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毛论试题库大全

时间:2019-05-14 15:1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毛论试题库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毛论试题库大全》。

第一篇:2016毛论试题库大全

毛泽东思想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2、阻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

B、封建主义的腐败

C、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

D、官僚资本主义的垄断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A、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B、五四运动的发生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

4、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党的建设

5、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A、领导阶级不同

B、革命性质不同

C、革命手段不同

D、革命方式不同

6、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A、党的问题

B、农民问题

C、工人问题

D、民族资产阶级问题

7、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次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海陆丰

B、广东

C、井冈山

D、陕北

8、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因是

A、官兵一致

B、军民一致

C、党指挥枪

D、民主建军

9、三大改造完成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发展社会生产力

B、加强民主与法制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10、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

A、两党制

B、多党制

C、一党制

D、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1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全国大陆的解放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完成12、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

A、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整个历史阶段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13、20世纪中国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全国大陆的解放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国民经济的恢复

1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

C、实现对于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

15、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的方针是

A、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B、厚今薄古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厚古薄今

16、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依靠群众相信群众

D、改革开放争取外援

17、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A、资本主义体系

B、封建主义体系

C、社会主义体系

D、共产主义体系

18、毛泽东系统阐述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文章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唯心主义的破产》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9、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国家的

A、执政党

B、参政党

C、反对党

D、在野党

20、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

A、民族革命

B、资产阶级革 4 命

C、无产阶级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21、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鸦片战争

22在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将党组织建立在部队基层的时间是

A 1927年三湾改编后

B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

C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D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

23、区分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A、革命的对象不同

B、革命的动力不同

C、革命的领导权不同

D、革命的原因不同

24、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的第一块根据地是

A、海陆丰

B、鄂豫皖

C、井冈山

D、陕北

25、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

A、官兵一致

B、军民一致

C、民主建军

D、党指挥枪

26、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

A、一党制

B、两党制

C、多党制

D、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2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全国大陆的解放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完成28、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

A、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B、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整个历史阶段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

29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性质是

A 无产阶级政权

B 新民主主义政权

C 与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

D 资产阶级政权

30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正式形成于

A 抗日战争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解放战争事情

D 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前31、20世纪中国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全国大陆的解放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国民经济的恢复

3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34、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在政治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应该

是

。

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团结批评团结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35、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的方针该是

。

A、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B、厚古薄今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厚今薄古

36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

B 旧民主主义革命

C 土地革命

D 武装斗争

37、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是

A、健全民主的法制

B、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

C、加强法制建设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38、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艰苦奋斗

39、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依靠群众相信群众

D、改革开放争取外援

40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

A 资本主义社会

B 社会主义社会

C 民主主义社会

D 新民主主义社会

41、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里取得的”著名论断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中共六大

D、洛川会议

42、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会议是

A、中共五大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大

D、毛儿盖会议

43、在近代中国社会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

A、封建主义

B、帝国主义

C、民族资本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4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A、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五四运动 的爆发

D、中共二大的召开

45、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

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46、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

A、打战、筹款、做群众工作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47毛泽东诞生的时间

A 1896年12月26日

B 1893 年12月26日

C1899年12月26日

D 1890年12月26日

48、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B、军

A、农民问题

B、工人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

D、党的建设问题

49、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方针是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C、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对国

民党反对派

50、人民军队中位置于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之下的根本原则确定于

A、八七会议

B、洛川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51、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会议是

A、中共五大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大

D、毛儿盖会议

52、正式提出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的文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所作的政治报告

C、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3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B 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

C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54、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政权形式是

A、联合政府

B、三三制政权

C、国防政府

D、国共合作政府

55、毛泽东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方案的著作是

A、《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B、《新民主主义论》

C、《〈共产党人〉发刊词》

D、《论联合政府》

56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是

A孙中山

B 李大钊

C 毛泽东

D 陈独秀

57、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A、工农联合专政

B、无产阶级专政

C、英美式资产阶级专政

D、苏联式无产阶级专政 主义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国家的

A、执政党

B、参政党

C、反对党

D、在野党

59、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

A、资本主义体系

B、封建主义体系

C、社会主义体系

D、共产主义体系

60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58、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A 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 没收官僚资本

C 赎买民族资产阶级财产

D 剥夺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6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立的最主要途径是

。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土地

62、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国家资本主

义采取形式是

A、经销代销

B、加工订货

C、统购包销

D、公私合营

63毛泽东认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次序应该是

A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B 轻工业重工业农业

C 重工业轻工业农业

D 农轻重并举 二多项选择题 1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阵线是以下几个阶级的政治联盟

A 工人阶级

B 农民阶级

C 城市小资产阶级D 民族资产阶级

E 大资产阶级

2在抗日战争时期在“三三制”政权中其名额的分配原则是

A 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

B 工人阶级占三分之一

C 贫雇农占三分之一

D 非党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

E 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3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志性著作是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 《反对本本主义》

D 《井冈山的斗争》

E 《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4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包括

A 统一战线

B 实事求是

C 武装斗争

D 群众路线

E 独立自主

5中共“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A 清算并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

B 发动南昌起义

C 确定实行土地革命

D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E 创建人民军队

二、辨析题

1、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已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密

线

题 密

2、毛泽东思想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3、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同盟者。

4、官僚资产阶级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之一。

三、名词解释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2、工农武装割据

3、实事求是

4、遵义会议

5、过渡时期总路线

四、简答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中心任务和策略方针是什么

2、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什么

3、简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4、简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5、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内容及其辩证关系。

6、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任务是什么

7、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地位是什么

8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9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特征。

10工农武装割据总概念的内容及相互关系。

11《论十大关系》的基本内容。

五、论述题

1、试题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2、试论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内容及其意义。

3、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建设道路的探索有

何重大意义

4、为什么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一理论

给你那些启示

5、试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在中国建立的必然性。

第二篇:毛概试题库打印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而就全党来讲,则是在(C)以后 A、抗战胜利 B、党的七大 C、延安整风 D、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2、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D)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A、六届五中全会 B、七届五中全会 C、七届六中全会 D、六届六中全会

3、(B)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A、邓小平B、毛泽东 C、江泽民 D、刘少奇

4、(C)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 A、延安整风 B、党的七大 C、遵义会议 D、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5、经过(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A、延安整风 B、遵义会议 C、党的七大 D、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6、(A)代表党中央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A、刘少奇 B、毛泽东 C、邓小平D、周恩来

7、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A),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南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8、(A)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

D、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D)

A、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B、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南 C、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传入中国 D、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0、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要使它能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寻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C)

A、思想形式 B、指导形式 C、民族形式 D、理论形式

1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以后,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A、延安整风 B、遵义会议 C、党的七大 D、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12、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A),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 D、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C)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 B、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怎样的社会主义

14、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C)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胡锦涛 B、邓小平C、江泽民 D、温家宝

15、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A)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化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A、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建设什么样的党 D、怎样发展,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1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D)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独立自主 C、解放思想,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D、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17、在当代中国,(C)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

A、马克思主义 B、邓小平理论 C、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D、毛泽东思想

18、(B)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A、邓小平理论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三个代表 D、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9、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将改革开放30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概括为(A)A、十个结合 B、九个结合 C、八个结合 D、七个结合

20、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高举(B)旗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邓小平理论 D、毛泽东思想

21、在当代中国,只有(A)旗帜而不是别的什么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人们的智慧和力量,能够解决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22、(D)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 A、发展问题 B、建设问题

C、民族问题 D、道路问题

23、(C)曾经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 A、邓小平B、江泽民 C、毛泽东 D、胡锦涛

2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创的(B),是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A、邓小平理论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三个代表 D、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5、党的(B)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明确界定 A、十六大 B、十七大 C、十五大 D、十四大

26、我们党能够在新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历史根据是(A)A、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 B、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 C、对国际形式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

D、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对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

27、(D)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

A、发展理论建设 B、创新理论建设 C、科学理论建设 D、思想理论建设

28、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C)A、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B、坚持毛泽东思想 C、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D、真正坚持邓小平理论

2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D)A、邓小平理论 B、科学发展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0、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B)形成的时代背景 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马克思主义 D、列宁主义

3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B)形成的实践基础 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2、1945年(A),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党的七大 B、党的八大 C、党的六大 D、六届六中全会

33、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的方面,而是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和精髓就是(A)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34、(B)是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客观规律的完备的理论形态,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 A、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 35、1981年党的(A)做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A、十一届六中全会 B、十一届五中全会 C、十一届四中全会 D、十一届三中全会

36、(B)曾指出: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A、江泽民 B、邓小平C、胡锦涛 D、叶剑英

37、(A)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8、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革。(C)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为我国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发,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提供了良好机遇 A、经济与建设 B、和平与建设 C、和平和发展 D、发展与建设

39、我国改革开放以来(B),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理论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路线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思想

40、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领导了(D)。1978年12月,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强调全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A、制定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B、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工作重点 C、解决建国以来的历史遗留问题 D、拨乱反正

4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A)的思想路线,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由此开创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

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42、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B)的命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43、1987年(B)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44、1992年初,邓小平在(D)中,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历史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了新境界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三大 D、南方谈话

45、(A)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做了系统概述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二大

46、为了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1997年9月召开的(B)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科学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二大

47、(C)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而搞清楚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在科学总结历史经验和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A、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 B、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怎样的社会主义

4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概括起来就是(C),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 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改革开放 D、独立自主

49、(D)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A、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0、2000年2月,江泽民在(C)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 A、上海 B、湖南 C、广东 D、湖北 51、2001年7月,(A)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正确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

A、江泽民 B、温家宝 C、胡锦涛 D、朱镕基 52、2002年11月,江泽民在(C)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提出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七大

5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A),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保持党的纯洁性 C、加强党的建设 D、改进党的建设

54、(C)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写入党章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七大

55、“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D)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 A、与时俱进 B、党的正确理论 C、党的正确纲领 D、发展先进生产力

56、(C)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 A、党的正确理论 B、党的正确纲领 C、发展先进文化 D、党的正确方针

57、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A)A、全面建设小康水平 B、解决温饱问题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58、(D)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A、发展先进生产力 B、发展先进文化 C、“ 三个代表 ” D、科学发展观

59、(D)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A、发展先进生产力 B、发展先进文化 C、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D、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0、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A)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A、阶段性特征 B、现实性特征 C、发展性特征 D、持续性特征

61、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B)的重要借鉴 A、“ 三个代表 ” B、科学发展观 C、可持续发展 D、与时俱进 62、2003年10月,(A)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A、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C、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D、党的十七大 63、2004年9月,(B)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A、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C、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D、党的十七大 64、2005年10月,(C)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A、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C、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D、党的十七大 65、2006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十一五”时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关键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B)A、“ 三个代表 ” B、科学发展观 C、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D、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66、2007年10 月,(C)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A、温家宝 B、吴邦国 C、胡锦涛 D、贾庆林 67、(D)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A、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C、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D、党的十七大

68、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C),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A、经济建设 B、与时俱进 C、发展 D、发展生产力 69、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D)A、发展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统筹兼顾 D、以人为本

70、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B)为本A、基本利益 B、根本利益 C、根本思想 D、根本要求 7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B)A、发展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统筹兼顾 D、以人为本

72、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C)A、发展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统筹兼顾 D、以人为本 73、党的十七大把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概括为(C)A、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4、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D)A、党的八大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是因为(ABCD)A、它是科学

B、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

C、它同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发生了联系,实现了结合 D、它被中国人民所掌握。

2、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ABC)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A、中国实践 B、中国历史 C、中国文化 D、中国国情

3、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很好地结合起来,(AB)A、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要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加以马克思主义的提炼和升华。C、要坚持毛泽东思想 D、要坚持“三个代表”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B),而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结合进而达到融合 A、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照搬 B、不是对中国文化的复制

C、不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照搬 D、不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ACD)A、实践特色 B、文化特色 C、民族特色 D、时代特色

6、党在幼年时期,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都不足,(BCD),使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出现了严重的曲折。A、对于中国的国情不甚了解

B、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不甚了解 C、对于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甚了解

D、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7、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它们是(AD)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ABC)A、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 B、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

C、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 D、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9、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AC)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C、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坚持了毛泽东思想

10、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ABCD)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1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CD)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旗帜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旗帜 C、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D、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1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ABC)

A、历史的选择 B、时代的选择 C、人民的选择 D、执政党的选择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AB)A、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B、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C、坚持了正确的科学理论体系 D、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4、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BCD)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断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ACD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思想 C、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D、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ABD)的继承发展 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列宁主义

17、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ABC)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8、毛泽东指出:(ABD)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统一思想 D、党的建设

19、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ABC)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解放思想)20、邓小平强调改革(BCD),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 A、是建设中国的必然选择 B、是一场革命

C、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1、始终作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ABD)A、立党之本 B、执政之基 C、建国之旗 D、力量之源

22、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BCD),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A、代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23、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ABD),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A、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B、体现不断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 C、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D、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4、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BCD),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A、面向社会主义 B、面向现代化 C、面向世界 D、面向未来

