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学习主题大全

时间:2019-05-14 15:4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治理论学习主题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治理论学习主题大全》。

第一篇:政治理论学习主题大全

3月10号

华夏之光、时代之魂-----文化强国系列主题 3月25日

促进民族发展,维护民族团结 4月10号

珍惜大学时光,促进学风建设 4月25号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5月10号

青春。时代------大学生理想主义教育 5月25日

提高专业素质,增强社会责任

6月10日

“知团情、学团史,牢记使命跟党走”主题教育 6月25日

爱护环境,营造绿色家园

3月10号

华夏之光、时代之魂-----文化强国系列主题

文化是民族血脉中生生不息地流淌着的血液,始终是民族生存繁衍和国家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源。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领会和掌握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这一指导性文件,落实全会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举措,对于我国整个现代化大局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指导和部署文化体制改革,是这次全会的一个亮点。应该讲,现在是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了。■在准确把握新要求、新趋势、新期待中深化改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所以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历史性的重要决定,是因为在当前,我们要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我们都知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人类社会发展史既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在今天,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所以,我们要准确反映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天下大势,不失时机地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首先,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环顾全球,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变,但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很多挑战。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全球经济治理出现新变革。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个国家各种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和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气候变化、生态恶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新情况下,国际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动、各种信息已经可以通过扁平、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即时传到我国。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在尊重世界文化发展多样性的同时,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有效应对全球发展面临的挑战,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其次,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夯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民族自强能力的重大考验。

再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为了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迈出关键步伐,我们要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生活的新期待。改革使得中国人民在物质生活上富裕起来,同时人民希望改革能够使我们在精神生活上也富足起来。到202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的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期待。据有关部门介绍,在过去五年改革实践中,为了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并已经取得初步进展。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等行业国有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基本完成。全国已经核销事业编制17.2万多个,中央直属单位就核销了近2万名,全国共注销事业单位4300多个。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改革也在不断深化。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形成。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成效也比较显著。新闻出版和广电系统实现政企分开,政府职能进一步转换,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与此同时,怎么样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怎么样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怎么样让人民群众看到更多的文化精品和传世力作;怎么样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怎么样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确保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怎么样坚持以人为本,维护职工权益,妥善解决社会保障衔接、人员分流安置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总之,我们要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生活的新期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3月25日

促进民族发展,维护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加强民族团结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国策,是符合全国广大人民群众情感和意愿的大举。面对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世界政治格局和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中国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大变化的60年。60年来,民族团结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我们可以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中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以上,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的民族团结在维护国家统一和长期稳定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和分量。6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保证了国家长治久安。

3.民族团结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团结就是力量。民族团结形成的力量,既是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重要体现,也极大地影响着综合国力。在综合国力构成中,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固然属于重要因素,但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实力、军事实力,没有民族团结所凝聚的力量来贯穿,终究形不成合力,形不成强大的国力。60年来,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内核,是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60年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这与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产生的巨大力量有着密切关系。

4.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本动力来自全国各族人民。只有各民族大团结,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才能确保各族人民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使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使社会主义制度下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现实的和潜在的积极因素竞相迸发其能量,一切有利于造福社会和人民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真正变为现实。经过60年艰苦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靠的就是全国各族人民精诚团结、万众一心、共同奋斗。

5.民族团结是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客观需要。当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现在所处的战略机遇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民族团结是福,民族分裂是祸。要牢牢抓住并切实用好当前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就必须在全社会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把各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

6.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民族关系和睦,政治就稳定,经济就会发展;民族关系恶化,国家的统一就会受到威胁,经济就会受到破坏。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4月10号

