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 《画》活动设计
《画》活动设计
一、活动主题 感受谜语诗。
二、活动背景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有水、有花、有鸟,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给人以无限的美感。整首诗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谜语诗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可自然引发学生的思考、感受,进而引导学生表达。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听故事,感受谜语诗诗中有谜、谜在诗中、亦诗亦谜的特点,养成认真、专注倾听的良好习惯。
2.在教师指导下阅读谜语诗,初步学习用诵读表达自己对情感和语言的感受。3.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绘画、文字等形式表达出自己的活动所得,学习与人合作学习,锻炼与同伴交流、讨论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过程 1.听一听,猜一猜。【学生活动】
(1)听教师讲有关谜语诗的小故事,猜一猜谜语诗的谜底。参考故事:
故事一:传说苏轼在杭州任职时,有一天与黄庭坚、秦少游结伴去游西湖。秦少游吟出一首谜语诗:“我有一间房,半间租与轮转王;有时射出一线光,天下邪魔不敢当。”苏轼已猜到这是什么,却佯装不知,笑着问黄庭坚。黄庭坚明白苏轼的意思,于是随口说道:“我有一只船,一人摇橹一人牵;去时拉纤走,归时摇橹还。”苏轼诙谐地说:“你们二位有船有房,想必过得不错,与你们相比,我可寒酸多了──我有一张琴,一根琴弦腹中藏;为君马上弹,弹尽天下曲。”原来他们三人作的是谜语诗,而且是同一个谜底:木工用的墨斗。
故事二:王安石任宰相时,一位老木匠为他设计了一套宅院。老木匠拿来模型请王安石过目。王安石看后频频点头,但又在模型的后花园墙壁正中处题了首诗:倚阑干柬君去也,霎时间红日西沉,灯闪闪人儿不见,闷悠悠少个知心。老木匠思讨片刻,恍然大悟,立即修改了模型。王安石再看,果然更加满意。原来这是一首谜语诗,每句的谜底都是“门”字。意思是请老木匠在后花园加个门。
故事三:郑板桥弃官后,一日来到扬州字画社,恰逢一些文人墨客正饮酒助兴。此时,他又渴又饿,见屋内木炭炉上的一把铜壶里水已翻腾,便伸手提壶要冲茶。忽听一阵哈哈笑声,众雅士中的一位长者道:“新来的先生请听着,想喝茶不难,要知我们有个规矩,喝前须赋诗一首。请以你手中铜壶为题,若赋得好诗,莫说是茶,即便是酒也由老身包了。”老者话音刚落,郑板桥微微一笑,即吟道:口小腹大鼻耳高,烈火烧身称英豪,量小岂能容大物,二三寸水起波涛。众文人一听目瞪口呆,当众人得知此人是郑板桥后,都拱手相敬。故事四:明朝时代,海南出了一个状元,叫伯畴。人称“海南才子”。有一天,他路过一家酒店门口,店主央求他为酒店赐个吉利。伯畴微笑自若,握笔在手,略思片刻,然后大笔一挥,写下了七绝一首:一轮明月挂半天,淑女才子并蒂莲,碧波池畔酉时会,细读诗书不用言。人们都在啧啧称赞伯畴的诗句优美,却有人大喊道:“不,不但优美,你们看,‘一轮明月挂半天’,不正是‘有’字吗?‘淑女才子并蒂莲’,分明是‘好’字;‘碧波池畔酉时会’,是‘酒’字;‘细读诗书不用言’,是‘卖’字无疑。”“呵!有好酒卖!”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2)以小组为单位,两人或四人为小组猜一猜故事中的谜语诗。【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前准备有关谜语诗的故事,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猜谜,引导学生学会交流。
2.读一读,背一背。【学生活动】
(1)收集谜语诗,选几首自己喜欢的读一读、背一背。参考谜语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谜底:风)疑是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谜底:月)千形万象竟还空,映山藏水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谜底:云)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谜底:蜜蜂)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莫道春来又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谜底:大雁)劝尔莫移禽鸟性,翠毛红嘴任天真。如今漫学人言巧,解语终须累尔身。(谜底:鹦鹉)(2)以小组为单位,两人或四人为小组进行分享、展示,互相评价。【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前准备谜语诗,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诵读,引导学生学会互相评价交流。
3.画一画,写一写。【学生活动】
(1)用多彩的画笔描绘出一幅谜语诗。(2)试着写一首谜语诗。【教师活动】
在教室展示板展出学生绘画作品和谜语诗;组织“赛诗会”,让学生朗诵自己创作的谜语诗,进行自我展示。
五、活动总结 谜语诗诗中有谜,谜在诗中,亦诗亦谜,读起来非常有趣。它既可以开发我们的智力,还能让大家在读中去分析,去思考。希望同学们都能喜欢上谜语诗!