2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党对(ACD)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A、共产党的执政规律 B、环境的节约性规律 C、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D、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26、科学发展观,是(ABCD)提出来的 A、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B、总结我国发展实践

C、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D、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27、以下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BCD)A、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被中国传统文化包装了的马克思主义 C、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 D、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毛泽东思想

28、邓小平理论是(ABC)

A、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B、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C、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D、邓小平留给中国人民的最宝贵的遗产

29、先后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做出概括的文献是(BC)A、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

B、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C、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

30、关于毛泽东思想正确的说法有(AB)A、毛泽东思想是指导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B、毛泽东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C、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的内容以错误为主 D、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错误的继承与发展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的是(A)A、毛泽东、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2、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是在(B)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 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

C、抗日战争期间 D、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 3、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A)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张闻天

4、曾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是(C)A、陈云 B、周恩来 C、毛泽东 D、刘少奇

5、对实事求是首先做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是(B)A、列宁 B、毛泽东 C、邓小平D、江泽民

6、毛泽东初步界定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是在(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 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

C、抗日战争期间 D、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

7、在全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党的(A)A、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B、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C、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8、毛泽东初步界定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路线基本含义的著作是(A、《反对本本主义》 B、《矛盾论》 C、《实践论》 D、《改造我们的学习》

9、实事求是的“是”指的是(D)A、研究 B、从实际出发

C、客观事物 D、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

10、实事求是的“求”指的是(A)A、研究 B、从实际出发

C、客观事物 D、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

11、实事求是的“实事”指的是(C)A、研究 B、从实际出发

C、客观事物 D、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14

B A

12、毛泽东最早深刻阐述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的哲学著作是(C)A、《反对本本主义》 B、《矛盾论》 C、《实践论》 D、《改造我们的学习》

13、毛泽东最早系统地阐述唯物辩证法思想,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的哲学著作是(B)A、《反对本本主义》 B、《矛盾论》 C、《实践论》 D、《改造我们的学习》

14、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出马克思主义界定的著作是(D)A、《反对本本主义》 B、《矛盾论》 C、《实践论》 D、《改造我们的学习》

15、毛泽东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出马克思主义界定,并把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提到有没有党性或党性纯不纯的高度,是在(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 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

C、抗日战争期间 D、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

16、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在党的(C)A、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B、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C、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17、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曾针对“大跃进”的“左”的错误,为把实事求是的精神恢复起来,号召全党(B A、“大兴理论联系实际之风” B、“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C、“大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之风” D、“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18、“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是在(B)A、1949年 B、1978年

C、1989年

D、1992年

19、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在拨乱反正过程中首先抓住的关键环节是(C)A、政治路线 B、组织路线 C、思想路线 D、行动路线 20、1977年邓小平在写给党中央的信中强调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率先批评了(A)A、“两个凡是”的错误 B、文化大革命的错误))C C、徘徊不前的错误 D、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错误21、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重新确立了党的(A)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22、邓小平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时特别强调的是要(B)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23、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D)A、反对教条主义

B、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C、破除封建迷信的重要 D、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24、邓小平认为,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正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和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首先必须(D)A、发展生产力 B、实事求是 C、敢说真话 D、解放思想

25、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B)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三个有利于”标准

26、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B)A、提出实事求是 B、强调解放思想 C、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 D、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7、江泽民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提出了新要求,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C)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28、胡锦涛进一步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提出必须大力弘扬(D)A、实事求是的精神 B、解放思想的精神 C、与时俱进的精神 D、求真务实的精神

29、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C)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0、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A)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1、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B)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2、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是(D)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3.邓小平在批判“两个凡是”错误观点时,提出必须(D)A、完整地正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B、正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C、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D、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34、邓小平在批判“两个凡是”错误观点,强调解放思想的同时,还强调(B)A、民主是解放思想的前提 B、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C、民主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D、民主是解放思想的手段

35、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毛主席的话来讲就是(A、对立统一 B一分为二 C、实事求是 D、斗争哲学)C

36、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这是在党的(C)

A、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概括的 B、十一届四中全会上概括的

C、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概括的 D、十二大上概括的

3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C)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8、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B)A、理论创新 B、实事求是 C、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39.我党历来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江泽民把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到(C)A、重大理论问题的高度 B、重大实践问题的高度

C、重大政治问题的高度 D、重大思想认识问题的高度

40、江泽民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主要表现在(A)

A、强调“与时俱进” B、强调“创新” C、强调“三个代表” D、强调“实事求是”

41、邓小平坚决反对“两个凡是”的观点,明确指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C)A、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毛泽东思想 C、社会实践 D、社会经验

42、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具有(B)的理论品质。” A、坚持真理 B、与时俱进 C、解放思想 D、求真务实

43、江泽民曾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C)A、批评与自我批评 B、敢将真话,做实事 C、与时俱进 D、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44、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D)A、保持先进性 B、具有科学性 C、体现民族性 D、富于创造性

45、提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是(A)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46、强调:“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以主观上的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以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的是(A)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47、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的是(B)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48、提出:“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的是(B)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49、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B)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A、坚持真理 B、与时俱进 C、解放思想 D、求真务实

50、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是(A)A、尊重群众、尊重实践 B、求真务实

C、与时俱进

D、解放思想

51、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由既定不变的概念、结论和公式构成的狭隘、封闭、僵化的体系,而是一个富有自我更新和生长活力的、开放的、具有强大实践功能的科学体系。以上这段表述所揭示的是马克思主义的(B)A、实践的品质 B、与时俱进的品质 C、批判的品质 D、时代的品质

52、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就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要更加符合实践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更加开拓创新。以上这“三个要”体现的是对(A)A、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 B、体现时代性的基本要求

C、把握规律性的基本要求 D、富于创造性的基本要求

53、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表明(C)A、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可以不断变化的 B、马克思主义没有需要始终坚持的原则

C、马克思主义是向实践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科学

D、马克思主义只能让理论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而不能反过来推动实践的发展

54、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A)A、创新 B、改革 C、革命 D、发展

55、作为社会发展和变革先导的是实践基础上的(D)

A、制度创新 B、科技创新 C、文化创新 D、理论创新

56、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A)A、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D、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57、“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表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A)A、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B、无需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 C、可以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

D、没有必要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58、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D)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增长快,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9、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长期困扰人们思想的一系列重大认识问题,被誉为新时期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宣言书,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的时间是(A、1978年B、1991年C、1989年 D、1992年 60、胡锦涛在十七大指出:(D)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A、党的建设 B、群众路线 C、统一战线 D、解放思想

6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始产生的标志是(B)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6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发展的标志是(C))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6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的标志是(D)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64.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A)A、实践创新 B、制度创新 C、科技创新 D、文化创新

65、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A)A、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66、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A)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C、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统一

67、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B)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C、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统一

68、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C)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C、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统一

二、多项选择题

1、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是指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ABCD)A、方向 B、方法 C、途径 D、原则 E、理论

2、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ABE)A、实事求是

B、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C、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E、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是(ABCDE)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尊重实践 E、尊重群众的创造和利益

4、毛泽东深刻阐述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系统的哲学认证的著作是(BC)A、《反对本本主义》 B、《实践论》 C、《矛盾论》 D、《改造我们的学习》 E、《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5、经过(B)和(C),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A、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B、延安整风运动C、党的七大 D、党的八大E、十一届三中全会

6、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意义是(ACDE)A、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B、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形势要求

C、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D、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E、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7、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明确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A)和(C)的决定性因素A、坚持先进性 B、坚持革命性

C、增强创造力 D、加强纪律性 E、发扬民主

8、下列哪些观点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ABD)A、与时俱进 B、与时俱进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求真务实 E、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9、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因为(BCD)A、毛泽东在延安时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B、它是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的

C、它是同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D、它是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同中国共产党基本理论建设联系在一起的 E、毛泽东给它一个科学的解释

10、“两个凡是”的危害在于(ABCD)A、无法正确区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B、不可能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 C、不可能改变人们在文革中形成的精华的思想状态 D、不可能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E、不可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1、邓小平在真理标准讨论过程中,提出了(ABC)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真理标准讨论的实质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真理标准讨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E、“三个有利于”的理论

12、邓小平在批判“两个凡是”错误观点时强调解放思想,他所说的解放思想是指(AB A、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B、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C、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 D、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E、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13、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是(ABE)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归宿 C、解放思想就是大胆探索客观规律 D、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相互矛盾的 E、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于社会实践

14、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指(AE)A、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提出的“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D、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E、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上海等地发表的《南方谈话》

15、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ABC)A、体现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造性 D、提高自觉性 E、发挥主动性

16、坚持与时俱进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ABC)

A、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C、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D、从地方保护主义的落后意识和狭隘利益中解放出来 E、从闭关自守的狭隘民族主义思想和做法中解放出来

17、创新包括(ABCDE)

A、理论创新 B、制度创新 C、科技创新 D、文化创新 E、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18、江泽民在的提出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与时俱进,要特别重视理论创新时强调要(CDE A、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B、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C、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 D、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E、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19、江泽民把一切从实际出发归结为“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ACE)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 B、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

C、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D、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E、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20、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ABCD)A、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

B、全面地看问题,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C、批判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D、发展地看问题,不能静止地僵化地看问题 E、坚持自己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才是客观事实

2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把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通过(BCDE)的科学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A、由浅入深 B、由表及里 C、去伪存真D、由此及彼 E、去粗取精

22、在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错误倾向有(ABE)A、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条主义 B、轻视科学理论指导作用的狭隘经验主义 C、自由散漫的自由主义

D、盲目服从上级的绝对服从主义

E、理论和实际相脱节为基本特征的主观主义

23、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必须(ABCDE)

A、吃透理论,注重把握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B、搞清实际,不仅要有对中国实际的感性认识,更要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把握 C、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D、既重视用理论指导实践,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 E、强调尊重实践与尊重群众的内在统一性

24、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以下内容(ABCDE)A、解放思想 B、与时俱进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求真务实 E、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5、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与时俱进,要特别重视理论创新。实现理论创新,必须自觉地做到(ABCDE A、把思想认识从过去的既有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来

B、把思想认识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C、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 D、把思想认识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E、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26、胡锦涛指出,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是(ACDE)A、认识规律 B、改造规律 C、把握规律 D、遵循规律 E、运用规律

27、胡锦涛指出,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地(ABDE)A、把握规律性 B、增强主动性)C、保持先进性 D、减少盲目性 E、克服片面性

28、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于(ABCDE)A、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B、它是制定并贯彻实施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C、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D、它是提高党的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E、它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29、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ACE)A、体现时代性 B、保持先进性 C、把握规律性

D、坚持开放性 E、富于创造性

30、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创新.创新包括(ABCDE)A、制度创新 B、科技创新 C、文化创新 D、各个方面的创新 E、理论创新

3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要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ABCDE)A、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C、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意味着开拓创新

E、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

3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从理论创新方面讲,就是(ABC)A、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B、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 C、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 D、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化 E、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1939年,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这一命题的文章是(B)A、《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五四运动》 D、《〈共产党人〉发刊词》

2、主张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主要代表是(C)A陈独秀 B瞿秋白 C王明 D张国焘

3、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B)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4、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目标是(D)A、实现共产主义 B、推动资本主义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D、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5、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C)A、工人阶级 B、知识分子 C、农民阶级 D、资产阶级

6、毛泽东明确地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之一的著作是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新民主主义论》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7、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A)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反帝反封建 D、建立统一战线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C)

A、新三民主义 B、三大政策 C、马克思主义 D、新民主主义

9、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B)

A、政治协商制 B、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C、多党合作制 D、新的议会制

10、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体是(D)

A、工农联合专政 B、无产阶级专政

C、资产阶级专政 D、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B)A、建立新的资本主义制度 B、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D)27

C、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D、实现共产主义

12、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是(D)A、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建立强大的革命武装 D、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

13、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C)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新民主主义论》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4、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和中国革命应分两步走等有了初步认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是在(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15、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国情(最基本的国情)是(D)A、特殊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B、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社会 C、有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D、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极端不平衡

16、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明显优势的是(A)A、封建剥削制度与买办资本、高利贷资本相结合 B、封建剥削制度与买办、官僚资本相结合

C、封建剥削制度与民族资本、官僚资本相结合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7、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A、帝国主义侵华 B、封建主义的统治 C、科学技术落后 D、社会制度腐败

18、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C)

A、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 B、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C、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D、发展生产力,使我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19、伟大的近代和现代中国革命是在下列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D)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B、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0、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标志是(A)A、五四运动

B、俄国十月革命开创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C、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思想和文化条件

D、辛亥革命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迅速扩大,工人运动得到很大发展

21、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B)A、时代条件不同

B、领导阶级(“主要的革命者”)不同 C、指导思想不同 D、革命前途不同

22、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D)A、帝国主义 B、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A)

A、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24、毛泽东认为,中国过去的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根本原因是(D)A、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 B、没有发动农民,造成一个农村大变动

