了哪些喜?(生交流,翻过这座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所以说三军过后尽开颜)此时此刻,你就是一名胜利队伍中的小红军,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你的心情会怎样?(兴奋、激动)
师: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吧!(课件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生齐读)
师:老师听出了你们胜利的欢呼,请把你们坚定的信念,坚强的决心化为这句诗吧!(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生齐读)
小结:全诗最后以“尽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翻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四、升华感情,总结拓展。
师: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朗诗这首诗。(生齐读)
同学们,主席的诗词每一首都是这样的豪情万丈,气势磅礴,成为不朽的史诗。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主席在长征途中写下的其它诗篇。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祖国的蓝天下幸福地生活,当你遇到困难时请回想一下红军长征路上遇到的困难吧!希望你们发扬红军的长征精神,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不断进步![板书设计] 20、七律·长征
不怕 远征难
只等闲 万水千山 乐观、无所畏惧
《长征》教学反思
《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
新时代的小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并不很了解,我首先让学生充分预习,了解长征的背景,经历的省份、山水,重要的战斗等等资料,以帮助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在理解诗句内容和思想感情时,我又讲述相关的长征故事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讲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时,因为给学生讲了“巧渡金沙江”的故事,所以学生就比较容易感悟不费一枪一弹巧渡天险金沙江后红军欢欣鼓舞的心情,从而懂得“云崖暖”的“暖”字所表达的是红军欢欣愉悦的感受。讲到“大渡桥横铁索寒”时,我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泸定桥桥上、桥下的情形,红军战士的表现,练习说话,引导学生去领悟“寒”表现的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在教学中,我注意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体会红军长征之难,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红军战士克服重重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最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特别是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在朗读中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通过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培养学生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介绍背景、有感情地朗读、利用多媒体再现诗的情景,确实是学习诗歌的一种良好方法。在以后的诗歌学习当中,将继续推广运用这些方法,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陆校长评价这是一节平实、朴实、扎实的课,这也正是我的教学追求。
这一课也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能重视朗读训练,但没注重朗读的层次,要求;教学还停留在学会知识、理解内容的层次,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热烈。以后我要努力探索如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适应教育教学发展潮流,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奉献力量。
第二篇:“我的教学风格”案例(一)
“我的教学风格”案例
(一)揭阳市蓝城区乔南中心小学
个人简介
我1970年8月出生,1989年7月毕业于揭阳师范学校,1990年至1992年在汕头教育学院函授学习并毕业。1989年分配在揭阳县磐东镇乔东学校任教,担任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五年级班主任、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镇少先队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学校的少先队工作蓬勃发展,个人得到很大锻炼,多次被评为揭阳县、揭阳市东山区及磐东镇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994年调到乔南中心小学工作至今,一直担任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多次代表学校接受上级领导听课,三次开展镇性、区性中队主题活动,2008年所带中队被评为省优秀中队,2012年个人被评为揭阳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我的成长历程
