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营星期五】专业市场转型升级之路
【运营星期五】专业市场转型升级之路
关键词1 外迁
外迁是未来北京批发市场的一个趋势。在今年10月底,北京市人大召开专题会议,称要启动2013年《北京市流通业发展分类指导目录》的修订工作,近期还将进行中心城小商品交易市场的整治和外迁工作。北京市副市长陈刚在会议上做报告时指出,此举是为了改变北京市中心城区功能、人口过度聚集的状况,以达到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目的。
批发市场在产业定位中被认为是低端业态的一种。有专家指出,城区寸土寸金,但低端的批发市场却占据大量优质资源。在今年的北京“两会”期间,西城区官员表示,动物园批发市场的业态调整已经进入论证阶段。而丰台区的官员也表示,位于该区内的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将实施业态调整,批发集散的业态拟向周边的河北等地迁移。
但外迁也面临着现实困难。以动批为例,一份内部数据显示,2010年对动批地区的商品交易市场专项调查显示,9家市场,共有摊位数1.3万余个,从业人员3万余人,摊位租赁年限一般为20年,大部分是近年才签订的租赁合同。一旦市场外移,相关部门将支付巨额的经济赔偿。同时,愿意市场外迁的商户仅占8.6%,顾客仅占5.5%,不愿市场外迁的比例均在40%左右。关键词2 触网
批发市场开辟线上渠道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网上商城的方式整体上线,一种是商户自发式的在淘宝网或者其他电商平台上开店。
原定于2012年9月上线的秀水网上商城直到现在还在筹备过程中,秀水街建网店被业界看做是大势所趋,但历程却可能没有预想中顺利,具体上线时间继续后推。同样在摸索中的还有动批网。“动批网”是为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和商户量身打造的电子商务平台,以动物园批发市场实体店铺实现网上批发、网上购买、招商加盟为目标,其意欲成为中国服装批发市场电子商务的旗帜网站,但直到现在,动批网仍然是大片空白,供货、求购、店铺等相关页面也没有建立起来,动批网负责人称正在准备中,正式上线时间未定。
与之相比,批发市场个体商户的触网简单轻松就可以实现。对于线下商户来说,开网店成本低,而且是个销量不可忽视的渠道,在租金走高,销售低迷的时期,线上对其来说是个不可忽视的渠道。整体来看,专业市场的触网成功几率较大,比如“马连道茶叶网”、“琉璃厂古玩艺术品交易网”等,另外,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已经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消费者可以通过新发地京东官方旗舰店来选购精品果蔬、进口果品等。
关键词3 升级
早在2006年,市发改委在《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出,二环内禁止建设新的摊位式小商品市场和各类批发市场,已有的小商品市场和各类批发市场将逐步关闭或升级,鼓励其向三环外转移。在这种大背景下,包括动批、大红门、万通商城在内的京城主流批发市场先后启动升级之路。
目前,动批升级尚未进入操作阶段,但相关部门已经为其规划了一条高端路线。据西城区德胜科技园区负责人介绍,动批的未来发展路径是,实施品牌化、集群化,实现从商品档次、经营业态、购物环境、交易方式的根本转变把动物园地区打造成北京的服装设计聚集地。
与动批的转型相比,万通商城的升级更接地气儿,引入了7-11和万宁等知名连锁品牌,五层新引入的亦购特惠商场拥有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一线运动品牌折扣店;负一层的美食广场有拿渡麻辣香锅、味千拉面等知名餐饮。另外,万通一直在酝酿“韩国城”,以精品战略带动廉价小商品的升级,不过韩国城已经启动招商大半年的时间,入驻商家并不多,不少铺面仍然空着,万通能否成功转型精品商城仍有待观察。
第二篇:关于椒江区水产品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椒江区水产品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1-10-1
2信息来源:
作者:尹青芳 蔡一声
我区地处浙中南沿海,历来是浙江省三大渔业中心之一,海域面积1604平方千米,海岸线长51.44公里,毗邻全国四大渔场之一的舟山渔场。2010年,全区拥有各类捕捞渔船1137艘,海洋捕捞总产量243983吨,总产值117517万元;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迅速,大陈浅海养殖业已经成为浙江省重要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全区有70家水产品加工企业,年加工水产品总量142000吨。水产捕捞、养殖、加工行业的兴旺发达,带动了我区水产品市场快速发展。本文试从传统水产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的角度,探讨如何完成现代化水产品专业市场的转型。
一、我区水产品专业市场发展的历史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1年7月,海门特区改设椒江市,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县级市,椒江渔业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渔业生产走上了捕、养、加工全面振兴的新时期。1985年3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放宽政策,加速发展水产业的指示》,标志着水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水产品流通逐步由计划经济的统购统销过渡到市场经济的购销全面开放,为水产业发展壮大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市场经济环境。我区推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生产责任制,渔业经济冲破了“队为基础,三级所有”核算制度的束缚,股份制渔业经济遍及各个渔村,渔轮和钢制渔船在海洋捕捞作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渔业生产发展速度。1993年,椒江计有机动渔船837艘,总吨位44162吨,捕捞总产量50688吨,总产值23602万元,跻身浙江省十强渔业县(市)行列。
与渔业生产蓬勃发展相比,椒江的水产品专业市场起步较晚。1999年12月,由台州市与椒江区政府牵头组成的台州水产品交易中心诞生了。2000年11月,台州市干水产品批发市场成立。台州水产品交易中心总投资5100万元,由渔港和市场两块组成,占地面积约52000㎡,建筑面积33396 ㎡,拥有500吨级渔业专用浮码头4座,泊位(趸船)12只;设有鲜、冻、活和直销等4大交易区,建有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电脑信息网络系统、大屏幕显示屏和无公害检测室等配套设施。日均接纳投售渔船100余艘,上市海产品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畅销全国各地,是农业部定点市场、全国水产品批发市场信息采集定点单位、省区域性重点市场。2010年交易额达28.08亿元,交易量为47.69万吨。经过10年的努力,台州水产品交易中心已跃居为浙江省第二大水产品交易市场。台州市干水产品批发市场建筑面积8100㎡,市场摊位数90个,2010年拥有经营户58个,成交额900万元。