C、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 D、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25、毛泽东明确地把官僚资本主义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一起并列为中国革命的三大对象之一是在(D)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论联合政府》 C、《〈共产党人〉发刊词》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26、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内在原因是(B)A、帝国主义侵略 B、封建主义的统治

C、资本主义的统治 D、科学技术落后

27、中国革命既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又是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这两大任务的关系是(A、相互联系 B、相互区别

C、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D、两者并重

28、中国革命的最广大的动力是(A)A、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B、小资产阶级 C、无产阶级 D、贫农(包括雇农)

29、在民主革命时期,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从他们的家庭出身、政治立场、生活条件看,多数可归入(A)A、小资产阶级范畴 B、民族资产阶级范畴

C、资产阶级范畴 D、工人阶级范畴

30、小资产阶级属于(D)A、资产阶级 B、剥削阶级 C、无产阶级 D、劳动者阶级

31、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这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D)A、天生的软弱性 B、革命性 C、动摇性 D、两面性)C

32、中国工人阶级比中国资产阶级资格要老,因而它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也更广大些,这是因为(B)A、它伴随着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发生、发展而来 B、它伴随着外国资本在中国直接经营的企业而来 C、它伴随着洋务派创办的洋务企业而来

D、它伴随着买办、官僚地主投资兴办的企业而来

33、中国工人阶级不但是民主革命的最基本的动力,而且是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D)A、革命领导权问题是区别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标志 B、它与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

C、它最富于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 D、它本身的特点和优点

34、五四运动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其性质上来说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 由于(A)A、它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而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 B、资产阶级掌握领导权,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C、无产阶级掌握革命领导权,革命前途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D、它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35、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实际就是(A)A、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 B、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

C、在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 D、把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36、把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其错误在于(B)A、抹杀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 B、混淆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C、割裂了两个革命之间的衔接 D、犯了右倾错误

37、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召开的地点在(C)A、广州 B、上海 C、汉口 D、武昌

38、毛泽东提出今后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重

要论断是在(D)A、中共四大 B、中共五大 C、中共六大 D、八七会议

39、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的原则是(C)

A、政治建军 B、官兵一致 C、党指挥枪的原则 D、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40、奠定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并由此开始确立党指挥枪的原则是在(C)A、八七会议 B、秋收起义 C、三湾改编 D、古田会议

41、人民军队的生命线是(A)A、政治工作 B、经济工作 C、官兵一致 D、军事民主

42、无产阶级治军的根本是(D)A、政治民主 B、经济民主 C、军事民主 D、政治建军

43、毛泽东从中国国情出发认为,人民战争的主体是(B)A、工人 B、农民 C、学生 D、商人

44、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的核心是(B)A、消极防御 B、积极防御 C、战略进攻 D、战略决战

45、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十大军事原则的核心是(C)A、夺取中小城市和乡村 B、在运动中歼灭敌人

C、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D、利用战争间隙休整部队

46、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出发,逐渐认识到中国革命的 主要形式(D)A、学生运动 B、工人罢工 C、农民运动 D、武装斗争

47、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A)A、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B、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人罢工

C、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学生运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商人罢市

48、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共同纲领)是(C)A、三民主义 B、爱国主义

C、新三民主义 D、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49、中国共产党正式确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方针的 会议是(C)A、西湖会议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国国民党一大 50、1927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忽视了联合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所犯的错误是(A)A、“左”倾关门主义 B、“左”倾冒险主义

C、“左”倾盲动主义 D、“左”倾教条主义

51、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B)A、中共三大 B、中国国民党一大 C、中共四大 D、中国国民党二大

52、中国共产党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会议是(D)A、杭州西湖会议 B、中共六大 C、洛川会议 D、瓦窑堡会议

53、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B)A、注重党的组织建设 B、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C、注重党的作风建设 D、注重党的制度建设

54、在我们党内,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最主要表现在(A)A、无产阶级思想与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B、无产阶级思想与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C、无产阶级思想与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D、无产阶级思想与无政府主义思想的矛盾

55、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好形式是(B)A、整党运动 B、整风运动 C、民主集中制 D、思想改造运动

56、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核心是(D)A、个人服从组织 B、少数服从多数 C、下级服从上级 D、全党服从中央

57、首次明确提出了执政党建设问题的会议是(C)A、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八大

58、中国共产党首次对党的优良作风作了简明概括的会议是(D)A、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七大

59、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是(B)A、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B、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C、批评与自我批评 D、批评——团结——批评

6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问题,实质上是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A)A、同盟军问题 B、领导权问题

C、革命策略问题 D、革命方式问题

61、包括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内的统一战线是(C)A、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62、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处理同资产阶级关系的正确方针是(A)A、又联合又斗争 B、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C、一切服从统一战线 D、发展进步势力 63、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所说的“伟大的工程”是指(A)A、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B、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夺取全国胜利 C、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国家 64、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三个主要法宝,这就是(C)A、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问题 B、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问题 C、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问题 D、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问题 65、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展的整风运动其中心任务是(A)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B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D 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政风

66、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将革命的重心(B)A、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B、由城市转向农村

C、由大城市转向小城市 D、由南方转向北方

67、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是(B)A、城市 B、农村 C、大城市 D、沿海城市

68、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武装建立的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B)

A、湘赣根据地 B、井冈山根据地 C、湘鄂西根据地 D、陕甘宁根据地

69、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是在(C)A、八七会议后 B、中共六大后 C、遵义会议后 D、洛川会议后 70、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A)A、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B、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人罢工

C、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学生运动 D、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商人罢市

71、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文章中指出: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A)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B、良好的群众基础

C、我们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 D、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7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本形成的标志是(B)A、《井冈山的斗争》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战争与战略问题》 D、《论新阶段》

7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和中心内容是(A)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 C、保护民族工商业 D、消灭资本主义 74、毛泽东确立了“以乡村为中心”的观点的文章是(B)A、《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井冈山的斗争》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ABCD)

A、农民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E、大资产阶级

2、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是(ABE)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建立集体所有制经济

D、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 E、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构成包括(ABCDE)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个体经济 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4、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BCDE)A、新民主主义思想领导的文化 B、共产主义思想领导的文化

C、民族的文化 D、科学的文化 E、大众的文化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ABC)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买办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E、上层小资产阶级

6、中国二大的历史功绩有(ABDE)A、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B、初步解决了民主革命的对象问题 C、阐述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思想 D、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E、表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可贵的一步

7、中共四大提出的重要思想是(CD)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无产阶级领导权

D、工农联盟 E、统一战线

8、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两头小指的是(CD)

A、农民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无产阶级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E、民族资产阶级

9、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两大任务的相互关系是(BCDE)A、前者主要解决生产力问题,后者主要是解决生产关系发展问题 B、两者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各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 C、两者又息息相关,不能分离

D、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E、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10、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在于(ABCD)A、领导阶级 B、时代条件 C、指导思想 D、革命前途 E、革命任务、革命动力与革命性质

11、新民主主义总路线包括的具体内容有(ABCDE)A、革命对象 B、革命动力 C、革命领导权 D、革命性质 E、革命前途

12、中国革命的对象是(ABC)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民族资本主义 E、资本主义

13、中国革命之所以要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是因为(BCDE)A、它是资本主义

B、它与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和旧式富农密切结合着 C、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 D、它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 E、它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14、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中所说的“人民大众”,即革命动力是指(ABCD)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E、一部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15、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这是由于(ABCE)A、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绝对大多数,具有很强的革命性

B、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是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心问题 C、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与无产阶级有天然的联系 D、农民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E、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16、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实质是共产党领导),这是(ABCE)A、由无产阶级的特性决定的 B、由中国革命的历史要求决定的

C、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领导权思想的发展 D、由于无产阶级是“天然的领导者”

E、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

17、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一般特点外,还有许多特殊优点,有利于它在中国革命中成为领导阶级,这些特点是(ABCD)A、深受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坚决 B、高度集中,便于组织

C、与广大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D、一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中国社会最有觉悟的阶级 E、与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

1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是(ACE)A、统一战线 B、土地革命 C、武装斗争 D、独立自主 E、党的建设

19、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统一战线的主要力量是(ABCD)A、工人 B、农民 C、民族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E、地主买办阶级

20、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必须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原因有(ABCDE)

A、中国革命的敌人十分强大 B、无产阶级人数太少

C、农民和资产阶级是革命的主要力量 D、民族资产阶级有革命的要求 E、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21、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包括(ABCDE)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E、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22、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包括(ABC)A、发展进步势力 B、争取中间势力 C、孤立顽固势力 D、打击投降势力 E、扶植左派势力 23、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 著标志有(CDE)

A、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B、艰苦奋斗的作风 C、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D、自我批评的作风 E、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24、毛泽东在1928年至1930年发表的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著作是(ABCD)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E、《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25、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是(ABCDE)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B、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政策的正确 E、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26、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是(ABE)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B、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政策的正确 E、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27、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这是由于(ABCE)

A、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绝对大多数,具有很强的革命性 B、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是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心问题 C、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与无产阶级有天然的联系

D、农民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E、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28、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这是 因为(ABCD)

A、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B、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 C、农民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来源

D、广大农民所在的农村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战略基地 E、国家政权问题是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

29、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ABC)

A、关于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分析 B、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关于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而不能走相反的道路的论述 D、关于人民军队建设的思想 E、关于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论述 30、“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D、党的领导 E、群众路线

3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是(CE)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B、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E、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政策的正确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是(B)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革命

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D)A、新民主主义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3、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A)A、新民主主义 B、社会主义 C、共产主义 D、资本主义

4、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B)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D、十一届三中全会 5、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C)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是(D)A、利用、团结、教育 B、利用、团结、改造

C、利用、限制、批评 D、利用、限制、改造

7、下列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说法中最准确的是(D)A、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准备阶段 B、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形态 C、具有两种社会形态的因素

D、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

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B)A、资本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A)

A、社会主义体系 B、资本主义体系 C、封建主义体系 D、前资本主义体系

10、民主革命任务完成后,中国开始了由(D)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封建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

1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2、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及土地革命在全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C)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B、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C、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人民大众与封建社会的矛盾

13、新中国独立、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是(A)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农业合作化 C、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14、中国共产党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C)A、趁热打铁,积极领导 B、自愿互利,国家帮助 C、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D、国家帮助,典型示范

1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是(A)A、国家资本主义 B、和平赎买

C、合作化 D、改造企业和改造人相结合

1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B)A、经销代销 B、和平赎买 C、统购包销 D、加工订货

17、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步骤是(B)A、由互助组到高级社再到集体化 B、由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 C、由初级社到互助组再到高级社 D、个体小农到互助组再到高级社 18、20世纪中国第二次历史性巨变的标志是(C)A、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三座大山”的统治 C、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辟

19、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是(A)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

B、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的充分发展

C、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20、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是(A)A、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B、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因素 C、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个体经济因素 D、既有工人阶级又有资产阶级因素

2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征是(A)A、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辩证统一 C、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最主要目标

D、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反映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22、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有两面性,其表现为(C)A、革命性和妥协性 B、主动性和被动性

C、剥削工人的一面和接受改造的一面 D、进步性和顽固性

23、剥削制度在我国被消灭的标志是(C)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B、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24、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B)A、社会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25、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B)A、1949年10月至1952年10月 B、1949年10月至1956年12月 C、1953年12月至1956年12月 D、1957年1月至1966年5月 26、1949年到1952年,党领导人民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继续完成(D)A、迅速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的任务 B、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完成的任务 C、统一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的任务 D、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27、党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对待富农的政策是(B)A、征收富农的多余土地财产

B、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经济 C、消灭富农经济 D、限制富农经济

28、我党对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采取的政策分别是(B)A、没收、没收 B、没收、和平赎买 C、和平赎买、没收 D、和平赎买、和平赎买

29、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循序渐进的步骤是(C)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D、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30、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是在(B)A、开始委托订货之后 B、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之后 C、个别企业公私合营之后 D、实行了统购统销之后

31、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两面性是(D)A、革命性与妥协性 B、主动性与被动性

C、进步性与反动性 D、剥削工人的一面与拥护宪法、愿意接受改造的一面

3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是(C)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C、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D、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与帝国主义之间矛盾

3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到的过渡时期是指从(D)A、旧中国向新中国过渡 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C、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3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B)A、对个体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C、私营经济的国有化 D、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35、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分是(C)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国营经济 D、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

36、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与手段是(A)A、没收官僚资本 B、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 C、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D、没收民族资产阶级的资产

37、我国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D)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

C、全国大陆的解放与统一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3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标志是(B)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全国大陆的统一

D、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

39、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C)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大力发展生产力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依法治国

40、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A、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B、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41、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B)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C、进行思想、政治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D、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42、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D)A、赎买

B、统购统销

C、公私合营

D、合作化

43、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是(A)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过渡时期的结束

44、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B)A、独立的社会形态

B、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

C、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

D、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

45、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C)A、社会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46、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C)A、资本主义体系

B、民主主义体系

C、社会主义体系

D、共产主义体系

47、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B)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没收民族资产阶级财产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48、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其中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的是(C)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49、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B)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工人阶级与地主资本家的矛盾 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50、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被概括为“一化三改造”,“一化”的含义是指(D)A、实现私营企业的国有化