我自小个性文静、腼腆,上幼儿园时玩游戏,当小老师的却总是我。用粉笔在门板上写上几个刚学会的字,手执小竹棍当教鞭,一本正经地教同龄和更小的孩子认读,我乐此不疲。读小学时喜欢往老师家里跑,也不懂是否影响了老师的工作和生活。基于自小对老师的崇拜和对教师职业的向往,初中毕业,我如愿考上揭阳师范学校。三年后,我走上向往已久的教育岗位,成了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初参加工作所在的学校虽小,校长和教导主任都是非科班出身,却都是业务型的好领导。在校长的引领下,我顺利开展班主任工作、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工作、高年级语文教学,并开始学习阅读《小学语文教学》、《辅导员》等教育教学刊物。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爱使我成了孩子们的好朋友。课余,他们喜欢和我谈他们的苦恼、快乐、理想、困惑,毕业后,仍不时回来看我。我也感受着童真、童趣,收获着最纯真的喜欢和尊敬。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爱使我全情投入,勤奋地工作,花很多的时间熟悉教材,查找资料,琢磨教法、学法,节假日也不例外。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我时刻牢记着学校的规章制度,并严格自律,以积极的主人翁姿态对待学校的各项工作,责任感强,工作中认真踏实,努力做好学生的表率,高质量地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待学生严格有爱。多年来,多次上公开课,代表学校接受上级领导听课,多次承担校性、镇性、区性中队活动观摩课,收到较好效果。各学期所写论文被推荐送县、区教研室,受到好评。多次接受任务带师范实习生,指导青年老师开观摩课。所带班级在镇、区质量检测中,名列前茅(多次荣获第一),所带五
(一)中队被评为省优秀中队,为教育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我也多次被评为镇先进教师、优秀辅导员,二次被评为县、区优秀辅导员,一次被评为市优秀辅导员。但因为胆子小,较拘谨,上公开课总不能真正放开,尽情发挥。也由于个人进取心、进取意识不强,知识水平较低,缺乏广博的理论知识,在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上有许多不足,在教学中虽有实践,有思考,但总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教育教研缺乏深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继续发扬勤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努力实践、创新,不断超越自我,把自己的知识、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努力实践陶行知先生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第三篇:我的教学风格
我的教学风格
小学语文 黄芳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从偏远的农村小学到县镇小学,曾经追求热闹绚烂的场面,设计形式大于内容的活动,到以人为本,专注学生终身发展,培养人的核心素养,这中间经历了坎坎坷坷,不断摸索、创新、反思,目前,自己已形成一定的教学习惯。
一、重视习惯培养,激发兴趣!
我认为,要教,首先得让学生愿意学,就是通常说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果教学前只针对单个教学活动设计相应的策略,这种兴趣就是断断续续的,不能持久。目前我担任的是小学低段教学,在实践中发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兴趣。包括课堂的倾听、思考、完成作业的习惯培养,还有课外的留心观察、课外阅读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层次地布置任务,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规律,不断有获得感,从而使兴趣转化为长久性的习惯。
1.特殊化作业,激发兴趣。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受到的家庭教差万别,即使一年级学习都已经不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了,因此,不同学生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对薄弱的学习习惯。如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开学第一个月,课后作业这样布置:数豆子,学念故事。看着似乎与课堂教学无关,实际这些带着趣味的特殊作业让孩子不会排斥,乐于完成。实践证明,学会倾听、愿意思考等好习惯便在孩子身上慢慢显现。这样的作业布置尊重了学生本身,能够让孩子愿意积极完成作业,能达到自己本身应有的标准,并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2.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在教学中发现,能广泛阅读的孩子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感!因为阅读的孩子视野更广阔,思考问题能更全面,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指导相结合,让阅读有方法,有收获,让阅读打开学习的一面窗,成为学习的有效助力。如果仅仅靠开展一次一次的活动起到激发阅读兴趣还远远不够。将阅读常态化,教室角落摆满了书,我进到教室第一句话往往是: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你们呢?逐步提高课外阅读要求。当孩子到了中高年级,我班孩子的书包里一定会有一本课外书,有空的时候,他们就会去阅读。当阅读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阅读的兴趣就是长久的了。
3.让关注伴随学习。
社会在不断变化,每天都有大事小事发生。我规定学生每天都要看看新闻,社会的进步能激发孩子积极向上,每次交流讲到国家的进步,讲到在国际社会里彰显的大国魅力,孩子们都是快乐的,自豪的,努力、奋进真正地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关注国家、社会、学校乃至家庭的大小事,孩子会逐步学会明辨是非,学会积累知识,学会关心他人。
二、重视新型师生关系建设。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教师的个人能力成为吸引学生的最大魅力。因此,在教学中,建设师生新型关系成为我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
1.师生分享。
师生关系也是一种人际关系,分享,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交流各自的所见所闻,也可以进行思想认识的沟通,这样容易营造出和谐的氛围,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我每带一届学生,都会有意识地培养师生之间的情谊。我会把自己童年的快乐与他们分享,他们有什么心事、快乐,都喜欢与我交流,每当这时,我会停下我正在做的事情专心倾听,给学生信心讲下去。分享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转传统的对立化为一体化,在学习和各种活动中,教师和孩子总是同心协力,那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呢!
