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沂蒙山区社会实践
姓名:XX 院系:XXXXXXX 学号XXXXXXXXXXXXX
暑 期 社 会 实 践
XXXXX社会实践队
XX年XX月XX
一、社会实践的目的和意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大学经历两年独立的生活,我已经深刻的领会到古人这句话的含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学习态度,这也是以一种生活态度。
社会实践是大学学习必修的一门课程,同样也是进入社会,了解社会的一条捷径。因此在今年7月份我组建并参加了“言文行远”社会实践小组,赴临沂蒙阴垛庄县进行名为“追寻红色足迹”的社会实践,寓意着“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之意,即有言有行,以理论指导行动,以行动践行理论,如此这般才能行的更远。
此次的社会实践,其实也是对个人的一种历练,居于广厦之下不知陋屋之苦,避于温室之中,无风无浪,必经不起风雨的洗礼通过此次实践走出父母的庇荫之树,走出学校的围栏,运用自己的力量与智慧,解决踏出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同时,此次社会实践也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考验,也是为人处世必修的一门课程,如何协调好各个队员之间的关系,共同解决好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也是一种自我的历练。
同时,此次“追寻英雄足迹,发扬红色精神”的红色之旅,深入了解当年孟良崮战役时期,我解放军与国民党74师进行的斗智斗勇的斡旋,深入了解在那艰苦的年代中那些革命前辈们永不言弃,奋死杀敌的勇气和决心,深入了解那战火硝烟中的军民鱼水情,学会感恩,懂得感恩,珍惜现今的幸福生活。
二、社会实践的内容 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第整编74师被完全消灭。这一战役,开创了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沂蒙山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著名的战场,影响着一个民族的命运。1947年,我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国民党整编74师,一举扭转华东战局。红嫂乳汁救伤员、沂蒙六姐妹英勇支前的故事感人至深。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和建设时期,在这块热土上逐渐形成了“爱当爱军,开阔进取,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激励一代代的沂蒙人勇于创新,不断进取。我们此次的实践活动就在沂蒙山区参观革命遗址,拜访支前英雄,并做了有关调查,寻觅着沂蒙精神的足迹。
“71年前,八路军115师从延安挥师挺近山东,创建了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从此,八百里沂蒙红旗漫卷,红星闪耀,成为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这里战斗过。解放战争时期,沂蒙山根据地420万人中,有120多万群众参军支前10万革命先烈的热血洒在这片土地上。车轮滚滚的支前队伍在这里走过,送子送郎参军的场面感动过千万人,红嫂乳汁救伤员的故事流传到今天„„”
2.1大崮顶 7月31日,8点,我们从衡山后村出发,在崎岖小路中跋涉,几次迷路,也几次迷惘,我们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终于在出发两小时后会师大崮顶。
图一 崎岖的山路
在大崮顶我们偶遇类延成主任,类主任常年从事沂蒙地区红嫂资料的收集工作,并负责《悲情张灵甫》、《红嫂》等多部书籍的编纂工作,他讲述其当年战争的激烈情况,动情出慷慨激昂,好似指点江山,气吞如虎。登顶眺望远方,“一览众山小”以不足以形容当时的气魄与豪迈,是“屈指行程二万”艰难跋涉后的豪迈和成就感。
纪念碑碑高30米,由三块状如刺刀的灰色花岗石筑成,象征着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的武装力量体制。底座为边长20米、高1.6米的正三棱体,组成一个枪托,象征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枪托的周围是红色围墙,象征着高山下的花环。纪念碑的上下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象征着军民团结必胜,人民战争必胜。碑中部正面镌刻着胡耀邦同志亲笔题写的“孟良崮战役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碑东面镌刻着陈毅元帅《蒋军必败》诗词和粟裕将军的题词,碑西面镌刻着刘少奇、朱德、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
看到大崮顶高高耸立的孟良崮英雄纪念碑,不觉肃然起敬,是对革命先辈的缅怀,也是对先辈不惧生死,舍我其谁,大义凛然之气的敬佩。
图二 英雄孟良崮
从顶峰拾阶而下,沿途依稀可见当年战争留下的痕迹,炮轰石,弹痕石,微微可见的弹痕历经岁月沧桑凝汇成一把刻刀,可在我的心中,当时的战争之惨烈由此可见。
2.2孟良崮烈士陵园
8月1日,我们前往孟良崮烈士陵园,去祭奠那些为隔了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前辈们。
图三 孟良崮烈士陵园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位于孟良崮烈士陵园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8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40平方米。馆内共分5个展厅,分别为门厅、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和双拥厅。门厅正面是中共中央三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题词和孟良崮战役大型沙盘。战役厅以时间先后为序,展示了战役经过及华东野战军战斗序列表和参战部队的进攻、阻援情况;支前厅展示了沂蒙人民踊跃支前的情况;英烈厅展示了部分英模人物、战斗英雄的事迹情况;双拥厅介绍了蒙阴县走出山门,开展异地拥军,获得全国拥军优属模范县的情况。
纪念馆前面是陈毅元帅、粟裕将军侍马而立的大型花岗石塑雕,雕像高7.75米,其中底座高2.75米。红色花岗石上镌刻着陈毅元帅的《孟良崮战役》长诗,两位将帅雕像栩栩如生,再现了当年作为孟良崮战役主要指挥者的光辉形象。
图四 向英雄致敬