珍惜大学时光,促进学风建设

刚刚进入大学的我们拥有同样青春的面庞、同样的梦想、同样的激情和同样的似水年华。在告别了枯燥乏味的高中生活后,我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希望,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在这里畅游知识的海洋,沐浴文明的阳光雨露,体验非同以往的人生,把自己最美好的光阴谱写在我们人生的大学篇章。有人说成功是源于点滴的积累,梦想的实现也是从零开始,因此从来到大学的第一课----军训开始,我就为自己制定了一个个目标,并为之不断的努力奋进,当然这其中有过心酸,也有过困苦,但在失败和挫折面前我学会了坚强,不会轻言放弃,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正是这一次次的失败经历让我成熟了许多,让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除了抓好学习成绩外,锻炼和拓展个人的能力素质是十分重要的,这其中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际能力等等。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这些能力,刚上大学时我就积极参加学校及院里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查找自己的不足,同时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不断总结,不断积累,取长补短丰富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全方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古人云:朝夕耕耘,图春毕秋实;寒窗苦读,为学有所成。我们带着亲人的期盼来到大学,为的就是在这样一个人生的讲堂里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事,也是为了在这样一个近似于社会的熔炉里,把自己从一块顽石百炼成金,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的认识自我,诠释自我,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大学之路、人生之路。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学会转变,转变自己的习惯,转变自己的认识,转变自己的思想。具体来说好比学习,大学的学习是一个由自觉学习到自发学习的过程,这是从习惯上的改变,除此我们不仅要学习书本的知识,更要通过校园这个窗口去认识和了解整个社会,这是从认识上的转变,通过现在的学习与积累为今后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思想的转变,除了这些转变加之生活靠自理,学习靠自觉,思想靠自律,明确自己该做些什么,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去做。我想这样一定会打造出一个全新的自我,一个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新时代大学生。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高达611万人,创下历史新高。面对如此庞大的就业队伍,给我们这些即将就业的毕业生带来了很大压力。在面对就业问题的时候,我有四个字的心得体会,即“有勇有谋”。“勇”,不是匹夫之勇,而是勇气、信心和信念,心里学上这样讲“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正说明了信念的重要性。大学生毕业之后,初入社会,缺乏经验,容易遭受挫折,这时坚强的勇气和信念是不可缺少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作为我们大学生,也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面对压力,积极应对,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有勇的同时也要有谋,“谋”,不仅指谋略,更一深层次的意思是认清当前形势,把握好机会,抓住用人方心理,投其所好顺势展示自己才华,博取用人方好感,确立就业先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好就业之路的第一步就在于此,把当前的就业压力转化为动力,不灰心不放弃最终实现自己的就业梦想。

4月25号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新形势下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了全面部署,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根据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中央中央《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概括为以下十个方面:

1.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十七届六中全会向全党明确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这对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的重要论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是继我们党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等著名论断之后提出的又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的论断。这一重要论断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用的新阐释,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3.提出了党在发展先进文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4.提出了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5.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全会指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6.提出了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全会强调: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7.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全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8.提出了我国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全会指出:到2020年,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9.提出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基本方针。全会指出:(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3)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4)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5)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10.提出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要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要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5月10号

青春。时代------大学生理想主义教育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胡锦涛同志发表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八荣八耻”的明确要求,第一条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特殊指导意义。

理想主义,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为国家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实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方针,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时效性的要求,以创新的思维,积极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以开拓高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

一、理想主义教育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对伟大祖国无比热爱的深厚感情,首选于对祖国历史、民族文化、国家发展的深刻了解。大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爱国主义知识,但按成才的要求还很不够。所以,在大学阶段,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是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和要求。高校要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总体规划,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性和计划性,并针对各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明确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的重点,全面渗透爱国主义思想。特别是有关近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民族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内容的教学课程和专题讲座,更要发挥各自的爱国主义教育优势。通过对国情、历史的全面深入了解,认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民族精神的崇高,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历史比较、发展比较和中西比较中,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树立和坚定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振兴的理想信念。

二、理想主义教育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与中学生相比,大学生是趋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体。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仅靠单一的课堂教育不易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还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增强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应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机制,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明确“为谁学习,为谁工作”和“做什么人,怎样做人”的问题,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理想主义教育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高品位校园文化,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需要。校园文化的人文环境建设,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主旋律,以学生的内在成长和养成为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共青团组织及学生班级、社团组织的作用,以英模报告、专题讲座、文艺表演、图书阅览、校史展览、研讨会、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及校训、校歌、校报、校刊、橱窗、广播等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依托,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大格局,抵制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与影响,激发大学生勤奋学习、遵纪守法、热爱生活、富于创造的爱国热情。

四、理想主义教育要与国内外重大事件相结合

新世纪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国际国内形势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在诸多因素、诸多矛盾交织发展的情况下,对人们产生较大冲击影响的国内或国际性、地区性的事件会不断发生。这些可预见或难以预见的重大事件,无一不牵涉着那些民族与国家的利益,大多包含着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素材。大学生是不断成长的一代知识新人,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一般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关注度。这种必要的不可避免的关注,是大学生有觉悟的表现。同时,如何适时正确地加以引导,抓住契机进行现实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不可回避而又必须做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五、理想主义教育要与推进改革开放相结合 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必须实行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革开放与爱国主义是贯通和统一的,改革开放是国家民族前途的命脉所系,是爱国主义实践的重要内容。因此,开展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就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来进行,以爱国主义教育推动改革开放,以改革开放促进爱国主义教育。

六、理想主义教育要与师德建设相结合

高校教师不仅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弘扬者、传播者和推动者,而且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面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势,应重点从四个方面加强师德建设:一是要有爱国敬业之德。二是要有为人师表之行。三是要有与时俱进之品。四是有要尊爱学生之情。

