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宿迁市四校2012-2013学年高一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忏悔/阡陌
储蓄/处方药
复辟/刚愎自用 ......B.句读/渎职
嫁接/度假村
布帛/并行不悖 ......C.恪守/贿赂
昭示/软着陆
荒诞/肆无忌惮 ......D.舟楫/编辑
道观/冠名权
宿命/沧海一粟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冥冥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叶子不掉下来,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2)但是,在全舰 肃穆的气氛下,他们很快也不出声了。
(3)有自己的主导文化,才不会在 的世界中丧失自我。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没有文化的强力支撑,就没有民族的复兴。A.启示 庄重 琳琅满目 B.启事 庄严 琳琅满目 C.启示 庄严 五光十色 D.启事 庄重 五光十色
3.根据前后语境,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合适的内容,使语义丰富,前后贯通。(4分)鉴赏唐诗宋词,是探寻“美”的历程。你可以鉴赏它的“形象美”——形形式式的人物(如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高士,如献身边塞、反对侵略的战士),多姿多彩的景物(如惜别的杨柳,失意的落叶,得意的春风),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意境。你可以欣赏它的语言美——豪放飘逸,朦胧隐晦,悲壮苍凉,清健俊爽。也可以赏析它的“技巧美”——象征比兴,虚实结合,动静相生„„人生路上,和诗歌结伴而行,能使我们的心灵充实而富有光辉。
▲ ▲ ▲ ▲
4.下面的语句细腻地写出了阿房宫内的歌舞给人的感受,请用现代汉语把它扩展成一段50字左右的文字。(5分)原句: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译写: ▲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甲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苏辙《六国论》)
丙
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苏轼《六国论》)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率赂秦耶 率:都,皆。B.始速祸焉 速:加快。C.泊牧以谗诛 以:因为。D.皆椎鲁无能为者 椎鲁:愚钝。
6.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六国灭亡原因的一组是(3分)①赂秦而力亏 ②六国互丧 ③以地事秦
④可谓智力孤危 ⑤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⑥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洵《六国论》的中心论点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其中“非兵不利,战不善”为两个分论点之一。
B.苏洵对齐、燕、赵三国的态度是不同的:对齐国是谴责;对燕、赵两国则是同情,认为两国“智力孤危”,灭亡是无可奈何的事。
C.苏洵《六国论》除了运用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外,还运用了对比、比喻、衬托等论证方法,有时几种论证方法结合使用,很有逻辑力量。
D.苏轼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则是“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他们的残暴与秦始皇、秦二世不相上下,这与杜牧《阿房宫赋》的观点是相同的。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4分)▲ ▲(2)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3分)▲ ▲(3)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3分)▲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词中加点的“风流”是什么意思?画线句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3分)▲ ▲(2)借古事比今事以抒发感情,是诗词中常用的手法,请说说本词用了哪些“古事”,并分析引用这些“古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4分)▲ ▲(3)说说这首词的构思脉络。(3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2)吾师道也,▲,是故无贵无贱„„(《师说》)(3)纵一苇之所如,▲。(《赤壁赋》)
(4)鼎铛玉石,▲,▲,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阿房宫赋》)(5)谈笑间,▲。▲,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念奴娇》)
五、现代文阅读(20分)
回想春天的气味
唐 敏
我常常喜欢看童话书,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着孩子们的故事,依然是让我最高兴的事情。也许是没有孩子的缘故吧,我的生命中的那个孩子就一直留在我灵魂里没有出去,我觉得不是我喜欢看童话,是留在我灵魂里那个孩子想看。
春节期间,我在家里休息,拿出《小飞人卡尔松》来看。我很喜欢背上有螺旋桨、会飞的小胖子卡尔松,还有那些描写屋顶上夜景的文字。
我从阳台的窗户望出去,看到冬天北京的黄昏——覆盖着白雪的城市,显得很灰色,从地面、屋顶到天空。在一片无法让人愉快的灰色里,一轮太阳黄澄澄地贴在西边的天上,很稀薄的感觉。尽管下了雪,空气还是那么干燥,这与我从小生活的潮湿的南方真是不同啊。到了深夜,再去遥望夜空,在彻骨的寒冷中,月亮光虽明亮,却毫无灵动的水气,三两孤星也呆滞不动地嵌在空中。没有足够的水分,月光不会流淌,星星不会闪烁,美丽也就不会诞生了。
我想,北京这个地方,春天即使回来,也是干巴巴的,树叶也会生长,绿色也会满目,但是不会有水灵灵的活力。北京城里的杨柳树,那些绿色的枝条和细长的叶子,很像是用纸剪出来,很干很脆,不带水分。
回到屋子里读卡尔松,书中的小男主角小弟,在夜晚时分凭窗眺望——
“这是一个明亮、美丽的春季夜晚,窗子敞开着。白色的窗帘随风慢慢飘动,好像在向春季空中闪亮的小星星挥手致意。”
读到这儿,好像春风已经拂面吹过了。
“这是一个明亮、美丽的春季夜晚,窗子敞开着。”明亮的原因是月光融融,气温也暖 3 融融的,因为“窗子敞开着”,说明气温宜人。至于“美丽”么,那是小弟的感觉。
“白色的窗帘随风慢慢飘动”,那是春风在吹拂。
“空中闪亮的小星星”,说明了空气是多么湿润,星星才有可能闪烁起来。
这是春季多么好的画面,藏在一本给孩子看的书里。很多人使劲地赞美春天,用尽华丽的辞藻,却写不出如此真实的春天的美感
就在那一个瞬间,我忽然回想起了小时候记住的春天的气味。那是童年时代,每到春天来了,寒冷消除,夏季还未到来时,在暖融融、湿漉漉的空气里,那种浓烈的春天的气味,让我一下子“回到从前”——南方的城市多雨,春季里总在下雨,过分的潮湿让小孩子们经常长疮,因为他们总是喜欢把脚泡在淤积着雨水的坑里。还有很多很多成长的烦恼,让孩子们忽略了春天。但是春天的气味真是太浓烈了,到黄昏与夜晚交接的时刻,那气味就灌满了大地和我们居住的房子的每个角落。
在温水般的气温中,那气味是潮湿的,带着野蛮的青草的生涩气息,带着各种树木散发的汁液的气味,带着阴暗水沟里闷闷的臭味,池塘里发出腐烂的腥味,这腥味保留在池塘的鱼虾身上,使我很不爱吃它们。还有一种咸咸的气味是从高空中往下倾倒的,当时不明白那是什么味道,成年后才知道,那是大海的气息。
当我闻到春天这种混合的气息时,觉得自己像糖块一样在溶化。厨房里传来做饭的气味,食物正在散发香气,使得空气更加混乱。天色昏暗,看不见纸上写的字了。于是就坐在那里闻春天的气味,晕乎乎地停止了大脑的活动。
接着,感觉到心在动了。那是一阵子被彻底消融的感觉,要过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发现自己还在。
于是藏在记忆深处的、儿时的春夜又回到脑海里—— 依稀可辨的是树冠的弧线,分出了天空和大地,带着红晕的黑暗里,穿过门前树木的枝叶,看到不远处亮起了一些昏黄的灯光,这些不够明亮的灯光在池塘里扭动,拉出长长的线条,微风带来炒菜的声音和孩子们的叫喊,他们在为吃饭高兴呢。
回忆在慢慢变形,模糊,那混合的气味也变得不太确定。恰好因为记忆的模糊,使得春天更加美丽,不可形容。
11.请理解第1段中“我觉得不是我喜欢看童话,是留在我灵魂里那个孩子想看”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 ▲ 12.第3段中,描写了“我从阳台的窗户望出去”看到的情景,作用是什么?(4分)答: ▲ 13.作者“回想”的“春天的气味”有哪些特点?请分条概括。(6分)
答: ▲
14.童话里的春天和记忆里的春天表现着作者对生活的态度,请结合全文内容对作者的生活态度作出评价。(6分)
答: ▲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伟人都懒惰
懒惰是七宗罪之一。可是德国富尔达实用研究大学教授彼得·阿克斯在近日出版的《懒惰的快乐》一书中宣称,懒惰能够使人健康、幸福和长寿。法国心理学家马耶尔·科利撰写 的名为《懒惰或尽量少工作的艺术》一书前不久问世。书中指出,懒惰是人对工作的一种无意识反抗;对有些人来讲,懒惰只是他们做事的方式;而更多时候,懒惰可能是机体对于过度劳累所作出的一种自我保护。
俄罗斯心理学副博士、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阿列克谢·安德烈耶夫对此评论说,尽管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懒惰不仅有益于健康,而且还有助于事业。人犯懒的时候,其实是在养精蓄锐。
大科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就是个超级懒人。上中学时,老师强迫他学习语法,可是他却常常趴在课桌上睡觉;不上体育课却跑出去钓鱼打猎。上了大学则变本加厉,大部分时间都赖在床上。从事科研工作后,他也是闭门不出。就是这样“懒惰”的达尔文,却在后来用多年时间写出著名的《进化论》,在世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温斯顿·丘吉尔在上中学时,成绩排倒数第一,甚至根本没有去考大学,对体育也漠不关心。他最喜欢的莫过于坐在摇椅上来回晃动消磨时光。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好逸恶劳”的人,最后却成为了著名政治家。
卡尔·马克思早年完全依靠老母亲生活,从没想到过自食其力。从1869年起,朋友恩格斯开始资助他,最终,他的学说彻底改变了世界。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老师们公认的四体不勤、资质愚钝的孩子。谁又能想到日后他会成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呢?
