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能力训练,培养数学思维
论文摘要
本文针对进城务工子女数学基础薄弱、两极分化严重、逻辑思维能力弱、理解能力差等特点,客观分析数学教学面临的“难以兼顾全面教学,难以贯彻新课标要求,难以贯彻数学思想,难以提高数学表达能力”等矛盾及成因,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强化能力训练,提高数学思维,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入手,采取分层次教学、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强化思维训练和渗透数学思想等教学对策的论述,以期探讨解决进城务工子女初中数学教学问题,供同行参考。
主题词:教育
教学
农民工 对策研究
强化能力训练 培养数学思维
――浅析进城务工子女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
进城务工子女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个群体在不断地壮大,而且越来越影响着城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进城务工子女来说,由于数学基础相对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欠佳,思维理解能力弱,加之家庭和社会等因素影响,其数学教学问题已经日渐显现,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将面临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进城务工子女的数学教学,已经成为数学教学工作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需要认真探讨解决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进城务工子女数学学习的基本特点
(一)数学基础薄弱,两极分化严重。进城务工子女都来自农村,农村教育条件、师资力量等不足,学生受教育的程度相对较弱,数学基础薄弱。进城后,学习成绩差的,如果不努力学习,很容易成为学校的特差生;学习成绩中等的,由于新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要求不同,短时间也难以适应教学要求,一旦不能迅速跟上,学习成绩就会下滑,进入差生序列;成绩较好的,基本上都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引导得当就会在进城务工子女中遥遥领2 先,成为班上或学校的学习“尖子”。据统计,蜀都中学初三年级(2007级)数学科中,120分以上占20%;90分以下的占46%,其中8-30分的学生占4%,两极分化十分突出。
(二)数学思维能力弱,拓展难度较大。农村学校教学要求相对较低,一方面采用的教材版本较易,另一方面对思维能力训练较少,以至于加深教学内容的时候,学生明显感觉吃不消,尤其是对几何问题,部分学生的空间抽象思维能力不足,短时间内不易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更难以拓展思维。
(三)学习积极性低,厌学情绪突出。普遍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作业普遍存在马马虎虎、拖拖拉拉的现象,对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教师催得紧,学生抄得快。以致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学生,由于抄别人作业,课堂上没有弄懂的知识始终没有机会去弄懂,课堂上学到手的知识因为没有及时巩固也很快忘掉了,最后造成成绩普遍较差。
(四)自信心不足,竞争意识缺乏。进城务工子女大多感觉没有自己的位置,不如别人,心理失去平衡,心态消极,学习和品行等各方面受到挫伤,产生恶性循环。有的在课堂上精神不振,神情呆滞,上课经常睡觉、讲话、看课外书,破坏课堂纪律,不交作业;有的在家从不做作业,不看书,不是玩就是看电视,整日无所事事,稍有疏于引导和教育,将最终导致品学兼差。
二、进城务工子女数学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难以兼顾全面教学。进城务工子女的学习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升学型,希望学好知识升入高级学校,这些学生的家长出发点就要求较高,多有恨铁不成钢之感,家长、学生的动力都容易被调动。另一类属过渡型,不强求能否学到知识、能否升学,这些学生的家长要求不会太高,学生自我约束不严,靠老师拖着走。此外多数为混日子,这些学生的家长多为单亲家庭,基本上不管学生的学习,甚至出发点就因为难“管”而将学生“交”到学校约束,学生经常违纪,难于管理。正由于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尽相同,对教学的需求增加,老师必须同时考虑各类学生的发展,在学生分层现象较为突出的情况下,授课时在 “知识面”和拓展“深度”上不易平衡把握。
(二)难以贯彻新课标要求。进城务工子女多数学基础较差,差异较大,教学工作也面临诸多新困难。一是新课标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矛盾。部分学生习惯于以机械记忆为主,在思维上以直观形象为主,习惯直观形象教学方法,讲解多次,详尽细致,由于初中学科增加和学习内容抽象、课堂知识容量增大、教学进度较快等因素,部分学生难以适应,给教学工作带来新的压力。二是新课标教学管理更难。一些学生已经习惯于“蹲班管理法”,对老师“带着走”式的管理,失去依靠而无所适从,教学管理较难。三是新课标学习方法难以得到贯彻。小学课程少,内容少,中学课程多,难度大,多数情况都要求学生自学,部分学生难以调整4 适应,特别是实施新课标教学要求以后,数学知识的传授更加灵活,学生自主思维更为突出,还增加大量的动手问题,难以实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三)难以贯彻数学思想。数学是一门严密的学科,需要贯彻一种思想。由于进城务工子女基础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往往难于理解,更不能灵活使用数学思想去思考、解决问题。如:已知一条直线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与这个圆的半径相等,问这条直线与圆的关系是什么?对此问题,部分学生无法理解题意,也不能使用数学思想去分析理解,以致无从着手解答。再如,已知一个圆内两条弦的长度,且两条弦互相平行,求这两条弦的距离?部分学生仍然无法用数学分类思想去解答,得出的答案往往仅有一个。至于像:点到直线的距离、两点间的距离问题,学生通常都会误解为是“点到直线的垂线段”、“两点间的线段”,而忽视了“线段”和“线段的长度”间的区别……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贯穿着数学思想,进城务工子女通常不能接受,更难以拓展思维。
