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中考练习题

时间:2019-05-14 15:0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岳阳楼记中考练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岳阳楼记中考练习题》。

第一篇:岳阳楼记中考练习题

《岳阳楼记》中考题练习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4.文章的作者是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人名)。(2分)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2分)①前 人 之 述 备 矣。②然 则 何 时 而 乐 耶? 6.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2分)答

,. 7.根据你对文章中加线词语的理解,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①天涯海角涯:

②日薄西山

薄:

③白头偕.老偕:

④如临. 大敌

临: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译文:。

9.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3分)答:

。10.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 的文字。(3分)答:

。2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2)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开:(3)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去:(4)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偕:

25.第②段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览物之情”的“异”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

26.用现代汉语把下面句子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述出来。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7.下面一则链接材料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什么联系?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链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14.“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下列词语中“去”字与“去国怀乡”中“去”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1分)

A.乃记之而去 B.去伪存真

C.停数日辞去 D.去留两便 1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是进(1)进:.亦忧,退 .

亦忧。(2)退: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文第二段结尾说“„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请你用自己的话并结合引用原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答: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连月不开(3)薄暮冥冥(.(.))(4)至若春和景.

明()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列的意思。.

(4分)(1)日星隐耀(曜),山岳潜形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选文第①段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洞庭湖千变万化的特点。

B、选文第①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引起下文。

C、选文第②、③段除写景之外,还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喜”和“悲”的情感。D、选文写“暗景”用语雄浑浓郁,状“明景”用词清丽明快。

11、赏析下面的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11.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樯倾楫摧倾家荡产 B.馋谗畏讥乐以忘忧 C.去国怀乡触目伤怀

D.或异二者之为神情异常

1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山岳潜形潜:——(2)薄暮冥冥薄:——(3)把酒临风把:——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微斯人,吾谁与归?

14.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退”指的是;“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15.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2分).„

12.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微③以其境过清.斯人

④乃记之而.去 A.探求 稍微. 冷清 离开

B.探求.

没有

冷清 离开 C.请教 没有 清白 走了

D.请求 一点点

冷清 离开 13.辨析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是

是.

不可久居进亦忧,退亦忧

问今是何世.

C.去

乃记之而去.

游人去.而禽鸟乐 D.异

或异二者之为.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4.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

译: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B.处江湖之远

译:住在很远的江湖上。

C.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 D.以其境过清

译: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15.对以上两个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

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D.〖甲〗、〖乙〗两文的作者范仲淹、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1)居(3)微斯人,吾谁与归.庙堂之高则忧其民()(2)是进().亦忧,退亦忧()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3.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2分)14.“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5.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3分)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薄(3)春和景.暮冥冥()(2)多会于此()明()(4)不以物喜(.)1.“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正确的义项,.

将所选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去:A.距离 B.离开 C.除掉,去掉

①去国怀乡 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③委而去之 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语句的意思。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答:

3.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第一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 的特点。

4.选文第二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如果请你朗读第二、三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 和 的语气语调。

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

①范仲淹□□□□□□□。

②欧阳修□□□□□□□。

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4分)A.浩浩汤汤B.朝而往,暮而归..,横无际涯 媵人持汤 朝服衣冠(.沃灌(《送东阳马生序》)《邹忌讽齐王纳谏》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D.山间之朝暮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E.而乐亦无穷.也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愚公移山》)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2分)

9.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2分)10.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2分)12.对文中加点的词浯;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胜状:胜景,好景色。B.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C.南极潇湘:潇水和湘水的南边极远。

D.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称诗人为骚人。1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前人之述备矣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4.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B.“越明年”的意思是“到了第二年”。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滕子京虽为“谪守”亦政绩显著。D.“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予”即范仲淹的朋友膝子京。15.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洞庭湖及其周围的景色。B.“前人之述备矣”是对“岳阳楼之大观”的小结,简洁不繁。C.“然则”轻轻—转,引出“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反问,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

答案:

4.(2分)北宋(宋代)范仲淹 5.(2分)①前人之述/备矣。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6.(2分)示例一: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示例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7.(4分)①边②迫近③一起④面对 8.(2分)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倾斜,船桨折断。9.(3分)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 高尚情操。10.(3分)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 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24.(1)具:通“俱”,全,皆。(2)开:放晴。(3)去:离开。(4)偕:全,都。