另外,牛顿、阿基米德、门捷列夫、毕加索也都是以懒惰著称。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例子证明,天才的发现是从过于勤奋中得来的。
这难道说,要想成为天才,做一个懒人就行了吗?安德烈耶夫说,当然不是,没有天赋一切都免谈。但是善于及时休息对于天才的产生至关重要。因为人的精力耗费得越多,剩下可以用来实现宏伟计划的就会越少。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人就会过早衰老并记忆力下降。此外,彼得·阿克斯通过观察发现,早起和繁重的体育锻炼会摧毁健康,因为这是多余的压力,尤其是在50岁之后会更为严重。
懈怠状态不仅正常,而且有益。那些像陀螺一样不停工作的人其实是在破坏生物钟的运转规律。生物钟的规律是,一天之中机体差不多每两小时休息一次。在这段时间内,人的反应会变得迟钝,所以这正是需要放松的时候。如果不顾这些继续工作的话,身体就会负担过重。懈怠是为了让机体正常运转而进行的状态调整。强迫自己劳动很可能以悲剧收场。杰克·伦敦可以算是前车之鉴。他每天高负荷地工作,短时间内写出了众多出色的文章,却在生平第一次休假中突然去世,年仅40岁。这正是因为他耗尽了所有的生命力,仿佛已经灯枯油尽,无力再燃烧下去。因此,珍惜自己的生命,只要不对事业造成损失,想偷懒时就偷懒吧。
美国教授阿诺德·路德维格在对世界文明史上1000多个重量级人物的生平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在具备天生素质的前提下,将天赋转换为特殊的才能需要耗费时间。
从我们日常的生活方式来看,这的确不可思议。但即使是爱因斯坦也承认,适度偷懒真的是增强想像力的妙剂良方,这一点甚至比知识更重要。
15.从全文看,文章所说的“懒惰”的含义有哪些?请分条概述。(6分)▲ 16.请概括说明为什么“懒惰”能使文中的这些伟人成才。(6分)答: ▲ 17.文中所说的都伟人,那么,对于我们普通人,要想成才,是否也必须“懒惰”?(6分)5 答: ▲
七、作文(70分)
18.人生在世,有成功有失败。一切机遇会来,一切波折会走,一切都会过去,好在还有下一次:下一次参与,下一次拼搏,人生下一步,人生下一站„„快慢交替,强弱换位,胜败逆转之事古今中外难计其数。下一次就是新的起点,拐弯处就见太阳„„
请以“还有下一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宿迁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1)风流:英雄业迹。(1分)对比。(2分)(2)①“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当世没有英雄能力挽狂澜、振兴宋室、抵御强敌。
②“斜阳草树„„气吞万里如虎。”描述来自草莽的英雄,挥师北伐,气吞山河,借此写出自己建功立业的热望。
③“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用宋文帝仓促北伐,招致失败之事,提醒主持朝政者吸取历史教训,认真备战。
④“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岁月已逝,局势仍和当年金主完颜亮南侵时一样,山河破碎。
⑤“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用人们祭祀异族君王,写出人们精神麻木。⑥“凭谁问„„尚能饭否?”以廉颇自况,表示自己虽然年老,但仍可为国所用。(4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得满分。“古事”也可以概括,如“孙仲谋”“刘裕北伐”等。)(3)从观赏古迹起笔;接着写古代的人物及事件咏史寄意,借古讽今;最后以典故作结,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略
五、现代文阅读(20分)
11.【答案】我保留着儿童的性情(童心);使我对童话描绘的美好世界有深厚的兴趣。【解析】这道题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这个句子采用了借喻的手法,用灵魂里那个孩子来比喻童心。把本体找出来,还原朴素的本意即可。
第二篇:2012-201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四校高一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N(推荐)
1.默写(每空1分,共8分)
【小题1】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小题2】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小题3】纸上得来终觉浅。(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小题4】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小题5】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小题6】浮光跃金。(范仲淹《岳阳楼记》)
【小题7】为人处世要洁身自好、不媚世俗,应像“莲”那样:__________,(请用《爱莲说》中的名句填写)。
2.诗文名句默写和理解。(共8分,每题2分)【小题1】过尽千帆皆不是。【小题2】然后我死了。
【小题3】__________,思归多苦颜。【小题4】李煜的《虞美人》中,“春花秋月”用来借指______,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情感。
1.阅读《我的读书经验》,完成下题。(14分)
⑴我今年87岁了,从7岁上学起就读书,一直读了80年,其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特别是哲。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1)精其选,(2)解其言,(3)知其意,(4)明其理。
⑵先说第一点。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真正值得精读的并不多。怎样知道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对子这一个问题不必发愁。自古以来,已经有一位最公正的评选家,有许多推荐者向它推荐好书。这个评选家就是时间,这些推荐者就是群众。历来的群众,把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书,推荐给时间。时间照着他们的推荐,将那些没有永久价值的书都刷下去了,把那些有永久价值的书流传下来。这一类的书都是应该精读的书。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这些书之中还要有些被刷下去。不过直到现在为止,它们都是榜上有名的,我们只能看现在的榜。
⑶我们心里先有了这个数,就可随着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须要精读的书。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这就是说,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语言有中外之分,也有古今之别,这叫语言文字关。攻不破这道关,不知道关里边是些什么东西,只在关外指手画脚,那是不行的。当然要攻这道关的时候,要先作许多准备,用许多工具,如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之类。
⑷中国有句老话说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书的时候,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还未必能知道作书的人的意思。从前人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意”离不开语言文字,但有些是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如果只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最好扔了拐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⑸上面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下,还要加一句“意不尽理”。理是客观的道理;意是著书的人的主观的认识和判断,也就是客观的道理在他的主观上的反映。理和意既然有主观客观之分,意和理就不能完全相合。人总是人,不是全知全能。他的主观上的反映、体会和判断,和客观的道理总要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读书仅知其意还不行,还要明其理,才不至于为前人的意所误。如果明其理了,我就有我自己的意。我的意当然也是主观的,也可能不完全合乎客观的理。但我可以把我的意和前人的意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就可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意。这个意是我的,我就可以用它处理事务,解决问题。读书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能活学活用,把书读活了。⑹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把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把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选自《冯友兰读书与做人》,有删节)
【小题1】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作者的四点读书经验表达的具体意思。(4分)【小题2】第⑷段中画线句“但是,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表达什么意思?这样表达有何妙处?(5分)
【小题3】作者说理逻辑严密,请以第⑸段为例,说说本段的论述思路?(5分)
2.阅读《夕照》,完成下题。(16分)
⑴是大好的天气,太阳斜照到地面上的时候,光是极均匀的。不像正午前的,轰然的阳光,沉渣泛起,沸沸扬扬,光和影都是强烈的。
⑵这时,却是沉静下来,那些最细的光粒子,分布在空气里。光是薄薄的一层,却没有一点疏漏,连最犄角的旮旯里,都没有影,而是光。由于光的细致,这时的可见度相当高,那些外墙表面上,淡黄色的涂料,都被光色析出颗粒状的质地,显出一种毛茸茸的粗糙感。玻璃窗上的光,则是明快的,要是有人在这时推拉窗,那窗户上的反光,便哐啷啷的,不是指的声响,而是那股子活泼劲。要是老房子,瓦顶里的杂草,便丝丝可见,间隙里是缓缓平铺着的光。人的脸在这时呈现最柔和的线条,是照相里称作高光的效果。孩子是不消说了,连老人的布满褶皱的脸,也变得清朗细腻。并不是说,深刻的褶皱模糊了,其实反是更清晰了,但这清晰突出了它们的均衡有致,显得十分流畅。褶痕里的纹理纤毫毕露,一无暗影,肌肤甚至是娇嫩的。