(四)难以提高数学表达能力。由于学习习惯的原因,进城务工子女经常上课不听讲,作业也成了老大难问题。部分学生不能正确使用数学表达方式来解答问题,特别突出地表现在几何上,通常不能用简洁的表达式来表述解题步骤;有的学生数学表达思路不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尤其是利用利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来表示时,部分经常犯难。如,学习函数的性质时,学生对自变量的表达时常会错,对图象经过的象限更难于表示。
三、教学实践与对策
(一)增强教学艺术,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方面,让教学生动、有趣。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差生的学习情绪,差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另一方面,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等多种教学和手段。如在学习“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一平行公理时,教师和学生一起画图、试验,让学生归纳出公理后,教师进行补充归纳,这样让学生对此公理中的“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专业化用语亲身感受一下,领会其意义。
(二)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是降低教学难度。教学的起点必须低,应以加强数的计算为起点,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例如,“正数与负数”、“直角三角形”、“因式分解”等内容,按教材中引入法为起点。在“同类项”教学中,将原教材中的同类项概念,分成二个步骤进行教学:先讨论“所含的字母”完全相同,再研究相同的字母的指数相同,从而降低了起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这一知识。二是注重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多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如:在“无理方程”的教学中,归纳出解法:去分母法、换元法;对于换元法给予归纳出两种常见的题型:平方型、倒数型。又如,“三线八角”图形较于复杂,学生不易找6 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可以总结出同位角找字母“F”,内错角找字母“N”,同旁内角找字母“[”等。三是强化习题练习。教学中可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四是促进信息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体、个别相结合,将问题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反馈、矫正和强化,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调整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
(三)实施分层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针对进城务工子女的差异性大的特点,实施分类指导,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教师压缩课堂讲课时间,一般不得超过30分钟。学生预习、自习、互学为主,教师引领、辅导、释疑、解惑为辅的教学方法,课堂练习要分三个层次,让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胃口”的练习。根据不同次学生的文化基础条件,可采取“抓中间,促两头”的方式,分类指导学生学习。一是要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加深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的完整、完美。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课外开展兴趣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使其冒“尖”。二是要注重中间段学生成绩的大幅度提高。这部分学生所占的比例较大,影响力最为明显,一旦方法得当,非常容易提升,对这部分学生要重点要求解题严密、细心,逐步加大难度。三是要注重后进生的转化。降低难度,低起点要求,面批面改作业,增强学生的信心。
(四)强化思维训练,增强形象思维和拓展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应用实物,图形、数字、语言的直观形象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概念。例如:“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问题,可以通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棍组成不同的三角形,寻找组成三角形的三条木棍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性质。在讲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章中,如果只停留在由数轴表示的公共部分确定其解集的四种情况直观法上,不易达到教学要求,因此可以通过在数轴上表示解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最后归纳出,当ab、x (五)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分析理解问题的素质。数学转化思想在教学中乃至社会实践中都是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应通过化归的方法来实现。例如:把二元二次方程组降次为二元一次方程组,再消元化归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把解一般三角形中的实际问题化归为解直角三角形;把弓形的计算化归为解直角三角形等等。