25.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26.(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着长江流水,水势浩大,宽阔的毫无边际;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天气景象千变万化。

27.范仲淹:表达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

孟子:强调君王应该重视百姓,关心百姓的生活疾苦,以百姓为先为本,和百姓同甘共苦,即民本思想。

答案:14.B 15.(1)进:在朝廷做官(2)退:隐居江湖 16.(1)我看那(依我看来)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重点词:胜景(2)没有了(除了)这样的人,我还能和谁同道呢?重点词:微 17.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是看到天气好景物好以物喜,看到天气不好,景色悲凉以己悲。(1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1)雄伟景象(2)放晴(3)迫近(4)“日光”或“阳光”

9、(1)太阳和星星隐藏(去)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体)。

(2)浮(波)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水面映着月光,金波闪动),静静的月影像沉下(水中)的玉璧。

10、C

11、这上句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极写洞庭湖浩大的气势。

答案:

11.D

12.(1)隐没(2)迫近(3)持、执(4)曾经

13.(1)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4.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5.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l2.B

l3.B l4.C

l5.C 答案:

11、(3分)(1)居:处、处在(2)进:在朝廷上做官(居庙堂之高)(3)归:归依(各1分)

I2.(4分)(1)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心理)。(2)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各2分)

13、(2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迁客骚人(每空1分)14.(3分)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1分)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

之意(1分)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1分)。

15.(3分)提示:观点明确,言之成理,阐述清楚即呵。: 答案:

8、(1)迫近(2)在,到(3)日光(4)因,因为 1.①B ②C ③B ④A 2.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影犹如一块璧,静静地沉浸在水底。3.壮阔、浩渺 4.阴晦萧索 晴朗明丽 悲凉低沉 喜悦昂扬 5.答案示例:①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②欧阳修与吏民同醉同乐。

答案:6.B、E

7.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都在洞庭湖之中。

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季节是冬季。“水落石出”的意思是水落下去石头就出来了,比喻真相大白。

9.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基本意思对即可。

10.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基本意思对即可。

12—15.CADA

第二篇:《岳阳楼记》中考选择题

《岳阳楼记》中考选择题

1.对下列词浯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胜状:胜景,好景色。B.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C.南极潇湘:潇水和湘水的南边极远。

D.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称诗人为骚人。

2.“览物之情”的“之”意为“的”,下面“之”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2分)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前人之述备矣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对《岳阳楼记》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段文字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B.“越明年”的意思是“到了第二年”。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滕子京虽为“谪守”亦政绩显著。D.“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予”即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4.对第《岳阳楼记》二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洞庭湖及其周围的景色。

B.“前人之述备矣”是对“岳阳楼之大观”的小结,简洁不繁。C.“然则”轻轻—转,引出“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反问,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5.选出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2分)A.屋舍俨然 B.满目萧然

C.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后天下之乐而乐/烟云竹树而已 B.以其价廉而工省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处江湖之远/竹工破之 D.然则何时而乐耶/子声丁丁然

7.请根据上句:岳阳楼雄奇壮美,指出下列对句不能作为下联的一项是()

A.醉翁亭秀丽清幽 B.桃花源优美恬静 C.承天寺澄澈空明 D.湖心亭淡雅清新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登斯楼也/微斯人 B.此乐何极/南极潇湘

C.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

9.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积于今六十岁矣 C.前人之述备矣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感极而悲者矣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10.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夫/淫雨霏霏 B.感极而/悲者矣 C.其/喜洋洋者矣 D.四时之景/不同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虽乘奔御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D.予观夫巴陵胜状/高处不胜寒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吏呼一何怒 C.或王命急宣 而或长烟一空 D.满目萧然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15.下列对甲文(《三峡》)乙文(《岳阳楼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把山与水结合在一起些,不仅突出了山的险峻,还写出了四季的江水特点;乙文展现的洞庭湖则水波浩荡,气象万千,气势雄阔。B.甲文引用渔歌,既突出了三峡的特点,又渲染了秋天峡谷萧瑟的气氛;乙文以“古仁人”的思想为依据,推出“先忧后乐”的名句。C.甲文写三峡四季景色,详写夏秋,略写春冬;乙文写洞庭湖一阴一晴之景,通过对比,突出不同天气对人的心情的影响。