二、椒江区水产品专业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区的水产品市场体系已基本建立,但是硬件、软件,经营、管理各方面与其他发达地区的水产品专业市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水产品市场所应具备的集散功能、价格形成功能、结算功能和信息处理功能远未发挥出来,信息处理系统不完备,现代化程度较低。主要表现为:
1、市场规划布局不合理。受历史原因和市场主体利益关系的影响,水产品市场的集聚功能还没有充分利用好。干水产品市场与鲜、活、冻水产品市场分布在两处各自经营,且大量的活水产品批发仍设在城区菜市场里边,虽有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但难以整合,从而不能充分发挥水产品市场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目前因江滨公园西进工程,台州水产品交易中心面临搬迁的问题,但是原规划将台州水产品交易中心整体搬迁至椒北中心渔港目前来看是不太现实的。一是椒北中心渔港紧邻居民区和商住楼。水产市场和水产加工业多为下半夜作业,噪音扰民、空气污染,势必引发市场发展与居民生活的矛盾。二是新市场发展空间小。现在的市场占地面积78亩,而新址划定的总面积仅为73亩,市场配套产业无法安置,配套设施无法跟进,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同时,市场交易的客户百分之六、七十来自椒江南岸,椒北渔港远离椒江城区,并经过大桥收费站,交通不便容易流失客源。三是配套码头量少、管理难度高、作业时间少。椒北中心渔港规划给新市场的仅3座码头,渔港与市场之间被滨江大道沿江路隔离开来,无法实行封闭式管理,对交易十分不便;其他权属的9座码头也均可装卸鱼货,无法实行统一收费,“以码头养码头”的政策难以实施。另外,椒北中心渔港岸江浅,渔船只能在涨潮时泊位带靠,潮落时渔船搁浅无法动,渔港作业时间仅一面潮水(12小时),对渔船的进出港,和外来船只的引进影响极大。四是利益格局难以打破。新渔港码头目前都由前所渔船带靠,数量达几百艘,如果南岸近10个渔业单位数百条渔船也带靠北岸会引发诸多矛盾;栈桥通道也由前所农民占有并收费,解决已形成的用地、带船、收费习惯和利益问题并非易事。
2、硬件设施有待完善。台州水产品交易中心在建立之初硬件设施相对比较先进,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交易量的不断增加,硬件上的不足便显现出来了。交易场地拥挤、空气质量差、地面污水处理不够完善等问题日益突出,部分交易设施已陈旧,冷冻交易区的房子已经破败不堪,不仅影响市场形象,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台州市干水产品批发市场场地设施更加简陋,更没有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不具备进一步发展潜力。
3、经营管理理念滞后。由于传统的习惯和思维定势,水产品交易市场形成了单一的经营内容和盈利模式,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抗风险能力差。主要表现为:一是经营理念滞后。两个水产品交易市场都是沿习传统农贸市场扩大规模的经营理念,单靠收取租金和交易费为生,没有开展多元化经营,盈利模式单
一、抗风险能力弱。二是管理手段传统。目前市场采用粗放式管理模式,没有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三是交易方式单一。以自主交易和代理交易等传统对手交易为主,交易过程透明度低、成本高、效率低、风险大、市场竞争力差。
4、从业风险较大。一是交易主体进入的门槛较低。水产品交易市场还处于初级竞争阶段,市场形态比较原始,市场竞争方式也更多地表现为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二是水产品市场经营的季节性强。由于实行伏季休渔制度,除加工的水产品外,大多数水产品集中在春秋两季上市,人工养殖的品种也多在秋季起捕出塘,集中上市给市场销售和销售价格带来了一定的制约。三是水产品生产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如遇高温、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以及人工养殖区域布局过密和养殖水体密度过大、渔用药物过滥、水产品本身极易腐烂变质等因素导致水产品的产量、质量下降,进而影响水产品市场的发展。
三、构建现代化水产品专业市场的对策思考
以建立现代水产品专业市场为目标,围绕“整合、改造、创新、转型”,整合市场资源,优化结构布局,完善市场基础设施,拓展经营渠道,改进交易方式、增强服务功能,促进传统市场向现代市场转型,构建具有现代流通特征的市场体系。
1、以规划为指导,在台州水产品交易中心原址上提升改造。在台州水产品交易中心的原址,综合干水产品市场,进行扩充改造,整合两个水产品专业市场的资源,建立一个全新的综合性现代化水产品市场。原地改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因异地搬迁所带来的客户流失等负面问题,使改造在平稳有序中进行。但是原地改造的最大的障碍就是与城市规划相冲突,影响江滨公园西进工程。解决这个冲突可以借鉴舟山水产城的搭设高架的做法,高架上进行公园绿化建设,与整个江滨公园建设相协调,高架下作为市场物流通道,整个市场建设与江滨公园环境相融合,使市场成为公园的一部分,利用市场丰富的水产品资源,实现市场经营和旅游观光的综合利用,建成办公、物流、加工、餐饮、观光、购物于一体交易与休闲场所。
2、以需求链为主线,以调整供应链和产业链为目标,以信息共享为服务内容,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强化水产品专业市场的中心作用,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最佳流程。通过水产品专业市场管理中心对生产、运输、配送、仓储和加工、包装企业以及消费者进行统一管理;通过现代专业市场信息中心(EDI、POS、ERP、GSM等系统),对整个系统进行自动化管理;通过水产品专业市场需求设计中心的工作,对产品设计、生产加工、营销策略和经营方式等领域进行专家式指导。在对所有信息加工后,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供应链,最终改造产业链,实现供应链的最佳流程。实现水产市场淡季不淡,减少鲜活水产品的经营风险。
3、注重水产品专业市场建设中的技术应用和创新,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建立健全市场交易规则,推行现代化的市场交易方式,如商业信用交易、代理制、拍卖制、电子商务、会员制等多种方式,减少流通环节,加快流通速度,提高水产品的鲜活率,降低经营风险,增强竞争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考虑市场的内外部环境,采用混合型交易模式,打造一个集对手交易(自主交易和代理交易)、拍卖交易(传统拍卖和网上拍卖)、统一结算(传统统一结算和电子统一结算)、网上交易等多种交易方式于一体,各种交易方式互为补充、功能先进的现代化水产市场。
4、制定水产品市场转型升级战略,提升水产品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规模效益。推进水产品专业市场兼并重组,提高行业的集中度。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深入,淘汰污染高、消耗大、效益低的水产品专业市场,提高水产品专业市场的集中度。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现组织结构创新。鼓励民营企业主、有实力的水产品龙头企业介入水产品市场建设,搞活城市水产品市场投资体制。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职权。企业职工要从“企业人”向“社会人”转变,中层管理人员要从“党政企业干部身份”向“市场经理人身份”转变,水产品批发市场要从“国有独资”向“多元投资主体”转变,满足发展的需要。
