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内容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经过平时教学中的学习、实践和观察,我认为要想行之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做到:精选内容,营造氛围,让学生充分思考感悟,学生有效的组合,教师及时点拨,有效的互动,同时还要做到课外延伸。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方式
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体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当前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新的突破。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彻底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面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确立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主意识,有利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便于启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如果没有强烈的合作意识和娴熟的合作技巧,在社会上将难以取得重大成功。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学生经过互助合作,把学生从单
一、不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狭小的学生间交往中解放出来,给学生更多的平等的学习锻炼机会,对培养新一代人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但是,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把握得不好,仅流于形式,这种合作将会收获甚微。那么,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真正落到实处呢?
一、精选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前提。在阅读课上,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实效,首先教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了解学生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例如:
1、选择内容可具体分解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为目标的。因此,那些内容可分解的,即可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的学习内容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时,在帮助学生根据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三个特点后布置了一次小练笔:仿照写杨梅果的特点和写法,根据自己小组带来的水果写一种水果的特点。每个学生只要求写其中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好后,小组中四人合成一篇文章,结尾共同完成。动手写之前要求小组成员先讨论一下这种水果的特点,明确各自的任务。由于写作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它还关系到小组的荣誉,因此,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都显得格外地专心。
2、选择具有一定难度、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如在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结尾:“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疑问:“小村庄为什么变成什么都没有了”?我把该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我先让每位学生自行读书、理解、感悟,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想法。这样的学习内容由于是学生关心的问题,参加讨论有兴趣,几乎每位学生都能谈到一两点,中下生不至于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大家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3、选择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问题。教学内容有主次之分,课堂教学必须集中主要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围绕重点内容的得出展开合作交流,往往能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刻骨铭心”的记忆。如在《林海》学完全文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比较:三次“亲切、舒服”的差异,感受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学生讨论后并做出结论,从而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营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探索。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善待学生,对学生暴露出来的情感或观点,有道理的,给予赞赏和肯定。不正确的,决不批评、嘲笑,常常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感受,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敢说、乐于学习,学生置身于这种氛围中无拘无束,思维活跃,情绪高昂,创造性火花不时闪现,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很自然的事。如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以激发学生的爱岛之情,于是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师:同学们的齐声感情朗读使老师感受到西沙群岛优美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资源。(我稍作停顿,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情,此时,我明显感到同学们的眼里闪现出一丝激动,我急忙抓住学生这一微小的情感变化,继续引导)师:谁愿意来做一名小导游,把我们美丽又富饶的西沙群岛介绍给大家?(于是,一只手举起来了,两只手举起来了,但仍令人明显地感觉到大多数学生思想还没有放开。我继续努力。)师:同学们,你做了小导游,你就当了一回西沙群岛人。把自己的家乡介绍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那是多么令人骄傲的事情啊!大家先在自己的小组中准备一下,练习一下吧。(此时,我又观察了学生的神情,他们在小组中的练习,明显比刚才要投入。)
三、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的目的。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出现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协调,建设性解决了矛盾才是真正达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因此,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我都给学生个体留有充分的读书时间,以便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再议一议。如在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通过学生阅读课后注解,学生了解到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孟浩然在百花盛开的阳春三月去扬州,李白来送行。在这基础上让学生吟诵,体会诗中饱含的感情。过了一会儿,就有学生说李白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从“尽”让我们遐想联翩。让学生想象一下,李白在岸上,站着目送了多久啊?这时,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李白对孟浩然的情义,已是水到渠成,很多学生已不满足于单纯的语言表达,他们纷纷走下座位,与小伙伴合作表演起这动人的一幕。总之,没有个性的“我”充分独立的自学基础,就没有讨论中“我”的个性化的见解。小组合作之前充分的自我感悟,大大激发了学生合作交流的兴趣与欲望,创造性火花熠熠闪现。