B、实现农业的集体化

C、实现手工业的合作化

D、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51、提出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是在(B)A、党的七大

B、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C、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D、党的八大

52、解放初期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完成仅用了三年时间,即(D)

A、1949年至1952年

B、1950年至1953年

C、1952年至1955年

D、1953年至1956年

53、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B)A、1952年6月

B、1953年6月

C、1954年6月

D、1955年6月

54、我国过渡时期的含义是指(D)A、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期 B、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期 C、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革命转变期 D、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期

55、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物质基础是(A)A、相对强大的国营经济的建立

B、土改的完成和农业互助组织的建立 C、以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工商业的调整 D、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

56、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要依据是(B)A、相对强大的国营经济的建立

B、土改的完成和农业互助组织的建立 C、以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工商业的调整 D、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

57、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要因素是(C)A、相对强大的国营经济的建立

B、土改的完成和农业互助组织的建立 C、以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工商业的调整 D、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

58、党在过渡时期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准备条件是(C)

A、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B、在全国农村进行全面的土地改革运动,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C、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发展道路

D、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59、党在过渡时期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群众基础是(A)A、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B、在全国农村进行全面的土地改革运动,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C、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发展道路

D、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60、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建立(A)A、互助组

B、初级农业合作社

C、高级农业合作社

D、人民公社

61、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建立(B)A、互助组

B、初级农业合作社

C、高级农业合作社

D、人民公社

62、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建立(C)A、互助组

B、初级农业合作社

C、高级农业合作社

D、人民公社

63、我国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步是(B)A、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B、办手工业供销小组

C、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

64、我国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是(A)

第三篇: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库

第一章 中学生物学课程

(一)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

(二)填空题

1、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看,中学生物学课程可分为 课程和 课程。

2、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包括 和 两部分内容,其中前一部分是在初中生物课基础上,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生共同的生物科学素养;后一部分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志向,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以便为学生学习方向和择业提供帮助。

3、生物课程标准的出台,是我国大陆地区生物学课程改革进展中的重大事件,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 》,2003年2月,教育部又颁布了《 》。

4、生物课程标准是根据,具体确定并描述 在不同阶段生物学课程中应该取得的。是用行为动词描述学习后。

5、我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采用了统一的框架结构,这种尝试性的课程标准框架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依次为前言、、和实施建议。

6、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共选取了 个主题,并选择了 作为主线,贯穿在这些主题之中。

7、课程目标是生物教师备课、上课、分析课的 和。(出发点、依据)8、2000年后我国颁布的生物课程文件,将课程目标分为两个层次来表述,一是课程,二是课程的。

9、生物课程标准是根据,具体确定并描述 在不同阶段生物学课程中应该取得的。是用行为动词描述学习后。

10、教科书既是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又是学生学习的。

11、教科书的编写不仅要体现本学科 的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还要符合国家的意识形态和。

12、新的课程理念是、、、。(提高生物学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提倡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

13、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生物评课标准的范围主要是、、等三个方面。(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基本素质)

14、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生物评课标准强调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表现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的学习效果。)

15、教材的教学主线是由 和 组成的。(知识结构主线、教学目标主线)

(三)单项选择题

1、下面关于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中学的一门选修课程;B、它是中学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C、它是科学教育中一门重要学科;D、它是一门非技术课程性质的科学课程。

2、中学生物学课程价值主要体现在()

A、面向全体中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B、面向大多数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C、面向全体初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D、面向部分高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终身学习打基础。

3、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A、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的具体方法;B、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具体学习内容;C、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统一的探究和调查活动;D、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

4、下面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B、它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的统一的最高要求;C、它是对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学习内容统一的具体详细的规定;D、它是用一系列抽

象的名词术语来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5、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

A、初中共选了10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B、共选了10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C、共计6个模块,相当于6个主题;D、高中必修部分共计6个模块,相当于6个主题。

6、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中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A、前言:主要介绍课程标准的制作背景、和制作过程;B、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它指出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C、内容标准:详细描述了不同阶段学习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D、实施建议:提出了活动和探究的具体内容、方法及课时分配。

7、关于生物学课程目标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学课程总目标包括了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内容;B、课程的总目标是一种宏观的、较为抽象的表述方式,具体目标是对总目标的解释和具体的要求;C、课程总目标代表了课程设计者对本课程的认识、理念、期望、和要求,指明努力的方向和教师应注意到的不同方面;D、具体目标专指生物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应达到的标准。

8、关于教科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教科书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师要忠于教材,不能对其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B、教科书的编写要体现本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C、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工具;D、教科书是在学科范畴之中系统编写的教学用书。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中学生物学课程从性质上来讲属于学科课程;B、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科学课程;C、中学生物学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D、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选修课程;E、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综合课。

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中学生物学课程面向全体中学生,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B、中学生物学课程面向初中学生,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初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C、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高中阶段为选修课;D、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高中阶段有选修和必修两部分;E、中学生物学课程应体现自然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中学生物学课程可以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B、中学生物学课程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C、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高中阶段为选修课;D、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高中阶段有选修和必修两部分;E、中学生物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文科课程。

4、课程标准是()A、《课程计划》;B、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C、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课程文件;D、《教学大纲》;E、教学的具体内容的规定。

5、生物课程标准是()

A、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教材编写等方面的建议;B、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C、每个中学生物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D、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E、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最高要求。

6、生物课程标准()

A、是根据生物学教学大纲制定的详细的课程计划;B、是根据课程计划,具体确定学生在不同阶段生物课程中的学习成果;C、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具体的学习内容;D、包括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内容;E、隐含地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教好一本教科书。

7、关于生物课程标准主要内容的说明正确的是()

A、前言:简要阐明了编写者的写作意图,为生物学课程设计定了基调;B、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课程的具体目标。它指出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C、内容标准:共选取了科学探究、人与生物圈、生物的多样性等10个主题;D、内容标准都是用清晰的行为动词描述的行为目标;E、实施建议:主要建议课时的分配。

8、属于我国7~9年级生物学课程总目标的是()

A、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义;B、初步掌握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

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C、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D、掌握基因工程等生物学技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E、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参与社会各种活动的能力。

9、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中关于能力方面具体目标包括()

A、思维习惯;B、实验操作技能;C、科学探究技能;D、获取信息的能力;E、思维能力

10、关于生物教科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工具;B、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书籍;C、教学内容的载体,它包括了生物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科知识、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知识的深度、呈现方式以及编写思路等;D、教师不可选择、不可变动的教学内容;E、教科书的编写在很大程度上,受编写人左右。

(五)简答题

中学生物学课程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六)论述题

为什么中学阶段要开设生物学课程?

(一)名词解释

1、科学素养;

(二)填空题

1、自然科学包括家们在探索自然奥秘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及科学家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2、自然科学主要有以下四个纬度构成: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科学是一套、科学要与

3、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这就是假设、(三)单项选择

1、关于自然科学有关内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科学依赖于定量化的工作、精确的测量、观察与实验;科学是指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

2、自然科学主要的四个维度是(A、定量化、观察、实验、科学过程;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系列思维方式、科学是一套探究方法、科学要与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提出假设、为检验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3、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们是(A、强烈的好奇心、正确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D、实事求是的态度、大量的参考资料、定量化的分析。

4、中学自然科学课程中科学素养理念的提出是在(A、20世纪60年代以前;

5、对科学素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对自然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情况;的认识在不断变化,不同时代人们对它的解释有所不同,而同一时代,不同的机构、组织和专家对它的解释则是相同的;C、科学素养包括了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是对科学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及科学技能的掌握情况;二是在已有基础上提高自己科学素养的能力;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

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对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要求;或工程技术为职业;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

7、我国将生物科学素养概念正式引入中学生物学课程,并将它作为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在(A、1980年;B、8、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是期望学生能够在以下四个领域得到发展(A、强烈的好奇心、团队合作、创造力、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二章 科学的本质与生物学素养

3、科学态度; 和 两部分,前者是相对稳定的研究结果及由此构成的知识体系,后者是科学 相互作用。

D、科学工作定量化的特点将科学与数学结合在一起。)

B、精确测量、认真观察、精确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B、20世纪70年代初期;)

D、科学素养是指了解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

年;C、2000年;D、2001、创造力 和

B、自然科学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

B、假设、观察、实验;)

C、20世纪80B、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中学毕业生一定要以科学

B、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方法与技

。C、自然

C、科学是一个D、确认和表述问题、C、解释、测量、数据分析;D、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B、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科学素养D、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具有良))

2、生物科学素养;4)年代以后;C、对不同的学生来说,科学素养应该有相同的要求;1990年。

能;科学、技术与社会;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C、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的方法、诚实的学习品质;D、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诚实、合作、顽强的学习精神。

9、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知识是不断变化的,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的过程,知识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B、科学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科学知识的主体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C、科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它能够为一切问题提供全部答案;D、科学认为世界是能够被认知的,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以恒定的模式发生和发展,只要通过认真系统的研究都可以被认知。

10、学生科学探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探究通常是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B、科学探究的真正意图,不仅在于掌握生物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C、科学探究就是要学生掌握科学家们探究的方法,开辟人类新的知识领域;D、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学生应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

11、下面的叙述中,属于功能化的生物学素养的是()

A、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认出哪些是生物学的术语和概念,并能将这些术语与自然界中的现象相对应。但他们仍有错误概念,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也很不准确;B、学生能够使用正确的生物学词汇,对术语的定义表述也很准确,但大都基于记忆;C、学生应能理解生物学的概念体系,理解科学探究过程的知识和技能,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概念;D、学生理解生物学素养在诸多自然科学中的地位,知道生物学的发展史和生物学的本质、特点,理解生物学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多项选择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生物教师在教授这门课时,要把生物课作为一门自然课程来对待;B、生物教学中要体现科学的本质和特征;C、生物教学中需要讲授、演示等手段向学生传授科学内容,但不需要学生经历科学的过程;D、生物教学中,应开展探究性学习,逐渐取消其他学习方式;E、生物教学中应重观察实验,以学生亲自观察实验获得知识为主。

2、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靠的是科学家的努力,而不是依赖于定量化的工作、依赖于精确的测量;B、观察与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石;C、科学理论只有当它们被实验反复证实之后,科学家们才会接受;D、自然科学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得到积累;E、科学就是指科学家的科研成果。

3、科学的本质和特征包括()

A、定量化;B、定性化;C、观察与实验;D、科学过程;E、重复实验。

4、关于科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是一个知识体,这个知识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内容的更新但不会增大;B、科学和技术密不可分,它们有着相同的特点和追求;C、科学是一套研究方法;D、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E、科学对社会有重要的影响,科学的成长和发展根扎于社会之中。

5、学生应掌握的自然科学核心的基础内容包括()

A、学生理解基本科学现象、规律、以及科学原理是如何运用于技术领域之中的;B、学生以在校学习为基础,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C、学生能够理解或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科学现象;D、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批判性的思维方式;E、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6、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应该()

A、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B、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C、具有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D、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E、从不与他人合作,事事坚持独立的能力。

7、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素养是我国新一轮理科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B、我国最先使用了科学素养的概念;C、生物科学素养概念的确立,使世界范围的生物课程改革走向深入;D、中学生物教师的任务是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从较低的水平提高到较高的水平;E、我国在2000年将生物科学素养的概念正式引入中学生物学课程。

8、科学态度包括()

A、好奇心;B、思维力;C、诚实;D、合作;E、创造力。

9、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A、世界不可以全部被认知;B、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的过程,科学知识是不断变化的;C、科学知识的主体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D、科学不能为一切提供全部答案;E、科学能够为一切提供全部答案。

10、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探究属于科学家的方法和技能,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将其作为学习科学的方法;B、学校的科学探究活动通常是指导那些“精英”在课余时间内进行探究;C、学校的科学探究活动通常是在课外活动课中进行;D、学生应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E、科学探究不是仅属于科学家的方法和技能,也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效方式之一。

1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B、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处于这种连续变化的不同位置;C、一个学生有没有生物科学素养,可以看他所学生物学知识的多少和年级的高低;D、多维的生物学素养是一个学生永远无法达到的境界和水平;E、为学过生物学知识的人其生物学素养只能为零。

(五)简答题

科学的本质是什么? 简述自然科学的基本特征和科学过程的一般步骤

(六)论述题

试论科学素养与生物学教学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学习;

2、频因律;

3、近因律;

9、概念转变理论;

10、错误概念

11、建构

(二)填空题

1、在心理学领域,围绕学习过程中知识如何获得、行为如何改变的问题,形成了两大体系的学习理论,即和 的学习理论。

2、作为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也为后继 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范式。

3、理论把学习看作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对事物进行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4、华生认为刺激与反应联系的形成遵循

5、律意味着对一些重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6、强化可以分为 和 两种类型,的刺激。

7、斯金纳继承了华生强调的科学、客观和预测等心理学传统,采取以动物实验为依据的刺激习理论的研究取向,参照桑代克的学习原理,创立了

8、斯金纳把机体由于刺激而被动引发的反应称为

9、斯金纳提出了 教学的概念,并总结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并从教学运动,此运动给教学方法带来了很大影响。