第二篇: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画》人教(部编版)
画
教材解析
这首古诗是一则五言谜语诗,谜面描述了山、水、花、鸟等景物,通过远、近、来、去等方位或动作的变化,凸显“画”的形象特征。这首谜语诗诗句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 上口。配合谜语诗,有一幅经过装裱的水墨画,山水相衬,鸟语花香,意境典雅,给予学生 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谜语诗中描绘的景物均可在画中一一找到,也是对谜底的暗示。图 文对应,妙趣横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 10 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会写“水、去”等 4 个字。
2.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认识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可以把识字与朗读古诗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熟读的
基础上借助诗的语境来认读生字。本课要认的 10 个生字中,“色”是平舌音,“声”是翘 舌音;“近”是前鼻音,“听”是后鼻音,可以在对比读中重点正音。要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理解字义。(1)换一换。用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如: 无:“天”换笔画成“无”。
166 听、近:互换偏旁。色:“爸”换偏旁成“色”。
(2)偏旁归类。本课要认识的两个偏旁,斜刀头表示的意义学生不太熟悉,学生只要 能记住这个偏旁的名称即可。走之作意符,表达的意思多与走路或路有关。本课有 3 个带 走之的字:“远、近、还”,结合偏旁表达的意思,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这些字的含义。
(3)借助反义词,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如,“有—无、来—去、远—近。”(4)有的生字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可以用它们编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如: 生字
词语举例
句子举例
春天过去了,花儿还是那么鲜艳。这幅画的色彩非常明亮。还 色 还是 色彩
2.写字。
本课要写的 4 个字中,有 3 个独体字。这 3 个独体字都有一个纵向支撑的关键笔画竖 或竖钩。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这 3 个独体字的共同之处,领会支撑笔画的作用,然 后教师示范典型字,学生练写。
画,独体字。本课 4 个字书写要点:
水
第一笔竖钩写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撇不要写成两笔,而第三笔和第四笔 不能写成一笔。
去
画,合体字。
第三笔为长横,在横中线上;第四笔撇折,在田字格中间起笔。4 画,独体字。
不
第一笔横要长;第三笔竖从撇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上起笔;长 点收尾。画,独体字。
字形左右对称,竖要写在竖中线上。两横之间的距离要适中,不要过远或 过近。来
第五单元 167 本课要写的字,可以组成新的常用词,如“水手、口水、雨水、上去、上来”等,学 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这首古诗,画中景物与生活实景不同,可以和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景物进行对比,在比 较中了解画中景物的特点,感受古诗的趣味性。
1.朗读指导。古诗的朗读要注意掌握好停顿,读出韵味。此外,画中描述的景物与生活实景有差
异,朗读时,可将差异之处适当体现在重音上,以凸显是一幅“画”的特点。朗读形式要多样,可以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还可以教师引读,如,“远看——,近听——,春去——,人来——”。
学生在熟读成诵后,可让学生介绍自己记忆、背诵古诗的方法,如,抓住“山、水、花、鸟”4 个字来背诵,抓住“远”和“近”、“去”和“来”两组意思相反的词来背诵。
2.理解运用。采用对比,理解谜底“画”。在学生熟读诗句的基础上,找找圈圈诗中描写了哪些景
物,再启发学生根据回忆,说说自己见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然后读课文,找出诗
中景物与现实情景的不同之处,最后说一说为什么这首谜 语诗的谜底是画。
通过想象、表演、朗读等形式,感悟诗意。在学生反 复朗读后,启发他们展开想象,根据个人对诗句的感受配 上动作来朗读表演。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 耳倾听的动作;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
熟字组成的反义词:
大—小、上—下 多—少、里—外 东—西、南—北
课文中有几对反义词,可以指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 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理解它们的意思。
(1)“来─去”。演一演:小鸟飞来,小鸟飞去。(2)“远─近”。说一说:小丽离我近,小冬离我远。(3)“有—无”。做一做:一只手里拿东西,另一只手不拿东西。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字归类等方法,认识 10 个生字和 2 个偏旁,会写“来、去”2 个生字。
168 2.朗读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
3.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有—无”“远—近”“来—去”3 组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再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出示课文,教师范读。让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3.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正音,感知课文
1.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在插图的 相应位置出示 “山、水、花、鸟”4 个字。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 来认一认。3.引导学生看插图,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4.同桌互读诗句。相互指出不正确的读音,互相教一教,读一读。5.指名分行读,其余同学反馈评价,有错及时纠正。男 女生赛读,全班齐读。
三、认读生字,指导朗读 1.指导学 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1)出示:远、近、还。请学生带读这 3 个字。引导学生 寻找这 3 个字的相同点。认识偏旁走之。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一 记这 3 个字。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远、近”。引导学生观察后说一 说:在教室里,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远?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远?
