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委会证明父母与子女关系
证
明
兹有我村居民XXX,男,身份证号码XXXXXXXX,经查,其与XXX,女,身份证号码XXXXXXXX,是父女关系;XXX,女,身份证号码XXXXXXXX,其与XXX,是母女关系。
特此证明。
2015年1月28日
XXXXXX村村委会
第二篇:父母子女关系证明范本
证明
现有本所辖区居民张三,男,身份证号码***789,经查,其与xxx,男,身份证号码***321,是父子关系;与xxx,女,身份证号码***456,是母子关系。
特此证明。
xxxx派出所
2014-1-17
第三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点击数:164更新时间:2008-12-10 10:10:00
如何理解法律上的亲子关系?
法律上的亲子关系即父母子女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包括父母与婚生子女、父母与非婚生子女;另一类是拟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包括养父母与养子女、继父母与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父母子女关系形成的原因不同,但权利义务是相同的,主要有: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非婚生子女,继父母继子女和养父母养子女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父母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如何理解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
《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抚养是指父母从物质上、生活上对子女的养育和照顾,如负担子女的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教育是指父母在思想、品德等方面对子女的全面培养,使子女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夫妻双方应尽的义务。父母对于女的抚养教育,对未成年子女是无条件的、必须履行的义务;父母对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如果成年子女无劳动能力或不能独立生活,父母仍有抚养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父母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哪些?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管教和保护,既是权利,也是义务。父母对子女的管教是指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管理教育。主要是指父母对于女的日常生活加以必要的约束和规范,使子女的行为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子女,使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技术,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父母对于女的保护是指父母有保护子女身心健康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权利和责任,以防止和排除来自自然界的损害和来自他人的侵害。当子女受到伤害、侮辱、拐骗时,有请求损害赔
偿权和要求归还子女权。
父母没有管教好子女,子女造成他人损害的,父母要承担赔偿责任。凡未成年人造成他人损害的,其父母都有义务对受损害方给予赔偿。如果父母已经离婚,未成年人对他人造成损害,由谁来承担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夫妻离婚后,未成年子女侵害他人权益的,同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独立承担责任确有困难的,可以责令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共同承担民事责任。”
案例:小田3岁时父母就离婚了,小田一直随母亲生活。有一天,小田在幼儿园和小朋友非非两人因争玩具手枪打起来,小田一气之下将玩具手枪向非非的脸上砸去,不小心戳到非非的眼睛,造成非非眼睛大出血,住院治疗了一个月左右,医疗费花去了近一万元。非非的父母找到小田的母亲和幼儿园,要求赔偿。小田的母亲认为,应该由幼儿园负责。后来非非的父母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小田的母亲承担部分民事责任,支付部分医疗费,幼儿园作为责任人之一也承担部分民事责任。小田的妈妈无力支付这笔医疗费,找小田的爸爸,爸爸却不肯承担责任,小田的母亲只好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处由小田父母共同承担这笔赔偿费用。
法律如何处理父母对子女不履行义务的行为?
《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一般来说,子女成年独立生活后,父母在物质和生活上不再有抚养义务。但是,对以下情况下的成年子女,父母有能力负担时,父母有教育抚养的义务:
1、丧失劳动能力或丧失部分劳动能力,其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
2、尚在校就读的;
3、确无独立生活能力和条件的。当父母不履行义务时,未成年子女有向父母追索抚养费的权利。因追索抚养费而发生的纠纷,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也可由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处理。对拒绝抚养、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小方圆5岁时,父母就离婚了,小方圆被判给了爸爸。可是不负责任的爸爸将她推给了年老的奶奶,对她不管不问,也不给抚养费。妈妈开始每月按时支付抚养费,两年后,妈妈下岗了,没有了生活来源。小方圆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小方圆初中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地的师范学校,但无法筹到学费,无奈之下,小方圆将父亲告上了法庭,追索抚养费
和教育费,经过法院的调解和努力,小方圆终于如愿以偿地走进了向往以久的校园。
非婚生子女的权利和义务
非婚生子女是指没有婚姻关系的男女所生的子女。
《婚姻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母,都应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婚姻法》有关父母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如抚养教育、管教保护、赡养扶助和遗产继承等,同样适用于父母与非婚生子女。有的人认为,让“二奶”的孩子继承遗产,就是对“包二奶”现象一种变相的鼓励,不利于打击重婚、包“二奶”等社会丑恶现象。其实,这都是父母的过错,孩子是无辜的,因为,孩子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不能因为父母的过错而剥夺他应享有的权利。
案例:2000年12月的某一天,安然的丈夫小方在去上海出差的路上,出车祸死亡。小方是个生意人,除一笔赔偿金外,还留下了一笔可观的遗产,可就在安然处理丈夫后事时,有个女人带着孩子找上门来,声称孩子是小方和她的私生子,要求从小方的遗产里分割一份给孩子做抚养费。安然差点昏过去,一直以为自己是丈夫的最爱,没想到丈夫背着自己在外包“二奶”,而且还生了个孩子,如今,竟公然上门争遗产,安然怎么也想不通,这些财产都浸透了她和丈夫的心血,要分给“二奶”的孩子,她死也不肯。女人以私生子的名义告到法庭,法院判决“二奶”的孩子分得了应得的份额。
父母子女的关系可以解除吗?