10、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对科学发现活动极为重要,直觉思维的本质是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

11、讲解式教学是由教师将教材详细规划,使之成为有系统有组织的知识,然后条理分明地向学生讲解。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讲解式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提供

12、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的发生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学生表现出一种在新学内容和自己已有知识之间建立实质性联系的倾向,二是有的知识结构实质性联系起来。

13、皮亚杰学说是当代 理论的重要来源。皮亚杰认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而是在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42

14、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

15、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

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

5、练习律;

6、效果律;

7、操作性反应;

8、应激性反应;

是学习理论的一大超越,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而 理论则把

律和 律。

律则提示我们如何合理地安排前者可以理解为机体希望增加的刺激,后者则是机体力图避开-反应-联结学 学说和 理论。

,机体自身主动发出的反应称为。

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积极倡导

和 性的,所以教师在

和呈现。

的倾向,即表现出一种 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 的过程,学习者不是

、一种假设。检验科学知识的4、准备律;首次用实验而不是思辨的方法来研究学习问题,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必要性,标准是看它在 中是否可行、是否起作用。

16、建构主义教学强调,要靠__________建构接受知识,以 的经验、信念为景背去分析知识的。

17、概念转变理论就是试图理解和解释那些 是如何转变为 的理论。概念转变被认为是科学教育中的核心问题,也是近年来国际科学教育研究的热点。

18、概念转变需要满足对 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四个条件。

(三)单项选择

1、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对教育影响最大的三大理论是()

A、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B、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C、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D、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2、根据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理论,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得到的启示()

A、新的学习与原有的学习没有太大的联系;B、将概念和图表等联结起来有利于概念的学习、教具的使用有利于教学;C、频因律提示我们要注意重点和难点的合理安排;D、近因律则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必要性。

3.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视学习为()

A、反应后及时强化的结果;B、形成联结; C、剌激替代的过程;D、机体自身主动发出的反应。

4、桑代克在1913年所做的一个经典行为主义的实验中,用的实验动物是()A、狗; B、猫;C、白鼠;D、鸽子

5、桑代克提出的一系列的学习律包括()

A、准备律、近因律、效果律;B、频因律、准备律、效果律;C、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D、近因律、频因律、练习律。

6、桑代克的试误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A、按照准备律,预先告知学生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心理准备,或者创设让学生感到满意轻松的心理环境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B、按照效果律,惩罚学生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惩罚比奖赏的效果更有力;C、频因律提示我们要注意重点和难点的合理安排;D、近因律则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必要性。

7、下面与斯金纳无关的叙述是()

A、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B、量力化教学原则和直观教学;C、程序教学;D、小步调教学原则和强化学习。

8、没有反馈的练习是没有效果的,教学中要注意学习者的心理调节及心理准备等,是行为学习理论中的哪一种类型对教学的启示()

A.联结主义理论; B.经典条件作用理论;C.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D.意义学习理论;

9、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最为重视的有()

A、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B、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论;C、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论;D、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斯金纳的强化学习理论。

10、关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描述正确的是()

A、强调学习过程;B、强调外在动机;C、强调信息的储存;D、强调教师指示性的的语言信息。

11、按照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B、学习的目的不是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讲的内容,而是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C、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语言化;D、学生的学习,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之间的竞争。

12、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在接受性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对学生而言,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是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结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B、在发现法学习中,学习的内容不是现成地给予学生,而是在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因此发现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学习;C、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D、发现学习不是机械学习。

13、强调学习过程、直觉思维、内在动机、信息提取是哪一种学习理论的学习特征()A、发现学习论;B.意义学习论;C.联结主义理论;D.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14、讲解式教学是()

A、渐进分化和整和协调的教学方法;B、是学生机械接受性学习;C、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D、由教师将教材详细规划,使之成为有系统有组织的知识,然后条理分明地向学生讲解。

15、讲解式教学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分为两个阶段()

A、渐进分化、整合协调;B、提供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新材料;C、提供先行组织者、整合协调;D、呈现学习新材料、整合协调。

16、先行组织者是指()

A、教师;B、学生;C、和学生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相关的引导性材料;D、学习材料。

17、讲解式教学要遵守的原则是()

A、渐进分化、整合协调;B、提供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新材料;C、提供先行组织者、整合协调;D、呈现学习新材料、整合协调

18、讲解式教学是哪一种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

A.经典条件作用理论;B.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C.意义学习论 D.发现学习论。

19、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共同点:以客观主义认识论为基础,认为世界是现实的、外在于学习者的;B、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对知识的本质、组成、来源、发展及应用不具有共同的假定;C、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都试图分析、分解并且简化学习,同时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D、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理论之间存在着冲突,但也有共同之处。

20、下面描述错误的是()

A、科学教育是当代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B、科学教育对培养人的生产能力和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起着关键作用;C、科学教育改革是本次教育改革的焦点;D、科学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着眼于培养科学精英。

21、建构主义的理论来源主要来自于()

A、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B、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维果斯基的思想、皮亚杰学说;C、布鲁纳经验性学习、皮亚杰学说、巴甫洛夫-华生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D、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皮亚杰学说。

22、建构主义认为()

A、科学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检验科学知识的标准是看它在实践中是否可行,是否起作用;B、科学知识是对客观实在的精确反映,是经过严格的科学方法获得的;C、学习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结果,学习者是被动的吸收者;D、学习者在教学前对所要学习的材料一无所知。

2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的突出特点是()

A、强调学习者的经验,注重以教师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创设冲突的学习情境;B、强调学习者的经验,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创设冲突的学习情境;C、强调学习者的经验,注重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独立的学习方式,创设冲突的学习情境;D、强调学习者的经验,注重以学习自己为中心,注重独立的学习方式,创设冲突的学习情境。

24、建构主义的教学强调()

A、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重视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B、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教师是知识的提供者、重视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C、从教师的经验出发、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重视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D、从教师者的经验出发、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重视独立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25、概念转变需要满足的四个条件是()

A、对新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B、对新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不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C、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D、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不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26、学生和教师的观念要明确地成为课堂话语的一部分是()

A.建构主义知识观; B.建构主义教学观; C.建构主义学习观 D.为转变概念而教的指导原则之一;

(四)多项选择

1、对教育影响最大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

A、巴甫洛夫-华生的强化理论;B、巴甫洛夫-华生的经典条件作用;C、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D、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E、桑代克的强化理论。

2、华生认为刺激与反应联系的形成遵循()

A、效果律;B、练习律;C、近因律;D、准备律;E、频因律。

3、按照华生的观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要学习某种动作,就要经过多次联系,形成连续动作的习惯;B、在反应频繁发生时,最近的反应总是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C、学习者的年龄、练习时间的分配、过度学习等对学习没有太大的影响;D、过度学习会使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E、教学中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避免过度学习和集中学习。

4、桑代克总结的学习规律有()

A、效果律;B、练习律;C、近因律;D、准备律;E、频因律。

5、按照桑代克的观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学习方式与动物完全相同,其基本的学习方式是试误学习;B、刺激与反应之间连接的牢固程度与练习次数有关;C、学习者对某种刺激的反应与其准备状态有关;D、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强弱与反应后获得的奖惩有关;E、不知道结果的练习,更有助于学习。

6、斯金纳创立了()

A、经典条件作用理论;B、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C、强化理论;D、试误理论;E、发现学习理论。

7、斯金纳认为()

A、机体一定需要接受明显刺激才能形成反应;B、机体不一定需要接受明显刺激才能形成反应;C、机体产生的反应可分为:应激性反应和操作性反应;D、操作性反应可以用来解释基于操作行为的学习,如写字;E、增加正强化或减少负强化都能促进机体行为反应的频率增加。

8、与斯金纳有关的内容是()

A、强化教学原则;B、概念图教学策略;C、程序教学运动;D、及时反馈原则;E、直观教学原则。

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坚持用理论推理的方法对学习行为进行研究;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坚持用实验的方法对学习行为进行研究;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习的内因,重视人的外在行为反应;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人和动物的学习等同起来,忽视了人的学习的社会性和主观能动性;E、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人的所有思维都看作是由“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

10、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属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属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C、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属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D、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属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E、发现学习和意义学习都属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1、发现学习强调()

A、学习过程;B、直觉思维;C、内在动机;D、信息提取;E、信息储存。

12、按照布鲁纳的观点,下面的描述错误的是()

A、要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主动发现获得知识,教师必须先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解释的非常清楚;B、教师从事知识教学,要配合学生的经验将教材进行适当组织;C、教材的难度与逻辑上的先后顺序,要符合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认知表征方式;D、教材难度安排不需考虑学生学习动机的维持;E、教师从事知识教学,不需配合学生的经验。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现学习就是意义学习;B、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C、发现学习不一定是意义学习;D、接受学习不一定是机械学习;E、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可能是机械的,也都可能是有意义的。

14、下面内容与奥苏伯尔相关的有()

A、渐进分化;B、整合协调;C、讲解式教学;D、先行组织者;E、实验式教学。

1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建构主义理论是一个庞杂的社会科学理论;B、建构主义理论是建筑学上的专用术语;C、建构主义理论是一个全新的思想;D、建构主义理论就是皮亚杰学说;E、建构主义理论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

16、属于建构主义观点的描述有()

A、科学知识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B、科学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C、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过程;D、学习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教师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E、学习者的建构过程,主要是同化和顺应。

17、建构主义强调()

A、学习者的经验;B、以学习者为中心;C、学习情境;D、互动的学习方式;E、教师的作用。

18、概念转变理论()

A、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的经验研究之上;B、建立在认知科学关于儿童错误概念的经验研究之上;C、试图理解和解释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科学概念的;D、试图解释和理解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现有概念的;E、试图解释和理解错误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现有概念的。

19、概念转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A、对错误概念的不满;B、对现有概念的不满;C、新概念的可理解性、合理性、有效性;D、现有概念的可理解性、合理性、有效性;E、错误概念的不合理性、不可理解性。

(五)简答题

1、根据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理论,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发现学习主要有哪些特征?

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有哪些突出特点?

4、建构主义教学观主要强调哪些方面?

5、建构主义理论给生物教育改革带来了哪些启示?

6、概念转变的条件是什么?

(六)论述题

1、试论建构主义理论与生物学教学。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的概念转变?

第四章 教学基本技能

(一)名词解释

1、导入技能;

2、教学语言;

3、提问技能;

4、变化技能;

5、强化技能;

6、语言强化;

7、标志强化;

8、动作强化;

9、活动强化;

10、演示技能;

11、结束技能;

12、组织技能;

13、板书;

14、(二)填空题

1、在课堂口语中,对词汇的要求是:规范、、。

2、变化技能是把学生的 注意过渡到 注意的有效方式。

3、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4、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语调、音量、和 的变化。

5、写在黑板正中的板书称,写在黑板两侧的板书称。

6、板书的类型有:提纲式、、图示式、、计算式等。

7、板书的类型有:、、图示式、综合式、计算式等。

8、结束技能的类型有:、、集中小结、领悟主题、巩固练习等。

9、结束技能的类型有:系统归纳、比较异同、领悟主题、、等。

10、课堂讨论的方式主要有:全班讨论、讨论、专题讨论和 讨论。

11、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提问、讲解、变化、强化、演示、板书、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12、教学技能主要包括、、导入、教学语言、变化、强化、演示、板书、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13、教学技能主要包括、、导入、教学语言、提问、讲解、变化、强化、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三)单项选择

1、与课堂教学导入的主要目的无关的是()

A、获得反馈信息;B、引起学习动机;C、明确学习目的;D、激发学习兴趣。

2、不属于课堂教学导入应用原则的一条为()

A、示范性和鲜明性;B、目的性和针对性;C、趣味性和艺术性;D、关联性和启发性。

3、以复习、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联糸的支点来导入新课的方法是()A.经验导入; B.事例导入; C.旧知识导入; D.直接导入;

4、教学基本语言技能不包括的要素是()

A、语音和吐字;B、音色和音域;C、语调和节奏;D、词汇和语法。

5、一个人的能力与哪个因素无关()A、知识;B、体力;C、智力;D、财产。

6、从教师工作的职责和特点出发,运用教学语言不需遵循的原则是()

A、科学性和学科性;B、针对性和生动性;C、多样性和强化性;D、简明性和启发性。

7、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错误的表述是()

A、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B、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前提;C、知识可以转化为能力;D、能力的形成比知识的获得要快。

7、课堂提问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A、检查学习,巩固知识;B、激起动机,建立联系;C、传授知识,形成志趣;D、明确目的,形成概念。

8、与课堂提问的要点不符的是()

A、清晰与连贯;B、停顿与语速;C、提示与评价;

9、讲解法的优点在于()

A、学生有直接的感性认识;B、信息传输的密度比较高;

10、下列各项中与讲解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A、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B、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11、不属于变化技能的类型为()

A、教学媒体的变化;B、教学环境的变化;C12、应用变化技能的原则并不强调()