四、有效组合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的互助性学习,小组成员的有效组合,是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这就涉及到组内成员的分工,首先是组内成员要有角色分工。在小组构建中,要对优、中、差学生进行合理搭配。推荐并培训好组长,以安排任务,监督进程。小组成员分好工,如四人小组中设召集人、记录人、汇报人、计时员(兼噪音控制员)等,分工明确,人人有责。当然,每次合作时的角色,也应该是轮换的,而非固定不变,以期望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发展不同的能力。其次,是任务分工。有些活动或操作性强的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给组内成员安排不同的任务。
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课堂学习任务,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性这个角度,我把合作学习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异质合作
优等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领头羊和组织者,除自己积极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外,更重要的是能组织组内成员围绕目标共同学习,归纳成员的发言要点,理解重点,继而尝试提出自己的理解,营造小组融洽的合作氛围,使组内各层次的成员乐于接纳对方,又乐于倾吐自我,使学习小组真正成为学习的共同体。因此,我们在学习目标较难完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如果异质合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优生对学困生良好的带动作用。如在教《爬山虎的脚》,出示爬山虎的脚的图片之后,让学生理解课文从那几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这是本课的重点,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班上交流,通过几个学生也能很快地得出结论,但是对于另外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因此,我们就可以采用异质合作的方法来组织学生学习。通过优生的带动,学生们都能得出介绍爬山虎的特点分三个方面,先讲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最后讲爬山虎的脚与墙的依赖关系,巴住墙与没巴住墙的不同结果。
2、同质合作
语文教学中的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的,是分别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有的目标需要全员掌握,有的则针对高层次学生的进一步提高,有的是需要照顾较低层次的学生,因此同质合作小组的组成,也可以在一些问题上起到一定的作用。(1)“优--优”合作,由于优等生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因而他们能够适应并且也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够使他们得到跨越性的发展。
(2)“差--差”合作,如果教师不加辨别地单一使用异质合作的话,容易使学困生产生自卑心理,使他们形成全盘接受的消极心态,进一步扼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时候,让学困生相互组合,由于基础相同,使他们反而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采用这种合作小组学习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在《新型玻璃》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说说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对于“差--差”合作学习小组的学生,他们可以参照书上的内容系统回答即可,而对于“优--优”合作学习小组的学生,他们要用自己的话,采取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来描述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这样,不同层次的要求,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要求,通过组内、组间的交流进行优势互补。
五、及时点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决不能是旁观者,而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做学生合作的成功的指导者。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前要及时指点,提出一些合作要求,并给予学习上的指导和学法上的指导。如指导一些合作学习的步骤,明确合作的游戏规则(诸如要尊重别人,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善于采纳别人意见等),有助于学生顺利开展合作,达到预期合作效果。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尽量多走动和观察、倾听,必要时可进行干预,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当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适当运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习进一步深入。
1、肯定式的点拨。
在有些情况下,学生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果之后,认为已经达成目标,从而造成了学习过程的终止。因此,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之后,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并启动学生的下一步的学习。如在教学《高大的皂荚树》一课中,讨论:“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皂荚树的高大?”我发现有很多小组的学生只得出了皂荚树的外形的高大。对此予以肯定后,我又问:“除了这一点之外,还有哪一方面呢?”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使得学生明白了自己还有待于进一步学习。
2、提示式的点拨。
当学生对完成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给予一定的提示,让学生找到继续学习的途径。如在教学《军神》中,让学生理解“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我引导学生对重点句子展开讨论: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刘伯承的表现。这样,学生依我的思路很快理解了句子的含义。
3、突破式的点拨。
在学生合作学习到了关键时刻,“一捅即破”的时候,教师往往可以“点睛式”的点拨,使得学习目标一步达成。如在《军神》一课结尾时,让学生讨论感悟“军神”的精神时,大部分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但对军神的内涵理解得不够深入。这时,可用多媒体展示手术图片,伴以手术时器械发出的声响,教师一边以语言描述手术时的情景。这样,让学生走入课文,与文本的主人公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此时此刻刘伯承的伟大精神强烈地震撼着孩子的心灵,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军神”内涵。
六、有效的互动
互动性的一方面是指生生之间的互助、互诲、交流与合作。要求每一位学生既要成为讨论的“主角”,更要养成善于吸纳、真诚相助的习惯和品质。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如上《落花生》一课时,以“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辩论:“现代社会,你想做苹果那样的人,还是做花生那样的人?”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花生组、苹果组,实话实说,旁征博引,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如花生组:“花生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而苹果外表美,可内心不美。华罗庚、童第周同出生在一贫如洗的家庭,但他们出国留学后还是回到祖国工作,无私奉献,他们是落花生的代表人物。”苹果组:“我们苹果有水分,不但外表美,内心也美,而花生一点水分也没有。华罗庚、童第周不表现自己,哪里有人发现他们?”“我们各有各的长处,花生内在美,苹果外在美,合在一起不是两全齐美吗?”这是多么精彩的一段对话。
互动性的另一方面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它要求教师从师牵生从的模式中走出来,从以讲为主的模式中走出来,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是管理组织者,同时也是参与者、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对话,要与学生友好相处,这样孩子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交往中。师生之间在感情、兴趣、思维、人格等多方面进行交流与互动,教师与孩子们成了合作的伙伴。这样,教师关注的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即时状态。