⑶在这样的光线里,声音可传得很远。谁家在收晾衣服,晾竿清脆地碰撞着,还有拍打晒暄的棉被的声音,那空而实的嘭嘭声,不紧不慢的,一记记的,在住宅区的院子里,又疏落又饱满地散开。停在对面楼顶的鸽子,饱食的咕咕声,也清晰可辨。有脚步声,即便是鞋跟急骤地敲击着水泥路面,也还是轻盈和悦的,一串地从楼前到楼后,逐一消失。放学的孩子,聚在楼底的空地上做游戏,叽叽哝哝地私语,虽不知道在说什么,但那细小稠密的声节,却一个也不落的,像某一种鸟语。哪怕是在顶层的六楼,也是清清楚楚。要有自行车骑过,那车轮上的飞子,吱啦啦地响过,就特别的悦耳,好听极了。连那窗台上蹦跳的麻雀子,那小脚爪子柔软地落地,都是入耳的。
⑷这时的阳光也是有气息的,是被褥的干燥和着灰尘的味,还是衣服上新鲜的肥皂味,竹竿则是清涩涩的气味。隔宿的溽湿气晒到此刻,已经散尽扫空。东西原先的气息,便蓬然而起,四下飞扬。它几乎是有形的,是一种绒毛状的东西,使劲地吸一口,几乎要呛鼻了。这样的住宅区,到处是水泥:地坪,楼板,台阶,墙。全少不了水泥,要说气息是单调的。然而,日里烟熏火燎,夜里声鼾鼻息,朝朝暮暮的,早已脱胎换骨,难免有些焐热的缠绵的浊气,经得起这么好的太阳不歇气地照吗?到了此刻,都是清洁利落的。水泥的阴凉气是有些出来,可却是舒爽的,有冷暖的,染了人气的,它简直是带响的,沙啦啦啦。再过些时,阳光从地面下去,暮色降临,光,声,气息,就全换了颜色。(选自《王安忆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小题1】阅读全文,概括本文围绕“夕照”描写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分)【小题2】任选一个角度,说说文中画线句子妙在何处。(6分)
【小题3】文章第⑵、第⑶、第⑷段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夕照?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12分)孔子相卫,弟子子皋为狱吏,跀①人足,所跀者守门。人有恶②孔子于卫君者,曰:“尼欲作乱。”卫君欲执孔子。孔子走,弟子皆逃。子皋从出门,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吏追不得。夜半,子皋问跀危曰:“吾不能亏主之法令而亲跀子之足,是子报仇之时,而子何故乃肯逃我?我何以得此于子?”跀危曰:“吾断足也,固吾罪当之,不可奈何。然方公之狱治③臣也,公倾侧④法令,先后臣以言⑤,欲臣之免也甚,而臣知之。及狱⑥决罪定,公憱⑦然不悦,形于颜色,臣见又知之。非私臣而然也,夫天性仁心固然也。此臣之所以悦而德⑧公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注释】①跀(yuè):古代一种酷刑,把人的脚或脚趾砍去。②恶(wù):痛恨,引申为说坏话,诬陷。③狱治:按刑法定罪④倾侧:这里是反复推敲之意。
⑤ 臣以言:为我说话⑥狱:案件⑦憱(cù):脸色改变,表现不安的神色。⑧德:感激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5分)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①孔子相卫()②是子报仇之时()
③)及狱决罪定()④夫天性仁心固然也()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而子何故乃肯逃我”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B.而子敬先亡C.潭西南而望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小题3】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一处)(1分)固吾罪当之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读了本则小故事,你认为怎样的法律惩处才有最好的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17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矿、麻枲①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南宋康与之《昨梦录》)【注释】①枲:xǐ,麻。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⑴悉如外人()⑵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⑶此公欲来,能容否()⑷麻枲之属()
【小题2】 与“入山之大穴”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具答之D.辍耕之垄上【小题3】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汉语。(6分)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⑵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小题5】(甲)(乙)选文为我们描绘了人们怎样的生活图景?(3分)
1.阅读诗歌,完成下面问题。(6分)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小题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2分)【小题2】“影入平羌江水流”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表达效果?(4分)
2.夏日南亭怀辛大(4分)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小题1】“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两句分别从、的感觉角度渲染了的氛 围?(3分)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怀?(1分)
3.阅读《送友游吴越》(唐·杜荀鹤),完成后面小题。(6分)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小题1】诗中描写吴越之地集市繁华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
【小题2】吴越之地的自然景物有什么特点?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小题3】诗人认为友人游吴越“必经年”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3分)
1.从以下两题中
第三篇:江苏省宿迁市四校11-12学年高二5月联考语文试题
宿迁市四校2011-2012学年高二5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掣(châ)肘 船舷(xián)胼手胝(chǐ)足 缱绻(qiǎnquǎn)..... B.色(shǎi)子 模(mú)具 佝偻(gōu lóu)沸(fâi)反盈天 ..... C.砧声(zhān)浣女(huàn)朔漠(sù)塞草腓(fãi)....D.荷(hã)薪 整饬(chì)载(zǎi)歌载舞 庶(shù)出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研制与开发,将越来越提到各国的议事日程上,因为它关系到人类走出人口剧增、环境恶化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出路。
B.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不力,致使一些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借口办特色班为名,向家长收取高额的费用。
C.城市发展论坛的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城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城镇化速度和趋势上,而对城镇化过程中公共政策的负面影响则明显忽视。
D.我们的乒乓球运动三十年来长盛不衰,不论是男女项目、团体项目还是各个单项,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根据下面的报道,概括说明研究人员运用的试验方法和试验取得的结果。(5分)
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研究人员对28名吸烟者和34名不吸烟者进行了试验。研究人员用微弱电流刺激受试者的舌头,这会使人产生一种类似金属味道的味觉。结果发现,吸烟者普遍需要更强的电流才会产生这种味觉。舌头的味觉感受器是味蕾,它的作用非常重要。研究人员用内诊镜观察受试者舌头上的味蕾后发现,吸烟者的味蕾更为扁平,并且周围相关血管的发育状况也不好,这会大大影响味蕾发挥作用。
试验方法: ▲(不超过20个字)
试验结果: ▲(不超过25个字)
4、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仿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式,要求结构相似,语意完整。(4分)
从古到今,分别都是使人痛苦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燕太子丹与荆轲之间的“壮别”; “
▲
”,▲
; “
▲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魏兰根,巨鹿下曲阳人也。兰根身长八尺,仪貌奇伟,泛览群书,机警有识悟。起家北海王国侍郎。丁母忧,居丧有孝称。将葬常山郡境,先有董卓祠,祠有柏树。兰根以卓凶逆无道,不应遗祠至今,乃伐柏以为椁材。人或劝之不伐,兰根尽取之,了无疑惧。遭父丧,庐于墓侧,负土成坟,忧毁殆于灭性。出除本郡太守,并有当官.之能。
正光末,尚书令李崇为本郡都督,率众讨茹茹,以兰根为长史。因说崇曰:“缘
边诸镇,控摄长远。昔时初置,地广人稀,或征发中原强宗子弟,或国之肺腑,寄以.爪牙。宜改镇立州,分置郡县,凡是府户,悉免为民,入仕次叙,一准其旧,文武兼用,威恩并施。此计若行,国家庶无北顾之虑矣。”崇以奏闻,事寝不报。. 孝昌初,转岐州刺史。从行台萧宝寅讨破宛川,俘其民人为奴婢,以美女十人赏兰根。兰根辞曰:“此县界于强虏,皇威未接,无所适从,故成背叛。今当寒者衣之,饥者食之,奈何将充仆隶乎?”尽以归其父兄。朝廷以兰根得西土人心,加持节、假平西将军。寻入拜光禄大夫。
庄帝之将诛尔朱荣也,兰根闻其计,遂密告尔朱世隆。荣死,兰根恐庄帝知之,忧惧不知所出。时应诏王道习见信于庄帝,兰根乃托附之,求得在外立功。道习为启闻,乃以兰根为河北行台,于定州率募乡曲,欲防井陉。时尔朱荣将侯深自范阳趣中山,兰根与战,大败,走依渤海高乾。属乾兄弟举义,因在其中。高祖至,以兰根宿望,深礼遇之。及高祖将入洛阳,遣兰根先至京师。时废立未决,令兰根观察魏前废.帝。帝神采高明,兰根恐于后难测,遂与高乾兄弟及黄门崔固请于高祖,言废帝本是胡贼所推,今若仍立,于理不允。高祖不得已,遂立武帝。废帝素有德业,而为兰根等构毁,深为时论所非。兰根虽以功名自立,然善附会,出处之际,多以计数为先,是以不为清论所许。
(选自《北齐书·魏兰根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忧毁殆于灭性
殆:几乎
.B.控摄长远
. C.事寝不报
.D.深礼遇之
.
