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发关于对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实施联合激励的合作备忘录

时间:2019-05-14 15:1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印发关于对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实施联合激励的合作备忘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印发关于对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实施联合激励的合作备忘录》。

第一篇:印发关于对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实施联合激励的合作备忘录

印发《关于对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实施联合激励的合作备忘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部门、机构:

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 《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一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中央文明委《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文明委〔2014〕7号)等关于“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机制,完善进出口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海关总署、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计生委、国资委、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安全监管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知识产权局、旅游局、法制办、中央网信办、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工商联、贸促会、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签署了《关于对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实施联合激励的合作备忘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对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实施联合激励的合作备忘录 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一2020 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中央文明委《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文明委〔2014〕7号)等关于“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机制,完善进出口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海关总署、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计生委、国资委、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安全监管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知识产权局、旅游局、法制办、中央网信办、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工商联、贸促会、中国铁路凸

公司等部门对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实施守信联合激励措施达成如下一致意见:

一、联合激励对象

联合激励的对象为海关高级认证企业。是指已经在海关注册登记的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的规定,向海关提出申请,经海关书面审查、核实,并经海关专业认证人员对企业进行实地认证,确认企业在内部控制、财务偿付能力、守法规范、贸易安全等方面,均符合《海关认证企业标准(高级认证)》的规定,由海关颁发了海关高级认证企业证书的企业。

二、信息共享与联合激励的实施方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基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守信联合激励系统。海关总署通过该系统向签署本备忘录的相关部门提供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名单及企业相关信息,并按照有关规定动态更新。同时,在“信用中国“网站、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国海关企业进出口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海关总署门户网站等向社会公布。各部门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守信联合激励系统中获取海关高级认证企业信息,执行或协助执行本备忘录规定的激励措施,定期将联合激励实施情况通过该系统反馈给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海关总署。

三、联合激励的动态管理

海关总署将通过海关企业进出口信用管理系统实时、动态监控企业在进出口领域的诚信守法情况,一经发现企业存在违法失信行为的,立即取消企业参与守信联合激励资格并及时通报各部门,停止企业适用的守信联合激励措施。各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发现企业存在违法失信行为,应及时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口,反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海关总署,提供有关情况并建议停止企业适用的守信联合激励措施。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将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名单与其他领域失信企业名单进行交叉比对,将未纳入其他任何领域失信企业名单的海关高级认证企业确定为联合激励对象。

四、激励措施、共享内容及实施部门

(一)适用海关通关支持措施.在确定进出口货物的商品归类、海关估价、原产地或者办结其他海关手续前先行办理验放手续。·适用较低进出口货物查验率。3,简化进出口货物单证审核流程。4 ·优先办理进出口货物通关手续。5.海关为企业设立协调员。·对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不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7 ·适用汇总征税管理措施。

8.根据国际协议规定,适用原产地自主声明措施。· AEO互认国家或者地区海关提供的通关便利措施。10 ·海关给予适用的其他便利管理措施。

实施部门:海关总署

(二)发展改革部门支持措施 1 ·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务,部分申报材料(法律法规要求提供的材料除外)不齐备的,如行政相对人书面承诺在规定期限内提供,可先行受理,加快办理进度。·在专项建设基金项目申报筛选中,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13 ·企业债发行过程中,鼓励发行人披露海关认证信息,增强发行人的市场认可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粮食、棉花等进出口配额分配中,可以将申请人信用状况与获得配额难易程度或配额数量挂钩,对于海关高级认证企业给予一定激励措施。·在电力直接交易中,对于交易主体为海关高级认证企业的,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在企业境外发债备案管理中,同等条件下加快办理进度,适时选择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开展年度发债额度一次核定、分期分批发行试点。·在政府投资项目招标中,招标人确需投标人提交进出口证明的,可以简化进出口证明等相关手续。·重大项目稽查中,对于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专项稽查过程中,可适当减少抽查比例。·支持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在法律法规和自身职权范围内,采取更多的激励措施。

实施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

(三)给予商务领域政策支持 ·办理加工贸易企业生产能力证明等事项时,给予优先处理的便利政策,缩减办证的时间。

实施部门:商务部

(四)金融部门授信融资参考

21.作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授信融资贷款的重要参考条件。22 ·作为优良信用记录记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实施部门:人民银行、银监会

(五)给予证券、保险领域政策支持 ·审批证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及保险公司设立、变更、从事相关业务等行为时,将企业信用信息作为重要参考。·在保险中介机构的设立等方面提供便利化措施。

实施部门:证监会、保监会

(六)给予财政资金使用支持 ·在实施财政性资金项目安排时,将海关高级认证企业的亻0亠一用状况作为参考条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海关高级认证企业。

实施部门:财政部

(七)给予增值电信业务支持 ·申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时给予便利。实施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

(八)给予社会保障领域政策支持 ·在办理社会保险业务时可享受企业绿色通道,实施快捷服务。实施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九)给予土地使用和管理支持 ·在政府招标供应土地时,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实施部门:国土资源部

(十)给予环境保护许可事项支持 ·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等环境保护许可事项,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办理。30 ·日常监管中,在无举报情况下,适当减少监管频次。

实施部门:环境保护部

(十一)给予税收管理支持

31.增值税发票领用比照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办理(可一次领取3个月的增值税发票用量,需要调整增值税发票用量的,纳税人提供资料齐全的,按照需要即时办理。)

·由税务机关提供绿色通道或专门人员帮助办理涉税事项。33 ·符合条件的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其出口退(免)税企业分类管理类别可评定为一类,享受以下便利化措施:

(1)国税机关可为该类企业提供绿色办税通道(特约服务区),优先办理出口退税,并建立重点联系制度,及时解决企业有关出口退(免)税问题。

(2)国税机关受理该类企业申报的出口退(免)税之后,经审核符合规定的,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出口退(免)税手续。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消增值税发票认证。

实施部门:税务总局

(十二)给予工商管理支持

35.优先提供有关合同法律法规方面的咨询、培训、宣传和受理调节合同纠纷。

·降低市场监管的随机抽查比例。实施部门:工商总局

(十三)给予一定的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支持

·适用较低的检验检疫口岸查验率。38 ·优先安排办理免办CCC和免办CCC认证货物担保放行以及后续核销等。

实施部门:质检总局

(十四)给予安全生产管理支持

·在海关高级认证企业提出申请后,依法对企业提供安全生产法律和政策支持。在办理安全生产行政许可事项时,对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实行优先办理。

实施部门:安全监管总局

(十五)给予食品药品管理支持

40·建立绿色通道,在办理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审批事项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便利服务。

实施部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十六)给予外汇管理支持

41.在外汇管理改革过程中,优先选择外汇业务合规性好的海关高级认证企业作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措施的先行先试对象。

实施部门:外汇局

(十七)优先给予先进荣誉

·在文明城市、文明单位评比中予以优先考虑。43 ·在评选五一劳动奖状时予以优先考虍

·对海关高级认证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在评选“全国三八红旗手"时予以优先考虍

实施部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十八)给予促进外贸投资支持

·在举办和组织企业参加经贸展览会、论坛、洽谈会及有关国际会议时给予优先考虑。46 ·在法律顾问、商事调解、商事出证认证等方面优先提供咨询和支持。

·优先提供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诉讼维权等知识产权方面服务。

实施部门:贸促会(十九)其他激励措施

·对海关高级认证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出台适宜在部分企业进行试点的优惠政策、便利服务措施时,考虑优先选择海关高级认证企业试占扫、、0 49 ·作为各部门在本行业、本领域内向企业和个人颁发荣誉证书、嘉奖和表彰等荣誉性称号的重要参考,优先给予奖励和表彰。

实施部门:各有关部门

五、其他事宜

各部门应密切协作,私极落实本备忘录,制定实施细则和操作流程,确保2016年年底前实现海关高级认证企业信息推送、共享和联合激励。

本备忘录签署后,各部门、各领域内相关法律法规修改或调整,与本备忘录不一致的,以法律法规为准。实施过程中具体操作问题,由各部门另行协商明确。

第二篇:关于对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实施联合激励措施的合作备忘录试题

关于对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实施联合激励措施的合作备忘录

一、判断题

1.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容错受理”等便利服务,部分申报材料不齐备的,如行政相对人书面承诺在规定期限内提供,可先行受理,加快办理进度。()答案:错。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容错受理”等便利服务,部分申报材料(法律法规要求提供的材料除外)不齐备的,如行政相对人书面承诺在规定期限内提供,可先行受理,加快办理进度。

2.企业债发行过程中,发行人需披露纳税信用级别信息,增强发行人的市场认可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答案:错。企业债发行过程中,鼓励发行人披露纳税信用级别信息,增强发行人的市场认可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二、多项选择