纪念馆后面是烈士墓地。墓地正中是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我们以深深鞠躬来表达我们对其的敬意,虽然如此浅浅的一弯并不能表示出我们心中的千言万语,但在此刻鞠躬是表达我们心中的感激与崇敬之情的唯一方式。其后是烈士英名塔,塔身镌刻着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2,800多名烈士的姓名,墓区内掩埋着2,800多名烈士的遗骨。站在塔顶,孟良崮风景区景色一览无余千里璧树接天,万顷梯田相连,蓝色与绿色将整个山脉村落围绕,孟良风光尽收塔顶。
2.3垛庄镇镇政府和敬老院
8月2日上午我们前往垛庄镇镇政府,去了解当地政府对当年参见过的孟良崮战役的革命前辈们的优待政策和他们现如今的生活状况,以及当地对于红色革命、沂蒙精神的重视程度。
在镇政府办公室,公书记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讲述了当时孟良崮战役的激烈状况,同时也强调了在一个“村村有红嫂,乡乡有烈士”的黄土地上,和一个军民鱼水亲如一家的政党战斗,这场战争是注定要失败的,沂蒙人民是用乳汁和血铸造出孟良崮的铁壁长城,用生命捍卫着自己的家园,是那些豺狼虎豹永世不可逾越的鸿沟。
图五 与公书记留影
此外,公书记还向我们讲述了近几年国家和政府对待革命先辈们的优待政策,每年都会有固定的抚恤金发放到曾经为新中国的成立而奋不顾身奋勇杀敌的革命军人手中,让他们颐养天年,再为国家操劳一辈子之后能有个好的归宿,能安享晚年。现如今,国家极大地重视红色革命区的发展情况,再沂蒙山区建立起多家大型企业,辅佐沂蒙红色革命老区,使它们在战争年代能将红色精神发扬光大,同时在这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中依旧能将沂蒙革命老区的红色精神渲染成时代最耀眼的旗帜。
同日下午,我们前往垛庄镇敬老院,在敬老院我们遇见了刘院长。刘院长曾为革命军人,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战争几十场,退伍后曾担任过村支书,如今在敬老院担任院长一职。他向我们讲述了耳熟能详的红嫂救伤员和沂蒙六姐妹的故事,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当年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决策的重大失误以及我军取胜的几个因素。刘院长激情的讲说将我们拉回了那个战火纷飞,军民情深的年代,我们都被那些感人的故事所打动,静听那段动人的历史。
图六 前往敬老院
时光荏苒,在沂蒙地区的“追寻英雄足迹,发扬红色精神”的社会实践即将结束,我无法说圆满的完成,因为每个人心中都各有所思,或许是一种莫名的遗憾,或许说是一种对革命老区的情怀,或许是一种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或许是我们心中一生都无法忘记的财富,或许正是因为有这种思想氤氲在我们心中,才显示出此次社会实践的珍贵,留一份感情洒在沂蒙,归与青山,永生铭刻。
三、社会实践的总结和体会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也是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已在我校蔚然成风。
学校是一个小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在此次名“追寻英雄足迹,发扬红色精神”的社会实践中,就我个人而言,增长了自己的见识,学习到许多之前未曾了解的事情,同时也对红色革命有了更为深刻认识,以下是我在此次社会实践中的认识:
3.1 团队精神
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未知的困难与挑战,只有我们相互团结,相互帮助,团结一心,相互鼓励,在挫折中奋起,共同迎接挑战,才能取得成功。因此,每一个队员都应有团队精神,可以说此次的实践能成功结束,与我们互帮互助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3.2 坚持与忍耐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此次沂蒙红色之旅是对我们精神和体能的考验,炎炎烈日,艰难的爬山,几度迷惘,不知该去向何方,如若不是队员间的相互鼓励,如若不是心中都有着一个登顶信念,我不知我们是否能成功。也许坚持一下梦想就在前方某个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之处,也许下一个峰回路转之地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桃花源。
坚持,本身就是一种信仰。
3.3 沂蒙红色精神经久不衰
为期三天的沂蒙红色社会实践,经过几天的参观和走访,我们了解到许多在孟良崮战役乃至整个沂蒙山区战争中那些感人的革命故事。现如今诸如此类的故事已经被编撰成书籍或者拍摄成电影,并获得读者和观众的热烈反应,由此可见,红色革命精神尚未蒙尘,她依然如一颗红星般照亮着这个时代,一如在硝烟战火年间的那般闪耀,她是岁月这把沧桑的刻刀无法磨灭的经典,是每个时代都应信奉和敬仰的理念,她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乃至整个国家在任何时期都应奉为主流的红色文化,她不会被取代,不会被篡改,她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一个国家的立邦之本,她是即使历经千秋万代也会熠熠生辉的中华民族之骄傲!
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觅真知。
此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完成,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也让我们参与的每个人都有了很大的收获,沂蒙精神的概念在我们心中进一步的充实,是的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乡和人民。“爱党爱军,开阔进取,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真是我们的那个时代大学生所要发扬和继承的,我们要把这一优良传统带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了解沂蒙,去追寻沂蒙的红色足迹,去探索和学习英雄们艰苦卓绝的精神。
参考文献:
《山东抗日战争纪实》 崔维志 唐秀娥 新华出版社 《山东解放战争纪实》 崔维志 唐秀娥 《沂蒙精神润新城》 北京旅游网
《学习英雄事迹 弘扬沂蒙精神》 山青先锋网
第二篇:沂蒙山区社会实践
一、社会实践的目的和意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大学经历两年独立的生活,我已经深刻的领会到古人这句话的含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学习态度,这也是以一种生活态度。