摄:控制 寝:平息 遇:对待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魏兰根“机警有识悟”的一组是()(3分)①庐于墓侧,负土成坟 ②宜改镇立州,分置郡县 ③文武兼用,威恩并施 ④尽以归其父兄
⑤遂密告尔朱世隆 ⑥走依渤海高乾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兰根准备在常山郡安葬母亲,但那里先建有董卓祠堂,他认为董卓是叛逆,于是不顾他人劝阻,坚决砍伐了董卓祠堂的柏树为母亲做了棺木。
B.将军萧宝寅攻破宛州时,将俘获的十个美女送给了魏兰根,兰根认为这里的百姓是无奈从匪,应该慰问安抚,就把十个美女送还其家。
C.魏兰根曾经将孝庄帝要诛杀尔朱荣的消息密报给尔朱世隆,结果尔朱荣被杀后,他因怕此事被孝庄帝知道,就忧虑畏惧想不出什么办法来。
D.在拥立废帝这件事上,魏兰根表现出精于算计的一面。他为了讨好巴结高祖,而说废帝不当立,最终使很有德才的废帝未能即位。
8、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①今当寒者衣之,饥者食之,奈何将充仆隶乎?(3分)▲ ②废帝素有德业,而为兰根等构毁,深为时论所非。(4分)
▲ ③多以计数为先,是以不为清论所许。(3分)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晚望(唐)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①(唐)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注】①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1)高诗前两句写景,试分析其表现手法和作用。(4分)
▲(2)高诗说“一片伤心画不成”,韦诗却说“谁谓伤心画不成?”,各有何道理?(4分)
▲(3)两首诗都是怀古咏史诗,表达了怎样的共同主题?(2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江月何年初照人。(2)欲为圣明除弊事,▲。(3)▲,使我不得开心颜。(4)我欲因之梦吴越,▲。
(5)人生得意须尽欢,▲。(6)花径不曾缘客扫,▲。(7)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8)▲,任重而道远。
五、现代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书房的窗子 杨振声
①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的坐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②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③不错,特别是雪的反光,在太阳下是那样霸道,而在月光下却又这般温柔。其实,雪光在阴阴天宇下,也满有风趣。特别是新雪的早晨,你一醒来全不知道昨宵降了一夜的雪,只看从纸窗透进满室的虚白,便与平时不同。那白中透出银色的清晖,温润而匀净,使屋子里平添一番恬静 的滋味。披衣起床且不看雪,先掏开那尚未睡醒的炉子,那屋里顿然煦暖。然后再从容揭开窗帘一看,满目皓洁,庭前的枝枝都压垂到地角上了。望望天,还是阴阴的,那就准知道这一天你的屋子会比平常更幽静。
④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那般的素净。现实的世界退缩了,想象的世界放大了。我们想象的放大,不也就是我们人格的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时,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见,月冷风清欲堕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而“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也比“水晶帘下看梳头”更动人怜惜之情。
⑤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是光度影响了态度。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我们像春草一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离。而一切文艺的创造,决不是一些外界事物的堆拢,而是事物经过个性的熔冶、范铸出来的作物。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⑥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青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
⑦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青翠,几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得”。
(选自《品味人生》,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有删改)
11、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2、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请联系第④、⑤段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4、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感佩陈寅恪
宋振锐
①爱因斯坦在给居里夫人的悼词中写到:“第一流的人物对于时代的意义,其人格的力量常常远胜于单纯的才智。”陈寅恪堪当此论!②陈寅恪(1890-1969)家学渊源,又游学欧美十数年,他三十多岁便入主清华国学研究院,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并称国学四导师。陈寅恪一生治学涉及宗教、历史、语言、人类学、校勘学等方面,尤其精治魏晋南北朝隋唐之学。他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论述稿》都对隋唐历史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每本书虽只有10万字,但其视野开阔、孕大含深;“研究之缜密、立论之严谨和说服力之强,前所未有”;“即此戋戋小册,亦岂今世学者所能为”?至于《柳如是别传》,虽是人物传记却是一本论述明末清初政治史的力作,对清代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③以陈寅恪的道德、学问,要获得俗世的名声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但陈寅恪对此不屑一顾。他将身心全部沉浸在艺术与思辨的世界里。陈寅恪面对身体的残疾,在有书不能读,提笔不能写的境况里,他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又由于见识、学养、智慧的差距无人与他对谈,那种深层的孤独亦远非凡庸之人可解可慰的。然而,心有所属,兀兀独处而无悔;志向远大,冷清寂寞仍无怨。漫漫长夜里非凡的孤独反使得他更敏锐地捕捉到光明。孜孜矻矻,心无旁骛,陈寅恪在助手的协助下,以超人的毅力,引用典籍605种,完成了80万字的煌煌巨著——《柳如是别传》。
④ “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家。做学问就是为了当官,这种传统根深蒂固,在行政权力独尊的年代尤其突出。1953年,陈寅恪被任命为科学院中古研究所所长,但被他委婉地拒绝了。在《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请毛公或刘公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的言论真可谓石破天惊骇人心目。北大教授刘浦江认为:“就老一代的知识分子来说,在1949年以后仍然固守自己的价值主张的,除了陈寅恪先生之外,恐怕再也没有第二人了”。
⑤ “寅恪生平治学,不甘逐队随人,而为牛后。”陈寅恪从一个无名气、无著作、无学位的“三无”学人,而终成为举世公认的学术大师。“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者,道德文章也。陈寅恪还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这种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的治学要求,是陈寅恪在学术研究中一以贯之的,表现出了一种纯粹的学者本色。
⑥沧海桑田,物换星移,时代的阻隔,经历的差异,虽然使我们不能透彻地解读陈寅恪的学术精神、立场以及其人格魅力,但丝毫不能影响我们对陈寅恪的敬仰与爱戴。
15、请根据②③④⑤段的内容,每段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陈寅恪的特点。(8分)② ▲
③ ▲ ④ ▲ ⑤ ▲
16、陈寅恪1911年就认真研读过德文版《资本论》,可他却在1953年要求“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对此,作者是怎样理解的?(6分)▲
▲
17、本文介绍陈寅恪,层次安排上显得水到渠成,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请简要回答。(4分)▲
▲