5、推动水产品行业联盟,获取协同效应。水产品市场建设应拓宽思路,大力开展水产品批发商、水产品直销企业、大中小水产品买卖参与者之间的互惠合作,谋求在技术、人才、管理、营销以及企业价值链共用环节等多方面的联盟。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实行“总部水产业”,鼓励本地水产品市场和龙头企业在国内外建设原料基地及分厂,本地总部公司对生产基地的资金、生产、贸易、人才和信息进行有效运作,达到拓展发展空间、解决销售通道、提高采购效率的目的。
第三篇: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
国际金融危机后,一场争夺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赛”悄然涌动:美国将研发投入提高到GDP的3%,创下历史最高水平;英国着眼发展低碳经济、数字经济,“构建英国未来”;欧盟宣布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
此时此刻,中国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关系到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否拥有新的引擎,也关系到在未来竞争中能否获得新的优势,在现代化路途上能否取得新的成就。
在中国经济发展前沿的浙江,一场巨大的变革正在酝酿,在这场变革中,浙江的民营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高与低:做精高新产业,提升传统产业
未来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和传统产业一起,成为引领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两大驱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说:“现在已到了关键时刻,传统企业需要全面转型,而转型就是要通过创新技术、管理和体制来实现。”
浙江的民营企业众多,但大部分处于“低、小、散”的状态,经不起大风大浪冲击。
所以,转型升级,不能为转型而转型,应该根据省情,根据我省中小企业的特点。
中小民营企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把传统制造业转成先进制造业,主要是打造两条微笑曲线:第一条是企业微笑,提升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两端一翘,企业微笑;第二条是产品微笑,提升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两端一翘,产品微笑。打造两条微笑曲线的重点是上新设备新工艺新品种,开拓新市场,彻底改变传统制造业几十年一贯制的老设备老工艺老品种老市场。第二步有了两条微笑的产业就是先进制造业,要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双轮驱动双翼齐飞。与消费者同时同在同享。转型升级后的企业与产业应该分不清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总是把制造、服务、信息都能融在一块儿了。
第一个途径就是提升制造水平,国际一流的制造装备,快速响应市场的制造模式,工艺流程的改进
第二个途径就是提升研发水平,这是我们浙江企业的软肋。很多企业装备上来以后,但是研发一直跟不上,产品还是难以做到高端,所以号称是一流设备、二流产品、三流价格,第三个途径就是提升营销水平,核心是品牌的打造,这是最难的环节,也是附加值最高的环节。
“传统产业升级需要‘龙头效应’,需要在品牌、研发、科技、管理、营销等方面不断创新模式,实现自主品牌的跨越式发展。”长期在纺织服装行业摸爬滚打的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说,“随着产业调整进程加快,中国纺织业必将迎来吐故纳新、大浪淘沙的5年。我们将坚持以价值为核心的品牌建设,不断挖掘、提升传统产业新价值。”
赵林中代表坚定地说。
政府应该引导企业整合,加快由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化,让中小企业之间形成合力。在行业里,龙头企业以其品牌、资本、销售渠道、整合中小企业,组成“小巨人”企业或是企业集团。对于各个企业来说,也是优势互补。
通过整合,可以实现分工合作,充分利用资源。同时,大量的中小企业走向联合,主动“”,成为企业集团的组成部分,甘做大企业的配套,也能使资本、产能充分发挥。事实上,民营企业的整合,在我省已经有了自发整合的先例。在民营企业整合上,正泰集团是最好的一个例子。乐清是低压电器企业集中的地区,正泰和30多家低压电器企业进行整合,开始是松散的加盟形式,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后来进行资产评估,30多家企业入股正泰,实现产权整合,从一个传统的家族式企业成为现代化的企业集团。
民企整合,就像原来大家都各开一辆小汽车,而联合起来,就成了大家一起努力开好一列火车,汽车开得再快,也比不上高铁的速度。
所以,走向联合,是民营企业转型路上,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步。企业已经遵循市场规律自发做了,现在,政府更要在未来的经济产业规划中,要顺应这种时势,引导中小企业去进行整合。
“从国家到地方,未来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举足轻重。”全国政协委员、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说,各地投资热情高涨,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导各种资源向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聚。
胡成中委员认为,在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要警惕投资一拥而上所带来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同时,明确各产业的发展方向、不同阶段要实现的发展目标以及所采取的策略,做好整体规划,重点突出,分类扶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的作用,及时制止无序扩张,为部分盲目发展的产业、行业“退烧”。
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作为资源小省浙江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吕祖善认为要从根本上破解这一矛盾,关键是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构建符合浙江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服务业,对浙江这样一个经济大省同时又是资源小省来说,尤为重要也尤为迫切。
浙江目前已经把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去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占GDP的比重达到43.2%,浙江省提出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左右。
