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十一课基本笔画复习
2017-2018学年度“墨笔生花”社团教案
第十一节基本笔画复习
教学目标:
1、认识基本笔画的形态特点和书写方法。
2、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要领,写好本课笔画和例字。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
教学难点:掌握基本笔画书写要领,写好本课笔画和例字。
教学用具:笔画课件、示范用的笔、墨、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习用具。
二、导入新课
1、师:提问学生基本笔画书写注意事项。
2、课件出示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问: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
3、课件出示老师书写的书法作品。引出本课所学内容。
(1)老师看了他们写的字,也写了几个字,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写的字?
(2)看了老师写的字,你们想说什么? 过渡语:老师考一考大家的眼力。
(3)这节课咱们一起复习前面学过的“基本笔画”。
(4)板书课题:《基本笔画》。
三、新课教学。
(一)讲解“横”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从左到右)。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横”有什么特点,分小组讨论。
4、学生练习。
以此类推分别复习基本笔画横竖撇捺折点等等。
四、研究学习部分:
学习毛笔字必须坚持不懈,每天练习。引申出做人的道理-----做人要谦虚,谦虚才可以看到和学习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做人要学会互相帮助,只有学会助人为乐,自己才能生活的快乐。
让学生将这几个基本笔画再写一行,教师巡视指导。
(三):教师总结:
1:今天我们复习了基本笔画横竖撇捺折点。
2:今天我们学会了做人的道理:要谦虚,要学会互相帮助,只有学会助人为乐,才能生活得快乐。
(四):学生作业练习。
(1)出示比画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笔画形态特点横竖撇捺。
(2)复习垂露竖的写法,并引出竖钩的写法。(3)归纳总结竖钩的笔画行笔特点
课件出示:先左上,再右下按。
转笔下行,顿笔。
提笔回锋,然后出钩。
师:重点讲明怎么样提笔回锋出钩的运笔方法。
(4)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边写边讲解笔画的行笔方法。生这时可以跟着老师书空练习。
(5)课件出示笔画书写方法示意图,讲解书写口诀。
生根据书写示意图,边说运笔方法边用手指在桌子上练习书写。过渡语:下面就请同学们亲身体验一下竖钩的写法吧。
(6)组织学生按照示范步骤用毛笔进行练习。老师巡视辅导。
(7)组织学生在田格中书写练习竖钩。(配音乐书写)
(8)展示学生作品,组织评议。设置情景:竖钩门诊: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做医生给书写的竖钩挑一挑毛病。
(9)学生练习书中的范字,每个写两遍。并作自我评价:把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字下边画圆圈。认为还有待改进的字下边画小三角。
过渡:大家用毛笔已经练习了竖钩的写法,掌握了竖钩的书写要领,想不想用毛笔来写一写竖钩? 毛笔字教学
(1)老师依口诀进行用毛笔书写示范,讲解笔画的起笔、行笔、折笔、转笔、顿笔、收笔等书写要领。
(2)学生用毛笔练习书写竖钩两遍。(配乐)
(3)展示学生作品,给学生写的竖钩挑挑毛病。师注意追问出现毛病的原因。教师针对原因做讲解。
师:大夫做的真好,找到了病因,一定要把所犯的毛病治好。学生再练习写竖钩。(配乐)
过渡:把竖钩加两笔,大家看是什么字?出示:“小”、(4)出示例字“小”,引导学生分析整个字的字形及各笔画在格中的占位及书写顺序。
学生用毛笔在大楷本上书写两遍。教师提醒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师生共同书写,一起进步。
展示学生书写的“小”字,与老师写的进行对比,找到优缺点。学生再写一遍“小”字。
过渡:“小”字大家安排好了它的占位,写的不错了,下边老师在给这个字加两笔,看看这是什么字?出示:“示”
(5)出示例字“示”这个字比刚才的小字多了两画,观察一下整个字的形态及竖钩的占位,并给学生复习横画的写法。
学生用毛笔在大楷本上书写两遍。教师提醒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师生共同书写,一起进步。
(6)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彼此书写的这两个字,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交流写好的方法。
师:同学们,伙伴的眼睛是雪亮的,互相看一看你的同伴写的怎么样,帮他提一提改进意见。
(7)学生继续练习用毛笔书写这两个字,改进自己的不足。(配乐书写)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把毛笔字写的越来越好,进步也越来越大!