2.爱满课堂。
许多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会很焦虑,这种焦虑会成为学习最大的阻力。许多年轻教师在屡次教学后,学生都还懵懂不知,便会浮躁起来,缺乏耐心。经验告诉我,此时此刻,学生更加慌乱,老师冷静地微笑着,便能让学生镇定下来,于是,在我的教学理念中,形成了重要的一条:用我的微笑静待花开。
3.学识示范。
我们曾经读书时积累的知识在现代的教学中是远远不够的,我在教学之前,要搜集大量的相关知识。在课堂里,他们看到的是一个能信手拈来、侃侃而谈的老师,孩子们在我的带动下也喜欢大量阅读,我没有听过的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
三、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长久以来,我们的课堂可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注重了孩子学到了什么,缺乏对学生自主发展的关注。因此,我的课堂一直在探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
(1)培养学生观察并质疑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对看到的、听到的不一味接收,而要动脑筋思考,在大脑里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过滤、筛选,对于不合理或者不明白的地方大胆提出疑问,同时引导他们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促进思考,从而形成个体认识,当这种认识与看到的发生冲突时就能产生疑问了。其次,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大胆质疑。
(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关于学习、认识以及感悟,都不能要求学生整齐划一,允许并鼓励不一样的思维认识,即使认识不全面,甚至有一些错误,不能简单粗暴地否决,尽量让孩子们探讨、争论,在一次一次的思维碰撞中,认识和思考能力得到提升。
(3)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教材图画等,根据语言文字善于猜测、联想。根据文本巧妙设计问题,鼓励他们敢想敢问敢说,引导学生在不断地思维碰撞中,学生的关联性想象更丰富、完整。
(4)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引导学生会理清事情条理,表达有顺序。开展各种语言运用活动,如:小小推销员、演讲比赛、小讲坛…在多次活动中,让表达更具有逻辑性。
学无止境,在不断探索中,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也让自己的教学习惯越来越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高要求。
第四篇:我的教学风格
我的教学风格
在二十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不断学习,不断成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尊重学生;引导学习,注重基础,注重平时,教给方法;开拓创新”。
1、“尊重学生,尊重个性”是我教学的最大特点。
1995年,我进入教学岗位,当地老百姓(学生家长)的思想觉悟还很低,他们多数人都把钱放在第一位,多是父母外出打工赚钱,其子女成了“留守儿童”,多数孩子都跟着他们的爷爷奶奶,这种隔代抚养(照顾)给当时是的教育带来诸多的弊端——大多孩子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而只是受到祖父祖母们的娇贯或虐待。于是乎,这些孩子的思想大多扭曲,他们的行为也随之而怪异,其性格也多是暴戾,动不动就向他人甚至是长辈和老师发脾气,有的甚至动手打人等等过激的行为;在学习上,他们根本就是无心向学
面对这些孩子,我没有放弃,我理解他们,正所谓“差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心”。于是,从来没有,叫他们一句绰号,有时间就给他们补习知识,讲故事,讲名人成材的经历„„,并且鼓励他们多讲话,把自己想说的话都痛快的都说出来,慢慢的,我教他们讲故事,教他们写信,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用文字表现出来,寄给远在他乡打工的父母,以倾诉自己的心愿,让其父母没有后顾之忧„„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们自信了,他们把我当成他们的朋友,整天围着我转,跟我掏心窝子。有一些学生毕业后,回来看我,都激动的说:“老师,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这么依恋你吗?”我说:“为什么?”孩子们说,“老师,从小学到初二,我们都被看不起,有些老师甚至叫我们‘垃圾’等等,只有你把我们当人看,只有你尊重我们,只有你愿意做我们的朋友,只有你教我们做人,只有你教我们学习方法”。
看到他们的长进,我更加坚信“只有学会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自己”,更加坚信“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更好的成长”。
2、“引导学习,教给方法”是我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
我仔细思考着:我们的教育到底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呢?我们的学生真很难教吗?我们的学生真不如城里的孩子吗?我们的孩子真是笨鸟吗?„„
