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点高校打破终身制谁来做裁判
重点高校打破终身制谁来做裁判
■张学炬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浙江省政府研究同意将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5所高校列为浙江省第一批重点建设高校。浙江省政府决定,对列入重点建设的高校打破终身制,按照优胜劣汰原则实行动态调整。
据报道,此举是浙江省政府本着“育强、扶特”的精神,深化改革,推进创新,整合资源,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而采取的措施。
无疑,这是用市场化的手段来加强对高校的管理,试图达成“能者上,庸者让”的效果,激活高校内部活力,从而整体上提升大学的办学水平。应当说,这一思路符合当前深化高校综合改革的精神,值得为之点赞。
但是,我们同时还应注意到这项政策可能存在的问题。从报道中可以看出,重点高校的“晋评”每三年为一个周期,裁定权还是在政府手里。在笔者看来,除了肯定这项改革的方向之外,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高校优胜劣汰的评价标准是什么?由谁来制定标准?评价的主体又是谁?
在改革的初期,应该把这些标准制定好,切实厘清政府和学校的权责界限。各个高校参与考评,应把自评、他评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还要听取社会各界的声音,并给予学生发言权,因为学校办得好不好,学生很有发言权。另外,高校的科研能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就业水平,也应该列入考核的硬性指标。针对考评问题,还应该成立专门委员会,掌握独立的评价权,不受外界干扰和影响。
至于政府,更应该承担的是监督责任,加强对各高校的引导,坚决制止不正当竞争,避免出现各个高校为竞争而竞争,无法形成自身办学风格和特色的情况出现。否则,就违背了这项改革的初衷。
(作者系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第二篇: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值得期待
打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任职资格终身制,引入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效能评估机制,不仅适用于国家对公务员队伍的考核,也应当适用于对包括教师在内所有领域的任职素质的考评。这不仅缘于时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对其服务对象高度负责的势在必行。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教师实施定期考核有其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这是由教师在教育事业中的主体地位所决定的。基于学校的主体是教师的客观现实,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关系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这不仅缘于教师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使命,也缘于身教重于言教的为人师表的教育特质,更缘于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有一桶水的素质必需。因此,定期考核有助于教师的职业认知和自我加压。
其次,这是由教育效果周期性显现的特性所决定的。教育有“教无定法”之说,只要有益于学生完善品格,积累知识,开发潜能,任何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都有探索的价值。而这种探索和尝试有一个逐步显现和渐次提高的过程。因此,“五年一考”可以作为对教师任职资格的检验周期,以褒奖优胜者,鞭策合格者,淘汰劣质者。
当然,鉴于时下社会上存在的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和潜规则无孔不入的现实,如何确保“五年一考”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至关重要。考核什么、谁来考核、怎样考核、考核结果如何运用等,当属完善“五年一考”机制的制度设计。而如何确保考核制度的公开、公平、公正,则是践行“五年一考”制的第一考量。由此看来,学生感受、家长呼声、同事意见、部门把关,应属教师资格认定的评价因素。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教育改革重要内容的教师资格认定,其复杂性与风险性毋庸置疑。但如同推动任何领域的改革一样,贵在政府直面现实和坚定不移的勇气与坚持。尽管人们对此项改革仍有争议,但有总比没有强、积极探索总比坐而论道更具意义。期待上海、北京等地旨在打破中小学教师资格终身制的教育改革尝试取得积极有益的探索成果。
第三篇: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需过好三关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需过好三关
作者:张枫逸
来源:《甘肃教育》2012年第20期
自2001年开始,国家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由于现行规定没有对教师资格的有效期作出规定,教师资格实际上属于“一朝获得,终身拥有”。“走进教育口的大门,舒舒服服做上等人”,便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现状的真实描绘。终身制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能够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但也带来了不少负面作用。一方面,部分教师产生惰性,忽视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提高,另一方面,“只进不出”给了滥竽充数者生存空间,直接导致教师队伍整体质量得不到优化,素质参差不齐。
常言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行业只有不断更新,注入新鲜血液,才能保持生机和活力。打破教师终身制,实行教师资格定期认证,既能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的热忱,加强自身学习,不断与时俱进,更好地教书育人,同时,也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过,凡事知易行难,建立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制度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必须扎扎实实过好三关。
一是过好利益关,跳出认证经济。当下社会“认证热”的背后,存在着一个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新设一项职业资格认证,就意味着产生教材、培训、报名、考试、证书等一系列的需求,经济回报非常丰厚。因此,教师资格定期认证要经得起利益诱惑,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应采取低收费甚至零收费,切实维护教师利益和确保认证初衷。
二是过好实践关,避免两个极端。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的梦想很美好,但还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根据以往类似资格认证来看,很容易出现两个极端。如果把关不严,你好我好大家好,就会沦为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如果程序失当,考核“论文化”“成果化”,又会助长教师队伍中的功利主义倾向,喧宾夺主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必须在政策设计环节充分考量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科学制定量化标准,强化制度的操作性和执行力。