六、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群游客正在兴致盎然地参观一座古老的宅院,他们很纳闷,这座宅院的屋檐为什么特别大?为什么在屋檐下面还做了一间小巧的屋子?他们正在争论,导游告诉他们:这是供路过此地的流浪汉挡风遮雨,歇脚过夜的。游客们哑然了,同时感到一种从远古流传过来的温暖。也许,我们没有能力做一个屋檐,那就在自己的心里搭一个屋檐吧。因为,人心毕竟比屋檐大。
请以“心灵的屋檐”为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
要把他们充做奴仆呢?”于是派人将十位美女一一送回家团聚。朝廷因为兰根深得西部百姓爱戴,加封他为持节、代理平西将军。不久又被授予光禄大夫。
9、(1)答案:(1)采用拟人手法(1分),情景交融(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傍晚浮云落日映照金陵古城的景象(1分),抒发了作者的沧桑凄凉之感(1分)
(2)答案: “一片伤心”是抽象的情感,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2分);但是这六幅图通过老木寒云表现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和现实忧思,“画”出了伤心之情(2分)。(3)答案:两首诗都借六朝旧事(1分)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1分)
②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③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整齐、工稳、典雅。(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共三点6分,每点2分)
13、[解析] 结合第④、⑤两段内容,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更空灵,更生动”,就上下文的对比内容即可归纳出来。
第四篇:四校联考语文考试题
淮南市市级示范高中高一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淮南十中高一语文备课组命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2分)
A.症(zhēng)结腈(jīng)纶大伯(bǎi)子悄(qiǎo)然无声
B.弦(xuán)外之音坎坷(kě)暂(zhàn)时庠(xiáng)序
C.奄奄(yǎn)一息聒(guō)噪黏(nián)液抛头露(lù)面
D.恬(tián)然自安庇(bì)护广袤(mào)供(gōng)养
2、下列各项中字形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懵懂仓皇白浪滔天皮开肉绽B.歆享鱼凫震震有词火中取粟
C.寒暄炮烙金碧辉煌遍体鳞伤D.纨绔暮霭姣花照水钿头银篦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加入湖南卫视后,黄健翔主持新栏目“名声大震”,开场白说得干干巴巴的,丝毫不像他主持体育节目那样游刃有余。
B.随着我国与世界的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使得越来越多的国际的特定的“日子”传入我国,如世界睡眠日、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等。
C.哈佛大学流感毒株分离中心的流行病学专家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已证实墨西哥一名四岁的男孩可能是猪流感全球大爆发的关键人物。
D.“河套人”的生存年代经考古确认大幅度提前,一下子跃居为目前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所知生存时代最早的晚期智人。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全校学生排列在操场上参加升旗仪式,人很多,队伍也是一点不散乱,真可谓鳞次栉比。....
B.打假活动必须持之以恒,如果我们稍有松懈,假冒伪劣商品又会东山再起,那时候,我们要付出更....
大的代价。
C.一些同学总以为语文难学,其实,无论是哪一科,不经过刻苦训练,都是很难学好的。学习,绝不是一气呵成的事情。....
D.已故科学家钱学森曾说过:“我姓钱,但我不爱钱”。他身体力行,保持“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
重,名利最轻”的大德操守。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过秦论》选自《文选》,作者贾谊,西汉人。“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
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 韩昌黎”。苏轼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6、在横线上默写原句。(每空1分,共10分)
(1)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珠小珠落玉盘。(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4)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近期央视连续报道了“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这种行人闯红灯现象,无论是给自己还是给他人都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也暴露出国民的素质有待提高。请你针对这种现象写一句劝导语。要求:语言得体,字数在20字以内。(4分)
二、阅读与鉴赏(共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12分)
五丁开山 蜀国弱,然道难,秦强收不能得之。秦王诈,责匠凿五牛,朝坠金于其后,曰:牛便金。许于蜀。蜀
王贪,欲五牛。时蜀有五力士,千斤力,无人敌。王遣五丁开山迎牛。
五牛归蜀,成都①怒。秦闻道通虽悦,然惧五丁勇,不进。
时三十二,秦悉其好色,故以胭粉惑之:“牛,虽吾过;②今有女,数五,绝色国香,愿许之,以谢
罪。”蜀王忘旧,闻之,重遣五丁,还到梓潼。有穴见大蛇,为患。五人欲诛之,遂竭五人之力,以手揽之,抴③蛇出洞。霎,山崩,即压杀五人及秦女,而山分为五岭。闻五丁亡,蜀道通,秦无惮,军至,蜀王卒。
【注】①成都:此处指成都百姓。②牛不能便金,故有过。③抴:同“曳”。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秦王诈诈:欺骗B.许于蜀许:答应..
C.有穴见大蛇见:通“现”,出现D.蜀道通通:通达..
9.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然道难然秦以区区之地B.以谢罪以手抚膺坐长叹....
C.五人欲诛之遂竭五人之力D.许于蜀师不必贤于弟子....
10.下列各句都是省略句,括号中补出的词语是省略的部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时(蜀王)三十二B.(五丁)还到梓潼
C.(蜀王)闻五丁亡D.(五丁)以手揽之
翻译上文中的画线句
11.责匠凿五牛,朝坠金于其后。(3分)
12.蜀王忘旧,闻之,重遣五丁。(3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8分)
咏怀古迹(其三)
杜 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3.“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空”字含义丰富,请加以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6分)
父亲的一课
王熙章
16岁那年,父亲送我去一家电脑培训中心学习微机课程,那些枯燥的操作命令很快使我厌倦了。渐渐地,一有空我便溜到与中心相邻的“创世纪”网吧上网玩游戏,几个月下来,我微机知识没学到多少,倒是对那些神奇莫测的游戏入了迷,经常玩个通宵达旦。
网吧老板是一个过早秃顶的中年男人,在众多网民中,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
要教训我两句:“玩物丧志,这词儿你懂吗?”
世上哪有老板赶顾客出门的道理?我对他的告诫当成了耳旁风,只顾在网吧中玩得昏天黑地。
一天,父亲从乡下到城里来看我。我正痴迷地玩“僵尸与侠客”的游戏,突然听到身后一个声音
说:“好!精彩,好安逸哟!”
这话音好耳熟,方言土语在城里极少能听见。我猛回头,只见父亲不知何时站在了我的身后。那一刻,我有一种做贼的感觉,赶紧站起身,垂手而立。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说:“章子,精彩,来,继续玩!”
我做梦也没想到父亲不但不骂我,竟然让我教他玩游戏。我兴奋地抓住他的手,教他如何选择按键、如14.诗中写昭君的“怨恨”,昭君怨恨什么?杜甫写昭君的怨恨其用意是什么?(4分)
何控制鼠标、如何躲避对方的打击、如何出击,没想到父亲学得还真快,不到3分钟便投入于那醉人的游戏中。
一晃7天过去了。父亲的玩法越来越高明,也越来越上瘾,竟好几天通宵达旦泡在网吧中。这时,我的衣袋中只剩下30块钱了。父亲省吃俭用,每月寄400元钱给我做生活费,我却将它们全都消费
在了这些醉人的游戏中,刚过了半个月,我的衣袋就快空了,再向父亲要钱,我开不了口。
那天在网吧里,父亲问我:“章子,身上有钱吗?拿出来,让爸过足这把瘾!”
