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目前,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各地各校在深入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和研究。注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探究性品质,让学生的思维更具独立性、深刻性和灵活性。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互助,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扩大学生课堂学习参与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教师课堂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群体功能,促进了个体学习,使合作学习与个性化自主学习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很多专家、教师对合作学习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其成功的经验给了我们如下启示:合作学习应该是严密而有序的;合作学习应该是多方位的交流与互动,即交互式的;合作学习应该是有效的,即要求做到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当然,在探索和实践中,也有一些所谓的“合作学习”,学生犹如天马行空,表面热烈,实际收效甚微,诚如教育专家杨再隋所说“不过是彩色的泡沫”;有的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过于格式化。
有鉴于此,教师应着力寻求一种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策略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出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并就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研究旨在使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上有一个较大的突破,为我校在语文小组探究学习中创出一条新路子,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开展“高效课堂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幸福校园的根本目的所在。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建立学习群体,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教育目的。
3、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得到真正的提高。
4、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带动广大教师逐步走进新课程,在课堂上要真正的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情感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是互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共同探讨;是高效的课堂,要求体现诱思探究的教学思想,提高信息量、思维量和训练量。
2、“群体动力”理论:“群体动力”理论认为,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创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马斯洛的“需要”理论: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认为,在教育理论界,人们提出教育的交往起源说和交往的本质论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共同活动中的需要,在交往中得到发展”。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除了个人钻研,还需要集体合作和协调,因此,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合作”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这一特点,顺应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合作”。
4、合作教育理论: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群体的力量则是无限的。还学生学习主动权的具体实施过程——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促使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学、互助、互比、互励,通过学生之间的群体智力互补,不仅使学生学会关心和友爱,而且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研究内容与重点
1、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1)组建合作小组的研究 具体操作如下:
①分组前: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如通过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通过问卷调查、谈话聊天、家访、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态度。
②分组时: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以组间同质、组内互质的原则,将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并可以让小组的同学为小组起名。
③分组后:对组内的同学进行分工,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综合考虑,每个小组选出组长(组织者)、记录者、发言者、计时者各一名,这个环节可由教师指出或学生自己选均可。其中组织者负责组内分工、组织纪律、监督和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记录者负责本组实验操作过程的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记录。发言者汇集本组的讨论结果、实验结论,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计时者控制好每个组员发言的时间,保证组内讨论按时有序完成。
④课堂教学中设立组间竞争机制,把竞争引入课堂中去。⑤根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组员进行必要的重复整合。(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设计的研究 拟通过以下环节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设计的研究: ①在课前预习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②在预习反馈时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③在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中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④在当堂检测中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⑤在课外拓展、知识积累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3)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的研究
拟通过以下环节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①在预习反馈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②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开展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③在当堂检测出现普遍性错误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④在课外拓展、知识积累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4)课堂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操作的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拟通过几下措施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操作的研究:
①备课时选择好2-3个有价值、最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
②教师努力把握好备课时备好的合作点及注意把握好课堂出现的合作时机。
③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④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足的合作探究的空间。⑤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到各小组巡视,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有序开展,有效率地完成合作的内容。
2、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主要是拟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拟从几下几方面对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进行研究:
(1)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会倾听、学会讨论的能力的培养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2)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发言的习惯。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间的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教师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慢慢敢说、会说,教师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地完整地说。