要实现这一目标,吕祖善认为,必须把经济结构调整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把消费结构升级与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走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型服务业联动发展的路子,突出发展一批服务业重点行业和企业。
鼓励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优先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商务等一批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鼓励发展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新兴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着力构筑一批服务业发展重要平台。大力建设物流园区、总部基地、科创园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重点建设一批跨区联动、资源共享、层次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公共平台;突出发展一批服务业发展重点区域,引导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等中心城市和地级市城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大与小:建设四大平台,扶持中小企业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与发展空间从何而来?在浙江,一张可持续发展“路线图”已清晰勾勒出来:要建设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四大平台”,实现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又好又快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政府秘书长王仁洲认为,要大力搞好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形成浙江经济新的增长极和支撑点,还要继续发挥众多民营中小企业力量,推动中小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这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基本力量。
“在四大平台建设上,建议加大对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的投入,集中资源和技术,加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全国政协委员、省人大财经委主任丁耀民建议,在政府层面,要精细规划,整合资源,注重将已研发的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同时,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出台相应政策措施给予扶持,还要清除各种不必要的门槛,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引导企业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呵护他们茁壮成长。
陆与海:做强陆域经济,发展海洋经济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此前,国务院已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舟山来说,是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国人大代表、舟山市委书记梁黎明认为,要借鉴学习世界先进沿海、海岛城市的发展经验,做好规划布局,重视产业培育,特别是港口物流等海洋新兴产业的培育,依托港口岸线等资源优势,大力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引导船舶企业做大做强海洋工程产业等,使舟山成为我国科学管理、开发和保护海岛海洋、促进海岛地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
全国政协委员、利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立新认为,发展海洋经济不仅会给沿海地区带来经济繁荣,还会拉动陆域经济发展。“希望我省进一步做深、做强海洋经济,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推动沿海产业带建设和沿海地区加快发展,鼓励支持山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依靠民营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先发优势,经济总量逐年攀升,2010年仅次于广东、江苏和山东,排在第四位,但资源和陆域小省的约束使传统产业上升空间有限,制约了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
跳出有限的陆域空间,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财富,是浙江的必然选择。
“我国海岸线总长居世界第四,海域面积辽阔,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但海洋经济在我国处于成长阶段,发展现代海洋产业的空间很大。山东、广东、浙江是国内经济发达省份,海洋经济的延伸将对我国经济起到支撑作用。”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和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浙江早在1993年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大省,此次《规划》将浙江经济发展的新目标定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建成我国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海陆统筹协调发展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及清洁能源示范区。
在传统海洋经济方面,浙江落后于广东和山东,需要通过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走上
一条大开大合的转型升级之路。浙江计划到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7200亿元,占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提高到15%;最终发展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区域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地。
“浙江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油气、港口、海水养殖等资源,舟山群岛正在发展渔业和旅游业,有很多岛屿可以开发利用。我们发展海洋经济的经验还不成熟,需要全盘规划。”肖金成对记者说。
浙江目前完成以“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海洋经济总体发展规划,一核,即以宁波—舟山港海域及其依托腹地为核心,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