5月25日

提高专业素质,增强社会责任

和谐社会是一个文明向上、普遍负责任的社会。没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社会,其凝聚力、动力性和稳定程度就会大大降低。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必须围绕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和增益于社会这一根本方向。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包括三个有机联系的层次:

个人责任,即对自我负责、对家庭负责、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负责。这就要求每一个大学生在德才兼备上下功夫。大学生只有努力做到德才双罄,才能够保证自己在毕业以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不具备生存和发展的素质与能力,是不可能解决好个人问题和家庭问题的,自然也就谈不上履行社会责任。

群体责任。群体是个体和条件的特殊组合,是建立在社会——工作关系与社会心理双重基础上的人群集合体。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系统互动关系。大学生的群体责任是指每个大学生应对整个大学生群体承担的职责、义务和应有的作为。其要旨是:我是一名大学生,无愧于大学生称号;我们是当代大学生,无愧于社会对我们的期待。

社会责任。大学生是肩负社会责任的特殊群体,所谓特殊,是指大学生群体应以优良的品德修养和坚实的知识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就是要树立远大理想,在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体现个性的张扬与发展;就是要培植和巩固诚信、正义与善良的思想品德,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实现自我灵魂的净化和升华;就是要不断激发和强化学习与创新的潜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有所作为;就是要不断弘扬与人民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的民族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中成为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中坚力量。

对个人负责、对群体负责和对社会负责应该是统一的,只有个人和群体的追求符合社会需要,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一致,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和群体的价值。

社会责任的履行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社会实践过程。大学生不仅要搞好学习,而且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责任心为纽带,把自己与社会紧密相联,把自己的学业与祖国的未来紧密相联。

首先,大学生要在人际互动中学会合作与双赢。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包括与家人、与同学、与老师、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人与人交往是一个心理互动过程。我们对别人的自我展现程度、开放程度和诚恳友善的行为,往往会得到对方相应的理解与同情;扩大自我的“开放区域”,缩小自我的“秘密区域”和“盲目区域”,自然而然地会得到别人的良性反馈,获得别人好感。就是说,要了解别人,首先要开放自己;要想得到反馈,首先要接纳别人;做到求大同存小异。这样,人际交往的成功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其次,大学生在校园学习理论的同时应该自觉、有意识地关注社会的变化。无论是理工类的学生还是人文社科类的学生,都应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关注社会进程中的变化。尤其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纵深发展,社会正处于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凸现的时期,大学生更应该关注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特别是民生问题,认真地、理性地探讨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发展态势和解决办法,为社会献计献策。

第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务实精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大学教育的根本原则。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于他们认识国情、了解民情,培养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务实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和途径主要有:调研类,包括专题调查、个案调查等;宣传类,包括文化宣传、法律普及宣传、环境保护宣传等;服务类,包括志愿者服务、医疗服务、挂职锻炼、勤工助学等;帮扶类,包括支教扫盲、扶贫解困、社区援助等;专业类,包括企事业对口见习、科技推广、科研攻关等;综合类,涵盖了以上各类的主要方面。

第四,妥善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在人才资源规模激剧增大、结构急剧变化的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既有有利的条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就业问题,则大学生就无从履行社会责任。大学生就业的出路在于制度创新、教育改革、社会环境优化和大学生群体的自强自立。为此,政府要为完善就业市场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大学教育要在学科结构和素质教育等方面适应就业市场,企业和事业组织要从理念和行为上净化就业市场,大学生在就业前后要增强自身的主体性和自强意识,以积极的姿态和过硬的素质面对就业问题

6月10日

“知团情、学团史,牢记使命跟党走”主题教育

近日,为了进一步推进增强团员意识教育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增进广大团员青年加深对团史、团情的了解,增强团员意识,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我院团总支紧急订购了“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读本”《永恒的青春》和《中国共青团团史》、《五四的光辉》等主题教育资料并组织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活动效果。

11月8日晚,克服了学生学习任务重、程量大等困难,在主教学楼组织团员青年集中观看《中国共青团团史》专题录像片。来自系属各支部的近300名团员青年观看了录像。《中国共青团团史》是由中国青年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专题教育片,该片共分《初展英姿》、《搏击风浪》、《辉煌岁月》、《继往开来》、《走向新世纪》、《凯歌行进》6集,运用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和生动的历史画面,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共青团的重大历史活动,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献出青春热血的青年英烈的丰功伟绩。当看完这些只有在历史课本中才能找到的内容时,广大团员青年们既为积弱积贫的旧中国而伤感,为军阀和帝国主义列强的暴行而义愤,为共青团初建时所经历的各种困难而心酸,更为共青团在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持跟党走、为救亡图存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历史而自豪,更为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而倍感珍惜和幸福,从而进一步坚定了“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决心。