父母子女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如父母离婚等,是不能结束的,但是,如果依照法律程序或法律规定,父母子女的关系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解除的。
一、子女被他人收养,则父母子女的关系依法消除。《婚姻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养子女与生父母间的权利和义务,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据此,将子女送养他人后,生父母便不再对该子女负抚养教育的义务,该子女成人独立后,对自己的生父母也不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同样,生子女与亲生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同胞兄弟姐妹之间也没有了任何权利义务关系。未成年养子女与养父母的关系解除后,养子女与生父母的关系自动恢复,与其他亲属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也随之恢复。
二、继父母与继子女关系是因生父或生母与继母或继父结婚而形成的,因此,也因生父或生母与继母或继父离婚而解除。案例:青青还在襁褓之中就被父母送人收养。养父母视青青为己出,青青在养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中长大。无意中,青青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在征得养父母的同意后,青青经常和生父母来往。此时的生父母凭借改革的春风,早已经摆脱贫穷,过上了小康日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和生父母相认不到一年,生父患急症不治身亡。处理完父亲的后事,兄弟姐妹就父亲的遗产进行了分割,青青知道后起诉到法院,认为生父的遗产他也有一份,但是法院驳回了她的起诉,因为青青没有和养父母解除收养关系,在法律上,青青还是养父母的女儿,她和生父母的关系已经结束了,因此青青不能作为法定继承人继承生父的遗产。
第四篇:父母与子女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那些事儿
如何处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一直以来热门的话题。有时候,在中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问题尤为复杂的比较多。这当然与中国的文化关系密切。在中国的父母们有着古老而又传统的思维和态度。无疑中国的父母们是最具有母性最具有父母精神的人们。同样又是最为累的父母们。但同时父母与子女的矛盾有最为激烈。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历来讲究,严父与慈母,可以看出传统文化中对父亲母亲的角色的界定。是父亲必须是严,母亲必须是慈悲。从表面来看,似乎很有道理,父亲比较阳刚当然适合扮演”严厉”这个角色,母亲从女性的”阴柔“来讲也适合扮演慈爱。这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当然容易”管教“孩子。表面看来没什么问题。讲究一刚一柔之道的中国人们。对此道热衷不已。一天不打上房揭瓦,棍子头下出孝子,打在儿身上痛在母心里。这几乎成为了父母们的潜意识。对于父母来讲,子女是孩子,既然是孩子,他们潜意识里面就认为孩子之所以为孩子,无意识地认为他们不懂事。我们最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大人的事,小孩不要参合。潜意识里认为孩子不懂事,没有自制力反省的能力。这当然需要管教,当孩子遇见困难的时候,本能的认为孩子太小不能承担。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也往往以年纪小来开脱。父母不将子女看做成人,和平等的人来看待,这已经成为文化无意识。往往越俎代庖“设身处地“为子女考虑了一切。当然,包括人生道路的选择。有时,甚至将自己的好恶、意志强加给子女。令子女左右为难,何况他们的初衷是为了你好。这本身就是人情,如果说不,这就不领情,父母会伤心的。说不定会失去父母的保护。如果说是的,那将失去了自由意志。在这样的无意识观念的作用下,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充当起了”警察“、”大人“、“保姆”的角色。父亲一副高高在上的威严“监视者“子女,母亲呢,就无微不至地照顾甚至溺爱着子女。当然,有的家庭则刚好相反。不管哪一种我都认为有点过了。古代社会父与子是不能太亲近的,必须一个端架子,一个装样子。在大清朝,皇子们上朝时只能跪着站着。红楼梦里的贾政和贾宝玉更是如此。这样好么?恐怕还不行啊!这样父母与子女的隔阂只能越来越深那。那一味顺着子女,那也不行啊!多少败家子、纨绔子弟、浮夸浪子不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呢?而且很可能养出来一些糯米团子、软骨头来。像贾宝玉那样在女人堆里被宠大的,怎么不会有女儿气呢!并且传统文化里讲究个孝字。这也是为大多说中国人所认可的。说句人周围人打脸的话,“孝”是不可取的,因为孝意味着顺,就等于以父母的好恶为好恶,意志为意志。这是愚孝,我认为不可取。我认为应取爱字。
再说现在,虽然现代的中国人的教育水平思想水平有所提高。但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依然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地区、西部内陆地区。教育子女,父母与子女的之间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留守儿童、辍学、读书无用论、以及读书目的性的变质等现象和问题,很是常见,甚至都有些见怪不怪了。