实践证明:其实我们的孩子也并是什么“笨鸟”,也并不难教,而且,他们某些方面的能力要强于城里的孩子,如他们有吃苦耐劳,有毅力坚定的品质„„。只不过,由于他们生活在乡镇,平时没能很好的接触世界,接触社会,其思想和意识还没能和飞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接轨,于是出现了思想滞后,见识不广,思想行为都慢人半拍,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很勤奋,可缺少着应有的学习方法。于是,我掏出自己工资的一部分来给我班的学生订报纸,订资料,定时带领学生观看新闻,阅读一些比较前沿的杂志,注意引导他们学习,教给他们学习的基本方法„„这样孩子们的视野有所开阔,思想意识也能逐步跟上了社会的发展,学习方法也有着极大的改变,他们识记知识的时候,并不只是“死记”,而是采取灵活的方法,总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多孩子们,学会了预习,学会了提问题,学会了用较好的方法去学习。在后来的学习中,孩子们大多进步很快,语文水平有明显的提高。
3、“注重基础,注重平时,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开拓创新”是我教学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保障。
我在日常的教学中,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落实,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平时学习的良好习惯,重视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重视培养学生由此及彼,开拓创新的能力。
我接手每一届学生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给孩子们补基础。首先,出一分有关基础知识的水平测试题,要求同学们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然后,根据学生的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再根据计划措施实施,并且把同学们的薄弱环节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去,让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养成自觉学习基础知识的好习惯。
由于我一直朝“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方向努力,而且坚持以活学活用的思想武装自己,不断的学习积累先进的教学理念,我的教学方法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和喜欢。
第五篇:我的教学风格
我的教学风格----导学
下面是一节公开课教案《郑人有且买履者》
摘要:课程纲要 先秦诸子的思想是中国思想和文化的重要源流,《先秦诸子选读》的选文以《论语》《孟子》为重点,《韩非子》次之,但《韩非子》的思想内涵和哲学意义却非常厚重。本课是让学生通过学习《〈韩非子〉选读》,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丰富性、多样性的了解,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
师:补充关于韩非生平事迹与主张的介绍。(展示图文,大声朗读)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中部和山西东南部)人,法家、思想家、诸子散文代表作家之一。荀况的学生。因多次向韩王建议变法图强,不被采纳;又因“为人口吃,不能道说”,便发愤写作,有著述十余万言。其书传到秦国,秦王嬴政(即秦始皇)见而爱之,以不见其人为平生恨事。后出使秦国而被留于秦;不久遭李斯诬陷致死。他继承并发展了荀况的法术思想,吸取了前辈法家的学说,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提出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者相结合的封建君主统治术,即高度集中权力,制度和依据法律,使用权术来统治国家;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要求和进取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现存《韩非子》五十篇,《五蠹》《孤愤》《说难》为其代表作。其作品风格峻峭犀利,论理精细周密,不发空言;常以简短风趣的寓言故事,阐述抽象的道理,颇为生动、形象,对后世政论文体的写作和发展均有影响。《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削足适履》等篇,为人传诵至今。师:本文出现的寓言有哪些?
生:守株待兔,郢书燕说,郑人买履,智子疑邻。师:好。另外有哪些寓言和典故?
生:堤溃蚁穴,滥竽充数,老马识途,买椟还珠,自相矛盾,汗马功劳,路不拾遗等。师:非常好。看来大家的确是下了一些功夫进行搜集整理。
师:检查一下第二章字词的预习情况。展示投影,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略)
师:我们来探讨一下第二章。这一章主要是故事。老师统计了一下,一共有14个故事。昨天已分14组,请第1组同学发言。
生:,这则故事写孔子最终没有被介绍、引见给宋国的国君这一过程的描写揭示了人性的丑恶。
生:嫉贤妒能,不顾公义。
生:人们可不可以联合起来,一致对外呢? 生:我认为不可以。作者是从讽刺的角度写这两个人的,这从两个人的对话使用的比喻和语气中可以看出来。
生:子圉只知道孔子比自己强,可是没有料想到孔子比自己强这么多,不知道在第三者眼中自己和孔子比较会差这么多。他“见孔子”只是想讨好和立功,却并不想孔子远远超越自己,威胁到自己的声名地位。商太宰也是这么想的,经子圉点破之后坚定了不见孔子的决心。师:大家同意这个结论吗?(学生表态同意)我也同意。不过我想问,有这种心里的人当时还有吗,联系一下作者的人生遭遇想一想。(学生恍然大悟)生:老师,李斯是这么做的。
师:是的。这是人性的悲剧。下面请第2组同学发言。生:第二个故事是 “子胥脱珠”。
生:那我觉得伍子胥为人有问题,这不是明摆着玩赖和讹诈吗?