目前,该系由团支部组织的“六个一”和《永恒的青春》学习讨论活动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永恒的青春》是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增强共青团员主题教育读本”,记载了“舍身炸碉堡的战斗英雄董存瑞”、“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雷锋”、“身残志坚、拼搏进取的女青年张海迪”、“司法为民的模范法官宋鱼水”、“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青年风采的姚明”等各行各业涌现出的英雄烈士、青年模范和先进典型的生动事迹和材料,对于引导广大团员青年“以史为鉴、以史育人”,不断加强自身思想政治修养,增强团员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团支部书记均纷纷表示,读本使本次教育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和贴近青年学生实际,进一步增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

6月25日

爱护环境,营造绿色家园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生存家园,可是这个家园却正在被我们制造出来的废气、垃圾等破坏着。我们的生存环境逐渐被各种灾难威胁:森林和草地大片大片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满眼的荒漠;酷暑严寒困扰着人类,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缺水,物种濒临灭绝,垃圾堆成了山,能源告缺,来自大气、水、土地、生物的警告越来越密集的向我们袭来……

想一想以前的地球,曾经那么美丽而富饶,她象母亲一样,不断地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各种资源。而现在,各国因环境保护不当而出现的飓风、暴雪、洪水等自然灾害已比比皆是……给世界人民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损失。联系近来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严重干旱,更是触目惊心,“桂林的山水甲天下”,但现在的漓江大部分河床已经裸露出来,昔日的秀美早已不复存在;同样,贵州的黄果树瀑布也已缩水到往年同期的四分之一左右;由于干旱缺水,云南弥勒县的一个镇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全部绝收,百姓将面临断粮危险;甚至,在云南灾区,一吨河水就已卖到50元。

环境保护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我国政府也早就提出了明确的治理目标。环境保护不仅仅包括动物、森林的保护、防止大气和水的污染这样一些“大事”,也包括我们周围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各种小事。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普通人,虽然不可能都直接从事环保工作,但我们完全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我无法阻止人们乱砍伐为数不多的森林资源。但我可以节约每一张纸,我可以爱护花草树木。我无法阻止人们乱捕乱杀珍稀动物,但我能做到不捕、不吃国家保护的所有动物。我无法阻止工厂、城市生活污水污染江河湖海,但我可以用无磷洗衣粉,可以尽可能地节约用水(生活用水重复使用:洗菜洗手的水积攒起来冲厕所。洗衣的水可以用来拖地,拖完地还可以冲厕所)。我无法阻止铺天盖地的白色垃圾污染环境,但我可以尽可能地少用或不用塑料袋。…….我无法阻止破坏环境的事情太多,但我能做到保护环境的事也不少,我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起。我想,如果人人都这样做,那么我们的生活环境就会减少一些污染。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我们共有的家园,保护环境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历史的车轮正轰隆隆地驶向22世纪,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一个小公民,必须勇敢地站起来,呼吁大家:保护环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缓的地步,我们责无旁货!让我们共同携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爱护我们的地球母亲,拒绝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让土地从贫瘠变为富饶,让地球美景重现,让人类不再有苦难和伤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只有共同关心,才能一起发展,才有美好的前景,那就让我们手牵着手,心连着心,共创绿色环境,让蓝天更蓝,让清水更清,让我们齐心协力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来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第二篇:政治理论学习

衣:1978改革以前人们衣着的特点是:色彩和样式单调,而且数量有限,需要凭布票来购买,改革以后人们衣着的特点是:丰富多彩,而且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表明,在当今社会,服饰不仅仅是遮羞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展示个性、显示风度的一种方式。(一组数据:1977年、1990年、2001年城市居民衣着人均消费分别是12.6元、275.6元、537.5元。)

食: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居民每天只能凭粮票、肉票、菜票领取有限的食粮,七八十年代,百姓都挖窖储藏萝卜、白菜、土豆等蔬菜,粮食以粗粮为主,1978改革开放后,大米等精细口粮成为人们的主食,蔬菜种类日渐丰富,90年代营养搭配、绿色食品、膳食平衡成为百姓饮食“主旋律”。改革开放前,人们的食物匮乏、单调、营养不足,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吃饭问题基本解决,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即吃出营养、吃出文化、吃出健康。