七、课外延伸
语文学习的空间十分广阔,语文能力的形成渠道非常多。课堂学习只是给学生引一条路子,更多的还在课堂之外。所以教师应该立足于课堂,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由课堂向课后拓展,由课堂向课外发送,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最佳的方法学习。因此,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如果只限于课内的合作,那是一种缺憾。加强小组成员的课外联系,有利于合作精神的拓延,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弥补教师力量的不足。
1、建立电话卡。每个小组建一份电话卡,在小组长的带动下,成员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增进了解,共同进步。
2、注重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互交往。学生之间的课外交往不仅是小组内成员的交往,还可以是小组与小组间的交往,扩大交往面,增强交往效果,培养他们向课外拓展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火烧云》一课后,为学生推荐一本书,书名是《变幻的天空》,书中介绍了有关火烧云的知识,也可以上网查找有关介绍火烧云的知识。这样可以对火烧云作进一步的了解,然后,小组长带领组内成员一起观看火烧云,写下一些感受等。这样,给学生打开语文学习的空间,开阔了学习的视野,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引导学生在更广阔的领域学习探索,使语文学习自然延伸到课外。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又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努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在课外加大实践训练的力度,使学生能主动自觉地采用这一学习方式。
第二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简介
课题由来:《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当今时代是一个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其参与团队的合作程度,只有与团队成员充分的合作,才能实现知识的真正理解、掌握和交流应用。而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与方法,除了集体合作学习以外,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数学的学习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人人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然而,由于受到学生认知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我们一年多来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展示交流环节所应起到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还存在着效率较低、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力度不够等问题,亟待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改进。另外,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成果较少,还没有专门的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过详细的探讨,只是在一些学者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的文献中零零散散的提到这一问题,这就使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了更大的价值。
课题界定:在课堂教学,几乎每位教师每节课都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其中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在合作学习中还存在许多误区,导致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如何解决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化,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成为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整套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实践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具体目标:
1、调查分析目前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寻找对策,探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科学的、合理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研究内容:
1、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情况的调查研究。
运用问卷调查、教师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调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
2、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成因的分析研究。
对调查的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情况,通过理论学习、归纳总结、教师访谈、课后交流反思等方法分析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的成因。
3、小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策略的研究。
为学生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并实施有效的组织;学生应增强合作学习意识和合作技能,树立自信心,大胆参与课堂小组活动,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预设成果:通解决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的相应的完善建议,形成最终的研究论文。成果形式:包括主件和附件
主件:课题研究报告
附件:
(1)、“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实验经验汇编;
(2)、“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优质课例汇编;
(3)、“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系列活动方案及有关研究过程的资料;
(4)、“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实验报告;
二、研究情况
1、调查情况,学习相关理论,转变师生观念。
在宣传动员阶段,我们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论坛讨论等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需求,喜欢的学习方法及学习的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特点。结果我们发现,几乎100%的学生都喜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75%左右的学生在合作中愿意承担部分任务,也有8%的学生仍愿意处于听众的地位。学生提出每周开展3次左右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佳。有了这些数据,就更加坚定我们把这个科研课题搞下去的决心。接下来我们组织课题组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心理学,差异教学,合作学习等方面的理论文献和各种案例。利用每周的教研时间大家沟通交流,经过不断的讨论甚至是争论,老师们的思想观念渐渐地统一了,对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个比较客观和理性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我建议老师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向学生渗透和传授小组合作的理念和具体的操作方法。
准备阶段,我们重在思想意识的准备。经多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在2013年3—5月中,预定的几个参与实验的班级的学生和主要任课教师都已经在心理上,思想上等各个方面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充分的准备,并对此报以极大的热情和期待。与此同时,我们把兄弟学校班级作为平行对比实验班级,分别顾启云、吴云飞、龚卫芹负责。