1.在项目审批服务和管理方面奖励措施包括以下哪几项:()

A.企业境外发债备案管理中,同等条件下加快办理进度,适时选择A级纳税人开展发债额度一次核定、分期分批发行试点。

B.在政府投资项目招标中,招标人确需投标人提交纳税证明的,可以简化纳税证明等相关手续。

C.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担保风险补偿金试点工作中,对于纳入风险补偿支持范围的企业,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

D.重大项目稽查中,对于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专项稽查过程中,可适当减少抽查比例。

E.在价格执法检查中,适当减少抽查频次。答案:ABCDE 2.在税收服务和管理方面奖励措施包括以下哪几项:()

A.一般纳税人可单次领取3个月的增值税发票用量,需要调整增值税发票用量时即时办理。

B.普通发票按需领用。

C.连续3年被评为A级信用级别(简称3连A)的纳税人,由税务机关提供绿色通道或专门人员帮助办理涉税事项。

D.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消增值税发票认证。答案:ABCD 3.纳税信用A级出口企业可评为出口企业管理一类企业。评为出口管理一类企业的A级纳税人,享受以下便利措施: A.国税机关受理出口退(免)税正式申报后,经核对申报信息齐全无误的,即可办理出口退(免)税。

B.可优先安排该类企业办理出口退税。

C.国税机关可向该类企业提供绿色办税通道(特约服务区),并建立重点联系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并定期联系企业。

D.可免于对该出口企业的出口物品进行检查、检疫等工作。答案:ABC 4.以下哪几项便利化措施,适用于海关企业信用等级为认证企业的A级纳税人: A.适用较低进出口货物查验率。B.简化进出口货物单证审核。C.优先办理进出口货物通关手续。

D.海关优先为企业设立协调员,解决企业进出口通关问题。E.享受AEO互认国家或地区海关提供的通关便利措施。答案:ABCDE 5.在出入境检验检疫方面奖励措施包括以下哪几项:()

A.适用较低的检验检疫口岸查验率。

B.优先安排免办CCC认证货物担保放行以及后续销毁核销等。C.办理目录外3C和3C证书时,予以优先处理。

D.建立绿色通道,在办理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审批事项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便利服务。

答案:ABCD 6.各单位在日常监管中,发现A级纳税人存在违法失信行为,应采取的措施;()A.及时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反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税务总局 B.一经核实,立即取消其参与守信联合激励资格并及时通报各单位 C.一经核实,停止适用的守信联合激励措施。D.一经核实,列入重点监管范围内。答案:ABC

第三篇:-Portals-145-Download-2009-cor--海关认证企业标准(高级认证)

附件1 海关认证企业标准(高级认证)说

一、关于认证标准的分类

本认证标准分为内部控制、财务状况、守法规范、贸易安全和附加标准,共5大类18条32项。其中前4类为基础标准,第5类为附加标准。

二、关于认证标准的赋分规则

(一)基础标准赋分规则。

赋分选项分为两种,一是“达标”、“不达标”,对应分值为“0”、“-2”;二是“达标”、“部分达标”、“不达标”,对应分值为“0”、“-1”、“-2”。

达标:企业实际情况符合该项标准。该项标准中有分项标准(用(1)、(2)、(3)等表示)的,也应符合每个分项标准。

部分达标:企业实际情况基本符合该项标准。该项标准中有分项标准(用(1)、(2)、(3)等表示)的,也应基本符合每个分项标准。

不达标:企业实际情况不符合该项标准。

相关标准项不适用于该经营类别企业的,海关不再对该项标准进行认证。

(二)附加标准赋分规则。

设定“符合”和“不适用”选项,对应分值为“2”和“0”。附加标准分值最高为“2”,不重复记分。

三、关于认证标准的通过条件

企业同时符合下列两个条件并经海关认定的,通过认证:

(一)所有赋分项目均没有不达标(-2分)情形;

(二)认证标准总分在95分(含本数)以上。

认证标准总分=100+(所有赋分项目得分总和)。

四、关于认证标准的自我评估

企业向海关提出适用认证企业管理申请前,应当按照本认证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并将自我评估报告随认证申请一并提交海关。

五、关于规范改进情形的适用

除本认证标准第12、13、14、15、17、22、23项外,其他项不达标或者部分达标的,允许企业规范改进。规范改进期限由海关确定,最长不超过90日。根据规范改进情况,海关认定是否通过认证。

海关认证企业标准

(高级认证)认证标准 达标情况

一、内部控制标准 达标 0 部分达标-1 不达标-2 不适用 -

(一)组织机 构控制

1.内部组织架构

(1)进出口业务、财务、内部监督等部门职责分工明确。

(2)指定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关务,对企业认证建立书面或者电子档案。2.海关业务培训

(1)企业应当建立海关法律法规等相关管理规定的内部培训制度。

(2)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人员、负责关务的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每年至少参加1次海关法律法规等相关管理规定的内部培训,及时了解、掌握相关管理规定。(二)进出口业务控制 3.单证控制

具备进出口单证复核或者纠错制度或者程序。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在申报前或者委托申报前有专门部门或者岗位人员对进出口单证涉及的价格、归类、原产地、数量、品名、规格等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规范性进行内部复核。报关企业:代理申报前,有专门部门或者岗位人员对委托人提供的监管证件、商业单据、进出口单证等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合理审查。

物流企业:有专门部门或者岗位人员对运输工具进出境申报信息、舱单及相关电子数据、转关单(载货清单)等物流信息的准确性、一致性进行复核。

4.单证保管

(1)按海关要求建立进出口单证管理制度,确保企业保存的进出口纸质和电子报关单证、物流信息档案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与安全性。

(2)妥善保管报关专用印章,以及海关核发的证书、法律文书。5.进出口活动

进出口业务管理流程设置合理、完备,涉及的货物流、单证流、信息流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经抽查,未发现有不符合海关监管规定的情形。

(三)内部审计控制 6.内审制度

(1)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岗位,或者聘请外部专职人员独立对进出口业务等实施内部审计。

(2)每年至少内审1次,建立内审书面或者电子档案。7.责任追究

(1)建立对进出口业务发现问题或者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或者措施。

(2)建立对企业人员和报关人员私揽货物报关、假借海关名义牟利、向海关人员行贿等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或者措施。8.改进机制

(1)建立改进制度或者措施。

(2)对海关要求的规范改进事项,应由负责关务的高级管理人员直接负责具体规范改进实施。

(四)信息系统控制 9.信息系统

具备真实、准确、完整、有效记录企业生产经营、进出口或者代理报关活动的信息系统,特别是财务控制、关务、物流控制等功能模块有效运行。

10.数据管理

(1)生产经营数据以及与进出口活动有关的数据及时、准确、完整录入系统。系统数据自进出口货物办结海关手续之日起保存3年以上。

(2)进出口或者代理报关活动等主要环节在系统中能够实现流程检索、跟踪。11.信息安全

(1)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护信息系统安全,并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

(2)有专门程序或者制度,识别信息系统的非正常使用,包括非法入侵信息系统,篡改或者更改业务数据,并对上述行为有严格的责任追究。信息系统要使用专人账户和密码,并且定期更改用户密码。

(3)有专门程序或者制度,保护系统和数据,有数据恢复、备份等手段防止信息丢失,应用反病毒软件和防火墙技术。

二、财务状况标准

(五)财务状况 12.会计信息

(1)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记录和反映进出口活动的有关情况,财务处理及时、规范。

(2)企业申请认证的,提交当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真实、完整、规范、合法;重新认证的,企业自成为高级认证企业起每年接受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审计报告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真实、完整、规范、合法。13.偿付能力

(1)企业财务的速动比率在安全或者正常范围内。(2)企业财务的资产负债率在安全或者正常范围内。14.盈利能力

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在安全或者正常范围内。15.缴税能力

生产型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上月末固定资产净值不低于其3年内向海关单笔纳税最高额; 非生产型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上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不为负。达标 0 不达标-2 不适用 -

三、守法规范标准

(六)遵守法律法规 16.人员违法

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负责关务的高级管理人员和财务负责人连续2年无故意犯罪记录。

17.企业违法

(1)连续2年无走私犯罪、走私行为。

(2)

非报关企业:连续1年无因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被处罚金额超过3万元的行为; 报关企业:连续1年无因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被处罚金额超过1万元的行为。(3)