第五篇:我国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子女关系
我国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子女关系
教育学院 教育技术学 08级 42号 劳贤明
摘要:我们常说教育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树立正确的各种观念是这棵树的根部。家庭教育天然的早期性、及时的针对性、血缘的天然性以及全程的连续性是在培养孩子良好品性方面社会或者学校无法企及的优势。父母是子女出生后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子女的教育会直接影响到子女的性格发展以及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本文章主要通过介绍我国家庭教育的研究背景和发展脉络,分析我国现阶段家庭教育的状况并指明现阶段的家庭教育误区,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方法,最后阐述家长为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应该如何与子女融洽关系。
关键词:家庭教育 性格 父母 子女 关系
一. 研究背景和发展脉络
中华民族素来重视家庭教育,从原始社会晚期的一夫一妻制家庭出现开始就产生了现代意义的家庭教育。在数千年历史智慧中积累了大量家教经验和文献,我国之所以具有重家庭教育的传统,与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理论有密切联系。家庭教育的好坏从小处来讲是个人的成长问题,从大处着眼则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人类文明的传承。故古人常说,“苟家人之居正,则天下之无邪;家之正则国之定”,身修家齐才能国治天下平。家庭教育,对于治国安邦具有基础性作用。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等原因,家庭教育长期得不到政府的重视,研究基本中断。1978年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80年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成立,以及在此期间专门的期刊《父母必读》创刊和家长学校“母范学堂”的创办标志着新中国家教事业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当时的中国在政治上纠正“文革”期间的“左”倾错误,不断扩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事业迅速恢复和发展。90年代后期家校合作的研究发展为两个研究方向:一是深入研究家校合作的基础理论,二是介绍国外家校合作的观点和实践经验,21世纪以来,家校合作研究更为活跃,2002-2004年《中国家庭教育》多次开设家校合作的专栏探讨这一问题,继续沿着研究家校合作的基础理论和介绍外国家校合作的理论与实践两个方向发展。正是由于国人重视家庭教育,且对家庭教育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家庭教育经验和理论,并且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民众中,改进了对新一代的教育方法,也促进了中国人的家庭幸福和社会进步。我国家庭教育20多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二. 我国现阶段的家庭教育以及误区
家庭教育理念是广大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基本观念和信仰倾向,在具体的家庭教育实践中产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新的人才观、开放意识以及竞争意识的增强,促进了家庭教育的目标和方式的转变。同以往相比,现代的家长们更重视对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例如送子女上各种补习班、特长班,为子女配备各种相关学习的科技产品,带着子女到各地游玩,以此来增强子女对大自然以及人文知识的了解,有的家庭还会供子女出国留学。不管是以上哪种情况,站在家长的角度来讲都是为了子女好。然而,由于家庭教育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深远,我国家庭教育现状仍存在许多不足和误区。表现在:
1.急功近利,过分偏重智育发展。21世纪是人才的时代,科技创新,各行各业的兴旺发达都离不开人才,人们就业竞争激烈。面对着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式,家长往往会表现得比子女更为担忧。家长普遍认为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就要有更好的教育。而在我国,要进入好学校必须取得好成绩。于是受到这种社会现实的影响使得家长更注重子女的智育而忽视了对子女品德、个性及兴趣爱好的培养。
2.忽视子女精神以及心理需要。现在不少家长只关心子女物质方面需求而忽略了子女在精神和心理方面的需要。家长认为给子女提供好的物质条件才能保证子女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学习机会。没有先了解子女的心理和精神需要而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塞给子女其实剥夺了他们对人生的正常体验,过高的期望又造成他们过重的精神压力。而更有的家长因为子女在学习方面表现得好,认为只要他们学习好了,成人之后就会懂得是非黑白就纵容子女犯错。这样子女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以及道德的问题,容易造成子女个性的缺陷。