到20世纪末,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分别降低44.5公斤和44.1公斤。城镇居民人均肉禽及其制品消费量增加4.1公斤,人均鲜蛋消费量增加7.2公斤,人均植物油消费量增加3.9公斤。食品消费中,现在与五年前比较:鲜菜增长5.1%,干鲜瓜果类增长10.2%,水产品增长17.5%,奶制品增长3.9倍,在外用餐增长1.6倍。

住: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1978年人均居住面积,城镇只有3.6平方米,农村是8.1平方米。改革开放后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十几年里,中国的城市面貌和百姓住房条件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到2000年,人均居住面积,城镇超过了10平方米,农村超过24平方米。大家请看50—90年代人们居住条件和环境的变化。现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繁华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大都市相媲美。过去中小城市里随处可见的红砖平顶楼房,正逐步被外表装饰漂亮的楼房所取代。中国农村的住房变化同样令人吃惊。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顾云昌说,“这十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发展规模之大、格局变化之快居世界之首

行:改革开放前,农村靠畜力和步行,城市靠公共汽车和自行车,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乘出租汽车和开私家车的人多了起来,除此之外,我国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坐飞机不再是件稀罕事,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占了一定的比重,说明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和改革前交通工具紧张,道路拥挤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50年代人民的生活状况

以山东农村为例,基本上吃不饱。一年当中只有在过节的时候吃上白面,每年大 1 约能分几斤花生。至于所谓“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食不果腹,饿殍遍野。树皮、榆钱叶、野菜、蜥蜴等你所能想象到的,想不到的所有能“吃”的我们朴实的农民都吃过了。没有电、自来水,受教育的少,禁止自由流动,生活在美好的共产主义精神生活里。

吃饱穿暖,这是长期陷于饥寒交迫困境的中国人民的最低要求。旧中国的历代政府不仅没有能解决这一问题,反而加重了人民的灾难。在旧中国,只占农村人口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70%的贫雇农却只占有10%的土地;占人口极少数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垄断着80%的工业资本,操纵着全国的经济命脉。中国人民遭受着地租、赋税、高利贷和工商资本的层层盘剥,其所受的剥削和贫困的程度是世界上罕见的。据统计,1932年,仅苛捐杂税的名目就多达1656种,捐额约占农民收获量的60%至90%。加上反动政府在政治上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充当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大小军阀割据,长期战乱不已,使人民灾骏深重,生存维艰。据估算,旧中国有80%的人长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几乎每年都有几万到几十万人因饥饿而死。一遇自然灾害,更是饿殍遍野。1931年,华东地区水灾,造成370多万人死亡。1943年,仅河南省饿死者就达300万人,另有1500万人靠啃草根、吃树皮度日,濒临死亡边缘。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政府发动内战,榨取民脂民膏,造成经济全面崩溃。1946年,各地饿死1000万人。1947年,全国饥民竟达1亿多人,占当时全国人口的22%。

我所知道的~

1、粮食、肉、布等生活用品都是供给制~凭国家发给你的一定量的票外加人民币购买~

2、那时候三大件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多数人家的电器就是收音机~好一点的人家有个唱片机~

3、电视机刚刚开始进入到广大城乡~~普通城乡的电话还是手摇需要人转接的~商店、饭店都是国营的~基本少有第三产业~ 暂时想到这么多~

开国大典前中国人民的生活

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奋斗了一生的孙中山先生,在抱着事业未竟的遗憾于1925年撒手西归两年后的1927年,蒋介石即背叛了革命,由此激起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人民的反抗,开始了十年内战,接着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

旧中国的工业从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侵略开始,经过了100多年畸型发展,但规模非常之小、产量非常之低。以国民经济经过恢复发展已经达到并超过建国前最高产量的1952年的人均量作为比较,不仅在所有品种中全部低于美国同期的几倍、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于2000多倍,而且在大多数主要品种(如钢材、水泥、发电量、石油、布、食糖等)也低于印度同期很多。但就如此之低的工业生产量中,外国资本还占到约70%,国内资本仅占约30%,而在国内资本中,官僚资本又占统治地位,以1946年为例,官僚资本就占到80%。

旧中国不仅工业规模产量小得可怜,结构还很畸形。生产资料产值很低(约占30%以下),生活消费资料产值较高(约占70%以上)。工业技术水平十分低下,多半从事一些修理和装配。工业布局极不合理,极少一点工业几乎全部集中在沿海几个大一点的城市。如1936年,关内工业产值的94%是由上海、青岛、广州、北平、南京、无锡提供的。广大内地几乎没有近代工业,中等以下城市的所谓工业基本上是一些布坊、染坊、酒坊以及铁匠铺一类的手工业,90%以上的县城没有电力供应,火车、轮船、汽车等现代运输工具要在沿海、沿江或大中城市才能见到,县城以下地方的交通运输连胶皮轮的车辆都很罕见,一般都是些木轮的有的还带个铁箍的牛马车、人力车,而最穷的连这样的车子也没有,就是肩扛人挑。