(3)出示本课其余生字。提问:还有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 的 方法来记?
2.指导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识字。出示:米—来、无—天、爸—色、近—听,指导学生找找
通过画和文的 结合,帮助学生提 取诗中的信息。
通过这一环节,使教师了解学生生 字的认识情况,找 准不认识的、读不 准的生字,教学时 可有针对性地突出 重点。
采用多种方法 帮助学生识记、巩固 生字,增强生字识记 的效果。体现了“一 字带一串”和“同一 个字可以用多种方 法来识记”的思想。
第五单元 169 每组字的不同,在反馈的过程中认识斜刀头。
3.指导学生用反义词来识字。
(1)出示:远、无、来。让请学生说说和这些字意思相反 的 字。
(2)课间操“说反话”。4.复习巩固。
(1)在新语言情境中认字。学生认读:“远山、白色、远近、听说、无声、还是、还有、走来、走去。”
(2)发给学生字形相近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3)发给学生意思相反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5.出示没有拼音的课文,学生齐读。
四、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1.学生观察范字“水、去”,注意田字格里的关键笔画。2.教师示范“水、去”,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3.学生书写,写完一个反馈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再书写,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争取一个比一个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10 个生字和 2 个偏旁,会写“来、不”。
2.展开想象,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知道这是一幅山水画。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请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运用“摘果子”游戏,认读由生字组成的新词。3.全班齐读古诗,男女生赛读。
二、朗读诗句,领会诗意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在大自然里看到的景色
是怎样的,感受大自然的美。
2.学生读课文。提问: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幅 画?引导学生找出画中的景物与生活中看到的情景有什么
170
写字指导不仅 要看教师范写,还 要看是如何对学生 写的字进行反馈的。要引导学生对照自 己写的字,找到改 进的方向。
这一环节采用 画中景物和生活中的景物相对比的方法,感受其中的差异性,突破学生认知上的难点,帮助他们感悟画 的特点,领悟诗句和 画之间的关系。
不同。
3.师生交流:大自然中,远看山是没有明亮的颜色的,近听水是有声音的,春天过去了,花儿也就谢了,人走过来,鸟儿会惊吓得飞走。但画中,远看山还是有明亮的颜色,近听 水却没有流动的声音,春天过去了花儿不会凋谢,人走来鸟儿 也不会惊吓得飞走。
根据交流情况,可以相机改写诗句,与《画》形成对比,帮助学生感悟画的特点。
《画》中描述: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生活所见: 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4.熟读成诵。
(1)采用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2)老师指画中内容,学生读出相应的诗句。(3)熟读成诵。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
来背诵。
三、教师示范,学生练写
1.学生观察范字“来、不”,注意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2.教师示范“来、不”,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3.学生书写。写完一个反馈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再书写,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
四、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让学生读一读下面两首歌谣,猜猜是什么,根据谜面说说
理由。
头戴小红帽,千条线,身穿大白袍。万条线,走路摇摇摆。(鹅)
落在水里看不见。(雨)
第三篇: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画》教案
6画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辶、”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意思相反的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3.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学习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辶、”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意思相反的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学习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过程
一、借助谜语,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已背过不少儿歌,现在我们一起背诵其中的一首(课件:出示谜语)《我会猜》)“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生说“手”)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谜语诗,看看谁能猜出来是什么。(课件出示)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观察这幅美丽的山水画,你来看一看都有什么?这些景你觉得美吗?美丽的景色就像画一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画》,这篇课文中也有山,有水,有花,有鸟,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篇课文是怎么描写的。
(引导学生从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三、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一)自学生字。(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诗中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二)检查识字。1.课件出示课文,用红色标出生字。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
(2)教师加上拼音后指名学生领读,要求大声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3)开火车、齐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
(4)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以抢读方式检验学生掌握程度。3.交流识字方法(学生说,老师总结)。4.再用生字口头组词。
四、精讲点拨,理解诗意
1.指名读诗,把字音读准确。
2.学习质疑。(我们把诗读正确了,诗中有什么地方你还不懂的吗?)如:为什么山远看还能看得清楚颜色?为什么近着听,却听不到水的声音?为什么春天去了,花没有谢掉?为什么人来了,鸟不惊?等。你喜欢把哪句诗讲给大家听?