同时,要贯穿“数形结合”思想,如数轴和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就涉及到这一点,还有一般问题转化为特殊化问题,如研究了一般平行四边形,就研究特殊平行四边形;在函数一章中有“待定系数法”;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有“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在几何证明中的“分析法”和“综合法”等等。此外,也可充分利用直观图形,提高分析、理解和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8 如在研究函数的性质时,可让学生借助图象观察:直线经过原点,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时,y随x增大而减小,从而让每个性质学生在头脑中就形成表象,使学生逐步掌握使用函数图象发现、理解和记忆函数的性质。 四、结论 进城务工子女数学学习问题是一个非常现实而具体的问题,虽然他们有其“先天”的不足,也有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对其贯彻数学新课标要求和渗透数学思想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笔者从事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我们不断优化课堂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低起点,循序渐进,不断启发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其数学语言的表达效果,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就会在“兴趣式”的教学环境中不断提高,学习成绩也将逐渐提升一个新的台阶。因此,笔者感言,进城务工子女教育教学问题虽多,但一定有大有可为之处。 上楼下楼的过程中,也蕴藏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楼梯中的数学,日常生活中与爬楼梯类似的问题还有锯木头的段数问题,敲钟遇到的时间问题等,都是比较特殊的问题。 1、爬楼梯遇到的层次问题,主要明白几楼与几层楼梯是不同的,从底楼起,楼数比楼梯层数多1。即:楼数=楼梯层数+1 楼梯层数=楼数-1 2、锯木头的段数问题,主要明白锯成木头的段数比锯木头的次数多1。 即:段数=次数+1 次数=段数-1 3、敲钟遇到的时间问题,主要明白敲的次数比钟声之间的间隔多1。即:次数=间隔数+1 间隔数=次数-1 解决这类应用题,先要考虑以上提到的这些差别,再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 例 1、聪聪住的这幢楼共有6层,每层楼梯20级,她家住在五楼,聪聪每次回家要走多少级台阶才能到自己住的那一层? 分析与解答:聪聪住在五楼,从底楼走到五楼其实走了5-1=4(层)楼梯。每层楼梯20级,要求从底楼走到五楼的台阶数,其实就是求4个20是多少。 (1) 聪聪从底楼到五楼要走几层楼梯? (2) 聪聪从底楼到五楼要走几级楼梯? 答:聪聪每次回家要走 级台阶才能到自己住的那一层。试一试1:冬冬住在11楼,他他发现第8层到第9层有25级台阶,从底楼到冬冬家一共有多少级台阶? 例 2、小红家住六楼,她从底楼走到二楼用1分钟,那么她从底楼走到六楼要用多少分钟? 分析与解答:从底楼到六楼其实爬了6-1=5(层)楼梯,小红从底楼到二楼用了1分钟,即走一层楼梯要用1分钟,所以从底楼到六楼要用1×5=5(分)。 (1) 从底楼到六楼要爬几层楼梯? (2) 从底楼到六楼要爬几分钟? 答:她从底楼走到六楼要用 分钟。 试一试2:许亮家住五楼,他从四楼到五楼需要30秒,他从底楼走到五楼要多少秒? 例3: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料锯成5段,每锯一次要用3分钟,一共要用多少分钟? 分析与解答:要把木料锯成5段,其实只需要锯5-1=4次,每锯一次要3分钟,要求一共用了多少分钟,就是求4个3分钟是多少?(1) 把木料锯成5段,要锯几次? (2) 一共要锯多少分钟? 答:一共要用 分钟。 试一试3:把一根16米长的钢管锯成4段,每锯一次用6分钟,一共需要几分钟? 例4:时钟3点钟敲3下,6秒钟敲完;6点钟敲6下,几秒钟敲完? 分析与解答:时钟敲3下,中间有2个间隔,2个间隔用了6秒,由此可知每个间隔用了 6÷2=3秒;时钟敲6下,中间有6-1=5个间隔,所用时间就是5个3秒。 (1) 敲3下钟声之间有几个间隔? (2) 每个间隔用多少秒? (3) 敲6下钟声之间有几个间隔? (4) 敲6下钟声用了多少时间? 答: 秒钟敲完。 试一试4:时钟12秒钟敲了7下,敲11下需要几秒? 例5:六一儿童节同学们参加队列表演,有32人参加,每4人一行,前后两行间隔2米,这个队列全长多少米? 解:(1)可以站几行? (2)有多少个间隔? (3)队列有多长? 答:这个队列全长 米。 试一试5:学校组织同学去看电影,三(2)班40个同学排成两路纵队,前后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是1米。三(2)班的队伍长多少米? 例6:某工厂厂庆,在一条长40米的大路两侧插彩旗,从起点到终点共插了22面,相邻两面彩旗之间的距离相等,相邻两面彩旗之间相距多少米? 解:(1)每侧有多少面彩旗? (2)每侧有多少个间隔? (3)相邻两面彩旗之间相距多少米? 答:相邻两面彩旗之间相距 米。 试一试6:在学校一条长24米的走廊两边摆菊花,从起点到终点共摆了18盆,相邻两盆之间的距离相等,相邻两盆之间相距多少米? 练习: 1、乐乐家住四楼,每次回家要走72级台阶,如果每层台阶一样多,每个楼层有多少个台阶? 2、王阿姨到一幢十层大楼的第八层办事,不巧停电,电梯停开,她从一楼走到四楼用了48秒,用同样的速度走到8楼,需要多少秒? 3、把一根钢管锯成小段,一共花了25分钟,已知每锯开一段需要5分钟,这根钢管锯成了几段? 4、时钟4点钟敲4下,9秒钟敲完,8点钟敲8下,几秒钟敲完? 5、同学们在两幢楼房间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栽了8棵,这两幢楼房相隔多少米? 6、李强用同样的速度在公园的林荫道上散步,他从第1棵树走到第10棵树用了9分钟,当他走了20分钟,他应该走到第几棵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如果路的一边从头到尾种了50棵树,他从头到尾共需要走多少分钟? 7*、云和小亮两人比赛爬楼梯,小云跑到3楼时,小亮恰好跑到2楼,照这样计算,小云跑到9楼时,小亮跑到几楼? 试一试5:猴山上有大猴子22只,小猴子的只数是大猴子的4倍,中猴子有43只,三种猴子一共有多少只? 例6:强强去外婆家,如果他来回都步行要用90分钟。如果他去时步行,回来时乘车一共用了58分。他回来时乘车要用多少分钟? 分析与解答:根据来回都步行要用90分钟可以求出他去时步行用的时间,又知道他去时步行,回来时乘车一共用了58分,可以求出他回来时乘车要用多少分钟。