D.甲文行文简洁,很少流露出作者的主观感情;乙文只写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完全没有涉及作者范仲淹的情感立场。

第三篇:岳阳楼记中考复习资料

《岳阳楼记》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岳阳楼与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二、重点词语解释

(1)一词多义

观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 看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雄伟景象 .. 极 ①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尽 ②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此乐何极 穷尽 ③感极而悲者矣 十分 ... 去 ①去国怀乡 离开 ②西蜀之去南海 距离 ③委而去之 逃离,逃亡 ... 开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 ③开我东阁门 打开(2)词类活用

① 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② 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③ 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④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作郡的长官)⑤ 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说别人坏话)

⑥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3)通假字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托付)②百废具兴(通“俱”,全,都)(4)重点词语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2、越明年 越:到了

明年:第二年

3、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4、增其旧制 制:规模。

5、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托。作文:写文章

以:来

之:代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6、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那

胜状:胜景,好景色。

7、朝晖夕阴 晖:日光

8、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9、横无际涯 横:广远 际涯:边。

10、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雄伟景象

11、前人之述备也 备:详尽

12、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则:虽然这样,那么„„

极:尽

13、迁客骚人 迁客:降职远调的人 骚人:诗人

14、连月不开 开:天气放晴

15、若夫淫雨霏霏

若夫:像那

淫雨:连绵的雨

霏霏:雨雪繁密的样子

16、浊浪排空 排:冲向

17、日星隐曜 山岳潜行 曜:光辉

潜:隐没

18、薄暮冥冥 薄:迫近

19、去国怀乡

去:离开

国:国都 20、忧谗畏讥 谗:谗言,说坏话讥:批评指责

21、感极而悲者也极:到了极点

22、春和景明

景:日光。

23、波澜不惊 :平静

24、锦鳞游泳

鳞:鱼儿

25、郁郁青青 郁郁:形容香气很浓。青青:茂盛的样子

26、而或长烟一空

或:有时

一:全

27、此乐何极

极: 穷尽。

28、宠辱偕忘 宠:荣耀。偕:一起。

28、把酒临风

把:持、执

临:对着

2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 求:探求

仁人:品德高尚的人仁人

30、或异二者之为 或: “或许”“也许”的意思。

为:(以上)两种心情。

3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因为

3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庙堂:朝廷

33、是进亦忧,退亦忧

是:这,这样

进:在朝廷做官

退:不在朝廷做官

3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

35、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没有

归:归依

三、常见重点问题简答

1、出自本文的成语。

百废俱兴

政通人和

气象万千

心旷神怡

浩浩汤汤

先忧后乐

气象万千

波澜不惊

春和景明

皓月千里

2、用课文语句填空

①写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②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的是:唐贤今人诗赋。

⑤“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哪两种?:悲

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⑥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⑦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

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⑧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是指:居庙堂之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

⑩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是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是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3.作者写“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滕子京虽然被贬谪,却依然积极进取,有“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4.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5.“衔远山,吞长江”用“衔”和“吞”写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 生动表现了远山、长江和洞庭湖的关系,写出了洞庭湖的浩淼和气势。6.第二段表明“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是什么?景物特点怎样?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表现了洞庭湖景象开阔而多变化的特点,渲染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7.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什么?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有联系吗? 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吻合:洞庭湖景色开阔,极有气势,这与作者的开阔胸襟和宏伟气度吻合。8.三、四两段写出哪两种不同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览物之情?

景色一:天气阴冷(阴);

相关览物之情: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悲)景色二:春光明媚(晴);

相关览物之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喜)9.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的实质是什么?

他们的悲喜之情都是“以物”“以己”而生。(以物喜,以己悲。)10.作者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目的是什么?

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之心。11.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襟阔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天下为己任)。12.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与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迁客骚人: 以物喜,以己悲。(思想感情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

古仁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思想感情不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有开阔的胸襟,以天下为己任。)

14.“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分别指什么?“进”和“退”分别照应什么? “居庙堂之高”指在朝廷做官,“处江湖之远”指不在朝廷做官。“进”照应 “居庙堂之高”,“退”照应 “处江湖之远”。14.用原文语句回答怎样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5.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就全文来看,这句有何言外之意?