非报关企业:1年内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行为的处罚金额累计5万元以下,且违法次数在5次以下或者虽然超过5次,但违法次数与上企业进出口相关单证(报关单及进出境备案清单、运输工具进出境申报信息、舱单及相关电子数据、转关单(载货清单))总票数比例不超过千分之一。(企业自查发现并主动向海关报明,被海关处以警告以及3万元以下罚款的除外)报关企业:1年内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行为的次数不超过上代理申报报关单及进出境备案清单总票数的万分之一,且处罚金额累计3万元以下。(企业自查发现并主动向海关报明,被海关处以警告以及1万元以下罚款的除外)

(七)进出口业务规范 18.注册信息

报关单位:按规定报送《报关单位注册信息报告》,企业及报关人员在海关的注册登记内容与实际相符。

其他企业:在海关的注册登记内容与实际相符。

19.进出口记录

上或者本有进出口活动或者为进出口活动提供相关服务。

20.申报(传输)规范(1)

报关企业:连续4个季度单季报关差错率不超过同期全国平均报关差错率。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连续4个季度单季报关差错率或者所委托报关企业报关差错率不超过同期全国平均报关差错率。物流企业:连续4个季度单季舱单及相关电子数据传输差错率不超过同期全国平均传输差错率,连续4个季度单季运输工具进出境申报信息、转关单(载货清单)等物流信息的申报差错率不超过同期全国平均申报差错率。

(2)连续2个季度单季规范申报率超过90%。

(3)上及本年1至上月手(账)册超期未报核情事不超过1次。21.税款缴纳

(1)上以及本1至上月滞纳税款报关单率不超过5%。

(2)截至认证期间,没有超过法定缴款期限尚未缴纳税款及罚没款项情事。

(八)符合海关管理要求 22.管理要求

(1)连续2年未发现有向海关提供虚假情况或者隐瞒重要事实、拒绝或者拖延提供账簿单证资料、故意转移、隐匿、篡改、毁弃账簿单证资料等逃避海关稽查、逃避税款征缴的情形,或者无正当理由拒不配合海关执法或者管理的情形。

(2)连续2年未发现企业报送信息有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情形。(3)连续2年未发现有假借海关或者其他企业名义获取不当利益的情形。(4)连续2年未发现有向海关人员行贿的行为。

(九)未有不良外部信用 23.外部信用

企业或者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负责关务的高级管理人员、财务负责人连续1年在工商、商务、税务、银行、外汇、检验检疫、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未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失信企业或者人员名单、黑名单企业、人员。

四、贸易安全标准 达标 0 部分达标-1 不达标-2 不适用 -

(十)场所安全控制措施 24.场所安全 企业有检查、阻止未载明的货物和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场所、货物装卸和储存区域的书面制度和程序;进出口货物进出的区域设有隔离设施,以防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1)大门和传达室:车辆、人员进出的大门配备人员驻守。

(2)建筑结构:建筑物的建造方式能够防止非法闯入。定期对建筑物进行检查和修缮,确保其完好无损。

(3)照明:企业生产经营场所配备充足的照明,包括以下区域:出入口,货物装卸和储存区,围墙周边及停车场/停车区域。

(4)报警系统及视频监控摄像机:装配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摄像机,监测以下区域:出入口,货物装卸和储存区,围墙周边及停车场/停车区域,防止未经许可进入货物存储以及装卸区。(5)存储区域:在货物装卸和储存区域,以及用于存放进出口货物的区域,设有隔离设施,以阻止任何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

(6)锁闭装置及钥匙保管:所有内外窗户,大门和围栏都设有足够数量的锁闭装置。管理层或者保安人员要保管所有锁和钥匙。

(十一)进入安全控制措施 25.进入安全

企业实行门禁管理,有实施员工和访客进出、保护公司资产的书面制度和程序。

(1)员工:具有员工身份识别系统,对员工进行身份识别和进入控制。对员工、访客的身份标识(比如钥匙、钥匙卡等)的发放和回收进行统一管理和登记。

(2)访客:对进入企业的访客要检查带有照片的身份证件并进行登记,访客要佩戴临时身份标识并且有内部人员陪同。

(3)未经许可进入、身份不明的人员:有识别、质询和确认未经许可进入、身份不明的人员的程序;发现可疑人员进入的,企业员工要及时报告。

(十二)人员安全控制措施 26.人员安全

企业有审查拟聘员工和定期审查现有员工的书面制度和程序,提供动态的员工清单,包含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担任职位。

(1)聘用前审核:聘用员工前,要对其应聘申请信息(例如就业经历、推荐信等)进行核实。

(2)背景调查:聘用员工前,要对其进行有无违法犯罪记录等安全背景的检查或者调查。一经录用,要根据员工表现,以及对处于重要敏感工作岗位的员工进行定期审查和重新调查。(3)员工离职程序:有书面制度和程序,对离职或者停职员工及时收回工作证件、设备,并禁止其进入企业生产经营场所及使用企业信息系统。

(4)安全培训:要对员工进行供应链安全意识的日常性培训,员工要了解企业应对某种状况以及进行报告的程序。

(十三)商业伙伴安全控制措施 27.商业伙伴安全

企业有评估、要求、检查商业伙伴供应链安全的书面制度和程序。

(1)全面评估:在筛选商业伙伴时根据本认证标准对商业伙伴进行全面评估,重点评估守法合规和贸易安全,并有书面制度和程序。

(2)书面文件:在合同、协议或者其他书面资料中要求商业伙伴按照本认证标准优化和完善贸易安全管理。

(3)监控检查:定期监控或者检查商业伙伴遵守贸易安全要求的情况,并有书面制度和程序。

(十四)货物安全控制措施 28.货物安全

企业有确保供应链中货物在运输、搬运和存放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的措施和程序。(1)装运和接收货物:运抵的货物要与货物单证的信息相符,核实货物的重量、标签、件数或者箱数。离岸的货物要与购货订单或者装运订单上的内容进行核实。在货物关键交接环节有签名、盖章等保护制度。

(2)货物差异:在出现货物溢、短装或者其他异常现象时要及时报告或者采取其他应对措施,并有书面制度和程序。

(十五)集装箱安全控制措施 29.集装箱安全

企业有确保集装箱的完整性,以防止未经许可的货物或者人员混入的措施和程序。

(1)集装箱检查:在装货前检查集装箱结构的物理完整性和可靠性,包括门的锁闭系统的可靠性,并做好相关登记。检查建议采取“七点检查法”(即对集装箱按照以下顺序检查:前壁、左侧、右侧、地板、顶部、内/外门、外部/起落架)。

(2)集装箱封条:已装货集装箱要施加高安全度的封条,所有封条都要符合或者超出现行PAS ISO 17712对高度安全封条的标准,封条有专人管理、登记。要建立施加和检验封条的书面制度和程序,以及封条异常的报告机制。

(3)集装箱存储:集装箱要保存在安全的区域,以防止未经许可的进入或者改装,有报告和解决未经许可擅自进入集装箱或者集装箱存储区域的程序。

(十六)运输工具安全控制措施 30.运输工具安全

企业有确保运输工具(拖车和挂车)的完整性,防止未经许可的人员或者物品混入的书面制度和程序。

(1)运输工具的检查程序:有专门程序或者制度检查出入运输工具,防止藏匿可疑物品。(2)运输工具存储:运输工具要停放在安全的区域,以防止未经许可的进入或者其他损害,有报告和解决未经许可擅自进入或者损害的程序。

(3)司机身份核实:在货物被接收或者发放前,应对装运或者接收货物的驾驶员进行身份认定。

(十七)危机管理控制措施 31.危机管理

企业有应对灾害或者紧急安全事故等异常情况的书面制度和程序。

(1)应急机制:具备对灾害或者紧急安全事故等异常情况的报告、处置等应急程序或者机制。

(2)应急培训:要对员工进行应急培训。

(3)异常报告:发现有灾害或者紧急安全事故等异常情况、非法或者可疑活动,要报告海关或者其他有关执法机关。

五、附加标准 符合 2 不适用 0(十八)加分标准 32.加分项目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海关确认后可以加分:(1)属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

(2)属于国家鼓励和扶持的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之一的企业。

(3)被中国报关协会等全国性行业组织评为优秀报关企业等荣誉称号的。

(4)属于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样本企业,且1年内填报问卷及时率在90%以上、问卷答案与出口增速的吻合度在0.3以上的;或者属于进口货物使用去向调查样本企业、其他统计专项调查样本企业,且1年内填报问卷及时率和复核准确率在90%以上的。

(5)属于积极配合海关开展报关单证企业存单,且连续4个季度单季存单及时率、准确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企业。