(1)他去时步行用了多少时间? (2)回来时乘车用多少分钟? 综合算式: 答:他回来时乘车要用 分钟。 试一试6:邮递员叔叔去某地送信,来回都骑车要用48分钟,如果他去时骑车,回来时步行,一共要用95分钟。他回来时步行要用多少分钟? 练习: 1、在学雷锋活动,三年级同学做好事73件,五年级同学做好事的件数是三年级的3倍。两个年级共做好事多少件? 2、爸爸今年30岁,是小明年龄的5倍,爸爸今年比小明大多少岁? 3、花圃里有48盆鸡冠花,是郁金香的4倍,郁金香的盆数比月季花少18盆,花圃里有多少盆月季花? 4、书架上摆数三层图书,第一层有32本,第二层有28本,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总本数是第一层的2倍,第三层有多少本图书? 5、学校体育器材室足球84只,是排球只数的2倍,篮球有56只,三种球一共有多少只? 6、李老师上班时坐车,下班时步行,在路上共用50分钟,如果往返都步行要用80分钟。如果往返都坐车,只需多少分钟? 7、爸爸共买回56个鸡蛋,过了几天后,吃掉的鸡蛋是还剩的6倍,还剩多少个鸡蛋? 学 会 倒 着 想 例1: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6天能长到16厘米。问长到4厘米时要用多少天? 分析与解答:由题中条件可知:每天毛毛虫的长度都是前一天的2倍,倒着想,就是前一天的长度是后一天的一半。我们就从第16天长到16厘米一天一天往前推算: (1)第15天长到多少厘米? (2)第14天长到多少厘米? 答:长到4厘米时要用 天。 试一试1:一条小青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20天能长到20厘米。问长到5厘米时要用多少天? 例2:一个数减16加上240,再除以7得40,求这个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我们先理清题中的顺序:如下: 用倒着想的方法思考,就是从原来运算的逆运算一步一步地推想。最后是除以7得40,如果不除以7,那应该是40×7=280;如果不加上240,那应该是280-240=40;如果不减去16,那应该是16+40=56。 答:这个数是。 试一试2:一个数如果加上5,乘5,减去5,再除以5,结果还是5。这个数是多少? 例3:小丽在做一道加法计算题时,由于粗心,把个位上的4看作7,十位上的8看作2,结果和是306。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要求正确的答案,就要知道两个正确的加数。看错的加数是27,因此得到错误的和是306。我们倒着想,根据逆运算可以得到一个没有看错的加数是306-27=279。题中已知一个正确的加数是84,所以,正确的和应该是: (1) (2) 答:正确的答案应该是。 试一试3:小明在做一道加法计算题时,将个位上的5看作9,把十位上的8看作3,结果所得的和是123,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 例4:一根铁丝剪去一半,再减去余下的一半,还剩14分米,这根铁丝原来长多少分米? 分析与解答: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从上面的线段图可以看出,剩下的14分米和余下的一半同样多。那么,原来铁丝长的一半就是14×2=28分米。所以这根铁丝原来长就是: 答:这根铁丝原来长 米。 试一试4:小华用压岁钱的一半买了一只新书包,又用余下的一半买了几本文艺书,还剩15元,小华的压岁钱一共有多少元? 例5:小红、小丽、小华三人分苹果,小红得的比总数的一半多1个,小丽得的比剩下的一半多1个,小华得10个。原来有多少个苹果? 分析与解答:根据题意,画线段图: 为什么小华得10个,这是因为小丽得到剩下的一半多1个,如果小丽只得了剩下的一半,那么小华应该得到10+1=11个,也就是剩下的另一半,这样也就说明了小丽得到了同样多的11个,我们由此可以算出小红取去后剩下的苹果数是11×2=22个。同样,如果小红得的是总数的一半,那么剩下的应该是22+1=23个。显然,总数的另一半也就是23个,那么苹果总数应该是23×2=46个。(1)如果小丽只得剩下的一半,那么小华该得多少个? (2)小红取了后,还剩多少个苹果? (3)如果小红只得总数的一半,应剩多少个? (4)原来有多少个苹果? 答:原来有 个苹果。 试一试5: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又10页,第二天看了余下的一半又10页,还剩下15页没看。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例6:三只笼子里共养24只兔子,如果从第一只笼子里取出4只放到第二只笼里,再从第二只笼里取出3只放到第三只笼里,那么三只笼里的兔子就一样多。原来三只笼里各养了多少只兔子? 分析与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第一只、第三只笼子里的兔子只发生了一次变化,而第二只笼里的兔子只数发生了两次变化;三只笼里的兔子不管怎样移动,兔子的总只数是不变的,我们从变化的结果“三只笼里的兔子就一样多”可知,最后每只笼子的兔子都是24÷3=8只。再对照条件,把各笼里的兔子还原,就得到了原来各养了多少只。(1)三只笼子最后各有多少只兔子? (2)第一只笼子原来有多少只兔子? (3)第二只笼子原来有多少只兔子? (4)第三只笼子原来有多少只兔子? 答:第一只笼子原来有 只兔子;第二只笼子原来有 只兔子;第三只笼子原来有 只兔子。 试一试6:小青、小白、小华都喜爱画片,如果小青给小白11张画片,小白给小华20张画片,小华给小青5张画片后,他们三人的画片张数就同样多。已知他们三人共有画片150张,他们三人原来各有多少张画片? 练习: 1、有种水草每天能长一倍,8天能长满一池塘。长满半池塘要几天? 2、一个数的5倍加上6减去10再除以9,得4。这个数是多少? 3、小马虎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十位上的8错看成5,个位上的7错看成1,结果求出的错误的差是236。正确的差是多少? 4、某人乘火车从甲地到乙地,行了全程的一半时开始睡觉,当他醒来时发现火车又行了睡时剩下路程的一半,这时离乙地还有10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5、妈妈从副食店买回一些鸡蛋。第一天吃了全部的一半又一个,第二天吃了余下的一半又2个,第三天吃了3个,恰好吃完。妈妈买回多少个鸡蛋? 6、有甲、乙、丙、丁四篮苹果,如果从甲篮拿出10个给乙篮,从乙篮拿出12个给丙篮,从丙篮拿出20个给丁篮,从丁篮拿出14个甲篮后,四篮苹果的个数相等,已知四篮共有苹果120个。原来四篮各有多少个苹果? 加减法应用题 用数学方法解决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就产生了通常所说的“应用题”。 应用题由已知的“条件”和未知的“问题”两部分构成,而且给出的已知条件应能保证求出未知的问题。 这一讲主要介绍利用加、减法解答的简单应用题。 