一方面

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

另一方面

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品德。17.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8.“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两种“乐”有何不同? 答:前者是个人因“物”因“己”而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19.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20.(1)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好才会“心旷神怡”(2)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3)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4)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

答:以物喜,以已悲。

20、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否定。

21、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22、“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3、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24、第④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范仲淹是北宋名臣,关心民生疾苦,一心为国,心忧天下苍生。此句表现他把国家的忧患放在首位,把个人的欢乐放在最后,表现了为国担忧、为民着想的美好品质。)

25.下面一则链接材料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什么联系?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链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表达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

孟子:强调君王应该重视百姓,关心百姓的生活疾苦,以百姓为先为本,和百姓同甘共苦,即民本思想。

26、“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评价:古代的仁人,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在人生的路上,有宠有辱,有喜有悲,我们也应该有古仁人的心态:悲则泰然,喜则淡然。

27.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曾激励了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答:明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8、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文字。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色。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位置、自然景观特点、人文价值等方面来写)

29、请你简单评价一下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先忧后乐”的思想是作者对待仕途进退和报效国家的道德准则,在封建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客观上有利于人民。从本质上讲,他的“忧天下”的主张是忧君思想,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四、翻 译: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原来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赏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处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连续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万里碧绿;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茂盛并且青绿。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潜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悦;荣辱全忘,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则为百姓担忧;不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则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担忧,推举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那么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第四篇: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 桃花源记练习题

初三()班姓名:

《醉翁亭记》练习题

一、解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临:)

3、饮少辄醉()

4、醉翁之意..不在酒()

5、云归而岩穴螟()

6、晦明变化者()

7、野芳发而幽香(野芳:)(发:)

8、佳木秀而繁阴(秀:)

9、伛偻提携()(伛偻:)(提携:....)

10、泉香而酒洌(酒洌:)(洌:)..

11、山肴野蔌(肴:)(蔌:)

12、宴酣之乐(酣:)...

13、觥筹交错()(觥:)....

14、颓然乎其间者()

15、树林阴翳()...

16、至于负者歌于途()

17、鸣声上下()...

二、对课文第三自然段文字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B、“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

C、“至于负者歌于途”中的“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地写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三、先出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之者谁:命名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

C、野芳发而幽香:香气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

四、填空:

1、课后最后一段,紧扣一个“乐”字来写,用游人之乐衬托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句中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是

五、翻译句子:

1、峰加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

《岳阳楼记》

一、解词:

1、政通人和()

2、百废具兴(........)(具:)(兴:)

3、属予作文以记之()

4、予观夫巴陵胜状()...

5、浩浩汤汤()

6、朝晖夕阴(........)(晖:)

7、岳阳楼之大观也()..

8、南极潇湘()

9、迁客骚人().....

10、浊浪排空()

11、日星隐曜()(曜:)....

12、山岳潜形()

13、樯倾楫摧()......

14、薄暮冥冥()

15、忧谗畏讥(........)

16、满目萧然()..

17、春和景明()(景:)

18、沙鸥翔集(....)(集:)

19、长烟一空().

20、宠辱偕忘()

2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2、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庙堂:)(江湖:)..

23、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归:)..

二、一词多义:

此乐何极()

1、极南极潇湘()

感极而悲者矣()

予观夫巴陵胜状()

2、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或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译句: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常有高猿啸,属引凄异()

4、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三、“而或长烟一空”的“或”和“一”的意思分别是和,下面加点词中它们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一无所有 ..

B、或异二者之为一视同仁 ..

C、或告之曰一蹴而就 ..

D、或多或少一心一意 ....

四、分别与“以物喜”“以己悲”照应的句式是:和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B、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C、去国怀乡,忧谗畏讥D、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五、“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中的“斯人”的指代对象是。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决心和抱负。B、找不到知己而惆怅

C、希望人们学习“古仁人”D、对“以物喜、以己悲”的迁家骚人的慨叹

六、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吾谁与归:归附B、锦鳞游泳:鱼的美称 ...

C、薄暮冥冥:和“厚”相对D、是进亦忧:文中指在朝廷中做官 ..

七、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 ..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积于今六十岁矣 ..

C、前人之述备矣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D、感极而悲者矣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八、翻译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4、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这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6、微斯人!吾谁与归。

《桃花源记》

一、解词:

1、缘溪行()

2、落英缤纷(英:)(缤纷:)....