第二篇:行书 基本笔画
行书 基本笔画
行书第一章第一单元:点 反捺点: 最后一笔逆锋入纸后,力量由轻到稍重,然后笔略向下拖,回锋收笔,似反捺写法。曲头点: 笔锋入纸后,向右弯曲铺毫,重按后回笔出锋。长点
行书第一章第一单元:点
反捺点:最后一笔逆锋入纸后,力量由轻到稍重,然后笔略向下拖,回锋收笔,似反捺写法。
曲头点:笔锋入纸后,向右弯曲铺毫,重按后回笔出锋。
长点:外字的最后一笔,捺改为长点,笔入纸后向右拉长,再将笔下顿收锋。斜点:尖锋入纸后,向右向下重按铺毫,再将笔向左上回锋
至腹部收笔。
带右点:竖直下笔,按后将锋从腹中挑出,带写出右点,写时笔锋横向行走,第一点重,第二点轻。
兰叶点:次字最后一笔,尖锋入纸后重按铺毫,再将笔略提从中间出锋。
出锋点:笔入纸后,顺势一顿,即将锋带出,露出锋尖与下一笔有连之势。
平点:尖锋入纸后,笔平行向右铺毫,再略向下于中腹出锋,形似短横。
横四点:横四点,每点都极清楚,然又每点相连,其势略有上斜,不使平板。
横三点:岁字中间是横三点,首两点都从腹中出锋带右点,最后一点出锋上挑,以写戈笔。
二点水:上点出锋带出下点,转锋提笔向右上挑出。
上下点:上下两点相互呼应,上点出锋即成下点起笔,上点略轻,下点略重,反之亦可。
横波点:然字四点,其形不甚清楚,似水之波涛,曲折多姿,最后一点略重回锋。隼尾点:最后一点取隶法,笔在中间作一重按,然后突然上提,以笔尖出锋,如鹰隼之尾。
三点水:首点出锋带出次点次点与末节点相连,末点按后上挑,其势一气呵成。左右点:左右两点,作遥相呼应之势,一般是左低右高,字的重心易平稳。
行书第一章第二单元:横
仰势横:所字上横呈上仰之势,使字更是丰满,稳固。
下挑横:长字中间长横行笔至收锋处,将笔锋向下挑出,以便连写下部点画。
垂头横:共字第一笔起笔呈反方向笔由下向上,用腕力写成有弹性的横画,其锋外露,收笔回锋。
露锋横:尖锋入纸,其锋外露,行笔由轻至重,最后锋尖略上提后下按,回锋至横越画中间。
重横:于字两横稍短,用笔较重,因此字点画少,点画粗壮,使字稳重有力。上挑横:第一笔横画向上倾斜,收笔处向上挑出,以便写长撇。
波折横:此横亦用腕的翻动,轻重徐疾,波曲向前,收笔回锋,使线条生动活泼。
带锋横:发笔处承上一笔的出锋搭势后转笔写成横画,所以又称“搭锋”,变化在发笔处。
下凹横:未字两横都有下凹之势,尖锋入纸后笔向下拉后再向上斜行,使线条呈下凹状。轻重横:尖锋入纸后,笔右行时用力由轻至重,收笔回锋
行书第一章第三单元:竖
曲头竖:最后一笔竖画在笔尖入纸后,利用腕力向左稍弯后再向右迂回行笔,故此竖头有曲折。
悬针竖:竖画之悬针,笔锋逆入后,调整至中锋则顺势直下,出锋处提笔空收,使锋尖能尖锐,饱满,不能飘浮。弧竖:最后一竖,势向右凹,形成弧曲使整个字更显风神。
并列横:数横并列有轻重,长短,仰覆之变化。
重轻横:此横画行笔逆入后,立即铺毫重按,然后右行时,由重转轻,收笔处略重回锋。
短竖:人字旁左竖,行笔短促,力量稍重,使右旁点画虽少仍是稳固。
反笔竖:此长竖起笔处作由右向左的反方向,以示与其他畅字用笔之不同。
开叉竖:羲之写兰亭用的是鼠须硬毫,故偶有开叉,此笔不必强求,也无法强求,应顺其自然。
相向竖:左右两竖作相互对峙,相互包围之势,使能相互呼应,名曰相向。
并列竖:数竖并列,在起笔方向,长短,粗细等方面都有变化,使参差不齐,变化复杂。带钩竖:行书用笔动荡感极强,此竖画至出钩处向右上钩出,既不作悬针,亦不作垂露。
露锋竖:作字左竖露锋入纸,作弯势下竖,收笔回锋。相背竖:左右两竖都有内凹之势,作背靠背状,名曰相背。行书第一章第四单元:撇、挑
平撇:第一笔属平撇,笔锋逆入后向左平的撇出,线条饱满而出锋锐利。
斜撇:用笔取逆后,笔锋向左斜出,势微曲,壮健有力,力送锋尖,沉稳不飘。
长曲撇:此撇长而微弯,其势先直后向左撇出,极为醒目。短撇:此短撇短而有力,如鸟啄木。
尖锋撇:此撇尖锋入纸后,迅即铺毫,然略弯撇出,头尾都尖,中间厚重。兰叶撇:此长撇,入锋略重后即向左下行笔,其间由重转轻,由轻转重后很快撇出,飘逸如兰叶。
回锋撇:在撇至出锋处,忽作收笔,使头呈圆形,力聚于中,十分厚重,含蓄。
曲头撇:左撇头呈弯曲,其形折,出锋处上钩。
曲折撇:此撇长而中间有曲折,可见行笔之波动出锋处又戛然而止,回笔收锋,很含蓄。
弧撇:此撇起笔逆入后,竖直而下即向左推出,出锋尖利,中间有很大弧曲,此撇线条浑厚。
带钩撇:此撇由重至轻,至出锋处突然折锋钩出,出钩处稍作发力。
反撇:此撇呈反势,接出钩的牵丝,笔由下向上反手作平撇,转折处的轻重不易掌撑,难度很大。
开叉撇:此撇出锋处笔锋开叉,行笔重而出撇快,笔又硬,故偶然开叉,不必故意为之。
并列撇:三撇并列,方向和轻重都不雷同,不使刻板。
回锋挑:和字左挑,实是两笔,先行笔向左下折锋,由原路向右上挑出,是先回锋再上挑,使蓄力更足,力感更强。
短挑:挑法用力在起笔处,得力在出锋处故应快速有力,短而不松。垂头挑:女字上挑起笔时,笔由下向上,有一牵丝露出,故其头下垂。长挑:或字下挑长而有曲,出锋处与撇相呼应。
行书第一章第五单元:钩、折
竖钩:先作竖画,至出钩处,锋略上提,使得力得势后向左钩出。
心钩:尖锋入纸后,向右下方作弧形行笔,渐行渐重,至出钩处最重,出钩时作顿挫,得势后向左上顺势钩出,此钩宜稍长。
戈钩:笔锋逆入后,引笔作斜势下行,中间微弯但不能太弯,至出锋处蹲锋得势上钩。竖弯钩:竖弯后向右横画,渐行渐重,在出锋处,先蹲处得势,迅速向上略外倾地钩出,钩很厚重。
背抛钩:即风字右边的横折右斜钩,此笔宜笔势带侧,用腕力打弯,顺势斜出,使钩饱满有力。蟹爪钩:逆锋入纸后先写竖画,至出钩时将笔向左平推,然后再向上钩出,形似蟹爪,此笔是王书的特色。
圆曲钩:最后一笔,接横画后,顺势竖下,由轻至重,其势弯圆,再顺势出钩,极为自然。横折竖钩:月字右半,先写横画,折后写竖画,其势微弯,顿后上钩。横钩:长横至折角处,提笔后重按,调正笔锋后向左钩出。
下垂钩:此钩的特点是出钩时,笔顺势下垂出锋,与圆曲钩略同。
回锋藏钩:最后一笔原是竖弯钩然此处并不钩出,而似写一横出锋处回笔将锋藏入画中。平钩:最后一笔也是竖钩,然此钩是向左平推而出,有托住上部之意。横折:横画行笔至转弯处,作提按圆折直下,转折不露圭角。
竖折:先作竖画,至转折处作顿挫提按,折锋向右,如写横画,收笔回锋。左斜折:最后二笔,逆锋入纸后,向左微斜而下,转折后向右作点画。右斜折:横画行笔至转折后,向内微斜而行,然后出钩,其折圆浑。行书第一章第六单元:捺
平捺:逆锋入纸后,即向右行笔,一波三折,顿后将锋平出,此捺势甚平。斜捺:尖锋入纸后,即铺毫重按,向右下行笔,顿后出锋,此捺势斜甚有力感。
回锋捺:此捺与平捺相似,然行笔轻重有变,出锋处并不捺出,而是回笔将锋收入画内。带钩捺:最后一笔是长捺,出锋时笔略向下带出,有一小钩。
长点捺:最后一笔以长点代捺,笔由轻而重,再回锋收笔,头是圆形。隼尾捺: 最后一笔如捺如点,笔在中间作一顿挫,突然笔出锋,露出锋尖,如鹰隼之尾。