2、对比试验,开展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从2013年9月初,我们正式启动了这个科研课题的对比试验部分。课题组成员分别按照各自设定的小组合作模式开展起来。其中包括:分组的人数差异研究(3人组,5人组,7人组,10人组进行对比);分组的成分差异研究(成绩上中下均衡分组、感情友谊分组、特长搭配分组进行对比);分组与授课类型的关系研究(理论型新授课各组状态、知识型新授课各组状态、习题课各组状态、复习课各组状态、阶段小测试各组状态的对比)以及分组的动力与持久性研究等等。到目前为止,以上这些研究内容仍在进行当中,个别项目已经接近尾声。
3、收集反馈信息,归纳总结,及时调整。
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在实验的全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每学期进行一次调查问卷,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谈话了解各种反馈信息。大家在教研例会上把各自收集到的信息汇总到一起,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从而得到一阶段我们实验的真实情况和效果。针对一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及时的进行调整,比如:在第一学期,应学生要求把3个班级的10人编组改为4人编组,实践证明分组人数越多,越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从学生的反馈意见上来看,不是什么课都适合分组合作的,所以我们决定一些有难度,特别抽象的理论性新授课程不再进行小组合作形式的实验。通过不断的更正,调整,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越来越得心应手,也逐渐地摸索出里面的一些规律。
三、取得的阶段成果
主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附件:
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汇总: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反思 周祖连 县一等奖
浅谈小组合作有效性的实施 许丽霞 县二等奖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蒋春晓 县二等奖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有效性 韩海涛 县三等奖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龚卫芹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探究 吴云飞 县三等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乔 春 县三等奖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杜海芹 县三等奖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施 冯春红 县三等奖浅谈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小的实效性 化爱平县三等奖
四、疑难困惑
(1)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
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很短,正当学生积极性正浓、劲头正足的时候,教师中断了学生的合作讨论。很明显,合作并没有结束,学生仍然处于积极的探索之中。这样的合作不但不能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相反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学生刚刚体会到自主、合作学习的成功感便被时间熄灭了。要跳出教案的框框,切记不要担心这节课教学任务完不成,影响进度教学计划而抹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让学生的才能淋漓尽致的发挥。
(2)小组合作学习泛滥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时连很简单的问题也要通过学生合作来共同完成,好像一有问题都要必须让学生合作探讨才能完成一样。我们要弄明白学生合作学习的意义,明确合作的目标和任务,把握好合作的契机和合作的内容,对于简单的内容或学生自己能够解决是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体验、完成。不要让有意义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新负担,不要让合作学习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障碍。
(3)小组合作学习自由化
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同学们七嘴八舌地乱说,教师缺乏必要的计划不能很好的组织学生,控制学生的讨论局面。这样的讨论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实际上这是一种合作“自由化”的现象。教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或若无其事的东瞧西看,或忙于在各小组之间巡视、赶场,但很难看见教师参与合作与引导,悬浮于表,未能真正发挥教师指导者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崛起的新生事物,在合作学习环境中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要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合作前要让学生明确合作的任务,目标,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之后。合作中不仅要参与合作与学生共同探讨,对于合作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善于及时发现和及时补漏。有的放矢。在合作之后学生汇报时老师要及时捕捉和激励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展现自我,表现自我,避免虎头蛇尾的现象。
由于我们这个课题组正处于试验阶段,所以实施起来肯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我们坚信“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一定是有出路的、一定会有成绩的。在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首先我们不要对这种方法产生怀疑,而要想到或许是在某些方面没有做到位,做得不够精细而造成的,重点是怎么来解决问题呢?我们每个月召开一次例会,集大家的智慧肯定能想到解决办法。通过边实验边摸索,在经历一个阶段后回过头来看看,大家肯定都会有一套适合自己年级、自己学科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了。
五、后段设想
2013年下半年,上观摩课、推广经验,宣布本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针对问题规划与调整课题研究内容与方向。不断总结研究成果与经验。
2014年上半年,课题组成员研究成果结集,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举行专题活动推广课题研究成果,举行课题成果展示,鉴定结题。
主要措施:
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工作责任心及专题理论的学习;
不断构建课堂内外实践研究与网络化研究的平台;
争取经费支持,外出培训与学习;
加强对实验班学生的深入研究与调查,有效调控研究方向;
邀请专家领导来课题组指导工作。
第三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有人曾说:“这许多年来,我们一直失败的一件事情,就是让孩子们安静地坐在桌子旁,而不让他们合作做一件事情。”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合作学习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最高水平,还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合作学习是一种现代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它冲破了传统教学理论的很多束缚,对教学过程给予了重新的界定。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以其独有的优越性受到广大教师们的青睐。但与此同时,教师们在实践中,也遇到了许多困惑和问题,即合作学习虽然有利于创造主动学习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但一节课往往完不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仍然存在着优生占位和学困生搭便车的现象,致使无法实现每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而实际上,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实效性。