例1 小玲家养了46 只鸭子,24 只鸡,养的鸡和鹅的总只数比养的鸭多5 只。小玲家养了多少只鹅? 解:将已知条件表示为下图: 表示为算式是:24+?=46+5。由此可求得养鹅(46+5)-24=27(只)。答:养鹅27 只。 若例1 中鸡和鹅的总数比鸭少5 只(其它不变),则已知条件可表示为下图,表示为算式是:24+?+5=46。由此可求得养鹅46-5-24=17(只)。例2 一个筐里装着52 个苹果,另一个筐里装着一些梨。如果从梨筐里取走18 个梨,那么梨就比苹果少12 个。原来梨筐里有多少个梨?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将各种数量关系表示为下图。 有几种思考方法: (1)根据取走18 个梨后,梨比苹果少12 个,先求出梨筐里现有梨52-12=40(个),再求出原有梨(52-12)+18=58(个)。 (2)根据取走18 个梨后梨比苹果少12 个,我们设想“少取12 个”梨,则现有的梨和苹果一样多,都是52 个。这样就可先求出原有梨比苹果多18-12=6(个),再求出原有梨52+(18-12)=58(个)。 (3)根据取走18 个梨后梨比苹果少12 个,我们设想不取走梨,只在苹果筐里加入18 个苹果,这时有苹果52+18=70(个)。 这样一来,现有苹果就比原来的梨多了12 个(见下图)。由此可求出原有梨(52+18)-12=58(个)。 由上面三种不同角度的分析,得到如下三种解法。解法 1:(52-12)+18=58(个)。解法 2:52+(18-12)=58(个)。解法 3:(52+18)-12=58(个)。答:原来梨筐中有58 个梨。 例3 某校三年级一班为欢迎“手拉手”小朋友们的到来,买了若干糖果。已知水果糖比小白兔软糖多15 块,巧克力糖比水果糖多28 块。又知巧克力糖的块数恰好是小白兔软糖块数的2 倍。三年级一班共买了多少块糖果? 分析与解:只要求出某一种糖的块数,就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得到其它两种糖的块数,总共买多少就可求出。先求出哪一种糖的块数最简便呢?我们先把已知条件表示为下图。 由上图可求出,小白兔软糖块数=15+28=43(块),水果糖块数=43+15=58(块),巧克力糖块数=43×2=86(块)。糖果总数=43+58+86=187(块)。答:共买了187 块糖果。 例4 一口枯井深230 厘米,一只蜗牛要从井底爬到井口处。它每天白天向上爬110 厘米,而夜晚却要向下滑70 厘米。这只蜗牛哪一个白天才能爬出井口? 分析与解:因蜗牛最后一个白天要向上爬110 厘米,井深230 厘米减去这110 厘米后(等于120 厘米),就是蜗牛前几天一共要向上爬的路程。因为蜗牛白天向上爬110 厘米,而夜晚又向下滑70 厘米,所以它每天向上爬110-70=40(厘米)。 由于120÷40=3,所以,120 厘米是蜗牛前3 天一共爬的。故第4 个白天蜗牛才能爬到井口。 若将例4 中枯井深改为240 厘米,其它数字不变,这只蜗牛在哪个白天才能爬出井口?(第5 个白天)练习: 1.甲、乙、丙三人原各有桃子若干个。甲给乙2 个,乙给丙3 个,丙又给甲5 个后,三人都有桃子9 个。甲、乙、丙三人原来各有桃子多少个? 2.三座桥,第一座长287 米,第二座比第一座长85 米,第三座比第一座与第二座的总长短142 米。第三座桥长多少米? 3.(1)幼儿园小班有巧克力糖40 块,还有一些奶糖。分给小朋友奶糖24块后,奶糖就比巧克力糖少了10 块。原有奶糖多少块?(2)幼儿园中班有巧克力糖48 块,还有一些奶糖。分给小朋友奶糖26块后,奶糖就只比巧克力糖多18 块。原有奶糖多少块? 4.一桶柴油连桶称重120 千克,用去一半柴油后,连桶称还重65 千克。这桶里有多少千克柴油?空桶重多少? 5.一只蜗牛从一个枯水井底面向井口处爬,白天向上爬110 厘米,而夜晚向下滑40 厘米,第5 天白天结束时,蜗牛到达井口处。这个枯水井有多深?若第5 天白天爬到井口处,这口井至少有多少厘米深?(厘米以下的长度不计)6.在一条直线上,A 点在B 点的左边20 毫米处,C 点在D 点左边50 毫米处,D 点在B 点右边40 毫米处。写出这四点从左到右的次序。 7.(1)五个不同的数的和为172,这些数中最小的数为32,最大的数可以是多少? (2)六个不同的数的和为356,这些数中,最大的是68,最小的数可以是多少? ★欢欢和欣欣都爱好集邮,他们各有邮票若干张,欢欢拿出1/6给欣欣后,欣欣拿出1/5给欢欢,这时她们各有240张.原来她们各有邮票多少张? ★一条5/6千米的路,第一天修了这条路的1/2,第二天修了余下的1/3,第三天修了余下的3/8,第四天修了余下的1/5,这条路还剩下多少千米没有修? ★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而行,第一次相遇在距离甲站40千米的地方.两车继续以原速度前行,各自到站后立即返回,在距离乙站20千米的地方第二次相遇.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甲乙两城市相距900千米,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15小时.货车从乙地开往甲地需要10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城市相对开出,相遇时客车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 ★AB两地相距210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出发,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乙到达甲地后立即返回.出发20分钟后,两人第二次相遇.此时,甲比乙多走90米.甲一共走了多少米? ★有两根塑料绳,一根长80米,另一根长40米,如果从两根绳上各剪去同样长的一段后,短绳剩下的长度是长绳剩下的2/7,两根绳各剪去多少米? ★有一个大西瓜,八戒吃了3/5,剩下的西瓜沙僧吃了一半,另一半唐僧和悟空平均分着吃了,悟空吃了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王力从家到学校,步行需要28分钟,骑自行车需要8分钟.一天他骑车去学校,行了3分钟后自行车坏了,便立刻改为步行,他要比全程骑车迟到几分钟? ★红星小学植树,第一天完成计划的3/8,第二天完成余下的2/3,第三天植树495棵,结果超过计划的1/4,原计划植树多少棵? ★六年级有三个班,一班与二班的学生人数和比三班学生人数多3/4,二班与三班的学生人数和比六年级学生总数2/3多3人,已知二班有学生43人,六年级共有学生多少人? ★甲乙两人各加工同样多的零件,同时加工,当甲完成任务时,乙还有150个没有完成.当乙完成任务时,甲可以超额完成250个.这批零件总数有多少个? ★小明和小方各走一段路,小明走的路程比小方多1/5,小方用的时间比小明多1/8,小明与小方的速度之比是多少? ★大小两瓶油一共重2.7千克,大瓶油用去0.2千克后,剩下的油与小瓶油的质量比是3:2.大小瓶原来各有多少千克的油? ★一所学校六年级同学分三批参观博物馆.第一批和第二批的人数比是5:4,第二批与第三批的人数比是3:2.