3.家长自身存在一些家庭教育理念、行为等问题。受几千年的传统思想影响,一是许多家长认为自己是长者,对孩子颐指气使,使家庭教育成为自己发号施令的舞台。二是不少家长仍采用体罚的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三是许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时没有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的作用,甚至说和做大相径庭。四是许多家长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子女教育上遇到问题,于是在需要他人帮助时面子拉不下来。在教育问题上一旦出现分歧,只有少数父母会去请教教育专家,大部分父母不知或很少寻求教育专家的帮助。家长们还缺乏从更专业的角度获得解决方法的意识。六是家长们认为“男主外,女主内”因此,现在的家庭一般是妈妈照顾子女。父母们忽视了父亲这个角色对幼儿成长具有的重要影响。
4.教育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当今家庭教育过程中,许多的家长在启发、培养子女的创新思维及能力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对于某些时候子女提出的问题无法作答时表现出不耐烦等情绪,甚至以学习为由而埋没了子女的好奇心,压制了子女的天性。
5.专业的家庭教育培训机构在社会上未形成规模。现在社会上有许多考证考研以及幼儿学习的培训机构,但是在对父母进行家庭教育培训方面还很缺乏品牌的专业机构。换句话说,家庭教育在社会上未能引起各界足够的重视。这样,使得有些家长即使遇到问题也很难得到专业的指导。
6.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的权威指导。鉴于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大部分父母不知或很少寻求教育专家的帮助,教育专家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还不十分突出。即使遇到问题时有家长想咨询解决问题的相关方法却不知道应该向哪个教育学、心理学专家寻求帮助。虽然有部分教育学、心理学专家掌握着科学理论,他们对问题的看法较之家长更为本质和深刻,也往往能更快捷、高效地解决问题。但在实际当中却出现家长与专家“不在范围内”的情况。
三. 解决问题的相关方法
家庭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至关重要的活动,也是教学的一门艺术,如何更好地实施家庭教育,家长们应该更加关注。为更好地解决现阶段的家庭教育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庭教育应该把重点放在何处?家庭教育重在一个“人”字,重视人文教育,教孩子做人——培养孩子的同情心,教孩子讲礼貌,教孩子要爱人以及禁小孩子作伪。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1] 21世纪不管是就业还是升学,竞争固然激烈,现实问题固然存在,但是并不意味着家长们就要对子女实施高强度的智育。这对子女的各方面能力发展是极其不利的。而培养子女积极的、乐观的与社会现实相适应的人生和处事态度对子女的成长甚为重要。健康和现实的生活态度可以让子女在面对困难时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取得很多的收获。[2]
多数父母认为子女的学习只在课堂上学校或者实验室里,其实父母应给孩子创造更大的空间,和子女一起到更广阔的天地学习、锻炼。子女需要玩,需要欢乐,需要朋友。禁闭的学习在孩子和大人的心灵深处留下不愉快的遗痕。给予子女应有的尊重和空间,该管的时候管,不该管的时候就不能管。多给孩子创造一些快乐学习的机会。[3]
有的家长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对子女实施了早期的智育训练。加之有日本两位有名的教育家井深大和铃木镇一的思想为导,有些家长在未领悟真正的意义时便对子女进行大量的早期教育。对于早期教育,应当采取积极而慎重的态度,不能盲目从事,不能急功近利,要尊重孩子的年龄特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4]
2.父母要了解在家庭教育中子女的心理以及精神需要并对此作出回应。康德说过,孩子只要不做有害于自己和他人的事,就应当让他们有行动的自由。在培养习惯和道德品质方面要严加管教,在培养独立生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的方面要大胆放手让孩子女去做。[5]对于子女的选择,只要不是有害于自己和他人的事,父母要学会尊重。在子女犯错之后要及时地给予批评纠正。然而这些有建设性批评的对象应该是子女的行为而不是他们本身。一说事件,就是家长在批评子女时首先交代自己所指的是一个事件。二说感觉,就是家长接着应该说明自己的情绪状态。三说期望,就是家长表明自己对子女行为改变的期望。四说好处,就是家长说明子女这样做的优点,对其本身的好处。[6]掌握了批评的技巧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这些不是体罚的方式能做到的。3.在家庭教育中子女也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个性,在这一点上,子女与家长是平等的。当家长对孩子颐指气使的同时也导致了家庭教育中的三个问题:家庭教育缺少平等、真诚的氛围;滥用权威,忽视民主;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教育当然不会取得好的成效。所以家长在要求子女尊重父母时,本身也要去尊重他们。陈鹤琴一生致力于儿童教育研究工作,为家庭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对子女的教育方面也是身体力行。他一贯重视体育锻炼并亲自教孩子们锻炼身体的游戏。陈鹤琴认为,不仅要培养孩子们健康的体魄,还应该培养勇敢的性格。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因为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有教化的作用。[7] 家长对子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无处不在的,孩子的行为表现是在家长身边一天天不知不觉中形成的。因此,当作为父母的你要求子女该如何为人处事时,自己也要以身作则树立一个好榜样。