A、针对学生的特点;B、引起学生的注意;C1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需要安排学生小组讨论,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这种变化技能是(A.师生互动变化; B.教学媒体变化; C.14、强化技能的类型有()

A、氛围强化;B、服饰强化;C、环境强化;

15、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全班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拍手鼓掌进行鼓励.这种教学技能是(A.变化技能; B.课堂组织技能; C.强化技能;

16、演示技能的十项要点不包括()

A、能动能静;B、现象明显;C、示范准确;

17、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板书中运用了不同色彩的对比,这样的教学技能是(A、变化技能; B、讲解技能; C、演示技能;

18、结合实验操作和变化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和回答。这是运用了演示教学技能的(A、分析法;B、展示法; C、质疑法; D、归纳法;

19、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身体的移动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和信息传递,哪种类型()

.„

A.师生互动; B.教学媒体变化; „20、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全班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拍手鼓掌进行鼓励.这种教学技能是(„ A.变化技能; B.课堂组织技能; C „ „

„„

(四)多项选择

1、课堂教学导入的应用原则为()

„„A、示范性和鲜明性;B、目的性和针对性;C、趣味性和艺术性;„

2、教学基本语言技能包括以下诸要素()

„„A、语音和吐字;B、音色和音域;C、语调和节奏;„

3、从教师工作的职责和特点出发,运用教学语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装A、科学性和学科性;B、教育性和针对性;C、针对性和生动性;„

4、课堂提问起着以下作用()

„„A、渗透思想教育;B、检查学习情况;C、促进思维发展;„

5、课堂提问的要点在于()

„ D、阐明与补充。C、学生处于主动地位;D、有利于记忆。C、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D、善于组织和示范。D、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D、与其他技能的联接。)

D.信息传输通道变化。)D.教学语言技能;).强化技能。)

这是运用了教学技能中变化技能的 D.信息传输通道变化。)D.教学语言技能; D、关联性和启发性;E、教育性和强化性。D、词汇和语法;E、音量和语速。)

D、多样性和强化性;E、简明性和启发性。D、巩固所学知识;E、运用所学知识。„„„„„订„„„„„„„„„ „„„„„„装„„„„„„„„„„„„ „„„.、教态的变化;、注意反馈和调节;教态变化;D、动作强化。D、便于观察。DC.教态变化;.强化技能;

A、提示与评价;B、阐明与补充;C、停顿与语速;D、清晰与连贯;E、指派与分配

6、讲解技能的类型可分为()

A、问题中心式;B、描述式;C、解释式;D、原理中心式;E、倡导式。

7、讲解技能的要点在于()

A、注意语言技能的运用;B、注意变化技能的运用;C、注意演示技能的运用;D、注意板书技能的运用;E、注意强化技能的运用。

8、变化技能的目的在于()

A、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B、创造引起学习动机的条件;C、丰富学习环境;D、利用多种传输通道传递信息;E、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

9、在变化技能中,教态的变化包括()

A、思路的变化;B、身体的移动;C、声音的变化;D、目光接触;E、面部表情的变化。

10、变化技能的应用原则为()

A、提倡有意识的变化;B、变化要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C、变化技能的应用要有分寸;D、变化技能与其他技能之间的联接要自然;E、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变化技能。

1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强化技能的类型有()

A、演示强化;B、语言强化;C、动作强化;D、活动强化;E、标志强化。

12、强化技能的应用原则为()

A、强化要有目的性;B、强化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C、强化的方式要单一;D、强化的手段要多样;E、使用强化技能要恰当、可靠。

13、运用演示技能的要点是()

A、安全第一;B、操作迅速;C、示范准确;D、现象明显;E、便于观察。

14、板书设计的目的是()

A、提示重点;B、展现教学内容结构;C、启发学生思考;D、强化记忆;E、检查学习效果。

15、结束技能的类型有()

A、巩固联系;B、领悟主题;C、集中小结;D、比较异同;E、系统归纳。

16、课堂结束技能的应用原则是()

A、要有利于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B、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C、要适当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D、要有利于学生回忆、检索、运用;E、注重深化重要的事实、概念和规律。

17、应用课堂组织技能的目的是()

A、组织维持学生的注意;B、引起学习兴趣和动机;C、加强学生的进取心;D、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E、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

18、课堂管理性组织包括()

A、指导性组织管理;B、个别学生问题的管理;C、诱导性组织管理;D、课堂秩序的管理;E、启发性组织管理。

(五)简答题

1、简述课堂导入技能的主要目的。

2、简述构成教学语言的诸要素。

3、简述运用教学语言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4、简述使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的方法。

5、简述提问技能的要点。

6、简述教态变化的诸方面。

7、简述强化技能的类型。

8、简述运用演示技能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9、简述运用板书技能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10、简述结束技能的类型。

11、简述课堂组织的主要目的。

12、指出教师专业十方面的专业技能。

第五章 教学策略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策略;

2、概念图;

3、合作学习;

4、科学探究;

5、教学模块。

(二)填空题

1、在概念图中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 和连接线上的 表示。

2、概念图在教学中可以作为三种工具: 的工具、的工具和评价的工具。

3、学生在学习中的互动有三种基本的模式:一是竞争,二是,三是。

4、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和表达交流

5、科学探究通常包括:、、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6、可以根据活动情况把探究教学的形式分为: 探究、推理式探究和 探究。

7、探究教学的原则是让学生 概念,而不是把概念 学生。

8、观察是指利用、、味、嗅、触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9、观察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10、科学不仅是,也是过程、11、科学不仅是知识,也是、方法、(三)单项选择

1、概念图的特征表现在()

A、概念图不包含交叉连接;B、概念图不包含具体事例;

2、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中不包括()A、教师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帮助者;B

3、在合作学习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学生之间积极主动互相依赖;B、不需要每个成员都负责任;

4.在探究教学的形式中推理式探究主要适用于(A、体现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的教学内容 D5、在发现式探究教学中()

A、教师用准备的教具进行演示;B、教师注意告诉学生怎样操作或观察什么;D、教师让学生单独进行探究发现。

6、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该()

A、要求学生及时表达;B、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7、以下体现STS教育特点的词汇中,不正确的是(A、概念领域;B、创造力;C、过程技能;

(四)多项选择

1、概念图的特征表现在()

A、概念图包含具体事例;B、概念图讲求递进关系;E、概念图表达的是学习者个人对特定事物的理解。

2、概念图在教学中有多种用途()

A、可以作为竞赛的工具;B、可以作为学的工具;

3、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包括()

A、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B、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D、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帮助者;

4、积极主动相互依赖是合作学习的良好方法,这种依赖表现在(A、同伴之间是一个利益共同体;B、学习资源应该共享;E、小组成员只有互助才能互利。

5、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都负起责来是成功的关键,应采取以下措施(A、小组人数越多成员的责任感越强;B、态度、创造力、应用等的综合体。、创造力、应用等的综合体。C、概念图是按递进的形式表现的;D、概念图表达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C、学生要克服依赖别人的心理;D、)

C、十分需要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D、学)

B、可用实验操作进行导学的教学内容 C、概念较抽象,没有小 C、教师所提的问题必须是开

C 要求学生进行眼、手、脑并用;D、学生必须独)D、模拟描述。C、概念图包含交叉连接;D、概念图是按分层的形式表

C、可以作为教的工具;D、可以作为选拔的工具;E、可C、学生有责任帮助小组中其他成员学E、小组中成员的竞争显得突出。)

C、组内竞争,组间合作;D、大家为一人,一人为)

C、要求成员互教互学;D、要求成员向小组的是学习者个人对特定事物的理解。、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生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型教具可以让学生操作的教学内容、通过概念图进行组织和表征的教学内容放性问题;立地完成观察过程。现的;以作为评价的工具。会;大家;、不必考虑成员的能力;

或全班汇报工作;E、指派一名成员做检查督促者。

6、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A、设计教学活动;B、预计教学可能发生的困难;C、帮助学生分组;D、观察学习活动的进行;E、协助学生解决问题。

7、探究教学的目标主要有()

A、保持学生的好奇心;B、使学生自己努力解决问题;C、形成积极的对待科学的态度;D、让学生参与高水平的科技活动; E、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

8、根据活动情况可将探究活动分为()

A、创新式探究;B、自主式探究;C、发现式探究;D、实验式探究;E、推理性探究。

9、美国基础科学课程计划认为,科学过程技能包括()

A、观察和分类;B、测量和推论;C、预测和交流;D、假设和解释;E、实验和控制。

10、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用的交流工具和技巧主要有()A、图表;B、方程式;C、语言文字;D、符号;E、模型。

(五)简答题

1、简述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

2、简述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方法。

3、简述科学探究的六大环节

(六)论述题

1、你认为生物教学改革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2、探究性教学的难点在哪里?

第六章 直观教学与直观教具

(一)名词解释

1、直观教学;

2、生物标本;

3、生物模型。

(二)填空题

1、直观即感性认识,是具体、直接、生动的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所产生的2、实物,是生物活体,具有、、生命性的特点。

3、直观教学是发展学生 能力、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的过程。

4、生物教具中的替代物指的是无须 的、的物体。

5、教具的组合方式有 和 两种。

6、每种直观教具都有自身的 和,不存在一种优于其他教具的教具。

7、简易生物教具是自己动手制作的、的教具。

(三)单项选择

1、以下哪一项不是直观教学的优势表现在()

A、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B、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C有助于学生形成抽象思维。

2、合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的根据是()

A、教学内容和教具价格;B、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C、教学时数和学生年龄特点;价格。

3、简易教具应具备的特点不包括()

A、时效性强;B、设计新颖;C、推广快捷;D、材料易取。

(四)多项选择

1、直观教学的优势表现在()

A、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B、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C、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于学生形成抽象思维;E、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2、实物是生物活体,它的特点在于()

A、真实具体;B、不受生态保护的限制;C、容易控制;D、能反映生物的一些可见形态和功能;性。

3、生物标本的特点是()

A、不易失去真实色泽;B、常带有非真实性的特征;C、不易控制;D、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和表象。

D、D、教学时数和教具D、有助E、有生命E、真实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映生物体形态结构特征。

4、生物模型的特点是()

A、是进行实验的首选材料;B、立体感强;C、可以拆卸重组;D、细微之处演示效果好;E、可以作为全真替代物。

5、生物挂图的特点是()

A、可将生物复杂结构简约化;B、可将抽象过程形象化;C、可呈现生物内外部联系;D、能准确规范地表现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E、容易表现立体的、活动的事物。

6、直观教具在课堂上往往用于()

A、揭示复杂机理;B、突破教学难点;C、引导学生提出问题;D、设置悬念;E、巩固知识。

7、在生物教学中,使用教具时应注意()

A、学生是否注意到教具;B、检查演示的环境条件;C、出示教具的程序;D、出示教具的时机;E、教具的完好程度。

(五)简答题

简述直观教学的优势。

第七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

(一)名词解释

1、现代教育技术;

2、计算机辅助教学;

3、多媒体;

4、互联网;

5、电子邮件。

(二)简答题

1、在生物学教学中使用计算机有什么好处?

2、MPC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优势主要有哪些?

3、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教学资源主要有哪些?

4、互联网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哪些?