宁波—舟山港是全国货物吞吐量最大的组合港,依托深水岸线资源和港口优势,浙江将规划建设全国重要的大宗商品储运加工贸易基地、国际集装箱物流基地,同时配套发展新型临港工业、海洋新能源产业等,加强在原油、矿石、煤炭、粮食等重要物资储运中的战略保障作用。
在产业布局上,浙江“两翼齐飞”,以环杭州湾产业带及近岸海域为北翼,成为引领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以温台沿海产业带及近带海域为南翼,与福建海西经济区接轨。“三圈”即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沿海都市圈,通过增强现代都市服务功能和科技支撑功能,为产业升级服务。同时形成九个沿海产业集聚区,推进舟山、温州、台州等地诸多岛屿的开发和保护。
与此同时,浙江将扶持培育一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整体产业层次。目前正在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包括石化成套设备、潮汐能设备、海水淡化设备、核电设备、港口机械等,并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利用和海洋勘探开发领域形成规模,逐渐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规划》提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要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海陆联动发展,建设综合实力较强、核心竞争力突出、空间配置合理、生态环境良好、体制机制灵活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形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据悉,浙江将鼓励民营经济参与海洋开发,在温州、台州进行改革试点,清理不利于民营资本进入海洋开发的政策性障碍,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之前一直被国有企业垄断的港口物流、战略物资储运、石化工业以及海岸线、滩涂、小岛、海域等海洋空间资源的集中连片开发。
内与外:扩大国内需求,转变外贸方式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指出,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大宗原材料价格飞涨,国际上贸易壁垒也在不断增加,海外市场需求疲软,企业出口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全国人大代表、纳爱斯集团董事长庄启传说,只有将经济增长建立在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并降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代表、委员们表示,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外需不足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企业必须痛下决心,实现经济转型,使过多依靠出口拉动经济转变为内需拉动经济。
“我国内需市场庞大,但日益高昂的物价让越来越多的国人到境外购物。”全国政协委员、天正集团董事长高天乐建议,对一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品,降低关税,加大进口,将境外购买力转化为国内消费,让百姓购物更方便、更实惠。,就是实现以出口导向战略为主向出口导向战略与进口替代战略并举的转化,进而使出口
导向产业和进口替代产业互相补充、互相支持。所谓进口替代战略,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进而带动其他经济部门发展,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
政府和企业是推进转型升级的两种不同的力量。从根本上说,企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离开了这一微观基础,产业转型升级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现产业转型又离不开政府作用的发挥。政府主要是创造、提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条件或环境。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变化的条件。只有两种力量结合,双方互动,才能更加有效地实现经济转型。就浙江的情况而言,应对当前的挑战,确保浙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关键还是激发企业加快产业升级的动力。
第四篇:以科技创新绘就转型升级之路
以科技创新绘就转型升级之路
江苏扬州邗江经济开发区
一年来,邗江经济开发区的科技创新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区科技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全面贯彻“创新创业”、“转型提升”战略,坚持“创新、转型、发展”思路,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不断优化创新环境,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创新平台,加快项目推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切实提升传统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区域综合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开发区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现将开发区科技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下一步思路打算汇报如下:
一、开发区科技创新主要情况。
1、科技贡献份额不断提高。2010年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1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列统工业产值比重达41%,高新技术企业迅速成长,目前开发区已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开发区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最具爆发力的先导性产业。下一步,开发区要以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首要目标,加大力度培育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提高产品科技水平,提升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2、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十一五”期间,邗江经济开发区累计投入研发经费15亿元,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3.5%。累计开发新产品600多个,申请专利1200多件,其中发明专利160多件,授权专利640多件,其中发明专利52件。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00多项,先后有 1