3、欲穷其林()

4、才通人()

5、豁然开朗......(豁然:)(开朗:)

6、屋舍俨然()..

7、阡陌交通(阡陌:)(交通:)....

8、便要还家()

9、咸来问讯(咸:)(问讯:)....

10、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1、无论魏、晋()....

1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14、便扶向路(扶:)(向:)

15、处处志之()...

16、欣然规往()

17、寻病终()

18、问津().....

二、一词多义:

1、寻寻向所志()

未果,寻病终()

2、率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3、缘缘溪行()

前守缘贡()

三、古今异义:

1、阡陌交通古义:今义: ..

2、咸来问讯古义:今义: ..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 ..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今义: ..

四、翻译: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夹岸数百度,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参考答案:

《醉翁亭记》

一、(答案略,课本词语解释中有,读熟后,默写下来就OK了。)

二、B

三、C

四、1、禽鸟太守;

2、仕途失意,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排遣内心郁闷;但壮志未酬,不禁发出游人“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慨叹。

五、(答案略,译文中有)

《岳阳楼记》

一、(答案略,课本词语解释中有,读熟后,默写下来就OK了。)

二、极:极点,尽头 /尽,直到尽头/ 到极点,极度

观:看 /景象/察看,视察

或:有时/ 或者

属:连续,连缀 / 通“嘱”,嘱咐,嘱托 / 类

三、有时 / 全,完全 /A(学生易错的D中的“或多或少”的“或”是“或者”的意思。)

四、DC

五、古仁人,藤子京及像作者这样的人

六、C

七、D

《桃花源记》

一、(答案略,课本词语解释中有,读熟后,默写下来就OK了。)

二、寻: 寻找 /不久

率:率领 / 大都

缘:沿着 / 趁着

三、(答案略,见课后练习题)

第五篇:《岳阳楼记》各地中考试题(09年)

八.09江苏盐城市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9-13题。(15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前人之述备矣 众妙毕备,以为妙绝(林嗣环《口技》)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沈复《幼时记趣》)C、予观夫巴陵胜状 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黔之驴》)

D、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司马迁《陈涉世家》)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9、A

10、(1)清晨湖面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2)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能有所不同呢? 九.09年广东梅州市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登斯楼也

微斯人 B.此乐何极

南极潇湘

C.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

9.写出文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此”所指代的内容。(用原文回答)(3分)答:

10.作者写“迁客骚人”因天气的阴晴变而引发的不同心情,目的是反衬古仁人

,歌颂古仁人

。(3分)

九.7.A 8.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9.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十.09福建福州市

(一)阅渎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19分)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9.用“/”为第④段中划线句断句(断三处,不要求加标点)。(3分)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10.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_______⑵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_______(3)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__________ ⑷是进亦忧,退亦忧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译文:(2)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 12.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问题。(3分)(1)第③段中,描写水面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描写水中月影的句子是__________。(2)体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第②③段运用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两种心情。

14.第④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答:

十.(一)(19分)9.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每标对一处得1分,共3分)10.(1)放晴(2)日光(3)一起(4)这,这样(每空l分,共4分)11.(1)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每句2分,共4分)12.(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每空l分,共3分)13.对比 悲喜(每空l分,共3分)14.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2分)十一.09四川巴中市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23—28题。(20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23.解释加点词(4分)

①百废具兴()②去国怀乡()③春和景明()④不以物喜()24.翻译句子。(4分)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译文: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25.用原文填空。(4分)

①“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

②文中“古仁人之心” 指。26.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章第一段叙事,目的在于歌颂滕子京的功绩。B.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文章第三、四段的最后一句,描写了登楼者睹物生情悲喜不同的两种心情。D.与“进亦忧”照应的语句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7.如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它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3分)答: 28.岳阳楼是我国著名风景名胜之一,请根据文章内容为岳阳楼写一则简介。(3分)答:

十一.