生:不能这样的断语。有一句话说:“对敌人的仁慈意味着对自己的残忍。”伍子胥如果一味“温良恭俭让”,诚实地交待身份,后果会怎样?(众生同意)师:“有道理,我很赞赏大家的认真精神。请第3组同学发言。”
生:我认为这个故事反映的道理主要是,一个人想要远祸全身只有洗心革面才是根本之道,一味地逃避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
生: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众生无异议)
师:对。仅从“行”上考虑“避难”是治标,从“心”上改弦易辙才是“治本”之策。有请第4组同学。生:我们认为这个故事表面上讲绍绩昧机智巧辩,借宋君问醉酒亡裘的事巧谏宋君,实际上是讲进谏之难,韩非个人的经历中就有这样的事,正是他有切身感受,才写得如此生动。生:我认为它是传达给当政者一个理念:一味酒池肉林,荒淫无度,必亡天下。生:我也同意这个故事的寓意,在于劝谏国君凡事节“度”的。(众生赞同)师:“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还记得这句话吗? 生:记得。还有“玩物丧志”。
师:很好。相类的典故、警句要随时联想,这样有助于锻炼思维能力。请第5组同学谈一下他们的发现。
生:我们觉得它的寓意很清楚,是指在外交关系中,一定要注重搞好近邻的关系,所谓“远亲不如近邻”,不应该舍近求远。(许多同学举手)师:看来大家还有许多看法。先请讨论交流一下,然后把有代表性的观点归纳出来共享。(讨论后)
生:从故事本身看是讲国家的外交重点如何确定的问题。但概括道理可以升华为人们做事情应该有长远打算,不应该只顾眼前利益。
生:还可以概括为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人们要分清各种事物之间的利害关系,辩证关系,关注各个因素之间的普遍联系,建立战略眼光,这样决策才不会目光短浅。
生:我认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是矛盾的,事物是复杂的,但事物之间又有机联系在一起。人们只有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够正确处理问题。(大部分同学赞同)
师:(拍手表扬)任何问题都有不同的认识存在,这是正常的,但对任何问题的认识都有深浅不同的层次,要努力增强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使我们的认识水平、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请第6组同学说一下他们的看法。
生:我们认为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一个人对别的人行为动机要做清醒分析、准确判断。生:我认为还应该加上限定语,就是“从他人做事是基于„义‟还是基于„利‟的前提考虑”。(众生无异议)
师:这个补充好,对原文的解读更准确了。请听第7组同学发言。生:我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见微知萌”。(师板书之)师:好,“见微知萌”这个成语就是从这段话来的,大家记一下。
生:这个故事的寓意是,看到事情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它告诉我们要善于从生活的细节中,从事物微小的方面及时发现问题,看到了事物的实质和发展趋势。师:还有哪些成语也是这个意思? 生:叶落知秋、见微知著、睹微知著 师:好。请第8组同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我们为这则故事命名为“鲁人徙越”。(师板书之)故事的寓意是,人拥有了某一特长,必须寻找合适的环境条件才能充分发挥特长。
生: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必须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盲目求新而脱离了这种条件,会使自己走上死胡同。(众生赞同)
师:归纳概括得准确。请第9组同学展示自己的观点。
生:我们认为这则故事是说明“破坏容易建设难”。(师板书之)它的寓意是进行破坏容易,而进行建设就困难得多。生:要走群众路线,搞好与基层大众的关系,这是人生存立命的根本;同时也要和领导搞好关系。(众笑)
师:大家的思维很活跃。人际关系是一个复杂有机的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快速性变化性。人,生于社会,长于群体之中,离不开对这个人际关系系统的依存和建设。任何人不尊重甚至破坏这个系统的运行和生存法则都会付出沉重代价的。请第10组同学汇报一下你们的劳动成果。
生:我们概括故事的寓意是:“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真正有才德而又不自以为贤,到哪里人们都会认为他美。