3.根据学生的提问,观看屏幕,理解诗意。
A.“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为什么山远看还能看得清楚颜色?(画上的山)用你的声音读出远山的美来。引读“远看——”
B.“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为什么你要这么读?谁也想来读?
C.“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人在画外看,却如画中游。谁能把这一行读好呢?
D.“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5.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出示古诗,注意停顿,不要唱)6.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7.找反义词。
师:同学们背得真好!在这篇课文中还藏着一些相反意思的生字朋友呢,你能帮忙找出来吗?请同学们再次去读课文,用圆圈把它们画出来。远—近有—无 来—去
8、反义词拓展
左—右 高—矮 来—去 哭—笑 白—黑 早—晚
四、书写生字,课外延伸。1.指导书写“水、去、来、不”。
(1)呈现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2)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
(3)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再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4)班级展示。
五、课堂小结
师总结: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一首谜语,谜底是画(学生齐答)。孩子们,你们喜欢玩猜谜游戏吗?下面我出示谜语,你来猜一猜谜底是什么。(出示课件)头戴小红帽,身穿大白袍。走路摇摇摆,游泳稳又快。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
板书设计
画
远 看 山 有 色,山近听 水 无 声。水 春 去 花 还 在,花 人 来 鸟 不 惊。鸟
作业设计
1.熟背课文《画》。
2.练习册语文《新课堂》完成。
教学反思
第四篇:2018年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学设计
2018年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学设计
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字归类等方法,认识0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水、去”2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
3、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有一无”“远一近”“来一去”3组反义词。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再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出示课文,教师范读。让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
3、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正音,感知课文 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在插图的相应位置出示“山、水、花、鸟”4个字。
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来认一认。
3、引导学生看插图,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4、同桌互读诗句。相互指出不正确的读音,互相教一教,读一读。
5。指名分行读,其余同学反馈评价,有错及时纠正。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
三、认读生字,指导朗读
1、指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1)出示:远、近、还。请学生带读这3个字。引导学生寻找这3个字的相同点。认识偏旁走之。用加一加的方法记记这3个字。(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远、近”。引导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在教室里,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远?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远?
(3)出示本课其余生字。提间:还有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
2、指导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识字。
出示:米一来、无一天、爸一色、近一听,指导学生找找每组字的不同,在反馈的过程中认识斜刀头。
3、指导学生用反义词来识字。
(1)出示:远、无、来。让请学生说说和这些字意思相反的字。(2)课间操“说反话”。
4、复习巩固。
(1)在新语言情境中认字。学生认读:“远山、白色、远近、听说、无声、还是、还有、走来、走去。”
(2)发给学生字形相近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3)发给学生意思相反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
5、出示没有拼音的课文,学生齐读。
四、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1、学生观察范字“水、去”,注意田字格里的关键笔画。
2、教师示范“水、去”,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3、学生书写,写完一个反馈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再书写,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争取一个比一个好。
第五篇:(部编)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
《画》教学设计