社会实践是大学学习必修的一门课程,同样也是进入社会,了解社会的一条捷径。因此在今年7月份我组建并参加了“言文行远”社会实践小组,赴临沂蒙阴垛庄县进行名为“追寻红色足迹”的社会实践,寓意着“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之意,即有言有行,以理论指导行动,以行动践行理论,如此这般才能行的更远。
此次的社会实践,其实也是对个人的一种历练,居于广厦之下不知陋屋之苦,避于温室之中,无风无浪,必经不起风雨的洗礼通过此次实践走出父母的庇荫之树,走出学校的围栏,运用自己的力量与智慧,解决踏出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同时,此次社会实践也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考验,也是为人处世必修的一门课程,如何协调好各个队员之间的关系,共同解决好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也是一种自我的历练。
同时,此次“追寻英雄足迹,发扬红色精神”的红色之旅,深入了解当年孟良崮战役时期,我解放军与国民党74师进行的斗智斗勇的斡旋,深入了解在那艰苦的年代中那些革命前辈们永不言弃,奋死杀敌的勇气和决心,深入了解那战火硝烟中的军民鱼水情,学会感恩,懂得感恩,珍惜现今的幸福生活。
二、社会实践的内容 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第整编74师被完全消灭。这一战役,开创了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沂蒙山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著名的战场,影响着一个民族的命运。1947年,我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国民党整编74师,一举扭转华东战局。红嫂乳汁救伤员、沂蒙六姐妹英勇支前的故事感人至深。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和建设时期,在这块热土上逐渐形成了“爱当爱军,开阔进取,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激励一代代的沂蒙人勇于创新,不断进取。我们此次的实践活动就在沂蒙山区参观革命遗址,拜访支前英雄,并做了有关调查,寻觅着沂蒙精神的足迹。
“71年前,八路军115师从延安挥师挺近山东,创建了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从此,八百里沂蒙红旗漫卷,红星闪耀,成为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这里战斗过。解放战争时期,沂蒙山根据地420万人中,有120多万群众参军支前10万革命先烈的热血洒在这片土地上。车轮滚滚的支前队伍在这里走过,送子送郎参军的场面感动过千万人,红嫂乳汁救伤员的故事流传到今天„„”
8月10日,8点,我们从衡山后村出发,在崎岖小路中跋涉,终于在出发两小时后到达大崮顶。
纪念碑碑高
30米,由三块状如刺刀的灰色花岗石筑成,象征着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的武装力量体制。底座为边长20米、高1.6米的正三棱体,组成一个枪托,象征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枪托的周围是红色围墙,象征着高山下的花环。纪念碑的上下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象征着军民团结必胜,人民战争必胜。碑中部正面镌刻着胡耀邦同志亲笔题写的“孟良崮战役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碑东面镌刻着陈毅元帅《蒋军必败》诗词和粟裕将军的题词,碑西面镌刻着刘少奇、朱德、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
看到大崮顶高高耸立的孟良崮英雄纪念碑,不觉肃然起敬,是对革命先辈的缅怀,也是对先辈不惧生死,舍我其谁,大义凛然之气的敬佩。
从顶峰拾阶而下,沿途依稀可见当年战争留下的痕迹,炮轰石,弹痕石,微微可见的弹痕历经岁月沧桑凝汇成一把刻刀,可在我的心中,当时的战争之惨烈由此可见。
接着,我们前往孟良崮烈士陵园,去祭奠那些为隔了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前辈们。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位于孟良崮烈士陵园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8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40平方米。馆内共分5个展厅,分别为门厅、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和双拥厅。门厅正面是中共中央三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题词和孟良崮战役大型沙盘。战役厅以时间先后为序,展示了战役经过及华东野战军战斗序列表和参战部队的进攻、阻援情况;支前厅展示了沂蒙人民踊跃支前的情况;英烈厅展示了部分英模人物、战斗英雄的事迹情况;双拥厅介绍了蒙阴县走出山门,开展异地拥军,获得全国拥军优属模范县的情况。
纪念馆前面是陈毅元帅、粟裕将军侍马而立的大型花岗石塑雕,雕像高7.75米,其中底座高2.75米。红色花岗石上镌刻着陈毅元帅的《孟良崮战役》长诗,两位将帅雕像栩栩如生,再现了当年作为孟良崮战役主要指挥者的光辉形象。
纪念馆后面是烈士墓地。墓地正中是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我们以深深鞠躬来表达我们对其的敬意,虽然如此浅浅的一弯并不能表示出我们心中的千言万语,但在此刻鞠躬是表达我们心中的感激与崇敬之情的唯一方式。其后是烈士英名塔,塔身镌刻着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2,800多名烈士的姓名,墓区内掩埋着2,800多名烈士的遗骨。站在塔顶,孟良崮风景区景色一览无余千里璧树接天,万顷梯田相连,蓝色与绿色将整个山脉村落围绕,孟良风光尽收塔顶。
接下来我又来到了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的红嫂纪念馆。馆内真实再现了当年沂蒙人民真实生活场景及他们救助解放军战士、支援前线的革命英雄实际。有明德英用乳汁救活了一名八路军小战士,更有几十个红嫂为了让解放军快速过河用肩膀抗起一一个个木板组成的一座桥。无数的实际无不显示了深深的军民情。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共和国抛洒热血和生命的英雄。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在人民军队成长壮大史上,在我们胜利的旗帜上,镌刻着多少赤诚如红嫂、如“沂蒙六姐妹”般伟大中华女性的英名。