旧中国虽然有史以来就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但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十分落后,生产效率十分低下。一直到建国前,封建生产关系占据主导地位。大约占农产总数4%的地主占有全国耕地面积的50%,占农产总数70%的贫雇农仅只占15%。生产方式是传统的个体手工劳动,几乎没有任何机械化作业,更没有电力,没有农药,没有化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低,停留在历史上沿袭下来的靠天吃饭的状态。农业产量很低,如1949年全国粮食总产2162亿斤,平均亩产只有142斤,棉花22斤。全国9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但粮食还不能自给。生活方式也与千百年前没有多少不同。农村中绝大多数人家是用“黑油灯”甚至火把照明,一般的中小地主也要穿粗布、也要吃些粗粮、难得常吃细米白面鱼肉,象肥皂、火柴、煤油等日常生活用品是奢侈品,·都要进归,„是一般的百姓用不起的。经济情况好一些的地主才能住上砖瓦房。广大贫雇农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很多人是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常年吃糠咽菜,饥寒交迫,在死亡线上挣扎。农民不仅要承受地主、富农沉重的剥削压迫,还要受卷入国际市场后己侵入中国的帝国主义的剥削压迫,还要承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抓兵抓丁、苛捐杂税。旧中国的万般苦难,尤以农村为甚。

旧中国虽然号称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但是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极为落后。总人口中90%以上是文盲。在农村中,数百上千人的村庄有个小学毕业的,就算个“秀才”了。建国前夕,全国仅有普通高校205所,在校生仅有117000人。旧中国36年中(1912—1947)毕业大学生仅约21万人,每年平均约5800人。因此,旧中国科学技术极其落后,几乎没有像样的科学研究机构。很多有志于科学事业的知识分子也只好到海外飘零。

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由于教育与科学的落后,整个旧中国的文化是被殖民文化、封建文化、官僚文化统治着,人们的思想普遍受到这些反动腐朽文化的奴役、愚昧和禁锢,先进的、革命的思想文化受到极端残酷的封闭、镇压和迫害,人们的思想普遍受到麻痹和毒害,普遍信神、信鬼、信命运。鲁迅把这种旧中国的反动文化统治比喻成“吃人”,算是揭露到骨子里面了。其他许多先进的思想家、文学家也在很多作品中对旧中国做了大量揭露和批判。

由于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的落后,医疗卫生事业也极为落后。千百年来,各种瘟疫疯狂肆虐流行,整个社会没有任何有效的系统控制机构、规划、措施,劳动人民没有任何医疗保健条件,象结核病、血吸虫、疟疾、天花、鼠疫、霍乱、黑热病、克山病、伤寒等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地方病根本无法控制,任其疯狂屠害广大人民。因此,中国人民被殖民者羞辱的称为“东亚病夫”。再加上自然灾害和战乱连年不断,营养不良,劳动人民的生命保障能力微弱,建国前的1949年人均寿命只有35岁,低于美国的68.6岁和印度的41岁。在整个旧中国,哪儿的农村没有“乱葬岗”?哪儿的城市和矿山没有“万人坑”?

“弱国无外交。”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倍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一百多年里,一次又一次的列强侵略,连篇累牍的或明或暗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协定,记录了旧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的羞辱史。

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血泪斑斑的历史,至今才刚刚掀过去几十年。它铭记在还活着的老一辈的记忆中,它镌铸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它刻印在卷帙浩繁的文字遗存之中。就仅仅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我们的祖国,曾经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的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国家落后到了尽头!民族祸患到了尽头!人民苦难到了尽头!四万万人民在水深火热的黑暗泥潭中,煎熬着,挣扎着。这就是旧中国的真实写照。

历史是一面镜子。只有懂得历史,才能认识现在;只有懂得历史和现在,才能预见将来。整个现存的物质的和精神的一切,不过是历史嬗变的积存而已。失去了历史的记忆,就是失去了思想和智慧的根基。对历史认识上的片面和歪曲,是以后新的曲折和灾难的根源。二十多年来,中国有一股势力,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竭尽其能事,力图掩盖、模糊、歪曲这段刚刚过去的历史,搅浑搅乱人民的视听。这里简要概括地描述旧中国,就是为我们清楚地认识新中国,提供一个必不可少的尺度。没有这个尺度,我们怎么可能说清楚新中国的一切事情呢?(我眼中的中国系列文章之一:《 解放前的旧中国是个什么样子的》)