第八章 中学生物学实验

(一)名词解释

1、形态学实验;

2、解剖学实验;

3、生理学实验;

4、分类学实验;

5、验证性实验;模仿式实验。

(二)填空题

1、从学科特点上看,生物学实验可分为 学实验、学实验、生理学实验和分类学实验。

2、从学科特点上看,生物学实验可分为形态学实验、解剖学实验、学实验和

3、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应包括 目标、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部分。

4、生物实验中的情感目标由低到高可分为、接受、、满意等层次。

5、实验课教学一般是由组织教学、指导性谈话、、教师现场指导、6、演示实验的主要操作者是,只是观察。

(三)单项选择

1、下列有关生物实验能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是生物学科应培养的特殊能力;B、是学习生物学和从事生物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完善;D、只能在实验中得到培养。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实验操作技能目标()

A、学会观察,实验后进行记录、绘图、测算、统计、分析;B、能把所学知识归纳、综合,提出自己的见解;C、会使用常规生物实验仪器、器具进行实验;D、会采集、制作生物标本。

3、教师控制下的探究性实验,学生在实验前()

A、知道实验课题、过程和结论;B、不知道实验过程和结论;C、知道实验课题、结论而不知道过程;道实验课题、过程而不知道结论。

4、在学生独立实验的主要环节中,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组织教学;B、指导性谈话;C、演示实验;D、学生操作。

5、下列哪一个叙述是正确的?()

A、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B、演示技能是学生小组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技能是学生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D、演示技能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

6、探究性实验;

7、学实验。、在初中阶段已相当D、知C、演示

等环节构成。C

6、下列与演示实验基本要求无关的叙述是()

A、讲清演示实验的步骤和方法;B、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C、指导学生正确操作;D、方法要科学、操作要规范。

7、下列不属于演示实验教学的作用的是()

A、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B、唤起学生学习动机;C、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D、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多项选择

1、生物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有()

A、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B、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C、提高多种能力;D、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E、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从学科特点看,生物学实验一般分为()

A、形态学实验;B、探究性实验; ;C、解剖学实验;D、分类学实验;E、生理学实验。

3、生物实验课前应做的准备有()

A、最好选取活的、新鲜的材料;B、检查实验设备用具;预试。

4、实验课的课堂教学一般是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A、组织教学;B、指导性谈话;C、学生实验操作;

5、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A、从生活中提出探究课题;B、使学生明确目的方法和步骤;用于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6、模仿式实验教学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A、教师对每一步骤提出要求;B、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操作;动地做实验;E、要求学生熟练、快速地操作。

(五)简答题

1、简述确定解决实验教学难点的方法。

2、简述实验教学重点确定的方法。

(六)论述题

在你校,生物实验课的开设还存在哪些困难或不足?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目标;

2、学习环境 ;

3、教案。

(二)填空题

1、教学是一种复杂而又细致的创造性工作,目标指向性、师活动的重要特征。

2、由于组成教学活动的诸因素是在不断

3、教学成功的基础建立在教师备课工作的规范化、4、当代教育设计理论家罗伯特·“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习任务不仅蕴涵着学生要学习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方面的变化。

6、教学主线由____________ 的主线和

7、分析教材是一个反复研究、逐步深入领会教材精神实质的过程,要注意走出“按照课程标准和学生的 灵活地处理教材。

8、检测的目的不只是给学生评等级,还包括确定学生的为教学补救提供。

9、生物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______________。

10、教案只能反应出对实际教学的___________ 堂实际发生的教学事件灵活调整使用。

(三)单项选择

C、配制出药品;D、预设多种实验方法;)

D、教师现场指导;E、实验小结。)

C、学生探究得出结论;)

C、教师加强检查和讲评;

生物学教师的备课

_______________性和 着的,所以教学活动是一个________化、________化之上。·加涅大力倡导教学设计的一个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包括学生在 的主线共同组成。

_________,以便查明教学的薄弱环节和疏漏之处,教学时间是影响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因此在应用中不能_________15

E、进行 D、引导概括规律;E、D、学生主性是生物教系统。

基本的,既动的过程中发生的”的误区,也是重要的第九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M最学习活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教案的程式不变,要根据课

1、生物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是()

A、有针对性、有鲜明性;B、有随意性、有趣味性;C、有组织性、有计划性;D、有过程性、有完整性。

2、下列哪项不属于传统的备课理念()

A、以学生为中心;B、以书本为中心;C、以课堂为中心;D、以教师为中心。

3、学生的学习需要不包括哪方面?()

A、经济的需要;B、情感的需要;C、应用的需要;D、求知的需要。

4、天资过人,不服输,有争先的强烈心理愿望,强烈的自尊心导致心理脆弱,对学习成绩的看重往往忽略其他方面的发展,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属于下列哪种学习类型()

A、合作型;B、介入型;C、竞争型;D、逃避型。

5、对知识有较深刻的理解,对某一单科有偏好,常不满足于常规教学内容,不屑于教师提出的简单问题,有钻研劲头,有较强的创造潜力,学习成绩有波动的学生属于下列哪种学习类型()

A、合作型;B、介入型;C、竞争型;D、逃避型。

6、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代谢、矿质代谢,是植物新陈代谢的几个要素,对它们的分析为()A、因果分析;B、要素分析;C、层次分析;D、网络分析。

7、水分代谢—植物水分代谢—植物吸水—渗透吸水,显示了知识的哪个方面的分析()A、因果分析;B、要素分析;C、层次分析;D、网络分析。

8、不属于家庭学习资源的是()

A、实验室与图书馆;B、家禽与家畜;C、家长与亲戚;D、花园与宠物。

9、不属于社区学习资源的是()

A、报刊与杂志;B、田间与山丘;C、动物园与植物园;D、良种站与养殖场。

10、态度和交往目标一般采用下列哪项评估手段()

A、选择题;B、填空题;C、问答题;D、观察学生的行为。

11、教师解释探究的程序并阐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概念属于探究训练程序的哪一阶段()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

12、准备道具,布置舞台是角色扮演程序的第几阶段()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

13、生物学教案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和()A、导言;B、教学进程;C、教学板书;D、教学设计。

14、下列哪项不属于知识性目标动词()A、描述;B、识别;C、列出;D、关注。

15、下列哪项不属于技能性目标动词()A、体验;B、模仿;C、运用;D、使用。

16、下列哪项不属于情感性目标动词()A、参加;B、阐明;C、交流;D、认同。

17、“用所给的材料探究„„”属于表述教学目标时的哪个要素()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C、行为条件;D、表现程度。

(四)多项选择

1、下列哪几项为备课的意义()

A、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和计划性;B、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C、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成功;D、教学目标的指向;E.教学经验的借鉴。

2、下列哪几项属于备课的依据()

A、教学的预见性;B、教学的计划性;C、教学对象的需要;D、教材内容的规定;E.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3、备课的内容和程序通常包括下列哪几个方面()

A、备学生;B、备任务;C、备目标;D、备检测;E、备过程。

4、下列哪项属于学习任务的知识领域()

A、内化成个性品质;B、记忆信息,理解概念;C、运用规则与原理;D、掌握策略与方法;E、模仿动作与整合动作。

5、下列哪项属于学习任务的态度领域()

A、记忆信息,理解概念;B、有意接受与主动反应;C、内化个性品质;D、提倡团队精神;E、模仿动作与

整合动作。

6、教学难点是根据学生对知识心理理解的便利与否以及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确定的,确定难点应从下列哪几个方面考虑()

A、知识的深度;B、教学的重点;C、学生的接受能力;D、学生的活动能力;E、关键性知识。

7、下列哪项属于课程资源的有形物质资源()

A、教具;B、家长的态度;C、学生已有的经验;D、仪器设备;E、教材。

8、下列哪项属于课程资源的无形人文资源()

A、教材;B、学生已有的经验;C、家长的态度;D、仪器设备;E、科技馆。

9、常见的教案形式有下列哪几种()

A、文字式;B、表格式;C、程序式;D、图文式;E、综合式。

10、下列哪几项是教学目标包括的主要要素()

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C、行为条件;D、行为客体;

(五)简答题

1、简述备课的依据。

2、学生的学习需要大体有哪几个方面?

3、简述备学生大体包括的内容。

4、简述从多角度、多方位分析教材,具体要做的几个方面。

5、分析教材联系实际的因素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6、生物教师在备目标时的几点要求是什么?

7、对教学时间的设计主要考虑哪几方面?

(六)论述题

谈谈你是如何利用课程资源的168

第十章

(一)名词解释

1、实作评价;

2、诊断性评价;

3、形成性评价;

(二)填空题

从教学评价的标准来划分,可分为

评价和

(三)多项选择题

1、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

A、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B、了解学生起点行为,适当配置学生;度;D、诊断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动机;E、评定学习成就,报告学业成绩。

2、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划分,生物教学评价可分为(A、常模参照评价;B、配置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

3、从教学评价的标准来划分,生物教学评价可分为(A、常模参照评价;B、实作评价;C、纸笔测验;

4、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是()

A、依据教学目标;B、兼顾多重目标;C、采用多元方法;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评价的目的。

2、简述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3、根据实施评价时所使用的工具和形式列举出教学评价的种类。

4、根据和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列举出教学评价的种类。

第十一章 生物学校外活动与教学中的安全

(一)名词解释

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

(二)填空题

1、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以“课程资源,在开放的时间和空间里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我创新的多样化的

E、表现程度。、效标参照评价;

5、常模参照评价。

评价两种。C、规划教学活动,调整教学进)

D、形成性评价;E、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E、效标参照评价。D、重视反应过程;E、善用评价结果

______________”问题为核心,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外__________学习方式。

生物教育评价4D17

2、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总目标包括_______、_____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3、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除了具有教育功能和教学功能以外,还具有本身完善个性、和 的功能。

4、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的程序大致分为、活动启动阶段、和活动结束阶段。

5、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选题十分重要,应使学生开拓选题思路,明确选题原则,了解,学会。

6、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是基于提高学生“发展性学力”的理念,力图在保证学生“基础性学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生“ ”,因此,其评价是一种___________。

7、实验室要安装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 的电源插座。

8、实验室中应备有___________,并放置在。其内应随时备有常用的应急药品和器材。

9、在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化学药品中,有些药品或试剂具有某种程度的危害,这些有危害性的药品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易燃药品等几大类。

10、生物实验中凡使用会与学生口腔或体液接触的器具都应是_____________实验材料。

11、野外活动中最突出的风险有:、摔伤、迷路、溺水以及

(三)单项选择

1、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育功能(A、爱国主义情感的加强;B、社会责任感;C、课业的巩固;

2、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功能(A、社会责任感;B、课业的巩固;C、纪律观念;

3、选定活动主题、明确具体任务、设计活动方案、开题通过评审是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程序的哪个阶段()

A、活动准备阶段;B、活动启动阶段;C、活动实施阶段;

4、下列哪项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选题是从指向上考虑的(A、前瞻性课题;B、实践性课题;C、思辩性课题;

5、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有形成果(A、创新意识;B、探索勇气;C、交往能力;D6、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具有较鲜明的特性,指的是(A、过程性;B、针对性;C、鲜明性;D、趣味性。

(四)多项选择

1、下列哪几项属于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特征(A、学习资源的开放性;B、活动类型的多样性;法的灵活性。

2、下列哪几项属于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本身优越的功能(A、教育功能;B、教学功能;C、完善个性;D3、下列哪几项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选题是从课题性质方面考虑的(A、综合性课题;B、实践性课题;C、单科性课题;

4、下列哪几项属于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无形成果(A、产品;B、交往能力;C、社会责任感;D、结题文章;

5、生物野外活动中最突出的风险有下列哪几个方面(A、野生动物咬伤;B、摔伤及溺水;C、迷路;

6、生物学实验常用的化学药品中有危害性的药品包括下列哪几大类(A、传染性;B、有毒;C、有腐蚀性;D.易燃药品;

7、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评价所具有的鲜明特点是(A、过程性;B、全面性;C、动态性;D、诊断性;

8、下列哪几项为预防化学药品危害的措施(A、保持实验室中良好的通风;B、药品的容器使用后要盖好;E、不得在实验室饮食。

_____________)

D、集体观念。)

D、劳动观念。

D、活动结束阶段。)D、综合性课题。)))

C、学习方式的自主性;)

E、提高科学素养。D、实现性课题;)

E、制作品。)

D、交通安全;E、触电。E.触电。)

E、甄别性。

C、避免直接接触化学药品;18 的产品,否则应使用取自。

D、活动时空的自由性;E、活动方)、前瞻性课题。)D、做好灭菌处理;、结题文章。、服务社会;E)

9、在生物学实验中引起过敏反应的可能原因有()

A、化学药品;B、解剖器;C、花粉;D、孢子;E、电器设备。

(五)简答题

1、简述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准备阶段教师的工作。

2、简述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选题应注意的原则。

(六)论述题

请至少提供5项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选题范围并举例说明。

第十二章 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及专业素养的发展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教育科学研究;

2、教学理论;

3、学习理论;

4、课程理论;

5、信息论;

6、教育调查法;

7、测验法;

8、教育实验法;

9、对照实验;

10、析因实验;

11、定性实验;

12、定量实验;

13、预测性实验。

(二)填空题

1、教育科研意识就是教师对教育活动的有意识的 和。

2、生命世界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其重要特征是_______、__ ____、自组织性。

3、生命科学研究方法的独特性还表现在,不能脱离 而孤立地、单纯 地去研究生命的活动反应,这不可能寻找到生命现象的_______________。

4、信息输入、信息加工、、等主要步骤构成有秩序的信息流程。246

5、根据____________的观点,把教育科学研究看成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和部分,结构和功能,系统和要素的角度来研究它的形成、实施和发展,有人称之____________。

6、教育活动有其强烈的,而结果却有________________。

7、良好的信息意识能够促使信息需求和获取利用信息能力的,产生良好的___________。

8、________是教学科研的理想实验室,_________是教学科研对象,课堂中遇到的问题是教学科研的课题,对教育实践有着深切感受的教师具有丰富的研究机会。

9、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主要障碍表现在 的障碍、的障碍和经典意识的障碍。

10、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两种具体方法是 和。

11、教育调查法一般由研究者通过、、座谈等方式向被研究对象或当事人了解情况。

12、访问是调查者和被调查者 的、的谈话。

13、教育实验法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 性和 性。

14、一个假设起码有两种基本变量: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15、在教育实验工作进行的时候,可能给予施加影响的非实验因子很多,这些因子可归为两类:一是____________因子,二是__________因子。

16、教育科学研究的进程是一种有一定规律的、的、的行动路线。

17、教育研究报告的基本类型有:、和学术论文。

18、当代生物学教师的角色正在由知识的 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 者。

19、当代生物学教师的角色正在由课程开发的 者转变为教学行动的 者。20、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要求教师学会、学会、学会反思。