第一批比第二三批的人数和少50人.六年级共有多少同学参观博物馆? ★一项工程,甲乙两人合作12天可以完成,中途甲因有事停工5天,因此用了15天完成,甲单独做这项工程要几天? ★二年级两个班共90人,其中少先队员71人。一班少先队员占本班人的75%,二班少先队员占本班人的5/6,一班少先队员比二班少先队员多几人? ★师傅和徒弟共加工零件840个,师傅加工零件个数的5/8比徒弟加工零的2/3多60个.师傅和徒弟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有一堆糖果,其中奶糖占35%,再放入16块水果糖后,奶糖就占25%,那么这堆糖果中,奶糖有多少块? ★六(3)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60%,如果男生减少5人,女生增加3人,则男女生人数正好相等,问六(3)班原有学生多少人? ★操场上有200人,一部分站着,另一部分坐着,如果站着的人中有25%坐下,而坐着的人中有25%站起来,那么站着的人就占操场上人数的70%,原来站着的有多少人? ★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行完全程需10小时,乙行完全程需15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后,甲又行了96千米,这时甲车行完全程的80%,问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商店以每双13元的价格购进一批凉鞋,售价为14.8元.卖到还剩5双时,除去购进的这批凉鞋的成本外,还获利88元.问这批凉鞋共有多少双? ★某商品按20%的利润定价,然后又按八折出售,结果每件亏损64元,这一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元? ★商店以每件65元购进一批服装,出售价为74元,卖决不能还剩下10件时,除成本还获利430元.这批服装共多少件? ★某商品按定价卖出可得利润960元,若按定价的80%卖出,则亏损832元.问商品的购入价是多少元? ★某种商品的利润率为20%,如果进货价降低20%,售出价保持不变,那利润率是百分之几? ★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需12天完成,乙丙两队合作需15天完成,甲丙两队合作需20天完成.如果甲乙丙三队合作,需几天完成? ★阅览室看书的学生中,男生比女生多10人,后来男生减少1/4,女生减少1/6,剩下的男女生人数相等,原来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一个大人一餐能吃2个包子,2个小孩一餐只吃一个包子,现在大人和小孩共99人,一餐刚好吃99个包子,这些人中大和小孩各有多少人? ★小勇和小亮进行射击比赛,规定每中一发得20分,脱靶发扣12分.两人各打10发,共得208分,其中小勇比小亮多得64分.小勇和小亮各中几发? ★一条路长500千米,把其中一部分按照5:3的比例分配给甲乙两个工程队修路,乙工程队分到的长度比甲的30%多60千米,这条路还剩下多少千米没分配? ★同学们去划船,共乘12只船,其中大船每船坐5人,小船每船坐3人,小船比大船多坐4人,大船和小船各有几只? ★甲数是乙数的2/3,乙数是丙数的3/4,甲乙丙的和是216.甲乙丙各是多少? ★一堆什锦糖,其中奶糖占45%,再放入16千克其他糖后,奶糖只占25%.这堆糖中奶糖多少千克? ★六(1)班有64位同学,阳光大课间的时候分两组进行活动,老师觉得第一组人多了,就从第一组里调1/9的同学到第二组.两个组的人数就一样多.原来两个组各有同学多少人? ★一桶油连桶重56千克,三天用完.第一天用去1/3,第二天用去余下的2/3,第三天用去的比前两天总和的3/7少6千克.油桶重多少千克? ★学校去年春季植树500棵,成活率为85%,去年秋季植树的成活率为90%,已知去年春季比秋季多死了20棵,去年学校共种活多少棵树? ★书店运来一种儿童故事书,第一天卖了30%,第二天卖的相当于第一天卖的120%,比第一天多卖30本.书店一共运回这种故事书多少本? ★小强从二楼爬到三楼用了1/3分钟,照这样计算,他从一楼爬到六楼要用多长时间? ★有一个分数,它的分母加上7化简后为4/15,分母减7,可化简为1/2,这个分数是多少? ★菜地里黄瓜获得丰收,收下的全部是3/8时,装满了4筐还多36kg,收完其余部分时,又刚好装满8筐,问共收黄瓜多少kg? ★制造一批零件,按计划18天可以完成它的1/3.如果工作4天后,工作效率提高了1/5,那么完成这批零件的一半一共需要多少天? ★一项任务师徒合作2天完成全部任务的3/5,接着师傅因故停工2天,后继续与徒弟合作.已知师徒工作效率之比是2:1,完成这一任务前后一共用了多少天? ★一块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草地,其中一条对角线的两个端点各有一棵树,树上各拴着一头牛,绳长都是10m.两头牛都能吃到的草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同一件衣服,甲店比乙店的进货价便宜10%,甲店按20%的利润定价,乙店按15%的利润定价,甲店的定价比乙店便宜11.2元.乙店的进货价是多少元? ★某商品按20%的利润定价,然后按八八折卖出,共得利润84元.这件商品的成本价是多少元? ★三个中队的少先队员收集废纸,第一中队收集的占总数的25%,第二中队收集的比第三中队少12.5%,第一中队比第三中队少收集45kg.三个中队共收集废纸多少千克? ★130克含盐5%的盐水与含盐9%的盐水混合,配成含盐6.4%的盐水,这样配成6.4%的盐水有多少克? ★甲乙两个水管单独开,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20小时,16小时.丙水管单独开,排一池水要10小时,若水池没水,同时打开甲乙两水管,5小时后,再打开排水管丙,问水池注满还是要多少小时? ★一件工作,甲、乙合做需4小时完成,乙、丙合做需5小时完成。现在先请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完这件工作要多少小时? ★一批树苗,如果分给男女生栽,平均每人栽6棵;如果单份给女生栽,平均每人栽10棵。单份给男生栽,平均每人栽几棵? ★一个两位数,在它的前面写上3,所组成的三位数比原两位数的7倍多24,求原来的两位数.★某市场运来香蕉、苹果、橘子和梨四种水果其中橘子、苹果共30吨香蕉、橘子和梨共45吨。橘子正好占总数的2/13。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吨? ★甲乙两人在河边钓鱼,甲钓了三条,乙钓了两条,正准备吃,有一个人请求跟他们一起吃,于是三人将五条鱼平分了,为了表示感谢,过路人留下10元,甲、乙怎么分? ★鸡与兔共100只,鸡的腿数比兔的腿数少28条,问鸡与兔各有几只? ★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33千米,相遇是已行了全程的七分之四,已知慢车行完全程需要8小时,求甲乙两地的路程。 