50年代结婚的时候我们不懂爱情 张国文 75岁

那时候,年轻人心目中理想的爱情就是马克思与燕妮式的爱情,要和有共同“革命理想”的人一起生活。我是1948年参加革命的,革命胜利后还是个单身,组织上就安排了现在的老伴给我。我老伴开始是不同意的,但为了革命,甘愿服从组织安排。

准备结婚的时候,我根本不在北京,正在天津工作。很多事情都是我老伴家里准备的。我回来以后,连件新衣服都没时间做,结婚当天就借了我弟弟一件刚穿过一次的新衣服。我家没有什么聘礼,她家也没有什么陪嫁。洞房花烛夜,两人把床拼到一起,把被子、枕头叠在一起,这个婚就算结了。

结婚之前,我们根本没怎么见过面,可以说根本就不了解。生活在一起,才开始慢慢相知、相爱。一辈子,就这么磕磕绊绊却顺顺利利地走过来了。

70年代姻缘来自千里之外

吴英杰 56岁

那个不可思议的年代,发生了很多难以想象的故事。也许是命中注定吧,我从北京来到兰州,并且和我爱人相遇。没来的时候,我曾经对所谓的新生活充满期待,可真正到了这片“穷山恶水”时,从小娇生惯养的我只剩下哭的份儿了。到兰州的第一天,我就认识了我爱人,是他把我们接到连部的。

他活泼外向,经常帮我们这些新来的知青做这做那。因为我年龄最小,手又最笨,所以得到他的帮助也最多。后来,大家就都传说我们在谈恋爱,连部的领导还找我谈话,说他家成分不好。可那时候,我们确实还没有相爱,但是,他依然为此受到了处分。他为我受了那么大的委屈,我的心开始动摇了。于是,我们真正开始恋爱了。我不顾大家的反对,毅然嫁给了这个“黑五类分子”。这么多年,他一直对我很好。至

于不能返城的遗憾,早被岁月抹去了。

80年代毕业后我们一起生活

刘丽亚 31岁

读大学的时候,我们相遇相知。大学毕业后,我们决定留在北京相守。刚工作的日子里,我们两个挣钱都不多,租了一间平房,过着清贫却幸福的日子。每天做饭,我都会很用心,希望他能在菜里品出我对他浓浓的爱意。我们一直在努力工作,他五年跳了四次槽,薪水也不断增加。终于,我们在第六年交出了房子的首付。那天,他下班就早早回家了,一顿浪漫的烛光晚餐后,他拿出了一枚钻戒,对我说:“这6年辛苦

你了,以后的60年,把你交给我吧!”我的泪水默默流下来,这一天,我等很久了。

第三篇:政治理论学习

关于学习“邓小平理论” 的总结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特征相结合的新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这一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败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体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经验和创造,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常规,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的理论勇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因此我们对邓小平理论进行了一次学习。

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我们比较系统地初步了解和学习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一理论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也是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邓小平同志对于教育发展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论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为我国的教育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确定了方向。

为了适应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教育结构向整体化方向发展,全面和重点结合。所谓全面,是指整个教育体系都要进行改革,全体社会成员终生都要接受教育和培训。教育事业必须适应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所谓重点,是指抓好基础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应当培养人的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促使人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并将其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

现今,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运动普遍重视道德、文化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以适应教育面向未来的趋势。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教育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虽有一定的滞后性,但从整体上说来它是未来的事。

我们这次学习活动的意义重大而深远,希望同学们以邓小平理论为我们的行动指南,为中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做出重大的贡献。

共青团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委员会

〇XX年X月X二日

第四篇:政治理论学习

政法学院团委政治理论学习

思想是一面旗帜,指引着我院各团支部前进的航向。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一直都是团支部工作的重心。一直以来,我院各团支部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作为指导,统一全体成员的思想;鼓励团员主动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作为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未来共青团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我院各团支部,有责任、有义务贯彻团中央的工作精神,落实院党委和团委的工作指示。我院各团支部组织各种活动学习党的先进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团员青年提高了个人思想素质,树立良好支部形象。支部以优秀团干部为核心,营造了一股积极向上的氛围。团的先进取决于班级每个成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及道德修养,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加应该心系祖国和党。时刻关心国家的命运及建设。将个人、支部及国家紧密的结合起来,是同学的思想意63识得到提高。所以我们组织班会进行知识交流研讨,以团支部成员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共同进步作为团支部进步的基石积极学习党的政策。以学校团委为工作中心,以实事求是、创新务实为基本原则,全面提高我班团员的综合素质,并以思想教育为主线,专业学习为中心,社区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团支部的建设。