生:我觉得在生活中只要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行贤”就可以了,不要去想评价的事,更不要自我夸耀沾沾自喜。(师生均肯定)
师:看来同学们的思维越来越开阔,思想越来越活跃。请第11组同学展示一下。生:我们认为它讽剌的是在利益驱动面前,人们可以变得胆大无为。
生:在追逐利益的时候,有的人失去了平时判断是非的标准,有的人失去了固有的价值观。生:追名逐利,失其本心,以致迷途失性。(众生赞同)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请第12组同学谈谈他们的观点。
生:我们给这则故事起名叫“杨布打狗”。它的寓意是人们要善于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里跳出来。
生:我认为这则材料也有讽刺狗的意思。(众生笑)或者借狗不识人讽刺有的人看问题只看表面现象,或被表面假象所迷惑,不重内在实质,结果闹出笑话。(众赞赏)师:我很欣赏同学们看问题越来越有辩证性。请第13组同学表达观点。
生:我们认为这则故事讨论的是财富和满足。故事合二为一,表达出追求无止境,一切满足皆自于心的观点。龙其对今天人们形成正确的财富观有指导意义。生:另外对人们正确认识人自身的弱点或人性的弱点有好外。生:读这个故事我们懂得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生:对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也有借鉴意义。(众笑,赞同)
师:看来同学们认识和分析问题是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了,非常好。请最后一组同学!生:我们觉得它讽刺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能从近处看到自己跟别人有利益冲突,而不能从远处看到自己跟别人有共同利益。生:客观事物往往是有机联系的,这则故事的寓意和“远水不救近火”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对文本的解读都很好,思维活跃而开阔,思考缜密而深刻,富有辩证性。我有个问题,这十几个故事有没有一些共性? 生:这些故事体现了作者韩非的智慧。生:这些智慧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生:这些智慧也是中华智慧之花,文化瑰宝、文明财富。师:这个比喻好。
师:大家的总结很好。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这十几个故事都是可以作为作文材料的,具体有两个用途:一是,可以在说理的时候,恰当地引用它们,使说理形象生动,为文章增色添彩;二是可以作为材料作文的材料用。所以既要熟悉它们,记住它们,储备为作文素材,还要把它们作为思维训练的材料,进行多角度作文思维训练。师:好了,我想听听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生:更进一步了解了韩非的创作风格和论辩艺术。
生:我学会了读书的一个方法,就是透过字面看本质,意在文后。
生:我觉得我学会了分析问题,对待事物时候要头脑清醒,冷静客观,不为小利和假象所迷惑。
生: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古为今用,我学会了汲取古人的智慧来认识和分析今天的现实问题。生:我的最大收获是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该注意全面、发展和辩证,要普遍联系,关注细节,修养心性。生:我认为学会了用矛盾论的方法分析问题方法。
生:我认为我认识到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的哲理:人心不足蛇吞象。要知足。
生:通过学习对《韩非子》一书的了解加深了,兴趣猛增,我将利用课余时间研读一下这本书。(众笑)师:很好。
生:从一个侧面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觉得我收获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骄傲感。(众笑,鼓掌)师:这个“文化骄傲感”的版权是你的。师:听了同学们的感想我很高兴,为大家的收获高兴,为大家的进步高兴,为大家思维的成长高兴。(留作业,下课。)附:
《〈韩非子〉选读》课程纲要
先秦诸子的思想是中国思想和文化的重要源流,《先秦诸子选读》的选文以《论语》《孟子》为重点,《韩非子》所占比例不足全书的1/14,而《韩非子》的思想内涵和哲学意义都非常厚重。本课设计的初衷是让学生通过学习《韩非子》,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丰富性、多样性的了解,加深对中国思想传统的形成、演变的了解。这对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同样大有裨益。