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合作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但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本人结合初中生物课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合作学习小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外在组织方式。合理进行分组是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的前提。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同桌两人合作是十分常见的,这是其他合作方式的基础,每人都是这个小组的“主角”,这种合作也简便易行,但这只是一种最小范围的、随机的合作,也有的按座位将前后两排4人或6人自然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这样就扩大了合作交流的范围,增加了信息量,也能够培养学生适应合作的能力,然而这种合作小组的人员组成随意性太强,不利于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既然合作学习小组构建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活动开展的成功与否,本人便在研究中进行了多方尝试。其中最普遍的做法是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进行固定分组,即由前后邻座的几个学生组成一组。小组成员以不同的学习水平层次、性格差异等进行搭配,一般是一个优等生、两位中等生和一位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组成一组。在小组组建之后,我们积极鼓励各小组制定本小组的包括学业和个人成长方面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以及小组公约,以便增强每个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集体归属感,强化成员之间的积极互赖。
二、既要重合作形式,又要重合作内容
尽管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然而并不是什么内容都适合于合作学习,它与传统的教学形式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对所学内容进行筛选、分类。简单明了的问题,如关于人体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这一部分内容,可事先出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些模糊的问题或者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问题,如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小肠地哪些结构与它的消化、吸收功能有关,为什么?呼吸时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有什么变化?在达尔文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猿与人有哪些相似特征?人猿同祖地证据有哪些?像这些复杂的综合的学习任务,则可以采用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从而取得最佳学习效果。一节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不宜多,时间也不宜太长,不
能将有效的学习时间流于走形式,应该将全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人自主学习三种基本的课堂组织方式有机结合,让课堂生动活泼而富有实效。
1.在学习重点、难点内容时可进行合作学习
攻克教与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是合作学习所要着力探讨的问题。在学习的重、难点处,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组织形式,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正确认识合理膳食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讲,无论从理性认识上还是从行为改变上都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人设计了这样一次小组活动:每人针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份适合青少年的“一日食谱”并分析其原因。接着在组内进行交流,并做好记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一份“一日食谱”,尝试提出一个主题鲜明、类似广告语的食谱名称。最后采用答辩的形式,小组之间进行交流;通过无记名投票评选全班的最优食谱。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在不断的反思自己日常的膳食是否合理,是否健康,再通过营养师的建议矫正他们过去不合理、不健康的膳食行为。真可谓水到渠成。
2.在学习任务较大、需分工协作的时候,可采取合作学习
八年级生物课下册第二十二章第二节《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第二部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讲既熟悉又陌生。因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很多,如何正确处理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之间的关系更是一个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本人就在南京紫金山开发房地产设计了这样一次小组活动:课前将学生分成七个小组,每组五个人,每组自选一种角色。角色分为:行政官员(如市长、区长),职业人员(如农、林、渔、牧等业主),研究人员(如科学家),经营者(如房地产开发商),执法者(如环保局、工商局等工作人员),教育工作者(如教师),中学生。课前各组按照选择的角色搜集资料,就本角色应承担的义务、职责和面临的困难进行演讲。接着各组之间进行辩论。最后本人很自然地将其引入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三种条途径上。学生在这种民主、合作、激励的氛围中,学习热情高涨,认真领会教材内容,积极讨论,利用有限的时间实现了学习的优质高效。
三、既要重课上的合作指导,又要重课下的合作延伸
要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在课上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例如: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对于刚刚接触探究实验的初一学生而言,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为了降低探究的难度,提高合作探究的实效性,本人首先播放有关蚯蚓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的视频,创设合作探究的情境。接着,指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形态、结构,用手指在蚯蚓的体表来回抚摸,感知刚毛的存在。围绕“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问题,讨论并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在制定探究计划时,本人先提出这个探究实验的变量是什么?如何设计对照实验?针对初一学生没有学过物理,不知道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但知道速度=路程÷时间,因而本人提出设计什么样方案表示蚯蚓爬得快慢,有几种方案,哪几种方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各小组少走弯路,提高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而要提高小组成员参与的有效性,则必须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技能,帮助他们掌握如何在小组合作中请求发言、澄清观点、称赞他人、提出建议等技能、技巧。这也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在小组讨论中,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当自己的意见与别人
有分歧时,既要敢于坚持,又要敢于纠正。例如,本人在学生进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组织小组讨论为什么要用黑色塑料袋装蔬菜时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你们小组是否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答案?小组内部每个成员是否都持有相同的观点?对于不同的观点,你们小组的看法如何?请自评或相互评价一下你对小组的这次讨论贡献如何?通过这些问题,不仅促进学生间产生更多的交流与合作,而且也使学生逐步认识到自己错了不要羞于承认,而要善于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而产生新的见解。有的问题由于思考角度不同,观点不一致时可以先保留意见,或找机会与其他组的同学进行交流,或找老师寻求帮助。