2005× 89+899+8999+89999 六年级第一学期思维训练课计划 指导思想:数学思维训练是一种学科思维训练,是结合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以数学知识与技能为载体,根据数学思维发展的规律和一般思维训练的原理,针对思维活动中的关键环节,有意识地进行训练,达到改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掌握思维方法的训练活动。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知识教学是同步进行的,数学知识是数学思维活动的产物。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就是将隐含在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思维方法暴露出来,引领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体验、感知、掌握具体的数学思维方法,并在进一步的学习中运用。 培训目标: 1.探索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的着眼点、训练点和发展点。系统梳理小学数学教材教学内容中隐含的数学思维的因素,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确立小学各个年级训练重点;探索思维训练课教学的基本模式,编制各年级思维训练学习材料。 2.进一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探讨,加强数学课堂教学落实数学思维训练的方式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努力提高参与研究的教师素质。帮助教师形成数学思维训练观念,提高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研究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家、省级报刊上发表。 具体措施: 1.儿童立场。本课是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必然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2.科学性。以心理学、脑科学、思维学研究成果为依托,进行科学的数学思维训练。体现以下三原则:①学科性原则。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与数学知识的教学紧密结合;②系统性原则。把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贯穿在各年级数学教学的始终;③针对性原则。适应小学生心理特点,关注儿童个体差异、年龄差异,使思维训练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3、全面性。数学思维训练从整体着眼,即要从数学思维品质、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方法和策略的应用,数学思维习惯与态度的形成等各方面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目的。 4、系统性。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依托,以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数学教材中的训练点,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特点及训练策略。首先是梳理教材中的数学思维训练点,使教师明确各年段的思维训练要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施训;其次是知识的结构化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系统,形成对数学思维的系统认识。 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 1、有48个学生参加三项体育比赛,但参加的每项活动的人数不一样,而人数都有一个数字 “6”,参加三项体育比赛的各有几人? 2、龙龙和亮亮去公园玩,想买门票,但钱都不够,龙龙缺4元8角,亮亮缺1分,两人钱加起 来仍不够买一张门票,公园门票多少钱? 3、三个人同时吃3个西红柿,用3分钟吃完,六个人同时吃6个西红柿要几分钟? 4、有10张卡片,正面朝上,每次翻动6张卡片,经过若干次翻动,卡片能否都反面朝上? 5、小张买了24瓶汽水,每4个空瓶可以换1瓶汽水,小张共能喝到几瓶汽水? 6、4×4×……×4(25个4),积的个位数是几? 24个2相乘,积末尾数字是几? 7、有一列数***3579……前48个数之和是多少? 8、2004年国庆节是星期五,问2004年12月1日星期几? 9、桌子上摆了很多硬币,按一个一角,两个五角,三个一元的次序排列,一共19枚硬币。问:最后一个是多少钱的?第十四个是多少钱的? 10、小刚摆放围棋子,每两个黑棋子之间摆5个白棋子,共84个棋子,如果第一个摆的是黑 棋子,一共摆了多少个白棋子? / 8 11、三、四年级共植树108棵,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植树22棵,求三、四年级各植树多少棵? 12、丽丽在一次测验中,数学和语文共得192分,数学比语文多6分,丽丽的数学、语文各 得多少分? 13、甲、乙两生产组共有车床136台,如果甲组给乙组12台,则两组的台数相等,问两组车 床各有多少台? 14、甲、乙两箱共有水果50千克,若从甲箱中取出6千克放到乙箱中,这时甲箱还比乙箱多 2千克,求两箱原来各有多少千克? 15、两个工程队共有工人230人。后来由于工作需要,从甲队调走30人,从乙队调走10人,这时两个工程队剩下的人数同样多。原来两队各有多少人? 16、两根铁丝共长51米。若从第一根剪去3米,从第二根剪去4米,这时第一根比第二根多2 米。原来两根铁丝各有多少米? 17、把一块长42米的木料锯成3段,要求第一段比第二段长12米,第二段比第三段长6米,求三段各长多少米? / 8 18、甲乙丙三人共有储蓄存款2950元。其中甲比乙多150元,丙比乙多250元。甲、乙、丙 三人各存款多少元? 19、四个人年龄之和是77岁,年龄最小的10岁,年龄最大与最小的人年龄之和比另外两个 人的年龄之和大7岁,问年龄最大的人多少岁? 20、爸爸在过50岁生日时,弟弟说:“等我长到哥哥现在的年龄时,我和哥哥的年龄之和等 于那时爸爸的年龄”,那么哥哥今年多少岁? / 8 21、甲、乙、丙平均年龄42岁,如果甲的年龄增加7岁,乙的年龄增加一倍,丙的年龄缩小一半,则三人岁数相等,问甲多少岁? 22、在一个家庭里,现在所有成员的年龄加在一起是73岁.家庭成员中有父亲、母亲、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父亲比母亲大3岁,女儿比儿子大2岁.