21、知识的存在形式大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_______,二是________。

22、生物教师的反思能力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新的教育价值观认为()

A 教育的价值是为社会政治经济服务;B.教育的价值是促进人的潜能充分自由地发展;C.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与促进社会的发展的统一;D.教育的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

2、师生共同交流、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经验、共同探求新知、共同认识成果的全面活动过程,属于下列哪类教育观念()

A、新的教育价值观;B、新的教育过程观;C、新的教师观;D、新的学生观。

3、由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所体现的功能,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各个要素相互作用中的整体功能,整体功能大于各孤立要素的总和,属于下列的哪项原则()

A、整体性原则;B、动态性原则;C、相关性原则;D、有序性原则。

4、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可以把教学过程分为()

A、信息交流、信息加工、信息贮存、信息输出四阶段;B、信息反馈、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输出四阶段;C、信息输入、信息反馈、信息贮存、信息处理四阶段;D、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反馈四阶段。

5、控制论把研究对象控制信号执行过程的情报回援,称之为()A、被控系统;B、控制机构;C、控制信息输入;D、控制信息输出。

6、控制论把对研究对象看成是一个整体,称之为()

A、被控系统;B、控制机构;C、控制信息输入;D、控制信息输出。

7、生物教师在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中创造性地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属于下列哪项定位()A、研究的立足点;B、研究的着眼点;C、研究的方式;D、研究的出发点。

8、下列哪项是教师在教学研究中自主意识、进攻品质、科学态度的表现()A、从众思维;B、因果思维;C、二值思维;D、批判性思维。

9、由研究者通过访问、座谈、问卷等方式,向熟悉被研究对象的第三者或当事人了解情况,或者通过测试,收集书面材料来了解情况的方法属于下列哪种类型()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经验总结法。

10、教育研究方法中的调查法一般是由调查者通过下列手段收集资料,但可以不包括()A、座谈;B、问卷;C、访问;D、观察。

11、问卷法的优点是()

A、信度和效度高;B、适于作深度追问;C、省力、省时、省钱;D、不便于进行统计分析。

12、问卷回收率低于多少时,其可信度降低()A、50% ;B、60% ;C、70% ;D、80%

13、下列哪项不属于测试法的类型()

A、个性测验;B、智力测验;C、能力倾向测验;D、单元测验。

14、由已知结果和现象去探索产生这种结果或现象的原因的实验属于下列哪种实验()A、对照实验;B、析因实验;C、定性实验;D、定量实验。

15、实验总是存在误差,误差原因一般不详而且无法控制属于下列哪种类型()A、系统误差;B、过失误差;C、随机误差;D、人为误差。

16、根据课题的研究目的按一定的标志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内容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组属于下列中的哪一项()

A、资料质量的核查;B、资料分组;C、资料汇总;D、资料的分析和结论。

17、教学论文的属性不要求()

A、理论的说服力;B、事实的雄辩力;C、委婉的暗示力;D、新异的吸引力。

18、与教学论文的题目要求不符的是()A、严格;B、确切;C、鲜明;D、简要。

19、常用的拟定教育研究报告的编写提纲有()A、两种;B、三种;C、四种;D、五种。20、现代师生关系应体现在()

A、师道尊严;B、惟师是从;C、主从关系;D、共同学习的伙伴。

21、新的教师观认为,新时期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一些变化,应从()

A、灌输者转向塑造者;B、训导者转向授予者;C、研究者转向实践者;D、传递者转向合作者。

22、下列哪项使得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处于被动地位()A、执行者;B、决策者;C、设计者;D、协调者。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几项属于新的教师观()

A、灌输者;B、训导者;C、帮助者;D、促进者;E、研究者。

2、下列哪几项是中学教师从事科研的主要障碍()

A、心理品质的障碍;B、思维定势的障碍;C、经典意识的障碍;D、课程任务繁重没有时间;E、不具备研究的技术。

3、下列哪些表现为教师从事科研常见的思维定势()

A、二值思维模式;B、因果思维模式;C、求异思维;D、从众思维;E、创新思维。

4、下列哪几项属于调查法的特点()

A、经验性特点;B、直接性特点;C、间接性特点;D、非干预性特点;E、干预性特点。

5、按照收集资料的具体方式和工具可将调查法分为下列哪几种

A、个案调查;B、访问调查法;C、问卷调查法;D、测验法;E、普遍调查。

6、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是对教育活动有意识的追求和探索,它主要有哪几个要素组成()A、信念与热情;B、知识与经验;C、眼光与智慧;D、个性化与社会化;E、尊贵与拥有。

7、问卷的常见形式有()

A、简答式;B、是非式;C、选择式;D、排列式;E、评判式。

8、教育实验法最显著的特点是()

A、可预见性;B、可干预性;C、非干预性;D、间接性;E、经验性。

9、属于实证性的研究报告是()

A、观察报告;B、文献综述;C、调查报告;D.实验报告;E、经验总结报告。

10、“善学为师”的新命题与教师在下列哪几方面的知识密切相关()

A、教育学知识;B、心理学知识;C、方法论知识;D、生物学知识;E、生理学知识。

11、生物学教师要使自己成为“善学者”应注重在下列哪些方面的摸索()

A、生物学知识;B、学习方法论;C、学习信息技术;D.研究学习策略;E、生物学原理。

12、下列哪几项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对教师角色作的描述()

A、越来越多地传递知识的人;B、帮助发现矛盾论点的人;C、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D、拿出现成真理的人;E、领导者。

13、传统教育的弊端表现在()

A、过分强调共性而忽视个性;B、过分强调规定而忽视选择性;C、过分强调划一性而忽视多样性;D、张扬教育的个性化,发现、欣赏、学生的“不同”。

14、下列哪几项属于方法性知识()

A、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结果的知识;B、识别知识价值的方法;C、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D、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E、传播与表达的方法。

15、在创新教育的背景下,我国构成的三级课程为()

A、基础课程;B、国家课程;C、地方课程;D、校本课程;E、综合课程。

16、下列那些项目属于论文正文的撰写内容()

A、研究报告的主体;B、体现不同类型报告的“个性”;C、在报告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D、是高层次的概括和思考;E.研究的背景。

(五)简答题

1、简述现代教育观念所包含的几个方面。

2、简述设计问卷要注意的问题。

3、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六)论述题

1、试论中学生物学教师怎样深入教育科研领域。

2、试论当代生物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3、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对教师提出哪些要求?

第十三章 说 课

(一)名词解释

说课 课时

(二)填空题

1、说课要解说的大致内容是、、。(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

2、衡量说课质量和效果的标准有、、、。(教学设计水平;理论水平;说课效率水平;说课的语言表达水平。)

3、说课评价的类型有 和。(即时评价、延时评价。)

4、说课主要由 和 两部分组成。其目的是在 和 之间进行,其对象主要是,以 表达为主,其依据是 和。

(解说和评说、备课和上课、教研,同行专家,口头、教育理论和教材。)

5、说课的内容大致为、、、和。

A.解说技术; B.议论技术; C.言语技术; D.辩明技术;

(说大纲、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和说教程。)

(三)单项选择题

1、说课的突出特点是()

A.阐发性、教研性;B.演讲性、可操作性;C.理论性、教研性; D.高层次性、理论性。

2、说课的关键在于要说清()

A.上课、备课、说课、听课之间的关系; B. 教材、教法、学法、教程之间的关系; C.演讲语言、专业语言、教学语言、沟通语言之间的关系; D规范性、灵活性、激励性、约束性之间的关系。

3、说明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顺序和时间安排是说课中的()内容。

A.说大纲 B.说教法 C.说教材 D 说教程

4、说明教材展开的逻辑顺序、主要环节、过渡衔接及时间安排是说课中的()内容。

A.说教法; B说教材; C.说教程; D说学法;

5、将自己的课程设计向听者加以说明和解释是说课的()

A.解说技术; B.议论技术; C.言语技术; D.辩明技术;

6、说课不受时间地点和教学进度的限制,具有灵活性是说课的()特点。

A. 可操作性; B.演讲性; C.高层次性; D.理论性;

(四)简答题

1、列表区别上课与说课

2、列表区别备课与说课。

第四篇:毛论习题集

单选题

12010年,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较快增长,全年共完成23186.8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外资企业、民间企业投资额所占比例分别是23%、13%和64%。这说明(C)

A.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B.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C.多种所有制经济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发展

2社会保障的根本目标是(A)

A.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B.满足人们的小康生活需要

C.保证实现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A)

A.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B..生产力发展水平

C.劳动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

2判断题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根本经济制度。(X)

(2)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的本质要求。(X)

3多选题

1现阶段,我国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依据是(ABE)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B.公有制经济实行多种经营方式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

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简答题

1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基本依据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规定了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避免两极分化。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经济依然落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第五篇:毛论学习心得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心得体会论文

通过对这学期“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课程的学习,我对其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学习和体会。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来,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根据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实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而形成可自己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功绩和不朽的历史意义就在于:从根本上理顺了千百年来中国腐朽混乱的封建思想,从总体上开创了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现代化。毛泽东思想就是这种具有中国作风的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又完全是中国的东西。在内容上,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并把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加以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使之上升为理论,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形式上,它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成中国的民族形式。即:根据中国的民族特点,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政策。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其次,毛泽东思想包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多个方面的内容以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原则”出发;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而形成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是对党和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群众路线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根本方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正如邓小平所说:“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基本方面,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中华儿女近代百多年用血肉艰苦卓绝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在深层面探究社会发展的科学,是人民建设新中国,打败国内外敌人,战无不胜的伟大思想武器。虽说其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也产生过一些局部利益的不公平,甚至于显现出具体“方式、方法”上的粗枝大叶,在实践中犯了一些盲目冒进的错误(如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但这是值得当代总结经验教训的。尤其是当时是受国内外时局恶劣的境况困扰,出现不足之处与错误之处也是难以避免的,但这些都不能抹杀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功绩和不朽的历史意义。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坚持毛泽东思想就是坚持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方法。发展毛泽东思想,就是在坚持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针对新时代出现的新情况,创造性地作出新分析、新判断和新结论。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支柱的毛泽东思想,永远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路明灯。

再次,邓小平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邓小平把实事求是提高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精髓的地位,这是一个新概括、新贡献。这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邓小平是当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伟大导师。就是在他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不断解放思想的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邓小平理论。由于邓小平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使他在根本点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始终没有丢弃“老祖宗”;才使他又没有局限于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新的“实事”中“求是”,进而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一系列新理论,从各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为全国人民的思想解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从根本上讲,就要牢牢把握邓小平理论精髓,坚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邓小平最伟大之处,莫过于他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对改革开放的提出。在这届会议上邓小平所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其精髓。所谓精髓,是指贯穿一切的东西。之所以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原因在于: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始终,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思想前提、理论基础,也是邓小平理论建构的基本方法论;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每一个重大问题,成为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的指导性线索。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都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社会生活和实践的变化研究新情况,回答新问题,解决新矛盾,作出新结论的思想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每一重大问题的核心和灵魂。作为根本的立场观点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始终。只有正确地并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者能全面地正确地领会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在重新恢复和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进一步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一概括第一次把实事求是作为由四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统一整体来把握,把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推进到一个系统化整体化的阶段。这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同时它们又有各自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实事求是是这条思想路线的核心和根本点。

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它统一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思想、意志,为继续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向前发展,为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体现中国共产党锐意改革、奋发进取的形象指

明了方向。

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十一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邓小平推行的种种举措帮助数亿中国人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摆脱了贫困,这是史无前例的功绩。邓小平推动中国走向繁荣和现代化,走向成为一个世界强国的未来。

我们当代大学生要树立起远大的理想,面对逆境不折不挠、韬光养晦,为祖国时刻准备着贡献自己的力量。须知,机会永远都是为有准备的人留着。通过这次课程的学习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我深刻地体会到时代赋予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多么古老而又深刻的一句话。“青年一代的成长,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邓小平也将历史的重任放在了我们的肩上,因此,珍惜优越的条件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全面发展,我们义不容辞!面对新世纪带来的新挑战,新一代的青年更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在先辈的鞭策下不断前进。

下载2016毛论试题库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毛论试题库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论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把......

    (毛概)第十章 试题库[全文5篇]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直接填入题目的括号中)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提高全民族的思......

    陕西师范大学毛概试题库答案

    1.最早提出要研究怎样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去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早期领导人是( 李大钊 ) 2.毛泽东最先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库

    第一章 绪言 一、名词解释 《大教学论》 《普通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学科基本结构 八年研究 二、简答题 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是什么? 2.我国课程与教学论......

    毛概 论改革开放

    论改革开放小组成员:王彤 于鹏 曹丹莉网络102班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 慢慢觉醒,却步履维艰。直到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

    毛概—论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台湾问题至今悬而位决,本文通过对建国后台海间两岸关系的回顾与方针政策......

    毛泽论民主生活会

    篇一: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2015年) 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副总经理 xxx 按照国资委党委《关于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教育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

    毛概各章节试题库和答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 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在全党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在( ) A.八七会议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