第四篇:93关于印发《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的通知

关于印发《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的通知

发改财金【2015】20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机构: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确定的任务分工,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管领域内跨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构建失信市场主体“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框架,营造良好市场信用环境,发展改革委、工商总局、中央文明办、最高人民法院、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计生委、人民银行、国资委、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质检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旅游局、国家网信办、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铁路局、民航局、邮政局、文物局、全国总工会联合签署了《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5年9月14日

附件

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以及《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总体要求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任务分工》明确的实施方案,着力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由发展改革委和工商总局牵头, 中央文明办、最高人民法院、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计生委、人民银行、国资委、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质检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旅游局、国家网信办、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铁路局、民航局、邮政局、文物局、全国总工会就工商总局提出的针对失信企业开展各部门信息共享、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措施达成如下一致意见:

一、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的范围

联合惩戒的对象为违背市场竞争准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存在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制假售假、未履行信息公示义务等违法行为,被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并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予以公示的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以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企业严重违法行为负有责任的企业法人和自然人股东、其他相关人员(以下简称“当事人”)。

本备忘录其他签署部门在履行法定职责过程中记录的,依据法律法规应予以限制或实施市场禁入措施的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和个人,属于当事人范围,应纳入联合惩戒范围。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当事人采取的市场准入和任职资格限制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行业主管部门做出行政处罚和失信评价的当事人应实施本条所列的市场准入和任职资格限制措施。

本条各项限制措施中,“负责人”、“主要负责人”是指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分支机构负责人);“不得从事”是指不得担任相关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一)安全生产领域。

1.限制措施及法律法规依据: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因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受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受处分之日起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一条第三款);

对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负有主要责任的企业,其主要负责人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的矿长(厂长、经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第29项);

3个月内2次或者2次以上发现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仍然进行生产的煤矿,其法定代表人和矿长5年内不得再担任任何煤矿的法定代表人或者矿长(《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第十条第二款);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四十条第一款)。

2.信息提供部门和信息类型:

由安全监管总局和交通运输部等负有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执法职责的部门提供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单位及责任人信息。

3.限制方式:

当事人法定期间内不得担任相关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已担任的责令所在企业办理变更登记。

(二)旅行社经营领域。

1.限制措施及法律法规依据:

被吊销导游证、领队证的导游、领队和受到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处罚的旅行社的有关管理人员,3年内不得从事旅行社业务(《旅游法》第一百零三条); 旅行社被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的,其主要负责人在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被吊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旅行社的主要负责人(《旅行社条例》第六十四条)。

2.信息提供部门和信息类型:

由旅游局提供违法导游、领队、管理人员名单,被吊销经营许可的旅行社主要负责人信息。

3.限制方式:

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内不得担任旅行社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已担任的责令所在企业办理变更登记。

(三)国有企业监督管理领域。

1.限制措施及法律法规依据:

中央企业发生特别重大资产损失,以及连续发生重大资产损失的相关责任人(含调离工作岗位或已离退休的),在1至5年内或者终身不得被中央企业聘用或者担任企业负责人(《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第(三)项、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七条);

国有企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因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被免职的,自免职之日起5年内不得担任国有企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造成国有资产特别重大损失,或者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的,终身不得担任国有企业上述职务(《企业国有资产法》第七十三条)。

2.信息提供部门和信息类型: 由国资委提供中央企业相关当事人名单、任职资格限制期限。

3.限制方式:

当事人在法定或国资委决定的期间内不得担任中央企业及其独资或者控股子企业、其他国有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已担任的责令所在企业办理变更登记。申请成为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不予备案。

(四)饲料及兽药经营领域。1.限制措施及法律法规依据:

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或违反《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相关规定导致相关许可证明文件被吊销、撤销的企业,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10年内不得从事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活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

未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生产、经营兽药或兽药生产、经营许可证被吊销的;提供虚假材料骗取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或者兽药批准证明文件的,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终身不得从事兽药的生产、经营和进出口活动(《兽药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第五十七条)。

2.信息提供部门和信息类型:

对于未取得或被吊销、撤销相关许可证明文件企业的相关当事人名单,由各级农业部门直接通报给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3.限制方式: 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内不得担任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生产经营企业法定代表人,已担任的责令所在企业办理变更登记。申请成为上述企业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不予备案。

(五)食品药品经营领域。

1.限制措施及法律法规依据:

从事生产、销售假药、劣药情节严重的企业或其他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10年内不得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六条);

被吊销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自处罚决定做出之日起5年内不得申请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或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也不得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五条);

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受到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自处分决定做出之日起10年内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因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因出具虚假检验报告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受到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终身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八条第二款)。

2.信息提供部门和信息类型:

由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提供生产销售假药劣药企业相关当事人名单、被吊销许可证单位相关当事人名单、相关食品检验机构当事人名单。3.限制方式:

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内不得担任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检验机构法定代表人,已担任的责令所在企业办理变更登记。申请成为上述企业或机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不予备案。

(六)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及娱乐场所经营领域。

1.限制措施及法律法规依据:

未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擅自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被依法取缔的,自被取缔之日起5年内,其主要负责人不得担任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被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的,自被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之日起5年内,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不得担任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

未取得娱乐经营许可证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被依法取缔的,其投资人员和负责人终身不得投资开办娱乐场所或者担任娱乐场所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娱乐场所因违反《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被吊销或撤销娱乐经营许可证的,自被吊销或撤销之日起,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5年内不得担任娱乐场所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

2.信息提供部门和信息类型: 由文化部提供擅自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的违法当事人(包括企业和自然人)名单;各级公安机关提供在查处治安、刑事案件时发现并取缔的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当事人的名单。

3.限制方式:

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内不得担任同行业企业法定代表人,已担任的责令所在企业办理变更登记;

违法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的企业,其自然人股东和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在法定期间内不得担任相关企业法定代表人,已担任的责令所在企业办理变更登记。

(七)营业性演出经营领域。

1.限制措施及法律法规依据:

因违反《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规定被文化主管部门吊销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或者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责令变更登记的,自受到行政处罚之日起,当事人为单位的,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5年内不得担任文艺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或者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当事人为个人的,个体演员1年内不得从事营业性演出,个体演出经纪人5年内不得从事营业性演出的居间、代理活动。因营业性演出有《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禁止情形被文化主管部门吊销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或者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责令变更登记的,不得再次从事营业性演出或者营业性演出的居间、代理、行纪活动(《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2.信息提供部门和信息类型:

由文化部提供相关当事人名单及吊销营业性演出许可证原因。

3.限制方式:

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内不得担任文艺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或者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已担任的责令所在企业办理变更登记。申请成为上述企业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不予备案。

(八)出版经营领域。

1.限制措施及法律法规依据:

出版经营企业被吊销出版许可证、出版物进口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的,自被吊销之日起,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10年内不得担任出版、印刷或者复制、进口、发行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出版管理条例》第七十一条);

印刷企业被处以吊销许可证行政处罚的,其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自许可证被吊销之日起10年内不得担任印刷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从事其他印刷品印刷经营活动的个人被处以吊销许可证行政处罚的,自许可证被吊销之日起10年内不得从事印刷经营活动(《印刷业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

音像出版企业被吊销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复制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的,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自许可证被吊销之日起10年内不得担任音像制品出版、制作、复制、进口、批发、零售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从事音像制品零售业务的个体工商户被吊销许可证的,自许可证被吊销之日起10年内不得从事音像制品零售业务(《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

2.信息提供部门和信息类型:

由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提供相关当事人名单。

3.限制方式:

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内不得担任相关出版经营、印刷经营、音像出版经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已担任的责令所在企业办理变更登记;当事人为个体工商户的,法定期间内不得从事音像制品零售、印刷经营活动。

(九)电影经营领域。

1.限制措施及法律法规依据:

电影经营企业被吊销摄制电影许可证、电影片公映许可证、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许可证的,自被吊销之日起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5年内不得担任电影片的制片、进口、出口、发行和放映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个人未经批准擅自从事电影相关活动的,自被查处之日起5年内不得从事相关电影业务(《电影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

2.信息提供部门和信息类型: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提供相关当事人名单,并注明具体限制领域。3.限制方式: 违法企业相关当事人法定期间内不得担任相关电影企业法定代表人,已担任的责令所在企业办理变更登记。申请成为上述企业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不予备案。

(十)建筑施工领域(含施工、勘察、设计和工程监理)。

1.限制措施及法律法规依据:

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未按规定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受到撤职处分或被判处刑罚的,5年内不得担任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六十六条第三款、《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第三十二条第二款)。

2.信息提供部门和信息类型:

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提供相关当事人名单。

3.限制方式:

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内不得担任建筑施工企业、项目企业法定代表人,已担任的责令所在企业办理变更登记。

(十一)电子认证领域。

1.限制措施及法律法规依据:

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被吊销电子认证许可证书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10年内不得从事电子认证服务(《电子签名法》第三十一条)。

2.信息提供部门和信息类型: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供相关当事人名单。3.限制方式:

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内不得担任电子认证服务企业法定代表人,已担任的责令所在企业办理变更登记。申请成为上述企业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不予备案。

(十二)证券期货市场监督管理领域。

1.限制措施及法律法规依据:

对于被证监会依法撤销任职资格或从业资格、采取市场禁入措施或者宣布为期货市场禁止进入者的当事人,在法定或证监会决定的期间内依法不得从事证券、期货业务或者担任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或上市公司等公众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证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二百零九条、第二百三十三条等,《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一百二十一条、第一百四十九条等,《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七十八条,《证券市场禁入规定》等)。

2.信息提供部门和信息类型:

由证监会提供依法撤销任职资格或从业资格、采取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及宣布为期货市场禁止进入者的当事人信息。

3.限制方式:

当事人在法定或证监会决定的期间内不得从事证券、期货业务或者担任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或上市公司等公众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已从事相关业务或担任相关职务的,责令所在企业办理变更登记。申请从事证券、期货业务或者担任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或上市公司等公众公司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不予备案。

(十三)普遍性限制措施。

1.限制措施及法律法规依据:

公司、企业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其法定代表人对此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年内不得担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款第(四)项、《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定》第四条第(六)项)。

企业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忠实义务、勤勉义务,致使所在企业破产的,自破产程序终结之日起3年内不得担任任何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定》第四条第(五)项、《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破产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二款);

因相关犯罪行为被判处刑罚的自然人,执行期满未逾5年,或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5年的;或者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的,不得担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款第(二)、(五)项,《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定》第四条第(二)、(四)、(七)项)。

2.信息提供部门和信息类型:

由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提供已审结的破产类案件当事人信息、自然人犯罪被判处刑罚的信息,以及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3.限制方式:

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内不得担任任何公司法定代表人,已担任的责令所在企业办理变更登记。当事人申请成为企业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不予备案。

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各部门的协同监管措施

各部门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共享监管信息和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协同监管,依照各自职能对当事人实施如下监管和处罚。

(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当事人限期办理变更、注销登记或吊销营业执照。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业审批部门在对监管领域内严重违法失信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或撤销、吊销、注销、缴销其许可证后,可将当事人信息通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要求或强制其退出市场。

根据国务院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安排,将“先证后照”调整为“先照后证”的行业,以调整后的法律法规为准。

1.政府采购供应商存在违法行为被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处罚,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政府采购法》第七十七条,财政部提供)。

2.被公安部门注销经营许可证的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应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销或变更登记,拒不办理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省级公安机关向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供)。3.环境保护部门吊销或收缴企业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应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环境保护部提供)。

4.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从事非法经营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部门依法取消其中介服务资格,限期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销或变更登记,拒不办理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管理规定》第十三条、《教育部关于做好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审批权下放有关事项的通知》,教育部提供)。

5.被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吊销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应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销或变更登记(《种子法》第七十三条,农业部、林业局提供)。

6.非法招用未成年人、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八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提供)。

7.企业经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将童工交送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六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提供)。

8.劳务派遣单位办理变更、注销劳务派遣行政许可证的,应当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第十六条、第二十六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提供)。9.快递企业被吊销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的,应当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邮政法》第八十一条第二款,邮政局提供)。

10.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事违法违规经营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许可证,限期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销或变更登记,拒不办理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就业促进法》第六十五条、《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第七十四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提供)。

11.建筑施工企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被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吊销全部资质证书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建筑法》第七十六条、《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七十五条,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等提供)。

12.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弄虚作假,骗取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资质证书,被规划部门收回资格证书的,应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销登记;不办理注销登记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提供)。

13.被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应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销或变更登记(《药品管理法》第一百条,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提供)。14.被依法注销、撤销、吊销食品流通许可证的,或者食品流通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应当申请变更登记或者办理注销登记(《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提供)。

15.纳税人不办理税务登记的,由税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经税务部门提请,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条,税务总局提供)。

16.文艺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被文化主管部门吊销营业性演出许可证的,应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销或变更登记,逾期不办理的,吊销营业执照;演出场所经营单位、个体演出经纪人、个体演员被文化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营业性演出经营活动的,应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销或变更登记;逾期不办理的,吊销营业执照(《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文化部提供)。

17.娱乐场所被吊销或者撤销娱乐经营许可证的,应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销或变更登记;逾期不办理的,吊销营业执照(《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五十四条,文化部提供)。

18.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被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的,应当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逾期未办理的,吊销营业执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文化部提供)。

19.违反《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被吊销许可证的,应当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逾期未办理的,吊销营业执照(《文物保护法》第六十六条、第七十三条、《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文物局提供)。

20.出版经营企业、电影经营企业、音像制品经营企业、印刷业经营者被处以吊销许可证行政处罚的,应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销或变更登记;逾期不办理的,吊销营业执照(《出版管理条例》第七十条、《电影管理条例》第六十三条、《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印刷业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提供)。

(二)各部门将许可、处罚信息和案件线索通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定职责进行监管。

1.网信部门发现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存在严重违规失信行为依法应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的,移送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查处(《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网信办提供)。

2.公安部门消防机构应当将发现不合格的消防产品和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的情况通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生产者、销售者依法及时查处(《消防法》第六十五条第三款,各级公安机关提供)。

3.工业和信息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发现擅自生产、销售未经国家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许可生产的机动车,以及生产、销售拼装或者擅自改装的机动车的,通报或移交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对生产者、销售者依法及时查处(《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三条第三款、第四款,工业和信息化、公安部门提供)。4.各级农牧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带有广告审查批准号的《兽药广告审查表》寄送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备查;广告审查批准号作废后,各级农牧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有关材料送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查。(《兽药广告审查办法》第九条第二款、第十五条,农业部提供)。

5.农业部门应当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以及依法吊销或注销许可情况通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种子法》第七十三条,农业部提供)。

6.对无营业执照或者已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有劳动用工行为的,由劳动保障部门及时通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查处取缔(《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三十三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提供)。

7.无营业执照、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的单位以及未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使用童工或者介绍童工就业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罚后,将非法单位信息通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查处(《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九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提供)。

8.投标人串通投标、以行贿谋取中标情节严重的,中标人将中标项目转让、分包给他人情节严重的,中标人不按照与招标人订立的合同履行义务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招标投标法》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四条第二款、第五十八条、第六十条第二款、《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七条、第六十八条第三款,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交通部、商务部、铁路局、民航局、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供)。9.对广告媒介资质证明(如播出机构许可、出版许可)失效或被吊销的,各级新闻出版广电部门应当将相关情况通报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撤回其广告经营许可证(《广告管理条例》第六条第(二)项、第十八条第(七)项、《广告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九条第(二)项、第十五条,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提供)。

10.医疗器械广告审查机关应在收回、注销或者撤销医疗器械广告批准文号后5个工作日内通知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该广告继续发布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理(《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提供)。

11.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有违法发布保健食品广告行为的,应当移送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的撤销或者收回保健食品广告批准文号的决定,应当抄送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查,同时向社会公告处理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违法保健食品广告公告》抄送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二十三条,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提供)。

12.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有违法发布食品(食用农产品)广告行为的,应当移送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食品广告监管制度》第八条,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提供)。

13.对违法发布的药品广告,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移送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广告监督管理机关)查处(《药品广告审查办法》第二十六条,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提供)。14.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许可、依法吊销或者注销许可的情况及时通报有关公安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提供)。

15.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在撤销《医疗广告审查证明》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通知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予以查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卫生计生委提供)。

16.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将作出的相关产品吊销生产许可证的行政处罚决定及时通报发展改革部门、卫生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六十五条第一款,质检总局、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提供;《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八十六条,铁路局提供)。

17.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易制毒化学品相关许可以及依法吊销许可的情况通报公安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安全监管总局、商务部、卫生计生委、海关总署、发展改革委、交通部、环境保护部提供)。

18.地方质检部门应当将其作出的对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的产品未经认证擅自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的违法行为查处决定,及时通报发展改革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认证认可条例》第六十七条,质检总局提供)。19.对未取得地质勘察资质证书,擅自从事地质勘察活动的企业,由国土资源部门依法查处,并将有关情况及时通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理(《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国土资源部提供)。

20.有关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将出租汽车相关许可以及变更许可的情况通报公安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第十八条,交通运输部提供)。

(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向各相关部门提供企业登记、监管、行政处罚信息,为其准入审批和行业监管提供参考依据。