8个项目获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3个项目获得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邗江经济开发区拥有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企业院士工作站1家、市级以上“两站两中心”60家,其中省级以上“两站两中心”21家。
3、创新创业人才不断集聚。开发区将引项目和引人才相结合,将引外资和引外智相结合,打造“人才生根”战略。引进一批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的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这两年,开发区共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40多人,其中国家创新创业“千人计划”领军人才1 名、7人获得了省双创百万元资助,形成了“以人引项、以项带群”集聚发展效应。
4、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加快。目前,中科院扬州中心已有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北京半导体所、北京理化所、合肥智能所等7家中科院系统研究所和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5家高校的研发分支机构入驻,该中心2009年被国家科技部定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10年邗江区和清华大学、济南铸锻所、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共同建立 “江苏省(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落户邗江经济开发区,该项目已被列入江苏省“十二五”重点扶持的4家产业技术研究院之一。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2009年创成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010年创成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入驻高科技企业已达90多家。
二、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的主要目标
邗江经济开发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园区”的总体要求,秉承“新城市、新生活、新财富”发展理念,突出创新型产业集聚、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平台构建、创新人才引进、创新环境营造五大环节,加快打造一
批国际同步、国内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独具创意特色的科技型产业基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研发能力的企业,引进一批领军型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新兴区、青春活力新城区和科学发展先导区,力争2011年建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3年建成“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创造条件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三、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的主要思路
作为全区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阵地,开发区创新发展既是增加园区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求,也是破解园区发展瓶颈制约的有效手段,更是创新邗江建设的必然要求,必须把打造创新型园区作为主攻方向,把抓创新促转型、调结构提层次作为工作主线,加快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开发区核心竞争力。
(一)、以产业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1、着力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按照“装备高新化、产品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发展规模化”的思路,鼓励企业立足高起点、瞄准高目标,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的层次和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同时,鼓励一批传统产业骨干企业发挥资本优势,通过投资参股成长潜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股份制公司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或进入新兴产业的产业链配套,实现传统企业向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转变。重点利用国家火炬计划邗江数控金属板材加工设备产业基地,充分发挥江苏省(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的作用,以产学研合作带动产业层次提升和产业规模扩张,推动机械装备产业向智能化产业转型。
2、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把高端装备制造、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服务业、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邗江经济开发区要结合产业特点和发展现状,要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围绕改造传统行业和壮大新兴产业,瞄准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公司,集中优势力量着力引进一批投资大、产出高.带动强的龙头型、科技型、基地型大项目,真正形成以重大项目推动园区转型升级的良好格局。
(二)、以科技创新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增强转型发
展内生动力。
1、推动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围绕园区产业特色和需求,积极引进国内科研院所到园区设立研发机构,探索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引入跨国企业研发中心和国外科研机构,打造一流的研发机构集聚区。鼓励企业利用市场优势、制造优势、资本优势转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通过高新技术的嫁接,实现向高新技术领域和价值链高端对接,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科技成果。引导牧羊、扬力等大型科技企业共同参与到高校院所重大产业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共同开展产业共性技术、高端技术、前瞻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占领行业技术制高点。