一听这话,我的脑袋便“嗡”地一下大了。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了钱,我跟父亲在城里如何生
活?父亲是个复员军人,只听说他在城里有一个战友叫方伯雄,我到城里来上学,父亲便让我去找方伯伯,可我却压根儿没心思去见那些古板的人。
那个秃顶的网吧老板又来催缴费了。按每小时两元结算下来,父亲已欠费300余元。眼看父亲翻遍他所
有的衣兜,再也没有翻出一分钱来,我心里焦急万分。
网吧老板呈现出他从未有过的凶相,威胁说:“3个小时内不缴清欠费,就把你们扭送到派出所。”父亲
眼巴巴地望着我,我偷眼看着网吧老板那副讨债不成不罢休的架势,不由胆战心惊。
我退下手腕上那块花去父亲80元钱买给我的手表作抵押,谁知网吧老板竟然不屑一顾。
父亲指着他身上那件过年时新买的呢大衣诚惶诚恐地说:“要不,我、我脱下这身衣服给你?”
网吧老板用鼻孔哼了一声说:“一个乡下人的破衣服,能值几块钱?”
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将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有人在对我的父亲指指点点:“没钱玩什么游戏?乡
巴佬!”这时我看见父亲的嘴角抽了抽,就在那一刻,我感觉那讥讽的话语就像皮鞭似地抽打在我的脸上。我发狂似地冲出人群,找我的同学去借钱,可他们一见我,仿佛都如见了瘟神,慌忙离去。
“天哪,这个时候,我到哪里去弄钱解救我的父亲?”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在心里说。我不禁
悔恨交加。回到网吧,跪倒在父亲面前,我痛哭失声地说:“爸,是我害了你,我不该教你玩这种害人的游戏!”
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他一把拉起我说:“孩子,你终于明白了,这就叫玩物丧志!来,爸给你介绍一位
伯伯,他就是我在家跟你提起过的方伯雄伯伯!”
我抬起头来,顺着父亲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网吧老板一反常态,正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
(节选自《当代微型小说精选》)
15.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神情古怪”一词表现了父亲看到“我”痴迷于网络游戏的惊诧感觉。
B.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塑造出方伯伯这一形象丰满的人物,使小说情节具有很强的戏剧
性。
C.小说中描写围观人群对父亲讥讽的话语、同学对“我”借钱时的慌忙躲避,是为了反映社会中人
与人之间的自私和冷漠。
D. 这篇小说以“父亲的一课”为题,意在表现父亲对“我”的一次教育。小说以“我”沉溺网络游
戏为开端,“我”到处筹钱替父亲还债是小说的高潮。
E.小说中“我”对学习微机课程感到枯燥,却对网络游戏非常痴迷,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对教育
内容和方式的思考。
16.小说中,“我”的情感态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转变过程?(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小说情节发展似乎有些“突兀”,但细细看来,一切都在情理之中。试就文中的“伏笔”或“铺
垫”举一例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小说描写了一位父亲独特的教育方式,对于这种方式,有人表示赞同,有人表示异议,你的看法
怎样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某首流行歌曲中有这样的歌词:“谁的青春没有浅浅的瘀青。”是的,萌动在青春期的我们,渐渐地有了自己的思考与困惑,渐渐地与父母师长之间有了明显的代沟。成长的路上,我们开始变得独立,变得叛逆,我们不想生活在父母为我们规划好的条条框框里,我们希望父母能更多地了解我们的内心;成长的路上,我们会不断地跌倒,但每次爬起来,又都会用笑容擦拭泪水,我们坚信“年青没有失败”;在一次次的跌倒中,我们一边失去,一边寻找,我们不断成长,我们渐渐成熟,虽然仍难免青涩,但我们懂得明天的阳光需要我们自己去拥抱„„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一定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经历与思考吧。请在此与我们共同分享,我们愿意倾听。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第五篇:2017届高三“四校联考”试题
2017届高三“四校联考”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包括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文阅读(第一~第六题,共90分)和作文(第七题,70分)两部分。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6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监考老师。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考试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并将考试证号用2B铅笔正确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題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教练看到了林书豪在球场上的表现之后总是会说:“他比外表者起来还要敏捷。”林书豪感觉出了,知道这是一种歧视。他将此负面的情绪转化成正面的动力,一再地以 的瞬间移动,人球合一般杀入禁区,为球队赢得胜利,让球迷,为他大喊:“上帝降lin!”
A.弦外之音 兔起鹘落 望其项背 B.胯下之辱 兔走乌飞 望洋兴叹 C.胯下之辱 兔走乌飞 望其项背 D.弦外之音 兔起鹘落 望洋兴叹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弦思想积累,知识俯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努力做到“ ”。除了要有好的专业素养之外,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修为,有“铁名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
A.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B.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C.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D.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在叶子没有完全长大的时候,那野樱樓仿佛己经在枝头处处著花。B.黄金的小叶映在嫩绿广阔的草地上,如夜里苍穹发光的星座。C.树上兀自顥抖的,是环环层叠的星辰。
D.细微的叶子就在我的目睹之下快速地飘舞,狂飞,掉下,就像梦幻的流星雨。4.下列对联所描述的对象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孔子)B.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立原)C.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上插芳馨。(王安石〉
D.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鲁迅)5.下列各句没有反映流寓经历的一项是(3分)
A.小楼昨夜乂东风,故国不堪冋首明月中。(李炫《虞美人》)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C.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诗经•氓》)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K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道山亭记 曾巩
闽,故隶周者也。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冷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阸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得平地,小为县,大为 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绶,或垂崖如一发,或倒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踱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休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水行其味间,或衡缩绿揉,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楼,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破溺。虽圣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其水陆之险如此。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陿多阻,岂虚也哉?
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年于门庭。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城之中三山,西曰闽山,东曰九仙山,北曰粵王山,三山者鼎趾立。其附山,盖佛、老子之宫以数十百,其瑰说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
光樣卿、直昭文馆程公为是州,得闽山嵚崟之际,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箄席而尽于四瞩。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闽以险且远,故仕者常惮往,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事其耳目之乐,非独忘其远且险,又将抗其思于埃之外,其志壮我!
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盖其岁满就更广州,拜谏议大夫,又拜给事中、集贤殿修旗,今为越州,字公辟,名师孟云。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A.石错出其间
错:交错 .B.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 .C.其城之内外皆涂 .D.以寓其耳目之乐 .
属:聚集
涂:滩涂
寓:寄托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累数驿乃以得平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 .C.闽以险且远 .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 若属皆且为所虏 .
D.程公能因其地之善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亊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4分)(2)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4分)请简耍概括程公修造道山亭的原因。(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0〜12题。
沁园春 陈维崧 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同云臣、南耕,京少赋。
十万琼枝,矫若银虬,翻如玉鲸。正困不胜烟,香浮南内;娇偏怯雨,影落西。夹岸亭台,接天歌管,十四搂中乐太平。谁争赏?有珠珰责成,玉佩公卿。
如今湖打孤城,只商女船头月自明。叹一夜啼乌,落花有恨;五陵石马,流水无声。寻去疑无,看来似梦,一幅生绡泪写成。携此卷,伴水天闲话,江海余生。10.词人从哪些方面来写“梅”的?结合上阕进行概括。(3分)
11.下阕“如今潮打孤城,只商女船头月自明。”化用了前人哪两句诗?(2分)12.分析下阕词人情感变化的过程。(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賦》)(2)扪参历井仰胁息。(李白《蜀道难》)(3)定乎内外之分,,斯己矣。(《庄子•逍遥游》)(4)醉不成欢慘将别。(白居易《琵笆行》)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商旅不行,;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范仲淹《岳阳楼记》)(7)君子坦荡荡。(《论语•述而》)(8)薄于身而厚于民。(《晏子春秋〉>)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4〜17题。
桃园 废名
王老大只有一个女孩儿,叫阿毛,一十三岁,病了差不多半个月了。王老大一向以种桃为业,住的地方就叫做桃园。
桃因的篱墙的一边又给城墙做了,但这时常惹得王老大发牢骚,成上的游人可以随手摘他的桃子吃。他的阿毛倒不大在乎,她还替城墙栽了一些牵牛花,花开的时候,许多女孩子跑来玩,兜了花回去。
秋深的黄昏,阿毛病了也坐在门槛上玩,望着爸爸取水。桃园里面有一口井,桃树,长大了的不算又栽了小桃,阿毛真是爱极了。爸爸担着水桶林子里穿来穿去,不是把背弓了一弓就要挨到树叶子。阿毛用了她的小手摸过这许多的树,不,这一棵一棵的树是阿毛—手抱大的!一一是爸爸拿水浇得这么大吗?她记起城外山上满山的坟,她的妈妈也有一个,一一妈妈的坟就在这园里不好吗?爸爸为什么同妈妈打架呢?有一田一箩桃子都踢翻了,阿毛一个一个的朝箩里拣!阿毛看见天上的半个月亮了.地不相信天是要黑下去,一一黑了岂不连苔也看不见?一一她的桃园倘若是种橘子才好,苔还不如福子的叶子是真绿!她曾经在一个人家的院子旁边走过,一 棵大橘露到院子外,一_檷树的浓荫俨然就遮映了阿毛了!