时光荏苒,在沂蒙地区的“追寻英雄足迹,发扬红色精神”的社会实践即将结束,我无法说圆满的完成,或许是一种莫名的遗憾,或许说是一种对革命老区的情怀,或许是一种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或许是我心中一生都无法忘记的财富,或许正是因为有这种思想氤氲在我心中,才显示出此次社会实践的珍贵,留一份感情洒在沂蒙,归与青山,永生铭刻。
社会实践的总结和体会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也是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已在我校蔚然成风。
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经过参观和走访,我们了解到许多在孟良崮战役乃至整个沂蒙山区战争中那些感人的革命故事。现如今诸如此类的故事已经被编撰成书籍或者拍摄成电影,并获得读者和观众的热烈反应,由此可见,红色革命精神尚未蒙尘,她依然如一颗红星般照亮着这个时代,一如在硝烟战火年间的那般闪耀,她是岁月这把沧桑的刻刀无法磨灭的经典,是每个时代都应信奉和敬仰的理念,她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乃至整个国家在任何时期都应奉为主流的红色文化,她不会被取代,不会被篡改,她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一个国家的立邦之本,她是即使历经千秋万代也会熠熠生辉的中华民族之骄傲!
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觅真知。
此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完成,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也让我们参与的每个人都有了很大的收获,沂蒙精神的概念在我们心中进一步的充实,是的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乡和人民。“爱党爱军,开阔进取,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真是我们的那个时代大学生所要发扬和继承的,我们要把这一优良传统带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了解沂蒙,去追寻沂蒙的红色足迹,去探索和学习英雄们艰苦卓绝的精神。
第三篇:沂蒙山区文化
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记者 高霞 徐蕾:今天,“魅力山东游——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走进沂蒙革命老区。临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走进这座城市,记者迎面感受到的是经过多年发展带来巨大的变化。下面,大众网记者带您走进一个勃勃生机,全面发展的新临沂。
?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素称沂蒙山区。1995年撤地设市,现辖3区9县,180个乡镇、办事处,1013万人口,总面积1.72万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耕地面积1000万亩。人口、面积各占全省的九分之一,是山东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新兴的工业、商贸、旅游城市。??? 临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四、五十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就在这里创造了远古文明。这里先后有3000多处文物古迹被发现,其中600多处被公布为国家、省、市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闻名中外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和汉代帛画就出土于临沂。洗砚池晋墓出土被列为200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临沂钟灵毓秀,地灵人杰,素有“鲁南古城秀,琅琊名士多”之美誉。春秋时期孔子的高足曾子,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况,东汉时期珠算发明家刘洪,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东晋书圣王羲之,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清代民族英雄左宝贵等,都出生或生活在这里。孔子七十二贤徒,临沂籍十三人;著名二十四孝,临沂占有七孝。
临沂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蒙山海拔1156米,是省内仅次于泰山的第二高峰,有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风光秀丽,被誉为“天然氧吧”和“养生长寿胜地”。沂河小埠东橡胶坝1135米,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沂河风景区被列为首批国家18个水利风景区之一,二期工程完成后可形成30平方公里水面,40公里水道和80公里滨河景观路。费县奇石千姿百态,园林石妙趣横生,堪称我国石林瑰宝。蒙山叠翠,沂水拖蓝,文峰山、苍山、马鬐山、72崮风光秀丽,沂水天然地下画廊、山东地下大峡谷洞奇水幽,沂蒙之春,草长莺飞,姹紫嫣红,千山万壑,繁花似锦;沂蒙金秋,硕果累累,稻谷飘香,风吹草低见牛羊。银雀山汉墓竹简,北寨汉画像石,王羲之故居,诸葛亮故里,孟良崮战役旧址、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映生辉,形成了以沂蒙好风光为主题的临沂旅游品牌。2004年,临沂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临沂物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和探明的矿产资源66种,其中非金属矿产45种。金刚石储量居全国第2位,闻名中外的“常林钻石”在这里发现,重达158.7860克拉,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大钻石。黄金储量居全省第3位。花岗石、石灰石、石膏、石英沙储量全省之最,被列为国家重要的建材工业基地。临沂水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境内有沂河、沭河、中运河、滨海四大水系,河流300多条,大中型水库36座,水资源总量达60亿立方米,总量及人均占有量居全省前列。临沂又是山东重要的粮食、油料、黄烟、蔬菜、果品、肉类、淡水养殖等生产基地,农产品产量、质量均居全省前列,大蒜、银杏、金银花、板栗、杞柳、苹果等特色产品名扬海内外,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