1.根据有关规定,协助人民法院查询有关主体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对外投资,以及受处罚等情况及原始资料(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已经公示的信息除外);对冻结、解除冻结被执行人股权、其他投资权益进行公示;因人民法院强制转让被执行人股权,办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变更登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最高人民法院 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加强信息合作规范执行与协助执行的通知》第七条)。

2.向网信部门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单位违法记录、行政处罚信息(《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3.向财政部门提供政府采购供应商、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违法记录、行政处罚信息(《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五项、《资产评估机构审批和监督管理办法》第三条、《注册会计师法》第五条)。

4.向银行、税务、海关部门提供核准外国企业注销信息(《外国(地区)企业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登记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第二款)。

5.向证监会提供有关上市公司、发行人、非上市公众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等违法记录、行政处罚信息(《证券法》第十三条第三项、第五十五条第三项、第六十条第一项、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二项、第一百六十九条、第一百七十九条、《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十三条第三项、《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第四项、《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的规定》第九条第一款第三项)。

6.向银监会提供相关企业基础信息和行政处罚信息(《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五条、《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九条、《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一条)。

7.向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人民银行)提供企业信息和相关个人信息(《反洗钱法》第十一条第一款)。

8.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提供企业成立、终止情况(《社会保险法》第五十七条第三款)。

9.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供有关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的金融机构的基础信息和行政处罚信息(《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第92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10.向发展改革委提供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信息,企业债券发行人、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等违法记录、行政处罚信息(《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第十三条、《证券法》第十条、《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进企业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附件《关于进一步规范企业债券发行行为及贯彻廉政建设各项要求的意见》第五条、《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加强企业发债过程中信用建设的通知》第一条至第六条、《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简化发行核准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二条)。

11.向商务、公安等部门提供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合伙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信息(《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十五条、《外国企业或者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合伙企业管理办法》第五条第三款、第九条)。

12.向公安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生产、经营易制毒化学品企业依法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情况(《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

13.向有关部门提供直销企业和直销员行政处罚信息、有关单位和人员传销行政处罚信息(《直销管理条例》第六条、《禁止传销条例》第二十四条至二十七条)。

14.向税务部门定期通报市场主体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以及吊销营业执照信息(《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十一条)。15.向文化部门提供演出场所经营单位查处、取缔信息,对营业性演出广告的处罚信息,娱乐场所处罚信息(《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第二款、第三十五条、第四十八条第二款)。

16.向农业、林业主管部门提供种子生产、经营者营业执照办理、变更或注销情况和行政处罚信息(《种子法》第二十六条、第五十九条)。

17.向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出版企业、出版物进口经营企业变更、注销、行政处罚信息(《出版管理条例》第六条)。

18.向检验检疫部门提供有关企业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信息(《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企业管理办法》第五条)。

19.向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供出租汽车经营企业设立、变更、注销、行政处罚信息(《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第八条至第十一条)。

除向以上列明的各相关部门提供信息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还应按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工商行政管理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暂行规定》的要求,将市场主体登记、监管、行政处罚和企业自行申报的有关信息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公示和共享。

企业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被行业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的,应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中国”网站进行公示。未依法公示信息,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以及具有其他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情节严重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各部门办理本领域内行政审批时,相关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明确将企业诚信状况或无违法记录作为审批条件的,应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上公示的信息作为重要参考。

四、各部门对当事人采取的联合惩戒措施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外的其他各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确定的原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根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共享的信息和数据,依法对存在经营异常和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当事人在本领域内的经营活动采取下列一种或多种惩戒措施,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目标。

(一)限制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

1.惩戒措施:

(1)当事人在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活动中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定情节严重,确需采取措施制止违法网站继续从事违法活动的,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网站违法行为做出行政处罚后需要关闭违法网站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依照有关规定,提请电信主管部门依法责令停止违法网站接入服务,关闭违法网站;

(2)对当事人申请增值电信业务进行限制。2.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 《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第四

十五、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十三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二十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四条;

《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第四条第(十五)项;

《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第一条。

3.联合惩戒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网信办。

(二)限制担任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1.惩戒措施:对所任职的公司、企业因经营不善破产清算或者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负有个人责任的董事、监事、厂长、高级管理人员,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不得担任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

2.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

《证券法》第一百零八条第(一)项、第一百三十一条; 《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九条;

《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第十九条第(一)项;

《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十五条第(二)项。

3.联合惩戒部门:证监会。

(三)融资授信限制。

1.惩戒措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征信机构依法采集当事人违法信息并向金融机构提供查询服务,作为融资授信活动中的重要参考因素。

2.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

《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五条;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三条、第十八条、第二十一条;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第三十条;

《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第四条第(十五)项;

《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

3.联合惩戒部门:人民银行、银监会。

(四)限制部分高消费行为。

1.惩戒措施:对因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行政处罚,并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当事人,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书》确定的给付义务的,由执行法院依法限制其高消费行为。

2.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一条、第三条。

3.联合惩戒部门:最高人民法院、民航局、铁路局。

(五)限制取得政府供应土地。

1.惩戒措施: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和数据,在供应土地时进行必要限制。

2.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第三十条;

《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第四条第(十五)项;

《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第一条;

《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十八条。

3.联合惩戒部门:国土资源部。

(六)限制参与政府采购活动。

1.惩戒措施:对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依法限制其参与政府采购活动。

2.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

《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第(五)项;

《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第一条;

《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十八条。

3.联合惩戒部门:财政部。

(七)限制参与工程招投标。1.惩戒措施:对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参与依法进行投标项目投标活动的行为予以限制。

2.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

《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十八条;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第二十条第(三)项、第(五)项;

《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第四条第(十五)项。

3.联合惩戒部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

(八)限制成为海关认证企业。

1.惩戒措施:当事人申请适用海关认证企业管理的,海关不予通过认证。

2.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

《海关认证企业标准》(海关总署2014年第82号公告)第9条。

3.联合惩戒部门:海关总署。

(九)限制证券期货市场部分经营行为。

1.惩戒措施:证监会在审批证券、基金管理公司及期货公司设立、变更、从事相关业务等行为时,将企业信用信息作为重要参考,对于当事人的申请从严掌握或不予批准。

2.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 《证券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投资基金法》、《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3.联合惩戒部门:证监会。

(十)禁止受让收费公路权益。

1.惩戒措施:禁止当事人受让收费公路权益。2.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

《收费公路权益转让办法》第十二条第二款。

3.联合惩戒部门:交通运输部。

(十一)限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1.惩戒措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当事人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予以限制。

2.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

《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第四条第(十五)项;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六条第(十三)项。

3.联合惩戒部门:安全监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

(十二)限制取得政府资金支持。

1.惩戒措施:限制当事人取得政府资金支持。2.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

《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第二部分第(一)条。3.联合惩戒部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十三)限制企业债券发行。

1.惩戒措施:对当事人申请公开发行企业债券的行为进行限制。

2.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简化发行核准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财金〔2008〕7号)第二条第(七)项;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人民银行 中央编办关于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若干意见》(发改财金〔2013〕920号)。

3.联合惩戒部门:发展改革委。

(十四)限制取得生产许可。

1.惩戒措施: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对当事人申请生产许可证予以限制。

2.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九条第二款;

《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第四条第(十五)项。

3.联合惩戒部门:质检总局。

(十五)列为检验检疫失信企业。

1.惩戒措施:将当事人列为出入境检验检疫信用D级企业,实行限制性管理措施。

2.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

《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办法》第三条; 《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信息采集条目及信用等级评定规则》。

3.联合惩戒部门:质检总局。

(十六)限制获得相关荣誉。

1.惩戒措施:各部门在本行业、本领域内向企业和个人颁发荣誉证书、嘉奖和表彰等荣誉性称号时,须将其恪守信用作为基本条件;对于评选周期内有失信及严重违法情形的当事人不予颁发荣誉称号,已取得的荣誉称号应予撤销。

2.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

《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第四条第(十五)项;

《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十八条。3.联合惩戒部门:各有关部门。

(十七)通过主要新闻网站向社会公布。

1.惩戒措施:工商总局在门户网站公布失信企业相关信息的同时,通知国家网信办协调相关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向社会公布。

2.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九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三条。3.联合惩戒部门:国家网信办。(十八)其他联合惩戒措施。除上述第(一)至(十七)项规定的惩戒措施外,本备忘录签署各部门依据本领域内法律法规规章正在实施的,针对未年检企业的限制、禁入和其他惩戒措施,应适用于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当事人。

五、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的实施方式

1.本备忘录所列各部门应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或专线传输等方式交换数据、共享信息,并通过本备忘录所列的方式和规程,依法对当事人进行联合惩戒。同时,建立惩戒效果定期通报机制,各部门定期将联合惩戒措施的实施情况通报给发展改革委和工商总局。