2、推动企业引培高层次人才。坚持“人才是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高度重视人才在园区转型中的重要作用,设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企业发挥引才主体作用,确保人才优先发展、优先投入。建立和完善人才服务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调动起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坚持“以产业发展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升级,重点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技术骨干和创新创业团队,加快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专业技能人才。
3、推动企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强化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
作用,以获取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开展新品研发、技术攻关、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活动,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引导企业加快重大专利技术成果的运用和转化,围绕核心产品开展专利技术引进和实施,推进企业技术专利化和专利技术产业化。
(三)、以创新平台建设创新载体,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
一是加快建设科技创业平台,继续完善孵化中心的服务功
能。以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基础,高标准规划定位,把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成研发机构集聚区、光机电制造企业集聚区、软件创意产业集聚区三大功能板块,使之成为创新创意、企业孵化和人才集聚的高地。同时,加快建设邗江经济开发区南园的企业加速器和标准化厂房建设,实现科技企业的孵化、加速、产业化三级跳发展。二是加快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以江苏省(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和中科院扬州分中心为主体,按照“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强化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积极谋求参与国内前沿应用技术研发”的发展思想,加速成果转化,增强带动效应。
(四)、以良好的创新环境促进企业创新,打造创新创业要素的集聚区。
一是强化政策要素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和区里
鼓励科技创新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并通过举办各类政策解读会、培训班等宣传形式,帮助企业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确保用足用好,激发企业的科技创新热情。二是强化人才要素保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关键在人才。开发区将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围绕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将引项目和引人才相结合,将引外
资和引外智相结合,政府带头并鼓励企业重点引进机电装备、“三新”产业、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和资本运作、科技管理等方面成熟型专门人才,尤其是引进一批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金融要素保障。发展创新型经济,资本是支撑。开发区将建立完善投融资体系,吸引更多的创投、风投资金、私募基金以及社会资本等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加快打造服务园区、面向全区的集投资、贷款、担保、保险、技术和产权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投融资服务平台。
2011年1月24日
第五篇: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建宁小学开展“抓转型、促发展,争当港城崛起跨越排头兵”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市抓转型、促发展学习讨论会精神,坚定执行校委关于探明全校发展定位,找准发展路径,强力推动全校转型升级步伐的决策,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实现建宁小学在新的起点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根据校教育局《开展“抓转型、促发展,争当港城崛起跨越排头兵”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市抓转型、促发展学习讨论会精神,准确把握我校教育事业在转型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切实找准发展路径,大力提升领导干部素质与能力,进一步推动我校在新的起点上跨越发展、崛起腾飞,全面完成我校“十二五”规划目标,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争当排头兵。
二、主要目标与内容
开展此次大讨论活动,要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十二五”规划为目标,以理清发展思路为重点,以破解发展难题为抓手,紧密结合实际,着力处理好“三种关系”,牢固树立“四种意识”,积极推动“五个转型升级”。
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处理好依据现状常规推动与围绕目标跨越发展的关系,关键是抬高发展起点。二是处理好寻求又好又快发展与强化基础支撑的关系,关键是把发展基础打牢。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全面实现规范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三是处理好争取上级支持与依靠自身努力的关系,关键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要在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切实增强内生动力,通过自身的努力把学校的事情办好。