“阿毛,进去,到屋子里去,外面风很凉“爸爸,你还要上街去一趟不呢? ” 今天太晚了,不去,一一起来王老大歇了水柄伸手挽他的阿毛。
“瓶子的酒我看见都喝完了。”“喝完了我就不喝。”
爸爸实在是好,阿毛可要哭了!一一当初为什么同妈妈打架呢?半夜三更还要上街去!家里喝了不算还要到酒馆里去喝!但妈妈明知道爸爸在外面没有回也不应该老早就把门关起来!妈妈 现在也要可怜爸爸罢!
“爸爸,我们来年也买一些橘子来栽一栽。”
“买一些橘子来栽一栽!你晓得你爸爸活得几年?等橘子结起橘子来爸爸进了棺材!”
王老大向他的阿毛这样说吗?问他他自己也不答应哩.但阿毛的福子连根拔掉了。王老大这样的人,大概要喝了一肚子酒才不是醉汉。
这时月亮才真个明起来,就在桃树之上,屋子里也铺了一地.王老大坐下板鱟脱草鞋,一一 阿毛伏在桌上睡哩。”
“阿毛,到床上去睡“我睡不着“你想橘子吃吗? ” “不。”
阿毛虽然说栽橘子,其实她不是想到摘子树上长槁,一棵橘树罢了。地还没有吃过橘子。
“阿毛,不说话一睡就睡着了。”王老大就闭了眼睛去睡。但还要一句一一 “要什么东西吃明天我上街去买。”
“桃子好吃。”
阿毛并不是说话说给爸爸听,但这是一声霹雳,爸爸的眼睛简直呆住了。如果不是夜里,夜里睡在床上,阿毛要害怕她说了一句什么叫爸爸这样!桃子一一王老大为得桃子同人吵过架,成千成万的桃子逃不了他的巴掌,他一口也嚼得一个,但今天才听见这两个字!
“现在那里有桃子卖呢? ” 一听声音话是没有说完.慢慢却是一一“不要说话,一睡就睡着了。”
睡不着的是王老大。
窗孔里射进来月光.王老大不知怎的又是不平!月光居然会移动,他的酒瓶放在一角,居然会亮了起来!王老大怒目而视.阿毛说过,酒都喝完了。瓶子比白天还来得大,王老大恨不得翻 起来一脚踢破了它!世界就只是这一个瓶子一一踢破了什么也完了似的!
王老大挟了酒瓶走在街上。
“十五,明天就是十五,我要引我的阿毛上庙去烧香低头丧气的这么说。
自然,王老大是上街来打酒的。
“桃子好吃阿毛的这句话突然在他的心头闪起来了,一一不,王老大是站住了,街旁歇着一挑桃子,鲜红夺目得厉害。
“你这是桃子吗!? ”王老大横了眼睛走上前问。
“桃子拿玻域瓶子来换。”
王老大又是一句:“你这是桃子吗!?”同时对桃子半鞠了躬,要伸手下去。
桃子的主人不是城里人,看了王老大的样子一手捏得桃子破,也伸下手来保护桃子,拦住王老大的手一一“拿瓶子来换。”
换桃子的收下了王老大的瓶子,王老大捧了桃子一一他居然晓得朝回头的路上走!桃子一连三个,每一个一大片绿叶,王老大真是不敢抬头了。
“王老大,你这桃子好!”路上的人问.王老大只是笑,一一他还同谁去讲话呢?
围拢来四五个孩子,王老大道:“我替我阿毛买来的.我阿毛病了要桃子。”
“这桃子又吃不得嚷是的,这桃子吃不得,——王老大似乎也知道!但他又低头看桃子 一看,想叫桃子吃得!王老大的欢喜确乎走脱不少,然而还是笑一一 “我拿给我阿毛看一看„„”
乒乓!
“哈哈哈,桃子玻璃做的!” “哈哈哈,玻璃做的桃子!”
孩子们并不都是笑,一一桃子是一个孩子撞跌了的,他,他的小小的心儿没有声响的碎了,同王老大双眼对双眼。
1927年9月
14.王老大父女以种桃为生,阿毛也很喜欢桃树,她为什么又想种橘子树?(4分)15.分析文中划线处的描写手法及其作用。(4分)
16.文中多次写到月光,这样写在供托小说诗意氛围上有什么作用?(6分)17.探究“桃”在文.中的寓意。(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
一物不知,深以为耻
徐梓
在中国古代社会,学者有追求博学的传统。博学之所以重要,诚如王充在《论衡•别通篇》 中所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古人认 为,一个学者只有博学多识,才能学有本源,根深基厚,才能胸次自高,气象自大,才能文章有根据,下笔知取舍,这也就是所谓的“见博则不迷,听聪则不惑”。
追求博学的传统,由孔子开创.孔子不仅号召人们“博学于文”,主张和学问广博、见识半富的人做朋友,而且身体力行,给世人树立了榜样。于学,他学而不厌,老而弥笃,单是一部《易》,就被他读得“韦编三绝”。他谋称有德性比他好的人,自信没有比他更乐学好学的人。他不以“生 而知之”自居,本着学无常师的态度,一以贯之地“每事问”,随时随地周咨博访,不耻下问,以一个开放的心态,增益自己的知识.正是因为这样,他不仅通晓并有能力整理《诗》《书》《礼》 《乐》《易》等文化典藉,而且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为此,汉代的扬雄在《法言》中说:“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
从此以后,很多人把对博学的追求,进一步凝练为“一物不知,深以为耻” “一事不知,儒者之耻”这样高度精练的语句。刘知几在《史通》中说:“ ‘一物不知,君子所耻。’是则时无远近,事无巨细,必藉多闻以成博识。”
对于学者来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不只是一个口号,一面旗帜,更是一种引领,一种激励。明代学者徐光启和利玛窦熟识之后,他因为《几何原本》“未译,则他书俱不可得论”,于是向利玛窦提议合作翻译此书.利玛窦则因为翻译此书颇有难度,劝他搁置此事。徐光启回答说:“吾先正有言,一物不知,儒者之耻。”毅然以“吾避气,难自长大;吾迎难,难自消微,必成之”的气概,迎难而上,开始了这部著作的翻译工作。
清朝学者阎若璩,幼年体弱多病,资质鲁钝,兼有口吃,读书至千百遍,往往还不了解书文 的大意.但他立志博览群书,曾将“一物不知,以为深耻;遭人而问,少有宁日”题于柱上,以此来鞭策自己勤学不怠。水滴石穿,积思自悟,终于在15岁那年的一个冬夜,他因为”读书有所碍,愤悱不肯寐”,沉思良久,“心忽开朗,自是颖悟异常”。他继承了清初学者博学多通的学风,只要“一意未析”,就会“反复穷思”,甚至是“饥不食,渴不饮,寒不衣,热不扇,必得其解而后止”。每论一事,每立一说,都要穷原竞委,力求精核,“大抵事必求其根抵,言必求其依据,旁参互证,多所贯通”。他的《尚书古文破证》,用120多个证据,将孔安国传古文《尚书》判定为伪书,“祛千古之大疑”,成为一代名著。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现代社会,各种资讯海量增加,一个人再勤勉,也不可能遍索尽读、周知万物。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善取,而且要善弃,博观约取。但无论如何,传统士人 “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精神追求不能轻易抛弃,仍然要继承吸收、转化创新,实现“博通” 和“专长”的有机统一。
节选自(2016年11月30日《光明日报》)18.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6分)
19.文章引用淸朝学者阎若璩的枣例有什么作用?(6分)
20.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博学的人?请结合文章简耍概括。(6分)
七、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法国作家阿尔弗莱•德•繆塞说:“生活如同一朵玫塊,每瓣花代表一个梦想,每根刺昭示一种现实。”
2017届高三“四校联考”试题
语文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10分)2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牌,随物赋形,所在充满,殆与元气相侔。至长韵大篇动 教百千言而顺适洽当句句如一无争张牵任之态此岂撚断吟须悲鸣口吻者之 所能至哉!而世或以浅易轻之,盖不足与言矣。
(选自王若虚《滹南诗话》)
23.乐天是 代诗人,他与诗人元稹等共同推动了 “ ”运动。(3分)24.根据上面这段文字,概括作者推崇乐天诗的原因。(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5.下列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唐铁嘴在《茶馆》里属于反面角色,同是底层人物,却在损害着其他底层人物,是特定时期塑造成的社会人物,“有钱呀,就应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是他奉行的人生哲学。”