(3)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的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还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拟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也尝试用语言作出评价,对别人的发言的异议点说出自己的看法。(4)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多给机会学生尝试归纳总结,那怕归纳到一点点,教师及时给予一定的鼓励,并继续给予引导。
3、小组探究学习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研究
拟通过以下措施对小组探究学习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进行研究: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尽量让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物理实践活动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物理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4、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评价的角度的研究(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评价的方式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形式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根据我班实际情况,本课题主要在我校高
一、高二年级部分班级。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我班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5、个案研究法。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6、请专家到校指导等方法开展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
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在合作学习中使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本课题的实践意义: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合作学习。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与管理 1.成立课题研究指导小组。主持人: 成员: 2.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建立机构、课题论证、申请立项、拟定方案、制定个人实验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5月)研究理论、个案研究、教学展示、实验研讨、总结评价。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年6月至2016年7月)整理资料、总结经验、编印专辑、申请结题。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总结一套有推行价值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语文合作学习经验。
2.课题结题报告。3.课题研究论文集。
第二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简介
课题由来:《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当今时代是一个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其参与团队的合作程度,只有与团队成员充分的合作,才能实现知识的真正理解、掌握和交流应用。而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与方法,除了集体合作学习以外,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数学的学习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人人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然而,由于受到学生认知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我们一年多来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展示交流环节所应起到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还存在着效率较低、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力度不够等问题,亟待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改进。另外,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成果较少,还没有专门的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过详细的探讨,只是在一些学者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的文献中零零散散的提到这一问题,这就使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了更大的价值。
课题界定:在课堂教学,几乎每位教师每节课都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其中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在合作学习中还存在许多误区,导致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如何解决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化,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成为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整套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实践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具体目标:
1、调查分析目前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寻找对策,探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科学的、合理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研究内容:
1、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情况的调查研究。
运用问卷调查、教师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调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
2、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成因的分析研究。
对调查的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情况,通过理论学习、归纳总结、教师访谈、课后交流反思等方法分析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的成因。
3、小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策略的研究。
为学生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并实施有效的组织;学生应增强合作学习意识和合作技能,树立自信心,大胆参与课堂小组活动,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预设成果:通解决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的相应的完善建议,形成最终的研究论文。成果形式:包括主件和附件
主件:课题研究报告
附件:
(1)、“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实验经验汇编;
(2)、“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优质课例汇编;
(3)、“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系列活动方案及有关研究过程的资料;
(4)、“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实验报告;
二、研究情况
1、调查情况,学习相关理论,转变师生观念。
在宣传动员阶段,我们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论坛讨论等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需求,喜欢的学习方法及学习的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特点。结果我们发现,几乎100%的学生都喜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75%左右的学生在合作中愿意承担部分任务,也有8%的学生仍愿意处于听众的地位。学生提出每周开展3次左右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佳。有了这些数据,就更加坚定我们把这个科研课题搞下去的决心。接下来我们组织课题组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心理学,差异教学,合作学习等方面的理论文献和各种案例。利用每周的教研时间大家沟通交流,经过不断的讨论甚至是争论,老师们的思想观念渐渐地统一了,对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个比较客观和理性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我建议老师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向学生渗透和传授小组合作的理念和具体的操作方法。
准备阶段,我们重在思想意识的准备。经多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在2013年3—5月中,预定的几个参与实验的班级的学生和主要任课教师都已经在心理上,思想上等各个方面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充分的准备,并对此报以极大的热情和期待。与此同时,我们把兄弟学校班级作为平行对比实验班级,分别顾启云、吴云飞、龚卫芹负责。