开展合作学习不仅是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种社会交往、生活方式。如果仅凭课堂上的40~45分钟是远远达不到这个目标的。要实现合作学习的优质高效,根据学习内容,在课下适当地分配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任务尤为必要。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第二部分“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这一内容时,课堂上各小组完成整个探究方案的设计及实验,而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则需要课外一周时间观察。至于深入探究“光、土壤对种子萌发有没有影响?则需要更长的时间。为了让各小组的合作富有成效,教师让每组上报分工细则—观察、记录、摄像、汇总、补充实验条件等,在组员自愿认领任务的基础上,再做整体协调,并明确要求任何小组成员都要遵守小组的规则,服从小组的领导,严格遵守纪律。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们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并对现状问题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可见,在合作学习的这种学习方式之下,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凸显,个性得到表现,创造力得到解放。
生物课本上安排了很多课外探究、课外调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组织小组进行课外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既要重视组内的合作,又要重视组间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合作,但并不意味着否定竞争。如何正确处理好合作学习中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是开展好合作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是开展活动的基本单位,小组内部成员之间便发展为合作关系,而且要强化内部的团结。同时,又要在小组内部合作的基础上,使小组间形成一定的竞争,即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的学习格局。在此氛围下,学生的学习责任心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他们为了给本小组争得荣誉,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思考、与同伴协商,以期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但由于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尚不成熟,难于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和调控,很容易造成在加强小组内部合作的同时,也强化了组间的竞争关系这一问题,表现为出现小集团化的倾向,严重的会影响到班级的团结和集体的发展。因此,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予以灵活调控。在组织小组适当竞争的基础上,还应兼顾小组间的合作。可根据学习内容、学习任务的不同,打破固定小组的组合形式,而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如针对相对容易的问题,可采用同位之间的两人合作形式;在对某些知识进行巩固复习时,可将全班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进行对抗赛;在开展对某问题的辩论活动时,可将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两大组来各抒已见。另外,还可通过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进行调适,无论是针对小组集体还是针对小组个人,都从团结合作、文明守纪、积极发言、勇于创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向。一定要全面而有激励性。首先是过程评价。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更注重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提供及时有效地指导,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事求是、全面准确地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进
行评价,使各小组明确自己努力与改进的方向。其次是学习结果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既要体现个人的智慧,更要体现团队的力量。因此在评价学习结果时,要让学生个人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又要让小组成员分享到集体成功的喜悦,及时奖励优胜小组,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下一阶段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最后是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不能只是教师的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生生互评,组间互评,力求全面,科学而又具有激励性。评价侧重点则放在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上;评价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评价的范围既包括本组,也包括其他小组成员。这样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到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学习进展,还要时刻关注小组以及班级整体的发展情况,牢固树立全局意识,以形成积极合作,友好竞争的良好氛围。
五、科学、合理评价合作学习的效果
合作学习的评价与传统教学的评价有很大不同。传统的教学评价强调的是常模参照评价,关注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它把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在这种评价方式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得到好名次,获得分数意义上的成功,教学活动是以培养一流的“考生”为目标,而大多数学生则注定是学习的失败者,这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有鉴于此,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教学活动则是以培养高素质、会学习的“学生”为宗旨。同时也将它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进步。尤其是“基础分”和“提高分”的引入则是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和创新之处。所谓“基础分”是指学生以往学习成绩的平均分;而“提高分”则是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引入基础分与提高分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为所属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指导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另外,为了体现评价的公平性,标准参照评价还注意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业成绩(成绩以A、B、C、D、E五个等第划分),安排同等生(如A等生与A等生、B等生与B等生)一起分组测验,测验的难度尽量有梯度。各测验组的每个成员的成绩都与原属小组的总分挂钩,A等生小组的第一名与B、C、D、E等生小组的第一名所得的分值完全相同。这种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竞争,最终会导致全班学生无一例外地受到奖励,取得进步,并由此走向成功。合作学习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决定奖励与认可的做法,有利于我们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认知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生生、师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值得我们予以关注和研究
第四篇: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但也面临分组随意、注重形式、忽视实效等问题。所以要合理的分组,教学内容上要精心设计,方法要灵活运用加强引导。正确把握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能力会有很高的提升,使教学效果和效率得到很好的保证。
关键词:合作 合理 合适 实效