2.工商总局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各部门提供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基本信息。

3.工商总局企业监督管理局与各部门有关司局建立信息交换机制,定期将全国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包含企业名称、注册号、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列入原因、对其他严重违法行为负有责任的投资人和其他相关人员姓名及身份证件号码、违法性质、处理结果等信息)提供给各部门。各部门在接到数据后,依法在审批和监管过程中对当事人的行为予以限制或禁止。

4.工商总局和各部门分别建立相应工作机制,指导和要求本系统内部各层级单位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交换机制,定期共享监管信息和数据,以进行联合惩戒。

六、附则 1.各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积极落实本备忘录规定的惩戒措施。2.本备忘录签署后,各部门、各领域内相关法律法规修改或调整,与本备忘录不一致的,以法律法规为准。

3.数据交换和共享具体事宜,由工商总局与各部门进一步协商明确。

第五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办法》(附英文版)

2006-10-10 15:33:24 点击数:1104 评论共:0条 收藏此页 推荐阅读

第一条 为了便利企业货物的合法进出口,促进企业自律守法,有效实施海关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系指与进出口活动直接有关的企业、单位,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贸公司、有进出口权的商业物资企业、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加工贸易经营单位和接受委托加工企业、经营保税仓储业务的企业、使用或者经营减免税进口货物的企业、从事报关业务的企业、承接海关监管货物运输的企业、设有存放海关监管货物仓库的企业、免税外汇商品经营单位及海关总署规定的从事与进出口活动直接有关的其他企业。

第三条 海关根据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报关情况、遵守海关法律法规情况等,设置A、B、C、D四个管理类别,对企业实施动态的分类管理。

第四条 企业适用的管理类别由企业所在地主管海关审定,其中适用A类、D类管理的企业名单报海关总署备案。海关总署将适用A类管理的企业名单抄送外经贸部。

第五条 B类和C类管理由主管海关统一布置在本关区范围内实施。A类和D类管理由海关总署统一布置在全国海关范围内实施。

第六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经向主管海关申请并经海关审核确定的,海关实施A类管理,其年进出口总额3000万美元以上或出口总额达到2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贸公司和自营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机电产品自营出口额达到500万美元以上)的生产企业可予以优先考虑。

(一)注册登记二年以上,并且

(1)连续二年无走私违规行为记录;

(2)连续二年无拖欠海关税款情事;

(3)连续二年加工贸易合同按期核销;

(4)进口海关必检商品签定免验协议后二年内无申报不实记录;

(二)向海关提供的单据、证件真实、齐全、有效;

(三)有正常的进出口业务;

(四)会计制度完善:财务帐册健全,科目设置合理,业务记录真实可信;

(五)指定专人负责海关事务;

(六)连续二年报关单差错率在5%以下;

(七)凡设有存放海关监管货物仓库的企业,其仓库管理制度健全,仓库明细帐目清楚,入库单、出库单(包括领料单)等实行专门管理,做到帐货相符。

第七条 企业向海关申请实施A类管理时应当向主管海关提交书面申请报告。企业申请时有弄虚作假或所呈不实者,海关两年内不受理对其实施A类管理的申请。企业提交申请报告应随附下列文件一式二份:

(一)外经贸主管部门或其他主管部门批准经营的有效文件的副本或复印件;

(二)企业年审合格证明;

(三)企业对照本办法第六条所列条件进行自我评估的报告;

(四)经本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签字并加盖公章的《企业状况调查表》;

(五)企业注册所在地外经贸主管部门出具的书面意见。

第八条 海关应严格审核企业提交的有关文件和档案资料,根据企业实际通关情况进行审定,符合条件的予以核准,并在30日内通知企业。

第九条 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海关实施C类管理:

(一)一年内出现两次违规行为,或偷逃应缴税款5万元人民币以上、不满50万元人民币的;

(二)拖欠海关税款1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

(三)帐册管理混乱,帐薄、资料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进出口业务情况的;

(四)遗失重要业务单证或拒绝提供有关帐薄、资料,致使海关无法监管的;

(五)不按规定办理加工贸易合同核销手续的;

(六)一年内报送单差错率在10%以上的;

(七)出借企业名义,供他人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纳税等事宜的;

(八)在进出口经营活动中被外经贸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或警告等行政处罚的。

第十条 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海关实施D类管理:

(一)二年内走私偷逃应缴税款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多次走私应累计);

(二)伪造、涂改进出口许可证或批件的;

(三)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物品的;

(四)拖欠海关税款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五)利用假手册、假报关单、假批件骗取加工贸易税收优惠的;

(六)在承运监管货物的运输工具上私设夹层、暗格的;

(七)被外经贸主管部门暂停或撤销对外贸易经营许可的;

(八)已构成走私罪并经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十一条 凡经审核不符合A类管理条件且未发生本办法第九条和第十条所列情形者,海关实施B类管理。

第十二条 适用A类管理的企业名单由海关总署下发各海关执行,在实行常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提供以下便利:

(一)在海关业务现场设专门窗口,优先办理货物申报、查验和放行手续;并应企业要求,优先实行“门对门”验货。

(二)对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经海关总署批准,可实行海关派员驻厂监管或计算机联网管理。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实行银行保证金台帐制度。

(三)对按规定允许担保的货物,海关凭企业提交的保函验放,免收保证金;

(四)对企业进口海关必检商品目录中的商品可免予取样化验。

(五)为企业优先提供EDI联网报关的便利。

(六)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可向外经贸部申报成立进出口公司,海关优先为其办理报关注册登记手续。

第十三条 海关对适用B类管理企业实行常规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 海关对适用C类管理的企业实行包括以下措施在内的重点监管:

(一)对按规定允许担保的货物必须提交保证金;

(二)办理加工贸易合同登记备案必须按规定的比例交纳保证金;

(三)对其经营活动列入稽查重点;

(四)对其进出口货物实行重点查验;

(五)不予办理异地报送备案;

(六)将有关情况通报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

第十五条 海关对适用D类管理的企业采取以下措施;

(一)不予办理新的加工贸易合同备案;

(二)进出口货物逐票开箱查验;

(三)按有关规定暂停企业报送资格,或暂停企业载运海关监管货物业务资格,暂停企业保税存储业务资格;

(四)情节严重的按有关规定取消企业报送资格,或取消企业载运海关监管货物的业务资格,取消企业保税存储的业务资格。

(五)将有关情况通报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由外经贸部或其授权的省级外经贸主管部门根据《对违规、走私企业给予警告、暂停或撤销对外贸易、国际货运代理经营许可行政处罚的暂行规定》对企业进行行政处罚。

第十六条 海关对企业实施动态的分类管理。一经发现企业发生本办法第九条和第十条所列情事的,海关立即对其管理类别进行相应调整,实施C类或D类管理。其中对调整前适用A类管理的企业,主管海关应通知企业不再对其实施A类管理,并将调整结果7日内报海关总署。由海关总署通报全国海关,同时抄送外经贸部。

第十七条 适用D类管理的企业在二年内没有再发生本办法第十条所列情事的,海关对其实施C类管理;适用C类管理的企业在一年内没有发生本办法第九条和第十条所列情事的,海关对其实施B类管理。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海关总署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1999年6月1日起实施。1988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信得过企业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Measures of the Customs for Adopting Classified Administration over Enterprises Order <1999> No.71 of the GAC, ShuJian <1999> No.240

March 31, 1999

The “Measures of the Custom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Adopting Classified Administration over Enterprises” is hereby promulgated and shall come into force on June 1,1999.The “Administration Measures of the Custom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Creditable Enterprises” which was implemented by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 on May 1,1988 is repealed simultaneously.Attachment:

Measures of the Custom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Adopting Classified Administration over Enterprises