学校:南村镇梅江小学 班级:一年2班 教师:邬嘉励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字归类等方法,认识10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四个字。认识“辶、”两个偏旁。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远—近”、“有—无”、“来—去”3组反义词。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观察插图和学习课文,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三、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再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谜底“雪”)空山之中一亩田。(谜底:画)
2.教师再请学生猜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谜底“画”)3.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导语:刚才我们猜的谜语,就是一位古代诗人以画作为谜底写的一首诗。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正音,感知课文
1.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在插图的相应位置出示“山”、“水”、“花”、“鸟”4个字。
2.引导学生看插图,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看课文插图读古诗,想一想,每一行诗句主要说画了什么? 教师总结:山、水、花、鸟。
请学生在古诗中找到这四个字并圈起来。3.多形式朗读,了解诗意:
男女赛读,小组读,同桌互读诗句,相互指出不正确的读音。(1)想象画面,了解第一、二行诗句的意思。一边看图想象画面,一边读第一、二行诗句。读后说一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学生交流“山”和“水”的样子。
远远望去,一座座青山连绵起伏,一股清泉从山间流过。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行诗句。
请同学们把耳朵贴近书上的插图听一听,是否能听到流水的声音,感受画中的水像真的一样。(2)联系生活,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齐读第三行诗句,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春天的花是什么样的,课文里是怎么说的。感受画上的花不论春秋冬夏,始终盛开。
指名读第四行诗句,说一说生活中的小鸟在树枝上休息,要是有人来到它的面前,小鸟会怎样。感受画中的小鸟不怕人。
(3)朗读并且背诵古诗。
根据提示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按照“山、水、花、鸟”的顺序背诵古诗。
(三)认读生字,指导朗读 1.指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1)课件出示:“远、近、还”,引导学生寻找这3个字的相同点,认识“辶”。再用加一加的方法记这3个字。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远—近”。
引导学生观察后说说:在教室里,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远?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远?
(3)出示其余本课生字,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2.指导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识字。
出示:米—来、无—天、爸—色、近—听,指导学生找找每组字的不同。3.指导学生用反义词来识字。
(1)出示:远、无、来。让学生说说和这些字意思相反的字。(2)课件操:“说反话”。
4、复习巩固
(1)在语言情境中认字,学生认读:远山、白色、远近、听说、无声、还是、还有、走来、走去。
(2)出示字形相近的字,引导学生认读。(3)出示意思相反的字,引导学生认读。
5、出示没有拼音的课文,学生齐读。
(四)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1、学生观察范字“水、去、来、不”,注意田字格的关键笔画。
2、教师示范“水、去、来、不”,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3、学生分别用“水、去、来、不”组词。
4、学生书写,写完反馈点评。
(五)课外延伸 朗读、背诵谜语诗。《雨》
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里看不见。
《兔子》
耳朵长,尾巴小。三瓣嘴,胡子翘。一动一动总在笑。
★识字游戏
游戏一:找朋友游戏。目的:巩固11个生字的认记,复习课文中出现的几组反义词。准备:生字卡片,音节卡片。
方法1:学生齐唱《找朋友》歌;老师把生字卡片与音节卡片随意发给小朋友;拿到卡片的学生出来边唱边跳,伴着歌声,拿着生字卡片或拼音卡片的同学跳到一起;大家齐读生字,并组词。
方法2:老师出示卡片“远、近”,说“你发现了什么?”请学生探究这一组词语的特点,然后把生字卡片“远、近、有、无、来、去、早、晚、高、低、黑、白、笑、哭”等发给学生,请他们继续做找朋友(找反义词)的游戏。
游戏二:敲敲门,认一认。
目的:巩固本课“色、听、声、春、还、人、惊”等生字的认记。
准备:教师事先在小黑板上画好房屋,用纸剪几扇小门贴在房子上,门后写要认的生字;若干小红星。方法:
先请一位学生上前开门认生字。生齐(做敲门动作):“咚咚咚,咚咚咚,里面是个啥?”生1(打开一扇门)答:“里面是个‘色’。”全体同学齐读:“‘色’,‘色’,‘颜色’的‘色’!”(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不给生字组词。)
学生认完所有的生字,奖给他1颗小红星,然后换一个学生继续游戏,但开门的顺序必须与前面的同学不一样。
★阅读游戏
游戏:小组朗读对抗赛。目的:提高朗读能力。准备:初读课文。
方法:老师把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队,两队同学相向而坐,形成两军对垒的阵势。活动开始,先由甲队第一名队员和队长打招呼,然后站起来:“我请乙队×××来对答!”乙队被叫到的同学则与他进行接读比赛。再由乙队的第一名队员和队长打招呼,站起来:“我来挑战甲队的×××同学。”甲队被叫到的同学同他进行接读比赛。如此按顺序进行游戏。挑战成功的小组(出错较少的小组)获得“勇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