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2012年下学期期末文化素质测试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桃源县寺坪中学
王少华
参考人数:48 最高分:94 最低分:21 优生率:25.64% 及格率:80.6% 人均:68.17
一、试卷评价
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 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三种题型,即:选择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三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40%,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其他题占60%,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三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7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答卷评述
1、总得分一般,及格率80.6%。原因有两点:一是在历史教学中重视了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二是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偏高。
2、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
3、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稍低。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
三、关于教研教改的理性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新的课改指导下的历史教师,应全面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指导学生全面地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学生应全面转变学习方式,倡导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从而把新的课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练把握课标和考标,高度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面对教考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应以“两标”为基础,组织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注重中外历史知识的有机渗透,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应反复运用归纳法、演绎法、联想法、比较法、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罚,让学生的思维在“发散--集中--发散”的多次循环往复中产和丰富的“历史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基本的历史素质。
3、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今后的历史考试能力要求越高,学习难度越大。因此,培养兴趣是关键,我们的历史教师要想方设法,生动活泼地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与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课程改革,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让我校的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此次历史考试时间为90分钟,分值100分。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探究题,题型设置与中考除分值以外基本一致。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比较适中。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增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复习不到位。
三、改进措施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3、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4、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5、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以课标为准绳,本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设计巧妙,立意高远,与时俱进。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与能力并举,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好试题。
一、试题及答题情况分析:
1、试题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的知识点全面、覆盖面宽,立意高远。
2、选择题共计20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题得分率为88%左右,说明学生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比较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这对于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新的课改方案提供了良好的传统。
3、非选择题共计80分。本卷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水平不等,结果丢分较多。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历史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表现在:
(1)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观点不明、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大量存在。
(2)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张冠李戴,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如,第19题,导弹部队开始组建与组建成功的时间搞混淆。
(3)没掌握做材料解析题的方法、综合能力较差。如第27小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总结不全;第28小题学生都会判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发生的地点,但是邓小平做出的伟大决策却不能概括全面。说明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差,不能从整体上去分析、整理、概括。
(4)学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如:第30小题,很多学生在回答第二小问时思路还停留在第一小问上,不能展开回答,造成失分。表明学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
二、改进措施:
为提高教学成绩,下学年努力做到:
1、加强审题训练,尤其是做过的题有必要反复联系,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关键是找
好关键词,对基础知识掌握到位。对题干和选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对于认真审题答对习题的同学给予表扬。每个同学要善于发现自己审题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总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正。
2、加强材料题的思路分析,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进行前伸后延。进行有跨度、有联系、有对应的综合复习,采用形象视图、逆向思维等方式,查漏补缺,重点内容仍然作为重点复习。课上现场让学生答题,每节课至少做一道大题。老师巡视,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共性的问题统一强调,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做到有针对性的弥补和改善。对做过的同类的习题进行整理总结。在总结中升华提高。
2012年7月
第四篇: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今年八年级历史测试考试试卷正是在去年基点上,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一、试卷评价
试题本着有利于基础教育为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人才与劳动力的水平测试,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五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探究题、读图题、历史档案题。五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45%,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其他题占55%,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五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7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2013.7
第五篇: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2016——2017学第二学期八年级下册期末历史试卷分析
宋道口镇初级中学
韩素娟
一、试卷评价:
本次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两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两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50%,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其他题占50%,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两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9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试题分析:总体较为平和
(一)选择题:选1、6、18、19、20因审题不清出错
(二)非选择题:
1、选择题共29题,本册书各课均有覆盖,知识覆盖较为全面。
2、能够突出重点,体现一定的知识跨度。非选择题共4道大题。涉及知识重点如下:
第26题:建国后我国农村政策的调整。其中“(4)结合材料一和三说出‘三农’分别指什么?”有一定的开放性,考察从历史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第27题:根据人物的名字联系历史上对应发生的事件,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灵活掌握情况。其中“(6)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今昔对比,乙丙两个人人物一定有颇多的感触和认识,请你替他们分别谈一谈。”这题问得很好,考察了学生文革和大跃进的认识。
第28题:外交成就:(1)阅读材料写出与旧中国外交相比,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最根本特征,考察了学生读史料的能力;(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 国外交在坚持原有外交方针和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又有了什么新特点?并举例说明。史政结合,既考察了学生对90年代外交成就的总结,有考察了90年代外交的特点,有一定难度,第29题:对外开放:写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名称及意义,写出对外开放的四个特区,体现了试题的基础性,回答“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学以致用,考察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三、改进措施:
1、继续培养学生历史兴趣,暑假布置学生读《世界上下五千年》或与世界史相关的浅显书籍。
2、夯实基础知识,在课堂上抓落实。
3、关注成绩落后同学,多关心、多鼓励。
4、对学生的审题能力进行专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