在同学的思想工作上,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大学中,同学们远离父母家人,而学校对同学们生活方面的管理相对薄弱,所以,在同学中暴露出了各种各样的很多思想上的问题。比如,有些同学无法适应大学的独立生活,感到身边没有朋友;有些同学觉得功课压力太大,科目太多,无从下手;有些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没有整体认识,学习茫然,目的不明确;有些同学自觉性差,浪费很多时间„„针对这些情况,我们积极与辅导员取得联系,商讨对策,通过班会、讨论等很多活动,帮助大家摆正位置,了解系里面的一些课程的安排,全身心的投入学习。

在宣传方面,团支部成员及预备党员积极主动的向学生介绍和传达党的思想,以及入党的各方面问题。而且帮助同学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积极开张爱国主意教育。并鼓舞大家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

我院团委注重提高共青团员的思想觉悟,坚定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地位不动摇,积极学习马、列、毛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伟大理论体系,不断加强共青团员的理想信念。班长和团支书积极参加每周六的青马工程培训,在集体的氛围中得到了锻炼与提升,为以后更好地服务学生做了准备。除此之外,选树典型集体与优秀个人,通过评选“优秀团员”“优秀团干”等活动带动了大家争做优秀团员、团干的积极性,增强了大家的学习热情,为团支部顺利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五篇:政治理论学习

政治理论学习

学习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阶梯。胡锦涛同志指出:“勤奋学习,是共产党员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可见加强党员学习的重要性。在政治理论学习中我体会到: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知是修身之道。政治理论性知识的学习是思想政治素养的基础,而思想政治素养是修身之道的基础,一个人社会生活能力的强弱,认知水平的高低,分析辨别是非能力的深浅,集中体现在其修身功底是否深厚的程度上;政治知识理论的学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政治知识理论是提高政治素养的基础,基础要牢固,绝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持之一恒的坚持不懈;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论学习与个人工作、生活紧密结合。政治知识理论的学习不能空谈,如果仅为学习而学习,那么,理论学习将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很难长久。只有将理论学习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与个人的发展相结合,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才会持久的坚持下去,才能产生出真正的效果,才能达到提高自身政治素养的目的。从中不难看出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的必要性。

政治理论知识学习,能使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担当起时代的重任,走在时代的前列,保证政治上不落后、不动摇、不变质、永远合格,就必须信念坚定,思想敏锐,作风正派。要达到上述要求,首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肩负的重大职责。当前,我们正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更需要先进理论的指导和科学知识的武装。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就要争做学习政治理论的模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员永葆先进性。

政治理论知识学习,能使共产党员走在学习型社会前列。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创建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终生学习、终生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党员的信念坚定决定社会的信念坚定,只有每个党员都成为带头勤奋学习政治理论,带头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我们的党才能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只有我们党成为学习型的政党,才能带动全社会努力学习,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尊重知识的风气,创建学习型社会,推动历史车轮的前进。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共产党员只有学在前、干在前,不断坚定信念,调整知识结构,坚持与时俱进,提高工作才干,才能走在学习型社会的前列。

政治理论知识学习,能使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是自然形成。一个人思想境界的高低与学识深浅是紧密相联的。学的东西多了,精神充实了,人的思想境界才会提高,才会站得高,看得远。掌握了正确的世界观,能够让我们再做决定和处理事情时,做到心中有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增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责任感、光荣感、使命感。

2013年10月8日

下载政治理论学习主题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治理论学习主题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治理论学习情况

    政治理论学习情况 1、2013.9.6,上午10:00 学习内容:《反腐倡廉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读本》、《为了未来——教师职业道德读本》 2、2013.9.28,上午11:00 省委书记赵克志同志《在全省......

    政治理论学习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和推进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在新的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在全国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政治理论学习

    根据国务院、省政府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助力全市......

    政治理论学习(定稿)

    政治理论学习时间:2014年3月12日 地点:局会议室 参加人员:全局职工 主讲人:xx 学习内容: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内容 一、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要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

    政治理论学习

    政法学院团委政治理论学习 思想是一面旗帜,指引着我院各团支部前进的航向。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一直都是团支部工 作的重心。一直以来,我院各团支部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

    政治理论学习11月

    政治理论学习、党课学习内容 时间:2011年11月15日 地点:大会议室 主持:李建军(党支部书记) 形式:集中学习内容:山西省十次党代会主要精神 山西省第十次党代表大会将于10月27日至31......

    政治理论学习计划

    县府招待所2011年政治理论学习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所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素养和理论水平,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我所实际,特制定如下学习计划:......

    政治理论学习年终工作总结

    政治理论学习年终工作总结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一年的工作已经结束。一年来在连队党支部和班排的正确领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认真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回想这一年的工作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