本章为文言选读材料,材料的阅读难度也比较大。按照教材要求,选读材料“不必精研细读,学生能基本把握材料的主旨即可”。
基于上述考虑,本章将定位为自学自修章节,课前提出了分级自修要求,设计用一节课进行学习效果检验,教师组织课堂并适当点评,学生用交流探究法展示自修成果。自修要求如下: 初级:读懂文意,了解故事梗概,对文中常见文言字词句式较好掌握。
中级:在达到初级要求的基础上,思考各个故事在文中表达的意义,并结合当今社会分析其现实意义。
高级:在达到中级要求的基础上,探究故事的深层意蕴,对人生和现实的深刻启示。
三、语文是发展思维的游戏:自我反思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本体构成的特点:它是语言和思维的同构体。这一点已经为语文学科的基础理论所证实,并且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以及思维科学无不为此提供充分而有力的支撑,一门边缘学科叫做“语文思维培育学”,更是突出发展思维在语文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对高中学生来说,发展思维比学习语文知识要重要,因此在语文教与学这对矛盾中我主要通过各种方式、运用各种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生长,使师生能够和谐共进。站在发展思维的角度反观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学,我深切的感到:
语文是师生共同的思维游戏,可以从任何地方开始,在任何地方结束,好玩不刺激,费心不省力,只有赢者,没有输家。当学生走出校门,带走的,是睿智的头脑,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还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留下的,是永恒的美好记忆。
语文活动核心的价值观应是:唤醒大爱,赋予学生生命的广度;激发思辨,赋予学生生命的宽度;培育根基,赋予学生生命的厚度。要让师生共享生命与智慧、爱与美、真与善成长的快乐,共同体会人性的尊严与光辉。
语文本身就是一种智慧,教学活动是教师通过个人智慧以语文智慧启迪学生心智的过程,这使智慧增生,文明传承。读书、思考、质疑、表达——这是语文教师最应该重点培养的习惯,因为这是一个人思维成长最重要的品质和支撑,因此这也是语文学科对人的全面发展所作的最主要的贡献之一。教语文,更多的时候是传导信念,树立信心,要永远对学生充满想象和期待;在教学中,要有效地保护课堂上真实的声音——因为这一切都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真实表达,是学生人生成长的必由之途。
就选修课《〈韩非子〉选读》的教学来说,我首先清醒地认识到选修课处境的尴尬:从定位上看,由于有制度保障,在语文教学中据有一席之地;从地位上看,却好似“鸡肋”,弃取皆难。现实中人们时刻盯着高考,选还是不选,选多选少,选谁不选谁,各人自打小算盘。这除了功利思想在背后作怪外,缺少开放自由的课程文化是主要原因。但是我却发现了选修课的另一个价值——培育思维。
以何种态度对待选修课呢?我认为,确立将选修课文作为思维训练的材料这样一个基本观念,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对于选修课,态度上:全选全修,固然积极,但容易冲淡主题,时间和精力不允许,不大现实;任选任修,散漫随意,亦不可取;选而不休,消极应付,实不可为;不选不休,怠惰僵死,绝不可做;只有精选活修,或为可取。“精选”者,“放开眼光,自己来拿”;“活修”者,不法常可,依形据势,因时而化,为我所用。
方式方法上:选课方式贵在师生互动,提倡共选,力求学生自选,力戒教师包办;修习方式贵在学生自修,提倡同伴互助,力求教师引领,力戒以讲代修。
评价方式上:以灵活丰富为要。不拘成法,不蹈旧套。一方面教师便于操作,一方面学生乐于接受。建立以“兴趣、收获、成长”为核心价值观的评价机制。
效能功用上:为形成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增长点,切实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应该具有以下八个方面的追求——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引发思考,启迪智慧,培养自信,涵养心性,健全人格,发展思想。让选修课成为师生共同的需要、生活、自觉和享受。
有了这种认识,把发展思维作为组织教学的核心,充分调动和激活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思考,放手让学生表达他们的思想,就可以将看上去生硬散乱的文言文课文上得灵活生动,人人皆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