反捺:此捺作反势,逆锋入纸后,笔向上凸起铺毫,然后向右下行笔,出锋处笔又内拗而出,其形与一般捺相反,也需有高度的行笔技巧。
短捺:最后一笔逆入后速行向右下迅笔,稍作提按即回锋收笔,行笔短促有力,但捺的动作已全部完成。
重捺:最后一捺为与上两笔相衬,故行笔特重,中间提按也不明显,出锋时突然将笔提出,略露锋尖。
波折捺:此捺行笔时起伏波折,收笔回锋。
曲头捺:起笔处行笔曲折,然后再波折作捺,捺势圆润,锋也作收。
兰叶捺: 此捺行笔势甚平稳,惟头尾轻,中间略重,也似兰叶写法。
平头捺:此捺亦很有特色,其头齐平,也显稳重,然行笔较难掌撑。
弧弯捺:捺的变化极多,可轻可重,可长可短,出锋可露可不露,此捺用笔圆润,势成弧弯垂露竖:起笔逆入后,着力下行,收笔时笔锋回入画中,使头部圆润,如露珠下垂。
第三篇:基本笔画教案
基本笔画教案
一年级第一学期 写字教案(前四课,基本笔画部分)准备课
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写字知识及写好字的方法,认识田字格;学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及执笔姿势;认识书写工具,知道如何使用和保管书写工具。
教学重点:认识田字格,学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及执笔姿势。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书写坐姿及执笔姿势。
教学用具:铅笔、钢笔、毛笔、画有田字格的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一)概述,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写字的意义。
1.祖国的语言非常美,学好祖国的语言,写好汉字,终生受益。
2、人际的交流和日常生活离不开写字,写好字能多方面地开发大脑的潜力,促进智力的发育,也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认识书写工具及田字格。
1.教师出示几种典型的铅笔、钢笔及毛笔,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书写工具,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用铅笔写字。
2.简单讲述铅笔的使用及保管方法,对学生选用什么样的铅笔,教师可提出具体建议。铅笔有H.B、HB三种型号。H表示铅笔笔芯的硬度,B表示笔芯的软度,HB则软硬适中。小学生开始写字,宜选用B型铅笔。
3.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太阳高照,农民伯伯在农田里耕耘。小朋友写字要用到田字格,田字格的形状就像图上的农田。实物投影田字格,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告诉学生开始学习写字要利用田字格。
4.教师指导学生读儿歌,一边指着田字格相应的位置,一边背诵儿歌。学习儿歌,使学生懂得写字时要利用田字格,认真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准位置再落笔写字。
三、讲授新课
(一)学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及执笔姿势。1.概讲,使学生明确写好字与坐姿及执笔姿势的关系;还要明确正确的写字姿势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
2.引导学生观察挂图或看教材中的照片,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写字姿势及执笔姿势。
正确的坐姿:头正、肩平、臂开、足安(两脚与肩同宽,放平稳)。
头正颈直,略向前倾,眼距桌面约一尺。两肩要平,腰背自然伸直,但不能僵硬,要舒适自然。端坐桌前,略向前倾,胸不能挨桌,距离不可超过一横拳。两臂自然分开平放于桌面,肩、肘、腕都要自然放松,运笔时要轻松灵活,又要沉稳。两脚自然分开,大致与肩同宽,全脚着地踏实。
正确的执笔姿势:大拇指与食指握笔,中指托住笔,无名指与小指自然弯曲。笔杆向后倾斜,靠在食指根部与虎口之间。握笔时,手指离笔尖约一寸远。可总结为“按、压、顶、抵、靠”五字诀。按:大拇指前端贴于笔杆内侧,由内向外用力。压:食指前端压在笔杆外侧,由外向内施加压力。顶:中指指甲内侧自下向上用力顶住笔杆。抵:无名指与小拇指自然弯曲重叠于中指之下,辅助中指用力。靠:笔杆斜靠于食指指根部。五字诀简明实用,教9币应让学生牢记。
3.指导学生仿照课本上的图片体会正确的坐姿、执笔姿势。
(二)练习。
教师布置学生用铅笔在纸上练习画一些简单的图形或符号,达到练习握笔、运腕的目的。学生练习时,教师可巡视,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坐姿及执笔姿势。
四、本课讲评
简要总结学生学习情况,复习田字格知识,强调正确的书写坐姿、执笔姿势。
课题:第2课基本笔画
(一)教学目标:
认识点的形态,初步掌握点的写法;掌握观察范字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在田字格中找准笔画位置,正确书写;初步了解运笔过程。
教学重点:学习点的写法,体会运笔过程及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用笔的轻、重。
教学用具:铅笔、粉笔、画有田字格的黑板、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点的写法。每一个汉字都是
由基本笔画组成的,字的基本笔画就相当于人的眼、鼻、嘴等,五官端正,人就漂亮,基本笔画写得规范,字就显得美观。因此,写好基本笔画很重要。
三、讲授新课
(一)认识点的形态。1.汉字中点有很多种,点在字中的位置不同,因此它们的形态也不相同,写法也不一样。
2.教师边板书边说出点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上点、左点、右点、长点。3.指导学生看课本,说说范字点的名称。
(二)学习上点的写法。
1.教师板书上点,讲解运笔要领:轻起笔,向右下方行笔,稍按,收笔。2.学生用手指边练习边说运笔过程。
3.指导学生观察“六”字中的上点,学生观察之后用笔描红,边描边体会运笔过程。
(三)学习左点、右点的写法。