B.小男孩马诺林的形象贯穿了《老人与海》整本小说。这个人物帮助制造了悲剧所需要的孤独感,激起读者对圣地亚哥的同情怜悯;又作为人间友爱和年轻一代的象征,将小说的方向对准积极乐观的未来。
C.《阿 Q正传》充分反映了赵太爷一伙就是愚民政策的代表者、受益者,他们虽然也有阿Q 精神,但他们更是愚民的制造者,他们垄断着做人的资格,不承认阿Q是个人,也决不允许阿Q 企图争为人的地位。
D.《哈姆雷特》取材于文艺复兴时期丹麦史中的一个古老的故事,通过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表现了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注。E.《边城》祖父是一位阅尽世事、饱经风霧的老人,他“硬扎结实”,因此在摆渡的职务上毫不儿戏,他把对不幸女儿的哀思寄托在对翠翠的关爱上,希冀排解孙女的凄凉迷茫,却并不理 解她的躁动情感。26.简答题(10分)
(1)《三国演义》第66回,鲁肃设宴邀请关羽.宴会的背景是什么?关羽将周仓逐出后发生了什么事情?(5分)
(2)《红楼梦》第76冋“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茌魂”分别是谁在什么背景下吟的?是谁说后句“果然太悲凉了” ?(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27〜29题。
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把考据当作欣赏。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翻印,某一 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读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 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 “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題,学者们 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但若只了解,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通常富于者据癣的学老难免犯这样的错误,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他们好比食品专家,把一席菜的来源、成分及烹调方法研究得有条有理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谓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以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仲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选自朱光潜《考据、批评与欣赏》有删改)
27.第二段中详细列举“功课”内容的作用是什么?(5分)28.请概括“富于考据癖的学者”所犯错误。(4分)29.作者认为怎样才是真正的欣赏?(6分)
“四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1.D 2.B 3.A 4.C 5.C 5.C(道路)
7.D(D凭借;A才/竞然;B并列/目的;C而且/将要)8.(1)即使是本地土生土长生活在水边的人,如果不是生来就熟悉水性,也不敢担任起行船的职贵。(虽:即使;土长川居:本土生长又住在水上;习水事:熟悉水性;以舟楫自任: 担起行船的职贵。每点1分)
(2)人们用自己房屋的巨大华丽相互夸耀,即使是卑下贫苦的人也一定要使自己的住宅华 盛。(矜:夸耀:下贫:卑下贫苦的人:丰:使„„华盛;其:自己的*每点1分)9.尽览山水盛景;寄寓耳目之乐;忘却闽地险远;升华思想境界。(每点1分)
10.从数量,姿态,气味等方面来写的。(每点1分,要概括出角度,若没有不得分)11.刘禹锡《石头城》“潮打空城寂寞回”;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2分,每句 1分,句子对即可。若写诗人和篇目名称错误,则该点不得分)
12.首先写出了空城寂寞.亡国有恨的悲叹:接着由用泪画成的《梅花图》慨叹人生如梦般虚幻;最后表达携带此画,漂泊江海,度过余生的隐逸情怀。(每点2分,三点顺序不要颠倒〉 13.(1)奈何取之尽锱铢(2)以手抚膺坐长叹(3)辩乎荣辱之境(4)别时茫茫江浸月(5)赢得仓皇北顾(6)樯倾楫摧(7)小人长戚戚(8)约于身而广于世
14.阿毛是在一个人家的院子旁看到的橘子树,阿毛隐约觉得橘子树有家庭的温馨;橘子树的叶子很绿,代表着旺盛的生命,想种橘子树是阿毛对美好生活的渴望。(4分,每点2分)15.细节描写。写卖桃人护桃树时的紧张:侧面表现王老大弥补女儿心情的迫切:也为下文 桃子是玻璃做的埋下伏笔。(每点1分)
16.渲染了清冷、寂静的凄美意境;与桃园共同构成恬淡自然的环境;与人物心灵深处的诗意与美感融为一体。(每点2分)
17.“桃子”是美好事物的象征,阿毛对桃子的喜爱代表着她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而玻璃桃子的破碎又预示着困苦的生活中,底层的人们追求的美好是何等脆弱:指“桃园”,与“桃源”类似,代表着理想的生存状态,桃园的美丽反衬着现实生活的悲凉;“桃”是“逃”的 谐音,王老大想逃离这样的不幸生活,所以他借酒消愁,但酒不能帮他逃离:他用酒瓶换玻 璃桃子,想改变现有的生存方式,但玻璃桃子又被撞破。寓指底层不幸的人们努力挣扎而屡 屡失敗的悲苦命运。(每点2分,每点解说部分酌情赋分)
18.首先,指出学者博学的重要性;然后用古代_系列的文人学者求学著述的事例分析“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产生及其意义;最后号召现代人要发扬“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精神,实现博通与专长的统一。(每点2分)19.列举交代了阎若璩克服大资不足,博学终成大家;证明了 “一物不知,深以为耻”对学者的激励意义;引出下文要现代人发扬这一精神的论证。(每点分)
20.和学问广博的人做朋友;要不耻下问,学而+厌,心态开放;要有迎难而上精神;小仅要善取,而且要菩弃,博观约取。(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21.参考2016江苏高考作文阅卷标准。
2017届高三“四校联考”
语文I试题外荩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8.⑴“土长川居”翻译成“土生土长”即可。
(2)“下贫”翻译成“卑下的人”或“贫苦的人”都可。“丰”可译为“使„„宽敞、华丽” “其”翻 译成“他的”也对。9.每点1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⑴姿态亦可答成“形状” “外观”“形态”。气味亦可答成“香味”“香气”。⑵只要答对诗句即可。
⑶从原参考答案。意思对即可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14.第一点答成“家庭的温馨”可得2分,第二点答成“旺盛的生命”可得2分,若仅答“叶子很绿”可得 1分。
15.第一点瓶“动作描写”可得1分,第三点答成“王老大对女儿的爱之深”,或答成“表现王老大渴望得桃子的西宁的迫切”亦可得1分,第四点若答成“铺垫”不得分。
16.第三点答成“将人物内心纯洁、善良、美好和桃园胶洁温馨的环境融为-体”可得2分。17.原答案可简化为:1.“桃”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代表着阿毛对美好事物(生活)的追求.2.“玻璃桃的破碎”预示着底层不幸的人们努力挣扎而屡屡失败的悲惨命运。3.“桃园”代表着理想的生活状态,顚的麵反衬现实生活的悲凉。(每点2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18.从原参考答案,意思对即可。
19.第三点改为“为下文提出现代人要发扬这一精神提供依据”。20.从原参考答案,意思对即可。附加
24.(每点1分)(其它从原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