临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26年这里就建立了党组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我军先后在这里创建了滨海、鲁中、鲁南革命根据地。1938年,八路军一一五师挺进山东,随后一一五师、华东局和华东军区领导机关和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都驻在这里,是当时华东和山东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经在这里工作、战斗过。当时沂蒙山根据地人口420万人,有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0多万人拥军支前,可以说是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有10万多革命烈士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涌现出了闻名全国的“抗日楷模村”渊子崖、用乳汁救伤员的“红嫂”、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雄典型。新中国成立后,沂蒙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艰苦奋斗,向贫穷和愚昧宣战,涌现出了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等艰苦创业的先进典型,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批示表彰。“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改革开放以来,临沂人民继承革命传统,开拓奋进,改革开放,又涌现出了被江泽民同志称赞为“了不起”、“不简单”、“好样的”王廷江等大批全国闻名的改革开放典型。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沂蒙人民培育出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已成为临沂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推动临沂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由于受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临沂过去一度经济发展缓慢,到改革开放前,全地区13个县市中仍有7个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临沂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大力实施“农业稳市、工业强市、商贸富市、科教兴市”战略,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1995年,临沂在全国18个扶贫连片地区中,一举率先实现整体脱贫。在此基础上,临沂人民与时俱进,乘势而上,尤其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奋战三年过千亿,打好基础翻三番”和建设大临沂、新临沂的目标,全市上下聚精会神搞建设,齐心协力谋发展,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04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12亿元,同比增长17%,提前一年实现了“过千亿”的奋斗目标,并在全国老区中率先实现了人均GDP过万元。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69.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7.6亿元。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市委、市政府把“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化、标准化为重点,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单产363公斤,总产345.5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67.8亿元,增长8.3%。支农力度加大,千村帮扶和“百万农户致富工程”初见成效,地方各级财政支持三农资金达10亿元,增长58%;农业贷款余额达到164.7亿元,增加36.6亿元;通过降低农业税率3个百分点和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为农民减负4.26亿元,农民人均负担降至43元。落实粮食直补政策,补助粮农资金6302万元。有组织输出劳务18万人,全市在市外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达到131万人。累计投资25.4亿元,完成农村硬化道路1万多公里,居全省第一位,提前一年基本实现村村通。千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投资1.8亿元,解决了900多个村、70多万人饮水困难问题。积极实施了一批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和灌区改造续建工程,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增强。
工业经济突飞猛进,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市委、市政府制定和实施“工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坚持膨胀总量与提高素质并举,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工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提高。目前,全市拥有34个工业行业大类,形成了纺织、食品、机械、化工、建材、医药、发电等优势明显的支柱产业,新型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光机电一体化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2004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437.4亿元,增长18.4%。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增强。工业7大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0.7%;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23家,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12家,山东金锣集团成为我市第一家过百亿元的企业。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00家,过亿元的14家;实交税金过5000万元的企业达到11家。全市已拥有山东省名牌产品40个,中国名牌3个,全国驰名商标1个。园区建设得到加强,临沂经济开发区入园在建项目51个,完成投资17.8亿元;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累计完成投资达7.3亿元。