1.教师范写左点,使学生明确左点一般在字的左下方,它的运笔方向与右点相反,运笔要领是:轻下笔,向左下方行笔,稍按,收笔。2.观察教师范写右点,其运笔方向与左点相反。
3.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小”字,描红左点、右点。
(四)学习长点的写法。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右点与长点,比较异同。
2.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风”字中的长点,讲解书写要领,并用铅笔描红。
(五)教师小结点的写法。
四、书写练习
(一)指导学生按照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写上点、左点、右点、长点。
(二)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行间巡视,指导学生练习写点,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执笔姿势及写字姿势。
(三)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书写情况。教师讲评作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再次指导。
五、本课讲评
小结本课学习的内容,总结学生书写练习的情况,及时鼓励、表扬认真学习及书写较好的学生,对学生的不正确坐姿及执笔姿势进行讲评。
第3课基本笔画
(二)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横画与竖画的形态,掌握其书写方法;继续培养学生先认真观察范字,再动笔书写的良好习惯,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及执笔姿势。教学重点:借助田字格掌握横画左低右高的特点。教学难点:垂露竖、悬针竖的笔画特征及写法。教学用具:
田字格、黑板、实物投影、范字。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从复习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入手,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认识横画。
1.引导学生看课本,认识长横、短横。结合插图中一根长的圆木,说明横相当于建造房子用的大梁,给人以坚实、平稳的感觉。2.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长横,说明横要在横中线的左下方起笔,右上方收笔,并且有左低右高的特点。
(二)学习横的书写方法。
1.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运笔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逐渐加快,按笔回收。2.指导学生描红课本中的长横及短横,体会运笔方法。
(三)认识竖画。
1.引导学生看书中的插图,一根高高的柱子矗立在那里给人以挺拔、坚实的感觉,竖在字中应起到这种作用。
2.教师在田字格中示范垂露竖、悬针竖。
(四)学习竖的书写方法。
1.引导观察垂露竖,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总结:竖的运笔过程与横画的运笔过程一样,只是方向不同。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运笔过程:起笔稍重,向下行笔,稍按收笔。
3.指导学生观察悬针竖,引导学生分析笔画’形状,与垂露竖作比较。
4.教师再次板书,边写边讲解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下行笔,逐渐提笺收笔。
四、书写实践
(一)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独立练习长横、短横,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二)小结横的写法,讲评学生书写的情况。
(三)指导学生练习竖画。
五、本课讲评
总结本课教学内容,评议学生学习情况。
第4课基本笔画
(三)教学目标:
认识撇及提的形态,初步掌握撇和提的书写方法;继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坐姿及执笔姿势,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对前四课所学的基本笔画进行综含练习。教学重点:掌握撇、提的不同形态。教学难点:撇、提的书写要领。
教学用具:铅笔、粉笔、画有田字格的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一)讲评上节课的作业,表扬书写认真的学生。
(二)复习竖的运笔要领,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认识撇的形态。
1.教师板书三种撇,并说明撇在字中的位置不同,因此形式多样。
2.指导学生结合插图进一步认识撇的形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结合鲸鱼的形态指导学生认识并记住平撇的形态。教师可参照此方法,使学生认识斜撇及竖撇。
(二)学习撇的书写要领。
1.教师边板书边讲解运笔过程,学生观察后,可书空练习。2.竖撇的运笔过程有与竖相似的地方,可先引导学生复习竖的写法,然后讲解竖的运笔要领。
(三)认识提画的形态。
(四)学习提的书写要领。
1.提的书写要领:稍按笔,向右上方行笔,快速挑出。
2.教师板书并讲解运笔过程,学生书空练习之后在课本上描红“北”字的提画。
四、书写实践
(一)教师可安排学生练习书写撇画和提画,要 求学生照例字中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进行书写。
(二)教师巡视,指导并纠正不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学生对照字头对自己的书写进行评价,同桌之间也可以互相评一评,老师利用实物投影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三)带领学生做练习