第四篇:教师资格自2015年起统考,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
教师资格自2015年起统考,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
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时间从2015年考试正式实施。改革后将实行国考,考试内容增加、难度加大。在校专科大
二、大三,本科大
三、大四才能报考。改革后将不再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区别,想要做教师都必须参加国考,方可申请教师资格证。师范生也要考教师资格
教育部公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办法规定,教师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考试将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3年。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师范生进入教师资格考试范围,对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倒逼机制,能够促进师范院校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资格每五年注册一次
想当老师不仅要参加全国统考,教师资格也不再终身拥有,而是定期注册。教育部昨天同时颁布《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 法》,中小学教师资格每5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
据教育部统计,在前两年的试点工作中,共组织4次全国性考试,6省参加考试人数28.08万人,通过7.72万人,通过率27.5%。而试点前,各试点省考试通过率一般在70%以上。同时,6个试点省分别选取1到2个地级市开展了定期注册试点,18.9万教师申请首次注册,通过率99.2%,不予注册或暂缓注册了一批不合格教师。
更多湖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及备考资料请访问:湖南教师招聘网(http://hn.zgjsks.com/)
第五篇:2015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打破“院士终身制”
河北华图:http://he.huatu.com/
背景材料
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9日开幕。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根据广大院士和各方面意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院士制度的要求,主要就是要突出学术导向,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改进和完善院士遴选机制、学科布局、年龄结构、兼职和待遇、退休退出制度等。(6月10日《新京报》)
改进和完善“院士退休退出制度”,就要打破“院士终身制”的思想。而祛除“院士终身制”这块顽疾,需要“院士退休退出制度”的保障。
80岁的工程院院士沈国舫申请退休,不料所在学校以“你是我们学校的旗帜”为由婉拒。这件事再次引发了舆论对“院士退休制”的争议。一方面,作为工作者,理应享受正常的退休政策,批准他们退休更显人性化;另一方面,他们退休,当然会有年轻人才补充,这会让院士队伍充满活力。当然,建立科学合理的“院士退休制”并不是强制院士退休,那些已到退休年龄的院士,仍为社会做着贡献,我们没有理由抱怨他们“为什么不退休”,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愿。
相比于“退休制”,制定“院士退出机制”并严格执行更具意义。因为“问题院士”普遍存在,他们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道德、不讲社会责任,造成恶劣影响,比如“鼓励人们吸烟”的谢剑平、“学术造假”的王正敏。只有对“问题院士”及时清除,才能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院士队伍。
去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而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再次提出改进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则给担心无法撼动“院士终身制”的人们吃了颗定心丸。
正如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所言,只有真正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机制,才能激励更多年轻人才成长,鼓励院士们踏踏实实为科学作贡献。我们期待有关部门能切实贯彻中央精神,加强院士管理方面的制度设计,让科学精神得到更好传承。“是否退出看院士具体情况”
河北华图:http://he.huatu.com/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穆荣平表示,国家能明确要求院士制度进行改革,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这是好事,是改革的正确方向,不过,他表示,最终还要看具体落实。
“退出最终还是需要一个考核制度,怎么设标准?看做多少贡献?这需要严格精细的设定。”他说,和院士制度评选一样,退出制度也需要公开透明的程序,避免出暗箱操作等程序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周世宁说,院士退休应该是很正常的现象,年岁大了,身体状况已经不能胜任相关工作了,就该退休。不过,退休标准的规定上,他认为并不太好操作,不宜一刀切。
“哪些人该退哪些人不该退却不好界定,关键要看还能不能继续工作。”周世宁说,在院士评审的时候,会看候选人所取得成就,其中会参考其获得的奖项,“但评奖不那么准确,有些人是单位领导,他就比较容易获奖”,他表示,现在评选院士引入了答辩环节,会比较准确。
中国地质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也认为,院士退休很正常。
“现在80岁以上叫资深院士实际上也是一种退休状态,资深院士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量力而行地做一些工作。”
他认为,是否退休可以取决于其是否还有能力为国家做一些贡献,“院士对国家来说也是一种资源,不论是智力资源还是与国内外联系的资源。”
他认为,应该采取灵活的退休制度。“有些年老的院士也希望退休,但是实际上单位不希望他们退,还想让他们带带新人,对一些重大科学问题做一些咨询等等。”他认为,退休规定的话,应该一方面看院士自身的状况是否允许继续工作,另一方面还要看他个人的意愿。
(一)概括“院士退休制”的好处。
1.对于院士来说,这是更人性化的管理,可以让他们享受正常的退休政策;
2.对于年轻人来说,只有真正实行院士退休制,才能激励更多年轻人成长,让院士队伍充满活力。
河北华图:http://he.huatu.com/
3.实行院士退休制,才能鼓励院士以及学者们真正的踏踏实实的为科学为国家做贡献。更符合科学精神。
(二)“谁退出谁不退出”如何界定?
可以采取灵活的退休制度,但具体来说:
1.是否退出要结合院士的具体情况,也要尊重他们自身的意愿。2.需要制定公开透明的程序,避免暗箱操作。
3.是否退休可以取决于其是否还有能力为国家做一些贡献,毕竟院士对国家来说也是一种资源,不论是智力资源还是与国内外联系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