商贸业异军突起,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临沂商贸业异军突起,短短几年,崛起了一座商品批发城,如潮的人流物流,琳琅满目的商品,形成了苏鲁豫皖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南有义乌,北有临沂。在批发市场的带动下,全市各类市场发展到1002处,其中专业批发市场209处,形成了以临沂商贸城为龙头、以批发市场为骨干、专业综合相配套、批发零售相结合、功能完备、类型多样、辐射全国的商贸流通格局。2004年全市市场成交额达到616.7亿元,其中临沂批发城成交额近400亿元,连续10年居全省工业品批发市场首位,列全国工业品批发市场第二位。面对市场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临沂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批发市场进行改造和提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东西两大物流城,投资300亿,鲁信、立晨、澳龙、香江、香港华药等大型物流项目落户临沂。旅游业发展迅速,近年来,以蒙山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和以革命纪念地为主的红色旅游,吸引了海内外大批游客,2004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
“三个亮点”的培植取得新成效。对外经贸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5.8亿元,其中出口11.3亿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50亿元,其中外资4.9亿美元,连续三年实现翻番。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市个体工商户达到18.1万户,私营企业1.8万家;个体私营企业注册资金达到230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6.6%,利税占比71.1%。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双过百”的目标。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44.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5.9%。
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过去,沂蒙山区被称为“四塞之崮,舟车不通”,经过多年的发展,交通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在,形成了海上、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公路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汽车,通车里程达7833公里,其中,京沪和日东高速公路纵横穿越临沂,通车里程达282公里,居全省首位。胶新铁路纵贯南北,兖石铁路、坪岚铁路横穿东西。临沂海运优势明显,距岚山、日照、连云港三大港口均在100公里左右,距青岛港200公里,是黄海、东海结合部经济圈内最大的内陆“码头”。临沂飞机场为国家二级机场,已开通国内航线20多条,是鲁南地区最大的民航机场。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政通信业务总收入26.04亿元。全市固定和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41.6万门,固定电话用户219.1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60.22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70万户。城市面貌变化巨大。根据临沂历史、地理和经济文化特点,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把临沂城建设成鲁南苏北区域中心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山水生态城、现代商贸城的目标,实施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的“一创六建”工程。2003年到2004年,先后投资60多亿元,实施了一批重大城市建设项目,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临沂城的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多平方公里,人口100多万。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1996年在全国欠发达地区中率先实现“双基”达标。临沂大学建设进展较快,2004年已完成投资5.4亿元。全市各类学校6687所,在校学生173.61万人,普通高校在校学生3.2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71.26万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68.38万人。科技进步加快,全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56个,从事科研活动人员22.7万人。去年全市共争取和实施了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60 项,其中省以上科技攻关项目8项,火炬计划项目4项,星火计划项目6项,省技术创新基金项目4个。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31项,其中28项获省科技进步奖。受理申请专利754 项,授权专利395项。