(一)的闯关游戏,对书写较好的学生提出表扬。
五、本课讲评小结教学内容,评议学生学习情况。
第5课基本笔画
(四)教学目标:
认识捺及竖钩的基本笔画形态,初步掌握书写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范字后再动笔书写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坐姿及执笔姿势。
教学重点:掌握捺画和竖钩的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 捺和竖钩的书写要领。
教学用具:铅笔、画有田字格的黑板、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复习撇的写法,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捺的形态及书写方法。1.汉字中,往往撇和捺就好像一对翅膀,能使字显得匀称、美观。我们学习了撇的写法,写好捺这个笔画也很重要。
2.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先看第一个笔画斜捺,再看第二个笔画平捺,告诉学生名称。然后引导学生看插图,使学生体会这把长战刀的形状很像捺这个笔画。写捺这个笔画应写得像刀刃一样,刚劲有弧度。
3.指导书写斜捺。教师边板书边讲解运笔过程:轻起笔,向右下行笔,稍按笔向右捺出。
4.指导书写,并练习写平捺。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书写要领:轻起笔,向右下行笔,逐渐加重,稍按笔向右捺出,并告诉学生第一折点后用笔逐渐加重到第三折点(捺脚处)稍按笔,撩出。出捺脚不可上翘或下塌,整个运笔过程要稍有弧度。
(二)竖钩的形态及书写方法。
1.教师板书竖钩,引导学生看插图。教师用手指小熊侧面的轮廓,告诉学生,它的形态很像竖钩。
2.指导书写竖钩。教师板书,边写边讲解运笔过程:起笔稍重,向下行笔,按笔向左上方挑出。教师带学生书空或用手指在书桌上练习书写。
3.指导学生描红课本中“丁、水”字中竖钩的笔画,教师巡视辅导。
四、本课讲评
小结教学内容,评议学生学习情况。
第6课基本笔画
(五)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斜钩、弯钩、卧钩、横钩等笔画形状,初步掌握这几种钩画的书写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斜钩、弯钩、卧钩、横钩等笔画形状。教学难点:学习斜钩、弯钩、卧钩、横钩的写法。教学用具:铅笔、画有田字格的黑板、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一)教师小结上节课作业情况,总结竖钩的书写情况。
(二)请一位学生说竖钩的运笔过程,教师板书竖钩。
(三)引出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学习弯钩的写法。
1.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弯钩,与竖进行比较。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书写方法:轻下笔,向下稍弯曲行笔,按笔向左上方出钩。
3.学生书空或用手指在桌面上练习书写。
(二)学习斜钩与卧钩的写法。1.我们学习了弯钩的写法,接下来学两种新笔画。它们在运笔方法上与弯钩有相似的地方,行笔时都要注意写出一定的弧度。2.教师板书斜钩与卧钩,边写边说出名称。
3.讲解斜钩的书写要领,注意笔画上半部分不能写得太直或太弯。4.教师再示范一个斜钩,并让学生总结运笔要领:起笔稍重,向右下方行笔,逐渐弯曲,按笔向上出钩。5.学生书空或在桌上用手指练习写笔画。
6.教师板书卧钩,边写边讲解运笔要领:轻下笔,向右稍弯曲行笔,按笔向左上方出钩。
(三)学习横钩的写法。
1.指导学生观察横钩及小天使的插图,讲横钩的形态:横钩是由一长横和它末端的钩组成的。钩向左下方挑出,钩与长横形成一个角,这个角的大小要写得合适。
2.教师再板书一个横钩笔画,边写边讲解运笔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按笔向左下方出钩。3.学生书空练习。
4.学生描红“字”字中酌横钩笔画。先了解字音、字义之后再让学生动笔。
四、书写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照田字格中的例字书写斜钩、弯钩、卧钩、横钩。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五、本课讲评 总结学习情况,讲评学生的书写练习。
第7课基本笔画
(六)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和比较初步认识横折、竖折、横折钩、竖折折钩的形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初步掌握以上几种笔画的书写方法;复习巩固第5至第7课所学的笔画,进行综合练习。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横折、竖折、横折钩、竖折折钩的形态。教学难点:掌握横折、竖折、横折钩、竖折折钩的书写要领。教学用具:铅笔、画有田字格的黑板、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复习横画和竖画的运笔方法,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学习横折及横折钩的写法。
1.指导学生看课本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这幅图像什么笔画? 2.指导书写。教师边板书边讲解:横折是由横和竖组成,但这个笔画是一笔写成的。老师先写一个横,写到它的末端要稍提笔,转笔向下行笔,写时动作要连贯。3.教师板书横折钩这个笔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横折的笔画,行笔到末端不收笔而向左上方出钩,这个笔画叫横折钩。4.横折钩是哪两个笔画组成的?
5.教师再板书横折钩,引导学生思考运笔要领。
6.指导学生描红“今、目、向、身”四个字中的横折及横折钩,学生边描边体会这两个笔画在字中的变化。
(二)学习竖折的写法。
1.指导学生看课本认识竖折的形态,可结合插图来帮助学生认识。2.竖折是由哪两个笔画组成的?是几笔写成的?