2、对比试验,开展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从2013年9月初,我们正式启动了这个科研课题的对比试验部分。课题组成员分别按照各自设定的小组合作模式开展起来。其中包括:分组的人数差异研究(3人组,5人组,7人组,10人组进行对比);分组的成分差异研究(成绩上中下均衡分组、感情友谊分组、特长搭配分组进行对比);分组与授课类型的关系研究(理论型新授课各组状态、知识型新授课各组状态、习题课各组状态、复习课各组状态、阶段小测试各组状态的对比)以及分组的动力与持久性研究等等。到目前为止,以上这些研究内容仍在进行当中,个别项目已经接近尾声。
3、收集反馈信息,归纳总结,及时调整。
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在实验的全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每学期进行一次调查问卷,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谈话了解各种反馈信息。大家在教研例会上把各自收集到的信息汇总到一起,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从而得到一阶段我们实验的真实情况和效果。针对一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及时的进行调整,比如:在第一学期,应学生要求把3个班级的10人编组改为4人编组,实践证明分组人数越多,越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从学生的反馈意见上来看,不是什么课都适合分组合作的,所以我们决定一些有难度,特别抽象的理论性新授课程不再进行小组合作形式的实验。通过不断的更正,调整,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越来越得心应手,也逐渐地摸索出里面的一些规律。
三、取得的阶段成果
主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附件:
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汇总: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反思 周祖连 县一等奖
浅谈小组合作有效性的实施 许丽霞 县二等奖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蒋春晓 县二等奖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有效性 韩海涛 县三等奖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龚卫芹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探究 吴云飞 县三等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乔 春 县三等奖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杜海芹 县三等奖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施 冯春红 县三等奖浅谈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小的实效性 化爱平县三等奖
四、疑难困惑
(1)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
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很短,正当学生积极性正浓、劲头正足的时候,教师中断了学生的合作讨论。很明显,合作并没有结束,学生仍然处于积极的探索之中。这样的合作不但不能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相反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学生刚刚体会到自主、合作学习的成功感便被时间熄灭了。要跳出教案的框框,切记不要担心这节课教学任务完不成,影响进度教学计划而抹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让学生的才能淋漓尽致的发挥。
(2)小组合作学习泛滥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时连很简单的问题也要通过学生合作来共同完成,好像一有问题都要必须让学生合作探讨才能完成一样。我们要弄明白学生合作学习的意义,明确合作的目标和任务,把握好合作的契机和合作的内容,对于简单的内容或学生自己能够解决是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体验、完成。不要让有意义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新负担,不要让合作学习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障碍。
(3)小组合作学习自由化
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同学们七嘴八舌地乱说,教师缺乏必要的计划不能很好的组织学生,控制学生的讨论局面。这样的讨论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实际上这是一种合作“自由化”的现象。教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或若无其事的东瞧西看,或忙于在各小组之间巡视、赶场,但很难看见教师参与合作与引导,悬浮于表,未能真正发挥教师指导者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崛起的新生事物,在合作学习环境中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要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合作前要让学生明确合作的任务,目标,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之后。合作中不仅要参与合作与学生共同探讨,对于合作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善于及时发现和及时补漏。有的放矢。在合作之后学生汇报时老师要及时捕捉和激励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展现自我,表现自我,避免虎头蛇尾的现象。
由于我们这个课题组正处于试验阶段,所以实施起来肯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我们坚信“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一定是有出路的、一定会有成绩的。在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首先我们不要对这种方法产生怀疑,而要想到或许是在某些方面没有做到位,做得不够精细而造成的,重点是怎么来解决问题呢?我们每个月召开一次例会,集大家的智慧肯定能想到解决办法。通过边实验边摸索,在经历一个阶段后回过头来看看,大家肯定都会有一套适合自己年级、自己学科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了。
五、后段设想
2013年下半年,上观摩课、推广经验,宣布本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针对问题规划与调整课题研究内容与方向。不断总结研究成果与经验。
2014年上半年,课题组成员研究成果结集,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举行专题活动推广课题研究成果,举行课题成果展示,鉴定结题。
主要措施:
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工作责任心及专题理论的学习;
不断构建课堂内外实践研究与网络化研究的平台;
争取经费支持,外出培训与学习;
加强对实验班学生的深入研究与调查,有效调控研究方向;
邀请专家领导来课题组指导工作。
第三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有人曾说:“这许多年来,我们一直失败的一件事情,就是让孩子们安静地坐在桌子旁,而不让他们合作做一件事情。”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合作学习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最高水平,还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合作学习是一种现代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它冲破了传统教学理论的很多束缚,对教学过程给予了重新的界定。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以其独有的优越性受到广大教师们的青睐。但与此同时,教师们在实践中,也遇到了许多困惑和问题,即合作学习虽然有利于创造主动学习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但一节课往往完不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仍然存在着优生占位和学困生搭便车的现象,致使无法实现每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而实际上,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实效性。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合作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但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本人结合初中生物课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合作学习小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外在组织方式。合理进行分组是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的前提。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同桌两人合作是十分常见的,这是其他合作方式的基础,每人都是这个小组的“主角”,这种合作也简便易行,但这只是一种最小范围的、随机的合作,也有的按座位将前后两排4人或6人自然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这样就扩大了合作交流的范围,增加了信息量,也能够培养学生适应合作的能力,然而这种合作小组的人员组成随意性太强,不利于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既然合作学习小组构建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活动开展的成功与否,本人便在研究中进行了多方尝试。其中最普遍的做法是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进行固定分组,即由前后邻座的几个学生组成一组。小组成员以不同的学习水平层次、性格差异等进行搭配,一般是一个优等生、两位中等生和一位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组成一组。在小组组建之后,我们积极鼓励各小组制定本小组的包括学业和个人成长方面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以及小组公约,以便增强每个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集体归属感,强化成员之间的积极互赖。