4.传统的家庭教育认为:男主内女主外。于子女的教育问题大多数落在母亲的身上。其实父亲这个角色在现阶段家庭教育中很有必要,而且在生活中更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父亲角色的扮演,促进孩子的个性完善和健康成长。[8]通过这段话我们不难明白,为什么在幼儿园和小学男老师其实比较吃香。在现阶段,由于孩子从小跟母亲相处得比较多,在学校也是女老师居多,所以现在的男孩子缺乏一种阳刚之气。父亲在孩子性别角色的认知、智慧的培养、性格和能力的形成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家长们不必隐讳,要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寻求解决的办法。家长们遇到问题不该感到羞愧,该感到羞愧的是讳疾忌医,尤其是你的做法直接的影响到子女的成长。是面子问题重要还是子女更重要?
5.好奇心是每个人的天性,尤其是子女还小的时候这种天性更突出。当作为父母的你在生活中遇到子女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同一个问题或者问题让你觉得厌烦难堪的时候,不要去责备年幼的子女。当你无法做出回答时可以坦白的跟子女说,这个问题自己暂时不能回答,等思考过后再告诉他们。这样既不伤害子女的天性也可以为自己作答找出更好的答案。
6.鉴于在现阶段专业的家庭教育培训机构在社会上未形成规模以及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的权威指导的情况,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方面的工作部门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也许家庭教育的意义在短期内未体现出来,然而从长远的利益来看家庭教育的社会化与科学化是非常必要的。而一旦有专业的培训机构以及权威的指导,家长们在处理家庭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时就不难及时得到更为专业科学的建议和指导。而在社会生活中,家庭教育就显得更为方便和有效。
四. 家长与子女的相处
说到家庭教育,也许很多家长会觉得那是一门高深难懂的学问,其实不然。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9]家庭教育其实就来源于生活,不要求家长们要有多高的说活水平或者是教育水平,只要是爱子女的父母就会去寻求更为科学的教育方式。家长们也许感慨子女与朋友间的亲密,其实家长们也可以既做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也能与子女拥有朋友般的亲密。
父母用心经营亲子关系会使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的关系”更加牢固和成功。养育孩子是份辛苦的工作,维持亲密的亲子关系、保持开放的交流和沟通可以帮助父母和孩子在任何成长阶段都保持紧密的联系。[10]维护这份亲情爱的关系是需要技巧的,即使不同意子女的行为和观点但是也要告诉他们“我们爱你”;和子女一起玩耍;尊重子女的选择;寻找一对一单独交流的机会;让子女帮助父母做事;善于表扬子女懂得批评时对事不对人;告诉子女自己的信仰和信念,并解释为什么;允许子女提问并做出适当的回答;时刻记住以身作则。
家庭教育不仅寄托着众多家长的希望——如何能在生活中更好地对子女进行教育,使得子女在科学的教育中健康成长,并让自己与子女的相关系更为融洽,它也承载着孩子本能的需求——渴望父母理解自己。即使现阶段我国的家庭教育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相信在经过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家庭教育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启示》 张丽、杜学元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2]《评骆风先生<成才与家教--北京大学学生家庭教育探索>》 秦明瑞 学术研究 2002.11 [3]《对家教与成才的探求》李振霞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5.第一期 [4]《要实施科学的早期家庭教育》 赵忠心 现代妇女 2010.第九期 [5]《赵忠心谈家庭教育辩证法(之六)——该管则管,该放则放》 赵忠心
现代家教 01年7期
[6]《批评孩子有诀窍》 张怡筠 中华家教 2010.11 [7]《家庭教育》 陈鹤琴 1987年版
[8]《幼儿教育中的父亲角色探讨》 杨忠群 群文天地 2010第八期 [9]《用陶行知思想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 》 陈迎晓 学前教育 2009.10 [10] 《建立和维持积极的亲子关系》 陈虹 吴九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9上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