3.随着教师板书,学生书空,分析运笔过程:起笔稍重,向下行笔,转折处提笔向右行笔,稍按收笔。
4.指导学生描红“牙”字中的竖折,教师巡视辅导。
(三)学习竖折折钩的写法。
1.教师板书竖折折钩这一笔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2.指导书写。教师提示:写竖后要稍按笔再写横,写横到转角处仍然要稍按笔再写竖钩。
3.组织学生总结一下书写全过程,要求学生用手指在书桌上练习写几次。
4.指导学生描红“马”字中竖折折钩的笔画。
5.指导学生照田字格中的例字练习写竖折折钩这一笔画,教师巡视辅导。
四、书写实践 完成《练一练、描一描))的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把基本笔画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形象地记忆笔画的形态。
五、本课讲评
讲评练习完成情况,可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书写,引导学生观察笔画形状、运笔过程,进行评议。
第8课基本笔画
(七)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认识竖弯、竖弯钩、横折弯、横折弯钩四种基本笔画,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初步掌握以上几种笔画的书写方法。教学重点: 认识竖弯、竖弯钩、横折弯、横折弯钩四种基本笔画的形态。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竖弯、竖弯钩、横折弯、横折弯钩四种基本笔画的写法。
教学用具:铅笔、粉笔、画有田字格的黑板、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复习横折和竖折的书写要领,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学习竖弯及竖弯钩的写法。
1.板书竖弯,这个笔画与以前学过的哪个笔画很相似?
2.比较竖弯与竖折的异同。竖弯和竖折都是由竖和横组成的,不同之处是竖折为硬折角,竖弯的折角比较圆。
3.教师边书写边讲解,在竖弯的末端向上挑出一个钩,这个笔画叫竖弯钩。
4.教师指导学生看插图,说明:竖弯钩的形状多么像鹅浮在水上的样子,胸脯部分也是圆圆的。
5.竖弯及竖弯钩的折角部分比较圆,不要写得死板生硬,写竖行笔到折角处要转笔,速度稍慢。
6.指导学生用铅笔描红“西、包”中竖弯及竖弯钩的笔画,体会其写法。
(二)学习横折弯和横折弯钩的写法。
1.教师先板书横折弯及横折弯钩两个笔画。这两个笔画的前一部分都是横折,横折的末端不收笔,继续向右弯转行笔,末端出钩的为横折弯钩,不出钩的为横折弯。
2.指导书写。这两个笔画中,每个笔画有一个折,一个圆转。提示之后可让学生练习写一写,边写边说出这两个笔画的运笔过程。同桌两个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说一说、写一写,互查互评。3.指导描红“船、九”字中的横折弯及横折弯钩笔画。
4.指导描红“气”字中的横折弯钩笔画。引导学生比较“九”字中的横折弯钩与“气”字中的横折弯钩有什么不同。
四、书写实践
指导学生照田字格中的例字书写笔画。教师巡视,注意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坐姿及执笔姿势,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本课讲评
总结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对照范字自评,培养观察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演示书写过程,引导学生之间互评。根据情况重点纠正学生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第9课基本笔画
(八)教学目标:
认识基本笔画横撇、撇折、撇点的点画形态,掌握书写方法;继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字帖,再动笔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基本笔画横撇、撇折、撇点的点画形态。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笔画横撇、撇折、撇点的书写要领。教学用具:铅笔、粉笔、画有田字格的黑板、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复习横、撇、长点三个笔画的写法,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指导学生看课本,结合插图,认识横撇、撇折、撇点三种笔画的形态。
(二)学习横撇的写法。
1.横撇是由横和撇组成,先写横,到横画的末端提笔稍顿,向左下方撇出,力到撇尖。
2.教师再板书这一笔画,学生书空或用手指在桌上练习,体会书写要领。
3.指导学生描红课本中“友、多”二字中的横撇笔画。
(三)学习撇折的写法。
1.撇折是由撇和折组成,在撇的末端提笔稍顿,向右行折出,收笔。
2.教师板书这个笔画,学生随后书空练习。
3.指导学生描红课本中“云、红”字中的撇折笔画。比较“云”字中的撇折与“红”字中的撇折有什么不同。
(四)学习撇点的写法。
1.撇点是撇和长点的结合,也是一笔写成的。
2.教师边示范撇点边强调书写要领:写撇到末端提笔,接着向右下方写出长点,按笔回收。
3.学生书空练习,然后描红“女”字中撇点的笔画,体会撇与点的角度。掌握好撇与点的角度,是写好撇点的关键。
四、书写实践
(一)指导学生观察范字在田字格的位置,要求学生找准起笔位置再照范字的笔画书写。
(二)培养学生先观察再书写,写后再观察对照,不断改进的书写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评、伙伴之间互评互学。
(三)教师巡视,个别辅导,抓住典型问题或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再指导。
五、本课讲评
总结横撇、撇折、撇点三种笔画的形态特点及书写的要领,对优秀作业提出表扬。
第10课基本笔画
(九)教学目标:
认识竖折撇、横折折撇、横撇弯钩、横折折折钩这四种基本笔画的形态,能初步掌握以上四种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竖折撇、横折折撇、横撇弯钩、横折折折钩这四种基本笔画的形态以及这四个笔画的书写指导与练习。教学难点:折角处的角度大小及书写要领。
教学用具: 铅笔、范字、投影仪、带田字格的黑板。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四种新笔画,这些新笔画与哪些学过的笔画有密切的关系,它们是怎样组合成的呢?