二、既要重合作形式,又要重合作内容
尽管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然而并不是什么内容都适合于合作学习,它与传统的教学形式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对所学内容进行筛选、分类。简单明了的问题,如关于人体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这一部分内容,可事先出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些模糊的问题或者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问题,如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小肠地哪些结构与它的消化、吸收功能有关,为什么?呼吸时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有什么变化?在达尔文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猿与人有哪些相似特征?人猿同祖地证据有哪些?像这些复杂的综合的学习任务,则可以采用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从而取得最佳学习效果。一节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不宜多,时间也不宜太长,不
能将有效的学习时间流于走形式,应该将全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人自主学习三种基本的课堂组织方式有机结合,让课堂生动活泼而富有实效。
1.在学习重点、难点内容时可进行合作学习
攻克教与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是合作学习所要着力探讨的问题。在学习的重、难点处,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组织形式,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正确认识合理膳食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讲,无论从理性认识上还是从行为改变上都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人设计了这样一次小组活动:每人针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份适合青少年的“一日食谱”并分析其原因。接着在组内进行交流,并做好记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一份“一日食谱”,尝试提出一个主题鲜明、类似广告语的食谱名称。最后采用答辩的形式,小组之间进行交流;通过无记名投票评选全班的最优食谱。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在不断的反思自己日常的膳食是否合理,是否健康,再通过营养师的建议矫正他们过去不合理、不健康的膳食行为。真可谓水到渠成。
2.在学习任务较大、需分工协作的时候,可采取合作学习
八年级生物课下册第二十二章第二节《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第二部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讲既熟悉又陌生。因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很多,如何正确处理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之间的关系更是一个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本人就在南京紫金山开发房地产设计了这样一次小组活动:课前将学生分成七个小组,每组五个人,每组自选一种角色。角色分为:行政官员(如市长、区长),职业人员(如农、林、渔、牧等业主),研究人员(如科学家),经营者(如房地产开发商),执法者(如环保局、工商局等工作人员),教育工作者(如教师),中学生。课前各组按照选择的角色搜集资料,就本角色应承担的义务、职责和面临的困难进行演讲。接着各组之间进行辩论。最后本人很自然地将其引入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三种条途径上。学生在这种民主、合作、激励的氛围中,学习热情高涨,认真领会教材内容,积极讨论,利用有限的时间实现了学习的优质高效。
三、既要重课上的合作指导,又要重课下的合作延伸
要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在课上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例如: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对于刚刚接触探究实验的初一学生而言,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为了降低探究的难度,提高合作探究的实效性,本人首先播放有关蚯蚓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的视频,创设合作探究的情境。接着,指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形态、结构,用手指在蚯蚓的体表来回抚摸,感知刚毛的存在。围绕“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问题,讨论并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在制定探究计划时,本人先提出这个探究实验的变量是什么?如何设计对照实验?针对初一学生没有学过物理,不知道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但知道速度=路程÷时间,因而本人提出设计什么样方案表示蚯蚓爬得快慢,有几种方案,哪几种方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各小组少走弯路,提高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而要提高小组成员参与的有效性,则必须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技能,帮助他们掌握如何在小组合作中请求发言、澄清观点、称赞他人、提出建议等技能、技巧。这也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在小组讨论中,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当自己的意见与别人
有分歧时,既要敢于坚持,又要敢于纠正。例如,本人在学生进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组织小组讨论为什么要用黑色塑料袋装蔬菜时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你们小组是否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答案?小组内部每个成员是否都持有相同的观点?对于不同的观点,你们小组的看法如何?请自评或相互评价一下你对小组的这次讨论贡献如何?通过这些问题,不仅促进学生间产生更多的交流与合作,而且也使学生逐步认识到自己错了不要羞于承认,而要善于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而产生新的见解。有的问题由于思考角度不同,观点不一致时可以先保留意见,或找机会与其他组的同学进行交流,或找老师寻求帮助。
开展合作学习不仅是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种社会交往、生活方式。如果仅凭课堂上的40~45分钟是远远达不到这个目标的。要实现合作学习的优质高效,根据学习内容,在课下适当地分配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任务尤为必要。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第二部分“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这一内容时,课堂上各小组完成整个探究方案的设计及实验,而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则需要课外一周时间观察。至于深入探究“光、土壤对种子萌发有没有影响?则需要更长的时间。为了让各小组的合作富有成效,教师让每组上报分工细则—观察、记录、摄像、汇总、补充实验条件等,在组员自愿认领任务的基础上,再做整体协调,并明确要求任何小组成员都要遵守小组的规则,服从小组的领导,严格遵守纪律。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们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并对现状问题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可见,在合作学习的这种学习方式之下,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凸显,个性得到表现,创造力得到解放。
生物课本上安排了很多课外探究、课外调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组织小组进行课外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既要重视组内的合作,又要重视组间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合作,但并不意味着否定竞争。如何正确处理好合作学习中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是开展好合作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是开展活动的基本单位,小组内部成员之间便发展为合作关系,而且要强化内部的团结。同时,又要在小组内部合作的基础上,使小组间形成一定的竞争,即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的学习格局。在此氛围下,学生的学习责任心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他们为了给本小组争得荣誉,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思考、与同伴协商,以期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但由于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尚不成熟,难于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和调控,很容易造成在加强小组内部合作的同时,也强化了组间的竞争关系这一问题,表现为出现小集团化的倾向,严重的会影响到班级的团结和集体的发展。因此,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予以灵活调控。在组织小组适当竞争的基础上,还应兼顾小组间的合作。可根据学习内容、学习任务的不同,打破固定小组的组合形式,而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如针对相对容易的问题,可采用同位之间的两人合作形式;在对某些知识进行巩固复习时,可将全班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进行对抗赛;在开展对某问题的辩论活动时,可将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两大组来各抒已见。另外,还可通过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进行调适,无论是针对小组集体还是针对小组个人,都从团结合作、文明守纪、积极发言、勇于创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向。一定要全面而有激励性。首先是过程评价。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更注重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提供及时有效地指导,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事求是、全面准确地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进