牢固树立“四种意识”。一是担当意识。广大教师尤其领导干部要有敢于担当的意识,倡导敢于担当的作风,要有胸怀,有气度,有大局意识和长远眼光,在转型升级上多挑担子、多担责任,真抓真转、敢抓敢转。二是学习意识。要加强学习,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不断完善自身素养,提升思维能力、决策能力和操作能力、动手能力,打开转型升级局面,取得实效。三是创新意识。转型升级要把理念创新、方式方法创新、管理创新等一整套创新付诸于实际行动,把创新的要求贯穿到学校的全过程。四是务实意识。要增强抓落实的责任意识,把转型升级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说了干,定了办,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积极推动“五个转型升级”。一是推动管理模式转型升级,积极推动规范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二是推动人才建设转型升级,打造一支德才兼备、师德唯先的师资队伍。三是推动价值取向转型升级,改变对教育的功利价值的过渡追求,转向对人的价值追求。四是推动培养模式转型升级,转变高度统一的标准化培养模式,转向多样化、个性化的培养模式。五是推动教师发展方向转型升级,由以前单纯强调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转向教师的专业境界和专业能力提升。
三、方法步骤
此次大讨论从12月初开始,到12月底告一段落,分三个阶段进行。主要方法是:坚持在学习与交流中开展大讨论,坚持在“走出去”与其他地校、其他人员的比较中开展大讨论,坚持在触及问题中开展大讨论,坚持在广泛征求意见中开展大讨论,坚持在深入实践中开展大讨论。具体步骤是:
(一)全员发动,深入学习阶段(12月1日-12月8日)学校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实施方案,广泛动员。采取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重点深入学习省市区党代会精神、市委李书记在全市学习讨论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最前沿的转型升级理论,认真学习区委尹书记在全校“抓转型、促发展,争当港城崛起跨越排头兵”的大讨论活动动员会上的重要讲话。增强教师对开展“抓转型、促发展,争当港城崛起跨越排头兵”大讨论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大讨论活动的主要任务和方式。要通过举办研讨会、报告会、演讲比赛等形式,将学习活动推向深入。
(二)分析检查,广泛讨论阶段(12月9日-12月25日)。对照转型升级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学习讨论,认真查摆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围绕如何转型升级,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这方面问题主要表现为不善于学习思考,对如何转型升级研究不深不透,缺乏前瞻性,满足于一知半解,分不清重点,理不清主次,谋划不了全局。二是围绕实现争先进位,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这方面问题主要表现为工作作风松懈,标准不高,满足于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自我陶醉,固步自封,自我感觉良好。三是围绕打破墨守成规思维,进一步开拓创新。这方面问题主要表现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意识不强,谋划工作突破不了思维定势,不善于打破一些框框调调;办事按老套路,惟书惟上,不敢越雷池半步,领导没说的不敢办,文件没规定的不敢做,别人没做过的不敢试。四是围绕克服畏难情绪,进一步增强工作闯劲。这方面问题主要表现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感到束手无策,工作中求稳怕乱,畏首畏尾,畏难不前,怕出乱子,怕担责任;缺乏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勇气,缺少开拓奋进、顽强拼搏的锐气,缺乏敢做敢为、勇于担当的精神。五是围绕增强大局意识,进一步强化执行力。这方面问题主要表现为办事效率低下,服务意识差,不能按时按质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对查摆出的问题要逐一剖析原因,深入思考和研究解决办法。
(三)整改提高,形成发展思路阶段(2011年12月26日-12月31日)。各学校要针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理清思路,制定措施,明确重点,落实责任,认真进行整改,力求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并按照转型升级的要求,深入谋划2012年的工作,形成明年的工作思路,上报局党委。
四、工作要求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在党支部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成立全校“抓转型、促发展”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校党支部书记王保国为组长,副书记吕恒莱为副组长,文萍、陈春、陈莹琛、朱清、滕步红、李明朵、惠永丽、张善喜、孟祥斌、贺剑为组员。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并按照局党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设计活动载体,扎实有效地开展大讨论活动。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建宁小学校园网”开设“抓转型、促发展”大讨论活动专栏、专题,把好舆论导向,及时发布学校的活动信息。学校要利用电子屏、宣传栏、黑板报、学习园地等阵地,做好大讨论的宣传推广,通过学生向家长宣传大讨论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对开展大讨论活动中的进展情况,要及时向局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信息,加大宣传力度。
(三)统筹兼顾,注重实效。学校要正确处理开展大讨论活动与做好教育教学及其他工作的关系,要紧密联系实际,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对查摆出的问题要认真分析研究,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同时,要注意做到学习讨论和日常工作两手抓、两促进,把转型升级的理念落实到推动各项实际工作中去,落实到认真解决各种具体问题上来,确保大讨论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五、具体安排
(一)12月5日-12月8日 1.制定活动方案 2.成立大讨论领导小组 3.制定活动方案
(二)12月9日-12月25日
1.组织学习省、市、区党代会文件、市委李书记讲话。2.教师围绕争先进位进行分组讨论。3.组织教师演讲比赛 4.营造氛围,加强宣传报道
(三)12月26日-12月31日
1.针对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2.完成大讨论总结 3.制定2012年工作思路 建宁小学 20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