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各种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性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去年在省级及以上体育比赛中获得奖牌44枚,其中金牌20枚。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卫生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同时,通过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书圣文化节,开展弘扬沂蒙精神系列活动,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有力地推动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全面发展,为推动改革、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较好的社会环境。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79元,同比增长12.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158元,同比增长13.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976元。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加强,去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38.2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53.5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43.12万人。年末全市各类福利院拥有床位9617万张,建立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46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49个。全市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为了进一步提高临沂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大临沂、新临沂建设,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五个转变提升”的工作思路,即搞好现代物流城建设,努力把临沂打造成为横连全国、纵跨全球的国内国际物流中心,实现由传统商贸大市向现代物流强市的转变提升;以园区建设为依托,以“三个一批”为抓手,努力把临沂建设成为鲁南苏北制造业加工业基地,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提升;以招商引资为龙头,突出抓好“三个亮点”,实现由内向型经济大市向外向型经济强市的转变提升;以“一河五片”开发建设为重点,以新区建设为龙头,凸显临沂现代商贸城、山水生态城、历史文化名城三大特色,努力把临沂建设成为鲁南苏北最大的区域中心城市,同时实现由生态资源大市向生态园林城市的转变提升;在继续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实现由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的转变提升,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一个融现代商贸城、山水生态城、历史文化名城为一体的大临沂、新临沂将迅速崛起在沂蒙大地上。
第四篇:“沂蒙红嫂”是沂蒙山区妇女拥军支前的特殊群体,是中国妇女拥军模范的象征
“沂蒙红嫂”是沂蒙山区妇女拥军支前的特殊群体,是中国妇女拥军模范的象征。“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愿亲人,早日养好伤,为人民,求解放,重返前方”。这首歌真实地反映了沂蒙红嫂救护伤员,与子弟兵血乳交融的感人情景。沂蒙红嫂缝军衣,做军鞋,推米磨面烙煎饼;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冒着生命危险抚养革命后代。沂蒙红嫂用小米养育革命,用乳汁哺育伤员,培育了伟大的沂蒙精神,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奉献和牺牲。
导演管虎说:“我们力求用写实的手法恢复当年原貌,剧中角色的发梢,甚至手指甲里藏灰这些细节都要和当年一致。选演员时,我的首要标准就是本地人,而且还不能太漂亮,就是要给观众一种新鲜感。”
第五篇:社会实践
寒 假 社 会 实 践
12级工商管理类2班 杜梦雨
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一论断发展了党关于“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政策理念,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思想和行动指南,必将引领农业农村发展开创崭新局面。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不断实践中得出一条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经验,那就是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就农论农,解决农村问题必须要到城里找办法。这是从我国工农城乡关系演变历程中得出的宝贵经验。改革开放之前,城乡分治,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计划经济体制,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人民公社制度和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开放后,城乡分割逐步打破,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改革农产品购销制度,支持农村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农城乡逐步趋向协调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取消农业税,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实行农业生产补贴,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清除针对农民工的不合理政策和限制等等,工农城乡协调发展迈出重大步伐,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实惠最多。