23、具:通“俱”,全,都。离开 日光 因为

24、(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观的景象。(2)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25、不以物副总,不以己悲

26、C

27、略 十二.09年辽宁本溪市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9.请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去国怀乡()(2)春和景明()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 11.选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不是一种“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于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2分)

答:

十二.9.(1)国都 1分。(2)日光,1分 10.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则为平民百姓忧患;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则替君主担忧。1分,意思对即可。11.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1分;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1分。意思对即可。十三.09辽宁朝阳市

(一)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7~9题。(10分)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①② [乙]王,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僚属,置酒共观之,众皆叹美,坦独俯首不视。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王惊问其故,对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税,上下相

③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是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选自《纲鉴易知录》)

[注]①王:指益王赵元杰,字明哲。②坦:姚坦,当时在益王府任职。③帝:宋太宗。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先天下之忧而忧先:(2)微斯人,吾谁与归 归:(3)尝于邸中为假山为:(4)王强使视之 使: 8.翻译选文中画“ ”句子。(2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

(2)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译文:

9.选文乙中姚坦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姚坦的言行是选文甲中哪句话的真实写照?(4分)

答:

十三.7.4分。每小题1分。(1)在„„之前(2)归依(3)建筑,建造(4)让 8.2分。每小题1分。(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我)只看见了血山,哪里(怎能)看到假山?9.4分。姚坦关心百姓,敢于直言。(2分)姚坦的言行是选文甲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写照。(2分)十四.09吉林省

(一)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

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⒐ 本文作者是 时期著名的文学家。(1分)⒑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春和景明 ⑵薄暮冥冥 ⒒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景象。(2分)答: ⒓ 第三段与第四段所写的景、所抒的情有什么不同?(2分)

答:

⒔ 九百多年前,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曾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3分)

答:

十四.

10、(1)日光(2)迫近

11、(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着长江流水,水势浩大,宽阔的毫无边际;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天气景象千变万化12、13、略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3题。(8分)(2009年兰州市中考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薄暮冥冥 厚此薄彼 B.

去国怀乡 去伪存真 C.

春和景明 良辰美景 D.

宠辱偕忘 白头偕老

2.两段写景的文字,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请说说引起“登楼者”情感变化的两 个原因。(2分)

3.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答案: 1.D 2.个人的遭遇(以己悲)外物的触发(以物喜)3.比喻贴切(动静互衬),形象地描摹出月光下跃动的水波和沉璧似的月影的美好之态。(手法1分,结合手法分析画面2分。)

二、阅渎下面文言文,完成1—题。(19分)(2009年福州中考题)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用“/”为第④段中划线句断句(断三处,不要求加标点)。(3分)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_______⑵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_______(3)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__________ ⑷是进亦忧,退亦忧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2)微斯人,吾谁与归?

4.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问题。(3分)(1)第③段中,描写水面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描写水中月影的句子是__________。(2)体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②③段运用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两种心情。

6.第④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答案:

1.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每标对一处1分,共3分)2.(1)放晴(2)目光(3)一起(4)这,这样(每空1分,共4分)3.(1)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象,全在洞庭湖上。(2)(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每句2分,共4分)

4.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对比 悲 喜(每空1分,共3分)

6.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2分)

下载岳阳楼记中考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岳阳楼记中考练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考练习题

    201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初中生毕业升学试卷(改编)-------------物理---------------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如图,小演员正在进行击鼓表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观众听到的鼓......

    岳阳楼记中考阅读理解题集锦

    《岳阳楼记》中考阅读理解题 1、“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 2 分) 答:答:“进”是指 居庙堂之高,通俗一点就是说在朝廷上做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通俗......

    岳阳楼记总复习习题中考复习苏教版

    岳阳楼记》同步练习一、词语解释。 1、一词多义。 国:则有去国还乡(国都);国恒亡(国家);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 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居:居庙堂之高(处在);面山而居(居住......

    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题

    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

    中考名著导读练习题

    中考名著导读练习题 1、《繁星》、《春水》是作者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下写成的。 8、在如此艰难困苦、令人窒息的环境里,阿廖沙变成了一个什么样得人? 9、你从阿廖沙的......

    《名人传》中考阅读练习题

    《名人传》阅读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 2、《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国画家和雕塑家米......

    中考记叙文阅读练习题

    中考记叙文阅读练习题 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 ①当我刚呱呱出生时,护士就不让妈妈见到我,悄悄地把我抱到哺婴室去。医生们告诉她,我的左肘以下没有手。 ②有一天,7岁的我走出厨......

    中考英语作文练习题

    1. Studying in group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It has many advantages. For example, we can not only save time but also encourage each other when we 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