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当前被广泛采用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交流,开展讨论,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被引入课堂后,改变了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生动、活泼、创造学习的新局面,显示出它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但是,我们常常看到,由于小组划分的随意且组织散乱;因问题设置小、碎、细,就缺乏探索价值;参与不平衡(少数学生唱主角);小组活动次数频繁且时间失控等在小组合作中出现不少问题。下面我就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科学认识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性”的学习方式,是指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要体现三个基本特点:一是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小组内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为了达成特定的共同目标。二是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互助合作。也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有一定适当的分工,并且适合合作完成达到共同目标。三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必须以小组或团队的学习成绩或状态为评价依据。这样才能既激励小组内的各个成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个体的作用,又能激发小组间的竞争,从而促进小组内的合作,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众多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而不是唯一有效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的方法和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实践操作中,我们要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发展学生思维为出发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小组合作。
二、当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虽被广泛使用,但也存在诸如流于形式,效率低下,走过场、作表演、敷浅、不求实效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从教师的层面看主要有三点:其一,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小组学习的安排缺少明确的目标。其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更多的放任自流,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教师的参与,教师主导地位缺失。其三,老师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不强,为了合作而合作,而且对于合作学习所需的时间也没有充分的考虑,滥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从学生层面看也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优秀生、活跃生的学习替代小组的学习,掩盖了其他人的真实状态。二是因为分工的缺乏,合作容易偏离目标或重点。三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薄弱,我们的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认为”“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认为”“我们小组讨论得出”等。
三、开展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分组要合理.要让小组合作学习有目标、有重点、有实效地进行,老师就必须将学生进行适当合理的分组、分工及培训。如果过于放手,学生活动往往只能是表面热闹,没有太大实效而浪费课堂时间。小组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将性别、学习成绩、能力倾向、性格等方面不同的学生分到一起,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各学习小组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形成组间同质。每个小组又是全班的截面或缩影,每小组的4—6人每学期调整一次,这样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
2、内容要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优点显而易见,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只会是一种重复劳动,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提高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前提。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应该是有一定难度,答案多样,具开放性,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问题。一些内容可以具体分解,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的学习内容来开展合作学习。
3、引导要及时。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主能力差,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要让学生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争着说、同时说的无效学习行为。在组织时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归纳整理。要善于引导学生听其他学生的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的相同,哪些与自己的不同,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
4、评价要恰当。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因此,教师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时要重视三个结合:一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比关注结果更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除了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二是注重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尽可能地去发现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讨论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交流的能力,尽力去捕捉每个成员的潜在优势,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在评价中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寻找更高的发展目标。三是注重评价个体和评价小组相结合。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又要重视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在对小组进行评价时,要照顾面向组内的全体组员,做到点面结合,有的放失。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能很好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不是否定其他方式,替代其他方式,而是让合作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共同运用,丰富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努力实现我们的高效教学。