但是,分析我国当前的发展现状,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比,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发展相比,与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相比,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还比较滞后,推动一体化发展的许多体制机制还不完善,还不能完全适应新阶段“三农”发展实际,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村内生动力不足,农村内生动力不足的核心是城乡二元体制阻碍了城乡生产要素的平等交换、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农村资源要素的市场化程度低,群众的承包地、群众的宅基地、群众的住房都不能和城市一样作为资源要素平等进入市场,不能够等价交换、自由流通。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围绕破解城乡二元体制,找准工作载体,构建起以城带乡的体制机制。
在新时期新阶段,在十八大提出的城乡发展一体化这个总指针指引下,必须要进一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更多从城乡布局、要素交换、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下大力气,建立起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充分发挥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持和带动作用,推动“四化”同步发展。发挥三个作用的关键是城镇化,是着眼农村、从农村切入的新型城镇化。通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县域城镇承接承载作用、新型农村社区战略基点作用的发挥,可以实现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有序流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和农村资源要素的市场化,农民可以就近自主创业就业、就地转换,可以拥有包括房屋产权在内的自有资产;可以促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通过三个作用的发挥,有效解决了以城带乡“谁去带”、“怎样带”,城乡要素如何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怎样均衡配置等问题,将极大地激活农村的发展活力,拓宽城乡发展空间,是破解城乡二元、城市内部二元“两个二元结构”和内需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要统筹考虑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我国人口众多,农民占大多数;城市发展快,农村欠发达。农民要进城,但不可能都进城,更不可能都进大城市。因此,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绝不能放松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一方面,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产业发展、就业吸纳和人口聚集能力。另一方面,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注意合理布局,尊重农民意愿,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保持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态环境。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要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关系。当前,农村资源过多地流向了城市,突出表现在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方面。为此,要尽快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合理补偿机制,进一步使要素向“三农”流动。在土地上,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对农民的征地补偿标准,提高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比重。在金融上,推进涉农金融产品、组织和服务创新,加大金融支农力度,继续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在劳动力上,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推进城乡劳动力同工同酬同保,并逐步实现同城同待遇,让农民外出务工能找到工作、拿到工资、劳动安全,工伤大病有保险、有地方住、子女能上学。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全面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由于历史欠账多,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城乡差别,农村落后,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落后。为此,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框架,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推动城市优质资源向农村延伸,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和保障水平,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任务已经明确,目标更加清晰。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是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必须始终遵循的思想指针和行动指南。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入推进城乡联动改革,加快推进城乡互动协调发展,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