行评价,使各小组明确自己努力与改进的方向。其次是学习结果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既要体现个人的智慧,更要体现团队的力量。因此在评价学习结果时,要让学生个人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又要让小组成员分享到集体成功的喜悦,及时奖励优胜小组,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下一阶段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最后是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不能只是教师的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生生互评,组间互评,力求全面,科学而又具有激励性。评价侧重点则放在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上;评价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评价的范围既包括本组,也包括其他小组成员。这样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到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学习进展,还要时刻关注小组以及班级整体的发展情况,牢固树立全局意识,以形成积极合作,友好竞争的良好氛围。
五、科学、合理评价合作学习的效果
合作学习的评价与传统教学的评价有很大不同。传统的教学评价强调的是常模参照评价,关注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它把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在这种评价方式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得到好名次,获得分数意义上的成功,教学活动是以培养一流的“考生”为目标,而大多数学生则注定是学习的失败者,这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有鉴于此,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教学活动则是以培养高素质、会学习的“学生”为宗旨。同时也将它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进步。尤其是“基础分”和“提高分”的引入则是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和创新之处。所谓“基础分”是指学生以往学习成绩的平均分;而“提高分”则是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引入基础分与提高分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为所属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指导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另外,为了体现评价的公平性,标准参照评价还注意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业成绩(成绩以A、B、C、D、E五个等第划分),安排同等生(如A等生与A等生、B等生与B等生)一起分组测验,测验的难度尽量有梯度。各测验组的每个成员的成绩都与原属小组的总分挂钩,A等生小组的第一名与B、C、D、E等生小组的第一名所得的分值完全相同。这种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竞争,最终会导致全班学生无一例外地受到奖励,取得进步,并由此走向成功。合作学习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决定奖励与认可的做法,有利于我们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认知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生生、师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值得我们予以关注和研究
第四篇:美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美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课题总结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体会美术课程的意义和教学的多元价值,改变原来美术课的专业化倾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但是,怎样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安排合作学习,如何解决合作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合作学习是针对课堂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它有以下几方面的要素:
1.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 2.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
3.期望所有的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信任,有效地解决小组内冲突;
4.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合作。
第五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掌控时机,当好导演,让 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到达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3.全班交换。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留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把握情况;对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先容解决办法。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它的意义是很大的。通过学习和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或说它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题目,如小组活动重视情势,缺少实质的合作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关系不调和等;相应地解决这些题目的策略有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处理好情势和目标的关系等。就学生的参与度来讲:小组合作学习确切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经常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天生了听众,经常超出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取得信息,导致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生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产生这类现象的缘由可能教师上课压力大,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量地让困难学生发言;教师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以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视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另外,大多数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在小组活动中更轻易出现任其自然的现象,这类情况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班级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教师很轻易发现学生是否是在认真听课;而小组学习,学生围桌而坐,教师不轻易发现学生开小差,这是客观缘由酿成的。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进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是构成这类现象的主要缘由;另外一部份缘由是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少个人责任感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重视整体的评价而忽视个体的发展!教师应当处理好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而对传统的教学情势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量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教师既要考核每个小组的成绩,也要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发展,可以用一些不定期的小测验来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点,把大家的聪明发挥出来让大家共享所产生的效益远比一个所谓的好学生一言堂高很多。组长要负责管理好每个成员,通过合作学习使独立、自私的学生表现出合作、互助等积极的性情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