三、饼授新课
(一)教师逐一书写竖折撇、横折折撇、横撇弯钩、横折折折钩四个笔画。引导学生看课本,认识这些笔画。
(二)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这四种笔画分别是由学过的哪些笔画组成的,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记住笔画形态。
(三)指导书写并引导学生书空练习,掌握四种笔画的运笔过程。1.竖折撇的书写时,先写一竖折,在末端稍稍按笔向左下方行笔写成一撇,注意竖是斜竖,并有弧度。
2.横折折撇的书写时,先写一横折,在末端处稍按笔向右行笔写出横撇,注意横折与横撇中的横要短,左低右高,整个笔画向左倾斜。3.横撇弯钩的书写时,先写一横撇,在撇尖处轻下笔向下弯曲行笔写出弯钩。
4.横折折折钩的书写时,先写一横折,稍按笔接着再写一横折钩,注意横折钩的横部分不要写得过长。
以上四个笔画中的折角多,折角不要写成直角。教师可在笔画上板书一个直角,用来比较。写折时要注意按笔、转笔。这些笔画都是~笔写成的。
(四)指导学生描红“专、送、阳、奶”字中的笔画,体会运笔要领。在动笔前先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些字,了解字的意思和用法。说一说这些字是由哪些笔画组成的,巩固学过的笔画,再从中找出新学的笔画,复习运笔过程,最后描一描。
四、书写实践
描红笔画之后,教师指导学生照字头进行笔画的书写练习。学生每个笔画先写两三个,然后小伙伴之间互评,老师在巡视个别辅导的基础上,挑选几本作业,对学生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指导,学生进行修改,继续完成练习。教师注崽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写字姿势、不良的书写习惯。
五、本课讲评
总结竖折撇、横折折撇、横撇弯钩、横折折折钩四种笔画的形态、书写的要领,对优秀作业提出表扬。第11课基本笔画
(十)教学目标:
学习基本笔画竖提、横折提,认识笔画的形态,能初步掌握书写方法;复习学过的28种基本笔画,能说出每种笔画的名称、书写要领,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复习学过的28种基本笔画,掌握每种笔画的名称、书写要领。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竖提、横折提的书写要领。教学用具:铅笔、范字、投影仪、带田字格的黑板。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复习提的写法要领,请学生注意观察竖提和横折提,这两个新笔画是由哪几个笔画组成的,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指导书写,引导学生书空练习。
1.竖提:先写一竖,在末端按笔向右上挑出。横折提:先写横折,在末端按笔向右上挑出。横稍有一点斜度,提的长度要适当。2.指导学生看课本,结合插图进一步认识竖提的特点。
3.指导学生描红“长”字中竖提、“讲”字中的横折提,动笔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了解字的意思和应用。
(二)指导学生照田字格字头练习书写笔画。
学生写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评,不断改进。同桌之间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教师巡视辅导,学生书写完毕,教师利用实物投影,讲评作业。对于比较普遍的问题,教师要进行指导与纠正。
四、书写实践
(一)在实物投影下出示28个基本笔画,请学生先说出笔画名称。然后,引导学生边书空,边说出笔画的书写要领。重点复习点、横、竖、撇、捺、提的写法。
(二)指导学生照例字练习书写基本笔画,教师巡视辅导,加强示范。
(三)利用实物投影讲评作业。对于难写的、比较复柰的笔画如竖折折钩、横折折撇、横撇弯钩、横折折折钩等,教9币可请学生到实物投影上演示书写过程,大家仔细观察,对同学的书写作出评价。
五、本课讲评
教师总结竖提、横折提的书写要领,学生对于开学以来自己在基本笔画的学习中的表现作出评价,填写评价栏。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良好习惯。
第四篇:基本笔画书写要领
基本笔画书写要领 在传统的书法教学中,总是把基本笔画的写法要求说得很繁杂深奥,学生一开始就会对书法练习失去兴趣。本人用简单易记的口诀归纳为:“横上斜,竖挺直;撇捺出锋,点要快”。解释如下:
“横上斜”:由于人们的视觉误差,横画一般要向右上方稍斜一点,这样容易得势。打破“横平竖直”的误人子弟的俗念,让学生一击顿悟,改变原有的书写笔法。
“竖挺直”:竖常为一字之脊梁,要使一个字立如松,书写时必须做到挺直,但要注意曲中见直。竖有悬针、垂露之分。不仅要告诉学生如何写好悬针和垂露,还要告诉他们如何运用。本人发现悬针常会用于一字之中的末笔,收笔出锋,而垂露则要停顿后转入下笔。
“撇捺出锋”:撇捺为一字之翼,只有出锋飘逸才能有灵动之美。书写时注意撇捺要对称,不宜一高一低。撇捺又如人体之手或足,有一波三折之美,捺画一定要写出捺脚而出锋之。
“点要快”:点为一字之眼,一个小点其中也蕴含起落的节奏,要想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书写时要点到为止,眼到手到,强调一个快字。不能拖拉,写成一短线段。书写时要凌空而入,腾空而起,似小鸡吃米,时起时落。
点有斜点、竖点、左点、撇点之分。其中唯有撇点用笔时要先重后轻,其它则先轻后重。
另外,在基本笔画练习时,加强起笔、行笔、收笔三步曲的节奏感培养。要求学生边写边在心里默数一、二、三,这样容易见效。间架结构书写要领
间架结构的研究古今之述备矣。本人结合学生的特点,删繁就简,编成口诀式的顺口溜,不仅通俗易懂而且永记不忘,收效显著。
“字如其人”,字的外形美与人体美有相同之处。人体有体腔和四肢组成,人体美有动静之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这些形体美无不与字的外形美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习字时要松紧相宜,更应突出紧凑。
对复杂的间架结构规律本人用如下几句精炼为:“左右靠得紧,上下要对齐;笔画不打架,均匀来安排;相同笔画不一样,一字之中有重点”。简释如下: “左右靠得紧”:
凡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右相互避让,中间笔画要靠紧,两边笔画可以向外伸展。左偏旁写得小点,右边要突出。包括左、中、右结构也是如此,如:板、话、江、徐、树、微等字。
“上下要对齐”:上下结构的字要做到上下重心对齐,不论上宽下窄,还是上窄下宽,其重心要在一条线上。对于重心的确定本人认为:对称的字的重心线在中间的笔画上,如:重、宝、南、画等字重心线在竖画上;又如窗、家、图等字的重心在点画上。不对称的字的重心在交叉点,如:各、要、含、命等字。
“笔画不打架”:楷书的点画要分布有序,错落有致,不重叠交叉。如人之面目五官端正,眉目清楚。书写时注意笔画避让,避免出现笔画重叠和交叉的败笔。容易出现败笔的字如:给、米、拾等字。
“均匀来安排”:指一字之中笔画分布均匀,间隔相近,松紧一致。
如“量”字,各横画之间间隔要均匀;“州”字竖画间隔均匀,“杉”字三撇之间要匀称变化。
“相同笔画不一样”:书法讲究自然美,一幅作品中字与字或笔画与笔画之间都存在差异,好象一片森林中找不到两棵完全相同的树,一棵树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如相同的笔画注意长短、方向的区别。如“美”各横长短不一,“徐”字撇画方向不一等。
“一字之中有重点”:任何事物都有主次之分,书法也讲究主次分明。一字之中总有一至三个突出的重点笔画,这些笔画一般要求写得舒展挺拔,为了重点突出,一般要把其它笔画写得更收敛一些。如:
三、见、除、永、命等字。常用书法术语简释
了解和掌握常用书法专业术语,有利于克服通病,摆脱不良的俗气,提高硬笔书法的艺术性。
“一波三折”:指捺画在书写时从起笔、行笔、收笔的表现形状似水波一样,起伏波澜。也是我们在练习基本笔画所要求的那样表现一、二、三的节奏感。“燕不双飞”:指一字之中若有两个捺(点)画时,一般要进行处理,只保留一个捺画,其中一个捺画要写成点。书法中经常把捺写成点,这也与忌雷同的要求一致。如:森、资、集、资、然等字。
“曲中见直”:指在书写竖画时不是一味地笔直,而是涩进中求挺直。好象人体的背一样虽然有弯弓但感觉是挺直的,这样能表现出一定的力度,否则,虽直尤斜。如:中、市、不、生、来等字。
“雷同”:在一字之中,其意等同于“相同笔画不一样”; 在一幅作品之中,指相同的字要避免笔法完全一致,力求变化,但整体风格要讲究统一和谐。“透气”:指一字之中每个封闭的空间要自然留出空隙,保持互通,这样才能气息顺畅。好比是建筑设计中各房间都有门窗一样,使空间内外相互通达。如:口、目、中、国、通等字。
“笔断意连”:指一字之中笔画的来龙去脉要交代清楚,笔画之间自然联系、顾盼有情。如:心、城、书、学等;在一幅作品之中,要一气呵成,气息流畅。书法是一门历史久远、高深莫测的艺术,关于书法的理论研究前人己尽完备。对硬笔书法今人也有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的研究,但未免实用精辟。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实用有效的角度,总结上述观点。不求完备,但求精到。
第五篇:行书基本笔画教学
行书基本笔画教学
教学目的:掌握行书的基本笔画,对行书的笔法有初步认识 教学重点:熟练书写七种行书基本笔画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行书基本笔画的书写动作要领,如下笔、收笔、行笔轨迹、提按、速度、连贯性等。教学内容: 行书概述: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行书脱胎于隶书,萌生于东 汉而成形于魏晋,至东晋趋于成熟。苏东坡说:“楷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张怀也说:“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兼草者谓 之行草.”行书较楷书简约、流畅,较草书易识、易学,实用。王羲之行书是行 书的极至,他被称为书圣,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历代行书名家 百出,行书风格多样、个性丰富。行书分类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系:
1、二王行书,由王羲之、王献之所创,后世文人 书家无不直接或间接受到王派行书体系的影响,后继者如米芾、赵孟頫等皆是大 家;
2、颜行,由颜真卿所创,在传统笔法中掺入篆籀笔意,结体变背势为向势,易方为圆,代表作有《祭侄稿》、《争座位帖》等。它的出现改变了王书一统天 下的局面,为后世的行书创作提供了更多的模式,从而推动行书体系风貌的变化 和发展。后世书坛宗王宗颜此起彼伏,时隐时现,或互相掺杂融合。
3、魏行,清代书家将魏碑的体势和用笔化入行书中形成的一种行书。代表书家有赵之谦、何绍基等。行书个性风格各
异,其基本笔画乃至笔法有共通的规律,这里我们选 择王羲之的《兰亭序》来学习。普通的书法教学中,用笔部分的教学内容我把它分为几部分:基本笔画、该书体(如行书)的用笔特点、偏旁部首写法,其中基本笔画是重点要掌握的。这里所 讲的基本笔画是指最普遍的,最基本的基本笔画。太多了没课时,也不便于学生 记忆,掌握了基本的东西,便可以变通了。把课件做成HTML,一方面便于网络发布,另一方面是为了能在学校的多媒体课室 中使用。因为图片投射到屏幕上颜色会变淡,偏蓝紫,所以我把图片颜色处理得 艳点。行书的基本笔画的写法:横、竖、撇、捺、折、钩、点
1、横,与楷书的要求一样,以掌握细腰长横写法为主。主要掌握两种类型的横,一种是类楷写法的长横,如“亭”字的第一横。另一种是或下笔或收笔出锋的横,如“昔”字的第二横。这是重点要掌握的,行书中出现特别多。如图1。
2、竖,如图2(A 回锋收笔的,如“间”,B 顿笔出锋的,如“慨”C 露锋的,如“年”)竖笔在左的要收笔;
3、撇,如图3-
1、图3-2(A 露锋出锋的长撇,如“舍”“少”“为”,B 回锋 的撇,如图“盛”“和”,C 顿笔提起的如“老”);
4、捺,如图4(A 类楷的捺,如图“永”,B平拖回收的捺,如“舍”,C 反捺 如“殊”);
5、折,如图5(A 方折,如“曲”,B 圆折,如“为”,C 特殊的折,如“和”);
6、钩,如图6(A 如类楷的如“九”,B 拖钩如“静”,C 蟹爪钩,如“殊”);
7、点,如图7-
1、图7-2(A 单点如图“亭”“宇”“领”;多点相连的如 “流”“清”“无”“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