四年前家庭里所有的人的年龄总和是58岁.现在家里的每个成员各是多少岁? 23、10年前吴昊的年龄是他儿子年龄的7倍。15年后,吴昊的年龄是他儿子的2倍.现在父子俩人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24、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6 天能长到 16 厘米。问长到 4 厘米时要用多少天? 25、一个数减 16 加上 240,再除以 7 得 40,求这个数是多少? 26、小丽在做一道加法计算题时,由于粗心,把个位上的 4 看作 7,十位上的 8 看作 2,结果和是 306。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 27、一根铁丝剪去一半,再减去余下的一半,还剩 14 分米,这根铁丝原来长多少分米? 28、小红、小丽、小华三人分苹果,小红得的比总数的一半多 1 个,小丽得的比剩下的一半多 1 个,小华得 10个。原来有多少个苹果? 29、三只笼子里共养 24 只兔子,如果从第一只笼子里取出 4 只放到第二只笼里,再从第二只笼里取出 3 只放到第三只笼里,那么三只笼里的兔子就一样多。原来三只笼里各养了多少只兔子? 30、有种水草每天能长一倍,8 天能长满一池塘。长满半池塘要几天? / 8 31、一个数的 5 倍加上 6 减去 10 再除以 9,得 4。这个数是多少? 32、小马虎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十位上的 8 错看成 5,个位上的 7 错看成 1,结果求出的错误的差是 236。正确的差是多少? 33、某人乘火车从甲地到乙地,行了全程的一半时开始睡觉,当他醒来时发现火车又行了睡时剩下路程的一半,这时离乙地还有 100 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4、妈妈从副食店买回一些鸡蛋。第一天吃了全部的一半又一个,第二天吃了余下的一半又 2 个,第三天吃了 3 个,恰好吃完。妈妈买回多少个鸡蛋? 35、有甲、乙、丙、丁四篮苹果,如果从甲篮拿出 10 个给乙篮,从乙篮拿出 12 个给丙篮,从丙篮拿出 20 个给丁篮,从丁篮拿出 14 个甲篮后,四篮苹果的个数相等,已知四篮共有苹果 120 个。原来四篮各有多少个苹果? 36、聪聪住的这幢楼共有 6 层,每层楼梯 20 级,她家住在五楼,聪聪每次回家要走多少级台阶才能到自己住的那一层? 37、小红家住六楼,她从底楼走到二楼用 1 分钟,那么她从底楼走到六楼要用多少分钟? 38、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料锯成 5 段,每锯一次要用 3 分钟,一共要用多少分钟? 39、时钟 3 点钟敲 3 下,6 秒钟敲完;6 点钟敲 6 下,几秒钟敲完? 40、六一儿童节同学们参加队列表演,有 32 人参加,每 4 人一行,前后两行间隔 2 米,这个队列全长多少米? 41、某工厂厂庆,在一条长 40 米的大路两侧插彩旗,从起点到终点共插了 22 面,相邻两面彩旗之间的距离相等,相邻两面彩旗之间相距多少米? 42、小玲家养了 46 只鸭子,24 只鸡,养的鸡和鹅的总只数比养的鸭多 5 只。小玲家养了多少只 / 8 鹅? 43、一个筐里装着 52 个苹果,另一个筐里装着一些梨。如果从梨筐里取走 18 个梨,那么梨就比苹果少 12 个。原来梨筐里有多少个梨? 44、某校三年级一班为欢迎“手拉手”小朋友们的到来,买了若干糖果。已知水果糖比小白兔软糖多 15 块,巧克力糖比水果糖多 28 块。又知巧克力糖的块数恰好是小白兔软糖块数的 2 倍。三年级一班共买了多少块糖果? 45、一口枯井深 230 厘米,一只蜗牛要从井底爬到井口处。它每天白天向上爬 110 厘米,而夜晚却要向下滑 70 厘米。这只蜗牛哪一个白天才能爬出井口? 46、食堂运来一批大米,吃掉 24 袋,剩下的袋数是吃掉的 2 倍。食堂运来大米多少袋? 47、甲、乙、丙三人原各有桃子若干个。甲给乙 2 个,乙给丙 3 个,丙又给甲 5 个后,三人都有桃子 9 个。甲、乙、丙三人原来各有桃子多少个? 48、三座桥,第一座长 287 米,第二座比第一座长 85 米,第三座比第一座与第二座的总长短 142 米。第三座桥长多少米? 49、(1)幼儿园小班有巧克力糖 40 块,还有一些奶糖。分给小朋友奶糖 24 块后,奶糖就比巧克力糖少了 10 块。原有奶糖多少块? (2)幼儿园中班有巧克力糖 48 块,还有一些奶糖。分给小朋友奶糖 26 块后,奶糖就只比巧克力糖多 18 块。原有奶糖多少块? 50、一桶柴油连桶称重 120 千克,用去一半柴油后,连桶称还重 65 千克。这桶里有多少千克柴油?空桶重多少? 51、一只蜗牛从一个枯水井底面向井口处爬,白天向上爬 110 厘米,而夜晚向下滑 40 厘米,第 5 天白天结束时,蜗牛到达井口处。这个枯水井有多深?若第 5 天白天爬到井口处,这口井至少有多少厘米深?(厘米以下的长度不计) / 8 52、在一条直线上,A 点在 B 点的左边 20 毫米处,C 点在 D 点左边 50 毫米处,D 点在 B 点右边 40 毫米处。写出这四点从左到右的次序。 53、(1)五个不同的数的和为 172,这些数中最小的数为 32,最大的数可以是多少? (2)六个不同的数的和为 356,这些数中,最大的是 68,最小的数可以是多少? 54、有甲乙两人,甲收藏图书有 600 本,乙收藏的图书本数是甲的 3 倍。甲乙两人收藏的图书相差多少本? 55、学校饲养小组养了 18 只黑兔,养的灰兔的只数是黑兔的 3 倍,养的白兔的只数比灰兔多 12 只,学校饲养小组养了多少只白兔? 56、商店里有红气球 54 个,黄气球 24 个,花气球和黄气球的总数比红气球少 8 个。有花气球多少个? 57、文峰超市运来雪碧 80 箱,运来可乐的箱数是雪碧的 3 倍,运来芬达 180 箱。三种饮料共运来多少箱? 58、强强去外婆家,如果他来回都步行要用 90 分钟。如果他去时步行,回来时乘车一共 用了 58 分。他回来时乘车要用多少分钟? 59、在学雷锋活动,三年级同学做好事 73 件,五年级同学做好事的件数是三年级的 3 倍。两个年级共做好事多少件? 60、爸爸今年 30 岁,是小明年龄的 5 倍,爸爸今年比小明大多少岁? 61、花圃里有 48 盆鸡冠花,是郁金香的 4 倍,郁金香的盆数比月季花少 18 盆,花圃里有多少盆月季花? 62、书架上摆数三层图书,第一层有 32 本,第二层有 28 本,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总本数是 第一层的 2 倍,第三层有多少本图书? / 8 63、学校体育器材室足球 84 只,是排球只数的 2 倍,篮球有 56 只,三种球一共有多少只? 64、李老师上班时坐车,下班时步行,在路上共用 50 分钟,如果往返都步行要用 80 分钟。如果往返都坐车,只需多少分钟? 65、爸爸共买回 56 个鸡蛋,过了几天后,吃掉的鸡蛋是还剩的 6 倍,还剩多少个鸡蛋? / 8第二篇:数学思维训练
第三篇:六年级数学思维题训练强化练习试题
第四篇:数学思维训练计划
第五篇: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