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谷城县庙滩镇黄畈中心小学:卢桂莉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可见,合作学习已成为《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各种能力及建立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教育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使语文阅读教学实现高效,语文教师必须废弃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静静听”的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这种学习活动中解脱出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会学”、“我乐学”,真正意义上的做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这种学习形式与传统班级授课制相比,在增加学生的交往,促进学生社会技能、社会情感的发展,以及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上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现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实现高效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善于精选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使学生厌倦,导致阅读效果事倍功半。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前提。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实效,首先教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了解学生,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
1、选择可具体分解的内容。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为目标的。因此,那些可分解的内容,可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的学习内容,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在教《坐井观天》一文时,在帮助学生分清小鸟和青蛙的对话内容后,我采用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品读对话内容,然后指生佩戴青蛙和小鸟的头饰再进行课本剧表演,使学生在合作阅读课文中感悟出青蛙是一个目光短浅,自以为是,不听劝告的人。小鸟是一个目光远大、视野开阔、敢于批评错误、善于观察的人。理解课文后布臵了一次说话训练:假如你是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我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各小组再推选一名学生在班上交流,最后评出最佳小组和个人。由于说话交流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它还关系到小组的荣誉,因此,同学们在说话交流的过程中都显得格外地专心。
2、选择具有一定难度、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如在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紧紧抓住课文结尾:“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让学生在小组内反复朗读感悟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如果不保护环境,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疑问:“小村庄为什么变成什么都没有了”?我把该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先让每位学生自行读书、理解、感悟,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想法。这样的学习内容由于是学生关心的问题,参加讨论有兴趣,几乎每位学生都能谈到一两点,学困生不至于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大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也被我调动起来了。
3、选择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问题。教学内容有主次之分,课堂教学必须集中主要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围绕重点内容展开合作交流,往往能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刻骨铭心”的记忆。如在学完《掌声》全文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比较:文中第一次掌声是在什么时候响起的?第二次掌声是在什么时候响起的?你从两次掌声中体会到了什么?,从而感受英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后得出结论,从而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师要善于营造开展阅读合作学习的氛围。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合作研讨的活动情境,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产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探索。如在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合作朗读中感悟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和丰富的物产,以激发学生的喜爱之情,于是我设计了分小组“开火车”朗读小兴安岭春、夏、秋、冬这一环节。在小组合作阅读中品读文中“抽”、“浸”等词用法好在哪里?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做到用词准确。同学们的齐声感情朗读使老师感受到小兴安岭优美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资源。小兴安岭那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谁愿意来做一名小导游,把我们美丽又物产丰富的小兴安岭介绍给大家?假如你以后有机会去小兴安岭旅游的话,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同学们在我的鼓励下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后来我就点了几名学生介绍了自己喜欢的季节,引导学生学习文中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来描写景物使自己的文章语句更优美生动。
三、教师正确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开展阅读合作学习的关键。
小组合作学习将教师的责任和学生的力量加以整合,教师作为教学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发挥其主体的能动性,以此达到教和学的统一和教为学服务的目的。这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促使传统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放弃教师的责任,更不是让学生“自由地”任意活动,而是力图破除“教师满堂灌、学生静静听”的陈规陋习,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合理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的思路共享,而且学生更多的拥有了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空间和时间。它要求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相互依靠。但是,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把握得不好,仅流于形式,这种合作将会收效甚微。
因此,教师在实践中必须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到学习中去,始终监控学习的过程,引导学习的方式。这样,阅读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将被语文老师所左右,学生受益大,新课改成功的希望就大,高效课堂中的阅读教学效果也就会更显著。
总之,阅读教学中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在语文新课程理念下生成的一种适合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甚至于其他学科学习中拥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只有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阅读合作学习的情境,摒弃形式主义,更新教学理念,彻底转变阅读教学旧观念,切实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时刻把握“以生为本”这根主线,我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能焕发出生命活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