Article 1 These Measures are formul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ustoms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lawful import and export of goods of the enterprises, promote the self-discipline and law-abidance of the enterprises and effectively operate the Customs' administration.Article 2 “Enterprises” mentioned in these Measures shall be the enterprises and units directly involved in import and export activities, including: enterprises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foreign trade companies, commercial materials enterprises having the import and export right, production enterpris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cademies and institutes having the self-operating import and export right, processing trade operating units and processing deal enterprises, enterprises engaging in bonded warehousing operations, enterprises using or dealing in tax-reduced or exempted import goods, enterprises engaging in Customs declaration services, enterprises transporting goods under Customs control, enterprises having warehouses for goods under Customs control, units dealing in duty-free foreign exchange commodities and other enterprises directly involved in import and export activities as stipulated by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Article 3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nterprises'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situations, Customs declaration conditions and abidance of Customs law and regulations, the Customs introduces A, B, C and D administration classes and shall adopt the dynamic classified administration over the enterprises.Article 4 The administration classes applicable to the enterprises shall be examined and determined by the competent Customs offices in the places where the enterprises are located respectively.Of them, the list of the enterprises under A-or D-class administration shall be submitted to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 for the record.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 shall send a copy of the list of the enterprises under A-class administration to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Article 5 The B-or C-class administration shall be organized and adopted by the competent Customs offices Within their respective Customs areas.The A-or D-class administration shall be organized and adopted by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 within all Customs areas throughout the country.Article 6 If an enterprise meets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 the competent Customs office shall,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by the enterprise and upon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by the Customs, adopt A-class administration over the enterprise.If a foreign trade company has its annual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at or more than US$30 million or its annual export volume at or more than US$20 million or a production enterprise has its self-operated export volume at or more than US$10 million(its self-operated export volum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products at or more than US$5 million), it may be considered in priority.(1)It has been registered for two years or more, and

1.It has no record of smuggling or irregularities for two consecutive years;

2.It has no record of default of Customs duty for two consecutive years;

3.Its processing trade contracts have been verified and written off on time for two consecutive years;and

4.It has no record of unauthentic declaration within two years after the inspection exemption agreement for the commodities that must be inspected by the Customs office is signed;

(2)The documents and certificates submitted by it to the Customs are authentic, complete and valid;

(3)It has normal import and export business operations;

(4)Its accounting system is perfect: sound financial and accounting books, reasonable account items and authentic and feasible business records;

(5)It has appointed special persons responsible for Customs matters;

(6)The error rate of its Customs declaration forms is below 5% for two consecutive years;and

(7)If an enterprise has the warehouses for storing the goods under Customs control, its 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 is sound, its warehouse detail accounts are clear, its warehouse-in and warehouse-out slips(including materials acquisition slips)are specially controlled, and its account records are consistent with its goods.Article 7 When an enterprise applies for A-class administration to the Customs, it shall submit a written application to the competent Customs office.If an enterprise resorts to deception or files a unauthentic application, the Customs shall not accept its application for A-class administration within two years.In submitting the written application, the enterprise shall submit the following documents in two copies simultaneously:

(1)duplicate copy or photocopy of the valid document approving its business issued by the competent department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or by any other competent department;

(2)annual enterprise examination certificate;

(3)self-appraisal report of the enterprise against the requirements listed in Article 6 of these Measures;

(4)Enterprise Survey Form signed by the legal representative or his authorized representative of the enterprise and affixed with its official seal;and

(5)written comments issued by the competent department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the place where the enterprise is registered.Article 8 The Customs shall strictly examine the relevant documents and archive materials submitted by the enterprises, shall make the examination according to their actual Customs passage, shall approve the enterprises if they meet the requirements and shall notify the enterprises within 30 days.Article 9 If an enterprise has any of the following circumstances, the Customs shall adopt C-class administration over it:

(1)It has irregularities twice in one year or dodges or evades the duty payable totaling more than 50,000 Renminbi yuan but less than 500,000 Renminbi yuan;

(2)It defaults the Customs duty totaling less than 1 million Renminbi Yuan;

(3)Its management of accounting books is poor or its accounting books and documents fail to truthfully and effectively reflect its import and export business operations;

(4)It loses important business documents or refuses to provide relevant books and materials, thus causing the impossibility of Customs control;

(5)It fails to fulfil the verification and writing-off formalities for processing trade contracts according to the provisions;(6)The error rate of its Customs declaration forms is more than 10% in one year;

(7)It lends the enterprise's name to others for the purpose of Customs declaration and tax payment for import and export goods;or

(8)It has been given such administrative penalties as criticism through circulation of a public notice or warning by the competent department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its export and import business activities.Article 10 If an enterprise has any of the following circumstances, the Customs shall adopt D-class administration over it:

(1)It dodges or evades the duty payable through smuggling totaling more than 500,000 Renminbi yuan within two years(the accumulated amount if several smuggling activities are involved);

(2)It forges or alters the import or export license or document of approval;

(3)It smuggles in goods or articles that are prohibited for import or export by the State;

(4)It defaults the Customs duty totaling more than 1 million Renminbi yuan;

(5)It cheats for tax preference for the processing trade through the means of false manual, false Customs declaration form or false document of approval;

(6)It creates hidden layers or hidden containers in the means of transport used for carrying the goods under Customs control;

(7)It has been suspended or revoked of its foreign trade operation license by the competent department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or

(8)It has committed a crime of smuggling and has been investigated for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according to law by the judicial organ.Article 11 If an enterprise is found through examination as no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A-class administration but does not have the circumstances listed in Articles 9 and 10 of these Measures, the Customs shall adopt B-class administration over it.Article 12 The name list of the enterprises under A-class administration shall be issued by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 to all Customs offices for implementation, and on the basis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gular administration system, the following facilities shall be provided:

(1)Special counters shall be set up at the Customs business sites and the priority facility shall be given to the goods declaration, inspection and release formalities;and at the request of the enterprises, the priority “door-to-door” inspection for the goods shall be carried out.(2)With approval of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 Customs officers may be sent to the factories for control or the computerized administration may be adopted for the enterprises engaging in processing trade.Unless the State provides otherwise, the system of bank guarantee deposit account shall not be required.(3)For the goods for which guarantee is permitted according to the provisions, the Customs shall inspect and release them according to the letter of guarantee submitted by the enterprises and shall not require the money of guarantee.(4)The sample for inspection are not required for the commodities in the catalogue of commodities that must be inspected by the Customs for the enterprise's import.(5)The facilities for the enterprises in offering the EDI Customs declaration shall be provided.(6)The production enterprises and research academies and institutes having the self-operating import and export right may apply to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import and export companies, and the Customs shall give priority to them in completing the Customs declaration registration formalities.Article 13 The Customs shall adopt the regular administration system over the enterprises to which B-class administration is applicable.Article 14 The Customs shall impose the key control on enterprises to which C-class administration is applicable,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measures:

(1)The money of guarantee must be paid for the goods for which guarantee is permitted according to the provisions;

(2)The money of guarantee must be paid according to the set rate in applying for the record of the processing trade contract;

(3)Their business activities shall be put into key auditing and inspection;

(4)Key inspection shall be imposed on their import and export goods;

(5)Their application for Customs declaration and the record at places other their locations shall not be allowed;and

(6)Relevant information shall be reported to the State Economic and Trade and Commission and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Article 15 The Customs shall adopt the following measures over the enterprises to which D-class administration is applicable:

(1)The record for new processing trade contracts shall not be allowed;

(2)Import and export goods shall be inspected one-by-one according to the declaration forms;

(3)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the enterprise's qualifications of Customs declaration, the enterprise's qualifications for transporting goods under Customs control or the enterprise's qualifications for bonded warehousing business shall be temporarily suspended.(4)If the circumstances are serious, the enterprise's qualifications for Customs declaration, the enterprise's qualifications for transporting goods under Customs control or the enterprise's qualifications for bonded warehousing business shall be deprived of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provisions;and

(5)Relevant information shall be reported to the State Economic and Trade Commission and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The Ministry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or its authorized competent department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shall give administrative penalties to the enterprise according to the Interim Provisions on Imposition of Administrative Penalties as Warnings or Suspension or Revocation of the Operation License in Foreign Trade or International Cargo Agency on the Enterprises Committing Irregularities or Smuggling Activities.Article 16 The Customs shall adopt the dynamic classified administration over the enterprises.Once an enterprise is found to have any of the circumstances listed in Articles 9 and 10 of these Measures, the Customs shall immediately make corresponding adjustment in the administration class applicable to the enterprise, and shall adopt C-or D-class administration over it.Of them, if A-class administration is applicable to the enterprise prior to the adjustment, the competent Customs office shall inform the enterprise that it does not adopt A-class administration, and shall report the adjustment result to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 within seven days.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 shall notify all Customs office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nd at the same time, shall send a copy of the adjustment result to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Article 17 If an enterprise to which D-class administration is applicable does not have any of the circumstances listed in Article 10 of these Measures within two years, the Customs shall adopt C-class administration over it;if an enterprise to which C-class administration is applicable does not have any of the circumstances listed in Articles 9 and 10 of these Measures within one year, the Customs shall adopt B-class administration over it.Article 18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se Measures.Article 19 These Measures shall go into effect as of June 1,1999.The Measures for Administration of Trustworthy Enterprises by the Custom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ecame effective as of May 1,1988 shall be repealed simultaneously.

下载印发关于对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实施联合激励的合作备忘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印发关于对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实施联合激励的合作备忘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